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观后感

2024-09-10

通往奴役之路观后感(共8篇)

1.通往奴役之路观后感 篇一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邓洪洁

《通往奴役之路》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于1944年完成的一部关于政治社会学的通俗性著作。面对二战期间在英国盛行的反自由主义思潮,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从理论逻辑上、经济上、实际技术操作上、人性上证明了十九世纪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和托克维尔的警告——计划经济意味着奴役,并深刻的指出,一旦出现一个垄断了我们经济命脉的权威,我们就再无自由可言了。作为一个推崇自由主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对于市场经济及竞争机制的推崇以及对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的怀疑与警惕在此书中得到充分论证。他认为,社会主义者善良的愿望和理想却不一定能导致美好的理想,“对我们所珍爱的某些理想的追求,明显地产生了与我们的预期大相庭径的后果”,原本以追求更大的自由与平等的社会主义怎么会一步步发展成为极权主义又成为奴役人民的罪魁祸首呢?

(一)自由主义的衰落与集体主义的兴起

哈耶克认为现代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个人主义,他在在这里所指的个人主义不是为所欲为、自私自利,而是指“把个人当作人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他认为现代文明的自由、法治、民主等等都是构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上的。而在公有制下个人自由是不可能有的,因为没有经济自由,政治自由是无法得到保障的,由此他重申了财产权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自由主义,哈耶克所认为的自由主义也不是以放任自流为原则,而是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发的社会竞争力量,作为协调人类各种努力的工具,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

然而,人们已经习惯了自由主义带来的好处,逐渐将注意力放在自由主义的缺点上,并开始相信集体主义宣扬的目标,却看不到集体主义泯灭个体存在的巨大危险。在本书引论中,他大声疾呼,西方世界的民主国家,有重蹈德国覆辙的危险。因为一股祟尚社会主义之风,正在这些国家到处弥漫,而作为文明基础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却渐渐被人淡忘。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的一种,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自由与公平是人人向往的,但是社会主义的集体性质却与此南辕北辙,这种“公平”其实是所有人受到同样的严格管制约束下的“公平”,是被奴役者的“公平”.而社会主义宣传的新自由则完全是一个空中楼阁,这种理想终究只是一个伟大的乌托邦。

(二)计划与控制

“计划经济”是集体主义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段,然而在技术和逻辑上,哈耶克指出了计划的“不可避免性”.他区分了社会主义作为某种社会公平之理想与作为实现社会理想而采用的手段这两种概念的不同,并指出反对的是用集体与计划经济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是反对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与平等,他认为,由于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目标与偏好,因此只有自己为自己做计划才是最有效的,而计划经济用计划者的偏好来代替被计划着的癖好,故对于被计划者来说,其自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对影响自由竞争的垄断进行控制以保证市场的效率是有必要的,然而进行计划经济则是无需的,原因在于实行中央计划由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目的是以计划代替竞争,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决策的统治阶级无从得知正确的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分配资源和产品。对于经济计划在实践上的不同意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将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的强迫力量以维持计划的实行。

哈耶克进一步认为,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的,这样的感觉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极权,并会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这样一来,最终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将导致前所未有的独裁和对公民生活全面控制的极权政府,进而必然的后果是对言论的全面管制和信息的封闭。

