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精选10篇)
1.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 篇一
一、课程标准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治观念。3、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
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三)权利与义务 3、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二、知识结构
第三单元崇尚法律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上一节认识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学生的从知到行的过程,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接触到的山杠爷,好心却落得被捕的下场,从山杠爷的身上,我们懂得树立法治观念显得至关紧要。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因此从上一节山杠爷的下场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能是震撼。激发探究的兴趣。也可从插入的动画“6-动画-2法制与生活”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文
1.学生代表朗读课本P80案例后,探究:
(1)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2)出谋划策: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措施?(3)进而质疑:联系案例,阅读课本P80—81,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导入较好,能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新学内容的兴趣。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激发兴趣去探究和讨论研究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联系谚语:“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联系上一节课中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点拨、说明。)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
1.家庭:应当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管理,要求他们在校遵守校纪校规,严格作息制度。
3.社区:创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4.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一个好少年、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
公民必须守法
1.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2.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行动起来请同学们选择一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要点归结: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
(1)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
(2)让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课本P81案例后,请学生探究: ①肖某有哪些失误?
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
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 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简评、归纳。)
②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此处学生讨论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不能胜诉,因为肖某已经与对方签订协议,即合同;一是认为能胜诉,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这类理由会居多数。但必须明确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为突破这一难点,应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请学生讲课本暂翻到P88页,借助中间的“知识链接”加以突破。扣住肖某15周岁,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拍摄婚纱照这一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特征不相符合,属于无效行为。
(3)拓展: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利受到社会上的摄影机构侵犯,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与维护她的合法权利,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是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呢?
(4)引导学生回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我们也象案例中的肖某一样,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么我们换种方法,请人对侵权者报复又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
引导学生回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利遭受侵犯,一定要理智战胜情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课后实践到班级交流:
查找下面的网址和电话(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如上网查询、收看电视、报纸、图书馆查找)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活动,学会分析问题、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走进生活的案例可选用平顶山网吧失火一个与青少年有关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探究,分析法与我们青少年的关系。
4.勇于用法维权(怎么做)
(1)学生阅读课本P82案例后,模拟实践帮教活动:(2)引导学生回答,教师作小结。5.守法必须懂法(怎么做)1.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根据三名同学的违法行为,你准备向他们宣讲哪些法律知识? 答:①未成年人不得参与赌博;
②未成年人应该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
③赌债不具有法律效力。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答:守法必须懂法。(1)为了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在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P83正文第一段,了解: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结合课本点拨: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精力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我们就读的学校开展过哪些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要用法、守法必须懂法,而如何懂法呢?(这些设问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段文字内容较易掌握。)
(2)由此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内容: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哪些意义。【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可引用图片 “法制宣传日”提高兴趣,分析问题。
从2001年起,为什么要把每年的12月4日设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三、巩固小结,知意导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教师寄语
我们要认真学法,懂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守法,依法律己,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与我们同行。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核心和拓展部分,我设计了以下有关内容: 1.时政链接,结合“八荣八耻”强调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计划与行动,这是落实本课内容的关键,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表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同时与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法在我身边的感觉。
3.教师寄语,让学生齐读,特别是红色的标记的字,“我们与法同行”。可引用音像资料“八荣八耻”让同学们感悟我们与法同行。
第7课 维护合法权益 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
2.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今日说法”市民王先生的材料设疑:王先生有权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政府赔偿损失吗?为什么?激趣导入。
市民王先生,在市中心繁华地段有一处临街私房,多年来一直依靠在这里经营的小百货店维持正常的生活。由于市政府要在该地段扩建道路,王家被迫拆迁。王先生提出搬迁必须以补偿其小店的商业损失为前提。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学习新课:
(一)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活动一:
“你知道吗?”介绍宪法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
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指出: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活动二:
“查一查”指导学生查阅教材自主探究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1.财产权
2.继承权
3.劳动权
4.休息权
5.物质帮助权
活动三:
“读一读”组织学生齐声朗读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指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公民的非法财产的所有权不受法律保护。
活动四:
“Flash欣赏”播放张老汉购买、使用、出租、出售拖拉机的动画。在此基础上点拨学生总结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所有权包括哪些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并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判断这四种具体权利的使用。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公民享有的经济权利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学习公民享有的一项经济权利——财产继承权。
(二)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活动一:
“生活在线”展示:赵强的遗产之争材料。
赵强夫妇,于1960年收养一女取名赵娟,此后又生育儿子赵明。因感情不和与妻子离婚,儿子随母亲生活。赵强和王某再婚。赵强及其母亲、养女赵娟、王某与前夫的孩子李东共同组建了新的家庭。赵强因意外去世,留下私房2间,存款3万元,放高利贷获利2万元。生前他决定将私房两间给赵娟。赵强的侄子赵辉,及在工厂工作的赵强的弟弟赵刚都与赵强常有来往。赵强死后,遗产谁来继承,大家争论不休„„
活动二:
“说一说”组织学生讨论:赵刚的哪些财产可以作为遗产?为什么?
