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精选8篇)
1.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一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中央、省、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县委在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确立了争创省级党建先进县的目标。
为确保以“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农村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围绕县委“一三三”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通过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内涵,提升创建标准,强化创建措施,健全创建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文明富裕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创建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建活动必须围绕县委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展开,要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稳定”为着力点,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结合实际、分类指导。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紧密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开展创建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工作标准和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丰富创建内涵,探索创建形式,强化推进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使整个创建活动始终充满活力。
3、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根据省、市委的目标要求,县委、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都要对照标准,明确职责,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乡镇站所要根据各自职能,把积极开展基层满意的涉农部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创建活动,同创建党建先进县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运行机制。
4、求真务实,整体推进。要以扎实的作风,深入细致地开展创建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确保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从整体上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三、目标要求
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是:
1、组织坚强有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健全,设置合理,隶属关系明确,各项制度配套落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党员作用突出。广大党员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3、工作得到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4、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党建工作体现群众意愿,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和发展,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五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人:
6、县政法委:负责健全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和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深入推进县乡村平安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矛盾排查调解年活动,近三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位于全市前三分之一,未发生严重涉农案件。
责任人:
7、县文明办: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 、“文明和谐村组”、“文明和谐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和谐创建活动;近三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位于全市前三分之一以内。
责任人:
8、县民政局: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一事一议”、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圆满组织实施村委换届工作。
责任人:
9、县安监局:近三年无重大采矿事故(矿难)发生。
责任人:
10、县环保局:近三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未收到上级环保部门“区域限批”,能够较好地解决群体性环境污染上访案件。
责任人:
11、县信访局: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县乡职责范围内的信访问题,没有到省级以上机关集体上访事件。
责任人:
12、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积极开展争创计划生育“三无”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近三年全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规定的指标以内。
责任人:
13、县新闻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做好全县创建党建先进县的宣传报导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和周刊开辟专栏,强化舆论引导,营造创建氛围,加大外宣力度。
责任人:
14、团县委:健全农村基层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做好共青团员“推优”工作。
责任人:
15、县妇联:健全农村基层妇联组织,使基层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重视做好妇女培训教育工作,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做好妇女“推优”工作。
责任人:
各有关单位要在搞好本单位分解工作的同时,健全完善相应的档案资料,以完善的资料、详尽的记录,充分显示和印证本单位的工作成效。
2.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二
1 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的基础, 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 肩负着密切联系师生、引导和组织师生、团结和服务师生,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惠及于师生的重要职责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事关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坚强领导, 事关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1.2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马克思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明确指出, 应当使独立工人政党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 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 党内民主的积极推进, 有利于专兼结合、敬业高效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有利于师德师风建设。
1.3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类型, 其主要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为先导, 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社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断规范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才能确保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2 新形势下,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 主要体现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到位, 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经常不到位,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无从体现。而且很多院校因为考评机制不健全, 不少党员同志认为学不学习一个样, 学好学坏一个样,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端正,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党政工作相互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 甚至出现相背离的情况。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院系主要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系主任或二级学院院长负责专业院系的全面工作, 其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和院系建设, 对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而作为全面负责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深度广度经常受制于行政工作, 致使党政不分、党政分离、缺少沟通等现象的发生, 也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三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出现教职工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支部建设不协调, 出现步调不一致的现象。要么只重视教职工党支部的建设而忽视或者轻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支部建设的大部分精力和经费也往往用于教职工的学习和活动;要么更重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认为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直接, 可塑性更强, 活动积极性更高。
3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措施
3.1 健全和落实专业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体制机制
按照“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的要求, 积极创造条件, 理顺专业院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专业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 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坚决实行民主, 建立和完善专业院系党政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 注重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素质能力互为弥补和相互促进。
3.2 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建设
以落实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为重点, 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逐步推进党务公开, 保障师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建立健全专业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制度, 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充分发挥党代表在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
3.3 注重教职工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协调发展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教职工党支部的建设和学生党支部两支队伍的建设必须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才能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促进教学科研事业发展。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方面, 要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 并侧重于教学改革和服务学生方面, 凸显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而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 主要通过业余党校、主题党日等形式, 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社会形势的分析、党员模范性作用的发挥等方面。SS
参考文献
[1]肖福玲.当前职业院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4) .
[2]黄学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 2007 (5) .
