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2024-10-20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精选10篇)

1.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篇一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职能转换阶段各种利益群体的一致呼唤,也是当前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施政导向。我们认为,在当前强势推进“以工强县”发展战略的条件下,政府及其职能部 门服务职能的转变应围绕三个方面扎实展开。

一、确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的组成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地位所确定的。但是,随着价值观的演进,一些政府要害部门专权弄权现象的屡禁不止,的确使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形象在群众心目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官老爷”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自己谋利益;一些当办的事就是拖着不办,相互推诿;一些合情合理合法的手续审批环节繁琐,门槛抬高,等等现象都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职能部门五令三申,政策界限十分清晰,便民措施也很具体,但到了下边,执行就不一样了,即便是近几年,政府在“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政治背景下,执政为民的理念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群众接受政府服务后叹息,老板接受政府服务后犹豫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政府要靠正确的角色定位提升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执政为民,必须从头做起,从实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初的行风考评、年终述职述谦,政绩让老百姓说了算的做法,就是一件大快人心、深得民心、凝聚众心的理智 之举

二、加快自己的角色转换

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和谐宽松的社会大环境。政府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造福人民大众的组织者和“作战部”,决不能套用计划经济年代那种统揽、包办、管牢的行政手段。从一定层面上讲,中央的决策是一贯正确、深得人心的。改革开放后的重视“三农”工作,不断构筑富民政策“洼地”,大力推进体制转轨,积极倡导政企分开,全面清晰人权、事权,着力清理违规文件,从严整肃行政纪律,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素质、作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都在用行政推力促使基层政府职能转换。这方面的工作大有进展,但力度依然显得不够。因此,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要实现自己的“更好服务企业,更优服务发展”的职能,加快角色转换是关键的,要彻底铲除官本位思想,力戒行政中的官僚作风,经常在政府成员和服务对象中进行换位思考,树立起正确的、人民群众相信的、党纪国法许可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金钱观。政府承诺必须说到做到,政府服务必须满腔热情,职能服务必须到底到位。要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敬业理念,忠诚地站在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头,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简言之,政府办事要让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得实惠、真受益。这一转换虽然充满艰辛与难题,但 势在必行、民心所向。

三、致力办好每一件实事工程

一级政府堪称一地施政的龙头。但一部车子光有龙头不行,需要配件齐全,装配合理,各部件一起运作,才能使车子跑得快,行得稳。就县级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来说,它的每一项承诺都不可能由政府领导成员去动手完成,而是由它的职能部门代表政府去施行行政执法。比如发改委、工商行政、环保消防、安全监察、劳动保障、财政支持等等。每一个政府权力部门、办事部门都有着独特的条块控制权、监管权。现实情况下政府职能部门所在地分散,申办一项企业证照,往往涉及多部门,要盖十几枚章印,要找上几十名领导与经办人,手续十分繁琐。改进这一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立行政审批中心,推行大厅集中办证的制度。要确立双赢、双满意目标,先是政府为企业服务,然后才是企业为发展作贡献。先是职能部门为大众服务,然后才是人民群众支持职能部门工作。先是部门为发展服务,然后才是发展保障部门生存。这样的程序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2.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篇二

传统的专利信息服务是在某个信息服务机构 (如专利局、专利代理机构、情报所、生产力促进开发中心等) 的基础上提供的信息服务。它要求这个机构拥有大量的专利信息资源, 并且主要依靠机构本身的人员和设施来完成服务。随着因特网的兴起, 专利信息大量膨胀, 人们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环境, 需要一个更有效的途径来帮助企业查找和获取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利信息服务。因此专利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摆在了人们面前。

一一、专利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1. 国内现状分析

通过检索和研究发现, 目前国内涉及“专利”研究的文章还没有从“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这一角度形成文字概念。国内对专利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专利的竞争优势、专利信息的利用障碍、专利战略研究、专利信息分析、专利信息集成服务等方面。

实践中, 许多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 如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 在其众多服务内容中包括了专利信息的某种服务, 但专利信息服务仅仅是它们提供的一小部分服务内容。国内专门的专利信息服务网站也有一些, 内容也比较丰富, 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专利信息及其相关知识的重要平台。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中国专利检索系统、中国知识产权网、中国专利信息网、中国专利信息中心。这四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给专利信息工作者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由于附加很多限制性条件, 它们提供的专利信息并不尽如人意。

在“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方面, 虽然目前在理论上还未涉及对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的探讨, 但在实际应用中, 却陆续出现了一批“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国内已经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功建成。如北京恒和顿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和佰腾网等。另外在具体应用上, 现已陆续建成开通的数据库有中国杭州纺织服装专利数据库、河南省速冻肉类食品专利数据库检索平台、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天然药物中外专利数据库、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专利检索数据库、纳米数据中心以及佰腾网的中国新材料专利信息服务系统等一系列行业专利数据库。此外, 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利信息中心不断涌现, 比如株洲中国轨道交通专利信息中心、中国杨凌农业知识产权信息网、“中国光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 (武汉) 、“中国医药”知识产权信息网 (长春) 、中国稀土知识产权网 (包头) 等。可以说这些数据库或网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本文所阐述的“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思想。

2.国外现状分析

通过检索和研究发现, 国外研究与国内研究类似, 在个性化与专利信息服务的结合上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和系统的文字表述, 但是在对专利信息分析、专利信息服务等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案例上却形成了一些成果。

Heidrun Krestel, Bruno Gotz (2002) 指出专利信息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应从以往的标准化、流程式的服务中转变过来,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及时的信息服务。Henri Jean-Marie Dou (2004) 认为在公司的标杆研发中通过使用免费的数据库和软件进行专利分析将大大提高创新能力。Young Gil Kim, Jong Hwan Suh, Sang Chan Park (2007) 指出在新兴技术领域应对专利进行可视化分析, 建立基于语义网络的专利地图。Walter Ledergerber, Andreas Kurt (2003) 指出瑞士联邦知识产权学院在新一阶段的工作是帮助客户把知识产权和专利信息纳入到公司战略决策过程, 这将促成产生一系列的搜索模块,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典型模块包括技术趋势分析、投资组合评估、竞争对手分析以及专利侵权专利检索。

而在实践层面, 目前全球有三大专门提供专利信息的在线服务系统:德国的STN国际系统、美国Knight-Ridder公司的Dialog、法国的Questel-Orbit。除这三大在线服务系统外, 国外提供专利信息的检索资源还有美国专利局、欧洲专利局、英国专利局、德国专利局、日本专利局、日本专利信息组织、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加拿大知识产权局、IBM知识产权网、欧美专利数据库、Delphion、Derwent专利数据库等。另外, Google于2006年12月推出了一款专门用来搜索专利的搜索引擎, 该搜索引擎可帮助用户对在美国注册的专利全部内容进行搜索。

