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共8篇)(共8篇)
1.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 篇一
管理学原理
模拟试题
(二)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职务轮换和晋升都是一种横向的培训。(错)2. 管理产生于人类的集体协作和共同劳动。(对)
3. 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是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确立的。(错)
4. 双因素理论认为,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职业安定等因素是激励因素。(错)
5. 未来组织管理方法的最大变化在于实行集中化管理。(错)6. 改变航道原理是指执行计划时具有应变能力。(对)7.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制定费用项目预算的。(对)
8.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有些是可以控制的,有些是不可以控制的。(错)
9. 德尔菲法是直观判断法的一种。(对)
10. 科学决策主要以主管人员的判断为基础。(错)
11. 组织中的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的职权关系是一种对等的关系。(错)
12. 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错)
13. 非正式组织不是组织工作应考虑的工作内容。(错)14.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管理成败。在管理思想发展中是由社会系统学派提出的。(错)
15.控制论是一门研究各种控制系统共性的学科。(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为(D)。A、外推法 B、因果法 C、回归法 D、直观法 2.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B)。A、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系统理论
3.资料是否齐全,正确,是否恰当,是否新,直接影响预测的(A)。A、准确度 B、公正性 C、可行性 D、性质 4.(C)是管理的基础。
A. 人员配备 B. 领导 C. 决策 D. 控制
5.在多种组织结构中,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适应于(A)。A. 小型企业组织 B. 中型企业组织
C. 大型企业组织 D. 多品种经营的企业组织
6.一个主管人员成功履行管理职能的最基本要求是(C)。
A. 果断的决策能力 B. 完善的组织能力
C. 强烈的管理愿望 D. 对权力与利益的追求愿望
7.根据菲德勒理论,当领导环境非常有利或非常不利时,采取(B)方式领导为适宜。
A、以人为重的领导 B、工作导向型领导 C、资源导向型领导 D、职位导向型领导 8.责权一致原理强调的是(D)。
A、管理者应有职责和权利 B、管理者应有权力
C、管理者应有职责 D、管理者的职务、职责、职权应当对等 9.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这属于(A)。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现场控制 D、反馈控制 10.甘特图法主要表明了计划中各项活动在(C)。
A、空间上的联系 B、组织上的联系 C、时间上的联系 D、计划上的联系
11.按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12.在集权制的组织结构中,职能管理人员没有直线指挥和命令的权力,而只能担负参谋职能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13.在一个组织中,A帮助B做事但不承担任何责任,A对B是(C)。A、被授权者 B、代理职务 C、助理或秘书 D、参谋人员 14.当一个组织决策的风险程度较大,下属人员素质较低时,组织的领导者一般倾向于(A)。A、集权 B、分权 C、放权 D、擅权 15.委员会制的领导方式实质体现的是(D)。A、集权 B、分权 C、个人管理 D、集体管理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目标管理的过程可分为(CDE)步骤。
A. 商谈 B. 自检 C. 新的循环 D. 检验结果 E 组织实施 2.集权制的特点有(BCDE)。
A. 对下级的控制较少 B. 统一经营 C. 决策审批手续繁琐 D. 统一核算 E. 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
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所以,管理的研究内容可以由(ACE)这几方面组成。
A. 生产力 B. 经济基础 C. 生产关系 D. 自然条件 E. 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人口、税收是属于计划工作的(AC)。A. 外部前提 B. 可控的前提条件 C. 不可控的前提条件 D. 部分可控的前提条件 E. 绝对可控的前提条件 5.下面哪些因素属于部分可控的前提条件(BC)。A. 组织内部政策 B. 职工流动率
C. 组织对市场占有率的设想 D. 人口增长 E. 价格水平6.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ABCDE)。A. 数据收集 B. 信息存贮 C. 信息传输 D. 信息加工 E. 信息输出
7.组织中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有(ABCDE)。
A、按产品划分 B、按人数划分 C、按职能划分 D、按时间划分 E、按地区划分 8.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有(CD)。
A、经验决策 B、科学决策 C、非常规决策 D、常规决策 E、战略决策 9.人员配备工作的原理有(ABCD)。
A、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B、责权利一致原理 C、公开竞争原
理 D、用人之长原理 E、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
10.计划按所处的地位和所涉及的范围可分为(CD)。
A、专项计划 B、综合计划 C、战略计划 D、战术计划 E、高层管理计划
四、名词解释 1. 定量目标
通常可以用数量表示的目标,而数量目标则是用“多少”的标准来衡量的。但是,企业的定量目标要用得适量。2. 目标统一原理
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结构的建立以及组织工作的开展,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能够使组织的每个部门和人员所进行的工作都与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联系起来。3. 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之外的影响企业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根据各种因素对组织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组织环境可分成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4. 控制工作
控制工作是指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上级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控 制职能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能够与预定的组织目标和计划协调一致,保证组织目标的最终实现。5. 管理二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
五、简答题(第1题8分,第2题7分,共15分)答案 1. 简述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的异同。
答:管理控制贯穿了一般控制论的思想,有着与一般控制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管理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相比,也有其不同之处。
(1)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都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
(2)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都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有着明确的控制标准;二是有相应的控制机构和人员,构成了控制系统的主体。
(3)管理控制过程与一般控制都是由确定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等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4)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都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这一系统有着控制的目标体系,有着控制的主体和客体,有着完善的控制手段和方法。
(5)管理控制解决问题的过程慢于一般控制。这是因为一般控制(如机械、电子等控制系统)都是在事先编制的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并在瞬间即可完成。而管理控制的主体是人,在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主观认识过程,并要有各种资源的投入。
(6)管理控制的目的既要维持组织系统按计划运行,还要能够促进组织系统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这个特点与一般控制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系统的既定运行状态,属于维持现状的性质。
从以上归纳的管理控制的一些特点看,前四个特点与一般控制的特点是相同的,而后两个特点则是管理控制所特有的。2. 简述管理的社会责任。
答:各类组织都有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因此,组织管理人员有
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企业存在于社会和一定地区中,因此它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负有责任。所以,企业管理需要确定其社会方面的目标。管理必须充分认识组织的社会使命,认识管理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合理优化地利用资源,不断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是根本的社会责任。管理应通过最佳的方式和途径,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不仅要保证组织目标与社会要求想吻合,还要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对社会是有利而无害的。管理人员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组织的使命,是对社会极其重要的事情。一个社会的成就取决于组织基本使命的完成情况。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强调组织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六、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控制工作在管理中与其它职能的关系。
答:控制职能是管理是五大职能之一,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计划、组织、人员配备以及指导和领导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1)控制是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一项重要职能。
2)控制要以计划、组织、人员配备以及指导和领导工作为基础。
3)控制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以及指导和领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
七、案例分析 “荣华鸡”那里去了
前几年面对洋快餐在大陆各大中城市登陆,上海一家快餐公司推出了“荣华鸡”中式快餐。这种快餐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一条鸡腿,蛋炒饭或肉炒饭,再配上鸡腿,时令青菜,经济实惠。一时风靡上海滩。“荣华鸡”还大打广告战,“荣华鸡香喷喷”、“那里有肯德基,那里就有荣华鸡”除了在上海开设分店外,他们还在北京等大城市开设了分店。一时间,生意兴隆,大有把肯德基赶下大海之势。但时间不长,荣华鸡就日渐萧条了,设在外地的分店纷纷关门。什么原因呢?其一,中式快餐的崛起,如兰州牛肉拉面;其二,荣华鸡缺乏创新,吃过以后感觉不过如此;其三,荣华鸡不同分店,口味不同,配料不同,即使同一分店不同季节,配料也不同;更不用说不同厨师手艺的不同。
阅读上述案例后,根据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分析荣华鸡失败的原因,提出发展中式快餐的道路。
答题要点:
这个案例已经给定了范围,这个失败的主要原因(1)中式(2)缺乏创新,要树立起竞争对手不具备的优势。(3)根据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设备材料。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同时还要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才能实现大批量,大批量才能实现低成本。肯德基胜出的原因就在这里。中式快餐的发展之路(1)实现原材料、制做、服务标准化,扩大批量,降低成本实行连锁经营。(2)改善卫生条件和就餐环境。(3)不断创新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
2.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 篇二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②电解过程中,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反应物中;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⑤溶液中的离子数目越多, 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S (单斜) 和S (正交) 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 S (单斜, s) +O2 (g) SO2 (g) ; △H1=-297.16 kJ·mol-1; ② S (正交, s) +O2 (g) = SO2 (g) ;△H2=-296.83 kJ·mol-1 ;③ S (单斜, s) S (正交, s)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3.在101 kPa和25℃时, 有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A) H2燃烧生成1 mol H2O (g) 时, 放出241.8 kJ的热量
(B)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C) O2 前面的
(D) 1 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44 kJ的热量
