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事迹

2024-10-05

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事迹(共12篇)(共12篇)

1.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事迹 篇一

说起饲养泥鳅,xxxx县xxxx镇xxxxxxxx村民xxxx一脸笑容。4月25日,记者在xxxxxxxx村板坝组看到,饲养池里,xxxx正在给泥鳅喂饲料。

xxxx出生于xxxx年,xxxx年入党,现xxxxxxxx村村纪检委员,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去年年初,在朋友的帮助介绍下,xxxx去xxxxxxxx市xxxx养殖公司参观学习泥鳅养殖技术。2月,他决定投资24万元,在自家的5亩田地里建饲养池塘,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饲养泥鳅。并领到了畜牧局专项补贴资金10000元。不到一年时间,他竟卖出泥鳅6000斤,收入达1xxxx0余元。

xxxxxxxx村是省级贫困村,一直来这里的群众以种地为生,经济发展相当滞后,群众生活激情、对幸福的追求度也不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xxxx镇高度重视,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收集群众反映问题,进一步了解了群众诉求。在板坝组xxxx家中,了解到他去年饲养泥鳅获丰收,镇村领导干部非常高兴,对他的创业精神心怀敬畏。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村纪检委员,他想扩大饲养规模,带动当地群众朋友共同致富,但资金周转上存在困难。自己又没有掌握育苗繁殖技术,泥鳅育苗还得到xxxxxxxx市xxxx养殖公司购买,每公斤60元,路程也比较远,造成育苗购买、运输困难,也因此产生大量费用。同时,规模扩大后,池塘面积增加,切池内水深在1米左右,安全问题不能保障。一连串的问题使他感到焦虑。事后,xxxx镇党委政府把此事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要解决的大问题,通过多方协调,环保局、畜牧局、镇政府决定给他修建泥鳅饲养场栏杆800余米、并聘请专家免费为他提供泥鳅育苗技术培训,同时村委将每年免费为他提供泥鳅饲养饲料xxxx斤。如今,扩建后的饲养池塘已有10亩多。

“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泥鳅育苗学会了,大大节约了育苗资金,不用为育苗的是操劳、奔波;栏杆装上了,安全有保障,我只管放心饲养泥鳅。”xxxx心里美滋滋的。他说:“在xxxx,凭这10亩泥鳅,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下一步,他要将自己的饲养技术教给更多的村民,让大家都养上泥鳅,共同富裕。截至目前,泥鳅养殖在xxxx县仅xxxx一家,xxxx养殖泥鳅致富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xxxx县,吸引了南白、三合等地的村民到此参观学习。当地村民赵仕忠、华帮禄正在向他学习养殖技术,准备进行泥鳅养殖。“作为村纪检委员,做农村经济发展致富带头人,是我的职责,也是义务。”xxxx说。

“一人富裕了不算富,大家都富裕了才算富”;“有钱要大家一起赚”;“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是有钱你也不能挣得来呀!今天能富裕,应该感谢共产党!”没有豪迈的语言,只用平静的表述,更是体现了他对党的深情厚谊。如今,这些话成了xxxx的口头禅。

xxxx是一个在黄土地刨食的农民,也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但他创业的激情感染了乡亲,他和睦的爱心影响着四邻。他无愧于党员的称号,他是致富路上的“火炬手”。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xxxx致富带头在xxxx镇仅是一个缩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今天,xxxx县xxxx镇依托xxxx县乐意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0余人次,为推动xxxx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2.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事迹 篇二

“红色信贷”是组织部门与农信社联合推出的将“红色名片”与信贷产品相结合的支农惠农产品, 以农户信用贷款为依据, 采取信用贷款的方式发放。其贷款流程为:通过党员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审查、信用社贷款审批并授信。“红色信贷”贷款授信额度10~30万元不等, 对立足于自身脱贫致富的, 授信不超过10万元;对农村致富党员能帮扶1~2名困难群众的, 授信不超过20万元;对农村带头致富党员能联系帮扶2名以上收入偏低、3名以上困难群众的, 授信不超过30万元。

