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农廉工作制度

2024-10-02

村农廉工作制度(精选4篇)

1.村农廉工作制度 篇一

过店子村农技校培训工作计划

为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促使广大群众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发展经济,运用科学技术指导农村主导主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认真做好本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并按期认真实施,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09年,农技校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重点,把科学技术培训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二、分类指导,分级培训

充分发挥农技校的作用。农技校负责村组干部、重点种植,养殖大户和茶园、生猪养殖户等进行培训;农技校负责村、组干部、农民的培训工作。

三、培训内容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组织培训优质玉米种植技术、优持水稻种植技术,茶园建设、管护技术,生猪养殖技术等。

四、培训方式

以授课、观看电教片、现场培训等方式进行。

五、培训进程安排(见附表)

***村委会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日

农技校2009年培训计划表

培训时间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天数

授课人

三月 村组干部

发展农村保险的意义

四月

村组干部

优质水稻种植技术

五月

村组干部

学习科学发展观

六月

村组干部、养殖大户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九月

村组干部、种植户

食用菌技术

十月

村组干部、种茶大户

茶园建设、管护技术

十一月

村组干部养蚕大户

养蚕

十二月

村组干部、养殖大户

学习合作医疗保险 1

2.村农廉工作制度 篇二

下埭村位于城区西南面,全村现有住户337户,总人口937人,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768元,原村庄用地116亩。为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从2002年开始,我村启动了农房改造工作,2004年完成全村范围内原有老屋拆除,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完成建设655套公寓式住房。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整个农房改造工作做到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为提高对农房改造重要性地认识,我们多次召开村两班子会议,学习有关文件和农村建房政策,确保班子思想统一。此后,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将上级会议精神和农房改造的重要意义讲深讲透。同时,班子和村民代表分头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将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和安置政策向村民宣传传达,引导村民改变立地式安住房的观念,实现从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全村形成了利用重点工程征迁改造村民住房的共识,得到了绝大部分村民的支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农房改造,使我村的生态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村庄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精品示范工程。

二、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为加强对农房改造工作的领导,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经村两委

研究,我们建立了下埭村农房改造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其他两班子成员任小组成员。同时,按照每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老屋拆除、土地征用、宅基安排、规划审批等各环节都有人管事。工作中碰到具体问题和难点,班子之间及时沟通协调,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及时两班子会议,通报工作进度,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并就下阶段工作统一思想,做到了整个工作连贯有序。

三、依法有序,精心实施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整个农房改造工作严格按照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建房政策和商业街拆迁安置有关政策进行,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建房规划。按公寓式住房建设标准,做到布局合理、设计新颖,并充分结合本村自然地形,单体建筑景观与周边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考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突出了安全、实用的特点,既凸显新颖现代,又体现乡村风情。二是统一调整用地。在实施农房改造建设整个过程中,打破村、队、组、户的用地界限,采用村集体统一征用的方式进行。在商业街指挥部、街道办事处的协助下,征地工作与旧房拆迁同步进行,2004年完成了112亩的土地丈量征用。三是统一安排宅基。根据商业街的整体规划布局,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我们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安排宅基,公寓式住宅实行统建、联建。到2009年,我们完成了655套公寓式住宅建设,总建筑面积129410平方米,其中578套用于拆迁安置。

四、立足整治,美化环境

为美化人居环境,我们在实施农房改造过程中同步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进行道路硬化,完善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道路、河道两边和房屋之间实施绿化。2008年,结合多城同创工作和“城中村”整治,投资40多万元,发动干部、党员和村民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在小区周围拆除违章建筑300多平方米,给住户统一安装晾衣架;清理杂物和卫生死角,增设公共厕所1座、垃圾箱20只,并清理了小区周边的露天粪坑。同时,建立专业清洁保洁队伍,对全村进行全天候保洁。2008年,下埭头村荣获“浙江省卫生村”称号,并被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

总之,在广大党员、村民的配合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村的农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村民对新生活的期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要求来看,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班子团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3.村农廉工作制度 篇三

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XX乡贫困村人口素质和科技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根据自治区和崇左市扶贫办以及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1〕3号的文件精神,特制定XX乡2011年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及任务

通过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参加农民都能掌握相关使用技术,培养出一批贫困村科技致富骨干和乡土科技人才,建立一批能带动当地群众科技致富的培训示范户。

