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024-08-11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精选18篇)

1.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一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准不同,教学风格也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划分,所论述的每一段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的特征(独特性)和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两者合二为一,共同作为教学风格的划分标准,这样,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

(1)模仿阶段

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

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钱梦龙老师从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自己任教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学风格的。

(2)探索阶段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片中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不是绝对地不可改变,但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很难改变。因而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因性以练才”。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思维结构中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

有很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独立性教学阶段,而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是否具有这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对一个寻求形成自己独特个性教学和教育风格的教师而言,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还不够,重要的还需教师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独特性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大量的材料表明,国内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3)创造性阶段

这一阶段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第一,教师教学的独特性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经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师的独特性教学行为与方法大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教师的教学个性已较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与效果已开始反映出一定的审美风貌,使人能够较明显地体验出教师教学的“韵味”。

第四,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多教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充分发展、富有创造性思维等共同特征。

(4)独特风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而稳定的表现,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

第二,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处于一种美的艺术陶醉与享受之中。

上述每个教学的发展阶段都各有特点。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有风格”一般总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发展。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越来越少,而独特性和教学个性成分越来越多。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呈科学的、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标示着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追求风格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熟呢?航天部066基地一中程少堂老师研究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是应该遵循的:

(1)必须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

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应如此。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的执着的爱,只有技巧而无感情的教学,顶多只能成为教书匠,成不了艺术家。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这一点相当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复杂的社会生活进程里,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人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也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自我意识是把自己当做认识的对象,是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所进行的认识感觉和评价。自我意识主要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在智力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不仅如此,还要了解自己的智慧品质的诸多方面:

①智慧的广度(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过程中智力所能涉及的范围); ②智慧的深度(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智力作用所能达到的深刻和深远的程度);

③智慧的敏捷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速度); ④智慧的准确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确切程度); ⑤智慧的灵活性(指必要的智力改变活动方向的能力); ⑥智慧的条贯(顺序)性(指遵循逻辑顺序完成认识课题的坚定程度);

⑦智慧的独立性(指的是确定完成认识课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

⑧智慧的依从性(是指完成认识课题是否善于汲取他人的有关成果和经验的程度);

⑨智慧的批判性(指认识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认识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认识过程的能力);

理想的智慧品质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上述九大要素组成,因此理想的智慧品质应当是上述九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另外,对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也要全面了解。首先是遗传和生理因素。据研究,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言语、计算、书写、分析细节等活动有关;而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虽然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作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大多数人要么是左脑较发达,要么是右脑较发达。其次,是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方面对自己的创造力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三,是个体主观因素(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因素)。比如,应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四种气质(暴躁、活泼、沉静、忧郁)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综合)。因为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见,这种“知己”是相当重要的(当然,“知己”的目的还包括不断完善自己)。

(3)模仿

有人在论教学艺术的文章中夸大教学风格的直觉性,说它是“不可能也不容得超前的预想、进行中的深思甚至过后的反省”,认为教学风格是不可模仿的。这种看法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如拿来指导实践,则危害非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结果绝大部分人是浪费光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斯坦托姆才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看法对吗?……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无数事实证明,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没有一个模仿的过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心中的联想和类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中国佛教是“模仿”印度的,但中国的佛教决不是印度的佛教,其影响也比后者大得多。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可见,关键不在于可不可以模仿,而在于模仿什么,如何模仿。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拿来主义”的态度。要有“识”,即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有眼力。因为成熟的教学风格内部结构也不是一个层次的。既然不能完美,就必有瑕。模仿借鉴要“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模仿要注重“神似”。

②模仿借鉴要适合自己的条件,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因为“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成为最坏的方法”。

③要不拘一家,博采众长。总之,知己知彼,模仿才能做到“不殆”。

(4)学而不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陶行知先生也说:“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又说:“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孔子说过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际上,“知之”可以导致“好之”,“好之”可以导致“乐之”。

(5)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定势

成熟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一堂课体现了以上所说的诸因素就可以说这位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只有这些因素在他的所有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稳定持久的表现才可以这样说。因此,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一个稳定的心理模态,即形成一种定势。天道酬勤。如果一位教师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使这种定势以一种不自觉的心理准备,以潜在的心理形式规范和制约着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在其教学活动中留下印迹,而不论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那么,我们说,这位教师具备了这种心理模态,换句话说,在教学中,他已从“有技巧”而至于“无技巧”的境界,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在课堂上,他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2.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二

一、教师要用激情去点燃课堂

对于教师而言, 课堂就是教师激情燃烧的地方, 只有教师精神饱满, 充满活力, 才能感染打动学生, 激活学生的思维。魏书生曾经说过:“我喜欢教学, 就像有人喜欢打麻将一样, 人家一上麻将桌就兴奋, 我一进课堂, 精气神就来了。”这句话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读:只有那些热爱教育并且有执著追求的教师, 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神圣殿堂,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试想一下, 一个不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人, 即使他再有才华, 怎么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更不用说用他的才华来感染打动别人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 教育艺术也不例外。教师只有自己心中有太阳, 才能给学生以阳光。所以, 一课堂的激情只能靠教师用激情去点燃。

二、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勤奋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努力增加知识储备, 要有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1.善于通过书本或者媒体学习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 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教师承载着太多的责任, 如果还囿于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社会的需要, 何谈为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元化人才。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 比如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教育理论著作, 通过网络媒体观看名师授课, 浏览教育教学网站, 言传身教, 去感染, 去带动, 才能够引领学生横向涉猎, 纵向求索。

2.善于通过活动学习

在当下, 教师面对太多的诱惑, 对于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其实, 调整一下心态, 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借鉴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教师可以直接地学习他人的经验, 发现其成功可取之处, 也可以感悟其有待改进的地方, 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机会, 能够快速地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为我所用。

3.培养个人兴趣爱好, 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常常听到有教师说, 学生作业潦草, 请问您的板书是否规范美观?一个讲普通话的教师, 课堂上学生问答出现方言土语的概率就低。再如英语学科, 教师除了要有听、说、读、写、画等方面的基本功外, 还有板书设计、授课艺术、教学设计、学科整合甚至才艺展示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我们追求课堂教学效果, 其实功夫全在课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如练一练书法, 打一打篮球等, 既陶冶情操, 愉悦身心, 又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还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 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增色。

三、教师要善于思考创新教学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 反思。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身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体验、自我反思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写课后小结, 反思课堂败笔, 汇总亮点, 也可以分门别类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叙事、突发案件处理集等, 通过“实践+反思”的模式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行为, 把课堂实践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 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事实证明, “实践+反思”的模式可以快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长期坚持, 就会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育创新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所在。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活的可创造性资源。从教学方案的设计, 不同课型的导入, 难易问题的设置, 典型例句的选择, 重难点的突破, 课堂语言的奇妙运用, 教学方法的活用, 提纲挈领的板书, 到开放灵活的作业布置, 无不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应把创新的种子撒在教学的每个角落, 善于标新立异, 创建自己的工作风格。教学创造是艰难的, 也是快乐的, 更是无止境的。