3.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三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61-03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本调研报告着眼于上海市崇明县乡镇、村居队伍尤其是村居党组织书记、基层协管员、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通过梳理现状、厘清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队伍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夯实基层基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行“公推直选”和“大海选”,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2012年,按照“公推直选”的要求,指导全县村居党组织全面完成了换届工作,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1023名,选举成功率达100%,村居党组织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指导全县村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共有252个村委会实行“大海选”,“大海选”率达95%;52个居委会采用直选方式,直选率达80%。通过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居委会班子,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层次更加合理,男女结构比例趋于平衡。
(二)实施“班长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2013年,根据县委1号调研课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崇明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推进“班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大从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力度,为农村基层输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截至目前,共选派85名机关、事业优秀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
(三)充实基层力量,推进机构编制向基层一线倾斜。按照全市关于市级机关“瘦身”、基层一线“强身”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对乡镇机构编制配置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乡镇编制总量。2014年5月,已为18个乡镇增加177名编制,平均每个乡镇9.8名,其中行政编制44名、事业编制133名。
(四)加强激励保障,促进村居干部更好地为民服务。建立健全以“基本报酬+业绩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村居干部报酬考核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村居干部报酬水平;为在职村居“两委”干部办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老村干部养老生活补贴,切实解决了其后顾之忧。同时,对担任村居正职3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每年拿出一批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岗位,实施定向招录。2009年以来,全县共有34名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通过定向招录,进入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7名村居党组织书记被选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注重把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为市、县、镇三级“两代表一委员”,提高其政治待遇。2009年以来,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中,被选为市“两代表一委员”的有7人,被选为县“两代表一委员”的有88人。
(五)推进整合管理,理顺精简“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自2012年5月起,根据上海市统一部署,按照“管理下沉、队伍整合、推动转制、规范运作”的总体思路,通过实行管理职能下沉到乡镇,改革管理体制,完善“三定”(定岗、定人、定责)责任机制,强化监督和考核,实行人员统筹使用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了事权、人权、财权的统一。2014年4月,出台了《崇明县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全县大部分乡镇已在该项目上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年龄普遍老化。当前,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尤其是村居干部队伍存在年龄普遍偏大的问题,而且是越到基层,社会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越大。有关数据显示,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50岁,50岁及以上的占53%;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岁,50岁及以上的占33%。在“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中,男性50岁及以上、女性45岁及以上的比例均已超过70%。村民小组长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年龄最大的达92岁。
第二,文化程度偏低。从目前情况看,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文化程度总体还不高,呈现出越到基层,文化程度越低的趋势。村居干部中虽然有过半数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但大多是通过在职进修所取得的。在“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超过了80%。而在最基层的村民小组长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超过了90%。
第三,能力素质不高。相对于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当前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的能力素质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村居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缺乏群众工作能力和化解复杂矛盾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不力,处事不公。村级后备干部整体质量不高,部分后备干部底气不足,开展工作不够大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村民小组长岗位责任意识淡薄,满足于做村“两委”的“传声筒”,工作流于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出现末梢堵塞。部分“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较差,实际工作能力、服务理念等都与形势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距离。
第四,后续力量不足。近年来,乡镇机关事业人员虽然新进了一大批年轻人,但其适应岗位、成长成熟还需时日。村居干部后备力量薄弱,尤其是优秀的村居正职后备力量缺乏。村民小组长队伍青黄不接,合适人选来源匮乏。“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只出不进,但农村基层工作任务与群众各类需求却只增不减,现有服务力量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人员数量不足、领域分布不均、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能力不高、队伍稳定性不强。全县缺乏社会组织业务建设和合作共治的枢纽式平台及专业服务类机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不够,作用发挥十分有限。
第五,管理存在盲点。在农村基层治理方面,还存在管理触角不全、信息渠道不畅、人员统筹使用难、存在覆盖盲区等问题。对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还存在职责不清、定位不高、疏于管理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经济基础薄弱。目前,崇明县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少、就业压力大,本地优秀人才难以留在农村,长期以来“精英流出大于流进”,留在农村基层的人在学历层次、年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与时代发展和工作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
第二,岗位吸引力低。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基层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几年村居干部、村级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等的待遇有所增长,但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岗位吸引力不足。
