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2024-11-05

群文阅读教学总结(14篇)

1.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篇一

4月20日,阳光明媚,在这美好的这日子里我很荣幸参加了“焦作市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这个年轻教师学到了很多,可谓是收获颇丰。尤其是来自全市十三位老师的现场课,也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在此之前,对“群文阅读”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群文”,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这也仅仅是从字面上了解“群文”。通过这次的听课,从视觉听觉都真正的感受了“群文阅读”的魅力之所在:

一、“群文阅读”是对教师能力的再现。

首先,教师要想教好“群文阅读”,必须自己要有巨大的阅读量,只有先武装了自己,才能有条不紊的指导孩子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在此次的听课中,每个老师都向孩子们推荐了三篇文章,这都是教师平时在课下多阅读多积累的结果。反之是选不出有代表有意义的文章。其次,教师还要选择与孩子年龄或学段层次相适应的文章,只有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次研讨会上,执教的教师来自不同的教学阶段,从低到高,也让我们从不同视角了解到每个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再次,群文课也必须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所谓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虽然是群文但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来上,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做到遵循孩子生长发展规律。最后,群文课都有自己的主题。教师选择的每篇课文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在这些文章中提炼出主题,让生围绕主题阅读、思考、完成作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主题必须新颖、易懂、易把握。这次学习中每个执教老师的主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反复》、《走进神话》、《童年成长》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必须学会联系,更要留心。

二、“群文阅读”是锻炼孩子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群文阅读”打破了过去只教一篇的教学模式,而向我们展示的是多篇教学。这是对孩子思想上一次扭转。正如“群文阅读”这四个字那样,就是要求孩子在能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同时这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考验。就语文本身而言,就是让孩子学会语言文字,能够独立去阅读的科目。“群文阅读”的过程就是老师把阅读思路讲给大家,孩子按照老师出示的作业,独立完成其他的文章,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学倾听、学合作、学记录的习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三、“群文阅读”是教育上的大势所趋。

随着教育的发展,南北方的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南方先进的教育思想逐渐流入北方,的确对北方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所以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充电学习,适应万变的教育。

2.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篇二

一、建立主题,制作阅读书单

群文阅读围绕某个主题聚集多篇文章供学生集体阅读,该模式能否发挥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文章的选取方式。我认为,尊重学生的性格喜好,是确保文章符合教学需求的重要前提,这样能让学生在看到书单时产生阅读兴趣。以主题“亲情”为例,经过反复、认真筛选,我选择了以下文章供学生阅读:苏教版课文《母亲的恩情》《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外读物《逃家小兔》《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在这四篇阅读材料中,其中前两篇文章学生并不陌生。而后面两篇,第一篇为深受小学生喜爱的绘本故事,第二篇为故事集,里面包含了许多丰富有趣的小故事。由此一来,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之后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搜集,认真研读文章

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寻找其中的关键信息,这是遵循阅读理念的核心环节,也是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文章的重要阶段。期间,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文章内容,并懂得从哪些角度着手探究,教师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启发性的小问题。例如,在上述四篇材料中,我为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四篇文章中分别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亲情的伟大?(2)哪些句子衬托了亲情的可贵?(3)对比四篇阅读材料,在对亲情的刻画上有哪些差异?(4)根据四篇文章的内容,你们会如何定义亲情?当然,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内容进行点拨,由此让学生在思考、回答和再思考中巩固知识。在整个操作流程里,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A4纸,并划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标注特定的文章,然后将相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填入到不同的区域。由此,学生在后期整理信息时便可一目了然。

三、整合信息,落实练笔训练

在群文阅读中挖掘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以此加强学生对“亲情”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之后,还要带领学生对所有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由此构建出一个具体的知识框架,让群文中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那么,具体该整合哪些信息资源呢?首先,文章中有关亲情的表达方法、经典的语言文字、文章的行文方式等,都可以成为整合的项目。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整合后的信息进行写作训练,写出新的文章,让他们将自己对“亲情”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看法落实在纸上,从而让群文阅读的价值和功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另外,对于个别学生写的优秀文章,我们还可以给予好评,并公布在后方的板报上,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篇三

一、精选文章,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群文阅读与这一标准不谋而合,它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尤其是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读得更多更广。阅读时,学生如果在一节课中可以灵活运用速读、浏览、跳读、精读等方法,完全可以读八篇左右的文章,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另外,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间进行对比阅读,为学生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丰富化和阅读效果的持续化、终身化奠定了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无从谈起。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搜集整理文章。如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列出的“群文阅读”读本目录,分古诗文、儿童诗、现代文三个板块:古诗文板块里包含“云”意象一组、“爱国诗”一组、豪迈与温婉风格的诗词一组,儿童诗板块里包含儿童哲理诗一组、斯蒂文森诗一组、狄金森诗一组、“很短很短的诗”一组,现代文板块里包含“造人神话”一组、父母与孩子的“通信”一组、鲁迅文章一组、谈“幽默”文章一组等等,师生在共同搜集整理后,分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角度确定主题、查找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比如从人文内涵角度可以定以下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尊重生命”、“生命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的“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父母恩”、“师生情”群文阅读等。

二、“内”“外”兼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抓手

“内”“外”兼读,即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的对比式阅读,它是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度引入教材之外的有相同之处的文章,建立起内容相关、中心相似、手法各异的阅读资源体系,通过对比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视野。如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开展群文阅读时,除了可链接上册杨绛的《老王》之外,还可对比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反映的都是人间亲情或者母爱,通过不同的事件颂扬了真情的无私和伟大,很值得进行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采用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合理选择“举”课内的“一”、“反”课外的“三”的方式,有效地呈现多篇文章。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它要求以一篇课文的某个人物为标杆,引入类似一则或几则新的篇章,进行组合式比较阅读,以此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和丰富阅读的体验,如以时间为主题开展“春天的诗”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开展“我的母亲”群文阅读等。

