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作文指导

2024-12-06

议论文作文指导(精选19篇)

1.议论文作文指导 篇一

议诚信感恩作文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集体的生存之本,一个民族的万世根基。

康德说:“一生中,只有两样东西让我仰望终身,一是头顶的天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他的意思是说,星空因圣洁令人瞻仰,而内心得到的信仰,诚信,更为可贵,令人不敢逾越。由此可见,拥有诚信是多么的可贵。

诚信,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晏殊,一位十四岁的神童,被朝中大臣举荐给皇帝。在与上千名进士同做试题时,晏殊敢于说出自己已经做过试题,并请求皇帝换一个试题。皇帝非常欣赏这个十四岁孩童的诚实,便赐他“同进士出身”!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晏殊当时并未说出实情,他也许会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他眛对的不只是当时那上千名的进士,还有自己的.良心!

诚信,一个集体的生存之本。同仁堂正是信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诚信店训,才屹立百年,好评不断。如果同仁堂没有坚守诚信,那么早晚会不三鹿奶粉的后尘,为天下耻笑。

诚信,一个民族永葆强大的万事根基。日本,同属罪恶法西斯阵营的它也在无辜的人民心脏上猛地扎刀,战后它不但不对中国人民谢罪,反而篡改教科书,美化南京大屠杀。失信于历史,失信于世界。因为失信,站着的大和民族抬不起头,受世人唾弃。

唯有诚信,个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诚信,集体才能生生不息;唯有诚信,一个名族才能永葆强大的的万事根基。

三毛说:“每人心里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春花开尽春又来。”请诸君与我同在心田上种上诚信之花,从心开始,收获沁脾芳香!

作者的论述,层层推进,由诚信对个人,对集体,最后扩展为对国家。文章中作者举出了典型的事例,使说理更有力。希望我们在心田种上诚信之花,让诚信之花怒放。

2.议论文作文指导 篇二

1. 作文教学的关键: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念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让学生走进大语文的教材,用大语文的视角去观察、想象,去品味课内外语文教育资源。一方面,学习课本和适合儿童阅读的大量课外读物,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大自然的日月花鸟、白云流水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无一不是习作的天地,无一不是习作的场所。实践证明,走进生活,迈向大自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可见,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是非常有效的。

2.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观察能力,体验生活感受

文章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很好地反映生活,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就要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留意事物的特征、变化。同时要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让学生用心灵去观察、感受、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在现实的生活中,绚丽朴实的田园风光,神奇多彩的民俗风情,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亲自参与的社会生产劳动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可为什么学生的习作内容还是如此的单一,关键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观察生活,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果能做到有组织地观察,就会见枝叶又见森林,抓住事物本质特点,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相关的作文素材越积越多,在写作中就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3. 尊重少儿思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1)自主写作,开放习作形式。即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爱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就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另外,作文教学不要局限于“师讲生作”的单线传授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寻找写作伙伴,利用群体优势进行写作。例如,我在班级举行“依次赞赏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夸夸班上值得赞赏的同学。同学们兴趣盎然,从不同角度对同学的闪光点进行慷慨陈词,被表扬的同学泪光盈盈,也情不自禁要夸夸别人。一时间学生情绪激动,思维活跃,无拘无束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把这节课的感受写下来。结果有的写《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有的写《同学们眼中的我》……作文题材多样,感情真实,让人耳目一新。

(2)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众所周知,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能否善用孩子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联想、想象的作文时要不拘形式,结合实际,通过巧设情境进行。1读词想象。给学生一组词语:哗哗、嗡嗡、喳喳、沙沙、嘀嘀。针对这样一组看似毫无关联的象声词,让学生自由联想与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情节。2看图想象。给学生展示一组或几组画面,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3听音想象。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感受。4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或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5拓展想象。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将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做到妙笔生花,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想象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 教给方法,鼓励互批互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要求学生按照教科书指定的布置的内容和要求完成作文后,教给学生修改方法,使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从文章的几方面入手,进行认真、仔细的修改,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一次修改给予表扬与鼓励,真诚地欣赏和赞扬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念,引导学生渐渐爱上写作。

3.浅议作文难 篇三

關键词:作文;教学;消除;障碍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讨与观察积累,我发现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学生作文难。

一、观念的误区

师生感到难,还是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有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单参与文章作法的指导,还要努力帮助学生排除写作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首先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深入认识把握写作的过程。学法缘于教法,只有教师观念正确,教法才不至于走入误区,学生的学法,写法也会不知不觉走上正道,形成正确的写作观。作文并不难,就是一种交流,一种表达,就是把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感受、想法等等写出来,而不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或照搬他人,这个观念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实质上,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

二、教师要求高

教师对学生习作要求偏高,会使学生感到作文难。这里的

“高”是教师不经意使然,是教师以成人的思想、心理、语言、习惯等去看待学生习作而形成的。一定要加强改进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教师的高要求会有所降低,学生感到难的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比如:对一篇习作要从多角度去评价,如果一个学生选择了自己经历或周围他熟悉的内容为素材,但在其他方面叙述欠生动,语言啰嗦等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此时教师应表扬他选材的方法,其他方面则有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段的增高,逐步的训练,知识的增长,阅读量的增加而慢慢得到提高,这时可略作指点,不必在某一年级某一篇习作中作完整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习作要求高是因为他没有正确理解把握写作的阶段性要求。

三、训练不足,为作文而指导习作

习作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所以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见闻,谈感受,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课内课外不间断、多层次、多形式地训练,如,结合阅读教学的小练笔、说话、写话、观察日记、读后感等。现在,多数教师只限于教材单元训练的习作,为作文而指导习作,学生训练不足,写作习惯难以养成,习作水平难以提高,势必感到作文难。

