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精选12篇)
1.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 篇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四点思考
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
张应
2013.3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体目标是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决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探索,本人对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四点思考。
思考
一、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
新课标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教学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怎样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在思想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超越自我,努力作新课程标准的拥护者、支持者、学习者、实践者、控索者,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具体说来主要应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用个别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类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历程。
2.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由高高在上的传授灌输向平等互动的探究体验转变。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能力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才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出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思考
二、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是教学的指南
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知识点增加了:
1、突出研究概念教学,因为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2、注重知识的推导发生过程,因为只有学生自己能够掌握过程的公式概念、定理、法则、性质,学生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才会去用、灵
活去用、主动去用,从而变成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更加观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因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4、重点突出培养数学能力,同时很重视数学同行的共同提高,不断进步。概括起来,新教材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已成为一面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总之,学习领会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是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前提。
思考
三、灵活运用和创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更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1.积极培养学生个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学生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2.“师导生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宗旨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教师提出问题,使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明知道证明方法,甚至还能口述,但要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就很困难了,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想”就是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采用“发现法、开放式问题”教学,为学生思维提供广阔空间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很多,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引入“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例如:由于过渡采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使我国某些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的侵袭,近来A市气象局测得沙尘暴中心在A市正东方向400km的B外,正在向西北方向转移,距沙暴中心300km的范围内将受到影响,A市是否会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如果己知沙尘暴速度,还可追问A
市受影晌的时间。
思考
四、评价学生要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中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现实状态中,人的潜能往往是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着,在常态下不易表现出来,只有个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才能超常发挥出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潜力很大。苏霍姆林期基说过:“不应当把知识的评价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价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评价技术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角度只停留在终结性评价,还常常按一次或几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排序,分成等级。这样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所以,对学生必须重新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新的初中数学课堂改革实践中,本人曾尝试:在教学一个新的内容时不急于马上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问或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技能,然后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表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解答过的题型,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把教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对学生课外作业评价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还侧重于用激励的语言给每个学生发展性的评价,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另外,学分制的实行也将是很好的尝试,它将使我们的教学评价更有前瞻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从教育观念和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评价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建设突出学生个性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整体把握新课标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就能取得符合时代新要求的良好教学效果。
信阳市(2013)教师论文评选活动参评作品
论文标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四点思考
论文提要:论文论述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四点思考,即: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是教学的指南;灵活运用和创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评价学生要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作者及所在单位: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
张应
联系电话:***
2013.3
2.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 篇二
一、仔细研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考生要想在写作中得高分, 首先得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 所以, 作为老师要结合范文讲出哪些是内容要点, 哪些是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结构, 哪些是有效的连接成分等等, 让学生对档次不同的文章加以分析, 相互观摩, 相互分析。
二、做好基础工作
众所周知, 要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要过好词汇、句型基本关。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 写作寸步难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听写能促使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拼写, 该方法简单有效、易操作。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天坚持要求学生记一定量的单词, 然后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听写或不过关者重复听写, 直到过关为止。汉译英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教材每单元的重要短语, 但尽可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或熟知的事物为出发点来设置翻译练习题, 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不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注重日积月累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日积月累才有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授课时, 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头和笔头练习,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 并且在课文知识点的讲解、复习中, 为学生设置新的情景, 让他们拓展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就会在老师一次次的点拨中提高。
四、掌握必要的写作策略
3.论学生作文中的几个写作误区 篇三
【摘 要】在目前在校中学生中,中游水平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群体,如果能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对学校的升学率提高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章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中层学生 教学方法