再如,杭州名师高利佳老师在开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精”“略”得当,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法宝

课文教学强调逐字逐句地有感情朗读和理解把握,这是“精”的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过多过滥,其实,除了朗读和品读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默读、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等方式,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既要学会精读细读的策略,更要学会浏览略读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略读和浏览,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传授这些快速阅读的技巧。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是精读、略读交叉编排、“精”“略”共读的,讲读课多为精读,自读课多为略读,与之配套的课堂训练都附有多篇同类文章,如果使用处理得当,则又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群文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师在组织引领略读课文教学时,可选准时机,引入选学课文,适时进行整体或专项的阅读活动,可以“大意概览”,也是“跳读速读”等。

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戴一苗老师指导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时,就运用了略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境是安静快速地默读、跳读、浏览等,群文阅读教学也要真实地再现阅读的情境。进行群文阅读时,我们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如在组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略读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群文阅读时,初读要求学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想一想战争的残酷性,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文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要精读课文最后留在纸片的文字,体会父母“赤裸裸”的爱,最后,把五篇同样反应战争的文章对比阅读,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战争残酷性和体现战争中的温情的内容或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看法。

四、以“读”促“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利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而写作就是体现阅读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积累的多少、阅读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创作技巧和作品质量,博览群书者,必定妙笔生花!群文阅读时,我们会选择不同作者的文章、不同风格的文段、不同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去品读,但无论读什么书,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写和用。

首先,可以通过记叙文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开展写心得、写日记的好习惯,结合课文仿写积累写作方法,结合故事续写,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描写生活的能力;其次,可以创新写作的形式、丰富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结合群文阅读的主题,通过办手抄报、开展课外调查、写调查报告、寻找四季、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课外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笔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QQ说说、发帖子、发表微信文章等方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可以结合群文阅读的内容,开展书信、表扬稿、请假条、通知等应用文体的写作,熟记每种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生活问题。

群文阅读,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而言,它需要教师博览群书,这样才能有效指导群文阅读;对学生而言,它需要比速度、拼耐力,只有得法并坚持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敢于迎接挑战,在群文阅读的美好世界里边思考、边完善、边进步!

4.群文阅读研讨活动总结 篇四

活动中,XX省教育专家许双全作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性质特征及操作肯綮》专题讲座,就群文阅读的概念,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态、课型特征、选文的方法、议题的确立、集体构建的策略等方面向与会教师进行了专业性解读。来自成都市茶店子小学的周丹、南江县二小的藏彦琴、平昌县星光实验学校的孙春娥分别展示了群文阅读研讨课,三位专业教师均从不同的角度选取议题,引领学生阅读静思、交流分享,彻底改变了以文讲文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温度。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活动,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这是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践行新课标理念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形式。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里面有三个核心概念:“议题”“集体建构”和“共识”。

“议题”,就是可以议论的具体话题,议题也就是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以主问题来带动。议题与主题不同,主题是对一个范围内的内容的.一个界定,它比议题更宽泛,没有方向,而议题则有较为具体明确的方向。比如“友谊”是一个主题,“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朋友”就是一个议题。“战争”是一个主题,“战争中人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就是一个议题。议题的特征:①关键性。选文中的关键或者中心所在;②贯通性。选文的一组文章互相贯通,互补;③开放性。议题必须是开放的。

“集体建构”,就好比建一座大厦,需要参加建设的人你砌一块砖,我一块瓦,这样才能建立起来,这是集体的智慧,而不是教师个人的蓝图。在整个大厦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设计者,也是建设者。

“共识”,是对知识或思想的共同认可,共识不是寻求一致,是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没有差异就没有共识,有些共识就是对差异的承认。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其实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尝试过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①以教材为主,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突破教材,以课内、教材文本为主,增加教材外的文章阅读,“一篇带多篇”;

③在“一篇带多篇”的基础上,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一本带多本”的阅读;

④“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需要一个核心主题,阅读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就是“主题教学”;

⑤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阅读世界,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这五种形式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文本之间交互、穿越,使学生不仅获得多文本信息,还要明白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方法进行阅读。教师要通过对精读、略读和自由阅读的指导,以及抓关键的语段、句子浏览、跳读,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避免逐句讲解带来的弊端,并侧重对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群文阅读不是几个文本的简单组合,不要把一组文本全部讲深讲透,不要面面俱到,不必一一赏析。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大胆取舍的智慧,围绕议题选取与其他文章相关联的点作为研究的重点,抓“主干”,弃“枝叶”。通过一次次的质疑,一次次的探寻,一次次的发现,一次次的重构,一次次的突破……不断培养学生阅读的激情,提升学生阅读的品质。

当然,群文阅读也不是没有短处,比如相对于单篇精读教学课型而言,在朗读、讲述、背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可能要显得势弱一些。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单篇阅读教学,更不能丢掉单篇阅读教学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单篇阅读教学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必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单篇阅读教学不能解决问题的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与现行教材单篇阅读形成差异化互补,共同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新体系,改变传统语文课堂“少费差慢”的弊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语文课程得以优化,是群文阅读教学的追求。让学生乐阅读,会阅读,终身阅读。

5.“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篇五

摘要:

“群文阅读”是新生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逐篇阅读教学模式,而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面对这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要教师结合自身和孩子实际恰当选择方式方法,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

群文阅读

策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要多读书,多积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群文阅读”就尤为重要。“群文阅读”是新生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逐篇阅读教学模式,而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面对这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也结合学校的“群文阅读课题”的开展,针对农村小学孩子实际,在实践中探索,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阅读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农村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没有阅读氛围。所以很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和习惯。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常注意课前准备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类神话故事时,就叫孩子课前去阅读一些诸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给孩子推荐《安徒生童话集》让他们课前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浓厚了,每次一提到自主阅读课外书,他们便情绪高昂,兴奋不已!

