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教学反思

2024-09-12

我什么教学反思(共10篇)(共10篇)

1.我什么教学反思 篇一

我长大了做什么的教学反思

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上,我和孩子们聊起了“我长大了做……”的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生回答略)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呢?(板书课题)

生:我想当医生。

生:我想当一位语文老师。

师:够明确的,连任教什么学科都定下了。别的小朋友呢?

生:我想当科学家。

生:我也想当科学家。

好几个学生齐:我也是。

当科学家,多么远大的理想!曾几何时,儿时的我们也在老师或长辈们面前信誓旦旦:“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可看着刚才几位小男生激动、当真的模样,实在不忍将他们美好的梦想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我继续刚才的话题。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当科学家,真了不起!能告诉骆老师,你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呢?是想当达尔文那样的生物学家?还是想当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或是像古代张衡那样当个天文学家?

(沉默)

生:我想当个发明家,发明一些新型的机器帮农民伯伯种田。

生:我想像达尔文一样,当生物学家。

生:我想当研究火箭发射的科学家。

……

我不断肯定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想,真好!可我心里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童言无忌。他们现在心比天高,还不知道什么叫好高骛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总得要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我不指望通过一堂口语交际课就能让孩子们明晰自己的理想,这也不应该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可我觉得,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导师,我有责任也应该向他们渗透这样的.意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于是,我给孩子们讲道:

师:骆老师知道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秉贵。别人送他两个外号:“一抓准”“一口清”。怎么回事呢?(简要讲述张秉贵生前的事迹)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售货员,因为一心一意,踏实肯干,照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曾获得北京市特级售货员和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停了停)请小朋友们认真想一想,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学生一脸认真,又重新投入了思考。)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君不见许多大学毕业生因为骨子里鄙视普通的劳动岗位,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低就”。其实,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完全是可以引领的。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和孩子扯得有点远了(因为教案中不是这样设计的),做了我“一厢情愿”的引导,但愿我的孩子们能在潜意识中意会到我的良苦用心——壮丽而光辉的星空固然令人神往,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仰望星空”还得“脚踏实地”。

2.我什么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教学反思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我国教育界逐渐认识到“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行则疑, 疑则思, 才能思则进。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法律经济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 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化学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同样在于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学化学教师要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要求, 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发展,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升华, 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使中学化学教育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二、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化学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不断探索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适应教师“学会教”和学生“学会学”的需要, 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理解层次, 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它是教师发自内心、深思熟虑的行为, 教师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 把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活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因此, 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必须要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完善教学反思和在教学反思指导下完善教学的过程。

1. 寻求优化设计, 进行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每一节课前,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路, 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构想可能有的教学效果等。为了使教学预设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反思:如教学经验与课程标准、教材 (新、旧教材, 不同版本教材) 之间的统一, 分析学生的学情, 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

【案例1】开学第一节课, 受到马宏佳教授的启发, 笔者总会设置一些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 (纸张大小确定) , 探究升降机降落的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 你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学生通过自主确定升降机各组成部件的长度和宽度, 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通过活动, 学生明白了在科学研究中控制变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而小组合作非常重要。

【学生活动2】分别向盛有等量清水和食盐水的烧杯中放入等体积的冰块, 猜想冰块在哪个里面融化更快, 猜想后, 用事实说话。

通过这个实验, 笔者想告诉学生, 如果他们能够经常注意观察在自己周围所发生的化学现象, 思考和设法进行模拟或实验, 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包的大课堂。

2. 打造高效课堂, 进行课中反思。

在当前形势下,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是教育发展从数量满足期向质量提升期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 必须依据教育规律, 掌控课堂教学这一引擎, 并通过高效课堂的研究来不断激活这一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案例2】氯水成分的探究。

【情景再现】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是一个难点, 在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随堂制取氯气并通入水中制得氯水后, 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

问题1:氯水呈什么颜色?它与什么物质的颜色相同 (相似)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氯水中含有什么分子? (学生通过对比氯气和氯水的颜色和状态很容易得出氯水中含有“Cl 2和H 2O”的结论。)

问题2:氯水由哪些元素组成?在物质的分类中应该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氯水是由氯、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属于混合物。)

问题3:大家尽可能的猜测氯水中可能存在的成分, 并思考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检验这些物质? (学生参与很积极, 并写出了很多的物质。笔者边走边观察, 并及时修正了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化学式。)

……当学生往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 发现溶液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了, 觉得很困惑, 于是我趁机引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4:往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 溶液为何变红?为什么又褪色了?难道是试剂变质了?我在实验室中换新试剂也试过, 现象也一样, 大家说说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溶液变红能证明有盐酸存在, 褪色说明有漂白性物质存在)

问题5:“有道理。但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是氯气、水、盐酸?还是别的物质呢?”我追问道。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很快否定了氯气、水和盐酸。说明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

【反思视点】当完成这节课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后, 我感觉到很满意, 设计的五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一直围绕着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开展, 学生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探究活动, 还从中培养了探究的能力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美, 这些都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这些教学亮点充满了教学的智慧, 饱含着许多教学理念, 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功底。如果能及时记录下来细细分析, 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很有意义的。经常反思课堂亮点, 把亮点积累, 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 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3. 强化教学效果, 进行课后反思。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 多积累“病例”, 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 就会收到“吃一堑, 长一智”的效果。

【案例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

【情景再现】教师从复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 通过演示实验与图象分析、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然后运用结论分析相关问题以巩固各知识点。

分析:从课后学生对练习所反馈出现的信息来看, 以下几点是本课没有达成的目标:学生对学习该知识的兴趣不高、索然无味;课堂中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对图像分析没有到位;所学知识没真正理解。