四、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个性鲜明活生生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下, 教师既要承认和适应学生个性的差异, 又要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学会更换思维视角, 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在优势, 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 尽可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制定不同的培育方案, 相信他们都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在这个呼唤个性的时代,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灵的滋养。

摘要:教学风格是每位教师自觉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教学激情、学习充实、创造性教学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几个方面。

3.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

1     课后反思的方式

1.1   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

教师要在一天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如: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对课前预定目的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反思后的解决办法和设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的悸动等,通过以上的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积累,使问题得以解决,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完善,更好的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就像学生观察我们一样来观察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1.3  通过同事来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来看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的教育、教学进行观摩、深思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1.4   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在实践中的困惑,把经验与理论探究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2    把反思性教学特征化

2.1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2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许多反思性教学专家认为,反思性教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2.3  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其含义也随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2.4   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3     从教学中着手反思

3.1   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教师(指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下同)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三是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小组要对参与教师或其他人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特别有利于增强参与教师发现问题的本领。

3.2    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同,达到的目的可能两样。因此,在进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审视:一是真问题与假问题。所谓真问题即客观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且在当时情况下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相反,有一个必要条件不能满足的便是假问题。二是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个别问题是在相对小的范围如个别学校或个别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普遍问题是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三是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感性问题是仅能把握其现象的问题,理性问题是能用概念描述并能揭示其实质的问题。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理性问题而不是感性问题。至于是选择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这取于参与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解决教学问题本身是一个目的,但反思性教学的整体目的远不止于此。因此,在明确问题后,还需要弄清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目的。明确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至为重要。在选择手段方面,“搜索树”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手段,再比较择优。设想手段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假设,即教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向反思性教学小组其他成员报告,让他们诊断。二是专家假设,即将有关的专家集中起来,就要解决的问题随意设想举措。三是同行假设,即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教师(也包括学生)的意见,从而确定手段。

3.3   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客观存在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教学要求(目标)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二是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物化阶段、终结性反思阶段。

3.4  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3.5  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学会从选题到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教师的反思是一个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进而提高组织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手段,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反思和专业成长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足够果断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教育走向另一个大的发展。总之,对于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也经历了从陌生到初步了解的过程,当然,在实践与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甚至盲点,但是,有我们对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与执着追求,相信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4.中小企业如何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篇四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渗透到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企业文化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前GE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中小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吗

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中。不管这个企业是小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企业处于创业初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雏形,这种雏形可能来自某个企业家的某种直觉,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活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遵守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

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老板在接受了企业文化这个新鲜名词之后,往往做出这样的表态:这种叫做文化的东西是很好的东西,但是现在企业小,一切都很简单,所以现在根本不需要企业文化。这句话听起来蛮有道理,实际上却犯了严重的错误。小企业从一开始设立,就应该有文化,犹如人在孩提时代就已经有了思想,只不过这个时期思想还不系统不成熟而已。

5.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五

2.成长经历

1991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晚,我成功地在一个普通百姓家诞生。估计那个时候世界应该没有因我而产生什么变化,但对于这个家庭,我的出生确实是一个喜讯,因为我是老大,也是第一个儿子(当然了,三年后又有了第二个)。

其实说实话,我对小时候的事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我对自己记忆力一向不敢恭维。但一些比较深刻的记得还是挺清楚的,比如说,小时候我妈经常打我。记得九几年上小学前的一个冬天(好象是),由于不懂事把父母朋友家的东西弄坏了,带来的后果是赔了钱,我也被狠狠地揍了一顿。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因而这个习惯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延续,直到我上了初三。出于种种劣迹,小时候的我对于“妈妈”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真的是一点好感也没有。不过万事都有两面性,慢慢的我的性格中就包含了做事勤奋、谨慎小心、能吃苦的好习惯,这对我以后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帮助。这就是妈妈在小时候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随着我年龄的逐渐变大,这种想法也就逐渐的消失了,毕竟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我爸就属于那种很闷很闷的那种性

格,因此在家当家作主的是我妈。小时候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我对爸爸的期待就是每次他要回家的时候,因为每次他都会带一些好吃的一起回来,好像也就仅此而已了。对于爷爷奶奶,小时候我是真的无语了,从来没有过任何想法,有没有一个样,没给过零花钱,没买过好吃的。

我的童年基本上就是这样,没被宠过,没被溺爱过,家里管的很严。这就使我比较自强、自立。现在,有时我还会感谢父母当初对我要求这么严格,这对我的影响是终生。

2004下半年—2007年下半年,初中三年,没啥事发生,平平淡淡度过了初中三年,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

我高中三年是在县里的私立高中度过的,当时我们是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因为学校是刚建的。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和当今社会普遍的高中观念不同,校长是个思想前卫的中年人,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是县里面的教育骨干。那三年应该是我自然性格释放的第一阶段,属于射手座先天的开朗性格被慢慢的展现出来,和同学的关系都比较好,朋友也有很多。学校由于走素质教育的路线,所以平常会有不少的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我在这里也算是受到了思想启蒙教育。2010年高考失利,换了一所学校开始了我的复读路。天天见书山,日日盼解放。至此,自己的性格和一切情绪被刻意的压制了整整一年。这一年过的很有压力也很痛苦。有人说经历过的复读的学生更成熟,我完全同意这句话。这一年我无能为力,只能任意被应试教育体制所摧残。

2011年,再次高考并以一般的成绩考上了“著名”的嘉兴学院。8月29日下午,带着行李独自坐火车南下,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但从小养成的自强自立的性格并没有把这当回事。来了快一年了,开朗外向、渴望自由快乐的性格得到了第二次释放,认识了不少人,也经历了许多以前不曾遇到过的情况,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一年我学会了很多,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社会人际交往上。我有了明确的大学规划,以及长期的人生目标。现在是我们该为自己生未来做打算的时间了,做的每一件事没

一个抉择都该为自己负责。我没想过考公务员,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渴望幸福生活,向往有挑战的生活,人生只能年轻一次,现在不拼搏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这就是我的个性,射手座的典型性格。

以后的路还有很长,还有很多快乐需要我们去追求,还有许多挫折需要我们去攻克。挑战无极限,只要肯登攀。

6.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六

传统教学理念有如下弊端:首先,把教学看做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教育成为一个控制的过程,成为有效传递知识的工具。其次,把教学看做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所谓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不过是信息的单向度传递;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最后,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影响,教师往往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教书”,似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全部教育的真谛。这种观念给教师带来一种错觉: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教得越卖力,对教育事业越忠诚。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于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就成了主宰学校讲台的生动写照。

基因于此,学校中流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扭曲了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学校也成为戕害人性的场所。很多学生不堪学业之重负,逃学,出走乃至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对抗和抵制。“教育”已丧失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与学生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相隔离。

其实,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应该成为学生人性发展的殿堂,不是戕害人性的场所。统观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教师真正的教学活动从来就不仅是单纯的“教书”。古代从教育家孔子开始,无数志于教育青年的思想家和学者就设坛讲学,广收门徒培养人才。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就着力倡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从来就不仅是单纯地教授书本,也在塑造学习者理想的道德人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本身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本”,以其学识与道德人格感化一批又一批的求学者,而不是冷冰冰的“教书”。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只关心学生知识方面的增长,而不问道德和人格的发展。教师把学生的经验局限在薄薄的书本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格发展的缺失和学生心态的扭曲。

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提倡探究学习,关注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提出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回应这种挑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书是固定的,死的东西,只是一些既定的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经验的媒介。单纯的“教书本”根本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而不是书本。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建构知识。因此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

7.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七

空间想象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从事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一个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高中阶段。作为高中教师, 尤其是数学老师, 不应单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通过几何教学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呢?