二、培训内容

2011年贫困村培训,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 围绕我乡产业扶贫,本着贫困地区农民的实际需求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种植项目主要围绕种苗的繁育、高产栽培的管理、低产改造、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培训;养殖项目主要围绕禽、畜、水产品的科学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等进行培训;加工项目主要围绕当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市场营销进行培训。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各村有能力而且有通过掌握使用技术发家致富一项的农民。对计生户、妇女、华侨(侨眷)、残疾人贫困户农民和贫困村的党员要优先安排培训。

四、组织实施

(一)我乡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要亲自组织安排培训场地,动员相关农民按时参加学习培训。

(二)我乡邀请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相关专家

和我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我乡培训地点为各村委会,通过讲解相关技术知识以及播放科普片对相关群众进行培训。

XX乡人民政府

4.蚌渺村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篇四

(2012——2016)

一、蚌渺村基本概况

蚌渺村位于龙新乡西南部,海拔1400—2200千米,地处冷凉山区,距县城32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行政区划面积47747.85亩,森林面积3600亩,森林覆盖率72%。村委会辖18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有农户778户,2858人。

蚌渺村现有耕地2079亩(其中水田1083亩,旱地996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75亩,2011年,全村粮食总产80.7万公斤,人均289公斤;经济总收入1027万元,人均收入2947元,主要来源是农牧业和矿产业。

人口分布情况。2011年全村共有2858人,其中:非农人口20户55人,少数民族人口10户69人。困难家庭58户(其中特困家庭21户),低保人口1010人,其中:75周岁老年人口69人、优抚人口12人、残疾人口83人、平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的805人。全村有劳动力2008人,大都从事第二、三产业。

有完全小学1所。有教职工19人(正式教师14人),在校学生320人,有村卫生室1个,村医3人。

二、2011年蚌渺村农民人均收入指标情况说明

2011年,蚌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47元,共由六部分组成。一是农业人均所得1149元,二是林业人均所得210元,三是畜牧业人均所得913元,四是商业服务餐饮业332元,五是外出劳务收入343元。由此不难看出,农民的种植业、畜牧业收入所占比重很大,占到纯收入的77.1%,工资性收入、现金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仅占到纯收入的22.9%。

三、农民收入倍增具体做法

实现农民收入倍增,重点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产业转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大增收工程。到2016年达到7000元。

(一)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当前最大的致富农民产业,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

首先,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强劲增长,占农民收入增量的47.7%,是新时期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应牢牢抓住劳务输出这一关键“增长源”。蚌渺村有1450个劳动力人口,2011年外出打工700余人,涉及500多户。从今年开始,要确保每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50人以上,力争达到900余人。其次,突出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分析农村劳动力输出结构,主要以打工为主,缺少技术性和创业性。应突出鼓励与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化和升华。第三,加大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根据市场需要,在教育、农业、劳动、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提高全村农民劳动技能,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二)大力发展蚌渺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跳跃

增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活力,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是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蚌渺水库旅游资源开发,开发后的库区集旅游、休闲娱乐、高效种植于一体,能积极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抓住最大的机遇,抓紧农村道路、通信、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本村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软硬环境,使蚌渺村成为投资的热土。

(三)着力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林木基地,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基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农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大,对低收入的纯农户,农业更是其家庭收入的基本保证。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来自农业的收入不仅不能减少,还应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使农民收入取得较大增长。1.第一产业。在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积极发展茶叶、核桃、红花油茶、草果种植,壮大烤烟产业;扶持养殖专业户,扩大集中养殖规模。2.第二产业。保留原有茶厂,新建烤房群,并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各厂扩大规模;可以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第三产业。依托蚌渺集镇,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百货批零销售等服务业;依托蚌渺水库资源,大力发展以此为依托的旅游业。到2016年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以生猪、鸡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梅子、核桃等为主的林果产业,抓住龙陵县城市快速扩展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草果种植业,形成草果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草果,发展1500亩;二是壮大红花油茶产业,发展1500亩;三是结合低产林改造项目的实施发展油茶2000亩;四是养殖业中按照与龙头企业配套发展的要求,优化畜群结构,突出品种改良,在稳定生猪产业的基础上,加大鸡、牛、羊养殖力度。

稳定提高农民的政策性收入。2011年蚌渺村农民享受到粮食直补(人均71元),合作医疗包括大病救助(人均150元),五保、低保(人均236元)、危房改造(人均125元)、整村推进(人均100元)等项目的优惠政策,补贴资金共计682元。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民还可得到更多的政策性补助,到2016年农民人均政策性收入可达到1300元。逐步加强全村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建村养老院和达标卫生所。

四、组织保证

上一篇:江苏省第八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征稿要求下一篇:辛店街道中学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