在高考中,作文满分一般为60分,全国各地各年高考作文的平均分一般在40分左右,因此,通常的,我们把平时考试作文分处于40分左右的学生称为作文中层生。相对而言,在全国各地的高中里作文中层生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作为一股成绩变数较大的中间力量,他们往往是学校提高高考成绩,完成高考指标的希望,是学校重点关注,精心辅导的对象。一般的,如果心态正确,方法得当,这部分学生往往都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在高考中现实作文分数的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作文辅导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加上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所以,不少作文中层生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常常不慎误入歧途,闯入作文备考的误区,结果不但没有突破,反而地位不保,落得个“事与愿违”的下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此,越是到备考的紧要关头,越要防止出现这种不良的现象。那么,这些学生最容易闯入的作文备考误区有哪些呢?就笔者所接触的来看,较严重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误区一:熟记优秀作文,套作可成捷径。作文模式化教学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它的模本往是那些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虽然许多地方的高考作文要求中明令禁止套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明的套作技巧还是让许多学生成了高考的大赢家。因此,迷信高考满分作文,模仿高考满分作文,甚至背诵抄袭高考满分作文成了许多高三学生乐此不疲的事情。而在这些学生中又以作文中层生居多。因为这部分学生本身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对他们来说,更进一步是迫切的要求,是可望而又可及的事情。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老师的指导,还是自己的努力,提高作文分数立竿见影的办法确实没有,再加上许多信息显示,很多高考高分作文的特点是非常相似的,本校本班一些同学的高分作文也大多是模仿高考满分作文的。因此,所有的一切让他们有理由相信,熟记几篇高考满分作文,考试时根据实际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自己的作品,一定能使自己的作文分数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和突破。其实,对作文中层生来讲,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赌博”行为,是作文备考的一大陷阱和误区。因为,高水平的套作是建立在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雄厚的写作实力的基础上的,它们大多达到了那种把特定的形式和作者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的境界,因此,虽然是套作,不可避免地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仍然得到了评卷者的肯定,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高分。但是,反观一般的作文中层生,大多只掌握了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要在短期内把一篇别人的文章改造成符合一定主题要求,又能真切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是很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具体写作时,自己背熟的作文与所写作文的主题完全没有联系,结果在浪费了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只能走回老路,按自己以前常用的文法写作,水平依然平平,甚至更差或写都写不完。二是四不象,即文中内容一部分按所熟悉的作文的结构思路行文,等写不下去的时候,只好用自己的话来充数,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既没有模仿文本的严谨,又不像自己的东西,显得不伦不类。三是生搬硬套,形似抄袭,也就是把人家的文章作细微的改动就当成自己的作品了。这对于熟悉原篇文章的人来讲,一眼就能看出。以上几种情况一旦出现,随便一条都几乎是“致命”的。所以,套作绝非一条人人都走得通的道路。那些一时找不到出路,又急于求成的作文中层生们尤其要清楚这一点,以免闯入这一“致命”的误区。
误区二:刻意追求亮点,提升发展等级。由于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从三个方面对作文进行评价,一是内容,二是表达,三是发展等级。其中的发展等级最高有10分,共有四方面十二点内容,说明中明确规定作文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这一点,因此,很多教师和资料都会大量地介绍一些制造作文亮点的方法,如写标题的方法、开头结尾的方法、修辞的方法等等,并辅以大量的高考考场优秀作文为佐证,让大家相信这是有效的。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他们的介绍都是肢解式的,即介绍什么内容就让学生看什么内容,而不理其所在文章的其他优点。这样,久而久之,就给学生带来了这样的信息:一个漂亮的环节,就能让作文得高分。其实这是错误的。比如说,教师经常说用排比造势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成为文章的亮点,然后找出一些高考满分作文来让学生看其排比式的开头或结尾,来强调这样开头或结尾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对此学深信不疑,于是,学生便开始在每次的作文中挖空心思地设计排比式的开头或结尾。但排比之外,他们就原形毕露了——整篇文章的其他内容与那排比的开头或结尾格格不入,反差极大,极不谐调。这就是目前高考作文中大量存在的无病呻吟的作文,它们饱受评卷教师的抨击和取笑,这就是片面追求亮点的结果。其实,作文的亮点不是孤立的,它是和整篇文章融为一体的,是自然得体的。脱离文章的整体去设计一个所谓的亮点,不仅不能成为亮点,反而会成为文章的“污点。这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所以,那些试图在这条路上寻求突破的作文中层生们一定要三思而行,量力而为。不要迷迷糊糊地走进这个“闪亮”的误区。
误区三:热衷玩新花样,希望出奇制胜。在写作上,推陈出新、别具特色是作文成功的道路之一,也是高考作文评卷者所乐见和积极倡导的。但是,创新决不意味着背道而驰和奇离古怪,它也是要有章法和符合要求和规律的。一些作文中层生由于在传统章法或规定主题内一时找不到出路,于是就产生了创新的念头,希望在内容或形式上玩点新花样,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有这种想法是正常,但是,这些学生多数对创新的理解是较为片面的,他们简单的认为创新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特立独行,至于整体的考虑他们是置之不理的。因此,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所谓创新之作,其实很多都是没有文法甚至背离主题和要求。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新倒是新了,却一点用也没有。例如,2008年四川省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叫《叽叽和嘎嘎》的高考作文,结果被判为零分,因为这篇文章既不符合文体(书信体)的要求,又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它的体构为竖写式,大体是这样的:前半部分为“田鼠的口吻——叽叽叽叽叽……”一直写了几百个“叽”字,后半部分为“附:天敌回信——嘎嘎嘎嘎嘎嘎……”一直到结束都是“嘎”字。基本内容只有“叽嘎”两字,如此标新立异,谁能受得了呢?结果自然只有零分了。再如,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要求以“决不轻易说不”为题进行写作,但偏有考生大喊“面对灾难(台独、恐怖主义),我们要大声地说‘不”,话虽不错,可与要求相反了,所以,写得再好,也只有三十多分。其实,这个学生本想用“政治牌”来博取评卷教师“欢心”的,结果弄巧成拙,没能“得逞”。相似的情况还有:不许写诗歌,偏要写诗歌;不会写古文,偏用古文写;借用感情牌,向评卷人诉苦的,……这些所谓的新招,其实很多都是“烂招”。在高考中,真正靠这些成功的学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说,创新虽好,但创新不易。真正的创新作文,一定是一篇文法规范,内容充实,主题鲜明且符合其他所有写作要求的文章,而绝非简单的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这是作文中层生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否则,中层生就要变底层生了。
其实,作为作文中层生,已经是具备了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只是由于长期“原地踏步”没有突破,最后急于求成,从而踏入了以上这些常见的作文备考误区。因此,要防止出现这些情况,只要对自己的目标和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平价,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努力和完善,我想,要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取得一定的突破也是不难的。
4.癌症患者的几个心理阶段 篇四
否认期
多数病人在开始得知自己换了癌症时,最初的的反应多为否认的态度,他们会激励否认、拒绝、接受事实。那么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企图逃离现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甚至是偏方,同时总在怀疑医生的诊断错了。这种否认的心理属于自我防卫性的表现。愤怒期
当否定无法再继续下去时,代之而来的心理反应时气愤、心怀妒忌,病人常会怨恨的认为:“为什么我会得这种病,这不公平。”病人所表现的气愤情绪常常会迁怒家人和医护人员,这种愤怒是人面对死亡威胁时出现的一种发泄性心理反应,应予以理解。协议期
协议期又称为讨价还价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一般很短,而且不如前两个阶段明显。所谓“讨价还价”可能是病人与自己的命运“讨价还价”,乞求命运之神给自己一个好运气,能够出现癌症消失或自愈的奇迹;也可能是病人与医护人员“讨价还价”,乞求医生给自己用“好药”,请权威专家给自己治疗。协议期的心理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延缓死亡的企图,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发展过程。沮丧期
经历了前三个阶段以后,病人的身体更加虚弱,疾病更加恶化,认识到协商无效,自己将会失去所热爱的生活、家庭、工作极宝贵的生命,这时他的气愤或暴怒,都会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代替。处于沮丧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的食物淡漠、语言减少、反应迟钝、对任何东西不感兴趣,经常哭泣和悲伤,愿意独处或喜欢有一两位自己喜欢的人留在身边。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注意有的病人会出现轻生的念头。接受期
5.侨联工作的几个基本概念 篇五
(一)“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外籍华人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四、侨眷是指华侨、华人、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6.军队指挥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篇六
来源:互联网 责编:大嘴 作者:袁文先 时间:2005-12-14 【大 中 小】
国防大学军队指挥教研室主任 袁文先 教授
[摘要] 本文介绍了军队指挥的基本概念,对外军和我军军队指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科角度阐明了作战指挥学研究的内容,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军队指挥 作战指挥学 研究内容
军队指挥,作为我国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军事学的一个基本学科,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创立以来,已经有了一个蓬勃的发展,这个学科,不仅具有内涵丰富、领域广阔的特点,而且应用性强,高技术的含量大,可以说无论是在现实和未来的军队建设和作战还是在其他各项军事性活动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军队指挥的基本概念
这个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军队指挥。按照词典的解释,指挥就是发号施令,《军语》把它称为组织领导活动。军队指挥,作为一个学科,其定义被称为军队指挥学是研究军队指挥规律的科学。军队指挥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军队指挥的实践经验,揭示军队指挥的一般规律,预测军队指挥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军队指挥效能,达成军队指挥的目的,提供理论指导。军队作战行动的指挥,按人战任务和规模分为战略指挥、战役指挥、战斗指挥;按人作战空间和类型分为地面作战指挥、海上作战指挥、空中作战指挥和空降作战指挥、登陆作战指挥、抗登陆作战指挥等;按军兵种分为陆军作战指挥、海军作战指挥、空军作战指挥、战略导弹部队作战指挥、炮兵作战指挥、防空兵作战指挥、坦克兵作战指挥以及遂行合同作战任务时的合成军队作战指挥等。军队其他行动的指挥,主要是组织指挥所属部队的战备行动、训练演习、抢险救灾以及临时受领的任务等。
