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专题

2024-08-02

浅谈张爱玲专题(精选8篇)

1.浅谈张爱玲专题 篇一

浅谈张爱玲

一代才女,香消玉殒,客死异国他乡,让人扼腕长叹。如此的民国临水照花人,也逃不出命运的唆摆。

她的优雅孤高,遗世独立,决绝寂静的一生,能否归咎于负心多爱的胡兰成,自从二十三岁的她,在上海公寓于三十八岁的他,彻谈长达5小时开始。缘浅情深,总成路人。生命是一袭华丽的睡袍,却爬满了虱子,这样的一语成谶,注定了她迁徙漂泊的宿命。

她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高贵典雅,才情斐然,虽则涉世不深,却也被尘世所累,用自己的不长不短的红尘去书写了一部部人间烟火,世情百味,字句间透出一个女人的爱恨情仇,渴望一世的相守相伴,却被命运捉弄,一个传奇女人的一生,我们有羡慕也有悲情。

老天给了你一份才情,却给不了你一份温情,一个天才或许注定不同于常人,香港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我一直喜欢有才情的女人,她身上有种独特的优雅气质,和与生俱来的柔暖温情,让我如沐春风,过目不忘,哪怕此生有一次短暂的相识,也会让我心旌摇曳,爱恋颇生。

其实,三生石上早已写就了你的前世今生,就算你历尽沧桑,也是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一粒小小的棋子,逃过出流转的繁华若梦。读着别人的故事,丈量着自己的人生,你会是一头雾水,还是醍醐灌顶,你会是凭栏泣泪,还是心有灵犀,你会是怅然若失,还是心已清明,谁又能替谁谋划一生。

换一种心境去读懂生命的真意,有得有失,有悲有喜,有荣有辱,有成有败,五味俱陈,你的一生遇过多少事,走过多少路,见过多少人,哪都是随缘聚散,去留无意的,何必沉沦苦海,度日如年,自怨自艾,你不坚强,没人代替你成长,你苦大仇深,哪知别人已酒足饭饱,呼呼酣睡,把日子过成了流水,快乐游弋在幸福的海洋里。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再多荒芜,哪都是别人枉然狡黠的目光。努力地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盛世,不必介怀别人的附庸风雅,迎接你的阳春白雪。

没有人读懂你的生活,你唯一能做的是比过去的自己更高贵,更优雅,更坚强,更长情,更爱你自己,和一切爱你的人和事。请高贵地,有尊严地,优雅地紧扣自己的一抹年华地从容简静地活着,岂不更好。

我喜爱张爱玲的文笔,就像我爱我自己的生活,尘封的故事,千万遍地读过,哪些你我所不能追回和经历过的历史,或许在某个烟雨蒙蒙的清晨,掀开你的一帘幽梦,她深情款款地从缥缈空蒙雨雾中向你走来,请为她煮一杯香茗,奉一卷经书,烧一阙时光,把她的心事倾听,透过窗棂为她遥寄一曲怀想,张爱玲写了一生,注解了自己一部红楼梦魇。

爱本是个谜,遇见了你也成了秘密。为他低到尘埃里,开出花一朵,只为守红颜, 却弃她兀自凋零,可惜,这朵花,开在错误的时间,注定结不了美丽的果。杯中酒已尽,旧事已成尘。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做梦,也可以若无其事地孤独。因为你,只属于你自己。为自己找到一生温暖的怀想,别在意的太多,权当是人生的必然。

故事谁也说不尽,谁也道不明,别再追问别人的过去,惊扰别人的从前,过往风烟俱净,沧海已不是桑田,未来一贫如洗,你我何须计较太多,弹下一地鸡毛呢?

过完属于自己的一段轻松流年,安稳现世,只为最后的一世,尘埃落定。 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2.浅谈张爱玲专题 篇二

一、《十八春》对悲剧人生的体味

弥漫于《十八春》的整个篇章中的是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作品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对悲剧人生的体验。年轻、漂亮的曼桢与心爱的恋人世钧阴差阳错地错过了一生的幸福,起起伏伏的跌荡情节中留给人们的则只有不尽的惆怅与叹息。

张爱玲曾经说过:“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这样的思想与张爱玲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她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时代父母离异,母亲弃她而去,父亲又娶后母。张爱玲长大后她爱上了汉奸文人胡兰成,尽管为人所不耻,却依然如故。她与胡兰成分分合合,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也许是由于早年的家庭裂变,也许是因为曾经的爱情的几度幻灭,张爱玲的作品中流露出一股强烈的悲剧意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不管是旧式家庭走出来的小姐,没落贵族的女儿,公司里的普通职员,还是欢场中的交际花,都生活在各自的悲剧里,而这些悲剧放在一起就成为了社会的悲剧。尤其在《十八春》中,作者赋予曼桢、世钧、曼璐等人物身上的小市民生活中的无力和无可奈何无时无处求透露出浓烈的悲剧意识。无辜的曼桢在喜事即将来临之际被别人夺占,而世钧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妻子;再次相遇后两人的怅惘无求,……等等,都让人一次次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多灾多难。这些悲剧意识都在文字间传达出来,是一种植根于意识深处的悲剧感受。

二、独特的女性视角下女性爱情的悲剧

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爱往往是委曲求全、被动而且悲哀。女主人公们往往主动忍痛割爱而选择生存,并最终放弃了爱情,其作品也因而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她以女性身份,从女性视角对女人们婚姻中的无奈及痛苦现状向社会进行了控诉,对处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的女性命运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她在作品中揭示了传统文化对女性情感的压抑和扼杀。这也是张爱玲小说中的男女之间的故事往往“以悲剧收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不仅仅是为了赚取读者的眼泪和同情,更重要的是她挖掘出了女性在传统文化重压之下,对爱情的愿望“缩小又缩小”,最后直到不得不完全放弃的情感历程,从而使她的小说在表现男女情爱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并最终完成张爱玲对女性爱情生活的最终趋向:“投降于现实之中,听从天意,归于宿命”的爱情悲剧。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也是有挣扎的,结果却是苍白的,如《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挣扎仅仅换来的是金钱的控制权,《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挣扎只换来了婚姻的躯壳。而在《十八春》中,曼桢在世钧结婚三年后因为孩子的原因嫁给了自己的仇人祝鸿才。这表面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一种可怕的现实。因为“极端病态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所以,即使是当初为了爱情,坚强的不顾一切的曼桢在无情的命运面前,在人生无数的牵挂留恋面前她没有去选择为爱情殉道,而是选择了继续活着,而不去看活得是否幸福,甚至是否有价值,所以,她可以嫁给自己的仇人,是为了要活下来了。“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在生活和命运的重压下,世钧、曼桢以及和他们相似的大多数人们只是脆弱的,无助的,不管他们内心的挣扎多么痛苦,最终都要投降于社会的现实,为了生存下去别无他法,更别无选择。《十八春》的悲剧表现出作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对人生、命运的质疑、追问和探询之上。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说的“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同时存在。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因为壮烈只有力,没有美,假装乎没有人生。”在张爱玲看来,悲壮是一种结束,苍凉是一种启示,曼桢和世钧至终没有将他们悲壮的爱情进行到底,更无法完成,可小说带给人们的启示正是从那里开始的。