理由:只有合法的个人财产才能作为遗产。可以作为遗产 1.私房2间 2.存款3万元 不可以
2.放高利贷获利2万元 由养女和后妻及其儿子继承
由亲生儿子、侄子、母亲及弟弟继承
(此环节意在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法律常识。简单讨论,不必展开,只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探究相关问题激发兴趣。)
活动三:
“辩一辩”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赵刚的遗产怎样继承?”按照生活中的一些理解误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分成两个大组,展开课堂辩论。
活动四:
“自主探究”在双方辩论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要解决“赵刚遗产继承问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展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用幻灯展示结论。
(1)什么是继承权?什么是遗产?(2)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两种?
(3)继承遗产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1.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2.遗产是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3.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赵强的养女赵娟、赵强的儿子及后妻的儿子、赵强的弟弟赵刚、赵强的后妻、母亲都享有继承权
思考:他们继承的顺序有先后之分吗? 请思考:赵强有感于养女赵娟多年来对自己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立下遗嘱将两间私房留给了养女赵娟。这属于哪种继承方式?
是属于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活动五:“探究”展示刘某的材料,组织学生思考:刘某这份遗嘱合法吗?得出:未成年人也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刘某中年喜得一子,由于从小受到过分溺爱,儿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好吃懒做,抽烟喝酒,刘某多次拳脚相加也无济于事。儿子读初一那年,其母因车祸去世,刘某因悲痛过度患病也于当年去世。临终前,刘某立下一份遗嘱:“我儿不务正业,屡教不改,我很失望。因此,为促使其改邪归正,我的遗产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刘某这份遗嘱合法吗?
我国法律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
6、活动六:“认识升华”展示家住柳州市东环路的黄某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对待财产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正如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家住柳州市东环路的黄某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柳州市一职高。1998年4月做生意的父母因车祸丧生,留下134万元的遗产。黄某想:这些钱已经够我花一辈子了,还读书干什么?于是他放弃了读书的机会,整天在网吧、酒吧里消磨时光,后来染上毒瘾,不仅将万贯家产化为烟缕,自己也落得皮包骨(体重只有26公斤)。在柳州市戒毒所康复治疗期间,他悔恨地说:“是金钱毁了我的一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青少年应怎样正确对待财产问题?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同时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7、活动七:“生活在线”展示教材上的材料:中学张某炒股的材料,设疑:未成年人能炒股吗?通过这个环节,向学生介绍民法有关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15岁的中学生张某,见有人买股票很赚钱,也想试一把。他私自将家中的存款提出8000元,在某证券交易所建立了股东账户。但是几次交易后,张某不但分文未赚,反将8000元的本钱赔光。
知识拓展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达到一定年龄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而使民事法律关系得以发生、变更或者消失的一种资格。
查一查: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几种?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活动八:
“Flash欣赏”播放小朋友购买收音机的动画,让学生体会: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所有权,我们要有依法维护民事权利的能力。
活动九:
“续写故事”15岁的中学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张某炒股失败后,事情可能会怎样发展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课件展示:结局一:可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赔偿;结局二:到证券交易所大闹一场,把自己的损失抢回来;结局三:到法院状告证券交易所;结局四:算了,伤心总是难免的,自认倒霉!出谋划策
当15岁的中学生张某炒股失败后,张家是这么做的:
张某父母:要求证券交易所赔偿。
证券交易所:股票买卖,有赔有赚,风险自担,不能赔偿。双方发生了争执,你说怎么办呢? 活动十:
“模拟法庭”假如选择结局三,以大组为单位,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与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书记员、张某父母(原告)某证券交易所(被告)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法官,本案你准备怎么判呢?
