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共15篇)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8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3.利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还记得怎么称呼我吗?在这里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吗?对,有很多老师等着看我们的精彩表现呢!怎样才能让听课的老师都能听到你们的精彩发言呢?好,咱们先来试着用用话筒,可以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同学们的爱好真广泛,那你们喜欢旅游吗?在出门之前你都准备些什么?)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五一假期了,王老师全家也打算出去游玩,你们想不想知道王老师为这次出游准备好了哪些东西呢?(生:想)好,请看大屏幕(稍快)
仔细观察这些食品以及价格,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标价上的数把他们进行分类吗?
师:你是怎么分的?(生答,师课件展示)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对了,2、30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整数。而像这四个数19.90、0.85、3.80、5.98又叫什么数呢?仔细观察这些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答)像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板书: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小数点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些小数中都有一个醒目的标志小圆点(点击课件:小数点闪烁),谁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名字?师:你们知道得真多,这个小圆点就叫做小数点。(课件出示)
师: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就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就是小数的小数部分,而小数点的家就在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中间靠下的地方,它是一个圆圆的小点,读的时候读作“点”(点击课件)
2、读小数
师:那现在谁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小数?(19.90元)师:(1)同学们都会读小数了,真了不起,那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一样吗?哪个地方不一样?
(2)刚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读法,那你们认为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一
样吗?哪里不一样?
(3)你说出了这个小数表示的价格,那谁能读一读这个价格呢?
小结: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是不一样的,小数的整数部分就像以前读整数的读法来读,而小数的小数部分只需把小数部分上的数字依次读出来就行了,就像我们平时读电话号码一样。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个小数。
齐读小数
师:那下面的这几个小数你能读出来吗? 指生读。
3、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你们知道这些小数表示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课件出示)
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听。
生;19.90元表示19元9角0分。
师:通常我们在介绍价格的时候,如果这个单位上的数字是0,可以省掉不填。也就说19.90元表示19元9角。
生介绍其他三个价格。
师:孩子们,看来这些问题没有难倒大家。(隐退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填到元、角、分前面的数,想一想,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第二位分别表示什么?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其他小组发现了吗?
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表示多少元,那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呢?
4、写小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会读这些小数,还能说出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那如果老师给你两个这样的价格,(点击)你能用小数表示出是多少元吗? 看来大家很自信,那好,在练习本试着写一写。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写?
出示:13元4角、5元3分
请看黑板上这个同学写的,大家觉得她写的怎么样? 生:她写的很好
师:5.03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为什么要写0呢? 生5:因为三分不够一角,它不能占角的位置。
5、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会读小数,还会写小数。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小数,请你仔细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生自由说
生:电子秤(电子秤上也有小数,你知道它表示什么?
当有的学生提到长度时,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但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而且还可以表示物体的质量、长度等。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那怎样用小数表示长度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自己试着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的时候注意下面这几点。(出示提示)
学生自学。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有什么疑问吗?
看来大家的自学能力很强呀,那王老师可要来检验一下,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生:敢)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
(2)看来同学很会学习,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请同学们先观察下面的线段图。
随着课件的演示,师:这是1米长的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那用今天认识的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思考。口答
师:也就是说0.1米就表示()米,也表示1分米。请同学们瞧,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呢?那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呢?5分米呢?0.7米的7表示什么?它表示的是多少分米呢?
生答师用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真棒,已经会用小数表示几分米了,那1厘米,3厘米和18厘米又该怎么表示呢?想一想如果用小数该怎样来表示呢?
生汇报。
观察一下,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上的“1”在这里又表示什么? 如果是3厘米呢?18厘米呢?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已经会用小数表示长度了。请你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两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生:位数不同,第1组小数有一位小数,第二组有两位小数。
师:我们就把小数点右面有一位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右边有两位的叫做两位小数。还有什么不同吗?(手指分数)
生:他们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小结: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的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这两组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小数的整数部分都是0。
师:为什么都是0?那如果超过了1米,整数部分还会是0吗?那老师的身高超过一米了吗?用小数表示整数部分还能为0吗?老师的身高是1米61厘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出我的身高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用小数表示身高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小数表示出了老师的身高,想不想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2、师:看来,小数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小蜜蜂找到它的好朋友吗?
出示课件:找朋友
3、师:好了,同学们几经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个猜谜语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脖子。猜猜看这是什么? 生说(课件出示)你能用小数表示它的身高吗?
师: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有着长长地鼻子,猜出是什么吗?出示图片 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鸟,腿很长,跑的也很快。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
4、出示奥运图片 师:其实小数的用处还有很多。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比赛中也用到了小数,下面咱们来欣赏一些精彩瞬间。瞧,这是庞伟。。。
四、课堂总结
好了,同学们也看到了很多小数,其实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找小数的影子。
2.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二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主要通过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活动中加强概念的理解,蕴含测量面积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可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聚光灯、放大镜、图形编辑、手写识别等辅助教学工具,设计出层次清晰、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电子白板,直观展示,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数学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唤醒、重组、迁移中实现对新知的内化。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学习面积的概念时,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富有趣味和意义的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适时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电子白板技术的恰当使用就可以使以上思路实施起来事半功倍。在教学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交流活动。
师(出示图1):这里有两个手掌印,猜猜哪个是老师的手掌印?哪个是你们的手掌印?
