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三操两活动(5篇)
1.小学体育三操两活动 篇一
一、农村小学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原因
由于各个小学自身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所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进程也不一样, 由于农村小学自身的条件与城市的小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在的很多学生自身体质都有所下降, 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有所缺乏, 这使得学校在进行体育测试的时候, 很多学生的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都达不到合格的标准,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虽然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都在逐渐提高, 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明显地呈下降的趋势。
2.学校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升学考试中, 体育成绩并不占主要部分, 因此, 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学生体育课的学习。而且农村小学不像高中、初中有很大的活动场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限制了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所以, 农村小学要加大学校体育设备的投资建设, 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场所。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由于自小接受的是考学思想的影响, 这就造成了很多的学生从心底里根本不重视自身的体育锻炼。还有一个原因是现阶段生活水平逐渐变好, 很多学生产生了乐于享受的心态, 根本不愿意进行运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和课余做作业的时间, 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2.学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很多地方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主要是看这所学校考入重点初中的升学率, 这样长期就造成了很多学校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而轻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 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学生的体育课, 体育课直接被文化课占领, 在学校根本不受重视。
3.社会方面的原因。
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现如今, 很多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是否上了体育课, 锻炼了身体, 是否增强了自身的体质, 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的成绩有没有提高。家长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很多家长认为开展该项运动会使孩子们“不务正业”。
三、农村小学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
1.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传统观念的影响, 使得学生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体育锻炼, 这就要求学校及学校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以分为准”的思想观念, 真正重视起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学校首先要明确, 学生有高成绩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所以, 学校应该把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中心位置, 这样才能够逐步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 不再随意占用体育课程。
2.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建设, 争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
学生要想进行体育运动,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个运动的场所, 由于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 所以根本没有相关的体育设备。因此, 面对这些问题, 学校首先就要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建设。只有学校具备一个良好的运动场所, 才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3.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向社会宣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好处, 和家长说明学生多进行体育运动的好处。
这样, 在社会上, 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才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这样也有利于我们顺利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4.上级领导要硬性要求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落实活动的开展及顺利进行。
很多学校由于上级没有硬性要求, 只是做一做表面文章, 但是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体育锻炼。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上级领导要硬性要求农村每一所小学都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落实这一活动的开展。
5.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
学生在学校上体育课时, 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体育课的教学, 只有教师首先予以重视, 才能不断地用心去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从而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在上每一节课之前, 教师要充分地备好课程, 懂得在这一节课的时间里如何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使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灌输学生运动有好处的思想, 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起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重视起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在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需要长久的时间来进行推广和实施的。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 更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任务, 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生分数的要求, 更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郭侠.论建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 (06)
2.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篇二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意义在于: (1) 它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活动肢体、避免运动损伤的作用。 (2) 它能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它能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 一方面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使身体得到一般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剧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准备活动的作用
