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9篇)
1.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 篇一
班组管理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企业组织机构的基石,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单位,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基础,也是员工参加日常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和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班组建设是企业综合性的基础建设,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思想、生产、生活、学习和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所有企业都会非常重视班组建设。云南三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化工”)在班组管理和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企业班组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从宏观的角度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旧体制条件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必将被打破,新思想、新观念、新秩序正在碰撞中逐渐形成,反映在职工头脑中的是,生活内容丰富化、思想观念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作为企业细胞的班组,在思想政治教育、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使得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员工从就业风险、收入变化中充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企业的依赖也达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顶峰。
从管理思维的角度看。三环化工一直着力于实现由“以物为本”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转变,力求使管理者从“命令支配”式的硬性管理变为“尊重教导”式的柔性管理。然而,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生产型企业,公司绝大多数管理者来自生产一线,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对人性管理的感悟和经验不足。
从公司班组实际情况看。在体制上: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授权充分化,管理重心下移,班组管理范围扩大,对班组的总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形式和类别上:班组的形式多样化,有从事生产、检修、分析的操作班组,也有进行调度指挥、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的综合班组;人数上从3人到20多人不等,要做到管理整齐划一,“制度”的固化、通用有相当的难度;在成员结构上:个体间的文化素质差异较大,从初等文化到大学本科,参差不齐,导致成员间劳动效能相互抵消,劳动效率降低;在班组成员的需求变化上:由于近年来公司效益的不断提升,员工物质财富不断得到丰富,员工已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获取劳动报酬,而转向对人文环境、工作氛围、人本管理、工作改进、技能提升等更多角度、更高层次的需求。
从公司班组管理发展历史看。第一,传统的班组管理——不论是达标管理还是科学管理都存在着管理者明显的强制性,并不一定是班组成员的共同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一对天生“冤家”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第二,很难建立一套对所有班组都完全适合的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方法;第三,班组长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班组长凭借经验和主观意志进行管理等弊病,已经不能够适应公司文化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必须从班组开始推行一套管理模式来培养和引导管理者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的快速转变,推动公司的管理进步,达到内部管理高效化的一种管理模式。
推动班组管理创新的依据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失败的企业各有不同,成功的企业必有一样是相同的,这就是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但这些不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利润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文化力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以人为本”则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创新氛围,吸引凝聚人心,激发团队潜能,建设常青事业。企业文化的效力可以达到制度所不能及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组织的整体效能。因为物质利益讲的是“利”,行政命令讲的是“权”,规章制度讲的是“约束”,情感投入讲的是“纽带”,这些以物质利益、行政命令、规章制度、情感投入等构成的管理运作机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但是这些方式方法都带有外在力量的约束和控制色彩,凭借这种外在的异己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让员工自觉地产生激励效力,不能真正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自律与他律是一对矛盾。当员工缺乏自律意识时,企业势必要加强他律,而过多的他律会对员工的主动性造成伤害,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在被奴役、被压迫。当员工试图逃避这种纪律的约束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员工越逃避,企业就越会加强纪律的约束和惩罚,而这种加强会进一步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一个企业团队的成功,需要有严明的纪律,但更需要大家的自律。高度自律的员工感觉不到企业纪律会对自己形成约束,因为自律越多,他律就越被淡化。这种自律保障下的自由感,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主人,觉得可以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在高度自律的企业中,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说,“自律”是现代管理的最高境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团队是由人群组成的,团队中的个人虽有不同的性格和爱好,但基本需求是相通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环化工经过3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特别是2001年改制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呈现出良好势头,员工收益、福利有了很大的提高。员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生存条件的改善,对较高层次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对人性化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由于工作压力日渐增加,员工特别希望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作为心理压力缓冲的平台,希望个人价值能得到一些体现、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通过所在团队能得到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员工的精神需求,为创新班组管理提供了动力。
麦格雷戈人性假设理论。西方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外部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在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在适当条件下,人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人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能够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多数人具有发挥想象力、独创力的能力等等。
开展创建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管自己”。以“诚信”作为基础,以“自律”作为方式,以精神鼓励和经济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力求建立一种让员工参与管理,由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让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管理机制,进而达到内部和谐,班务公开,学习氛围浓厚,内部高度信任的基本目标。按照这一思路,三环化工初步形成了创建活动的六条基本原则:“加强制度建设;突出民主管理;重在全员参与;讲求自觉自愿;履行自我约束;确保持续改进”。所谓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说到就要做到;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求班组在学习公司、部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自己制定班组的管理制度,建立“诚信自律”机制,依靠这个机制进行管理;突出民主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建立民主、公开、透明的管理氛围;重在全员参与:一切班组事务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必须全体成员参与并同意,班组管理的具体环节要充分体现成员的意志;讲求自觉自愿:就是创建诚信自律班组应该是员工的自愿行为,对偏差行为的认识和纠偏措施的落实,也由员工自觉自愿接受并实施,以克服强制性管理带来员工“口服心不服”的被动管理状态;履行自我约束:是尊重员工的个人尊严,培养员工自觉按照诚信自律机制进行自我约束的习惯,能够自我约束的员工才是“诚信自律”的员工;确保持续改进:就是通过纠偏机制的运行,不断总结、发现班组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进,使成员的素质和班组的管理水平螺旋提升。
由此可见,“诚信自律”班组强调给员工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强化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自律,减少管理者对员工的监督和硬性约束,强化柔性管理,弱化刚性管理,与在员工中具
有高度认同感的“团结、奉献、创一流”、“效益为本、员工为本”的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相一致。这种管理结合了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在管理理念上,注重员工的需求变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管理模式上,建立“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自主管理机制;在管理方法上,引入ISO9000中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等管理原则,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创建流程上,采用辅导、申报、评价、授牌的方式,确保创建质量;在管理目标上,力求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创建“诚信自律”班组活动的实效