四、忽视讲评

学生将习作抄到作文本上,教师便认为大功告成,很少有教师认真地上一节讲评课。实质上,讲评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许多成功经验证明:最有效的办法是表扬和鼓励。讲评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甲生写出真情实感、乙生叙述清楚明白、丙生句子通顺连贯、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几个语句自然流畅,某个词用得恰如其分,某处标点恰当等等。任何一方面都值得教师去表扬他们,使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消除作文难的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哪里写得好,明确了应怎样写;通过哪方面写得不好,明确了不应该怎样写。

总之,作文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研究,使学生不再感觉作文是语言教学的难点。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中学)

4.浅议小学作文教学 篇四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历来也是语文教师认为最难,最困惑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以及看图说话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材料的能力,即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了一篇习作,那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牛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日记与作文相结合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

5.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五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唐伏秀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写作方面,主要指不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懈地努力。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受益颇多。它是夯实人生成才之基,开启事业成功之门。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觉得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以下六个方面的习惯。

一.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启迪思维、认识事物、增长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对语文素养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自然、社会和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善于观察,仔细观察,多角度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脑子里的“货”就会多起来。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就写不出深刻隽永的文章。

二.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作文水平的高低,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是阅读广泛的学生。现代文学家邹韬奋写道:“我所看到的书当然是不能背诵得出的,看过了就好像和它分手了,但是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只要用得着的任何文句或故事,它竟会突然出现于我的脑际。”如果我们能多挤一些时间,经常阅读报纸,阅读高质量的杂志,吃掉若干本好书,既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接受新思想,又可以吸收丰富的词汇,那些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文化资料、详实数据等等,一旦被我们掌握,到用时,就会得心应手,从容自如。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作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三.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意也。”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懂得抓住“读”,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他们并不多谈理论,也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抄,去读,去背,一遍又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都会在无形中影响读者,久而久之,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巴金先生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说熟读是基础,成诵是关键。在成诵之后,那些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才能变成自己随时驾驭的知识,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养成经常练笔的习惯

课外练笔,一直是语文教学大纲倡导的内容之一,中学生课外练笔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教育家叶圣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反复阐述过,他分析说,单靠教师出题每周一作,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课外作文”。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周记,写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及时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自己种种想要写的,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课外练笔同课内作文相比,有它的独特之处:它强调一个“练”字,不过多地在写作知识或理论上做文章;它的自主性很强,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老师、家长等任何人的限制;它可以有多种写作形式,不受写作体裁的制约,它有强烈的真情实感......总之它是课内作文缺陷的弥补。

五.养成快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习惯

审题,要仔细阅读作文题目的文字和文题要求,认真品味文题中的导语,冷静排出文题的干扰,注意文题中的隐含信息。如果审题不准,偏题甚至跑题,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立意,要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主题。立意时要围绕文题放开视野,纵横拓展;要紧扣时代特征,有的放失;从小题材着眼,以小见大,从大题材落笔,化大为小;从多角度思考,由表及里,平中见奇,准 2 中求异。选材,确定文章主题后,要快速从思想和记忆的宝库中寻找材料,选材一要切题,二要典型,三要具体,四要新颖。构思,是一篇文章写作的通盘规划和总体设计,比如,如何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组织、取舍、裁剪,如何谋篇布局,结构成文,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怎样安排详略、运用技巧等,都要快速思考,想点子,找办法,构建写作蓝图。

六.养成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一切大文章家,大作家都十分重视修改。托尔斯泰说:“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摈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据传说,宋代的欧阳修写文章,最初也写不好,后来他看到韩愈文章的原稿改得一塌糊涂,才恍然大悟,从此很注重修改文章。可见最优秀的作家要写出好文章也离不开修改。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作文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的作文态度和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修改文章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所写文章确实可以改,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没有大的问题,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离题,内容空洞,思路混乱,语言太差,就不适合修改,因为修改也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白修改的要领,一般可以从主题的深化、材料的取舍、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入手。要坚持自己动手,勤练修改,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修改,再征求老师或同学的意见,或试改后再听听老师的意见。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把无目的、无计划、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的关键。作为一个教师应当尽自己所能,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

浅议初中作文教学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唐伏秀

写作是一个人在一辈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中学阶段则是掌握这种技能的黄金时期。因此,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套作文教学的方法,积累了作文教学的点滴经验,整理出来,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现在通行的作文形式一般有三种: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写好命题作文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方式,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内容、体裁等来写一定规格的文章。这种命题作文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向;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能较快地完成写作任务。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好这类作文呢?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每次作文一定要做到认真命题、指导、评改这最基本的三点。其实要做好这三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命题作文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A.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常言说的好:“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题目就是文章的“慧眼”。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学生写作训练的成败。因此,教师要掌握命题要领,提高命题技巧。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这就要求题目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最能体现学生生活。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设计出一些可写性、新颖性、启发性的作文题目。命题符合学生口味,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来也 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例如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成《你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和XX说说心理话》就不如改成《XX,你了解我吗?》等等。

B.要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命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倾诉心里话。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槪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期,他们还不能很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趣事》、《儿时的伙伴》、《我上初中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作文得心应手,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活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一些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让学生训练。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善于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这样我又设计了《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等之类的题目。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二.指导学生写好命题作文

A.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的前提。审题就是通过审读、分析,弄清题目所给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直到真正弄清题目的要求。审题要达到落实题眼,明确限制的目的。审题审清楚了,作文时就不能越“雷池”半步。如审读《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读题便知,题眼是“趣”,文章就是要着重突出事件的趣味,这也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所在。文题中的其他词语 5 显然当属限制的内容了,它们分别从对象(我)、数量(一件)、范围(身边)一一作出了限制。