【反思视点】化学平衡属理论知识, 相对比较枯燥, 而且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可能不合乎这块内容,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 (包括思维、观察) 的时间可能太少。

【方案改进】通过“草→羊→狼”这个有趣的生态平衡引入 (将生态平衡简单化处理) , 在学生的哈哈大笑中总结因为狩猎狼的数量迅速减少, 而后羊的数量将如何变化, 羊的数量——t图象?分析图象中哪部分为该平衡的移动?并用六个字概括平衡移动的核心——改变, 减弱, 改变。然后把生态平衡的移动推广到化学平衡的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且把我们一直觉得难以处理的勒夏特列原理也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态平衡迎刃而解了。

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先让学生先预测, 而后进行探究, 并作对照分析:

v正将如何变化?v逆将如何变化?面对这样的改变, 平衡将如何应对?如何知道平衡真的移动了?实验探究后得出结论并绘制以上全过程的v-t图。再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帮助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进而推广到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情况。从整改后的情况来看, 上述四点大有改观。

我以为教师通过对课堂失误的反思, 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效率。只有认真反思认识到不足, 同时不断整改, 并与同行切磋, 一定能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成熟。课堂的形式不拘泥于某种模式, 要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 灵活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最佳教学模式。

3.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 篇三

一、反思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二、反思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三、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反思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五、反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作者单位 西宁青海湟川中学第二分校)

4.我什么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想像讲述,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活动,让幼儿对社会各种职业有一定的了解,萌发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积极地表现自己,养成耐心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画纸、水彩笔、木偶。

2.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已有了大胆的想像和尝试性讲述经验。

活动过程

1.提问题引导幼儿想像讲述。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分别请幼儿讲讲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2.启发想像。教师操纵木偶,以木偶口吻讲述:假如我是一名设计师,我要设计一把伞,它不但能遮雨,而且能带着我上祖国各地,甚至飞上月球呢!这把伞能变得很小很小,像一支钢笔,它又能变得很大很大,下起雨来,几个小朋友站一起都不会淋着。你想打电话给你的好朋友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只要撑开伞,不仅能听到朋友的声音,还能看到人呢!你们想要一把这样的伞吗?别急,将来我一定努力设计出来。

3.请幼儿讲述“假如我是……”鼓励幼儿大胆想、大胆说,充分发挥想像,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1:假如我是护士......幼2:假如我是老师......幼3:假如我是解放军......幼4:假如我是科学家......4.活动延伸 主题绘画:假如我是……

5.各领域渗透 科学:看专题片《未来的科学技术》,并进行讨论。

6.生活中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

7.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内提供各种职业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熟悉他们。

8.家庭中渗透 带孩子上街,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情况。

教学反思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5.教学反思要反思什么 篇五

上好每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1、自己对本节课要上的课文、例题和相应的教学内容是否熟悉过若干遍;是否翻阅了参考书;是否精选好了课后和练习中的习题。

2、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是否编好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准备好了本节课所需的小黑板、媒体器材、口语、口算训练卡、双基训练题及学生学具。

3、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划分是否得当;课前引语、课中的转折语、课后的小结语是否有启发性、激励性、开放性;本节课的双基训练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和实效性。

4、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是否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对学生的听、写、读、说、议、算练、画、操的能力的训练是否得到了强化;板书是否规范;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完成作业时间;大多数学生当堂的作业是否做到了面批;学生作业的书写是否干净、规范。

5、自己对配套教材的同步训练题是否结合教材同时训练,及时辅导和批改;学生的同步训练是否干净、整齐。

6、自己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错误是否做到了及时纠正;对学生当堂未掌握的知识是否进行了补救。

7、自己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后得与是有哪些;应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监测。

6.这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六

《这是什么》是新人音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时间的歌”中的一首表演歌曲。在这首歌的“编创与活动”环节中有一个“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内容,在学生学会这首歌曲之后,我让学生用手拍拍“双响鼓”与“碰铃”的节奏后,给学生布置了下节课的内容:去家里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比如说“易拉罐、木梳、铅笔盒”等,然后用这些物品给《这是什么》配伴奏,并找一个搭档来共同表演。

第二堂课上课前,一走进班级,我就发现了“水杯、易拉罐、木梳、铅笔盒、鹅卵石、海螺、书本、水彩笔盒”等整齐地摆在课桌上,看来,学生们已经都准备得很充分了。铃声一响,课堂俨然成了他们的专场表演课,有的是一人表演,有的是四人一组,更多的是两人组合,在各种声响的敲敲打打中,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眼睛是那么新颖、独到,他们善于观察到生活中各种物品的独特声音,并能将这些声音有节奏地完美展现,如:用钥匙敲鹅卵石来模仿清脆的声音;孩子们的小脑袋又是那么地创新、别致,能将同一样物品经过不同的打击,拍出不同的声音与节奏,如“易拉罐”的妙用,有的用铅笔敲易拉罐发出似“双响鼓”的声音,有的用两个易拉罐碰击来模仿略带低沉的声音。

在这堂音乐课上,我们的音乐课堂俨然是孩子们的舞台了,下面就来罗列一下孩子们精彩的`“演出”片段。

创意的一人表演:

小文的前面摆的是一个铅笔盒和一个调羹,他用一支铅笔左右敲铅笔盒来表演“滴答滴答”,用一支铅笔有力度地敲调羹来表演“当当当”,最后用调羹敲桌面发出一声清脆的“当”来创意结尾。

精彩的二个表演:

小何钥匙敲鹅卵石来表演“碰铃”的节奏,而小蒋则以易拉罐碰击来表演“双响鼓”的节奏,他们一个是清脆的声音,一个是略带低沉的声音,互相配合敲击出来的组合音乐别有一番味道。