从2003年8月,公司党委下发《关于开展创建“诚信自律”班组活动的通知》开始启动创建“诚信自律”班组活动,由于创建活动在公司班组管理、班组建设上是一个创新和探索,找不到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采取了边探索边进行边完善的工作方式。到2007年4月,公司先后有7个班组获得“诚信自律”班组光荣称号。创建班组在班组管理的规范性、班组事务处理的公正、公平性、班组的民主氛围、班组成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都在创建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例如:发供电班通过“诚信自律”班组评审后,大大促进成员的工作热情,结合“双讲学”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提升了成员的劳动技能,继2004年发电量突破4232万度大关,2005年再次刷新纪录达到4700万度。磷铵技经组在创建过程中编制了班组“„诚信自律‟管理网络图”,据此开展工作,班组管理逐步规范化;通过“纠偏机制”、“„诚信自律‟民主管理制度”的运行,使班组管理进一步走向民主、公正,不断持续改进。已经授牌的班组均呈现出和谐、进取、注重学习的氛围。
为全面了解创建活动的现状,我们在公司范围内采用分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将公司在职员工(高管和中管人员除外)分为班组长(含主管、主操、党小组长)、普通员工、诚信自律班组成员三类,根据样本设计了三种问卷进行调查。下发调查问卷37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抽样覆盖率占360/1584=23%。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值得”开展此项活动的班组占90%;认为“诚信自律”管理模式优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占79%;有71%的班组具有创建意向。调查显示,员工、班组对创建活动具有较高的认同感。“诚信自律”班组的实践和已经取得的经验证明了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基层组织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2.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 篇二
关键词: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经营管理,创新
剑桥大学教授爱德华·德·波诺1967年首次提出横向思维的概念, 并进行了系统阐述。横向思维 (lateral thinking) 与纵向思维 (vertical thinking) 是相互联系一对范畴, 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获得深入理解。“lateral”一词, 除了横向、水平的含义外, 还有侧面的、旁边的等含义。“vertical”一词, 除了纵向的含以外, 还有直立的、垂直的等含义。因此, 如果将“lateral thinking”译为“横向思维、侧向思维、或者水平思维”, 则可把“vertical thinking”译为“纵向思维、直向思维、或者垂直思维”。二者主要区别可归纳为以下:
以上诸方面对比, 给出解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理论的确切含义。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纵向思维往往把注意力直接固定在思维对象本身, 因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关于侧向、间接的信息。横向思维则强调, 也要重视对与思维对象相关的侧面、间接信息的注意与感知;如果不能从正面直接地解决问题, 可以从侧面间接、迂回地解决问题。
因此, 横向思维也可称之为“迂回思维”, 其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间接中的、绕道而行、以退为进和以进为退。我们举例说明。
有一家公司新搬入一幢摩天大楼, 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当初楼内安装的电梯过少, 员工上下班时经常要等很长时间, 为此怨声不断。公司老总于是把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到一起, 请大家出谋划策解决电梯不足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 大家提出了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提高电梯上下速度, 或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 让电梯只在人多的楼层停。第二种各部门上下班时间错开, 减少电梯同时使用率。第三种在所有的电梯门口装上镜子。第四种装一部新电梯。如果是你, 会想到哪种方案?
如果你想出的是第一、第二或第四种, 那么你的思维方式是属于垂直型的常规思维。如果你提出的是第三种, 那么你的思维方式是水平型的创新思维。垂直思维是一种常规的思考方式, 解决问题的视野过于狭隘, 而横向思维却能抛开思维定势, 萌生出人意料的新方案。经过慎重考虑, 该公司选择了第三种方案。该方案付诸实施后, 员工乘电梯上上下下, 再也没了抱怨声。
原来, 等着乘电梯的人一看到镜子, 免不了开始端详自己的镜中形象, 或者偷偷打量别人的打扮, 烦人的等待时刻就在镜前顾盼之间悄悄过去了。该公司的难题固然是由电梯不足引起, 但也与员工缺乏耐心不无关系。该公司没有采取直接的措施解决目标问题 (电梯不足) , 而是从考虑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个间接问题 (员工耐心问题) 入手, 更有效第达到了最终目的。这就叫“间接中的”。间接中的作为迂回思维的一种创新方法是指, 面临新的难题, 有时可以不采取直接解决问题的措施, 而是考虑以解决某个相关的其他问题为手段, 以求代价更小、或者效率更高地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限于篇幅, 简单介绍一下其他三种类型的迂回思维方法。
1.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指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当思考如何解决某个问题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时, 步谋求直接去消除障碍, 而是有意识地走一条曲折的Z字型道路, 以求避开或者越过障碍, 使问题的解决降低难度, 减少代价, 取得更好的效果。
2.以退为进。以退为进是指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在所思考的问题上, 如果暂时不能或不宜有所“前进”时, 可考虑采取某种与自己的愿望或利益相抵触的做法, 即有所“后退”或“退让”, 从而积蓄力量, 创造条件, 待时机成熟时再向前推进, 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就是, “必先与之”而后“取之”。
3.以进为退。以进为退是指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当必须在所面临的问题上有所后退或者采取守势时, 考虑采取一定的主动进攻的措施, 以避免或减轻后退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使原来所处的被动的守势、劣势, 得以转变为主动的攻势、优势。
在实践中要正确地运用横向思维方法, 有效地发挥其创新功能, 必须和纵向思维方法联系起来。
第一, 横向思维是纵向思维的对立面。纵向思维是一种习惯和思维定势;而横向思维则必须有意识地、自觉地破除习惯和思维定势。第二, 横向思维对纵向思维具有互补性。德·波诺当初创立横向思维的概念, 目的就是针对纵向思维的缺陷, 提出与之互补的对立的思维方法, 而纵向与横向的结合, 又确实能使思维变得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德·波诺《:横向思维》.东方出版社, 1991年
[2]卢明森:《创新思维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 篇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52-02
一、创新思维的本质与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最可贵的人类思维形式, 创新思维是创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创新只有在创新思维的意识活动中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本质决定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 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功能性本质、 结构性本质和过程性本质这三个层面的统一, 从功能层面看,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出新, 在于产生前所未有的认识、 成果; 从结构层面看,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超越, 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结构; 从机制层面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在于实现思维素材的超逻辑组合。创新思维的哲学内涵是对传统的辩证否定,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批判意识是创新思维和能力形成的灵魂。创新思维是对常规思维模式的突破, 其特点是超越权威, 不迷信书本结论, 勇于创造; 跳出经验的框子, 不循规蹈矩; 敢于标新立异, 开拓新途径; 博采众长, 善于综合运用; 突发奇想, 经常变换视角。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可以看出, 创新思维就是学生身上的体现就是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 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看法; 在实验实习过程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 善于使用在科研活动的过程中, 对于积极探索新工艺、 新方法、新技术的勇气和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整合
1.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局限,创新思维没有发挥的余地。 而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十分符合这一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充分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可选择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主动的进行学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散思维、解放思想,不再受固式思维的约束,更好地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远程教学已经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形式。 高校教育已经不仅仅是采用固定教室和学校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再依赖于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思维模式也将不再受固式教学思路的影响,能够更加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依靠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使网络变成庞大的信息库,学生可以自主的从中获取知识,主动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并了解对问题不同角度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种途径,并给予了丰富的物质、技术上的支持,促进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
2.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眼睛无法观察到的宏观和微观现象,通过屏幕展现出来。 在高校教育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将所有枯燥、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加了学生学习上的可能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从复杂的信息中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独特的观点,使学生摆脱原有的思维局限,质疑善思,明辨是非。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交互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独立解决问题,不断提出独特见解、发现新问题和新的解决办法,在探索不同知识间关联性、规律性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创性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而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现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在高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充分整合, 利用先进教育手段,促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常树春,孙永军. 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03:152-154.
