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管理工作总结(17篇)
1.病房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
护理管理组工作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科室护理管理改进工作。根据护理部管理标准完善病区管理制度及质量标准,制定出本质量标准。1.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进为目标,保证病人安全。2.指导下级护士规范执业以及核心制度的执行。
3.制定目标管理计划,对完成情况进行有小结及总结。科学管理不断改进。
4.每月按护理管理质控标准检查并有记录、问题讨论分析、整改、持续改进效果追踪。
5.于每月25日前完成质控检查内容。每月例会上组长进行反馈。
工作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护士素质管理、资料管理、病房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业务管理、带教管理、科研管理等。
护理文书及护理安全管理组
1.在护士长领导下,进在行科室护理文书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护理部管理标准完善病区护理文书及护理安全工作,制定出本质量标准。
2.对院里下发的护理文书书写规定和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及时有效的通知到课内人员,达到人人掌握。
3.在科室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总结并进行分析、整改、持续改进以及改进效果追踪,在护士例会上进行反馈。4.对于检查中发现问题,责任到人,予以改正并进行效果追踪。5.科室内资料专人管理,定点放置。
工作内容
护理文书、安全管理、不良事件报告、重点病人管理、重点环节管理等、药品管理、抢救车、急救器械、护士急救能力等。
护理技术组
1.在护士长领导下,制定目标及操作标准。2.负责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技术操作项目。
3.定期对科室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参加院内和科系的技术培训。
4.进行科室内技术操作考核并提出问题、改正措施、持续追踪效果。5.每月25号前完成工作,并在护士例会上反馈。
工作内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各种基础及专科技术操作培训、考核。
优质护理暨责任制整体护理组
1.在护士长领导下,对本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根据护理部下发优质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制定、改进科室整体护理方案及各项标准。
2.护理质量、业务能力等进行督导检查工作。
3.每月25日前完成检查考核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总结并进行分析、整改、持续改进以及改进效果追踪,在护士例会上进行反馈。
工作内容
优质护理及责任制整体护理基本项目、护理程序的应用、服务效果评价。
环境管理及满意度调查组工作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制定本病区环境、病房管理和病人满意度调查的细则工作。
2.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记录并报告,同时进行分析、整改、持续改进并追踪改进效果。
3.每月25号前完成本组工作,并在护士例会上反馈。
工作内容
病区管理、病区周围环境管理、病人单位、各室管理、消毒隔离、优质护理服务物品的管理。
护理质控组组长工作职责
1.根据护理部下发管理规范,制定适合本病区实际情况的护士管理程序和各种护理质量标准、护理达标率指标。
1.制定护理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和质量评价及奖惩标准。2.制定护理质量考核办法和质量评价及奖惩标准。
3.定期召开质控人员会议,对共性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指导,并通过不断进行标准修正,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4.每月在护士例会上反馈质控信息及通报质控会议的意见和持续改进措施。
工作内容
1.制定科室护理质量管理计划及实施措施(标准修订、监控方法、评分原则)。
2.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监控。3.组织每月的护理质量评定工作。4.组织每月的护理缺陷剖析会。5.组织护理经验交流。
2.病房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本文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部分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1) 护理人员是否在入院时认真接待; (2) 护理人员是否对患者入院后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 (3)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是否有了解; (4) 护理人员是否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需要; (5) 护理人员是否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发现; (6) 护理人员当班是否有进行主动的查房; (7) 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是否熟练; (8) 护理人员在进行抢救过程中其技术是否熟练; (9) 护理人员是否对患者的感受进行关心。
1.2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本调查结果采用χ2进行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本资料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通过表可发现在本次调查中, 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84.14%, 表明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基本都很满意的。
3 体会
急诊内科的护理人员在对其的护理要求即是需要具备全面的护理知识方可上任, 而全面的护理知识不仅仅是指对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 还应当对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熟悉掌握。
内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科室, 其涉及着心脑血管等多方面的问题, 有时可能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同时发生, 这就需要急诊护理人员能够沉着的应对, 在对这类突发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 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与医师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工作。这就需要对护理人员提出以下要求:
3.1 丰富的工作经验
急诊内科病房护理人员应当有三年的内科工作经验, 同时需要具备责任心以及耐心, 对于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熟练掌握。科室内的年轻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不断充实自己。
3.2 独立的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护理能力。在急诊内科病房中, 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具备的就是冷静的素质, 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能慌张, 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由此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3 娴熟的操作技巧
急诊内科病房中常常见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又以急重危的症状体征为首发临床表现, 如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塞等, 这些患者根本就来不及做各项检查就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抢救措施,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 就需要护理人员依赖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平时的各项基本功, 以能够适应急诊和急救速度。
4 讨论
为进一步确保急诊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 可改变护理管理方法:
4.1 改变排班方法
由于急诊内科病房患者大部分都是重患者、老年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导致护理工作量大而繁重, 因此需要实行弹性排班, 同时护士长在排班的时候还可根据每日工作量对护理人员进行随时的调整, 以此保证每个时间段的护理工作质量。
4.2 实行分组护理
将护士按照职称、工龄进行分组, 每组设组长, 由具有强烈责任心、丰富专业知识以及有一定处理事务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 足以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 指定一定数量的床位患者进行责任落实制, 由此来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护理。
4.3 实行绩效考核
通过绩效考核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每月在进行奖金发放时按照护理人员工作量进行发放, 并对每月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对于评价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或与病患及其家属争吵的给予处罚处理, 由此来提升医患关系。
4.4 强化风险管理
急诊内科病房面对的患者是具有复杂病情、生命垂危、年龄老龄化的特点, 患者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 都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在护理管理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其自觉做好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总之, 在急诊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 应当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防范工作中出现错误, 保障护理安全, 这对于疗效的提高, 医疗事故的不断减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翠萍.根据病房特点灵活实施管理的意义[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 :56-57.