军队指挥的根本目的在于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挥部队战斗力,最有效地歼灭敌人,保存自己,夺取作战胜利。军队指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战的成败和任务的完成。
二、外军指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军队指挥理论的形成是在长期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战争和军队以来,就有了如何养兵用兵、指挥打仗的问题。人们通过战争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揭示其规律,撰写了大量有关军队指挥方面的理论著作,对军队指挥理论的一些重要领域,都有所论述。军队在各个时期所颁发的许多条令、条例,对军队指挥的原则和方法,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都为军队指挥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以往对军队指挥的研究,多与战略战术理论及其运用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组织编制和作战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军队作战行动的组织指挥变得异常复杂。只有将军队指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适应现代条件下军队指挥需要。外军指挥理论的形成,主要是以前苏军为主。
(一)苏军早期对军队指挥问题的探索
苏军很早就开始研究军队指挥问题。早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就注意在军队指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1918年颁发的第一部军队野战领率机关的条例里,对有关军队指挥问题就作出了规定。
20年代实行的军事改革,就强调改进军队指挥具有重要意义。当时,指挥机关人员压缩22%,而指挥效率却提高了。1926年颁发的司令部野战勤务教令,首次阐述了司令部在战斗条件下保障军队指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30年代,苏联面临德国侵犯的威胁,军事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武装力量完成了向单一常备军制的过渡,军事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军队指挥体制得到改进。
卫国战争中,包括军队指挥理论在内的苏联军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军的战略和战役指挥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后对作战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在新的条令和教令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苏军开始装备核武器,60年代初建立战略火箭军。这一时期,苏军作战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强调火箭核突击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1963年苏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号召在全军开展“科学技术进步与军事上的革命”的大讨论。新式武器的出现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苏军加强了在核突击条件下如何提高指挥系统的生存力和改进指挥方法的研究。苏军一些刊物从60年代中期起开辟专栏,专门讨论军队指挥问题。1969年苏军出版的《军队指挥的原则》一书,是苏军早期的关于军队指挥理论的专著。
(二)70年代初苏军军队指挥理论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从70年代开始,苏军军队指挥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或者说已经进入兴盛时期,为什么能够进入兴盛时期。其原因主要是:
1、1971年苏共召开了二十四大,做出了进一步改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管理工作的决定。在以后的历次中央全会上,也多次强调管理问题。全国广泛开展了管理工作科学的研究,据苏军学者称,仅仅几年之后,全国就出版了几十种关于管理问题的专著、教材和小册子。这种形势必然影响和促进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军队的指挥(管理)理论的发展。
2、70年代,苏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实力日益增强。从60年代末起苏军改变了把火箭核大战当作战争的唯一样式的战略指导思想。如何保障在各种条件下作战时对军队实施有效的指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很好地探讨。
3、70年代,苏联在运用和推广现代科学方面比过去有很大的进展。系统论等科学研究的成就,为社会管理科学和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方法论基础。
因此,70年代苏军对军队指挥理论的探讨十分活跃。苏军刊物60年代开辟的军队指挥专栏已延续许多年。1971年9月苏军总参军事学院举行了科学理论讨论会,专门讨论如何把苏共二十四大关于改善管理体制的决定精神贯彻到改进军队指挥(管理)中去的问题。1975年出版了该院院长伊万诺夫所著《论军队指挥的科学原则》。1977年修订出版的专著《军队指挥的原则》,反映了这一时期苏军军队指挥理论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新版《军队指挥的原则》根据70年代以来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习的经验,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主要阐述了在现代条件下军队指挥的特点和要求、指挥机关和指挥所的组织和工作方法、如何收集和处理情报、如何定下有关机械化、自动化指挥器材的使用等。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军队指挥理论,基本上仍侧重在应用方面。
在这一时期,苏军学术界已开始有不少人主张把军队指挥理论列为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如1977年出版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勤》一书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一主张并没有在苏军官方材料上得到确认。
(三)80年代军队指挥理论正式被确认为苏联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
1984年苏军主管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加列耶夫、1985年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先后在署名文章中把军队指挥(管理)理论列为苏军军事科学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确认了军队指挥理论在军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1984年出版了有关军队指挥理论新专著《军队指挥理论基础》。该书较完整地阐述了军队指挥理论的基础问题。苏军军队指挥理论之所以在80年代成为军事科学的单独学科,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是苏联军事学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结果,是现代科学发展不断综合和分化的必然产物。军事科学和社会管理科学交叉,产生了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经过70年代以来十多年的探讨、酝酿,到80年代初苏军学术界意见已基本趋向一致。
2、70年代末期以来,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增长,武器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60年代初开始的军队指挥自动化至70年代末已初步实现。一些军兵种的组织编制进行了改革,作战方法也有所变化。所有这些都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时确立和强调军队指挥理论的地位,对提高军队指挥效能,至关重要。
3、苏军学术界经过不断努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基本上解决了军队指挥理论研究面临的疑难问题。至80年代初,军队指挥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具备了成为单独学科的条件。
(四)、现代苏俄军队指挥理论的结构及其研究对象
经过较长的时期的探索,苏军的军队指挥理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基础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领域。1982年出版的苏军哲学教材《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关于军队管理理论的阐述和1984年出版的专著《军队指挥理论基础》,基本上反映了苏军当前军队指挥理论的发展水平。前者从哲学的方法论上确立了军队指挥(管理)理论的地位,后者代表了苏军学术界十余年对军队指挥理论探索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来,俄继承前苏军的军事理论,在军队理论方面也有了许多新成果。
三、我军指挥理论的建立
研究我国军队指挥理论的形成,通常追寻的历史很长,就大的时期来说,一般可分为冷兵器时期,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火器时期,以及后来的机械化时期,信息化时期等。我这里仅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队指挥为主线,来简要的回顾一下这个问题。
我军自192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从指挥游击战,发展到指挥正规战;从指挥单一的陆军作战发展到指挥诸军兵种合同作战,联合作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指挥特点,显示了卓越的指挥艺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中,我军逐步形成的自己的指挥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央军委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有关作战的重大问题,只要情况允许,经党委讨论决定,然后由军政首长分工组织实施,军事工作和军队作战,以军事指挥员为主组织指挥。军政首长根据上级的意图和党委的决定,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情况紧急时,首长临机处置,事后向党委报告。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熟悉敌我情况,找出行动规律,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力求使主观指导符合于客观实际。灵活机动,不墨守成规,做到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仗。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发扬军事民主,结合作战任务,发动和组织群众,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把领导的决心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合成军队指挥员,注意听取军兵种指挥员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决心,并加强各部队的团结协作和行动一致。④以人民战争为指导思想,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战争,发挥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种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夺取作战的胜利。⑤善于在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在技术装备劣势的情况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发挥近战、夜战的特长,发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战胜敌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艺术,是举世闻名的,它是建立在科学与经验基础上创造性的用兵作战的领导艺术。它包括定下决心、部署兵力、运用战法、利用战机、调动敌人等各个方面。