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英语精读课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2024-10-05

大班英语精读课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共5篇)

1.大班英语精读课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篇一

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

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

汤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测试通过率的提升,不能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而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测试促进教学,以测试促进教改,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与测试的融合。

关键词:英语专业测试;精读课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56-02

全国英语专业考试(TestforEnglishMajors,简称TEM)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开发、设计和实施的全国性考试。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已学习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和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新版)》…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新版)》[2]所确定的各项目标。TEM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分为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设以来,参加测试的学校越来越多,各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也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英语精读课具有课节多、内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教与学、教与考相结合,掌握新的知识点,巩固已学知识,不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平时与精读课相关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此来积累实战经验。因此,对加强英语精读课教学、提高专业测试的过级率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学

英语精读课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阶段和高级英语阶段。

1.基础英语教学:测试之根基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要进行两年,是学生大一、大二最为重要的一门课。以本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源深、虞苏美和邹为诚编写的《综合英语教程》。这套教材我们选用1―4册,每一册里包含有15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对学生的训练项目分为语音、语法、词汇、段落、篇章分析讲解、阅读理解及赏析、写作训练。这样在每节课中,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的训练。

(l)语音方面。由于师范院校的特点,我们对于语音教学抓得很严格。刚入学的学生要从单音练起,使学生逐步正确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及轻重变化;掌握语流中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掌握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达到发音正确,掌握朗读、说话节奏,掌握语流中语音的变化规律,语调、语流较自然等要求。对学生语流语感语调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其英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是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语法方面。语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语法,在遣词造句做文章的时候能够符合规范,符合英语语言的要求和习惯。这部分是专业四级测试中学生认为得分最容易的部分,也是教师要求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为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单元里出现的不同的语法项目,有重点地进行总结并配以适量的练习,尽量做到练的题型全面,难易度与专业测试一致。

(3)词汇方面。与语法部分相同,词汇的测试在专业四级测试中集中出现在单项选择部分,主要是以同义词辨析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形容词、动词应该进行重点讲解,将意思相近的、词形相近的单词进行比较对比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常积累多积累,逐渐做到熟练运用3000―5000个常用词。

(4)阅读方面。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不易读懂,即便读懂了也经常在几个答案中举棋不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段落 篇章的分析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常用的表述方法,以此来分析考题常出现的部分,研究答题的技巧。在英语专业测试中,阅读部分都有时间的限制,好多学生苦于答不完卷。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拿出课文中的适当的段落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2.高级英语教学:测试之重心

“高级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技能向高层次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校选用的是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二册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是不同体裁的当代英语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讲解,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基础阶段所习得的基本语法体系和词,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欣赏高难复杂英语文体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背景,加深、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1)加强阅读理解训练。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不仅对语句进行分析,还要对 篇章的结构、文体进行分析。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册为例。这本教材里编排了英语中的主要文体,第一课TheMiddleEastemBazaar,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描写性的文章。第二课Hirosluma则是一篇特点鲜明的记叙文,有非常明确的线索。第三课ShipsintheDesert又是不可多得的好议论文,条理十分清晰。第五课展示了丘吉尔演讲中的精辟的语言和大段的排比,将一篇生动的演讲稿展现给了学生。第十五课是一篇寓意深刻、饱含哲理的日志NoSignpostsintheSea,让学生有机会去区别日志与日记的不同。讲解文章时应讲解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所使用的文体特点以及使用的范围。

(2)英汉互译训练。英汉互译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占很大的比例,而且翻译功夫的训练不在一天两天,是一个对语言长期积累并且熟练运用的过程,要想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加强平时的实践训练。《高级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精美段落,教师可以将这些段落拿出来与学生一起进行翻译,来探讨某些词的哪种译法、某些句子的哪种表述方法最为恰当。通过这些实战练习和反复的研究讨论,学生会逐步地掌握翻译技巧,达到较熟练地进行翻译的目标。

(3)写作训练。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写作占的比例也很大。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包含的文体较全面。教师可以结合每课的文体,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列出写作提纲,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全篇文章写作。教师批改后,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或是同学之间互改,将每一篇文章都写到最好,可以作为今后测试中参考的范文。

