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学方法

2024-11-13

培智教学方法(精选15篇)

1.培智教学方法 篇一

<再见>教学反思

李荷叶

反思<再见>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具体分析如下: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通过“上课礼仪”“坐姿调整”“稳定情绪”让学生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如:指一指、情景表演、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我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根据课件图片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谁,有的学生说小学生,有的说妈妈,这时我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帮助,让学生互相帮忙激励说出 “妈妈上班走了,该说什么?”“放学了,同学们互相说什么”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再见》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3、有欠考虑之处。

李香蕉老师提出在说课这一环节,过渡语衔接不好,未能脱稿。王主任指出准备不够充分,把用画导入的方式应用课件展示会更好,要注重生活语文在培智课堂的应用,要从听和说多练。书写笔顺应多用白板功能。在“举例生活情景”这一环节里,我举例少,只注意部分同学的回答,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我也没有仔细检查较慢的学生是否真的在情景中会说好,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没有把“面向全体”这一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以上几点不足都说明我驾驭课堂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说课的过渡语,多媒体课件制作、动画效果还需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2.培智教学方法 篇二

一、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是学前培智儿童教学的必要形式, 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内容, 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演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从而建立正确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 丰富了培智儿童的情感, 完善了培智儿童的个性,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 关注学生的手指游戏。绝大多数的培智学生肢体不协调, 手指更是不灵活。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手指谣教起, 比如《五指树》, 通过拔拔拇指树、拉拉食指树、揉揉中指树、捏捏无名树等活动手指。如歌曲《我有小手》, 跟着节奏拍拍手掌、搓搓手掌、轮捏手指、收放手指等, 增强手指灵活性。

(2) 重视学生的发音训练。一些培智儿童本身有较严重的语言障碍, 言语模糊不清, 只能说单个的词语, 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发音。因此, 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在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老师唱“我爱我的小猫, 小猫怎样叫?”学生接唱“喵喵喵, 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 达到训练发音的效果。

二、开拓教学途径, 感受音乐魅力

(1) 用图谱加深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一般的简谱和五线谱很难让培智儿童接受, 而图谱是用最简单明白的图画符号来表现音乐。图谱法参与音乐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1) 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 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 所以比较难理解, 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很多帮助。如在歌曲《大雨和小雨》中, 我们设计了用大雨点和小雨点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为让孩子唱出小雨的轻快, 我们不但形象地画出小雨雨点小的样子, 还画出了拍子**佐**佐*-佐。孩子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 很快理解了歌词并掌握了歌词, 也很好地掌握了整首歌的节奏。 (2) 声音的强弱变化, 也是培智孩子很难掌握的。了解这种感受的变化, 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辩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 我运用粗粗的波浪线表示大猫很响很粗的声音, 用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 形象的声音曲线, 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 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 在创编《大狗和小狗》中, 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 (3) 有的音乐没有歌词, 通过倾听音乐发挥想象诠释音乐。我们所用的图谱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如:《胖厨师和小老鼠》, 我除了设计整个厨房背景图, 还根据曲子的内容设计了更为形象的图谱, 如:为了表现厨师做菜, 我画了形象的水龙头、菜刀、锅铲表现洗菜、切菜、炒菜。这些图案对孩子理解和再现乐曲的节奏与内容, 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2) 用游戏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 是培智儿童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学前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要从孩子的感受入手, 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先感受再学, 边感受边学,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歌曲《理发店》时, 我带来了玩具理发工具, 小小的推子和剪刀使他们兴趣极浓, 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顾客理发,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3) 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只有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培智儿童的生活, 使他们的音乐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1) 表演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如在奥尔夫音乐《洗衣机》中, 教师通过扮演洗衣服的小姑娘来创设情境, 达到教学效果。 (2) 语气渲染情境。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声调、语气来教学, 就吸引不了培智儿童的兴趣。需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现力, 这显得尤为重要。如《猫和老鼠》中, 用不同的语气表现猫的可怕和老鼠的机灵。

三、尊重个性差异, 挖掘音乐潜能

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同, 培智儿童对音乐的领悟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培智儿童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就会离开座位不住地跳跃或者是拍手点头, 我们应该允许他的个性化动作。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培智儿童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论培智学生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三

关键词: 培智学生 数学教学 方法创新 有效性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智学校教学中,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已经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培智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必须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入手,探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要具有引导性。在教学理念上,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逐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营造开放的数学课堂环境,创设具有生活趣味的情境

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对于培智学校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更困难。每个培智学生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智力水平都比较低下,培智学生接受能力不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新教学理念认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为越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越频繁,课堂效果反而难以增强。相反,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学习行为越多,思维越活跃,那么数学课堂效果反而会更好。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准确定位,明白自己是引导者,要在学生通过努力但仍无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对于培智学生而言,教师要创造开放性的课堂环境需要运用科学引导方法。培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面对数学问题不知所措,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更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很难形成有效数学思维。所以课堂教学中好的引导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如学习货币单位元、角、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老师用PPT展示一些商品并标出它们的价格,如铅笔5角、文具盒2元、糖果5分等,学生观察这些商品和商品的价格。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出示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说说这些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它们的价格单位分别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懂图片中的数字,跟着老师一起回答问题。等学生都理解元、角、分等单位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玩“购物”的游戏,让学生选出自己想要的文具及想购买的数量。然后让他们计算出自己购买文具要花费多少钱?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简单问题,锻炼自己的智力,由于游戏给学生带来快乐,他们会产生更大学习动力。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解决简单问题,还能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更容易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更容易形成数学思维。

