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2024-06-24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精选9篇)

1.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一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主动理财,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现就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全面加强财政管理

1.全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到2010年,在全省初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逐步形成收支完整、相互衔接、有机统一、保障有力的政府预算体系。

2.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按照全面覆盖、统一规范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着力完善预算决策机制,着力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着力增强预算编制完整性,着力提升预算支出绩效性,逐步形成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公开透明的部门预算制度。

3.全面深化国库制度改革。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逐步形成功能齐全、流程科学、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

4.全面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建立健全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改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完善、指标科学、责任明确、约束有力的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机制。

5.全面强化财政运行监督。健全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努力实现财政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督,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权责分明、运行顺畅、执法有力的财政运行监督机制。

6.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财政管理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宏观调控机制,持续稳定、良性互动的收入增长机制,绩效优先、规范透明的支出管理机制,定位准确、统筹兼顾的政府分配机制,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工作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体制完善、机制健全、服务高效、以人为本的财政管理机制。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法,着力提升管理绩效

7.着力科学化,提高财政管理的针对性。健全预算体系,规范政府预算收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统一管理国有资本经营收支,依法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严格政府性基金收支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规范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健全相关制度和办法,加快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逐步过渡到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支持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积极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创新支出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财政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注入、以奖代补、以钱养事、民办公助、先干后补等支出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8.着力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有效性。

加强预算编制精细管理。建立标准预算周期制度,完善“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性资金和财力全部纳入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严格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加强预算执行精细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进度的均衡性。改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加快转移支付资金拨付进度。完善政府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管理,建立预算稳

定调节基金制度。加大部门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建立部门消化结余资金约束机制。扩大监控范围,全面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构建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9.着力过程化,提高财政管理的严密性。

加强收入过程管理。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实现税收收入信息共享。建立税源跟踪监控和纳税评估制度,加强财税部门协同配合,健全税收收入依法征管和均衡入库机制。全面实施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查一体化的动态监控和征管机制,依法组织非税收入,不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加强支出过程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将各类财政性资金和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务卡管理改革,规范有序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依法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阳光采购平台,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加强监督过程管理。加强财政事前和事中监督,推进监督关口前移,促进监督与管理有机融合,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推进绩效审计试点。加强会计和财务监督,健全部门和单位内控机制。强化财政违法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

实施“惠民直达工程”。加快构建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联”、审核“一线实”、发放“一卡通”、服务“一站办”的“惠民直达工程”,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

10.着力绩效化,提高财政管理的创新性。

完善财政评审论证制度。积极发挥财政评审论证的作用,逐步扩大项目评审论证范围,建立健全预算民主决策机制,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合理设置专项资金项目,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政策功能。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用因素法测算,提高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分配使用、检查监督等,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研究制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扩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范围,积极开展绩效预算编制试点。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和公开制度,强化部门和单位预算支出责任。

11.着力法治化,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突出依法理财。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提高各级各部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税收政策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依法理财治税,维护财经秩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推进政务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公开财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财政政策、发展规划等。

健全管理制度。全面清理现有财政规范性文件,健全财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机制。严格财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提高财政规范性文件质量,加快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适应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规章制度体系。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12.着力基础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持续性。

强化基础建设。加强财政基础业务管理,完善财政基础信息库、项目库和资产管理信息库等。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构建政府会计制度和准则体系,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加强政府财政统计分析工作,完善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制度。

强化基层建设。加强县乡财政条件和能力建设,充实完善乡镇财政职能,提高县乡财政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乡财县管”制度,探索实施“村账乡管”村级财务管理新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岗责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自律能力。

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1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是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务必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14.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合力推进”的要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15.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充分认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规划,细化工作步骤,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16.周密部署,抓好落实。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要求严,标准高,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财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2.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二

财政基础工作是指为实现财政管理目标提供基础资料、基础标准、基本手段等相关工作的统称, 包括基本数据信息、支出标准、项目库、收支科目体系、基础制度等内容。财政基层建设是各级财政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包括县乡两级财政建设, 也包括各级财政的处、科、股的建设。当前, 应以加强“两基”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各项工作。

加强财政基础工作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一是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 全面掌握预算单位人员、工资及津补贴、资产负债、收费项目和标准, 以及财政收支、财源财力、财政保障人口等信息。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 逐步实现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数据的动态管理。二是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三是推进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论证评审、遴选排序机制。组织开展项目清理工作, 推动项目滚动管理。加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科学的项目支出分类方法。四是加强财务会计等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扩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范围。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发布实施医院、高校财务会计制度, 促进在医院、高校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严格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行业管理, 加强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