师:为什么这样觉得呢?
生:老师的手大,学生的手小。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呢?
师:这里的大小是指手掌面的大小(将图1掌印色彩填充为图2),摸摸看,你们的手掌面有多大?
以上环节,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画图”演示功能,现场师生动手描绘手掌印,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大小与数学上的大小有什么不一样?”再运用色彩“填充”或“涂色”功能形象展示“手掌面是什么?”,由此引入面的相关知识。接着教师布置“请从周围的物体中找到它的面并用手摸一摸”,回归寻找生活中的面积。然后教师从“资源库”中拉出学生找的实物图片并进行演示。最后,小结“像刚刚找出的这些都是物体的面,这些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二、利用电子白板,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观察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给予其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子白板的相关功能的运用,可以使数学活动指向性更加明确,可操作性更强。为了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我们可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活动。
活动一:直观观察比大小
比较面积大小时,引导学生用观察法进行比较,出示图3,运用白板“聚光灯”功能变换为图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水池与图书馆的面积,哪个比较大?”“聚光灯”功能的使用,从繁杂的情境图片中,忽略次要,凸显主要的信息,可以令学生的注意力及观察目标更加明确,切实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活动二:演示操作比大小
对于面积相近的图形,直接观察比大小有时并不能分辨,要重视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围绕图3的情境,追问“办公楼和生活区的面积又是哪个比较大呢?”(运用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从图3中拖出办公楼和生活区的图片,如图5)。组织讨论“无法一眼看出哪个比较大,那怎么办?”达成“可以用重叠比一比”的一致意见后,教师拖动图片使两张图片重叠,如图6(拖动图片,根据具体操作灵活设置叠放次序为“移到顶部”或“移到底部”)。
本层次活动较好结合电子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在稳定的情境下,变式引出第二层次探讨:无法通过观察比较,演示重叠可以清晰比较大小。白板的演示操作,不仅一目了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两图孰大孰小,也使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活动组织更为流畅。
活动三:动手操作比大小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建立、思想方法的感悟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经历逐步理解、掌握和内化,不断积累与深化的过程[1]。在比较面积大小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使其获得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在完成以上两层次的活动之后,我们进一步挖掘图3的情境价值,设计动手操作比大小的活动。教师仍应用电子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从图3情景图中拖出教学楼与草坪两张图片(如图7),讨论“又是两个长方形的比较,你们准备用什么办法比较呢?”“观察法,无法帮助准确判断;重叠法,仍然无法解决问题。那该怎么比较呢?”交流讨论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甚至还可以用贴一贴、比一比的方法,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如图8)。
任何教学手段或技术运用,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贵在运用得当。以上环节,由电子白板营造探究氛围,引发借助实物动手操作,如此就较好地将直观观察与实物操作的价值融为一体,避免过度强调信息技术手段,以视觉直观替代动手实践的弊端。
三、善用电子白板,引发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认识面积》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等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授课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工具,将事先画好的两个长方形遮挡,仅露出其中一边(如图9),设问“下面是两个长方形分别露出了这样的一条边,你能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不能呀?!老师再给大家露一条,现在呢(拉幕,变为图10)”。进一步启发想象“想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多大呢?谁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动手比划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多大?瞧(拉幕,呈现图11),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时,要预防过度强调直观性,而忽视创设时机引发学生思考、想象。以上环节的电子白板“幕布”工具的使用,比起实物展示的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拉幕时,恰当把握露出边的时机和数量能有效引发学生动脑想象、推理,并帮助正确做出判断,较好地突出了学科性,也体现了电子白板技术的交互性。
四、巧用电子白板,设置悬念,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学科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坚持螺旋上升原则,对于“螺旋上升”课程,应该设计出螺旋式的教学安排。[2]在初步理解概念,经过一定的比较面积大小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练习,设置悬念,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如利用“幕布”工具,将两个图形隐藏于笑脸后面,启发“两个笑脸后面躲藏着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它们分别可以分成64格和17格(利用“手写识别”功能写上提示,如图12)。现在能知道了吗?”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之后,揭开笑脸露出隐藏的图形(图13),“是这样吗?为什么无法比较?那该怎么办?”根据学生建议,利用白板的图形“拖动”功能将图形移入方格图中(图14),“现在可以比较了吗?为什么?”最后小结“是呀,用数格子比较面积时统一格子的大小很重要。”
本练习不仅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并不是分成的格子数越多面积就越大,还要注意统一标准,而且还为下一课时《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埋下伏笔。如此,巧用电子白板技术能够有效创设具有思维张力的学习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总之,电子白板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且信息量大,便于操作。但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必须从数学学科的需求角度出发,要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直观教具的科学扬弃的基础上有效使用[3]。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本文结合课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丰富表象积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及拓展思维深度。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林锦城,陈著.例谈“螺旋式上升”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4,(02):9-10.