(三)奴役的开始

政治上的控制、言论的管制和信息的封闭会产生“当代蒙昧主义”.所谓“当代蒙昧主义”,是指“思想的统一性”.在中央计划体制下,极权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总是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一日复一日地向人们灌输同样的思想,使全体人民形成了同样的思想模式,最后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思想支配一切。“当代蒙昧主义”之所以站得住脚,主要在于极权政府炮制了一种“高尚的谎言”,使得人们相信政府要建立的道德标准。是惟一正确的,政府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正是他们所希求的。这样的社会下,民主与法治难以得到保证。他认为,民主只是保护自由和实现自由的一种政治制度,而决不是在以共同利益为名强调服从某种最高意志的前提下实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自由实施强制剥夺的制度。集体主义经济与法治也是背道而驰的,由于当政者的意志在制定法律是过多考虑利益利害,以致政府制定法律往往“强加于人民”,“法律成了立法者为了他的目的而影响人民的工具”.在一个计划的社会中,一个人称职与否并不取决于他是否辛勤奋斗,而是他是否听从上级的安排,是否听话并对权力者毫无怨言的信仰与忠诚,由此产生了一大批没有自主思想,只对权力崇拜的人群——极权统治者顺利实现对人们的奴役。同时,在这种社会文化下,一切极权的行为变得理所当然,这就为极权统治提供了温床。比如,30年代德国政府为了消灭犹太人,找出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造舆论,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观念: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必先诛之而后快。双手沾满鲜血的德国青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反而得意洋洋,充满崇高的使命感。他们空有健康的躯壳,却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四)启示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在两千年前发出的告诫至今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极权必将导致奴役——这是哈耶克对极权主义的产生、运行、维持直至最后奴役人民的论述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从书本回到我们的现实,我们可以发现自己面临很多的问题。尽管读完此书后,我庆幸我们国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为选择和实践抉择后,最终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以市场经济作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同时诸如没有受到尊重的法律、有名无实的选举制度、不够透明的行政机构和体系、党、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在逻辑冲突等政治现实表明我们在政治体制上仍存在许多哈耶克所描述的问题,无疑最终我们需要走向政治体制的改革。

在当前的各种问题中,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与职权的滥用是哈耶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之一。奥威尔在《动物庄园》中细致描述了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特权阶层的存在和腐败之风的滋长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的。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更是我们应该警惕的。要维护党政机关的廉洁性与公正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对权力进行分散、制约与监督。科学地将职能部门的事权和权力合理配置、清晰划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权力三分”的原则,将一些相应的权力还给社会,还给群众,实现权力适度分解。此外,党内权力过于集中也是应该改革的另一个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概括的“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的痼疾在党内依然存在,由此导致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权力滥用、“家长制”、“终身制”等诸多弊端都对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篇二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着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着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读《通往奴役之路》 篇三

哈耶克眼中的计划经济

——读《通往奴役之路》有感

摘要 1944年,F·A·哈耶克出版了他的划时代作品——《通往奴役之路》,这并非仅仅

意味着他的首部畅销书问世。这部著作不仅惊动了经济学界,而且很快引发了一场迄今为止仍然令广泛的阶层感兴趣的辩论,《通往奴役之路》几乎唤醒了所有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在该书最初被左派成功地唾弃以后,最终成为80年代最强有力地启发英国的政策重返市场经济原则的那样一部著作,哈耶克也被尊为里根---撒切尔主义的精神导师。《通往奴役之路》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理论中最著名、而有最受欢迎的著作之一,哈耶克在1974年凭借该书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关键词 计划经济 自由主义 民主法治

一、哈耶克所代表的新奥地利学派以及本书出版的背景

哈耶克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杰出知识份子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当过兵,退役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期间师从维塞尔和米塞斯,也正是米塞斯将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传授给哈耶克,后者则一生奉行了这个思想,并被视为30年代新近崛起的凯恩斯学派终身的对手。

以哈耶克和米塞斯为代表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继承了奥地利学派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致力于经济行为理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及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此外,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还包括行为理论,效用理论,货币经纪周期理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反对社会主义等。

1944年《通往奴役之路》出版时,作者所在的英国正饱受经济恐惧症之苦——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已经摇摇欲坠,经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并目睹希特勒上台的哈耶克,很清醒的认识到干预主义理论的谬

误,对于“全民族最高利益”、“个体服从集体”等价值观的现状和前景深感忧虑。正是基于这种紧迫的情况下,哈耶克奋笔疾书,写下了后来成为阐述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理论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如哈耶克在该书自序中所言,《通往奴役之路》的全部核心思想都来自他1938年一篇题为《自由与经济制度》的文章。