依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张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在未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的同意下私自提取家中存款进行炒股,是不合法的。
本院认为被告证券交易所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此环节目的在于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最后教师用文字展示小法官的审判结果。点拨知识点: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11、活动十一:“知识拓展”播放视频《物权法》的规定“无主埋藏物不得据为己有。”延伸课堂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无意中从地里挖出的财物或从水里打捞的财物能据为己有吗?
三、收获平台:
由学生自主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后寄予希望,让我们珍惜财产所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现学现用:
见课件最后的随堂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某与前妻生有一子一女,离婚后,子女与高某一起生活。1997年高某与李某再婚,李某将她与前夫生的儿子带来一起生活。高某1999年去世,未留遗嘱。
请问:
1.按照有关继承法的规定,应是哪种方式继承?
2.哪些人可以继承高某的遗产?
3.遗产继承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实践探究
陈某有一子陈甲在外地工作,有一女陈乙与其生活,陈某之妻早逝。陈某有3间私房、5万元存款、1辆摩托车,并持有1万股公司的股票,他还借给朋友2万元。陈某立遗嘱时把3间私房全部留给女儿,其他财产未处理。陈某死后,其著作出版后有稿费5000元。陈甲与陈乙为遗产发生纠纷后,告到了法院,陈某一弟弟陈丙也提出继承要求。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陈某有哪些遗产?
(2)哪些人可以继承陈某的遗产?
(3)陈丙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承陈某的遗产?(4)陈某的遗产应如何分配?
案例评析:财产继承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本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公民享有哪些财产权?公民死亡后个人的合法财产怎样继承?未成年人是否享有这项权利?如果财产权遭受非法侵犯,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很渴望了解的知识。为了避免单调法律常识的直述,本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探究、感悟、认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自主的运用,指导生活的实践。对于本课教材中的已有案例应该充分运用,例如中学生张某炒股的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挖掘身边的人和事自主编写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案例,如本课中的“今日说法”“生活在线”等活动版块所展示的文字材料。当然生活中总有新的经济话题的出现,如2007年《物权法》草案制订过程中提出“无主埋藏物能否拒为己有?”,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在课堂上以知识拓展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观察生活、并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实际。
第7课 维护合法权益
保护智力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的主要法律及其基本内容。2.认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在生活中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教学过程:(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情境一:故事《小王的遭遇》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小王应不应该得到报酬?为什么?(找出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公民的著作权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2>应该采用什么方法维护小王的合法权利? A.与出版社交涉,提出维护自己著作权的要求。
B.如果交涉无效,可将出版社告上法庭,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开拓视野: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柯诺告圣象侵犯商标权 地板业两巨头打上法庭
情境二:学生也有专利权(王同辉介绍他的发明专利产品速变角锯弓)小组讨论,交流成果:
请对王某公开出让自己的专利产品要价1000万元,谈谈你的看法。1.我们应学习他积极参与科技发明实践活动的可贵精神。2.我们应学习他勇于维护自己发明权的强烈意识。情境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 由四则材料归纳出现状
由以上图片,可以看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情境四:为保护知识产权,公安干警收缴和销毁大量盗版光盘 分组讨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 小组交流讨论成果
分组讨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
从英国引进作材料研究和断口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让海尔走向世界 小组交流讨论成果
1.如果没有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就难以引进先进技术;2.同样,如果我们不熟悉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国外就不可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课堂小结:(学生交流学习成果)课堂检测:
1.以下不属于智力成果的是()
A.学生杨某投给某报社但没被采用的一篇文章; B.爸爸给小军买的手机; C.学生张某在学校陶艺室制作的一只精美的碗; D.学生林某制作的机器人。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最重要的是有法可依,下列属于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盗版光盘该不该买,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不该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能侵犯他人的智力成果; B.质量好的可以买,质量不好的不能买;
C.正版的太贵,盗版的便宜,中学生没有收入当然可以买便宜的; D.盗版可以消除技术鸿沟,扩大就业,我们应该支持。辨析题
吴欣跟妈妈说想买一套《今日说法》丛书。妈妈:“听说有盗版卖的,价格便宜而且质量也不错,咱买盗版的。” 吴欣:“好啊,这样也可以帮家里省点钱。” 请对文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评析
妈妈和吴欣的说法不正确。购买盗版书籍是侵犯智力成果权的违法行为。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作为公民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第7课 维护合法权益 学会行使监督权
音视频听证会:
听证会上,公民在行使自己的什么民主权利? 1.了解监督机制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目
的: 法律依据: 想一想 在我国,除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之外,还有哪些监督机关?