“红色信贷”贷款能够破解部分党员创业发展经济无门路、创业无资金、申请贷款无抵押、销售产品无信息的“四无”难题, 呈现四大成效:一是融合创新:“红色信贷”将党的红色名片与金融的信贷手段相结合, 是党务工作与经济工作互通互促的创新;二是贷款优先:“红色信贷”安排专项资金和信贷规模, 办理优先于其他贷款品种;三是利率优惠:“红色信贷”实行利率优惠, 在当地同类贷款利率基础上给予优惠;四是多方共赢:“红色信贷”丰富了农信社的信贷产品, 实现了政府、农信社、困难党员和群众“三赢”格局。截至4月末, 作为试点单位武定、云龙县联社已发放“红色信贷”贷款1.35亿元, 扶持了3190名农村党员创业致富。

3.扎根农村 带头致富 篇三

2012年,刘永清得知本村经营果园的胡知详和养鸡大户邓五庆正为种养技术和产品销路发愁时,一边与县农业、林业和畜牧水产等科局取得联系,一边帮他们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使他们遇到的困难及时得到解决。为了使本村种养户得到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保障,刘永清又联合种养户组建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

洋塘乡是烟花爆竹生产的重点乡镇,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给森林防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刘永清在着力做好森林防火宣传的同时,指导村民修筑森林防火隔离带。尤其是在森林火灾特防期间,他每天与村干部或林管站的工作人员一同上山巡逻。2013年清明节期间,刘永清与森林防火队员巡逻到长洲村与大泉村交界的虎形窝时,发现一处枯草地因烧纸钱而燃烧起来,火势借着风力向不远处的生态公益林蔓延。就在这紧急时刻,刘永清一边与防火队员提着工具向火头奔去,一边电话报告乡政府办公室请求支援。在奔跑中,他的鞋被山间的竹节刺穿,脚底被划开了一道约20毫米长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为了及时控制火势,他经过简单处理后,忍住剧痛与队员和前来支援的群众一同战斗,终于使这片生态公益林转危为安。

2013年,刘永清根据村里的潜在优势,牵头筹集20余万元资金,在洋塘乡长洲村流转4公顷山林,一口池塘,建起了永兴县满园生态种养基地,发展以锦绣黄桃、葡萄、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果木林,并在山林中开展放养土鸡、土猪等高效生态养殖业。到目前为止,他牵头创办的满园生态种养基地已建成生活办公房屋和牲畜栏舍各4栋,占地600平方米;铺设灌溉饮用水水管1000米;种植优质黄桃2.3公顷;放养土鸡4000羽,池塘养鱼2000尾。同时他还带动其他村民种植黄桃6.7公顷,冰糖橙、脐橙3.3公顷,油茶33.3公顷,生态林53.3公顷,规模化养鸡1万余羽,为当地群众创收150余万元。

2015年,刘永清又从郴州引进资金200万元,在洋塘乡大泉村流转山林20公顷,建设集餐饮、观光、游玩于一体的梅花鹿和黑山羊特色放养牧场,项目建设正在热火进行当中。

4.模范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篇四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5.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事迹 篇五

个人”;今年在受到××*县县委、政府表彰后,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4年8月的一天深夜,××*从邻村出诊回家,路过同村的李文福家,听到阵阵凄惨的啼哭声从李家传出,热心肠的他赶紧走进李家,见他全家正围着刚出生的小孩痛哭,××*当机立断网对已经窒息多时的孩子进行抢救,2个多小时后,孩子终于得救了。看着得救的孩子和李家人脸上的笑容,××*开心地回家了。

6月的一天傍晚,邻村的高得坤突然得了急病,需用车送医院救治,可病人家里非常困难。眼看病人危在旦夕,××*二话不说,替病人付了车费把病人送到了医院,在安顿好病人后,又给病人留下了50元钱。当村医30多年来,他帮助过的困难户、病人不计其数,如今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帮助着村民们。

好会长对乡亲们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次救助那些贫病交加的乡亲,都会刺痛××*的心。如何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走出困境成为××*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来源:好范文 http:///)有一天,善于思考的他从报刊杂志上捕捉到龙胆草潜在着巨大商机的信息。凭着多年做村医的经验,××*知道××*村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龙胆草的生长,于是种植龙胆草的计划在他头脑中形成并付诸实施。

首先要解决的是种子问题。××*动员全家用十多天时间到山上采集了0.65公斤种子,向亲朋好友租了13亩荒山开始种植龙胆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当年就收种子15公斤,卖种子收入达到3万元。