二、哈耶克眼中的计划经济 1.计划经济的经济思想

该书第二章的开篇引用了艾利·阿列维的名言:“社会主义者信仰两种截然不同甚至也许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自由和组织。”哈耶克直截了当的揭示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内在矛盾。某种意义上,实行社会主义必然意味着废除私有企业,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创造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决策者的计划指令取代了市场配置,中央的计划机构取代了为利润而工作的企业家。哈耶克进而论证了经济计划的“不可能”,以及集体主义几乎必然导致的独裁统治。计划经济下,由于缺少市场价格作为资

源配置的引导,很难确定每一单位的资源在各个部门的边际产出,也就没有了分配资源的标准。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中央集权的计划机关通过把新古典经济学为证明市场的有效性而做出的假设当做现实本身进而模拟出的竞争市场能够告诉全社会应该生产什么,怎么样生产,为谁生产,定多少价格。既然没有了市场“无形的手”的引导,那么该怎样分配,或者,计划经济该怎样计划,这就给“社会的代表”们留下了操作的空间。进一步的,原本出于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的初衷而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完全落入了社会上一少部分的当权者手中,其后果显而易见,各种有关系的社会群体能够轻易得到“计划”,而更多的平民只能是等待被计划。

计划经济的拥趸又说了,为了达到更高的自由的目标,暂时的放弃眼前经济自由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美国最著名的经济计划者之一蔡斯如是说“在一个有计划的社会里,政治民主是能够保持的,如果它把自已几乎仅限于经济事务的话”。这种说法往往包含这样暗示:只要放弃我们生活中属于(或应当是)比较不重要的方面的自由,我们就会在追求更高的价值方面获得更多的自由。然而,失去了经济的自由,人之于社会,还有何种自由可言?哈耶克在书中说:“钱是人们所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在现存社会中,只有钱才向穷人开放一个惊人的选择范围——这个范围比在以前向富人开放的范围还要大。”只有经济权利的独立,私人财富的神圣不可侵犯,社会民众才有了立足社会的根本。控制了财富生产,也就控制了人类生活的本身。而计划经济,亦即这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制度,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控制民众生活的必然途径。

府的一切行动都经过立法机关正式授权,法治就会被保持下去。他认为法治和政府的一切行动是否在法律的意义上合法这一问题没有什么关系,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机关授权政府享有无限的权力,这样一来政府的任何所作所为都能很合法,但仍可能不符合法治。事实上,纳粹统治下的德国,希特勒是以严格的合乎宪法的方式获得无限权力的,但是谁会认为德国实行的是法治呢?

哈耶克指出集体主义类型的经济计划必定要与法治背道而驰。集体主义的政府不能事先用一般性的形式规则约束自己以防专断。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计划当局必须预为准备,然后必须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而有意识的选择必然参杂了决策者的价值判断,即必须将不同人们的需求区分出尊卑轻重,允许这个人做一定要禁止另一个人做的事情。它必须通过法律规则来规定,某一种人处境应如何和允许各种人应当有什么和做什么。而这,就意味着计划经济下的统治实际上回到身份统治的局面。哈耶克认为的最理想的形式规则都是工具性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具体效果,并不知道这些规则将会有助于哪一种目的或会帮助哪一种特定的人,它们只不过是被赋予了一种大体上最有可能使一切受到它们的影响的人们都能得到好处的形式。例如,我们大家沿着马路的左边还是右边开车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有了规定以后,我们都可以预测到别人的行为,只要我们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我们就都能从中获益。

三、反思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驱使他反对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存在。在本书中,哈耶克先是通过无知的知识论否定了经济计划的可行性;接着哈耶克又通过人造秩序和自生自发秩序的对比,说明在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有效的。但是,哈耶克显然对于大众的理性以及自发秩序表现得过分自信了。在人类的知识无法设计出计划经济所需要的各种计划时,人类同样也无法自发形成有效市场。诚然,在今天看来,兰格提出的“计算

