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精选12篇)
1.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 篇一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收获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踊跃发言。从中我看到了学生的热情,也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现象。也思考了很多,有了一些看法。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论语教学中,我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我在课堂上给每一个机会,不会因为学习好就多叫谁,也不会因为谁学习不好就冷眼相看。谁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要遵循新课程中的理念,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发展。
三、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这次的论语教学中,我知道就算是再差的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说:“你的看法是错误的。请下一位同学回答。”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2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自己的教学实践,静下心来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学中改进。
一、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学习生活还不能了解,所以我在开学后开展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硬笔书法练习,把临摹分为两步:先摹,让每名学生选择优秀字帖进行摹写;后临,在期中考试后让摹写好的同学进行临写。
2、加强阅读训练。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年龄特点,我安排学生阅读故事性较强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强化课前五分钟。从新生入学开始,我就注重学生课堂环节,包括课前,内容有:古诗朗读和背诵,经典散文朗读,文言文语感培养等。虽然内容不是很丰富,但有助于新生从课前向课上延伸。
二、不断实践、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交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所以从学生入学开始,我就狠抓课堂教学,不断实践,优化课堂:
1、抓好备课关。虽然本学期班主任工作非常繁杂、无序,偶尔会出现上课了,还没有备好课现象。但我竭尽全力备好课,有时会把工作带回家。备课中,我不仅考虑教学内容,怎样在课堂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更多考虑起始年级学生的学情,他们接受知识的过程,接受知识的方法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个单元至少两节课使用大屏幕,以此冲击学生视觉和听觉。
2、上好每节课。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课堂入手,因为它是教师主导的体现,学生主体的实施,所以我尽力做到:我的课堂你做主,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开学伊始,我就告诉学生,课堂中只要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为过,所以在一学期我和他们的磨合、交流、沟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课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角色向课任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上传下达的工作需要布置,班里出现状况需要解决,但我都尽力回避我的语文课变成班主任工作会议课。原因之一是:教学任务的不允许。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教学内容,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导致教学内容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学生的不允许。班主任教师,同时也是课任教师,你必须学会角色的转变,因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自己教学的尊重。
三、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我努力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
首先,不断学习。要想让学生喜欢你,必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学习,无论是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和他们之间的代沟,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倾心学习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离。为了使学生喜欢我,我不仅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贴近他们的心灵,做到心灵沟通,而且我还和他们逐步通过课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师生情。
四、挑战自我,反思中成长。
一学期教学工作让我真正感觉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对于我的课堂模式,学生基本适应,偶尔会出现课堂疲惫感,怎样去进一步调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是今后我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怎样去面对、解决好?
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难题最大的是作文教学,有时自己会感到束手无策,只能讲讲要求、说说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评价,没有自己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体系,或称之为操作系统。
面对诸多问题,我在及时充电的同时,也和其他同行教师进行探讨,多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都在自己教学中实践、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满意的教师。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3
对于一名年轻老师来说,上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虽然会累掉一层皮,但却可以换来自己在学科教学的成长与进步。以下便是我对这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些许收获
1、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有单元意识。《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速读的方法。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想象的方法,激活想象力。
(2)能根据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并说出人物形象。
2、课堂教学做到高效务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紧扣目标,层层推进。首先,通过解读题目,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小圣和大圣的7次变身斗法,既熟悉了文本又落实了学习目标1。接着,还是多次投影7次变身,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课本中圈点勾画,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二、一个遗憾
既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激活学生想象力”,那么怎样才能检测学生的想象力在这节课确实被激发了呢?本来是设计了一个堂上的练习,即“假如你是吴承恩,你会把大圣变作什么?”只是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当堂展示。
三、两个不足
1、师生互动显单一。整节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采用比较传统而单一的问答式,过分强调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不到位,急于将学生引导到老师预设的问题中,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培养。这节课更多的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自己走。
2、生生互动不充分。老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其实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那样往往可以碰撞出更多更精彩的火花。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4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5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我们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中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我们的教师导向有很大关系。在中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直接将文字理解为意思,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方式读文时,学生往往避难就易,总喜欢用平时惯用的方式去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等其他的方式去读文。
2.“你学懂了什么”。
上课完,我们总会问学生“你学懂了什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我们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就某一个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谈的深入与透彻。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我们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学生还没有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阅读欲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我们应该是学生的领队人,当学生需要“引导”时我们就站到队伍前,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我们就插到队中,我们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我们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6
《紫藤萝瀑布》在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作者为宗璞,现代著名女作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作者借紫藤萝的兴衰寄寓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章语言一如作者一贯风格:清新,典雅,隽永。为最大限度体现藤萝的美丽,作者不惜运用大量修辞,极尽比拟之能事。授课中,为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本人把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寻找修辞,反复讨论并体味个中蕴含的感情和哲思,而后以汇报的方式反馈,师生共同赏析。不妥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畅所欲言,老师适时点拨并指正,因而整堂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足处在于太过注重赏析,而忘了笔记,重视了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知识性。憾哉。《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五》这一教学反思,来!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7
课前、课中、课末腾出一点时间让同学提问,效果很不错。
从以前学生提问的情况来看,同学们的提问一般是局限于课文本身。教完《伤仲永》一文时,我留几分钟让同学们提问。我想,按教学设计,同学们经课堂的学习,已经达到了要求,我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同学们大概也没什么问题了吧。没想到同学高举着手问道:“老师,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方仲永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说实话,这问题我心里也没底,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学生有问题老师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马上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又有趣,哪一个同学能回答?”有几个同学先后举手。“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拉着他到处拜访人,四处赚钱,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
亲。”
“他父亲拉着仲永四处拜谒,同县人都赞不绝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给予肯定、表扬。“要是你们是方仲永,心里会怎样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说要逃脱父亲的控制的,有说要恳求父亲让他学习的,也有说要用道理劝说父亲让他学习的(因父亲毕竟没读书,目光短浅)……最后我请大家综合出一个较好的办法:劝说父亲,请父亲的长辈来做工作,让“我”继续学习。我说:“既然大家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应该更努力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问题来自学生,答案也来自学生,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予鼓励、引导。提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8
七年级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绿色蝈蝈》课文后面有一个这样的练习题,即“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当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上的习性?”课文后的练习题是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同时课文后的练习题还告诉学生写动物文章的一般要点。根据我的了解学生在小学也学过类似的写动物的课文。基于此,我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解写动物文章的一般要点;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当场写一段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文字,在写作中掌握文章写法,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至于教学思路,我决定这一课的主角由学生来唱,让学生自己从已知入手,通过回顾小学学习过的类似课文,来达到自主学习本文的目的。
这节课因为有了我的主导基本上按我预计的那样顺畅地结束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完成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由旧知入手,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后,我作了一个小小的拓展,你们在课外还见过类似写法的文章吗?
