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

2024-10-06

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共12篇)(共12篇)

1.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 篇一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目前的社区体育设施基本上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旧居民区内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们锻炼需要的现状依然存在,而新开发的小区体育设施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有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条件。

[关键词]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104-02

社区体育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形式,是社区成员以相互自愿为原则,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为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体健康,而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则是这一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河南是个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区内的体育设施能否满足人们锻炼的需要?本文对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来研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推动社区体育更快地向前发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河南省18个地市随机抽取21个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和社区中460名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调查社区街道办事处的体育设施情况和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使用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460份,收回4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97.83%。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2.1.1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总体现状

调查表明:河南省只有23.86%的社区配备了足额体育设施,53.37%的社区未配备足额体育设施,22.77%的社区没有配备体育设施。而且,人口密集的老居住区体育设施更是极少。根本不能满足现在人们锻炼、健身的需求。锻炼场地、设施的匮乏,直接限制了体育锻炼的项目及内容,进而也限制了锻炼人数,这是影响河南省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2.1.2 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类型、新旧状况

目前,在那些旧居住区很多没有特别像样的体育设施。如果有,则大多是在一片空地上简单的砌上几个乒乓球台或者就是直接在一片空地上装几个简易篮球架供人活动。往往面积小,不能满足更多人锻炼的需要。有些设施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而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和体育彩票或福利彩票赞助的社区(有一定量的预留体育建设用地)则会有比较好一些的体育器材,主要是健身路径、单杠、双杠、健步器、滑轮拉力器、弹簧拉力器、秋千、简易吊环、天梯、滚筒跑步机、支撑旋转器等。而这些器材所能进行的运动强度小、身体符合低、缺乏对抗和竞技,少年儿童和年轻人则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些器材失去兴趣。

2.1.3 河南省新开发居住区体育设施状况相对较好

新兴的商品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开展居民小区体育可以使居民体育活动就近就便,更加容易生活化。在调查中发现,在新开发的商品居住区中,基本上配备有一定量的体育设施,而在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的居住区中,在体育设施配备上做得则没有前者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

2.1.4 河南省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闲暇时间的重要休闲活动。社区体育以其特有的区域优势和

组织形态,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地点大多在其所居住的社区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必将进一步提高,参加的人数也将有进一步的提高,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质量、功能等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目前,所调查河南省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态度,表明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需求。

2.2 河南省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2.2.1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收费问题

在现有的社区体育设施中,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又表现出缺乏系统布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有些体育设施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能建设的,像游泳池等。而一旦建成则基本上只对本社区居民或本系统职工开放。即使有部分对外开放使用的,也大多对时间、价格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价格,对很多普通居民来说,偶尔去可以,常去则经济上根本承担不起。

2.2.2 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维护问题

在这些社区体育设施中,更新维护不到位,令一些居民不能放心使用器械进行锻炼健身,而且也造成了浪费。在一些新建社区中还出现了添置的新式器材没有人会使用,造成居民想健身而不会健身的现象,进而导致器材、场地的闲置浪费。

2.2.3 社区体育比赛组织问题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社区体育大多数项目的开展以自娱为主,很少有比赛活动。个别有条件的会组织一些比赛,如老年人的门球比赛;年轻人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而大多数人则没有参加过比赛。

2.2.4 河南省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与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日益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体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发参加体育健身,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许多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愈趋丰富与多样化,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冲浪、旅游运动等多元的视角体现了现代人追求自我、崇尚自由的个性。人们自觉锻炼的意识正在提高。老年人喜欢与老伴、退休同事、邻居等结伴到公园广场、户外空地、社区内体育设施锻炼。这部分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退休之后闲暇时间比较多有关。同时,随着年龄增加,生理机能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生频率大大增加,对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期待有所增加。同时,经常在外活动可以消除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这种既锻炼身体又打发闲暇时间的休闲方式已成为目前老年人的最爱。而年轻人则喜欢与朋友一起利用单位体育设施或者去收费场馆锻炼。http:///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多数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所选择的项目、方式等都属于那种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锻炼花费较少,对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要求较低,以个人方式进行锻炼。如在河南省牧野区牧野公园广场,夏天晚上总有3~5处做有氧操、跳交谊舞的人们。这种运动方式就非常简单,只要有一个热心人带着录音机等简单设备过来,有一个动作比较娴熟的人在那带领,大家就可以聚集到一起进行运动。以这种方式运动的人群往往相对比较固定,即以附近常住居民为主,同时一些以休闲为主的过路人往往也会加入进去。

2.2.5 不同年龄段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和频率有很大不同 老年人大多喜欢有一定节奏感,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门球、快步行走、空竹等。而40~50岁的中年人则更多的选择交谊舞、健身操等运动。年轻人则更多的从事球类、长跑等相对剧烈、活动量大的运动。总的来说,社区体育的积极开展能够融洽社区成员间的关系,增进彼此间的团结,净化社区环境,减少民事纠纷,提高社区精神文明程度。在参加锻炼的时间上,老年人因为时间充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天气原因等),基本上每天都参加相应的体育锻炼。而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原因,参加锻炼的时间相应不多。

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老年人参与的项目大多对体育设施没有太大的要求。像太极拳、空竹等,只要有一片足够大的空地,几位兴趣相同的老人就可以展开锻炼。但年轻人喜欢从事的项目则大多对场地设施、器材等要求较高,如果相应的场地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其需求,其参与锻炼的热情和频率则大大降低。结 论

加强领导,认识到社区体育工作在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使社区体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组织好社区体育锻炼、比赛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终身健身能力,推动社区体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体育的积极性,增加社会体育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做好社区体育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学校体育资源、企事业单位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加强社区体育的人文关怀,增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庄永达,陆亨伯,郑建岳.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配套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05(1):17.[2]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36.[3]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2.[4]廖军.论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J].怀化学院学报,2004(5):123.

2.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浦东新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人力及设备资源。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46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主任以及医生的问卷调查, 掌握浦东新区社区牙科医生的数量、结构等情况 (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 ;近3年的牙科医生调入、流出状况及其原因分析;社区牙科设备配置情况。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2软件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录入, 运用SPSS 16.0对社区牙科人力、设备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下发调查问卷46张, 回收问卷46张, 有效应答率为100%。

2.1 社区牙科医生、护理人员配置情况

目前, 新区共有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均设有牙科, 共有牙科医生126名, 护理人员36名, 医生护士比例为3.5∶1;有43家社区的90位口腔科医生过去的3年中参与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占牙科医生总数的71.4%, 有22名护理人员参与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占护理人员总数的61.1%, 见表1。

2.2 社区牙科医生年龄、性别构成情况

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医生中, 男性66人, 占52.4%;女性60人, 占47.6%。社区男性牙科医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6~55岁, 约占33.3%, 有3人的年龄大于61岁, 占4.5%;社区女性牙科医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 有3位医生的年龄大于56岁, 占5.0%, 见表2。

人 (%)

2.3 社区牙科医生学历、职称构成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牙科医生的学历以本科为主, 占50.0%;初中和中专学历占21.5%, 研究生学历仅1人, 占0.8%。在职称构成上, 以初级为主, 占48.4%, 助理医师占17.5%, 副主任医师仅6人, 占4.8%, 正高职无, 见表3。

2.4 社区近3年内牙科医生流失和调入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 近3年内, 浦东新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流失牙科医生20人, 流失的首要原因是医生辞职或调入其他单位工作, 其次是退休或疾病原因;3年来, 共调入14位牙科医生, 主要来源为从外省、市其他医院引进 (4人) 和上海市其他单位调入 (3人) ;通过应届毕业生招聘引进的牙科医生数仅为3人, 见表4。

2.5 社区牙科设备配置情况

2012年, 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综合治疗椅130台, 能够在学校现场开展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便携式牙椅只有25台;在2013年年度预算中, 有22家社区将27台便携式牙椅采购纳入预算, 见表5。

3 讨论

3.1 社区牙科人力构成不合理, 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被调查的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中, 有19家没有牙科护理人员。从社区口腔科医护人员结构上看, 牙科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为3.5∶1, 远低于推荐的比例标准1∶2[1], 提示目前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顾钦等[2]2006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牙科人力需要与需求预测研究中发现, 口腔医护比例为3.85∶1。提示浦东新区二三级医疗机构医护比例失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牙科护理人员数量少, 必然导致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要由口腔科医生独自完成, 从而降低了牙科医生开展服务的效率, 使得相当一部分牙科人力资源被浪费。