在对专利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上, 具有代表性的专利信息服务软件或网站有:为企业级的专利检索和分析需求提供一整套的集成解决方案和服务的Wisdomain;韩国Winslab公司的INAS (信息分析系统) 软件;可以从专利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并进行知识挖掘的Vantage Point;可以对德温特WPI、CA等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报表创建以及定制分析的Biz Int Smart Charts for Patents软件;可以提供专利检索以及统计分析的Mapit产品;可以对专利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Map Out/Pro Map Out软件;可以提供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的M-CAM Doors软件;Aurigin公司提供的集成了专利内容和分析的工具体系Aureka产品系统;可以对IBM知识产权网上现有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显示的Patent Lab II软件等。这些软件或网站对专利信息的深层次、“个性化”服务进行了很好地实践。这对我国的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专利信息服务获得了长足发展, 企业在专利工作上越来越重视, 从各方面加强和重视专利信息的利用与服务。但是在专利信息的运用上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1) 检索复杂, 对使用者要求较高; (2) 查阅全文困难, 响应速度慢; (3) 数据量大信息分散, 收集、整理困难; (4) 委托专门机构检索, 需要上门, 不方便, 收费高, 缺乏连续性的技术跟踪; (5) 专利信息应用层次较低, 难以挖掘专利的有效价值; (6) 专业服务机构较少, 收费昂贵; (7) 不能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进行系统跟踪; (8) 缺乏根据企业技术特征、行业特征、产品特征的专利信息服务。

以上存在的问题中, 尤其突出的就是, 缺乏根据企业技术特征、行业特征、产品特征而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一般情况下, 企业获取了专利信息, 但是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利信息是极其匮乏的, 对于专利信息的分析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更别说能挖掘出专利信息最核心的价值。

二二、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概念的提出

1. 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的内涵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将个性化服务理念引入到专利信息服务当中, 提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将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 全面支持专利信息的检索与获取, 支持对用户全方面的服务, 从而为用户提供充分满足其个体信息需要的一种集成性信息服务。我们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定义, 是考虑到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这个概念与一些相关的其他概念是应该区别开来的, 而且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不宜只强调某个方面。

2. 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的涵义, 有必要强调它的几个主要特点: (1) 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以满足个体信息需求为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按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 设计用户所期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而这里以满足个体信息需求为目的的专利信息服务将完全按照个体 (企业) 的要求, 充分考虑个体 (企业) 的技术特征、行业特征以及产品特征。 (2) 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是主动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传统的专利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我提供什么, 用户接受什么”的服务模式, 而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是一种“用户需要什么, 我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 它以用户为中心, 分析用户的需求, 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求的信息与服务, 并提供反馈机制。 (3) 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提供的是知识性的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务, 一般来说, 企业的专利信息需求需要的往往不仅是获得一个信息载体, 很可能需要的是一个知识单元, 包括企业在某行业或者生产的某产品的现状、研究前沿, 发展趋势、专利法律咨询、专利基础知识培训以及专利信息的深层次服务等等。在企业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中, 服务提供商将通过对企业用户所需各种知识内涵信息的把握、分析和深层次挖掘, 形成新的集成化的知识单元, 提供给用户使用。所以说, 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提供的是专业性、集成性和知识性的信息服务。

三三、企业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的解决方案

现阶段, 较之以往的通过网站免费下载专利的形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更多的问题。为此出现了很多商业性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如国内的佰腾网、East Linden Doors东方灵顿以及恒和顿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外的Patent Cafe、Wisdomain、INAS、Micropatent、Matheo Patent等。他们在收集难度、检索功能、管理数据量、定量分析上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通过对这些网站或商业数据库进行调研, 笔者找出了适合企业的专利信息服务解决之道。

1.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建立

因为数据库具有便于检索、分析、共享的特性, 建立一个适合企业技术特征、产品特征的专题专利数据库将是专利信息服务的基础环节。

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把握以上几个基本环节, 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主题词的确定, 主题词应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而定。为确保数据源既全面又准确地反映技术信息, 在对该技术的背景及目前的发展情况充分了解之后, 根据时间与分类号收集主题词, 并征求专业工程师、技术专家等的意见, 进行主题词的修改与缩放, 以最终确定该技术领域的基本检索词、主题词。在数据库管理功能的确定上, 应考虑到数据整理功能以及系统的管理功能, 包括数据删除、专题转换、专题合并、数据管理、数据更新以及用户管理等。

2. 专利专题分析

在建立企业内部专利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 将对数据进行专题分析。通过专利专题分析, 可以使企业对所在行业领域内的各种发展趋势、竞争态势有一个综合了解, 更加全面、深层地挖掘专利文献中的战略信息, 为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1) 区域分析。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主导区域、不同区域内专利研发的重点方向和各区域之间技术的差异性、不同区域内专利技术的主要拥有者 (申请人) 和发明人。 (2) 申请人分析。可以了解行业内的主要申请人情况、不同申请人申报专利的主要技术构成及地域分布。通过对申请人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发展情况, 了解企业发展的侧重点和主要市场。 (3) IPC分类分析。可以了解行业内的主导技术、不同技术的区域分布、不同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和发明者。 (4) 发明人分析。可以了解行业内的主要发明人情况、不同发明人发明专利的主要技术构成及地域分布。

3. 面向决策的专利战略体系的建立

3.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篇三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经营风险风险防范

一、第三方物流及其特征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是Third Party Logistics,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最早源自于企业业务外包(Out sourcing)。企业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传统的物流业务外包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第三方物流虽然也包括单项服务,但更多的是提供系列化、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注重的是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而且第三方物流是完全根据双方共同指定的承包合同条款的要求来提供规定的物流服务,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也不严格限于物流方面,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包括一些商流、信息流方面的服务。

2.是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是站在货主的立场上,以货主企业的物流合理化为目标来设计物流系统的运营。因此,它必须熟悉货主企业以及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由于各个行业与各个企业物流需求服务方的业务流程各不相同,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而流动的,因而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从而体现出物流服务的个性化特征。

3.与客户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方物流是企业致力于发展核心竞争能力、避免非核心业务分散精力和资源而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而产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扮演了这种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客户是不固定的、临时的,而是通过签订较长时间的物流服务合同建立起的稳定联盟。双方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经营风险

与自营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在给使用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经营风险,这些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甚至丧失的风险