B.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如《愉快的星期天》,这样的题目,如果同学们想表现自己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以选取星期天去游乐场玩、参观科技馆、与小伙伴们一同外出野餐、郊游等内容。就拿郊游,野餐来说吧,应围绕“愉快”这个中心,写郊游的过程,尤其是令自己感到快乐、有意义的事情,郊游当中发生的愉快的、令人难忘的片断等。而自己郊游当天的早上怎样起床穿衣,怎样准备郊游用品等等与中心无关的事情,就不要写了。

C.列好提纲,确定详略。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三.采取多种多样的评改方式

A.自评自改。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读时间让学生拿出来朗读,让他们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言是否畅通,朗读是否上口,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是否混杂,前后是否重复,查看段落层次是否分明等。6 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B.互评互改。习作自我修改之后,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互相评改,互相商讨,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这时候教师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评判者。

C.教师评改。学生自我修改、互评互改之后,教师就要把作文收上来作最后的总结评改。教师是学生作文最后的读者和评判者,需要把每个学生的作文认真的改一遍,把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挑出来,把不符合要求的也挑出来。符合要求的,当然是我们鼓励和表扬的对象,对不符合要求的怎么办呢?那就要因人而异,既要批评他们没有写出符合老师要求的文章来,具体指出存在哪些问题,又要表扬他们文章里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搞好作文的最后评讲。

6.浅议如何写出高分考场作文 篇六

皖定远严桥学校

施晓华

2011年的中考硝烟虽然渐次消散,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笔者有幸参加了今年的中考作文阅卷工作,接触了大量的考场作文,对照今年的考场作文情况,下面我来简要分析一下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我们看到试卷上的作文题目,首先就要对它的意义、范围、要求作审定,全面地审读,准确地理解,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立意),然后按要求作答。这一步至关重要,可惜我发现很多考生在这第一步就出现了偏差。今年的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是《在我们这个年龄》,这是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学生有话可讲,但是正因为有话可说,很多考生不多思考,不加选择。有个考生写家里亲人不和,子孙不孝,通篇没有涉及到“我们这个年龄”的内容,有离题的倾向。解读题目,它是有限定的,中心词是“年龄”,而关键词是“我们”。在我们这个年龄每天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上演,考生要关注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彰显人文底蕴,展示独特个性,表现人间真善美的材料,确定高远的立意,不断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这样才能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眼球,让自己的文章从上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

第二、精选材料。有了高远的立意,我们就要考虑选材了,今年的作文题目出得非常巧妙,供选的材料非常丰富,正因为此,有些考生反而失去了方向,从吃穿住行到学习娱乐,天南地北,海角天涯,材料倒是选了一大堆,却都是泛泛而谈,内容贫乏空洞,无病呻吟;有的考生想标新立异,干脆胡编烂造一些虚假材料;还有部分考生大胆写自己在这个年龄的异性情感,姑且称为“早恋”吧,内容倒是真实了,但大多都是用流水账的形式写了如何一起玩,如何一起逃学,甚至如何追求刺激等等,主题情感消极,没有美感可言,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得高分呢?

那么,如何选材呢?我认为首先要选真实的,熟悉的材料。真实的材料是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允许对作文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 等进行组合、改造、艺术加工。作文立足真实,从亲身经历写起,写出体验,写出感悟才能感人肺腑,荡人心魄。材料熟悉,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容易把握。其次应该选典型的材料。所谓典型的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比如这次的考场作文中,有个考生写关于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把着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同学与书海冲浪的同学进行比较,得出“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用知识装点的人生是最美的”感悟。内容真实感人、材料典型,主题积极,当然受到老师的青睐。再次应该选能触发感情的素材来写。它可以是一些小巧的素材,比如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等等。这次的考场作文中,有个考生描写了一个父亲在寒风中等待孩子,父亲的白发在风中飞舞的细节,这个感人的细节就深深地触动了阅卷老师心底那最柔软的地方,分数自然就上去了。

第三、布局谋篇。有了高远的立意,有了真实感人的材料,这只是有了文章的血肉,下面就要给文章打造一副完美的骨骼。构思一篇文章,内容上可以有欲扬先抑法,悬念法,巧合法、对比法、误会法等。形式上构思就更丰富了,如广告、日记、合同、寓言等。今年中考中有个考生选取了平时生活中“教室”、“操场”、“家庭”等几个画面来展现中学生的风采,这种画面组合法把文章内容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拟制一个小标题,为下文的展开指明了写作方向,这样结构文章,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能收到特殊的效果;还有部分考生将 “在我们这年龄,我们------”这样的相似的句式放在文章段落的开头,这样回环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连缀文章,形散神聚,文章结构脉络分明。凡是在生活中存在的形式,在作文中都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作文结构形式多样。并不能一味追求花样,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对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考虑,不能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否则写出来的文章是毫无意义的。

第四、语言精妙。作文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没有优美生动的语言就没有魅力四射的文章,细数那些高分作文都有共同的特点:主题鲜明,语言生动,文质兼美。而低分作文,除不合要求的以外,都有个通病,就是语言贫乏、呆板、单调。让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灵活运用修辞,有个考生在开头就用“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热情;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勤奋;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快乐------”这样的排比句开头,显得气势恢宏,节奏感强,有利于表达情感。除了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等修辞都可以灵活运用,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用名句也是个丰富文章语言的好方法,有个考生在文章结尾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收束,表达自己的坚定乐观的精神,显得很有文化底蕴;有的考生用“我不想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我不想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笨又傻------”开头,歌词改编得很有韵味,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调动起来了;还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词小用,显得幽默风趣。当然,语言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改变语言贫乏寒碜的现状,我们就要走向生活,融入社会,开阔视野,遨游于文化,充实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