强化财政基层建设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和组织保障。一是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管作用。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 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 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加强涉农资金管理, 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乡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 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 对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性资金, 实行全面监管。二是加强对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和硬件投入。有针对性地实施乡镇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政策培训, 加快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 逐步改善乡镇财政用房、交通、设备等基本办公条件。三是科学合理设置财政部门内部机构。按照简化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 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 科学合理设置财政部门内部机构, 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根据财政管理各项工作的职能和流程, 科学设置工作岗位, 明确界定岗位职责, 确定工作衔接的节点和程序, 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机构和专职监督机构都要加强日常业务的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与部门和预算单位沟通顺畅的工作机制, 形成管理合力。

3.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三

【关键词】财政国库支付;问题;精细化管理

从财政角度分析,财政国库支付改革是我国财政领域的重大事件,是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指定的代理开设账户之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当前我国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运行过程分析,虽然改革进展比较顺利,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从全局出发与思考,仍旧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一、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单位在授权额度上与相关规定不相符

根据相关文件得知,在实施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区域内财政资金支付的形式包括两种,分别是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所谓直接支付是由我国财政部门向银行或者代理行签发支付指令,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下拨到相关的收款账户内。而授权支付则是预算单位在按照财政部门的基本要求下自行签发支付指令,相关的代理行则根据支付指令将资金支付到对应的收款账户之中。从某种角度分析,授权支付的形式与《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中的规定不符合,往往会在授权支付之后,因为代理行与国库清算时余额不足会形成财政透支现象。

2.拨款书与印鉴管理存在缺陷

现如今有非常多的地方财政部门的拨款书管理比较松散,且签发的拨款书的编号比较混乱,比如拨款书随意摆放或者出现重复编号的现象。另外,我国财政部门缺乏完善的印鉴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国库资金风险出现,对资金安全造成威胁。

3.财政部门难以做到“零余额”

当前有非常多的地区为进一步解决支付瓶颈的问题,很多财政部门会事先在代理行设立“小额现金账户”,从而将国库内的大笔资金预拨到“小额现金账户”之中。另外,在依据预算单位的实际需要中,财政部门集中各支付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单位的申请资料将款项拨付到劳务者手中,虽然这种支付方式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却缺少了国库监督环节,甚至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滞留在银行内部,长此久往则会形成“第二国库”。

二、财政国库支付如何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诚如上文所言,在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问题层出不穷,无法真正推动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有序发展,并且也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有序发展,则需采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加强预算编制改革

在新形势下财政资金需打破传统的模式,不再区分预算内外,简而言之便是要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积极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保证国库收支能够对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有所了解,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所有的财政收入都被纳入到国库监督范围之内。另外,还需要改变预算年度,由原先的历年制转变为跨年制,由于我国预算年度在1月份,但是大多数审批预算在3月份以后,导致1月份的预算执行缺乏规定。鉴于此,可以采取跨年制,保证全年预算都有法律依据。

2.加强监督与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保障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稳定发展,那么则需要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可以从制度设计、机制运行以及动态监控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库支付制度,并且要在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与优化,以此提高支付效率。其次需要改革监管方式,比如在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基础上,可以构建监控、预警、分析、查询为一体的监控系统,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监督与管理。

3.加强应用电子化建设

在新时代中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国库支付制度改革中,能够实现财政、税务、国库之间的资源共享。另外,在国库支付制度的整体运营下需要加强网络的利用,可以构建国库资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或实施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保证国库支付制度在信息化制度的影响下更加完善。

4.构建监控体系

国库支付制度具有强化预算约束的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在发展运行中同样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国财政部门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预算单位分月用款的计划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并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另外,还需加强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实现对代理银行的资金清算以及资信监督,审计部门需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政府部门与其它预算部门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5.形成政府采购模式

从我国财政角度探析,国库支付制度与政府采购支付是相辅相成的,均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一般情况下国库支付制度能够引发联合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但是如果采取政府采购制度,才能真正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与出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财政国库支付制度关系到资金的安全性,当前国库支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不仅包括本文所讲述的内容,还包括审批环节多、时间久、系统不成熟等,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创新发展,相关财政部门则需要树立服务观念,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措施,积极完善监控体系,并对系统版本进行审计,在落实网络安全措施的同时也保证财政国库支付的安全性。另外,还要不断强化国库支付服务,为我国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郝振儒,黄伟.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山西财税,2013,03:28-32.