[2]孔凡哲.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2007,(05):66-72.
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三
成功之处:
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二、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達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三、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4.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材说明
1、内容结构和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小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会计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页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付款、身高)。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作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①充分利用现实生活题材,加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②借助“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计量单位作形象支撑,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多样化的认识过程,突出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④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3、教学目标
①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如付款单),认识小数,体会小数的特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知道以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④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⑤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①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①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也上限2位小数,并且结合具体的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①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适合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学习前摸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
5.收集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三、探讨的问题
1、是否教学什么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是否需要沟通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3、是否归纳出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整数与小数的加、减计算如何处理好些?
5、教材中的主题图中的商品价格如“5.98元,0.85元”,但现在超市中单件商品的价格有分的少见,如何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处理好教材?四、课时安排感受课:5课时认识课:5课时熟悉课:2课时知识整理课:1课时
5.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教学重点:
1、小数的含义。
2、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小数。
1、出示商品价格。
师:上个星期,同学们去春游了的吧。我们班也去了的。那天,我班上有个叫李星浩的男生让我很感动。他发现同组的张明同学在去年春游时只带了几个柑桔,平时也从未买过零食,于是这次春游前他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双倍的零食,要与张明分享。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一起看看他都买了些什么?(白板出示物品及价格)
2、区别整数和小数,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表示价格的数分成两类?该怎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白板上拖拽,将商品价格分成两类: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这两组数有什么区别?
(左边这一组数是整数,右边这一组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2.5 4.8 3.25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小数中的小圆点,猜猜叫什么名?分数中的横线叫分数线,那小数中的点叫......对,小数点。(板书)
2、你会读小数吗?
(多让一些学生试读以上商品价格,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巩固读小数:0.44 71.00 129.68,总结出小数读法。刚才,这些小数我们都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教师引导,全班总结出:“读小数的时候,先读小数点左边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数按照顺序依次读出数字即可。
3、你会写小数吗?(指名说写小数的方法)
(请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教师出示的小数,并请一个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评价。)
十六点七 写作: 五十点零九 写作: 八百零四点三二 写作:
再小结写小数的方法: 写小数的时候,先写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点”就写作“.”;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按照读的顺序依次写出每个数字即可。注意: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
4、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你知道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手指饼,薯片,山楂片的价格到底表示多少钱吗?(指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以元为单位表示的价格的含义(师板书):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多少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数表示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的数表示几分。
(生独立做,某生在白板上写)教师出示88页情境图,先轻声读一读图中所标出 的一些食物的价格。再写出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并请学生写在书上。)
(指名口答,师刮奖)看看这里是多少钱,以元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
5、说说生活中的小数。除了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你还在哪里见到小数的?
油桶上2.5升 体温36.4摄氏度 笔芯0.5毫米
火车载重量3.25吨 衣服打8.5折
老师这里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一起读一读。
三、教学例一
1、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小数,那到底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下面我们用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来研究一下。”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10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呢?
(同桌讨论,并请同学汇报。)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小数是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或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零几或者零点几几。”)白板练习,分数改小数
4、说说0.18米的表示多长?知道以米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师板书)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全班交流,写成1.3米和1.30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学生类推(生独立做,白板掲印章校正)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请同学汇报,全班订正。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数。)
四、课堂练习(导学案)
1、判断(白板,生答师画)
2、我会配钥匙(独立做,指名生白板连线)
3、蜜蜂采蜜(生独立做,连线,指名白板拖拽)
4、涂色表示0.1,0.01(生独立做,指名白板填充)
5、把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生独立做,指名汇报,师白板写)
6、把日记中的数用小数表示(指名说,师白板写)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数?有关小数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哪些?
六、作业
1、、用0,1,2和小数点组合小数,看谁组合得多。
6.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小数、认识小数,从而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中第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据,看看能找到哪些整数和分数?你还能观察到什么样的数?
2、出示教材第91页的主题图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并明确: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一个小数点)
二、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读写小数
(1)教师先示范读3.45 并板书:三点四五
并指明哪些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让学生尝试读其余的小数
(2)教师总结:在读小数时,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读小数部分时,只要按照从 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3)学生齐读小数
(4)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说一说
出示教师准备的生活中的小数,巩固读法,同时教授写法。
(5)把课前准备的小卡片(小数的读写练习)发给学生。学生做完后,抽几个学生上前展示并进行评析。
2、认识一位小数
课件出示例1.师生共同探讨王东的身高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1)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将其平均分成10份。
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还可以如何表示?