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历史时期,指挥艺术均有突出的表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掌握关节,抓住重心,解决主要矛盾;②正确选定作战方向和目标,打敌要害;③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运用战法;④为了战略全局需要,及时协调各战役之间的配合行动;⑤抓住最有利战机,由战略防御适时转入战略进攻,组织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在战略防御时,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战略进攻,是在敌人的全面进攻被打败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敌军的数量和装备虽仍占优势,但其机动兵力只能在陕北和山东战场实施重点进攻,中间兵力严重不足,后方空虚,人民解放军选择了敌人防守薄弱、战略地位重要的中原地区发起了战略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两翼进行牵制,晋冀鲁豫和华东野战军兵分三路挺进中原,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和豫西地区,一举插至敌战略纵深,先打乱敌战略部署,再捕捉战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略决战,是在敌人的五个大的战区集团被分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战场上,处于被动挨打态势,敌欲收缩兵力,又不想丢失地方,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进行的。决战方向,首先选择形势对我最为有利的东北战场,使决战的第一个战役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随后又发起了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全局的关节,是不让敌人逃跑,不使敌人的兵力收缩在一起,不使敌人主力撤至长江以南,通过三大战役,逐次歼灭敌人;战役的关节,是将敌之重兵集团分割成若干孤立的集群,把敌人的主力逐个全歼在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地区,这就为迅速歼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大陆铺平了道路。在作战中,全面运用十大军事原则,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全歼敌人重兵集团结合起来,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夺取城市与地方结合起来,把大规模的运动战和大规模的阵地战结合起来,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彻底胜利。战略追击时,实施大于回、大包围,先插至敌后再往回打和穷追猛打,结合政治瓦解,迅速围歼了逃敌。解放战争后期,巧妙运用以军事打击为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指挥艺术,创造了解决国民党军队的“三种方式”,即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和平改编的“北平方式”,暂时保留待后改编的“绥远方式”,加快了全国的胜利的到来。
现代战争军队指挥的组织实施异常复杂,对指挥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具有良好的军政素质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熟悉敌多双方军队的作战特点及其武器装备性能,精通合同作战和军兵种使用原则,意志坚强,反应灵活,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要在上级总的作战意图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分析判断情况,适时定下正确决心,巧妙使用兵力兵器,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指挥机关的作用,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由于核能、电子、航天、激光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式武器特别是导弹、核武器的装备和使用,未来战争将比以往任何战争更加紧张,敌对双方争夺空间和时间的斗争将更加激烈,战场情况变化更快,毁伤能力和人员物资消耗显著增大。由此而带来的组织指挥,特别是战争初期的组织指挥会极其艰巨复杂。为适应现代条件下作战指挥的要求,保障稳定、可靠、隐蔽、不间断的指挥,指挥的组织计划将更加严密,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将更趋向精干、灵活,生存和机动能力将不断提高。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将逐步实现全面综合自动化,以缩短收集处理情报、定下决心、制定计划、下达任务的时间。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工作人员更应精通现代条件下作战指挥的理论原则和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改进指挥方法,提高指挥水平,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指挥。
四、作战指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作战指挥对于取得作战和战争的胜利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凡研究战争和作战问题,没有不研究作战指挥的。自从有军事理论或军事科学以来,作战指挥理论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5年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把军队指挥学确定为我国军事学的一级学科后,我军理论界展开了以作战指挥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军队指挥理论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军已经建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作战指挥理论体系。这是我们现在学习与研究作战指挥理论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任何一门学科一旦形成,都有自己的一套特定的概念和术语。既然作战指挥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那就是说作战指挥理论体系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套特定的概念和术语。构成作战指挥理论体系的各个概念和范畴,所起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有的概念和范畴只起一般性的作用,有的概念和范畴则起纽结性、决定性的作用。原苏联军队指挥理论专家阿尔图霍夫(军事科学博士、教授、上将)认为,属于苏军“军队指挥理论的纽结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范畴有:军队指挥的实质和内容;军队指挥系统及其基本部分(指挥机关和指挥所、通信系统、自动化系统和专门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战役(战斗)中指挥的组织;首长和司令部指挥军队的工作方法;军队指挥效能等”。考虑到我军作战指挥理论的特色,象作战指挥规律、作战指挥原则、作战指挥体制、作战指挥活动、作战指挥保障、作战指挥艺术等要领和范畴,都是在我军作战指挥理论体系中起决定性和纽结性作用的概念和范畴。这也是作战指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切实弄懂弄通这些最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对于掌握整个作战指挥理论体系,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一)作战指挥规律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作战指挥作为战争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规律的认识,可以认为:作战指挥规律,是作战指挥的各个方面彼此之间以及与外部因素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关系。
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作战指挥规律也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作战指挥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揭示作战指挥规律,并且运用和驾驭作战指挥规律为指挥实践服务。经过学术界多年的努力,我们起码已经揭示出了这样一些指挥规律:
1、指挥者的主观指导必须符合战场客观实际;
2、指挥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武装力量体制和指挥的物质技术基础;
3、各级指挥的组织和方法论原则必须统一;
4、指挥系统各组成部分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和最佳相互关系;
5、遂行指挥任务时所需时间与所有时间两者必须适应;
6、完成指挥任务的效能主要取决于有效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7、用于指挥过程中的效能标准必须具有统一性和并列从属性。
既然作战指挥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有个怎样对待它的问题。作为一个指挥员,你可以对作战指挥规律不感兴趣,但作战指挥规律却总是对你的指挥活动发生作用。凡是高效能的作战指挥,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指挥规律的结果;而所有失败的作战指挥,都能从轻视或者违背指挥规律中找到原因。
(二)作战指挥原则
所谓作战指挥原则,就是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在对部队实施指挥的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遵循的最一般的基本规则。
我军各种出版物对指挥原则的表述比较一致,一般认为作战指挥原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知彼知己,审时度势;
2.统一指挥,协调一致;
3.集体谋划,主官决断;
4.科学预测,周密计划;
5.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6.职权一致,逐级控制;
7.坚定果断,主动灵活;
8.加强保障,稳定指挥;
9.灵敏高效,快速准确。
原则与规律的区别,在于规律是离开人们的意识,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而客观地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原则则源于规律,是有意识地为实践的利益制定出来并根据具体条件运用的。“指挥原则就其作用来说,乃是介于指挥理论根本基础即指挥规律与指挥实践这两者之间的一个连接环节。形象地说,指挥原则似乎是将指挥规律化为指挥实践的语言?quot;
不同国家的军队,往往可以揭示出内容几乎相同或相近的指挥规律,但不同国家的军队所贯彻的指挥原则,一般都有很大的不同。与指挥规律相比,作战指挥原则,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作战指挥理论的特色。
指挥原则与作战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作战原则是规定军队作战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强调反映作战活动的规律,它侧重回答的是部队怎样行动、仗怎样打的问题;而指挥原则是规定指挥人员在指挥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准则,它强调反映指挥活动的规律,它侧重回答的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如何进行指挥活动的问题。
第二,作战原则的作用对象,既包括指挥员的指挥活动,也包括部队的作战行动;而指挥原则的作用对象,一般只涉及指挥者的指挥活动。
虽然指挥原则不同于作战原则,但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集中兵力“是一条重要的作战原则,”集中统一指挥“是一条重要的指挥原则。作战中要集中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上,指挥上就要强调集中统一指挥。可见,在战争实践中,某一作战原则的运用,通常必然会要求指挥贯彻某一原则。由此看来,那种把指挥原则与作战原则截然分开或者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作战指挥体制
”作战指挥体制,是关于军队作战指挥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关系确定及法规制度的统称。“由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作战指挥体制,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如果说指挥体系和指挥机构等构成了作战指挥体制的”硬件“,那么,指挥职能的划分、指挥关系的确定以及与此有关的法规制度等,则相当于作战指挥体制的”软件“。只有”硬件“和”软件“同时发生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作战指挥体制。