二、创新培智学生数学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层次性

在培智学校,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比较低下,理解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难点在于一堂课要兼顾所有学生,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这是非常有难度的。很多时候,教师讲完一节课,学生可能完全没有理解课堂内容,这是因为学生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难以跟上正常人思维,不能达到正常人要求。此外,同样是培智学生,他们之间具有差异性,每个学生智力层次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这样的事实,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实施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法。所谓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法就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比如,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及思维能力分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轻度生、中度生、重度生分组,设置难度不等的问题。对于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引导,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数学练习,对于智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做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进行引导,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层次性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训练,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设置的问题既不会简单到不用思考就会做出来,又不会难到无法解决。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在课堂教学中,有层次性的教学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管是轻度生、中度生还是重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都能解决老师设置的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总之,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相关逻辑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抓住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还需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对于培智学校数学教学而言,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创新培智学生数学教学方法。培智学生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要从教学思想上进行改变,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为归宿,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创造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问题设置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及数学教学规律性,让问题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实际功效,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高文君.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培智语文教学总结 篇四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赵红艳

六年来我一直担任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现将一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一下。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智障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5、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其次,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

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始终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8、存在问题与不足

a 同学们的作业,部分学生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b 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是残疾儿童权利保障的内容之一,我将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权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培智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感知长和短,知道有比较才有长短之分。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教学准备:挂图、吸管、饮料瓶、杯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联系生活比一比。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1)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2)杯的高矮。、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3)流做准备。、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4)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5)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 3 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三、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1)、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2)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3)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 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四、拓展 “想想做做”第一题。

1、、(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2)、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3)、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4)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长短、高矮正确的判断,但由于不会开口说话,很难用语言描述。第二课:比轻重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轻和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感知轻和重,知道有比较才有轻重之分。教学难点:会比较轻和重,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土豆、萝卜教学过程: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

1、看一看。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 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 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提问:老师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 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 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 6 页,在 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题目

一、瞧,谈话: 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 ”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我重!”汇报结果,完成第 7 页相应练习。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题目三: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总结评价。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轻重有一定的感知,但不会开口说话,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第三课:上下教学内容:认位置(上下)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 体上下方位。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 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 的位置观念。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划分:3 课时教学重点:感知上下,对上和下有初步的理解。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并表示上和下。教学准备:挂图、上下的儿歌。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讨论交流。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1)、小组汇报。(2)、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______在______的上面。______在______的下面。简要归纳小结。游戏。、指一指你的上面、下面。(1)(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和下、认得准。拓展应用,深化提高。情境 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 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情境 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 学)情境 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 句话吗?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感知上和下,能够用手势指出上及下,少数学生要进一步引导。第四课:前后教学内容:认位置(前后)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 体上下、前后的方位。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 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 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划分:3 课时教学重点:感知前和后教学难点:会区分前和后教学准备:挂图、前后的儿歌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讨论交流。、组内讨论: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1)、小组汇报。(2)、讨论:小明在小军的前面,还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______在______的前面。______在______的后面。简要归纳小结。游戏。、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1)(2)、拍手(儿歌):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前和后,认得准。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 2 题。、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1)、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2)、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

3、“想想做做”第 3、4、5 题。情境 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 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情境 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上 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 个同学)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一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还有一部分学生要进一步引导。第五课:认位置(左右)教学内容:认位置(左右)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 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划分:2 课时教学重点:感知左和右教学难点:正确的区分左和右。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通过 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想想做做的第 1 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 2 题)说一说。、想想做做第 3 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1)下,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上,左,、想想做做第 4 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2)说对就行。、站一站(3)请一个小朋友(1 号)站到讲台前,2 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左边,3 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 号站在 3 号的后面,5 号站在 2 号的前面,6号站在 3 号的右边,7 号站在 6 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考考你。出示 第 “想想做做” 5 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教学反思 :左右的区分对学生来说很难,只有少数学生能比较准确地辨别出左右。第六课 按规律排序教学目的:

1、尝试将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初步体验按规律排序的美感。

2、在教师的启发下,愿意进行思考。

3、喜欢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学生会按规律排序。教学难点: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找到规律并进行排序。教学准备:学生已有一行的按规律排序的经验;学生用书人手一份。小兔子家院子的场景。教学过程:

一、小兔的新家。(1)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小兔子家院子里。(2)教师:小兔搬新家了,这两天正忙着装修呢!瞧,院子里的地砖才铺了几块还没铺好,我来帮帮他吧!