4.创新思维管理的例子 篇四
高标准,严要求
“高标准”还要“严要求”,这难道不够崇高吗?但事实上,“高标准”的结果通常只能是“不要求”或“低要求”。
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在于标准有多高,而在于要求有多严。“低标准,严要求”做到了,自然会进化到“中标准,严要求”乃至“高标准,严要求”。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很多老板一讲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一定很自豪,等着众人的赞誉。然而,这句农业社会的用人观是不适合现代商业社会的。现代人活动半径很大,人口流动频繁,社会身份变换速度快。真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结果可能是无人可用,或只有亲信可用。
什么是人才?就是做得事,吃得了亏,负得了责的人!“用人要疑,疑人可用”才是现代社会的用人观。我的观点是,用人就要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通过制度、制衡、监督、控制,避免“好人”经不住诱惑而犯错误,让“坏人”找不到犯错的机会而成为“好人”。
“用人要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疑问在先,就能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观察、选拔和使用他,免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才能保证企业的人才用之不竭。
“用人不疑”的往往是小老板——他身边只有几个人是“不疑”的,最终无人可用;奉行“疑人可用”的往往是大老板,因为“疑人可用”,所以人才很多。
左膀右臂、不可缺少的人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只要听到谁是“少不了的人”,一定会及时将其调离。站在个人角度看,“少不了的人”确实是荣誉;而站在组织角度看,“少不了的人”恰恰反映了组织上存在问题。调离“少不了的人”,就是为了避免个人弥补组织的缺陷,从而强化组织功能。
如果你被称为上司的“左膀右臂”或“少不了的人”,通常意味着由于你过分杰出而掩盖了上司的无能和组织的缺陷。
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吗?
人才真的很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从优秀企业挖来的人才最后一事无成,变成了“废才”?
人才固然重要,但人才表演的舞台更重要。没有舞台,人才就不能成为人才。微软在中国招聘的员工是人才,难道进入微软之前就不是人才吗?微软的舞台成就了所谓的人才,而不是相反。
常见到业绩不断下滑的企业人才济济,快速成长的企业反而人才捉襟见肘。优秀企业之所以有人才,是因为他们有人才培养体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管理力量。
招人首先要招贤
我很了解,现在很多企业招聘有一个通病:招聘一个普通的岗位都会设定了很多限定条件。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按某个最优秀的人才的模板设计的。于是,这个岗位成为“不可能岗位”、“坑人的岗位”。
德鲁克提出过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设计原则,“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就能肯定这是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必须重新设计。”员工不胜任岗位工作,多数企业的做法是培训员工,但这是很困难的。比较简单的办法是重新设计岗位,让普通人也能胜任。
比执行力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力、控制力。执行力的初衷是让管理变得简单,执行变得复杂,这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趋势。真正的趋势是组织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一线岗位的执行动作日益标准化。
执行力为王
执行力的流行,隐含的基本逻辑是:员工没有执行力,所以业绩上不去。可是道德上像雷锋一样、能力上像上尉“罗文”一样的下属,到哪里去找?
管理的前提应该是:在道德上把员工想象为“自私自利”的普通人——这是人的本性;在能力上把员工想象为平凡的人——普通岗位留不住高水平的人。在此前提之下,企业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让员工的“自私自利”不损害企业和他人的利益,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创新就是超越
曾经举办过一个以“创新前沿”为主题的栏目,主持人提出了与创新有关的30个词汇,其中包括背叛、摒弃、超越、改良、颠覆、发现、妥协、模仿、实践、学习、整合、执行、不破不立、成功破坏、与众不同等。与会的100多位企业家、经济学家、职业经理人对他们心仪的词汇进行点击。结果,超越、与众不同、打破框框,分别以60%、40%、40%的点击率成为最受欢迎的词汇。
这又是一个光荣的错误。如果这就是创新,那么,创新就只能是少数技术人员、经理人和“聪明人”的“专利”,普通人从此绝缘。他们说的其实是创造,而不是创新。
最高科技的产品才是最伟大的产品
创新为何不可以是模仿(创新性模仿)、整合、改良、妥协、尝试?德鲁克提出创造性模仿以及创新的源泉和流程,认为创新不是“缪斯的宠儿”,而是从概念、制度和流程角度把创新变成普通人的工作,这样的创新才是最有价值的创新。
5.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 篇五
一、行业重新洗牌带来的“思维转变”
不妨先看一下医药环境的变化:
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药品降价,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医药新政实施,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规范;企业之间不断兼并与重组,医药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更多外企进入,竞争惨烈,中小型企业生存危机突出……
再看一下药企的现状和表现:
很多企业目前还难以适应国家政策的严管和调整;行业的整合和变革让很多企业无所适从;常规的营销模式越走越窄,陷入困局。
有人说医药不好做了,确实是这样的。过去,只要是个药品,就能有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今天不是了。然而药品仍然属于高毛利产品,只是我们原来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今天已下调到15%~20%的利润空间而已,用原来最原始的、高毛利的办法做今天薄利的产品,肯定是不行的了。
都说今天消费者的忠诚度很差,这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因素是稳定的。在竞争中,必须在变量中求变量,才能显示出我们对医药行业的判断和管理技艺的高超,
二、营销管理困惑中的“思维提升”
医药行业正在从“医药产品的销售阶段”向“企业体系化管理阶段”过渡。当年第一批做医药产品的人是靠胆子大,第二批做医药产品的人是手头拥有很多暴利产品,第三批是靠与上下游的关系。今天在进行某种企业行为的时候,也就是说“商人”不能变成企业家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步履的蹒跚和思想的沉重。游戏规则告诉我们,只有用哲学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和视角,剖析我们在营销模式、营销管理及获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竞争力,才能再一次激活我们自己手里所拥有的资源,提高生存能力,扩展发展空间。
当前医药企业的困惑主要有:医药新政下,医药企业如何发展?营销模式和方法如何变化?为什么中国医药企业可以做大,而很少能做强、做长久?如何做好一个中国医药职场的职业经理人?如何与跨国医药公司竞争?医药企业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小企业如何“四两拨千金”?“切”市场需要几把“刀”?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是什么?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机会在哪里?