2.计划经济之于法治

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它自己的个人事务。同时,哈耶克指出,并不是只要政

机社会主义”理论是幼稚的,但是,在没有政府引导的市场中,仅仅依靠理性人假设避免系统性风险是不太可能的。作为一部政治性的书,该书中的部分观点带有作者的价值判断,在此,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正如哈耶克本人所言:“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我们作为中国当代的青年,更应该从书中的观点汲取经验,清醒的认清现实,避免重新走上计划经济的老路。[1]哈耶克.王明毅,冯兴元译.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赵恩朋,朱军.自由至上主义:哈耶克的自由政治观梗概.法制与社会.2009(06)[3]肖炳兰,黄礼娥.评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04)

[4]高国顺.经济自由与资源配置效率——兼评冯·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湖北大学学报.2001(2)

【参考文献】

4.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篇四

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我们越试图用干涉市场制度的方法来提供更充分的保障,有些人就越缺乏保障;并且,更糟的是,在作为一种特权而得到保障的那些人的保障和没有这种特权的人日益增加和无保障之间的对立也变得越大。并且,保障越具有特权的性质,而没有特权的人所面临的危险越大,保障就越为人们所珍视。随着有特权的人数的增加,在这些人的保障和其他人的无保障之间差别的增加,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社会价值标准。给人以地位和身份的不再是自立,而是有保障,一个青年人拥有领得年薪的确定权利比对他怀有飞黄腾达的信心更是其结婚的资格,而无保障则成为贱民的可怕处境,那些在青年时就被拒绝于受庇护的领薪阶层之外的人,要在这种处境下终其一生。毫无疑问,对更大自由的允诺己经成为社会主义宣传最有效的武器之一,而且,对社会主义将会带来自由的信念是真心实意的。但是,倘若允诺给我们通往自由的道路一旦事实上被证明是一条通往奴役的大路的话,悲剧岂不更惨。勿庸置疑,对更多自由的允诺使越来越多的自由主义者受到引诱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他们受到蒙蔽不能看到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基本原则之间存在着的冲突,并常常使社会主义者得以僭用旧有的自由党派的名字。社会主义被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奉为自由主义传统的当然继承者,因而,他们不能接受社会主义会导致自由的对立面的看法,是不足为奇的。 哈耶克曾经用一句格言来对比凯恩斯和他自己:“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无庸置疑,人类社会的成功管理既需要“狐狸”,也需要“刺猬”。而哈耶克,正是这样一只巨大的“刺猬”。

5.《通向奴役之路》读后感 篇五

计算机01 刘肖飞 10055015

阅读遍数: 1 阅读时间: 3天

一、《通向奴役之路》

——哈耶克

在电脑屏幕前读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太有启发了。哈耶克,这位活了差不多完整的一个20世纪(1899——1992)的智者(经济学家,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944年出版的这本小册子虽然不长,但足以涤荡心尘,与心灵对话。胡适说过: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是一群奴隶所不能建立的。的确,奴隶意识是和民主观念水火不容的,而正因为如此,胡适当看到苏联的斯大林集权专制的时候,才觉得权利过分集中地共产党必然最后走向专制统治之路。书中很多关于自由、集体、民主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又是那么地深邃,当我读到: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想试图想把其变成天堂。这句话的洞察力和深刻力不可谓不大,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仍可为普遍适用的准则。是啊,回想起新中国的60年,那个时候我们搞过大跃进,搞过人民公社,搞过“文化大革命”,我们希望我们的人民生活在幸福的天堂里,人人平等而自由,可是结果呢,事与愿违,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把国民经济推向了几近崩溃的边缘。

