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解高二生物实验题(精选2篇)
1.如何巧解高二生物实验题 篇一
利用化学性质巧解实验方案设计题
实验设计题的思维量大,综合性强,陌生度高,信息新,能力要求高,情境新.它的考查内容一般有: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确认某混合物组成的设计;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等等.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不仅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作 者:柴本倩 作者单位: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300192刊 名:中学教与学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2.如何巧解高二生物实验题 篇二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祖荣
一.教学目标
1、阐述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从质膜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膜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举例说明质膜的生物学功能;
4、通过对质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领悟科学发展曲折性以及技术发展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5、进一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二.教学重点
1.流动镶嵌膜模型及质膜的功能 2.质膜结构探索历程 二.教学过程
引入:从结构、成分与功能间的适应关系,引导分析质膜的功能,从结构、成分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引入对细胞的结构的研究。
环节1;质膜的单位膜模型 资料1:1895年科学家欧文顿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的通透性。他选取了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结果发现:凡是可以溶解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物质则难以通过。
根据这一结果,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 问题:如果是你会作出怎么样的猜测?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结果发现:细胞膜被破坏。
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资料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资料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环节2;流动镶嵌膜模型 讨论单位膜模型的缺陷: 图示资料:
(1)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2)白细胞吞噬病菌;白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时的变形运动(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上述现象无法用静止的单位膜模型作出解释,膜应该是具有流动性的。图示资料:
(1)冰冻蚀刻技术及扫描电镜下看到的质膜撕裂面(2)冰冻蚀刻显示的质膜断裂面示意图
结论:冰冻蚀刻的结果不支持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环节3;流动镶嵌膜模型
展示流动镶嵌膜模型图,要求学生对膜模型作出描述。讨论:
(1)质膜为什么以脂双层的方式形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为什么会以三种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3)胆固醇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存在有什么意义?(4)质膜的成分是对称的吗?如果不是,有什么意义?(5)脂膜的流动性有什么意义?
【如何巧解高二生物实验题】推荐阅读:
高二理科生如何逆袭02-02
高二语文如何高效学习?结合大纲注重积累10-02
如何科学地进行生物实验设计解读11-27
高二生物110-13
高二生物种群课件10-08
高二生物必修三上12-05
高二生物校本教材示范08-10
高二生物教学大纲12-31
高二生物基础知识总结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