初战告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又形成了。在他的努力下,3月,××*村中草药种植协会挂牌成立。他带领乡亲们采用“协会+农户”等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生物药材、经济林果,先后在茶房乡、爱华镇、后箐乡建立药材、林果、苗木基地5个,种植龙胆草3100亩,桉树亩,示范种植茱萸、板兰根等药材5亩,培植花椒、桉树苗木5亩。如今基地种植的桉树、龙胆草经济效益初显。村民龙胆草收入达70多万元,桉树收入60多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9万元,全村平均每年人均增收280元,会员尝到了种“苦草”的甜头。而××*从至收入累计也达20多万元,创造了当地种植业最高收入纪录。

富起来了,××*帮助乡亲们的心更热了。××*村有五户贫困户也想种植龙胆草,但没有钱购买种子,他就把种子无偿送给他们,吩咐他们好好种植管理。不仅如此,他还给其他十几户困难户提供了价值2万多元的种子。为村里修路、架电,为乡村学校建设慷慨解囊对于他更是常事。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和××*村中草药种植协会带动了××*县生物药材的种植,全县12个乡镇75个村民委员会已经发展龙胆草1.5万亩,受益农户4215户,预计3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为高寒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6.农村党员带头致富事迹 篇六

储进花,女,1982年出生,安徽省霍山县东西溪乡余家畈村人,一名看似普通且文质彬彬的农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茶叶产业,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开展新型茶叶品种种植,起示范带头作用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储进花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茶叶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新型的茶叶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茶叶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茶叶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茶叶。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他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储进花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茶叶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种植的茶叶得到了丰收。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她掌握了新型的茶叶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茶叶种植能手。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

新型茶叶种植积极性,全村进行了20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茶叶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2000亩以上。

二、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茶叶之中的同时,她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王大妈是个下肢残疾人,丈夫去世后,全家5个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老李全家3个人,妻子是个聋哑人,生活不会计划,仅靠老李一人种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储进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便义不容辞地把这2户贫困户包了下来进行帮富。他帮助这2户贫困户搞好新型茶叶种植的各种事情,使他们做到粮食自给有余。

她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但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却已深深植根于她的心中;她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的致富奔小康,成为人见人夸的能人;他富不忘本,断断续续为村中公共事业捐款;她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靠劳动致富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杰出代表。她被评为村中优秀致富带头人,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与拥护。

7.带头致富事迹材料 篇七

发展食用菌生产 带领众乡亲致富

现年49岁的刘银柱,是河南省武陟县小董乡磨庄村人,高中文化。他从事食用菌生产栽培二十余年,他了解到食用菌中的稀有品种--白灵菇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就开始从事白灵菇生产,初步获得一定效益。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确保产品顺利销售成为头等大事,在农业局信息中心大力帮助下,他毅然投资8000元购置了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开展了食用菌网上购销业务,拓宽了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他为主创建的小董乡食用菌生产基地获得省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认定,他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初,在他的发起下成立了小董乡磨庄村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打算今年新上一条白灵茹罐头生产线,以抵御和降低社员的产品市场风险,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目前,该村的食用菌种植户已达600余户,占全村人口的70%,食用菌年总收入达250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人均增收800余元。(联系电话:0391-7441135)

发展苗木花卉生产 开创利国利民事业

郭颂东,男,现年51岁,高中文化,系河南省武陟县龙源镇祝徐店村人。他从1991年开始率先尝试苗木繁育生产,规模逐年扩大。1995年注册了“河南省武陟县东华园艺场”,并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合作育苗协议,引进三倍体毛白杨种条和技术,与中国果树研究所、泰安果树研究所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他的种植规模由1991年的5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亩,由当初的1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50个,产值也由10万元发展到了500万元。产品销到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全国十几个省、市。郭颂东致富不忘众乡邻,积极引导和带领周边村民发展苗木繁育事业,无偿为乡邻进行育苗技术指导,并多次赊销给困难户种苗,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截止目前,加盟郭颂东公司的农户已达250户,育苗面积6000余亩,出圃苗木5000余万株,产值3000余万元 。(联系电话:13903897864)