文中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和对其本质的揭露在我看来有些是相当深刻的,而有些则是显得莫名其妙。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过分集权和“计划”体制必然会导致最后的专制和经济上的“不自由”,一旦经济上“不自由”必会导致政治上的不自由,这一点在我国已有血的教训。然而说“社会主义意味着废除私有企业,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创造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中央的计划机构取代了为利润而工作的企业家。”这在当时的苏联和中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现在则不同了,中国不仅开放了市场经济,恢复了私有制,而且取消了“计划”,我想如果哈耶克先生能够活到现在的话,他大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本书了。历史证明,“计划”在没有足够高的生产力的前提下是一条死胡同,因而在此基础上修建的各种宏伟建筑都将付之一炬,而这一点哈耶克先生看得很透彻。

社会主义究竟代表了什么?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亦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制度,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手段?之所以称之为“新”,是因为它把社会中的各种大小事务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集中管理,这是很区别于西方的分权和竞争的自由式管理模式的。而集中管理很容易导致权力的过分集中,政治资源的上下不流通,少数人就会依靠已经取得的政治地位,竭尽全力保住它,封妻荫子,造福自己的下一代;如此一来,底层民众就很难有翻身之日,久而久之,与“奴隶”何异?最后我们梦幻般的社会主义天国就会蜕变为集权的、专制的地狱。但是我想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一个良性的社会就是人性的逐步解放和人权的充分尊重,这是一切努力所必要也是最后必须达到的终极目标,如果社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2013/4/12

灵魂的愈加压抑,那它再怎么鼓吹美好的生活蓝图,一切都是幻影。

哈耶克先生的《通向奴役之路》对我有这样的启发:在忽视人自身的自由和深灰本身必有得民主氛围下,过分地一栏人类天真版的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幻想来管理和组织社会,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实践者”和“被管理者”都会被这幻想碾得粉碎;一旦这种美好目标缺乏科学地指导,“其活动受着不负责任的人们的奇思异想的左右”,结果必将是悲剧性的后果。我国一直引以为傲的“三峡工程”,这不是什么可值得自豪的,把川渝地区变成千里泽国,无数人被迫迁徙,集中管理下的国民显得如此狼狈,像是奴隶一下被任意的驱赶,到处流浪。这不是什么幸事,国人依旧在梦中。

二、《自由选择》

—弗里德曼

阅读遍数: 1 阅读时间: 5天

自由市场、自由主义、自由权利„„都冠之以自由。而是什么才是真正地自由呢?而弗里德曼的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拥有选择之自由才是真正之自由。此自由不受政府权威的任何非法干预,不受任何邪恶势力的威胁,不受任何专家学者无厘头“建议”的左右。它完全是个人按照自身条件去经营,生活,恋爱„„而这些是不允许有公权力的私自强加干预的。这是本书给我的触动,也是我自身所追求的。“政府是总裁者,而不是当事人。”,可是现今我们的政府不仅仅是充当当事人,有时竟完全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使用着大政府的权威,强制拆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弗里德曼,以为自由主义经济大师,在此书中他详细说明了各种主张、原因及运用,大体上是可资参考的。而他在此书中阐述的美国的发展动因时指出“一个复杂的,有组织的,顺利运行的制度为什么会在没有中央指导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并繁荣兴旺?”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决定想做做的事和拒绝不想做的事,但一经选择自己便要为其负责,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为此,弗里德曼先生则说,正因为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人们才去努力地开发,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结合给英美带来了黄金时代。

弗里德曼先生给我们展示的美国的自由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着实很诱人,但我个人认为真正之自由必须具有真正之道德,没有道德的自由便是流氓式的无赖行径,自然大家的行为就无法形成系统的合力,我想这正是弗里德曼先生所讲的自由的基础吧。