从军事上来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强调整体、强调综合、强调系统、强调一体化的时代。如果说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战上,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是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的一体化作战,是敌对双方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那么,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战指挥上,则主要是敌对双方两种指挥体制之间的对抗。
作战指挥体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范畴,它覆盖了指挥领域很多主要的问题,象指挥体系的设置、指挥机构的建立、指挥关系的确定、指挥法规的制定等重大问题,都是作战指挥体制的题中应有之意。所以,抓住了作战指挥体制问题,非常便于从整体上、从宏观上,系统地解决作战指挥领域的问题。
对我军来说,尽快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作战指挥活动
作战指挥活动,也就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所有指挥工作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揭示作战指挥规律,制定作战指挥原则,完善作战指挥体制,都是为了搞好作战指挥活动。作战指挥活动头绪繁多,内容复杂。只要有作战指挥活动存在,它就基本上包括了这样的一些环节和内容:收集和处理情报,分析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拟制作战计划,下达作战指令,组织协同动作,组织指挥和作战保障,实施监督检查,战场控制与协调等。
作战指挥活动的所有环节和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作战决心“这一关键环节而展开的。在定下作战决心之前,所有的指挥工作,都是为了正确地定下作战决心;在定下作战决心之后,所有的指挥工作,都是为了圆满地实现作战决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战指挥活动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怎样正确地定下作战决心;二是如何圆满地实现作战决心。很显然,指挥员的作战决心,是整个指挥工作的基础。紧紧抓住”作战决心“这个关键,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和把握复杂的作战指挥活动。
毛泽东说过:”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毛泽东的这段话,把作战指挥活动各个环节和内容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和因果联系论述得非常清楚。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清楚地表明,所有的指挥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定下决心和怎样实现决心而展开的。
(五)作战指挥保障
作战指挥保障,是为了保证指挥员及指挥机关顺利实施作战指挥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作战指挥保障包含的内容很多,按其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侦察保障、指挥通信保障、指挥自动化保障、测绘保障、气象水文保障、电磁频谱保障、指挥所保障等等。
作战指挥保障之于作战指挥的关系,如同后勤保障之于战争的关系一样。由于后勤保障对于取得战争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出现了”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的观点。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作战指挥保障问题,就不能顺利而高效地实施作战指挥。
由于指挥保障工作种类多,难度大,光靠战时的各种临时性措施根本无法满足作战指挥的需要,所以必须尽最大可能把工作做在战前。也就是说,战时周密的作战指挥保障,有赖于平时充分的指挥准备和建设。
在对台联合作战指挥保障问题上没有小事,任何一项不起眼的指挥保障工作有了差错,不论哪方面的指挥保障活动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中断整个指挥指挥活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指挥对台联合作战,现在必须抓紧进行指挥的各种准备工作。
(六)作战指挥艺术
作战指挥艺术,是指挥员高超的指挥才能(或技能、能力)在具体的作战指挥活动中富有成果的表现。
要产生指挥艺术,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出众的指挥能力;二是丰富的作用指挥实践;三是显著的作战指挥成果。指挥艺术并不是什么非常神秘的东西,它的”原始形式"就是指挥能力。当一个指挥员的指挥能力,足以保证他能够绰绰有余地完成指挥任务时,就有可能产生出指挥艺术。
作战指挥艺术在指挥活动的所有环节和所有方面,都有它的表现。
不能把指挥艺术仅仅局限于指挥程序之内,在指挥程序之外,指挥艺术也有丰富的表现。
7.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 篇七
文/宋彦明
一、班集体组建师生互相了解阶段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未有过当班主任的经历,因此师生互相了解这个阶段对于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尽快地让我熟悉学生,让学生了解我是开展下一步班级工作的坚实基础。
记得第一次班会课的内容是了解老师,由学生提问,想知道什么就可以问什么,由我作答。开始还没有人敢提问,我便用诚恳的目光看着他们等待他们的问题。果真,有一个胆大的男同学举手提问,我则微笑着作了回答。后来渐渐地举手的人多了起来,问题的内容涉及面也越来越广,真是有点让我应接不暇。
通过这节班会课已初步达到了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目的。接下来我便趁热打铁又一次利用队日课时间开展了以“展示自我”为题的小型演讲会,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了解,也使我在短时间内对每一位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的班主任工作重点放在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因为,在这一阶段班级的行为规范尚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求,集体舆论还未形成,班级奋斗目标尚未变成全班同学的共同追求和行动的动力,作为班主任正需要一批班干部来协作教师的工作,这是必不可少的。课余时间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大多数班干部都是原来教师指定的,而且有的干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小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不愿干或希望能调换一下其它工作。为此在办干部的选择上我坚持“想干才能干好”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人一次平等竞争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后进生”,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工作,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为班集体服务。在平等竞争,鼓励后进生加入班级管理基础上,通过学生个人自荐和投票选举出了新一届的班干部。组建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特别注意观察班干部的工作,以谈话的方式同他们交流感受,教给他们开展工作的方法,如何在工作中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偶尔对于他们工作中的失误或预料不到的地方进行提醒和补充,鼓励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不依赖于教师。平时,给班干部多一些独立开展工作的时间和机会,对于班干部的工作多表扬,树立他们在同学心中的威信,让他们放心工作。为了在这个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也为了使班干部的工作有所监督和反映,我们班开展了班干部月评比活动。每月对班干部工作由全体学生作一个评估,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和看法,为了使这项活动不留于形式,每次都由我组织召开结合学生的调查表给每位班干部的表现作一个综合评价。同时,全体学生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又全体学生监督执行。通过这项活动的长期开展,我们班的这些小干部逐渐地可以独立工作,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班内日常事务正常运转,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班级凝聚力。
三、班集体形成阶段
班集体形成阶段是整个班集体形成发展几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个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也取决于这一段时间班主任能否把握好整个集体的发展方向,把工作做细,做好。在我们这一段时间里,我把工作分成了三个重点:
1、创设良好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
2、建立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导向。
3、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具体地说:
创设良好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应从我做起,多和学生接触,多一点对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对待班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任何学生,允许他们犯错误耐心帮助他们多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自己的一些不恰当的作法,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尽量在班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此外,我班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集体性活动如:扎风筝比赛,歌曲比赛,义务劳动等淡化班级中的小团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充分融入到集体中来感受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建立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重要手段。在这近一年时间里我们就曾利用队日课时间以回忆少先队宣誓誓词,学唱队歌,动手制作队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少先队教育。同时,抓住契机向学生宣传雷锋事迹,宣扬雷锋精神进行义务劳动。另外,第一学期还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以“美化津城,爱我家乡”为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经过长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我们班已经形成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班风。这一点在卫生扫除中表现尤为突出。每次卫生扫除不少同学在做完自己负责的卫生后都会主动去帮助其他同学做卫生,平时也是一样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就会有不少同学去主动帮忙。在学习上我们班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风气,很多同学在没有教师要求的情况下,自觉复习旧的知识,预习新的知识,同时带动了学习上较困难的学生。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我提出了近期的一个班级奋斗目标---评选区级三好班集体,我觉得我们已经有这个实力,有这个基础了。目标一提出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成,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无论在纪律、学习、卫生还是活动等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门班终于被评上了。但是,就在评选当天早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早晨,我一进教室发现许多同学都在做卫生,更令我奇怪的是许多只要求卫生大扫除时才打扫的地方都在有人打扫而且做得很干净。于是,我顺便问了一句:“谁让做的?”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今天不是评选三好班级体吗?”我这才恍然大悟。一丝欣慰油然而生至今不能忘怀。
8.电磁猝变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篇八
电磁猝变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对RL电路的一种暂态过程引入了急动度函数,还引入了感应电动势的`时间变率、位移电流的时间变率和Appell函数等概念,讨论了LC振荡电路和简谐振动中的Appell函数守恒问题.