一石并没有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努力搜索贮存在大脑里的信息,全班同学沉默了大约两分钟后,有两个语文成绩较好一点的同学说,“我看过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看过郑振锋的《猫》”。我这下傻了眼,怎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呢?众所周知,无论是屠格涅夫的《麻雀》还是郑振锋的《猫》都是借物抒情的散文,其文章的核心实质不在物本身,而仅把其当作一个感情思想的载体而已。而《绿色蝈蝈》所描述的就是蝈蝈本身,虽然作者在文章中透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敢情学生是把这两类文章的写作特征弄混了,学生还是没有跟上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把这个问题暂且抛开来,继续把学生引到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上来。
教学进行到结尾,学生开始写作训练,写有关自己喜欢的动物。
“我想写我家的小狗。写我家的小狗的外貌、生活习性等,我想通过写我家的小狗表达我对小狗的感情。”
“我想写猫。写我乡下爷爷家里的那只猫,写那只猫的外貌、生活习性,并通过我与猫的几件事来表达我对那只猫的难以忘怀”。
……
好几个同学都是通过自己与动物相处的几件事来表达自己对那些动物的情感。
糟,学生还是回到借物抒情的圈子里去了,而且以他们的思维本文的特点就是借物抒情,压根没把这篇文章的真正特点弄清楚!
在教之前,我颇为踌躇满志,认为这堂课效果肯定颇佳。因为我无论是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是单篇思考都进行了整体思考,无论学生的已知还是学生的需求我也进行过反复斟酌,最大限度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但是教学的现实让我陷入沉思。
教学是师生共同演绎的精彩。教师在上课前的确应该有一个统筹布局,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与学生产生共鸣,不致于脚踩西瓜皮,但是这个布局一旦与学生的内在需求发生矛盾时,我们教师不应该固执地坚守我们预设,不应当固执地忽视学生的需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火花信息,而应该及时地改弦更张,迅速地敏锐地捕捉这点小小的火花,并把它当成教学的新契机。诚然“抓住蝈蝈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内容要点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生小学学过类似文章是学生学好本文的一个上佳的导火索,但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的预设,是我们在教学之前的教学揣测,我们的教学是需要这样的拿捏。但教学目标不仅是我们教师生成的,更是学生生成的,另而言之,教学不是让学生入我们的彀,而是我们入学生的彀。其实在教学一开始学生就显现出对本文文体特点的拿不准的征兆,如果及时稍微调整一下思路:用比较的思路把借物抒情的散文与科学小品文进行对比,并在对比的情境下再去把握本文的特点,学生一方面既能够顺着我的预设思路学习下去,另一方面又把临时生成的借物抒情与科学小品文写作特点的混淆克服,学生的内在需求就得到极大的满足。
结束的教训,不要太固执自己的教学预设。在教学之初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及时响应。记住,别让此情可待成追忆,要让惊鸿成精彩。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9
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以此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再一次欣赏了,《千手观音》。在此基础上导入本课效果不错。
四、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用真诚的微笑,朴实的语言以及教育智慧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五、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时间允许,练习面完全可以再广一些,还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0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淡泊之余,却不敢懈怠,我深知肩负着36个人的语文教学任务和36个人的历史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语文教学工作:
一、重视书写,多读好书,多做积累。
开学第一节课,我强调了书写和作文在语文学科方面的重要性,并用高考阅卷老师的话加以佐证:作文成绩占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而书写的好坏又直接决定着作文成绩的高低。对多读书的好处,我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写了一黑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至于怎样读书,我谈到了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练四行字,坚持阅读,每天都要做积累,字数不限,有时间百八十个字,时间少二三十个字都可以。现在看来,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新学期依然要如此。
二、营造诗意的语文氛围,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在讲《散步》这一课时,我这样激情导入: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学生被我充满诗意的导语深深地吸引,沉浸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既为理解本文“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奠定了基础,同时又受到了文学熏陶,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三、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
在讲《咏雪》这一课时,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雪”的古诗积累,另一方面让学生以“△△△差可拟”“未若△△△”的文言句式,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请同学们以这个故事为剧本,表演一个课本剧,同学们情绪高涨,踊跃扮演不同角色,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既给同学带来了笑声,又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了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
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情感上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更能调动同学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一个学生以前经常不写语文作业,有一次上课,我让学生背书的时候,我排着检查作业,他又没写,我没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而是问他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说完之后,我说多么好的一个家庭啊,我刚想说,如果你能学习好,那就怎么样怎么样了,可是他却哇地一声哭了,“不好!”我隐约感觉我可能触动到他心灵最脆弱的东西了。“为什么不好”“爸爸妈妈离婚了”我的心里被揪得很紧,母性让我对面前的这个大男孩多了几分怜爱,我想安慰他,自己那不争气的泪水却无法自抑,我只得低头掩面,我不能让其他同学看出来,过了一会儿,我对他说:“那是他们大人之间的问题,爸爸还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妈妈,他们都是爱着你的。以后你有什么需要我的尽管找我好吗?”从那以后,那个不写作业还钻在桌子下面的大男孩不见了,变得能按时写作业并且作文还被我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了呢,我在他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1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所以,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结合课后所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同一篇作文,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写出来的也不免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不消说,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外,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是一个读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经常在课堂上,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述说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带有自己的个性色彩。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三,探究性。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国庆假期的作业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种语文现象,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去做,我想对学习语文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让学生学好讲读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应提倡真正搞好综合性学习。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2