独特的四人表演:

小许用两只笔敲桌子来表演“滴答滴答”,小李用“拍手”与用手拍桌面的形式来拍二两拍子的强弱节奏,小黄用尺敲铅笔盒模仿“滴答滴答”,用手拍桌子侧面模仿“当当当”,小张用手拍农夫山泉的水瓶打节奏,他们四人的这样一个“和声”打击节奏,配上其他学生的歌声,给这堂表演课增色不少。

7.我什么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列竖式计算。76-7 530-350

(指名板演, 其余学生自练, 并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是我们已经学会的笔算减法, 做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 (贴于黑板上)

2. 揭题板书:减法

二、新课展开

1. 创设情境, 引出算式。

出示路线图 (图1) ,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组织学生指认路线图, 将信息、问题整理成文字, 贴于黑板齐读。

教师指出, 可以用线段图来整理图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课件逐步出示线段图 (图2) 。

师:要求超市到小红家的路程, 怎样列式?

2. 探讨算法。

(1) 估算。

师:谁来估算一下超市到小红家大约多少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把527看成500, 把348看成300, 500-300等于200, 所以527-348约等于200。

生2:把527看成530, 把348看成350, 530-350等于180, 所以527-348约等于180。

小结:三位数减法的估算, 一般可以把三位数看成与他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 再口算出结果。

(2) 笔算。

师:列竖式算一算精确结果。

(1) 学生尝试完成, 指名板演。

(2) 交流反馈。

(指名让写竖式1的学生交流算法)

生1:个位上7减8不够减, 向十位借1, 17减8等于9;十位上2减4不够减向百位借1, 12减4等于8……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2:十位错了, 不是8, 是7。第二个竖式才是对的。

师:为什么认为十位上是7呢?

生:十位上已经被个位借走了1, 还剩1, 已经不是2了。所以, 十位是11减4等于7。

师:看来大家讨论的焦点是十位上的数, 十位上究竟是7还是8呢?我们请小正方体来帮忙判断。 (课件动态演示)

师:通过图你能看出十位上的数是7还是8了吗?

生:应该是7。十位上原来是2列方格, 被个位借走1列, 还剩1列, 不够减, 打开1个整面, 十位就有11列了, 拿走4列, 剩下7列, 所以十位上的数是7。

(师生合作结合课件分步演说, 边说边板书, 并做好退位记号)

先算个位, 7减8不够减, 向十位借1作十, 17减8等于9;再算十位, 2退1变作1, 1减4不够减, 向百位借1作十, 11减4等于7;最后算百位, 5退1变作4, 4减3等于1。

(3) 表述笔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算的?十位上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十位上原来是2, 退1作十给个位后变成了1, 1减4不够减, 向百位借1作十, 11减4等于7。

(结合学生发言, 板书:2-1+10-4=7)

(4) 游戏激趣, 点破难点。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三名同学分别代表被减数的三个数位上的数, 来表演一下刚才减的过程。

(提供小正方体图的卡片, 学生边说边演计算过程)

师:你发现谁最忙了?为什么?

生:十位最忙了。因为个位不够减了, 向它借, 它自己不够减, 还要向百位借。

师:是啊, 十位上的数不仅要借给个位, 而且自己还要向百位去借, 所以十位是个大忙人。

3. 专项练习。

出示:十位上是几?选一选。

师:忙碌的十位最容易搞错了。现在请你认真思考, 用手势告诉我你选的答案。

(学生用手势表示)

师:你是怎样快速选择的?有什么秘诀吗?

生:十位上点了退位点就要少看1。

师:你真厉害, 你发现十位上点了退位点也就是现在的数比原来已经小了1, 真是一个好办法。

4. 尝试练习, 小结法则。

列竖式计算358-159, 指名板演, 其余学生自己练习。讨论:今天我们研究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的退位减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以前我们只有一个退位点, 今天有两个。

师:像这样连着退位的减法我们称为连续退位减法。 (补充板书:连续退位减法)

师:说说连续退位减法怎样进行笔算。

生: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生:个位不够减, 向十位借, 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

师: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减法的计算法则, 齐读法则。

三、巩固练习

1. 对比练习。

组织讨论:

(1) 第 (1) 题为什么百位上没有退位点呢?第 (2) 题怎么一个退位点都不见了?

(2) 仔细观察358-159、358-149、358-148三题, 为什么被减数都是358, 有的是两个退位点, 有的是一个退位点, 有的却一个退位点都没有呢?

生:因为第一题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 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 所以有两个退位点。第二题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 十位够减了就不用向百位借了。第三题个位和十位都够减了, 所以一个退位点也没有了。

师:笔算减法时该注意什么呢?

生:退位点不能乱点, 不够减时才能点退位点。

小结:做减法时, 如果够减了, 就不需要向前一位去借, 也就是前一位不需要点退位点了。如果不够减了, 才向前一位去借1。所以, 笔算时应先判断是否够减, 不能随意点退位点。

2. 拓展练习。

果园种的果树数量统计图。 (图3)

(1) 口头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再列式计算。

(2) 统计图中最后出现橘子树。 (1324棵)

师:橘子树比苹果树多几棵?你会列式计算吗?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是连续三次退位了。

师:那以后学习中遇到千位不够减怎么办?万位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

生1:千位不够就要向万位借, 万位不够向再前一位借。

生: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它的前一位去借。

(小结出示,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作十)