第五、精巧凤头。中考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想让自己的作文在极短的时间内令阅卷老师一见倾心,一定要有个好的开头。精彩的开头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开门见山、欲扬先抑、设计悬念、比兴、排比、对比、景物描写、诗歌(歌词)开头、题记开篇、议论抒情等等。本次考场作文有个可喜的现象,就是绝大部分考生开头写得都很精巧,在这里就不举例赘述了。当然,写好文章开头要依据不同文章内容作妥善安排,也要结合自己的能力,不要一味想标新立异,最后却弄巧成拙。只要是新颖独特的,符合要求的内容,能够吸引读者注意的开头,都是好的。

第六、强健豹尾。好文章的结尾能给人余韵绕梁的感觉,让人拍案叫绝。本次的考场作文,很多考生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惊喜。有的考生前面铺陈叙述,结尾卒章显志;有的考生开篇就从“我们这个年龄”写起,结尾再次点题,形成首尾呼应;有的考生在结尾引用孟德斯鸠的名言“在我们这个年龄,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这种名言警句式结尾表现出考生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主题,也是个亮点;有的考生直抒胸臆,尽释浓情,令人动容;有的考生在结尾展望未来,写出对理想,对未来的憧憬,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升华了中心;还有的考生在文章结尾顺承文意,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去思索、品味,这也是一种美妙的结尾。精彩的结尾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我还要简单说说失败的结尾,失败的结尾类型主要有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或拖泥带水等,让人觉得扫兴。古人写文章强调“凤头、猪肚、豹尾”,就是开头要华美,中间要充实饱满,结尾要铿锵有力。一个好的文章结尾,内容上能收束全篇,深化中心;结构上能呼应开头,让人久久难忘,所以文章结尾应全力打造,不容忽视。

7.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七

一、素材是作文的源泉

常言道:“要泡一杯好茶, 离不开好的茶叶。”同时, 写出好的文章的前提是要平时多积累一些好的素材, 没有素材可谓“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与写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教材文章时体验作者当时的观察感觉。让学生在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使学生把观察当成乐事。

1. 多角度观察

观察时, 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比如, 观察一种树木, 不仅要注意它的外貌 (高度、枝干、叶子、花色、果实) , 还要观察这种树木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 并进一步了解它的用途、特性等等。如茅盾笔下的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有丈把高, 像加过工似的, 一丈之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试想, 如果作者不是多方面去观察, 去了解, 又怎能把白杨写得如此传神呢?

2. 要描写好一个人或一个物, 不做深入细致的观察是不会成功的

比如, 学习去观察集市的场面, 既要看到整个集市人群的活动, 又要注意到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买卖的场景, 还要观察买卖双方的衣着打扮、表情、动作。如果观察得全面细致, 你就能准确把握买卖双方的心理、性格特征, 还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及消费观念、水平。

总之,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在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动脑思考, 并随时做好记录, 就可以搜集和积累到许多素材。

二、提纲是作文的“蓝图”

作文时应该写好提纲, 这是保证作文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 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 后来可以省事。”由此可见, 学会写提纲, 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 作战的计划。如何写提纲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呢?比如, 作文题目《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提纲: (1) “有心”就是有明确的目的; (2) “有心”就是有正确的方法; (3) “有心”就是有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精神。认真审一下题便可知道, 这种提纲就较切题, 写出文章才意味深长。

三、兴趣是作文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经常鼓励学生创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 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努力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去发表, 并定期举行写作心得座谈会, 让学生谈谈创作心得, 让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写作的成功经验。

四、创新是作文的升华

对别人的文章, 好的章法语言可拿来为我所用, 让学生多看书、多积累、多笔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精髓, 取名家之长补己之短, 大胆创新, 因为创新是时代的潮流。要敢写, 要善写, 敢于走自己的路, 写出自己的风格。创新不仅角度新, 选材新颖, 而且结构要新。学生有了这种萌芽, 就可引导学生打破固定模式牢笼, 灵活机动地处理材料, 达到充分调动读者情趣的目的。

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是多方面的, 要从课堂入手, 让学生深入生活, 深入自然, 大胆想象, 多写多练, 让他们用敏锐的视角、新颖的观点, 挖掘未开垦的沃土。

总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愿我们以大胆的尝试、不懈的探索、执著的追求, 激活作文教学, 把激趣作为落实成功教育的最好切入点, 还学生以写的热情, 让他们写的乐趣, 写得主动, 写得自在, 时时处处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8.浅议高中作文评改 篇八

关键词:作文评改;教师;学生;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74-01

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教师评。这种做法弊病甚多,没有多大实效。学生往往草率地看一下分数和评语,如果分高评语好就高兴一下,反之则沮丧不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一、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

每次学生作文都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有擅长记叙,有擅长议论,有擅长抒情,有的思维活跃,有的逻辑严密却拓展不开,教师根据此情况,多采用面批指导的方式,集中收集3-5篇加以比较分析,学生从面批的指导中。

对程度高的,就是相对说来作文文字较通顺,错别字少,大体能正确使用标点,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修改作文能力的学生,宜以当面批改、直接指点为主。因為要书面修改这类学生的作文,往往费时多、工程大,而教师的勾勾画画学生阅后又不易理解。所以,给个笼统的评语倒不如阅后就主要问题对学生当面谈(阅后可记下修改要点),谈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或重写。这样省时、有效。