3.优质护理病房管理策略探析 篇三
【关键词】优质护理;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50-01
自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各地在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积极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成效显著,有目共睹。因此,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此项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发展下去,是医疗护理服务供需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此笔者深入实际,查阅大量的资料,就改善管理,持续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探析如下。
1 存在问题简析
1.1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名不副实。一些所谓优质护理病房,名义上实行了责任制护理,但由于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按国家〉1:0.4要相差甚远,责任护士形同虚设,实际上还是功能制护理。
1.2 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认识不正确。错误认为优质护理服务既要无陪护,还要洗头洗脚,护理工作低俗化;护士就是护工,无技术可言,护患信息不对称,致使护患纠纷频发。
1.3 病房护理队伍层级没有完全结构。临床护士低年龄、低年资、技术和经验偏低得多,难以胜任优质护理工作需求;护理风险高、超负荷,待遇低。护理人员身心受到影响,流失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1.4 缺少有效系统培训。一是主动学习不够。二是学习考核机制欠完善。
2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管理策略
2.1 强化优质护理病房管理措施。 ①加强学习统一思想。②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③完善护理服务设施和护理质量标准。④实施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⑤护士分层使用和考核竞争上岗。⑥科学调整排班模式。⑦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⑧探索自我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
2.2 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实现优质病房建设常规化。优质护理病房建立之后,维护、保持、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病房管理工作是关键。要建立质控系统,把各级各类人员纳入到质量控制系统中,按岗位职责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对优质护理病房各环节实施质量监控,公示质量控制结果,以此鞭策各级护理人员为建设优质护理病房而积极工作,促进优质护理病房建设工作科学化、常规化。
2.3重新定位责任护士在病房管理的职责。責任制整体护理明确了责任护士的工作地点不再是护理站和病房之间,而是病房,为病人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保健康复知识指导、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程化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管理是赋予责任护士的角色。责任护士是病房管理的主导者,需要不断延伸病房管理工作内容,不再将责任护士的工作内容单纯的局限在常规的入院宣教、病房环境管理、被动的执行医嘱、简单的巡视病房,还要承担着救育者、管理者、组织者、协调者等众多角色。包括入院管理、环境管理、病人管理、陪侍人管理、出院管理、随访管理等。要根据国家规定配置护士,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工作职责要与工作负荷相适应,否则责任护士等于没责任。
2.4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角色功能。伴随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建立,将形成新的护理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病区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的层级架构。护理组长的角色功能已发生变化。①护理评估与健康教育。②直接参与危重,疑难、纠纷患者的护理实践与督导。③沟通协调:科学统筹。合理分配本班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参与医生查房,与相关专业团队进行沟通,请护理会诊。④改进与培训:总结分析缺陷与不足,协助护士长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组织专科护理查房和技术培训。⑤护理组长是护理管理质控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质控链中强化护理组长的管理作用可实现护理层级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应给予护理组长相应的权利、义务的和待遇,实行挂牌上岗,护理组长是护士长、专科护士的必经阶梯,具有护理组长工作经历的护士才能参加护士长竞争上岗和专科护士的培养。
2.5优质护理病房建设要向基层延伸。优质护理病房建立的目的就是提供患者满意的服务,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优质护理病房建设不能只停留条件好的在大医院,永远”示范“,要逐步向基层医院延伸。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分析研究基层实现优质护理的现实途径,结合实际建立适宜的基层优质护理病房建设标准,如社区、家庭等优质护理病房标准。不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患者的健康需要。
2.6不断优化病房环境,严格执行按优质护理病房标准。定期检查评估病房环境,落实病房维护责任制,及时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不断改进病房环境,需求会伴随服务需方健康保健意识,经济条件的变化人不断提高,应引进服务营销理念,患者期望是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建设的的基点,“一切为了病人”,服务没有高低之分,确保患者满意是服务的宗旨,要不断调整环境、管理、服务设计等来适应患者。
2.7要建立护理服务成本管理机制。实行护理成本核算,增加优质护理价格的透明度,优质优价;还可采取营销策略,优质低价,互利双赢。呼吁社会和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核算和管理机制,还医疗护理于“圣洁”,保证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温馨、和谐的发展下去。
2.8实施科学的护士继续教育制度。过硬的操作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加强护士的“三基训练”,培养主动学习意识,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和综合能力。事实上,护理人员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不是通过一次教育项目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是持续地、定期地进行,每次的护理优质护理教育项目开展之后还必须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和监控,并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
4.基层医院干部病房病房管理制度 篇四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班护士和责任护士协助管理。
2、医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着装整洁,佩戴胸卡上岗。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使用原则:
(1)单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处级以上干部、高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医院主要领导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2)双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科级以上干部、中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科室主任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3)收费标准:单间每床日收费为30元、双人间25元、相应采暖费、空调费;医疗废物处置费5元;治疗费按照标准另收。
凡违反前两条规定者,一经发现,扣除当班人员50元。该班次人员提供书面依据的违规责任人时,按照违规使用天数50元/天处理违规责任人。