第三,管理考核不到位。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存在重待遇激励、轻问责处罚,布置任务多、指导监督少的倾向,针对体制外的村居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还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管手段,对村民小组长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
第四,统筹整合不完全。崇明县农村基层队伍分布较散、人员复杂,尚缺乏“一盘棋”的统筹考虑和“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对于哪些队伍适合统筹到乡镇,以及统筹后的各自职能分工、力量整合,县级职能部门与乡镇还有待进一步沟通联动。对于哪些基层队伍应该直接下放到村居,乡镇与村居还有待统筹协调。对于基层各支队伍在基层治理中以什么样的幅度最为科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
三、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健全领导统筹体系,形成基层队伍工作合力。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建立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各乡镇具体实施的农村基层队伍领导体制。县级职能部门加大对农村基层队伍建设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乡镇、村居两级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落实相关责任。二是进一步加强力量整合。按照“专业执法队伍拉条、公共服务队伍到块”的原则,通过上下联动、争取政策,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明晰条块职责,加强职能归并、统筹人员管理,激发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结合崇明县实际,建议将党群、统战、工会等条线的社工队伍也一并下沉到乡镇,由乡镇来全面统筹。
(二)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选优配强村居干部队伍。一是推进“基石工程”,加强村居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崇明籍高校毕业生回村工作。注重从社会各界青年人才中选拔村居后备人才,坚持公开透明,力争选优选强。二是深化“班长工程”,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要把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班长工程”,通过选派一批、调整一批、招聘一批、培育一批,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要面向社会,内外结合,多渠道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确定一批村居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三是完善选拔机制,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严格选任标准,认真做好小组长推选工作,注重将“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中的合适人选推选为村民小组长,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党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户口在本村的大学生村官等兼任村民小组长,不断优化村民小组长队伍结构。有条件的村可在村民小组探索设置组委会,规范村民小组事务管理。
(三)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一是明确教育培训职责。在县级层面,县级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相关条线的专题培训,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负责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主任的年度轮训,每年均不少于1次。在乡镇层面,要制定农村基层队伍培训计划,每年对村居干部、村居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基层协管员队伍开展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1次。在村居层面,要结合实际,每年至少开展1次针对村民小组长及有关协管员队伍的专题培训。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坚持“小班化、菜单式”培训,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务案例、课堂授课与实地考察、专家讲解与学员讨论等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加强日常培养带教。加大培养力度,落实带教培养、轮岗学习、一线锻炼等措施,帮助后备人才提升能力、融入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实训基地”、“名书记工作室”等,通过悉心带教、精心培养,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工作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基层干部履职尽责。一是明确监督考核主体。县级职能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乡镇党委、政府承担具体领导和指导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对农村基层各支队伍的运作管理;村居负责对村民小组长及所属村级管理队伍的日常管理。二是完善监督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村居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工作随访、谈心谈话、述职评议、跨村交流任职等一系列制度,健全长效机制。村级组织可采取村民小组长“双向承诺”(村民小组长向村“两委”承诺、向本组村民承诺)等办法,明确村民小组长的基本职责,完善联系村民小组长和工作例会等制度,规范村民小组长履职行为。三是鼓励群众参与考评。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农村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根据实际适当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四是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队伍的报酬发放、评优推先、选拔任用等挂钩,形成奖优罚劣的用人导向。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典型引路,选树一批基层干部先进典型。
(五)进一步落实激励保障措施,激发基层干部工作干劲。一是逐步提升工作报酬,增强岗位吸引力。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表现、任职年限、群众满意度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报酬考核管理机制,形成鼓励村居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激励导向,加大县、乡镇两级财政投入和托底力度,逐步提高报酬水平。二是拓宽发展空间。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中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建议将公务员定向招录报考年龄放宽至45岁。加大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乡镇委局级后备干部的力度;积极推荐优秀村居干部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形成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三是探索社会化管理运作模式。在总结居家养老项目社会化管理运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民办非企业组织等的作用,推进林业养护、河道保洁等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管理”运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加强项目化运作,吸引社会组织机构通过公平竞争,取得政府委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
4.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四
目的:
1、正确认识发展市场经济与党的建设的关系,警惕市场的消极作用,反对和防止商品的交换原则侵入党的国家和政治生活;
2、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锻炼,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受住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3、增强反和平演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党建设成为反和平演变的坚强堡垒而共同努力奋斗。内容:
1、基层组织的责任;
2、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
3、基层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做好工作,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
4、以提高素质、提高党性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思考题:
1、如何为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堡垒而奋斗?