二、按规律铺地砖。(1)师生观察按一一规律排列不完全的地砖,说出地砖的排列规律:一块红一块绿,一块红一块绿„„启发学生思考接下去应该怎么铺呢?(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尝试接下去铺地砖,分别询问学生是如何铺地砖的。

三、按一二规律砌围墙。(1)师生共同观察砌墙的砖块形状(长方形、半圆形)并讨论围墙的排列形式。(2)引导学生按一块半圆形两块长方形来砌围墙,请个别小朋友先试一试,引导学生观察并检查他所砌的围墙是否正确。(3)师生再次尝试按规律把小兔喜爱的围墙砌好,师生共同检查自己所砌的围墙是否按规律排列。

四、游戏《找朋友》。(1)教师:小兔院里的地砖和围墙都装修好了,小兔可高兴呢,它非常感谢我们,邀请我们和它一块儿跳一个找朋友的舞蹈。(2)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与同伴、教师共同玩游戏——找朋友。在活动区中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让步学生有规律的排序或装饰花边。教学反思: 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整个活动我以小兔造了新房子为线索,层层展开,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精神也比较饱满。活动内容选择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活动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过在活动中还是有点不足,就是我提供的范例图形是一样的,这让许多学生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多数在模仿老师的范例。第七课 按颜色分类教学目的:

1、感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学习按颜色分类。

2、认识颜色标记,能按照颜色标记的提示,选择相应颜色的实物或给实物涂色。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能自己动脑完成操作活动。教学重点:能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颜色,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学准备:教具:红、黄、蓝色的油画棒,红、黄、蓝色的玩具若干,三个篓子,上面分别贴有红、黄、蓝标记。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红、黄、蓝色彩色笔或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色及颜色标记。

1、师:小朋友,你想当一名小画家吗?小画家要用什么来画画呢?

2、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画笔的颜色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师出示红、黄、蓝三色油画棒,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画笔颜色。)

3、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是颜色标记,你们认识这些颜色标记吗?(师分别用红黄蓝画笔在纸上画颜色标记,引导学生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二、按颜色标记送玩具。

1、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出示彩色雪花片玩具)

2、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不同颜色的雪花片玩具,请小朋友说说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玩具。

3、师:(出示红、黄、蓝标记卡的篓子)请小朋友说说你的玩具应该送到那个篓子里?为什么?

4、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雪花片玩具送到篓子里。

三、学生操作活动。

1、按颜色归类:师:请小朋友观察画面上的水果和蔬菜的颜色,引导学生将相同颜色的实物划线放在相应颜色的篮子里。

2、按颜色标记归类:师:请小朋友观察衣架上的颜色标记,请根据颜色标记的提示,给衣服涂上相应的颜色。师:小朋友们涂色涂得真漂亮,真是个小画家!教学反思:学生能感知不同的颜色,但是不会认读,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区别颜色。第八课 分辨大小教学目的1、学习区分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

2、能初步比较大小。

3、能依照性别与大小的线索,判断出不同的对应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大与小之分,男女性别不同。教学难点:培养初步分类、推理的能力,并能依大小的比较,做出合理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

1、大人与小孩的衣物数件。

2、男生与女生的衣物数件。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大家看看老师,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教师身上的穿着,并加以说明。二教师提问:你今天身上穿了什么衣服学生轮流说明自己身上的穿着。三教师挑选班上一位穿裤子的男生,与一位穿裙子的女生一起到台上,请学生观察并说说男生与女生穿着的不同。四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大人和小孩的衣物,选出一件后提问:这是大人的衣服还是小朋友的呢接着和学生进行讨论:

1、大人和小朋友的穿着有什么不同

2、谁的衣服比较大谁的比较小

3、拿出两件衣服实际比比看,哪一件比较大五教师继续将准备好的衣物,轮流展示并讨论:哪一件衣服是大人穿的哪一件是男生穿的哪一件是女生穿的六再请刚才上台的两位学生分别站在两边,请其他学生上台拿取一件衣物,做性别与大小的判断练习,将适合的衣物分别放到台上两位学生的手中。七教师请学生拿出学生用书,并提问:说说看,画面上琪琪和小威,谁是女生谁是男生谁的身体比较大谁的身体比较小请用图卡实际操作比比看,并想想看衣服、裤子、鞋子穿在哪里才是正确的。八教师可在教室角落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偶及衣物,让学生多些操作机会,以熟悉将大小物品做分类并将衣物与玩偶做匹配。九学生可将图卡重复操作后,直接粘贴在学生用书上。小结:让学生能分辨大小,并且通过操作图卡,学习将大小衣物与人物做匹配,并能观察判断出男女性别穿着上的不同。教学反思:学生能正确说出大和小。学生能将衣物图卡依照大小与性别的不同,分别贴在相对应的人物图片上。第九课 按图形标记分类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对图形和图形标记的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练习将图形按类放入分类图中。

3、在活动结束后,学习按要求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及图形标记。教学难点:会进行图形分类。教学准备:各种图形标记及图形。三幢房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教师分别出示三种图形,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图形,看看说说他们是准呀,为什么?

2、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三角形的?

3、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圆形的?

4、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方形的?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些图形都认识呀。

二、复习图形标记,老师给图形宝宝做了标记,给圆形做的什么标记 给三角形,给正方形呢?

