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激励

2024-12-12

如何有效地激励(精选8篇)

1.如何有效地激励 篇一

一、课堂评价不要过量

记得在讲《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节课时,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 在讲新课之前我先进行了口算复习 (是一些很简单的口算题) 。我当时就想, 我一定在新课之前就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 答对一道口算题, 我就表扬学生“你算得真准”“你真棒”“声音真响亮”等, 同时还奖励给了一朵小红花。孩子一看有红花奖励, 积极性高涨, 都积极地抢着回答, 结果还未进入新课, 小红花就已经被发放完了。于是, 我只好歉意地说了声:“对不起, 同学们, 小红花做少了, 下课后老师会给你们补上。”当进入新课时, 当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时, 当我真正的需要红花时, 手中的花已经早已浪费掉了, 走下课堂我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那就是评价过度。有句老话说得非常好:“物以稀为贵。”当一个教师把一句评价送给了每一个学生, 或者说全班同学都能获得很高的评价, 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地打了折扣。试想一下, 哪个孩子还会非常看重这个老师的评价呢?在今年我们学校组织的组内教研课上, 我班的毛××在课堂上说了一种比较有自己想法的验证分数除以分数结果的方法, 我给了她很高的评价, 说她思维开阔、想法独特等, 并在她的脑门上贴了一颗五角星 (在这个学生之前没有人获得五角星) , 引得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在得到了五角星后, 毛××在这节课上学习更加用心, 回答问题更积极了。而其他的孩子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 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后, 毛××的妈妈给我来电话说孩子回家后神采飞扬地描述着这节课的表现。如果教师的评价能得到这样一个效果, 可想而知, 课堂效果会提高多少倍!再回想一下, 在学生做对了一道口算题就评价其“真聪明”“真能干”等, 还奖给一朵大红花, 确实有点评价过火, 而且评价尺度放得太低了。而等到有学生在课堂中真的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时, 也得到同样的这么一朵红花, 就会使红花与红花之间的含金量差距甚远, 大大抹杀了课堂评价的价值。

二、课堂评价要有度

教师不要盲目地进行表扬, 不管孩子回答的内容是否有可取性, 回答的问题是否到位;不要为了让孩子开心就一味地表扬, 觉得如果不大张旗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 教师也不要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表扬了、奖励了、给予肯定了, 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我觉得这样做往往会让孩子们迷失了自我, 而且太多的评价和奖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 我们要在孩子们需要表扬之时对其进行表扬。

三、教师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有所不同

不要总用那些“放之四海而皆的毫无特色的语言如“你真棒呀”准“你”如式不要真聪明”仅限于语言上等话语来评价, 我认学生。为更能打评价的方何个眼神动孩子、一个拥抱的往往是教, 一个微笑等师的一个手势, 这、些一有都能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强烈的学习欲望, 使其保持, 旺盛的学激发学生效

四习状态, 、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龙尺衡量江地所有的人, 要因人而异”同江进

评价时要看对象、看场合, 有些孩

子需要直言不讳, 有些孩子则需要委●王行婉含蓄些。同时, 有些内容在评价上也桂

应严肃庄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梅评理》这一课时, 如果教师还是语言豪迈

地进行评价, 就会打破本课所需要的价氛围。在课堂上, 那些表现优秀的学

生, 他们获得表扬的机会远远地高于那些差生, 因此, 教师在对待差生时, 就算是很小的进步, 也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因为教师一句赞许的话往往就像久旱的甘露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应该说, 差生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少一些锦上添花的评价, 多一些雪中送

炭的评价。对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 教师的要求应更加严格,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 当他们的发言确实很有见解时, 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 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 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五、要有适当的批评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表扬奖励的同时, 还应注意客观地评价指正, 批评的评价方式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批评是评价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认为一味地表扬会使学生迷失自我, 适当地进行一点批评可以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果教师一味地避开错误, 总是进行表扬, 就会使学生的错误无法改正, 像泡在蜜罐中一样, 这样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扬而无法接受批评, 这十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成长。当一个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 告诉其对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对学生来说, 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会感受到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 并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总之,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是有效、成功的教学的一部分。

2.如何有效地讲评试卷 篇二

关键词: 讲评 审题 错题

一、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考卷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手段,而考卷就是一部“体检机器”。考得好只能说明最近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这的确是很好的激励。考得不够理想一定要分析原因,是属于知识点的问题还是粗心大意。因此,当教师发给学生考卷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把错题重新做一遍,要做在本子上,时间不宜过长,连同解题过程和草稿纸都交给老师,以便教师课后进行有效分析,有针对性地辅导。然后告诉学生,很庆幸这些错题在这张卷子出现,我们还有机会弥补不足。教师要鼓励多于责罚,帮助学生及时补缺补漏,反思教与学中的不足之处。

二、有效地进行课堂讲评

讲评考卷不必每道题都讲得很详细,比较容易的,正确率高的题目可以略讲,对一下答案就行了。重点应放在易错题和知识点缺陷的题目。易错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知识点缺陷应注重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

细心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做题容易囫囵吞枣,甚至还没看完题就下笔,造成很多失误。因此,在每次讲评考卷时,都会提问:这题的失误点在哪?