这节课主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采用自主互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的。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文言文的要求及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有明确的规定。但学习文言文,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这节课我先用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演读课文和知识抢答两个环节,让学生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气氛中,掌握字词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后又通过质疑及释疑环节,让学生既明白了文章大意及文章思路,又避免了无效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再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另外,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我设计了“看画面,想情节”、“添枝加叶讲故事”、“奇思妙想编故事”三个环节,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众说纷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而且最后一个环节“奇思妙想编故事”与开头的导入课题遥相呼应,使本堂课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3
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
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
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其二:对文本的质疑探讨还欠缺。由于质疑这个环节中没有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好像让学生在没有缰绳的牵引下,驾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败英雄”就略显牵强。
神话故事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本堂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堂课毕竟只是一个“点”,教师只有及时反思课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进步。
(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4
今天在远志班教学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效果极佳。
先花了一些时间介绍这一册语文书的编排特点,然后经过简单的导入进入新课的学习。程序是:
1、朗读(先集体朗读,再自由朗读),没有采用单个朗读、正音的方式,是想在上完一课或几课后再突击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地解决生字词。
2、分组质疑、讨论。
3、各组将问题提交到全班讨论。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海”的含义是一样的吗?同学们很快就解决了,而且对第二部分中“海”的含义的理解有几个同学的表述各有特色,且都合诗意。
紧接着有个女生说:“我在我们组提议大家将诗中的‘山’改成‘失败’,将‘海’换作‘成功’,大家都觉得非常幽默。”于是我提议全班同学将诗的第一部分中的“山”“海”分别换作“失败”和“成功”,体会一下那位女生所说的幽默。结果“山顶”变成了“失败顶”,“山那边的山啊”换成了“失败那边的失败啊”,教室里一片笑声。读完后,我让大家谈感受,将近一半的同学“唰”地将手举过头顶,我找了一位男同学,男同学脸上还挂着笑容,但语速非常快,口气非常肯定地说“我认为她这种变换是错误的,因为诗中的‘山’不是‘失败’,而是指‘困难’。”从大家的表情、动作上看得出,大多数同学支持他的这种看法,有的同学已经在声援了。于是我顺水推舟,问“失败”与“困难”有什么不同呢?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各种个性化的表述都有,其中一位男生的表述最简洁:“困难是指从事某件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处,而失败指结果。”
这时,又是那个提出奇怪建议的女生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我认为,在这首诗中‘山’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有同学马上反驳:“不对!‘山’是过程,结果是‘海’!”“登山是过程,登上了山就是结果,只不过前面还有新的山,于是又开始了新的登山的过程。”“山是诗人追寻人生理想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诗人最终的理想是大海。”教室里气氛异常热烈。讨论到这一步,可见这一群孩子的思维是多么活跃,只要我们善加引导、保护,孩子们的心灵是会永远自由的。
此时,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同学们记笔记了:“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对问题认识非常深刻,有些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表述富有个性且语言简洁、优美;我们能否将自己非常认可的回答随手记在书上呢?”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简要总结了一下:“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诗中‘山’和‘海’的含义,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我想说的是:没有惟一的答案。我喜欢你们今天的各种各样的表述。”我看到,几乎每个同学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彩。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5
今天晚自习,我上了一节作文评讲课,上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再看一遍,特别是看老师修改的地方。看完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几条:
1、书写是否规范,卷面是否清洁:
2、标点是否规范
3、开头结尾是否·简洁、点题、点中心;
4、段落是否分明,过渡是否自然;
5、选材是否新颖;
6、叙述是否围绕中心,详略是否得当;
7、文章有没有真情实感。
接下来我让学生对照以上几条再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作文哪几条符合要求,那些需要改进的。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明白今后作文该注意哪些事项了。之后我又把这次同学们作文中好的开头、好的结尾的句子在班上范读,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开头或结尾好在哪里。这样下来,被念作文·的同学就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同学们也隐隐知道了作文要开好头结好尾了。最后,我把这次作文写得相对较好的找了三在班上朗读,学生们不自觉得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告诉同学们,作文哪怕一次或只有一个段落能被老师在班上范读,你就会感到无限的自豪,你就盼望上作文课,你就想把作文写好,最终,你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这一节作文课下来,同学们很兴奋的样子,第二节课写作文,同学们变得安静多了,好像都有想把作文写好的样子。相对而言,这节作文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或许第一个板块讲的内容太多,花时间太长,致使第二节作文课时间得不到保证。今后作文评讲课若能用大半节课评讲,一节课只讲一两点,留足50分钟让同学们写作文,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 篇二
案例一:让每个学生都“吃饱”
在第一次上篮球课的时候, 安排的内容是原地运球。事先笔者对两个班近60名女生的篮球基础进行摸底, 有很多学生不会“运球”, 只会“拍皮球”, 而有一部分学生是从本集团学校升入初中的, 她们已经学过运球了, 基于以上情况下便开始“分层教学”。让会的学生自由组合去打半场, 不会的学生在教师教授动作重难点后单独练习, 在教这部分学生的过程中, 主要是让学生反复练习, 一节课几乎都在运球, 可是练习的效果不佳, 笔者还批评了学生, 责怪她们小学没有学好, 而且我还要抽时间关注在旁边自由活动的学生的安全。整堂课结束教师很累, 学生也很累, 基础好的和不好的都没有“吃饱”, 学生的表情告诉我她们不喜欢这样的课。
反思:通过理论学习知道了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即在承认学生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 对每个学生的付出都给予应有的肯定。笔者让一部分有基础的学生自由活动, 既没有目标要求, 又没有评价, 学生的篮球技术只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于不太会的学生, 只通过机械训练想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 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女生的情绪变化, 也没有考虑及时评价学生的进步, 所以这样的课是失败的, 这样的“分层教学”是错误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为了甄别学生的能力, 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改进:“内容分层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路径。”在以后的运球教学中, 所有的学生都在一起学习, 但是对练习的内容进行分层:笔者要求已经会运球的学生采用左右换手原地运球, 有点会的学生采用原地高姿运球, 加大动作幅度;不会的学生采用低姿态运球, 重点关注手接触球的缓冲动作。还采用“老狼老狼几点啦”等学生喜欢的游戏, 让会的学生运球时能抬头看教师的手指数;让有点会的学生听到“5点”时变成低姿运球;让正在学习运球的学生按照教师儿歌的节奏用球撞击地面的声音呼应运球的节奏。经过练习, 如果有学生能达到教师的要求, 那就可以挑战更难的练习任务, 对基础好的学生我还准备了要求更高的内容。这样以内容分层的思想贯穿于运球教学, 通过内容分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笔者知道这样的分层教学是成功的。
案例二:让每个学生都有奋斗目标