三、《十八春》中的色彩的美学价值

按照雷马克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观点,文学作品的美和价值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例如《十八春》中的色彩艺术。人们在使用色彩的长期实践中,对其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红给人感觉热情奔放,绿给人感觉充满青春活力,黑的深沉,白的纯洁。在张爱玲的艺术直觉中,对色彩的表现是一个重点。张爱玲具有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色彩的超常能力,《十八春》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渲染场景中,自成系统地运用了色彩的语言。根据角色的性别和性格特点利用颜色作了精彩的描绘。贯通全文把每个人物相关的色彩综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物色彩使用的统一性。而这种颜色的意境和氛围也正是文章悲婉的悲剧格调的一部分。

男女主角的出场,相识,相知,到相恋,至相离,女主人公曼桢都是作者尽力着色的对象。曼桢从亮相开始,她的服饰频繁出现的就是灰色,。譬如恋爱前“淡灰色的旧羊皮大衣”,恋爱后衣料是“瓦灰”,鞋是“灰色麂皮鞋”。可见作者为顾曼桢设计的正是她灰色的人生。以服饰而论,这代表着曼桢品味素雅,而灰色并不仅此简单含义。也暗示了曼桢的出身贫寒,表示了曼桢个性坚强的性格,也寓示着她的人生如灰色一样复杂,生活沧桑,坎坷一生。而随着曼桢和世钧的感情的升温,曼桢的衣服颜色越来越亮,越来越温暖。如在表白心迹的第一次约会中,“新做的一件短袖夹绸旗袍。粉红底上印着绿豆大的深蓝色圆点子。”

而文章中的另一个女性形象曼璐,当她还是个清纯少女时,她只偏爱紫色。紫色,温暖、深沉、梦幻。而到了曼璐即将踏人“魔道”时,她的怀疑、嫉妒、愤恨、自私,急剧膨胀,以至于毁掉了最后残留的几丝紫色梦幻,“她穿着一件黑色的长旗袍,袍叉里又露出水钻镶边的黑绸长裤,踏在那藕灰丝绒大地毯上面,悄无声息地走过来”。张爱玲正是把绘画艺术运用于人物描写,因人物而设计颜色,颜色随境而变。扩大了悲剧的范围,加深了情景氛围的悲,也是对意境的一种渲染和托衬。

总之,在《十八春》中,张爱玲对悲剧的阐释,解释人的行为动机,解释人性。表现出人生的盲目和残酷。展示了,生活即痛苦,人生就是永恒的悲剧,这就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的、也是最真的认识。而对于故事中的人,张爱玲有的只是“同情的了解,了解的同情”,有的只是复杂的爱恨情结,剪不断、理还乱的难以明言的依恋。在《十八春》中可以见到,认识人生就是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它既不能给人带来安慰,也无助于现实处境的改变,相反,它又将人放置于空虚、幻灭的重压之下。因此,《十八春》里表现出来的悲剧,成了“没有多少亮色的无望的彻头彻尾的悲剧”。这也是其“美学价值”的根本所在。

摘要:《十八春》是张爱玲颇具“亮色”的作品。在创作中张爱玲不仅继续了她以往关注女性命运的主题和细腻哀婉的叙事审美风格, 还表现出了对悲剧人生的体验, 以及作品中对人生真实的描绘, 对色彩高度的把握, 都具有张爱玲意义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从《十八春》细腻委婉的悲婉方面, 分析了其悲剧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张爱玲,《十八春》,美学价值,悲剧

参考文献

[1]阵子善《.私语张爱玲》[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杜, 1995.

[2]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M].文汇报, 2000年11月7日.

[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之〈苍凉的人生〉》[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台科学出版社, 1993.

3.浅谈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心理畸变 篇三

张爱玲于4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在当时的沦陷区上海,愁云惨淡的市民生活中,她的名字却风靡大街小巷。张爱玲是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我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她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张爱玲系出封建贵族世家,祖父张佩伦乃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之女婿,由于父母早期离异,张爱玲在家里并没有得到多少的亲情。在这种家庭背景下,不幸的早年生活,使她过早成熟,使她对男权统治下的大家庭女性的不幸命运有着透彻的了解,使她能够用一种超然、冷漠的态度展示着封建大家庭内部摆不脱男性的奴役支配女性的血泪史。她以犀利的笔锋毫不留情地捅开沪港两地半新半旧的家庭的天窗,让人们看清生活在这里的男女组成的两性世界的虚伪真相。张爱玲在作品中突出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着的女奴形象,她笔下的女性骨子里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具扭曲的灵魂。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心理畸变的原因和过程。

一、时代更迭、观念混杂,造成女性畸变心理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时代背景大多是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正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和新旧交替的时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社会制度还没有正式形成,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家长制度、封建婚姻制度等在人们生活的环境里还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制度所附丽的封建思想早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柢固,所以,它深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乃至各个角落,封建性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上海又是一个开放型的大都市,外来文化首先从这里侵入,资产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也是从这里涌入,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产生的内在矛盾力就推动着人们滑入更深的生活漩涡,走向腐化和堕落。这样的时代,女性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迫的窘境中,女人的爱是浅面的,谋生才是“爱”的本质,正是由于封建意识的侵蚀、性的压迫和金钱的异化作用,使得女性远离“人道”而趋近“兽道”。

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最具代表性的,刻画一个戴着金钱枷锁舞蹈的女人,一个戴着封建镣铐挣扎的女人;像一个充满病态的灵魂、一株渗透毒汁的罂粟花,她以其凄艳和狰狞风姿给人一个措手不及,是让人怜悯还是让人憎恶?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床不起的骨痨病患者。七巧虽出身平民,却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于一个废人,这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就连下人也瞧不起她;无助、无依,让她苦楚不已,疼痛不已,孤独不已,内心承受着怨恨与愤怒。后来丈夫和婆婆相继死后,姜家瓜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大家族的桎梏——一把金锁。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经济压力,可是她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曹七巧,作为一个正常女人,本有可能拥有真正的爱情,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在那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年代,女性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社会地位,她不得不听从命运的安排。低微的出生,在封建大家庭里谈何立足?生活在尔虞我诈的大家庭中,没有任何人真正关心她、疼爱她、同情她,丈夫又是一个“废人”,她没有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依靠,就像一叶飘浮在大海里的扁舟,没有方向,只得用争钱夺