5、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6、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出院时清点收回。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接私人电话,病人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9、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及时处理。
卫生部关于干部病房建设和管理的几点要求
【颁布单位】卫生部【发文字号】 [86]卫健字第2号
【颁布时间】1986-08-07【生效时间】 1986-08-07【时效性】
北京市、中央各部所属有关医院:
几年来,北京各医院陆续增设了一批干部病床。对解决中央在京单位和北京市各单位老干部、老专家的住院困难,改善他们在医疗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医院在干部病床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偏重生活设施和管理不善的现象。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要求。干部病房建设,要注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设备的购置应遵循“医疗设备要强化,生活条件要简化”的原则,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加强医疗设备方面,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不要宾馆化,病房内不要用高级地毯、鸭绒被等高档生活设施。
干部病房按护理单元设公用的电话、电视、电冰箱。
凡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设立、备案的干部病床,医院不应随意缩减或改作它用。新建干部病房时,应以双人间病室为主,每个病室应设有卫生间。酌情设部分单人病室,单人病室主要照顾副级部长级干部、一级科技专家及中组部、统战部批准的按副部级待遇的老干部,老专家、知名人士。双人病室酌情照顾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司局级干部和享受门诊照顾的科技专家。
为防止交叉感染,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干部患传染病、精神病需要住院时,应住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干部病房。
干部病房要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探视、陪护制度),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利于开展各项医疗、护理工作。
干部病房主要负责人要相对固定,医生定期轮换也要有计划地安排。为保证医生的相对稳定,每次轮换时间以不短于半年为宜。
干部病房是干部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加强管理,把老干部、老专家的医疗保健工作做好。
5.精神科开放病房的管理体会 篇五
(1) 病人需要家属24h陪护开放病房, 顾名思义, 病房门口不再设有坚固的大铁门, 病人可以随便出入病房, 为了病人的安全, 家属必须陪护, 病房护士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病人, 还有病人家属, 因此开放病房也是医院的窗口单位。
(2) 病种多样, 家属需求不同。 (1) 轻型抑郁、初发精神分裂症。 (2)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3) 老年痴呆症。 (4)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5) 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 (4) 各类神经症、躯体化障碍。以上病人家属都过分关心病情, 关心治疗, 随时向护士询问, 因此,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看护、处置, 还要对家属的询问及时、合理、耐心地解释, 如果护士惯用封闭病房的管理模式, 势必带来负面效果。
(3) 患者住院时间短, 病房床位周转快。由于家属陪护, 病人病情一旦好转, 就要求出院, 以致病人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病房床位周转快。
(4) 护士处置工作量大。为了尽快控制病人病情, 缓解病人及家属焦虑情绪, 医生采取输液与口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护士工作量远远大于封闭病房。
(5) 病室物品较杂, 存在危险用品。开放病房病人的物品, 不需护士进行检查, 是自己管理自已, 所带进来的物品比较杂。有的甚至是危险品。如:鞋带、水果刀等等。
(6) 增加管理制度及知情同意书。病人陪护不止一个, 病房人员增多,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以多种形式对家属进行宣教, 不断规范家属在院期间的行为。另外, 开放病房的病人家属有许多知情权, 需及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7) 开放病房, 护士扮演多重角色。 (1) 管理者:使病人获得安全、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 (2) 治疗者:承担疾病治疗, 心理治疗、康复治疗, 与病人和家属沟通, 安定病人情绪。 (3) 照顾者:督促检查和协助病人料理个人生活, 合理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 (4) 教育者:承担病人和家属的健康宣教, 改善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此, 开放病房的护士既要有谨慎的精神, 还要有精湛的技术。
2 开放病房的护理工作都在家属的视野里, 执行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重点强调以下几项护理管理
2.1 创造病房优美舒适的环境
保持病房内卫生清洁, 厕所无异味, 床单干净、整洁。如:四周环境优美, 让病人感受到“宾馆式环境, 居家式管理”, 墙壁可粘贴健康宣传板画, 既美化了病区, 又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2.2 狠抓优质服务态度
对待病人家属和蔼可亲, 真诚热情, 对待病人的冲动行为骂不还口, 打不还手,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以优质的服务态度, 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
2.3 注重精神卫生方面知识的宣教
开放病房中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家属由于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缺乏, 不了解病人的病情是动态变化的, 如遇到药物不良反应, 不知如何处理, 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定期召开家属专题讲座, 提高家属对精神卫生方面知识的认识。这是一个长期建设, 只要我们坚持就会有收获。
2.4 护士要有过硬的本领
开放病房的护士除熟练掌握精神科基础护理技术外, 还须具备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较全面的内科护理知识, 由于病人家属对维权意识较强, 特别是精神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 若因知识技术欠缺, 导致护理差错, 常引起医疗纠纷。所以, 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护理知识, 是长期重点工作。
2.5 注重心理护理, 倡导人文关怀
护士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 克服自卑心理, 关心病人感受, 尽可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或满足病人的正当需求, 对有一定特长的病人, 发挥其特长, 让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从中得到快乐心情。
2.6 改善护理理念, 增强责任心
护士要以“让病人及家属满足”的服务理念, 去对待我们的病人和家属, 为了真正提高护理质量, 要多做“假如我是一个精神病人”的换位思考, 同时增强护士责任心, 防止差错发生。
2.7 护士需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精神科开放病房的护士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如开放病房管理制度, 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知识, 精神康复知识, 康复技能知识, 健康教育内容等, 不断的规范自己适应开放病房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
10来, 通过摸索, 总结经验, 病人和家属逐渐适应精神科开放病房的新管理模式, 转变了精神科从封闭到半开放直到开放的医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艳杰, 孙延芝.国外精神科发展概况[J].中国医院管理, 1998, 11:98.
[2]衣欣, 努力, 郭秀丽.摆脱思维定势[J].中国社区医师, 2002, 18 (23) :40.
[3]姚宁.行为科学在精神科开放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 25 (4) :475~476.
[4]陈小蓉, 张树森, 张倬.精神科开放式病房家属留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 2001, 16 (1) :91.
