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精英运动员

2024-09-06

退役精英运动员(精选8篇)

1.退役精英运动员 篇一

关于新时期退役运动员问题的辩证思考 王秉尧上海体育学院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是省、市体委一项带有周期性的任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运动 员退出现役。安置工作不仅关系他们的个人前途、家庭幸福,而且关系运动队伍的稳定发展 乃至国家竞技体育运动的兴衰。鉴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质,这一工作的成败还会产生 一定的社会影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安置工作主要是由各级劳动、人事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在 计委、教委和体委的协助配合下进行操作。从全国范围来看,基本上不构成问题,即使个别 省市有些困难,矛盾也不显突出。在国家强有力的行政指令框架内,安置工作基本上纳入了 良性运作的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逐渐加快,安置工作 依托的社会大环境开始变化,并且正在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与退役运动员利益密切 相关的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1988年国家劳动部对1980年由民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国家体委三家共同颁发的《关于招收和分配优秀运动员等问题的联合通知》的废止,使得 长期依赖行政手段、政策优待和感情因素支撑的传统安置工作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安置工作从观念到现实都面临着不少新的矛盾和困惑。由于安置政策流通渠道等方面的问 题,导致运动员对退役安置不尽满意,有相当数量的退役运动员滞留队中,使待安置的人数 明显增加,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田麦久等人的课题报告,1981年全国待安置的退役 运动员为2432人,1988年已上升到5212人。到1989年底统计,全国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已占优 秀运动队中运动员总数的2649%,而虞重干等人的最新研究报告提示:从七届全运会迄今(1993年—1996年),仅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广西、陕西等七省市体委,就积有2 653%的退役运动员尚未得到妥善安置。眼下时逢八运会结束,各地又有一大批老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形势不容乐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 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实质就 是从哲学的高度去观察分析事物,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权。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 辩证法的实质。”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存。无论哪一个矛盾的侧面,都应当把它放在与其对立方面相互排斥和相互依存的 关系中去认识。按照这一科学观点,在当前我国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退役运 动员安置工作在体制与机制、观念与现实等方面产生一些新的矛盾是十分正常、不足为怪的。问题的关键是,作为当事者不能只看到困难的挑战而忽视同时存在着的成功的机遇,只注 重治标而忽视解决内在的深层本质问题。

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照辩证法办事”。当前要解决安置工作面临的各种矛盾,就应当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方法,抛弃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议论,把辩证法推进到工作方法的实践 层次上,在对立统一中思维。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对新时期安置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挑战与机遇

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宏观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安置工作无论对退役运动员个人、体委运动队,还是政府有关部门与接受单位,都是面临的严峻挑战。

——对于待安置的运动员而言,退役意味着多年从事的体育生涯的终结。从此,他(她)们将 重新站立在人生起跑线上,面临生活和工作的全新的选择与考验。他们中的多数人将会发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中,以往娴熟的体育专长和技能,并不是增加竞争力的有力筹码。而科学文化与社会实用技能方面的贫乏与缺陷,则使自己在人生第二次择业的十字路口,处 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对于体委、运动队来说,由于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体制尚未建立,省、市运动队仍 是优秀运动员的主要组织载体。而运动队所拥有的财力、物力只能支持一定数量运动员的训 练和竞赛活动。退役运动员如得不到及时安置滞留队中,不仅会阻塞新手入队的道路,影响 运动资源的合理流动,并造成队伍管理上的困难,而且会对在役队员产生心理压力,有碍运 动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和接受单位来说,能否妥善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关系到《体 育法》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和支持,以及推动地方体育事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大局。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政府是通过行政手段,运用指令性计划来发挥它在体委与企事业用人单位间的 中介作用的。进入市场经济后,社会人才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企业独立法人的地位也基本 确立,政府指令在企业用人制度上已不具硬约束力,而长期以来作为退役运动员流动主渠道 的国有企业,目前在深化改革中也举步维艰,其在安置问题上的作用发挥也面临新的困难。

综上所述,在安置问题上,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关注到这一方面还 是不够的,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正确的认识是还应当看到问题存在的另一面,即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映衬着机遇。首先,对于退役运动员而言,无论是再就业或是再就学,均意味着接受新的挑战。要踏上新 的创业之路,必须付出新的代价,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他(她)们能从积极 进取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前途,就会发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潜能有待开发。只要能够 按照社会需求可能,端正择业观念,一切从自身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就不但能够找到新的适 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而且还会取得新的成绩,甚至实现人生两次创业的成功与辉煌。

其次,对于运动队和体委领导部门来说,老运动员退役,正是适应国家体育竞技项目战略发 展需要,调整队伍结构、优化人员组合、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促进运动队向新一轮发展的大 好契机。如果只是从消极应付的观念出发去认识和操作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不把它放在 促进、推动运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落实,则不仅会影响和制约队伍的思想 与组织建设,而且会造成各项工作的被动局面。

再次,对于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来说,协助解决安置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为体委 “卸包袱”,给自己“添麻烦”。但如从深层次分析,这一认识难免有失偏颇。退役运动员 作为整体而言,虽然客观上存在某些素质或实用技能方面的不足,但是他(她)们久经竞技体 育的特殊磨练,有着社会上一般青年所难以具备的精神气质,蕴藏着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 巨大潜质。同时,他(她)们精湛的体育专业技能如能得到充分发挥利用,也必将成为推动本 地区与部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骨干力量。

二、治标与治本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全国范围内国企改革举步艰难,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大 背景下,无论是运动员本人,体委有关部门都希望能够通过加大立法力度来一劳永逸地解决 安置问题。这一认识倾向在有关课题组的调研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在关于安置方法的调查栏 目中,选择“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安置政策力度”的占到2857%,位居各选择栏目之首。这一信息中所包含的多方良好愿望自然可以理解,对于有关地区、部门和人员为此所作的工 作和努力也应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体育法》中提出对运动员予以“ 优待”的原则要求,但现阶段毕竟缺乏通过具体法规运作的客观条件。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 下,即使政府指令性政策法规出台,也还是注定要滞留在治标的层面。不可忽略的现实是,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岗位科技含 量及对从业者文化素质的要求,对照运动员的基础条件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背离的趋势,如 果不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或使他们在体育专长外学有一技之长,还是不能真正解决 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是个人积极适应社会,而不可能是社会(职业、岗位)来适应个人。在这里,任何行政法规的作用都将是软弱无力的。正如上海某企 业代表所言:“我们可以帮助体委接收消化几个退役运动员,但是今天安置了,明天他(她)又下岗了,该怎么办?要真正解决安置问题,必须想办法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想办 法提高他们的素质,一定要重视教育和培训工作。”此言可谓一语中的,他深刻地启示我们 的安置工作:治标固然必要,治本尤为迫切。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笔者以为治本可以采取 下列措施:

(一)切实加强运动员在役期间文化教育,增强他们未来再择业(就学)时的竞争和适应能力,是解决安置问题的核心环节。

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造成运动员进队时身心和文化基础条件上的客观差异,因此 在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上决不能“图虚名”,盲目追求“高学历”,有些省市运动队虽然挂着 “成人高教”的招牌,但囿于训练和竞赛要求,实际教学质量并不如人意。当前,较实 际的教学改革思路是在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因项目而异、因人而异地实施中、高学历层次的分流教育。而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则应当从改革优秀运动队体制上下功夫,把 运动队真正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去。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案是把省市运动队列入体育院校运动 训练专业序列,在学分制条件下,实行预、专、本三科连贯制。把他们真正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体育人才。

(二)安置前组织各种社会实用技能培训,以拓宽运动员择业渠道,增强社会竞争与适应能力。

近年来,一些省市体委在这方面已积有一定经验。他们在安置工作中,不是盲目采用“甩包 袱”的方法,把运动员推给社会,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从退役运动员文化基础和择业意向的 实际出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在安置前对运动员开设各种社会实用技能培训 班、辅导班,如汽车驾驶、服装设计、电脑操作等,鼓励他们学有一技之长,以增强在人才 市场上竞争择业的能力。从发展的角度看,结合某些运动项目的特点优势,还可以在国家公 务员和全民健身辅导员等知识领域方面进一步拓宽技能培训的途径。

(三)设立退役安置基金,为优秀运动员将来在择业(求学)期间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并为将来安置工作最终实现社会化、市场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置基金可以由运动员本人工资、奖金提成;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以及社会赞助;发行体 育彩票筹集等模块组成。依照运动员在役期限长短、贡献大小有所区别,在退役离队时一次 性拨给。

(四)在实行职业俱乐部制的运动队,俱乐部方面必须负责运动员将来退役后的安排。这一内 容应当在俱乐部与运动员双方的法律合同中得到明确体现。

(五)加强思想教育,转变退役运动员的择业观念。根据有关调研反馈信息,部分运动员在安 置问题上还存在着消极等待组织安排以及“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认识偏差。因此,教育 他们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来指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便成为解决安置问题必 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使他们对自身价值有个合理定位,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只要全 身心地投入,无论再从事何种职业,都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多渠道分流与统一规划

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当前安置工作阻力和难度较大,但各地体委在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关 心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安置工作仍有所拓展:国有企业是退役运动员流向的主要渠道,此外各事业单位、三资和乡镇企业、公安武警系统、入大学深造、个体经商、出国等均占有 一定比例,呈现出一种多渠道分流的趋势。但在这中间也暴露出了一些具体问题:

(一)各地现行安置政策缺乏必要的配套机制。安置工作主要还是体委凭藉与有关单位的“感情和关系”,依赖于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同情和照顾”来开展和维持,流通渠道缺乏稳定性。

(二)安置中介机构不健全,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退役运动员情况缺乏全面了解,此外还有少 数运动员因从事所谓“冷门项目”的原因在安置过程中受到了不应有的“冷遇”。

(三)部门条块分割导致信息不畅。例如,一方面各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难觅优秀退役运动 员,另一方面一些地区不少退役运动员想深造又方向不明,体委与院校之间缺乏联系和呼应。

(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安置工作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有关调研结果反映,安置率 高低虽然并不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但相对而言,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安置状况总体上 要好于内地和经济较落后地区。

上述情况表明,目前我国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也正处于新 旧体制和机制的转轨和磨合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是十 分必要的。否则,不仅眼下“流通”的安置渠道仍会“阻塞”,而且《体育法》所规定的 对运动员退役要“优待”的原则也不可能得到体现。退役运动员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源,应当充分保护和利用。为此,安置工作应当打破地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中介机构和信息 网络,实施宏观调控,做到“退役运动员情况清晰化,市场需求明朗化,教育培训科学化”,才能确保安置流通渠道的多元分流,畅通无阻。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果现行运动队体制和运动员从业性质不作根 本性改革,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就将始终是各级体委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运 动员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奉献了他(她)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退役安置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 心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也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在当前,如何把“无情 退役转化为有情安置”,需要有关各方在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共同努力,从 而使这一困惑体委上下的难题能找到一个令运动员个人、集体和国家都较满意的答案。

2.退役精英运动员 篇二

1、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

1.1、组织分配

组织分配是运动员安置的一种形式, 有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市体育局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统一分配, 分配到各个省市地方业余体校、俱乐部做教练或其他工作, 辅助完成运动队训练, 还有到基层的学校做体育教师, 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相关工作。这中是目前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主要形式。

1.2、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优秀运动员选择较多的另外一种门路。由于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体制问题, 大多数运动员在少儿阶段进行业余训练, 边训边学。但是到后来进入到国家队之后, 大多数运动员成天奔波于世界各国, 参加重大比赛, 学习时间有限, 导致运动员文化素质缺陷, 这就成为退役后安置员一个制约因素。现代社会是知识时代, 信息时代, 就业人员的学历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这些运动员迫切提高个人文化素质, 寻求新的职业规划, 转而进入到高校, 接受继续教育,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

1.3、自谋出路

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 由于本身具有相应的社会影响力, 在社会上有一种备受关注的优势, 他们利用自身的这种优势, 有的进入演艺圈的、有走出国门到国外发展的、还有开办运动学校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的等等, 退役运动员以优异的成绩带来的名人效应为其打开了通们各种职业机会的大门。誉满全国的李宁公司就是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的成功范例。

2、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存在的问题

2.1、客观因素分析

就业政策相对滞后, 就业渠道窄。现代社会的主旋律是市场经济, 随着用工制度的不断深化, 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用人问题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策性安置渠道很窄, 导致就业的难度加大。安置比较好的城市都是通过与体育人事部门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运动员因为本身专业的特殊性, 在用人单位招聘计划中很少有为运动员提供岗位的, 除非是体育事业单位或对体育运动员有需求的单位对运动员提供一些招聘机会。

补偿机制不完善, 经费得不到保障。体育相关部门对运动员安置问题进行了探索, 经费补偿成为一种创新模式。但是补偿性安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运动员可以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得到一批补助, 这些补助可以暂时缓解运动员的生活问题, 但不是长久之计, 况且运动员的补偿经费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运动员安置问题对运动队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运动员新老更替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年老且有伤病的运动员是制约运动队成绩提高的一个因素。长时间经受伤病的运动员得不到安置, 对运动队训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运动队训练经费是一定的, 造成的运动队经费的利用率下降,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下降。运动队部分资金来源是由体育主管部分为了鼓励运动成绩好的训练代表队给奖励的。退役运动员停留在训练队, 无疑会增加运动队的开支, 导致运动队其他方面经费相对减少, 影响成绩的提高。

2.2、主观因素分析

文化水平不高, 与相应的需求不吻合。由于长时间从事运动训练, 相对而言, 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大大折扣, 导致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 这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就业问题。体育是一个行业, 但是其市场需求是有限的。