二、教学改革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改

1.将教学评估体系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采用统计学和数据库技术,应用已设计完成的《英语精读教学及测试评估系统》软件,将教学评估体系应用于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将平时的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整理,本着效度和信度两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对语言测试手段和教学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此来推动教学与专业测试的融合,以专业测试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长时间的跟踪测评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对于英语专业课教学和专业测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应用的、并且收效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如果将教学与测试相结合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应该是应对英语测试的最为适宜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易于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设计出许多的.教学活动,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的来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专业测试中的许多项目都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训练,如词汇练习、翻译训练等,教师设计出难易度适当的练习任务,并赋予适当的趣味性,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优点。它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甚至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弥补传统教学诸多方面的不足。精读课教学涉猎面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精读课中应用将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对英语专业测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听力训练中,通过计算机将音频材料进行播放,音质清晰,每次课都可以进行十分钟的集中练习。长此以往,听力理解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单选的测试训练亦是如此,可以将题目一一投到屏幕上,既能提高训练的速度,又能方便教师的讲解。所以,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精读课结合在一起,对于提高英语专业测试成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对教学进行评估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教学能够提高测试的合格率,而科学合理的测试又可以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正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栋教授所说的:“测试通过率的提升,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而不是靠一味地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可见,平时教学的重要性。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向平时的每一堂课要效率,让学生拥有丰厚的语言功底,定能在专业测试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l]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第三届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会在上外举行

2.大班英语精读课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篇二

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致力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 然而, 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 应试教育的后患, 课时紧, 师资不足等诸多客观因素难以改变大班教学“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性输入大于表达性输出, 教师的主体作用突出; (2) 语言性练习大于言语性操练, 学生缺乏创造性使用语言的机会; (3) 课堂使用的语言数据和材料真实性不足, 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 学生参与度低。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为教学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广阔的平台, 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新的途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索和使用语言获得语言综合能力, 更利于学生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宗旨, 尝试探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精读课任务型教学法, 力求使教学从教师为主导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具开放性, 灵活性, 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和合作性, 缓解师资紧缺, 课时紧, 大班课堂效率低的矛盾。

2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 是建立在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模式, 是交际法的延续和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1]。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Nunan (1989) 把任务定义为在课堂上用目的语做的一件事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2]。任务的意义首先在于为学习过程提供了更真实的语境,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进行自然有意义的交际, 从而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其次, 富于变化的任务内容和任务类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轻松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再者, 完成任务的过程还是学生参与意识、纠错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的自我培养过程, 这也正是二语习得的核心。

Willis (1996) 为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简明易操作的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 (pre-task) 、任务环 (task-cycle) 和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3], 不同阶段重点有所不同。

3 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向内地单向输入, 而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作用重新构建的结果。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活动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 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主动探索, 积极交流, 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思想。

2)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并解决各种问题,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倡导学生做中学, 完成知识的构建。人本主义重视情感和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

4 教学实践

多媒体和网络可以提供直观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及时便利的交互式集成式环境,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应将多媒体和任务教学充分结合, 体现情境性、学生的主体性、协作性等基本特点。教师根据每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以任务为驱动,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 通过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学生和网络之间的多种交互模式,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将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 把每个单元分成前任务、任务和后任务三个阶段。现以外教社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四单元My First Job为例, 谈谈如何实施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任务型教学。

4.1 前任务阶段

1) 任务布置

在新单元授课前, 教师把任务提前放在“公告栏”中, 提醒学生关注和准备。任务的设置应和本单元主题有关, 尽量生活化、情境化, 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重点, 激活相关背景知识, 熟悉有关词汇语法结构。如本单元要求学生熟悉申请工作的基本步骤, 如何读求职广告, 如何准备面试等等, 实用性强, 学生很感兴趣。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 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活动中。

2) 资料提供

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 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又是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估者。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帮助。结合本单元内容, 教师列出和求职、职场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常用句型等发布在网上, 为学生的预习扫除语言障碍, 同时上传相关信息、图片、音频视频文件、链接等供学生参考, 帮助他们丰富语料, 提高效率。