3. 根据要求编题。

(1) 不退位。 (2) 两次退位。 (3) 个位退, 十位不退。 (4) 十位退, 个位不退。

四、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计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独特的组合, 它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而是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等有关由低级到高级的综合能力。“连续退位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 其困难主要表现在“十位”上数的复杂性, 本课教学直面难点, 通过直观演示、现场表演、梳理口述等从外到内的系列活动, 较为充分地实现了循理入法、算理和算法和谐相容,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聚焦“十位”, 多形式演化退位过程, 有序推进算理的理解。

计算教学的两个核心任务是“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算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 加之连续退位过程复杂, 学生理解算理的困难就更大。针对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如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连续退位的过程并梳理出十位上的数因退位引起的变化是理解算理的关键。为此, 教学中立足“十位”, 通过方块图进行直观演示, 借助“10个十是一个面, 10个一是一列”的原有经验, 巧妙利用相邻计数单位十进关系, 使十位上的数“退位给个位的同时又要向百位去借”直观可视。另外, 还组织学生扮演数位上的数进行演示, 让学生充分感受十位上的数“借出借进”的全过程, 强化了十位上的数在“借”的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板书“2-1+10-4=7”把思维过程记录下来, 增进了学生对数位上数变化原理的理解。在整个连续退位的演化过程中, 从小方块的直观演示到学生游戏表演, 再到退位引起十位数字变化记录, 逐步抽象, 真正将循理入法落到实处。

2. 依托练习, 梳理提炼计算法则, 形成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整数减法中的最后一课, 这也就意味着本课学习需要对整数多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梳理提炼, 计算方法要进行拓展延伸。正是有了这层目标的考虑, 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橘子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连续三次退位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展———“以后学习中遇到千位不够减怎么办?万位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最终将整数减法计算法则概括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作十”这一本质上来, 为整个整数减法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8.我什么教学反思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2.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3.教育学生要充满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真高兴能和你们一起上这节语文课!能用一句话评价一下老师吗?(老师很美。)你认为美是什么?(漂亮。)大家请看这里有两幅图画,你认为是哪一幅更美?(带颜色的这幅。)为什么?(因为有颜色。)对于美,你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不森林里的小动物也举行了一次寻找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的比赛,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认识14个生字。

2.接下来,老师想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注意听要求:要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谁有信心?(指名读。)其他同学要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全班交流。)

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都有谁参加了比赛?(完成板书、贴图画。)

3.大家回想一下,这些小动物都是哪类小动物的代表呢?

三、研读课文

1.读课文4~6自然段,想:小蜜蜂、小燕子和小鹿是怎样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

2.自学课文7~13自然段。思考:3种小动物找到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各是什么?

同学们,我们用眼睛欣赏了绚丽的色彩,用耳机聆听了美妙的声音,又动情地感受了小鹿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那你认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什么?大象伯伯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你怎样理解大象伯伯说的话?

⑴交流第4自然段。

①谁能把小蜜蜂寻找美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只有这几种颜色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想一想还会有什么颜色?简单说明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③(出示课件。)同学们,让我们赶紧跟着小蜜蜂来到百花园中去欣赏那五颜六色的花朵吧!看到这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生表达花儿真美的感叹。)那就请把你们对这百花园的赞叹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练习读一读吧!看谁读得最美!(生自由练读。)谁还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⑵交流第5自然段。

①我们跟随小蜜蜂在百花园中感受到了花儿颜色的美,那么小燕子是怎样寻找美的,你找到了吗?

②课文中说小燕子在比赛中累得汗水把羽毛都湿透了,可它后来为什么不累了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鼓励”是什么意思?你得到过别人的鼓励吗,心情怎么样?看来鼓励的作用可真大呀!所以呀,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鼓励身边的人,那会使他更进步,我们自己也会很快乐。

④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注意要读出小燕子在比赛中的劳累以及后来听到鼓励后的轻松。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真不错!

⑶交流第6自然段。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小鹿在比赛中的表现。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第6自然段。(出示课件:读一读,体会一下小鹿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一画。)

①在这段话中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来体现小鹿的心情变化,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②小鹿的心情是什么样儿的?(焦急、紧张。)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它着急做什么?

③那么,它只是着急做这一件事情吗?它最终选择了什么?

④你能想象出小鹿在那危急时刻,心里会怎么想吗?

师:也许,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小鹿什么都没有想。它宁可放弃比赛,宁可自己的身体受伤也要奋不顾身地去救小刺猬。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出小鹿前面满怀信心地夺取比赛胜利的急切心情;后面读出它奋不顾身地救伙伴的焦急心情,后面较前面更动情、更紧张。自己试着练一练,想一想,接下来会是什么情景呢?请展开想象,和同桌说一说。

4.合理展开想象。

大家真聪明!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双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想象……

⑴想象:3种小动物在寻找世界上最美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

⑵想象课文第13自然段中,小鹿是怎样?小刺猬又是怎样呢?

5.拓展表演。

结识了这么多善良、聪明的小动物,我们可真高兴啊!现在就请你们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它的语气来读一读,再带上动作表情来演一演。

6.积累词语。

学习语文,积累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们进入最后一关: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爱虽然看不到,听不见,却是让我们感受最真切的!爱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让我们用世界上最美的爱心去爱别人,爱自己!