(1) 生理作用。其生理作用大致有: (1) 准备活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增强内分泌, 从而使身体各器官机能迅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程度。 (2) 准备活动能加速血液循环, 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 同时带走代谢产物, 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3) 准备活动能使氧合血红蛋白分解, 释放出大量氧气以增强运动时肌肉的供氧能力。 (4) 准备活动可以使体温逐步升高,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神经传导的速度, 加快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 降低了肌肉的黏滞性, 可防止正式练习时因运动强度过大而产生的各种运动损伤。
(2) 心理作用。在准备活动中, 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的练习, 特别是一些动作优美、组合新颖、节奏感强的身体练习, 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减少学生的疲劳, 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
三、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的选择
(1) 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般采用集体形式。然而, 一成不变的慢跑+基本操, 或者一个游戏长期使用, 不但让教师感到乏味, 也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 准备活动的组织要提倡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既要有集体形式, 同时也要适时采用分组形式。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 活动有定位, 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快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2) 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小学生由于处在心理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 好奇心强, 喜欢模仿,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如在慢跑的练习时可以变化为跑各种图形, 模仿各种动物跑, 跑动中喊数抱团等形式;徒手操可以变化为双手背后上下抓手指、同侧手绕头抓耳朵、站立 (坐地) 体前屈双手抓脚尖等拉伸练习等。总之, 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形式要多样, 既要有徒手体操, 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 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只有这样, 才会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才能在提高神经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做准备活动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准备活动应具有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因此, 教师应把准备活动的内容尽量安排得丰富多彩, 形式尽可能的新颖多样,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既热身又悦心, 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放在课堂上。
(2) 准备活动应具有针对性。在平时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 大多以做个游戏, 跑个两圈, 做几节基本体操为主, 往往忽视了专门性准备活动的作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 更好地学习基本内容, 以及预防运动创伤。因此, 我们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专门性准备活动, 做到有的放矢。
(3) 准备活动要适宜。 (1) 运动负荷要适宜。做准备活动, 一定要控制好运动负荷。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准备活动的负荷要循序渐进。从教学实践出发, 小学生准备活动的负荷量应不超过基本部分负荷的三分之一, 心率在100~120次/分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一定的痕迹反应, 有利于正式内容的学习。 (2) 运动时间要适宜。运动时间的长短也是决定运动负荷的一个重要因素。准备活动时间应根据当时季节温度、自然环境等因素略有加减。在冬季, 气温偏低时, 练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负荷量可大些。
3.关于小学校内体育活动安全的思考 篇三
一、任课教师责任化
教师是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育课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而在这些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学生身体受伤的情况。因此,任课教师应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明确自身职责,尽量避免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受伤。教师的责任意识越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系数就越高,因此,任课教师应做早抓细:一是全面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质状况、场地器材、教学分组、运动负荷等,排除安全隐患;二是重视课前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果发现隐患,要及时排除,保证学生安全。
二、第一堂课具体化
新学期的第一课能否上好对整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如果安全教育、课堂常规教育不落实,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第一课如何讲,讲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规范课堂常规,强化自律观念。课堂常规,简而言之,就是课堂中的规矩,是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应遵守的言行规范。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强化学生的自律观念。体育课堂中的常规内容比较多,如着装要求、上下楼要求、排队集合要求、请假制度、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这些内容,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都应该讲到。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内容及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在开学第一课中,体育教师可以选出其中的重点部分给学生讲解,涉及安全的内容一定要讲详细,讲到位,如分组活动的范围、观看乒乓球比赛的距离、跑步中鞋带散开或鞋跑掉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等。
三、常规教育常态化
课堂常规规范了,就能有效排除安全隐患。这些常规,并非开学第一课讲了就行了,还要付诸行动,很多教师出去参加研训活动,观摩了示范课后,都有同样的感受,感觉这些课都非常规范,学生都非常配合、学习非常认真、练习非常到位,这些都并非一日之功,这与该教师平时紧抓常规落实是分不开的。
四、危险教育随时化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三个危险”教育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所有学生都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危险的游戏不做。所谓危险的游戏,就是容易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游戏。如有的学生在楼梯上跨大步,一跨就是四五步,稍不注意就会受伤;有的学生上下楼时喜欢打闹,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下楼梯;有的学生喜欢相互追逐打闹,极易摔伤;有的学生爱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如果扮小鸡的人数过多,排在后面的同学摔伤的可能性就很大。危险的游戏非常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思考这些游戏究竟有没有危险,应该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如果不能避免发生危险就不能去玩。