6.哲学思维与创新 篇六
NONOBJECT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也可以解读为一种设计的策略,巴里凯兹③将设计定义为“文化研究”,而不是日常获取功利的途径。他认为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探讨和全面的界定,这正是NONOB-JECT所深信的任务出发点,NONOBJECT的设计工作方法,具体可以概括归纳为幽默、分解与外推法三种④。巴里认为幽默能让人释放自我,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笑,它需要学会判断与辨别。NONOBJECT并没有以夸张的色彩或可爱的造型为立足点来赢得笑容,更多的时候他是以自我剖析作为起点,以一种自嘲的态度带着对生活的感悟,让人们通过反思收获欣喜、亦或是通过发现震撼获得惊喜之感。所以就NONOBJECT的幽默,人们更多地需要立足诺曼⑤的情感化设计,从反思的层面来解读NONOBJECT的设计作品,见图1。分解法的运用使大家感受到NONOBJECT的设计作品似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将人们所熟知的产品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分解重构,亦或是融合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推理演绎NONOBJECT的设计理念。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广泛联系,这往往是创新设计的力量之源。NONOBJECT设计的分解策略,分解的不纯粹是两个不相干的事物,重要的是分解了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既定格式,让人们认识到原来同一个事物转换维度后原来更精彩,见图2。外推法是一种可以充分挖掘设计创新潜力的方法,是解读NONOBJECT思维方式的关键所在。它往往将设计师的某一创想奉为绝对形而上学的标准,并向各个层面发散,以此来检验设计思维的可行性。外推法对于设计行为存在着绝对的指导原则,从一定意义上约束了思维的发散,但人们的生活本就充满了约束,既然不能够逃避约束,就应勇敢地去乐于接受。在严酷约束下的外推法往往能够发现自我的极限,探索不可能存在的可能性,并将自我提升到可能的纬度,见图3。
二、NONOBJECT的创新思维
NONOBJECT始终把“换条思路”作为其座右铭,将创新思维立足于科技,但又不被科技所驾驭;以人为本,但又不被商业化所左右。它的创新源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地带,是一种平衡用户与产品,并与之形成友好关系的思维方式。第一,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人们对于周围的世界越来越熟悉,儿时曾经的梦幻与理想渐行渐远。真实的世界每天都在身边发生,而虚拟的世界只能存在于个人的大脑或只是跃然于纸面而略显苍白无力,但如果一个设计师过分强调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反而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幻想可以为设计师注入活力,超越现实世界的物理属性,并融入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在NONOBJECT的世界里,真实与虚构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不仅仅将设计概念化,而且将材料概念化。一如布兰科虚构的Thinium⑥元素,基于这样的材料,NONOBJECT所展现的创新思维令人震撼,就像《NONOBJECT设计》一书其中一个章节的标题一样“皆有可能”。创新的思维需要自由的放飞就不能受到过多的局限,当然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不等于不着边际的狂想,它只是为创新思维打开了另一个空间的窗户。第二,不可能蕴含着可能。设计最大的源动力在于创新,而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去直面自我。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信心并坚持自我。NONOBJECT的字典里不存在不可能,更多的可能是“不可能”中才有蕴含可能的创新,不可能中才能唤醒人类的第六感,即惊喜之感。人们常说的“不可能”普遍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目前的科技、材料或是结构不能够实现这个设计方案;第二是认为这个设计创意不符合目前的审美或主流文化。NONOBJECT的设计作品Nucleus摩托车,见图4。就是同时兼具这两个“不可能”的一辆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它没有运用展现速度感的流线型结构,而是抽象的运用“方块与空气碰撞”这一有悖于一般认识的原则,而它的速度又快的惊人,它的形态拘谨但又仿生了骏马的个性,这样的“不可能”展现的当然是完全可能的震撼感。这样的“不可能”体现的是NONOBJECT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的魄力与胆识。第三,摆脱束缚,放飞想象力。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每一个人也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后现代风格的逐一呈现,每一次的设计变革都存在着伟大的思想革命。NONOBJECT的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现有文化、科技、美学、设计方法等束缚的挣脱。米兰理工大学的艾齐奥马尼尼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将其解读为一种新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可以带给人鼓舞结果的社会行为方式。NONOBJECT倡导设计创新应摆脱功能主义的思维枷锁,放飞自我的想象力。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净化人们的头脑,以一种修身养性,境由心生的姿态,最大可能的摆脱时代与环境对人们的影响,重新界定、领悟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触发新的思维。
三、NONOBJECT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
NONOBJECT站在哲学思想的高度以宏观的视角思索人、产品、设计的关系,使人深邃的洞察问题,将设计师的思路从技术美学、商业化等嘈杂的工业化进程引向对人内在情感需求的探索,它尊重历史的文脉与演变,并关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演绎着NONOBJECT独特的设计文化观。NONOBJECT将整个世界比作一个大剧场,人类是这个剧场中的演员,而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就是演出所使用的道具。在这样一个被无限简化了的“剧场”里,才能抛开尘世的喧哗,潜心静坐放下纷繁复杂的关系,全心领悟如何使这些“道具”成为人们简洁而单一的制品即可。NONOBJECT的作品从形式上延续了极简抽象派的设计风格,却将“少即是多”、“少即是乏味”、的历史沿革演变升华为“少、却更好”的无设计理念,将情感元素积极地融入其中,将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哲学层面。NONOBJECT认为自然界的每一个生物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它们是工业化社会下技术国土上盛开的一朵兰花,是设计之灵、设计之源。人类不能成为环境的破坏者,更不能成为垃圾的制造者,人们需要与产品建立起一种更加富有意义的关系。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抵御着大自然,并发出过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回首过去,人们却发现人类只有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回馈人类。基于以上的认识,NONOBJECTT认为人们应该重视人、产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向大自然学习,见图5。而不应该以防御的姿态隔离大自然,迷失自我的困惑中。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不谋而合,是目前生态设计的典范。NONOBJECT对美学的追求超出了之前设计方法论的范畴,一方面它将焦点由设计师创造美转而引申为唤醒美和发现美。由以往设计物被动地传递美转变为受众主动地去发现美的存在。美好的事物就存在于人们的周围,NONOBJECT传递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设法引导人们去享受生活,发现美或许就存在于你正使用的1001Drops,见图6。汤勺细细品尝所体验到的美味之中。另一方面,NONOBJECT注重美的历程,认为过程就是目的,而不是将美好的结果作为唯一的目的性。NONOBJECT设计让用户体验到一件产品的材料、生产、设计的演变等历史进程,使用户感受到设计物的年轮与沧桑,尊重设计的历程,使人们感悟到具有文化与历史底蕴的独特的设计美学。
四、结语
7.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 篇七
设备管理是一项全系统规划、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 思维创新尤其要注重广泛的群众参与的特点, 重点在系统思维、激励考核、可视执行力三个方面进行建立和评判。
1. 设备管理的系统思维
要确保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健康管理, 应在设备的前期管理阶段与运行阶段采取不同的维修策略。
(1) 前期管理阶段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和安装调试。在这个阶段内, 需要不断调整偏差, 采用维修预防的维护策略, 避免使用过程中质量、工艺、效率等系统性的故障隐患。
(2) 运行阶段分为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初始故障期内, 主要对安装遗留的问题进行处置, 采取包括调整、紧固、润滑为主的自主维护策略;偶发故障期内, 故障发生频率和周期是不可测的, 此时要注意设备的正确操作, 建立故障预防和监测手段相结合点检预修机制, 采取自主点检与专业点检相结合的管理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耗损故障期内, 由于设备使用周期接近设计寿命, 就必须进行纠正性质的改造维修、报废更新的管理。
此外要确保设备的价值体现, 就生产的角度而言, 追求多、快、好、省是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设备作为生产价值实现的载体, 就必须适应生产变革需求。
首先是精益生产推行部门或工艺设计部门, 对设备实施诸如设备布置改变或工艺改变后, 由设备维修部门实施技术改造, 以达到优化生产效率、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其次是以生产班组或QC活动小组为基础, 实施“6源” (故障源、危险源、质量缺陷源、浪费源、清扫困难源、污染源) 的持续改善活动, 以班组为活动中心, 对设备局部构造及其操作、保养方法和标准进行改变和完善, 打造健康、高效、安全的设备运行环境。
2. 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随着设备装置向自动化、集约化的发展, 现代企业生产愈加依赖设备。发挥设备的效率, 也就是挖掘员工潜能的过程, 必须从员工做事的动机和目的出发, 有效提升员工的业绩、素养和士气。
业绩。即完成作业的数量、质量与效率。考核业绩时, 应结合动机和目的两个方面。在制造业生产一线, 引入OEE (设备综合效率) +数量的考核方式, 确保平衡产量、质量及设备各方面的指标。业绩考核, 以按劳分配为基础, 遵循多劳多得、质优价高的原则。
素养。遵守作业标准与企业规定的程度。作业缺乏规范、有规范缺乏执行、执行不到位是我国企业的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在遵循三现原则 (现场、现事、现物) 的基础上制定作业规范, 并依此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原则, 引导员工养成遵守标准的习惯。素养考核, 以负激励为主, 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不能因人而异。
士气, 创新的意识与行动能力。设备管理要挖掘潜力, 就必须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改善活动, 以提升设备的高效生产能力。在这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以小团体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活动, 如QC活动小组、TPM活动小组等, 以进行生产链的优化变革和“6源”持续改善活动。士气的考核, 以活动组织数量、投入与产出价值来进行正激励考核。
3. 看得见的管理, 看得见的现场执行力