自身缺乏职业技能。运动员本身是从事运动项目的训练, 他们大多精通运动训练的相关知识, 没有其他的技能储备。除了自己所熟知的专业技能之外, 没有其他的创收技术, 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长时间的专业训练, 运动伤病的积累。现代训练手段还缺少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教练员不顾及运动员的个性特点, 一味的增加训练强度, 长时间训练导致疲劳得不到恢复, 致使运动员早早的结束职业生涯, 甚至生活都难以自理。

退役运动员数量多, 导致就业问题难度增加。据体育总局调查数据统计, 每年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有3000-4000人左右, 无形之中增加的就业的难度, 岗位竞争的难度大。

3、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策略研究

3.1、完善相关政策

政策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来看, 还是运动员安置的主要途径, 在现代运动员退役安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政府及体育相关主管部门相互沟通, 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为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提供制度政策保障。

3.2、建立优秀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优秀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能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保障运动员的权益, 激发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

3.3、发挥教育系统的作用, 缓解安置困难

与高校建立培养退役运动员的关系。1999年, 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免试招收退役优秀运动员学习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一通知中的体育院校仅限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6所体育类高等院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另外全国各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激励机制, 与大学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共同解决运动员的联合培养工作。并减免部分学费, 为退役的运动员创造在校学习的机会, 增加他们再就业的砝码。

3.4、为运动员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刘鹏局长在体育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推行体育行业国家资格帧数制度, 开展技能鉴定工作。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 课程设置有:市场营销、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运动损伤等基础知识课程, 重点强化技能培训, 为运动员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

3.5、鼓励运动员购买社会保险

运动员成绩的取得往往是通过大强度、长周期的训练来获得, 这样的训练环境中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运动伤病的产生的可能性, 最终导致运动员职业生涯早早的结束, 更有甚者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给安置问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商业保险为运动员提供一个风险的保障, 可以对运动员的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 减轻社会安置的负担。竞技项目中, 特别是格斗项目 (散打、拳击、MMA) 更容易导致伤病的产生, 甚至失去生命。如2011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海口比赛中被吉打致死的上官鹏飞事件, 说明商业保险进军体育赛事很有必要。

4、结语

现在中国竞技体育所发展的高度已经是史无前例, 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第一,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世界第二。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都是这些优秀运动员用血汗换来的, 鲜花和掌声是对他们的最美赞扬。在运动员安置问题上, 我们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我们需要不断的寻求新的路径来解决运动员安置问题, 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局面, 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 实现有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摘要:我国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退役。运动员退役安置是一项周期性的任务。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安置问题不仅仅关系着运动队的发展, 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 对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进行研究, 为我国运动员安置问题提出对策, 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对策

参考文献

[1]刘传兴.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由“张尚武事件”引发的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 (11) .

[2]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4) .

[3]刘仁盛, 高慧.运动员退役安置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8, (3) .

3.冠军运动员,退役也精彩 篇三

李宁 “体操王子”变商人

“我是一个有着多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体育明星偶像。我现在是一个商人。”昔日夺得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李宁这样为自己的人生角色做了注解。

与李宁类似,昔日泳坛“五朵金花”中的庄泳、杨文意、钱红都在经营着自己的商业王国。老女排选手梁艳、杨希等也均拥有各自名下的公司。

邓亚萍 当之无愧的女强人

博士、北京奥组委的官员、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奥运村部副部长、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运动品牌的老板、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林志刚的妻子、孩子的妈……这一系列的头衔不得不让人用一个词来形容退役后的邓亚萍——女强人。现在,38岁的邓亚萍又一次华丽转身,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正廳级女干部。

龚智超 退役后踏上仕途

2000年,她站在了悉尼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成为中国第一位羽毛球女单奥运会冠军。2002年1月功成名就的龚智超宣布退役,成为了湖南省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体彩中心副主任。2007年情人节,她与画家男友步入婚姻的殿堂。

周继红 当起教练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周继红成为了中国跳水在奥运会赛场上开天辟地的第一人。退役后她开始在国家跳水队任教,现任中国跳水队领队。和她情况类似的还有老女排的郎平、体操队的黄玉斌、羽毛球队的李永波、乒乓球队的蔡振华等,他们都是运动员成功转型当教练的优秀代表。

刘璇 跳进娱乐圈

退役后的刘璇不仅取得了裁判员资格、获得了大学学位而且屡屡在娱乐新闻中露面,成为歌坛、影坛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此外,跳水奥运冠军桑雪、体操名将杨波等人也纷纷涉足演艺圈。

伏明霞 嫁人当起了

全职太太

从1992年到2000年,伏明霞在3届奥运会上获得4枚金牌。退役后她嫁给了大她25岁、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如今的伏明霞早已洗尽铅华,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

4.有关退役运动员就业方向的建议 篇四

很多退役的运动员,一旦离开了赛场,未来的路,何去何从,值得深思。近年来,媒体报道的诸如某某退役后给人搓澡、卖金牌、无力支付基本医疗费用、被公司欠薪等事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艰难。而媒体报道的不过是成千上万退役运动员的一个缩影,很多运动员退役以后因无一技之长往往无法立足社会,昔日赛场上风光无限,今朝退役,工作无着落生活窘迫。

然而,近两年掀起的健身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身锻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健身教练这一职业也在这个时候迅猛发展,这对于很多退役运动员和退伍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对于退役运动员而言,运动是其天赋,身体条件是其独特优势,选择做健身教练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退役运动员有优于一般人的独特技能,而且在其运动生涯的强力训练,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的精神,这在一定条件上是非常有优势的。

全国共有万余名在训运动员,平均每年退役进入社会的有上千人,相对于蓬勃兴起的体育产生和健身服务业,像退役运动员这样的专业人才可谓供不应求,属于稀缺的特殊人才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退役运动员完全可以实现华丽转身。德西健身学校做为健身培训行业的领袖,为退役运动员、退伍军人实现体育健身产业再就业最大化。

5.退役精英运动员 篇五

2010年甘肃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任教培训班,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国家体育总局大力支持下,在省人社厅、教育厅、体育局和兰州市通力合作下,在兰州市教育局、兰州市体育局和省体工一大队、二大队、自行车训练中心、省体校及兰州市体工大队的大力协助下举办的。这是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参加学习培训的退役运动员共100名(其中,省体工一大队48名,二大队23名,自行车训练中心11名,兰州市体工大队18名)。学员总体构成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男女学员各占一半;本科学历、大专学历各占一半。在兰州生活的占三分之二,已结婚的占二分之一。培训班学员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21岁,平均24.4岁;运龄最长14年,平均7.5年;获得全国比赛前六名以上成绩者70 名;学员中有党员19名、少数民族10名。