有一次准备教授“行进间两大步上篮”, 在备课的时候笔者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 但是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只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纬度的大目标入手, 对教学环节中细化的要求没有明确。在课堂上便眉毛胡子一把抓, 全体学生都按部就班地从徒手练习到运一步球上篮, 再到运三步球做两大步上篮动作。到最后环再“分层”, 让会的学生争取进球, 不会的学生避免走步。学生练习的效果不理想, 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反思:体育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要求“目标统领内容”, 制订教学目标后还要看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案和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 学生是怎么学的, 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是怎么辅导的, 有多少学生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问题都能有效解决, 那这节课就是一节有效的课堂。在分层教学中要做到“目标分层”, 每一个教学环节要贯穿细化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学会分解大的目标, 每个人达到目标, 一节课的目标就达到了。
改进:通过事先了解和课堂观察, 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种:会运球会两大步上篮的;会运球不会两大步上篮的;只会原地两大步上篮徒手动作的。给第一种学生的课堂目标是, 能行进间运球五到七步, 两大步上篮, 第一步踏入指定区域, 如果能做到就要求进球;给第二种学生的目标是多练习徒手动作, 从运球上一步开始, 反复多练, 把运球和两大步结合起来, 如果会了要求运球三步后上篮;给第三种学生的目标是, 运球有节奏, 做到右脚跨出落地同时双手接住球, 反复运球, 如果掌握要求边喊口令“1、2、3”边运球, 紧接着做两大步上篮同时喊“1——2——投”。经过分解教学目标, 每个学生都明确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目标是动态变化, 达到一个目标就可以向更高一级目标努力。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有了进步, 几节课后, 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行进间运球后两大步上篮动作。
经过课堂实践, 笔者对初一女生篮球采用分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分层教学基于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的全面了解。
接手初一的班级后, 教师可以通过小测试、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大致了解学生的技能储备, 便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2.分层教学基于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考虑。
体育教学不是运动员选拔, 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教师的任务也是要帮助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提高。因此分层的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层次的共同发展, 而不是简单分类、粗暴区别。
3.分层教学基于教学目标的分解和评价的分层。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中国分类号】G623.2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的约束学习的行为,甚至会约束学生的个性特色的发展,限制学生“动”的基本能力,强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笔记,往往这样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最新的课标改革和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色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1课程教学方式死板
鉴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接触过语文的学习,所以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的进度较慢,每天的课程要求较简单,基本上是要求煤炭识记四至五个生字左右。然而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生字的时候仍然较为困难,教师的教学灵活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熟记生字的笔画和拼音。学生在课本中不能单独读出生字,也存在会读生字而不会写生字的现象,默写生字时会写错的问题,长此以往的生字学习会影响了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无助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 家长忽视了一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家长往往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关注学生语文生字的学习效果和朗读的基本功底,没有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问题,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介入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1.3写字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而且学生语文学习初期握笔写字姿势最为重要,然而家长和部分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只是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只是注重写字教学的表面结果。
1.4家长在学生学习一年级语文课程之前就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经验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前教育,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家长的教育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对學生的学习教育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对于仍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在进入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难将其之前的固定的知识点改正,影响了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中的要点
2.1教师需要学习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色,从根本上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要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加强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服务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展示其特点并感受到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
2.2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不稳定,有意而无意的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会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支配而发生改变,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具有耐心,不断的鼓舞学生并督促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分心,通过小组活动和分析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方法的反思
3.1识字课程加强纠错
一年级课程中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课程,所以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个课程的识字量的增多也会影响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1)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大纲要求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之前让学生掌握明白学生自学生字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发散思维,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借助顺口的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要求家长在课外和学生一起拼读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记忆性。
(2)在语文实践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生字学习的掌握情况,要不断的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采取各种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小组分组讨论、自由发挥组词、认识拼读同学的名字等方法加强学生识字拼读的能力。
3.2朗读课堂上要泛读、熟读课文
(1)课堂上要求每篇课文进行仔细朗读,课外要求学生尽量多的熟读,告诉学生正确的朗读标准后要求全部98%的学生可以熟读课文,甚至重要的文章学会背诵。