首先, 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物模型。

“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 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 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这样便可很好的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可以列举很多现实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例如,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 统称为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图形 ( 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立体图形, 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即由面围成体, 观察体最多看到立体图形实物三个面。 例如篮球、足球都是球, 球是由一个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视图: 几何图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圆锥球。 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了。

其次, 利用多媒体呈现空间几何体。

信息技术多媒体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的整合, 可以使数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可视化, 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和思考过程能够展示出来, 使学生能够明白抽象的数学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 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教学“ 长方体的认识” 这一课时, 可以利用课件把6 个彩色的长方形 (两两相同, 通过平移, 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 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 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 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第三, 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结构特征尤为突出, 不论是线线、线面、面面之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转化, 空间图形的证明与计算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证明与计算, 还是空间几何关系转化为向量的运算关系, 几乎贯穿于立体几何的全部领域, 而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注意了这些知识的学习, 注意了新知识的增长, 并未曾注意联想到这些知识的观点以及由此出发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 在讲授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节时,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能够判断图形是否“ 中心对称”但却找不到准确的对称点。利用信息技术, 可将两个中心对称图形设计成不同的颜色, 使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 度后与本身重合, 这个现象老师不必大讲特讲, 只要对课件反复播放几次就行, 使抽象的问题学生可视化, 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原来不动的东西, 更使学生真切的领会到中心对称的含义和要领, 而且还接受到了数学美的陶冶,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自己看书学习, 就能掌握中心对称这一节的知识和内容。

第四, 培养数学信息的转换能力。

空间想象力的最终目标是运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因此, 需要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 数学信息交流通常有三种形式: 文字信息、符号信息和图形信息。 若学生能对某个几何问题准确地进行这三种数学信息相互转换, 则足以说明其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立体几何中, 定理一般是用文字信息表述的, 而要想给出证明, 则需先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形信息, 然后再转换成符号信息, 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通过这三种信息的转换,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分别用三种信息叙述定理, 然后借助图形信息分别用符号写出已知、证明, 再用文字信息口述证明过程。 即文字信息, 图形信息, 符号信息, 文字信息。

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努力培养和训练, 必将迅速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也正好实现了新课标的立体几何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

摘要:普通高中阶段立体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 有比较高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从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尽量提供丰富的实物模型, 或利用计算机软件呈现空间几何体, 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学会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并培养数学信息的转换能力。

8.如何形成有效的项目教学运作机制 篇八

关键词:南洋理工学院;项目教学;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98—02

南洋理工学院以其独特的教学工厂模式为新加坡现代化发展培养了大批实践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的任务也是为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学习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办学模式,有助于我们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因为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的主要运作模式就是项目教学,所以本人将结合该院项目教学运作经验及国内高职院校在项目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以下分析:什么是项目教学,为什么要开展项目教学,项目教学的实施前提,项目教学如何运行,我们该如何开展项目教学等。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

所谓项目教学,就是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引进到教学过程中,老师按照企业项目运作要求设计教学任务,对学生加以指导,让他们亲自参与完成项目运作,达到企业预期目标和教学目的。例如,该院工商管理系学生为某服务企业开展的神秘顾客调查项目。该企业为提高员工的客户服务水准,每年都会派老师和学生扮成神秘顾客到各门店进行客户服务体验,从中发现各门店客户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如门店运营环境、员工待客礼仪、提供服务的质量等,形成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从而加以改进。

二、为什么要开展项目教学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项目教学呢?或者说,项目教学对企业、学校各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对企业来说,将项目委托给学校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因為学校的收费标准通常要低于行业标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项目完成的质量又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行业标准。其次,企业可以利用项目教学培养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学生在经过了神秘顾客调查的项目教学后,通过角色互换会真正体验到什么是客户服务,怎样的客户服务才能使顾客满意。他们到了工作岗位后,会自觉按照这样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于企业来说,无疑于节省了一大笔入职培训费用。对于学校来说,项目教学可以使学校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另外,通过学生动手参与,可以改变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项目教学的另一好处是可以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潜能。仍以神秘顾客调查的项目为例,这门课成为最受该院工商管理系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因为学生不用呆在课室里听老师讲,而是可以到门店里购物、餐饮,做一回挑剔的顾客,所支付相关费用还可以由该企业事后报销。老师则利用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如何判断员工的服务质量,使他们在参与项目中自觉形成服务顾客的精神。通过项目教学,既完成了企业交给的任务,又达到了教学目标,可谓一举两得。正是因为项目教学对于企业和学校都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教育部16号文才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高职教育模式。

三、项目教学的实施前提

1.如何引进企业项目。企业通常有很多项目,但是如何说服企业把项目交给学校来做呢?企业关心的无非两件事:成本和效益。如果学校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出色地帮企业完成项目运作,当然企业是十分乐意的。但问题是,企业总是会怀疑学校完成项目的能力,担心学校不能达到企业要求。南洋理工学院在1995年初推行项目教学时也遇到了类似问题。他们就通过熟人介绍等找到企业,先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项目来做,小项目做完后令企业满意,感觉成本又低,企业会自动找上门,把一些较大的项目交给学校来做。到了今天,南洋理工学院已经不愁没项目做,而是发愁如何从众多企业项目中挑选出适合教学目标的教学项目。

2.如何培养项目教学的老师。引进企业项目后,一定要有懂得项目运作的老师。通过老师将项目分解成具体任务,组织学生实施。对于从事项目教学的老师来说,他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企业工作经验,从事过类似的项目运作,其次,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懂得如何将企业所需与学生应学有机结合。南洋理工学院要求项目教学老师必须具备三至五年企业工作经验,有独立运作项目的能力。满足此条件的教师入职后还要接受岗前培训,系统学习教学方法。对于这些老师,学院不要求他们进行科研,而是鼓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学院则设立五级职称晋升机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老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有了充分的师资保障,项目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3.如何完善项目教学运行机制。企业项目有大有小,项目运行时间有长有短,而学校的项目教学一般有固定学时,并不一定与企业项目运作相一致。那么如何将企业项目运行与项目教学有机统一呢。南洋理工学院为此创立了多轨制教学模式。即项目教学的老师固定坐班辅导,学生则轮流参与项目教学,九周一拨轮换。企业的项目如果需要多于九周时间,可以让学生接班完成项目运作,即使假期也安排有学生继续做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项目运作的连续性,不耽误项目运作进度,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接触真实的企业项目并亲自参与其中。