1.判断题

教师要让学生说出对错的理由,增强判断的底气,判断错题一定要让学生订正,遇到概念性题目要回顾相关知识点。如“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这题必须把“得数”改为“乘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出题,“乘积是1的几个数叫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倒数()”。又如“圆周率是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比值。()”,“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

2.选择题

教师可以教一些简单的排除法,但小学生不宜普遍应用,很多题目还是需要计算出实际的结果,教师还要强调选项序号的规范书写,如把“A”写成”a”或“①”,千万别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选择题往往比较喜欢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易错题,如:已知小圆直径是大圆半径的1/2,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 )。A.1/2 B.1/4 C.2倍 D.4倍 E.16倍。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很容易认为小圆半径与大圆半径的比是1:2,则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1:4,误选为D。

3.填空题

填空题是我讲评考卷最重视的题目之一,因为它的答案唯一,没有计算过程,只有结果,写错了就不能得分,失分率极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解题思路,最重要的是计算一定要精准。每次讲评填空题,是否要写单位,求半圆的周长要注意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求半圆的面积要注意除以2,看到求圆锥的题目就要注意乘1/3,诸如此类易错点,我都一一强调。有些题目讲评完后还需要改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例如“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它的周长比原来增加()厘米。”这题可以直接用求周长的方法进行计算:3.14×3×2=18.84厘米,原题可以把“半径”改为“直径”,那列式就不能乘2了,如果把“周长”改为“面积”呢?是不是可以用求面积的方法直接进行计算呢?通过计算比较,显然是不能跟求周长的方法一样计算,要用假设具体数字进行计算。这样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能明确区分开来。

有些题目相似度确实很高,学生容易混淆,最易发生失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分辨率高且容易记牢的解题思路。比如,“在圆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圆的( )?”和“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 )?”这两道题学生最容易混淆,答案是157/100,200/157,157/200,还是100/157.单纯靠死记硬背真的很容易做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管是哪道题,圆总是可以看作157份。在同一道题目中,如果正方形比圆大,就看作200份,反之,比圆小,正方形的面积就看作100份。这样,不管题目怎么出,只要确定圆与正方形面积的份数,就可以很清楚地写出它们的倍数关系。

4.计算题

重点是讲解易错题和简便计算,很多“直接写出得数”的题目都比较容易出错,要告诉学生不可轻“敌”。简便计算是计算题的重点也是难点,简便计算一定要注意先观察题目,找到合适方法再下笔,教师课后可以出一些类型题进行巩固训练。如果不能简算,就一定要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文字题一定要强调列综合算式,不可分步列式。另外,教师应强调,数学离不开草稿纸,有计算就要草稿,一定要提高草稿纸的地位。

5.操作题

操作题做之前先把题目看清楚,按要求操作,画图强调用铅笔,以便修改,例如“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并计算出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把半圆误认为整圆,就全错了。

6.解决问题

只列式不计算的题目要强调列综合算式,列方程要写解设,最重要的注意点是问题求什么,如问题求百分数还要在后面乘以100%。

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在讲评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一定要把解题思路讲清晰透彻。遇到难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一个长方体,长8分米,宽8分米,高12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这题的关键点是怎么削才会使圆柱最大,从这组数据来讲是比较明显的,把8分米作为圆柱的底面直径,12分米为高的圆柱最大,但是如果是其他数字呢,怎样才能很容易找出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猜想、计算、比较,最后得出结论:1.两个数字相同的,取相同的数作为圆柱底面直径,不相同的为高。2.三个数字间隔相差一样,如6,7,8或6,9,12,要取中间的数为底面直径,最小的数为高。3.其他数字看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

在讲评一些容易失误的解决问题时,我总是会出一些对比题,当堂训练,学生也不会觉得讲评课乏味,更重要的是它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我总会问:这题还可以怎么考?例如,“有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装有一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若将一个圆锥形铅锤完全浸入杯中,水会溢出20毫升,再把铅锤捞起,杯中水面距杯口3厘米,求铅锤的体积。”很多学生做这题就失误了,用圆柱的底面积乘3还加上20毫升,教师分析讲解完后,问学生:如果还要加20毫升,那么应该怎么出题?学生跃跃欲试,可以改为“有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装有一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已知杯中水面距杯口3厘米。若将一个圆锥形铅锤完全浸入杯中,水会溢出20毫升,求铅锤的体积。”这题就要用圆柱的底面积乘3再加上20毫升。

三、结语

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所谓的重点题,对于学生而言,所有错题都是给学生“私人订制”的重点题。讲评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摘录考卷中易错的题目,形成《错误题集》,以便平时随时复习。

参考文献:

[1]王全夫.浅谈新课标下的试卷讲评[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08(03).

[2]曹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08).

3.如何有效地组织销售例会 篇三

销售例会是指销售机构定期举行的会议,用于交流销售经验,解决销售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激励销售人员的一种方法。

有效地组织销售例会,是一个团队经理必须会做的一门“功课”,同时,也是团队经理作为一个管理者、领导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有效的例会不仅会让营销团队富有效率、充满激情,而且也便于营销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更迅速、更及时地准确传达,因此,销售例会能不能有效召开,对于凝聚团队士气,打造团队的执行力,至关重要。

会前的“热身”与准备

开销售例会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团队经理要有效地组织和召开销售例会,必须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召开例会的必要性。即本次销售例会有没有必要组织召开,它的召开对于团队会有何激发和影响?