(2)教师必须要每篇课文范读,学生跟读,以便让学生领悟正确的朗读方式,尤其是难懂的文章教师必须要解释。教师必须要随时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理解老是朗读时的语调、重读的词句,理解朗读课文的意义,学会通过朗读课文来正确的感悟文字信息,表达文字的中心思想。
3.3 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要使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对于刚涉及语文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接触几百字的文章稍微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读文方式,比如说:师生对话,同学间对话、背诵诗词、,男女同学间交换读、小组间分段读,甚至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氛围和朗读兴趣。加强学生富有感情特色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生活经验的体验。
3.4 写话
写话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尚不能较为灵活的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课堂上要求学生先多读多说,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字词写出来。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要经常阅读,丰富其写作内容,加强期写话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经常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让学生针对其参与的活动利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其自身的学习自制力和约束性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而分散,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相对比较重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牢固其语文基础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大纲,以契合现阶段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创立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资料
【1】王威威.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王乐微.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体会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梁为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篇四
一、些许收获
1、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有单元意识。《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速读的方法。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想象的方法,激活想象力。
(2)能根据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并说出人物形象。
2、课堂教学做到高效务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紧扣目标,层层推进。首先,通过解读题目,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小圣和大圣的7次变身斗法,既熟悉了文本又落实了学习目标1。接着,还是多次投影7次变身,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课本中圈点勾画,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二、一个遗憾
既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激活学生想象力”,那么怎样才能检测学生的想象力在这节课确实被激发了呢?本来是设计了一个堂上的练习,即“假如你是吴承恩,你会把大圣变作什么?”只是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当堂展示。
三、两个不足
1、师生互动显单一。整节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采用比较传统而单一的问答式,过分强调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不到位,急于将学生引导到老师预设的问题中,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培养。这节课更多的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自己走。
5.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三、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以此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再一次欣赏了,《千手观音》。在此基础上导入本课效果不错。
四、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用真诚的微笑,朴实的语言以及教育智慧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五、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6.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六
关红梅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6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三个月下来,有了点滴想法。我的想法或许还是比较稚嫩,但是成长总要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教学同样也不例外。
一、历史教学方面,我想对我而言,感觉到了急需思考解决的两对矛盾:
1、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
因为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教学中,往往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确实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屏幕,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但是实际操作下来,不仅自己在讲台上忙不过来,一会儿要给学生讲解,一会儿要操纵电脑,一会儿又想写板书,而对于学生多的平行班听课效果似乎不是很好。
所以,在日后的教学中,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有效的渗透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来,是需要我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实践的。
2、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实现教学目的 通过三个月的历史教学,我发现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常常在考虑如何吸引学生,如何让他们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上动脑筋。然而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课堂氛围是不错,可看似一片热闹的背后,学生的真正思考并不够,也就是绝大多数同学确实觉得有趣,但是没有真正参与到思考中来。如何使他们热情参与,真正使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达到三位一体,都是我作为一名新老师需要长期思考的。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方面,我之前的教学经验不多。从内容的选取、课上的实践,包括课后材料的积累,我都还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就目前教学看来,我觉得自己还做得很不够。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课程仅仅形成一个大的框架,只有一个内容上的大致安排,但具体落实到对学生的要求和教学目的上,定位还比较模糊。
2、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部分程度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投入,然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究意味还不够,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另外对于某些问题的设计上也缺乏一些深入的思考。
3、对于教学效果而言,我认为课堂纪律不是很能保证,在这方面我也一直在做着努力,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我将从各方面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三、学生成绩提高: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5、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9%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0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7.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 篇七
一、板块清新、简洁明了