物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属于非核心业务。但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介入客户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顾客服务的各个环节,成为客户企业的物流管理者,这必然会使客户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而这将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与客户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客户企业的物流业务上介入程度的加深,这种能力也会继续加强,从而对客户企业形成潜在的威胁。同时,采用第三方物流也使原来由企业内部沟通来解决的问题,变成两个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的沟通,在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相互推委的局面,影响物流的效率。

2.顾客关系管理效率降低的风险

在顾客关系管理上,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后面临的风险有两种:

一是削弱企业同顾客关系的风险。采用第三方物流后,订单集成、产品的递送甚至售后服务一般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的,最直接接触顾客的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顾客打交道,从而大大减少了客户企业同顾客直接接触的机会,减少了企业密切顾客关系的机会,这对建立稳定的顾客关系无疑是非常不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割裂企业与最终顾客联系的现象,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顾客快速反应体系失灵,甚至对企业形象造成伤害。

二是顾客资料被泄密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就是上帝,顾客资料对企业而言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中,由于物流与信息流的密不可分,如果顾客资料被第三方物流企业泄露,其后果对企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3.企业战略被泄密的风险

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后,由于双方合作的紧密性以及提高物流效率的需要,通常要求双方的信息平台对接,实现有关信息共享,其中不乏企业的大量机密的战略信息,如销售策略、产品更新等。这样,从渠道调整到市场策略,从经营现状到未来预期,从产品转型到顾客服务策略,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可能得到客户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客户企业的企业战略有较深的认识。对于那些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通过数据加工和数据挖掘技术得到的信息甚至还会超过客户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保障,而采用第三方物流势必会大大增加企业战略被泄密的风险。最令企业担心的是,在某一行业专业化程度高、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会拥有该行业诸多企业的客户,而它们正是企业的竞争对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信息共享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泄露给竞争对手。

4.连带经营风险

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后,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一般是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一旦合作成功,要解除合作关系对来说成本都很高。但如果因第三方物流自身经营不善导致服务暂停或合同终止,将可能直接影响客户企业的经营,尤其会影响那些交货期紧迫、责任重大的业务项目,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当期和潜在损失。特别是在合约解除过程中,企业要选择新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并重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往往需要很长的磨合期,有的甚至超过半年。在磨合期内,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新物流服务商因产品不熟悉、信息系统衔接不好等造成的服务失败。这种连带经营风险,其实也是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选择风险。

5.机会主义风险

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后,其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双方的力量对比由此发生变化。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他们对双方合作关系的依赖性不如客户企业强烈,因为这笔交易充其量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就客户企业而言,他们对双方合作关系的依赖性要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强烈,因为他们通常选择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其物流运作,即使选择几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其物流业务,也是使他们各自负责不同部分的物流功能,相互之间替代性不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双方对合作关系依赖性的不同,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出现合作纠纷时往往处于有利地位,有时甚至欺诈客户企业而提高价格或提出其他苛刻的要求,或转向那些能够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虽然双方建立的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消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第三方物流企业给客户企业带来的机会主义风险。

三、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企业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时面临的合作经营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1.加强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管理

企业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要针对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需求,可以考虑分区域选择不同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避免因选择独家物流供应商而导致的物流服务风险。为确保物流供应稳定,企业应发展多个物流服务供应渠道,不能只依靠某一个物流供应商(特别在当前我国宏、微观物流服务环境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否则一旦该物流供应商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成本,可以考虑分服务区选择不同的物流服务商,要求所选择的物流服务商在该区域内具有区域优势,尽量避免区域物流服务风险。同时,还要严格物流供应商服务标准和甄选程序。如果可能,企业还可以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业绩、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用户满意度、企业文化和理念等方面作充分的调查,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企业的物流管理战略。

2.建立合作信用机制,加强物流服务合作双方中的信用管理,不断增进合作信用

首先,合作双方要重视共识的达成。必须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一是把第三方物流合作看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交易关系。通常交易关系注重短期利益,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则追求长远发展。二是把物流合作看作价值中心,而非成本中心。对物流服务购买方而言,第三方物流合作不仅能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物流服务管理成本等企业物流综合成本,还能使企业获取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灵活性等诸多利益。三是合作双方要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共同制定合作计划。企业在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要明确合作双方各自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细节和要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协商并达成共识。

其次,要树立共赢(Win—Win)的目标。合作中共赢目标的树立和实践可以避免或克服一些物流合作陷阱。合作双方的共赢,意味着合作中双方共享信息、共御风险,从而双方都获得更多利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当合作中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或其他因素引起某一方的合理利益受损,合作双方应秉着公平与灵活的原则进行适当变更,确保合作共赢目标的实现。

再次,要不断增进合作信用。信任是合作开始的基石,也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它不仅要求合作双方保持相互信任态度,更重要的是合作者要从自身做起,用行动来获得对方的信任。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从公司高层管理者到基层操作人员,必须努力实践对物流服务购买方的各项承诺,用实际行动获得合作对方的信任。对于物流服务购买企业而言,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认可本企业为维护合作关系所做的努力,从而获得对方的信任。

3.明确分工责任,加强绩效评价管理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是基于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因而要求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磋商合作协议时,必须对合作中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从总的责任分工来说,企业在程序和系统的设计方面起领导作用,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在执行这些活动时起领导作用。具体执行物流合作方案时,必须在明确合作各方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目标制定完成各项任务的规则和要求,并按照相应标准对工作绩效进行适时评估,当合作中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进行协商改进,避免事态的恶化和造成严重损失。从而防范合作风险。

4.建立开放式交流机制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双方陷入合作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及时进行交流沟通,或这种交流的程度不够。因此,建立开放式交流机制,使合作双方在一种制度化而又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坦诚交流,对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第三方物流合作陷阱非常重要。开放式交流的方式可因人、因地而异,例如:作业层每天的电话交谈、双方客户服务代表每月的电话会、双方项目管理人员一年数次的相互拜访、定期的绩效评估交流等等。

5.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第三方物流管理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的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在第三方物流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以预先制定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成立突变事件的处理小组(合作双方或单方)。

6.合作协议中明确终止条款

合作协议对合作关系的稳定、合作责任及义务的明确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终止和变更是常见的现实,在欧洲,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更新速度很快,几乎一半的合作关系通过重新协商后终止,75%终止合作关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购买方会与其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重新合作。因此,在第三方物流协议中应明确合作终止条款,一方面,当终止条款中规定的某些情况出现预兆时,双方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理性的协商,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合作,避免当合作双方利益受到很大损失之后,以终止协议来结束合作;另一方面,协议终止条款将有效约束双方合作行为,使合作双方为了获得长远利益,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避免损失的出现。