2、确定销售例会的目的性。即销售例会的召开,要有清晰的目的性,也就是要明确销售例会举行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它的召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3、确定例会的主要议题。即例会要解决哪些问题,是探讨和分析市场,还是回顾和展望以往工作;是“脑力激荡”激发团队智慧,还是“诊断市场”借以解决遗留问题?销售例会的议题确定很重要,因为,它主导着例会的方向,使例会的针对性更强。销售例会只有明确了清晰的主要议题,在例会召开的过程中才不易跑题,才能在预定的议题范围内,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

4、确定例会的召开时间和地点。即销售会议议题与内容确定后,通知销售人员举行例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还要公布公司的销售例会纪律,比如,不准迟到和早退,不准无故请假、要进行充分的会前准备等等。

5、准备必要的会议资料和设备。即在例会举行之前,要把所需的销售报表、月度总结、各种表格等资料、投影仪、记录本等,准备齐全,避免由于缺少设备而使会议推迟或中断。

团队经理只有明确了以上五点,才能在举行例会时,有的放矢,有备无患,从而胸有成竹,避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临时抱佛脚”现象的发生。会中的主动与掌控

正式的销售例会开始后,作为主持人的团队经理还必须在会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把握好销售例会的时间。销售例会根据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阶段来召开,但每一场销售会议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因为过了一个小时后,人的注意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影响销售会议的质量与效果。

2、销售内容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即例会的议题要与营销员的利益息息相关,要是营销员关心和重视的。销售例会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当月销售目标达成情况及其分析;

2、次月销售目标的分解与下达;

3、市场竞品表现及其趋势分析;

4、次月销售政策的制定和宣导;

5、当月及次月奖惩措施或结果的公布;

6、互动、沟通培训,比如成功经验分享、角色扮演、脑力激荡等等。通过优化会议内容,从而吸引营销人员的注意力,以便更有效地把整个销售例会推向高潮。

3、注意会议的组织形式。有些销售例会之所以不受欢迎,除了主题不明,内容冗杂外,恐怕就与那种死气沉沉的会场气氛、一言堂式的会议形式有关,因此,销售例会要想有效召开,团队经理就要讲究会议的互动性,即在销售例会过程中,注意发挥现场营销员的积极性,通过共同参与,大家一起来把例会开的圆满成功。

4、会议中异议问题的处理技巧。团队经理主持会议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要能控制现场,知道在有人持不同意见、有人在交头接耳、有人在打瞌睡、大多数人在保持沉默时,作为主持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既让现场不冷场,同时又能让相关人员有台阶下,促使销售例会顺利按流程进行。

团队经理在召开例会时,只有对例会过程有效地灵活掌控,及时“化干戈为玉帛”,并能够巧妙地对例会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宣导和灌输,时刻洞察与把握现场的“风吹草动”,才能真正地占据销售例会的主动权,使销售例会向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实施与推进。会后的跟踪与落实

很多销售例会之所以没有效果,有时并不是会议的内容不好,在很多方面,往往都是因为会议议题非常精彩,但例会中提及的内容、确定的事项没有人跟踪与落实而已,因此,销售例会要想圆满而有效果,作为团队经理,就必须讲求会后的“秋后算帐”。

1、会议一定要有会议记录。团队经理组织召开例会,一定要找人专门记录。一份完整的会议记录包括以下几点内容:A、会议的主题,即会议要表达的主题思想。B、会议的时间,即会议举行的日期、时间。C、会议的地点,即会议是在哪里举行的。D、参加和出席人员,他们是会议的当事人或见证人。E、例会的议题,即例会当中所宣导和传达的主要内容。F、会议决议,即会议达成一种什么样的决定和共识,完成了议题中的哪几项?

2、会议结束后,务必要签字确认。销售例会结束后,作为团队经理一定要让参加会议的所有营销人员针对会议的结果与达成的共识,也就是会议纪要签字确认,会议纪要一般包括:达成事项,完成时间,责任人、考核标准等内容,只有让与会人员“签字画押”,此次会议内容的落实才有依据,当事营销员才能有一种急迫感、压力感。

3、确认的东西一定要落实兑现。对于例会中最终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一定要跟踪落实到底,杜绝那种“光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的“半截子”工程。只有对例会中形成的决议严格奖惩,注重落实了,以后所开例会才能被越来越引起重视,越来越有效率和效果。

销售例会不能如愿进行的原因

1,没有明确的会议主题,或者会前、会中都没有让参与者能够充分理解主题; 2,时间安排不当,在多数与会者疲倦的情形下召开而影响效果; 3,发言杂乱,主持者又没有及时理顺,造成最后离题万里;

4,分议题的时间分配不当,造成主次不分,该重点讨论的没有讨论,把时间过多的浪费在次要或不重要的问题上;

5,对重点问题,组织者(团队经理)没有形成明晰的判断,造成没有结果的反复讨论; 6,团队经理总结性、倾向性发言前置,导致下属无从讨论;

7,资料、数据或其他辅助信息准备不足,使讲话缺乏说服力,影响经理的威信; 8,形式盖过内容,无关的花絮、铺垫、演示影响了大家对主题的理解; 9,批评方法不当,造成受批评人员当场有过激反应,使会议中断; 10,会议室烦躁的周边环境影响了与会者的专注;

11,没有明确会议起止时间,或者过分延长结束时间,形成疲劳战,时间越长,会效越差;

12,会议频繁或无常,让下属失去耐心与期望,造成“人在心不在”,自然也就不会热心参与讨论;或者重要的相关人的缺席,更是大打折扣;

13,个别“调皮分子”的负面影响,并且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14,为了活跃气氛,穿插了一些典故或案例,结果回到正题的时候,一看,时间又不多了;

15,会议现场有无关人员或利害关系人员在场,从而影响讨论的深入(如经销商人员,当然,有的销售会议是需要他们参加的);

16,会议中出现了无关的高级领导,结果成了单一的汇报会、部署会; 17,在会议中前期散布会后的聚餐、出游、娱乐等信息,造成新话题的干扰与分心; 18,问题讨论到僵局,自己无法定夺,就草草转到下了议题。组织高质量的销售例会

