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观后感(精选6篇)
1.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观后感 篇一
关于举办“全县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中学:
为推动我县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他们更快地成长,同时为“大庆市2010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黑龙江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及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选拔选手,县教师进修学校决定举办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现将举办这项活动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0年5月12日
二、活动内容
评比活动以“说课”的形式进行,“说课”的内容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中选取。时间不准超过12分钟。评价标准参考98年下发的《试论说课及其评价标准》。赛课时,为教师准备计算机,其他教具自己准备。
三、参加人员
1.参赛教师年龄限制在40周岁以内(1970年7月以后出生,以身份证复印件为准),一线教学5年(含5年)以上(以毕业证复印件为准)。
2.各校教师可自愿报名参赛。
四、报名时间地点:
2010年5月6日—7日到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报名。电话:***,联系人:张 瑜。
五、评选办法:
本次活动评选设一、二等奖,并从获奖教师中选出5名,代表我县参加大庆市2010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一○年五月五日
2.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观后感 篇二
自参加不久前的枞阳县初中数学青年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失利之后,我的心情一直很惶恐,我反反复复的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次参赛的失利能否归为一节课的失利,还是我十年所走路的否定?
我说我自己,我还算得上是个热爱教书的人。带着我的疑虑,我来到了桐城市实验中学。里程碑似的两天经历,让我开悟于我太过思虑了上次县赛的结果,那仅仅是一堂不成功的空堂课而以,因为,我目睹了那些来桐城参赛的市、县的14名教学精英中也有不少发挥失常的;当然,更多的在我见证了那些优秀的选手非常技巧地处理着一个个环节上难点之后,我猛然觉得曾经的那种不服与桀骜几成自负。
桐城之行,收获之旅。
现在回想起10月12、13这两天的观摩经历,一幕幕精彩的情节仍清晰的激荡在我的脑海里。有激情澎湃的安庆外国语学校的路瑶老师;有大胆构思的桐城实验中学的方永老师,用游戏主宰课堂,那是一种艺高的表现;有语言精炼的何凡老师;有返朴归真的王华旗老师,那种超凡与脱实,游刃有余的驾驭着课堂中的一个个活,恰似大师归来;有让我感动的安庆十七中的刘清老师,她是一个准妈妈,然在她快速的融入课堂以后,那种飘逸与沉稳,不禁让我把她与一个自由的舞者联想到了一起;还有最让我敬仰的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的王琪琼老师,总节课缓缓道来,如涓涓细流,沉静而优美,若非艺到深处,何能入木三分?
收获,绝对的收获!自桐城归来,我的心灵也作了一次慕拜似的洗礼。说到收获,我有感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直到我这次一天听完七节课,七节课上的都是同一个课题,同一个课题的每一节课我都有不同的触动,我才知道专家所提的同课异构是有所考究的,他旨在引领教育的科学发展,旨在引领年青一代的青年教师健康的成长。而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有时会忽视或者说轻蔑这些先进的成果,以自己的自大拒绝了前进的步伐,让自身乃至一所学校走向落后与落后。
既然走上教育的路,未来还有更长征途。当下的我们,既然没有勇气放下和放弃,那就应作一次心灵的回归;既然我们没有把改变物质生活的想法变成现实,那就选择柏拉图式的清纯与高尚。归于自然,归于平静,爱自己,爱学生,爱教育,把幸福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田,并自己快乐地生活。
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了我这次去桐城观摩市赛的一些大概的或总体的感悟,或者说是某种浅显的揣测。我之前说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相对于鲜活的实践而言的。其实,要把书教好,还是要看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的,毕竟我们是教育一线理论的践行者,试想看,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是否是像在山林里夜行?当然,在运用理论指导我们教学实践时,一不小心就成了教学的教条主义者,甚至常把教条当执着,我有时就犯这样的错误。大凡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除了得益于他们高超的智慧以外,都还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他们总能够十分谦虚吸取众家之长。正如我所见的有些同志的市赛课,那简直就是一尊天然的艺术品,以至于我在我的博客中写道:那样的课将是我毕生的仰望。
完成了两天14节课的观摩,也就是13日傍晚,同行的枞阳的教师与县教研室的徐维武老师一起作了很简短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此行获益匪浅。通过这一次的观摩与学习,我认为要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上好每一节课,首先得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否则数学课将理性到只有骨而无血肉的枯燥的境地,也可能基于此,市教研室在这次大赛开题的选择上选用了《命题与证明》与《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很难在简单的数学定义中丰趣的建构不简单的数学道理;其二,导课一定要新奇,例如十四中的何凡老师在《命题与证明》的导课中,他很有韵味地说:同学们好,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那位其实早以认识却不知其名的老朋友,大家请看„„,然后是大屏幕出示了一组判断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种种猜测与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全等三角形》的导课上,因为是几何课,所以在导课的手法会更丰富一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庆二中的丁孙顺老师,他采用了游戏导课法,他通过让学生玩《连连看》,然后是大家交流这个游戏的规则,进而导出了全等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等概念。