四、项目教学如何进行

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甄选项目,使企业项目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如果引进的企业项目与教学目的相差甚远,则变成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企业项目的选择一定要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其次,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企业项目分解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以便于指导学生分步骤完成。如果是较大的项目需要几拨学生才能完成,则还要设计好学生的前后衔接,防止出现漏洞。在指导学生实施项目时,要让他们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通过学生的优化组合,顺利完成交给的工作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落单,完不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培养优秀学生的领导能力。如果需要学生外出到企业实地运行,则需要提前通知企业提前准备,还要安排车辆,教育学生外出注意事项,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等。项目教学结束时,还要指导学生将参与项目的结果进行总结,根据企业项目要求完成分析调研报告。

五、我们该如何开展项目教学

1.要突出学院办学优势,增强项目运作的竞争力。从南洋理工学院项目教学的运作经验不难看出,如果一个学院能够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在企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企业会自愿送项目上门;而对于一家知名度不高,没有什么办学特色的院校来说,即使愿意免费给企业做项目,企业因为担心项目完成的质量,也不一定情愿交给你做。所以,要想赢得企业的信任,高职院校一定要突出办学优势,力争在一定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当该领域项目教学积累丰富经验后,还应该大力宣传,扩大学院影响力,做到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推广项目教学。以我院为例,我们的测绘专业在广东省测绘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承接了大量的测绘项目。这种成功的项目运作经验为学院树立了信誉,又吸引到了其他行业的项目,如广州物流协会委托的公共仓储面积调查、为广交会客户提供服务等。项目运作数量越多,经验越丰富,越能吸引更多的新项目,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2.要大力引进有企业经验的老师。目前我们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并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很多老师并没有企业从业经验。如果要引进企业项目,必须有懂得企业项目运作的内行与企业洽谈,才能令企业信服,另一方面,从企业来的老师往往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项目。而拿到项目后,也必须有具有相关项目运作经验的老师精心指导,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该聘请有一至三年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来专职负责项目教学工作。因为国内教育行业与企业的薪酬存在较大落差,我们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职称标准,注重其在企业的业绩表现。这类老师在引进后还应该进行师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这样,他们从事项目教学就能够得心应手了。或者学院也可以对在职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培训,让他们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半年到一年,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积累项目运作经验,尽量缩短他们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能够适应项目教学的需要。

3.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项目教学在运作初期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势必是谁做得越多,出错的机会越多,干得好没人奖励,干得差却遭到批评。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项目教学老师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应建立针对项目教学的激励机制,如可以设立项目教学专职教师队伍,对他们的要求不同于理论课老师,如不要求搞科研,可以以引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业绩评价。对于成功引进企业项目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也可单独设立项目成果奖,用于激励老师引入企业项目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对于从事项目教学有突出贡献的老师,也可参照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为其设立单独的职称晋升机制,采用加薪、提升等手段激励这类优秀老师。有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优秀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了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

4.要坚持项目教学为我服务的理念。目前国内已经开展项目教学的部分学校有这样一种倾向:项目教学的一切安排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如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如果企业在一学期中间忽然提出做项目的请求,有的学校就会把正上的课停掉,专门腾出时间为企业做项目。有的项目明明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也会为了做项目而接项目,学生做了项目后对于专业发展并无多大益处。这样做的弊端是学校会被企业牵着鼻子走,很容易打乱正常的教学部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学校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业项目,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满足该要求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当然,在项目教学的初期,可以适当放宽标准,但如果项目教学已经很成熟,则应该严格规范引进企业项目的标准,坚持为我所用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项目教学才能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育部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赵明.开展项目教学,提高教与学质量[J].科技信息,2008,(19).

9.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要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做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教学重点: 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我做事我负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听故事 《可怜的乌鸦 》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巢里,有一天,巢破了个洞。

大乌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想:“老大会去修的。”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一直到了冬天,兄弟俩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的。”

小乌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的住吗?它一定会去修的。”

可是谁也没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结果,巢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唉,可悲的乌鸦!两只乌鸦被冻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它们都是事事依赖别人,没有责任心.它们都想占对方的便宜,一点点小事都在等待对方去做,自己坐享其成,谁知弄巧成拙,自己害了自己.

在生活中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看书学习。

学习目标: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预先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给自己、他人、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2.我做事我负责:

(1)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2)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3)做错了事要勇于承担。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听故事:

2005年3月29日 晚10时许,市民迟先生打通《半都市报》的热线反映,他的妻子放在面包车上的7公斤剧毒猪肉被人偷走了。“这些猪肉都是拌过剧毒老鼠药用来药老鼠的,谁偷了千万别吃。”

原来,迟先生家的仓库闹鼠灾,其妻陈女士就用老鼠药拌了7公斤猪肉放在车上,准备第二天放到车库,谁知当晚汽车被撬,小偷居然连毒猪肉也洗劫一空。焦急的迟先生只好打通半岛报的热线,希望通过报纸告诉小偷,前往别吃自己偷的肉。

思考:

1、迟先生为什么要找寻他的剧毒肉?

2、此事说明什么道理?

迟先生之所以急于找寻他的剧毒肉,就因为他对剧毒肉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出了正确的估计和判断,从而避免了给自己、他人、社会带来的损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呢?(学生回答)

活动二:拓展升华:小华和小强都喜欢打篮球,而且都以为自己的球技在年级里是“盖了帽”的.一天比赛时,因为不服气,两人发生了口角.在互相指责中,双方火气越来越大,不顾周围同学的劝阻,动起手来,在对打中,小华失手将小强的眼睛打伤.小强住进了医院,小华的父母赔偿了小强的医药费.两人都受到了校纪处分.

议一议:小华和小强如果能事先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将会是一种什么结局?

想一想: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做某件事之前,自己是否都能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自主发言)

活动三:你相信吗?

一面墙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沃尔顿收到了耶鲁大学的通知书,但是他交不起学费。于是决定去打工,做了一名油漆工。

沃尔顿接到了一笔大业务。工作中,他是一丝不苟,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满意。

这天,是即将完工的日子。沃尔顿不小心碰倒了门板,门板倒在了刚刷好的墙上,他怎么补也觉得色调的原来的不一样。怎么办?他决定再重新刷一遍。

第二天,他发现新刷的那面墙和相邻的墙壁色调不一致,决定将所有的墙重刷。这时,主人来验工了,沃尔顿如实地将事情说了出来。迈克尔不仅没生气,反而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沃尔顿的奖励,迈克尔赞助他读完大学,毕业后还娶了迈克尔的女儿为妻,十年后成了董事长。

现在提起世界上最大沃尔玛零售公司无人不知,可是 没有多少人知道,现在的董事长就是当年刷墙的穷小子。

猜一猜: 是什么改变了沃尔顿的命运?___ 他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改变了他的命运。

说一说: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做到:我做事我负责。

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活动四:畅所欲言:

“我”今天扮演的及可能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不同的角色担负的责任是什么?

在这些责任面前“我”应该怎么办?