2、谈谈如何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如何为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堡垒而奋斗
一、深刻认识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自觉性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这一主题,把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作用独特、地位重要,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导向性和引领性。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党员争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表率,才能把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成中心任务的重要保障。国家担负着从宏观上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职能,直接参与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组织实施、督促落实的工作。要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通过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来团结凝聚队伍,调动每一名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中心工作的完成。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只有把夯实基层党组织作为基础工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指导方针,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促进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建设队伍,这就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在“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发挥作用。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党建的重要目标,把“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实到党建的各项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关注党员干部的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尽可能创造学习、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党员从中受益,切实增强综合素质和本领。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把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坚持狠抓落实,强化责任。要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建立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帮助基层党支部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事、难事、实事进行攻坚,力争做好调查摸底,理顺关系,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要加强对面上工作的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三)坚持改革创新,丰富载体。要根据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入研究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丰富工作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坚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基层党组织种类繁多,情况复杂,一定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职能、不同性质的具体特点,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采取具体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五)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抓点带面,典型引路,历来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要把发现和培养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
如何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大学生中建立的最基层党组织,是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党密切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及自身发展,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又该如何做呢??????????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合理的教育模式——党支部建设的基石。
思想是一个集体发展的灵魂,搞好基层党支部建设,要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入手。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贯彻和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始终把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来落实。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党支部,要定期组织党员集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时,更应该注重理论教育模式的创新。传统高校党支部在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时,多以“填鸭式”为主,党员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会使党员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注意创新教育形式及方法。例如,除了业余党校培训班之外,还可以针对当前国内外的时事热点话题,举办相应的讨论会、时事点评论坛、辩论赛等。像这样多样化的活动形式、鲜明化的活动目的、趣味性强的活动模式,将会使得党支部的宣传教育更具针对性、生动性和时效性。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党支部建设的保障
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应分为学生党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学习管理两部分。一是建立高校学生党组织发挥示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谈心谈话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学生评议党员和学生党员互评制度,制定《学生党组织行为规范》和《学生党组织量化考核办法和干部述职规定》等。明确学生党组织成员职责,以支部书记为中心形成合力。积极践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学生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学生党员学习管理制度化建设,(1)应健全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同时,保证组织生活的时间和质量,切实过好组织生活,以提高学生党员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2)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此来约束和规范党员的行为,建立学生党员诚信档案,让学生党员明确职责,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广大党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起到先进性。
(三)严格的奖惩标准,得当的赏罚措施——党支部建设的动力
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应该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以奖为主、奖惩结合。一是要建立考评目标体系,明确考评内容,明确大学生党组织干部的工作行为标准。在确定考评的目标和内容时要反映党组织的工作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关键因素,要反映大学生党组织改进工作的重点,尽可能采用量化和具体的描述方式,以增强考评的客观性、可比性和有效性。二是请普通党员、普通大学生、任课老师等相关人员参与对大学生党组织干部的考评工作,建立规范的监督约束机制。关于考评时间,至少每一学年要有一次考评,最好是一学期一次。三是要建立考评结果分析和优化体系。考评分析应从大学生党员干部个人工作、党小组或党支部工作两个基本层次上展开,具体包括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工作差距和原因分析、改善建议和要求等内容,从而找准原因,确定改进党建工作的路径。四是健全完善大学生党员干部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大学生党员干部,要通过口头表扬、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或在评选奖学金时作为参考条件等各种激励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激发他们持续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对考核不合格、工作不到位、工作出现问题或群众有意见的干部,要进行谈话教育或批评。
(四)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支部凝聚力——党支部建设的重点
党日活动是沟通党支部成员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党建工作者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党员的发展与培养上,忽略了“党日活动”的重要性,甚至对“党日活动”完全没有概念。长此以往会使得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下降,从而在广大学生党员中失去威信。为此,高校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要把党日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同时,还要注意突破旧的传统观念,举办有意义、有特色、有创新的党日活动或者主题教育。
(五)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化建设 ——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
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要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以学校或学院网络为平台,实现学生党建网络化,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主张,使校园网络为学生党建服务。学生党组织建设在校党建网上应占主要位置,应包含网上党校、党的建设、理论阵地、规章制度、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特色活动等内容,通过网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使党建网站成为广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
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五
近年来,为不断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我们以村级班子建设为重点,坚持“五管齐下”,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抓班子,推进基层民主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突出村级班子建设这个重点,抓好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个关键。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和“两推一选”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大力提倡村民直选,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使新当选的村干部基本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在民主管理上,健全民主决策与管理机制,完善了《村“两委”班子议事规则》,实行村级重大党务和村务由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表决制,大力推行“4+2”工作法,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在民主监督上,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以“三定三创”(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创富裕村、创和谐村、创基层党建先进村)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明确任期总目标和年度工作目
-1-标,加强年终考核,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的意见》,每年终组织乡镇党委和群众代表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评议,对两项评议满意率均高于90%的,拟定为优秀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两项评议满意率均高于80%、低于90%的,采取一定形式进行鼓励,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培养,年度评先表彰优先推荐,参加学历教育者,实行学历教育全额补贴,符合入党条件的非党村干部可以优先考虑发展入党。对两项评议满意率在60%-80%的,乡镇(办)党委帮助其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两项评议满意率有一项低于60%的,乡镇(办)党委负责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两项评议满意率均低于60%的,属党支部成员的,乡镇(办)党委予以免职;属村委会成员的,乡镇(办)党委劝其辞职,劝而不辞的,启动法律程序进行罢免,以此充分调动村“两委”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抓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长远性。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探索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主要是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责任机制。完善了农村党建责任制,明确了市乡村党组织在农村党建中的责任。把农村党建工作作为乡镇党委组织目标考评的一项主要内