6.层流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 篇六
【关键词】层流病房;安全隐患;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27-01
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者死亡,便是护理安全。医院的层流病房属于一个独立封闭的医疗护理单元,层流病房的主要特点便是环境洁净,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要独居一室,平日没有家属陪伴,接触最多的便是护理人员[1]。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在对其完成各种复杂的治疗时,还要做好大量的基础护理以及健康宣教。
1层流病房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患者方面
1.1.1跌倒高风险
患者经过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从而引起营养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现象出现;骨髓受抑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令患者头昏、乏力等症状持续存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接受利尿、降压以及镇静等药物。以上几种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跌倒。
1.1.2压疮高风险
患者营养缺乏,加之长时间的卧床休养,非常容易出现压疮现象。患者经过化疗和放疗后,胃肠道会发生严重的反应,致使其进食量明显的减少,导致营养缺乏;骨髓受抑期的时间一般为2~3周,在此时间段,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
1.1.3出血高风险
层流病房对防止患者发生感染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在骨髓受抑期间,患者的血小板会减少,从而导致其容易出血。
1.1.4安全意识的缺乏和依从性差
通常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认识都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不能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配合。如:害怕隐私暴露,则坚持自己擦洗、自己大小便,以及自己倒开水等。以上几种行为都存在跌倒和烫伤等风险[2]。
1.2护理人员方面
1.2.1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认识不够,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疏于防护,同时没有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工作。
1.2.2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患者入住层流病房,由于该病房洁净环境的限制,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不能由家属陪同,同时患者的病情致使其不能自理生活方面的诸多事情,如:肛门擦洗、大小便清理、进食以及饮水等。此时,护理人员的态度会对患者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且患者家属不能对其进行陪同,从而引起患者家属担心其在层流病房内的生活,导致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出现猜疑。如果护理人员不能主动的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关心,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3护理记录不完善
部分护理人员贪图方便、省事,对日常护理工作记录过于简单,如:宣传如何预防跌倒、需要患者紧密配合的内容等。一旦发生纠纷,不能提供有效的书面证据。
1.3病房管理方面
1.3.1制度不完善
层流病房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规范性,容易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专科性强,护理操作特殊等特点。
1.3.2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层流病房的药物治疗较为复杂,同时更新较快,病房的环境、护理操作流程和普通的病房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护理人员在上岗前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或培训不到位,非常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2护理安全的管理对策
2.1通常患者在入住层流病房时,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文字、图片以及言语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日常需配合的安全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防护栏、坐便器以及卧床姿势等。详细的为其解释药物引起头昏、血压改变等现象,强敌配合卧床,避免出现跌倒等风险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跌倒、压疮评估,观察患者的配合度并加以记录。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系统培训的计划,并指导专人带教,待其考核通过后,才能让其单独上岗。不定时的对护理人员的紧急应变能力、专业技术、临床实践进行考核。对未能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可以实施一系列的惩罚制度。同时也应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培训,令其懂法遵法,依法行护[3]。
2.3 护理人员应从内心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尊重,对于患者的家属要主动进行沟通,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心,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内心的想法,最大努力将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4规范病房管理制定
有文献表明[4],100例护理差错事故分析,查对不严发生者占50%,违反操作规程者占12%。由此可见,认真落实常规,严格查对制度是防止纠纷事件、差错事故发生的首要条件。管理人员要根据层流病房的具体工作,制定相对应的核对流程,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每月定期召开护理工作总结大会,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找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积极制定相对应的措施。
3总结
本文通过对层流病房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要对于的管理对策,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健. 层流手术间的管理和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306.
[2]田爱萍,马琳琳. 层流床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01:68-69.
[3]陳骏. 医院层流病房设计探讨[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06:84-86.
7.病房管理 篇七
3病人外出必须向值班医护人员请假,未经允许不得离开病房,危重 病人外出检查,治疗,必须有医护人员陪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厕所保持清洁无味, 拖把使用有标记,分开放置,洗漱间清洁。
5护理人员上班应坚守工作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到不迟到,不 早退,按时巡视病房,不在办公室聊天.责任组护士做到向病人每日介 绍,认真执行责任制护理。6呼叫系统完备,铃声呼叫时及时接铃,一分钟到场。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周更换一次,污染随时更换,病房内不能吸 烟,不能用电器。
8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陪护人员不得超过两人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主管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9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10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11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12保持病区设备电器性能良好,出现故障由责任护士及时拨打维修电话及时维修。
8.病房管理制度 篇八
二、病区大门及各室进出口应随时锁门,钥匙妥善保管。严格执行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意外。
三、病人入病房,除携带日常用品外,其他危险及贵重物品禁止带入。病人衣物食品,零用钱等交护士保管,并双方签名。
四、病人按床号分桌用膳。密切观察病人饮食情况。
五、病人活动应按活动日程执行,除特殊治疗或有躯体疾病需要卧床外,应鼓励病人参加工疗活动。
9.多重耐药菌的呼吸科病房管理 篇九
【摘要】呼吸科老年患者多,且应用抗生素、激素。一方面易于产生耐药菌,另一方面容易引起耐药菌在呼吸科患者中的蔓延。在临床上,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泛滥是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病房管理;多重耐药菌
Multipl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 the breath branch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
Wang Yi Hong
【Abstract】The breath branch old age patient are many, and using antibiotic, hormone. On the one hand easy to produc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 on the other hand easy to caus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 in breathes in the branch patient's spread. On clinical, how to complete the disinfection quarantine measures, prevents to bear the medicine fungus being in flood is the management key point.