作 者:黄沛天 徐学翔 马善钧 贺梅英 HUANG Peitian XU Xuexiang MA Shanjun HE Meiying 作者单位:黄沛天,徐学翔,马善钧,HUANG Peitian,XU Xuexiang,MA Shanjun(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南昌,330027)贺梅英,HE Meiying(宁波工程学院基础部,浙江,宁波,315016)
刊 名:科技导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25(3) 分类号:O4 关键词:猝变动力学 急动度函数 感应电动势的时间变率 位移电流的时间变率 Appell函数9.中国古代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述评 篇九
一、法的产生—“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
先秦的学者认为,在国家和法律没有产生之前,远古的中国社会“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商秧说,“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百姓多了,不免产生奸邪,于是,作为度量奸邪、禁绝奸邪的法制得以产生。墨子分析说,天下之所以乱,其原因在于没有“政长”。于是选出天子,置立三公,划分“万国”,分立国君,置立政长。实际上是以地域划分国家,建立国家机构,实施国家统治。
满清入关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入关后,“人民既众,情伪多端。每遇奏谳,轻重出入,(世祖)颇烦拟议”。世祖福临命人制定了《大清律集解附例》。
从这些记述中可以看出,1、中国古代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民众而奸邪生”、“人民既众,情伪多端”。正是治理天下混乱的需要促成了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动力来自于统治者,并且是统治者(圣人)建立不世功勋,基本安定天下之后。这些圣人凭借自己极大的权威和功业,为了巩固和稳定统治,开始重视法制的作用,进而发政令、制法律,推行法制。
二、法的地位、作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中国古代法律只是“主”、“上”统治天下、管理百姓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它是用来管别人的,服务于君主统治,服从于君主意志的。在齐国变法的管仲说,“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法设之于官府,甚至不让百姓知道。郑国子产铸鼎公布法律,引起包括孔子在内的不少人的反对。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认识到,法有其缺点,不是万能的。司马迁说,“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法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单单凭法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在秦嬴政之前,商鞅、吴起变法,一方面使国家强盛,另一方面自己落了个悲惨的下场(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的学说甚至还没有被秦嬴政实施,就被谗言害死)。秦嬴政采用韩非的法律思想治国,征服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是,因为过于依赖法制,苛刑峻法,很快就灭亡了。鉴于秦的教训,汉初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自汉武帝之后,德主刑辅成为历代统治思想,法律站在了辅助性的地位上经久不变。
一切法都是经济利益的反映。法律,就是利益的保护和分配,使矛盾和斗争的统治者制定法律,体现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法律中,他们享有种种特权,如“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可以赎金抵罪等等。而一旦实施中,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和意志,他们就利用手中的权势和影响,加以制止和阻碍。于是出现“法之不行,自上乱之”的情形,结果施行法制者往往身败名裂。
三、礼法关系—“相辅而行,不可缺一”
最初的“礼”,原是人们供奉鬼神的一种习俗。礼逐渐由祭祀仪式发展成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礼逐步完善详备,成为兼容并包的庞大的体系。《汉书*礼乐志》叙述得较为详细:“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
从治国的角度看,礼与法有着相似的起源、作用和地位。他们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着统治者的利益和统治秩序。张岱年、魏长海说,荀子“既不同意只讲礼治、德治,不讲法治;也不同意只讲法治,不讲礼治、德治。荀况注重礼法的主张,兼采儒法两家政治理论之长,纠正儒法两家之短,这是从总结战国时期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的。到清末宣统元年,江苏提学使劳乃宣上书言,“且夫国之有刑,所以弼教,一国之民有不遵礼教者,以刑齐之。所谓礼防未然,刑禁已然,相辅而行,不可缺一者也”。
关于礼法关系,当代学者杨鹤皋有一段总结性的叙述:在战国之前,法在内容上与“礼”相通,指对人们进行引导和禁止的条文规定;在使用上与“刑”同义,指表现为伤害体肤的惩罚规定和措施。战国之后,随着成文法的制定公布和变法的开展,礼与法日益对立,法与刑逐渐区分。在内容上,法将传统道德、习惯以及个人的言论等排除在外,专指由君主和官府颁布的命令,从而有别于礼。需要补充的是,法与刑虽然形式上分开了,但他们仍然有着共同的目的和作用,仍然共同为统治秩序的维护而服务。
四、德法关系—“国之有刑,所以弼教”
秦朝灭亡的教训,使得后代治国者不得不进行反思。汉初董仲舒认为,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他重视儒教的传统,开始强调德在治国方略中的主导地位,并逐渐被统治者所采纳。刘向说得更为明白,“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
到了唐代,“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逐渐成为治国的共识。唐太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的主张,就是推行德治,施刑罚。比较正确地处理了德与法的关系。唐太宗认为,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移风易俗,由乱至治。他谆谆告诫大臣们应“以仁为宗,以刑为助”。为避免重蹈亡秦和亡隋严刑峻法的覆辙,他认为必须废除严刑苛法。因而,太宗时修订的法律比隋朝时“削烦去蠹,变重为轻”。太宗虽然提倡德法兼用,但他也看到了在维护封建统治过程中刑罚的必不可少。(参见王德明:《唐太宗的“德治”思想》)。
10.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 篇十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诚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灵会感到清爽。这是因为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相待。”由此可见,诚信待人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因此我们要讲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19,有一个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当时并没有逃避,而是坦率的承认了。邻居向他索赔12美元。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美元。这个男孩就是日后的美国总统里根。里根对事不逃避,做错了敢于承认。他这种诚信待人的`精神是他能成为美国总统的重要原因。
诚信是交往之道。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就要自己诚信。”只有诚信待人不错哦 不错哦 你也可以投稿,别人才会对我们诚信。在与朋友交往中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诚信。只有养成诚信品德,坚持诚信做事,才会获得信任和尊重,才能形成交往和合作,才能亨有信誉和成功。只有诚信待人,才可以与人相处得更好。
诚信是治国之策。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取信于民,在咸阳城的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对围观者说:“谁能把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10两银子。”围观者惊疑,商鞅又将赏金提到50两,移木者果然得到了赏金。从此以后,百姓信任商鞅言出必行,变法因此能顺利推行。商鞅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需要行动去维护。商鞅之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是因为他说到做到,信守承诺。因此,诚信对治国来说十分重要。
但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讲诚信的事,例如,著名企业三鹿集团为赚取更多利益,在奶中添加有害物质三聚氰氨,坑害消费者。此事被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夜间三鹿集团声誉扫地,不久便破产。之所以由知名企业到破产都因为他们不讲诚信,欺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可见,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诚信也是立业之本。