-2-容,定期考核。二是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员学习、民主评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村级组织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三是激励机制。建立了村干部待遇保障财政专户。出台了《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助实施办法》,及时为离任村党支部书记发放了生活补贴,把在村级党组织换届中落选但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确定为补贴发放对象,让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看到了希望,让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感受到了温暖。
三、抓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农村基层干部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是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的基础与保障。近年来,我们主要围绕提升基层干部的“三种能力”,大力实施“三个培训”。提升“三种能力”就是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领会和执行政策能力,致富和带富能力,联系和服务群众能力;搞好“三个培训”,就是政策法规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一是政策法规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开辟“村官论坛”,采取“请进来讲课”,“组织起来交流”的方式,定期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村干部举办专题报告会。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督促基层干部加强学习。二是实用技术培训。由组织部门牵头,-3-整合有关部门的师资、基地等培训资源,通过办培训班、到基地实地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学历教育培训。依托大专院校组织现任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文化素质。
四、抓典型,实施帮扶带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捷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除了依靠自身努力、内因发挥能动性外,借助外力帮带作用不失为一个捷径。近年来,我们以“先进村出典型、后进村抓整顿、中间村促升级”为着力点,培育了一批“五好”示范村,转化了一些后进村。具体工作中,突出抓了“三个帮扶”:一是部门驻村帮扶。就是组织市直部门与后进村结对帮扶,选派科级后备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组建后进村整顿帮扶工作队,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发挥部门优势,协调帮扶资金和项目。二是“村企”结对帮扶。就是引导有经济实力又乐于回报社会的非公企业与部分村结对帮扶,安排企业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发挥他们观念新、思路活、信息广、资金足的优势,带动村“两委”班子开阔思路,增强发展意识,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先进村与后进村结对帮扶。就是发挥先进村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班子建设、工作思路、资金技术等方面影响和带动后进村,初步形成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良性机制。
-4-同时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引导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当好“八员”,即农村政策宣讲员、农业技术服务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农村信息发布员、计划生育协管员、法律援助咨询员、教育工作指导员、乡风文明倡导员,为村级班子注入新的活力。
五、抓队伍,发挥表率作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每个党员的努力,最终要通过党员个体体现出来。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夯实农村党员队伍。我们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工作,发挥党员先进性。一是通过严把入口坚持先进性。着重在农村一线、科普带头人、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严格坚持发展党员“票决制”和公示制,从源头上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二是通过设岗定责保持先进性。依据农村党员实际情况,坚持实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了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治安调解等多种岗位,引导无职党员上岗履职,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和新农村建设。三是通过带头创业体现先进性。围绕实施“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在党员中开展“创业致富杯”竞赛活动,以党员创业带动全民创业。四是通过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发挥先进性。我们坚持应建则建、不漏一个的原则,建立外出务工党支部。并注重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外出务
-5-工人员当好后盾。同时,积极培养和吸纳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入党。鼓励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五是通过阵地建设培育先进性。采取四级财政及党费投入的办法,分两批新建近两百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时引导乡、村自筹资金,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建立标准化村室一百多所,为农村党员活动提供了较好的阵地保障。同时,充分发挥活动阵地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
6.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六
------------------
市创先办2011-07-02 14:55:
4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发挥党在农村各项事业领导核心作用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领导核心,承担着管理农村事务、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协调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等繁重的社会职能。农村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农村基层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其能力和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快农村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蕴涵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征地拆迁、产业结构调整等面临着大量矛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如何,直接关乎着农村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部署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任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大理市有35个党委,197个党总支,1317个党支部,32618名党员。其中乡(镇)党委11个,农村党总支111个,农村党支部539个,农村党员15746名,分别占全市的56.34%、40.93%和48.27%。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使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一)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定期不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讨论研究党建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大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大理市加强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意识,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明确要求乡(镇)党委每年至少要向市委报告1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分解和落实机制,层层签订年度党建目标责任书,并把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抓重点、攻难点”,着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济薄弱、支部党员无议事活动场所、党组织活动经费无着落、党支部感召力弱、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难题,实施以“找准位子、建好房子、亮出牌子、树立旗子、安排票子”为主要内容的“五子”工程,实现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一是抓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两推一选”、上级党委下派等方式,从机关干部、农村经纪人、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中推选村党组织书记,在党员人数达150人以上的村增设专职副书记,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经换届选举,64个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占58.56%;1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妇女比例有所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增加、综合素质有了增强。二是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选派11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积极整合资源,采取项目打造、产业扶持、亮化村容、发展特色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市111个行政村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51个,占45.95%,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8个。三是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六有”标准,投入720.86万元,分两批完成54个新(改)建村委会村办公楼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把活动场所建设向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延伸,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自然村(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目标。通过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显眼处悬挂党组织牌子,室外悬挂国旗,室内配置党旗,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四是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从2010年起,为每个行政村党组织安排2万元、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安排1000元或3000元的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党组织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五是实施“四大培训工程”。在大力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致富工程”培训的基础上,首次把村民小组长纳入全市村“两委”干部培训范畴,通过开展“农民讲习所”、“两校进村”、“政治夜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形式,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双带三培养”为抓手,投入482.9万元,帮扶贫困党员1525名,1267名优秀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1578名党员被培养成科技带头人、种养大户、运输大户、营销能手和经营管理者,其中有346名党员优秀致富能手被安排在村、组干部岗位上培养、锻炼,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三)坚持“抓覆盖、拓平台”,切实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调整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推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支部,先后建立了大理镇下兑无公害蔬菜协会党支部、下关镇大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党支部。加大在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和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党员发展越来越来年轻化、知识化,全市“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已全部消除,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途径,广泛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党员共学、支部共建、帮民致富”、“一挂双包、一体联动”等帮扶活动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充分依托11个农民服务站和111个农民代办服务点,为农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让农民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服务有保障”。