1,利用公司网络或其他叫交流平台,做好会前互动、热身等先期沟通; 2,严格执行会期、会时,尽可能的在预定时间完成会议程序;

3,确定合适的助手,帮助自己辅助演示、数据查询、材料分发或观点重申等; 4,请外部客户走开,关系再亲密也不行,这不是开客户恳谈会; 5,把最重要的问题放在前面说,并且要当众强调它; 6,议题不要太多,不要指望一次会议能解决很多问题; 7,自己要为这次例会定一个调,不要喜怒无常;

8,团队经理自身的发言,应先按照预定腹稿,不应被具体、偶然的事和人打断、变化;造成观点不明晰、指导不系统;

9,对主要发言的部门、分支、小组代表能够会前沟通,达成一定共识; 10,不必事事民主,你是经理,再民主,你也要负最大的责任;

11,布置不下的任务,说服不了的下属,暂放在后边,让“先进班组”先表态; 12,对销售指标进行分析、分拆时,遇到疑义反对,能够当场定夺的,不要拖到会后; 13,任务或指标告知下属后,一定要他们确认!

14,某类问题复杂且集中,不能及时解决的,可说明另定近期,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急于求成求全; 15,焦点问题不要回避,会中和下属的任何一次对话都应有一个肯定的结果(你也要要求他这样,否则,下属就有很多理由达不到你所要求的目标);

16,不要一味追求会议的热烈与活跃,解决问题是最终目的;

17,如果你相信你在下属心中的威望与信任度,就没有必要让下一层的邻居也听到你的喊叫,以至把”物业“招来;

18,记住:你讲话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半,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并且是在重要的时段,不要“一言堂”;“会议”不仅仅能表明观点、部署任务,而且能发现问题!如果全是你讲,新问题永远不会发现。19,不建议在没有打”预防针”的情况下,批评具体某人;

20,时间超过1小时的会议,要安排一次“中场休息”,正好你也可以侧面听一下反映;

21,可能因为你是大忙人,很多下属只好利用开会的时机,填送报销单;你应该拒收,给他们另定一个统一时间,让内勤转交也行;

22,做好会议记录,变化了的时间、地区、责任人、目标量等要形成纪录;

23,会议中产生重要安排、计划的,要形成决议,下发到相关人,特别是没有与会的相关人; 24,会议后期,团队经理要回顾一下会议预定主题是否落实完备,以防遗漏;

25,会后1-2天,听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部门、人员的意见,你要主动,这样才有利下次改进。销售例会的误区

1、销售例会不是培训会

很多经理人在组织销售例会时,总会把销售例会开成培训会,在销售例会上做一系列的培训,原因很简单,就是想提高会议效果。

案例:国内一家销售额过10亿元的保健品企业,为一个新产品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引进了很多管理与市场执行人员,都有一定经验,在培训方面也很有心得。由于是新组建的事业部,他们对于业务人员的培训也是非常在意的。每一次销售例会都会有一场培训。他们的销售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提高,可是销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在一点点积累,销量没有提升,人员流动性却加大了,每一次培训都是新人多,而老员工在不断减少。分析:培训解决的是人员能力提升的问题,是需要长期进行的一项工作,例会解决的是销售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好像是远水与近水的关系一样,培训解决不了当前销售中的问题,所以培训会替代不了销售例会。

2、销售例会不是誓师会

销售例会也需要鼓舞一下一线将士,可是很多时候会议主持人把整个销售例会开成了誓师大会,表面上看会议开得非常好,大家信心十足,可是到了战场上没几天,上个月出现的问题又出现了。

案例:某创业人员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苦心经营,手下有了近100人的队伍。创业之初,他亲临一线,把所有问题都在刚刚发生之初就解决了。可是,队伍壮大了,一些管理人员也多了起来,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到市场一线去,就在每月的销售例会上解决上一个月所遇到的问题。由于他是市场实操出身,对于一线员工的士气非常重视,每一次销售例会上,他都会给大家通报一下好消息,借以鼓舞全员的士气,市场经理们也被这些好消息所激励,把所有问题都当成了自己可以解决的事,不去麻烦老总,自己回去解决。于是,形势一片大好。每一次销售例会通报的都是好消息,时间一长,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报喜不报忧。因为讲自己的问题,总感觉显得自己*,所以,一些本来可以在萌芽状态解决的问题最后酿成了大问题;一些经理养成了自以为是的作风,好像自己已经是一方诸侯,所带的队伍却人心涣散,没有一点战斗力。分析:誓师会是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可是经常开誓师大会,就会把会议变成喊口号的会议,甚至成为腐败的会议。销售例会上鼓舞一下士气是非常需要的,但是绝对不能把这作为会议的主导内容。

3、销售例会不是牢骚会

销售例会是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市场经理们也十分明白,一些经验老到的经理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每一次销售例会上都会提出一些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总部或者经理们对于这些问题不去解决,时间久了提出问题的人就会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或者是上级领导没有能力,每一次会上都会发一些牢骚,销售例会变成了牢骚会。

案例:某公司的营销总监王总是该公司高薪挖来的,为了做好工作,他带来了以前的同事。由于大家以前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每一次销售例会大家都会实话实说,把市场中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可是,几次例会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经理们的牢骚就开始多了起来,一到销售例会上就会有一大堆的牢骚,不再去反思市场中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会中大家一起发牢骚,会后没有任何措施,销售一直徘徊不前。最后的结果是王总不得不离开这些以前的战友。