首先是整节课给人一种板块清晰,简单明了的感觉。通观全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揭示课题;二是扫除阅读障碍(主要是解决字音问题);三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我国古代的道家总结了一句话:“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意思是说,万事万物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道是很简单的。其实,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往往最初是由一个最简单的原理控制着。就像是计算机,虽然复杂,但最基本的原理却是很简单的,就是0和1,就是开和关。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简单”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简单”,而是一种简约,是一种觉醒。
二、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这节课之所以称为“朴素”,其次是整节课给人一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感觉。通观全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那就是 “识字写字”教学的安排。首先说识字教学。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识字的辅助工具,其次是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基本的常用字,再者是把握了常见的偏旁部首,另外,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已经拥有了拆解、组合汉字的本领,可以说,他们已经大体明白了由声旁与形旁而构成的合体字是如何表声表意的,具备了初步的无师自通,具备了最初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此时的识字教学并不与一年级一模一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关于本课生字的读音问题都是由学生自行解决的。我更加关注的是在下面的“整体感受”那一个板块中的把握生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安排。
从教学来看,她所设计的二年级的识字最为明显的是更多地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教育心理学明确告诉给我们: “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由此可见,能力的构成要素有二,一是运用必要的知识;二是熟练的操作技能。所以,我让学生在反复地执行认读的程序、规则、方法和步骤的过程中,进行运用知识与技能强化,逐渐形成较为稳固的识字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况来看,因为学生已经解决了对生字的读音问题,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己动口、动脑的活动之中,去分析字形,揣摩字义,而且联系生字所在词语、句群的语言环境之中,去活化生字,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变成了有情有义的“精灵”。我们知道,思维发展是人的智慧关键之所在,所以,识字教学中要注意动口又动脑,才能促进能力的提升。这是我设计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析字、解词、明句综合为一体的教学片段:
师:咱们一起来看这个表示时间的词 (出示词卡:傍晚)
生齐读。
师:咱们来看这个生字“傍”,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是个偏旁的旁。
师:学过的字加部首来记字形是一种识字的好办法。考考你们,闭上眼睛。 “傍”左边是个———(生:单人旁),右边是 (生:旁)。
好了,记住了。时间是——(齐读:傍晚)
师:人物是?
生:爷爷、奶奶带着我。
师: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干什么去?
生:看日落。
师:这篇课文写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板书:看日落)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课文去看日落,你们来接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太阳的位置在哪儿?
生:西斜。
师:老师告诉你,太阳的位置没有变, 但在人们的眼睛里太阳一直在变呢,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
生1、2分别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师:(出示长句子: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在这段里有个长句子,她读得特别的好。 咱们像她这样一起来读一读。
师:咱们一起来把太阳的位置写下来。(师板书:西斜下沉落山)太阳先是——然后———最后——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太阳落山了。
师: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可是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样子也跟着在变。难怪爷爷会发生这样的赞叹,咱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三、整体关照,细节落实
8.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 篇八
本节课根据我校的体育锻炼特色来重组教材。“校园自编兔子舞”是我校早操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一项健身内容。“兔子舞”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活力,音乐感染力强,对场地及学生的舞蹈基础要求不高,易于操作。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较慢,只安排3个组合动作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采用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始终能够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动作组合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全面发展身体技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人数:36人 课次:第一课时
教后反思
这一节小学低年段体育课,主要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足生活,整合教材
为开发校本课程,充实大课间的体育活动项目,丰富校园生活,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根据“兔子舞”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活力、集舞蹈、健身与运动为一体,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大胆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兔子舞的新教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模仿中、口诀中、合作中、游戏中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提高学生的体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引导学生在跳兔子舞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释放心情、在分组中学会合作,在展示中提高自信,在作业中课外延伸,使跳兔子舞日常化、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面向全体,缩小差异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激发全体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优生体验到成功快乐的同时锻炼了组织能力;中等生在榜样的激励下自觉地进行学与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后进生在组长和教师善意的提醒和反复的辅导下也能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分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方面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寓教于乐,教法创新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等特点,笔者充分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分层教学、逐个突破,让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逐步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原有的体育趣味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一资源进行开发,既达到让学生复习提高主教材的单个动作组合质量,进一步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同时让学生体验在游戏中合作、锻炼,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9.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九
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十分狭小,比如我在讲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说故事。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述和比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10.初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十
本单元教学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科学备课,寻找课文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想像和感悟。
(3)创设情境,以情入学。
(4)教学形式多样化。
(5)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始起步。