反思: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蜜蜂、小燕子、小鹿这3只小动物找寻“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这一答案的经过,使学生体会到“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结构清晰。通过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好的老师,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学习描写亲情的课文,拉近师生感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老师,尤其是语文课上的老师,应该激情似火。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语文课;进而喜欢语文,喜欢阅读;上完本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学生付出越多,回报就越是丰硕。

3.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的同时又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念,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使学生知道真正的美不光看外表,更要看心灵。

(作者单位:望奎县东郊中心小学)

9.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篇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和交流的空间。在课前,我就让他们剪下了课本附页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准备了一些5角钱的硬币和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在验证两个图形的大小时,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并动手实践。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用小正方形去摆,这几种方法都呈现了出来。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在完成课本41页练一练第3题时,数第二副图中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那么大,大部分同学还在先数整格,再数半格时,就有同学喊出了答案是4格。问其方法,说是整个大正方形是16格,用对角线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4格。常常在课堂上,有学生不按照定势去思维,会让我感觉很惊喜。

但是,由于初次接触面积,还有同学不能很快的接受这一概念,在后面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还看到有同学拿着尺子去量周长。也说明本节课,对面积的感知还不够充分,需要再以后的学习中加强和巩固。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2

本节课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比较多,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强化感知,建立概念。

本节课属于面积概念教学。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的面积,使学生把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方式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意义。这样既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学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了智能,提高了素质,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先讨论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重叠等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教师适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3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面积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课前布置学生剪下附页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利用教学书封面的面积揭示面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切实理解面积的意义,在实际解决问题中,重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物体面积大小比较可以用数格子、拼一拼、剪一剪、凑一凑、摆一摆、数一数……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只要学生思想到位,理解正确便予以肯定。

整堂课学生参与力高,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点掌握较好。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4

上了面积这一课以后颇有收获,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1.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能够利用学生身边常见常用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对比教室中窗台面与桌面两个物体哪个面的面积大”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更是对前面学到知识的巩固。

2.恰当地引导学生认识“封闭图形”。面积概念中“封闭图形”的引入使概念更加准确、严谨,但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封闭图形”是需要理解的。我首先利用学习过的画物体轮廓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样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再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认识的封闭图形,这样一来,学生对此概念的意义更加明确了。

3.给学生以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在研究用眼睛看不出来谁大谁小的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时,我给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出了各种策略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有意识的培养必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表面和练习本表面、教师手掌面和学生手掌面、两个正方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5、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时,学生已经有了长度的概念,而且在他们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如何利用旧知的迁移,使他们感知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这一含义,而又不与周长的概念混淆,处理的不太好。虽然也设计了摸一摸数学书、铅笔盒、课桌的表面并且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但是却没有去细心观察学生们摸得对不对,是不是把表面的每一部分都摸到了,还是仅仅在上面比划了一下。更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个平面图形再给他涂上颜色去感知图形的面积,就匆匆地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由于感知的不充分,部分孩子对面积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与他们头脑中周长的概念此时也混淆在一起。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认真真地钻研每一节课,让自己的教学不再留有遗憾。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5

本课教学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争能从各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理解,进而抽象数学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针对学生对面积已经有所了解,但概念比较模糊,易与周长混淆的现状,教师从摸盒子的表面入手,再选两个大小不一的表面沿边线画下两个长方形,让学生体会周长,然后再进行涂色比赛,初步感知面积。其次,充分放手,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比较方法,体会面积,进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寻找生活中的面积。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抽象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培养数感。课伊始,以课件结合对话的方式呈现“蓝猫、淘气进山洞”情境,引发学生对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估量,内容朴实,但极具挑战性,点燃起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2、充分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并理解。学生手、脑、眼多种器官协同参与,通过摸一摸、涂一涂等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感受“表面有大有小”的含意,,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了面积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从而顺利解决故事情境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数感。

3、充分发挥媒体功能,提高课堂有效性。利用画图软件,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了“封闭图形”及“封闭图形的面积”。通过课件的演示,有效地进行反馈、总结和评价,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梳理引导,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真正感受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突破了重难点,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4、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的运用,体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假设、判断后,寻找合理方法加以实践验证的缜密数学学习态度。渗透“提出问题——解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按照上学期教学设计大赛时的上课流程进行的。

1、从拼图导入。学生回答选择哪个会拼的比较快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还是从拼图的某一部分是大象还是天空来确定哪一个容易拼,没有从面的大小去思考。

反思:我问的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不太理解这一部分到底是干什么的。

2、在探讨面积概念的环节,有点太急了,没有让学生明白面积到底是什么。学生课前对面积有所了解,但是对面积具体的含义还不够清楚。

从三组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总结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但是没有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手掌的大小就是手掌的面积。出示完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没有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

从三组物体抽象出图形时,其实学生是不太理解的,当时有点生拉硬拽的感觉,把学生往面积上引导。对于封闭图形,演示时是用的制作好的视频,但是应该现场画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不规则图形会更好。

把封闭图形擦掉一部分变成不封闭图形时再涂色,学生说漏出来了,其实表达的还是挺好的。但是学生没有总结出来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反思:在面积概念这一环节,学生理解的不是太充分,自己引导的也不够清晰。到这一环节结束用时12分钟。时间在预设之内,但是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

3、在让学生小组合作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用时有些长,但是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提供的工具,探索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在动手操作之前让学生思考方法时,有学生说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经过动手操作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大。学生在展台上展示时方法跟预设的基本一致。说明学生经过思考并验证,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好。

有学生说用直尺的方法,但是没有让他说怎么做,在展示完之后直接出示了比较周长的方法。知道比周长的方法是错误的时候再次向刚才的这位同学求证是否正确。

反思:学生的生成很好,但这一环节用时太长,大约23分钟。

4、问题串三处理的有些紧张,没有找到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时间有些来不及了。

5、没有处理练习,前面用时过长。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7

“面积”这个概念很抽象,学生对它也很陌生。我希望这节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有新意、更有趣、课堂能够“活”起来、有浓浓的“数学味”,为此,这节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寻找“神秘礼物”这个游戏引入课题,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结合实例和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比一比等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从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到理解感悟“什么是面积”以及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引领学生参与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张弛有度,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勤于思考问题,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调控到位,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可圈可点之处:

1、寻找“神秘礼物”,激趣引入

课的开始,我告诉孩子们“今天金老师带来了两份神秘的礼物,就藏在某两个小朋友的课桌里面,找一找”,静静的课堂一下子“炸锅”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在两片大小悬殊的树叶比大小中,我抓住学生的表述中出现的“面积”一词,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什么是面积”。

2、采用“先学后教”,主动求知

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有明确的描述。怎样让学生理解?层层解析,“端”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尝试着把“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用在没有课前见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的三年级孩子们的课堂上,事实证明,这样处理是正确的:孩子们自己看书、“动手读”,主动地探索新知,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到渠成”。

3、抓住生成资源,发挥巧用

课堂上的生成,尤其是有错的生成,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概念的理解环节,“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请你指一指、摸一摸”,有学生沿数学书封面的四周指一圈,我请他和不同方法的学生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方法,让同学们判断“他们摸的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这样的对比,学生正确的区分了周长与面积。哪是周长、哪是面积,正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面积时常常混淆的知识。这节课我抓住了课堂上错误的生成,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4、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深化课堂

10.《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十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

人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专题是“中外童话”,本专题是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基于这一点,本节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然后以填空练习的形式达到理解。

练习一

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好处)就是幸福。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情,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幸福。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以概括总结的形式达到领会课文中心。

练习二

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孩子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十)年的亲身经历,终于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

通过此项练习使抽象的道理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诠释,由易到难,逐步体会到本课的中心。

二、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幸福含义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拓展开去,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对幸福含义的理解。

练习三

“说说或写写”(运动员说,幸福是——,教师说,幸福是——,警察说,幸福是——,我说,幸福是——。——说,幸福是——。)

这一练习使学生对幸福含义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三、要抓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中心。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还不突出。在学生学习时应该找出课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品读析句时,先理解词语“义务”,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事例一一品读感悟。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再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又能节约点时间去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或者同学之间交流有关幸福的名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所注意的细节。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2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就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基于以上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我打算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渎课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助学习,能自己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但确实有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讨论 上课时一切都按照设计的程序进行,半节可的自学时间过去后,我让孩子们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

主要分为两大块

1、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2、说说本组已经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他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正当我苦于无处着手时,突然张文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师,我最怕医生了,总是打针。”我灵机一动,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第一个青年是如何在异地他乡为治病救人的。可以说也可以合作表演,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程度的走进了第一个青年的身边,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义。

既然是教后反思,我在写下以上的文字之后,不免感到一丝遗憾。对幸福的理解,一开始孩子只是停留在理解的表层,经过后来的“走近主人公”也增加了感性的体验,应该说是有收获的,但是我觉得自己忽略了对这一感受的再延伸,如果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自己身边是否也有像这三个青年一样的人,进而再想想自己是否也从生活中感受过收获知识、帮助他人、尊敬长辈……这一切所带来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3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但上完这一节课,发掘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通过听课老师的评点及自己的思考,感觉知道学生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教学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老师的知道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的指导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来说说指导不够好的地方。

首先是导入,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让学生说听了后的感受其实这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过于简单了。如果换成先板书“幸福”,再让学生说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有训练了学生说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接着是默读课文,简单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是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情来说,我为了降低难度,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可能会限制学生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框里。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在这里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读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也没有让同桌检查读音,基础只是没有抓牢固。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6个生字可以在课外认识,但班上还是有小部分的学生基础稍差,所以还是要在课堂上提醒一下,会加深印象。

当找出理解幸福的重点句,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这句话,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选择分就角色朗读的较多,当我检查时就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这句话,纯粹在读书。请了一个小组上台表演,本想让台上与台下的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但是我没有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三个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也没有让学生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所以学生的小组表演结束后,学生已让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以让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重点句。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呢个写“幸福”格言。本来意图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但是我提高了要求,一直让学生理解为写格言原来是这么简单。四年级的学生写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这里可以换位写写对幸福的感受,来体会生活中、身边的幸福并更好的珍惜幸福。当学生写好,可以挑几句好的感受在电脑中打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4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从课题入手读懂故事,进入生本对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接着我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学生画句子,读课文,交流。老师总结归纳。

2.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如果此时结束这一学习环节,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相机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孩子们一听,愣住了。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于是引导他们: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3、多元感悟,体会语文的幸福的含义。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在这一课的最后,许多学生都说了很多与课文中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实的,是值得尊重的。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每次课后总能够发现不足之处。

首先是读的形式少:比如,我可以用默读、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比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其次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阅读,出现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说不定他们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教学本课我也学到了许多,我深深的感受到只要我们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认真备课,就会给学生带来收获的喜悦,学生也会给老师带来快乐!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5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在课的导入环节,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题目,齐读课题后,紧接着就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是?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生日时收到许多礼物,有考了好成绩时,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玩,还有得到老师表扬等,这些答案中大部分都以个人直接的情感愉快为幸福的第一标准。我顺着学生的回答,提出“课文中的幸福又是指什么呢?”自然而然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在课文内容理解学习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考虑到整个故事情节不难理解,主要就是十年前和十年后两个不同的时间段中三个小孩的变化情况,通过人物的语言把故事的核心内容表现出来了。在这部分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欲比较强,喜欢饰演不同角色进行朗读训练,朗读的教学目标落实较理想。当找出理解幸福的重点句时,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这句话,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进行全班性交流时,学生对于课文中幸福这句话的理解普遍不足。因此,我又与开头相照应,向学生提出“现在你对幸福怎么理解,你认为怎样才是幸福的?”而此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与课开始时已不同了,变成“扶老奶奶过马路是幸福的,能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是幸福的,能帮助别人是幸福的”等。我想,也许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不可能完全理解文中的话,但从他们课始和课尾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表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对于幸福已经有一个基本认识:幸福不仅仅是完全个人的事情,同时也应考虑别人。