4.浅析物业管理纠纷及其处理方法 篇四

浅析物业管理纠纷及其处理方法

中 文 摘 要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已逐渐成为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物业管理权、管理费、管理责任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对以上物业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业;物业管理;物业服务;纠纷;对策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前言

随着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崛起、改革开放的深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在我国产生、并逐渐发展是个必然过程。作为一种高度集中的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其职能不断深化,内容越来越丰富,手段越来越先进。然而,在实践中物业管理纠纷问题始终制约着物业管理企业界及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问题,真正做到既能保护物业业主或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也能促进物业管理企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可以说,物业行业前途光明但是道路曲折。

一、相关概念

(一)物业的内涵。“物业”一词源于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是由英语“Estate”或“Property”翻译而来的,含义是“财产、资产、拥有物”,是一个广义的范畴。而现实中,我们所说的物业是一种狭义的范畴。狭义的物业是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建筑物及其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

(二)物业管理的含义。物业管理是一种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相配套的综合管理,是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而形成的产权多元化格局相衔接的统一管理。

(三)物业服务收费。物业服务收费,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向业主所收取的费用。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分为三部分:公共性服务收费、公共代办性服务收费和特约性服务收费。

1、公共性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面向所有业主或使用人提供的最基本的管理与服务,其基本项目包括:房屋修缮装修及其管理、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治安消防管理、小区内道路车辆管理等,其费用构成包括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工资及福利费、公用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费、清洁费、保安费、绿化费、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税金和利润等9项因素;

2、公众代办性服务费是物业管理企业为业主或使用人代缴水、电、煤气费等而进行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3、特约服务费是为满足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个别需求,物业管理企业事先设立服务项目,并将服务内容质量与收费标准公布,当业主或使用人需要这种服务时,接受其委托而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交通工具保管和应业主要求所提供的搬家、运送液化气瓶、煤炭等劳务费用;个人家电、办公设备、户内水电管线设备、仪表的维修、报刊信函收递分发等费用。

二、物业服务收费原则。

根据2004年1月1日下发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物业管理收费原则为“合理公开,收费与服务水平相适应”。

三、物业管理纠纷的类型

物业管理纠纷呈现出类型由于出现的原因各种各样,其形式是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有关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行政规章也不尽完善,存在着适用法律困难、争议问题较多的现象。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致使缺乏对物业管理的有效制约机制,造成管理上困难。一方面,缺少对物业管理单位的约束和监督,服务层次不到位;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单位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管理很难收到很好成效。由于对双方都很难有明确的约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纠纷。另外,物业使用人对于物业管理有关法规的认识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物业管理纠纷。

(二)业主素质参差不齐,业主委员会作用不大

部分业主不顾禁令违章装修、搭建,或稍不如意则拒交管理费用,公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应当忠实于业主,维护业主的利益,不能做有损于业主利益之事。然而,业主委员会未发挥应有职责,对物业公司显属违约的行为制止不力,对业主维修基金使用的监管也流于形式,也是物业纠纷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物业管理企业的自身原因

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不规范,或者规范执行不力,甚至有些物业管理人员执行公务过程中出现一些违法犯罪事件,这一些都造成了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物业管理企业应该为业主提供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相一致甚至更优质的服务,但一些物业管理企业未经业主大会的同意擅自降低服务标准,由此造成纠纷。不少物业管理企业过分着重管理者的角色,不清楚或不能准确定位其在承担管理者角色的同时还是一个服务者。由于物业管理企业角色定位的不准,很容易在物业管理中造成纠纷。

(四)共用设施、共用部位的权属问题及维修费用的承担问题

比如哪些部位、设施、设备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哪些属于部分业主共有;未分摊共用建筑面积的地下停车库权属,应属全体业主还是属于开发商,如果属于全体业主,权证应如何发放、保管、使用,收益应如何处理,维修基金如何筹集、如何分摊。而对于开发商已出售的地下停车库应如何处理,对于开发商建设的地面多层钢结构移动车位的权属应如何认定,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

五、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规范物业管理行为,保护业主、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是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将完善我国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尽快提到立法议程。在物业管理法律规范中,确定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公司专业服务的管理体制,明确物业管理中有关的权利义务、操作的程序、规则,使物业管理行为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便于给人民法院审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提供较为充分完善的法律依据。

(二)物业公司应质、价相符。如果属于建管一家的情形,物业管理的早期介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办法》和《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规定》的要求,不仅要将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以接受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查询和监督。因此,可以推行综合收费卡制度,就是将居民的水费、电费、煤气费、物业费等统一存储在一个卡中,业主或物业使用人每月到指定代收代缴银行或收费部门划卡结算。如果卡中所存资金不足,其水、电、煤气等均不能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收费人员,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而且也是保障居民消费应收尽收的好办法。

(六)规范物业管理,加强资质管理。政府应明确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界定物业管理的责任与权利的范围和标准。同时,作为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加大对相关物业管理部门的协调力度,形成物业管理中的统一步调;加大对物业管理的监督、督查力度,促使物业管理企业提供质价相称的服务。防止物业行业不正当竞争。推行招投标制,用经济规律来规范和约束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国家应有组织的启动物业管理培训工程,确保所有物业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从整体上提升物业的管理水平。同时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公司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实施注册和许可证制度,扶持市场化、社会化的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引导物业管理走规模经营之路,降低运营成本,创名牌物业管理企业,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物业行业。

(七)建立及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积极发挥其作用。明确业主委员会成立的条件、程序及主管部门,并界定其责任、权利与义务,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关系中的职能和作用。业主委员会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将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行有直接的监督效果,促使物业公司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对业主交纳管理费、遵守业主公约、秩序和公德方面及内部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

(八)物业管理企业完善物业管理的架构,进一步理顺和重新构建物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力度,明确管理目标,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素质,进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以此增强物业管理的自身造血功能,扩展服务领域。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实行经济核算,寻求合理利润,保持自身资产的增值与扩大再生产。要以所管物业为依托,开展多种经营和有偿服务,增加收入。相成物业公司在所管物业的基础上,开展为业主送牛奶,接送小孩上学等特殊服务,以增加公司收入。

物业管理企业在正确定位的同时,主动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业主提供质价相符、周到细致的服务。以此赢得业主的信赖。同时物业企业要有维权意识,不应怕影响企业形象及业主以解约相威胁而放弃自己应有权益。充分行使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权力。

(九)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界定和明确共用设施和共用部位的产权。归谁所有,并对哪些部位、设施、设备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哪些属于部分业主共有;未分摊共用建筑面积的地下停车库权属,应属全体业主还是属于开发商,权证的发放、保管、使用、收益,维修基金的筹集、分摊。对于开发商已出售的地下停车库、建设的地面多

5.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篇五

一、定 义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包括以下几种服务:

1、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定义:

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

要点解读——本办法的预付卡是对第三方发卡机构进行监管,;对百货、超市、美容、美发、健身等商户发行的消费卡,此办法未纳入管理之中!