本期培训班从6月28日上午开班,共60天时间,先后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培训14天;第二阶段,公共基础综合知识培训和职业指导14天;第三阶段,教师资格证三门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普通话培训21天;第四阶段,新教师岗前培训、体检和教学实习11天。在近2个月时间里,退役运动员学习非常紧张、非常刻苦。学员们坚持每天集中上课6至7个小时,大部分同学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自学达到3至4个小时。家在西固区、安宁区等地离省体校较远的学员还要往返奔波4个小时。学员们每一天中,从早晨、6点起床到晚上11、12点休息,用在听课、自学、做题、复习上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总体学习时间都达到600-700个学时。特别是教师资格课程培训,正值酷暑时节,每天气温高达35度以上,省城兰州遭遇1951年以来的最高气温。在学习《教育学》课程的一周时间里,气温持续在37度至40度之间,教授坚持辅导汗流浃背,学员坚持听课挥汗如雨。局领导和各位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求调整培训计划,培训班只安排了8月1日1天休息。学员和跟班干部100多人同堂学习,绝大多数学员都是废寝忘食,坚持学习,刻苦学习,顽强学习,咬牙学习,挑战自我,挑战极限,非常劳累,十分疲惫。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新形势下,大家珍惜组织安置任教的宝贵机会,如饥似渴学习。大多数学员肩负着学习、家庭、工作三副重担,一边干家务,一边记重点,忙里偷闲整理学习笔记,身在家里心仍然在课堂,有的学员还肩负着省运会备战训练等比赛任务。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投入学习,有的请来老人照看小孩,有的夫妻双双走进课堂,有的兄弟姐妹一齐上阵,有的男学员的妻子生小孩还未满月克服很多困难坚持学习,有的女学员孩子不到半岁课间还要给婴儿喂奶,有的学员家人和晚辈来探望和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有的学员家在台湾、河北、重庆、内蒙等地远离亲人来兰拼命学习。有的学员感冒高烧打完吊针坚持听课和参加考试。一位家在内蒙的学员接到父亲病危通知但坚持完成普通话考试后赶飞机去见到最后一面,安葬父亲后强忍悲痛继续投入学习。同学们接受着大剂量、快速度的体育理论、教育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的灌输,承受着田径场、体育馆高强度、超负荷体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学员们感到这是多少年来培训学习最全面、最系统、最认真、最扎实、最刻苦的一次。可以说,绝大多数优秀退役运动员在这次学习培训中个个都具有“铁人”般的坚强意志。学员们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及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之中,确定了最近发展区,寻找到最佳学习法,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运用学习迁移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又快又好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政治思想理论和体育业务知识,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学习中,学员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培训的四个阶段中,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和兰州市教育局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联合大学、兰州教育学院、省体校、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兰州市教科所和兰州市二中共邀请30多位教授、副教授、博士、教研员、高级教练、高级教师和主任播音员,为退役运动员作了精心辅导和专题讲座,引导学习的知识量达到600万字以上,平均每天学习知识量10万字左右。在培训第一、第二阶段,学员们系统学习了《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法律》、《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大学英语》,较好地做到了“四个结合”,即:把学习培训和提高认识相结合;把课堂集中听讲与课后认真复习相结合;把深入思考与广泛交流相结合;把充实公共基础知识与提高体育专业技能相结合。与的任教培训相比较,2010年的培训时间更长、内容更多、质量更高,真正是一次知识培训、业

务培训、能力培训、素质培训、激励培训。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竞争与体育运动特色相兼顾,运动员培养“以人为本”与退役运动员安置“以用为本”相统一。2010年退役运动员任教培训,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到了体育专业对口和学以致用,这一成功实践和改革创新,又一次在全国体育系统退役运动员培训工作中产生广泛影响,为我们甘肃赢得良好的声誉。

训第三、第四阶段,在学习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过程中,我们确定《教育学》的辅导采取“系统学习、重点辅导、自测练习、应试指导”四结合的有效学习方法。即:请甘肃联合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苏义林教授用4天时间引导学员系统学习教材;请西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金东海教授用2天的时间作重点辅导;我们还为学员统一购发一套11章《教育学自测题》,翻印了近4年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试卷进行答题,让学员们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答题之中;再请苏义林教授用1天时间强化复习和应试冲刺,让学员增强了答题能力。针对《教育心理学》内容繁多、理论深奥、抽象难学和学员们没有学过《心理学》课程知识基础薄弱的实际,在充分征求全班学员意愿和大家举手表决下,我们确定《教育心理学》的辅导在“四结合”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串讲”。即:请西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康廷虎副教授用5天时间引导学员系统学习教材;再请西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玲教授用2天时间作重点辅导;最后又请甘肃联大苏义林教授用1天时间进行知识体系串讲,消除了畏难情绪,彻底解决了理论知识难点;我们还为学员统一购发一套15章《教育心理学自测题》,翻印了近3年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进行答题。我们从退役运动员学习规律、记忆规律和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出发,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之间安排3天普通话学习,实现了教师资格两门重要课程紧张学习过程中的缓冲、减压和调节。兰州市教育局专门为退役运动员安排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学员们聆听了西北师大体育学院孙杰教授所作的《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育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和甘联大及兰州教育学院教授所作的关于教师素养、教师活动规范、班级活动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法规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让退役运动员学员在与名师和专家的交流学习中提高了教师修养素质,在9月份参加的教学实习与中学学生的互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体育执教能力。

总之,甘肃省退役运动员任教培训,是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人力中心和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省自考办和兰州市为省、市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奉献的精神盛宴,是大容量、高强度的素质培训,是提高认识的思想洗礼,是党性锻炼、意志磨练、生活砺练的优质熔炉。跟班干部和全体学员以百倍的信心和极大的努力,艰苦奋战,共度难关,即将圆满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主要收获和明显成效

四个阶段的培训,全班学员收获较大,主要实现了“六个转变”:

(一)通过精心组织热烈隆重的开班典礼,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及兰州市政府领导出席,省体育局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使退役运动员普遍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很快实现了从体育运动员向普通学员的角色转变。据统计,全班100名学员,到课率达90%以上,最高时达93%,全勤率占80%以上。三分之一的学员都是提前一个小时来到体校走进课堂,主动打扫卫生和预习讲义,培训班班风和学风都是比较好的。

二是,通过省体育局杨卫、马赛敏、万凌云等领导的勉励讲话特别是李发昌副局长以亲身体会所作的运动员就业就学政策和体育业务专题讲座,帮助退役运动员认清了形势,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实现了从过去等待组织分配到主动创业的观念转变。有的学员发自内心地说:任教培训感慨很深,组织安置受益终生。决心努力学习公共基础和体育专业知识,志愿去基层体育工作比较薄弱的中学或业余体校执教,用毕生的精力培养后备人才,为甘肃体育事业振兴再做新的贡献!