科技进步结硕果 致富不忘众乡邻

荆国斌,男,现年38岁,汉族,高中文化,系武陟县嘉应观乡东营村农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和县、乡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他积极从粮食生产自身找出路,瞄准优质粮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科技进步,发挥黄河滩区土地肥沃,耕地比较集中的优势,承包1200余亩黄河滩地,引种优良品种,购买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农机具20余台,走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之路,累计销售各类优质粮食3800余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带动当地百姓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20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种粮标兵”荣誉称号。(电话:13839165151)

情系蔬菜生产 带领群众致富

王长武,男,现年37岁,汉族,初中文化,武陟县圪当店乡邢庄村人。1982年就跟着村里的菜农学习种植蔬菜。6月开始从事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生产,年他积极参加了县农业局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者岗位培训,系统学习了节能日光温室建造、茬口安排、温光气热调控、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及蔬菜生产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回去后他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从育苗、嫁接、到大田生产,严格按照操作要领去做,当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茬春黄瓜就卖了9000多元,加上秋季棚内外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达到1元。同时,他还带领广大菜农引进了一批先进生产技术如新型紫光膜、EVA膜,遮阳网、防虫网以及配方施肥技术、CO2施肥技术、安全间隔期产销技术等,增加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善了品种质量,提高了蔬菜产量,增强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邢庄蔬菜大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辛苦不白费 养鸡带来高效益

李长兴,男,现年40岁,高中文化,系武陟县北郭乡北郭东村人。1993年春开始从事养鸡业,但由于经验和技术欠缺,蛋鸡产蛋率低,死亡率较高。一年下来,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近1000元的本钱。春,他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养鸡科学技术。从此养鸡厂就像滚雪球一样,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发展到占地6660平方米的四幢鸡舍、存栏商品蛋鸡6000只、后备鸡4000只的养殖规模,蛋鸡病死淘汰率在5%左右,产蛋率95%以上可达半年之久,年利润可达到八、九万元。在李长兴的帮助和带动下,一些村民也开始发展蛋鸡饲养,从中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使乡邻的生活得到了切实改善。

致力怀药求发展,小康路上领头雁

李火金,男,现年43岁,高中文化。系武陟县西陶镇古凡村人。高中毕业后靠种菜、卖菜维持生计,但由于经营者太多,收益甚微。1992年,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发展当地优势药材品种“四大怀药”前景看好,当即将自家的4亩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怀药,并购买书籍学习种植技术,还多次到省中药研究所、河南农大等地请教咨询专家教授,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当年获利1500元。20,在河南省中药研究所和河南农大有关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李火金又成立了占地200亩的武陟县沁怀四大怀药研究所,专门从事培育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和怀菊花四大怀药新品种,组建了研究培育四大怀药的基地。他投资380万元研制的无硫加工设备,年加工无硫四大怀药2800吨,他的沁怀四大怀药研究所以高产量、高品质赢得了河南、山西、山东等地药农的信赖。产品不仅销售到北京同仁堂、东阿阿胶集团、汇仁集团,还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深受世界友人的好评,为我县“四大怀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你无我有 你有我优,百亩果园显身手

8.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八

情系黑土,我们一起高飞

——记致富带头人魏立生

在讷河市六合镇一提起魏立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仅?岁的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百姓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只有?文化的他,敢打敢拼,头脑灵活,能够认清农村形势,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同时,积极带领百姓共同致富,成为六合镇百姓交口称赞的“致富带头人”。截止2010年,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万元,年收入达到?万元。

一、敢打敢拼,搏击市场初试水

?年,魏立生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待业农民,不甘平庸的他并没有和同伴一样去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决定要靠自己力量闯出一片天地。最初的日子里,他辛苦的付出虽然只赚取了微薄的收入,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并不丰厚的工资收入却更加刺激了他不甘心就此一生的坚定信念。他宽厚待人的热情、机智灵活的头脑及工作中的尽心尽力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年,他筹集?多万元在六合镇成立了了六合镇规模最大的“居贤饭店”,虽说是初出茅庐,缺乏管理经验,但魏立生凭着他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将饭店打理的有声有色。许多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羡慕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学习。苦心经营,管理有方,事业红红火火,搏击市场的他用瘦弱的臂膀掘出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二、放宽眼界,黑土情结难忘却