2、网络支付定义:

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3、银行卡收单定义:

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

4、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对《支付业务许可证》不做数量限制,鼓励所有具有资质的非金融机构在支付服务市场中平等竞争。办法实施前未经批准但已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可在《办法》实施后1年内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能取得者将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

支付机构不得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

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

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六要点与分析及建议

1、申请时间

央行表示,该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实施前对已经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该在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没有取得许可证的,将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即应在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2、申请门槛

根据办法,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3000万元。

办法对支付机构的准入门槛规定并不高:

(一)为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截至申请日,连续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或连续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

(三)截至申请日,连续盈利2年以上;

(四)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3、服务范围

根据《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其中网络支付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办法》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4、“许可证”时效

《支付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5年。支付机构拟于《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准予续展的,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5年。

5、货币资金管理

《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应当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

《办法》还规定,支付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应当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不得通过支付机构相互存放货币资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机构等形式办理。支付机构不得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

对于备付金,《办法》指出,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

6、终止经营条例

《办法》指出,支付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有权责令其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一)累计亏损超过其实缴货币资本的50%;(二)有重大经营风险;(三)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政策解读

(一)“许可证”申请门槛将使一半企业离开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申请门槛的规定,符合申请全国性支付公司许可证的公司初步统计仅有支付宝、易宝支付、财付通等少数几家公司,而全国300多家支付公司有一半的注册资本达不到3000万或1亿的门槛,这就要求想要在此领域立足的企业必须通过增资来获得“准生证”。

但由于支付企业的经营特殊性,市场所存在的企业数量越多,门槛越低,会导致涉及行业内的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紊乱无序现象。因此,此《办法》门槛设置并不高,对现有市场的主要厂商影响不会太大,虽有一半企业将离开,但有可能被监管淘汰的企业也主要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小企业。

而值得指出的是,关于“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条例。日前,在国内支付领域排行第四的快钱网上支付因为赌球案件被公安部通报批评。公安部通报称,在江苏苏州侦破的“乐天堂”开设赌场案中,抓获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梅某,经查,梅某与境外赌博集团勾结,协助境外赌博集团流转资金30余亿元,“快钱”公司从中获利1700余万。这一事件将为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敲响里警钟,也或将使快钱几年在行业积累付诸东流。

(二)非金融机构的三大类支付企业均将被监管

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企业数量众多,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办法》的推出,将令第三方市场在未来一年内均处于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办法》中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目前第三方支付主要的业务种类覆盖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卡和票据跨行清算及集中代收代付等各类业态。其次是提供预付卡业务的公司。如目前销量比较大的资和信、家乐福等企业,均从事礼品卡等业务。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以营利为目的,采用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还有一种是从事银行卡收单的企业。目前多家银行外包的收单业务将被纳入监管范围,他们主要是通过销售点终端(POS)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

(三)货币资金监管将得到有效控制

关于货币资金监管,作为央行核心职能之一,保持金融稳定意味着央行始终扣紧防范金融风险的弦,即使游走在金融业边缘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也不能脱离央行的视野。《办法》出台后将能有效防范两种潜在的支付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一种是第三方平台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钱会给法院冻结或者给人家查封等,导致支付风险。还有一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去挪用到公司自己的投资或者是经营资金,那么就会导致因为这家公司经营投资失误而产生的风险。

另外,新兴支付手段的大量沉淀资金带来的风险,也增大了洗钱、套现、赌博、欺诈等非法活动的风险,信用卡网上套现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且虚拟货币对实体货币的正常运行也造成一定冲击。此次《办法》中“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明确了对支付机构的沉淀资金的可控限度。

也指出了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依法对支付机构的公司治理、业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状况、反洗钱工作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从而规避用户、银行、企业等各方风险。

(四)“国家队”介入将加快支付业竞争激烈化

针对第三方支付出台的专门管理办法,也与“国家队”被称为央行网银互联应用系统的“超级网银”在8月份上线紧密相关。该网银系统将接入国内多家银行自建的网银,以加快银行端的效率。而该《办法》则是央行为构建从银行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完整监管体系做足准备。

此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便有分析道,“超级网银”推出将对对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民营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对民营支付企业原本已经树立起的市场地位是一种威胁。可虽然国家队的介入,对行业有垄断的威胁,但目前民营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只要尽快采取行动,以从不同角度去抓住自己的那根救命稻草便可立足市场。

四、政策建议

《办法》的出台为行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法律环境,也为个人用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一些制度保障,也将处于“半阳光”状态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进入了“完全阳光化”状态。但之后的支付企业的生存将更为激烈,其将受到银行业的网上支付、国家队“超级网银”、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电子支付等多重有力夹击,“完全阳光化”也即迎来了竞争的白热化。

建议一:第三方支付应加强防风险体系 避免被淘汰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建议:第三方支付应及时“消化”《办法》所示条例,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所涵盖的领域越广便能扎根越深,需要确立自身的行业竞争优势,借力打力。

在面对银行业的网上支付、国家队“超级网银”、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电子支付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需不断提升技术、加强防风险体系、及时更新反洗钱套现体制等,推陈出新,避免被行业淘汰与监管部门重罚出局。

建议二:第三方支付企业须加强自身管理 严格按《办法》运行

对于《办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办法》的有效执行仍需后续出台相关细节的监管法规,例如支付企业的资金沉淀问题,《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而付款

者肯定会使用多家银行账户,这时就要求支付企业要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之间不断进行划算和结账,会增加成本和费用,影响效率;此外还有对外资企业的从业资格、及支付公司的在具体行业的从业范围和资质等都需要考量。

建议三:企业严格《办法》规定 将在反洗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篇六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模式

1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业在服务内容和运作模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和其他物流服务,因激烈的竞争使其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微乎其微。而对于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而言,目前还有许多值得开采和挖掘的空间。于是许多第三物流企业都在传统物流服务中竞相提供物流与金融集成化服务,并将此作为吸引客户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物流与金融结合的产品,不仅能促进物流体系高效运转,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这种增值服务一推出就广受客户欢迎,发展极其迅速,已成为决定物流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同时随着物流金融实践的深入,物流金融模式也逐渐丰富,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的出现确实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流企业都可以开展物流金融,也不能随意选择开展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的开展是需要一定进入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需要,可以在众多物流金融模式中选择适合自身现状和发展的模式。