三是,通过聆听高级教练和高级讲师的专题讲座,丰富头脑,实现了从由体育健儿向体育教师的转变。同学们听体育理论课聚精会神,做学习笔记认真细致,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训练刻苦,动作规范,不知疲倦。今年通过增加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学员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执教能力明显增强。有的学员在感言中写道:紧张系统的培训充实了头脑,提升了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决心以优异的成绩、合格的标准,早日融入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队伍中去。

四是,在多位专家的辅导下,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实现了从体育人向教育者的素质转变。学员们学习笔记都在3万字以上,有的达到6-7万字。通过培训学习对高等教材课程的理论体系普遍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大学老师的讲课方法灵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精彩独到。辅导重点画龙点睛,指导考试点石成金。老师与学员交流思想情理交融、平易近人,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五是,通过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了从个人奋斗向团队奋进的转变。学员们虽然来自省、市不同的训练单位和运动队,是共同的理想志向和相同的机遇命运让大家欢聚一堂,同窗学习,同场竞技,共同营造出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公平竞争的浓厚学习氛围。

六是,在先进经验的启发下,用科学理念指导培训,实现了培训体制由管理型向管办结合服务为主型转变。省体育局和兰州市政府从省、市退役运动员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培训实施方案》,邀请专家编印了两本《退役运动员任教培训讲义》,科学合理划分四个培训阶段,并借鉴全国退役运动员培训经验,在培训中坚持“从难、从严、从统考出发,大知识量学习”和“严格培训、严格管理”的原则及方针,坚持职业指导、统考课程、体育业务、教师资格四方面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培训班实行了点名制、跟班制。培训班还增加了师德、师范教育,加强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甘肃精神、甘肃体育精神和兰州精神学习教育,同时全班集体编唱了师魂之歌《和谐体育之歌》和师德之歌《知识的渡船》,从而创新了运动员培训体制,为今后的培训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退役运动员学习培训的效果,还体现在参加2010年7月25日全省统一选拔考试所取得的良好成绩上。几度耕耘,一分收获,学员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极其宝贵的成绩。公共基础综合知识满分150分,学员最高分91分,高于去年;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满分150分,学员最高分124分,创造纪录;学员统考总分最高者达到205分(一大队最高分203分,二大队最高分161分,自行车中心最高分205分,兰州市体工队最高分171分),难能可贵。绝大多数学员获得100分以上的较好成绩,相当多的学员获得150分以上的良好成绩,一部分学员获得18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教师资格3门课程考试和去年一样,都保持了95%以上的合格率。可以说,退役运动员学员思想信念之坚定、意志毅力之顽强、学习成绩之良好,刷新了甘肃运动员“学习培训的铁人三项”纪录!优秀学员以良好成绩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可以肯定地说,是学员们用信念、毅力和智慧共同创建了学习型、和谐型、创业型的团队,是学员们用心血、汗水和拼搏学习改变了社会上一些人对运动员文化程度的看法。学员无愧是代表甘肃运动员先进文化的团队,也是汇集体育教育骨干人才为甘肃体育事业再立新功的团队!

三、政策保障和工作措施

回顾总结2010年我省安置退役运动员任教培训工作,之所以工作力度大、社会反响好,根本原因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大力支持,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和兰州市政府研究提出了优惠政策和得力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任教选拔考试,省上坚持“一统三单”的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明确从全省招考5000名中小学教师名额中单列80名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联合下发《实施意见》,在“一统三单”的优惠政策基础上,专业考试确定以中专体校《学校体育学》等四门课程为主要内容单独命题,可以说实现了“一统四单”。

(二)教师资格考试,继续坚持“一统三单”的特殊政策。退役运动员任教考取教师资格证很难,省教育厅、省语委办和兰州市教育局在全国继续实行特殊政策。

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省自考办坚持“一统三单”的特殊政策。即:考试标准要求全省统一,单独确定考试时间、单独设置考点考场、单独阅卷。

2、普通话测试,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为退役运动员专门设计了“1+1+1”的便捷模式。即: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副教授进行了1天培训;并邀请4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副教授将学员分4个小班进行了1天专门辅导;邀请6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副教授分3个考场对学员进行了1天的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学员普遍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水平。

3、教学能力鉴定,兰州市教育局继续为退役运动员搭建了“3+3”的绿色通道。即:举办了为期3天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班。9月份安排退役运动员学员到兰州市中学进行了3天教学观摩和试讲鉴定。

(三)专门举办培训班。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在政策上精心指导,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省财政厅在经费上大力支持,省教育厅认真负责,省体育局精心组织,兰州市鼎力相助,专门举办退役运动员任教考前辅导和教师资格共4个阶段2个月的培训班,保证了退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保证了退役运动员达到国家和省上关于任教的标准和要求。

(四)加强组织领导。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和兰州市政府成立高规格的培训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正5副。培训班开班后,省体育局人事处长担任班主任,训练单位和体校领导担任副班主任,班主任也是1正5副。从而以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保证了协调政策、衔接工作和推进培训等各项任务的落实。

(五)选派一流师资。省教育厅、省体育局邀请的西北师大等高校知名专家、教授和省体校高级教练,学术精湛,技术过硬,师德高尚,诲人不倦,实施模块培训和菜单教学,充分运用退役运动员学习和记忆规律,注重实践,学练结合,创新培训模式,增强了学习效果。

(六)管理服务周到细致。省体育局人事处副处长担任培训班班长,各训练单位人事科长和兰州市体育局人事处长担任副班长。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先后9次开会讨论班级工作,跟班干部发扬民主,集中智慧,认真负责,热心服务,满腔热忱地为培训工作贡献力量。班委会通过组织全班学员开展“破冰行动”,编印《学员通讯录》,广泛交流,构建和谐。全班35名党员在“七一”建党节发出了60字的倡议,带头刻苦学习。班委会、临时党支部向学员们发出“战高温酷暑,学知识精华,促科学发展”的号召,激励同学们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省体校保证饭菜质量,不断增加营养,调整午餐和水果品种,让学员以足够的体力支撑艰苦的学习培训。一大队不仅坚持派通勤车接送学员,而且寇永高书记亲自给培训班送来了一千多斤西瓜,让全班学员、辅导老师和班干部在课间吃西瓜预防中暑。省体工二大队安排授课老师午休,二大队和自行车中心跟班干部为学员购买冰糖、菊花茶解暑。省社体中心领导专门派人给培训班学员送来了260多瓶矿泉水解渴。跟班干部和学员同堂学习,既当联络员,又当辅导员,团结一心,共同提高,不断增强坚持学习的思想动力,有力地鼓舞着大家攻坚克难的士气和信心。为保证学员们宝贵的听课时间,8位跟班干部主动搬桌凳、倒垃圾、打扫卫生,布置分班辅导教室和考场,满头大汗,满身灰土,累得腰腿酸痛也在所不辞,体现了对学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几点共识和工作体会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省体育局和兰州市政府抢抓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是办好退役运动员任教培训班的政策杠杆;省人社厅、教育厅的精心指导和通力协作,是办好任教培训班的组织保障;各训练单位、省体校、省体育局人事处和兰州市教育局、体育局的严密组织和周密安排,是办好任教培训班的重要工作保证。

在举办培训班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三点共识:

1.妥善安置退役运动员和在全运会上争金夺银同等重要。在役运动员刻苦训练参加全运比赛和退役运动员刻苦学习参加全省统一选拔考试,两个赛场同样精彩,两种金牌同样有份量,同样重要。只有退役安置出口畅通,后备人才才能有源头活水。