三、送图形回家,认一认,读一读

1、这儿有三张小床,床上有什么呀?

2、图形宝宝和我们做朋友了,我先和它打个招呼,三角形好摸一摸有三个角,三条边,藏手心里玩一玩,亲一亲,三角形玩累了,想休息了,三角形标记,刚才老师读了什么好听的话,一起玩,我还想听听。

四、学生操作活动

1、这儿还有许多图形宝宝和你们做朋友呢,愿意吗?(发)这是什么图形?(可要有礼貌呀,先和图形宝宝打个招呼,再摸摸边,角,数一数边角,亲一亲。

2、图形宝宝玩累了要休息,先想想你要说怎样,好听的话来一起去送图形宝宝休息哟,可别忘了说句好听的话。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吗?

五、活动讲评 展示学生作品,请个别学生讲述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第十课 按用途匹配配对教学目的:

1、学习将有关的物体进行一一匹配。

2、通过匹配游戏,了解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联系,初步获得相应的经验。

3、体验数学游戏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有些东西是一对的,应该配对在一起。教学难点:学会将相关物体进行配对。教学准备:

1、实物:热水瓶、杯子、碗、勺子、鞋子、围巾、手套、袜子、牙膏、牙刷等。

2、图片:雨伞、雨鞋、菜刀、砧板等。

3、学生操作图片教学过程:

1、通过看实物展,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实物展。(2)师:宝宝,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们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用的?(3)看完以后请宝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2、实物找朋友。(1)师:宝宝们真棒,都说出了他们的用途,现在要请宝宝给这些物品找朋友,你们愿意吗(2)教师示范物品找朋友,举例(碗和勺子):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小碗)请你们在这里找一找,小碗的好朋友是谁?(勺子)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因为它们都是在吃饭的时候要用到的)(3)请宝宝为实物找朋友。先集体找,再个别找,找的时候要问一问: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

6.培智班美术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认识黄色

教学目标:

1、复习红色,巩固学生对红色的认识。

2、提出梨和香蕉,认识它们的颜色,知道它们都是红色。教学重点:认识黄色,并能给香蕉和梨涂上黄色。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分红色和黄色,并给香蕉涂上黄色。

教学准备:实物香蕉、梨

红,黄色卡片

示范图

游戏棒

红、黄色油画棒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红色的复习。

出示苹果,问它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还有什么是红色的?

二、引入。

同学们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什么?

三、课业新受。

第一部分(认识香蕉的颜色)

1、出示香蕉实物。

2、这是什么?你知道它的名字吗?(香蕉,学生轮流回答)。

3、那你知道香蕉是什么颜色吗?

4、像香蕉这样的颜色我们说它是

黄色。(黄色,学生轮流回答)

5、现在你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吗?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是香蕉

是黄色的。学生轮流回答)

第二部分(认识梨子的颜色)

1、你们看看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梨子实物)

2、这是什么啊?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梨子

学生轮流回答)

3、那你知道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吗?

4、像梨子这样的颜色我们也说它是

黄色。(黄色

学生轮流回答)

5、现在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吗?(梨子

黄色。学生轮流回答。)

四、巩固新知。

1、出示PPT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是什么颜色的。(小鸡

向日葵

柠檬

玉米

郁金香等)

2、整理一下,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3、小游戏。

每个同学准备一份游戏器材,看谁又快又准的找到黄色,并将两个拼起来。说一说它们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五、练一练。

1、出示香蕉和梨子的图示纸一张,观察它们有没有颜色,应该给它们涂上什么颜色?(涂上黄色)

2、在两种颜色的蜡笔中挑选一个正确的颜色。

3、学生自己涂色,老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小结。

1、作品展示,看看谁画的好。(学生点评,老师指导)

7.培智教学方法 篇七

一、以情优教,加强情感熏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割,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或同步、或交叉协同的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培智学校每个班的学生都不多,在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不能因为教室里空荡荡的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培智学生也有自己的情感,教师也能用自己的激情把培智学生带入兴奋状态。当教师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融为一体时,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就会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提高培智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改进评价方式,体现“以学论教”

我们之所以进行“教学是否有效”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是为了让培智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及康复、为了让教师的教学专业更进步。在这些目标中,“为了培智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及康复”应该是一条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目标,因此,“以学论教”构成了我们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应遵循培智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培智学生的智力上的差异很大,所以是不能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生字、学会了几首儿歌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以培智学生是否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是否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是否与其他同学和老师有交流来进行评价。

三、鼓励学生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培智学生在玩喜欢的游戏或是看到喜欢看的事物的时候,就是在他玩得十分累时,也还会充满激情地继续下去,不会停下来去休息,就算是父母让他们停下来,他们会十分不乐意甚至还会哭闹。假如能让培智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时,那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会成为他们一次愉快的游戏。在教学《公园》一课时,我在下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各个角落里去转一圈,让学生各自采一点自己认为是草的植物。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所摘到的草分别陈列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辩认一下“这是不是草?”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了进来,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很快自己总结出草的特征。如果让培智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和心灵的对话,那学习过程就像和一个老朋友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游戏,是到儿童乐园进行了一次玩耍。