走进信访
信访干部张云泉平均每年接待来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
封,接受来访电话1000多个,很少有星期天,也很少有节假日。他以务实的作风和人格的力量,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
2.走进新闻监督(1)新闻监督的渠道 七嘴八舌
请你列举新闻监督的典型案例.漫画赏析
上述漫画说明了什么?(2)新闻监督的重要性
①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②对反映社情民意,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实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公 民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3.参与民主监督
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法律制定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例,2006年3月该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期间收到各方面意见近20万件,其中65%的意见来自基层劳动者。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
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 判断正误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很多。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并说出理由。
你我践行
*联系平时的学习、生活,对自己所在学校、班级加强民主管理提出建议。*中学生参与民主监督,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
2.《做守法的公民》教学案 篇二
教师寄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学习内容:第八
第一站认真履行义务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公民义务的含义,知道宪法规定的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学习重、难点:
、认识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
2、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正确理解“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及其内容;通过实例,知道作为公民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精题解析:
案例一:小周创作的小说出版后获稿酬3600元,当出版社要为他代缴个人所得税时,他说:“支配稿酬是我的权利,我不想缴税。”
案例二:小芳和本班小玉有矛盾,便造谣说小玉正在谈恋爱。小玉找她理论,她说:“那是我的言论自由,你管得着吗?”
案例三:小明因为拒绝给社会青年王某“保护费”而遭殴打,便找人把王某打成重伤。小明认为这是维护了自己人身权利。
上述案例中人物是否真正行使了自己的权利?试分别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要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同时应懂得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应按照合法方式进行。
答案:
(1)他们都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因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只有很好的履行义务,才能充分享受权利,要想充分享受权利,必须很好的履行义务。
(2)小周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的利益。
小芳伤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所谓的自由权利超出了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
小明个人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后,没有按照法律程序讨还公道,而是采取了非法方式,超越和违背了法律。
学习指导:
一、前热身、权利和义务是
。权利的实现要求
,义务的履行要求。
2、公民的义务是。
3、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使我们。
6、我们未成年人,尽管还处在成长阶段,能力有限,但是。
二、自主学习、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如何理解“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作为公民,为什么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是否也应该履行义务?
三、合作探究(大胆提出你的困惑)
四、展示讲解(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五、堂小结
认真履行义务
巩固提升: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又将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愿你永葆一往无前的精神。
基础篇•我能行
、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
①相辅相成的
②统一的 ③对立的 ④一致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①②③
D、①③④
2、每个中国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因为()
A、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 B、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履行义务比享有权利更重要
D、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3、下列说法能体现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关系的是()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③我国宪法规定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彼此结合的 ④每个公民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有时履行义务的主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②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A、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任何义务则必须履行B、某些义务可以放弃,任何权利则必须享有
、任何权利和义务都不能放弃
D、任何权利和义务都能放弃、下列这些义务属于我们应履行的是()
①弃学从工以补贴家用
②尊老爱幼
③爱护学校的各项设施,维护学校和班级的荣誉
④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破坏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③④
D、①②④
能力篇•我真行
6、那种“只想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想多享有权利而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是因为()
①把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
②正视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③割裂和权利和义务一致性
④没有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②③④
D、①③④
7、我们每个公民都应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因为()
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
②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③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将为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
④权利不可放弃,义务可以放弃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②④
D、①③④
8、初中生小可认为自己还是未成年人,可以不履行义务,对吗?
9、宪法规定公民的义务有哪些?
(1)教育方面,公民有。
(2)劳动方面,公民有。
(3)政治方面,公民有。
(4)经济方面,公民有。
()法律方面,公民有。
素养篇•我真棒
0、初中生小文在学校认真上写作业,爱护学校桌椅,关心从x藏来的新同学阿拉木,回家排队等候公共汽车,在车上很有礼貌的同外国人打交道。
(1)小文的上述行为履行了哪些义务?