分析:牢骚是应该发的,毕竟有一些市场问题不是市场经理或者业务员自身就可以解决的,总部也许因为其他原因而没有去处理。一线的将士们在外面很辛苦,经常受气,就好像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总要向大人诉苦,从大人那里找到安慰,这种安慰不一定就是帮助他解决问题,一种承认与鼓励也许就可以让他们感到欣慰。所以,例会上不怕有牢骚,最关键的是对这些牢骚做什么样的回应,是不管不问还是解决了根源,解决好了牢骚也就会提高销售例会的效果。

4、销售例会不是批判会

每一次召开销售例会,总是有一些经理不愿意去,原因就是他的销售业绩不好,怕回去受到批评,而销售业绩好的总会提前到,期望受到更多的表扬。事实上,很多公司的销售例会常常开成批判会。

案例:某公司每月都会召开一次销售例会,每一次会议后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市场经理受到一定的处分,销量好但存在问题也会受到批评。时间一长,销售例会成了述职会,每次都是喜讯加喜报,销售例会成了一种形式。公司为了了解市场问题,只好从总部派人去各市场调查。由于总部经常有人到市场,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经理的小报告经常会出现在总经理的办公桌上,人事斗争也多了起来,很多很有才能的经理只能“改嫁”他人,或者到了竞争对手那里,或者去了其他的企业。

分析:销售例会开成批判会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会议开得人人垂头丧气,斗志与自信全无,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只会使问题不断增多。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责任在于会议的主持人,销售例会不是批判会,而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会议,一旦销售例会上发现不了问题时,不是形势一片大好,而是有更多的问题出现了。给销售例会一个正常的发言渠道,这是提高会议效率和成效的基础。

销售例会的意义:

4.如何正确有效地批评学生 篇四

教师批评学生是常事,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恶性刺激”的方式训斥、讽刺、挖苦等,让学生在怨恨中“吸取教训”。这种刺激的效果,往往铸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怨恨心理,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成人有时都会犯错误,何况幼稚无知的青少年学生呢?学生有过错是难免的,这就要看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过错。

第一,正面引导。在简明扼要抓往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给予准确引导,指明出路。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但在于抑制学生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激发起孩子好的行为.。

第二,尊重人格。学生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学生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个点,批评能够严肃,甚至严厉,但这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便失效。

第三,避免当众批评。有的教师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学生,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第四,看准时机。学生一旦有错,通常要即时批评。,所谓即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

第五,相互配合。学生有了过错,教师批,家长护,岂不效果相互抵销,何谈教育?

当然,父母与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

5.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篇五

一、什么是激励

激励的定义是,发现员工的内在需求或是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引起动机,指导行为,最

终实现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的目标。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活动项目-拔河。参加拔河的队员没有不卖力的,大家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头。每个部门都派出拉拉队为各自的队员呐喊助威。在比赛前,有经验的人还为队员做了赛前指导。参加拔河的队员为何如此地卖力呢?是因为高额的奖金?还是有领导的压力?显然都不是。人们如此地卖力,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活动,并有求胜的心理和集体荣誉感。这就是来自员工的内在动力。

在很多企业和机构的集体活动中都少不了拔河这项活动,甚至年年安排,经久不衰。这是因

为活动的组织者发现人们喜欢这项活动,有这个需求。

拉拉队和围观人群有节奏的加油声,以及声嘶力竭的肢体语言,是激发队员们不遗余力的驱

动力,他们在激发队员们的内在需求。

至于赛前指导,既是为了提高队员们拔河的技巧,也是增强队员们赢得比赛的信心。这项大家都熟悉的活动还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那就是激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拔河队员和拉拉队以及振臂高呼的围观人群之间在相互感染着,比赛现场的气氛在无意间被推到

了热烈的巅峰。比赛结束了,人们的那份兴奋的情绪还久久挥之不去。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人最好的激励,就是给他最需要的。

二、需求层次与双因素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们的需求层次可用金字塔来表示。从塔底到塔顶,人们的需求依次这样排列: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当一个层次的需求满足后,另一个层次的需求就变得很重要,就像一个上升的楼梯。

这里给大家讲个杜撰的故事,有一个飞行员在退休后,要独自驾驶飞机做一次环球旅行(自我实现需求)。起飞前,来了一个人向他推销一种神奇药水,一美元一瓶,可以将海水淡化。飞行员拒绝了他,"我已经准备了足够的饮用水,依我的飞行水平也不可能掉入海里,我不需要你的神奇药水。”不幸的是,飞机出了事故,飞行员跳伞落入了大海。他在大海里垂死地挣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不幸中的万幸,过路的一条小船把他救了起来。他抬头一看,救他的是那个向他推销神奇药水的人。他想要些水喝。卖神奇药水的人说船上没有淡水。“那我给你一美元买你的神奇药水吧”,“现在一瓶水卖一千美元了”,“可以,可以,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生理需求)。小船在海上航行了几天,飞行员非常渴望回到岸上(社会需求)。当飞行员踏上陆地的时候,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拥抱。他又充满激情地说:“我还要独自驾驶飞机做环球旅行,实现我一生的梦

想。”(自我实现需求)

启示:

1、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需求,2、对人最好的激励,就是给他最需要的,当一个层次的需求满足后,另一个层次的需求就变得很重要。

再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刚好这家公司一位刚来不久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辞职了,辞职的原因竟然是为了一台电脑,老板谈起这件事还很不理解。老板说:办公室人员看他有电脑用就没给他配(他的私人电脑),他也向我提起过电脑的事,我说我家里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闲置着拿来给他用,他又说不要。我已经让办公室尽快给他买台笔记本电脑,他还是坚决辞职。我对此事的理解是:这位高层管理人员因为电脑而辞职只是表象(他可以继续使用他的私人电脑,并不影响他的工作,但影响他的心情),他的真正需求是获得尊重、应有的工作条件、制度化的企业