8.培智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游戏教学 培智语文 教学实践

关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陈鹤琴先生给出这样的论述:“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由此可见,如果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智力存在障碍,他们的思维通常比较刻板,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往往是即使教师妙语连珠,讲得绘声绘色,也很难收到学生热烈的反馈,因此,将更能提升智障学生参与兴致的游戏融入培智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一、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培智学校的学生在智力上存在欠缺,理解问题和记忆知识的能力比较低下,也不具有良好的学习思维,上课时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因此,引入趣味性较高的游戏教学非常重要。

第一,培智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进行游戏教学的必要性。关于儿童的智力发展,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其分为4个阶段: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前运算智力阶段;具体运算智力阶段;形式运算智力阶段。这是正常的儿童智力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是比正常的发展要慢得多,甚至,就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了。

一般来说,培智学校的学生的年龄集中在8至16岁之间,由于智力上存在缺陷,他们的智力水平只能达到3至6岁儿童的水平,更有甚者,连3岁儿童的智力水平都达不到。而正常的儿童处于3至6岁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思维与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直接的刺激和具体的行动,那么就很难进行思考。这一阶段的孩子关于事物的概括,通常是比较具体和形象的,往往对具体的事物和比较新鲜的表象有非常明显的依赖性。因此,比照正常儿童在3至6岁时认知新事物的方式,结合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来看,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带动智障儿童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很有必要。

第二,培智学校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缺陷决定了进行游戏教学的必要性。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差,上课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也并不积极。而就目前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普遍施行的还是班级授课的制度,难以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因此,要想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就一定要从改善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将可以引起智障学生注意力的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很好地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培智学校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三,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决定了进行游戏教学的必要性。普遍来看,目前培智学校运用较为广泛的语文教学版本是人教版的教材。书本中关于低年级教学的部分,主要的构成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短句、短文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比较倾向于图文并茂的方式,比如,采用看图学习的模式,来让学生完成拼音、词语、句子等的学习。可见,有关弱智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因此采用游戏教学的模式来开展培智语文的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根据。

二、将游戏教学用于培智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所有教学方式、手段的采用,最终的目的都归结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也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因此,有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严格执行。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这对于智障孩子也不例外。但由于智障学生在智力上的缺陷,家长通常比较不放心他们单独活动,因此,一般而言,智障的学生都比较缺少感性经验,也就欠缺学习知识的基础,这对于他们掌握语文新知识是比较不利的。基于这种情况,培智学校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游戏中加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也完成对新的知识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因此在设计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避繁就简,在游戏前交代清楚所有需要注意的细节,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各个学生的反应,以备下次进行备课时适当加深或者降低所选游戏的难度,和所融入知识的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语文培智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三、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第一点,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将游戏教学引入培智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矫治智障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情绪,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游戏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活动,比较容易建立起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智障学生紧张情绪的产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比如,在词语教学中,单纯地对词语进行讲解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可言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下,还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恐惧心理,甚至有攻击行为。此时,游戏教学的引入则能很好地避免这一点。教师可以将一个两字的词语分别缝制在两件可爱的衣服上,让学生穿着,通过“找到我的好伙伴”的游戏,来让学生完成词语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参与的同学不宜过多,以6人为宜,教学过程不能过于着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要多鼓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爱上游戏,爱上学习词语。

第二点,利用游戏创设轻松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尽力营造一个欢乐的课堂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在教育领域时常被提及,可见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利用价值之高。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培智语文教师需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教学大纲为抓手,创设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加自主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比如,在进行图形认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动物王国”,将可爱的小动物的家园和小动物的嘴,以及小动物需要吃的食物都做成需要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图形形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赋予学生小动物饲养员的角色,让他们领养一只小动物,并引导他们去找到与小动物的嘴相同形状的食物来把小动物喂饱,之后,再指导他们将小动物送回和小动物的嘴和所吃的食物相同形状的家里。这样,学生就完成了一次图形的认知过程,并且在这个小游戏中,学生可以三次接触到同一种图形,重复性的接触可以加深他们对图形的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这样一个游戏过程,学生都有比较高的参与热情,并且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恐惧感,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总地来说,将游戏教学用于培智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很好地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集中学习知识的注意力,消除上课时的紧张感,加强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可谓一举多得,实践性极高,有必要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红宇.浅析培智教育中的语文课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33):163.

[2]朱淑红.培智教育之我见[J].读写算,2014,(26):22.

[3]石培瑾.浅析游戏教学在小学培智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5,(01):192.