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她作为妻子,没有得到爱情;作为儿媳,没有得到婆家人尊重;作为母亲,她对孩子们所谓的“爱”是想在他们身上得到心理的满足。对曹七巧来说,生活在这个无爱的大家庭里,她感觉到生命在沉沦与消逝;感觉到亲情、爱情离自己是多么地遥远;并且让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自己的小家。生活的无奈迫使她渐渐发生了蜕变,一步一步走向了变态,使她不能正确理解幸福与爱情,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幸福和爱情的扑杀者。女儿长安的婚姻被她设计破坏,儿子长白的婚姻也屡遭她的离间;她成为孤家寡人,她需要儿女的陪伴,她的儿女也一同成为孤家寡人,离开了常人的生活。曹七巧的一生是女性生涯中最苍凉的一生,她几乎扮演了双重角色,是被害的女奴又是迫害女奴的奴隶主。这种非人非鬼的女奴生涯已经演进了几千年;却并没有谢幕,于是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处写出了给人以无限启示的句子:“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巳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 [1]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大上海,少女曼桢和同事沈世均相爱了,姐姐曼璐因父早逝而做了舞女养活一家人,在风尘中拣上了投机金融的祝鸿才而企图托以终身。嫁给祝鸿才,她不求锦衣玉食,但求一个归宿,一个安稳,可是命运却再一次捉弄了她。早就对曼桢有非分之想的祝鸿才发财后更加放肆地玩女人,而色衰爱弛的曼璐求生的本能促使她不择手段地牺牲曼桢,希望借此栓住鸿才的心。曼桢被关后,曼璐对找上门来的世均说,曼桢嫁给了曾是自己未婚夫的张豫瑾,以此断绝了世均的念头。曼璐在父亲——家庭的顶梁柱倒塌后,出去当舞女承担起一家老小六口人的生活重担,本应赢得大家的同情,可后来却成为妹妹幸福的“拦路虎”,成为一个“恶人”!是什么原因导致曼璐对亲情的冷漠做出为人所不齿的事呢?我们从小说中看到,当弟妹逐渐长大了,妹妹曼桢也找到了工作,曼璐也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所谓的“家”倒是有了,并且竟然发了财,可丈夫不是一个规矩的人,她害怕失去他,失去这个好不容易才拥有的所谓的“家” ;此时她觉得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想当初为了这个家,在当时的大上海,靠一个弱女子找份正当的工作养一大家子谈何容易,不得已当了舞女,而后当了暗娼;自己为此失去了爱情,身心也受到了摧残。现拥有一个安稳的小家也是一种奢望,于是她的心理慢慢开始失衡。尤其是看到妹妹曼桢在自己的扶持下,现在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人真正关心、爱护她,而且自己当年的未婚夫也喜欢她,现在的丈夫心仪她;此时曼璐对社会的无奈和憎恨全部转变成对妹妹的嫉妒和愤恨。姐姐曼璐为了稳住丈夫的心,为了能保住这个家,竟然听从母亲那一套“妈妈经”——借腹生子,设计用妹妹的姿色与贞操作为代价的帮凶。她为了自己的利益,良知也丧失了;其结果她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相反,自己却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绝境。“阳光正照在曼璐的遗像上,镜框上的玻璃反射出一片白光,底下的照片一点也看不见,只看见那玻璃上的一层浮尘。” [2] 镜框里的照片连面目看不清,固然是因为玻璃的反光;但张爱玲这样的描写,也是颇有用意,引领读者去思考曼璐的这一生,虽然曾活过,可是在没有灵魂的状态下苟活,活得轻飘飘的,死得也是如此,只落得个“一层浮尘”。曼璐由一个受害者逐渐演变成一个扼杀别人幸福的“凶手”,是无爱的社会导致的。在那个“拜金主义”的年代,女人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社会地位,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是一个玩偶,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使得女人不择手段保护自己所谓的“利益”。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上海姑娘葛薇龙,本是破落家庭的小姐,因为想读书,被迫投靠一个给阔人做姨太太、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薇龙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可是三个月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了瘾了。”她变了,对于好吃好穿好玩这些普通女孩子

所憧憬着的一切的迷恋,是止不住的物质欲望使她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逐渐成为姑妈勾引男人的诱饵。她有过追求新生活的念头,但就像她姑妈说的,“要想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只怕是回不去了。”她先是斩钉截铁地宣称要回去,买了船票,收拾了东西,可是临到走时生了一场病,她又怀疑生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地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薇龙抵抗不了物欲的诱惑,还是留下来了,留在那个她明知可怕的“鬼气森森的世界”里。她所有的挣扎,最后剩下的是对姑妈说的一句话--“你让我慢慢学呀!”葛薇龙由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到幻想的贬值、自信的破灭终至人格的丧失,这一过程是对她先前所抱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幻想的有力嘲讽。对于葛薇龙来说,投奔到香港姑妈家,姑妈的家就是一个“鬼气森森的世界”,要想在姑妈家里能生活下去,她不得不听从姑妈的安排,导致她变成了一个用情、用色、用机巧的成熟“女人”。正因

为这无爱的家、这畸变的家产生了畸变的“人”,同时畸变的“人”又延续了畸变的家。

作者通过这些作品揭开了病态社会的一角,展示温情下的“作秀”,亲情下的酷虐,爱情名义下的交易。她笔下的“家”是畸形的、破碎的,不论是《金锁记》中的封建大家庭,还是《十八春》中平凡的人家,小说里的人物都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命散发着古朽根基上汲取的都市社会浓重的铜臭气息,都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情”的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以金钱为纽带的关系,家此时成为了自私所在。“人人都关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她撞破了头也撞不出来。”这就是张爱玲小说中诸多女性的共同命运,她们不是毁于家,就

是被家所遗弃而毁于家外,家与她们密不可分,可家从不是提供生命活力的一方圣土。[3]