4.下列可逆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A) 2HBr (g) Br2 (g) +H2 (g) , 增大压强, 体系颜色加深
(B) N2 (g) +3H2 (g) 2NH3 (g) , 测得正反应速率v (N2) =0.02 mol·L-1·min-1, 逆反应速率v (NH3) =0.01 mol·L-1·min-1
(C) 2SO2 (g) +O2 (g) 2SO3 (g) , 在t1~t2时间段SO2的转化率为40%
(D) 2CO (g) +O2 (g) 2CO2 (g) , 混合物中CO、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5.反应aA (g) +bB (g) cC (g) +dD (g) 改变条件达到平衡后D的浓度随条件改变的关系如图1, 试判断此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和△H正负 ( )
(A) a+b<c+d, △H<0
(B) a+b<c+d, △H>0
(C) a+b>c+d, △H<0
(D) a+b>c+d, △H>0
6.在一定温度下,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2和3.0 mol H2,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在该容器中开始时充入2.0 mol N2和6.0 mol H2, 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 )
(A)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B)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C)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D)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7.如图2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 反应达平衡时,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若反应为A (g) +B (g) C (g) , 则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增大A的浓度所致
(C) 由图像关系可以判断,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由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1=K2
8.为了鉴别两瓶未贴标签的等体积的pH=2的醋酸溶液和pH=2的盐酸溶液, 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 )
(A)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Zn粒看起始速率的快慢
(B)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
(C)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D) 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 用蒸馏水分别稀释100倍, 再用pH试纸测pH值
9.在下列溶液中, 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 c (H+) =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 碳酸氢钠溶液:K+、SO
10.有pH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NaY、NaZ,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
(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
(C) 在X-、Y-、Z-三者中, 以Z-最易发生水解
(D) 中和1 mol HY酸, 需要的NaOH稍小于1 mo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NH+4+H2ONH3·H2O+OH-
(B) S2-+2H2OH2S+2OH-
(C) H2S+H2OHS-+H3O+
(D) NaHSO3Na+H+ + SO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中:c (Na+) +c (NO+) c (Ac-) +c (OH-)
(B) 酸性溶液中K+、Fe3+、I-、SO
(C) pH=3的Na2SO4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c (Na+) =2c (SO
(D) 在0.1 mol/L的Na2S溶液中:c (Na+) 2{c (S2-) +c (HS-) +c (H2S) }
13.已知AgCl (s) Ag+ (aq) +Cl- (aq) 的平衡常数Ksp=c (Ag+) ·c (Cl-) , 称为溶度积常数, KSP (AgCl) =1.8×10-10.某温度时, AgCl (s) Ag+ (aq) +Cl- (aq)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 通过稀释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 d点有AgCl沉淀生成
(D) c点对应的KSP小于a点对应的KSP
1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 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 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C) 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15.图4是一燃料电池化学原理示意图, 该燃料电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 电极A为电池负极
(B) 电极B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
(C) 溶液pH保持不变
(D) 燃料电池工作时不会出现火焰
16.用Pt电极电解含有各0.1 mol Cu2+和X3+的溶液, 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 (g) 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 ( mol) 的关系见图5.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 Cu2+>X3+>H+
(B) H+>X3+>Cu2+
(C) X3+>H+>Cu2+
(D) Cu2+>H+>X3+
17.用惰性电极电解Fe2 (SO4) 3和CuSO4的混合液, 且已知Fe2 (SO4) 3+Cu2FeSO4+Cu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当有Cu2+存在时Fe3+不放电
(B) 首先被电解的是Fe2 (SO4) 3溶液, 后被电解的是CuSO4溶液
(C) 阴极上首先析出铁, 然后析出铜
(D) 阴极上不可能析出铜
18.关于下列电化学装置图 (图6) 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 ①装置中阴极处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
(B) ②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 ③装置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
(D) ④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4小题, 共20分)
19. (4分)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图7, 然后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该反应 (填“需要”或“不需要”) 加热, 该反应的△H=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
(2)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0. (6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2X (g) +Y (s) Z (g) +W (g) , 若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1.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 该反应为反应 (选填吸热、放热) .
(3)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 容器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c (X) 不变
(C) v正 (Z) =v逆 (W)
(D) c (Z) =c (W)
(4) 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对于上述反应, 加入2 mol X达到平衡后物质X的体积分数为a;若再加入1 mol X达到新的平衡时 (Y足量) , 物质X的体积分数______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1. (5分) 有pH均为2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瓶溶液:
(1) 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c2、c3, 则其关系是 (用“>、<、=”表示, 下同) .
(2) 取同体积的三种酸分别加蒸馏水稀释到pH=6, 需水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3) 完全中和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 需三种酸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4) 取同体积的酸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 反应开始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a1、a2、a3, 则其关系是;反应过程中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b1、b2、b3, 则其关系是.
22. (5分) 在图8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 放入500 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 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 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 停止电解, 取出A电极, 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2) 写出电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电解后溶液的pH为;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则需加入, 其质量为. (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三、实验题 (本题共12分)
23. (12分) 日常生活中使用铝合金中的铝来自于电解氧化铝.工业上电解氧化铝要求其纯度不得低于98.2%, 而天然铝土矿的氧化铝含量为50%~70%, 杂质主要为SiO2、Fe2O3、CaO、MgO、Na2O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9:
一些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加入盐酸时, 氧化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实验室进行步骤②③④的操作名称为.
(3) 固体A的化学式为, 物质C的化学式为;溶液中的Na+、Ca2+、Mg2+是在步骤中除去的.
(4) 步骤③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步骤④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5) 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2小题, 共14分)
24. (6分) 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 c (H+) = 10x mol/L, c (OH-) = 10y mol/L, x和y的关系如图10所示.计算:
(1)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多少?
(2) 该温度下, 0.01 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多少?
25. (8分)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 (g) +3H2 (g) CH3OH (g) +H2O (g) ;△H=-49.0 kJ/ mol, 测得CO2和CH3OH (g)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1所示.
试求:
(1) 该密闭容器的体积
(2)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
(3) 达到平衡时, 氢气的转化率为多少?
(4) 该温度下, 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 (D) 2 . (C) 3 . (B) 4 . (C) 5. (C) 6. (B) 7. (C) 8 . (D) 9 . (C) 10 . (D) 11. (C) 12. (B) 13. (C) 14. (C) 15. (C) 16. (D) 17. (B) 18 . (D
19. (1) 放热; 需要;- (E1-E2)
(2) 409.0 kJ·mol-1
20. (1) K=c (Z) ·c (W) /c (X) 2 (2) 吸热 (3) (B) (C) (4) 大于
21. (1) c3>c1>c2 (2) V1=V2<V3 (3) V1=V2>V3 (4) a1=a2=a3b1=b2<b3
22. (1) 4OH--4e-2H2O+O2↑ (2) 2Cu2++2H2O2Cu+O2↑+4H+ (3) 1;CuO, 2g
23. (1) Al2O3+6H+2Al3++3H2O (2) 过滤 (3) SiO2 NaOH ④ (4) 略大于4.1.损失一点儿Al3+, 保证Fe3+沉淀完全5.2<pH<10.4 (5) 2Al2O3 (熔融)
24. (1) 10-15mol·L-1 (2) 13
25. (1) 1L (2) 0.225mol/ (L·min) (3) 75%
3.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 篇三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Multisim软件仿真内核的仿真模式及仿真过程的基本组成,进而,把数值分析的方法,与具体仿真实例相结合,详细地探讨了仿真内核中模拟仿真器的三个重要的仿真过程:节点分析与矩阵求解、线性化和数值积分。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模拟仿真器三种基本分析仿真模式:直流分析、瞬态分析和交流分析。本文在理解仿真思路、解决仿真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仿真方法以及灵活应用仿真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仿真器 ; 仿真模式 ; 仿真过程 ; 仿真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03