活动五:“小人物,大道理”

一位农民工乘车返乡,离家还有五十多里,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发热、咳嗽,与“非典”的症状相似,他心头一惊。

他想如果是“非典”,一车人就会被感染。他让司机停下车,自己走下车,步行走到村口,已口干舌燥,真想马上见到妻子和老父亲。但他停住了脚步,他怕疾病传染给亲人和乡亲。

他就站在村口,大声将妻子喊来,让妻子端来一碗水,放在大石头上,不让妻子靠自己太近。

然后又把父亲找来,他双膝跪下,说:“孩儿可能得了‘非典’,这就上医院去,您老人家多保重。”说完他在父亲和妻子的眼泪中独自步行去了医院。

启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损害,并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去做。这就是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活动六:“大家谈”

成都市刘女士驾驭一辆面包车,经过一座桥时,不慎撞在桥的反光胶上。她忍着伤痛拨打了122报警。由于未找到该地段的主管单位,刘女士第二天一早又拨打114,先后查了多个电话都没找对。有人劝她“何必自找麻烦”,但她认为“做错了事就要负责到底”。后来,她拨打市长电话才找到主管单位,并去那里接受了1900元的处罚。大家谈一谈这件事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归纳:做错了事要勇于承担。

四、课堂小结: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两方面总结)

五、收获平台:学习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告诉老师和同学?

六、擦亮眼睛,升华生活:

(一)选择题:

1.我们经常不能很好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往往是因为()

A.我们还小,不能分清是非

B.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估计

C.没有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D.我们无力承担一些责任大的事情

2.由于护林员没有将烟头熄灭,造成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持续燃烧了一个多月,使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这一事例说明()

①没有责任心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害的②无论什么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认真负责③应该强制人们戒烟④保护森林的制度不严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首席谈判龙永图曾说过这样一则见闻:一次,他在国外的一个公共厕所内听到哗哗的水声,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前去查看,只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正在费力地修理水龙头,男孩说:这个水龙头虽然是公用的,但它既然坏了,我作为使用的人就有责任把它修理好。

(1)如果你碰着这件事,你也会像那个小男孩一样做吗?

(2)如果你以前对这样的事情熟视无睹,那看了这个小男孩的做法,你打算怎样做?

(三)走进生活:

初二学生张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期末考试前的一天,张明和几个要好的“哥们儿”进行了“紧急磋商”,对在考试中如何“互相帮助”制定了几项具体的措施,并约好了不同和暗号。结果,他们的“秘密行动”被监考老师发现。班主任老师分别找张明等几位同学谈话,可另外几位同学把责任推到张明身上。

张明和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对吗?他们应该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我做事我负责:

1、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2、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10.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十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他们热情奔放、充满活力,但有时爱冲动,不计后果;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想自己比较多,而关心他人和集体较少,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缺乏责任感。本课则侧重帮助学生掌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方法和技巧,这一问题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做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典型事例,了解不能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调查和访问,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师准备: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课件,对学生现实生活中自我负责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以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教科书,结合学生情况,我准备这样上这节课:以一名学生高帆的系列故事为线索,逐步设置探究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活动过程分成四个环节:高帆的后悔事、令高帆感动的事、高帆的麻烦事、高帆的委屈事,把有关教学内容合理地贯穿到这四个环节中去。

(简洁导入,推出学习伙伴―高帆)

环节一 高帆的后悔事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了一段动漫和两个小活动来突破这一难点。)

课件展示高帆行为冒失,导致同学受伤的生活场景的动漫,让学生思考问题,这里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1)高帆做了一件什么事令他非常后悔?

(2)高帆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令他非常后悔的事?

(3)高帆以后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后悔事的发生?

因为情景的设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问题的提出也具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冲动冒失的危害有多么大,从而明白做事要考虑后果的道理。

展示情景,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以下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一):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调查员,用调查采访的形式,让同学们谈生活中有没有做事不考虑后果的现象。

七年级的学生热情有朝气,但缺乏冷静和沉着,做事冒冒失失、盲目冲动的毛病肯定大有人在,这个活动能够启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在生活中学会“三思而后行”。

活动二――“说说我的座右铭”:在这一活动中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老师应对一些好的格言、名句给予表扬和推广,目的是提醒学生以后做事要考虑后果,避免盲目冲动。

活动开展完后,对学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应给于适当的评价,对于积极的表现应给予肯定,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得出结论: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判断。

最后老师要把这一问题进行升华,送给学生一句话“三思而后行”,并对“三思而后行”做了一个新解,也就是“一思”:我在做什么?“二思”: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三思”:该不该这样做?

这部分内容教材中虽然没有呈现,但却是学生急需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基本方法。

环节二 令高帆感动的事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讲故事和一个小活动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高帆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建议后,他感触很多,他决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他想寻找一个榜样,这不,他在课本中读到一个故事,被故事中小护士的高度负责精神所感动,就让他来讲讲吧。

(播放教材中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故事中哪一个细节最能体现小护士的高度负责精神?为什么?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小护士高度负责精神不仅体现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认真做好,还体现在她在困难、压力、风险、挑战面前也能勇于承担责任,她时刻记着她的角色是一名责任护士,她的责任是为病人负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小护士明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下一个活动。

活动――责任与角色同在

这个活动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任选一个角色,谈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家里、学校、公共场所……。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之后,才能进入角色,才能产生自己的情感,才能积极地思考自己有什么责任。通过他们对角色的分析,就能自然地说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教师从而进行总结: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环节三 高帆的麻烦事

在这一环节中运用了一个动慢和一个体验活动的形式来揭示问题。

通过向小护士学习,高帆明白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把应该做的事情认真做好.可是生活中有许多麻烦事,有时是很难选择的,这不,高帆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大意:高帆参加学校选拔赛考试迟到,又遇到红灯,该不该闯红灯?)

课件展示动漫之后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请学生推测高帆可能会怎么做?并阐明理由。学生中可能有两种推测结果:闯,因为不闯会耽误考试;不闯,因为违反交通规则,侥幸心理危害很大。这样的推测加大了课堂的空间性,学生也愿意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争论和辩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正确的行为导向:高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没有闯红灯,考试的确迟到了,他没能参加考试,高帆心里有一丝遗憾,但他不后悔。意在引导学生在帮助高帆进行行为选择的过程中明确:不管有千般理由,万种原因,都不能成为我们做错事的借口,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体验活动――告别不应该”

我运用了抒情的音乐、优美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庄严而又不失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们把最想告别的一件“不应该”做的事写在纸片上,投入到课前准备的封存箱内,让这些“不应该”永远离开。然后让学生谈谈完成这项活动的心理感受。

这一活动借助直观、形象的形式,让学生表达一种决心,在把纸片投入封存箱的同时,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激励作用,真正的意图是引导他们抛弃以前那种“不应该”的事,今后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教师从而进行总结: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要严格控制自己。

在体验活动中我也写了一张卡片,投入到封存箱内,一方面体现了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环节四 高帆的委屈事

情景是这样设置的:同学们想知道刚才老师投入封存箱内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动情讲述我错怪的高帆一件事。

大致情节是这样的:班里图书角的书少了,我错以为是高帆拿的,而且我的方法比较粗暴,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1)我该怎么办?请同学们给老师出个主意好吗?