二、金钱欲膨胀导致人的畸变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被金钱欲与情欲异化的女性。由于性爱和情感的空缺,人性中的负面因素潜滋暗长,发展为对金钱的变态追逐。这是一个在特殊的文化环境中滋生的女人,也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是一个由金钱的牺牲品沦为金钱的奴隶、一步步丧失了人性的女人。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姻并非良缘,而是以曹七巧的青春、健康去换取姜家的地位和金钱。贪婪的兄嫂把她当作摇钱树卖给了高门大户的姜家,在姜家受尽奚落。因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废人”,没有能力支撑起这个家,更没有能耐出去做官赚点钱使手头活便些,她不得不为自己以后的生活着想。于是,当丈夫和婆婆相继死后,曹七巧只有靠争夺夫家财产为将来打算。曹七巧的人格变异是有其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的,她的变态行为的形成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为她首先是一个被买卖婚姻制度迫害的妇女,但明明知道婚姻是陷阱,是带着黄金枷锁的监牢,她也愿意往里跳,因为她喜欢金钱,所不同的是她一边陷落反抗,一边挣扎报复,对金钱疯狂的追求使得她成了既残缺又畸形变态的女性形象。曹七巧一生戴着封建的镣铐,披着沉重的黄金枷,压抑着情欲,一步一步走进没有光的所在。从此后,她失魂落魄,变得乖戾,残忍,开始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报复周围的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女。正因为曹七巧的生活中有了强烈的金钱意识,而又无法摆脱封建婚姻制度,才使她把封建吃人者的本性和现代物质生活欲望扭结在一起,迸

发出比封建时代更强大更可怕的能量,疯狂地毁掉了自己,毁掉了别人。但是,她最后无法平衡那种病态残缺的心理,戴着黄金枷锁老此一生。在曹七巧的身上汇集了所有女人的缺陷与不幸,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血泪史,也是一段令人作呕的丑史。由于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淫,像七巧这类女性意识早已僵硬变形,最终没能救出自己。

作者在《怨女》中同样也塑造了一个被金钱欲异化的悲剧女性——“麻油西施”银娣。

她和曹七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她更侧重“怨”,没有七巧的泼辣劲。《怨女》的女主人公银娣也像芸芸众生一样,逃不脱人生困境。她自幼父母双亡,在兄嫂家长大。她本是“麻油西施”,年轻美貌,却因兄嫂贪钱而耽误了婚事。银娣自觉地拒绝了外婆介绍的药店的小刘,而选择了有钱的姚瞎子。按理说,如果银娣一再坚持,兄嫂也不会强迫她与姚瞎子成婚,因为以前银娣曾成功地抵制过兄嫂包办的婚姻。在姚家与刘家两桩婚事中,她也进行了深思,但最后,因为“没有钱的苦处她受够了”,她自觉自愿地选择了有钱的姚瞎子。而因为出身低微,银娣的喜事办得冷冷清清,回门也一拖再拖;老太太对她冷嘲热讽,妯娌们也对她横眉冷眼;就连佣人们对她也是挖苦、顶撞;三奶奶丢了首饰,明明是三爷偷的,人们却首先怀疑银娣„„ 小说中的银娣为了怕过穷日子而选择了瞎丈夫,而嫁了后却因自家地位低微而备受奚落和欺负,可见金钱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占非常重要地位,人人都成了金钱的俘虏。银娣在这样的境况下便自然而然地逐渐变成了小奸小坏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庸常之辈。《怨女》充分地体现了女性在经济压抑下的恐怖与无奈。

三、情欲被压抑导致女性心理畸变

历史的重负,现实的挤压,使女性的心灵扭曲变形。无爱婚姻如一把锁,锁住了女性活生生的欲望,当这种欲望不能通过正常方式来满足时它便转了方向。《金锁记》把女性的情欲异化、生命的隐秘揭示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必经阶段上的表现。性意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是人格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然而,曹七巧生活在“灭人欲”的文化背景下,生活在一个对性讳莫如深的年代,封建婚姻、伦理道德、金钱枷锁剥夺了她作为一个正常女性满足“性”和“欲”的权利。曹七巧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性欲不可遏制地发泄出来,变相地“为非作歹”。情欲欲速则不达的压抑并没有使曹七巧的自然欲望销声匿迹,反而更加刺了她的性心理。她以一种更加疯狂的施虐行为扼杀了儿女的情爱,在他们重复自己的悲剧中获得快感。曹七巧由一个被侮辱者变成了一个乱伦的荡妇,妒忌的母亲,虐待狂婆婆,这是一个被毁灭的女人的故事。她让新婚的儿子通宵达旦陪她烧烟泡,打听儿子媳妇的床地之事;又在牌桌上公布媳妇的隐私,羞得亲家母涨红了脸,媳妇几乎发疯,她却得到了发泄式的满足。这是她长期的性压抑造成的心理畸变,即潜意识中的乱伦意志。“这些年来,她的生命中只有这一个男人”,“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这样想着,就“把一只脚搁在他肩膀上,不住地轻轻踢他的脖子”,[4]潜意识里把儿子当作自己渴求的男人来看待。然而她必竟是一位母亲,只能通过打听“隐私”折磨儿媳来满足邪念。因为情感缺失,曹七巧也不让别人得到幸福。干涉儿子的私生活,给儿子娶姨太太,两个年轻女性被她折磨而死。对女儿长安更是绝情,她也用这样施虐扼杀了女儿的爱情,断送了女儿的婚事。当曹七巧在心理上扮演一个“施虐”的性角色时,在她的肉体上正经受一个正常女性最痛苦的“受虐”,这种蹂躏的快乐已完全接近了病态的自虐。她虽也曾挣扎,但更多的是认同生命的荒芜。她把自己幽闭于家中,在家中建立起一个疯狂的世界。就像儿媳芝寿所说:“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不是他们疯了,就是她疯了”。[5] 晚年的曹七巧就是这样不断地和自己儿女斗争,其实正是她一生情欲被压抑的反映。她故意气死儿媳,因为在他们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因此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这正是因为她没有得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因为她对男人已经是一律敌视的态度,因为她就是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欺骗,这是心理变态。性的压迫是违反人的生理的自然规律,也会造成人的抑郁、绝欲,使禁欲者的性格扭曲,变得暴戾、孤独、残忍、多疑、行为乖张等。曹七巧把自己套在婚姻、金钱、情欲这三重枷锁之下,疯狂地变态和扭曲,变成恶人。