2.退役运动员安置,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动态进行”的工作原则。坚持组织安置、个人联系工作单位调出、上大学深造、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多种渠道安置,组织安置仍是主渠道;应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稳步实施。组织安置中,由于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因此要坚持创新运动员安置工作政策,优化协作机制,推进体教结合,从而加快发展体育教育事业。

3.建立退役运动员培训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运动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运动员培训应当从队员入队时抓起,要努力提高体育学院函授办学质量,提高文凭的知识含量;应整合力量,尽快在省体校建成甘肃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基地,联合社会力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开展职业资格和教师资格培训,实行运动员动态培训和动态安置。

五、美好祝愿和积极建议

1.祝愿学员在教学实习中取得良好以上成绩,早日拿到中学教师资格证,尽快走上新的任教岗位。希望各单位人事干部和职业指导师继续为退役运动员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设置管理和退役运动员工资津贴政策解答、努力开展职业指导,把学员扶上马再送一程。希望学员坚持学习,边教边学,有为有位,一路走好。

2.建议省人社厅、教育厅在切块下达安置名额时,继续尽可能多给兰州及周边地区分配,尽量照顾解决大部分退役运动员已成家以及生活、工作方面的实际困难。

6.退役精英运动员 篇六

经历了几十年的政府主导型的“三级训练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巨大的资源动员力,对我国竞技体育崛起起到了支撑性作用。然而,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这种体系暴露出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主导下市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势在必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人才培养体制应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推进体制转型,逐步实现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培养过程的科学化、人才流动的合理化。具体措施如下:(1)实现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投资主体的多元化。(2)有计划地分步推进体制转型。(3)建立“体教型”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4)实行竞技后备人才的市场交流制度。(5)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

以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获奖的运动员为案例,选取了在不同培养体制下具有代表性的三位运动员刘翔、胡凯和丁俊晖为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特点,主要是市场前景和产业价值,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于市场前景较好、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观赏性,同时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在高校学生中比较普及的项目,政府应逐步退出,通过体教结合的培养体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对于市场前景较差、难以进行产业化运作的项目,但是我国的优势传统项目(如举重),应采取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如果是我国竞技水平很低的个人项目(如台球),可以交给家庭或社会举办,同时政府给予扶持。

在举国体制的体育事业下,是无数怀抱着为国争光出人头地梦想的体育人,他们为了术有专攻,放弃了学习其他生活技能的机会,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健康,只为换来领奖台上那一刻的荣耀。然而成王败寇,有人能光耀四方有人却只能成为失败者,当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曾经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员们时,我们有多少人关心过他们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一般来说,中国的金牌运动员退役后有五种出路:从政或当教练、经商或当明星、一般工人或教师、读书或其他,最惨也是群体最多的就是待业或失业。1﹑他们是运动员,却命运多舛

运动员黄成义,他曾与姚明同队集训,因比赛受伤手术失败失去行走能力。全国举重女子冠军邹春兰,曾多次打破纪录的女大力士退役后到澡堂替人搓澡为生。女子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因训练导致双足残疾,又因生活所迫与教练反目走上法庭。前亚洲最佳门将张惠康,因抑郁症退役后生活困难,靠卖彩票为生。亚洲重量级举重冠军才力,项目导致肥胖,退役后靠呼吸机生存,后呼吸衰竭而死。曾名噪一时的“马家军”,现在有多名队员失业在家。33岁的刘丽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田径大赛的世界冠军,如今失业在家。还有陈玉梅,世青赛800米亚军,现在是鞍山的一名矿工。

2﹑他们是运动员,却风光无限

前兵兵球冠军邓亚萍选择了读书,现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张宁退役后正式上任国羽教练她虽然离开了赛场,但是并没有离开羽毛球。还有一些外形条件比较好的运动员会选择走娱乐路线,如花样游泳运动员陶虹和悉尼奥运冠军刘璇,跳水王子田亮等。3﹑他们选择了退出,找寻自己

也有选择从商的,如奥运冠军李宁,在他的“带领”下,奥运“全能王”李小双退役后也走上了商业与娱乐双向发展的道路。罗雪娟退役后安心读书,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她除了一边读书一边治伤以外,基本没有其他活动。中国第一位奥运女子冠军得主吴小旋退役后从政了一年选择出国拼搏,但漂泊多年后毅然回国。

“赛而优则仕”是运动员的另一条出路,如袁伟民、孙晋芳、张蓉芳等等。在这方面,湖南省对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非常重视,现任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唐九红和湖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熊倪是典型代表。据悉,邓亚萍去年曾联合其他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除了希望建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外,还强调建立、强化训教一体化制度,做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

近年来,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导致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的不完善、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运动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滞后。从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和产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原因出发,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在现有体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运动员退出体坛,因此每年我国都要面临运动员退役安置—即再就业的冲击。现代社会中的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民族风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为国家争得了诸多荣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妥善解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不仅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应有回报,也是党和国家对他们关爱的直接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运动队伍的长远建设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关系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和研究退役运动员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运动员不可能将其作为终生职业。如何解决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影响我国运动员再就业的社会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2007年开始实施的《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提出了三条运动员退役就业的优惠政策:取得优异成绩的退役运动员应聘各类体育事业单位的体育工作岗位,可直接考核、免试录用;体育部门使用彩票公益金资助建成的体育设施所在单位,必须安排一定比例岗位聘用退役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且有教师资格的退役运动员,应聘各类学校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岗位,可直接考核,面试录用。实行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过去运动员停训后直接办理退役手续,没有相应的职业转换过渡,致使运动员再就业时缺乏心理调适和技能准备。《办法》要求优秀运动员实行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过渡期原则不超过一年,运动员在这期间的体育津贴按停训前的基础津贴和成绩津贴标准100%发放,并按在训期间的社会保险待遇及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部分网友的心声:1﹑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和待遇是很严重的问题了,一些冷门的项目更是很少有人问津和关注,一些为各省和国家做出贡献的女运动员更是悲惨,退役就失业或者嫁人。2﹑希望能够对他们进行教师技能培训,合格后充实到中小学任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现在农村中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甚至没法开展体育课。3﹑我们改变不了那些无法逆转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改的是观念,在人才培养与成绩之间平衡的微妙取舍,这点值得所有人的关注和深思。

参考文献:

[1]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

[EB/OL]http:///sports/zhuanti/tuiyiyundongyuan/ 作者:

发布时间:2011-3-28

[4]我国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出处: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薛明陆 李新红 陈雪梅 刘一民 张伟 时间:2004年05期

[5]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出处: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蒋兴宏 王宇颖 张淑华 方华 时间:2005年02期

[6]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制度变迁研究 出处:西南大学

作者:刘铮,2008年

[7]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 作者:叶乔波 时间:2000年

7.退役精英运动员 篇七

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保障和分配流向是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接影响了运动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鉴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还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1.1 待就业年限不断延长