[2]魏青.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科学化管理可操作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49-250.

[3]张福广,申迎春.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民营科技,2010,11:206+205.

[4]贾康,孙洁.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思考和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8,58:2-7+50.

4.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篇四

近年来HC镇财政在经历大动迁和区划调整后出现税收收入锐减、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现象,加上宏观经济不景气,HC镇财政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收支矛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镇上下积极应对,通过招商引资培植财源,组织协税护税,促进税收增收,但经济财政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新的产业格局修复尚待时日,经济财政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阶段。越是经济财政形势复杂的时期,越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越要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保证全镇资金需求,我们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做足功课。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HC镇财经中心以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审核、拨付、使用和监管的管理制度体系。在严格执行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票据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HC镇财经中心在不断完善本部门制度建设的同时将制度体系建设扩展到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公司,相继出台了《HC镇财政机关事业单位收付结算中心资金审批程序及制度》、《HC镇各事业单位下属公司资金审批程序及制度》、《HC镇关于使用中央、市、区下拨专项资金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

二、健全预算体系,提高预算完整性

规范全镇财政预算编制范围和对象,健全预算体系,统一预算编制政策、编制要求和编制格式。在编制时,将部门所有的收支都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将预算内外收支、上年结余资金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反映财政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实行综合管理。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保基本、保民生、控制项目支出、量力安排实事工程、压缩公用经费”的要求安排预算支出。

三、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准确性

加强对预算单位人员、支出标准等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不断完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科学制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

标准,制订了《部门预算编制手册》,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做到基本支出预算能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内容和计划安排;涉及政府采购的要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随着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HC镇财经中心特别注重预算管理由粗放向细化转变,由随意向规范转变。编制方法日益完善,工作流程逐渐规范,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四、控制项目支出,加强项目管理

HC镇财经中心严格控制项目支出,不断细化项目预算。预算单位申报预算时要按照项目的重要性降序排列各支出项目,申报项目要提供说明文件及明细支出内容,新增项目需提供相关政策文件。所有项目按轻重缓急来安排预算,原则上,首先安排上年延续项目,其次是相对固定的经常项目,最后安排非经常性项目。在单位项目总体平衡时,优先考虑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等公共性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HC镇财经中心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预算单位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和方向使用。

五、规范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

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调整。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不得随意调整,追加预算要按规定程序办理,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的组织协调和分析监测,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凡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一律不得支付。为解决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监督的弱化问题,及时动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在原有审批流程中(报销业务由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和领导审核签批后,在出纳处报销)新增一个环节,即出纳付款前由会计审核签字,以确保费用支出有预算且不超预算。

HC镇财经中心依托闵行区公共财政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将预算资金的申请、审核和划拨等不相容环节完全分离,不断完善的预算资金支付审批流程,科学调度资金,保障均衡支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财经中心的账务处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提升预算执行水平。

六、强化财政监督,自觉接受监督

财政监督既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HC镇财经中心逐步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不断增强预算报告的可读性,提高

预算内容披露的详细程度。在公务卡的申办和使用中,纪委全程参与和监督,保证公务卡规范操作;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纪委等部门监督。通过开展“预算编制说明会”等形式向镇人大、纪委等部门介绍预算编制情况,邀请人大代表参与预算编制,使相关职能部门了解预算编制依据,掌握本镇的资金安排情况,为他们行使监督职能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很突出的背景下,严格预算编制和精打细算资金安排取得人大等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七、完善岗位设置,加强职工培训

根据财政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统筹兼顾,科学设置工作岗位,界定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规范,各岗位之间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将科学管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体现管理的精确性和细致化。抓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很突出的情况下,HC镇财经中心依托于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在收入预测上精谋细划,力争应收尽收;在支出分配上精打细算,力争科学合理;在预算执行上精耕细作,力争严肃规范。通过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益,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财政应有的贡献。

5.浅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问题 篇五

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财政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就是精致、细密、不疏漏。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科学化精细化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管理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岗位,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