仿真是评估电路特性的一种数学方法。通过仿真,在构建具体的电路结构或使用实际的测量仪器之前,就能够确定电路的大部分性能。MULTISIM软件通过仿真内核中仿真器的仿真过程,实现仿真目标[1]。
MULTISIM有几个部分是紧密地和仿真器的仿真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如:构建用于仿真的电路原理图、设置仿真参数、执行仿真过程、分析仿真结果。MULTISIM整个仿真过程可用图1描述:
1.MULTISIM仿真过程的概述
1.1 仿真模式
MULTISIM仿真过程通常是运行在下面两种模式之一:交互仿真模式和分析仿真模式[2]。因此,首先确定哪一种仿真模式是很重要的问题。
·交互仿真模式——在MULTISIM的工作空间中,无论什么时候按下Run Simulation按钮,MULTISIM仿真过程就运行交互仿真模式。
·分析仿真模式——无论什么时候,在任何一种分析对话框中按下Simulate按钮,或者在XSPICE Command Line对话框中,运行XSPICE分析指令,MULTISIM仿真过程就运行分析仿真模式。
1.2 仿真过程的基本组成及概述
1.2.1 电路原理图
从仿真的角度考虑,电路原理图是一种用户用于图示地构建网络表的电路结构图,网络表则是文本地描述电路原理图中元器件和仪器的互连的一种文本表。
1.2.2 分析对话框
分析对话框用于设置分析仿真模式的仿真条件,根据所设定的条件自动地产生分析仿真模式所需要的各种仿真指令。
1.2.3 仪器仪表
MULTISIM中的仪器有产生信号、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显示等多种用途。
1.2.4 指令行界面
XSPICE指令行对话框被使用于替代构建电路原理图和分析对话框,使用它,能够装载一个外部预先确定的,代表某个电路原理图的网络表,和一套仿真指令进入到仿真内核中,从而实现对某个电路的仿真分析。
1.2.5 交互式事件
当仿真进行中时,通过调节某些交互式的元件和仪器,直接送交互式事件进入仿真内核,就能夠改变电路的仿真状态。
1.2.6 图形记录仪
图形记录仪是被使用于分析仿真输出的数据。
1.2.7 指示器件
在交互仿真模式中,指示器件显示电路的输出值或改变器件本身的外观。
1.2.8 仿真内核
MULTISIM仿真内核实现指定的仿真分析。
1.2.9 仿真内核的子系统
MULTISIM仿真内核由以下子系统组成:网络表剖析器,指令解释器,交互事件管理器,模拟电路仿真器和数字电路仿真器,以及模拟器件库和数字器件库。
2.模拟电路仿真器的仿真过程
MULTISIM的仿真内核中,包含一个模拟电路仿真器和一个紧密耦合的数字电路仿真器。本文仅探讨模拟电路仿真器的仿真过程。
本节把数值分析的方法,与具体的仿真实例相结合,深入探讨MULTISIM仿真中,模拟电路仿真器的三个重要的仿真过程。
2.1 模拟电路仿真的目标
模拟仿真的目标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以及器件的伏安特性关系,来求解电路中的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
2.2 仿真过程
模拟电路仿真器使用图2.1所示的三个仿真过程,来进行模拟电路的数值计算,分别为:节点分析与矩阵求解、线性化和数值积分。节点分析与矩阵求解是线性化和数值积分过程的基础。
2.3节点分析与矩阵求解
在模拟电路仿真器中,节点分析与矩阵求解[3]是最基本的过程。使用它来求解线性、非微积分元件所组成的电路,如图2.2所示。
这个过程之所以称为基本的,是因为电路中更复杂的电路元件通常需要精确地转化成线性的、非微积分形式的元件,以便能够使用这一过程求解电路。
首先,节点分析过程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使用一种叫做改进节点分析(MNA)的技术,列出一组线性方程组。然后,矩阵求解过程使用矩阵求解的技术求解上述线性方程组。矩阵求解技术则是首先进行矩阵的LU分解,也就是把矩阵A分解成两个三角矩阵(下三角矩阵L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然后,使用正向迭代和后向迭代的方法分别求解两个三角矩阵。
为了避免数值困难、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和最大化求解方程组的效率,使用了下列几个技术措施:
·局部枢轴算法,降低LU分解方法所产生的截断误差。
·预定算法,改善矩阵的条件数。
·重新排序算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方程组求解的非零项。
MULTISIM允许用户通过仿真选项直接访问枢轴算法的一些参数。
一般情况下,节点分析和矩阵求解过程是稳定的,并且具有确定解,求解的成功率仅仅受限于浮点值计算的有限精度所导致的数值的复杂化程度。endprint
2.4 线性化
因为无法直接求解代表电路原理图中非线性元件的非线性方程和其他线性方程一起所构成系统方程组,因此,非线性元件成了仿真器求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仿真器使用一种称为牛顿 - 拉夫森的迭代非线性分析技术[4]。为了说明如何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考虑图2.3所示的二极管电阻电路。
这个电路的精确解析解被确定在线性部分的曲线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上,如图2.4所示。
为了找到这个交点,仿真器首先设定一个关于二极管电压的“猜测”值。然后在这个猜测值上,求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值以及切线方程,这个切线方程就是二极管在猜测值上的近似线性模型,可以用一个电阻与电流源并联构建其等效电路模型(见图2.5)。这使得仿真器可以使用节点分析和矩阵求解的过程,来求解上述近似模型的线性解。
第一个解成为牛顿 - 拉夫森算法下一次迭代的“猜测”值,如此继续下去,如图2.4所示,第二次迭代,第三次迭代,……,直到连续迭代求解值之间的差值变得可以接受的小时,这种迭代循环被认为完成了,电路的解被称为收敛[5]。
上述例子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非线性电路,电路中只有一个非线性元件,并且,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及其导数都是连续的。在实践运用中,仿真器要处理许多非线性元件且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及其导数有可能是不连续的。由于非线性元件数量的增加,尤其是一些元件具有连续性差的特性,不收敛的机会就会增加。
收敛是仿真非线性电路的主要障碍之一。
2.5 数值积分
数值积分过程被使用在电路的时域仿真中(即瞬态分析),用于处理具有微积分性质的元件。也就是说,元件的输入/输出关系的表达式为y=f(),例如电容、电感等元件。这些元件被称为电抗元件。
类似非线性元件,因为不能直接求解由代表电抗元件的微分方程和系统中其他线性方程所构成的系统方程组,电抗元件也成了仿真求解的一个问题。为了求解具有电抗元件的电路,仿真器使用数值积分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依据一些数值分析的公式,把积分或微分离散成近似的离散表达式。
例如,假设知道t时刻电容的电压,想找到时间t+△t时的电压,可以使用后向Euler公式离散积分表达式为代数表达式,如下式所示:
根据以上的公式,在时间t+1时,图2.6电路中的电容器被离散,等效为图2.7电路中所示的电压源与电阻的戴维南串联模型(电容模型的戴维南形式只用于演示的目的,在数值积分中,仿真器实际使用的是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诺顿形式)。
类似二极管,电容也被等效为一个线性的,非微积分的元件,因此可以使用節点分析和矩阵求解过程进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后向Euler数值积分方法仅使用于演示的目的。MULTISIM仿真器实际使用是梯形或锯齿形积分方法[6],两者都具有很优良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离散电容模型对时间步长很敏感,在这种近似的积分中,模型的精度通常是和时间步长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3.基本的分析模式
MULTISIM中所有分析都是基于三个基本分析:直流分析、瞬态分析和交流分析。例如,直流扫描分析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直流分析,其中,相邻两个直流分析只是改变电路中的某一个直流电源的电压,使其成阶梯状地增加。同样,交流扫描分析也是一连串交流分析,其中,相邻两个交流分析只是改变电路中的工作频率,使其成阶梯状地增加。
本文只研究模拟电路中的上述三种基本分析,并把它们与前面讨论的模拟仿真器的三个仿真过程联系起来。
3.1 直流分析
在直流分析模式中,仿真器求解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 直流稳态解。因此,所有具有随时间变化特性的器件,例如电容,电感,和独立的信号源都将被忽略,也就是电容器开路、电感器短路、电压信号源短路、电流信号源开路。
仿真器使用节点分析和矩阵求解的线性过程,执行此直流分析,如果不能使用这种简单的尝试,求解系统方程组,仿真器调用使用了附加技术的直流收敛程序,求解直流工作点。因为瞬态分析和交流分析都需要调用直流分析,因此,直流分析被认为是最根本的基本分析模式。
3.2 瞬态分析
在这种分析模式中,仿真器需要求解电路在每一个确定的离散时间点上的方程组,瞬态分析过程和直流分析具有下面两个不同的方面:
·电路的每一个离散时间点都执行了线性化过程。
·电抗元件不再被忽略,需要使用数值积分技术离散线性化这种元件。
因此,瞬态分析需要使用线性化和数值积分离散过程。本文使用图3.1所示的流程图,能很好地描述瞬态分析算法的一个简化流程。图中△t为模拟仿真器的时间步长。
初始状态值(时间t=0的状态)要么是使用直流分析计算所得的直流工作点值,或者是用户定义的值,可通过?UL??S??的设置进行选择。因为在瞬态分析中,仿真器在每一个离散时间点都要执行非线性分析,因此,在一个迭代周期内,比直流分析存在着更大不收敛的概率。无论如何,对于每一个时间点,线性化是从前一个时间点的值开始,如果电路的变化不是很快,那么前一个时间点的解答应该非常接近新的时间点的解答,从而很容易找到电路的新解。
如果电路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动态电路,要么由于采取了比较大的时间步,或者因为信号源变化得很迅速,新时间点的电路解可能远离前一个时间点的电路解,此时非线性迭代周期的初始值有可能远离正确的电路解,这样就有可能求解不收敛。在这个非收敛状态时,为了使电路的解更加靠近前一个时间点的值,仿真器减小时间步长并尝试一个新的迭代周期。如果仿真器不断收敛失败,时间步长被压缩到低于设定的最低门槛值,那么,仿真器中止瞬态分析模式,并报告时间步长太小的错误。
3.3 交流分析
在交流分析模式中,仿真器计算电路的正弦、小信号、电路稳定状态的解。这是一个线性的分析,需要对所有元件进行线性化。因此,仿真器首先执行一个直流分析以求出直流工作点,基于这个工作点的值,提取电路的小信号线性模型。endprint
然后,仿真器尝试在相量域求解电路方程。因此,在一个特定的感兴趣的正弦频率上,所有的电抗元件都被转化为复阻抗。所有独立的直流电压/电流源,包括那些线性模型中的一部分,都将被忽略——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电路方程解中包含了复数的实值和虚值,由于电路是线性的,因而不会出现不收敛的问题。使用了一个复数的节点方程和复矩阵求解[7]过程。收敛问题仅仅发生在直流分析阶段。
4.总结
本文介绍了Multisim仿真器仿真过程的基本组成、二种仿真模式;从数值分析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模拟电路仿真器的三种基本仿真过程,即;节点分析与矩阵求解、线性化和数值积分;重点研究了分析仿真模式下,三种基本分析(直流分析、瞬态分析和交流分析)以及它们所调用的仿真过程。为深入研究仿真方法,掌握好Multisim仿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Techcon A. National Instruments releases Multisim 10.0[J]. EETimes.com, 2014
[2]Báez-López D, Guerrero-Castro F E, Cervantes-Villagómez O D. Advanced Circuit Simulation Using Multisim Workbench[J]. Synthesis Lectures on Digital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2, 7(1):1-144
[3]Shahram Peyvandi, Seyed Hossein Amirshahi, Javier Hernández-Andrés. Generalized Inverse-Approach Model for Spectral-Signal Recovery[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13, 22(2):501-510
[4]Li D. Split Newton iterative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0, (5):2260-2265
[5]Burt J M, Boyd I D. Convergence Detection in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 Calculations for Steady State Flows[J]. CCP, 2011, (4):807-822
[6]吳世枫,甘四清,刘德志.延迟积分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稳定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4) :82-84
[7]Gallay T,Serre D. Numerical Measure of a Complex Matrix[J]. 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12, 65(3):287–336
作者简介:谭勋琼(1967.4-),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系统,工程控制技术等。
4.管理学原理试题 篇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1.山川旅行社刘总经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与项目。因为涉及到与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市场机会。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A. 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 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 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
D. 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关系技能弱。
1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Y理论假设的内容
A.人们不喜欢负责任,甘愿服从别人领导。
B.外在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使人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途径。
C.人们视工作如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D.人们在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时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13.泰勒认为:实行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C.提高工作效率
D. 满足工人心理需要
14.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单个要素基本维持不变,未来可以预测,对要素了解的知识要求高。上述环境为下面哪一种?