【Keywords】 The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 multipl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自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发现了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后(MRSA),尚庆幸有万古霉素可以做最后的屏障。继而又发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以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产%SBL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等层出不穷;演变到如今的带有NDM-1“超级细菌”。“超级细菌”的出现无疑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2010年下半年始,我科已有三位患者痰液分别培养到MRSA、全耐药的鲍曼不动菌和全耐药的绿脓杆菌。多重耐药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一旦出现,就会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任何物品上,或寄居在医院内人体上,很难被拔除[1-2]。呼吸科的患者平均年龄在70以上,且普遍应用广谱抗生素,有一部分应用激素,免疫力低下,存在医院感染爆发的高风险性。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泛滥是管理的重点。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以上三位患者两位出院,一位转科后,未有相同病例出现,特总结如下:
1重点监测,及时发现
多重耐药菌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关,好发于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ICU、呼吸科、神经外科已是耐药菌的高发科室。对重点病人重点监测,正确留取标本,及时发现,以便采取恰当的隔离措施。
2业务学习,正确认识
一旦培养到耐药菌,院感科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利用晨会交接班时机医护人员共同学习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同时使医护人员对“超级细菌”有正确的认识。它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预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多方沟通,达成共识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耐药菌的危害性以及可预防性。使其理解我们采取隔离措施的必要性。从而消除对耐药菌不正确的认识,解除不必要的恐慌和抵触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4严格制度,实施隔离
4.1根据病区的病人数、耐药菌的种类采取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在床头和房门上贴上醒目的标识。提示需“接触隔离”。当不能集中相同多重耐药菌的病人时,把多重耐药菌病人与获得多重耐药菌危险性低、感染可引起不良后果危险性低以及可能只是短时间住院的病人安置在一起[3]。
4.2门口放置免洗手消毒液,接触患者前后及时用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再予流动水洗手。同样教会家属。
4.3医护人员查房、操作尽量放在第一或最后。听诊器使用后及时用酒精棉球消毒。
4.4床尾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凡接触患者的一次性用物或感染性用物均放置于此,不带出病房。黄色垃圾袋每天扎紧后贴上醒目标识后焚烧处理。更换下来的床单、被套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贴上醒目标识后送洗衣房处理。如怀疑有体液污染到工作服的操作如吸痰、抽血等,穿隔离衣。
4.5患者标本用密闭容器运送[4]。床头放置锐器盒、剪刀,接触患者的利器均单独处理。
4.6日常操作所需的用物专人专用,如静脉输液盘、压脉带、吸引器、湿化瓶、口表、夹输液巡视卡的塑料板等。浸泡桶也是专人专用,配置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用于消毒压脉带和湿化瓶。
4.7根据环境SOP,拖把专用,地面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清洁。重点清洁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床头柜、门把和直接接近病人的设备[3]。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消毒抹布擦拭,监护仪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抹布也专人专用。
4.8避免使用公共用物,如微波炉。避免通过饮食传播。
4.9终末处理 患者出院或转科后病房予紫外线消毒1小时。地面、床头柜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清洁。床褥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
通过上述管理,医务人员对耐药菌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消毒隔离措施也能正确应用掌握;同时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很好的控制了耐药菌在我科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宏沛,孟灵,王鸿纬,石瑞芳.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易感因素的临床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2):145
[2]林冠文,刘瑛,刘縕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J].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
[3]吴凡,吴安华编译.美国HICPAC医疗保健机构多重耐药菌管理指南(2006)[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1
10.预防医院儿科病房感染的管理 篇十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学习,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
我院医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2次全院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医院感染科每天坚持下病房进行预防监测、前瞻性预防查房、纠正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等;科内成立专门的院内感染质量控治小组, 每月将科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与整改, 明确科内感染质量控治的医师护士职责。
2规范诊疗操作及护理操作程序, 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因直接接触患者和带菌的污物, 很可能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携带者或宿主, 甚至发展成为感染者。预防感染的管理: (1) 自身管理:①上班衣帽整洁、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不穿工作服进食堂、宿舍和医院以外的地方, 不在病区内吸烟。②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护士要具备慎独意识、无菌观念、规范洗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避免交叉感染发生;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掌握自我防护知识, 预防职业暴露;医师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及时报告并登记。 (2) 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 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 安置患者原则: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 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 如:肠道感染患儿尽量不与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同室安置, 新生儿感染患儿尽可能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分开。 (4)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制定经验性治疗方案。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 则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抗生素皮试操作规范, 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等。静脉使用抗生素尽量使用滴注法, 避免静脉推注, 保证用药安全。
3做好入院评估、宣教, 提高家长院内感染预防认识水平
儿科患儿起病急、变化快, 家长心理压力大, 往往表现较为焦虑, 护士在迎接新患者时应主动、热情、自信, 以缓解家长焦虑心情, 对取得后期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待安置好患儿后, 再对患儿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 发现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如有无皮肤破损、臀红、口腔感染、哺乳方式、卫生习惯及家长健康状况等, 根据实际情况, 对家长进行入院宣教, 并告知家长配合程度决定患儿疾病恢复快慢。大部分家长均能主动配合。
4重视保洁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责任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保洁人员大多数文化层次低、收入低, 保洁人员进入医院工作前, 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如:病房保洁范围及要求 (墙面、地面、床单位、卫生间、各种仪器、设备外表) , 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科学配制方法, 垃圾的分类处理, 清洁区与非清洁区的流程及区分, 保洁用具的分区使用与终末处理, 患者生活用品的保存与消毒及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正确防护的相关知识。
医院感染已成为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患者痛苦、减短住院时间、减轻个人和国家经济负担仍我们每一所医院, 每一位医护人员不懈努力的方向。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 应被每一位科室、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花小钱、办大事”。
11.护理病房管理制度 篇十一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
2.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主管护士应积极向新入院患者住院规则和医院规章制度,技术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
4.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原则上,工作时间不准接电话。
5.被服、用具按配备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6.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面、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7.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8.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9.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
10.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2次,病房清洁无味。