魏立生是一位坚忍不拔的创业者,初次试水的成功使他的眼界不断开阔,志向不断提升。?年,他看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投入?元成立了“汉阳农资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民营企业家。作为平凡的农民子弟,他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致富的他,依旧保持着农民的固有的本色。致富不忘乡亲、致富念着乡亲。还有一句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了才是富”。没有豪迈的语言,只平静的表述,更是体现了他对黑土地化不开的浓浓情结。看到乡亲致富无门,生产生活依然落后的现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便利的信息通道,时常为农民提供无偿的服务:种哪种作物好,种什么值钱;用哪种化肥效果好,用什么农药能解决问题;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刚刚成立起来的公司,运作还不十分稳定,资金周转还仍有不足的时候,他看到一些贫困户因为化肥而发愁,他无偿地为这些农户提供了种子和化肥,使他们在关键时刻种上了地,更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希望和感激。他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坚持党性,致富路上带头人

魏立生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村的农民,对他们的来访求教,他都无偿地、耐心地把自己的“致富经”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运作。还有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他都耐心的解答,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平时无所事事的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一些“无业游民”也终于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魏立生用自己的党性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胸襟。

9.党员致富带头人王怀 篇九

王怀,中共党员,现年56岁,家住后桥村潘圩庄,初中文化,原任后桥村支部书记,在后桥村党员中他带头致富。王怀于1995年春天从事搞起了养殖,他当时养的是灵璧县饲料公司给的草猪2头,年出栏50头,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好的猪种,每一头猪获利百了八十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2002年他的养殖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他养的猪都是自己留的母猪,品种不好,瘦肉率低,生长周期慢,养殖技术落后,疫病不断发生,那一年他亏了2万多元,这时他意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2003年王怀到全椒,购买了5头二元母猪,进行了自繁自养,他不断探索,边学边养,他当年出栏100多头,每头纯利150元,年获利2万元。

五怀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在不断探索养殖技术,他从电教中心学到养羊技术,养 羊效益可观,不吃饲料,只用草,于是又买了5只母羊,利用充分有利地势,放牧式的饲养,年获利七八千元。

10.乡优秀共产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 篇十

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做为“双培双带”的典范,省、市、县领导多次光临指导,他也曾多次受到县乡两级政府的表彰。在致富、带富的道路上,他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全乡党员带头致富典型。然而,这个养牛状元成功的背后,却充满了创业的艰辛。

“失败,让他曾折断了翅膀”

26年前,刚刚20岁的他,怀着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无限憧憬,决心就在大山里开始他的梦想。于是,他贷款买了山湾乡第一台解放牌汽车,开始跑起了运输,由于经营不善,三年里竟培了1.8万元,改革开放初期,在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大山里,1.8万元,真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家人的不理解,社会舆论的压力,再加之银行贷款利息的负担,让这个刚刚起飞的“雏鹰”,第一次撞伤了翅膀,不知所措的他沉默了。两年后,不甘心失败的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再一次贷款搞起了柄把加工,又是一个三年的拼搏,这一个三年里,他第一次小有了成功。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和亲朋好友的资助。1992年年初,正值他准备大干一场时,国家林业政策出现了调整,由于信息不灵,缺泛与外界的联系勾通。一时间,柄把加工的源材料出现了紧缺,不得以他的事业又一资跌入了低谷。

事业上的第二次失败,又让他沉默了许久,直到2000年他又重新振作,投资5万元,承包了二十亩地,搞起了育苗,由于缺少科学培植技术,两年间眼看着苗木全部死光,五万元的投入“血本无归”,已经取妻生子,生活本不宽裕的他,又一次雪上加霜,那一次的失败,不仅爱人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凝,连一直坚强的他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许人的一生要做什么,就是命中注定!”。于是他开始信命,决定不在与命运抗争。从此他便真的在家务农,偶而同亲戚一起做点贩牛生意养家糊口。

党员电教伴他重新起航

第三次失败后的他,没事总往只有一墙之隔的村部跑,起初只是凑热闹,时间久了,他却迷上了当时村里的新东西---远程教育网络,每逢村里党员搞活动,他总是不请自到。2002年,在老党员的鼓励下,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的一年培养,2003年9月,他在庄严的党旗下举起了右手,面对党旗宣誓的那一刻,他那颗曾经炙热的心,又开始了沸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决不能让命运打垮!”。回到家里,他绞尽脑汁“这一次我应从哪里起航,又应如何撑舵远航?”。他开始搜寻信息、向乡村电教站借阅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电教光盘,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