A.稳定且简单的环境
B.动荡但简单的环境
C.稳定但复杂的环境
D.动荡又复杂的环境
15.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请问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决策?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性决策;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16.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下列说法,你最赞同哪一个?
A.管理幅度越窄,越易控制,管理人员的费用也越低。
B.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但管理人员的费用会上升。
C.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而定。
D.管理幅度的确定对组织而言并不重要,无须过多考虑。
17.下面哪项不是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
A.目的性
B.正规性
C.稳定性
D.内聚性
18.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最大优点是
A.增强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
B. 强调集中控制
C.有利于企业的产品规划
D. 强调专业化分工
19.逮捕罪犯时,刑警队长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A.独裁式
B.民主式
C.放任式
D.都可以
20.于先生受命前往一家多年亏损的企业担任厂长。到任之后,他每天早上早早地站在门口迎候大家,如果有员工迟到,他并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询问原因,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一周下来,大家看到厂长每天提前到厂,待人又热情,原来习惯迟到的员工也 1 不迟到了。从这件事情来看,是什么权力使于厂长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力?
A.个人影响权
B.专长权
C.法定权
D. A和C
21.根据双因素理论,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B.稳定的薪水和福利
C.职位晋升
D.领导赏识
22.对组织活动所需的费用、成本、支出等进行事前安排,以此为标准控制执行工作中的偏差,这是什么类型的控制?
A.反馈控制
B.预算控制
C.质量控制
D.战略控制
2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据此,你认为该组织存在什么问题?
A.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不畅,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24.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线管理者将80%的工作时间用于沟通。而在其所有的沟通活动中,有45%的时间用于“听”,30%的时间用于“说”,16%的时间用于“读”,9%的时间用于“写”。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一线管理者45%的时间在接收信息,30%的时间在发送信息。
B. 研究结果表明一线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领导,比如指导和指挥。
C.一线管理者进行口头沟通的时间比书面沟通的时间多了两倍多。
D.有效的沟通是一线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
25.用组织理论去分析腐败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权力与责任总是一致的B.没有责任的权力将产生腐败
C.责任比权力更为重要
D.集权比分权更为危险
26.当两个人拿到同样报酬后,反映不同,一个人相当满足,另一个人很不满足,这一现象可以运用下面哪一个理论进行有效解释。
A.需要层次理论
B.期望理论
C.公平理论
D.归因理论
27.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梅奥
B.西蒙
C.马斯洛
D.韦伯
28.当企业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和有利的内部条件时,可以采取下面哪种战略?
A.增长型
B.扭转型
C.多种经营
D.防御型
29.某电脑公司以5000元/台的价格销售某品牌电脑,该电脑的单位变动成本为4000元/台,年固定成本为150万元,试问该公司的销售量为多少时可实现盈亏平衡?
A.200~300
B.400~500
C.1000~1200
D.1500~1600
30.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要肩负许多管理方面的职责。下列几项职责中,哪一项不属于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范围?
A.与下级谈心,了解下级的感受。
B.经常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上级部门对自己的要求。
C.亲自制定有关考勤方面的规章制度。
D.对下级的工作表现给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本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31.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何特点?
32.指出管理方格理论五种代表性的领导行为方式?
33.需要层次理论有哪几个层次,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4.什么是非正式组织?它有什么特征?
35.简述计划工作的原理。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37.保罗的领导方式
1971年,保罗在美国一所名牌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然后到一家大型会计事务所设在芝加哥的办事处去工作。9年后,他成了该公司最年轻的一名合伙人。公司执行委员会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在1983年指派他到纽约的郊区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工作主要是审计。它要求有关人员具有高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尽管保罗相当地以任务为导向,但仍然采取了民主的领导方式。他主张工作人员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人员参预决策制定。对长期的目标和指标,每个人都很了解,但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却不明确。
办事处发展很迅速。到1988年,专业人员达到了30名。保罗被认为是一位很成功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他在1989年初被提升为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保罗采取了帮助他在纽约工作时取得显著成效的、富有进取心的管理方式,马上更换了几乎全部的25名专业人员,并制订了短期和长期的客户开发计划。职员人数增加的相当快,为的是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员工来处理预期扩增的业务,很快办事处有了约40名专业人员。
但在纽约取得成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在达拉斯取得成效,办事处在一年时间内就丢掉了最好的两个客户。保罗马上认识到办事处的人员过多了,因此决定解雇刚招进来的12名员工,以减少开支。他相信挫折只是暂时的,因而继续采取他的策略。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又增加了6名专业人员,以适应预期增加的工作量。但预期中的新业务并没有接来,所以又重新缩减了员工队伍。在1991年夏天的那个“黑暗的星期二”,13名专业人员被解雇了。伴随着这两次裁员,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工作没有保障,并开始怀疑保罗的领导能力。公司执行委员会了解到问题后,将保罗调到了新泽西的一个办事处,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案例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⑴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⑵这个案例更好地说明了领导的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
⑶保罗在纽约取得成功的策略,为什么在达拉斯没有成功?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D 12.A 13.C 14.C 15.C 16.C 17.D 18.A 19.A 20.D 21.B 22.B 23.B 24.C 25.B 26.C 27.B 28.A 29.D 30.C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31.目标管理是指由企业制定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使其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目标为中心、自我参与、自我控制、自我测定和评介成果。
32.1.1型为贫乏型管理 1.9型为俱乐部型管理 5.5型为中庸之道型管理 9.1型为任务型管理 9.9型为团队型管理
33.需要层次理论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要,该理论的观点有三个方面:第一,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第二,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第三,人的需要有多种,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
34.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其特征有:自发性、内聚性,不稳定性。
35.限制因素原理、许诺原理、投入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劳资纠纷的处理和工伤赔偿政策的解释都需要何种管理技能?
A.人际关系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不需要管理技能
12.被后人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泰勒
B.梅奥
C.韦伯
D.西蒙
13.计划的任务就是
A.预算、规划和部署
B.预测、规划和部署
C.预算、决策和部署
D.预测、决策和部署
14.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且处于连续变化中,未来难以预测,对要素了解的知识要求高。上述的环境为下面哪一种?
A.稳定且简单的环境
B.动荡但简单的环境
C.稳定但复杂的环境
D.动荡又复杂的环境
15.根据经营业务组合分析法,将相对竞争地位高,市场增长率低的经营业务称为
A.幼童业务
B.明星业务
C.金牛业务
D.瘦狗业务
16.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
A.潜层次的精神层
B.制度层
C.物质层
D.以上都不是
17.多头管理所带来的混乱是由于违反了下面哪项管理原则?
A.例外原则
B.授权原则
C.命令统一原则
D.权责对等原则
18.将人的需要分为存在、关系和成长三大类的激励理论称为
A.需要层次理论
B.ERG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归因理论
19.严肃、准确、持久、具有权威性的沟通是
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C.电子媒介沟通
D.非语言沟通
20.某民营企业的一位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号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你认为,这个车间主任把手下的工人都看做了什么人?
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
C.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21.马克思·韦伯认为,权力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基础的权力是
A.传统的权力
B.超凡的权力
C.理性一合法的权力
D.职位权力
22.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组织结构是
A.事业部制
B.职能型
C.直线职能型
D.矩阵制
23.决策理论派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孔茨
C.巴纳德
D.西蒙
24.“量本利”分析又称为
A.管理审核
B.盈亏平衡分析
C.财务分析
D.经营分析
25.按控制的时间划分,控制工作分为
A.现场控制、持续控制、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结果控制
C.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D.结果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A.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B.行为因素与环境的因素
C.管理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27.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企业经常处于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C.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D.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28.越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的、程序化的、确定的 B.战术的、非程序化的、风险的C.战略的、非程序化的、风险的D.战略的、非程序化的、确定的29.下列情形中,管理幅度不宜过大的是
A.下属素质能力较高
B.事前有周密的计划
C.非程序化决策居多
D.上下级沟通便捷
30.权变理论中对人的假设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31.按表现形式分,计划的类型有哪些?
3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33.指出管理方格理论五种代表性的领导行为方式?