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种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应做到对病人高度负责,确切掌握病情变化及一切处置。
2.值班者必须在交接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病室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有特殊情况应详细交代。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病房,阅读病室报告、护理记录、交班记录本。在接班者未到岗与交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病室。4.交班中发现问题,如患者病情、治疗、护理及器械物品等不符时,应立即查问。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出现问题有接班者负责。5.交接内容及要求:
交清住院患者总数,现有数,出院及转院 交清新入院病人病情及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交清器械,如保护带等;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与交班者核对。交清医嘱执行情况及特殊治疗的病人。
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的情况。
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2.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3.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5.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6.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7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8.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9.病房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10.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3.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及时补齐,每班交接并记录。
4.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5.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两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6.各种无菌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7.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8.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9.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10.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治疗室工作制度
1.经常保持室内整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紫外线消毒二次,除工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入内。
2.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清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
4.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6.输液准备必须在治疗室内完成。
7.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毁形、浸泡、消毒,分类收集放置。
8、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或失效期、责任者,超过一周应重新灭菌。
9、清洁、消毒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开放置。病区安全管理制度
1.在病人生活活动范围内,禁止防止方凳、拖把、玻璃、陶瓷器皿等日常用品,防止病人冲动时把这些当做“武器”造成不良后果。
2.病房的大门、办公室、治疗室、库房、均应随手关门,在离开以上各室时应巡视证实确实无人在内时方可锁门,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钥匙。
3.病区的门锁、窗栏、家具照明等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好。注射器、体温计、氧气筒、约束带等均应定量定位放置,并详细交接班。一旦发现数量不符,及时追查。
4.凡携带药品、器械、物品进入病室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后均应清点、操作后不得遗留在病室内。5.病人出入病室要清点人数,并进行危险品检查。严防病人趁机出走或将违禁品带入病室。做到每周一次安全大检查。检查范围:衣服口袋、床铺、褥垫、床头柜和病人活动场所等。检查内容:病人是否藏有药品、钱、绳索、刀剪、碎玻璃片、打火机及火柴等,并做详细记录。
6.病人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时须专人监护,不得将危险工具直接交给病人使用。
7.病人吸烟应集中在指定地点,防止乱扔烟蒂引起火灾。
12.“7S”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 篇十二
1 一般资料
1.1 病人特点
我科是精神科女病房, 收住的病人有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一些精神疾病病人。病人症状多样, 常受幻觉、妄想支配不能控制自身行为, 有发生自伤、伤人、毁物的可能。病人自理能力较差, 生活用品随处放, 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有些慢性病人合并躯体并发症, 长期住院最长的时间达10年多, 无家属陪护, 他们病情的变化、日常生活的护理等都是护士平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也是护理工作的难度所在。
1.2 护理工作特点
护理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配置相对较少。如果没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内容易打折扣。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薄弱。
2 “7S”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2.1 方法
成立“7S”推行小组, 由小组成员制订“7S”质量要求和评分标准。组织护士学习“7S”基本知识及质量要求和评分标准。护士全面执行“7S”质量要求。护士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检查, 及时评价。
2.2 实施
2.2.1 常组织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 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 将必须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 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2]。办公室不必要的物品及时清理掉。将一次性物品、各类记录纸张, 按使用频率的不同依次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并在抽屉外用标签标明。让使用者一目了然。使用后及时归位。病人入院, 由责任护士将病人随身带的危险品 (刀、剪、绳索、玻璃制品) 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带回, 日常必需用品写上病人姓名放在壁柜相应的位置, 暂不需用的放在加锁的柜子里。病人的床头柜每日检查整理, 及时清理无用物品, 保证清洁。
2.2.2 常整顿
对病区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抽屉进行统筹, 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 治疗室、办公室抽屉内物品分类明确, 定位、定量明确。抽屉外标识清晰。长期住院病人的衣服按季节分类存放, 在柜子指定地方写明病人的姓名。使得不浪费时间寻找东西, 30 s找到要找的东西。对于病人家属带来的点心、水果, 统一管理, 放在点心柜内, 定时定量发放, 避免病人暴饮暴食。病区危险品统一放在指定柜子里上锁, 钥匙由治疗班护士负责管理。日常用品如洗衣粉、洗发水等集中存放。借出物品标明借出时间、物品名称、借出人、归还时间, 保证物品完好备用。
2.2.3 常清洁
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物品, 保持环境清洁, 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完好状态。每位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包干区。建立卫生员日清洁工作重点。新病人入院清洁工作应认真、到位。保证病人每日洗脚, 冬天每周洗澡1次, 夏天每日洗澡一次。床头柜、床单元每日整理湿式清扫, 随脏随换, 做到一柜一床一巾一消毒。卫生员每班下班前清扫厕所, 保证地面干燥、厕所无异味, 做到班班交接。仪器、设备每次用完及时清洁、消毒, 并上油保护, 不用的每周保持清洁1次。
2.2.4 常规范
视觉管理和透明度是常规的管理技巧[3]。通过规范各室物品的标签, 标签的颜色、大小、贴放的位置保持一致, 病房内冷热水标识、防烫伤标识、防滑标识等图案统一、规范, 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固定可能脱落的标签, 检查整体是否保持规范, 不符合时及时纠正。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 养成坚持的习惯, 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规范服务用语, 规范病历书写,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规范抢救药品、物品管理。抢救药品、物品定位置、定数量并定时核对。定期对照质量要求检查, 对检查结果予以公布, 鼓励大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提出改进措施, 养成工作认真、规范的习惯。
2.2.5 常安全
就是消除安全隐患, 保证病区工作人员和病人的人身安全及所用物品质量安全, 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每月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专科护理常规和相关学科知识。每季组织疑难病历的讨论, 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鼓励大家找出科内安全隐患, 并登记在安全隐患本上, 护士长每月组织大家讨论提出防范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每月按计划组织操作考核。所有的设备、无菌物品都定期、定人进行清洁、检查、维修。消防设施齐备, 灭火器放置位置、逃生路线明确, 万一发生火灾或地震时, 员工生命安全有保障。
2.2.6 常节约
对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合理利用, 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 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根据本科病人的病情, 保证必需备用药一定的基数, 一次性医疗用品根据使用频率备恰当的基数, 保证库房零库存。公共过道、卫生间的电灯根据需要开启并随手关闭。节约用水, 水龙头尽量开小, 用完随手关闭, 避免长流水, 经常检查供水设备, 避免漏水。节约办公用品、节约耗材,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提倡双面使用。合理调整空调温度, 夏季空调温度要求不得低于26 ℃, 无人时不开空调, 开空调时不开门窗。
2.2.7 常自律
要求护士长以身作则, 带头履行职责, 按章办事, 养成好习惯;督促教育每个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护理工作制度, 培养“慎独”精神, 坚持护士长在与不在一个样。人人都以身作则, 人人都成为管理者。坚持上班前5 min清楚自己一天的职责、工作范围。下班前5 min检查自己工作上有哪些未做好, 及时完成本职工作, 以及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备。加强交接班意识及查对观念,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3 实施效果