危险的物品不玩。这里所说的危险的物品与法律上所讲的危险物品有所不同,严格说来比法律意义上所讲的更多,就是容易使自己和他人受伤的物品。如一些学生喜欢玩的玩具刀、剑、枪等,一些学生经常玩的棍棒、树枝、笔等,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去爬单杠、双杠、云梯等,危险的物品非常多,教师不一定讲得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思考:玩哪些物品有可能造成伤害,使学生自己在远离危险物品的同时,远离玩这些危险物品的同学。
危险的地方不去。所谓危险的地方,就是容易造成自身身体伤害的地方。如一些学生喜欢站在凳子上、课桌上、乒乓球台上玩耍;一些学生观看乒乓球比赛时离乒乓球台太近;一些学生慢悠悠地过马路,甚至在机动车道上行走,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想到的应讲到,教师想不到的可以让学生补充。
4.小学体育三操两活动 篇四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开发,利用
1 前言
2014年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师大谈及中国教育问题时指出:“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农村教育问题依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教育不平衡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资金的投入。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号文件关注农村教育发展。虽然国家早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但由国情决定,我国农村教育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中加大体育教育已刻不容缓。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但是师资力量、教育条件等与城市差距依然很大,很多农村小学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众所周知,体育设施资源不足将影响到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以及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学生健康体质。国家无法短时间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农村小学如何借助本土地域、文化优势,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发体育游戏,克服资源缺乏问题,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 小学体育游戏改编的理论依据
2.1 心理学理论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处在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可以逆转[1]。此阶段的学生可以理解游戏规则与内容,但实际生活中只会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要求游戏改编时,尽量完善其游戏内容及规则,但注意赋予游戏一定的灵活性。日常教学,教师应将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课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小学时期是培养儿童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关键期,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科研人员在改编游戏时,了解儿童关键期发展规律,改编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体育游戏。
2.2 生理学理论
小学生处于儿童少年时期,其骨骼中软骨成份较多,关节牢固性较差,有氧运动系统机能强于无氧运动系统机能,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2]。游戏改编时,在保证游戏具有趣味性外,还要考虑到游戏强度和负荷,强度负荷过大都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另一方面,注意控制游戏时间,小学生的神经活动不稳定,游戏举行太长,会导致小学生神经疲劳,降低对游戏兴趣,甚至厌倦游戏,厌倦运动,同时长时间运动也对小学生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3 教育学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代表者马斯洛认为,学校教育的重心是学习者,只有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需要,才能使学习者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活动的主体[3]。除了要重视学问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关注和尊重学习者的兴趣、需要、爱好和动机。体育除有强身健体之功能外,还有潜在的教育功能。小学生如同白板,体育教师更大职责在于指导学生在白板上画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培养广泛体育爱好兴趣,强身健体,用强健体魄铸就祖国未来长城。
3 小学体育游戏分类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体育手段,其分类具有多样性。不同学者及专家根据研究或者教学目的不同,所采用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笔者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教育目的需要,结合运动训练学中项群训练理论将小学体育游戏分为三大类,一般性体育游戏、专项性体育游戏、综合性体育游戏。一般性体育游戏指发展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平衡性等一般性身体素质相关的体育游戏。专项性体育游戏指为提高身体机能,预防发生运动损伤,辅助完成运动专项技能学习与训练相关的体育游戏。综合性体育游戏指满足运动者娱乐、精神放松的需求同时发展其观赏性以及表演性能力的相关体育游戏。具体分类如下:
4 体育游戏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4.1 结合农村小学地域特点开展体育游戏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存在差异性,不同地区农村小学地域特点不同。南北方气候、人文、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导致人们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各不相同[4]。如北方地区农村孩子更加喜欢跳绳,丢手绢等游戏,而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影响,农村孩子更加喜欢打水仗,赛龙舟等游戏。不同地区农村小学应根据自己本土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游戏。
由于农村、城市地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应区别于城市小学教学方式。城市小学体育教学可能在华丽宽敞的田径场进行。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可以不拘于学校现有的场地,比如开展一般性体育游戏中耐力类时,选择绿色田园举行,发展学生们心肺耐力等。海边沿海地区,农村小学可以借助大海资源优势,教授孩子游泳等技能,也可以组织开展游泳类专项性体育游戏。
4.2 体育教师根据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分类开展体育教学
4.2.1 一般性体育游戏教学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存在阶段性特点,因此体育教师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应用不同类别的体育游戏。低年级应该侧重学生全面身体素质发展,多采用一般性体育游戏。开展体育教学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速度类一般性体育游戏—背向起跑,开展此游戏场地可以采用田园马路。力量类一般性体育游戏—传递实心球,如果农村小学缺乏实心球器材,可以自行利用泥土制作实心球,代替标准实心球。耐力类一般性体育游戏,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外田园间举行趣味越野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而且心肺机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4.2.2 专项性体育游戏教学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断增强,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显著增加,所以体育教师除不忽视一般性体育游戏教学外,更加侧重专项性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合理利用专项性体育游戏,除满足了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对运动的渴望外,也对早期的运动选材提供理论指导。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兴趣、态度的关键期,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专项性体育游戏教学,学生能在欢快的体育课堂学习某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为下阶段的体育学习与运动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4.2.3 综合性体育游戏教学