34.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35.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37.Harness时装有限公司
Joyce
Harness 刚从大学毕业就进入父亲的时装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一家位于新英格兰地区,有30家时装商店的连锁公司。50年前,Harness的祖父创办了这家公司,凭借过去20年中她父亲及祖父的胆识,这家公司从一家小商店发展成为一家相当大且有高额利润的连锁店。她父亲和祖父一样,牢牢地控制着采购、广告业务和商店管理。商店中每个经理以及公司的副总经理和总部工作人员,每隔一周同她父亲会晤一次。平时,她父亲每星期都要用2-3天的时间巡视商店并同经理们一起工作。
然而,最令她父亲烦恼的是信息沟通和激励问题。他感到,在他主持的会议上,所有的经理似乎都听得很认真。但他发现,他的许多政策并没有得到实行,他开始怀疑他们是否听过或者是否认真听过他的讲话。有时他不得不重写广告。他不断听到一些他不愿听到的话。很多职员,包括一些经理人员甚至提出:不清楚公司的意图是什么?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有机会同总经理本人和副总经理沟通信息的话,可能会干得更出色。Harness先生对总部的许多主管和商店的大多数员工只是机械地工作,而不能表现出真正的想象力和干劲感到很失望。同时,他也担心公司的优秀人才会流失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去。
当他的女儿担任他的特别助理时,他说:“Joyce,我对公司的前景非常担忧。很明显,信息沟通和激励机制是我所面临的两个问题。我知道你在校时学了一些管理课程。我已经从你这里听到了诸如:马斯洛、赫茨伯格、弗洛姆、麦格雷戈等专家的激励理论。但我怀疑他们是否熟悉企业经营,我也知道激励人的因素主要是金钱、好的老板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我怀疑你的那些东西能否帮助我更好地进行信息沟通。我希望你能做到这一点。
根据上述案例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如果你是Joyce
Harness,你将如何回答你的父亲?
2.在此案例中你发现该公司存在什么问题?
3.当你所学到的激励理论和沟通理论可应用于海恩斯时装有限公司时,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C.人是社会人
D.对一主管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17.“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的
A.统一指挥原则
B.统一领导原则
C.等级链原则
D.集中化原则
18.以下关于管理环境的选项中,不确定性最低的是
A.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B.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C.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D.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19.组织设计的任务是
A.职务设计与部门划分
B.职务设计、部门划分和结构形成 C.提供岗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
D.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20.组织规模一定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
A.正比关系
B.指数关系
C.反比关系
D.相关关系
21.“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型
B.事业部制
C.直线职能制
D.矩阵制
22.在组织中,最有潜力、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A.人力
B.物力
C.财力
D.信息
23.逮捕罪犯时,刑警队长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A.独裁式
B.民主式
C.放任式
D.都可以
24.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学派是指
A.经验学派
B.管理科学学派
C.决策理论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25.霍桑实验的结论中,认为职工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26.控制工作的第一步是
A.衡量绩效
B.纠正偏差
C.制定标准
D.分析问题
27.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据此,你认为该组织存在什么问题?
A.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不畅,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28.当企业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和不利的内部条件时,可以采取下面哪种战略?
A.增长型
B.扭转型
C.多种经营
D.防御型
29.将计划分为使命、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等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
A.计划的内容
B.计划的表现形式
C.计划所涉及的时间
D.计划所涉及的范围
30.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是
A.计划
B.组织
C.决策
D.战略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目标管理的特点有
A.自我参与
B.自我控制
C.自我测定成果
D.自我评价成果
E.以目标为中心
32.领导理论可分为
A.领导权变理论
B.领导强化理论
C.领导行为理论
D.领导期望理论
E.领导品质理论
33.越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性
B.程序化
C.战术性
D.非程序化
E.风险性
34.具体环境包括
A.顾客
B.管制机构
C.供应商
D.资源环境
E.竞争者
35.按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可分为
A.正式沟通 B.上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下行沟通
E.非正式沟通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37.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38.什么是正式组织?它有什么特征?
39.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40.A是某通讯器材公司的总经理,前几年公司发展势头好,盈余多,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发展,A想在搞好现有业务的同时,着手开辟新业务。为此,A把从事通讯器材营销工作的得力干将B抽调出来,划拨2千万元资金,全权委托其从事房地产经营,并对B说,只要有好的项目,资金没问题。一年以后,该公司房地产的业务沉淀资金8千万元,使公司流动资金的周转发生严重困难,主营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公司处于亏损边缘。
请从授权的角度分析A的做法有何问题,谁应对此结局负责。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劳资纠纷的处理和工伤赔偿政策的解释都需要何种管理技能?
A.人际关系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不需要管理技能
17.被后人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泰勒
B.梅奥
C.韦伯
D.西蒙
18.计划的任务就是
A.预算、规划和部署
B.预测、规划和部署
C.预算、决策和部署
D.预测、决策和部署
19.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且处于连续变化中,未来难以预测,对要素
了解的知识要求高。上述的环境为下面哪一种?
A.稳定且简单的环境
B.动荡但简单的环境
C.稳定但复杂的环境
D.动荡又复杂的环境
20.根据经营业务组合分析法,将相对竞争地位高,市场增长率低的经营业务称之为
A.幼童业务
B.明星业务
C.金牛业务
D.瘦狗业务
21.李丹是某建筑装卸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公司安排他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该项目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周,李丹未能将合同拿到手,而 7 是被其他公司中途拦截了。公司董事会开会讨论该如何处理这个事故,针对会上众人的意见,你认为哪个更合理?
A.李丹既然承担了这项任务,就应对失败承担完全责任。
B.总经理和李丹都不承担责任,由公司承担责任。
C.总经理应承担全部责任。
D.总经理至少应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22.多头管理所带来的混乱是由于违反了下面哪项管理原则?
A.例外原则
B.授权原则
C.命令统一原则
D.权责对等原则
23.贩毒组织中,各环节人员往往采取一对一的单线联系,这是在使用何种沟通网络?
A.轮式
B.环式
C.链式
D.全通道式
24.下面有关管理层次的表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多层次意味着可以节省管理费用
B.多层次可使沟通联络复杂化
C.层次是信息的过滤器
D.多层次使得计划和控制复杂化
25.在会议进行中,管理者不希望下属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干扰会议的进程,于是,当有人举手要发言时,便无视他们的举动,只顾自己把话说完。这种影响下属行为的方式是属于下面哪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26.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
A.判别偏差的严重程度
B.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
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27.一般说来,组织中的基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的、程序化的、确定的 B.战术的、非程序化的、风险的 C.战略的、非程序化的、风险的D.战术的、程序化的、确定的 28.将人的需要分为存在、关系和成长三大类的激励理论称为
A.需要层次理论
B.ERG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归因理论
29.严肃、准确、持久、具有权威性的沟通是:
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C.电子媒介沟通
D.非语言沟通
30.某公司总裁老张行伍出身,崇尚以严治军,注重强化规章制度和完善组织结构。尽管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老张的做法过于生硬,但几年下来企业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老张的作风属于哪一种类型?
A.1.1型
B.1.9型
C.9.1型
D.9.9型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31.归因理论将人的行为能否获得成功的因素归结为
A.努力
B.任务难度
C.能力
D.机遇
E.经验
32.控制工作的步骤包括
A.发现问题
B.制定标准
C.衡量绩效
D.纠正偏差
E.分析问题
33.菲德勒权变模型认为,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有
A.外部环境
B.员工素质
C.上下级关系
D.工作结构
E.职位权力
3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
A.工作能力
B.工作环境
C.工作内容和性质
D.信息手段配备情况
E.计划详尽程度
35.组织变革包括的阶段有
A.认识阶段
B.解冻阶段
C.变革阶段
D.管理阶段
E.再冻结阶段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简述计划工作的原理。
37.简述企业集团的特征和结构。
38.简述决策的程序?
39.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40.节约后的致歉
如果有人能给公司带来1000万美元的节约,大多数的管理人员会对此给予赞赏的,除非这意味着要砍掉一个他们所喜爱的项目。但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却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从表面上看,情况似乎一清二楚。这家拥有700个床位的美国中西部医院门前有一个停车场,在高峰期间常常拥挤不堪,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即便医院管理人员并没有那么强的道德感,光从财务方面考虑,鉴于最近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另寻他处就医,从而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一点迫使医院的院长助理查尔斯得想法解决问题。
查尔斯吩咐刚从大学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莫里对这种情况做一调查,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是问题尚不严重,医院可能会设法将楼前的一块地方腾做停车用。要是问题非常严重,就要考虑建一个新的多层停车场,为此得投资1 000万美元。查尔斯在对莫里作了这次交代以后,便到外地休假三个星期。
希望自己能一显身手的这位年轻人,在接受任务后进行了两周的调查,分析了停车场发出的印有停车时间标记的票据,最后发现一个不曾预测的事实:停车场之所以拥挤,完全是因为医院的职工不顾院规将车停放在这里,而不是停在靠近高速公路的一处不方便的宽敞的停车场。医院并不需要作1 000万美元的投资,它需要的只是强化已颁布的职工停车规定。
因为院长助理仍在休假中,这位年轻人便把他的发现直接在一次大型的会议上报告给了院高层经理人员。听到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后,这些高层经理人员对莫里说了一番鼓励和感谢的话,然后要求他的部门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院长助理返回前,一切都进展顺利。可是,这天查尔斯回来了,听说他提议的1 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被取消了——这使他看起来像个低能者。而且更令他难受的是,在医院白领职工中很少得到遵守的停车条例,现在得到了三令五申。不幸的莫里,在他的上司责备下,不得不向院长助理道歉,并且又承担了寻找落实院停车条例最有效方式的任务!