9.培智二班生活教学总结 篇九

本周,我与其他老师一起学习了毛老师的一节生活课,内容是洗手。毛老师教学亲切和蔼,教学过程严谨。给听课

老师留下深刻的感受。现在我就谈一下自己听课的一点体

会。

一、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锻炼,生活中成长

生活适应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

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

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

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在教学洗手这节课时,毛

老师班的学生能力是很差的,毛老师将学生拖拖拉拉的带到

三楼,到学生生活的地方,做到边实践边讲解。实践重于讲

解。很好的体现了生活课的特点。学生学习掌握也较好。

二、重视个别化教学,面向全体。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障碍,使得他们有其共性和个性。

能力有高有低,怎样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掌握洗手

这件基本的技能。毛老师在设计时,由能力强的逐步向能力

差的学生过度,先易后难,分别进行洗手。同时做到不落下

一个学生,面向全体。

三、讲解过程十分清晰,有理论有实践

毛老师在讲解洗手过程中,先由生活出发,让学生检查

自己的小手,看一下自己的小手干不干净,问学生应该怎么

办,层层深入。先用清水洗,洗不干净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在讲解使用过程中,边讲解边示范,理论结合实际,老师与

学生一起,共同操作,把洗手使用肥皂的过程讲的清清楚楚,学生也了解了洗手的步骤,学会了怎样把手洗干净了

总之,本节课毛老师通过认真细致的讲解示范,学生掌

10.培智五年级语文教学小结 篇十

杨飞

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目前,我校使用的是浙江达敏培智教材《快乐生活》中的生活语文。随着支持性教育理论的推广和应用,有力的促进学生融入正常社区生活能力的提高,为探索培智教育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本教材遵循支持性理论的基本思想,显现个别化教育、社区化教育、单元主题教育等教学理论,突出生活实践的特点,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根据我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创设一种适合学生仿真表演的生活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觉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比如在学习“文明用餐”这一单元时,我及时把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出他们与标准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平时在学校食堂就餐,不是大声喧哗,就是到处乱跑,导致有些学生的饭撒的一地。在教学时,我有意利用学生在学校吃饭的时间段来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知道如何就餐才是比较规范的。同时通过现场的及时矫正,让做的不好的学生明白哪些做的是不正确的。这样在实地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最主要是通过学习的理论,给学生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注意对学生加强识字认字的指导,让他们真正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智障孩子来说,语言教学并不是难点,因为他们毕竟能听会说,其实并非如此。又好多的孩子读音不清楚,并且构音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在教学中都应该加以康复和矫正。同时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表面看好像都学会了生字词,但真正让他们认字时,几乎都不认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反复调查,才找到问题的根源,原来这些学生在学习字词读音时,他们根本不看黑板,或者看了也是粗枝大叶地看,睁大眼睛、摇头晃脑跟着老师人云亦云,根本不用心去识字。他们不是在识字词,而是在背字词,所以让他们读课文,他们也能读的朗朗上口,但其实大部分的字都不认识,因为他们在学习课文时,都是跟着老师在背课文,这样的识字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会严重阻碍孩子的识字的进度和效率。为此,在生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正从生字的音、形、义上去掌握它们,平时再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这样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会越来越多,为他们进一步识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对于智障孩子,由于他们接受能力有限,有时需要把难度较大的题目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这里就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而且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在教学《秋天的农田》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把秋天农田的景象制作成了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秋天的农作物以及秋天田野的景色有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习起来就更容易轻松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了解教材和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孩子最大的潜能,才能使教学活动处处开花、结果。

11.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个性发展;创新教育模式;生活课堂

培智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智障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使智障学生沿着死板、单一的模式发展下去。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特教学校的培智语文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批判,创建能够让智障学生自由发展的全新课堂,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的开放,重视智障学生个性的发展,去创设教学方式和方法,搜寻智障学生和启智区域,挖掘智能潜力。我认为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整合性、突出开放性、加强实践性,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注重整合性

智障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自觉性不足、难以独立思考、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教师要达成训练目标,需要采取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种学科的授课内容及方式。如,在培智第二册常识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训练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观察,红红会做哪些事情,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家中或在学校的表现,为以后小组协作的训练埋下伏笔。接着在背景音乐中分组协作演示自己会做的事。最后,我再引导学生评价各组的表现,并渗透德育,教育学生要爱劳动,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这节常识课整合了思品、认知、语言、音乐等学科的内容及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情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开放性

智障学生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他们的学习是否愉快、积极、主动,要看他们是否以之为乐。因此,在培智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智障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智障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培智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强化智障学生的语文观念,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着眼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智障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沟通与合作,拓展智障学生的学习空间,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实践性

现代课程观强调“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动”。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需要以实践的方式实施训练。

为了让智障儿童学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特意排练了一场“火灾逃生演习”。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带领下逃离“火灾现场”。有的互相搀扶,有的大声呼救……“火灾逃生演习”表演所选取的情景,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收获到自救知识,学会了照顾他人。这其中,教师也真正地发挥了指导者、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有效地调控,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情感交融,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只有注重实践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几年来,我在教学探究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在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地着眼于智障学生未来生活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着力于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树立学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制、自护、自强的精神,才能使智障学生在和谐的、平衡的课堂中愉悦地学习,让这些弱势的学生也能在蔚蓝的天空上翱翔,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不断向着正常人的生活世界和主流社会回归。

12.培智教学方法 篇十二

一、发挥写字优势, 激发观察兴趣

写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 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写字本身的优势, 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汉字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它们的结构特点, 就蕴含着激发儿童观察兴趣的有利因子, 我们要做的是善于发掘这些有利因子的积极作用。小学生对美的向往更是单纯的、迫切的。如果能多给他们欣赏一些古今书法佳作, 必然会让他们审美的同时产生一种写出“美丽”的汉字的欲望。