本单元的不足有:
(1)初一年级是进入中学的起始年级,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刚刚起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还没有养成问题生成、设疑解惑方面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今后教学的思考两点:
(1)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设计的探讨;
11.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 篇十一
关键词:体育教学;足球运球;分层练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77-1
一、教学片段、现象观察、现象反思
【课堂教学片段一】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足球单元计划安排范例第五课时“学习运球”。笔者按照惯例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分层练习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在整节课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分层练习”。教师将分层练习预设的问题:“运球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才能攻克难点,把球“粘”在手上?”交给学生。然后分为4个小组,展开“分层练习”运球。教师在场内来回巡视、指导。
【现象观察】 本人教授同一年级五个班的体育课,这种分成四组“分层练习”运球的方式被广泛运用在五个班的教学中。但在五个班呈现出了不同的“情况”。
有的是戏闹,有的是在闲谈,班级内各小组运球不积极,问其原因,原来小组内只有几个足球运得比较好学生在动,运球基础差的则被冷落一边,成为“观众”。在闲聊,一开始,学生还能按照要求去“分层练习”运球,时间一长有的坐在足球上,有的在投篮,有的你追我,我追你,课堂纪律开始变乱的现象。要他们“分层练习”运球很难进行。
【现象反思】 出现以上情况,有的在于教师没有认真进行小组组合,没有进行小组内部分工,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在“分层练习”运球中,变成了运球技术优秀生之间的表演,而运球技术差的学生则被冷落了。只关注运球技术好的学生,忽视基础差的学生,伤害了学生自信心、自尊心。
【课堂教学片段二】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足球单元计划安排范例第五课时学习“脚内侧运球”。笔者已在课前将小组进行了分工。同时,在课前已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要求写在小黑板上,挂在足球场,于是,课堂教学便正式开始了。按照小黑板上的要求:第1~2小组,先让足球技术好的运球,大家跟着练。第3~4小组,先让足球技术一般的运球,大家跟着练。第5~6小组,先让足球技术差的运球,大家跟着练。
【现象观察】 这节课,单看表面上上得比较好、有兴趣,好中差学生都肯练,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空前热烈的程度。但静下来,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问题一:个别学生在小组练习时出现懒惰现象;问题二:个别学生,尤其是差生,运球中有点不好意思,缺乏信心;问题三:总体女生对足球兴趣比男生低很多;问题四:经过数月的课堂“分层练习”,有些学生一开始兴奋、积极、主动,慢慢发展为兴趣不浓。
【现象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上诉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与同事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问题一的出现,说明教师在分组和小组建设上存在着误区。经过反复思考,笔者发现小组建设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第一,教师分组时过多地考虑了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而没有对学生个人兴趣是否相投、性格特点是否相近等进行考虑。第二,小组的分组是教师一手导演的,教师替学生作了主,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存在着大包大揽的“嫌疑”,应该让性格相近学生分在一起。
问题二的出现,说明技术差的学生可能心理有压力,技术不如人,运球运不好同学会取笑的,相信自己不够。
问题三,可能是天生的原因和后天体质的差异,女生没有象男生那样的活泼、好动。
问题四的出现,原因在于小组“分层练习”的方式过于单一,无非是今天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然后好的、中、差的练习一下。明天围在一起又讨论,练习、练习,时间长了,自然腻味,总是没完没了的“练习”。
【课堂教学片段三】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跳绳单元计划安排范例第三课时“综合练习和组合跳”。教师设置了两个问题:“1.什么是综合练习和组合跳?2.怎样进行综合练习和组合跳?提高中、差的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和组合跳是最重要的”。
【现象观察】
1.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来,而且能有效把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课堂时间也够,不再有拖堂现象。
2.“分层练习”的小组凝聚力增强,有的小组成员合作表演的很完美,使合分层练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效果也很好。
3.小黑板、小组长的作用很大,体育水平高帮助水平低的,差生体育成绩大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分层练习”的实践带来的启示
1.“分层练习”小组建设要全方位考量。“分层练习”小组最初为前后四组的模式,组间差异大,合作学习效率低。后来,改良为把整个班级编为六组,教师根据根据体育运动水平进行了分组,结果小组凝聚力不够。应由学生自己根据体育运动水平、兴趣爱好、性格进行分组,教师调控。由此,笔者认为不论任何时候,教师别忘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
2.“分层练习”明确重点、难点。教师改为设置一、两个问题,六个小组各自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既节约了课堂宝贵时间,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分层练习”要少讲多练,这样才能提高全班运动水平。
3.“分层练习”小组的评价应该由好、中、差学生来点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用对与错来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这种评价已麻木,难以调动其积极性。笔者将单一的教师点评改为先学生间点评,然后教师加于点评。好、中、差学生来点评,学生容易接受,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12.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 篇十二
【设计特色】创设“生字宝宝春游记”这样的故事情境, 引领孩子以读为本、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学习字词句。
【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第28课《小伙伴》一课是以春游为题材的课文, 文中写了同学玛莎在春游时弄丢了背包后, 四个小伙伴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 文字浅显易懂, 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伙”2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字词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 明白生字宝宝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就一定能认识更多的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问、伙”2个字。
2.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明白生字宝宝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就一定能认识更多的生字。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识字, 在读中强化对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黑板上先写好课题《小伙伴》)
1.师:同学们, 我们在一起学习、玩耍快一年了, 大家都已经是亲密的小伙伴了 (师手指点题) 。大家说说, 在春天里, 小伙伴们最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什么活动? (预设:春游!) 今天, 老师就带一群“小宝宝”去春游, 我想请你们来当当小老师, 带着他们去游玩好吗? (好!)
2.师:今天要去春游的小宝宝啊, 就是这些“生字宝宝” (课件出示:“生字宝宝春游记”和不带拼音的生字) 。请小老师们带着“生字宝宝”出发吧!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师 (课件出示大巴图及自读要求) :生字宝宝们坐上了春游大巴车, 大巴车开到了我们的语文书上, 请小老师们自由读课文, 一定要读准字音, 不添字、不漏字。如果叫错他们的名字, 他们会生气的哦!边读边把“生字宝宝”画出来, 生字宝宝要多读几遍。
2.师:都读完了吗? (读完了) 把生字宝宝都找出来了吗? (找出来了)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旅行社给每个生字宝宝发了一顶带有他们名字的帽子 (声调) 。下面就请小老师来给生字宝宝点名, 大家要记住每个生字宝宝的名字哦。 (指名拼读生字:每个字一个人读) 这几个小老师真棒, 每个生字宝宝的名字都念对了, 掌声鼓励他们。
3.师:我想请四个小老师分行带读生字宝宝的名字, 谁来? (指四个学生带读四行生字) 所有的小老师都读得很好, 掌声鼓励自己。
4.在这些生字宝宝里, 有哪些生字宝宝的读音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指名说) 生字宝宝太多, 不如我们来给他们分分类吧!让他们分组排不容易念错。 (课件出示: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 我们把生字宝宝分成四组, 平舌音一组, 前鼻音一组, 后鼻音一组, 剩下的为一组, 谁来分?