写作既然提倡学生抒写真情实感,就必须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尽管一些不成熟的、偏激的思想难免会在学生的作文中时有出现,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那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所以才会在作文中真实地再现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评语不能仅仅关注于篇章结构、主题立意、语言修辞等常规方面的内容,对学生作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倾向和人生态度,我们都要耐心地与之对话。在我看来,这些学生的思想异彩纷呈,他们写作的态度,更代表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二、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每次作文,教师先把全部作文浏览一遍,对学生的作文情况心中有个数。这样才能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共同提高。这里的“材”是指学生的本次作文质量,据此可将学生作文按好、中、差分为三至四类。然后选出一篇好的和一篇较差的(有代表性的)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看或试着评改,教师重点评改好这两篇作文。另外,教师还要再适当批阅经过当面批改后由学生自己修改或重写的作文。对指点程度高的学生写作文,这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

让学生自评互改作文,决不可无组织地放任自流。教师平时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培养学生认真批改的态度,要以良好的榜样和典型的示范让学生熟悉教师批改的方法,要以精心的设计使学生逐渐能正确、全面地评价作文,并提出最佳修改方案。训练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决不可贪图一步到位。比如可以安排为修改句子、修改段落、修改全文等若干个阶段进行,各有侧重又互相交叉,相辅相成。对程度差的学生的作文先由程度高的学生修改,再由教师校阅,写出总批。让他们修改的任务是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改能够看出来的病句,再定一个总批的草稿。学生批改后,教师校阅,最后改定。如在自主评改中,自己无能力达到更深层的评改,或处于欲言而无法准确表达之时,要主动找教师指导。实际上学生自主评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一般在高二下学期或高三年级为主要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要做好反馈复检的再评改活动,及时指出上次评改存在的优缺点,逐步使评改走向自主规范的新台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使一部分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每次作文的评改应该是及时的

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后,很想教师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老师喜欢我这篇文章吗?老师能给我提出怎样的修改建议?与其他同学相比,我写得怎么样?与上篇作文相比,这一次我又写得怎么样?学生这些暗含的期待对作文教学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心理资源,教师若能将学生的作文成果及时反馈给他们,对于激发他们下次写作的兴趣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倘若学生把作文交上来后,教师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才能进行讲评,就显得为时已晚了。因为这时学生对自己当初构思立意的过程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拿到教师发下来的作文本,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看一遍的兴趣也没有了。

作文在语文教学里占据着“半壁江山”的重要位置,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上多花精力的同时,更应该要求自己在作文的备课和评改上多花时间,多花心血。不要以自己太忙为借口,要知道,这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时候,但也是语文老师最幸福的时候。读着学生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文字,你会觉着自己好像走进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蓦然之间,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我们要带着愉悦的心情来批改学生的作文,与他们快乐地在文字中交流,这也能让自己也收获不少。

9.叙议结合的作文300字 篇九

回过头来看看,残疾人都如此坚强,何况我们这些身心没有残疾的人。每一个生命,都是抱着希望来到世上,一只小鸡,一棵小草,它们谁不是艰难地来到人间?所以,要把握这美好的生活,即使有再多挫折,再多的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去克服。

的确,人生其实是精彩的。当你感到痛苦绝望的时候,不妨尝试着去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看待,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这么糟糕,从而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到处充满着希望的阳光。其实很简单的,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

10.以议环境兴趣态度为题的作文 篇十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偏科的情况,对于我们所喜爱的科目,总能学得不错,但反观那些被我们冷落了的科目,成绩却也总是不容乐观的。从这样的情况,可以推断出感情亲疏决定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环境影响个人的感情和兴趣。出生于戏剧家庭的卓别林从小就对戏剧耳濡目染,因而对戏剧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这使得他很小就踏上了戏剧表演之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氛围培养出了卓别林对戏剧表演的浓厚兴趣,才会有了后来为大家带来无限欢声笑语的喜剧。从这个层面来说,环境氛围的确对个人的感情倾向和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兴趣影响态度。试假想,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兴趣缺缺,我们拿什么来坚持完成它,又怎么能够做到?法拉第的事例能证明这一论点。

法拉第出生于贫困的家庭,并没有受到过正式教育。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一篇关于电力学的论文,从而引发了他对电力学的`无限兴趣。他这才开始了对电力学的学习,尽管对他来说,这困难重重,但他凭着对求知的渴望,不懈努力着。

最终,他这种狠命拼搏的态度成就了他。由此可以看出,兴趣影响着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海明威是个不服输的人,他在听闻朋友的作品获奖后,很不服气,便匆匆写了一部小说,想要超过人家,却惨遭失败。自此以后,他认真反省,端正了写作的态度。虽然还是屡遭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仍伏笔桌前。随着《老人与海》的问世,他终于获得了众人的认可,在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11.浅议小学作文教学 篇十一

一、观察——作文的基础

观察,对于作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是社会上具体的人或事物的反映。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主要靠观察和分析得来。只有善于观察和勤于观察,才能随时发现素材并经过思考,获得灵感。

宋代有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最擅长画竹。原来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许多竹子,每天细心观察,各种条件下竹子的姿态、特点,他都了如指掌。因此,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特别传神。

任何精彩的描写,都来自细心的观察,只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认真思索,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时间、地点、人物……并经常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坚持下去,天长日久,你的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二、方法——作文的关键

系统学习各种文体知识,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1. 生活积累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作家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他们是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寶库。因此,一定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捕捉生活的素材。

2. 阅读积累法。阅读是间接获取材料的方法,从阅读中积累,除了积累写作素材,还要积累写作知识和方法,要把精读和博览结合起来,阅读时,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天长日久,就会积累了许多素材,不为没什么可写而发愁了。