其三,有效提问是保证课堂高效与课堂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现在的数学课堂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新知,既然是新知,对学生来说是一处没有征服的高地,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问题指引,那么课堂中的活动将无法顺利开展。在这次市赛中,不少同志都没有把有效提问处理,活动开展的十分牵强,场面上看上去很热闹,而在结论的形成上我看还没有走出灌输的影子。其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因为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启智的过程,既然是学生的启智,那么学生的课堂应当让学生来做主。回想这次市优秀课大赛的14堂课,他们各有各的特色,正如卢梅坡的两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实好课是没绝对的标准,如果真论及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就是学生,学生爱不爱,学生行不行,归根结底,一切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健康成长的课都是好课,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理论以及活动都是好的方法、理论以及活动。其五,要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引领。因为数学教学的本身,已经超过了数学知识传授的范畴。我们作为数学教学的工作者,不能仅仅只会教数学知识,还应懂得数学知识背后的生活与情感,通俗点说,不仅要能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数学难题,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懵懂的世界与初透的青春。
教学如艺,艺海无涯,放帆江海,我愿与大家同行!
3.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观后感 篇三
金帆学校 高桥小学 新街三小 岩山小学
新塘小学 育才小学 宁围一小 任伯年小学 党湾一小 新湾小学 浦阳镇小 所前二小
闻堰镇小 衙前农小 靖江三小 河上镇小 临浦二小 东藩小学 光明小学 坎山镇小 新围小学 闻堰镇小 回澜小学 靖江一小
韩 霞 岑 园 胡佳丹 戴 红
周明敏 谢瑜红 楼小琳 庞少兰 倪雅娣 诸文文 钱春祥 张国梅
华炯炯 王 芳 傅智慧 钱荷英 孔晓玲 谢俞锋 戴俊君 徐雅利 张慧芳 金柳春 叶樑丰 方 燕
一等奖
南阳镇小 坎山镇小 临浦一小
二等奖
银河小学 市北小学 瓜沥二小 党山镇小 义蓬一小 临江一小 葛云飞小学 戴村镇小
三等奖
朝晖小学 益农镇小 河庄镇小 义桥二小 益农镇小 长沙中心小学进化镇二小 赭山小学 回澜小学 湘师附小 人民路小学 宏图小学
许汶娟 吴燕飞 金华宇
赵丽君 朱建娣 沈卿刚 金 丹 杨丽丹 徐春燕 曾春苗 周春华
戴 雄 李建良 宋成成 韩 斌 刘 芬 陈海燕 汤杭钢 孙一旦 葛佳铭 葛春华 华福娟 潘海龙
实验小学 新街小学 戴村镇小 所前一小 朝晖小学 瓜沥三小 任伯年小学北干小学 大同小学
金丽君 孔利亚 谢丽娜 杜华丽 周方方 汪 飞 於皎燕 俞琦凤 金 燕
义蓬三小 义桥实验学校 汇宇小学 城东小学 桃源小学 宁围四小 衙前二小 城北小学 党湾二小
4.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观后感 篇四
一、函数概念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其核心内涵为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函数思想也是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而函数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它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生活、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有梯度的,由浅入深:首先要通过丰富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然后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抽象的函数符号的意义,(为常数)与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并且让学生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函数概念的辨析过程,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求函数值的过程,渗透归纳推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经历以上过程,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体验函数思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的简洁美.通过例题的讲解,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从根本上揭示函数的本质提供了知识保证.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困难: 1.对“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函数”存在困惑. 学生在预习之前可能一直都有疑问:我们已经定义过函数了,为什么又要重新定义函数?学生可能认为自己学得很好了,再学习函数的定义有重复之嫌. 2.学生由实例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时存在困难. 教学中由实例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才能得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通过 “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得出函数的概念时,学生在其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得不出函数的概念. 3.对抽象符号的理解存在困难.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5.优秀青年教师评比细则 篇五
一、基本评比条件:(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至少符合下列3条)1、3年(含)以上教龄,具有规定学历(初中专科,高中本科),并能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继续教育。
2、能胜任学校各年级的教学,从教以来至少担任过1次循环教学,或担任过2届毕业班教学(包括现在担任的)。
3、工作量饱满,近3年以来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量符合有关规定。由所在年级部出具证明,年级主任签字。
4、担任班主任、教导员工作3年(含)以上并取得较好的业绩,受到过校级(含)以上表彰。
5、获过市级以上奖励或近5年内有一次考核优秀。
二、计分办法:
考虑到各学科的不平衡性,特别是荣誉的类别繁多,为了顾全大局,鼓励青年优秀教师勇挑重担,能者多劳,所以本次评比的主导思想就是重工作量和教学成绩,淡化荣誉。采分细则如下:
1、教龄:每年1分,5分封顶。
2、担任过1次循环教学计2分,担任过1届毕业班教学计1分,不重复计分,10分封顶。
3、近3年工作量饱满,每年加1分。