(2)请你探究公民应如何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11、于江少年丧失父母,成了一名孤儿,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随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退役后,他当了个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他就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工作者。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1)于江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
(2)于江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3.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好公民 篇三
据统计,当前国内14至25岁的青少年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24.38%,而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在押犯中所占的比例却高达35.15%,这一数字正可谓令人怵目惊心,惶恐难安。无知的人最可怕,无知才会妄为,无知才会导致悲剧,法制观念淡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以身试法,最终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有一个初二的中学生,他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可是由于在初中迷恋上了网吧,不能自拔,成绩直线下降,还学会了打人、骂人,以至于最后结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人们问他时,他后悔地说:“当初我沉迷于网络,就觉得就感到打人骂人是‘合理合法’的事,敲诈一个人可以得到一些钱,并且来得也很轻松。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这样了!”可惜没有如果,等待他的将是漫长没有自由的监狱生活。
4.《守法公民》影评 篇四
在观赏《守法公民》的过程中,不断震撼我并且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想要在法庭上证明自己所言正确,并不是凭你眼见的事实,而是要能够证明的证据;否则就算你所眼见的是多么真切的事实,在法庭面前,还是没有用。
我们建立一整套法律程序,只是因为这套程序能够最大可能地约束当事人员,从而达到最大的整体收益或者保障弱势个体的权益。这些理念当然都是正确的,但事情总会有代价。
如果这个代价是眼睁睁看着正义被抹杀却无力挽回,看着罪恶犯人逍遥法外,我们是否还要支持我们所认为的“好的法律程序”?
这个问题是我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在考虑不断在思索的。
我并不是在说法律错了,只是想说,可能每个人看在电影时,心中那根是非的标杆,都或多或少地更向主角的复仇行为偏斜。在这件事情上,法律看起来似乎没那么正确和公平。
二、电影中用到的法律
1.克莱德谢尔顿已经认罪和已能证明他在监狱的房间里杀死同伴,为何还不能立刻将他治罪,却要去捜集它杀害达比的证据?
美国司法是不能自证其罪,也就是说即便嫌疑人认罪,如果没有证据链(chain of evidence)可以证明嫌疑人杀人,那么法庭也不会认定嫌疑人有罪。
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无论何人,除非根据大陪审团的报告或起诉,不得受判处死罪或其他不名誉罪行之审判,惟发生在陆、海军中或发生在战时或出现公共危险时服现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
2.检察官尼克因为缺乏能够有力地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为了能够赢得诉讼,保证自己的结案率,而选择与其中的一名犯罪嫌疑人达比进行辩诉交易,以减轻对其进行追诉的罪行以及所处的刑罚为“交易条件”换得该犯罪嫌疑人转为污点证人指证另一位犯罪嫌疑人埃姆斯,使得另一名埃姆斯能够被处以死刑。
这里运用到的是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辩诉交易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作为控诉方的检察官和代表被告人的辩护律师进行协商,以检察官撤销指控、降格指控或者要求法官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来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辩,进而双方达成均可接受的协议。通过这样一种制度,检察官、法官可以用最少的司法资源处理更多的刑事案件提高办案效率同时罪犯也得到了较之原罪行减轻了一定程度的刑事制裁,从而对双方都有利,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辩诉交易方式不是最理想,但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在公正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而可以说,辩诉交易的实质就是在“绝对公正”无法正常实现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去追求更加现实的“相对公正”。辩诉双方对辩诉交易的选择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的选择,不论对司法资源稀缺的控诉方还是对被诉的辩护方来说都是机会成本最小、效益最高的。
3.回到影片一开始,检察官尼克说,在证据不足的条件下,如果不与达比达成协议,结果将是两名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克莱德几百万美元的诉讼费付诸东流。为什么?
5.教案:做守法小公民 篇五
——法制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树立守法观念,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争做守法小公民。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提高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懂得生活处处有法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准备:《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案例讨论:
某中学学生王某,16岁,自迷上网络游戏后,经常迟到、旷课。后来,因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二)师小结: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违反了法律都要依法追究(青少年违法也判刑)。
二、学法
(一)了解《宪法》:我国先后颁布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为现行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依法纳税等义务,生活中处处有法。
3、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二)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1、观看专题片。
2、我是小公民。
(三)你还知道哪些法律?