二、采取“分组递进式”阅读方式,恰当整组教材,补充文章。

“分组递进式”阅读教学方式就是先引导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单元“我爱读书”为主题编排的文章时,就进行了“单元整组群文阅读”。这些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窃读记》重点小女孩在书店尝尽了“窃读”的滋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对阅读的交流,从而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从中得到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一生要以书为伴,以书为侣。《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时的影响,点明读书对写作的影响。教学时,我不是逐篇教学,而是让孩子集中把几篇文章通读,再引领孩子们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最后自己补充了组编了几篇课外的有关读书的文章,指导孩子们“群文阅读”。综合性学习时,还让孩子们收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或者名人的读书故事,与爱读书的人交流学习体会,写自己的读书经历或故事等。在教学“走近伟人——毛泽东”这一单元时,我先让孩子了解毛泽东,去阅读毛泽东的故事及作品。然后再引导“群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及我整组补充的文章。这样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教给“群文阅读”

方法。教学中指导孩子尝试多种阅读方法,让其“会读”。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群文阅读”不是放羊式阅读。孩子有了兴趣读,但很多不会读,尤其是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阅读一组文章,甚至一本书,这无疑就要引导其读法。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一般采用的是“举一反三”的阅读方式教给其阅读方法,即先引导精读一篇文章,教给阅读方法。再批注,交流,悟情,悟法。然后引导其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组文章。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为“父母的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我就先让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方法的阅读策略,再去“群文阅读”学习其他三篇文章。

四、保证有书可读。有了兴趣,还得有书可读,农村孩子,有的家庭条件差,没钱买书;有的家里即使有钱,家长们观念落后,他们认为孩子读课外书就是看“闲书,”横加指责,要求一心一意学习“教科书”。巴不得自己孩子时时刻刻都在背诵,做练习题。也不愿意让孩子读课外书,所以也不愿意给孩子买书。基于这种现状,一是我利用家长会向他们讲解读课外书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观念,并且要求家长必须给孩子买一本或多本科外书。二是让孩子们互相交换读物。三是鼓励孩子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每周不得低于一本。少数家庭有电脑的,还可以在网上阅读喜欢的书籍故事等。这样孩子们的读物就增容了,书籍种类更多,内容也精彩纷呈。

五、给予充足的阅读时间。毛泽东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为了让孩子们每天有时间读书,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我把每周四下午的课辅活动定为“群文阅读”课。教师先确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准备好读本,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另外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要求孩子每天回家读课外书至少一小时,让家长签字。然后利用每天的晨会课,交流阅读体会,或者讲讲阅读故事等。

“群文阅读”为阅读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而农村小学开展起来遇到很多的困难相对城区学校对多一些。但只要教师结合自身和孩子实际恰当选择方式方法,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学周刊.上旬刊》2015.第五期

曹三

[2]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6.群文阅读教学随笔 篇六

这节课老师打破常规地选择了几则有关草莓的新闻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采用板块式的精简教学模式,整体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围绕“草莓”这个生活话题,巧妙地连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横向对比4则短新闻,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策略方法,指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阅读文本。整堂课大气开放又不失幽默机智,学生乐学好学,在讨论、辨析、运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得到规范。不光是学生,我对“新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深为蒋老师自身的涵养与机智折服。

从教几年,陆续听了一些群文阅读课,总感觉群文阅读课高规格难操作,老师自身涵养要足,也深感自己如同“井底之蛙”般的狭隘与无知。每每听到“一线语文教师”这个词,总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正如蒋老师所说,与其他学科的老师相比,语文老师最接近教育本身。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在引导学生阅读上下的功夫不够。实行群文阅读,我们老师本身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把阅读当作自己的一种信仰。不管是利用教材还是课外文本,首先老师自己就得活得像个文艺青年,对文本要有自己的感受力,再来谈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单纯像平日里那样强调每天看书也是不对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孩子尽可能去看一些“好书”,提升阅读速度,规范阅读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积极地思考。即使是平日里的教材课文,也不仅要有知识的的梳导,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教孩子群文阅读。

7.《赏美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七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阅读文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感情;了解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欣赏文章优美的言辞;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写作手法。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词表达之优;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语文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根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在导入新课时,我就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然后对学生提出了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的,学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我通过举一反三式的引导,让学生自读其余三篇文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当堂学到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得到检测。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自然是春天的那幅绿色油画;大自然是夏天的那支激扬音乐;大自然是秋天的那篇优美散文;大自然是冬天的那首抒情长诗。

二、读《济南的冬天》

1. 介绍老舍。

2. 默读文章,初步感知济南冬天的美景。

(1)请学生概括读完文章的整体感受。(发散思维,提倡答案多元化)

(2)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征?(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3)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济南冬天美景的?

3.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上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向老师汇报结果。

教师根据反馈和学生一起总结:全文围绕“响晴”,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

4. 学生细读文章写雪后山景的段落,感受老舍文笔的精美。

(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

(2)教师进行有效提问:找出描写小山的句子,并说说其特点;写济南的人们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其他段落。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和总结。

6. 板书设计。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

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春》《烟台的海》《三亚落日》

《春》阅读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优美的文辞,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章中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发现景物特点,能够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是通过哪些手法表现景物特点的。

1. 听配乐朗读《春》,并注意语调、语气、语速和重音。

2. 探究学习:(1)第1自然段“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分别读第2~7自然段,总结出六幅春景图。

(3)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蕴含的感情。

3.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整篇文章划分为三个大段落,说出划分的理由(盼望、描绘、赞美春天)

《烟台的海》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学习文章的优美言辞,表达特点,学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景物;了解烟台的海四季呈现的特点和人们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是原文也可以自己总结)

2.由第一个问题引发出具体的问题:(1)烟台的海是怎样的一幅画?是怎样的舞台?人们上演着怎样的活话剧?引导学生读每个自然段。

(2)以第2自然那段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开来的?句子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通过拟人、对比表现浪大)