(四)坚持“抓保障、聚人心”,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从2010年起,给予每名村党支部书记每月100-300元的岗位补贴。实施“农村党员关爱行动”,对全市60岁以上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出台“大理市在职在编村(居)‘两委’干部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以及《大理市村(居)委会干部年度工作实绩评价考核办法》,为职在编村“两委”干部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录力度,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五)坚持“抓典型、树标杆”,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进一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深化“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发挥区位优势,把公路沿线、产业发展好的党组织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把下关镇荷花村培育成省州市三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了12个市级农村党建示范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把大理镇东门村选树为省州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党建示范点,遴选出18个市级创先争优活动党建示范点,评选表彰了6个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2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层层建点,切实发挥出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向外界推介大理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品牌的“窗口”。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践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作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重经济,轻党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党建工作缺乏活力。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不强,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将经济工作作为“硬任务”,把党建工作看成“软指标”,对党务工作存在“谈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集中表现在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具体的措施和抓手,工作力度不大、落实不到位。由于不能较好地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抓党建促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不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好。农村基层干部“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和发挥。受传统观念和地方宗族观念的影响,在培养后备干部上论资排辈,造成班子结构不合理,村组干部文化程度不高,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大理市村党总支书记中,男性干部多,女性干部少,女性仅占8%;高层次学历的少,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7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1%;村民小组干部是党员的比例不高,村民小组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79%。同时,还存在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少数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不配合,工作中互不通气,互相扯皮,不能较好地发挥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严重损害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一些行政村基本上或完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多数,大都依靠各级补助,仅维持村委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由于集体经济匮乏,“空壳村”较多,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依托,村级班子开展工作困难,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
(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农村党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和“一高三低”(年龄高,文化低、技能低、致富本领低)的现象。就大理市而言,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女党员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9.18%;年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35岁及以下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4.18%;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初中及以下的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2.92%。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要求“不同步”,小农意识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想学、不会学、学不来、不会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掌握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从优秀妇女、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复退转军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不够,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党组织活动难开展。加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滞后,少数党组织党内活动仅限于看书读报念文件,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活力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党组织和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等公益性服务的必要设施。从总体来看,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大部分已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但还存在早建的面积小、标准低、设备简陋、功能差等问题。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大理市521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中,有活动场所的党支部有202个,占39%。大多数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开展活动,都是通过租用场地、与老年协会共用场地、借用党员中心户房舍等方式进行。已建成的活动场所缺乏必要的电教设备、学习资料、宣传栏、阅览室等配套设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使用制度,主要还是停留在日常办公、党员活动等方面,综合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发展地方经济、密切党群关系、推动民主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美好家园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定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一)着力培养一批“领头雁”,确保基层党组织能人主事。突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一个重点,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的“领头雁”。一要创新选用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探索推行“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基层干部管理、培养和选用模式,促进基层干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坚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打破地域、身份和资历界限,不拘一格选拔“村官”,尤其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干部,实施“能人治村”战略。二要创新培养机制,做好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目前,各地农村还不同程度存在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把解决农村后继乏人问题作为长远之计来抓,加大力度做好村级班子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采取村民小组推荐、党员群众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等方式,及时发现发掘苗子,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抓实“三培养”工作,通过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党组织生活,参与村务决策,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方式,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创设平台。三要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好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即定权责立规范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选拔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用心”做事、“安心”做事。
(二)着力打造一批“桥头堡”,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做法,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商会+支部”、“企业+支部”等模式,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使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要
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组账村管”、“村账镇管”制度,不断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事权范围。深化“两推一选”,探索公推直选,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三要建强党组织活动阵地。加大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以各种形式投资新建或利用农村集体闲置房产进行维修、改建,全面解决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问题,切实把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着力聚集一支“主力军”,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只有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要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科技文化、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二要改善农村党员结构。加大在青年农民、妇女、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以及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作用偏弱、人数减少的状况。三要丰富活动载体。针对当前农村组织活动存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情况,进一步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在开展好学习活动、支部会议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化创先争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和“进农家、送温暖、献爱心”等主题实践活动,做到一个领域一个主题、一个村一个特色,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内在动力。