设备、厂房与物料构成现场, 组织与人构成管理。设备与人构成的人机系统, 是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现场管理之所以看不到成效, 难以管控, 是因为管理者看不到人机协调系统在现场的体现, 如每当出现一个影响生产、质量与安全的问题时, 无法得知问题是出在设备上, 还是人员上。
对现代设备管理而言, 提倡全员的生产维护观念, 在构建可视的设备管理中要让所有人都看得见问题的存在, 就需要用到一个5S目视化管理方法, 也就是5W (什么、何处、何时、为何、何人) 2H (如何、多少) 在现场的体现。如设备和物料摆放的位置、安全标示、行进路线、工具区域、工作内容和标准、点检位置、颜色管理、信息化技术运用等, 要做到问题的发现、处置都能得到可视的体现, 确保制度、标准和规范能落实到现场, 增强企业的执行力。
二、设备管理的技术创新
设备管理更重要的要体现技术创新, 包括维修技术的创新, 维修技术与方案实施也同样需要管理方法的引导。设备管理的技术创新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 EAM信息化
企业资产管理 (EAM, Enterprise Assert Management) 是以现代化的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运行平台, 以企业有形资产为管理对象, 以降低总体维修成本, 提高维修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为目标, 融合先进的设备维护管理思想, 集企业各项设备管理功能与一身, 并能对企业各种维修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控制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EAM以资产及维护管理为核心, 主张预防性维修和预测性维修为主, 强化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 能帮助企业实现设备资产的维护, 以减少备品配件的库存和成本, 控制维护费用, 减少停工时间, 从而更有效地运用生产性资产、人力和其他资源。
与传统管理相比, EAM具有明显的优势。 (1) 大量的设备原始档案通过信息化存储, 可以方便提取, 减少归档和搜索的时间。 (2) 所有维保计划、流程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 强化了流程的真实性、执行的即时性和处理的便捷性。 (3) 强大的运算和统计能力。不同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权限查看资产状态与报表, 为管理决策提供即时的真实数据支持。 (4) 自动提醒功能。计划性维保、库存状态, 均在设定时间及时提醒相关责任人, 避免遗漏所造成的相关损失。 (5) 项目控制功能。设备管理过程的项目维修与技术改造, 均通过项目方式进行统一协调, 使人员组织、人员协调、成本核算做到有序和规范。
2. 润滑技术
润滑是预防故障的基本手段。是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缓磨损的技术措施, 良好的润滑可以达到防锈、减振、密封、传递动力和预防故障的作用。
润滑管理是通过对润滑剂进行相关技术分析, 如油中含水、黏度、颗粒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从而确定是否换油。对于集中润滑或可需重复使用的润滑剂, 还包括过滤清洁技术的运用。
设备80%的故障来自于润滑不良, 润滑管理的目的在于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从而做到主动维护, 避免润滑不良造成更大的故障损失, 包括添加润滑剂时保持本身的清洁;合理选择适用的润滑剂;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减少对润滑环境的影响 (防尘、防污染) ;定期检测并更换润滑油。
3. 诊断技术
在设备偶发故障期内, 除了采取“五感”的自主点检之外, 专业点检则需要专业的仪器对设备规定部位实施检查和监测, 以查找其有无差错现象、缺陷和隐患及劣化, 使其得到早期发现, 早期预防, 早期修复。
常用的检测工具包括测温、测速、测振、测漏、测压、无损探伤、红外成像等, 包括在线、离线, 以及网络化监控与点巡检系统。维修专业点检主要有测振和红外热成像两类:测振仪器主要针对传动部位, 如轴承、传动轴以及传动箱等机械故障多发部位的检测, 以保障在发生功能故障之前及早修复;红外成像主要针对过程装置中的管线、容器以及电气装置连接件等无法用“五感”判断的部位, 通过红外热成像, 可准确判断出应力集中、腐蚀变薄以及电气连接不牢处的温度与本体温度偏高的部位, 并可远距离观测无法接近的部位, 以确保在计划性维修中来处理这些劣化和隐患部位。
三、思维和技术的设备管理整合力
管理思维引导技术实现, 技术实现表现管理思维。思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靠技术也不能提升系统能力, 两者必须相辅相成, 相互结合才能打造中国式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1. 设备管理理念与信息化平台的整合
在EAM信息化上线过程中, 往往出现上线成功, 运用却不成功的案例, 忽视了其管理思维和习惯导入的过程。为此, 应以三种方式构建设备管理应用平台:第一种, 理念导入后, 设备管理水平达到一定阶段, 需要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后, 再来实施信息化。第二种, 根据企业管理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模块, 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管理理念的深化, 逐步补充信息化模块。第三种, 理念导入与信息化实施同步进行, 以确保上线一个模块, 吸收一种管理方法, 达到信息化上线与理念提升的同步到位。
2. 维护技术
设备管理最好的措施便是使其不发生故障。TPM及TnPM所提倡的自主维护观念, 便是在设备初始故障期实施“5S”及“6S”活动为基础的维护策略。在此过程中, 将润滑管理纳入自主维护活动中来, 使得占设备故障80%机械性故障得到及早预防, 实现设备的主动维护管理。
3. 点检与诊断技术的应用场合
点检不同于传统巡检, 是通过时间与空间上的一个点, 按照特定的作业标准, 运用“五感”和检测工具进行判定, 而实施的一项故障预防机制。在资产密集型行业, 将繁琐的点检项目交于维修人员是非常不现实的。
现代设备点检理念强调日常点检与专业点检相结合的原则, 即通过五感能判定的点检项目, 应由生产一线人员承担;而需要凭借专业技能进行的点检, 则由专业维护人员或专职点检员来承担, 这部分点检作业中, 涉及振动、速度等专业方面点检项目以及点检困难的部位, 需要检测工具来辅助完成, 避免经验判断出现的失误。
四、结语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我国制造企业设备管理要上新的台阶和高度, 除了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还必须结合制造业现状和传统文化的因素, 关注基层员工, 激发基层员工的原动力, 建立共创共享的机制。
摘要:设备管理是一门技术管理思维与管理方法高度结合的学科, 不能简单说是技术重要还是管理重要, 而是要综合起来考虑, 是思维与技术相互促进和引导的过程。在思维创新的基础上, 技术创新才能得到长效的发展和运用。
8.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思维 篇八
一、采用“金鱼缸”式管理法,实行民主治班
“金鱼缸”,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一目了然地观察到透明的缸里金鱼的活动情况。“金鱼缸”式管理法是一种极富透明度的民主管理。班主任应改变以往的家长制或保姆式工作作风,遇事不必事必躬亲,班级事务应交给班委会,让班委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突出“三项民主”民主选举班干部;民主制定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学习、纪律、卫生、体育、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细则条例;民主决定班级中的“大事”、“要事”,例如开展某项活动,处理违纪现象等。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使班干部能代表大多数同学的意愿;其二是使班级制度能符合、体现大家的利益和要求;其三是激起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意识,调动大家参与管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焕发出:“班好我荣,班差我羞”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2、建立班委轮换制。经过学生民主评议的班委会,在經过一定时期的磨合,实践后,对班级管理已进入最佳状态。这时应立即调整,由新一轮班委继续管理。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做法,使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并努力在管理中创造自己的特色、风格、发挥积极性、独创性、把班级管理推上新的境界、新高度。
二、创设团结互助、拼博竞争的氛围
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拼博的班风、勤奋求实、执着创新的学风。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胸中有了大目标,千斤重担也敢挑”,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其次,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激发上进意识,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心理态势。再次,注重班级考核,制度透明高,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作出全面考核,作为评选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及发展团员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要与学生交朋友,心灵沟通,真诚相待,同他们架起友谊的桥梁。为了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班主任要打破年龄界限,找学生谈心里话,了解学生喜爱的东西,陪学生一起“赶时髦”,课外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打成一片,团结互助。
三、运用“七擒七纵孟获”,为使“蛮王”孟获永不反叛而采用
攻心为上战略,即得民心,顺民意,使孟获口服心服。对于“蛮王”都能制服。对于顽童,宽恕他、监督他,注意他,教育他,引导他,感动他,使他心灵深处受之震动,不搞“烽火滚滚的鏖战”,“不动干戈”,也不“剑拔弩张”,“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是班主任献出爱心,爱心是一片照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事事关心学生,处处体贴学生,而使他们内心动情,亲师信道。
四、培养不驯服的“野鸭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
丹麦哲学家哥尔科加德说:“野鸭一旦驯服,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自由飞翔了。”过去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总是希望学生做听话的“小绵羊”,循规蹈矩。结果,许多学生成了高分低能者,缺乏个性及灵性,要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弘扬个性的机会。如举行辩论会,演讲会、诗歌朗诵、广视角读书、学法交流等,让他们关心流行歌曲排行榜,去关注体坛重大赛事,去交流最新科研成果。使大家感觉到生活充实,有趣味,有活力。在活动中,既受到启发教育,又得到锻炼提高,还能广博见闻,取长补短,积累信息。
当我们还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培养他们不驯服的野鸭精神时,便会给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注入活力,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将呈现出勃勃生机。
五、推行“三七开”奖惩制,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平时考试不排名次,而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估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以前考试,以分数定人。考,考,考,成了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成了学生的命根。学生只知死读书,长此以往,磨灭灵气,丧失活力。我们改变了以前的单以成绩的评估方法,将70%的学生评为优良或优秀。改进了奖惩制度,有利于激励多数,鞭策少数,学生会更加坚定信心,鼓起自信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对于30%的学生,不要一味地认为是差生,一味地认为他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可挽救。而事实上,这些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是一个需要开采的宝藏,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要重视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作学习的主人,大胆的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手、脑、口”并用,让他们尽快掌握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