生活方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人生境遇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但其核心思想应是一致的。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6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在教学时,我以这样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紧接着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抓住重点段来理解全文即具体的分析课文。

在上完了这一课之后,就觉得学生还是没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读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读、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比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3、对幸福的理解,我认为幸福就是付出,劳动就是付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时,你有想过你的父母的感受吗?上课不听讲时,你有想过老师的辛勤劳动吗?……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7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还不突出。在学生学习时应该找出课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品读析句时,先理解词语“义务”,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事例一一品读感悟。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再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又能节约点时间去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或者同学之间交流有关幸福的名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所注意的细节。

总之,教学本课后,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的人生更为灿烂,更有意义!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8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都是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这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课文。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再抓住重点段的朗读来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与此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灵动课堂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便采用“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大展示环节把自己的发现、疑惑进行交流,全班共同解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智慧火花得到迸溅,学生的灵感得到生发,最终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愉快的人生之旅,让其生命在阳光雨露照耀哺育下,舒展张扬,开出绚烂的花朵。

课堂中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也因自信而发展,课堂因活力而精彩!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9

通过区语文协作组来我们学校指导的活动,我对《幸福是什么》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李建华老师的指点中我学到了不少,受益匪浅。

一、确定核心要素

文本的解读最重要就是要找到一个核心要素,也就是所谓的基本点。这就要充分地去解读文本,把文本放在首位,钻研文本,从而找到文章的核心要素,找到一个突破点。《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故事的基本点就是幸福,抓住了幸福,也就抓住了文本的核心要素。因此导入就可以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提出来思考,比我用《幸福拍手歌》导入要明确得多。用歌曲导入虽能营造气氛,也无形破坏了课堂应有的气氛,而直接提出核心要素来讨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理解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找到了,还要去理解这个核心要素,看看从哪几个角度去理解,重点放在那个方面,难点又是什么呢。《幸福是什么》的童话故事中,对于幸福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别人给予自己的幸福,自己因享受而感到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给予别人的幸福,自己因付出而感到幸福。在教学中,学生对自己因享受而感到幸福很容易理解,而对于自己因付出而感到幸福却很难理解,这就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给予别人的幸福上。我在教学中没有理解幸福这个核心要素,导致没把付出也是幸福这一个重点突出出来,一节课下来,学生仍旧侧重于因老师教我们学知识而感到幸福,因爸爸妈妈养育我们而感到幸福……

三、达到核心要素

明确了核心要素,那么整节课的教学就是为这个核心要素服务,最终让学生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就因为没有明确付出也是幸福这一重点,使学生最终并没有完全理解给予别人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可以明确提出今天我们所要说的幸福与同学们刚才对幸福的讨论是不同的,这里的幸福是一种给予、付出。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给予是幸福的,对十年前疏通泉眼时的幸福就要重点学习。可以把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句子进行对比学习,或者说说十年后这些人和动物喝了井水会说些什么呢,从而感受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情,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经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幸福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给予也是幸福。最后结束时出示一首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小诗,学生读了之后就更加明白了给予也是一种幸福,自己要给予、付出才会幸福。

同时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引导,可以把学生回答问题时说的重要的词语用在我的评价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对重点词语记忆会更深刻,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还要多一些激情,使自己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和学生一起走进课堂中去。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0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文中主要是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在教学时,我就直接的导入,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幸福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我的幸福是穿的好,吃的好,还有爸爸妈妈疼爱,我感到很幸福。钱洁宇还说,我们坐在这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么好的环境里和同学玩耍,感到很幸福。学生的幸福来至于现实生活中的,这是我真有点纳闷了,原来同学们理解的幸福是这样的,与文中讲的幸福有点离谱了。我就直接让学生去找,文中讲得幸福到底是什么?再让学生说说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可有不少学生对这句话不是真正的理解。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及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让学生读懂课文。然后再提问,谁能来表演文中的角色。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让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交流表演。这时学生才真正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为班级端菜,抬饭盒,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同学们的夸奖,我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把座位让给老爷爷坐,老爷爷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乘客投来赞许的目光,这是我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在家里帮妈妈洗菜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这是的我才松了一口气,学生终于明白幸福到底是什么的缘由,我很欣慰。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1

今天,我班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带领学生学习了《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幸福的真谛。因为幸福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来说,答案是多元的。面对刚步入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时,我重视孩子的自渎自悟,在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做批注后,进行反馈交流,重点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展开教学,结合理解“勤勤恳恳(以想象第二个青年工作的画面进行)、义务(在一个孩子说出义务就是责任后,引导孩子说说在校、在家、在社会上所做的事)”的含义。课上,我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孩子朗读课文。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拓宽文本内容,引入两篇小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幸福的真谛。最后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写自己对幸福的独特见解。

这节课上,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对课文的理解也十分到位,我倍感欣慰。尤其是五位学生所写《幸福是什么》的小诗都很精彩。但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课后总能够发现不足之处。正如一位家长评课时说的一样,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合理,因为整整上了50分钟;还有,对本篇课文的童话色彩的气氛渲染有所欠缺,关于智慧的女儿的教学中只出现一次(说明:其实预设时已经有这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我们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认真备课,才能给学生带来收获的喜悦,同时学生也会给老师带来快乐。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2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但上完这一课,发觉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经过自己的思考,感觉指导学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老师的导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指导的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来说说指导不够好的地方。

首先是导入,先板书“幸福是什么?”让学生说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效果挺好的。

接着是默读课文,简单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时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我为了降低难度,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可能会限制学生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框里。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在这里检查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如读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也没有让同桌检查读音,基础知识没有抓牢固。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6个生字可以在课外认识,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稍差,所以还是在课堂上提醒一下会加深印象。

当找出理解幸福的重点句,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这句话,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选择分角色朗读的占多数,当我检查时就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这句话,纯粹在读书。可能是我没有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理解

为什么三位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也没有让学生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所以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依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重点句。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3

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呢?毕淑敏在百家讲坛上有一句这样的开场白: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么是幸福?有人说金钱就是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已经提高了很多,但感到幸福的人却并没有比以前增加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去感知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隐藏了那些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杀手?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为什么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金钱以及健朗的身体还觉得不幸福呢?