2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的运作模式

随着物流业、金融业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金融的服务模式也逐渐出现,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目前出现了多种物流金融模式,不同的物流金融模式具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并且在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活动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2.1 垫付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送货,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首先按照合约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接着第三物流企业向提货人交付货物,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2.2 代收货款模式

代收货款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向发货人提货,然后向提货人交付货物时代替发货人收取货款,最后由物流企业和发货人结算。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普及,代收货款模式已在众多网店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广泛开展。在代收货款模式中,发货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协议,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用户送货上门,同时根据合同代收货款,然后定期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2.3 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2.3.1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2.3.2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

综合业务仓单质押模式是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2.4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多赢。

2.5 物流保理模式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在物流保理业务的运作过程中,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从目前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捷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

3 不同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选择

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不同,其对参与主体的要求也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入物流金融服务时,应考虑各种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进入条件,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要求开展合适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3.1 垫付货款模式的选择

垫付货款模式实质是一种替代采购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首先为提货人的采购活动垫付货款,然后再向提货人收款。这样一来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提货人通过各种途径付款的麻烦。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总是存在着货物不符或者顾客不完全满意的情况,此时需要发货人根据合同无条件回收货品,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运费。而且,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以缓解垫付货款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3.2 代收货款模式的选择

在产品丰富、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量小规模的采购商常常没有固定的进货渠道,甚至依托电子商务仅凭一个电话或者轻点鼠标即可搞定商品型号与价格,完成商流的交易,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这一交易中的关键环节,供货方只能委托物流企业来完成。代收货款业务不仅消除了发货方害怕发完货后收货人不给钱的担忧,而且也消除了收货方害怕付过钱后发货人不发货的担忧,对于收发货双方来说简单、方便,节省人力与费用,于是在全国各地的货运市场盛行起来。

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收的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在资金的这个沉淀期内,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物流企业可以将这笔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使其增值。这不仅加快了客户的流动资金周转,有助于改善客户的财务状况,而且为客户节约了存货的持有成本。所以,代收货款模式适合任何愿意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有信誉的物流企业。

3.3 质押模式的选择

仓单是物流企业在与存货人签订仓储保管合同的基础上,对存货人所交付的仓储物进行验收之后出具的物权凭证。从业务发展的需要看,仓单应该是一种可流通的、可背书转让的有价证券。但是,在我国现实法律中,关于仓单的规定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地规定仓单的法律地位,在我国(期货市场以外)真正的仓单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关于仓单的格式和内容、提取货物时是否必须是存货人、如何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等,各物流企业没有统一的规定,关于仓单的合并和分割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或者依据。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权利质押业务时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仓单的管理,提高仓单的社会地位、适用范围和流通功能。

在质押物的选择过程中,所选质押物最好为价值易确定且相对透明稳定,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好,变现性较好,质量稳定,容易储藏保管的大众化物品。可以通过控制贷款期限的长短、质押贷款的比例,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等方法尽量避免货物的市场价值波动风险。同时关于质押物的监管尽量选择在货物保持一定总量的前提下货物可以进行相对动态流动的质押模式,这样更有利于融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此种模式也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更高的资信水平和实时监控的能力。

3.4 保兑仓模式的选择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保兑仓模式实际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①必须对经销商的资信进行核查。了解经销商背景情况;经销网点分布、销量基本情况;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反担保情况;与金融机构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综合分析风险程度;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调查结论等。②要求货主进行反担保,其方式为抵押或质押。货主应提供以下材料:抵押物、质物清单;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抵押物、质物的评估资料;保险单;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的声明;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抵押人、质押人为国有企业, 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其他有关材料。

3.5 物流保理模式的选择

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这一风险显然已得到大大的降低。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4 结论

物流金融业务是一个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业务,但是,作为一个物流金融信贷刚刚起步的国家,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仍然滞后,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要深入研究物流金融业务的特点,制定完备的风险评价体系,并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别是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需要评估合作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了解市场信息和对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等,从而降低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45-48.

[2]万泉.论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J].电子商务,2009,7:25-28.

[3]何旭.第三方物流的金融服务模式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0:24-25.

[4]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1:49-54.

7.关于物业管理制度的构建及其完善 篇七

物业管理制度依据建筑物所有权而产生,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现代物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物业管理体现了对物权的保护,完善的物业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物业的使用价值,才能使公民的利益最大化。物业管理涵概了物业区域的治安、供水、供气、卫生以及公用设施的维护,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一领域的非法治化将导致行政权力的膨胀甚至滥用,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不但会排除他人对所有权人支配财产的非法干涉,还会给人们带来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諧的人际关系以及高效的工作效率,真正实现物业的价值。

讨论物业管理这个话题,首先有必要理清物业管理企业以及业主的权利和义务。首先说业主的权利义务。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①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②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③提出制定和修改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④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⑤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并享有被选举权;⑥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⑦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⑧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⑨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应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②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③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做出的决定;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⑤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义务:物业管理企业是物业管理合同的受托方,物业管理企业享有的权利主要是由业主在合同中授予以及法律明确规定的物业管理权。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主要包括:①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区管理办法,并报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②依照物业管理办法和物业管理合同对住宅小区实施管理;③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有关规定收取管理费;④制止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⑤有权选聘专业机构,承担专业管理业务;⑥有权要求业主委员会协助管理;⑦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以其收益补充小区管理经费。

物业管理企业的义务主要包括:①履行物业管理合同,依法经营;②接受业主委员会和住宅小区居民的监督;③重大管理措施应当提交业主委员会审议批准;④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住宅小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

就现阶段来说,由于国民人均收入不高,高昂的物业管理费用并非各家各户都能承受,应对现行的物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单一的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模式改为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与业主自营式管理并用的两种模式。成立物业管理指导办公室,对自管式物业管理进行指导,提供人员培训、检查,对业主投诉率进行监控。建立实行物业公司管理与业主自营式管理两种模式并用的物业管理新体制。建议建立一种业主自营式管理与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两种管理机制并存,行业自律管理协会与行政监督相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体制。

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从出租的房屋中收取管理费,所收的管理费在支付了人员费、设备费、公产运作费、卫生费,以及其他费用(如6年一度的楼面清洗费等)公共开支以后,一般还有节余,无需再向住户收取费用,从而减轻了业主的经济负担,也避免了不少我们常见的纠纷,保障了社区生活的安定和有序