9.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篇九
一、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二、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内隐性
三、思维的功能特征: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性
四、思维定义的三个方面:
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2、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五、思维的历史发展: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
六、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2、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七、创新的表现方式:
1、新产品和新服务;
2、老产品的新用途;
3、新的研究方法;
4、新观念和新理论;
5、纯粹的思维结晶
八、创新: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九、创新的界定包含着四点含义:
1、创新是一种超越;
2、创新是一种独创力;
3、创新是一种扩张力;
4、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十、创新的主要特征:创新具有智能性、社会性和团队性
十一、创新的社会的三个方面:
1、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
2、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
3、创新具有竞争性
十二、创新的类型:
1、按照领域分类: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
2、按照主体的分类: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
十三、创新思维: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十四、创新思维包含的两个方面:
1、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
2、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十五、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
1、超越思维的惯性;
2、超越思维的惰性;
3、意志的超越
十六、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
1、前提超越;
2、逻辑超越;
3、关系超越
2章
一、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1、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2、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
3、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二、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1、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
2、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三、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
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2、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3、创新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能力
四、创新人才具有基本品德:
1、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
2、标新立异的胆魄;
3、坚强的意志力;
4、勤奋而专注地工作;
5、独立和自信
五、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
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
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象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
六、知识的一般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七、知识的常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八、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九、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1、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
2、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
3、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十、知识的跨学科分类:分子生物学、数理逻辑,光纤通讯理论、超导理论等。
十一、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专才和通才之分。
十二、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
1、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
2、自然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
3、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
4、自然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
十三、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
十四、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
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
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十五、科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派生语言,它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入术语、符号和图表等基本形式构成的。
十六、科学语言的特征:
1、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特征;
2、客观性;
3、简洁性
十七、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的关系:
1、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
2、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十八、新术语产生的途径:
1、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
2、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十九、缄默认知: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二十、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二十一、实践能力的特征:
1、经验特征;
2、智慧特征;
3、创新特征;
4、非言语沟通特征;
5、技术接受特征
二十二、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
1、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
2、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
二十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1、实践能力和思想能力;
2、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中都有创新思维
3章
一、问题: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二、论题: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
三、问题和论题之间的关系:
1、问题和论题的区别:
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关系:
1、所有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
2、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
四、问题分类:
1、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2、未界定明确的问题:那些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五、境况问题:有些是有关物质世界的事实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多用实验的方式,所以这类问题往往有正确答案。
六、境况问题的特征:
1、它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
2、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地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
七、价值问题:几乎所有的论题都有价值成分在内,所以,我们可以用论题概念来表示价值问题。
八、价值问题的特征:
1、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
2、这样一类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
3、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九、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十、观察力的培养:一要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是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
3、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十一、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
1、观察力的培养;
2、良好心态的培养
十二、思维主体具有良好的心态表现为:
1、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
2、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
3、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十三、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
1、世界是不完善的;
2、向完善走近;
3、关注不满情绪。
十四、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
1、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
2、对机遇的敏感。
十五、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1、喜欢问“为什么”
2、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