2005年县、乡相继出台了贷款养牛的好政策,于是,他鼓起勇气,第四次走进银行,一次贷款10万元,建起了200平米牛舍,购进30头肉牛,开始向架子牛育肥发起了挑战。一次次的失败,这一次与其说“向架子牛育肥发起打挑战”,倒不如说是他自身的一次自我挑战,多次创业失败的阴影,传统的散养方式,架子牛育肥的选购、饲养、疾病防治、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没有任何经验可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于是他购置了dvd,购买了大量书籍及养牛电教光盘。有了学习资料,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怎样与具体实践经验相结合,以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大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改玉”,他决心走出去,引进来,亲自到附进规模较大的养牛厂,虚心向有饲养经验的专业户请教饲养、疾病防治秘诀,回来后,边看书籍、远程教育片和电教光盘,边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走出去之后,视野扩大了,眼光放远了,不像以前那样“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着路了”。除了研究饲养,还要研究市场。为了拓宽销路,提升效益,2006年,他购置了电脑,为了自己的事业,初中还没有毕业的他,舞动着笨拙的手指,坐在电脑前练习打字,上网搜寻养殖技术、市场信息……。

尽管如此,2005年秋,也就是他刚刚起步那一年,购进不久的30头牛,不慎全部染上了“五号病”,防不胜防的疾病,他的心中实在振惊,可他不再退缩,他选择了抗争,接下来的日子,他跑乡兽医站、进县畜牧局、到承德华蜀制药,请专家、求秘方。几个月下来,他身心疲惫,牲畜的疾病总算消除了。然而,接重而来的又是一场人与疾病的抗争,2006年6月,由于防护意识不强,他染上了布什杆菌,发烧出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好心的朋友,劝慰他:“不要干了,身体要紧!”,可他心中却超常的执着:“病菌虽可怕,可如果半途而废,将如何面对支持我、关心我事业的各级领导,又如何面对培养我,鼓励我的父老乡亲以及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誓言?”,于是他咬紧牙关,一边坚持打针吃药,一边坚持劳动,看着牛儿一天天肥壮起来,一车车运往各地,他的病一下子好了许多,通过多方医治和乐观的心态,终于战胜了病魔,重新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投入致富中。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太合适不过了。八年来,在经营运作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可有了失败的经历他不再恐慌,因为他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坚信有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再大的困难打不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更动摇不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

成功后,带上乡亲扬帆远航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来自多方的支持与帮助,他的养牛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他拥有牛舍500多平方米,青贮窖1个,“三位一体”沼气设施齐全,牛存栏达到230头,季出栏120头,年饲养量800多头,年纯收入4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150余万元。

自己致富后,他更关心的是全村百姓,无偿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指导、销售等项服务,安排本村剩余劳动力5人。在他的带动下,山湾村的养牛规模日益壮大,全村牛存栏3200头,达到人均2头牛,仅养牛一项,年人均收入可增加2500元。

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同行中受到尊敬,在全县养牛大户中也有一些声望。2006年原市委书记赵文鹤亲临XX县山湾乡检察指导养牛工作时,对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创业历程给予了充分的恳定。2007和2011年,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做为养牛致富带头人,他荣幸的得到县领导的接见和奖励表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更加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今天,他表示:“今后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前题下,帮助全乡那些需要帮助的养牛户和育肥户,同他们谐手并肩,共同扬帆远航,为和谐社会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基本情况