3. 联想想象法。想象和联想能力对于写作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可以把生活中没有联系的现象、人物、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美妙动人的篇章,超越时空的限制。如,看到长城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看到流水想起时间一去不复返;看到竹子,想起谦逊的品格。写作时就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动思维的机器,这样的文章才有品味。

4. 巧妙构思法。构思是动笔前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安排结构等等。构思忌平庸,意深刻、创新。深刻就是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作深入的思考,从中发现蕴含的深刻含义。创新,要求材料新,尽量选用别人不常用的材料,这样就会给人以新鲜感和时代感。创新业要求理念新,要敢于发表意见,阐述自己的看法。

5. 布局谋篇法。在主题的统领下,把各部分的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构成一篇层次清楚的文章。

首先,理清思路,突出主题。思路清晰、严密,文章才能顺畅。一般来说,记叙文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布局谋篇。

其次,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根据主题的需要,详写的就要泼墨如水,略写的只需要轻轻点染,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详写把握火候,略写的不漏不苟,详略的有效安排,以突出重点,突出主题。

最后,在首尾段的安排上,首段要求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尾段要求简洁含蓄,余味无穷。

6. 文章修改法。修改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这是一条重要的写作规律,要端正态度,养成精益求精的修改习惯,使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提高。

12.浅议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十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地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个性在新课标中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个性是创造,是自由,是对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在作文教学中,它是在写作这个大舞台上的尽情展示,是力求达到写作中“无技巧”这一技巧的最高境界,如此形成的个性化理念,会给作文教学带来新变化。

首先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定位。鉴于写作在语文考试中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将作文教学仅仅定位在学生如何拿到更高的考试分数上,于是过分强调写作技巧,那些《写作宝典》、《写作技法大全》等书便大行其道,学生在教师对技巧的过分渲染中变得唯技是从,思维受到严重束缚。其实写作不仅是一种技巧,还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作为素养之一的写作也是充满个性的。

个性化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使作文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抒写性灵的载体。它可以打破传统,进而变革;它能因人而文,不囿于唯一的标准;它会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存在,对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既保留共性,又突出个性。

其次,在作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展现个性化的特质。一般来说,作文教学过程包括命题、指导、评价、解析等环节。以往的作文教学强调命题标准化、规范化、格式化、指导细致化:尽力避免遗漏要点,使学生无从下笔;评价模式化:从结构、语言、构思等方面进行公式化的评价;解析则对整体情况泛泛而谈,这样的作文过程一旦固定下来,省了许多事情,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眼中只有作文,而没有人”。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会程式化,甚至僵化。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命题中能考虑到学生生活、思想、审美等的不同,从学生实际出发,命出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题,而不是老题、套题。诚然,作文题目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学生如果总是在写有话可说的文题,愿意写、写得出,将品尝到写作的乐趣,其作文能力无形中将得到提升。而过细、过明确的作文指导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受到太明确而具体的暗示与指导,何谈个性?淡化作文指导,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确定文章的立意、构思、语言、结构。

作文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对学生写作热情产生影响。个性化的作文评价,能发现甚至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而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作文更有信心。当然,个性化的评价不是一味地说好话,而是有针对性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可以是立意的,也可以是一两个词语的运用,这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自然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快地发展自己。个性化的解析是指在作文讲评中做到展现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成果,让有特点、有闪光点的作文得到肯定,也让学生从他人的作文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这样的讲评,有效地改变了以往的笼统性、盲目性,学生既可以明白自己的优劣得失,又可以吸收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个性化的作文讲评是写作的延伸与拓展,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更有效。

最后,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前提是个性化积累。面对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该怎样借鉴吸收、该积累什么?个性化积累就是要有计划、有类别地积累,所积累的东西要符合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个性审美特点,要融进个性的思考,要为我所用。

在写作过程中,从审题、拟题、立意、谋篇布局到语言的表达,都可闪现个性化的亮点。个性化的审题,能审读出材料中隐含的关键信息,为标新立异打下基础。个性化的拟题使得文章有了第一个亮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个性化的题目融文采、主旨、立意、创新于一体。个性化的构思使文章具有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体现在:横向剪辑、纵向连缀,设置悬念、巧置误会,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情节跌宕、故事巧合,视角新颖、线索交替,细节凸显、以巧取胜,物观世界、喻世喻理,起句不凡、结句出韵,题记导入、尾声拓展,标题串线、镜头组合,借鉴别类、形式各异,匀称变化、美而独创等。个性化的内容使文章充实而有生命力,体现在: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分析思考、富于理性,反映生活、含有哲理,有时代感、针对性强,强化联系、预示发展,由此及彼、纵横捭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大处落笔、小处着眼,分析辩证、角度变换,开拓思维、发掘深意,历史寻“源”、体现人文,等等。个性化的语言是写作风格的一种表现,体现在:词语生动形象,句式灵活多变,精于文字锤炼,引用诗文名言,呈现画面艺术,动静相生、情趣盎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等。

13.高考作文预测:浅议因小失大 篇十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14.我的小建议小学优秀作文400字 篇十四

春姑娘又来到我们的身边,公园、果园……随处可见她的杰作。我建议同学们到绣球公园游玩,因为这个时候的绣球花已“笑开了嘴”。

可能同学们还没见过绣球花。一进绣球公园,只见小路两旁整齐地种着许多绣球树。绣球树不高,但它们枝干粗壮,枝叶茂密。走近看,就能发现这些叶子之间藏着许多惹人喜欢的小绣球花,有的两片叶子之间就能开三四朵绣球花。它们颜色繁多,红的、黄的、紫的、粉的.、白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融洽。真不知道春姑娘是怎么做出这么别致的花苞!细细看,你会发现一朵绣球花由像米粒大小的花粒组成的,每一颗小花粒都鼓鼓的,所以每一朵绣球花才显得那么丰满……