二、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丁作的迫切需要,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事关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前些日子,笔者参与了某地75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调研,发现该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机构形同虚设,具体职责不清。从被调查的单位来看,虽有形式不同的管理机构和兼职管理人员,但三成以上的单位职责不清,有的单位管理机构或兼职管理人员形同虚设,说白了干脆是聋子的耳朵一摆设,仅供各级检查时应付,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制度支离破碎,可供操作性不强。所查单位基本上均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制定得极不严密,实用性差,操作性不强,制约性弱。被查的75个单位中,仅有7个单位相关制度上墙明示,其余的68个单位均没有制度公示。其中58个单位进行了产权登记及年检工作,尚有17个单位未作产权登记。第三,有账簿的不规范,无账簿的更混乱。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有65户,其中有5个单位的账目不规范。被查的75个单位,有5个单位干脆处于无政府状态,单位领导换了一茬又一 茬,“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固定资产无人管”。

第四,疏于学习,素质低,该管的资产不管理。由于学习有关法规不够,有的单位财会人员素质低下,没有财会资质,除单位的现金外,对其它国有资产不闻不问,或干脆不管。

第五,账目实物不相符,账外资产存在多。有的单位受捐赠的资产较多,基本不办理入账和增加手续,形成大量的账外资产。

第六,资产处置太随意,主管部门欠主管。同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转让等手续,多数单位是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没有按照《行

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办事,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处于被动管理状态。有的单位国有房屋建筑物长达二十余年未登记入账;有的单位房屋已经折除,但仍未办理变更手续。调查中途经一古建筑 群,该地的文物部门、国资部门、当地政府部门均对其不管不问,某人多方走访,在相关部门均“一推六二五”的情况下,干脆集资进行私自修葺,打算塑起佛像,化斋布施⋯⋯。

第七,“非转经”管理缺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j亍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对“非转经”资产的管理有明确的规定,但笔者调查的某地,对此在执行上基本是盲点,当地国资管理部门在该项工作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但收效甚微,不仅仅是虎头蛇尾,干脆是“泥牛人海无消息”。从该地75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来说,有近分之一的单位有“非转经”收入。可是,无一个单位要求申报审批,各单位自行出租,收入自行处理。有的单位资产租赁长达50年甚至70年之久,支I叶J已到了2074年,寅吃卯粮,租金一次性收取抵顶 程款,资产不入账,资金账外循环。古话说“吃祖宗卖茔地”,现在有个别单位,已吃到重孙的重孙,玄孙的玄孙头上。这些做法,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形成小金库.滋生了腐败,败坏了党风,破坏J,和谐,扰乱了稳定。

第八,折了东墙补西墙,截留挪用时发生。某地一个技改生产项日,计划投资5104万元。除政府投资100万元外,自筹资金分文没有.但该项目单位却挪用资金20多万元;另一个项目计划投资补助30万元,项目未j二,财政拨入资金全部挪作他用。

第九,吹胖的牛挤不 奶,形象工程害死人。有的领导十部大搞“官出数字、数字ffJ官”那一套,不惜将牛吹死。在毫无可行性报告论证的情况下,钻政策的空,搞所谓的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开发区,千亩核桃园、万亩地梗桑等等,大多数均名存实亡,劳民伤财,这些人却捞足了稻草,揩走了油水,既升了官又发了财,而所谓的工程.也象“敲门砖”一样去r该去的地方。上述事实足以说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在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人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因素,要牢牢抓住“强素质、变观念、树形象”的主题不放松,以狠抓学习教育为抓手,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教育培训,并做到考核兑现,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为民理财、依法理财、风清气正的财政于部队伍。财政领导干部要恪守《中同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有关规定,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领

导干部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其他领导成员自觉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r 作。

(二)突出依法理财,做到依规矩成方圆

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依据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法律法规,要做到严格按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涉财法律法规。狠抓四个关键环节:一

是梳理执法依据。对涉及本行业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下功夫进行梳理,对执法依据,执法行为分¨别类地进行整理,做到事事有法可依; 二是建立执法责任制。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明确行政执法职责,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必须建立健全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约束行为人的行为,公开自觉地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各类监督: 三是建立过错追究制。为了规范执法行为,应遵循责任自负,区别对 待,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四是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要本着机制完善、程序严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加强内部监督管理。配套制度贵在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有效性。

(三)严格流程设计,完善岗责体系

提高管理效果在于机制的完善和程序的严密。因此,要本着精简精干,理清环节,职责分明,标准明确的原则优化工作流程,使整个财政工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依照严密的流程运行,并依照这个流程,设岗定人,因岗定责,权责对等,使整个财政『:作的运行逐步达到程序化、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