长期以来,由于物业维护责任不明确,维护不到位,以及业主和使用人自我约束意识较差,许多物业过早破损,所以有必要对业主及使用人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使用物业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做出具体规定。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至少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出现物业管理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观念、机构、体制、市场、法制和监管等诸多方面。主要表现在:物业管理的体制问题;物业管理服务价格问题;物业管理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问题;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不规范问题。已经出台的法规政策层次不高,没有涵盖物业管理的全部内容,整体性、连续性、实践性较差,可操作性不强,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并将《物业管理条例》上升为法律,将行政管理处罚的权限上升为司法行政的权限。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法规的形式对物业管理在体制、收费等原则性问题做一个统一的规范,但不宜太具体。因为各地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状况差异较大,有立法权的省区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国务院的法规进行细化,可出台具体的细则或实施办法。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央没有必要对物业管理问题进行立法,可由地方立法后交给行业协会管理。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全面法治化打好基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之后对条例进行细化完善,查漏补缺。物业管理的法治化任重而道远。

8.物业管理企业如何搞好服务 篇八

要把服务工作做好,首先要从企业内部着手,通过加强企业领导者思想意识的转变、加强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增强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通过转变企业的内部机制,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通过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理顺工作关系。企业内部的关系理顺了,员工上下服务的意识和素质提高了,服务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1、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得要进行思想意识的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多数的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者年龄较大,文化层次不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缺乏市场经营观念,尤其缺乏对物业管理企业是服务企业的清醒认识。物业管理是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企业不是政府的管理机构,物业管理者不是对小区实施统治的管理者,是与业主具有平等关系的服务单位,物业单位与业主签署的协议是委托服务协议。服务水平作为业主考核物业管理企业的唯一标准,将成为永久不便的定律,服务的好,合同可以续签,服务的不好,立刻解雇。

为此,物业管理的领导者应加快自身思想意识的转变,突出企业在服务方面的培养方向,加大服务水平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市场建设的投资决策,不断的进行企业间有关加强服务水平理论和方案的探讨,同时加紧对外部优秀企业的考察和学习,不断的引进他人成功的管理经验,逐步推动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2、加快企业人才的培养,形成具有专业化服务水平的专业技术力量。

任何企业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能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物业管理企业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人才是物业管理企业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所以,加快人才的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为此,一方面应引进一些具有相关知识与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应通过培训、定期考核、评比等手段,提高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员工的素质。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管理手段的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质量也会随之相应提高。

3、改变企业内部机制,增强员工市场竞争意识。

9.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篇九

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服务质量考核标准

一、企业设立情况(10分)

1、企业、资质按有关规定办理,无虚报、瞒报现象2分

2、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数量符合要求2分

3、企业办公管理用房落实,办公条件良好、生产工具齐全2分

4、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按有关规定办理2分

5、资质证书、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等张挂上墙2分

二、企业内部管理(20分)

1、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各岗位工作标准,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考核办法4分

2、应用计算机、智能化设备等现代化管理手段2分

3、在收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税收等方面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未出差错2分

4、至少每半年公开一次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收支情况2分

5、员工着装整齐,佩戴明显标志,工作规范2分

6、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成册,管理完善,查阅方便2分

17、建立住用户档案,查阅方便2分

8、及时、完善更新信用档案记录内容、并及时汇报2分

9、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服务电话2分

三、企业经营情况(30分)

(一)基础管理10分

1、严格按照合同(协议)约定内容提供服务2分

2、建立并落实便民服务承诺制,开展多种经营2分

3、定期向住用户发放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征求意见单,对合理建议及时整改2分

4、建立物业维修基金,其管理、使用等符合有关规定2分

5、接受社会监督,对投诉及时解决2分

(二)业主调查表反馈情况20分

按总户数的10%随机发放调查表,并将反馈情况汇总。业主调查表见附表

四、企业项目管理(40分)

(一)基础管理10分

1、与建设单位(销售前)或业主委员会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双方责任权利明确,并办理接管验收手续2分

2、房屋使用手册、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及业主公约等各项公众制度完善2分

3、按规定程序成立业主委员会,并按章程履行职责2分

4、开展有意义、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2分

5、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收缴率90%以上2分

(二)房屋管理与维修养护——住宅小区5分

1、主出入口设有总平面示意图,房屋栋号标志明显1分

2、无违反规定私搭乱建,无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现象1分

3、房屋外观完好、整洁,外墙粉刷美观,无税落,内墙干净,无损坏1分

4、封闭阳台统一有序,空调安装位置相对统一,钢窗、晾衣架无锈蚀1分

5、房屋装修符合规定,未发生危及房屋结构安全及拆改管线和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1分

(三)房屋管理与维修养护——大厦5分

1、大厦、栋号、楼层、房号标志明显,大堂内显著位置识驻大厦各单位名录1分

2、无违反规定私搭乱建、无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现象1分

3、大厦外观完好整洁,无损坏1分

4、封闭阳台有序,空调安装位置相对统一1分

5、房屋装修,室外招牌,广告牌等按规定执行1分

(四)共用设施设备管理——住宅小区10分

1、共用配套设施完好,无随意改变用途、运行良好、无事故隐患,保养、检修制度完善2分

2、供水设备运行正常设施完好,无渗漏、无污染,二次生活用水有严格保障措施。上水管道完好,无锈蚀2分

3、排水、排污管道通畅,无堵塞外溢现象,下水管理道完好,无锈蚀2分

4、制订供电系统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记录完整,供电设备运行安全正常、路灯、楼道灯等公共照明设备完好2分

5、道路通畅,路线平整,车辆行人安全通行2分

(五)共用设施设备管理——大厦15分

1、制订设备安全运行、岗位责任制、维护保养、运行记录等管理制度,并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分

2、保证正常供电,制订并执行临时用电管理措施与停电应急处理措施,备用应急发电机可随时起用2分

3、消防24小时值班,设备完好,可以随时起用,设有突发火灾应急方案,无火灾安全隐患2分

4、电梯按规定时间运行、安检合格,维修、保养人员持证上岗,并有排除险性应急处理措施2分

5、合理安排用水,设备正常,按规定对二次供水设备进行管理,水质清洁卫生,操作人员健康合格2分

6、高压水泵、水池、水箱有严格管理措施,排水系统通畅,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2分

7、中央空调系统供暖设备运行正常,制订故障应急处理方案2分

8、公共照明完好,大厦范围内道路通畅。1分

(六)保安、车辆管理5分(4分)

1、实行24小时值班及巡逻制度2分

2、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1分(0分)

3、车辆管理制度完善、按规定停放,管理有序2分

(七)环境卫生管理15分(4分)