《刑法》、《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交通法》、《环境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三、用法
(一)案列评析一: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认识,结为兄弟。后拜识了在外“混”的程某,五名被告人便在外租房,在程的“表示”下五人开始盗窃,后发展为掳掠。五人同吃同住,有钱同花,作案时一起出动,所得赃款均等分配。案发时,五人正策划购买枪械,并筹办为五人组合起个帮号,而每一次作案起首要作用的张某已经事实上成了五人中的“老大”。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前后作案十几起,案值2万余元。
1、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法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法道路的,在哪一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教师小结:家庭教育、结交不良小伙子、租房脱离家庭监管、贪图享乐、拉帮结派
2、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
故意伤害、抢劫、盗窃、纵火、吸、藏毒、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故意损毁公共设施......(二)小品表演:放学路上,两个大个子同学拦住李明的去路,向他索要钱财,还威胁他不能告诉老师和家长。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样面对遇到的问题?
1、学生讨论: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教师小结:学会自我保护,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6.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 篇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iu 1.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法制建设必须从 开始() A.学法 B.守法C.护法 D.立法 2.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执法必严,即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 ①做到不徇私情②必须坚持不枉不纵③不履行法定职责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③ B.②③C.①② D.①②③
4.近年来,各地政府根据《行政许可法》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为标准,建立专门的行政审批中心,并将其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之中。上述举措() ①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②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④杜绝了腐败的产生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5.法制建设关系你我他,作为中学生,守法护法是我们的责任,依法监督是我们的。()
A.义务 B.权利C.任务 D.使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6~8题。
6.上述要求说明我国坚持() A.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B.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7.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8.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 ①加强监督机制②制度制约③程序制约
用心
爱心
专心A.① B.②C.③ D.①②③
9.重庆市政府为创建法制政府实施“4+1”制度,即《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方法》《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方法》《重庆市行政决策听证暂行方法》,和重庆市《关于行政审批中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的规定》。“4+1”制度的实施说明() A.要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必须有法可依 B.政府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诚实守信 C.法律监督归根到底是人民监督政府的根本保障 D.有了法律就能保证政府依法行政
10.依据上题材料,政府要合理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做到() ①高效便民②合法行政③诚实守信④合理行政 A.①④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有些地方,政府不管群众是否愿意,随意将农民的土地进行买卖,结果只给农民微薄的卖地款,导致农民怨声载道,和政府产生对立情绪,纷纷上访告状。这说明() A.该政府有法不依是藐视法律,践踏法律,已经造成不良影响 B.该政府为百姓办事 C.该政府很民主 D.该政府不是人民政府
12.下列能够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法律监督的是() ①所有国家机关②社会组织③公民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 13.以下哪个部门有监督权()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中国政治协商会议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④普通公民⑤电视台 A.①③ 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4.针对有关部门准备引进大量洋花洋草美化城市的做法,某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后认为,用大量洋花洋草美化城市既浪费钱财,又可能导致花粉污染,威胁市民的健康。他们想建议有关部门改变这种做法。请你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方式反映意见()
①张贴大字报,号召市民进行抵制②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④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李某,在全村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对此,你的看法是() A.胡某的行为是正确的,因为她丈夫违法在前
B.胡某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利,因为她辱骂的对象是自己的丈夫
C.胡某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利,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他人 D.胡某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利,因为胡某在行使权利时应该尊重李某赌博的权利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程序制约在对领导干部进行选拔任用时有什么重要作用?(12分) 22.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竟在交通路段设卡收费,经群众举报,上级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查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分。这说明了什么?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反了什么法?(12分)
23.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其中,部分中央部门存在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拨款和其他有专项用途的资金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进行整改,特别是重大违法违规和屡查屡犯的事件,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在2004年底前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报告。(1)材料中的监督形式是什么?(8分)
(2)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重要意义?(8分)
24.一天深夜,10岁的小铁柱只和妈妈在家,歹徒闯入他家。他知道逃不了了,就把一把削铅笔的小刀藏在身上,随后他被当作人质绑走了。路上,绑匪蒙上他的眼睛,他悄悄地弄开了一条缝,偷偷地看绑匪走的路线,为了让绑匪放松警惕,他故意很听话,还主动和绑匪说话,以获得绑匪的信任。晚上,为了保险,绑匪让小铁柱吃安眠药,机智的小铁柱把药藏在舌头底下,假装吃了,并张开嘴给绑匪看,绑匪放心地睡着了。小铁柱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把身上的胶布全弄了下来,然后轻手轻脚地逃了出去„„很快,他来到派出所,把自己36小时的经历告诉了警察叔叔,警察沿着小铁柱记着的路线,将绑匪“一网打尽”。(1)小铁柱是怎样智斗歹徒的?(6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首先将小刀藏在身上,在路上把蒙布偷弄一条缝,记住路线,故意很听话,还主动与绑匪说话,以获绑匪信任;绑匪让小铁柱吃药时他机智地把药藏在舌头底下,假装吃了,趁绑匪睡着,他用小刀将身上胶布全弄下来,然后报案,将歹徒抓获。(2)可能会给他的生命带来危险。(3)我们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智斗巧斗,保护好自己。
用心
爱心
7.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篇七
遵纪守法是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生活对公民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就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党纪政纪以及社会公约的遵守,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结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社会成员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符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纵观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沿着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身份社会”走向“契约社会”这样的轨迹运行的。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实现社会法治,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一种必然选择。