3.学生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习来完成,并将学习成果向老师汇报。

4.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升华主题,巩固学习内容。

《三亚落日》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抓住描写三亚及三亚落日的优美语言,感受具有诗意的三亚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文章,提出问题。

2.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整理,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

3.由“三亚那里景色怎样”引导学生归纳出:景色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绿的椰树、金色的细沙。

4.读第3、4自然段,整体感知落日的特点,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日落的过程。

5. 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完后对三亚落日的整体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选一处景物,写一篇400字的习作,用上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8.初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篇八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时俱进;共同回归

近几年,我国悄然兴起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即群文阅读教学,简称“群文阅读”。意思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群文阅读”就体现了这一点。

我是在最近一次关于“群文阅读”的培训中才真正接触它,当我培训完之后,我才发现“群文阅读”有很多地方优于“单篇式教学”。比如,一些常见现象:学生不爱阅读,怕做阅读题,讲了的课内阅读,到考试时有的学生还是不会等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是不会出现的。所以,经过那次培训以及阅读了一些关于群文教学的资料,我对“群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大都还是处于“单篇内容分析式”教学,几堂课下来就围绕一篇文章研究,从字词到句段,再到谋篇直至中心思想。外加在课中还有老师“炮轰”似的问题,弄得学生“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常常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苟延残喘”,学生学得“人仰马翻”。即使这样,老师还是“穷追不舍”,并美其名曰:趁热打铁,即课后要布置阅读训练题以及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久而久之,学生望而生畏,不喜欢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这太正常了。所以,反观我们自己的教学经历,学生的这些坏习惯,其实是我们自己“灌”(惯)的。

而“群文阅读”则打破了单篇分析式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在群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没有过高要求,没有太多复杂问题,学生只是静静阅读,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做批注,而教师则是巡视、指导、辅助、倾听,并和学生一起阅读,而后师生围绕“议题”集体构建,达成共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时间沉浸在阅读当中,没有“外因”的干扰,如此轻松的阅读课堂,学生怎能没有兴趣?学生怎能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时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而当前的单篇教学根本达不到这些要求,就拿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来说,课标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别说课外,就连加上课内所学的文章都没有达到40万字。“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节课内可以读很多篇文章,这既增加了阅读量,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阅读中,学生会不断地涌现出质疑和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就慢慢形成了。有了阅读的能力,掌握了阅读方法,适应社会没有问题,适应考试就更没有问题了。

三、师生共同回归“阅读”本原

“群文阅读”是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课上学生的主动阅读应占很大比例。这就意味着老师讲的话不能太多,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把时间留给学生阅读;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学会舍弃。“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另外,还意味着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沈大安老师曾指出:“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让学生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同时这给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要让我们的学生读“一群”文章,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去读更多的文章,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达到师生共同回归阅读本原。

据有关权威人士透露,“群文阅读”必将是语文教学的走向,这是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位平凡的一线教师,见识和学识尚浅,还需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学习、积累。

参考文献:

9.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关于“团结合作”的多篇文章阅读。《字典公公家的争吵》、《三只蚂蚁拖蚯蚓》、《猴子兄弟盖房子》、《团结的力量》及音频《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阅读的故事中感悟道理。

3.通过多种形式的群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运用常用的简单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难点:

阅读不同的文章体会“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意义,从阅读中感悟道理。教学准备:

关于此专题的组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多种形式读文

阅读一:《三只蚂蚁拖蚯蚓》 1.出示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三兄弟为什么拖不动蚯蚓? 判断:

三兄弟拖不动蚯蚓,是因为他们的力气不够大; 三兄弟„„,是因为他们没有使劲拖。(为什么)拖不动那条蚯蚓,是因为来的蚂蚁少!(作奇怪状)嗯?那是因为什么? 学生回答。从哪看出来的,谁来读一读?

小结:看来,想要把蚯蚓拖回家,他们的方向就要?——一致(板贴字条:一致的方向。让学生齐读两遍,教师起头:团结就是——,团结就是——)

阅读二:1.听读课文《三个和尚的故事》,边听边想,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了?

讨论,为什么他们没水喝? 火救灭了,小朋友,这会呀,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我找三位小和尚来问一问!

小和尚,刚才抬水救火,你累不累?(累或不累)你以后还去抬水吗?(去)你那么小,没他俩能喝,让你挑水!你不吃亏吗?

胖和尚,看你这一身汗!你这么胖,走路都费劲,你刚才为什么也去挑水救火呀?

瘦和尚,哎呦呦,你这么瘦,让你挑水,太为难你了,以后还是让他俩挑吧,行吗?

(三个学生在说的时候,老师偶尔提示,引导到正确说法或思路。提前预设好可能怎么说,你怎么应对。)

你们看,现在这三个和尚都不自私自利了,他们组成了一个小集体,(把三个和尚脑袋拢在一起),在集体里,想要有水喝,就不能——(你们三个谁说)(小结:对,不自私自利

(板贴:不自私,不自利。齐读)

现在我们知道了,团结,要求我们不但要有——一致的方向,还要保证做到——不自私,不自利。

恩,我们已经找到了团结的两种含义,团结还有什么含义呢?我们到字典公公家里去找答案。

阅读三:《字典公公家的争吵》

1.这是一篇诗歌,我们准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这篇诗歌,为了让你们展现自己最强的朗读本领,先练习读一遍,读完就举手,老师一会找同学分角色朗读。听好要求:

(PPT)边读边想,字典公公家里,谁说的话你认为对?为什么?

2.分角色读课文 3.谁说的话对,为什么?

4.那这些标点符号应该怎么做?提炼板书(不争功劳,互相合作)

哦,原来团结就是我们要在集体里——读!(不争功劳,互相尊重)

我们已经为团结找到了三个含义:

团结就是——一致的方向 团结就是——不自私,不自利 团结就是——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你们真有本事,读了三篇文章,通过讨论,已经找出了团结三种不同的含义。团结还有新的含义吗?读了《猴子兄弟盖房子》,你会有新的发现!