1、环卫设备完备,设有垃圾箱、果皮箱等保洁设备1分(0分)

2、清洁卫生实行责任制,有专职清洁人员和明确的责任范围,实行标准化保洁1分

3、垃圾日前日清,定期进行卫生消毒灭杀1分

4、停车场、道路等共用场地无纸屑、烟头等废弃物1分

5、房屋共用部位保持清洁,无乱贴、乱画、无擅自占用和堆放杂物现象1分

(八)绿化管理5分(2分)

1、院落内绿地布局合理,花草树立配置得当,整洁美观2分

2、绿地无改变使用用途和破坏、践踏、占用等现象1分(0分)

3、花草树木长势良好,修剪整齐美观1分(0分)

10.物业服务企业及其管理 篇十

[关键词]文化 志愿服务 团队 管理

一、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现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相关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四会市“文明城”的建设活动,近年来,我市围绕党政中心任务,积极做好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把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环境,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止2015年底,社会文化志愿服务人数达800多人。

二、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情况

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主要是业余艺术团队。目前,全市业余艺术团队共9支,分别有:四会市艺术团、科普艺术团、民乐曲艺团、风采艺术团、红霞艺术团、星辉艺术团、国标舞协会、“四图书友”志愿者服务队、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等文化志愿服务队。支持业余艺术团队建设是文化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四会市艺术团现有团员100多人,是肇庆市第一支在民政局注册成立的县级业余文艺团体,内设秘书处、后勤部、顾问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声乐委员会、舞蹈委员会、器乐委员会、戏曲委员会8个机构。“四图书友”志愿者人数约200人,是由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热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志愿人仕组成,为志愿者服务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广大文化志愿者活跃在我市免费艺术培训、图书志愿服务、文博志愿服务、送电影下乡、文艺汇演、文艺精品创作等群众文化各个领域,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

三、社会力量自发开展文化服务

(一)自发参与社会活动

在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过程中,文化部门与电视台、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合作,获取集团企事业等的大力支持。此做法一方面扩大各类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争取在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把群众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广泛开展评优活动

广泛开展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活动,宣传年度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积极倡导“文化志愿服务光荣”,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打造良好的文化志愿服务氛围。

(三)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四会市文化志愿者工作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广泛组织开展文化公共服务项目,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高涨,十分踊跃。

1、青少年文化艺术免费普及和推广群众文化活动。市群众文艺团体平均每年组织到各镇(街道)村(居)委会送戏下乡30场次,每晚7:30~9:00在城区广场、各镇中心广场进行推广广场舞活动。

2、业余文艺骨干文化艺术免费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驻队辅导等形式,市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平均每年培训业余文艺骨干30人,并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为广大业余文艺骨干提供展现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

3、群众性业余文艺创作。市文化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舞台等现代化传媒手段,组织辅导群众性业余创作工作。

4、“分享·信任·传播”图书交换服务。通过在图书馆建立“图书交换服务中心”,在学校、社区等地建立图书漂流点,为大家提供“个性、自由、开放”的阅读服务,并利用漂流图书为读者开展“图书漂流阅读指导”等多项阅读推广服务。

5、“玉苗周末故事会”。通过举办深受孩子喜爱的“讲故事”活动,吸引更多少儿走进图书馆,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通过知识走上舞台,通过舞台增强自信,通过自信去提高素养,把书籍、知识、自信、素养融会贯通。

四、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数为8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约100人,其他约700人。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20岁以下50人,占2.5%,20岁-30岁有160人,占20%;30岁-40岁有320人,占40%;40岁-50岁有200人,占25%;50岁以上100人,占12.5%。人员老年化情况相对严重。文化人才方面,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编制冻结,我市文化事业单位新人难进,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40人,占6%,但大多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25人,占3%;中专以下5人,占1%。学历层次整体不高。

从专业分布看,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占总数的10%;其他人员约700人,占总数的90%。专业领域分布不均,专业文化志愿服务不足,不少人半路出家,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给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文化服务。新型社会文化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将会更大,文化志愿服务的缺口现象也将会更加突出。

五、加强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及其管理与对策

基于以上存在问题的考虑,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规范管理,根据志愿服务原则和文化馆工作需要,应为志愿者服务队伍制定《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暂行管理办法》,定期对志愿者进行业务知识、服务要求及服务意义等方面的培训,加强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和管理。

nlc202309090823

(一)完善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1、高度重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定期研究涉及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志愿服务年度工作报告制度,促进文化志愿服务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加大社会文化志愿服务投入。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文化志愿服务培养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志愿服务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文化志愿服务的创造潜能。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管理,合理调度,逐步发展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为志愿者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员保障,广泛动员,善于发现典型、加强宣传,推介榜样、总结经验,全面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文化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突出特色、塑造品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4、做好活动筹备工作。在开展活动前对志愿者的前期培训,定期集中培训各分队业务,熟能生巧,只有熟悉,才能做得更好。每次活动结束后,召集有关工作人员总结工作经验。

(二)优化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结构

1、引进急需文化志愿服务。当前,四会市文化系统急需古文献、图书馆学、文物鉴定、音乐制作、舞蹈编导等方面专业人才的文化志愿服务,哪怕只是偶尔开课授课,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需求。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募成熟文化志愿服务者或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的文化人才,壮大社会文化志愿服务。

2、提升现有文化志愿服务。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志愿服务价值观,对现有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分类对待,对有特殊才能的文化志愿服务要“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者培养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工作,鼓励文化艺术各类人才在职自学,按市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调动文化专业人才对文化志愿服务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文化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

3、灵活利用文化志愿服务。坚持文化志愿服务者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引进文化志愿服务者与借用外智并重,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实行嘉许奖励,成果重奖。通过文化志愿服务者“柔性”流动的方式,打造高层次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为我市文化事业出谋划策。

4、为服务提供保障。为确保志愿服务取得实效,我们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热心人仕的支持,成立专项资金,搭建一个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资金平台,为服务队的建设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让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志愿行为、价值取向去服务大众,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并以显著的服务成效为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为全市公共文化事业服务添砖加瓦。

六、结语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对于文化工作需求日益增长的重要项目,对提升文化活动的整体效果有着积极主导的作用。在新时期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新形势,完善群众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发挥社会群众文化志愿服务的辐射作用,针对当前的发展情况,认真做好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组织和开展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J].中信出版社,2013(5);

〔2〕吴慧敏.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大众文艺,2015(10);

〔3〕邵德华.论新时期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4(11)。

作者简介:曾月华(1986--),女,本科,九级职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音乐学专业,现任职于四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上一篇:安全教育优秀教师材料下一篇:四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缩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