在此老师要提醒大家, 这个“夹”字是个多音字, 它还可以读“jiá”, 比如:夹被、夹裤, 指两层的衣物;还有“gā”, 夹肢窝。但只要指从两面控制一样东西的, 就都读“jiā”, 如:夹菜。
5.糟糕了, 生字宝宝们好调皮, 竟然把帽子给弄丢了, 小老师们, 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能) 那就请大家一起来念一念他们的名字。 (齐读去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读得很好, 自己读能行吗? (开火车读)
6.读得真好。哇!大家看,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小火车图, 每节火车车厢放一个生字) 我们来到了游乐场, 生字宝宝们坐上了小火车, 可是顺序全乱了, 我们赶紧来点名, 别把他们弄丢了。 (指名读打乱顺序的生字)
7.生字宝宝还想问问小老师们, 除了“猜字谜”, 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他们?你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 (指名说, 并用课件出示相应的字)
(1) “加一加”。哪些生字宝宝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 (指名:“汽”字, 你来给它组个词吧!)
(2) 除了常用的“加一加”以外, 其实还有很多的记字方法, 比如“拆部件”。像这个“餐”字, 它的笔划多, 我们就可以用“拆部件”的方法记住它。 (指导记“餐”字:因为它跟粮食有关, 所以是“食”字底;左上方是一竖一行加个“夕”字, 右上是一个“又”字。注意“又”字的最后一笔不是“捺”, 是“点”)
(3) 除了“拆部件”, 我们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字。比如这个“绞丝旁”的“纪律”的“纪”字, 换成“言字旁”就是“记住”的“记”。
【设计意图】在玩中学, 突出重点。以“玩游戏”的形式为主,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以多种游戏形式学习去拼音的字, 既快乐又让生字学习达到边学边巩固的效果。
8.天哪!只顾说话, 忘记管生字宝宝了。生字宝宝们跑到大街上去了。小老师们, 大家赶紧睁大眼睛把他们找出来吧! (生活中识字, 指名找生字,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相关物品图) 谁躲在横幅上? (共、汽) 谁躲在宣传单中? (餐) 谁躲在海报里? (矿) 谁躲到包装盒上面去了? (粗) 谁藏在报纸里了? (管)
9.师过渡:哇!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啊!我这个大老师越来越佩服你们了, 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吧!看来生字宝宝喜欢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就一定能认出它们并通过小小的生字宝宝学到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生字宝宝上街”的情境, 突破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明白生字宝宝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就一定能认出它们, 并通过小小的生字宝宝学到更多的知识。
10.看, 我们来到了公园里, 生字宝宝们竟然找到了他们自己的小伙伴 (词组) 。生字宝宝们说想让小老师们分男女生来念念他们的名字, 看男老师念得好听还是女老师念得好听?愿意吗? (愿意) 那就女士优先吧! (分男女生读词)
11.好像女生读得更好些哦。生字宝宝说:请男老师们掌声鼓励女老师!还想读吗? (想) 那我们就开火车来读一读吧! (指两列火车读生字词)
12.呀!生字宝宝带着他的小伙伴跳到了句子里, 他们说了, 只要小老师们注意句子里的标点符号, 读出感情, 他们就会出来。我们一定要把他们读出来, 谁来读一读?你觉得自己能读好哪句就读哪句。 (课件出示2句话, 指名读句子)
(1) 维加一边大口地吃着面包, 一边说:“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2) 安娜说:“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真粗心!”还有谁觉得自己能读得更好的? (赛读, 指导读出疑问、感叹)
三、指导写字
师:春游活动要结束了, 生字宝宝给你们写了一封信:小老师们, 你们真的很厉害, 知道的东西真多, 我们非常喜欢今天的春游活动, 谢谢你们!我们要回家了, 再见!
我们也跟生字宝宝们说再见吧! (拜拜!)
师:糟糕了, 怎么还有两个生字宝宝藏在田字格里啊? (师用手掩耳假装在听生字宝宝说话) 哦, 原来他们两个想看小老师们写他们的名字, 他们觉得大家写得好就会回家的, 那我们就一起来写写吧!
1.指导写“问”字。先来看“问”字, 观察“问”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然后说说“问”字是什么结构? (半包围结构) 写“问”字最要注意哪一笔? (“点”) 边说笔顺笔画边书空 (一笔点, 二笔竖……) 。
2.指导写“伙”字。观察“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伙”字是什么结构? (左右结构) 写左右结构的字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左窄右宽) 边说笔顺笔画边书空 (一笔撇, 二笔竖……) 。
3.让学生自主书写“问”“伙”。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一】推荐阅读:
初一上册语文一单元作文08-10
初一第一单元语文作文06-19
初一英语教师教学反思06-19
初一语文下语文备课组07-24
初一语文上册07-31
语文初一教学计划08-18
语文组课改初一06-14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07-02
新初一语文试卷07-03
初一语文古文资料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