诚信是立身之本,唯有诚信,才能树立好自身形象。诚信是交往之道,唯有诚信,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合作。诚信是立业之本,唯有诚信,才能经营好企业。诚信是治国之策,唯有诚信,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11.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 篇十一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杨帆彭荫来12
(1.深圳市盐田区环境监测站,深圳 518090;2.深圳市罗湖区环境监测站,深圳 518019)
摘要 讨论了关于国家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即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排放标准、监控对象、测定所用的溶剂、浓度换算和基准灶头等,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国家标准油烟采样方法分析方法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Cooking Fume EmissionYang Fan,et al.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Yantian District,Shenzhen 518090
Abstract:Several basic problems about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Cooking Fume Emission(GB18483-2001)were put forward and discussed,followed by the suggestion of revision.These problems included the object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the Standard,the solvent,the standard of cooking furnace,which concerning the sampling method,analyzing method and emission criteria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Keyword:National standardCooking fumeSampling methodAnalyzing method
国家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1]的最初制定,是1995年6月由国家环保局委托深圳市环保局的一项课题。其间研究人员刘徳全等为该标准的制定做了相关的探索研究。1998年10月,《标准》征求意见稿出炉,并经过了向全国发放、反馈,和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最终形成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GWPB5-2000(试行)),由国家环保总局于2000年2月底发布,并于2000年7月1日实施。2002年1月1日起,GWPB5-2000(试行)转变成为国家标准GB18483-2001(试行)。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油烟标准)实际上将排放标准、分析方法、采样方法集中在一个标准之中。它使油烟污染的定量监测和评价得以实现,对我国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油烟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被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任谊平等提出该标准需修订。他们主要是认为该标准可操作性差、采样方法不科学以及油烟排放限值过高。本文则着重就油烟标准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如监控对象是油烟整体还是其中颗粒物;测定所用的溶剂;浓度换算和基准灶头等。讨论的目的是供大家参考,以使油烟标准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油烟标准的监控对象问题
空气污染物按其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类。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与其浓度有关,也与其状态有关。在测定污染物浓度之前,必须掌握污染物的特征和它们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因为采样方法的选择与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密切相关[4]。1[2][3] 第一作者:杨帆,女,1965年生,南京大学地球化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1
油烟属于空气污染物,而且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它也可划分成颗粒状有机物和气态有机物两部分。油烟标准对作为监测对象的“油烟”作了定义,“指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物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统称为油烟”,不予区分气态物和颗粒物,似乎包括了两者,其实不然。在实际工作中可发现有不少按油烟标准进行监测并达标的油烟污染源,其排气(主要是气味)仍然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油烟标准只监控了油烟颗粒物,而漏掉了气态污染物。这一点可以从油烟标准的附录采样方法中即可看出。
油烟标准里附录的采样方法是金属滤筒吸附法。油烟标准的研究人员为包括不锈钢滤筒在内的油烟雾采集器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ZL97240449.X。把该不锈钢滤筒拆开,可以看到里面充填金属丝滤料。显然,不锈钢滤筒是以金属丝作为吸附剂,以固体吸附法进行采样的。当油烟气流通过金属丝滤料时,油烟中的气态、蒸气态污染物随气流穿过金属丝滤料而不被吸附,只有颗粒物才被阻挡下来,或因惯性碰撞而阻留住。它对于微细颗粒可能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由此可知,滤筒所采集的是油烟中的颗粒物。事实上,在我国的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5]和污染源烟尘采样方法[6]中,都选择了滤筒为捕尘装置,台湾的NIEA A101.71C标准方法中[8]也采用了圆筒滤纸作为粒状物捕集器。滤筒具有对颗粒物捕集效率高、阻力小和便于放入烟道内采样等优点。它主要有玻璃纤维滤筒和刚玉滤筒两种,前者由超细玻璃纤维制成,后者由氧化铝粉制成,两者对0.5 µm以上的颗粒捕集效率均达99.9%以上。在美国[7]则是采用不含有机粘合剂的玻璃纤维滤膜来采集固定源排放的颗粒物。滤膜效率按照美国ASTM的标准方法进行检验,对0.3 µm的邻苯二甲酸二辛脂烟雾颗粒,至少表现出99.95%的捕集效率(穿透率<0.05%)。相比之下,油烟标准由于没有明确区分颗粒物和气态物,也就无法建立起滤筒对于一定粒径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的检验方法。
油烟标准只是监控了油烟中的颗粒物是不全面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油烟中的气态物也应该采样监测,并与颗粒物一起进行评价。
2测定所用的溶剂
油烟标准选用CCl4作为测定所用的溶剂,实际上是引用了国家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8],并沿用了其中红外分光光度法中以CCl4作为萃取剂的方法。含氯碳氢化合物的毒性随氯原子数的递增而加强,即CH4 2三氯三氟乙烷(TTE)的毒性较低,上述的ISO DP 9377所定义的石油烃就是用TTE来萃取的。国内有人考察了不同萃取方式时,TTE和CCl4的萃取回收率 公约所禁止使用的。 除了CCl4和TTE,符合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红外测油常用的有机溶剂(不含C-H键)不多。日本HORIBA公司研制出了低毒的S-316作为CCl4的替代品。S-316是三氟一氯乙烯的二聚体,生产工艺十分复杂,目前价格十分昂贵(约1700元/L)。国内黄文青等[12]和郑健等[13]提出用四氯乙烯代替CCl4作为油类萃取剂。表1列出了S- 316、四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对比。分子式 分子量 凝固点/℃ 沸点/℃ 饱和蒸气压/(kPa,25℃) 密度/(g/mL,25℃) 水的溶解度/(mg/L,25℃) 粘度/mm2·s-1 C4Cl4F4 304-143 134 1.533 1.75 48 0.96 C2Cl4 166-22.4 121 2.386 1.62 105 0.88 CCl4 154-22.9 76.5 14.67 1.59 130 0.63 [11],但TTE是上述 从表中看出,S-316具有沸点高、挥发性小、水的溶解度小等突出优点;四氯乙烯优于四氯化碳。另外毒性方面的比较也是四氯乙烯优于四氯化碳(见表2)。 表2四氯乙烯与四氯化碳的毒性比较[10] 溶剂 阈限值/mg·m-3 潜在危害指数 四氯乙烯 670 4 四氯化碳 65 11.5 LD50/mg·kg-1 8850(小鼠、口服)1770(大鼠、口服) 黄文青等[12]的实验是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作为油测定的萃取剂,做了两者在检出限、线性、精密度、质控样品测定以及萃取效率试验、加标回收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除了四氯乙烯的精制较为困难,精制方法有待寻找外,替代方法基本可行。郑健等分析比较了环境样品中矿物油监测常用的萃取剂及其纯化和回收,并对市售四氯乙烯的纯化进行详细的研究,精制出了超高纯的四氯乙烯用作红外光度法测油的溶剂。 综上所述,四氯乙烯相对于其他替代溶剂,具有符合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且低毒、价格便宜,并且已经得到了验证,所以油烟标准应该采用它来代替四氯化碳。 3排放浓度的折算 油烟标准在排放浓度的评价方面煞费苦心。它规定饮食业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0 mg/m3。但是该排放限值指标不是指实测排放浓度,而是指折算为基准风量的排放浓度,即:C基准=C实测×Q实测/Q基准[1]。基准风量由折算的工作灶头个数乘以单个灶头的基准排风量求得。3 [13] 油烟标准规定了单个灶头的基准排风量为2000 m3/h,所以关键要弄清楚基准灶头数。