二、根据儿童特点, 培养观察习惯

小学生一般观察力较弱。有时候无论老师再怎么讲, 他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写出来的字还是离要求甚远。这时就需要老师去进行引导, 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

(一)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真正知道自己的字错在哪里, 才能把字写好。如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 因为有比较才能有所鉴别。如果把学生写得不好的字和范字放在一起, 让他们观察比较。这时再问他们:哪个字好看?哪个字不好看?他们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然后, 再引导他们说说写得不好的字毛病出在哪儿?应该如何修改?最后各人再对照自己写的字, 看看是否存在同样的毛病。

(二) 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

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 是写不出一笔好字的。所以对于学生的每次写字作业, 教师都必须花时间认真批改。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写上几句赞赏的评语, 在那些后进的但是进步比较快的学生写的字旁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 这些都能让其增强进一步写好字的信心。拿到这样评语的孩子, 相信他们在下一次写字时一定会比前次更为留心、细致。

(三) 要帮助孩子耐心地观察

“察之者尚精, 拟之者贵似”。在写字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孩子们细心临帖, 这就需要孩子们养成耐心观察的习惯。如对于合体字来说, 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等等) ;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字, 可以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于容易混淆的字, 先学会比较, 在具体比较时, 再学会先找出相同的地方。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个别示范, 面对面地提出学生书写中的问题, 手把手地纠正错误。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所教内容。

三、结合教学过程, 培养观察能力

写字需要一个较长的、严格训练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漫长的, 甚至是枯燥和乏味的。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的观察, 让观察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变被动的枯燥练习为主动的享受学习。

(一) 观察与动口结合

为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写字教学中应注意把引导学生用眼看与动口说结合起来, 以说促看。比如老师可以故意在黑板上写一些“错”字, 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评价和纠正。也可以出示同一个字的若干个不同的形态, 让学生辨析哪种形态更为好看。

(二) 观察与动脑结合

注意引导学生“一边看, 一边想”, “一边想, 一边看”。对于那些字形复杂的一些字和相互之间容易混淆的字, 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比较异同, 从而认清它们的字形。就以汉字的基本笔画“竖”为例:“中”字的竖和“木”字的竖, 很多人以为是相同的;但仔细观察、比较, 它们的样子并不相同, 写得方法也有区别。“中”的竖叫“悬针”, 在写的时候, 至收笔处轻轻提笔出锋;“木”的竖叫“垂露”, 写的时候, 起笔、行笔与“悬针”相同, 但下半部分不要减力, 至收笔处稍顿, 再回锋收笔。为了引起儿童观察的兴趣, 我么也可以通过实物启发学生观察、比较。所有的这些细微的区别, 老师如果不能做到耐心、具体的指导, 孩子就很难做到细心、耐心地观察。

(三) 观察与动手结合以动手促动眼

观察字形时, 同时用手画一画。特别是观察一个字马上动手写一写;写好了再与范字比一比, 如此“识写结合”能收到奇效。书写一个字, 在观察和指导之后, 可以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摆好关键部件的位置, 然后再进行描字和仿影。接着, 每多写一遍就巩固一遍字的结构方法和笔画的基本写法, 带领学生从领会“美”发展到实践“美”,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 观察字形与指点观察方法结合

可以结合范字具体指导。如对一个独体字来说: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写字的基本要求是要把字写的正确、整齐、熟练。正确, 是指笔画分明、笔顺正确、笔形对头、偏旁无误。整齐, 是指字的大小要相称, 间架结构要合理。单一结构的字, 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距离;合体字, 要照顾到内部结构的均衡。熟练, 是指写得快。这是在正确、整齐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如果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孩子耐心地找出这些规律, 那么写字就不难做到运笔自如、姿态灵活, 书写迅速而不潦草的熟练的程度了。

13.培智一年级实用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三

培智一年级实用语文教学反思

培智一年级的孩子,对他们来讲,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突然走进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已经是很难让他们接受的了。可是接下来又要面对新的挑战——学会笔画和认识词语的学习。孩子们能和自己配合好吗?给自已的课能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吗?

班上共有十二名学生,都是轻度智障的孩子。有一个学生是在其他班级中学过两到三年的孩子,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很小,有一个根本就没有语言功能的,无论你问他什么他只会点头,还有一名学生,只要一上课就到处乱走,其余的学生还好,有的会说两个字的词语,有的可以说简短的一句话。

转眼开学快一个月了,由于新生刚入校,学生得逐步适应校园生活、学习,所以到月底为止才学习了两课。大多数学生能图文对照认识汉字“人、头、手、足、口、耳、目、舌、鼻、牙”,能指出相应的部位。我每节课在黑板上板书不同的汉字,希望他们能脱离图画记住汉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效果还可以,胡某某开始的时候记得不是很清楚,随着后面的巩固效果好多了。不过邓某某、易某某能指出相应的部位,字形记不住,陈某某,没有语言功能,但能理解,能听懂老师的指令指出相应的部位。