3.2 社区牙科医生流失多于调入

通过对近3年社区牙科医生的流动情况看, 社区牙科医生队伍人员数量在减少。目前在岗的牙科医生中, 各有3名男、女性医生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造成社区牙科医生数量减少的主要可能原因为:一方面是当前牙科医生人力资源相对稀缺, 有部分医生从社区基层跳槽到别的医疗机构执业;另一方面是上海市自2010年试点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该项制度规定:口腔系学生毕业后要接受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可以到医疗机构执业;上海市的医疗机构从2010年起不得招聘使用未经过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口腔应届毕业生。相对于上海市二三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最底层, 在人才招聘方面相对缺乏吸引力。

3.3 社区开展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设备相对短缺

在上海市, 儿童口腔预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口腔健康普查、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等服务项目。社区牙科医生主要是在学校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牙椅、银汞调和器、光固化机等专业设备。2012年浦东新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 只有21家有便携式牙椅25台, 提示社区牙防专业设备相对短缺。值得庆幸的是, 随着政府对儿童口腔公共卫生工作的日益重视, 2013年已有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27台便携式牙椅的采购纳入2013年年度预算当中。

4 建议

4.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口腔护理人才的引进, 提高社区牙科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

对浦东新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腔科来说,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增加牙科护理人才的引进, 改善医护比, 将一些耗时、不需很多训练的工作交由牙科护理辅助人员来完成, 减少牙科医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产量[3]。牙科护理人员数量的增加也对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服务供给数量的增加有重要现实意义。因为, 目前社区都是在学校卫生室通过便携式牙椅等简易设备来为儿童开展服务, 这些简易设备不像口腔门诊内安装的操作台那样功能齐全, 容易使用。例如在现场开展“六龄牙”窝沟封闭的过程中, 就需要配套使用便携式的光固化机, 这时候有护理人员在现场配合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方面, 护理人员的辅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这种协作配合也可以保证操作环节的规范性, 进而保证窝沟封闭的质量。

4.2 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社区牙科功能定位, 制定鼓励口腔专业人才到社区工作的保障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作为基层口腔医疗机构, 应以牙科综合治疗和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作为主要服务内容, 发挥自己的特色, 把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拔”、“补”、“镶”的诊疗工作解决在基层和社区, 以适应全区居民的口腔治疗和预防的需要[4]。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本科口腔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对完成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给予特殊的待遇补贴, 提高社区在牙科医生招聘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不断增加社区牙科医生的新生力量。对长期在社区工作的口腔专业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业务进修、继续教育和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提高口腔专业人才对社区工作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尽量减少因社区口腔专业人员辞职或者外调情况造成的人才流失。对达到退休年龄但专业突出、身体状况良好的牙科医生, 可以争取延期聘用。

4.3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牙防资源的投入, 满足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需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承担政府儿童口腔公共卫生卫生服务项目的主体, 其牙防人力、设备资源的配置情况直接决定着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量。相对于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社区牙科医生更倾向于为社区居民开展口腔治疗服务;牙科医生既使参与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也是采取兼职形式, 每年服务1~2个月。加之, 目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较差, 社区提供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口腔健康需要。因此, 还需要政府在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设备资源配置方面加大投入, 重点配备专业牙防设备、理顺社区牙科医生从事儿童牙防工作的费用补偿机制, 提高社区牙科医生从事儿童牙防工作的积极性, 增加服务时间。

摘要:目的 掌握浦东新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人力、设备资源配置现状, 为社区合理配置牙科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社区牙科人力、设备资源配置现状。结果 46家社区共有牙科医生126名, 护理人员36名, 医生护士比例为3.5∶1;社区近3年内牙科医生流失20名, 调入14名;社区牙科共有综合治疗椅130台, 便携式牙椅25台。结论社区牙科医护比例失调;在近3年内社区牙科医生数量减少。

关键词:社区,牙科,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吴明, 宋艳丽, 李曼春, 等.医疗机构卫生人力配置量测算研究[J].中国卫生人才, 2000, 3 (1) :19-22.

[2]顾钦, 冯希平.上海市浦东新区牙科人力需要与需求预测[J].上海口腔医学, 2006, 15 (1) :34-37.

[3]王左敏, 吴明, 王鸿颖, 等.北京市区牙科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0, 16 (9) :543-546.

3.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 篇三

1  医院档案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

医院的档案种类繁多,并且根据其档案类型的不同,其功效也有所差异。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涉及档案方面的应用,因此,医院档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现阶段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面来说,其管理方式主要采用自行管理模式,也有的医院在管理中采用把档案放在人事代理机构方式。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已经在管理体系中设置了人力资源部和人事科,并且在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快的医院中,甚至还设置综合档案室进行档案管理。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自传、职称呈报表、工资审批表、鉴定、履历、考核等,大都用于职务变动或者调离、政审以及工资级别定位等。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医疗体制逐步得到改善,医院建设成为医院关心的核心问题,他们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而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在人才的选贤举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知人善用以及挖掘潜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却还没有受到充分关注。

2  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档案意识。现阶段,很多医院由于对人力资源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和观念上单纯地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保管和存放,普遍存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将医疗业务方面发展作为关注焦点和核心,而对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则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在工作中多存在应付思想。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在人才聘用以及职务升迁等方面作用不大,也不用关注其在人才开发方面的应用,只要做好查档和外调等工作就可以了。由于上述思想的存在,很多职工缺乏档案意识,对档案作用没有足够了解,部分有工作经历的新调入人员档案在调入前档案材料缺失严重,或者从毕业后就一直在个人手上。

2.2  档案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医院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习惯和机密性,再加上其档案的种类比较多,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因此管理上也比较复杂。由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重视档案管理,没有建立专门存放各种人力资源档案的档案库,并且在管理中将多种档案种类相混杂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志,从而导致档案凌乱不堪,保管不当,很多材料内容都不完整,失去了保存的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手段上,由于医院对档案管理配套设施没有给予足够资金投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手工编辑、检索的途径,工作方式繁琐,且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对档案材料进行归档整理,档案的整理和管理质量水平也比较低。

2.3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从现阶段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情况来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由于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编制不足,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很少有人愿意专业来做这项工作。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专业人员。这些兼职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实际工作中知识结构不够完善,难以对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另外,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年龄都比较大,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管理中效率比较低,且缺乏对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灵活运用能力,这也不利于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进展。

3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档案管理的改善措施分析

3.1  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档案作为医院的重要信息来源,在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在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的功能作用以及重要性也逐渐开始凸显出来,一方面,能够提供职工的工龄认定信心,对于医院方面的工资制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还能提供政审、经历、自传等方面的信息,为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而从医院的角度来说,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宣传力度,从而促进医院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档案室的建设资金投入,引进先进配套硬件设施和信息软件等,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奠定硬件基础。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及职工也要积极改变传统观念,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档案管理新技术,通过多种创新途径来对档案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3.2  改变档案管理方法,向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发展。档案的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具有机密的特点,需要单独存放,并配备专门的人事档案人员由专人管理。在上岗之前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相关步骤和方法规定。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手工实现,其管理工作效率低,并且档案存放所占用空间也比较大,因此不实用。针对这一问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将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档案管理建设中去,将国内外先进的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引入医院中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节约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对于档案资料信息的完善和保密,以及促进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对档案材料的收集进行规范,针对档案的要求,查看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并将人员信息录入计算机技术中,对内容进行扫描,纳入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中,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检索效率。

3.3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医院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规模也日益壮大,要求其对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也要相应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管理对人才的需求。从档案管理人员自身来说,必须端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在工作中要踏实、认真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积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从医院来说,首先,在人才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科学化管理原则,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氛围的营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其次,在人才的选拔中,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在人才调动和选贤中的功能和作用。

4  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愈加迅速,开始向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向迈进。当前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管理方法仍然较为落后,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和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产生了阻碍。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一定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积极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档案管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社区医院调查报告 篇四

经过在xx街道社区医院一周的实习,我认为社区医院有以下特点:

一、方便民众

1、让居民享受到身边的保健。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不要出远门,在社区医院就能治好。