管理。

启示:当一个员工抱怨时,可能意味着他有高一层次的需求,而不是他抱怨的需求没能满足。

管理者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去解决员工说出来的问题,而不是真正的问题。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根据赫茨伯格的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是保健因素(或维持因素)。保健因素的缺失会造成员工不满,但其存在不足以让员工产生更多的工作动力。认真想一下,赫大师的理论有道理,你给他配备了电脑,他会觉得是应该的,工作需要啊,你要是不配,他就不满意了。赫茨伯格认为,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才是激励因素。对极了。前几天(2009年9月23日),厦门晚报上有篇报道,在劳动力市场群鑫机械公司的招聘人员大声地吆喝着:“都来看看啊!免费包吃住,月薪最高3000元,没有工作经验的也可以,福利待遇好,厦门独此一家!”月薪最高3000元?(和时下卖商品的广告没两样,50元起)没工作经验的员工能拿到3000元吗?(忽悠)如果你这样对员工说,“你想挣更多的钱,就要有本事,只要你努力学,我们一定帮助你成长。”员工的内在动力将被激发。有句俗话说的好,你给他鱼,他吃光了,你教会他

钓鱼的本事,他永远有鱼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识别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带来的启示:管理中不关注保健因素,将会导致员工不满。只关注保健因素,无法使员工充满动力。只有充分重视激励因素,才能有效激励员工。

三、为什么员工的表现不如管理者期望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工作意愿。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一个管理秘诀,那就是,要想获得令人期望的绩效,管理者必须同时在提高员工能力和意愿上下功夫,而且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然针对不同的员工状况,同一个员工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管理者的工作侧重点不

同。为什么员工的表现不如管理者期望的呢?归纳起来,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与人力资源质量有关

这个问题从企业招聘时就发生了。尽管凑足了人数,招来的人却达不到要求(包括能力和意愿)。从一开始就为以后的管理挖下了陷阱。这个问题的发生,与人力资源市场有关(招聘难度大),与招聘本身有关(标准模糊、眼光太低、看走了眼,或是急于找人),也与企业的吸引

度(企业的性质、规模、政策、文化、所在地)有关。

2、与主管的管理职能有关

主管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置、培训、指导和控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已理解并有效履行这六个职能。举一个控制的例子。有一次我和朋友在一家酒店咖啡厅聊天,我们俩都抽烟,很快烟灰缸就满了,却不见服务员过来更换。我把服务员叫了过来,问她烟灰缸里有几个烟头需要更换烟灰缸。她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两到三个就要更换。这个服务员很清楚服务标准,也经过培训,她为何不执行标准呢?我能想象到,如果我投诉,她的上司可能会批评她。是服务员的错吗?不是。是管理者的错。她的上司从来不到现场检查,或是从现场走过视而不见。

时间久了,服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意愿下降了。

3、与主管的管理意识、风格和能力有关

管理大师明茨伯格说:“优秀的管理者能挖掘员工的潜能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糟糕的管理者是在浪费企业资源和员工的才干。”

错误的管理意识

-将绩效差的员工视为无可救药,要么弃之不管,要么打压

-对不喜欢的员工处处找茬,或是不理不睬

-对喜欢的员工呢处处袒护,甚至丧失公正

-搞平衡,自以为是公正派

-认为员工的个人问题与企业无关,对员工的个人问题漠不关心

-关心和帮助员工需要回报

-对员工缺乏信任,不能够充分授权

令人沮丧的风格

-自以为是,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强势,缺乏沟通

-犹豫不决,缺乏主见,或是圆滑,不愿承担责任,甚至推卸责任

-多变,让人无法适从

-不守信用,不能为下属合理的要求和委屈据理力争

-对员工不尊重、不关心、不鼓励,不能帮助员工成长

-过分施加压力,漠视员工的体能

-缺乏激情,或是忽视个人职业形象

缺乏业务和管理能力

-指导员工,管理者首先自己要精通业务

-要有效指导员工,管理者还需具有指导的能力和方法

4、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关

-将激励制度化,不能单靠管理者的个人魅力

-形成体系,从多方面、多层次激励员工

-营造企业整体激励氛围,让员工融入企业文化,使管理者的个人魅力与企业制度化结合起

所以,员工有犯错误的权利,主管有帮助他们改善的责任。没有不是的员工,只有不是的主管;没有不是的主管,只有不是的总经理;没有不是的总经理,只有不是的老板。

四、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有关员工激励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为了便于大家记忆和应用,我将按照顺序把它们归纳为

“激励的七大法宝”。

一颗爱心

激励员工需要管理者对下属怀有一颗爱心。这份对员工的爱,就是尊重、关心、从正面看待

员工、帮助员工成长。

先给大家讲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在古希腊,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用象牙精心雕刻出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将他全部的精力、热情都倾注在这尊雕像上。他深深地爱上了她,并给她取名叫盖拉蒂。他给她穿上美丽的长袍,每天拥抱她,亲吻她,期望他的爱能被她接受,可是她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再也受不了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了。于是,他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神殿,祈求女神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美丽的妻子。皮格马利翁的真诚期望感动了女神,女神决定赋予这尊少女雕像生命。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前,凝视着她。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她的脸颊慢慢地呈现血色,她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她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美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的少女雕

像终于成了他心爱的妻子。

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获得了这样的启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他自暴自弃,放弃努力。这就是著