虽然学生的自身条件有限,比如,他们的记忆力差,前学后忘,分析理解能力弱等。但是,为了让他们能多学习一些知识,多认识一些字,我在每学一个新的笔画和词语时,我都要领着学生反复的读记,直到多数学生都能认读下来为止。这个学期我只是要求他们认识、描写“、、_、¬ ”三个笔画,汪某某、杨某某写的很好,易某某要老师辅助握笔基本能完成,其他孩子都能做到描红。他们的表现程度不一,我不能着急,只能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分层教学,降低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在教学简单句子时,我会让学生尝试自己先说,我适当提示。学生说一遍后,我就领着学生一遍遍的朗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4.培智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李艳萍

本学期,为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智障儿童教学方面的书刊,并结合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培智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在上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写好课后记,并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讲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分类总结讲评。针对智障儿童的重度和轻度的层次,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讲评,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弱项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的灌溉,更重要的是呵护、关怀和耐心,一视同仁,让后进学生感到温暖,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15.妙用多媒体提升培智数学教学实效 篇十五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智障学生认知水平差,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学习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保持差,再现不完整,不能连贯思考问题,更别说抽象概括能力,这就给他们学习数学带来了困难. 培智数学课教师应注重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用视觉媒体以多种变换形式的同步合成技术,突出重要信息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信息技术为智障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使智障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接受知识;用信息技术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 调动智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20以内减法”时,创设了动物表演会的情境. 师: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看一场动物表演会,有走钢丝、钻火圈、骑自行车等表演. 看,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猴子运动员,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多少只? 生数后回答:12只. 师:再看它们今天要参加什么表演? 多媒体出示:火圈. 生:钻火圈. 信息技术演示猴子到运动场看到火后,有的往回跑的动态形象.师:哟,有胆小鬼,快数一数,看跑了几只? 学生数后:跑了8只. 师:剩下的都是勇敢的猴子,我们要向它们学习,勇敢,不怕困难! 谁能告诉我有多少只勇敢的猴子? 生:4只. 师:你会列式吗? 就连C类学生也能准确地列出减法算式.

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将静态的、枯燥的数学试题,变成了有趣的动态演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现在智障学生面前,让智障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轻松地理解了减法算式的意义,牢记了计算方法.

二、抽象问题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引发智障学生求知的欲望,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他们带着困惑和悬念,在兴致盎然地不断观察、研究、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例如,我在“年月日”教学中,为了解决一年12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这一对智力障碍学生而言较为抽象的难题时,我巧妙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自制了一张年历表,运用年历表的动画效果辅助教学. 师:你们想知道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有多少天吗? 生:想. 师:用信息技术出示自制的这份年历表,让学生找出一月份. 生:在年历表中正确找出了一月份. 师:用多媒体把一月份“跳”出来后,让学生观察一月份有多少天. 生:数出来31天. 师:还有什么方法知道一月份有31天? 我把表示一月份最后一天的数字31圈出来,利用信息技术的强调效果让数字31连续跳动数次,引领学生发现:要想知道一个月有几天,(1)可以数出来;(2)只要看这个月最后一个数是多少, 这个月就有多少天. 趁势让学生用方法(2)找出二月份有多少天. 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找出其余10个月各有多少天, 并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问题一及表格. 学生活跃起来了,在组里找的找,填的填,很快把正确的结果报了上来. 师:有几种情况? 生:有31天,有30天,有28天三种情况 . 师 : 再请同学们在组里找出哪几个月有31天,用红笔画出来;哪几个月有30天,用绿笔画出来. 有了第一次成功,学生们的兴趣更浓,找的找,画的画. 结果出来了,老师用多媒体一出示,和他们的结果一样,学生们开心极了.这时老师告诉他们:涂红颜色的这几个月有31天,是大月,用信息技术闪动三次; 涂绿颜色的这几个月有30天, 是小月,再用信息技术闪动三次;没有颜色的是二月,只有28天.

在信息技术鲜明的色彩演示下,大月、小月这一抽象问题就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智障学生低下的思维由模糊变清晰,并让智障学生从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发展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合作的意识.

三、枯燥问题趣味化,提高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用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不但能使数学中的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还能使枯燥问题趣味化. 让智障学生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从怕学变成想学,从怨学变成要学、爱学. 让智障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并且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离不开的“伙伴”.

四、复杂问题简单化,增强求知欲望

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形成事物表象的能力十分薄弱,尤其语言发展水平相当低下,难以把已有经验和未知认识联系起来, 只能靠直接经验认识事物. 因此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加减混合计算应用题”这一章节的教学是很复杂的问题,如何教好学生? 如何千方百计调动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 使这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方便智障学生学习这一知识.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取得这一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利于开展现代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特教教师要充分掌握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合理发挥其作用,使智障学生在声、光、色、图、影的教学环境中愉悦的获取知识,想学数学,乐学数学,让培智学生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富于魅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数学中的静态问题动态化,激发学习兴趣;抽象问题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枯燥问题趣味化,提高学习积极性;复杂问题简单化,增强求知欲望.所以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利于开展现代教学改革,有利于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上一篇:小动物观察日记200字左右下一篇:2011学校党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