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原文及赏析

2024-07-07

马嵬原文及赏析(共9篇)

1.马嵬原文及赏析 篇一

【原文】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睡海棠)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

怎知蜀道难!

【注释】

睡海棠:比喻贵妃的美。

明皇:指唐玄宗。

玉环:指杨贵妃。

禄山:即安禄山。

【赏析】

此曲直刺唐玄宗,宠杨贵妃与安禄山终曰玩《霓裳羽衣舞》,而招致亡国逃奔马嵬坡的史实。这是一份有分量的咏史诗,借古讽今。全曲造词清新、顺畅自然,是绝妙佳曲,后世流传广泛。

【题解】

本曲作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杨贵妃和唐明皇。

2.马嵬原文及赏析 篇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①,他生未卜此生休②。空闻虎旅传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此日六军同驻马⑤,当时七夕笑牵牛⑥。如何四纪⑦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⑧。

【作者】李商隐

【朝代】晚唐

【体裁】七言律诗

【类型】怀古类

【注释】

①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

痴心空想的意思。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②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③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④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⑤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⑥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⑦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⑧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

3.马嵬原文及赏析 篇三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4分)

(3)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3分)

⑵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3分)

(3)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却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谴责、批判的分量。

4.江汉原文及赏析 篇四

原文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翻译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

(1)首句当做“滔滔”,下句当做“浮浮”。浮浮:众强的样子。

(2)匪:同“非”。

(3)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求:通“纠”,诛求,讨伐。

(4)旟(yú):画有鸟隼的旗。

(5)铺:止,驻扎。

(6)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

(7)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8)庶:庶几。

(9)载:则。

(10)浒(hǔ):水边。

(11)式:发语词。辟:开辟。

(12)彻:治。

(13)疚(jìu):病,害。棘:“急”的假借。

(14)极:准则。

(15)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16)旬:“巡”的假借。

(17)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维:是。翰:桢斡。

(18)予小子:宣王自称。

(19)似:“嗣”的假借。

(20)肇敏:图谋。戎:大。公:通“功”,事。

(21)用:以。锡:赐。祉(zhǐ):福禄。

(22)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23)秬(jù):黑黍。鬯(chà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

(24)文人:有文德的人。

(25)周:岐周,周人发祥地。

(26)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27)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

(28)对:报答。扬:颂扬。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

(29)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

(30)明明:勉勉。

(31)令闻:美好的声誉。

(32)矢:“施”的假借。

赏析

《江汉》一诗,《毛诗序》以为尹吉甫所作。今人以其无据多不相信。细读诗文,实为召伯虎所作。其第一章诗人自称“我”,为第一人称手法写成;而第三章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说到周王之命,又自称“召虎”。第四、五、六章也有“王命召虎”、“虎拜稽首”等语。一般如果自称为“我”,而同周天子联系起来则称“召虎”、“虎”,则可以肯定作者为召伯虎。此诗同传世的周代青铜器召伯虎簋上的铭文一样,都是记叙召伯虎平淮夷归来周王赏赐之事。

据《后汉书·东夷传》,周厉王之时因为政治昏乱,东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胜。宣王之时,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后宣王亲征,平定淮夷之乱。宣王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征之。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事,并作此诗,以颂其祖召康公之德与天子之英明。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5.断句原文及赏析 篇五

原文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

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注释

花木:花和树。

近水:靠近水的地方。

赏析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苏麟的这首诗,因为只写了两句,所以称为“断句”。“易为春”,后来演变为“易逢春”、“早逢春”。

苏麟

6.牡丹原文及赏析 篇六

原文:

牡丹

[唐代]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桃花、杏花盛开时它从不与其争奇斗艳;等到叶密成帐时才慢慢开始绽放。

清晨艳丽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着洁净清凉的露水,傍晚幽香飘溢与那豪华富丽的住宅里的香风争惹。

样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

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

注释

金掌:铜制的仙人手掌。

赏析:

牡丹,天香国色,堪称“国花”。特别在唐代,牡丹,也是咏花诗的“热点”。但稍加留意,诗人们赏牡丹、赞牡丹,多尽往富丽说,极从欢情言,往往把牡丹作为荣华显贵的象征。然而,韩琮着的这首《牡丹》,吟咏后却有另一番感慨。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在首联里先赞扬牡丹的品格:一是不出风头,在桃杏开花的早春时候,不与百花争艳;二是谨慎务实,不在自己条件成熟(“叶帐成阴”)时不崭露才华(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接着在颔联里继续赞美牡丹的高雅和奉献。“晓艳远分金掌露”,说的是牡丹在早晨用它鲜艳如“金掌露”般的花苞在高处凝聚,承接那降落洁净清凉的露水。传说汉武帝求长生不老,以青铜铸造铜人,高擎铜盘,承接甘露称“金掌露”,以供服用。牡丹由于滋润着天赐的甘露,色更艳,香益浓,所以能“暮香深惹玉堂风”——在晚上它把幽香飘溢,与“玉堂(豪华富丽的住宅)”的`香风争“惹”呢!这里,一“晓”一“暮”,概括总体,互为因果;“远分”“深惹”、上纵下横,动漪静美,尽情地把牡丹赞颂。看来诗中的牡丹,并非富贵荣禄之辈,而是赏雅惹俗的高士!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在群芳中,牡丹却遭到嫉妒,可是嫉妒者仍然是徒劳一场。颈联中诗人先讥讽道:“名移兰杜千年后”。这里的“移”字作“改变”讲。意思是说:即使像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接着才充满自信地赞道:还是你啊,牡丹!“贵擅笙歌百醉中”——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哩!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牡丹的命运毕竟是不幸的:“如梦如仙忽飘零”,一个“忽”字,道出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景。“暮霞何处绿屏空”承上句“忽零落”而结。“暮霞”喻牡丹花;“绿屏”喻牡丹叶,喻比十分形象。这里诗人无限惆怅、无限深沉地感叹道: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此句颇有后人李清照“绿肥红瘦”的韵味。

7.天涯原文及赏析 篇七

原文:

天涯

[唐代]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注释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

天涯: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

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着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8.《白梅》原文及赏析 篇八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译文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注释

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

混:混杂。芳尘:香尘。

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9.《春怨》原文及赏析 篇九

春怨

作者: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

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译文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赏析

上一篇:杜甫草堂游记叙事作文600字下一篇:耙吸式挖泥船施工工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