另外,我国若想在21世纪实现腾飞,也应借鉴英美早起的自由发展模式,而此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时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是创造出一种文中给出的“机会均等”的社会氛围——每个人都有权在社会生活中谋得与自己才能和素质相称的一席地位,其他诸如出身、民族、肤色、信仰等因素均不应妨碍人尽其才,曹操懂得这,所以他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袁绍则不行。反观我国现状,官二代、富二代讲社会机会挤榨殆尽,真正留给社会精英们的施展空间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大量人才外流,我们花钱为别人培育英才,这在我看来着实是一件可悲的事。试想一下,我们连自由经营、生活、言论等最基本的人权都没有的话,在一个相当沉闷与闭塞的社会空间里苦苦寻求着,在这样的环境

下,怎么可能产生诺贝尔奖,怎么会有创造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确开放了市场,使人民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很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很多人表面上热情高涨,但其实已经歇斯底里;我想这其中的缘由便在于我们所谓的自由不是真正地自由政治上又无民主可言(但是搞不懂为什么官方整天把自由民主挂在嘴边)。中国的改革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自由选择》是很值得借鉴的,尤其是书中的“自由竞争”思想。

前面我已经提及,要有真正之自由,必须具备真正之道德。要想在中国真正实行“自由竞争”,必须要使全民的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在现今教育不发达的中国,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不管古代中国是多么重视读书修身,不管官方如何宣称重视教育,但现实是我们的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关注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反观下日本,二战后的日本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照搬美国的,但它为什么会在如此短暂的二三十年内一跃超过英国跃居第二呢?看看它对教育的投入,对全民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的国度才敢实行自由竞争。

6.四大行业通往高薪之路 篇六

四大行业通往高薪之路

咨询业近几年来,麦肯锡、波士顿、罗兰贝格、毕博,一连串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先后叩开中国的大门,让中国的咨询业星光熠熠。据调查,上海高端领域咨询服务业收入位居榜首,高出其他行业30%。据了解,咨询业在各行业薪资中属高位,其中咨询总监以22万元年薪拔得头筹,即便是级别较低的咨询员,平均年薪也有6万元。高薪秘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顾问:首先,要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内的专家。因此,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尽可能多地接触各个领域,多争取一些不同行业的工作机会,随时更新、补充专业知识。做到高层管理以后,再定具体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深入某个行业,做行业内的专家;其次,要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迅速发现企业问题,同时要有演讲能力,能把所发现的问题清晰准确地汇报给企业。再有,就是文字能力,因为做方案、写报告,都要求具备该项能力。另外,学习能力也必不可少,这是所有必备能力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咨询顾问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企业,快速了解产业背景并最终准确发现问题所在。高科技行业由于该行业在国内还处于成长阶段,薪酬水平每年都有较大提升。据了解,互联网行业整体薪酬涨幅平均为8.1%,预计平均为7.7%。IT业中系统开发技术人员年薪约8.7万元,软件技术人员年薪约10万元,通讯工程师年薪高达12万元,3G软件开发工程师年薪可达15万元以上。拥有丰富经验和娴熟操作技术的焊接、电气、模具设计、铸造等领域的“灰领”,在制造业也深受青睐,年薪可达到7万元。高薪秘诀:高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相比,拥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但同时技术更新换代与产品淘汰速度也快。要做新兴行业的职场常青树并获得高薪,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并及时更新知识。因此建议首先做好职业规划,脚踏实地积累加薪的资本,时机不成熟不要盲目跳槽。金融业金融业主要有四大类别:基金业、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其中,基金业的薪酬水平最高。银行业外资银行总经理以上职位,年薪在150万元至300万元左右,中层管理者年薪则在50万元至80万元左右。在证券业,熟练的投资银行骨干年薪可达7万—10万元,熟练的代理业务骨干年薪在4.5万—8万元。保险业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年薪约为30万元,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薪约15万元。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大量资金进入,必然带来更多的人才需求,由此拉动行业薪资水平继续攀升。总的来说,目前金融业高层管理人才年薪已达50万元以上,中层管理人才年薪约为20万—30万元,一般骨干年薪约为6万元。高薪秘诀:要在金融业获得高薪,从业者必须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比如熟悉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业法规、政策;了解金融业的特点、市场、产品和业务等。证券分析师、理财规划师等方向的.职位,都很有可能获取高薪,有志于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人才不妨多加关注。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1000万家物流企业,仅上海一地就有25万家。行业薪酬调查表明,物流行业中低层岗位薪酬并不高。工作第一年月薪多为1000—1500元,工作3年以上才能突破3000元大关。职位越往上走,薪酬越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业务主管有3000元左右的月薪,到了部门经理,就快速升至8000-10000元;而高级物流经理年薪可以达到50万—100万元不等。此外,企业性质不同,薪水标准也有差异,如国有企业高级物流经理年薪20万—40万元,同样职位在中外合资企业则可能达到百万元以上。高薪秘诀:在物流行业,如果缺乏行业需要的高端人才的视野和技术支持,薪酬很难有所突破。因为紧缺的物流行业人才多集中在高层,如物流配送总监、市场拓展总监、采购经理、物流方案策划工程师等职位。如果想在这行获得很好的发展,不妨做好职业定位,然后根据岗位需求,通过充电加强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获取相关专业证书,让薪酬有较大的飞跃。