2、医保进社区。现在我省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范围,参保人员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中,将有1—2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鼓励参保人员到社区看病,我省推进医保进社区,积极采取医保费用预付、提高报销比例等有效措施。同时把所有社区卫生特色诊疗服务项目,如家庭病床等明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南平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群已达9万多人,参保人数多,分布面广,为满足广大参保人员的就近就医需要,实现用比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优质、方便、快捷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我市有关部门已经在市区范围内搭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形成“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双向转诊医疗卫生网络,让参保人员享有“近在咫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二、平价惠民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许多病人及病人家属反映在社区医院看病拿药,要比大医院便宜不少。社区医院中的药品价格与大医院相比较,能很好地让绝大部分居民接受,而且在达到同等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医生尽量使用廉价药,以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真正体会到社区的公益性。卫生部长高强今年1月强调,公共卫生服务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要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除了零差价药物,还必须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本社区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坚持公益性。“收支两条线”是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对下属各站统一财务管理,各站经费由中心统一拨付,收入上缴中心,从而切断医疗服务人员和服务收入之间的联系,杜绝了“以药养医”的现象,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三、人性化服务在xx街道社区医院,几乎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居民都会拥有一份个人或者家庭的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留下患者的第一手资料,既便于社区医生进行管理,也便于大医院医生接诊后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情况。社区医生

会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检测,利用健康档案把握居民的健康状况详细记录,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干预。目前xx街道社区医院正着手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的人群统计,并对患病的居民在饮食、药物、锻炼等方面给予指导建议。下一阶段将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免费普查,以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早期治疗。糖尿病、心脏病、肿瘤、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是社区干预和管理的重点。孕妇、小儿及六十岁以上老人也是本社区医院的重点管理对象,对孕妇进行各阶段孕期保健,对小儿进行及时的预防接种,对六十岁以上老人进行定期体检。xx街道社区卫生医院除了日常接诊、康复指导,每个社区医护人员还要走进自己分管的居民家门,对居民进行卫生观念、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宣传。这正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比大医院的优势所在。

四、可及性可及性是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 也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可及性主要表现在地域上的接近――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使用上的方便――随时候诊,看病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关系上的亲切――对待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和价格上的公平合理――实行平价售药,尽量使用廉价药等方面。

社区医院的重要性在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2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会议听取了卫生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汇报。会议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贴近群众、方便群众、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新型卫生服务形式,符合我国国情,适应人民群众需要,是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基础。医疗服务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搞好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全民事业医疗机构,是为我国人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一切以社区人群的健康为中心,并且坚持“六位一体”。所谓“六位一体”即指“预防、医疗、妇幼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个功能于一体的卫生服务网络,是

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为城镇居民提供有效、经济、便捷、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而卫生服务的基本任务是使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政府倡导的社区医院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范围: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服务: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等。编制配备: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按照国家社区医师的规范要求,社区医师应该是有执照的全科医师或有在正规医院工作实践经验的临床医师来担任。护士安医护比1:1配备。收费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可以实行按项目收费,也可以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采取按病种收费等方式。药品价格:降低药品加价率,鼓励廉价药品的使用。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大医院合作:双向转诊、通用病历、专家定期坐诊等社区卫生服务方便、可及、经济、人性化服务的优势逐步得到体现。本社区医院完全符合甚至超过以上条件,达到标准。

但是社区医院的患者就诊率不高及影响人们选择社区的原因:一是有些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还没有充分的了解,不知道在自己的社区能够获得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信任, 不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保健交给社区医生;三是传统的习惯使不少人认为患病后就应该去医院, 而且是医院越大越放心;四是医疗保健制度的限制, 不少单位对本单位的职工就医明确规定了定点医院,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不能报销, 另一方面, 对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时常用的药物特别是针对慢性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没纳入医保范围, 影响居民的就诊。

不过,一套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需要时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软件的完善需要时间,广大居民认识、接受、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时间。因此,面对发展中的事物,我们不应总用挑剔的目光看待它,而应该给予更多宽容,允许过渡阶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能给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更多支持、鼓励和信任。

我认为社区医院要进一步发展应该:1加强宣传, 扩大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的覆盖面。2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服务(如中医药),以及按疾病收费的模式,提高经济可及性。3 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势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 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和病人建立长期的感情纽带。

5.关于社区服务现状的调查 篇五

一、导言:

社区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和睦、守望相助、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体。社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学术界对于社区服务的定义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服务包括社区福利性、公益性服务,还包括一定程度的商业性的便民利民服务,以及为辖区内企事业组织提供的后勤保障服务。狭义的社区服务则认为仅仅包括社区福利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服务,不应该包括商业性服务。我们本次调查内容是按照广义的社区服务来理解的,即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区环境服务及社区商服务。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过程。作为社区服务的实体,居民的参与对于社区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没有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就不可能落到实处。所以现代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重视居民的参与和民主精神的实践。由此看来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这两者的关系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的社区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距离。现阶段阶段我国的社区工作所呈现出的一种局面是:居民曾与度比较低,即使曾与也只是一种被迫参与,缺乏一种积极性,甚至有时候还会对社区工作呈现排斥反应。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着居民的参与度、居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以何种方式服务成为了当前需要迫切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社区这一组织的服务工作和居民的参与程度,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选择在下沙的云水社区。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明确该社区的服务和参与状况,从而为该社区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更好地进行社区建设,不断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使之达成一个和谐的共同体。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云水社区的全体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为总体,采取偶遇抽样来选择调查对象。以“不上门打扰”为原则,选择在户外的本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以最终的被调查人数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云水社区共含云水苑、金沙学府、阳光华城三个小区。共有户籍人口1524人。住宅户2700户,其中有商住用户418户。

2、资料的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被调查居民的抽取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由本调查小组深入各小区实施和完成,全部问卷都是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大部分问卷都是一对一完成。实际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87.5%。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数据,利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主要采用描述统计和相关。

三、结果与分析

1、云水社区社区服务的总体情况。

社区服务就是在政府的领导之下,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多方面的活动,促进社区内居民的相互交往与互助,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并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的不同需求、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价值,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强化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社区的价值整合。

云水社区有劳动保障、民政帮扶、就业援助、文体教育、计划生育等12大类的社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一应俱全,并且在办公楼中设有图书室、咨询台。在社区内还设有活动小广场,健身、休息场所,除了居民住户以外还有一些服务性、经营性的组织,比如幼儿园、药店、便民超市、商店以及其他一些政治性的社会团体。在基础设施上,云水社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并且划分责任片区,每个片区还配备一名负责人。

2、居民对社区服务了解的基本状况 表5 居民对社区服务了解的情况(%)

表5的结果表明,总体上,该社区的居民对社区服务都是知道一些,其次是不知道,知道的占少数。云水社区作为一个新建的社区,其居民大多是外来人口,有很多都是刚住进来几个月,在这居住时间较长的也就一年多,所以大多数对社区的服务了解得并不全面。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特别是一些外来的在云水社区租房子的居民,不知道有社区服务的不在少数。同时,这一结果从量的分布上也反映了三个小区各对社区服务的了解程度,其中金沙学府和云水苑的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阳光华城。这表明,知识程度越高,对社区服务了解的程度越高,越关注社区服务。当然,从社区的角度来说,加强宣传也不失为一个使居民更了解社区服务的好方式。

3、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从质的方面分析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笔者对居民最需要社区改善和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6.表6的结果表明,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是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其次是便民服务。当然,如前文所说,便民服务不是一种单独的社区服务,它贯穿在整个社区服务中。其实,不管对社区管理人员还是对居民来,社区服务最首先体现的就是方便居民。例如,从表6可得,在养老服务方面,居民最希望社区能够对老人进行定期体检;在医疗服务方面,有65.2%的居民都希望能开设社区门诊,其次是社区医院,门诊和医院的区别就是门诊看病快,手续简单,能够诊断一些类似感冒过敏的小病,而医院看病手续烦锁,不管大病小病都是一样的手续。同时,在访谈过程中,也有居民反映社区应该设置社保药店;在日常生活中,希望社区能多提供健康养身的知识。从表6可看出,对于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社区提供信息,比如健康养身知识、气象预警、生活常识、简短的社区新闻和节日祝福等,大部分居民都是比较感兴趣的。除了表6所反映的结果外,在访谈过程中,有很多居民反应老人小孩在饭后出来散步或者聊天乘凉时,小区内没有座椅可供休息,也没有地方可供小孩嬉戏,所以希望社区能在小区里放置座椅和一些游玩的设备。