4.2 任务阶段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是向学生提供更直观的语言输入和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进行语言交际。在课堂上我们以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参与或展示准备的成果。本单元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 (1) 要求各小组以ppt的形式展示各种类型的招聘广告, (2) 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角色扮演, 再现课文中的“我”去伦敦郊区一所学校应聘的过程。另外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对词汇语法, 篇章结构等精讲精练, 并让学生充分讨论, 及时纠错。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并充分用目的语完成任务,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4.3 后任务阶段

在为学生提供充分使用语言的机会后, 教师应让学生聚焦语言形式, 巩固和掌握语言知识。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把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为真实的运用。本单元要求学生课后相互讨论或搜集资料, 列出职场面试中需要关注的的几大要素;各小组进行一次求职面试的模拟, 每位学生写一篇题为面试的好处的议论文, 在规定时间里提交, 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意见。

5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使用和接触语言的机会, 任务能帮助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图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和网络的辅助教学不仅能节约课时, 增加教学容量, 解决大班教学参与度低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它能构建非常广阔的教学空间, 让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单一的学生和教师之间。任务型教学法和多媒体网络可以形成良好的契合, 将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摘要: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并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精读课任务型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丰玉芳, 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6) :35-38.

[2]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10.

[3]Willis J A.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 don:Longman, 1996:155.

3.探析高职英语精读课设计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精读课;建构主义理论;课堂设计;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11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28

1. 高职英语精读课介绍

高职英语精读课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几大模块教学中的一种,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的规定为教学目标。其中该规定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需要:“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一规定指明了英语精读课教学的方向,既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英语技能还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的人文素养。

2. 高职英语精读现状

2.1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

高职学生由于受生源、外部环境、学习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相对低下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以我院为例,我院地处四川西北的一个城市,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初高中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基础非常差,词汇量很少,阅读能力不高,其中词汇量的匮乏是一个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阅读是以词汇量为基础的,没有英语单词作为基础,阅读的过程就如同建设高楼大厦缺少砖瓦一样,都是空中楼阁。很多学生在入学时英语高考总分在50~60分左右。加之有的学生来自于中职院校、有的来自成人大专、有的来自普通高中,生源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基础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各种现实因素混杂在一起为英语教学尤其是精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2 教师教学现状

当前很多英语教师在讲授精读课时思想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照PPT宣科,教师只是唱“独角戏”,完全不顾及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真正的接受程度。学生谈英语色变。日复一日的消极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的极端厌学英语情绪,这根本无法完成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无法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高职英语变化的形势。英语教师如若不从精心设计课堂入手、不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这一根本问题上入手,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就会持续可悲的局面。

3. 建构主义理论介绍

建构主义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广泛使用和具有热议性的理论之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建构主义理论从心理学角度作了详尽的阐述,这一理论对教育学有极大的启发和实用的意义。总体来说,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育的本质,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自身主动性的调动去构建新的知识。

4.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精读课课堂设计

4.1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实现精彩精读课的前提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教育者的学习是以兴趣为驱动力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成功精读课的实现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需要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情感、课内外的交流、其他课型的精心设计、教学结束后的人文关怀等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当然第一次英语课程、第一周英语课程非常重要,学生是否对教师的课程感兴趣基本上在前几次课就成型了,教师要注重前面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自己个人魅力的展示,让自己的光彩在最初的印象中闪现出来。在后续的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立师生情感,曾有人说过,若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需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有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精读课的设计环节才能够圆满实现。

4.2 通过精心准备多种类型的课堂环节设计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各高校的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了各种类型的英语教材,有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动。针对这种教材内容不断变换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精读课的设计。

4.2.1 课堂引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在瞬间捕捉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引入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本人专门设计的单元图片展示、视频简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社会话题,还可以是电影片段的节选,抑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歌、一首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一个小故事、学生个人作品的展现等。总之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在这一部分呈现,但是一定要注意一点:在展现主题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调动学生的耳朵、口、眼睛这几大器官,最好含有视频、音频资料的冲击。比如在讲时间这个话题的课程的时候,可以先引入对时间这个概念的探讨,简单介绍中美国家时间观念的差异,然后可以和学生一起共享朱自清的《匆匆》英文版《Rush》,在共同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从而珍惜时间,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个时间安排表,计划如何度过大学时光,升华整个主题。