阅读四:《猴子兄弟盖房子》

1.默读短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写房子好的句子。思考,猴子五兄弟为什么能住上那么好的房子?(注意监督默读习惯)

2.读后,回答:他们盖成的房子好吗?(好!)怎么好?!

3.猴子五兄弟为什么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应该是谁的功劳?(追问,为什么是大家的功劳呢?)

老大的话概括了大家的看法,大家齐读(PPT):“人多力量大。这间房子,是咱们兄弟五个团结合作的成果啊!”

他们哥几个会合作,才盖了这么好的大房子。(板条:会合作)

不只是会合作呢,你们再看盖房子之前,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说出他们之前商量的部分,老师肯定,嗯,事前一起来商量,这是——板条:能商量)

4.看来,团结还是——大家齐读:能商量,会合作。)

你知道吗,有的时候,团结还会遭受破坏,在这种时刻,应该怎么做才对呢,请你们打开《团结才有力量》。

阅读五:《团结才有力量》。

1.指名轮流读文章,想一想,一开始,狮子为什么吃不掉任何一头牛?后来他用什么方法把牛都咬死了?

(指名读时,可以找朗读比较好的,另外不一定就在段尾换人,段中间也可以。)

2.学生读完后,逐个解答两个问号。

3.小结:为了吃掉三头牛,狮子的做法就是挑拨离间,破坏掉了牛之间的团结。读了这个故事,我们都很为牛惋惜,你觉得要接受牛的什么教训?总结板书:这几头牛的经历告诉我们,团结有时候会遭受坏蛋的破坏,这种时刻,要信任自己的同伴。(信任自己的伙伴)看来,团结就是——齐读!

1.小结主题:(做好带有图片的课件,包括下边导语里破折号前后的短语。

今天,我们读了五篇文章,懂得了团结的各种含义。大家看—— 团结就是——一致的方向,它可以让蚂蚁三兄弟?——把蚯蚓胜利拖回家(三兄弟齐拖蚯蚓图片,顶部文字:把蚯蚓胜利拖回家)

团结就是——心往一处想,它可以让三个和尚都能——有水喝(课件做成三个和尚喝水的情境,顶部书写:有水喝啦!)

团结就是——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它可以让这些标点符号写出——好文章(课件:一个大拇指,上边写着好文章三个大字,右半侧是一篇优美的诗文)

团结就是——能商量,会合作,他让猴子三兄弟住上——舒适的房子(三个猴子在房子边玩耍,旁边竖行文字:舒适的房子)

团结还是——信任自己的伙伴,他可以让三头牛抵挡住强大的狮子!这就是——团结的力量!(三头牛抵御狮子的情景,顶端文字“团结的力量!”)

升华阅读

我们通过五篇文章,了解了关于团结的各种不同含义。再来读一下这个单元识字五中的谚语,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弹性调节任务:抄写谚语,只挑选其中的一两条抄写。

三、推荐继续阅读(主题学习)

我们在一个集体里,每天和同学相处,就要学会怎样团结同学。你想做个受别人欢迎、会团结别人的好孩子吗?(想)

10.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十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时间:2015、11、18、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新课。

二、学生静读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三、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小练笔练习。群文阅读资料: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给颜黎明的一封信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那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籍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菲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菲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说起桃花来,我在上海也看见了。我不知道你到过上海没有?北京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上海的房屋却是直叠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我的门外却有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虽然少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么?如果有,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还有,我看你是看了《妇女生活》里的一篇《关于小孩子》的,是不是? 就这样的结束罢。

祝 你们好。

鲁迅 四月十五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怀鲁迅

⑴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⑵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⑶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⑷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⑸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⑹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11.群文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十一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再细读,发现是借物喻人的散文。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上入手选文,和学生演绎一次有意思的“群文”对话吧。就这样,我便在“老百晓在线”的“人教版”和“苏教版”里逐册搜寻借物喻人类的文章。很快,我把目光锁定在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落花生》《白杨》三篇文章上。依据借物喻人类文章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张“阅读记录卡”——

“借物喻人”类文章阅读记录卡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课前打印好三篇文章和“阅读记录卡”并下发给学生,提前阅读思考并填表。我对本课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是温习旧知,揭开路径——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孩子们四年级下学期学过的,所以,很快拎出借物喻人类文章特点,即借助有旺盛生命力、拒虫(特点)的樟树(物),来赞美有顽强的革命意志、高贵(精神品格)的宋庆龄(人),其中运用了形象描写、对比的表现手法。这里的旧文引入是在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架桥,为本课的“群文阅读”设定好抓手。

第二是指导阅读,探寻路径——扶

有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示范引路,再重点让学生研读《青海高原一株柳》,去寻找到相关的内容。本课描写的物是樟树,特点从第5自然段的描写中概括为粗实而坚硬、巍巍然撑立、生命力顽强。再让学生在文中其他段落去寻找表现柳树顽强的地方:第六、七然段想象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生长过程的艰难;第八自然段拿家乡灞河的柳树与青海高原一株柳进行对比。从而顺势追问:陈忠实先生在这里仅仅是在写青海高原的柳树吗?自然过渡到介绍陈忠实先生的生平事迹。引申到像陈忠实这样不抱怨命运,不畏惧危难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像本学期认识的夏洛蒂·勃朗特、霍金和鲁滨逊等。之后,再引导学生领悟这课的表现手法:文章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柳树的顽强的呢?从而启发归纳出“描写”“想象”“对比”的表现手法。

第三步是对比阅读,亲历路径——放

按照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方法,让学生快速阅读《白杨》《落花生》两篇文章,并认真填写阅读记录卡。这里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老师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阅读记录卡完成如下:

第四步是理性追问,厘清路径——踏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篇文章读完了,阅读记录卡也填写好了,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扣问,那前面的学习是不够的。

于是,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录卡思考:你们从记录卡中,能发现“借物喻人”类文章的规律特点来吗?学生陷入了一片思考……

文章写的事物都有一定的特点;(师总结:物是有特点的物)

文章赞美的人也都有可贵的精神品格;(师总结:人是有品格的人)

文中物的特点与人品格是一样的;

写作是通常会用到描写、对比、想象、对话、烘托等表现手法。

学生的交流是令我欣喜的,更让我惊讶。喜的是学生的回答字字珠玑,语语中的,惊的是学生的思维如此活跃和敏锐。这是我在单篇课堂教学中很少体验的对话快感与满足。

我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追问:这些作家可真奇怪!赞美人就赞美人吧,何必要去借助这些事物来表现呢?这不觉得绕弯了吗?学生再一次陷入了沉思……终于有人举手了:因为这样写更有艺术性;因为借助事物来写更有感染力;因为这样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我最后总结为:含蓄表达,引发思考。

有了这样的思维碰撞,我想学习才真正有了意义和价值。

第五步是思索迁移,创作路径——拓

教材永远只是个例子。为了切实扎实学生写的训练,我从不会放过每一次写的机会。于是,我用课件打出一组词句,让学生说出相关的事物——

凌寒独自开(梅花)

春风吹又生(小草)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烛)

默默耕耘,任劳任怨(老牛)

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最后,让学生课后进行“借物喻人”类文章的创作

统观这课的群文阅读,我为了拉近学生与“借物喻人”的距离,从熟知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切实,有效地拎出这堂“群文”的抓手——阅读记录卡。之后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这个表格展开的。可见,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就是有效设计一些知识点作为教学抓手。这就要求组选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比读性,适合放在一起“群文”,从而发现某种主题思想和表达规律等。

12.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 篇十二

一、概念的厘定与辨析

(一)“群文”之“文”

蒋军晶认为:“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2]台湾学者赵镜中则认为:“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3]对比之下,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既“群文”的“文”是“文章”,还是“文本”?应该说是要倾向于“文本”,主要基于两个理由。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说,当下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是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我们时刻处于一个信息纷杂的社会。而“信息”的特点往往是以杂乱无章为主要特征的海量数据。所以,“文本”本身的内涵要远远超出“文章”。“文本”是一切可感、可视、可知的信息,是信息的符号代码。视频、非连续性数据、符号均可视为文本,而并非仅仅局限于文章。

二是从育人的角度说。“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文本作为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载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不规则性恰恰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与心态。文本本身的可塑性要求对信息进行整合与构建,而整合与构建的过程就是系统建构、创意创新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说,“文章”形式的单一性、内容的局限性远不如“文本”形式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更具有整合和建构的价值,“文本”比“文章”在指向上更具有育人价值。

(二)“群文”之“群”

在理解这个概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我们的单篇阅读。单篇课文的阅读主要依照单元主题来编排的。比如:以爱国为主题选文、以写景写物为主题选文,以神话或寓言为主题选文。可以这样说,单篇阅读的指向必须照应单元主题,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建构同一个主题而做的求同思维训练,即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的要求、考试的要求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学生的多元理解、个性思维、创新思维、整合建构能力都是极大的限制。而文本的开放性和易建构性恰恰打破了单元主题在阅读思维方向上的垄断。但开放性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编排选文。因为任何事物其内部组织构造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那么依照何种规则进行组织呢?赵镜中先生提及了一个概念“议题”。什么是“议题”,西南大学于泽元博导认为“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5]除此之外,我认为“议题”的指向还必须易于文本的“可建构性”和“系统性”。“可建构性”就是说所选文本必须是素材类的,是可以作为建构单位存在的,这样,便能够遵循一定的议题逻辑加以建构、整合。“系统性”就是指“文本”在建构的过程中,所选文本必须是指向系统思维能力培养的。无论群文是如何优质,但只要是独立的、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相互之间无关联性的,均不能称为群文。

(三)“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以“群文阅读”的实践形态出现的。实际看来,两者存在很大差别。基于“群文”的“文本意识”和“议题逻辑”,“群文阅读”宜表述为把多个文本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逻辑建构成为一个阅读整体,让学生围绕着其中的议题对之进行阅读建构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宜表述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师生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围绕着多个文本进行系统性建构,并形成共识的过程。在这里,“群文阅读教学”应体现出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并能够通过指导,使得师生对相关文本达成共识,分享共识。共识必须建立在对“群文”的系统建构基础之上。当下,由于不少教师没能理性的辨析这两种概念的实质内涵,使得当下的群文阅读逐步陷入庸俗化、泛化的尴尬境况。

二、“群文阅读教学”误区与危害

那么群文阅读教学的庸俗化、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群文阅读教学的名称上看,易导致教师的片面化理解。一是望文生义。如:从阅读的素材数量上把“文”简单理解为“文章”,误以为群文阅读就是选取一些文章进行阅读,只看到文章数量,而看不出文本编选规则;二是易导致碎片化阅读。由于“选文”规则不清不楚,所选的“文”就比较容易失去“可建构性”特点。由于不具备建构特征,使得所选群文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杂乱无章地充斥着学生的思维,不仅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的目的,甚至会对学生的系统思维造成损害。

从当前实践层面看,群文阅读教学还处于基层实践阶段。失去专家引领就会造成盲目跟风,偏离方向。由于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正确、全面,就会给教师造成了一些假象,既群文阅读教学的门槛很低,只要组织一些文章就是群文,只要拿这些群文开展教学就是群文阅读教学了。在假象的促使下,一线教师掀起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大跃进”,群文阅读教学也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壮观景象。这种假象的危害还在于教师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效的研究上去,不仅不能解决阅读教学的实际问题,反而让阅读教学误入另一个歧途。