1、文体娱乐

根据表三的统计结果,男性最原意参加的活动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原意参加此类活动的男性占到所有男性的40.2%。女性最喜欢参加的一项活动是社区演出等文艺性活动。所有活动中,最受那女老少共同欢迎的两项活动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和社区会演,喜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8%。喜欢参与太极剑、太极拳等健身活动、喜欢参与社区健身设施锻炼、喜欢社区阅览室读书的人数分别占到总人的8.7%、21.9%、和8.6%.居民还是很迫切希望社区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文体娱乐场所,如棋牌室、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等。与此相比,市区所调查的三里社区在这方面明显比云水社区要好。他们设有图书室、活动室等,并且有老年居民自发组织的“老头合唱团”。另外我们也询问了被调查者,他们希望社区举办什么文体活动。在各类运动比赛、社区运动会,读书会、下棋等交流活动,开展健康、安全、法律等知识讲座,社区演出等选项中,位居第一的是各类运动比赛、社区运动会,有41.0%的居民选择这一项,不难看出,多数人比较热爱运动,也很注重锻炼,重视健康。并结合上面所述的居民最希望社区能改善和提供的是文体娱乐场所,可以看出,居民们是迫于没有活动的场所,因此社区应该提供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并定期组织一些比赛活动或是举办社区运动会。这样一来居民的参与性也会被激发,整个社区的氛围也会不断改善。

2、教育服务

云水社区在金沙学府这个小区内设有幼儿园,但是由于周围居民投诉幼儿园上下课的铃声以及孩子的喧闹声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因此被迫停办。但是,家中有孩子的居民又抱怨幼儿园的停办使得他们很不方便。下沙另有两所幼儿园,一所离云水社区较近,但是不接收外籍学生,另一所虽没有户籍规定但是比较远。下图是有关居民对于园内开办幼儿园的态度。有65.8%的居民赞成开办幼儿园,认为这方便了居民,孩子的安全也有保障,家长更为放心。只有6.8%的居民认为这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在幼儿园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重新考虑。找出一个两全的计策,以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3、医疗保健服务

4、托老托幼服务

5、环境整治服务

一个社区的环境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社区的形象和品质。尽管社区的环境整治承包给了物业,但是社区居委会还是应该重视。当物业工作失职时,社区就应该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云水社区的总体环境不错,但还是有居民抱怨所住小区的环境并不理想。在有餐饮商铺的楼层中的居民抱怨店家已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因为一般餐饮商家都是朝九晚五,这使得晚上居民无法早早入睡早上又很早被吵醒;而在云水苑菜场附近的居民,他们则反映由于水沟积水且发臭、招虫的问题,尤其是在夏天特别严重;也有居民反映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地面垃圾堆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下表是被调查对于社区噪音、烟尘、污水、空气、垃圾这五方面环境问题的看法。

噪音烟尘污水空气垃圾

云水社区在环境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噪音污染较严重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四类污染,31.2%的居民认为噪音污染正困扰着他们。空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相对于噪音污染要轻。有41.8%的居民对于社区环境问题比较困扰的是蚊虫滋生,这也是由于社区总体环境的影响,垃圾堆放、污水淤积等都会导致虫类繁衍滋生。

与市区的三里社区进行对比,云水社区在环境问题上比较严重,需要加强管理与整治。三里社区在噪音、烟尘、污水、空气、垃圾等五大污染中,其认同率达79.0%左右。明显超出了云水社区居民对于环境的认同率。但相同的是,三里社区在这五大污染中最为严重的也是噪音污染。看来,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了社区的头号环境问题了。

根据表8的统计结果可知,云水苑各个小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是蚊虫滋生的问题,很多有小孩的家庭对此表示特别不满意,晚上都不敢抱着小孩外出散步,所以蚊虫滋生问题是云水苑急待解决的问题。云水苑的部分居民反映路面垃圾多,清理不及时。金沙学府靠近马路的居民反映各种噪声太大。表8:所在小区与环境问题

6、就业援助

就业援助也是云水社区的一项服务项目。在该社区居住的大多是附近高校的老师。在我们所调查的对象中就有28.1%的教师,因此就业援助更多是针对该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和失业人员。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3左右的居民知道社区有就业援助,63.5%的居民竟对此一无所知。这个可能要归因于社区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也询问到,社区该如何才能改进有关就业援助的服务,有47.9%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在宣传栏上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在访谈中,也有居民建议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有关就业的讲座或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7、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根据表9的统计结果,比较受欢迎的信息种类主要是健康养身知识、气象预警以及生活常识,需要此类信息的人数分别占到总人数的33.3%、29.6%和26.3%。合计需要这三类信息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9.2%。相比之下,认为什么信息也不需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6%。

表9:性别与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四、讨论

上述调查中关于社区服务设施的分析中,硬件设施不全,且基本上都是物质层面的基础设施,关于提高社区人民精神层面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甚至是有些社区虽然有,但是社区居民并不怎么参与。从社区人员的文化水平来看,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社区服务建设和人民素质的提高并不同步,有相当大的差距。另外,社区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还有一个层面,就是收入水平不高,大多属于中低收入,他们除了生活之外,并没有太多额外的资金去帮助社区发展,只能靠政府公共服务的资助。对社区小区类

型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当今社区还有大部分的村庄型和城中村,这些现象还需要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城镇社区。加快城市社区的建设,赶上城市化的速度。总之,社区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服务发展水平不统一是一个明显的问题,还有就是社区服务的基础硬件设施不健全。

除此之外,能反映出来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社区认同感问题。社区认同感和社区服务水平有很大关系,社区认同感高的社区,服务水平较高,同样的,满意度也较高,反之则不是。因此,调查中的关于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的调查很好的反映了社区认同感,同时也反映了社区内部自主参与的社区服务。当今我国社区正处于发展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特别是对社区内的自主参与的服务和微利型或无偿的社区服务的发展和探索。

五、小结

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了解情况、居民希望社区提供哪些服务、居民的社区参与情况等方面描述了云水社区社区服务建设和社区参与的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小区对社区服务的不同需求。调查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一)社区服务

1、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了解并不全面,大都只知道一些,当然,这可能跟云水社区是新建社区有关。

2、居民最希望社区能举办文体娱乐活动,设置一些文体娱乐设施。文体娱乐活动如各类运动比赛、社区运动会、开展太极剑等全民健身运动;读书会、下棋等交流活动;社区演出;开展安全、法律等知识讲座都受到居民欢迎。

3、在文体教育方面,居民希望能够增加文体娱乐的活动及场所,希望社区能够重新在社区内开办幼儿园以方便居民。

4、在就业援助方面,社区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没有到位,以至于大部分的居民没能够及时了解有关就业的信息,居民要求社区能够在宣传栏、橱窗处加强对就业信息的宣传。

5、在环境整治方面,居民抱有很大意见,噪音污染成为最大的问题、其次是垃圾污染、空气污染。社区应与物业和商家进行协商,以减轻噪音污染,改善社区的整体生活环境。

(二)社区建设

1、对于社区工作者接触居民,三个小区因情况不同而不同,云水社区的居民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金沙学府的居民则倾向于在每栋楼设意见箱、公布热线电话或者网上听取意见;阳光华城的居民则希望社工上门了解情况或在每栋楼设意见箱。

2、在社区参与方面,只要有时间,大部分居民还是愿意积极参加的。

本调查研究通过对收集的问卷资料和访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频率、相关等方面描述了目前云水社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的现状,并分析了如何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及如何提高居民的参与性。

3、在社区选举参与方面,外籍人员不能享有本地居民所有的选举权;本地居民也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居民总体上积极性不高,但还是有多数居民表明只要社区改变活动的形式或是有人带头参与就会投身于社区活动中来。在如何提高居民的积极性方面,有很多居民提出要改变社区活动的方式,加大宣传的力度,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六、参考文献

6.关于社区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六

一、社区服务现状

(一)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依托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面向社区成员开展的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公共服务。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特征,主要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益性组织、社区志愿者来完成,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解决民生的重要措施。

(二)社区服务现状

1.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目前,我县开发区11个街道35个社区,强化了社区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先后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社区服务受理中心3个,社区综合服务站19个,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社区服务中心(站)通过开展“一门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既方便了居民又为政府服务职能转变提供了坚实平台。同时,设立家政服务站21个,创办社区服务网点50个,“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正在形成。

2.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为改变社区服务设施小、破、旧的状况,我县采取“立足自身、争取支持、资源共享、发动群众、政策减免”的办法,先后共投入资金380万元,重点用于改建、扩建、新建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含社区办公用房、社区警务室、社区活动室等设施)。目前,近湖开发区社区居委会全部解决了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平均面积38.9平方米,52平方米以上的占社区总数的33%。同时,社区全都配置了电脑并安装了办公电话,配备了必备的办公用品和规范化的宣传图板,建立社区警务室32个、社区图书室4个,爱心超市21个,有17个社区解决了社区活动室。