中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量事实充分证明,现代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现代社会必然是法制社会,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必然是法治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法律制度也正日趋完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并将此依法治国的方略庄严的写入了我国的宪法。在这样一个法治社会与法治经时代,唯有那些严格依法办事,自觉遵纪守法的公民,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
人民唯一的权利是法律。因此在一个法治国家,人人都应敬畏法律,视法律为神圣的准则。任何人都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具体而言,“遵纪守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都是一定时期党的政策、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整体利益要求的体现和反映,任何政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
二视遵守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指定的法规。这些法规是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定的,遵守其规定自然也是守法的表现。
三视遵守一定的劳动纪律和技术规范。劳动纪律和技术规范是维护劳动秩序和生产经营安全的基本和前提,社会主体遵守相关的劳动纪律和技术规范也往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我们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遵纪守法对我们来说犹为重要。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青少年既要“守法”,也要“遵纪”。对我们而言,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都离不开纪律的约束,具备一定的组织性、纪律性也是对青少年的一个重要要求。法国著名思想家兼教育家卢棱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当中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他们就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他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他们拔不掉的了。”所以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必须紧抓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而我们青少年自己要更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刑事犯罪率有所上升,据统计,2004年全国判决生效的关于未成年犯罪的人数比2003年增长19.05%,2005年1月至7月又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3.96%,并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半数以上的未成年犯在犯罪之前已有不良行为,其中吸烟、逃学旷课、不良交友和夜不归宿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严峻的形式摆在面前,作为中学生,要做到遵纪守法、原离犯罪,同学们必须从点滴做起,从拒绝各种不良行为的诱惑做起。
为了有效预防犯罪,我们需要了解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
1:青少年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许多未成年人对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有的甚至近乎法盲。在心理、生理尚未成熟之时,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极易被黄色文化等不良文化所吸引,这些不良文化会导致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严重偏差,以致心理产生畸变,价值取向
也会陷入误区。长此以往,青少年渐渐会无视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从而铤而走险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2.当今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现象容易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使辨别能力较差、抵抗能力较弱而易于情绪化的未成年人受到腐蚀,形成不良心理,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偏离,进而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并诱发其犯罪。社会生活中还具有很多种诱发青少年违反犯罪的不良因素,比如黑社会性质的恶势力以及毒品的侵蚀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总之,社会角落中的一些“不良污染”,手段或隐蔽或刺激,他们利用青少年好奇心重、喜欢追逐刺激和新鲜的心理,诱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社会中的某些畸变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离异、单亲家庭及居无定所的流浪人口等的子女,往往由于缺乏物质生活保障或精神的正面引导。容易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接触到社会某些阴暗面,因此,有些人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针对上述各种原因,我们青少年应该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自觉疏远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对某些不正之风和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面对人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树立远大而高尚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才
8.“做守法小公民”主题班会 篇八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活动形式: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活动准备:
1、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讲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召开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学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识:
(1)主持人: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小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要想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了,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我懂法”知识竞赛:
主持人:为了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全体同学课下收集了不少材料。我提议让我们开展一个“我懂法”知识竞赛,看看哪些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小法学家。
①竞赛以南北排双方打擂台的形式开展。
②竞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答对加10 分,答错不扣分;第二部分是抢答题,等主持人说开始之后,再举手。
主持人小结:通过竞赛,我们看到同学们对一些法律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3、辨别是非:
主持人: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同学生活充实,学习目标明确,充满前进的动力,可有的同学整天无所事事,到处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比如,痴迷于打游戏机,看毫无意义的录像,打架斗殴等等。从违纪到犯法,下坡路走得非常快。这些原本单纯天真的同学,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多数是因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同学们,你们在做事情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做。
情境一:大鹏觉得放假独自在家太闷,便上网,开始是打游戏机,后来玩腻了,便打开成人网去看。
情境二:虹虹到自选商场购物,看见一个装饰物很精致,趁售货员不在意,悄悄拿了放进自己的书包,若无其事地走出商场。
情境三:小可听了税法宣传员的动员,回家后,劝爸爸买东西时记住开发票。他爸爸说:“我们要发票干啥?又不能报销。小可告诉爸爸:“这是避免商家偷税、漏税的好办法,也是为国家作贡献嘛。”
情境四:小雨随老师、同学们到一旅游胜地秋游。当他见到一棵古树上刻有名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拿出小刀在树上刻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满意地离开。
以上情境,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4、案例分析:
在某市,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学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公安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1)主持人:请同学们根据这件事谈谈自己的感想?