《怨女》也是一部渗透着情欲方面等原因被压抑揭示女性所受外部压力导致心理畸变的小说。低微的经济地位使银娣矮人三分;情欲又把银娣折磨得死去活来。情欲本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奢求,但银娣的这点基本要求也不能满足。被金钱绑在一起的银娣与二爷没有感情,于是移情于三爷。在给老太爷做阴寿与三爷相遇时,她豁出性命来寻求爱情的满足,但三爷却在关键时刻权衡利害,使银娣的愿望落了空,并受到更深的伤害——银娣因怕别人抓住把柄,联想到平日婆家人的尖刻、歧视,她充满了恐惧,巨大的压力迫使她选择自杀。这不是壮烈的殉情,而是强大外部压力下的无奈,它显现了生命的悲凉。虽然自杀未遂,但这情欲引发的折磨又影响到下一代身上。后来,三爷因爱情恩怨而报复银娣,他得不到她,就去挖她的心头肉———儿子玉熹。三爷教玉熹抽大烟、逛妓院,伤透一个母亲的心。小说中描写当银娣和三爷单独相处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看到一身死气的二爷,她感到无比的压抑和失落,怨气冲天,他把二爷的念珠一只只夹破,足见其怨愤之深。当银娣到庙中为老太爷祝阴寿,她盼望见到三爷而没有见到时,她把怨气撒在手中的孩子身上,“她把孩子抱紧点,恨不得她是个猫或是个枕头,可以让她狠狠地挤一下”。后来,她又虐待儿媳,为亲戚倒霉而幸灾乐祸„„这些深积的怨变成了恨,银娣用畸形的方式反抗,但这反抗是这样的软弱无力;更可悲的是,在如此软弱的反抗后面,银娣又回到了屈服:她发泄的只是怨气,无损于任何人的一根毫毛,而到头来,她还是一无所有,满目荒凉。银娣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绘得入木三分,苍凉无比,同时也道出人类自身的弱点是构成人生困境的重要原

因。《怨女》通过女性外部压抑、自我压抑和怨而无奈,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凉,道出了张爱玲“最想说的话”,即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生,张爱玲不重飞扬、热闹的一面,而重“人生困境”、“人生苍凉”的一面;对人,张爱玲更关注被忽略的普遍的人性——物欲与情欲;对女人,张爱玲更重视揭示女性自身软弱、不愿自拔的一面;为的是引导人们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人生的困境,进而奋进、抗争。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好像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对爬满虱子的女性的揭示达到了当时其它女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由于她自身的身世及当时的环境影响,她对人性人类文明怀着深深的失望。通过对饮食男女的描写,展现了现代人尤其是女性心灵的千疮百孔,从她的作品中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荒凉与绝望。特别是透过《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我们可以洞悉那一代人精神素质的复杂性和由这些复杂可怕的人际关系编织成的社会网络深刻认识那个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和百态人生。

4.浅谈张爱玲专题 篇四

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 1 序 „„„„„„„„„„„„„„„„„„„„„„„„„„„„„„„„„„ 2

一、《金锁记》中灵魂扭曲的曹七巧 „„„„„„„„„„„„„„„„„„„ 2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自甘沉沦的葛薇龙 „„„„„„„„„„„„„ 3

三、《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的白流苏 „„„„„„„„„„„„„„„„„„ 4

四、《十八春》中自立自强的顾曼桢 „„„„„„„„„„„„„„„„„„„ 5 参考文献 „„„„„„„„„„„„„„„„„„„„„„„„„„„„„„„ 7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年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

【摘要】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张爱玲是位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其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人物,展示了女性人生的一隅。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处境的尴尬与失落,以及她们自甘依附的奴性意识,从而揭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本文从《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中女性的描写来浅析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归宿。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把握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人物 曹七巧 葛薇龙 白流苏 顾曼桢

【Abstract】Abstract Eileen Zhang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emale writer between the 1930s and 1940s in China.Most of her works are focused on females and part of their lives.These female characters are vivid and their personalities are clear.They show the embarrassment and depression of those women under the male chauvinism besides their servile consciousness, which reveal the bondage of feudalism to females.This assay means to analyze the personaliti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stiny of the females in The Golden Cangue, Crumbs of Ligumaloes — the First Incense Burnt, The Love Admired Whole Heartedly and Eighteen Springs.As females in modern society, they should try to get their own happiness and assert control over their lives.【Key words】Eileen Zhang;Female;Figure;Cao Qiqiao;Ge Weilong;Bai Liusu;Gu Manzhen 【序】

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不再如旧时代女性一般依附于男人,做男人附属品。张爱玲的作品大都反映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她对于女性生存处境的描述,即便在今日,对于我们而言,仍具有催人警醒的意义,值得共同探讨和研究。本文从《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中女性的描写来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命运等,从而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感受到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哀,看到女性如何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与埋葬,从中更加明白新时代的女性应该走出历史的沼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与未来。

张爱玲无疑是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她笔下的女性是一批在乱世生活中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正如她在《传奇》扉页中写的——“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着重刻画那些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女性。透过这些女性苍凉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她作品中特定时代、特定阶层女性的共同悲剧。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这些女人无论身处什么位置,她们都逃脱不了压抑、扭曲、驯服甚至变态的命运。结合作品,我们分析一下张爱玲作品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女性人物。

一、《金锁记》中灵魂扭曲的曹七巧

谈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自然少不了被傅雷称之为当时上海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这个人物之所以经典,在于张爱玲成功刻画了一个在封建意识、封建文化毒害下的女性人物,如何一步步沉沦为金钱的奴隶,直至灵魂扭曲,最终彻底变态与疯狂。

曹七巧原本是一个麻油店小户人家女儿,她也曾渴望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家庭,贪图钱财的兄嫂却打破了她的生活愿望,把她嫁给了富裕大户姜家残废的二少爷,等于是把她推进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堡垒。丈夫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在情欲体验严重缺失之下,曹七巧将自己烈火般的热情折杀,而疯狂了物欲,疯狂了金钱。小叔子季泽在情感上的先拒后诱,亲哥嫂把亲情当成商品兜售后,那个充满罪恶污浊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鞭挞情欲、贪婪金钱的魔妇,一个戴着黄金枷锁的“怪胎”。为了黄金,她十年后心甘情愿地把最后一个满足爱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的吹破。由于自己没有得到幸福,她也不让儿女得到幸福,甚至异常可怕地亲自动手去破坏他们的幸福——怂恿儿子长白吸鸦片,整夜陪自己抽大烟土,以探听儿子与媳妇的房事为乐,逼得儿媳妇独守空房,最终自杀;设计折杀了女儿长安与童世舫的真爱,活活拆散他们,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结束了一段自由美满的婚姻。名义上,她似乎主宰了自己及儿女的一生,其实是把自己套在婚姻、金钱、情欲的重重枷锁之下,“用那沉重 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曹七巧并非天生如此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形成的,从少女时代的直率泼辣而又不失其可爱慢慢地走向一个灵魂扭曲直至变态的人。七巧年轻时虽然粗鲁、泼辣,但她充满了青春,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进了姜公馆做了二奶奶之后,便走进了黑暗的牢房,成了一只被关在笼中的虎、狼,用掠杀人性的血淋淋的肉来喂养,用折杀情欲的亮灿灿的黄金来喂养。曹七巧的婚姻其实只是一桩交易,把青春和幸福作为赌注,卖掉了自己的一生,换回的只是一场噩梦,不仅输掉了青春,输掉了爱情,还输掉了人格,输掉了幸福与亲情,得到的也只是一点金钱。当与季泽的爱情化为泡影,特别是别有用心的季泽找上门来图谋财产,算计她的钱财时,她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孤独的哀鸣,对整个世界感到绝望,找不到自己心灵的栖息地,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晴空,得出“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的结论。为了得到金钱,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成为了封建礼教与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相结合的“怪胎”。