(四)着力发展一批“富裕村”,激活农村持续发展不竭动力。一要管好用活现有资源。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各村制订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村级党组织要明确优势,管好用活现有资源,充分依托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创办实体、提供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品牌产品”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构建专业化生产、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农民增收稳定的产业经营链,不断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采取领导挂钩帮、部门包村帮、联建支部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责任制,做到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聚集各方力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五)着力健全一批“好机制”,实现城乡党建统筹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制度。通过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离任审计等措施,不断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三要构建城乡党建资源共享体系。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把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搭建“1+1”结对共建平台,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行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启动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脱贫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由送钱送物向送科技、送服务转变,由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转变,从而形成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四要建立彰
7.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七
一、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统一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 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首先就要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并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 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 必须考虑和兼顾农村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 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其次,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工作,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地办实事, 坚持不懈地做好事, 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特别是对那些生产、生活上困难的群众, 要重点帮助, 重点解决。最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 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力, 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党员干部要改变那些不务实效的作风, 深入群众, 到最困难、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 实事求是地反映村情民情, 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谋利益, 把党和政府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 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
二、搞好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建设方面, 提出了“五个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 其中的“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就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基层组织的班子建设是搞好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一要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通过建立严格而又可行的制度来理顺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管理, 强化党支部的核心作用, 使基层党支部切实承担起带领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责任, 树立基层党组织良好的形象, 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村委会严格按《村民自治条例》办事, 不越权, 接受基层党支部的统一领导, 建立农村干部岗位目标工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干部的职责, 提高效率, 避免互相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推行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成员交叉任职制度, 鼓励有条件地方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二要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的整顿。在进行人员机构调整时, 运用组织手段, 集中整顿软、散、瘫的领导班子, 在整顿中认真开展好民主评议活动, 根据农民群众评议的结果, 对那些工作不努力、作风有问题、群众意见较大的基层组织成员坚决撤换, 同时, 对那些极少数组织和参与宗派争斗、制造混乱的党员干部, 坚决给予组织处理。民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 充分体现农民群众的意愿, 选准配强乡 (镇) 村领导班子成员, 挑选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村兼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 在工作一线锻炼年轻干部。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理顺关系, 明确职责, 不但能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行, 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打好基础。
三、推进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就是把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体现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的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 上升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规章、条例、规则的总称。制度建设相对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而言, 具有鲜明的规范、强制和保障作用。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深刻地阐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 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 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1) “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 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 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 (2)
江泽民关于党在农村的基层建设方面提出的“五个好”建设目标,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以保证工作有效运转, 使农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改善农村党群关系,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巩固农村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离不开制度建设, 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 当地县委狠抓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要求, 通过农村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努力, 建立健全了包括《党总支 (支部) 工作责任制》、《党组织议事表决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在内的多项规章制度, 使全县各级党组织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受到群众好评, 也融洽了党群关系。
另外, 各种制度的订立和实施也要符合当地农村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中, 基层党组织制定的大部分制度是好的, 但也有一些制度没有实事求是, 没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没有考虑到制度在当地执行的可行度;有一些制度形同虚设, 根本不能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效果, 如对领导干部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等。此外, 在新农村建设中, 优秀人物或先进事迹容易成为党组织制度设计的模板, 这本应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但由于并不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具备这种制度设计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 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 搞好农村党组织制度建设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充分顾及当地的传统惯例、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等因素, 再在这个基础上建章立制, 强化和完善农村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 同时又要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 适时对制度安排进行调整和优化, 使之合理化、科学化。
四、抓好作风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增强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 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3) 2008年3月25日, 温家宝在国务院召开的新一届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前政府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呈易发多发态势, 少数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 社会影响恶劣, 一些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 反腐倡廉的任务十分艰巨。” (4)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强调, 必须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一是加强教育, 提高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基层党组织要集中全体成员进行定期的学习, 认真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文件精神, 利用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人物和反面典型案例开展教育, 破除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官本位思想和人治思想, 引导干部树立和强化人民公仆意识, 时刻牢记自身的公仆身份, 摆正干部与群众、公仆与主人的位置。开展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 使反腐倡廉深入人心。二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 坚持定期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讨论决定重大事情,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制度, 针对乡镇机关和村支两委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要及时提醒、帮助、批评教育, 力求从源头上制止。制定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定期向乡镇党委汇报执行责任制的具体情况。三是加强对腐败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完成上级党委、纪委交办的反腐工作任务, 对单位采购大宗办公用品, 采购民政优抚物质, 以及扶贫、救灾救济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及时进行监督和检查, 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对于涉及腐败行为的干部, 要对其进行从严从重处理, 决不姑息。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 让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 积极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来。只有把党风廉政建设搞好,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摘要:党群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对农村党群和谐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建设,党群和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994.