3.社区服务队伍日益壮大

全县推行了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通过注册登记,成立“夕阳红”老妈妈服务队、“共青团”青年服务队等群众性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不断规范。目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达到31个,志愿者459名。每月义务劳动超过超过40小时。

4.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通过设立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深入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开发等多层次服务。不断加大老年人服务力度,建成“星光老年之家”等服务设施5个,老年活动组织18个,深入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近300名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助理员的上门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救助服务,充分发挥“慈善超市”救助功能,深入开展各种社区救助帮扶活动,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广泛开展医疗、卫生、计生、法制、文体、科普、环保、治安等各项便民利民服务,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社区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和谐社区建设的要求,大多数社区尚有一定差距,社区服务中的一些“软肋”开始凸显。调研中,我们梳理出许多问题,经过认真归纳、分析、综合,感到服务体制不顺、政府投入不足、政策落实和扶持不到位正日益成为社区服务的“心腹之痛”,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

(1)志愿者服务时间相对集中

志愿者大多是一些公务员、教师、医生等有公休时间的职员,他们的服务时间集中在双休日或国家公休日,在这些日子中志愿者服务到位即时,甚至达到饱和,但工作日志愿者人数急速下降,具体表现为公休日志愿者服务过饱和,工作日志愿者服务稀缺。所以志愿者服务时间不均匀是存在最大的问题。

(2)志愿者服务类型不足

志愿者服务类型集中在医疗服务、卫生服务、资讯服务等,但老年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孤单,需要最好的服务便是志愿者陪着他们聊聊天,表演一些节目给他们看。而可以提供这些服务的最大优势群体是学生。

二、对志愿者的需求情况

首先,志愿者是社区服务的主力军,社区负责人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但希望以下几点要求能得到我们大学生志愿者的满足:

(一)批次分散平均(更久)

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人数众多,服务类型较单一(卫生、娱乐)的群体,相应的也是组织性较强的,所以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应分为多个小组,小组服务组织性更强、效率更高。多个小组应将服务时间均匀分散的制定(周期更长),确保大学生志愿者这个群体的优势的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建立对口服务(更有效)

这个需求有一定的针对性,即老年中心服务,一些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到老年人中心表演节目或陪老年人聊天,这让孤独的留守老人得到了许多欢声笑语,排解了老年人的苦闷。但聊天对象频繁改变让这类服务的效率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因此老年人中心需要一对一的,长期专一的志愿者,说的更明白些就是,希望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有专人固定的陪留守老人聊天解闷,这样更容易建立感情,效果会更好。

(三)对宣传的需求(更长远)

虽然志愿者服务已逐步发展,但仍有较大的宣传空间,大多数志愿者认为为社区服务是唯一的志愿服务要求,但社区负责人说,为他们宣传社区对志愿者的需求,以及志愿者的要求从而能扩展志愿者的队伍是一项更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同时大学生做这件事更有说服力!

三、意见与建议

1.要调整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改善在服务过程的态度和质量,要全心全意为身边的人服务。

2.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参加活动时,时刻记住,我们是为了无私的服务社会,创造良好生活,和谐氛围的一名志愿者,不是没事干闹着玩的游兵散勇!3.在活动中,大家要保持高度的集中精神,服从组织安排,不能打闹嬉戏,不能顾盼生辉!

4.需要在语言的号召之下印证志愿者的使命和精神,但是不需要大话空话和废话,将时间和议程多安排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比多说两句话强多了!5.在践行志愿行为的时候,不能抱有为了做一件好事的同时,做件坏事也无不可的心态!即一定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7.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 篇七

1 高校医院社区急救的现状

1.1 急救机构健全。

高校医院是教学、科研、实践、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直是学校重视的部门, 校医院的院长由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均强的人才担任。一般急救小组是校医院院长、业务副院长负责领导, 较大的卫生应急如SARS和“甲流”危及公共卫生的潜在可能等应急小组都是主管校医院的校级领导挂帅, 指导全面工作, 小组成员是各科室的业务骨干和护士中的精英及药局、辅助科室、后勤的负责人。

1.2 急救设备简单。

急诊室设在一楼, 急救设备有心电监护机、除颤器、洗胃机、吸痰器、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胃肠减压管、简易呼吸器、便携式氧气瓶、氧气袋、急救箱、急救药品 (30余种) 、夹板、颈托、担架、轮椅、救护车。

1.3 急救培训。

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医护人员到三级甲等医院或专科医院进修学习, 主要是到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骨伤科等与高校医院急救病种相关性强的科室实践。同时请急诊专家来医院面授基本生命支持等急救技能, 学习实践后急救诊断水平和急救能力明显提高, 如胸痛待查、昏迷待查、呼吸困难待查等诊断已经被急性心肌梗死、酮症酸中毒、低糖休克、脑卒中、低氧血症、气胸、哮喘等明确诊断所代替, 现场急救后运回本院治疗的病例数增加, 转诊抢救的病例数减少。

1.4 突发事件有预案。

社区急救不仅是常态下的日常急诊急救, 而且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2]。2003年“SARS”和2009年“甲感”流行时, 学校均给予高度重视, 校医院第一时间做出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小组。准备好预防防护用品及治疗药物, 宿舍区、教学区、行政区、家属区消毒, 随时准备与校园外封闭, 设置隔离区 (独立楼房) , 开设急救病房, 安排医护、药局、辅助科室、后勤值班表, 建立24h待命制度, 设立教室、宿舍、食堂的卫生监管制度, 同时组织全院人员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恐吓心理, 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预防流行病的发生。事实证明机制健全、措施得当、准备充分、预防得力、效果明显。

1.5 5年来社区急救资料统计情况。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社区急救85次, 其中骨折12例, 酮症酸中毒8例, 急性心肌梗死6例, 脑卒中6例, 坠落伤5例, 酒精中毒5例, 胰岛素注射过量5例, 胃痉挛4例, 低血糖4例, 痛经4例, 气胸3例, 癫痫发作3例, 误服药物3例, 小儿高热惊厥3例, 食物中毒3例, 服毒1例, 吸毒过量1例, 空巢老人求助12次。现场急救或处理后根据病情及患者家属意见运回本院抢救或治疗56例, 根据病情及患者家属意见通过“绿色通道”转运到大型医院21例, 现场救治无效死亡1例, 转运后跟踪得知死亡2例。

2 高校医院社区急救优势

2.1 急救范围半径小。

校医院服务辖区半径为30m-1500m, 医疗服务覆盖近3万人, 教学区、宿舍区、行政区、家属区的块状分布及楼号规律编码, 非常利于急救人员或急救车迅速到达现场。

2.2 呼救反应时间短。

校医院设立内线和外线两个急救电话, 值班护士接到求救电话后, 立即报告急救组长, 组长迅速组织急救成员携带急救设备、药品跑步或乘车奔赴现场, 一般10min内到达, 平均3~6min, 社区急救较“120”急救中心急救反应时间短[3], 保证良好的急救时效性, 提高急救效率[4]。缩短呼救反映时间, 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无治疗期”, 使其成为院前急救的延伸和前移[5]。

2.3 急救服务意识强。

校医院在急诊急救方面加强管理力度, 各科室都有随时参加急救的意识, 急救设备操作熟练, 急救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急救对象是校内的师生和家属及附近居民, 师生体检或日常医疗多有接触, 拥有熟悉亲近的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第一”的理念, 急救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明显突出。

2.4 社区情况掌握好。

每年的教工常规体检, 便于疾病筛查和危重病重点登记, 逐年体检结果的综合分析, 对于慢性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等有高危可能的预判, 加之门诊临床医师对高危患者的情况掌握, 当急救小组得知患者姓名时, 社区急救的内容已经大致心中有数, 出发前急救准备又快又有针对性,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和尊重患者意见等原则进行急救[6]。社区情况的良好掌握, 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地医疗急救服务, 特别是对空巢老人以及危急重症等高危人群, 更有其特殊意义[7]。

2.5 院内抢救和专科转诊基本做到无缝隙衔接。

社区急救为院前急救奠定基础, 初步处理后病情稳定或好转的运回本院进一步救治, 病情不缓解甚至危险加重, 迅速联系“120”或利用校医院已经建立的“绿色通道”立即运往目的医院。接警登记时因为特别了解病情, 建议家属同时呼叫“120”, 争取更多的急救机会, 做到社区急救和院前急救及院内抢救的无缝隙衔接, 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 珍惜“白金10min、黄金1h”的宝贵价值。社区急救与“120”如何配合决定社区急救网络作用的大小, 所以说, “应急救护”可视为社区健康保障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8]。