曹七巧是典型的封建制度迫害下的女性人物,她是悲剧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制造者。类似于这样的人物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孟烟鹏等,她们都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是几千年的封建意识所造成的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女性。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自甘沉沦的葛薇龙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不过是在世俗与欲望夹逼下的一个手无寸铁的可怜儿。葛薇龙本是个破落家庭的小姐,为了学业而投靠姑母梁太太,投靠姑母时,她自信不会同流合污,凭自己的能力巧妙应付,完成学业。其实,在她提行李去姑母家时,对佣人的嫌弃已经昭示了她的心理变化。当姑妈为她张开物欲的大网,壁橱里那“金翠辉煌”的衣服使她飘飘荡荡、心旷神怡,连睡梦中也不断念记着。她不是不懂得姑妈的用心,她自己也认为“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但混迹于上流社会、跻身于洋场交际界、陶醉于五光十色的物质生活后,人性沦落了,金钱的光芒和洋场的轻歌曼舞抹去了她身上纯洁的感情,在遇到乔琪乔后,连防守底线都崩溃了。她想试着逃脱,跳出梁太太的控制回上海去,一场病改变了一切,她转而想抓住一根救命的草,嫁给既年轻家庭又有背景的乔琪。她对乔琪存在幻想,认为:“幸而他现在还年轻,只要他的妻子爱他,他什么不能做?”但幻想随即破灭,乔琪告诉她,她只能做他的情妇,这如青天霹雳,“和葛薇龙原来的期望相差太远了,她仿佛一连向后猛跌了十来丈远”。最可怕的是乔琪引起她那种不可理喻的蛮暴的热情。为了自己一厢情愿的爱,她宁愿自欺欺人,用虚幻的爱情理想麻醉着自己,牺牲了自由、自尊和人格,以青春美貌为代价苟且舔食着朝露般的所谓爱情,最终“就等于卖了给梁太太和乔琪乔,整天忙着,不是替梁太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并且还是“自愿的”。这个中的心酸,葛薇龙也深深体会到。她的爱是卑微的,没有地位的,也是不受尊重的,即使认识到自身的悲剧,还义无返顾的照走不误。葛薇龙的青春就像乔琪抽烟时打火机的光,“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立即谢了,又是寒冷与黑暗”,如瞬间绽放的火花,转瞬即逝,不过是刹那间的浮华。小说里,情欲不是葛薇龙堕落的惟一原因,物质上的诱惑、她本人的软弱都在拉她向深渊里走,物欲和情欲是交替起作用的,因此,不仅是社会毁灭了她,同时也是她毁灭了自己。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说到“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男性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上比不上男人,但男人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不被禽兽所屈服呢?可见得光怪别人是不行的。”由此可见,葛薇龙悲惨的命运不能完全归究于社会及他人,心甘情愿地被支配和控制,没有反抗的力量,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动力,完全丧失独立的自我,这才是她走向命运深渊的主要因素。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合璧的环境下,西方物质文明对东方道德的冲击,葛薇龙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其“新”是因为她受过新式的教育,过着“新时代”女性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但她并没有新的思想,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因此,“旧”是指她的思想意识和人生道路仍处于封建社会。与之类似的女性人物有《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芯。她们同样受过西方教育,却并没有把自己从封建的牢笼里解救出来,而是不断沦陷,最后困死在老旧的思想中无可自拔。

三、《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的白流苏

《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与前面提到的两位女性人物不同,曹七巧和葛薇龙是被迫害,最终走向人生深渊的代表人物。但白流苏却是精明的,善于抓住机会,并勇于寻找挣脱家庭出路的一个女性。如果说前面两位女性人物都是以悲剧收尾,那么这一位无疑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逃脱家庭传统束缚之后,修成正果的女性人物。“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处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原本也是一个普通的闺阁小姐,然而却有着异于常人之处。在那个年代,她敢于离婚,这勇气,也不是一般大家闺秀能及的。原本回到娘家可相安无事,但由于家道的破落,离了婚的她就成了兄嫂奚落的焦点。迫于无奈的她为保护已有的淑女身份和舒适的物质生活,只好以自己最后的青春作资本,寻求第二次婚姻,并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处心积虑地经营,这本身就是女性生存的一种悲哀,其追求的过程和结果只能是“说不尽的荒凉”。江宝钗在《论张爱玲小说的通俗性》一文中指出:“中国妇女的悲剧:恋爱是生命中唯一的冒险,充满想象的成素,而婚姻是唯一的事业。”

白流苏大抵上是一个较为坚强的女子,她会反抗,能够大胆地顶着众人的唾弃与前夫离婚,可见是很有勇气的,然而她也是妥协的,因为最终她不过是一个在经济上柔弱、无助的女子,逃离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她不得不学会算计。可是,再精明的人也有无奈的时候,她那西式的外壳下包裹着充满了典型的 封建式的对金钱的依附,这与男主人公范柳原要的普通的对“花瓶”的欣赏和把玩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矛盾,两人不得不进行一场关于爱情的较量。如果不是香港的沦陷,或许,这样的“爱情之战”还得继续下去,然而,当流苏处于似乎不可挽回不可更改的生命悖论中时,当她陷于无垠的“爱情迷宫”时,一座城池的沦陷成全了她。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带着几分诙谐、几缕辛酸。

白流苏作为一个已离异七八年的女人开始寻求她的第二次婚姻,这次寻找显然带有多重目的——以自己的漂亮和名誉作赌注,把经济能力作为择爱的标准,确保富足的物质生活,组建可靠的小家庭。她是一个用前途作赌注,用婚姻为下半辈子铺路,从旧派走向新派的中国女人。这类女性执著于生活,生命欲望强烈,小心谨慎、费尽心机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大都归于失败,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人生的悲凉。类似的人物有《连环套》中的霓喜,不同的是,霓喜先后和多个男人同居,千方百计想成为对方合法的妻子,一次次算计、挣扎,最终却每每人财两空。毕竟,用一个城市的倾覆去成全一段爱情太过奢侈,只能是偶然,却千载难逢。