(2)老师担心如果道歉,同学们会看不起我吗?

(3)你们对老师今后的班级工作有什么建议?

问题的提出是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请学生帮助老师进行态度行为的选择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到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应该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

活动――小小调查员(二)

这时,我用一个小活动再次把话题转移到学生身上来:让小调查员再次调查同学们做了令自己后悔的事以后,有没有采取补救措施。

学生谈自己的做法,教师根据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进行总结:要想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做错的事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且要悔中求悟,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到这里本课的基本内容就结束了,这时让学生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应加以正确地引导并总结,目的在于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肯定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最后设计了一个走进生活的活动,内容是推选学生身边在各方面做事负责的同学,了解他们的事迹,向他们学习,并写出感受。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榜样人物图片,在教师寄语中结束本课。

最后让学生全体起立,庄严承诺:我做事,我负责!负责青春,无愧人生!

11.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十一

【关键词】 色彩;主观精神;象征;隐喻

对于绘画,色彩效果是起决定性的,而色彩效果最深刻最真实的奥秘却是眼睛都无法看见的,它只能用心灵来感受。一件作品生命力的所在,便是绘画中的色彩效果,而色彩效果又会隐喻或象征地传达出绘画精神。

一、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必须强调主观创造精神

在今天这个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能逼真地再现物象的色彩,已不是什么难事,对物象质感的表达、形象的塑造也不再是绘画中色彩的最终目的。色彩本体语言应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对的独立性,而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和独立性就必须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

现在国内有许多油画家,经常进行风景写生,在对风景写生的过程中有三类画家出现了:第一类画家面对自然景观,以自然主义的方法进行描摹,以靠近自然为能事儿,亦步亦趋,完全以再现对象为目的;第二类画家面对自然景观,为了画面需要适当做些改动,在画面中,对画面出现的元素进行移位,放大或缩小,增加或减少,对眼前景物做一定比例的重组,形成了一张画面,我想国内大多画家都是以此方法进行风景写生的;第三类画家,当他来到一个地方或一处景物,他是先进行人文环境的了解,还有对景物所在地历史的了解,面对自然景观,主观地分析,强调主观精神放大,充分强调色彩表现力,完全创作一张与自然界景观不一样的风景画,甚至是幅抽象画,但这风景画却又是那么准确地表达出眼前景物及画家的感觉。我不想在此分析三类方法在风景创作上的优劣,但很明显在色彩的表达上,第三类更具主观精神,更具自由度,在色彩表现力和色彩发挥上有更大的空间。

目前,我们的院校,在色彩教学中采用的理论依据是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和苏联现实主义写生的色彩理论综合而成。比如一个物象,受一定光源的照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形成不同色面的效果,具备了光源色、固有色、环境影响色等的存在。在色彩的调配上具有理性成份,在物象色彩自身的对比上也有一定的规则,暖光照射物体,其亮部偏暖,暗部偏冷;冷光照射物体,其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色彩的训练中,都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按先大后小、先远后近、先次后主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过程,对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可能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多地重视了客观物象的因素和色彩写生的科学规律,而忽视了作者面对物象或景观时对色彩的直接感受。这种直接感受是创造原动力,而且因人而异,个性方能凸显,没有这种感受,艺术作品犹如白开水,索然无味。因此在写生中,我们不要按科学理论进行作画,应从一开始就更强调主观感受,直觉地表达,这样会更自由一些。

二、西方绘画中色彩主观性的探索与实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们执著于对色彩的探索,其观念也随着时代的不同不断演变着。在美术史上,从中世纪的壁画到文艺复兴直至今日,绘画色彩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无数大师辛勤耕耘,为我们留下璀璨的艺术瑰宝。

欧洲油画中,新古典时期的安格尔,在油画技法上已相当成熟,在对人体的肤色、质感、表达和利用色彩对其他物体的固有色彩方面已形成风格,他的作品选型极其准确,形体塑造厚实,色彩细腻、透明、丰富。对在自然光线照射物体所形成的自然物象的刻划已相当令人信服。格列柯作品中用主观拉长的独有造型特点,赋予浓重的色彩,加强黑白的对比,创造了精神至上的神秘世界,其色彩的效果具有相当的主观因素,再加上所用光影的渲染,人物在幽暗模糊的背景中闪闪发光,作品充满了神秘感。以上这些艺术家在油画色彩的个性语言,已做出长时间的探索,强调主观能动性。

到19世纪,由于科学家对光的分析,一些色彩理论也相继面世。如1861年叔本华发表的《论视觉与色彩》的文章,还有法国谢费勒乐于1839年发表的《论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与物体固有色的相互配合》等著作,为后来的印象派绘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达到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画家们走出画室面对大自然,大胆研究色彩规律,放弃原来古典主义绘画在室内的那种深暗的调子,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眼前的自然风光,如天空、大地。风景画中画家身体力行于对光色的研究,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鲁昂大教堂》,充分说明了画家对色彩本身语言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自律性,用主观的方法去区别不同光影照射下物象的色彩调子;后来到了修拉的点彩派,把科学精神积极地放到绘画中,使色彩的魅力有了时间的感觉、运动的感觉;康定斯基大胆地反叛传统,也把色彩完全从物象中脱离出来,使色彩在绘画中独立出来,形成特有的价值。蒙得里安利用色块作为绘画中独有的语言,音乐般富有节奏地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解构;梵高喜欢用明亮的中黄表现了夜幕下咖啡馆的躁动和向日葵的顽强生命力,用深沉的蓝强调出天空中的繁星点点;直到后来的那比派画家伯纳尔,用色彩表达绘画的精神,达到了魔术师般的神奇,似毒药般促动我们的心灵,突出了艺术家的主观创造精神。

按照苏联现实主义创作的色彩理论,色彩在画面中的构成意义在于对空间的表述。光线的照射强弱比值对物体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空间的色彩关系。同样的,如物体离作画者近,色彩即呈现较鲜艳的状态,反之就变灰变冷,但到了后期印象主义,如梵高、寒尚、高更等许多大师,已完全打破了原有印象派的色彩理论。艺术家完全根据主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觉重新组合、设计色彩来构成画面。空间关系应理解为画面中色彩的位置关系,色彩的面积大小,色性的强与弱,根据画面的结构需要来统一协调。现代许多大师已更多寻找个人的色彩特征,他们根据本人的喜好,突出主观创造精神,形成了自己的色彩园地。

三、色彩主观性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一致性

从中国画的发展来看,宋代山水的画面中,与西方风景油画色彩相比较,前者缺乏质的变化,但在强调主观精神方面是一样的。

那宋代画家与文艺复兴时意大利艺术家的分歧在哪里?前者的探究走向内心,后者则指望在物理的层面找出“神”的位置;前者关心万事万物的理与内心相一致,后者则希望真实事物的令人吃惊的再现。中国画画家面自然时是表内心,通过主观表达进入对“禅”的更高境界,而后者强调了理,注意到物象物理性质,影响了对“禅”的表达。毕加索非常喜欢东方绘画,梵高在创作时也借鉴了东方绘画的精神。现在被国外公认的大师如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无不蕴含着东方精神元素。