4.2.2 课堂教学组织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外部因素整合创设认知的建构过程。语言的学习更多的用途在于交流,因此在课堂组织上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将全班分成固定的5~6人的小组,每组有组长,每个小组自己取个名字。课堂上根据具体的内容实行组员内部的自学、互助学习合作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式学习。通常在学精读段落时,可以依照文章内容给每个小组学习不同的段落。教师给每组充分的时间准备,每组各派代表朗读、翻译、指出重点和说出自己所负责段落的大意。教师可以在讲桌上放台电脑,提供英语词典的在线翻译。学生有翻译或者单词上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者直接到笔记本电脑上现场查询。如果教学内容不适合分组式自学展示,教师可以和全班共同学习文章。每个段落设置不同的学习形式。第一段是翻译练习,第二段可以是全班朗读,第三段可以是小组问题设置,第四段可以是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以上教学组织形式完全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式教师精讲、学生做笔记这种单向、被动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和实施者,教师是真正的导演。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上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

4.2.3 课堂内容呈现

如果教学内容是记叙文或者是描述性文章的话,内容讲解的设计相对比较容易,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比如《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讨厌坐飞机。通篇都是作者当天乘坐飞机的事件先后的陈述,没有任何的对话。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5~6个小组,每组负责学习一段话。然后由组员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将所负责段落的内容表演出来,可以加适当的台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额外资料的补充,比如提前安排好两个同学在中间环节——客人登机之后,广播一段飞机机长播报的欢迎词,双语介绍。这个环节加了之后,学生马上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节课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枯燥的叙事文章变成了鲜活的故事展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第二节课将重点的知识再简单强调一遍。

如若文章内容是单纯的说明文可以用跟读、解说、访谈、翻译练习、问题设置等形式进行。比如,《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有一篇文章平铺直叙地介绍了一个奥运项目——十项全能。文章内容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学生学习起来很乏味。教师在教授此课时可以将这篇文章的学习设计成节目访谈的形式,将全班分组,每组各负责一段,每组根据本段话的内容设计访谈的问题以及答案,每组一个主持人、一个被访谈的人物。教室最前面放置两把椅子,每组在展现自己访谈内容的时候要有的开场白,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可以在访谈结束后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相应的成绩。这种课堂形式新颖而且有趣味,学生完成得相当好。

教学内容如果是议论性文章或者是评论文的话,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根据具体内容组织现场记者问答或者发布会等形式。总之,精读课内容讲解的呈现形式一定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好的精读课内容展现的方式能够让死气沉沉的、枯燥无味的语法、词汇讲解课变成气氛浓烈的、学生期盼上的英语精读课。

4.3 基于建构主义的发展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是精读课的根本

爱因斯坦曾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作为一位专家。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主观性、建构性,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外部学习环境,训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品质。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基本是围绕等级考试和英语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英语精读课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的学习课。这就强化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大大淡化了它的人文性。然而,精读课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的人文素质为根本,在设计课堂环节中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英语文化内容的渗透,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品格,进而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英语能力——语言的应用能力和人文水平。英语教育的使命应该是培养完整的、均衡的、主动发展的人,应该有理性的头脑和丰富的情感,有自我完善的人格特征。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应服从于这一终极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5. 结语

要实现高职英语精读课教学的人本主义的本位教育这一目标,英语教师就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原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去创建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英语教师也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分析学生,建立师生情感,创设精读课设计形式的内外部环境,注重课堂设计的前提、过程以及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4.大班英语精读课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篇四

英语精读课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英语精读课教学想要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的,就要广泛植入各种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理所当然,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茶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将茶文化融入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往的英语精读课只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兴趣等都缺乏深入细致的考虑,良好的文化修养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其次,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导入茶文化能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时期时代背景不同文化特色也不尽相同,而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方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渗透入茶文化中,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茶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又与当地文化相碰撞融合,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最后,导入茶文化对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引导和启发。茶文化所蕴含的专注、美学鉴赏、分享等内涵为英语教学提供引导启发作用。如学习泡茶就要了解各种茶的品性,口感及冲泡方法等,泡茶时要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才能将茶叶的功效发挥到极致。通过学习借鉴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外茶文化蕴含的谦让、勤俭、感恩、修心等处世哲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发学生思维。