油烟标准按灶的总发热功率即以1.67×10J/h的灶头规定为一个基准灶头。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搞清楚灶的额定功率是多少。根据通风设计手册,厨房油烟的排风系统的风量计算方法有两种,除以热量换算外,还可以用风罩投影面积的风速来计算。故油烟标准又规定,对应油烟排气罩灶面投影的1.1 m为一个标准灶头。虽然油烟标准规定以油烟排放单位满负荷时的排放浓度为代表值,而实际上,采样时油烟排放单位的营业状况会变化,所以只好将实际拥有的灶头数折算成工作灶头个数。 由此可见,在确定基准灶头数时人为因素很大。实际上,饮食业单位基准灶头和基准风量主要是用于区分饮食业单位的规模的,而用于油烟排放浓度的折算意义不大。建议直接以排气管实测的油烟排放浓度和浓度限值进行比较评价,另外可以加设排放量限值,以C实测×Q实测值进行排放量控制。 4结语 油烟标准只监控了油烟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这是不全面的,需要对油烟中的气态物采样监测,并与颗粒物一起进行评价;在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来分析测定油烟的含量时,建议采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用作红外光度法测油的溶剂;建议直接以排气管实测的油烟排放浓度和浓度限值进行比较评价,另外可以加设排放量限值,以C实测×Q实测值进行对排放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2001杨震,刘德全.厨房油烟监控研究的国内外概况.广东环境监测,1996,6(2):35~37任谊平,张烜,纪家存.《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需修订.中国环境监测,2002,18(4): 48~50国家环境保护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1990GB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996国家环境保护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1990.342~346《大气固定源的采样与分析》编委会编译.大气固定源的采样与分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56~60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1996孟紫强主编.环境毒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93~196汪晶,和德科,汪尧衢编译,环境评价数据手册——有毒物质鉴定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魏复盛,徐晓白,阎吉昌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26~432黄文青,俞沪明,边铭.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作为油类萃取剂的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2,4 28 22(1):49~51郑健,王兴华,宋庆宇等.环境样品中矿物油监测常用萃取剂及其纯化和回收.中国环境监测,2002,18(6):15~19 责任编辑:闵 怀(收到修改稿日期:2003-09-15) 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出现之后,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许多优势。但是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期到主导期,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外包的萌芽期 从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大约十年期间,是中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萌芽期。1979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第一家企业——FESCO,即现在的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此期,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以类似人力资源派遣的“提供中方雇员”方式为中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积累着宝贵的经验,为后来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现今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领域的行业巨子FESCO和上海外服便是起步于此阶段的外事服务单位。 人力资源外包的起步期 从90年代起到90年代末,又一个十年,是中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起步期。此阶段,“提供中方雇员”继续着它的发展;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相继出现,人才也开始小范围流动,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开始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基于人事档案的劳动用工手续的服务,人事事务外包终于揭开了它的面纱;此外,由于外资企业进入和先进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引进,我国部分企业从人事管理概念转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别一些发展快速的高科技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打造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此过程造就了一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专家,这些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纷纷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开始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市场。从华为走出来的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便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例子;可喜的是,在这一阶段中后期,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职工下岗,出于下岗职工就业的需要,真正市场运作的人力资源派遣开始应运而生。 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期 熊鹤龄是既具备全球500强背景又拥有北京大学学术研究经历的实战专家。 社会资历:担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咨询顾问,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战略发展部副主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EMBA班特聘教授。 企业资历:曾先后在HP、深圳西风信息产业集团、北京春雪财务集团公司等多家顶尖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人力资源事业部总监、集团副总裁、董事局秘书长职务。 从21世纪起,中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进入了一个发展期。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先行一步,不但向规范化、专业性发展,还出现了市场细分,例如专业招聘网站:中国人才热线,例如薪酬数据咨询顾问:外企太和,例如人才测评机构:上海人才有限公司;人事事务外包由于众多跨国企业在华业务的发展、分支机构和人数的增多,纷纷开始由其在华总部牵头,将其人事事务统一外包出去,例如IBM、Microsoft、GE、西门子、西安杨森等;人力资源派遣在这之前完成了初步探索,各个专业人力资源派遣机构露出“尖尖角”,官方和民间开 始有组织的对人力资源派遣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各个地方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发法规,行业协会的成立也开始提上议程。 人力资源外包的规范期 总结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异常清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1)人力资源派遣的政策性“催生”和“喂养”(早期的“提供中方雇员”和后来安排下岗职工需要、国有企事业单位用工编制限制);(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的市场化发展;(3)人事事务外包“傍”“洋大款”(跨国外资企业在华业务发展带动了人事事务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的主导期 【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要重视的几个要点10-1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07-30 初中生作文写作调查报告10-17 初中作文写作方法06-22 初中英语描写作文写作方法08-26 初中作文方法:散文写作技巧10-06 初中阶段易错字10-06 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几点建议09-01 初中生写作合同范文08-05 初中生说明文写作指导08-2912.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 篇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