(四)运用科技手段,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形势下,要大力推进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金财 程建设。尽快建成财政内部,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上下级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体现管理效果,以信息化推动科学化精细 化管理。

6.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六

细化

随着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成为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金财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是新形势下适应公共财政管理需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在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与有力推动下,我局上下共同努力,着力解决金财工程推进中涉及的各项重点难点问题,从而保证了金财工程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建立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由于金财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财政改革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专职机构是很难做好的。为此,我局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党组成员担任副组长的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相关工作。2008年市编委同意我局成立财政信息中心,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选录了部分政治素质高、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组成了专业技术队伍,并组织新进人员深入学习财政业务和相关专业技术,为金财工程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应用工作全面展开

(一)、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化设施统一管理、共享利用我局的办公网络始建于1999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步展

开,局属单位先后出现了多个互不连接且不断延伸的单项业务网,不仅重复建设、浪费财力,而且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阻碍网络互联互通。对此,我局不等不靠,于2006年积极筹措资金并委托专业公司,对分散在科室的信息化设施进行大力整合,实现了局属单位信息化设施的集中统管,不仅为后续建设项目节约了设备与资金投入,而且提高了设施共享率、方便了信息互通。2008年,我们又按照省厅部署和更高标准,进一步实施完成了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目前,我局的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纵向连接省厅和区县财政,横向连接了国税、地税、人行与各商业银行,并通过党政专网、拨号网连接了市属财政预算单位,为财政改革和信息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应用推广、实现核心业务应用全覆盖

随着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推进,各项业务改革几乎都伴随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与应用,“十一五”期间,我局根据省财政厅的同一安排,先后推广使用了以下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1、预算编制审核系统

2、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

3、工资发放系统

4、非税收入管理系统

5、政府采购管理系统

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同时,我们结合我市财政管理工作需要,自行实施了一些信

息化项目。

1、提前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

基于及时掌握了解财政收支情况的需要,我局于2005年完成了市本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实现了以国库收支为主线、依托各家原有业务信息系统采集相关信息的办法,实现了我市财政收支信息的及时汇总与及时反应。

2、推行局机关办公自动化。

我局通过与专业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办公无纸化系统,实现了公文处理、信息发布、综合资料查询和个人办公应用的网络化,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办文办事效能,增强了机关办公与业务工作的透明度,受到有关领导、兄弟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3、建设门户网站、推行财政信息公开。

为了宣传财政职能、工作动态、提升财政形象,让群众理解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及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我局先后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市财政门户网站和政府采购网、淮南会计网、民生工程网,实现了招投标信息发布,会计考试报名,以及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网络方式。我局还十分重视参与“市民心声”网站互动,安排专人每天登录该网站,及时处理反馈相关的咨询、投诉和情况反映,受到了网民好评。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随着改革的推进,财政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信息网络设施一旦发生故障或遭到破坏,轻则造成工作停滞、重

则导致行政办公秩序紊乱,不仅有损财政形象,也会导致大家对信息技术支撑保障作用产生疑虑。因此,重视并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和运维保障至关工作。

(一)、建章立制,规范信息网络应用与管理行为。我局制订和执行了机房管理工作守则、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信息员岗位职责,明确了工作职能与相关人员的责任。先后出台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关于上国际互联网的暂行规定》等管理措施,规范职工的网络应用操作行为。并且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对各科室计算机网络使用情况的检查与通报。

(二)、增强网络安全设施,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我局结合系统整合对网络进行优化,实现了网络服务器的集中管理,并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划分VLAN、增加防火墙、实行双机热备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要求各科室实行专网用专机,设臵在客户端及时自动下载防病毒升级包,防止因病毒泛滥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三)、重视和实施重要业务数据的备份。为了防范信息系统关键数据的意外损坏或丢失对业务工作的影响,我局专门配备了数据备份服务器,定时自动备份保存重要业务数据,并将重要系统信息通过磁带机备份到磁带保管。

四、积极准备平台一体化应用实施,推进财政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7.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七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构成。“十一五”以来,国家财政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基本匹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财政制度创新与政策设计的客观实际,在财政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特别是地方财政,县乡两级在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越向下基础越差,这与思想认识水平和人员素质相关。其次,横向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会涉及到权力和利益调整,阻力很大,加上一些部门对改革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人员力量配置不足,所以推进难度很大,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另外一些地方财政系统内部基础工作不扎实,也影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地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破解难题需要先从基本程序做起。