3.1 “7S”管理调动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引入“7S”管理, 调动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使每名护士都做管理者, 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人人都管事, 从而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91%上升为97%, 也证实了在精神科病房开展“7S”护理模式是合适的。
3.2 “7S”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引入“7S”管理, 治疗室、办公室、病人房间里物品摆放整齐、统一, 标识清楚, 一目了然便于及时补充。减少了浪费, 降低了支出, 提高了病房的经济效益;使工作人员拿取方便, 寻找不费时, 护士避免重复劳动, 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有效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3.3 提高了病人、家属的综合满意度
“7S”管理为工作人员、病人提供了整洁、安全、有条理的病区环境, 提升了科室形象, 提高了病人、家属的综合满意度。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5%。
3.4 降低了护理安全风险
“7S”管理提高了护士安全管理意识, 降低了护理安全风险, 有利于应急响应, 保证了需要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设备、仪器、药品。通过每天对病区环境进行清洁和安全检查, 及时收取危险物品, 1年来未发生病人自杀、外走的情况, 病人伤人毁物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10%下降为1%。
3.5 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7S”管理培养了护士按规定做事, 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 时刻注意个人的仪容仪表和行为规范, 做到服务热情, 对病人关心、体贴、真诚。全面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改善了护理服务品质。
4 小结
开展“7S”管理不能流于形式, 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 所有制度都要有可操作性, 不能停留在概念或条条框框上[4]。“7S”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实施, 为病人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能提升科室的形象、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7S”管理是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惠根.护理五常法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1:6.
[2]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M].第6版.香港:明报出版社, 2001:1.
[3]卢少萍, 钟华荪, 李华.环境品质的“五常法”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3, 10 (2) :75-76.
13.病房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三
[关键词] 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人性化管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86-02
目前在不少医院开始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其实人性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的人性观为基础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正视人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人性的合理性予以肯定,并对人的个体价值予以合理有效的维护[1]。本研究旨在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情况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的目的。将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分成两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管理模式,并对两组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的临床护士,共18名,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名。对照组年龄23~44岁,平均(29.00±2.13)岁;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2人,职称分别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6人。观察组年龄24~48岁,平均(30.00±2.34)岁;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2人,职称分别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6人。以上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工作的临床护士18名,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每组各9名。将其中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将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将这两组护士的护理工作效果即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1.2.2?人性化措施?(1)开展诸多形式的以“关爱护士”为主题的活动,并定期对“最佳护士”进行选举,给予适当的奖励。(2)护士长做表率,与护士进行换位思考,以身作则,对护士的工作热情予以激励。(3)实施民主患者管理。对护士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广泛听取,并积极采纳。(4)对护士的人格予以高度的尊重。若是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和不足,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予以批评教育,对护士的自尊心应予以维护。(5)在安排人力资源上以做到以人为本。制定具有弹性的排班制度,充分发挥护士的人力资源。(6)对护士予以有效的沟通和合理的关爱。护士长应对护士的倾诉予以耐心倾听,悉心开导,给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7)注重对护士专业素质水平的培养。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专业素质能够得以显著提高,增加其工作热情和信心。
1.2.3?常规管理模式?对于对照组的常规管理模式是指对护士予以正常的排班、培训等。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切按照正常程序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观察组护士的工作热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8.75%,对照组为86.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8,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呼吸内科的护士,在该科室存在病情复杂、病种多、急症多、患者年龄差异大等特点,患者的各个器官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会对患者生理功能甚至是生命安危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不但对护士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精湛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对患者实施具有个性化、多元化以及精細化优质护理服务,因此在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2]。(2)由于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全面的开展起来,因此患者、患者家属乃至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均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不仅对护士将患者作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人提出了要求,而且还要求护士应存在高度的责任感以及爱心,能够做到吃苦耐劳,不怕脏、对患者予以关心体贴。不但要求护士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治疗,而且还要给予患者全面的基础生活护理、娴熟的专科护理、各阶段的健康教育等,这些多重的角色行为以及各界提出的角色要求经常会让护理人员产生力不从心,身心疲惫的状态,导致其职业压力感不断的增加[3]。(3)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操作复杂,劳动强度较高,并且服务对象为特殊人群、存在轮流值班等一些特点,由于生物钟的长期紊乱导致护理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很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的情绪,以及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4]。
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对以下几点予以注意:(1)护士长应以身作则,多与护士进行换位思考,并应积极发挥表率的作用,在节假日以及夜间应坚持进行病房巡查,每日保持同患者见面交流,每天提前20 min上班进入到病区,为的是能够对临床护理工作落实情况予以更加透彻的了解,并及时解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焦点问题,为值班护士进行排忧解难,对护士由于工作繁忙以及无助所引起的困扰心理予以有效的缓解。(2)实行民主管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对护士的意见以及建议予以认真听取,按照每位护士存在的自身的特点,将技能培训、科室质量控制、科室宣传、护士生带教、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等管理工作尽量做到分工到个人,使护士人人都能够学会管理,人人都能够参与到管理的工作中,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5]。(3)对护士的人格予以尊重。对于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护理管理者应对批评的方式方法予以注意,尽量使医疗纠纷以及护士的自尊受到伤害得以有效的避免。(4)在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合理安排。各科室均应设立护士的排班需求记录本,若是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护士长应对护士合理要求予以尽量满足,实施弹性化排班制度,并且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按照人力资源配备、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特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等进行工作安排[6]。
综上所述,对临床护士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从而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得以增加,这些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均应予以注意。
[参考文献]
[1] 杨亚春.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9,13(23):1071-1072.