4、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教导员工作每年加1分,10分封顶。
5、近5年有一次考核优秀计2分。
6、所有荣誉分为4类:同类证书记最高奖项。
1)各级政府、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的荣誉,包括: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的。校级、县级、市级、省级表彰分别加2、3、4、5分。
2)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赛讲、教学基本功竞赛、技能竞赛等奖项,校级、县级、市级、省级表彰分别加1、2、3、4分。
3)各类辅导奖项,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的分等级的三等奖以上者,市级、省级以上的分别加1、2分。其它专业协会的不分等级的优秀辅导员、优秀辅导教师,市级、省级以上的分别加0.5、1分。
4)近5年刊物上发表与本人专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的,以及未发表的评比论文,只以最高级别记分。正式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一篇分别加4、3、2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省、市、县、校级一篇分别加2、1.5、1、0.5分。
三、申报时间及注意事项:
1、符合条件的教师可从本年级教导员邮箱里下载并填写申报表,于12月13日前交回校团委。
2、满工作量情况要由本年级主任签名。
3、所有荣誉按类型只需填写一个最高荣誉并提供荣誉证原件,交表时验证原件后退还本人。
祁县中学校团委
6.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观后感 篇六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2(B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教学内容有直线方程的概念、直线倾斜角、斜率以及直线倾斜角与直线斜率的关系等概念。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从几何角度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是从数量关系上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的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而斜率则是代数量,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体现了解析法的基本思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且它在以后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到核心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本节课是第一次用方程研究直线,为后续研究曲线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二【目标分析】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掌握斜率公式,并会求直线的斜率.(2)、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情分析之知识储备:1.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现在基本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研究理解函数的性质,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也足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方程概念,教材是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引入的,是将一次函数与其图像的对应关系,转换成直线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这样引入比较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直线方程的学习安排在三角函数之前,因此,倾斜角的 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正切等于斜率,这一事实还不能直接引入。在研究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时,由于没有三角函数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研究中,鼓励学生小组讨论, 尽多的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二者的联系,学生充分利用特值验证,或斜率公式作出解释,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变化关系,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直观印象,从而突破难点.学情分析之心理准备: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已基本成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来理解材料内容的大意和结构,有目的的检索有关的阅读信息。而由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必须不断的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及符号,不断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和想象,不断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所以教师要适时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阅读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四.【教法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 教法上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主要采用自学、阅读、问题探究式教学与学习方法。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捕捉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使学生从懂到会到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环节一
新课引入
展示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名言: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探究发现.提出阅读是探究知识的重要手段.揭示本节课研究方式:自主阅读,探索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声情并茂的激励语,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自主探索,大胆尝试!