15.浅议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十五

一、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学会学习,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要有学法指导意识,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学法因素, 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 找出规律, 循序渐进地掌握、运用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科目, 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使是同一科目学习方法也是多样的。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必须使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情境相适应, 能为学生所掌握,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 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 要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和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尤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 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所以, 教法必须与学法紧密结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法选择教法、改革教法, 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教法, 学生怎样学, 教师就怎样教, 以学法定教法。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法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如何, 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们的发展,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是一切学习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激发剂, 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学法的重要保障。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也指出, “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 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 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并提出“动机原则”“强化原则”等教学原则来保证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 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从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中读、说、思、记、写的方法

1.教导“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 指导学生学会读的方法, 使学生从读会到会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读数学的方法。首先, 粗读。粗读即先浏览整篇的主要内容, 然后边读边圈点勾画, 粗略读懂教材内容, 弄清重难点, 将不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其次, 细读。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读教材内容, 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最后, 研读。研读即持发展的观点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 归纳要点, 以形成知识网络, 完善知识结构。

2.指导“听”。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专心听讲、学会听讲。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听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 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对概念体系的串联, 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 对疑难问题的解释等, 从而使学生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思”。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教师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教师首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使学生学会思考。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 使学生学会转化。最后, 通过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便学生学会反思。

4.指导“记”。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 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 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 教师将知识编成顺口溜, 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法;通过绘制直观图, 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记忆法;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 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此外,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 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记忆方法。

5.指导“写”。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 从而使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此, 教师应切实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 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说法要规范, 以利于思考和表达的规范、书写、作图也要规范。

参考文献

[1]吴效针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3.

16.浅议作文的开头 篇十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写好作文的开头,首先要谋划全篇,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要描写怎样的事件、表达怎样的思想、歌颂怎样的人物、弘扬怎样的精神等。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相当于门市的店面,因此一定要构思巧妙,有创造力,抓住批卷教师的眼球,告诉他,你是一个有语文修为的孩子、你是一个思维敏锐的孩子、你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你是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孩子。

作文的开头也称作“起笔”,起笔定好调子以后你有可能文思泉涌、洋洋洒洒,甚至是一气呵成。因此,在你的腹稿中一定体现出你的“修为”,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写好开头,首先一定要有充分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字词入手,只要每天你有进步,那么你就是最棒的,不管你的前面有多少同学,你一定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再者,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关心民族的今天社会的未来,这样会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而你的思想就是你写作的灵魂。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比喻,有人说,文章的开头就像古人结婚后,新郎掀开盖头看到的第一眼的新娘子,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开头点题会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我参加国培时我们的主任告诉我们,他教了十五年的高中语文,当他到政府做秘书给领导写发言稿时,被一个老太太评得体无完肤,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我不会写文章,很多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我们的学生不会写文章,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也很难读懂理科的试题,因此说这样的学生不但学不好文科也学不好理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我们的民族长盛不衰,就要从娃娃抓起,就要从我们的母语起步。

17.浅议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篇十七

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就业,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正逐渐引起各方面关注,但目前职业院校在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 者:邰玉梅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21001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0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指导工作   问题   对策  

18.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篇十八

作文在初中语文中考试卷中占有“半壁江山“,可谓是作文写得好,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写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学作文的模仿写作基础上上,虽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朦胧的写作意识,但是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要想让学生尽快摆脱小学时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写作模式,从而真正会写作文,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首先,对学生进行归类,并根据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处类别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分类的依据多种多样,根据学生兴趣的有无可以分为有兴趣的和没兴趣的,有兴趣的还可以分出兴趣较高的和兴趣较低的;根据学生的知识面宽窄可以分为知识面宽广型、知识面狭窄型;根据学生的书写的水平可以分为美观、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据学生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为透彻型和肤浅型;根据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的把握上可分为写作结构完整型、结构不完整型;根据作文内容的充实程度可以分为内容充实型和内容空洞型等等。对学生分出类别以后,一定要与学生沟通,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类别的培养目标,又要打消学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学生”“老师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顾虑。

我对于我班学生在开学时就采取在不做任何辅助讲解的情况,布置一篇作文,根据学生的最真实作文水平进行分类。然后以此进行作文指导。

当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类也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的标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针对性;既不可为了达成分类这种形式而进行分类,走形式;也不要让分类的标准过于模糊,将不同问题类型的学生放在一类,降低教学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第一篇作文,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类别,并根据学生在以后的表现适时做出调整。

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指导,重在提出改进意见,定期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在确定好学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比如对于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同学就要鼓励他多读文章多积累;对于书写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字,争取潦草的写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写到工整,工整的写到美观;对于文题理解不透彻的学生可以多出一些题目,让他研读,训练理解,培养能力;对于结构写不完整的可以让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应的文章,以增强对于文章的整体概念;对于文章内容空洞的同学自然要建议他首先是多积累素材,其次是要善于运用手中的素材。

例如关于作文的细部处理上,我的教学心得是文字与情感上的“简单——复杂”的辩证处理上,细节描写是要把“简单的语言复杂化”,就是在细节上详细描写,不惜笔墨;情感上的处理应做到“把复杂的情感简单化”,即是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情感表示出来,尽量使用短句,情感表达要清晰、语句要简短。在进行了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后就要结合学生的后续习作情况进行具体讲评,根据学生每一次作文的情况制作一个记录薄,将学生每次的进步和存在情况进行记录并结合学生的作文及时给与反馈,争取做到摈弃缺点,固化优点。还可以结合期中期末的考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阶段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讲评时要注意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切忌挖苦讽刺。