7.通往奴役之路观后感 篇七

《通往就业之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我国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法律保障的是( )

①《宪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③《反不正当竞争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为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基本法律,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①②④符合题意;《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③不符合题意。

2.非营利性机构中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

①是由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的

②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劳动力市场的基本信息和政策咨询及各种就业服务都是免费的

③是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主渠道

④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其自身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①②③均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公共媒介应聘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3.“劳动合同没什么用,签了合同也不等于上了保险,签不签无所谓。”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劳动合同就是保险,有了它劳动者的权利就有了保障

B.签了劳动合同就不自由了,不能离开用人单位

C.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将来解决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D.私企的劳动者不必签订劳动合同

【解析】选C。本题考查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必要性,劳动合同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劳动者,只有很好地履行义务,才能更好地享有权利,A具有片面性;B观点偏颇;劳动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D说法错误。

4.某外资公司工程部工程师小赵与公司签订的是一年期的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签订后公司并未为缴纳保险。于是小赵不满,时常迟到早退,并在合同期内私自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新的劳动合同。对案例中双方当事人存在的错误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过短

②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职工的各项保障,不应逃避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应为小赵缴纳保险

③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小赵不该因不满而迟到早退

④小赵不应在合同期内再与其他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⑤既然公司没有为小赵提供应有的保障,那么小赵与其他公司另外签订合同来保护自己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较灵活地考查了学生对劳动合同内容(条款)的理解及对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的理解。社会保险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公司未履行这一义务显然是错误的,②分析正确;订立、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用人单位,劳动者也应诚实、恪守信用,因此③④对小赵错误行为的分析正确。①⑤的分析不符合合同法,故选B项。

5.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都必须具备的条款,其内容包括( )

①试用期      ②劳动合同期限

③工作内容     ④劳动报酬

⑤保守商业秘密   ⑥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解析】选C。①⑤属于可备条款的内容,排除。

6.春节过后,远在山西的李刚来到上海打工。在与厂方签订劳动合同时,李刚发现在“休息、休假”权利方面规定“每周有一个休息日”不妥,与厂方协商后改为“每两周休息一天,其余休息日集中起来三个月回家探亲一次”。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李刚与厂方主要坚持了_____原则。( )

A.平等      B.自愿

C.协商一致    D.诚实信用

【解析】选C。材料能够体现平等和自愿的原则,但是抓住关键词“与厂方协商”,遵循了协商一致的原则更准确,故选C,D不符合题意。

7.下列属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构成要件的是( )

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②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