在思量了各种方案后,莫里最后向一个副总裁和几位部门负责人提议,下午5点钟在门前停车场会合,准备当面逮住那些违规停车的职工,并要求他们缴纳停车时间内的所有停车费。如此进行了连续两天后,院门前的这块停车场在高峰期间也有一半是空的。
至于那位年轻的毕业生莫里,他不久就离开了医院,在一家私人公司找到了新的工作。他离开时对曾经同窗过的一些朋友们说,自己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现在明白了过度的坦诚与精明为人之间有何等的区别。
根据上述案例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⑴如何评价这位MBA毕业生将所学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他的做法有不妥之处吗?
⑵如果你是莫里,你会怎么做以避免类似情形的发生?
⑶依你之见,在组织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A 17.C 18.D 19.D 20.C 21.D 22.C 23.C 24.A 25.C 26.B 27.D 28.B 29.B 30.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ABCD 32.BCD 33.CDE 34.ABCDE 35.BCE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限制因素原理、许诺原理、投入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37.特征:多法人、多种联系纽带、多层次、多样化经营、多功能、多国化;结构:核心层企业、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松散层企业。
38.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确定价值准则、拟制方案、分析评估、方案选优、试验实证、实施。
39.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适当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自律性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应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楚。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1.山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与项目.并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最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能力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能力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能力弱。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2.你正面临着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确定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3.于先生受命前往一家多年亏损的企业担任厂长。到任之后,他待人热情,早上早早地站在工厂的门口迎候大家,如果有的员工迟到,他并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询问原因,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一周下来,大家看到厂长每天都提前到厂,而且又待人热情,原来习惯于迟到的员工也不迟到了。从这件事情来看,是什么权力使于厂长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力?
A.个人影响权
B.专长权
C.法定权
D.A和C
4.目前“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名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社会的确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企业组织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模式向组织扁平化转变,许多原有的组织层次被“砍”掉了,权力开始向下移动。对于企业采取这种变革举措的缘由,理论界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下四种描述,你认为哪一种最不合适?
A.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大量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替代了人,进而促使组织扁平化。
B.传统的工业社会强调稳定性和秩序,信息社会强调的是速度、快速反应和灵活性。C.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设备和机器显得特别重要,信息社会中人和知识等更重要。
D.工业社会时代市场变化速度缓慢,信息社会时代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5.组织设计的任务是
A.职务设计与分析、部门划分和结构形成 B.职务设计与部门划分
C.提供岗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
D.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6.汪力是一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型结构。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7.高级工程师李华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条件。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对李华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李华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
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
C.给李华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
D.以上各条都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8.你的部门因预算的限制,有必要进行整编。你请了本部门中一位经验丰富的人负责这项工作。他在你部门的每个领域都工作过,你感到他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可他却似乎对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反应漠然。此时,你应当采取哪种领导方式?
A.高任务、高关系。B.高任务、低关系。C.低任务、高关系。D.低任务、低关系。
9.所谓授权,是指
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委派给某些下属。
D.委托代理关系。
10.霍桑试验表明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要求回答要点,扼要解释,4题共40分)
16.试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17.试简述管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8.试简述目标管理及其特点。
19.人性假设理论将人性归纳为哪几种模式?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背景材料:
保罗的领导方式
保罗在1971年从美国中部的一所名牌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到一家大型的会计事务所的芝加哥办事处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9年后,他成了该公司的一名最年轻的合伙人。公司执行委员会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在1983年指派他到纽约的郊区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工作最主要的是审计。这要求有关人员具有高程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尽管保罗相当地以任务为导向,但他采取了一种民主的领导方式。他主张 工作人员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人员参与决策制定。对长期的目标和指标,每个人都很了解,但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却是相当不明确的。办事处发展很迅速。到1988年,专业人员达到了30名。保罗被认为是一位很成功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
保罗在1989年初提升为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他采取了帮助他在纽约工作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种富有进取心的管理方式。他马上更换了几乎全部的25名专业人员,并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的客户开发计划。职员人数增加得相当快,为的是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员工来处理预期扩增的业务。很快,办事处有了约40名专业人员。
但在纽约成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在达斯拉取得成效,办事处在一年时间内丢掉了最好的两个客户。保罗马上认识到办事处的人员过多了,因此决定解雇前一年刚招进来的12名员工,以减少开支。他相信挫折只是暂时性的,因而仍继续采取他的策略。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又增加了6名专业人员,以适应预期增加了工作量。但预期中的新业务并没有接来,所以又重新缩减了员工队伍。在1991年夏天的那个“黑色的星期二”,13名专业人员被解雇了。伴随着这两次裁员,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工作没有保障,并开始怀疑保罗的领导能力。公司的执行委员会了解到问题后将保罗调到了新泽西的一个办事处,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
讨论题
21.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3分)
22.这个案例更好地说明了领导的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5分)
23.保罗在纽约取得成功的策略,为什么在达拉斯没能成功?其中影响因素有哪些?(7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1.D 2.C 3.D 4.A 5.D 6.D 7.A 8.C 9.B 10.B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要求回答要点,扼要解释,4题共40分)
16.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精神变革。主要内容:制订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管理、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实施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使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17.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影响到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外部环境对于组织的管理工作质量、效益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管理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向目标市场传递信息;为了减少竞争压力,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和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消除对其经营造成威胁的企业和个人;为了影响政府和权力机关的决策,可以通过游说政府部门和立法机关,来改变一定的政治法律环境。
18.目标管理是指由企业制定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使其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目标为中心、自我参与、自我控制、自我测定和评介成果。
19.人性假设理论将人性归纳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应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楚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1. 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做出决策。
2.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进行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什么是合理的管理幅度,对于下列四种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
A.管理幅度越窄,越易控制,管理人员的费用也越低。
B.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但管理人员的费用会大幅度上升。
C.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定。
D.管理幅度的确定并不是对任何组织都普遍重要的问题,无须过多考虑。
3.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A.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
B.现实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
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
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
4.光明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 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光明公司的业务要求?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5.中华商务中心是一家合资企业,以物业经营为主要业务。目前有写字楼租户272家,公寓租户426家,商场租户106家。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物业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公关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物业部下设置了写字楼管理部、公寓管理部、商场管理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试问,其整个公司和物业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采取了何种部门化形式?
A.职能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
B.顾客部门化和职能部门化
C.均为职能部门化
D.均为顾客部门化。
6.王先生是某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人员,一年前被调到公司企划部任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领导风格最有助于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
A.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弱。
B.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强。
C.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弱。
D.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强。
7.早晨8点30分,公司常务副总、董事老杜接到市政府电话,通知企业开展冬季消防检查;10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保卫部,通知他们去处理这项要求;9点15分,老杜接到库房电话,被告之房屋后墙再次被人敲了个洞,又有几十箱产品被偷走;8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市公安局请他们改善本地治安情况……。整个上午老杜接电话、打电话,倒也挺忙。根据管理方格理论,你认为老杜最接近哪种类型领导者?
A.1.1型。
B.5.5型
C.9.1型
D.1.9型
8.一个长期实行集权型管理的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其向更为分权的管理方式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和困难是什么?
A.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使他们能担负更大的责任。
B.取得高层管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C.适应分权管理的需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D.使企业上下对分权管理做法达成共识。
9.某重要会议的开会通知,提前通过电话告知了每位会议参加者,可是开会时,仍有不少人迟到甚至缺席。试问,以下有关此项开会通知沟通效果的判断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不正确?
A.这里出现了沟通障碍问题,表现之一是所选择的信息沟通渠道严肃性不足。
B.这里与沟通障碍无关,只不过是特定的组织氛围使与会者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C.此项开会通知中存在信息接受者个体方面的沟通障碍问题。
D.通知者所发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可能是影响此开会通知沟通效果的一个障碍因素。
10.有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发现会议室的窗户很脏,好像很久没有打扫过,便打电话将这件事告诉了行政后勤部负责人,该负责人立刻打电话告诉给事务科长,事务科长又打电话给公务班长,公务班长便派了两名员工,很快就将会议室的窗户擦干净。过了一段时间,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这表明该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什么问题?
A.组织层次太多
B.总经理越级指挥
C.各部门职责不清
D.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回答要点,扼要解释,4题共40分)
16.管理科学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有无局限性?为什么?
17.试比较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之间的异同.