将官庄村现有耕地面积5600亩,440户,人口1514人,两委班子7人,党小组10个,党员39人。该村结合远程教育,在村委会配置了电脑、电视和vcd等远程教育设备,实现了信息互动、资源共享。近年来将官庄村立足“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对象、注重教学实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作用,使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成为吸引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学习政策、技术的平台,成为推进党的建设、惠及农民群众的创新工程和民心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化建设,确保远程教育安全、规范运行。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操作室,悬挂了标志牌,将《远程教育站站点管理制度》悬挂在醒目位置,确保按规定操作、规范运行。做到学前有预告,学后有记录,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强化三项制度,确保远程教育运转灵活、服务高效。一是节目预告制度,在月初制订学习计划和节目推荐表,并在公开栏内公告,吸引群众来收看;二是固定开放日制度,每月明确五天为远程教育固定开放日,接纳党员、群众学习;三是信息需求调查制度,及时征求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下载节目,在农村党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农村实用技术、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外出务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致富能力,使广大党员切实承担起宣传、动员、组织和带领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激发个性化学习,拓宽群众信息渠道。注重下载一些农村工作发展较快的典型,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小组长进行学习观看,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学以致用,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出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计划。在突出抓好党员执政意识和为民意识的教育的同时,注重对群众进行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的培训服务。提出让群众“点播”的办法,根据群众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下载各种好节目向群众播放,为农民学技术、学文化提供技术支持,收到显著的效果。将官庄村远程教育站点还经常给中小学生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寓教于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加了村民的娱乐活动,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请进来、走出去”,增强远程教育的实效性。村党支部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生产建设一线,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注重在用中学、学中用的方式,更易于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邀请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的专家到村里进行专题辅导讲座10次,讲解玉米、日光温室等经济作物超高产攻关项目。讲解猪、牛、羊、鸡的养殖技术,并深入农户现场指导,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将官庄村远程教育站点近年来组织村里的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先后到兄弟乡村参观考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有了远程教育的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将官庄村新发展了养殖户8家,种植户17家。通过对党员群众的培训,使他们从中获得科技信息,学到实用技术,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致富道路指引方向,使他们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真可谓“农户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如今的将官庄村村容整洁、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工作,该村建立了一支骨干队伍,一套工作机制,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1、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渠道。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把党的政策、中央精神和先进文化知识直播灌输给全村家家户户,把全村党员干部头脑用理论武装起来,促使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执政水平得到增强,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党的信心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夯实了党在农村中的地位;学方法、学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方法、学服务,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形象的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直通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助推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2、创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载体。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与党员电化教育、“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相结合的办法,使党员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效果更明显。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对党员进行动员宣传、组织党员进行学习,集中播出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节目,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普遍好评。

3、增强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村党支部注意引导农民群众学习适用技术,掌握经济知识,了解市场信息,使远程教育成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免费大学”、“开放课堂”。农民群众形象的说:“不用走出门、便知天下事;电脑虽然小,致富作用大。”

11.村干部班子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篇十一

“难”字开头,寸步难行;“干”字当先,一日千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说起李淑凤家里以前的日子怎么样?一个字--难!年迈的公婆、智力缺陷的大伯公,加上一个还在上学读书的儿子,六口之家全靠自己和丈夫守着仅有的几十棵栗树和几亩薄地生活,日子过的紧巴巴。总是过这样的日子怎么行?天生倔强的李淑凤从心里觉得不甘心。都说“巧媳妇难做无米的粥”,可眼下各级政府为支持农民致富在农村有那么多的扶植政策,怎么能空守着政策死抱着穷呢?李淑凤下定决心狠干一把,把贫穷的帽子彻底甩下去。

经过再三考虑,李淑凤决心从蛋鸡养殖开始。,她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购进了只蛋鸡雏,暂时放在村里废弃多年的小学教室里。两个月过去了,几千只蛋鸡就该上笼了,可鸡舍却还没有着落,为了节省开支,李淑凤便自己动手搭建。当时正值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严冬腊月,她颠簸于四面透风的拖拉机中从70华里外的县城运送砖瓦木材。顾不得被冻肿的双腿,与丈夫一起搬砖搬瓦、活泥垒墙,终于盖完了六间鸡舍。5月,她进了第一批雏鸡,经过47天的精心饲养,2000只鸡纯挣了5000元。尝到了甜头的李淑凤决心扩大肉鸡养殖规模。一边养殖一边施工,她先从2000只养起,然后发展到一次饲养4000只。天道酬勤,就这样一批一批,一年下来养了五批肉鸡。到20xx年年底,共出栏肉鸡6万只,获收入12万元。

肉鸡养殖业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全镇大部分的农民也认准了这条致富门路,有一百多户农民走上了肉鸡养殖的道路。随着养殖户的增加,原来用来运送鸡料的车已不能满足养殖户的用料。于是,李淑凤买了一辆汽车为本镇和附近几个镇的养殖户运送饲料,解决了养殖户后顾之忧。就这样,靠养殖蛋鸡、肉鸡及饲料运送,四年多的时间李淑凤收入达二十多万元,真正走上了养鸡致富的道路。