中国画中的写意精神,不求形似,强调主观创造精神。有一个法国艺术家走进我们的一个国画山水展,出来后对我说,怎么他们都画得一个样?我想一是法国艺术家不懂我们中国画里单色的情感世界或者意境,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中国画的色彩世界里的单一性。我无意于在这篇短文中谈中国画里的用墨问题,只是想现在可否用色彩来改造新中国画的这种可能性,而且必须是在保持中国画原本的美感或物质形态的前提下。我们现当代的一些水墨画家已在这方面做了实验,如田黎明、林容生、刘庆和等。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水墨世界中,用更为高雅或者灿烂来改造,使其适应当代人的精神,岂不更好吗?我想如能强调主观精神运用于色彩实践中,中国绘画将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许江.拆解与重建:当代视觉文化的追问与思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李强,魏捍红.色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吕澎.溪山清远——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历史与趣味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福阳.绘画色彩学基础教程[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

12.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篇十二

准备器材:

平面镜1块、水盆1个、旧美发喷雾瓶1个、水适量。

实验步聚

1.在水盆中装大半盆水,再将其放到朝阳窗户的地面上,让阳光直射到水面。

2.将平面镜斜插入水中,反射面朝向太阳,如图:

3.慢慢转动平面镜朝阳的角度,墙面会呈现一条美丽的七彩色带。

4.在旧美发喷雾瓶中装满水,站到室外阳光下,背对太阳,然后向空中喷水,眼前就出现一条绚丽的七色彩虹。

实验揭秘:

太阳光是由折射能力各不相同的色光混合而成的,当阳光透过棱镜时,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于是“各奔前程”,造成这些色光彼此远离而形成一条七彩色带。如图:

实验中,平面镜上方的水就是一个水棱镜,太阳光通过水棱镜被分解了。向空中喷水,悬浮在空中的小水珠也相当于棱镜,太阳光经过小水珠的折射和反射分解成了七彩色带。如图:

13.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十三

我从事教学工作18年了,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其实叙述案例做起来并不难,教师们也乐于动笔去做,但是若说研究,可能就觉得有困难了,常常觉得无从下手。

怎样对案例进行研究呢?又研究什么呢?或许还有很多不知道怎么做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从依据自己的工作特点确定研究目标入手,有了研究目标,行动起来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就会尽量避免研究的盲目性。

第二,要从积累案例入手,为案例研究积累事实依据。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将自己一天或一周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经历梳理一遍,把自己经历的与研究目标内容有关的事,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和感悟写下来,把所做的经过拍成图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日子久了,积累的案例也就越来越多,分析研究也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坚持经常对已有案例进行科学可靠的综合比照分析,并及时记录分析结果,为案例目标研究论证获得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

第四、坚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长期不懈的实践和探索,力求案例研究与个人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同步提升。

第五,要坚持定期总结案例研究目标成果,及时形成案例目标研究或阶段性总结报告,为最后形成教育教学案例研究终结性报告积累第一手材料。

14.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十四

我想到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我在上课时,创设情景,利用远程资源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学生很快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没有了水,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生成和升华。

二、轻松识字,引发自主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采用同桌合作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读去拼音的生词,最后进入猜读不带拼音的字,让学生趣味识字,自悟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自主识字,体会到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积累了识字方法,增强了识字效果。

三、引导朗读,诱发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在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15.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十五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告诉我们, 很多学生已不是单单对作文不感兴趣, 而是“谈作文色变”, 厌恶、惧怕、憎恨写作文。对此, 教师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当强迫变成内需时, 写作将不再是恐惧, 而是一种快乐。其次,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理解他们的喜悦和苦恼, 使学生有事可记, 有物可摹, 有理可说, 有情可抒, 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的渠道。

二、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 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 有了深刻的感悟, 才能写出形象生动、感情丰富的好文章。只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写作的源泉就会长流不息。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如, 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 用人物自身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感人。

三、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阅读的积累, 写作犹如空中楼阁。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语言生动形象、文笔优美的范文, 学好这些范文, 品味、揣摩语言, 掌握它们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 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仅仅阅读书本知识还不够, 还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 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 知识才能丰富广博,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文采横溢。

四、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业精于勤”。写作无捷径可走, 除了阅读之外, 就是训练学生多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光靠一学期七八篇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多练笔。一方面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提倡、鼓励写日记,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 既培养了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又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为命题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题材, 最终解决作文题材虚假、空泛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养成多修改的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一半在起草, 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大家修改文章的佳话。曹雪芹写《红楼梦》, “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对长篇小说《复活》中喀秋莎的外貌描写修改了20次才定稿。一些学生写完作文后, 常常不修改或不会修改, 写作总是进步不大, 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多修改的习惯, 同时要指导学生互相修改,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愿望, 每一个人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认同, 都想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 给学生创设张扬的平台。首先传统的作文讲评课应成为作文欣赏课, 让学生把自己习作的特色介绍给大家, 教师加以正面肯定与评价。其次在班内设立优秀习作展示栏, 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最后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社投稿发表作品。

16.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十六

【关键词】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学到的各类知识,并且能够用于解决各类复杂的数学问题。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一点便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是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并且要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经典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打造高品质数学课堂将会很有帮助。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与视野来理解与看待问题,这往往会带给学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思维能力的缺乏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缺乏思维上的创新,当思维过程出现障碍后不懂得如何有效突破。这种思维上的禁锢会让学生陷入很多困境,并且会极大的阻碍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要透过创新思维的激发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找到一些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与多层面来理解与看待问题,这也会极大的提升问题的解决效率。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问题:一块四周有宽度相等草坪的花坛,它的长18m,宽15m,如果花坛中央长方形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可以让学生首先尝试(独立完成或分组讨论)列出方程;随后,可以引导大家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再请学生自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很好的得到了凸显,大家也在问题的探究中实现了知识的获取。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好的得到了激发,这才是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是一个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可以从一些学生们熟悉且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来进行知识讲授。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锻炼。只有多进行各种积极的教学训练,并且透过各种多样性的问题的解决,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够很好的得到锻炼。这也会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一种解决方法走不通时要及时变通自己的思维模式,要从其他方面切入,这样才能够更迅速的解决问题。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多创设一些灵活的问题情境,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很有帮助。例如,在概率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要在一只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而颜色不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可以怎样放球?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布置这样一道题:在某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个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会极大的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过程也会更加积极投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会更好的得到体现。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产生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的一点,这同样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于一些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常规思维模式往往很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时,便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考察。学生要具备很好的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要善于利用求异思维来敏锐的观察到问题可以有的解决方案。学生只有灵活的应用学过的知识对于问题展开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够真正看到问题的实质,并且借助有效的思维过程将问题得以解答。求异思维是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这往往能够帮助学生们突破很多教学难点,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发挥非常积极的功效。