指名回答,教师明确并板书:1米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课件再出示3分米长的部分提问: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还可以写成哪种形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分米是十分之三米,还可以写成0.3米。
4分米呢?5分米呢?6分米呢?…… 教师总结: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2)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92页做一做
三、巩固拓展
四、小数的历史
课外知识扩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1:如何认识小数,读写小数
生2: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生3:小数的由来
六、板书设计
1、像3.45、0.85、2.60这样的数叫小数2、3.45 读作三点四五3、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可以写成0.1米
7.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一探:为什么要认识小数?
小数产生的本原在于计量的需要, 是基于十进制表示数量的需要。人们在度量物体的过程中, 需要比单位1更小的计量, 按照十进制的要求, 如果以个位为基础, 向右扩展就是十位、百位、千位;如果向左扩展就是十分之一位 (十分位) 、百分之一位 (百分位) 等。小数是十进位制记数制度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结果。实际应用中, 即产生10角为一元, 10分米为一米的设置, 于是有了元以下的角、分, 米以下的分米、厘米。
小数还是对分数概念的完善, 是分数书写形式的优化改进。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 使分数和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们现在的小数定义就是根据这种形式变换过程而定义的, 将十进分数改写成不带分母形式的数就叫做小数。
二探:“小数的认识”在不同学段不同教材的安排与区别是什么?为什么?
对比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与认识小数相关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呈现形式的差异 (附表1) , 分析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青岛版的“认识小数”课程编排 (附表2) , 可以发现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众多教材螺旋上升地安排了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然而, 我们不禁也要问: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属于不断发展的过程, 无法在三四两个年级截然区分开, 一线教师在教学这两节课时, 对教学目标——“度”的把握相当困难。认识小数, 很直接的需求就是读写小数, 为什么众多教材都不安排在第一次认识小数的三年级, 而是独立于四年级的一个课时呢?
(在“教材编排”栏目中, 下划线部分为教材重点。)
三探:学生认识小数的起点和节点的有效发展区域是什么?
查阅第一学段的教材内容 (以人教版为例) , 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认识小数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掌握人民币的元、角、分之间关系, 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 三年级上册学习过“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对200名三年级学生的“教学前测”问卷调查, 分析统计学生的现实起点, 发现:学生在幼儿园时期, 已经知道元、角、分的意义, 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 “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中已安排学生认识“8.30元”就是“八元三角” (北师版无安排此内容) , 三年级之前已经有丰富的购物实际经验。
一寻“为什么教”之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学生能获得什么发展?
第一学段设计“元、角、分与小数”单元, 使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第二学段又设计了丰富的实例:食物的价格、短跑速度、身高、体重、体温等, 继续拓展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学生在探索小数运算法则时, 可以介助元、角、分的模型, 并最终离开具体模型掌握小数运算法则。有研究证明, 低年级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往往只视其为一个“量”, 而不是一个“数”。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也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认识而对小数形成直观感知, 这节课借分数认识小数, 从知识逻辑关系上引导学生更高层次地认识小数, 亦是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融入于整个“数”的体系中。
二寻“教什么”之路:我们要初步认识小数的什么?
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大小、性质、运算, 与分数、百分数的联系, 以及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我们应该认识的。但这节课应该:结合具体情景,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会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各用什么表示;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应该超越:超出认识两位小数, 进行小数计数单位的揭示, 离开现实背景、具体的量、具体的图形谈小数, 或对小数进行抽象概括。学习的过程, 可以通过估一估、描一描等有感有悟的活动, 帮助学生发展数感;可以直观感知米尺中的小数等等, 发展几何直观能力;可以在数轴、方形图、分数、小数、整数等学习素材中, 丰富感知数系中自然数与小数的关系,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不仅了解到小数的来源与含义, 更能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寻“怎么教”之路:怎样初步认识小数?
小数是从分数中分离出来的, 在形式上不同于分数, 并非分数概念的附庸。通常认为, 因为小数是分母为10, 100, 1000的分数, 所以借助分数认识小数是很自然的。然而, 小数又不完全依赖分数, 并不是不讲分数, 就不能讲小数。因为人的认识过程也可以先研究特例, 从特例归纳地推广到一般。何况分数的抽象性比小数高, 是多大?学生对该量的大小概念比较模糊。0.1元就是1角, 0.5元就是5角, 这些小数都是实实在在可捉摸的量, 非常清晰明确。我们可以借助小数容易懂, 利用十进制表示大数的基础和向后延伸表示的参照系, 通过类比联想让学生自然地掌握小数概念。这也是教材中大量采用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各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来认识小数的缘故。
8.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八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老师报几个小数,你能写出来吗?