二、解决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方法

(一)建章立制,依法办事

实现地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把握财政改革的大势,依法理财,研究好财税政策,同时要建章立制,完善地方性法规。只有依法办事,规范管理,才能守住财政资金“安全”关和干部“安全“关,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还要强化财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好的制度落实关键在执行,关键在人。河北省在这方面做的比较超前,省财政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基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从建立健全各类台账、全面梳理财政政策、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资料积累、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和加强基本功训练六个方面加强基础工作,这为财政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编制精细预算,首先要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健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健全项目库建设,夯实预算编制的基础,执行零基预算。规范预算编制“两上两下”程序,严禁闭门造车,主观作为,将“要钱需问效,用钱即问责”的绩效理念引入财政预算管理,大力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坚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县乡两级、县与部门之间一定要做到充分沟通,统筹考虑,精打细算。

收入预算上要依据充分,可以建立国税、地税、财政三方联查机制,也可以引入税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摸清税源。其次坚决打击“小金库”,该入库的要坚决入库,防止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建立收入绩效挂钩制度。

支出预算的精细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管理的效率。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的前提下,留足预备费,保障重点工作,在项目预算上,让财政资金成为支持经济发展项目推进的着力点,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具体而言,基本支出以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信息为基础,算细留足。公用经费定员定额,专项经费集中支付,“三农”、民生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社会事业支出按政策保障到位,重点项目支出和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项目业主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三)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和监督机制

只有公开才有利于监督,才能保证财政预算执行的效果。这一点在地方财政管理上是个难点。一方面是核算反映问题,在政府核算体系中,日常采用的都是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目前国家还没有推出,单从每月的预算执行快报上,很难判断哪一项具体支出预算已经拨付。二是地方政府出于保全局的角度考虑,一般在执行预算时都是先紧后松,甚至到年底突击花钱,这就难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

推行阳光预算,不仅应公开预算编制,还应公开预算执行进度。不仅应公开预算科目,还应公开明细项目。实行对账制,预算上下级单位间要定期核对,要让各级都有一本明白账。真正体现刚性预算。

要完善财政监督体系,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增强预算透明度,严格财政监督,要研究建立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制度,跟踪问效。县乡两级之间,预算单位之间可以尝试实行预算会计委派制,即所有单位的预算会计纳入财政部门管理,由财政部门以委派形式下到各单位,并且定期轮岗。这样,通过体制保障,确保下拨的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避免了人为因素。

总之,推进地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切实加强对预算源头监管,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多环节的预算执行和监控体系,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各环节有机衔接,方法科学、基础扎实、手段先进的财政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摘要:推进地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财政部门要坚持依法理财, 强化预算法治性;要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实行阳光预算;尝试在预算单位推行会计委派制, 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地方财政,管理,预算监督,委派制

参考文献

8.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八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实践,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人少事多,无基层站所等客观原因,农业综合开发到了项目区乡镇缺少明确的牵头责任部门,从而导致项目运行和管理上基层无抓手,资金和项目管理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兴化市财政局、农业资源开发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明确乡镇财政所参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工作的通知》,就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监管优势、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发挥监管优势。要求各乡镇财政所要进一步提高认

识,从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与建设科学化、制度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情况熟悉、就地监管、随时监管的优势,切实

1采取有效措施,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工作做实、做细,抓出成效。

二是明确工作机制。文件要求各乡镇财政所要明确专人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工作,认真做好与市财政局、农业资源开发局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把市财政、开发部门下发的有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计划批复落实到位,确保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三是明确监管环节。明确各乡镇财政所要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实行全程监管,要严把 “五关”。一把项目申报关。各乡镇财政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及时向市财政局、农业资源开发局提出意见和建议。项目批复后,要配合市财政、开发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做好定点定位工作。二把项目实施关。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日常监督检查,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市财政局、农业资源开发局反馈。主动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三把报账审核关。根据工程实际完成情况,认真做好项目报账资料的审核工作,如实签署审核意见。四把项目验收关。协助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的建议。五把项目绩效考评关。及时开展项目跟踪问效,适时评估建成项目的运行效果,并及时向市财政局、农业资源开发局报告。