[2]王伟光.当前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3]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新的伟大工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新时期党的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1.
[4]李玉峰.党的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5]张耀光, 毛七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8.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篇八
一、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的认识有误区
不少同志“重发展,轻党建”,认为农村商业银行是主要追求经济利益的,党组织是搞政治工作的,建立党组织对业务的开展没有什么必要;有的同志甚至认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后,由于要开展各种活动,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等等。对党建工作的错误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支行的建立和发展。
(二)组织关系不稳定
个别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更换较快,上级党委在对基层支行的人员调整时,未考虑到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影响,导致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人员变动较多,直接影响工作的衔接,形不成核心力量,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支部设置不合理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按行政关系设置支部,一些退休党员主要是按其退休时所在农商行进行管理。由于部分党员退休后居住分散,有许多党员未在其退休地生活,这就导致他们难以在组织关系所在地参加组织活动,从而形成了党员学习和教育的空档。
(四)对党建工作疏于管理和监督
有的支部对于开展党的活动存在片面理解,对党组织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及时、有效开展党的活动,致使党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但基层党组织注重行政事务较多,对党的建设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和检查中,偏重于业务经营发展,对党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缺乏力度,管理和监督都不够。
二、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原因
(一)基层机构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把追求业绩指标作为唯一目标, 普遍认为银行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指标,抓业务能出业绩,出效益, 抓党建浪费时间,没效益。
(二)党建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基层机构作为建设银行的服务窗口,承担着业务发展的基本任务,对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流程和基本方法不熟悉,仅有的党建方面的工作也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做的不深、不细,创新不足。
(三)基层机构党建工作考核体系不健全
业务工作考核从指标设置到考核体系、考核机制都比较完善,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奖罚明确。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使考核指标设置难以把握, 因而考核流于形式。
三、加强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突出系统党委的核心地位
要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进一步理顺“三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明确班子分工,提高决策能力,切实健全“党委核心领导,理事会战略决策、经营层尽职执行、监事会依法监督”的法人治理运行机制。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提高党员思想素质。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农商行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加强党性修养,用党章对照和约束自我行为,坚定对党的信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试行党员挂牌制度和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所肩负的责任。二是切实抓好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使他们由“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复合型”转变。着力实施农商行党员干部“素质工程”,通过全面开展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明确任务目标,把培训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层层抓好落实。
(三)加强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建立系统党委后,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党组织要体现出优越性,吸引广大信合员工入党,必须正确对待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认真过好每一次组织生活,使组织生活正常化、正规化;其次,严格党的组织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三是实行党务公开,通过公告栏、广播等形式将党组织所做的决策或者是党员个人的先进事迹加以宣传,增加党组织在职工和广大农民心中的威信;四是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批评和意见。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以创建“五个好”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党支部为载体,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干部职工经常受教育、促进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
(四)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改革的关系
要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步运行、统一考评、奖惩的工作体系,使市、县联社党委,农商行党支部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防止和克服只重视改革发展,忽视党的建设或以业务指标代替党建标准的倾向。要从理论研究、政策指导、舆论宣传、用人导向等方面,全方位抓起,使基层党支部真正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健全完善县级联社对基层农商行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检查和考核制度,并把这项工作的成效和改革发展工作成果一起列入考核县级联社党委领导的主要内容。
(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
一是强化党委管党意识。县级联社党委要建立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总负责,党委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抓,改变个别县级联社分管党务的领导单独抓、唱独角戏的状况,联社党委要与基层农商行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联社党委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把领导抓点和部门包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县级联社党委成员每年都要联系一个基层农商行党支部,指导党建工作。
(六)实行民主集中制领导
县级联社党委要从实际出发,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特别是把民主集中制及监督制度作为重点,狠抓落实,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效率和廉洁自律能力。二是强化纪律约束机制。教育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克服自由主义,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三是强化自我约束机制。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坚持“慎独”、“慎微”,不做损害党和信合事业、人民群众的事,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四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组织召开好民主生活会,加强领导干部内部的监督,使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交心,相互批评,互相促进和提高。同时,要广开监督渠道,加强上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系统。五是强化考核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年终考核与定期考察、“一事一考”相结合的原则,对县级联社领导班子和农商行负责人政绩进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惩、评优、提拔的重要依据。
(七)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推荐阅读: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06-10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09-12
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建设活动的整改措施12-11
加强和改进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汇报12-19
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07-28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10-12
妇联党组成员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12-19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09-13
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