师:0.8、0.08、0.008、309.309、1.1
生在纸上写下所听到的小数,检查正误。
师: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
生:(读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
生1:0.8是一位小数;0.08是两位小数;0.008是三位小数。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0.08表示百分之八;0.008表示千分之八。
生3:0.8表示8个0.1;0.08表示8个0.01;0.008表示8个0.001。
生: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0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08的计数单位是千
分之一;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区别。
生: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是非0的其他整数。
(师画出分类集合图,略)
师:309.309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读法不一致,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依次读出就行了。
生:整数部分表示309个一,小数部分表示309个0.001。
师:1.1里两个1还一样吗?一共有多少个0.1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一个个位,一个十分位。
生:个位一个一,十分位一个0.1。
生:1.1里有11个0.1,因为1里面有10个0.1,加1个0.1,是11个0.1。
生:1和0.1的进率是10.
(教师相机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
【反思】
1、有意识渗透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的作用和美妙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概念、法则、性质等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并逐步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学生的年龄很小,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积极地又能够适时、适度、适当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也是极其必要的。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对应、集合、统计、代数、建模、数形结合思想等。本节课重点渗透的是分类思想。
通过“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的问答,学生掌握了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分类;通过“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的问答,学生知道了小数还可以分成整数部分是0和非0的两类小数,并观察到分类集合图。感悟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感受分类标准的多元化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有意识建构知识体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板块,形成知识体系。这里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首先,听写五个小数检查正误后问学生:“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用语文课上经常用到的听写方式进行了小数读写法的练习。然后,利用0.8、0.08、0.008三个小数梳理出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并相机填在数位顺序表里,学生很容易看出与整数数位顺序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接着,围绕小数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区别、小数的组成展开设问。尽管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读法会受整数读法的干扰,但由于学生对整数读法非常熟练,学生经常说小数,通过这样教学强化了小数部分的读法。数的组成练习深化了对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的理解。学生通过理解1.1的组成和观察完整数位顺序表的板书,领悟到个位1与十分位1的进率是10,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学习做好伏笔。
9.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九
一、口算。
1.8+1.2= 3.9-1.8= 5.6+0.3= 4+0.4= 0.7+0.8= 2.2-0.2= 2.7-2.5= 3-0.8= 0.8-0.4= 5.7-0.5= 10.1+1.3= 2.5+2.5=
二、填空。
1.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2.小数点的()边是整数部分,()边是小数部分。3.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4.12.10020读作()
5.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6.5个百分之一是(),9个千分之一是()。7.()个0.1是1,()个0.01是1。8.0.3的计数单位是(),如果它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写出来的数是()。9.3.78是由3个(),7个()和8个()组成的。10.207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十二点零五写作(),0.065读作()。6个0.1是(),1.9里有()个0.1,34个0.01是()。1角5分=()元 2米2厘米=()米 1.53元=()分 0.98米=()厘米 14.7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15.5角4分写成分数是()元,写成小数是()元。16.小丽高1.40米,爸爸高17分米,爸爸比小丽高()分米。
17.0.5米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1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0.068、0.68、0.806、0.608、0.6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入适当的小数:
<()<()<()<()< 1.5 三、练一练。
1米=()分米 1分米=()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分米 1米=()厘米 1厘米=()米 1千克=()克 1克=()千克 4 分米 =()米; 6 厘米 =()米; 65 克 =()千克;
340 克 =()千克; 3 角 5 分 =()元; 1 米 4 厘米 =()米 69克=()千克 1 米5分米=()分=()元 1千克50克=()千克 15平方厘米=()平方米
四、比较大小。
0.75 ○ 0.8 5.69 ○ 56.9 7.217 ○ 7.22 6.04 ○ 6.004 0.9 ○0.839 3.50 ○ 3.6
五、选择填空。
1.百米赛跑中,小明的成绩是15.6秒,小刚的成绩是16.1秒,小军的成绩比小刚好,比小明差,小
军的成绩可能是()秒。
A.14.5 B.17.5 C.16 2.比1大比1.5小的小数有()个。
A.100 B.1000 C.无数个
六、竖式计算。
2.3+13.9 10.8-7.9 8+7.8 65.5-6.9
七、解决问题。
1.小华身高1.5米,比小芳矮0.3米,小芳身高多少米?
2.小华身高1.5米,小芳比小华矮0.3米,小芳身高多少米?
3.地上有一桶水,连桶带水一共重15.3千克,倒掉半桶后,还剩8.3千克,桶和各种多少千克?
附加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品价格,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
2、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
3、对商品标价中的小数有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都有数学书,那么谁知道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呢?
生:6.75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封皮的背面有这本书的价钱。
师:仔细观察这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像这样的数我们平时还在哪里见过呢?
生:商场的商品标签上……
2、导入
师:看来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像这样带小圆点的数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小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小数读、写方法。
(一)小数的读法
1、观察例1情境图
(1)
谁能说一说这些商品的价钱是多少?