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效应体现的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再讲一个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对坐聊天。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佛。”佛印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像一堆屎。”佛印居然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苏东坡回到家中得意地告诉苏小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戏弄了一番。”当苏小妹听了事件原委后,哈哈大笑。苏东坡不解地问道:“你笑什么?”苏小妹说:“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得是你啊!”苏东坡这才焕然大悟。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告诉我们,你心中是怎么想的,你就会怎么看他;你怎么看他,你就会

怎么对待他;你怎么对待他,他就怎么对待你。

一份耐心

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意愿,需要投入相当多的心力和情绪,有时让我们精疲力尽,甚至会对

“不争气”的员工大骂一通,对他们丧失希望。激励员工真得需要一份耐心。

两种选择

我经常对管理者说,对待“不争气”和“失望”的员工,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技能和意愿,要么就淘汰他们。采取弃之不管、让其自生自灭的方式不是第三种选择,那将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和业绩。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管理者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风格

和技能(计划、组织、人员配置、培训、指导和控制),即使调换了员工,员工工作技能差或工

作意愿不高的问题还将重蹈覆辙。

三个需求

三个需求是发现需求、激发需求、满足需求。员工的需求有外显需求和隐藏需求。管理者要

善于发现员工的外显需求,激发他们的隐藏需求,并予以满足。

外显需求:员工加入或离开一家公司主要考虑薪酬福利、工作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和个

人成长(技能和职位)三个主要因素。

隐藏需求:在很多企业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对于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工人,一份不错的收入是他最迫切的需求(外显需求)。但是他的工作表现并没有因此越来越好,反而变得越来越糟糕。不是说,对员工最好的激励就是给他最需要的吗?问题出在:

1、你不教会他挣钱的本事,他也挣不到不错的收入;

2、你不告诉他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他就会习惯性地犯错误;

3、你老是骂他笨,要不他被骂傻了要不干脆装傻。实际上,这类员工还隐藏着想学会挣钱本事的需求、受教育的需求、渴望受到尊重和关怀的需求。管理者应善于激发员工的隐藏需求,引导他们从模糊的人变成清醒的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种帮助员工发现和激发隐藏需

求的好办法。

满足需求:满足员工需求是最好的激励。说的容易,关键是要做到。有一次,我给一家企业做咨询。当我向基层员工解读新的福利制度时,我以为员工们一定会为给他们带来的利好而热烈鼓掌。令我意外地是,一个女员工忽然大声说:“你说的是屁话。”开始我真地很生气,后来我对这家公司高管说,不要批评那个员工,她没有错,是我们管理层失信于员工啊。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一条金鱼放入鱼缸,先让它饿了两天,然后在鱼缸中间插入一块玻璃,在鱼的另一侧放入食物。饥饿的金鱼看见食物就游了过去,可是每一次都被玻璃挡住了。经过几次挫折后,金鱼停止向食物游去。接着,心理学家将玻璃抽出不再阻挡,但是金

鱼已失去了对眼前食物的任何兴趣。

由于员工的需求没有被及时发现、激发和满足,很多人刚进公司时的那股热情和劲头很快淡

化了。

三个不要

1、不要用同样的方法激励所有的人----要个性化

2、不要始终用同样的方法激励同一个人----要多样化

3、不要以为隆重正式的激励最有效----要日常化

三个原则

激励原则

1有要求才会做(告诉员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最好)

有测评会做得更好(对照标准,给予监控,随时评价)

有奖励才能做得最好(包括物质和精神奖励,更重要的是赞赏和肯定)

激励原则

2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是他们的管理者给予强化的结果(不断的辅导、纠正、激励)。

激励原则

3如果员工的工作表现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则说明管理者的要求和强化没起作用。那么就继

续要求和强化,直到员工的行为表现发生变化为止。

四个误区

误区

1、依赖金钱和物质奖励

误区

2、哥们义气,拉帮结派

误区

3、喜欢忽悠,乱开支票

误区

4、滥用权力,强制责骂

五个要素

要素

1、及时反馈(经理,你今天上午给我的那份报告我看了。)

要素

2、明确具体(你对目前员工心态的分析很透彻,尤其是你做了大量员工访谈。)要素

3、阐述益处(你的分析,对各部门管理人员改进员工激励方式将会提供帮助。)

要素

4、个人感觉(我对你的报告很满意!)

要素

5、再接再厉(我希望你以后多和员工交流,及时了解员工的心态。)

六种经典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法:了解员工的目标,改造员工的目标,帮助员工建立目标。

2、需求满足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行为强化法: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正强化时,行为

就会

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于个人并得到负强化时,行为就会削弱和消退。

4、工作激励法: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5、期望引导法: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6、公平激励法: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个人对其所得是否满意,不只看其绝对值,还要看其相

值,即与比较对象的对比情况。

七种激励形式

1、荣誉激励:给予荣誉和赞扬,满足员工的自尊需求

2、成长激励:给予员工培训、指导、轮岗、晋升的机会,帮助员工成长

3、目标激励:为员工设定合适的目标,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动机和行为

4、榜样激励:要求员工做到的,管理者应当首先做到

5、参与激励:让员工参与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讨论,采取“开门政策”,多听员工的意见

6、授权激励:体现信任和对能力的肯定,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6.如何有效地设计数学作业 篇六

一、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在小学生的眼里, 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 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二、作业设计要有实用性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 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 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 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 在学习完人教版第十二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 我让学习设计一个表格, 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 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 给你们5000元, 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 计算一下, 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 参与热情高涨, 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

三、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 获取信息, 创新知识,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 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 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 多多益善的原则, 认为学生做得越多, 记得越牢, 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 然而, 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 在作业布置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 效果好。

例如, 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 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 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 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 形状千姿百态, 但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 我知道, 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再如, 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 我预留作业, 让他们进超市, 看看那些东西打折, 折扣是多少, 打完折后是多少, 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学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项作业, 他们自发组成小组, 去超市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 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 全班同学不但弄清了折扣的意义, 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 有的自主思考, 有的同伴讨论, 有的询问调查……我想, 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 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吗?