2.6 针对性全科医学培训见效快定期外出培训和请专家进门面授急救知

识与技能, 同时了解培训医院不同科室的急救专家, 对外拓展了“绿色通道”, 促进社区急救与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的无缝隙衔接, 对内明显提升高校医院社区急救能力。5年来进入现场时间缩短了, 急救正确诊断率提高了, 急救成功率上升了, 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信心增强了。

2.7 医患关系好, 医疗纠纷少高校医院的医患关系奠定在服务至上的

基础上, 加之每年体检、医疗的接触, 建立良好关系, 校医的诚信度较社会医院高, 还有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医疗中, 使患者产生依赖感, 这些都利用社区急救现场中患者家属配合救治, 服从指挥, 医患双方一致性高, 产生纠纷少。

2.8 费用低, 满意度高高校医院多非三级医院, 收费标准低, 急救的

人工和车辆等免费, 还有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待遇, 急救费用远远低于社会医院。高校医院对区域内的急救工作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优势[9], 急救到场速度快, 效果好, 费用低, 自然满意度高。

3 高校医院社区急救的未来建设

3.1 了解自身不足, 逐步改善。

自身不足首先是急救设备简单、落后;其次缺乏急救专业人才, 救治病种有限;再有夜间急救功能不健全, 辅助科室无法配合;还有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到兄弟院校医院调研, 结合现状, 整理成可行性投资报告, 申请更新和添加急救设备, 加拨培训专款, 提供领导交流学习的机会。尽早更新急救设备, 尽快提高管理能力, 完善急救 (转院) 记录文件, 保证急救的安全性, 避免医疗纠纷, 真正做到无缝隙衔接[10]。增加培训次数和内容, 增强急救技能水平, 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经过社区急救初步处理的患者预后较好[11]。

3.2 认识建设的必要性, 坚持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对突发的危重症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是一门新的、正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医学分支,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医院社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延伸, 是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保障[12]。

3.3 开展大众急救知识技能普及, 做到全员急救。

利用宣传册、健康课堂、网络视频等形式, 传授校园救助和家庭自救的基本方法。普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术技能, 学会监测生命指征、保持气道畅通、确定意识水平等本领, 利于校园急救, 增强急救的时效性[13], 稳、准、快使整个救治有序进行, 为进一步急救奠定基础。

3.4 建立社区、院前、院内复合模式的联合救助体系, 实现金字塔形医疗服务。

我国医疗改革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建设, 增强了投资力度, 完善了体制, 社区卫生服务才是解决患者日常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常规保健、健康教育与培训的基础保障, 是卫生服务的基石, 从社区急救到“120”协同救助再到大型医院的院内抢救形成由基本急救→专业急救→专科急救的金字塔式急救体系, 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关于卫生服务体系的论述完全一致, 符合卫生服务需求的发展趋势。

高校医院大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职能转型, 由原来的治疗为主转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全科医疗的多项内容的服务形式, 社区急救仍然是其中重要部分[14]。

摘要: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 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 依据高校医院原有的设备和医护人员等做基础, 开展社区急救。回顾5年来的社区急救状况, 分析其优势, 找出差距, 展望未来建设。

8.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 篇八

关键词:农村;美术课程;乡土资源;融合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的主导思想。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充分利用和依托乡土资源就是对这一思想的充分体现。近年来,许多从事美术教育的专家、学者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构建农村乡土特色美术活动课程提供了较多的参考文献和理论依据,奠定了综合性美术课程开展的基础。因地制宜,为探索出一种更利于农村本地学生发展的美术课程。笔者以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调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与地方乡土资源融合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策略。

一、农村美术课程融合乡土资源教学的现状

乡土资源主要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反映群众文化心理且带有积极意义、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包括自然景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从实践探究的大量教学案例中发现,学生接触到的美术教学中的乡土活动仅仅是乡土资源的一部分,涉及面较窄,取材往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较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材,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美术教学。在教学中将地方特色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如利用校园景观、橱窗画展等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又如利用家乡废弃的布角料组织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利用家乡的特别活动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如家乡的庙会、赛龙舟、端午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二、农村美术课程融合乡土资源教学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乡土课程实施的整体意识缺乏。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小学,很多美术课是由兼职教师担任的,其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教学形式更是单调乏味,不能达到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预期目标;乡土课程实施的活动形式单一。很多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单纯依靠多媒体并不是最有利的教学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亲自观察、调查、探访或在教师的组织下观摩、体验、学习;乡土课程实施的主题内容单一。很多教师仅把部分教学中涉及乡土活动的节日作为美术与乡土文化融合的主题,例如:春节、端午节等。然而过于单一的主题并不能让学生感受他所在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习惯等。其实,融合乡土文化的美术课不仅包括当地的各种风俗民情,还包括其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庆祝的方式以及自然风貌等。如春种、秋耕及历史故事等都可视为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走出校园去参观手工作坊、走访民间艺人、组织野外远足、开展写生活动等。加大学习与社会及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农村美术课程融合乡土资源教学的有效举措

通过对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与乡土资源融合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乡土文化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进一步加强乡土文化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乡土文化对于美术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乡土文化的調查和学习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上美术课之前,可以发动学生到自己的生活中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实践考察活动,启发学生原来平凡的农村生活中蕴藏着深厚的特色文化,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来上课,更令学生充满新鲜感和亲切感,也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同时,组织学生从身边的材料开展教学活动更容易使学生可亲可信,产生对家乡无限眷恋的情感。

2.用多元化的评价、多样的平台推进活动过程

(1)在开展美术活动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时间对乡土作品进行一定的欣赏,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讨论学习,深入感受乡土文化,提升学习乡土文化的兴趣。(2)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等环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给予肯定鼓励。(3)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如:橱窗、班级展示栏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加强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乡土美术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发挥特色,教师要熟悉当地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及相关知识背景,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要过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将乡土资源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辅助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乡土课程资源蕴藏着丰厚的开发潜力,乡土美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每一位农村美术教师做个有心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土学生的乡土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美术课堂将是形式各异,多姿多彩,乡土文化也会在美术课上独放异彩!

9.社区医院资源及现状调查 篇九

一、城镇居民就业形势

前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登记失业人员与周边城市相比呈居高趋势。自2007年起,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 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9.79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比上年下降0.25 个百分点。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4万人。2008 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0.97 万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97万人。到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9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4%。

2009 年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3 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9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1%。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但与省内周边城市相比,仍然偏高。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真正实现再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包括年龄35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无技能人员及女性下岗失业人员。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下,无技能、年龄大的劳动者实现再就业的难度逐年加大,成为就业困难的一大群体。去年失业人员有33830 人实现再就业,其中有10166人是属于灵活就业形式,占30%,大部分是依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作用,申请认定灵活就业,并享受社保补贴,并纳入就业人员统计范围。而就业困难群体真正依托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的人数并不多。

三是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问题日益突出。天津市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至2004 年底共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0284 人,但随着失地农民的增加,以及转移就业后的不稳定性,并不能乐观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以2008、2009年为例,共实现转移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9700 人,24300 多人;但由于受到企业

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劳动强度等诸方面因素,流动性很大。这说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多方面、多渠道性,也反映了转移就业的不稳定性。对于失地农民来说,虽然政府已下发了《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不同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参保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但对于青壮年的失地农民,实现正规就业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四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近几年来新成长劳动力增长量总体上大于社会需求,根据教育部门资料,新成长的劳动力2008 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938人,比上年增加3574人,增长19.5%。

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的因素,2009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还将进一步增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面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7%的失业人口为毕业后从未工作的20~24 岁人口,这类型失业人口很大一部分是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而从已经就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的就业身份来看,93.3%为雇员,3.6%为雇主,2.6%为自营劳动者,0.5%为家庭帮工。仅有6.2%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和雇员的人数比例为1:15,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二、天津市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及其成因

社会就业的现状也和我国目前社会就业所面临的现状一样。究其原因,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市场经济调节的结果。目前,影响天津市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是:

一是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有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而本市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企业一直招不到合适的工人,据市劳动力市场统计,今年以来,在劳动力市场一次性招工100 人、已招聘三次以上的企业达225 家。在调查过程中还了解到,2008 年金融危机民工荒年,2010年经济转型、经济好转企业招工越来越困难,一开始仅限于技术工种,去年下半年开始,连普工都很难招,尽管企业在招工年龄上放宽限制,由以往招女工年龄