如在解决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碑上记载的问题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列方程,当学生列出方程后,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有一个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84。他说:我认为,人的年龄应该是正整数,而且这个正整数肯定能被方程中每个分母整除,而方程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84。所以我认为是84。这样的练习能够很好的刺激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如果不具备敏锐的观察与问题分析能力,并且缺乏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类问题解答起来会障碍重重。学生一旦思维灵活而敏锐,并且懂得如何有效的利用求异思维,问题往往能够轻松得到化解,这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总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各类复杂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的一点,这种思维习惯的具备往往能够帮助学生们突破很多教学难点,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发挥非常积极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刘小歆.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黄益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2

[3]杜智瑞.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与实践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4]高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17.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十七

我县实施高效课堂已三年了,已经进行了两次达标赛讲,教学效率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最近,我总思考:怎样在高效课堂中打造出高效而自主的学习效果,为此也进行了不少的实验,现在,我更加的坚信:高效教学的课堂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更适合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索研究、创新、概括和口语表达等能力,更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自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提炼教学语言,构建高效教学,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自主。在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关键性语言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层递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时甚至一句话就决定这节课的成败,这也是每个教师的理想和目标,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数学课堂教学要走向高效,有一条清晰的“线路”是前提和保证,这就是自学的效率,而教学中,关键性语言的提炼更具有启示、指引学生探索、研究这个“导航”功能,这样,数学课堂才能更好的去除冗繁而高效,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效的生成。提炼教学关键性语言,构建高效教学环节,就成了数学课堂的高效的“催化剂”和重要保障。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节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何把立体的长方体表面积转化成平面的6个面总面积的计算是本节课的关键点,因此,针对利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长

度相等从而找出各个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各个面的面积也成了这节课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并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你认为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6个面的面积之和)

2、如果沿着一条棱把长方体剪开,你猜会怎样,想象一下?(长方体的表面所有的面都会展开在一个平面上„„)

3、仔细观察长方休的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各自的长与宽总和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两个有关系„„)。

4、你能快速说出各个面的长与宽,并准确计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吗?

5、试着测量计算出你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合作探究,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6、交流、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较好地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出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方法,而且能较好地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鲜明的具有针对性和层递性的教学环节的制订,更好地帮助学生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简单的几个面面积之和的简单计算,而且教师简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就起到了让学生目标明确,探索研究新知的作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验了知识形成并获取新知的全过程,更能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会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创新、表达、总结等多方面能力,在这节课中,课堂结构比较清晰、明快、整体感强;教学素材比较经济、高效、少而精练;时间控制的较匀称、舒缓、恰到好处;活动展开的也比较体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要言不烦;教师上课也比较轻松、自如、胸

怀全局;学生学习的愉快、主动、学有成效;„„这节课在高效的教学成就了课堂的高效!

二、做好铺垫与引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高效、自主数学课堂的形成。

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做好知识铺垫,站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技能,让教学简单而高效,这是每节课成功的保证,更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所以,做好铺垫与引路,渗透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解方程一节的教学中,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复习铺垫,并教给学生一种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利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希望在课前复习铺垫中,奠定研究新知识成功的基石。复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6„„学生在充分练习之后,在研究解方程a+4=6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研究之后,有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a=2,并且说出了这样的想法:解方程a+4=6,我就把它看成()+4=6,想想:6-4=2,所以解方程a+4=6中,当然是a=2了。我追问:如果用一句话表述一下这种方法,你会怎么说?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加数用减法。接着我引导学生验证、理解掌握。师:很好,不但有思考,而且上升到了理论上的总结,很会学习。那么,究竟这句话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就来充分的验证一下,检验这句话是否正确吧。学生充分动手解此类方程,进行验证,然后汇报、总结。师:你是怎样验证的?说说你验证的过程?学生汇报验证过程。我是这样

想的:解方程a+2.1=7,利用以前学过的()+2.1=7来表示,就求出()里应该填4.9,解方程a+2.1=7,a=4.9„„这种类型已经非常熟悉了,两数合起来是7,一个数是2.1,另一个数就是7-2.1=4.9了,于是规范解题格式就可以了,并引导学生检验:把a =4.9代入方程左边进行检验,结果通过计算发现,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所以,a =4.9 正是方程的解,因此,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经过学生的思考、总结,学生对此类方程可谓印象深刻,以此类推,放手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余类型自然可以轻松掌握了。

温故而知新,利用学生已有只有知识经验稍加思考,整理,这节课的新知识就轻松掌握了,教师剩下的工作就是引导,稍稍点拨,并帮助学生练习、提高就行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会学生知识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同样重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探索活动,研究新知识,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基,让学生合作、探索、研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有较多参与的机会,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学得积极认真,久而久之,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也会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与日俱增,学习兴趣更会日渐浓厚,何乐而不为呢!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做好知识的铺垫,渗透学习的方法,成就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利用学科整合,找准契合点,成就数学课堂的高效、自主。

整合学科,找准契合点,设计高效教学,打造高效、自主的课堂,这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折射;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的魅力凸现;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的完美演绎。

如:在《方程的意义》一节的教学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关于天平平衡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已经非常了解,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利用天平的平衡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等式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进而研究出什么是方程,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轻松地明白:原来把已平衡的天平左右两边数量的相等关系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就得到了一个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中有个别量用未知数表示,得到的含有未知数的相等数量之间的关系式就是一个方程。于是,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组合数学信息,制造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出来的研究活动。学生利用已有的数据得出了不少的等式,其中自然也包括有方程了,其中,不但加深与巩固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还能熟练掌握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并做到正确地判断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

18.如何写好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八

天井乡大旗学校:黄德胜

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的汇集,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各有特点、各有所长、有着各自的教学经验。这些点滴经验,来自常年积累,实属不易,应当把这些宝贵经验系统地整出来,认真进行总结。

总结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亦是一种工作的升华,不会总结就难以认识规律,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总结有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全面总结一般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总结时,要对一年或一学期以来各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地检查与回顾,分析工作中取得哪些成功的方面和存在不足及其原因,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专题总结,是对某一方面工作进行总结,以加深对其规律性的认识,总结要写得精练、真实,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其一,总结要以实际效果为依据。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时,应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执行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实际成效作为衡量标准,认清工作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足的,哪些是本质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哪些是非本质的,暂时的现象,并找出它们产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认识、分清是非、作出正确的总结。

其二,总结要在日积月累材料的基础上积累。做好总结,必须经济深入实际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和拥有第一手资料,在分析时,要把材料与观点统一起来,如果平时没有积累材料,要做好总结是纸上谈兵。其三,总结要抓住重点问题论述,教学是中心工作,总结时必须突出这一重点,要注意避免罗列现象、主次不分,把工作中的主要经济加以总结,可以得到推广,并从缺陷和失误中取教训,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其四,要善于学习、运用和总结。任何个人的才能都是有局限性的,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就得学习,学习前人和别人的有益经验,有益的经验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因为它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学习,联系本地本校以及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实际加以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学习绝非是照搬、照抄。要关于总结,因为好的经验要靠平时下功夫,不断积累所得,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要养成及时总结的工作习惯,只有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新课题,经常地注意收集材料进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上一篇:高校景观设计案例下一篇: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