十六、问题定位就是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论题?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想会是不同的。
十七、表达问题的步骤:
1、抓住感觉;
2、把问题描述出来者不拒、进一步精炼这些表达式。
十八、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
1、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
2、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
3、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
十九、直接调查的方式:群体调查、体验式调查和实验调查
二十、主意越多何以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呢?
1、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
2、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
二十一、激发你的想象力:
1、带一点游戏心态;
2、紧张中的放松;
3、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
二十二、观念评价的要点:
1、弄出主意的细节;
2、找出主意中的缺陷和困难;
3、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
4章
一、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二、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三、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
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
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
4、对客观事件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四、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
五、创新思维的层次性:第一层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第二层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
六、创新思维的实践性的表现:
1、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
2、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
3、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七、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
1、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2、依据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立体思维和平面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水平思维,还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八、思维的技巧就有结构扩散、形成扩散、因果扩散、属性扩散、关系扩散、功能扩散
九、创新思维技法:
1、组合法;
2、换元法;
3、模仿法;
4、希望点列举法;
5、奥斯本检核表法;
6、5W2H法;
7、聪明12法;
8、信息交合法;
9、移植法;
10、形态分析法;
11、开孔挖槽法;
12、创造需求法。
十、移植法分类: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结构移植
十一、创新思维原理:
1、超越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简单性原理;
4、微量效应原理;
5、对应原理
十二、依据不同原理而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
1、要素整合法;
2、删繁就简思维法;
3、关联思维法;
4、协同思维法;
5、逆向思维法;
6、极限思维法
十三、信息交合法: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人材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十四、信息交合法的步骤:
1、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
2、确定子类;
3、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
4、从产生的这些新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十五、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
十六、逆向思维方法: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十七、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维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从而实现创新。
十八、伽利略使用的极限思维法:
1、确定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提出第一个极限假设;
4、用实验验证第一极限假设;
5、引申出第二个问题;
6、提出第二个极限假设;
7、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五章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
二、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三、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四、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法:其基本思路是,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这两种值当中一种,一个不带逻辑联结词的简单命题形式,比如P,我们确定不了P是真的还是假的。然而,一旦一个带上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就赋予了复合命题某种确定的逻辑关系,当我们给其命题变元指派不同的真值的时候,我们穷尽一个复合命题真值组合的所有可能性,该命题真值的每一种组合就总有一个相应的真值和这些指派的值相对应。
五、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模式:
1、联言推理:包括联言推理分解式和联言推理合成式;
2、选言推理:包括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3、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六、直言命题的类型: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七、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八、概念的外延:概念所有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九、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十、周延性: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与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的断定情况,在三段论推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十一、直言命题主谓项周延性的情况:
1、对形式为SAP的全称肯定命题;
2、对形式为SEP的全称否定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SIP;
4、特称否定命题SOP
十二、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
1、直言命题的真值与其质和量紧密相关;
2、直言命题的真值主要由其主要由其主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来决定;
3、直言命题真值情况的断定 十三、三段论的构件:小项:结论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结论的谓项,用P表示; 中项: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
六章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和强的。
二、归纳推理的类别:
1、完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划界的临界点,从思维方向上它更像归纳推理,但从逻辑思维的实质考虑,它又显然是演绎推理,可以看作是归纳推理的特例。
2、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是把一部分个体具有的性质聚合成一个整体类所具有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聚合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这种方法由近代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所创立。
三、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方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四、契合法(求同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它的内容是: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差异法(求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
六、共变法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一般内容: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的,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七、契合差异并用法也称为求同求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八、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它的内容是: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先行情况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这一复合先行情况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复合先行情况的其余部分就是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九、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
十、归纳和类比的关系:
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
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
十一、类比的作用:
1、助发现的作用;
2、类比的解释作用;
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十二、模拟法分类:
1、实质同构法;
2、形式同构法;
3、功能类比法。
十三、假说的作用:
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
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十四、假说直接验证:一个假说中所说明或者解释的事实,是通过提出假说的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证实的,这样一种证实方式就是假说的直接验证。
十五、假说间接验证包括:
1、从假说的基本观念引申出关于事实的推测;
2、通过观察和实验,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其他的观测和实验,检验这些推测是否符合事实;
3、当假说的主要内容不能直接由经验来证实的时候,还需要通过逻辑的论证推理手段为假设命题作逻辑验证。
十六、假说评价的标准:
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假说的简洁性
十七、假说形成的常规步骤:
1、认定问题;
2、设定被步假说;
3、收集更多的事实证据;
4、设计更精致的假说;
5、推出进一步的结论;