普遍在24岁以下放宽到35 岁以下,即便如此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员,招工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的不同造成外来劳力与本市劳动力发展不均衡。近几年来,由于天津市社平工资的不断上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较低以及天津市企业招用本市员工与外来员工缴交的不同社会保险政策,造成就业的不平等竞争,促使企业大量使用外来劳动力而不愿招用本市劳动力。以2010年的缴费标准为例,由上表可知,企业如果用社平工资标准为缴费基数,招用一个本地劳力所需费用是招用外来劳力的4.2 倍,如用最低缴费标准(社平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招用一个本地劳力所需费用是招用外地劳力的2.3 倍。显而易见,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下,天津市城镇居民的就业格局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三是劳动力就业观念仍未根本改变。从企业、街道社区、创业培训机构、自主创业人员所反映的情况以及劳动保障部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情况来看,天津市劳动力就业观念仍然存在“等、靠、赖”的思想,而且存在本地劳力易拉帮结派、不好管理的现象。对于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的工种不能适应。一味地依赖政府,缺少再就业的热情。

三、促进天津市城镇居民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挖掘增加就业岗位潜力较大的产业和行业,开拓就业岗位资源。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扶持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天津市民营企业在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天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力军,要专门研究注重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政策与措施,使民营经济能够继续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信息产业、旅游业、室内装修及午夜管理、社区劳动组织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这些也都是就业岗位资源相对丰富的行业和产业,应该进一步研究促进这些行业发展的措施,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宏观调控。针对目前劳动力市场招工

10.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十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加强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水平探讨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我国一级综合医院45所,二级综合医院5所。根据我国卫生办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基层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律法规对50所医院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随机选取的50家医院,5所二级综合医院整体控制感染状况良好,但是剩下45所一级综合医院控制管理相对不容乐观,感染控制合格只有25家,限期需要调整的有15家,不合格有5家,合格率只有56%。从此可以看出一级综合医院仍存在不少医源性感染隐患。结论 通过以上现场调查结果来看,基层医院感染几率较大,我国基础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初具规模,其管理机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需要重视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现状;对策

基层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的综合初级医院。基层医院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最为直接,但也是我国感染的高发场所。基层医院感染的需要明确感染多数都是在医院发生的,也是在医院发病,包括医院的一切活动人群等,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基层医院感染不及时控制会容易呈散发,暴发发展,因此基层医院感染控制是迫在眉睫,现对抽取基层医院评估调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县所在50医院,被检查一级医院45所,二级医院5所,按照卫生计委办公厅的关于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选取医院进行专项调查。

1.2调查方法 参与调查评估的人员都是二级,三级医院控制感染管理人员,都是经过培训有着一定控制医院感染经验人员,按检查填写评估表。对所选取的45所一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重点措施管理,如消毒供应室管理、重点部门,手术室感染控制、病区消毒隔离工,重点环节如医疗废物的处理,这四方面42个项目。通过查阅以往感染病例史,实地观察,现场考核较为容易引起感染部门等。在总体评估过程中对于不足地方提出改进意见,每个项目标准按考核标准扣分,达到或者超过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2结果

基层医院感染现状比较见表1。

3分析

现今,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健康水平,降低了患者对于基层医院的信任。据有关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约是8%,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现感染,一般会延长住院时间长达14d,在我国医院感染导致额直接损失达到100亿~150亿[1]。还有25%~30%患者死于医院感染。从上面基层医院感染现状来看,我国基层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主要有以下不足存在.3.1原因

3.1.1感染管理组织的不健全,我国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接触感染管理工作,在2000年才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行)》,感染管理工作才正式纳入到卫生法规,这样医院感染管理才正式归于国家统一监控,但是由于卫生经济条件的甚限制,我国对于感染管理的普及率很低,只有10%~15%。相对于处于经济卫生医疗设备人员更加匮乏的基层医院来说,感染管理体制更加欠缺。

3.1.2在消毒灭菌方面质量问题突出,基层医院都只是简单消毒杀菌,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

3.1.3医疗机械设备落后,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基层医院经济能力有限,国家政策优惠度有限,落后折旧率高的医疗器械就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防治感染的设备匮乏更是让感染患者鞭长莫及。

3.1.4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方面知识有限,也缺乏相对应的培训,对于《医疗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等一些有关法律法规都掌握不清更别说规范操作了。

3.1.5基层医院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人员管理制度也比较混乱,有时一人身兼数职,常常就忽视了感染管理工作。而且基层医院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导致一些感染病例不真实情况。

3.1.6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也是严重制约基层医院感染率增高一大因素。现在基层医院对于医疗废物区分不明确,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对于一次性消毒,焚烧还是填埋的处理方式不清楚,导致细菌病毒滋生,不仅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也会破坏生态环境。

3.2对策

3.2.1建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强化监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的医院感染组织是开展感染防治工作的前提。随着患者感染人数的增加,医院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也引起了重视,但是还需要加大感染管理力度。医院认为管理感染是只投入不产出的错误观点,据报道,只要降低1%的感染率,就可以支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进行医院管理研究所需的一切的费用[2]。因此只有基层医院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制定医院内部的感染管理制度,配置新型设备器材,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也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不仅在更正对感染的管理观点,还要形成一套监测机制,细化监测环节及时找出原因及时解决。

3.2.2强化消毒系统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制度。在消毒方面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制度,特别是医务人员手卫生,实行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改善消毒设备,控制医院内细菌传播。

3.2.3持续开展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管理的意识。医院管理感染者是监督、指导,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优秀负责的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尤为重要。基层医院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医护人员关于感染管理的知识,加强对感染管理各方面培训,也要提高医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2.4制定严格废物管理制度,把废物分类,按照包装,标示和运送,建立废物登记,对于医疗废物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归类处理。

4结论

基层医院感染防治的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更有甚者死于医院感染。不仅降低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还会导致不比较的医患矛盾,更加会导致患者只相信二级三级医院,而增加二级三级医院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基层医院对于感染管理提高重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理,优化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1.国内外社区体育现状差异的调查 篇十一

关键词:社区体育; 体育锻炼; 大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7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在学习工作之余,不仅对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而且更希望享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健康,丰富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锻炼已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社区体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区体育参与的研究主要是对体育人口进行调查和对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对体育人口的研究不仅对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目前更多的采用多层(频度、强度、时间等)研究,不仅对参与者进行研究,更注重对潜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研究。日本学者提出的“参与”理论,是由于媒体和体育组织的普及,几乎每人都与体育有联系,不同的只是参与的方式。对体育活动评价方面的研究,就事论事的分析方法已经被摒弃,更多的主要从生活角度来也研究体育运动与居民的关系。社区体育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和俱乐部两个方面的研究。其组织结构的研究多为组织构成、成员关系、关键人物等方面,俱乐部多为形态类型研究和俱乐部经营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社区体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蓬勃兴起,80年代后期,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带动了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社区体育作为城市文化战略措施成为研究对象,揭开了社区体育研究的序幕。1993年,首届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征集了7篇涉及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现状和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内容。1995年《体育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体育正式步入法治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时期。这不仅有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还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开展;1996年底,首届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将社区体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标、体制、组织、设施、经费等各方面进行了规定,全面推动了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发展;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成绩,大众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2009年国务院在《全民健康计划纲要》基础上,又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从政策上保证了人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由于社区群众体育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久,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特点,功能都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所以本文对此进行以下研究总结。

1.有关社区体育概念、功能和特点的研究

有关社区体育概念的研究有以下几种观点:李建国认为,社区体育,是在居民生活圈内,居民进行的群众体育活动,且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共同的意识的社会活动。王凯珍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指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的人们,以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樊炳有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现阶段定义为在城市是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小区的管辖范围内;在农村是指乡镇和自然村,在以自然居住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上,将全体社区成员作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关于社区体育特点有以下几种观点:李建国在《社区体育指导》一书中指出,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特点是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活动设施的公共性、活动组织的民间性、活动方法的民间性以及活动指导的平等性等特点。王凯珍等学者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阐述了组织管理应以居民自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中老年为主要参加人群;活动内容主要体现出非竞技性、韵律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的特点;主要以小规模活动为主;在活动时间方面体现业余性、日常性、经常性;晨晚练与体育比赛相结合的活动形式;通过义务指导的形式在非正式化场地里实现:就地、就近、就便、就简;活动经费多元化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10大现阶段特点。有关体育功能的研究,李建国认为,社区体育除了一般体育功能外,对社区体育建设和管理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生活方式;加强居民人际交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增进居民共同意识,促进社区繁荣发展;完善居民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生活便利。王凯珍认为,社区体育功能包括一般性功能和特殊性功能两部分。一般性功能指任何体育形式对于体育参与者个体所具有的共同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和社会化功能。社区体育的特殊功能是指社区体育形态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发展社区文化。张洪潭将社区体育功能概括为显见功能,健身强体,信仰代偿、向心聚合及社区体育的颐养天年、战备预役、博彩赢利、技术转移等隐寓功能。概而言之,社区体育的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即健身功能、整合功能、健全与丰富社区的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和凝聚功能。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03022