再者,当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使更多教师把着眼点集中在群文的编制上,而容易忽略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研究。其实质还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法为本,而无法做到以学生为本。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可谓旧病未除,又添新愁。这种高定位,低站位的状态其本质就是庸俗化、泛化、浅薄的集中表现。

三、基于“议题逻辑”与“文本关联”的范式建构

如何走出“群文阅读教学”庸俗化的误区呢?这必须回到群文阅读教学本身的特性上来,即“议题逻辑”和“文本关联”。在表现形式上,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是以核心问题为主线,以议题为导向,对文本实施建构。依据不同的“议题”,编选不同的文本,构建不同的范式。

(一)议题类型

1.形式议题

(1)结构形式:以“总—分—总”结构为例,议题为“关注分写”:

依据“分写”的“并列关系”选文,如《烟台的海》写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泉城》写了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等重点泉水。依据“分写”的“层递关系”选文。可以按照远近、大小、高低、多少、轻重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依据“分写”的“对比关系”选文,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对立。按照议题的结构形式组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整合建构,对“分写”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表达形式:如“故事讲述的开头句”选文。

《大禹治水》:“很久很久以前……”

《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九色鹿》:“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

《哪吒闹海》:“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以上选文紧紧围绕议题“故事讲述的开头句”进行阅读。重在学习故事讲述的表述形式。“很久很久”“相传在远古”是我们惯用的讲述方式,突出时间的久远。《九色鹿》开头通过对九色鹿的外表描写营造出学生对美的向往;《哪吒闹海》通过讲述东海龙王父子的无恶不作为哪吒闹海做铺垫。每一种开头都与故事的发展指向相关联。从故事的讲述开头入手,帮助学生对“故事”这一类文本有区别性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表达的多元化方式和依据。

(3)文体形式:如“走进寓言”。

寓言就是讲故事,说道理。一类寓言是通过角色对比来说故事的,也通过角色对比来说出寓言故事的道理,如《铁罐和瓦罐》。一类寓言是通过主要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结局来讲故事的,寓言的寓意也是从这里来,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类寓言故事文本的结构特征,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寓言。如以“寓言中的道理”为议题选文:《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渔夫和鱼》《一路花香》。这样的选文重在探索“故事与哲理”的依存形式。即故事的讲述形式和哲理的呈现形式。如《自相矛盾》在于通过语言的前后矛盾折射哲理,《滥竽充数》通过两代诸侯王的不同喜好来说明哲理,《渔夫和鱼》通过故事的重复性实现故事结尾的大转盘,《一路花香》则是通过农夫和陶罐的对话形式来教导陶罐明白因势利导的道理。可以说哲理因故事表达形式的不同,其哲理的呈现形式也不相同。

2.内容议题:故事、人物、景物等。如“狼来了”选文:

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笨狼》(童话)、《狼王梦》(小说中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狼词条》(说明文中的狼)、电影《狼图腾》等。

这些选文虽然在形式和结构上没有联系点,但都是围绕“狼”这一对象展开的。内容的共融性明确,所以可以定位为内容议题。

(二)课堂实施方式

以上是从“议题”的类型来建构文本的,但是缺少一个课堂实施形式的具体范式。实践中,按照文本的特点,可以分为“单篇带多篇”或“多篇带单篇”“群文齐读”“群文分享”等几种范式形式。

1.“单篇带多篇”或“多篇带单篇”。如:苏教版《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敦煌莫高窟》三篇课文均为写景状物文章,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比如以《黄山奇松》为重点展开教学。再用学习《黄山奇松》的方法去阅读其它两篇课文。当然也可以举三反一。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三篇文章的写法去学习其它写景状物文章。就是“多篇带单篇”了。

通常情况下,写景之作多用白描,借景抒情,衬托、联想和想象,比喻象征,夸张,对比、比拟等方法。要想全面了解写景之作,就需要采用“举一反三”或者“举三反一”的策略。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敦煌莫高窟》这三篇文章既有写法上的共性,也有写法上的个性。探索共性的写作方法重在全面了解,举一反三的效果较好,也就是所说的一带多。探索写作个性的方面,如《黄山奇松》采用比喻联想的手法来写黄山柏的奇特,《黄果树瀑布》则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壮美,就需要举三反一,即多带一。

2.“群文齐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选群文一篇一篇地读。每个学生都要读完,这一类群文数量不应太多,而且容量偏小,应控制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如选文:《狐狸和马》《会贸易的狐狸》《春田狐的爱》《狐狸孵蛋》等短小故事。从《狐狸和马》读到了助人为乐的狐狸;从《会贸易的狐狸》读到了聪明的狐狸;从《春田狐的爱》读到勇敢的狐狸;从《狐狸孵蛋》读到有情感的狐狸等等。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这样就可以采用共读一篇,认识一个狐狸形象的方式展开阅读。

3.“群文分享”。主要适用于文本数量过多,以上方式无法有效操作而采取的阅读方式,其优点在于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可以进行分组,每组分到不相同的群文,经小组学习之后,全班展开分享。