再次,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适时调整学生的类别,让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也是不断表现出来的。当学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再适合原有类别的培养目标时,就需要对学生及时进行调整培养类别,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努力目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评价可以借助于大型阶段性考试的检测结果,如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检测可能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也可以根据每周的作文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每个月进行一次调整。但是最好不要频繁的调动,以免适得其反。

还有,就是要加强同辈群体间的交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还要知道自己 的习作水平在班级中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学生只知道自己写作时的心理状态和自己满意的地方,而对于其他同学甚至自己的同位同学的写作都不了解,通过让学生在同位之间,在不同类别的同学之间,尤其是让那些处在同一类别的同学之间进行批改、交流、相互探讨,相互指正。学生便会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定位,也能在不断的交流中找到差距。学生进行交流时,最好进行有指导的交流,当然教师的介入最好是宏观指导性的,也可以通过批改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范例加以示范讲解。

比如我每次讲评作文时都让学生从书写是否工整美观、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充实、开头结尾是否精彩、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合适等角度评价别人的作文,并在别人的作文中找出优劣所在,及时记录整理出评语,相互交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要找到规避他人的弊端的方法,经过几次学生便有了明确的改进目标和奋斗目标。当学生不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再把作文当做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机密,那么学生的进步就指日可待了!

最后教师在学生练习作文的全程中要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加以调适,对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到灰心丧气的,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对于学生的写作上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甚至适当放大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作文批改的语言尽量以提建议为主,作文的评语以鼓励性为主,弱化其的缺点,强化其优点。

19.浅议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十九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把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这实际是告诫人们,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因为通过课外阅读, 可以开拓视野, 丰富知识, 增长智慧, 提高写作水平, 巩固课内学习成果, 提高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现在中学生学习科目多, 作业量大, 往往对课外阅读不重视, 即使有课余时间, 学生也不能静下心来阅读, 出现了布置阅读难以落实的尴尬境地。但是, 如果不抓课外阅读, 学生的知识储备, 理解能力、语文素养等要想提高就难上加难。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符合高中生特点的途径, 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提高其阅读能力, 促进其写作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

一.投其所好,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们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 让学生在“乐中”求拓展。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投其所好”, 引导他们热爱和欣赏高雅的, 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优秀图书。据心理学家研究, 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比如《奥秘》、《幽默大师》、《科幻世界》、《漫画世界》等杂志, 就以其内容的新奇、有趣吸引了很多的高中学生;《读者》、《中学生》、《辽宁青年》也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清新隽逸的风格在高中学生中拥有众多的读者。对此也要相机诱导。因为现在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朱光潜先生说过, 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 不能不依傍门户, 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同样, 刚开始阅读的人对于什么杂志或报刊都爱看, 尤其是一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清新隽逸的风格的书籍, 只要据学生说, 他们喜欢这些杂志是因为可以换换脑筋, 轻松一下。学生的想法可以理解, 所以我们老师应大胆地放手, 先让他们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涉猎要广泛”。但停留于此又很不够。这时候教师就作为一个指挥家, 指引学生看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的书, 如一些《红楼梦》、《红与黑》等中外名篇名著, 再让学生对大家共同喜爱的某些篇目, 深入阅读, 讨论讨论, 切实理解其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的情趣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以真正获得阅读的真谛。

二.以教材为载体, 拓展阅读面

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著名的作家所著, 这样可趁热拓展作家的其他作品, 以供学生阅读。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后, 我们应该印发《蛮子大妈》、《戴家楼》、《蜚蜚小姐》《珠宝》《羊脂球》《雨伞》等莫泊桑的小说, 学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 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以及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 情节变化多端, 描写生动细致, 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的特点。学习孙犁的《荷花淀》后, 印发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采蒲台》、《嘱咐》, 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 让学生体会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学习《宝玉挨打》《失街亭》等古典名著的节选后, 激发学生读经典、评经典的热潮。

课本上的课文也由于课本篇幅的局限, 大多数是节选了个别名篇的一小部分, 很难从中学习著名作家的优秀的写作技巧。我们老师可以在学完课文后, 可以列一些篇目给他, 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 自己到书店、图书馆等地方继续“充电”,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课文只是例子。”要提高语文素质, 仅举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可以借助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本走近名家, 从中满足学生那种阅读的欲望。这样通过阅读, 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我们在教学生《雷雨》一文时, 课文只是节选了整部戏剧中矛盾冲突最尖锐的几节, 单单从几节中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也很难学习曹禺那种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的娴熟写作手法, 所以我就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是:阅读《雷雨》整部作品, 然后针对作品写读后感。一周后看到学生的读后感都是有感而发, 我还专门搞了一节有关阅读曹禺作品后的交流会。效果不错, 完全超出我的意料之外。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阅读中丰富自我, 在交流中升华自我。

三.以网络为媒体, 加强合作阅读交流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单单阅读是不够的, 阅读之后还要善于与别人交流。因为交流是合作阅读的重要环节, 它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它的意义在于, 交流形成共享, 使阅读的成果的扩展成为可能, 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个人阅读的不足, 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个人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譬如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 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 优美的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 或者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并且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

如果有条件的地方, 还可以架设网络交流平台, 制作课外阅读主页, 相关名著或专题的BBS、BLOG, 教师还可以推荐网络上比较著名的争鸣论坛。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交流相对自由, 而且资源丰富;缺点是受到设备的限制, 不一定每位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上网和写作。我是这样引导我们学生的, 现在网上出现的一些网络论坛, 有针对某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可以就这个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样的, 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在争鸣论坛中发表自己观点, 或者同时浏览一下别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通过扩大自己的交流面, 从中收获合作阅读的双赢效果。

上一篇:爱国卫生标语大全下一篇:“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