参考文献:

[1]卢元稹主编.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1(7):120

[2]顾渊彦等.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0

[3任海,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体育与科学[J],1998,3(2):24

12.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十二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8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医疗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医院面临激烈竞争, 而现代医院之间的竞争, 其实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对人才进行选择和配置, 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和调配, 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 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 才尽其用, 最终促成组织革新, 实现组织目标。与以往静态的、指令性为主的传统人事管理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旨在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让所有人各得其所, 极大地释放出每个人的潜能。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动态性、主动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更注重开发潜能, 激励士气, 提高效率, 将人力作为高增值性的资本性资源。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尤其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 从而使医疗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剧。因此, 医院改革势在必行, 而同时国家对医院投入的减少、医学模式的转变等问题, 又使医院改革面临挑战。同时, 人才的合理选择和配置作为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影响着医院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因此, 人力资源在医院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 医院需要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进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改革, 从而使医疗质量得到保证, 进而对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当医院出现人才缺失、待遇较差且无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综合能力考核标准等情况时, 造成医院发展与社会的要求脱节, 医院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作为不完全竞争的社会主体, 公立医院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深入管理者的内心, 还有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把医院职工看作是一种生产成本, 没有把人视为一种无限可开发的资源或者说是作为人力资本来看。大部分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仍将管理理念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 具体表现为:1、工作中存在着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拘泥于执行现有的政策法规的现象, 工作缺乏前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2、在用人上注重人力资源的职前学历, 对人力资源的终身教育方面往往停留在完成相应的学分或为了完成职称晋升乃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方面;3、注重人力资源的医院本身的工作需要, 忽视人力资源的个体需求;4、注重人力资源的一般使用, 忽视人力资源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二) 薪酬体系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医院的薪酬管理对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和获取核心竞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 大多数公立医院采取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根据个人的学历、职称、工龄等因素进行工资的分配和薪酬的划分, 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考虑, 使得很多医院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与此同时, 随着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在市场上的逐步展开, 势必会与公立医院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 如果公立医院不能有效地解决现有的体制问题, 结果将不仅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 也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向到其他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 使得我国的公立医院处于劣势, 竞争力下降,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三) 人才晋升与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合理。

首先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 医院人事管理的对象是整个社会中有着较高的文化层次、渊博的知识和富有个性的高素质、专家型人才, 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上, 我国公立医院现在普遍推行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 这种制度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但传统的职称评聘制度所暴露出的弊端已相当明显, 主要是导致了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靠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增加工资待遇、没有真正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其次是导致了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不断涌现, 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其实质是人才市场竞争。因此, 如何防止人才流失, 吸引、留住人才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再次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存在重视引进人才、轻视自身人才;重视优秀人才的确立、轻视优秀人才的管理与使用;重视个人、轻视团队;重视科技人才、轻视医疗人才和教学人才;重视专业技术人才、轻视医院管理人才;重人才引进、轻人才使用;重视学历教育、轻视继续教育等。

(四) 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人力资源中的考核是根据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 经过科学的考评程序, 给予被考评对象在一段时期内工作表现和业绩的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其目的是使被考评对象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完善自我, 将组织目标与个人奋斗目标更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考评、奖惩工作是人力资源开发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然而, 目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系统完整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医院里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人员, 都在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 所考核的德、能、勤、绩内容也很笼统, 难以反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业绩贡献。这样的考核必然会流于形式, 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实际使用难以挂钩。然而, 这种形式主义的考核方式却是员工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这种绩效考核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操作不好反而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五) 医院文化的凝聚力不够。

医院文化不仅体现了一所医院的价值和发展理念, 也是增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思想上达到共鸣, 愿景上达到一致, 才能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自身优势。在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中, 医院文化往往还停留在表面,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形成系统的、有生命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员工缺乏观念和信仰, 对医院本身的认同感不强, 这往往会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医院倡导的发展理念产生错位。因此,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将是公立医院留住人才, 防止人才流失的有效手段。

三、强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已从随意性的经验管理走向制度化的科学管理, 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计划与招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以及用人和晋升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本源上来说, 医院的管理制度、机制和措施, 都是由医院管理理念所决定的。因此,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积极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合理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六大机制, 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人才辈出、和谐共进的综合机制, 及时吸纳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因为越是拥有独特人才资源的医院, 越具竞争力, 同时医院应为员工提供能够充分施展才华、充分发挥潜能、充分体现价值的发展空间, 激发其创造热情和聪明才智, 使之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这样最终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

(二) 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薪酬体系。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 绩效考核是对医院员工劳动付出的一种反馈, 同时也是支付员工劳动薪酬的重要依据。正确的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有利于人事决策的科学性, 是医院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能有效地激励员工、鼓舞士气。如果医院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就不可能有一个让大家满意信服的考核评估结果。因此, 必须根据医院战略需要、结合员工能力, 制定一整套科学公正、全面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把员工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医院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 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等每个过程, 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经济环境、人才市场状况、行业薪酬状况等因素, 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体系, 对现有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岗位工资制要按岗位定薪、易岗易薪。医院内不同的岗位, 其职位要求、技术要素、风险要素、责任要素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 不同的岗位只有设计不同的薪酬制度, 才能有效地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发挥出薪酬制度应有的激励作用。对于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要加大分配力度, 把报酬与劳动者的岗位、能力、成绩、行为高度统一起来, 拉开差距, 形成随医院效益高低和个人业绩好坏与员工的收入上下浮动的机制, 更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增强医院的活力, 提升医院的品质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人才是医院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 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激发人才的热情和敏锐性, 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事激励能够通过影响人才个人需求的实现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引导他们在工作中的行为, 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具体的激励方法上, 可采用激励理论, 建立以聘用、聘任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1、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实行评聘分离和竞争上岗聘任, 增强员工的职业责任感;2、推行中层干部聘任制,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高层次、高学历、回国人员参与管理;3、建立和完善灵活的人员人口新机制, 只要能力强, 有实际经验就可聘任和录用;4、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选人用人是搞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关, 只有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 并通过实实在在的实施, 才能选拔到所需岗位相匹配的优秀人才。所谓公开, 就是对所需要的人才, 既要善于由内部的公开选拔任用, 又要敢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内部选拔时, 不仅要看到人才已有的成绩和经验, 更要看到他的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同时, 在选拔人才时要严格按照招聘程序运作, 完成规定的考试、考核、考查内容, 这样才能够确保招聘到高素质的优秀人才;5、结合医院知识密集、脑力与体力并存和高风险的特点, 实行按劳分配, 按岗定酬, 拉开分配档次, 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体现一流人才, 一流业绩, 一流报酬, 突出人才价值, 使每位员工投入的劳动在分配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营造积极、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

面对日益严峻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有着很多的艰辛与无奈。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本身已经使得多数医生身心疲惫, 加上来自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压力, 以及最近一段时间频发的医生遇袭事件, 许多医生几乎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 人事工作者应当时刻关注医护人员的状态, 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 在有效激励机制的基础上, 更多地进行人文关怀, 缓解他们的压力, 使他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 全身心地为患者服务。另外,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特点的关系, 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群体氛围、领导艺术等尊重需求比一般员工要更加强烈, 而这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性定量标准, 更多的时候反映在心理契约上, 这就需要通过建设积极的医院文化来营造良好的氛围, 使其心理上得到尊重需求的满足, 要树立“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价值观,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价值的环境。

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的首要资本, 其创造性、能动性、价值性已日益得到充分体现。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 应当抓住事业单位改革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良好契机, 结合医院实际, 逐步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通过转变管理理念, 整合评估现有人才, 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顾昕.中国医疗领域中的人力资源危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6.

[2]李潮勇.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24.22.

上一篇:喜迎鼠年拜年祝福语下一篇:监控员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