5.大班英语精读课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篇五

青云里小学教师:高红梅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第二个生命的真正含义。

2、书写自己对生命的感言。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突破方法:先在阅读中整体把握,反复品读,联系已学课文理解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悟道理,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理清脉络,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单元导读课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板书:生命)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你认为生命是什么?(学生随意回答)这节课我们要走进课文,探讨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3问题,学生可以看问题听录音,便于思考。)

4、学生听录音。

5、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事例:

(求 生)的飞蛾(不 屈)的种子(沉 稳)的心跳

(1)学生描述第一个事例时若说出很长的句子,师提示生概括成几个字的方式说,若生说的字还多,师在黑板上给出“()的()”的例子,让生以填空的方式概括说。

例:(挣扎、求生)的(飞蛾)(师板书)

后两个事例就以()的()这种形式,由生自己总结概括说出。

(2)师引导生体会:“飞蛾”“种子”“心跳”都是有生命的。但是,有一位作家说,生命绝不仅仅是活着。那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二)专题研读,感悟体验。(15分)

1、触动作者的是什么?,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感悟生命的顽强。

师过渡:我们先来关注第一个事例。

※ 学习“求生的飞蛾”事例,感悟生命的顽强:

1、提出整体感知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第一个事例中最让你震惊的句子。

重点品读句子:Ppt提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学生汇报,指名读句子。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震惊?用着重号标出来。(挣扎、极

力鼓动、跃动、强烈、鲜明)

(3)指名读再读句子,要求读出重音。

(4)联系学过的课文感悟:《猫》那篇课文中,作者把猫在稿纸上留

下的脏爪印,说成是踩印的几朵小梅花,表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可是,这篇课文中一直骚扰杏林子写作的飞蛾,为什么令作者震惊,忍不住放了呢?(就是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作者震惊,因此,忍不住放了它。)(更正板书,留下最准确的词“求生”)

(5)齐读这句话,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6)回扣课题:是啊,飞蛾是软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正如大地震中,面对天灾,人是软弱的,Ppt提示:但在灾难面前我们能从他们的目光、动作、话语中感受到的求生欲望都是强烈的、鲜明的。这就是——生命(生齐读)

※ 学习“不屈的种子”和“沉稳的心跳”两个事例:

师过度: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那另外两个事例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方法自学后两个事例,勾画相关词语或句子品读,再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我感受到。

谁还想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师结合生发言总结:

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成长,(Ppt提示:种子的力量图片)这就是——生命。(生齐读)

第三个事例,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或说不准确对生命的感悟时,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我们看看作家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Ppt提示出示杏林子的资料,生自读: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硬化,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将失去行动的自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下的光阴。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再看看图片上的这些人,他们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Ppt提示出示:张海迪……)

学生再说感悟。

师总结: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证明我们还活着,活着是多么的美好,生命是多么的可贵。这就是——生命。(生齐读)

(三)反复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10分)

1、通过刚才我们对文章的品读,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样的感悟?师板书: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热爱生命,把生命好好的延续

下去,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生命也是脆弱的、可贵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板书:

短暂延续

脆弱珍惜

可贵

2、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生齐读课题,是指导朗读课题,强调第二个生命。

(四)升华情感,书写自己对生命的感言。(5分写3分念)

师给范例:《生命生命》一文向我们介绍了的、、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的思考。作者虽全身瘫痪,饱受病痛的折磨,可仍,我被她的所感动。她让我体会到。

1、学生写

2、学生念

板书:

19、生命 生命

(求生)的飞蛾短暂延续

(不屈)的种子脆弱珍惜

(沉稳)的心跳可贵

反思: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的作品,通过飞蛾求生、瓜苗抗争、倾听心跳三个生活中极小的事来感悟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从而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说实在的,我自己也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感染着,但文章的内涵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部分时间我在引领孩子逐步感悟生命的真谛。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去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提升,师生共同享受语文、享受学习,情感达到共鸣。备课时,我重点思考四个问题:

1、如何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热爱生命、在遭遇挫折时与命运抗争。

2、如何有层次地设计教学,体现教学“不着痕迹、跌宕起伏”的和谐之美。

3、如何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4、教学问题的设计要精妙,点拨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六年级习作《风景在身边》下一篇:中班下学期区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