6、验证这些结论;
7、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七章
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二、发散性思维的注意两点:
1、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超越;
2、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互为补充。
三、收敛性思维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法。
四、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区别:
相似之处:
1、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
2、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于收敛性思维。
两者的区别:
1、使用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获得的是多个假说,不是一个假说。
2、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而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则是在众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收敛性思维中的已知条件是多个方案,它是从多个方案中,选定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案。
五、思维产生的基础:
1、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
2、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3、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六、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流畅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精细第三性;
4、思维的独创性。
七、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
1、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
2、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
3、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
4、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
5、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
6、其他分类:流畅性思维、灵活性和敏感性思维
八、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
1、提问法:使用一个条件疑问句,或者是使用大量的条件句来进行提问,即用“如果——,那么——”句式来进行提问,以激发大量的设想和主意的方法。
2、语词运算法:是对表述问题的语词进行组合运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3、相关联想法: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法。
九、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
1、自由发挥环节;
2、思维形象化环节;
3、吸收异议环节;
4、持续努力环节;
5、适时停止环节。
十、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
1、自由发挥;
2、追求数量;
3、思维形象化;
4、暂缓评价;
5、吸收异议;
6、搭便车;
7、持续努力;
8、暂时搁置;
9、适时停止
八章
一、直觉: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二、直觉内涵的要点:
1、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
2、直觉的产生往往依赖于感官;
3、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三、直觉的基本特征:
1、直觉的超逻辑性;
2、直觉的不确定性;
3、直觉的经验性;
4、直觉的快速性;
5、直觉的累积性
四、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预见功能;
2、选择功能;
3、发现功能
五、灵感: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
六、灵感的特征:
1、突发性;
2、突逝性;
3、终端性;
4、积累性
七、直觉和灵感的联系:
1、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2、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八、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1、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
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九、灵感激发方式:
1、外部激发;
2、内部激发;
3、情境激发
十、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十一、想象的特征:
1、形象性;
2、超现实性;
3、自由灵活性;
4、想象的多元性;
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十二、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2、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
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九章
一、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为美国企业家A-F-奥斯本
二、头脑风暴法: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来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特定问题的主意,以谋求问题解决最合适方案的创新技法。
三、头脑风暴法的效能背景:
1、群体动力学基础;
2、竞争促进想象力;
3、激励作用
四、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1、延迟评判;
2、自由联想;
3、数量产生质量;
4、搭便车
五、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要点:
1、会议规模;
2、主持人;
3、会议时间地点;
4、通知
六、开好“头脑风暴”会议的要点:
1、议题具体明确;
2、交叉进行;
3、顺序发言;
4、只听不议;
5、代表性;
6、气氛宽松;
7、激发思考;
8、主意编号;
9、另行评价
七、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结为:
1、对某一决策方案、产品或某一事物,从多方面进行提问;
2、为了解决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产生出一系列的新设想;
3、对所列出的所有新设想逐一加以分析研究,取其精华,舍去糟粕,权衡利弊,综合一体;从而产生出一种最佳的决策方案或一种功能更强、造价更低的产品以及一件尽善尽美的事件。
八、奥斯本的检核表提到了九种检核方式:
1、移用法;
2、移植法;
3、修改法;
4、放大法;
5、缩小法;
6、替换法;
7、重新安排法;
8、颠倒法;
9、组合法
九、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十、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答案空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十一、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由美国阿沙-德-里特尔公司员工戈登创造的技法。
十二、戈登法简要实施步骤:
1、会前准备;
2、决定主题;
3、召开会议
十三、635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头脑网易法传入西德后,西德人鲁尔巴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通过改进,创造了笔写式头脑风暴法。每次会议由6人参加,每5分钟轮流一次,每人在5分钟内提3个设想,所以称为“635法”
十四、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川喜田二郎。此方法在1964年发表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性开发方法在日本流行很广。
十五、特性列举法:不同特性不同创意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德创立的
十六、图画刺激法:图片刺激想象力
图画刺激法的具体步骤:
1、图片展示;
2、观看和描述;
3、创意;
4、再观看和描述
十七、逆头脑风暴法:借助评价使设想完善是美国“热点”公司开发的方法,又称对演法。
十八、超级主人公法:用角色启发新主意的产生
该法的基本过程:
1、选择一个超级主人公;
2、发现这个主人公的主要特征;
3、从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来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十九、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笔写和书面的结合激发创意是由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的方法。二十、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
1、提出议题;
2、由参加会议的人各自在纸上填写设想,时间为15分钟。
3、每人轮流谈自己的设想,由会议主持者记下每人的设想,别人也可根据宣读者提出的设想,填写自己的新设想,待大家发表完意见后再提出,这段时间约1时间;
4、将设想写成正式提案,进行详细说明,并互相质询,批评,讨论,这段时间约1个半到2个时间。
5、由会议主持者将各人提案用图解方式写在黑板上,大家边看图解边进行深入讨论,以获得最佳方案。二十一、七乘七法:限定数量提升质量由美国人卡尔-古莱格开发的。二十二、七乘七法的主要步骤:
1、引出方案;
2、卡片排序;
3、讨论
二十三、片方法:巧用书写环境寻求最佳方案:是由东京工业大学片善治所创,以其姓名英文字头“ZK”命名。
二十四、片方法基本步骤是:启、承、转、合 十章
一、确定心理年龄的步骤是:
1、确定基底年龄;
2、计算基底年龄之后的各年龄级答对问题的总数;
3、再乘以2作为月数;
4、将所得月数和基底年龄相加。
二、实足年龄:依据被试者的实际出生日,依据被试者接受测试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被试者年龄数据称之为实足年龄。
二、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
三、智商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智商只是智力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研究和测试
四、创新能力测试方法:
1、吉尔福特测试法;
2、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法(TTCT法)
3、梅德尼遥远联系创造性测试(RAT法);
4、创新团体调查测试;
5、创新产品评价表;
6、重案组测试法;
7、PMI方法
五、托伦斯的测试活动:
1、猜疑活动测试;
2、语言表达测试;
3、产品改良活动测试;
4、列举非凡用途活动测试;
5、图形测试
六、创新能力测试的作用:
1、创新能力测试是社会需要;
2、创新测试方法一法二用
七、自测题导语:
1、答题时间;
2、答题符号意义;
3、答题要求
八、语言创新能力自测题:
1、自测题导语;
2、自测题;
3、答案和评分标准
九、图形想象力自测题:
1、自测题导语;
2、想象力自测题;
【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推荐阅读:
管理活动与创新思维09-29
创新创业与创新性思维06-11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10-10
创新思维管理培训10-01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07-04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09-09
社区社会管理中的创新思维06-13
创新思维课程介绍10-04
全球视野的创新思维06-17
创新思维中期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