指名回答
(2)师:这些商品的价钱表示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
生1:都是用小数表示的生2:这些商品的价钱都不是整元的生3:不够整元的部分都有两个数字
(3)师:是的,在生活中购买商品时,经常会遇到不是整元的数,这时就要用到小数,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时,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生1: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
生2: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角,第二个数表示分。
2、读小数。
师:谁能读一读这些商品的价钱呢?课件出示51页练一练的4题海报图
指名读(每个价钱找一个学生来读)
对学生的读法给予指导并示范读。
师:这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按照他们的读法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3、总结读法
师:大家都会读小数了,谁能说一说小数应该怎样读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读小数时要从左往右读,小数点左边的数按学过的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数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4、及时练习。
下面我来检验一下大家小数读的怎么样?
指名读出超市海报上的商品价格。
(二)小数的写法
大家都已经会读小数了,那么小数应该怎么写呢?
1、想一个平时看过的小数把它写出来。
(1)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2)师生交流:评一评两名板演的学生写的怎么样?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2、讨论:小数的写法。
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小结:写小数时也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写,小数点的左边按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的右边按顺序写出每一个数字。
3、及时练习:同桌两人一组,一个人说小数,另一个人写。然后互换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写的又快又对。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题目中小数。
(1)一本《童话故事》13.6元。
(2)妈妈在农贸市场买鱼花了16.5元,买肉花了32.5元。
(3)一个数学练习本0.50元。
2、说出下列物品的标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1)一条毛巾4.85元。()
(2)一支铅笔0.80元。()
(3)一双鞋88.00元。()
3、把下面商品的价钱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
(1)一盏台24元6角。
()元
(2)一个笔记本3元5角。()元
(3)一块橡皮8角。
()元
(4)一张A4纸5分。
()元
四、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学分享一下吧!
五、课下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小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找一找,除了商品的价钱可以用小数表示以外,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小数。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6.75
读作:六点七五
↓
11.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认识1 L与1 mL
1.认识1 L, 感受1 L的实际意义
(1) 让学生描述1 L水有多少。
(2) 教师出示两个盛满500 mL清水的量筒, 并把两个量筒的水都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 L水, 并描述1 L水有多少。
生1:我看过一大瓶雪碧标注的是1.25 L, 与1L差不多, 比1 L多一点。
生2:1个量筒的水与我爸爸喝的一瓶啤酒差不多, 1 L大约有两瓶啤酒那么多。
生3:1 L的水刚好倒满1 dm3大的盒子里, 说明1 L=1 dm3。
2.认识1 mL, 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1) 在第三个500 mL量筒中出示1 mL蓝色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生1: (很吃惊的样子) 这里面有水吗?我怎么看不到?
生2:比起刚才的1 L水太少了, 基本上看不出有水。
(2) 用针筒抽出1 mL蓝水, 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3) 学生操作:一学生用针筒从一次性杯中抽出1 mL的水, 并把1 mL的水放在手心, 放入1 cm3正方体小塑料盒中, 并说出感受与想法。
生1:1 mL的水在手心中只有一点点, 与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
生2:1 mL的水刚好能放入1 cm3的小方盒中, 说明1 mL=1 cm3。
3.展示1 mL到1 L的变化过程
(1) 指导学生用1 mL的针筒抽出10个1 mL的水, 注射到杯中, 仔细观察, 再说说感受。
(2) 把10个学生抽出的10mL水都倒入一次性透明杯中,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杯中的100 mL水有多少?
(3) 再指导学生把盛有100 mL的10杯水一起倒入1 dm3 透明正方体塑料盒中, 说说感受。
4.反思与分析
(1) 在单位认识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通过把两个量筒中1 L的水倒入1 dm3透明塑料盒, 建立1 L的表象, 学生初步感受1 L的多少。再在大量筒中出示1 mL的蓝水, 通过1 L与1 mL的比较, 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1 mL的表象, 感受1 L比1 mL多得多, 1 mL只有一点点而已。这样既强化1 L的表象, 又初步建立1 mL的表象。然后, 学生通过针筒抽出1 mL的水, 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1 mL的量有多少。最后通过多次抽射1 mL水、把1mL水放入手掌等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2) 在单位沟通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 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 L的多少后, 把1 L的水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中, 沟通1 L与1 dm3的联系;同样把1 mL的水注射到1 cm3的小方格中, 沟通1 mL与1 cm3的联系。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单位体积1 dm3与1 cm3的知识, 迁移到单位容积1 L与1 mL中, 帮助学生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3) 在变化过程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认识1 L与1 mL后, 又用针筒抽出10 mL, 倒出100 mL和1 L水, 并说说生活中的表象物体, 如1 mL大约是一个手指头大小, 10 mL是一瓶双黄连的容量, 100 mL约是半杯一次性杯子的水, 1 L大约两瓶啤酒……学生在单位容积的演绎变化过程中,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 真切地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二、倒一倒, 喝一喝
1.倒水活动, 量化1 L与1 mL
(1) 指导学生先倒1 mL水, 再用针筒抽一抽, 来验证1 mL, 并说说操作过程。