18.试论述组织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9.试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意义。
五.案例讨论(20分,要求观点明确,解释合理,条理清楚)
背景材料
林肯电气公司总部设在克利夫兰,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
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该公司的奖金有一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可以说是美国制造业中对工人最有利的奖金制度,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该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年均收入为44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在不景气的年头里,如1982年的经济萧条时期,林肯电气公司员工收入降为27000美元,这虽然相比其他公司还不算太坏,可与经济发展时期相比就差了一大截。
公司自1985年开始一起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几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而且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林肯公司极其重视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入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有很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林肯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公司年年获利丰厚,没有缺过一次分红。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幸福》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
讨论题
21.你认为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为什么林肯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
23.你认为这种激励制度可能给公司管理当局带来什么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1.C 2.C 3.D 4.C 5.A 6.A 7.D 8.A 9.B 10.B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要求回答要点,扼要解释,4题共40分)
16. 管理科学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各种可行方案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科学理论学派的研究重点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但是,管理科学理论学派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适用范围有限,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这就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其次,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实际的管理人员可能对复杂、精密的数学方法很少理解,无法做出正确评价。而另一方面,管理科学专家一般又不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提供的方案不能切中要害,解决问题。这样,双方就难以进行合作。此外,采用此种方法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这一点,也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管理科学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
17.确定型决策是在对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全知的情况下所做的决策,这类决策一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决策;风险型决策是在对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知道较多,但不全面和肯定的情况下所做的决策,即一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每种结果的出现都有随机性,但可以根据已知资料预计每种结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因此这类决策具有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对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知之甚少,主要依赖决策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
18.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其主要特征有: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
19.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职工积极性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的倾向。公平理论的意义: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具激励效果,公平分配—让员工获得公平感,平均分配—让员工获得归属感,按需分配—让员工获得安全感。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5.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的管理目标()
A、组织资源B、提高效率C、正确决策D、有效领导
2、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B、领导C、控制D、组织
3、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A、领导B、协调C、决策D、控制
4、与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更需要的技能是()A、人际技能B、领导技能C、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
5、管理者在最为组织代表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时,其扮演的角色是()A、人际系方面B、信息传递方面C、决策制定方面D、组织管理方面
6、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谈判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D、财务技能
7、有效的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花费最多时间的是()A、传统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网络管理D、沟通
8、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其含义是()A、决策的正确就意味着管理的成功
B、管理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管理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方案 D、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
9、研究发现,一位管理者花费13%的时间在传统管理上,28%的时间在沟通上,11%的时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48%的时间在网络联系上。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如下结论那种是正确的()A、一般管理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网络联系上 B、维护网络关系对管理者的成功贡献最大
C、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有效管理者相对共享较小 D、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相似
10、在企业制企业中,公司总经理与部门总经理的考核有什么不同的标准,已下那种标准更能体现二者的区别()
A、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更全面 B、总经理比部门经理参加公司的会议更多 C、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的资金更多 D、总经理不部门经理对环境的洞察力更强
11、领班是属于下述管理人员中的()
A、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高层管理人员D、操作人员
12、管理的核心是处理()
A、人与物关系B、财与物关系C、各种人际关系D、隶属关系
13、沟通、了解、激励下属的管理技能是()
A、技术技能B、诊断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D、分析技能
14、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扮演的角色是()
A、企业家B、纠纷调解者C、信息传递者D、组织发言者
15、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
A、战略管理B、现场管理C、组织管理D、技术管理
16、构成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分别是()A、科学和技术B、先进的科学和先进的技术 C、技术和人才D、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17、管理者角色强调的重点会随组织的层次不同而变化,在低层管理者身上表现的更加显著的角色是()A、挂名首脑B、谈判者C、领导者D、发言人
18、虽然组织中所有管理者都要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基本职能,但处于不同的层次的管理者在这四项职能上耗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更多的时间耗费在()职能上。A、计划B、领导C、控制D、组织
19、成功的管理者在对于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强调的重点上与有效的管理者不同之处在于:成功的管理者认为()
A、人力资源的相对贡献最大B、传统管理的相对贡献最大 C、网络联系的相对贡献最大D、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
20、一般来说,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项基本技能,而对于管理者处于不同管理层次,对这三项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又有所不同。当一名管理者由低到高晋升时,这三种技能相对重要性的变化情况是()
A、概念技能急需增强,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B、人际技能急需增强,其次是概念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增强,人际技能降低,技术技能保持不变 D、三种技能同时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的二重性()
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
2、管理的科学性强调()
A、管理具有系统性B、管理学是完整独立的学科C、管理具有实践性 D、管理具有艺术性E、管理具有随机性
3、管理职能包括()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激励职能D、领导职能E、控制职能
4、管理者在管理中承担的职责是()
A、提出目标B、制定计划C、合理组织D、指挥部署E、协调统一
5、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的领域,可以分为()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综合管理者E、专业管理者
6、在组织中扮演决策指挥者的角色是指()
A、传播者B、谈判者C、资源分配者D、企业家E、障碍处理者
7、在组织中扮演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是指()
A、联络者B、监听者C、传播者D、谈判者E、发言人
8、作为高层管理者所应掌握和应用的技能,按照重要性排列()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计划技能D、演说技能E、概念技能
9、皮特由于做过酒店管理工作很出色,被某家电公司聘为总经理,上任两年后使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变为盈利企业。皮特的成功说明()A、成功的管理者经验具有普遍适用性 B、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
C、成功的管理者的关键是搞好人的管理 D、管理者需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E、高层管理者需要有较高的概念技能
10、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的管理者中,用于传统管理的时间为19%,网络联系的时间为11%,人力资源的时间为26%,沟通的时间为44%。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沟通对有效管理者的相对贡献最大 B、沟通对成功管理者来说相对贡献最大
C、维护网络关系对有效管理者来说相对贡献较小 D、维护网络关系对成功管理者来首相对贡献较小
E、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没有明显影响
三、判断题
1、任何管理都是某一特定组织进行的,是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2、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小的消耗正确的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
4、企业的大量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中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进行。()
5、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6、管理者和我们常说的干部是一个概念,都是对他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7、领导工作涉及为各项职务配备合适的人选,并通过激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8、基层管理者用在组织时间最多。()
9、领导是指一种影响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其生产于正式的组织中。()
10、优秀的管理者的技能是一种稀缺的商品,较高的薪酬是组织对这种稀缺商品价值的衡量。()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BACDA 6-10 BDBBD 11-16 ACCAC 16-20 DCBCB
二、多项选择
1、CD
2、ABC
3、ABDE
4、ABCDE
5、DE
6、BCDE
7、BCE
8、EBA
9、ACDE
10、AC
三、判断
6.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篇六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4、命令一致
原理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5、商议式的管理方
法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C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C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A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B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A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D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6、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D )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7、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D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8、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B )
A、越小 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19、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20、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A )
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
21、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相比,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决策方面( A)
A、前者更有效 B、后者更有效
C、两者同样有效 D、两者都无效
22、适合于评价任何一种职位,最有创见和最有前途的主管人员评价方法为(B )
A、职务系数法 B、时距判断法
C、四象限法 D、比较法
23、成功地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是(C )
A、德才兼备
B、具有管理能力
C、强烈的管理愿望
D、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
24、从某种意上说,既是计划工作的基础,又是控制的基本标准的是(A )
A、实物标准 B、费用标准
C、收入标准 D、成本标准
25、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A )
A、计量决策法 B、主观决策法
C、边际分析法 D、德尔菲法
26、在实际工作中,实际上不存在纯粹的(A )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D、直线型组织结构
27、管理过程理论强调(A )
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D、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28、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C )
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C、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D、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29、根据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管理宽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与其下属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C )
A、算术级数增加 B、算术级数减少
C、几何级数增加 D、几何级数减少
30、选拔主管人员的方式,既可以考虑从内部提升,也可以考虑从外部招聘,但无论从内部提升,还是从外部招聘,都要鼓励(D )
A、首先搞好群众关系 B、毛遂自荐
C、尽展所能 D、公开竞争
三、多项选择题
31、扁平结构的优点是 (BCD)
A、易于横向协调
B、管理费用低
C、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
D、信息纵向流通快
E、严密监督下级
32、下列属于运用前馈控制的是(BCD )
A、企业根据现有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决定改变产品结构
B、猎人把瞄准点定在飞奔的野兔的前方
C、根据虫情预报,农业公司做好农药储备
D、汽车驾驶员在上坡时,为了保持一定的车速,提前踩加速器
E、瞄准靶心射击
33、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有(ABD )
A、挑选总经理
B、决定利润分配
C、制定预算
D、决定公司目标
E、执行日常决策
34、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CD )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35、最常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是(BCDE )
A、收支预算
B、投资回收率
C、损益控制
D、总预算
E、企业自我审核
四、简答题
4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
(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指导与领导)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42、简述决策的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
(2)评价备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3、简述组织工作的步骤。
组织工作的步骤包括六步:
(1)确定组织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拟定派生目标。
(3)确认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业务工作,并加以分类。
(4)根据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它们的最好方法来划分各种工作,由此形成部门。
(5)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须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由此形成职务说明书,规定该职务的职责和权限。
(6)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部分的业务活动上下左右紧密地联系起来。
44、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计划工作的步骤包括以下八点: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5、试论人员配备工作在管理五大职能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