运动员就业渠道不畅, 大量退役运动员长期滞留在运动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运动员待分配率的不断上升和待分配年限的不断延长, 严重影响了运动队的稳定和发展。

1.2 就业率逐年下降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主要为:组织分配、入校求学及自谋职业。当前很多退役运动员自身素质不高, 即使读了大学, 也没有真正掌握好本领, 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运动员的就业。自谋职业和其它渠道实际上是运动员自主择业, 这部分运动员的就业:一方面是依靠自己或家庭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则靠运动员本身的努力。但运动员就业后也普遍反映, 即使暂时找到了工作, 但感到工作的压力非常大。

1.3 受运动项目影响较大

社会化程度较低的运动项目, 如重竞技项目、水上项目、体操、游泳等, 运动员退役后就业较困难, 但这些运动项目往往是各省、市发展的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 也是我国在奥运争光计划中的优势项目。因此, 大量从事社会化程度较低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1.4 运动成绩影响就业

在奥运争光计划的引领下, 获得奥运会、全运会等大型赛事奖牌的运动员往往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他们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奖励, 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 其就业亦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成绩水平一般的运动员, 其就业状况相对令人担忧。

1.5 受地域影响

农村和偏远地区输送的运动员社会关系少, 交流能力相对较差, 经济水平有限, 又大都不愿意回到原来的输送地区, 其就业显得尤为困难。

2 影响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因素

2.1 政策滞后, 就业渠道难以拓宽

首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劳动法》的颁布实施,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开展, 新的用人用工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 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政策性安置的渠道越来越窄。其次, 由于运动员是一个特殊职业, 按照目前运动员招收制度规定, 运动员既不是干部也不是工人, 不能办理转干手续, 而目前机关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招收人员又强调干部身份, 两者形成了政策脱节, 严重影响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再次, 运动员上大学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但一方面入学标准太高, 另一方面即使获得的运动成绩达到了免试的条件, 有些高校也拒收运动员。

2.2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化程度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在役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因此,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接受正规文化教育和专门职业培训的机会。与同龄人相比, 他们在独立生活能力、社会化程度、社会实用技能及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使他们在退役后的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中, 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不易满足现今用人单位的需求。

2.3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训练竞赛矛盾重重

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在诸多方面要求不尽相同, 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但在许多情况下, 特别是在备战全运会、亚运会或奥运会过程中,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往往被挤占。许多运动队都无法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受到竞赛体制的强大冲击。

2.4 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识误差

由于目前体育管理层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对领导的考核主要是其任职期间的运动成绩。因此, 相对而言在职领导更关注运动员的成绩。长期以来,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没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教练员的待遇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成绩, 故教练员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运动员的训练中, 对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存在模糊认识。另外, 运动员对退役的认识不到位也影响了其就业安置:首先, 对全社会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和全面的认识。有些运动员对安置存在较高的期望值, 不考虑自身的素质及能力;有些运动员片面强调对国家的贡献和运动训练的特殊性, 提出超出社会接受能力的过高要求。其次, 对社会就业的认识定位不准确。有些运动员认为只有到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才是就业, 而进入企业和私有企业等就不是就业。

3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保障对策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完善各项配套和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8条规定: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再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当前, 政府的行政指令性安置仍是必须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应把政府行政指令性安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抓紧完善关于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配套政策和优惠政策, 重申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

3.2 建立和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建立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不仅能促进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充分调动运动员竞赛和训练的积极性。同时,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群体, 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 必须建立与其职业特征相符台的社会保障体系

3.3 推荐优秀运动员上大学

推荐上大学是对运动员实施就业保障体系的一条较好途径。优秀运动员经过高等院校的学习和深造, 可使其深化体育理论知识或掌握新的专业知识, 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些训练年限短、不够提干条件的退役运动员, 可通过上大学的渠道解决提干问题。

3.4 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

随着体育的市场化, 退役运动员已经开始走向市场, 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 拓宽就业渠道, 让运动员走出去, 鼓励其自主择业:一是采取一定措施, 扩大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二是扩大运动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鼓励运动员到基层去, 如到基层体校任教, 做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体育教师等;四是为退役运动员自办公司或运动学校提供便利;五是与用人单位合作, 使运动员提前“签约”成为该单位的一份子;六是进行“货币安置”, 即发放一次性的退役安置费, 激励退役运动员自谋职业。

参考文献

[1]刘仁盛.我国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实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8, 30, 3:1-3.

[2]陈进良.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境剖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0, 6, 21-23.

8.非京籍退役运动员的维权困局 篇八

有媒体报道,曾代表北京队参加比赛的部分外地运动员,因无法解决北京户籍,而不能享受运动员退役的相关待遇,甚至拿不到退役费。这些曾经代表北京队在赛场拼杀的外地运动员,分布在原北京市跳水队、游泳队、拳击队、赛艇队、自行车队等多个运动队,有些还曾取得过全国冠军。

戎马一生,最后黯然退役,甚至“净身出户”,不免令人唏嘘。为何北京队的外地运动员拿不到退役费?

霍思中:难领十几万退役费

霍思中12岁来到北京跳水队,并代表北京队参加了2009年和2013年全运会,最好成绩是第五名。在北京队退役后,他在北京一家咖啡馆打工。因为自己是外地户籍,霍思中没能从北京队获取国家规定的退役费,这退役费大约有十多万元。

近日,在国家体育总局办公楼不远处的一个咖啡馆,记者见到了退役后一直在此打工的霍思中。这个看起来个头不高、有些偏瘦的年轻人,一年多前突然接到队里的通知,要他退役,还没作好退役准备的霍思中,就这样被迫离开了运动队,但仓促走上社会的种种不适应,只是霍思中面对的一系列困难之一,最大的困难,是他一次次向运动队、体校和体育主管部门申诉自己拿不到应有的退役费时,始终得不到支持。

霍思中是广东江门人,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走上了运动员的道路,他先练体操,后转练跳水。2004年,12岁的霍思中从广东队交流到北京队,成为北京跳水队的一员。

和很多出身贫困人家的孩子一样,霍思中深知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运动成绩来改变,因此,他训练得格外刻苦。与他一起从广东交流到北京跳水队的5个孩子里,最终只有他一个人因表现好被留下。

进入北京队后,霍思中参加了2005年全运会的跳水比赛,但因为当时年龄小,加上胳膊有伤,霍思中未能晋级全运会决赛圈,为此,他哭了整整一夜。

2009年和2013年全运会,霍思中均作为北京队队员参加了比赛,最好成绩是第五名。2010年,在全国跳水冠军赛上,霍思中取得了个人运动生涯的最好成绩——第三名。

跳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国内人才济济,能够拿到全国第三名的中国跳水运动员已是顶尖选手,不过,这样的成绩对于北京队来说算不上什么惊喜。

在霍思中进入北京队之前,北京曾从广东队引进过后来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的林跃,但又有多少运动员能成为奥运冠军呢?!