生1:我刚才倒了些水, 结果用针筒验证了一下, 少了点, 于是又倒了几滴, 现在刚好是1mL水。
生2:我刚才也倒了些, 也用针筒验证, 结果相反, 多了点, 我把多的又倒回去了, 现在也是1mL水。
生3:我小心翼翼地倒, 结果与1 mL差不多……
(2) 指导学生倒10 mL, 并用针筒验证。
(3) 指导学生倒满100 mL, 并用量筒验证。
(4) 指导4人学生小组在一空一满两个大水缸中互相倒一倒1 L的水。
2.喝水活动, 体验1 L与1 mL
(1) 引导学生喝杯中1 mL矿泉水, 并谈谈感受。
生1:只能喝一点点, 喝的水与一个小手指差不多。
生2:喝的时候不能大口喝, 只能用舌尖碰几下而已。
生3:喝1 mL的水就是喝1 cm3的水……
(2) 引导学生喝杯中10 mL矿泉水, 再谈谈感受。
(3) 引导学生喝杯中100 mL矿泉水, 也谈谈感受。
(4) 引导学生设想喝1 L矿泉水的感受。
生1:那太多了, 我喝不完。
生2:喝一杯两杯水还好, 要喝1 L水, 也就是5杯水, 有点多。
生3:喝完1 L水可能肚子胀得难受……
3.反思与分析
(1) 通过倒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显然, 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在教学中, 通过倒一倒的活动, 学生按“1 mL, 10 mL, 100 mL, 1 L”的要求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倒水。先猜测应多少水, 并用针筒或量筒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的结果不断调整水的多少;最后观察单位容积量的多少……在调整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原有的不确切的认知原型, 在观察中建立1 mL, 10 mL, 100 mL, 1000 mL (1 L) 的表象, 体验单位容积量, 深化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喝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感知过程中,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可以提高感知效果, 既有助于感知的全面与精确, 也有助于知觉印象的保持, 从而促进思维与记忆。
能在数学课上喝水是令学生开心的事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喝水, 从喝1 mL, 10 mL, 100 mL, 甚至试想喝完1 L水。在喝水的过程中,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 认识到喝1 mL的水只是舌尖碰几下而已;喝10 mL的水刚好是一口水, 像是喝双黄连一样;喝100 mL的水需要喝好几大口;一次喝200 mL的一杯水刚好能解渴;而一次性喝完1 L的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眼、口、手、舌、胃等多种感官,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理解1 mL与1 L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教师演示时机恰当, 学生操作到位, 感悟深刻, 回答精彩。这样的教学实践得益于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量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 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8) :85.
[2]徐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0 (10) :21.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 2007 (4) :41-44.
[4]陈承伟, 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 2007 (4) :30.
[5]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 (5) :30.
[6]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4) :74-75.
[7]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 2008 (8) :66.
[8]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1) :41-42.
[9]劳合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6) :35.
12.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认识小数练习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分)
由2个十,2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A
.20.2
B
.20.02
C
.20.002
2.(2分)
比较大小。100毫米()8厘米4毫米。
A
.B
.C
.3.(2分)
如图,阴影部分能用0.4表示的是()
A
.B
.C
.4.(2分)
12÷(30-26)=()
A
.3
B
.84
C
.90
D
.4
5.(2分)
“3元4角○0.7元”,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
(共20题;共55分)
6.(4分)
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2分)
0.8是________个0.1,0.8是________个0.01.
8.(6分)
(2018六上·福田期末)
用小数、分数、百分数分别表示涂色部分.小数________ 小数________
分数________ 分数________
百分数________ 百分数________
9.(2分)
5分24秒=________分
302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
10.(2分)
看图写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小数.
小数________ 小数________
11.(2分)
(2016·同心模拟)
35.02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它含有________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2.(2分)
35.02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它含有________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3.(1分)
一个三位小数的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________。
14.(1分)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一台护眼灯的售价是250.99元,读作:________
15.(1分)
一个小数,由5个1和3个
组成,这个数是________.
16.(4分)
填上合适的数.
1.7米=________米________分米
7.2分米=________分米________厘米
17.(3分)
填出合适的数。
(1)
60.1米=________米________分米
(2)
9厘米=________米
18.(1分)
里有________个0.01.
19.(2分)
0.06里面有________个0.01,把0.91化成分数是________。
20.(2分)
(2019二上·陇南月考)
200厘米=________米 1元7角+2元3角=________元
21.(3分)
填空
7角是________ 元,写成小数是________元,读作________元.
22.(5分)
把下面四位同学的体重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23.(2分)
4.5小时=________小时________分.
24.(5分)
一平方米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大约吸收0.1千克二氧化碳,释放0.073千克氧气,这片阔叶林共1000平方米,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多少千克氧气?分别合多少吨?