综合性体育游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除身体素质以及运动专项其他能力,比如欣赏性、表演性等能力。这种教学采用的体育游戏没有明确的概念,或者概念模糊,但是也保留有游戏的其他性质。在教学目标指引下,他只是供学生玩乐的工具。小学生神经活动不太稳定,长时间带着任务去玩耍、运动,对他们的兴趣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在一般性体育游戏教学和专项性体育游戏教学中间插入综合性体育游戏教学,有利于缓解学生们学习上的压力,同时协调两者之间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3 合理开展室内体育游戏与室外体育游戏
每当提及体育游戏,大部分人都想到室外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而室内游戏一直被大家忽视。室内体育游戏与室外体育游戏相结合会产生更大的效果。室内游戏应充分利用课桌,凳子等已有资源,如果需要空间,可以撤出课桌凳子等,创造游戏场地。比如为了发展学生们反应时,可以开展“抢板凳”游戏;为了发展学生们的协调性,可以开展“袋鼠跳”游戏。根据学生们需要,合理应用相应的游戏。室内游戏不适合体力耗费较大的游戏项目,不适合发展学生们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但是借助室内游戏,可以发展其灵敏、快速反应等能力。同时要合理安排室内游戏课时,室内游戏课时应少于室外游戏课时,阴雨天、气候恶劣时,应安排室内游戏,保证课时有效完成。
4.4 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教师的宣传与推广
体育教师是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传播者,上课则是教学的必要环节[5]。课堂上教师耐心向学生讲述各种体育游戏内容及规则,使学生们全面了解各种游戏,挖掘其好奇心,探索心。同时讲述本课堂所要进行的课堂游戏。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可借助投影仪等音像设备,向学生们播放相关游戏视频和图片。目前农村小学老教师占大部分,而部分老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理念落后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应是老教师首要任务,要使他们充分认识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作用与影响,进而借年轻的体育教师先进教学理念与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共同探讨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把本土游戏创新的应用到课堂上,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探讨会,共同探讨如何开发与利用体育游戏,使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体育教师应承担普及体育游戏的重任,日常中可以加入孩子们游戏队伍中,陪孩子们健康成长。
4.5 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
“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对这种教学模式研究学者也非常少。陆文龙在撰写硕士论文时把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定义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寓教于乐”的游戏并导入、体验和评定,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情趣,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体育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6]。这种教学模式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1.科学创编游戏内容,整学期不少于15种游戏,制定每种游戏的规则、内容,游戏创编时尽量采用组合运用法进行改编,所谓的组合运用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游戏,不同的动作技能等重新组合成一个新游戏,实现对幼儿体育的目的。游戏化教学课时在整个体育教学计划中占一定比重(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体育游戏化教学编入校本课程,进而创编特色课程。
2.学期末,对学生成绩进行检测,对教师上课表现进行评定,制定相应制度。如随机选取两种游戏,观察学生游戏表现以及结合平时表现给学生打分,教师绩效评定可以根据教案的编写,上课的教学表现及效果,参与课程研发的积极态度等给老师打分。
4.6 学校积极开展趣味运动会
1.趣味运动会应增加团体项目。传统的运动会通常是少数人表演的运动会,大部分学生只是观众,违背运动会广泛性、参与性的目的。在趣味运动会上,尽量设计一些简单、容易操作且参与人数较多的运动项目,如协力竞走、袋鼠跳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整体意识等品质。
2.趣味运动会的运动项目具有安全性。学生们的健康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在设计项目时,高难度游戏等不要加入,尽量选择简单且容易操作的运动项目。在参与运动会时,教师也应该强调安全的相关事项,传递“安全第一”的理念,让学生们本着“安全第一、比赛第二”去参加运动会,从而确保学生们安全。
5 农村小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时注意事项
1.做任何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活动之前,首先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仅克服心脏肌肉惰性,提高身体机能外,还能防止运动损伤[7]。小学生的关节的牢固性较差,骨密度较低,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容易损伤,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机率。小学生准备活动也要尽量富于趣闻性,慢跑等单调的准备活动不适合小学,可以创新应用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欢乐声中热身和准备,得到教学目的。
2.由于小学生神经活动不太稳定,教师应严格控制其游戏时间,避免因游戏时间过长降低学生兴趣。每节课堂应由多种游戏组成,保证课堂内容呈多样性,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小学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如教授小学一年级与小学六年级时应采用不同游戏、不同方法。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应更多重视动作示范,尽量减少理论化语言讲述,而教授六年级等高年级应示范与语言讲解并重,使学生尽快了解游戏规则,便于游戏开展。
6结论与建议
1.目前农村体育设施短缺,当地体育教师应借农村地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游戏,将民间游戏引入体育课堂之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游戏能较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生语言,体质,认知,社会适应性等全面发展。
2.开展体育游戏应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编游戏时保证游戏趣味性同时,考虑游戏负荷及强度,开展体育游戏时注意控制游戏时间,小学生不适合长时间运动。
3.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教师的宣传与推广,通过课堂教授相关游戏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质,达到教学目标。
4.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完善其学生成绩及教师绩效制度。
5.合理开展室内体育游戏与室外体育游戏。室内外体育游戏教学侧重点不同,室内体育游戏教学注重学生灵敏、协调性发展,室外体育游戏教学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特别是速度、力量素质发展。
6. 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不同类别的体育游戏。一般而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注重全面素质的发展,应采用一般性体育游戏;高年级学生除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外,还要注重专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多采用专项性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苏春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李林.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利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5.