(1)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在于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种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组织目标。
(2)人员配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与其他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标与计划是组织工作的依据,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种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要采用开放的方法,不仅从组织内部,也通过环境把各项管理职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3)人员配备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它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资源,主管人员在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适应组织目标和环境的变化,人员配备工作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有效地选择、培训和考评工作,满足组织未来的需要。
六、案例分析题
46、北斗公司刘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这种管理方法。首先他需要为公司的各部门制定工作目标。刘总认为:由于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因此应该由他本人为他们确定较高目标。确定了目标之后,他就把目标下发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他们如期完成,并口头说明在计划完成后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核和奖惩。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层经理在收到任务书的第二天,就集体上书表示无法接受这些目标,致使目标管理方案无法顺利实施。刘总感到很困惑。
(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分别制订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程序,我们发现刘总犯了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①对于如何制订合适的目标体系认识错误,他以为目标只需要他一个人制订就行了。
②对于目标到底订多高认识错误,他认为目标越高越好。
③在实施目标管理时,没有给予下属相应的权力。
④没有鼓励下属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⑤考核和奖酬机构没有制度化,仅停留在口头上,对下属无相应的激励和制约作用。
(3)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刘总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并且注意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方式:
①要有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制订必须是一个上下级反复协商的过程。不是由上级独自决定的。制定的目标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目标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
②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③检验结果。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7.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 篇七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大一学生刚刚步入大学, 对社会知之甚少。会计工作技术性比较强, 但是对他们来讲, 由于对会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 反而觉得会计知识都停留在理论上、书本上。在会计学原理教学环节中, 先进行理论教学, 然后进行手工模拟实验。例如, 在学习“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业的应用”这一章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以实际成本法计价购进材料时, 假定款项已付, 会计分录是:
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可能会做会计分录了, 但是在这笔经济业务发生时, 原始凭证有哪些, 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并不清楚, 在学习会计凭证之前, 有的学生甚至以为会计的工作就是做一笔笔会计分录。
二、教材的理论化较强
一般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都是用文字来描述经济业务, 平时的课后作业以及考试都是看着这些用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来做会计分录。在手工模拟实验中, 学生看到的是一张张原始凭证, 比如发票、商业汇票、支票等等。他们首先要根据这些原始凭证, 判断发生了什么样的经济业务, 这个思维的转变对学生来讲是不容易的, 打破了他们上理论课时的思维模式, 对经济生活的不了解使他们在判断经济业务时感到吃力。另外, 把会计分录在记账凭证上体现出来, 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疑难和困惑时, 首先想到向教师请教, 而不是站在专业会计人员的角度去关注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从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错误率降低了, 但却严重背离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课程的开设目的。
四、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中, 绝大部分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从事会计教学的, 虽然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 但缺乏会计实务经验。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局限, 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1. 理论与手工模拟实验同步教学。
采用情境式教学, 在实验室里上课, 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身临其境, 强化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现在的会计学原理教材一般是把“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业的应用”安排在前, “会计凭证”安排在后, 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 要调整顺序, 先讲“会计凭证”, 再讲“借贷记账法在制造业的应用”。在讲会计分录时, 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实验与理论教学实现真正的同步。
2. 更新实验资料、转变教学手段。
现在我们采用的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体现林业院校的特色, 可以采用林业企业的资料进行手工模拟实验。邀请林业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会计专业教师一起编写实验指导书, 使实验资料更切合实际。传统的实验教学是黑板加粉笔的模式, 这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介绍手工实验技能的视频、动画以及PPT等, 生动直观,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过程控制。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真正的会计用品, 难免感到陌生。无论是数字的书写、凭证的装订, 还是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 都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 而是应引导学生, 让他们尽可能先从课本上找答案, 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 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真正实现实验的目的。
4.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教师应多学习, 多阅读, 多调研, 多写作。强化专业知识, 阅读专业的书籍和杂志, 写出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发现新颖的科研选题, 通过科学研究夯实教学的基础,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学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 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丰富讲课的素材, 多讲案例, 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向他们传达会计信息, 强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 如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 或邀请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 以增加会计模拟实验现场的真实感。
摘要: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 一般都会开设理论教学与手工模拟实验教学, 但往往是先进行理论教学, 再进行实验教学, 两者的脱节导致了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文章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会计学原理理论与实验同步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手工模拟实验,同步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惠芳.高校会计手工实验教学探析.经济师, 2008 (4)
[2].马梅芝.会计手工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
8.运用心理学原理 优化教师管理 篇八
一、教师的不同需要考量管理者的智慧
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因此,进行教师心理管理,首先要从满足教师的需要开始,以有效地激发动机,达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个体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教师由于其经历、地位和自身条件的差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教师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其优势需要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管理者要了解需要的发展性、动态性特征,从客观条件和主观状态两方面来分析教师个体的需要,从而始终抓住教师的优势需要。把握教师个体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是了解教师需要的首要环节。同时,要把握教师需要的时代性、社会性特征,更要把握教师群体需要的特殊性。教师作为社会阶层中一个特殊的角色群体,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肩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因而他们的需要表现和别的群体有所不同,形成自身的种种特点。总之,要达到了解教师需要的目的,要求管理者深入教师当中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艰苦细致的统计分析工作,以掌握当代教师需要的一般特点和教师个体需要的特殊性,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需要的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方式也就不同。奖励是学校管理中常用来满足教师需要的激励手段。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但是对具体的教师个体而言,奖励应针对其优势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对重名誉者,应以精神奖励为主;对重实惠者,则须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物质奖励的分量。如果管理者忽视教师需要的内容和特点,盲目进行奖励,既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教师的心理也不会满意。
当然满足教师的需要是指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而对教师的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需要,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疏导,注意方法要恰当,态度不要生硬,以达到相互体谅的目的。
二、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了解和掌握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管理者确定个体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者做好教师心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因人而异,进行管理。性格有优劣之分,所以管理工作应扬利抑弊。管理者要努力寻找教师性格中的“闪光点”,耐心加以引导,促成教师的自我完善。同时应根据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比如,批评教育教师时,对性格开朗、自以为是的教师,可采取直接批评,毫不含糊地讲清其错误性质、危害及改正方法;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教师,可采用暗示批评,这样既能顾全其面子,又能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卑感严重的教师,可采取对比批评,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对心胸狭窄、疑心较重的教师,可采用商讨式批评等,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达到批评的效果。
其次,要根据教师的能力,量才使用。能力是指个人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个体因为其所受教育的程度、经历及所处的背景不同,因而其能力类型、能力水平和能力展现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所以,管理者在使用教师时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把教师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使其有胜任感、成就感;另外还要鼓励教师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公平竞争,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教师有公平感和紧迫感。
三、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我们知道, 心理承受力小,人们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最终产生埋怨、牢骚、泄气情绪,易被他人鼓动或为偏激情绪所左右,影响工作效率;而心理承受力大,个人情绪稳定、高昂,工作效率就高。
提高教师心理承受力,首先要重视对教师进行职前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不仅是各师范院校的事,也应是各级各类中小学的事。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职业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切实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对教师工作性质充分地了解,做好当教师的心理准备。招聘学校也应在新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学校时,进行一定的短期职业培训,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提高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志向,让其熟悉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这样,当他们真正扮演和适应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时,不至于因没有心理准备而手忙脚乱,也不至于因心理准备状态不佳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提高教师心理承受力,其次要求管理者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目标反映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水平,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但能否实现目标则受到个体的能力和客观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管理者要帮助教师依靠这些条件树立适当的目标,使目标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可达到。这样才能使教师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迎接困难的挑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
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求管理者指导教师预防和消除心理挫折。当教师在工作中遭遇失败时,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性格特点、自信心强度等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教师产生受挫心理。如果产生挫折,要及时采取改善挫折情境、让受挫者进行情绪宣泄、给予教育疏导和心理安慰等措施予以减轻或消除,以增强教师对挫折的忍耐力和提高对成功的期望,进行自我勉励,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心情愉快地投入新的工作。
四、培养团队精神是管理者的工作重点
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中人与人之间在工作关系的基础上,由个体个性调节,并伴随情感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教师之间的交往效果和心理满意度,而且影响着学校集体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是创设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有助于教师群体对学校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认同,而且有助于教师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及教师之间有效的人际沟通。优化学校人际关系,要求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管理者运用人格效应凝聚教师力量。学校领导的人格魅力对教师具有吸引、感化和愉悦心情、激励人心的作用。这对于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人格力量的凝聚作用呢?
加强自身修炼是人格效应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要使自己充满人格魅力,必须通过锤炼养成下列人格特征:在品德方面,具有随和谦虚、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民主清廉等品德和作风;在才学方面,具有学识渊博、懂教育教学和管理、善于宏观思维和科学决策等素质;在敬业方面,具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身心投入等精神;在心理方面,具有善于进取、勇于开拓、待人宽容、善解人意、情绪乐观、性格开朗等优秀品质。当校领导具备了优秀的人格特征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日常的种种管理行为都会带上人格的烙印,折射出人格的光芒。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学校领导仅靠日常接触的自然流露,还是无法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向教师展示自己的人格特质。因此要讲究“显露艺术”。这种展示方式可以是书面或口头的,可以是面向全体或个别的。
其次要改善学校中的人际沟通情况。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善于与教师沟通的管理者才能让教师们众志成城。管理就是做人的心理工作,其本质就是心理沟通。从管理教师的角度来看,管理就是管理者与教师的心理沟通。学校中的人际沟通有两条渠道,一是正式的组织渠道,如开展党团、教研、文体等活动,可以解除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障碍,达到净化心灵、优化心理之目的,这种沟通带有指令性;二是非正式渠道,如教师之间的个人交往、小道消息的传播、非正式群体领袖的人际协调等,这种沟通带有情绪性和情境性。由于它不受约束,往往更能暴露和反映教师的真实思想和动机,常能给管理者提供不易得到的信息,因而不应忽视。总之,学校管理要建立各种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接收和传送信息,以达到有效的人际沟通。
【管理学原理模拟试题】推荐阅读:
09年管理学原理试题10-15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试题01-21
南大管理学原理历年考研试题08-06
自考,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试题09-01
管理学原理模拟试卷1汇总01-21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真题及答案 试卷一08-05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和参考答案06-19
管理学原理选择08-27
管理学原理总结12-29
简答管理学原理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