比如“狼来了”。可分为几大组。一组通过阅读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笨狼》(童话),了解故事情节、分享童话中有关狼的趣事;一组通过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狼词条》(说明文中的狼)、电影《狼图腾》等,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搜集有效信息,如“足长、体瘦、尾垂、眼斜、耳竖、毛色杂、嗅觉非常灵敏,性机警、多疑而残忍,让它们上当受骗很不容易”等等,进而分享狼的习性与本性;一组通过阅读小说《狼王梦》等,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矛盾处“母狼紫岚为了救儿子蓝魂儿,想救救不得,不救舍不得。紫岚就处于是死于他人之手?还是死在自己之口这样一种纠结之中,最后把蓝魂儿咬成两段。”来分享狼的情感;一组当然也可以分组去阅读和分享狼的种类,狼的文化,人们对狼的态度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文本形式多样,容量庞大,信息极不规则的情况下,分组阅读探索,代表展示学习成果的共享式学习方式就起到了化整为零,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综上可知,群文阅读的教学范式必须建立在对“议题”与“文本”的认识上。“议题”的导向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自身的价值,用想象填补文本之间的空白。课堂的实施方式在于对文本施加建构,依据文本的数量,类别采用不同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看,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所谓的范式不过是相对而言,但对于研究初期,几种范式的存在是必要的。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展望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始终受到人们的诟病。强化讲解,必然弱化学习主体;学生将大量时间耗费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之中,而没有时间扩充阅读的知识面,也无法提高阅读的技能。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其存在与实施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一)学生系统化思维的培养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拓展性阅读和主题性阅读,也不属于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假如等同以上任何一种阅读教学,那么群文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了。以往的阅读教学,我们过分强调求同思维。强调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都必须统一在规定的标准上;求同思维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比较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但不利于学生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当下鼓励万众创业的潮流中,创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二)符合阅读的信息化要求

信息化时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群文阅读就是透过一组一组的文本,去发现文本所隐含的各种信息,并在阅读中归纳发现、整合信息的方式方法。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大数据与信息的不规则。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在大容量信息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其根本指向在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阅读教学实质和形式上的突破

单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重讲解,重分析的弊端在群文阅读教学上将弱化到最低程度。由于群文所集中的文本呈现出阅读的大信息、大容量使教师失去了讲解分析的基础,这使得以生为本成为可能,对于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对阅读教学长期高耗低效在实质和形式上的突破。

总之,研究群文阅读教学除了需要大胆超越的实践之外,还需要冷静理性的反思精神,只有如此,群文阅读教学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等译.为什么读经典[M].译林出版社,2006,(8).

[2]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

[3]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6.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1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十三

1.同学们,当我看到你们时我想起了我儿子的成长记录,每晚睡前一个故事必读,从可爱的天线宝宝到乐观的丑小鸭再到让人捧腹大笑的皇帝的新装。每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我烦他厌,于是我

就自编,他听得入迷尤其把他名字加进故事中。我想你们的童话里一定有不少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

2、出示童话题目

丑小鸭 (板书)

会打鸣的打老虎

陶罐与铁罐

花羽毛的小松鸡

让我们先跟他们打一下招呼(齐读课题)

3、师:课前,大家肯定挡不住童话的诱惑,下面就让我们到文中理解他们,并且感悟童话带给我们的.道理。

二、走进童话 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丑小鸭》

(1)出示学习目标:A:故事中有哪些角色?B: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什么?C:故事的结局是喜还是忧?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句子。(生默读课文,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3)出示(丑小鸭以前的生活环境)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4)亲爱的同学们丑小鸭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会怎样?。(难受不自由 束缚)

(5)后来被赶出了家门,流浪在外,丑小鸭是依然很快乐。

(6)学生反馈:(A:故事中有哪些角色?B: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什么?C:故事的结局是喜还是忧?D: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根据反馈

板书:

2、让我们回顾一下《丑小鸭》这篇童话的特点:

拟人化描写

想象丰富

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叙述,生说师板书)

三、同样的方法学校其他三篇童话,走出童话 , 总结方法

1、让我们抓住童话的特点来学习剩下的三篇文章。出示阅读提示。

(A:故事中有哪些角色?B: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什么?C:故事的结局是喜还是忧?D: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

2、简单汇报:略

3、进行总结,板书: 童话

想象丰富 拟人化

宇宙万物

结局以喜告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四、总结收获 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美妙的童话世界,感受了童话的魅力。这些童话一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一部分是作家创作的,热爱写作的我们也会写出更多更美的童话,我们期待着……

五、掌握童话特点,进行练笔。

14.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心得 篇十四

2013年9月有幸聆听了韩兴娥老师的讲座,讲座中让我惊讶而又感兴趣的是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她的弟子融汇百科、贯通古今,有着强烈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也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看来让学生更多、更快、更好、更深的阅读势在必行。

总结自己这些年所教的学生发现,凡是喜欢阅读的学生都是成绩优异,自主性较强、全面发展的孩子,相反,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一些不喜欢表达,阅读、习作较难,学习较被动型的,因此阅读相当重要。再看我们的课堂,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的时间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语文学到最后不会写作,阅读题越来越难,学生看阅读题、古文就像看天文,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按时完成教科书规定的任务,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阅读量,爱上阅读,自主学习呢?针对我班学生的综合情况,四年级上册我每周、每月都像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当然,自觉的孩子、爱读书的孩子爱不释手,可不爱读书的孩子呢,是在父母的督促中勉强完成了一本,读得相当艰难。而且这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成绩困难的孩子学业本来已经感觉很重了,还要阅读,可以想像有多么不愿意,还有一部分孩子读得囫囵吞枣,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我在其中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当时我就在想能不能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我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如何选取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如何呈现文章,如何提问让群文横向联合起来,如何教给学生学习同类文章的方法等。在教学第五组课文“生命”,我借鉴其他老师的教法做了如下设计:

(一)、主题回顾:孩子们,从第五单元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谈读每篇课文的感受)。

(二)、阅读概览:

1、布置大家阅读《百合花开》中4篇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并填写了《助读记录卡》。并在小组间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也可以再讨论。

2、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或者感受?(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让学生感受中心)。

3、和同学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或自己的心得。

(三)、总结、拓展:面对着有些深沉和厚重的“生命”一词,你还会想起哪些人,哪些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自己从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还知道抓关键词句中体会中心。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最终有所发现,真正体现了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只在关键时候教,教在关键处。当然,对于此次教学活动,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班上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解决,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用多种阅读方法按时阅读完文章并从中罗列出有用的、关键的信息。因此,还要因材施教设计相应合理的教学活动,用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尝到群文阅读的甜头,提高语文素养。

上一篇:互联网外卖创业计划书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