四、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 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例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几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几个苹果大概有多重, 还可让学生上市场先去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 再亲自动手称一称, 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 有助于他们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 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 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 我们不能搞“一刀切”, 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 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 我一般把作业分成“三星”, “一星”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二星”题是提高题, 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三星”题为选做题, 供有兴趣的, 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总之一个目的, 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7.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读书” 篇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帮助学术丰富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课改的推进,效率意识空前增强。虽然如今的阅读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要清楚地认识到,阅读课的效率仍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我们必须要继续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使语文阅读的效率能够越来越高。

一、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

阅读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例如字词的掌握和语法的认识等。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并提高阅读效率。这就要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将阅读与语文的基本功进行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以及常见的语法结构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字词与语法的学习来加深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比赛来加强学术对文字以及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让学术能够在朗读文章时,对文章的节奏与韵律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产生新的感悟,同时通过在阅读过程中对语速与语调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对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感情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中使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二、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想要创新的心。而要让学生们去创新,就必须要让学生们有自我思考的空间,为此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出能够激活其思维的环境与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创新因子,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阅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将听说读写活动进行落实,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动笔训练,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得课堂上的参与者能够更多。

例如在学生阅读了《皇帝的新装》后,可以让学生们对“游行归来以后”进行续写;在阅读了《蚊子和狮子》后,可以让学生们对结局进行改写;在阅读了《桃花源记》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写“桃花源”到现在所发生的巨变;在阅读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之后,则可以让学生们对其中所出现的几次“笑”的表情后面的心理变化进行扩写,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性格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又例如在学习了《我的教师》之后,可以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改写,可以从莎利文老师的角度出发,对老师的教学艺术和精神进行赞扬;也可以从海伦的角度出发,对海伦的不懈斗志进行赞扬。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教师只需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们自己去学习和阅读。

三、注重对教材的把握

自从课改之后,教材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今的教材已经从以“知识为主线”改变为“以解决生活问题为主线”。新教材的变化为教师带来全新的感受,但是也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困惑。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准确的把握。但是课时毕竟有限,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使阅读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有部分教师总是觉得课时少,教学任务过重,其实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只有提升教学效率才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有效途径。

对于教材中的文章,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例子来使用,但是在讲课时不能够只将眼光放在课内,而是要注重以篇引类,对语文的空间进行拓宽,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容量能够增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这些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课外延伸,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做到有的放矢而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裁。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反复过多的内容进行删减,对于要求过于死板、学生难以理解乏味的内容以及要求不当的内容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删减,对于那些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内容以及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需要进行合理的取用与舍弃。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不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裁剪,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所补充的内容必须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中发生在动物群体中的“悲壮之举”,可以从多方面引用相关的资料,例如可以作为正面材料进行使用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以及可以作反面对照材料的《克拉玛依将铭记》,《克拉玛依将铭记》中刻画的在灾难来临时那些不顾儿童、自己争先恐后逃跑的“领导”的形象,还有那些描述在特定时期出现的“弃老传统”的历史性材料正是良好的反面对照材料。引入这些材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为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效的、多元的解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要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得,为此,要进行改革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需要出发,对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教学进行改进,让学术能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2]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8.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八

天津市大港区第一小学 王瑞华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看出,“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 -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 “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X4+3,4X4-1,5X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三、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摆图形之前我提出: “先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再如,二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16题,要求根据游乐项

目价格表分别给小东、小平和小芳设计游乐计划,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再指名读要求,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三位小朋友搞出游乐设计,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 “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我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践证明,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锻炼交际能力……使课堂焕发生命力。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切身的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1.在组建小组时,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知水平、组织能力、性别比例等基本情况,依据自愿组合与合理搭配的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把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一定要 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与基础。每个小组设组长、观察员、记录员和资料搜集员,其中,观察员负责监督小组成员参与合作讨论的情 况,资料搜集员负责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这种小组合作需要打破平常的座位排序,依小组安排座位,缩短学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便于学生交流。

2.让小组成员给自己的组起名和制定奋斗目标。小组的名称和奋斗目标紧密相连,每个小组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学生才能产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当集体的成员产生不良行为时,大家会共同帮助纠正。当成员遇到困难时,大家也都会伸出手来帮助成员。

二、调动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分析他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及合作后全班同学交流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他评、自评,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鼓励他人,进而尊重他人,正视自我,欣赏自我,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都有积极作用。

三、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等,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教师给学生的任务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使弱势学生也能够找到能胜任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中树立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时,教师要强调整体的进步,让小组内形成主动帮助较差学生的氛围,教师也要在观察、巡视或参与中,特别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1.教师应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但也不忽视对小组个人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注重个人的考试成绩,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而忽视了整体的发展,这种评价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 生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 标。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2.小组评价采用积分制,计分可采用百分制,十分制或五分制

在课堂上,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课前预习和

课后作业,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按照学习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的优点是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合作意识强,容易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每周结束和学期结束时,可计算出每组学生的总分和个人总分。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

4.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

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读读生字、词语这样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东北师大附小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然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前,既不给任务,又不给方法,学生分组后坐在那儿,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如果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我们的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

上一篇:孝作文800字下一篇:写给中学同学的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