四、《十八春》中自立自强的顾曼桢

《十八春》中的女主角顾曼桢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上海小户人家的女儿,性情温和,个性却很独立。曼桢是张爱玲笔下不多的美好的女性形象——朴素、善良、单纯。她对沈世钧的爱情执着而单纯,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受过高等教育,为了养家糊口,一个人做了几份兼职,任劳任怨。然而这么美好的人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和亲情的羁绊。

在《十八春》里,亲情沦丧表现得更为明显,狠心的姐姐为了保住自己的婚姻,留住色狼丈夫的心,竟然打起亲生妹妹的主意,伙同丈夫祝鸿才诱奸了自己的亲妹妹,将她推入火坑。在祝家度过了一段幽暗囚禁的岁月,性格要强的她没有就此屈服,而是想尽办法逃脱这一切,去寻找她的爱人世钧,结果却是世钧结了婚,放弃了她们的爱情,这无疑在曼桢的伤口上又捅了一刀,她原本应该拥有的美满爱情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和她擦肩而过了。然而,曼桢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生命中遇到最残酷的事实之后那一份坚强与执着,直至最后的归于平淡。她在那个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地活着是张爱玲笔下一个始终自立自强,从自立中获得自由的典型,可是终究因为太多无法抵挡的因素而使属于自己的幸福破灭。

其实像顾曼桢这样温柔善良的女性有很多,假如她没有埋没良心的姐姐和姐夫,平平淡淡地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或许,她就如同中国许多这样的女人一样,结婚生子,平淡无奇地过完这一生,也就不会给人们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可是,没有这个“假如”,《十八春》里历经重重磨难,在柔弱中透着坚强的她,给所有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原来,平凡的女人是不普通的。这也正好验证了张爱玲的一句话——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张爱玲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人物,这些女性擅长在自己的生命里制造各种戏剧 化的场面,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一点点摆脱不公平、不平等命运的希望。张爱玲用其细腻的笔触、对女性内心深处敏锐的洞察力,细致深刻地刻画了一个个性格残缺却真实、形象鲜明的人物,展现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形形色色的女性,虽然难免片面化,却有其独到之处,为当时的女性意识的开掘开辟了一条道路,具有催人警醒的意义。我们在阅读其作品的同时,能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感受到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哀,看到女性如何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与埋藏,从中更加明白新时代的女性应该独立自强,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与未来。【参考文献】

1、张爱玲 《张爱玲文集》 南海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1版

2、刘勇、陈婕 《苍凉写就的华美——走进张爱玲的<传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3、于青、金宏达 《张爱玲研究资料》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

4、张爱玲 《流言·自己的文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4

5、张爱玲 《谈女人》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

6、杨泽 《阅读张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专题 篇五

教学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艺术性。中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毋庸置疑拥有独特的艺术性。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是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所体现出的具有科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教学活动特征。现就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功能作用及创造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

教学艺术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不朽的话题,中外不少教育家对教学艺术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总体来看,教学艺术需要满足教育哲学所体现的“真、善、美”原理,并且具有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形式。当代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也不例外。1.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当蕴含“真”

从哲学范畴来说,“真”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人们对这种规律性的如实反映。所谓物理教学艺术的“真”,即在教学中反映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揭示自然界的内在美,也就是物理教学体现出的科学美。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客观真理,并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便是对物理教学艺术中“真”的探索过程。在美学中谈到,有“真”才能“美”,因此科学性是物理教学艺术的基础,它体现在物理理论的真理性、物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物理学科学美的合理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体现出它所具有的科学美。以物理教学内容为例,在物理课堂上,优秀教师总喜欢用演示实验来代替画面清晰且形象逼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演示实验的可信度高、真实性强,触手可及,且能够自行操作。当演示实验所展示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所预设的结果不同时,学生不但不会去怀疑他所亲眼看到的现象,反而会对这样的反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2.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当包含“善”

“善”,在哲学范畴里是指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关系中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性。教学艺术所说的“善”是指教育者被肯定的有目的性的教学实践,真正的教学艺术都应该对社会和个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即教学艺术在教育性上所体现出的社会功利性。脱离了教育价值一味去追求审美价值,这样只会让教学艺术失去其真正存在的意义。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音乐、绘画、雕刻等其他艺术有所不同,是否具有教学艺术需要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判。例如有位物理教师为了将枯燥的物理概念上得生动有趣,他在教学中使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度过了整堂物理课。但到后来测验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物理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听教师的逗乐言辞上了,对物理概念的记忆并不深刻。这样的物理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答案不言自明。虽然这位物理教师使学生听课的情绪高涨,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佳,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不满足教学艺术“善”的特点。一切教学艺术都应该以教育性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教师应当力争把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很好地协调起来,这就是教学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区别所在。3.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 教学艺术中美感的激发,都是由于教育者的智慧在形式上的显现。但对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来说,也不能只片面地强调形式,因为形式只能由内容所决定,脱离内容的形式就算再完美,也只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该兼顾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形式,使他们达到和谐统一。例如多媒体教学对中学物理教学来说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教学形式,因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模拟许多无法在学生面前进行演示的物理实验,且能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对其注意力进行捕获,于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教学形式。但对课型繁多的中学物理教学来说,不是什么类型的课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的使用取得好的效果,有些课型反而会因此适得其反。因此,不能盲目地使用那些所谓好的形式,只有当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物理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鲁迅先生认为,一切人类以为美的东西,就在于他有用。教学艺术的美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不能给人带来益处,那它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学生个体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突出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教学相比,艺术化的中学物理教学以其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根本上摆脱了灌输和说教,使他们沉浸在教学艺术的享受之中,无形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中学物理教学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精神上的审美享受。例如有位物理教师,他在讲授圆周运动课题时,不需要使用圆规、直尺和三角板,只用一支粉笔,边讲边画,画圆即圆,画方即方,堪称一绝。他用艺术性的板书征服了他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学中的美不但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到愉悦,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审美愉悦中启发智慧,发展思维,增强能力,从而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导动机不单单只是为了在各项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学习活动、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爱好。2.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并没有去关注自身所蕴含的美,更谈不上对于教学美的刻意追求。然而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所体现出来的美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细细琢磨的,因为这种美不仅让教师为之着迷,也让学生为之倾倒,它将深深影响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如果一个物理教师只是像知识的搬运工或教科书的传话筒那样去教学,他将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他的课堂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无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快乐,甚至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听物理课是一件不堪忍受的事情。一堂具有教学艺术的物理课,教师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学生会不会因为复杂的物理概念或原理而感到枯燥无味,也不用刻意强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具有艺术性的中学物理教学无形中会存在一种吸引力,犹如鲜花对于蜜蜂的吸引,飞蛾对于光明的追求一般,牢牢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这正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想取得的效果和要追求的目标。