(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2)讲讲自己身边的不遵纪守法的事情。
5、如何守法 :
主持人:守法,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大家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较好的?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2)今后,你打算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9.做守法小公民名言警句 篇九
2) 做人不可有傲志,然不可无傲骨,有傲志,则起人憎厌贱,窃笑腹诽;有傲骨,则凡事不卑污苟浅,人品斯正。
3) 遵章守法事事顺,违法犯规时时难。
4)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
5)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6) 遵守法律,只是对我们最低的要求;而高尚的道德观念是我们最高的追求。
7) 遵从法制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顺应国律教化子孙莫因善小而不为。
8) 于情可免,于法难恕。
9) 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10)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11) 遵纪守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人学法是基础中的基石。
12) 学习道德,知道荣辱;学习法律,明辨是非。
13)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14)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15) 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16) 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
17)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8)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1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0.《守法公民》观后感 篇十
《守法公民》观后感
不得不说,《守法公民》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的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从头至尾都口人心弦。当我看电影的开头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部像《发条橙》一样的暴力电影,但是看下去就发现我错了,在暴力的外表下还包含了主人公不断地像传统司法制度发起挑战。
克莱德·谢尔顿是小镇的一名研发人员,他有着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生活幸福美满。但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摧毁。某晚,两个暴徒闯入他的家中,妻子和女儿都受到残害。然而虽然证据确凿,但由于司法程序的迂腐和检察官尼克为了保持他的定罪率,和被告达成了协议,最终让首犯达比因证据不足只得到10年徒刑,这也为后来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至此之后,谢尔顿消失了,达比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看似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但,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就在10年之后,满怀着巨大仇恨的谢尔顿再次回来了。谢尔顿先是通过互联网换掉了原本给埃姆斯准备的注射死刑的药剂,让他在检察官的注视下痛苦的挣扎直到死去。也正是从这里,谢尔顿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纵观整部影片是沉重而满怀仇恨的,男主角在复仇中迷失了自我,不仅剥夺了别人的生命,而且不断的挑战着司法制度。当因为达比而被抓到监狱里时,谢尔顿本有机会逃脱法律的制裁,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相反留在了监狱,给检察官么开出了各种各样的认罪条件,不断的挑衅他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许我们应该从中思考这样一样问题,到底什么是公正?什么是正义?也有人说,公平即正义。是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当有人违反法律后,能得到公正的审判,便是正义的。违法者损害了受害者的正当权益,侵害了他的财产权或者是生命权,就该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电影中,达比却没有如此,因为尼克觉得定罪没有胜算,同时也和达比一方达成了协议,女法官也急于定罪而草草了事,在这过程中,应有的公正的司法制度在不断地被践踏着。执法者们忘记了当初他们穿上这身制服时所宣的誓言,公诉人则为了一己之利将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的目标抛在了脑后,这无疑是美国整个司法体系的失败。
原本以为电影的结局将是描写谢尔顿复仇成功,即他最后把尼克和他的家人
【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推荐阅读:
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11-01
公民道德遵纪守法的读后感07-21
争做守法小公民演讲稿07-15
加强法制教育,争做守法公民10-12
开展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总结06-17
知法守法 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国旗下演讲06-21
遵纪守法的心得体会07-2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