[5]胡莺佳.农村学校体育游戏开发与实施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4.
[6]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5.小学体育三操两活动 篇五
一、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协同性。学校、教务、政教、少先队、后勤等部门和家长协同参与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与体育课教学管理并重。
(二)多样性。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间、大课间、俱乐部或体育社团、校外锻炼等,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需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活动规范,采取多样的监督评价方法,以便有效诊断、评价、改进与提高。
(三)发展性。建立与实施质量保障体系应着眼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适应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需要。
(四)协商性。协商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协商主体涉及干部、师生、专家、家长等。内容包括质量规范的制订、资源利用、运动项目选择、评价依据和教学活动进度调整等。
(五)校本化。依据有关政策、理论,因校制宜,确定质量监督与保障办法。
二、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由四个系统构成(见图1)。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应做到目标明确、标准与要求全面、职责分明、保障制度健全、监督评价客观、调控及时、激励有效。
(一)建立分层联动、责任明晰的组织保障系统
第一层,由正、副校长组成决策指挥系统,聘请专家参与指导。负责制订管理组织人员与各成员的岗位职责,制订学校体育政策,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管理。
第二层,以教导主任与大队辅导员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负责指导、协调与活动质量监控。教导主任分管体育俱乐部、校外锻炼,大队辅导员分管大课间、体育社团、眼保健操以及课间体育活动。其他部门负责行政管理:教务主任负责选聘俱乐部教师、制订课表等;德育主任主抓宣传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务主任保障常用器材、设备的添置、维护;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小课题研究等。
第三层,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执行系统。教研组长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与体育教师一起制订、落实活动计划,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分管干部进行质量监督、评价等;正、副班主任负责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学生活动项目的选择等;保健教师负责卫生与疾病防控以及眼保健操指导等。
(二)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见图2)。“活动过程保障”包括课外体育活动的准备、实施、效果等管理细则。“资源与环境保障”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费与硬件条件、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等全方位的保障制度,并建立针对中层干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评价表》。
(三)建立质量监控系统,落实对各项教学活动与管理环节的动态管理
根据《课外体育活动质量评价标准、要求》中的内容,中层干部对各活动环节进行监控,依据《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评价表》,校长定期对中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商解决问题。质量监控包括6项制度和3个环节(见图3)。
1.检查: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料的查阅;课外体育活动过程的巡查;学生“达标”成绩的抽查;校外锻炼的专项检查;改进问题的督查等。
2.听课:主要针对俱乐部或学生社团活动。听课形式有随机、预约、考核、研讨、汇报、展示等。
3.调查:“评教评学”问卷。师生座谈或随机访谈。
4.评价:按照自评与互评、定性与定量、随机与定期、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平时进行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月底将各项检查按一定权重计算得分,记录在“教师月查评价表”(见表1)中。期末再将月查与期末各项检查、问卷、学生成绩等折算成分数并汇总(见表2)。
5.谈话:学生干部与教师或教师与学生干部及时沟通,反馈检查意见。对暴露出的较大问题,进行个别谈话,督促并帮助其解决。
6.会议:校务委员会会议上反馈信息、诊断问题、商议对策。月末和学期末在教师大会上进行总结。
7.公示:在校园网或公示栏中公示月查、期末评分以及各种评比奖励结果。
(四)完善激励系统,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针对竞赛、展示和质量考评结果等,分别对优秀教师或优秀学生进行不同等级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或惩罚。存在异议的问题,由校务会协调解决。激励系统由奖惩制度与仲裁办法组成(见图4)。
三、实施建议
【小学体育三操两活动】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活动安排11-25
小学阳光体育活动计划07-08
小学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08-13
小学体育竞赛活动总结09-30
小学体育活动方案实施方案08-21
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现状及思考06-17
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08-01
中心小学体育文化节活动方案10-03
小学体育节活动总结范本参考10-09
常路中心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方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