关于幸福什么这个话题我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他们很多都说,幸福就是拥有很多的钱,很豪华的房子,很高档的车子,或者一切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东西。于是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误入了歧途。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课有一篇关于童话故事的课文——《幸福是什么》,讲述了三个牧童发现一口老泉,合力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儿称赞了他们,并祝福他们幸福。当时他们还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于是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去寻找幸福。十年后,三个牧童在小井旁边相遇了,各自谈了对幸福的理解。第一个说“幸福就是给病人治病,看着他们恢复健康;”第二个说“幸福是做很多对别人有用的事,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第三个留在村子的人觉得:“幸福就是种麦子养活很多人。”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揭示了幸福的含义。她对三个人十年间探索的幸福做了一个总结“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很简短的一句话,却让三个男孩花上十年的时间去弄懂。

很多人都是走了很多的弯路,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有些人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开始明白、感悟到幸福的含义。

一些人以为拥有很多的金钱就是获得幸福,于是他的一生都是在求财,把每一分钱都攒起来,生病了也不舍得花一分,丝毫不亚于莫里哀小说笔下的阿巴贡最后弄得个众叛亲离,自己也早年病死的下场。

还有一些人,把幸福定于拥有沉迷于光鲜靓丽的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我有这样一个朋友,我们高中的时候在一起读书,感情还算好。她的家境并不够好,就靠母亲每个月帮别人做家政供养着。但是她特别喜欢名牌的东西,常常骗家里要钱去买一些名牌的衣服或者包包,她的家很小,听破旧的。每次跟她去逛街,她看到什么漂亮的东西,总要去瞧一瞧,摸一摸。几千块钱的椅子,只要她觉得漂亮,她都会想尽办法把它弄回家去。在她的眼里,这些就是她的幸福,哪怕牺牲母亲的一切。可怜的人啊!

在这篇《幸福是什么》童话故事中与上述的例子相对比,我不禁沉思了起来。在成长的路上,我有父母的细心照顾,有老师的循循善诱,有朋友嘘寒问暖,按理来说应该是幸福的。可年少的我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们给予的一切,嘴巴上却还说自己不幸福,不快乐。甚至也叛逆过,拿着父母的钱天天泡网吧,不愿意回家。从不知道幸福为何物。少年不识愁滋味,偏爱言愁。而今读了《幸福是什么》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其实只要给予别人幸福,看着别人幸福,自己也会幸福。我们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懂得分享幸福。只要你给予别人亲切的微笑,别人才能给予你和善的笑脸。你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你给予别人无私的帮助,别人才会在你危难时,及时伸出关爱的双手。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给同学庆祝生

日,看到同学收到礼物一脸幸福的样子,我们也很快乐。同样,在自己生日的时候,也能得到别人的问候。这就是一种幸福。

于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不仅着重引导学生要懂得幸福就是靠劳动,靠付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我们的父母给于我们生命,感谢她们让我们在这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他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可以看见未来;感谢我们的朋友以及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他们的陪伴与鼓励,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笑靥,使我们在人生成长的路途中不再孤单。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教导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导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好让他们都能更好的成长。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4

幸福是什么?其实这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的标题,文中讲了三个牧童疏通了一口老泉,砌了一口小水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祝他们幸福!但三个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幸福,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三个孩子通过十年亲身经历知道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到底什么是幸福,我想要学生在理解上上一个层次。

课一开始,我就询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有过幸福的感觉吗?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说自己过生日时妈妈买了蛋糕、送了礼物感觉很幸福;有的说自己生病了,父母细心照顾自己觉得很幸福;还有的说读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作业很幸福,周末父母带自己出去玩是幸福的,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家长表扬自己时也是幸福的……孩子们说了很多,越说越兴奋,似乎他们都感觉到了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当中。但我却高兴不起来,我的内心甚至在隐隐作痛,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的幸福都是来自于他人的关爱,他们只是坐享其成他人给予的幸福,自己却不曾去创造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呢?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不会感恩的孩子将会是多么可怕呀!

想起去年曾经上过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贵的沉默》,里面也讲到了感恩,讲到了向父母回报爱,短短的一个学期就忘了吗?这样的状态真让人觉得烦恼!

没办法,我只能放慢讲授的速度,让孩子们细细地去品味文中的三个牧童用十年的经历所获得的幸福的体验: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让孩子们反复地朗读这几句话,期待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规律的重复。在学生对幸福的感受渐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又对幸福的概念进行拓宽。不同职业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机朗诵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同学们,课前你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现在学完课文之后你对幸福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劳动,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会感恩、会回报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孩子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身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和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多的讲解。在同学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孩子的话,让同学考虑,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同学通过交流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他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让同学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身对幸福的看法,自身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同学畅所欲言,有的说有一次在路上协助了他人,人家对我说谢谢时,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说我在家里帮妈妈作家务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同学进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教育。与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让同学读一读,背一背,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上一篇: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比较分析报告下一篇:购置1.5T磁共振的可行性论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