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

④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选D。③④是签订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而不是无效劳动合同的构成要件,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8.(12分)刘某是某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前些天学校组织校园招聘会,多家企业到学校招工,刘某忙于考研,错过了校园招聘会,看到很多同学找到了工作,他非常着急。

请为该同学指出求职的途径,提醒他求职时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大学生求职之路的认识。就业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三条:校园招聘会、职业介绍机构、公共媒介应聘。回答问题时指出刘某错过了校园招聘会,可以走后两条路,然后强调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案:(1)除校园招聘会外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公共媒介应聘。

(2)①职业介绍机构是求职的重要途径。职业介绍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专门机构,有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之分。求职时要注意职业介绍机构的合法性,谨防上当受骗。

②公共媒介应聘除了根据电视、报纸的招聘广告应聘外,还可以选择网上应聘。网上应聘打破了传统应聘方式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其大容量的信息和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它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由于公共媒介应聘方式的管理工作还不完善,也会引发一些法律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应聘时,务必擦亮双眼,要找合法正规的报纸或网站,同时不要轻信媒介上的信息。

9.(10分)小周于2007年10月1日应聘到一家技术公司担任部门经理一职,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条款之一是:“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公司有权提前解除合同。”2009年5月1日,在征得公司同意的前提下,小周结婚。2010年3月,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进行裁员,公司便以小周违约结婚为由,要求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合同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明确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然后用法律规定与案例中的行为相对比,评判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得出结论,并结合案例分析这一结论的法律依据。

8.通往奴役之路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初看这名字,常常会错以为是《通往自由之路》,因为哈耶克是一个坚定的市场经济支持者。从人类社会近现代思想史来看,19世纪之前,曾出现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部伟大政治经济学著作:一部是1776年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另一部是1867年出版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前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和国家富裕之道,而后者构成了20世纪世界范围的中央计划经济的巨大社会工程试验的主要思想来源。进入20世纪以后,有两部著作对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了至深和至远的影响:一部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的《就业息和货币通论》,另一部则是1944年出版的哈耶克的这本《通往奴役之路》。对于一部这样的大作,直到今天才读,实是遗憾,但是终究没有错过,感觉幸甚。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整个世界陷入了惨烈的战争杀戮和剧烈的经济动荡。在经历了共有上亿人伤亡的一战、二战以及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学家均相信中央计划经济可能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正是在那样一种世界格局和流行的思潮中,哈耶克出版了这部书,向世人和世界大声疾呼:大家先不忙努力走向计划经济之路,那是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首先,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放弃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用中央计划和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过程和进行资源配置,会导致“用通向天堂的美好愿望来铺设一个国家通向地狱之路”,而且必定会在政治上走向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其次,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密切相关且前者构成了后者的基础和条件。由于计划经济中中有国家的强制权力决定谁拥有什么,唯一值得掌握的权力就是参与行使这种命令权。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将会全面丧失。

第三、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保障。“只有在竞争制度下,穷人才有可能致富,且才能单凭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掌权者的恩惠致富,才没有任何人阻挠个人致富的努力””一个富人掌权的世界仍然比只有那些已经掌权的人才有获取财富的世界更好些。”

第四,法治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一个人不需要服务任何人而只服从法律,他就是自由的。法治并不意指当权者或政府以法律的手段来治理社会,而首先就意味着政府本身和任何公民一样需要受预先制定的法律规则的约束。

第五、自由放任理念是对自由与法治的最大危害。自由主义的观点,是赞成尽可能地运用竞争力量作为协调人类活动的工具,但不是主张让事务放任自流。自由主义的论点基于这样的信念:只有能创造出有效的竞争,就是再好不过地引导个人努力的方法了。

第六,民主本质上是实现自由和保障社会安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民主政府可能和最坏的政府同样暴虐,哈耶克相信民主的控制可能会防止权力变成专断,但并非仅仅存在民主的控制就能做到这一点。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班招生简章下一篇:亲子共读共读有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