[2] 赵丽娟.护士长应重视对护士实施人本化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9,24(13):1026-1027.
[3] 成翼娟.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25-1226.
[4] 何月霞.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89-90.
[5] 杨琼.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66-67.
[6] 李雄伟.穆金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87.
14.病房管理人员职责 篇十四
1、要对临床医师和护士负责,接受护士长的领导;
2、负责病员的日常看管和护理工作;
3、督促病员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4、做好临床医师和护士的帮手,处理一些常规事情;
5、要定时巡视病房,如遇异常应及时处理和汇报;
6、做好重点病员的防控工作;
7、执行病员进出院交接制度;
8、做好入院病员钱物登记保管工作;
9、负责检查进出病房病员的安检工作;
10、要经常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11、每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12、督促病员及时服药和就餐,组织指导参加工娱活动;
15.病房管理制度 篇十五
一、病房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二、定期向病人宣传讲解卫生知识,根据情况可选出病人小组长,协助做好病人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三、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轻。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五、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六、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
七、病人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人,出院时清点收回。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九、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16.病房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六
1 一般资料
我科开设床位26张, 共有护士9名, 年龄18~40岁, 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1名, 专科4名, 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 护师2名, 护士5名。
2 方 法
2.1 加强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病历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医院制定的《意外情况护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每周针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组织学习并讨论, 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专科业务水平, 有利于护患沟通, 而且使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
2.2 分病房管理方法
2.2.1 根据病区设计、人员素质、职称高低等条件, 每人分管一定的床位数, 如抢救室、 监护室住的危重患者, 以及情况特殊的患者, 分配给年资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师管理;病房两边住的恢复期、慢性病患者, 分配给年轻护士管理。
2.2.2 加强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经过分病房管理, 加强了个人分管病房内病历的检查, 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的检查、反馈、改正。由夜班护士检查当天白班护士的所有记录, 特别检查本人所分管病房的护理记录, 从而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检查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科内实施三级质量控制[1]。一级由白班护士实施, 二级由夜班护士实施, 三级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实施。其中一级质量控制由白班护士担任, 主要是针对分管病房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白天的护理记录、分管病房内的护理记录进行质量控制;二级质量控制由夜班护士担任, 对住院患者病历的环节实施质量监控、对分管病房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在书写当班护理记录时对白班护士的护理记录实施质控;三级质量控制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担任, 每天早晨询问患者, 分管病房护士是否对其进行过健康宣教, 检查夜班护士对分管病房内病历资料是否进行过检查, 夜班护士是否对白班护士的护理记录进行过质量控制。
3 结 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病房规范化管理、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等有很大提高, 患者满意度也达到医院要求, 护士的积极性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 讨 论
分病房管理避免了专人专项管理的弊端, 全员参与病房管理, 不仅减轻了责任组长的负担, 而且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在患者中的知晓率。尤其是年轻护士, 不但增加了业务知识, 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分病房管理提高了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检出率, 通过三级质量控制,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书写能力, 并通过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7.病房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七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8-01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1]。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通过运用PDCA循环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2]。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计划(P):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2.2 实施(D):
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切实有效地实施。
2.3 检查(C):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2.4 处理(A):
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上述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3 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3.1计划阶段
首先是完善组织建设,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其次是制定管理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最后是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信息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及,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查找病房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的计划。
3.2实施阶段
组织全体科室护理人员学习PDCA循环的相关知识,使全科室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质量控制得标准以及考核的方法,形成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的良好氛围。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计划 ,以便更加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整改计划。组织质控组组长认真学习质控标准及考核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检查的能力;引进激励机制 ,进行考核奖罚。采取组长对责任护士实行定位循环管理;护士长对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相互制约机制。对质控问题整改计划定项定位切实执行。
3.3检查阶段
按照制定的质量监控计划,每周定项检查1—2项质量控制检查的内容,对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强化进入再实施再评价阶段。每月对本周期所有质控内容进行评价。
3.4 处理阶段
护士长定期(每周、每月)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将各级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每件问题明确到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保证当事人明白,人人知晓,形成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分级分层采用不同的方式,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总结1次,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结果
5 讨论
5.1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形成了实效性的管理文化通过导入PDCA循环[3] 。 PDCA的运用,使护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主动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要求,解决病人的问题。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不但重视护士工作完成的质量,也重视护士完成工作的过程,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管理文化。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各人所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5.2 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建立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通过不断循环的信息反馈环,形成了人人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局面,持续促进了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4]。
5.3 PDCA循环的运用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增加护理管理途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改进是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突破[5]。
参考文献
[1]叶政书,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6.
[2]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3]赵 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1998,11(4):487-488.
[4]徐秀月.导入PDCA循环,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55-156.
【病房管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icu病房管理06-19
病房管理制度07-04
护理病房管理组职责10-05
病房床位管理系统11-26
优质护理病房管理制度06-16
病房环境安全管理制度09-25
如何提高规范化病房管理10-20
医院管理-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12-29
综合性内科病房的安全管理06-17
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