25.(5分)
从学校到公园,妙想走了5.3分钟,奇思走了6.2分钟,笑笑比妙想多用了0.3分钟,三人中谁的速度最快?他比最慢的快多少分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2-1、3-1、4-1、5-1、二、非选择题
(共20题;共55分)
1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十三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师:前几天我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了这样一张广告宣传单。【课件出示广告单。】商品的上面都有一些数。
(1)师:这些数你们认识吗?『揭题』
(2)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数叫小数。那你会读这些小数吗?
指名试读。师示范读。
(3)师:我们是怎么来读这些小数的?读小数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学生举例,引出小数的各部分。【课件】
(4)体会这些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这些小数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你知道哪个就告诉大家哪个。指名说。【课件】
(5)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些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都知道了。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6)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举例。
二、理解小数的含义
(1)认识一位小数。
课件出示米尺。
师:这样一段是多少呢?(1分米,板书)。那1分米用米作单位该怎么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1/10和0.1(板书)。指名说说用0.1表示的理由。
师:小数点后面的1表示什么呢?
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呢?0.8米是几分米?0.9米是几分米?
(2)认识两位小数。
师:1厘米用米作单位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练习。
汇报。
142厘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师:这些小数表示的都是长度。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第二位表示的是什么?
(3)小结:师:仔细地观察这些小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延伸
1、判一判。
(1)24.76读做二十四点七十六。
(2)6米25厘米用小数表示就是6.25。
(3)3元5分用小数表示是3.5元。
(4)1米35厘米是1.35米,也就是135厘米。
2、猜一猜。
(1)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226厘米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
(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8844.43米还可以怎么表示?
(3)长颈鹿“乔治”高6米9厘米。6米9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
学生写。
(4)非洲象高3米50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学生写。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话要说的?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1厘米=1/100米=0.01米
14.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我的成功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对比商品的价格相同与否,让学生在参与回答的气氛中激起求知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秉承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不足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15.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3页例2及做一做。
在直观理解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例2通过比较四名男生跳高成绩的活动,教学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教材在呈现成绩表后,利用师生对话图,提出“排名次”的要求,引出了比较的需求,并通过男生和女生的对话,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二)核心能力
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能正确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体会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多角度思考的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四)学习重难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的大小比较》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举例说明整数比较的方法。
(2)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中分别表示出0.3和0.6,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1)比较每组数的大小,再说一说比较整数的方法。
16○1228○38286○3841029○978
(2)整数有大小,小数也有大有小,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出示课件,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强,跳高场地上激烈的角逐,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0.9
(2)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设计意图】呈现四位同学跳高的成绩,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一位小数,读取信息的过程,也是认读小数的复习过程。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在学生回答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方法。
①小刚第一。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所以1.2米比1.1米高。
②在米尺上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120大于110。
③验证,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拉住米尺,请全班同学观察,找到1.2米,和1.1米进行比较。
小结: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转化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米尺的设计使比较既直观可视,又能够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小数的含义。让学生先将这些以米为单位的量化成以分米或厘米为单位的量,并在米尺上找到他们的位置,便于学生直接看出数的顺序,比较出大小
(5)还可以怎样比,能快速得出结果呢?
先观察整数部分,通过比较不难发现,1.1和1.2比,1.2大于1.1,再观察0.9和0.8,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比较出0.9大于0.8,这是四个数的排列顺序:1.2>1.1>0.9>0.8。
教师适时板书:
0.8
0.9
1.1
1.2
这种排列方法有什么特点和好处?(小数点对齐了,同一数位上的数字比较时看的更清楚了)
他们的名次应该是: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姓名 小刚 小强 小林 小明
成绩 1.2 1.1 0.9 0.8
总结:比较时把小数点对齐,先比较整数,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这样比较更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整数大小的比较经验,很容易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在师生对话中掌握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3.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2)这三种茶叶,最贵的是()茶,的是()茶。
(3)在下图中找到8.5和9.2的位置,并比较它们大小。
(4)请把这些小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课堂总结
一位小数比较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数,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随堂小测
1.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一]-----利用面积模型为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提供直观支持,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表象。
2.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是1.4米、1.7米、0.3米、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分别是多少米吗?
答案:甲1.5,乙1.4,丙1.7,丁0.3.
解析:【考查学习目标一二】----根据甲比丁高,甲比乙高,但又比丙矮,可以判断出丙是的,其次是甲,再根据丁比乙矮可以知道丁是最低的。
3.用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可以组成哪些没有重复数字的一位小数(每张数字卡片都要用到)?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答案:75.1>71.5>57.1>51.7>17.5>15.7
解析:要有顺序地思考,先确定位上的数7,再确定个位上的数5,然后把1放在小数点后第一位,接着位不变,调换5和1的位置;依次类推。
75.1
71.5
57.1
51.7
17.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8-12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07-02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9-28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肌肉》的教学反思08-23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一08-2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07-13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学反思07-12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07-1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8-2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