获得奥运冠军的林跃,解决户籍问题自然是水到渠成。但像霍思中这样连全国冠军都没拿过的运动员,解决北京户口就成了棘手问题,而没有北京户口,也直接导致霍思中理应获得的退役费迟迟拿不到手。

北京市體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唐彬近日在向记者解释霍思中的遭遇时表示,不是北京体育主管部门不给霍思中发退役费,而是霍思中不符合领取退役费的条件。依照北京市的有关规定,只有北京队的正式队员,才能在退役时领取退役费,而霍思中因为户口问题没解决,其身份也就一直是聘用队员,而不是正式队员。

唐彬表示,北京队里等着办户口的外省籍运动员有很多,有些人甚至已经是全国冠军,也没拿到北京户口。像霍思中这样退役后拿不到退役费的运动员,实在不是北京市体育局有意为之,而是北京市的政策使然。

回想当年进入北京队后,霍思中也时时为自己的户口问题担忧,但北京队一方面因为需要自己取得好成绩,屡屡许诺能解决户口问题,另一方面,许诺又一次次落空。直到退役的时刻突然来临,霍思中才发现,自己一直担心的问题还是成了大患。

拳击全国冠军与队友:许诺落空

参加北京退役运动员维权的,也包括3次夺得全国冠军、最好成绩是亚锦赛亚军的北京女子拳击队原队长谢丽丽,她也因为户籍问题和不是正式队员的身份,无法按照国家规定领取退役费。谢丽丽表示,北京女子拳击队的队员绝大多数来自外地,同样遭遇的还有队友单鹏宁、李娜娜。

11月17日上午,北京东五环外一处新开发的商住楼内,记者见到了正在一户小开间里经营小型拳击俱乐部的谢丽丽和她的两名队友单鹏宁、李娜娜。

谢丽丽是3次全国冠军,多次入选中国拳击队,曾在2012年获得亚洲拳击锦标赛女子64公斤级亚军。单鹏宁和李娜娜也曾是入选过中国拳击队的优秀运动员,最好成绩分别是全国第三名和全国青年赛冠军。

今年四五月份以来,这3名原北京女子拳击队的队员先后退役,但和原北京跳水队队员霍思中一样,这3名北京女子拳击队员也因为户籍问题和不是正式队员的身份,无法按照国家规定领取退役费。

出生在黑龙江的谢丽丽最早是一名柔道运动员,后改练拳击。2009年,当时在浙江队效力的谢丽丽受北京队邀请,并被北京队所许诺的“北京户口、保送大学”等优厚待遇所吸引,再加上主观以为北京队的训练条件及水平一定是全国一流,对提升自身的运动水平可能有帮助,遂决定加盟北京队。后经浙江队同意,谢丽丽如愿被交流到北京队。

“当时,我是北京女子拳击队成立后的第一名运动员。后来因为资格老,运动成绩也算优异,我就成了队长。”谢丽丽回忆。此后,来自河北队的单鹏宁、来自河南队的李娜娜也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到北京队。北京女子拳击算是从零起步,有了雏形。

谢丽丽表示,北京女子拳击队的队员绝大多数来自外地,按照北京队的许诺,外地户籍运动员获得全国前3名以上的成绩就可以办理北京户口,进而获得正式运动员的身份。但从2010年开始,先是单鹏宁成绩进入全国前3名,此后谢丽丽3次获得全国冠军,但北京女子拳击队所在的北京什刹海体校却迟迟不给达到许诺条件的队员办理户口进京和身份转正的手续。到今年退役之前,谢丽丽已经多次找过队里的领队、教练和什刹海体校的人事科、训练科乃至学校的副校长以求解决身份不能转正的问题,但她表示,相关部门和领导要么互相“踢皮球”不予理会,要么以“等待解决户口问题的优秀运动员太多”作为理由。

谢丽丽表示,自己曾经在浙江队的一名队友,大赛成绩要比自己差很多,但退役的时候,浙江队直接给了20万元退役费,而北京队的正式队员,即便大赛成绩不那么优异,退役费少说也有十几万元,“为什么我却一分钱的退役费都没有?这公平吗?”谢丽丽愤愤地说道。

记者注意到,在谢丽丽出示的她与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签订的工作合同中,也明确注明:甲方为乙方提供的福利待遇包括工资、退役费、取得规定比赛成绩的奖励及提供食宿等。

让谢丽丽疑惑的是,北京队不给自己退役费是不是已经违反了双方签订的工作合同?她曾与手持相同合同的单鹏宁、李娜娜前去北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仲裁,结果当社保局向北京市体育局咨询此事后,谢丽丽表示自己遭到北京市体育局有关工作人员的训斥,说她是越级上访。最终,谢丽丽和队友还是只能回学校处理此事。

“但我们又该如何合理合法地为自己维权呢?”而且,谢丽丽在一名好友的帮助下开了这间拳击俱乐部,不仅耗尽了本就不多的积蓄还背上了不少外债,“我们现在可是连打官司的钱都没有。”谢丽丽表示,像自己这样的运动员退役时就像“净身出户”一样,遭受退役费不公待遇的运动员很多,但真正能给自己维权的却少之又少,一是不知道如何维权,二是根本就没有钱去维权。

维权的还有他们……

北京游泳队原队员杨凯,2003年从沈阳来到北京队。在北京队的十多年,杨凯就是在一次次被许诺又一次次面对诺言落空的反复中度过的,“刚进队的时候,说我的成绩能达到参加全国最高水平比赛的标准,就能办户口。2006年我达标了没给办,说政策改了,要达到全国前八名才能办,后来拿了全国前八名说政策又变了。就这样,政策一直在变,直到我拿了全国冠军还是让我等。”

杨凯向记者介绍了他曾被北京某重点中学注册过学籍,导致其在木樨园体校中专毕业时丧失一次户口派遣在北京的机会。

杨凯向记者出示了他在2006至2009年期间,获得北京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北京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游泳比赛蛙泳、仰泳、个人混合泳等多个项目前三名的奖状,部分奖状中注明了他所代表的北京某重点中学校名,但2003年就进入北京队的杨凯当时是在木樨园体校就读,从未在北京其他学校上过一天课。杨凯并不清楚是什么力量让自己获得了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正式学籍,并能合法代表那所学校参加比赛,作为运动员的他,那个时候必须听从队里的安排。但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在木樨园体校中专毕业时的户口派遣机会,却因为自己被注册过北京市普通中学的正式学籍而受到影响。

与北京芦城体校签订协议的北京自行车队原队员王乐,更遭遇过让他觉得不可想象的事情,“学校不仅不把本应属于我个人的工作协议给我,还在我找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后,向执法人员说我的协议被弄丢了。”王乐表示,让他气愤的是,学校相关领导完全不把法纪放在眼里,“把我的工作协议弄丢这么严重的事,学校领导竟然跟我说,让人事部门写个‘检查’完事,学校领导难道不清楚,我是要一份‘檢查’吗?我是要讨回我应有的退役费,而工作协议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证据。”

上一篇:应聘面试标准用语下一篇:路上的风景作文初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