如今,回想起最初创业的艰辛,李淑凤感慨地说:“俗话说:‘难’字开头,寸步难行;‘干’字当先,一日千里。这话一点不假。人不能输给自己,只要认准了目标蹩足劲儿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打了锅子自己赔,炒上豆子大家吃”

贫困的帽子甩掉了,李淑凤一家的日子像阳春三月的桃花--越来越红火。然而,淑凤没有沉醉于眼前的幸福之中止步不前,她忘不了仍生活在困难之中的父老乡亲,总想着怎样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20xx年石城镇柴蛋鸡存栏达到两万多只,但鸡蛋储存和销售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很多养殖户因为鸡蛋保鲜和销售问题犯了难。李淑凤看在眼里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建一座保鲜库,既能帮助养鸡户储存鸡蛋又能销售鸡蛋,岂不是一举两得。亲近的人知道她的这个想法后都

劝她:“建保鲜库投入大,万一收不回本钱你可就赔了,何苦往自己身上揽事儿呢!”可淑凤却笑呵呵地说:“赔我也认了,为了乡亲们我愿意赌一把!”于是,在镇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李淑凤克服了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20xx年底,一座存储量达100吨的保鲜库建成了。淑凤也更忙了,她每天穿梭在十里八村的养鸡户家中签定销售合同,每月定期上门收购鸡蛋,指导传授养殖技术...李淑凤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养鸡户们的信任,全镇有60多户蛋鸡养殖户与她签定了销售合同,乡亲们再也不用为鸡蛋销售而发愁了。西湾子村养鸡户郭淑凤提起李淑凤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是‘打了锅子自己赔,炒上豆子大家吃’,自己致富还不忘帮助咱,现在大伙儿再也不用为找不到鸡蛋销路而发愁了!”

“人心坚,不怕天,蚂蚁能搬太行山”

保鲜库投入了正常运营,李淑凤头脑里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了保鲜库,能不能将回收鸡蛋、雏鸡孵化共同搞起来,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于是,她购买了一台能孵化一万多枚种蛋的全自动孵化器,20xx年四月份,试着孵化了8400枚种蛋,出雏6900只,雏鸡全部供给了本镇的养鸡户和外镇的一部分养殖户;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孵化的雏鸡也都被十里八乡的养殖户预定一空。从此,李淑凤开始了养殖、销售、孵化一条龙的致富路。

老辈人常说:“人心坚,不怕天,蚂蚁能搬太行山”。李淑凤这个40岁的普通农村妇女正是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奋斗,在大山深处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为民寻找富路

俗话说“越富胆越大”。如何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摆脱贫困、都富起来。成了李淑凤的一块心病。20xx年,她在镇党委的扶持和鼓励下,吸纳11名党员,率先在全镇建起了第一个党员科技示范基地,为镇域十里八村的乡亲提供养殖、农副产品销售服务。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总投资60万元,占地3亩,有柴蛋鸡舍200平方米,雏鸡孵化室60平方米。基地自建立以来,已带动农户230户,销售柴鸡蛋60吨,板栗75吨,实现养殖、销售收入65万元,户均增收2800元。

12.党员致富带头人 篇十二

作为牙代营村委会会计,我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知道我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身边人和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自己,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村两委交办的各项任务。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自我入党以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学理论,明方向。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按照镇党委的安排,主动接受政治学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坚定了政治立场,在学习中自觉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学习,勤钻研。我不仅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也更要在书本中获取先进理念。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拓展自己的学识水平,尤其是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中。爱事业,讲协作。是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用自身的思想,行动影响一些人,带动一些人。在工作中我牢固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识大体,顾大局,讲协作,甘为人梯,不争名夺利。

二、抓民生体民情,为村民谋福利

作为一个牙代营会计,我注重体察民情,时刻关注关心并深入本村所有三无、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排查险情。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全村百姓都为此受之感动。在解决人畜饮水、修缮公路的日日夜夜里,我白天要在一线指挥道路规划,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这样半年又半年的的时间过去了,牙代营呈现出村容整洁,村貌富裕的景象。我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的号召,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领群众致富。

三、身先士卒的领头人

上一篇:工具钳工高级工考试题下一篇: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