环节二 概念探究(一)自学阅读:阅读课本74页内容,自主探究直线方程的概念.概念形成: 教师提出问题1
问题1:本部分内容阐述了哪些概念?你是如何理解这些概念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强调直线方程的概念: 1.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2.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两者缺一不可.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学生可能还会发现:有的方程不一定是函数,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如x2,教师指出,用函数表示直线不全面,用方程更全面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层层深入,与学生共同体会概念的严谨,感受学习的乐趣。
概念深化:思考:如图,(1)直线l的方程是
yx1吗?为什么?
(2)直线l的方程是x(xy)0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1)
yx1不满足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2)x(xy)0不满足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所以均不是直线的方程.教师及时强调定义的两部分内容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加深对直线方程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明确直线方程的概念的两部分缺一不可.环节三 概念探究(二)自学阅读:如何通过方程研究直线的问题,我们需要哪些工具?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75页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概念形成 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概念?(斜率和倾斜角).问题2:能谈谈你对斜率的认识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直线斜率的定义,以及已知直线上两点A(x1,y1),B(x2,y2),x1x2,如何求斜率的公式。
教师进一步引导:两点间斜率公式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一)垂直于x 轴的直线无斜率
(二)斜率公式与直线上点的位置无关,学生一般会想到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来证明该问题,此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斜率的几何意义.教师总结点评.思考:关于斜率,你还有其它认识吗? 这是一个发散性问题,学生一般会联系物理学中svt,速度就是斜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斜率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学生活动: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关于对斜率公式的注意事项,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完善总结。引导他们在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问题3: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量,除了代数角度的斜率,还有别的量吗?请一名同学谈谈对倾斜角的认识.学生不难回答出倾斜角的定义和范围.【设计意图】以问题研讨的形式替代教师的讲解,分化知识点、解决重点,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强化对斜率的理解.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解决问题,充分体会成功的愉悦.思考题是发散性问题,鼓励学生注意学科间以及所学知识前后的联系.环节四 概念探究(三)问题4: 斜率与倾斜角分别从代数和几何的角度反映了直线的倾斜程度,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氛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请小组代表到讲台讲解,教师及时点评补充,最后教师可借助动画展示,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思路一: 特值验证:已知A(1,0)B(3,1)C(2,1),D(1,1)E(1,0),F(2,1)求直线AB,AC,AD,AE,AF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并观察出倾斜角随斜率变化的情况.思路二: 以斜率为正值的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为例,分别取两点,使得⊿x相同,比较⊿y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斜率大小,再观察倾斜角的大小,进而得出结论.教师提供思路三 :
教师演示几何画板做出的动画.思考:斜率与倾斜角之间还有别的关系吗?
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直角三角形知识回答:在倾斜角为锐角情况下,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教师补充:钝角情况同样适用,但目前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关于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我们将在必修4中再次讨论。
【设计意图】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自主探索,自由想象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和失败的情感体验,深刻地领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第一种方法学生容易想到,第二种方法体现了斜率公式的应用,第三种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通过讨论交流演示,层层深入,突破本节课难点.环节五 知识应用
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1.求下列直线的斜率(1)y13(2)3x5y20 x1
(3)已知直线上两点A(a,c),B(b,c)ab 2.求斜率为12.且过点(2,13)的直线方程,并画出图象
3.判断正误:
(1)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也都有斜率
(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斜率也越大
(3)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0或180
4.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B.k3k1k2 C.k3k2k
1Dk1k3k2 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堂巡视,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第一题总结求直线斜率的方法,第二题总结已知斜率和一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为下节研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做好准备.第三题是概念辨析,第四题体现本节课难点,考察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问题由学生解决,解题后的反思总结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作出补充和总结。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A.k1k2k3
环节六 小结与作业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完善.布置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发言,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阅读思考,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各层次学生均得以发展
五.【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本着这样的理念 “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希望能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所以,这节课既是一堂新课又是一堂自学阅读课.整个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探索研究学习,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难 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阅读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视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溶入渗透.整个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读”有所思,“学”有所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做探究式阅读,而非被动接受式阅读。,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3)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分享和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评比观后感】推荐阅读: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09-14
安徽省电力公司审计项目质量评比办法11-07
安徽省黄标车新规定07-01
安徽省教师考试真题07-10
安徽省特级教师评审标准10-27
安徽高考数学文科分析10-29
2022安徽省教师招聘面试最新模拟试题12-04
安徽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趣味运动会12-05
安徽大学教师工资待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