9.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九

肥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管理年”活动中,被农业部授予全国100名规范县其中之一,位居安徽4规范县之首。得益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工作不断改革创新: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发至农户、每年在村自然郢墙体上新刷6幅固定标语、开启流动宣传车进村入户开展宣传;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村级公益事业;除此之外,每年还组织县肥西报、调频广播和电视台,邀请合肥市电视台、合肥日报、安徽日报、安徽法制报、工人日报等媒体深入乡村集中开展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各乡镇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三公示一公开”制度,即: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内容、筹资筹劳数量、奖补资金使用情况等向村民公布或公示;项目批准后,项目进入招标或议标程序,向社会公开竞标并进行公示;参与竞标单位以及中标单位向村民公示,公示无异议向施工单位下达中标通知书,签订施工合同,严格实行合同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及竣工后工程决算价向村民理财小组公开。同时印发了《肥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手册》、《肥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管理办法》、《肥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考评办法》、《肥西县农村综合

1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联络制度》、《转发<关于印发安徽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操作指南的通知>的通知》、《肥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档案管理通知》等项制度,为各乡镇(园区)规定了法定程序和约束机制。除此之外,县每年4次召开财政所长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业务人员会议,商讨工作政策、操作要领,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问题。

突出监管,强化督查。每年分两个阶段,由县综改办牵头组织纪委、农委、财政、教育、卫生、水务和林业等部门参与,重点对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在内的农民负担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组织农委和财政会计人员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及时纠正超范围、超标准筹资筹劳和不符合民主程序、强迫以资代劳等问题。严格监督资金和劳务的管理使用,防止违规操作和截留挪用现象发生,确保资金用在项目上。

升级转型,适合基层。首先,项目确立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性立项和专家评审、量化评分等方式审核确定,坚持以量化评分为依据,不搞平均分配,不搞平衡和照顾。项目实施采取面上控制,按小于或等于乡镇现有村数一半申报项目,实行2年一周期。项目以老百姓期盼的,涉足老百姓切身利益项目优先实施。其次,各地充分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在省里规定的筹资限额内,进行适当筹资,奖补资金不与群众筹资筹劳挂钩。项目资金中的群众筹资、筹劳折资、社会捐赠、村集体投入、财政奖补必须真正使用在项目上,不允许为了加大申报奖补资金比例虚增项目资金总盘子。再次,严格控制重复建设,对于水利部门、交通部门、巢湖流域湿地建设、产城工业园以及乡镇(园区)

自身规划范围内杜绝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第四,适当提高特惠制财政奖补资金比例,按不低于各级财政奖补资金总额的30%比例安排特惠制财政奖补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最后,解决水利和道路死角,村与村间断头路、断头渠等跨村项目,由乡镇(园区)政府协调解决。乡镇与乡镇间的断头路、断头渠等项目,由县协调解决,使得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精细管理,六个率先。肥西县早在2010年率先在全省烧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志牌,使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别于其他支农项目,真实反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全貌;率先在全省创立档案管理模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档案管理从六个部分入手,即:第一部分一事一议;第二部分项目招标议标;第三部分合同;第四部分施工过程;第五部分竣工验收;第六部分账务记录。并将每个部分管理进一步细化,分为33个环节,且环环相扣,2010年就被农业部首肯,合肥市地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档案管理基本沿用肥西模式;率先在全省成立乡镇(园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招投标中心,所有项目均通过招标议标程序,避免暗箱操作。同时,所有项目实施采取监理制,严格控制项目变更。这两项举措,不仅使得项目实施公开透明,更大大节约了工程总造价;率先用GPS工程定位仪对所实施的财政奖补项目经纬度、工程量大小进行定位和测算,确保所实施的项目真实可靠,避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其他村级公益事业项目重复;率先为乡镇(园区)配置手提电脑、数码相机、GPS工程定位仪、录像机等硬件设配,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事一议财政奖

补创造良好基础;率先要求各乡镇(园区)利用录像机对2014年所实施财政奖补项目从项目施工前、施工中、竣工验收实行动态管理,本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绩效考核评价动态管理作为主要依据。

明确责任,建管并举。为加强村级公益事业设施建后管护,专门下发《关于印发肥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管护工作意见的通知》(综改办[2011]10号),确立乡镇(园区)为村级公益设施的责任主体,村为管护主体。县按乡镇(园区)农业人口每人每年4元安排管护资金276万元,乡镇(园区)按区域内农业人口数每人每年2元配套管护资金,县、乡两级管护资金合并使用,专户存储专账管理。各乡镇(园区)建立管护队伍,负责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上一篇:爱朋友作文600字作文下一篇:工作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