三、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创造

教学艺术的创造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审美观、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浓烈的教育热情。在教学实际中,物理教学艺术通常是只属于少数优秀教师的“专利”,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对教学艺术所产生的神秘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实际上,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门槛不高,教学艺术的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创造。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必须经历如下两个阶段: 1.从模仿到创新

教学艺术的创造要以模仿作为基础,教师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优秀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教学经验就是值得学习、模仿的对象,将他们的教学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样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快的提高。当然,模仿不等于照搬。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表层的形,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其中隐含的神。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并不是单纯地把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机械地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只有将好地教学经验与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完美地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始于学步,终于创新。”模仿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创新。教学艺术创新的表现是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个性和特色,它是个人教学艺术趋于成熟和稳定的主要标志。教学风格的形成是由简单的学习、模仿,再到独具特色的创新,拥有创新的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学。2.从构思到传达

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教学艺术构思活动和教学艺术传达活动的总和。中国古代画论中所提及的“意在笔先”,是指在艺术的表达之前,要先经历艺术的构思。教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与其他艺术的创造一样,也要经历从构思到传达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在课前做到巧妙地构思,精细地设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挥洒自如,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教学艺术构思涉及教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大到对学生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考虑安排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确立,小到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过渡,甚至教学中的表情动作的设计等都需要精心准备,不得大意。教学艺术构思仅仅是教师在头脑中对教学艺术形象的设计,要想把教学艺术构思的成果表现出来,还需要有教学艺术的传达活动。教学艺术传达,即教师通过物质媒介将头脑中的构思表达出来。因此,只有当独具匠心的构思得到超高水平的传达,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教学艺术。参考文献

6.浅谈如何提高班主任道德素质专题 篇六

浅谈如何提高班主任道德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校长工作的得力助手和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者,班主任自身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在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具有比一般教师更高的素质,特别是师德素质。

我从教15年,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现在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敬业爱岗,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当今社会是物质和精神、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社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教师队伍受到了冲击,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部分教师下海经商,也有望梅垂涎之人。而教育事业则需要那些两袖清风,一支红笔伴终生,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志士凡人。“耐不得清贫就不要做教师”这句话正是教师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热爱教育事业不是一句空话,敬业爱岗更不是动听的口号,对班主任来说,即要做到以勤精业,又要做到以德育人。以勤精业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对所教学科的“精专”和渊博的文化知识;以德育人则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注重从平时的点滴处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学习教育法规,树立法制观念。

现代社会是文明、民主、公正、法制化的社会。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做到遵纪守法,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中规定的义务,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必须要知法、懂法,不难想象一个连基本法律法规都不懂的人,如何去能够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对班主任来说,必须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其次是必须守法,用法律法规和教师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品德,在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中,处处以身作则,以德育人、以德服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三、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爱,但是爱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也就是说,爱要体现理解,体现宽容,体现原谅,爱要学会赏识,爱要充分信任。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达到教育工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谦虚谨慎,树立正确的集体观。

每位班主任都应清醒地看到,教师地位的提高和受社会尊重的程度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整个教师集体的形象息息相关。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工作中的协同动作,协商共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切不可藐视他人,惟我独尊,歧视科任教师,对其他班级也要做到宽厚、礼让,使教育工作出现齐抓共管的动人局面,为教育学生创造良好氛围。

五、争取配合,形成正确的家教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如若没有家长的配合,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那简直是天方夜谈。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应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时常家访,向学生家长讲明学校每年的家教工作的主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宣讲教育常识。但同时要注意不要打“小报告”,泄怨气,这样只能是适得其反,会引起家长、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不良的连锁反应。更不能向家长索要、谋求好处,从而引起教育上的不公正性,降低教师威信,亵渎班主任自身的道德情操。

“好范文”版权所有

六、强化角色意识,处处显示师德。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同其他科任老师有所不同,有着特殊性。他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机会最多,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要负责学生如何做人。为此,班主任应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随时都应想到责任,想到自己应该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从这一点出发,就理应要求自己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工作作风、性格习惯、兴趣爱好、言谈举止等方面加强修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模范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对学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对学生说千遍“给我干”不如来一遍“跟我干”。记得特级教师斯霞说过:“铁板着面孔斥责训骂,威胁恫吓,不是严格要求,只是炙人的岩浆,令人望而生畏。一味的苛求道清道规,条条戒律,也不是严格,只是冷冰的寒霜,使人噤若寒蝉,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甘霖。”

7.浅谈张爱玲专题 篇七

引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到今天已经有近30年,中国的酒店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遍地开花,也从零到今天随处可见的各类型的星级和非星级酒店。酒店业从刚开始的引进设备、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发展到九十年代众多的酒店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有的注重财产经营,有的注重服务质量等,各有千秋。酒店业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六年来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酒店业人才也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刚刚过去的2006年应当说是中国酒店业硕果累累的一年,2007年酒店业是否仍会保持良好的势头,中国酒店业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酒店经营管理者应该如何面对新的形势和变化,应当说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就自己在凯旋门华天酒店客房部实习的经验及想法从小的方面谈一下如何通过提高客房服务质量及管理来促进饭店业。

正文:

我,经贸系04级旅游英语3班的学生。从06年七月份学校安排到凯旋门华天实习至实习期结束经过了五个月时间(凯旋门华天酒店是隶属湖南五星级华天大酒店的)在此期间学到了很多关于酒店方面的知识,但从中也发现了客房不服务及管理存在的一些弊端。

首先,客房部是酒店为客人提供服务的主要部门。酒店是一建筑物为凭借,通过为客人提供住宿和饮食而取得经营收入的旅游企业,尤其是客房部提供的住宿服务是酒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客房是取得营业收入的重要部门。所以酒店管理人员应当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高度重视客房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酒店管理者对客房部的不重视及管理缺陷等诸多原因造成客房部人员流动厉害。而正由于人员流失较严重及其带来的培训成本费增加,使得酒店的人力成本增加。导致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优质的服务来自优秀的服务员,要使客人满意达到预定的营业额就必须从员工入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分析:

〈1〉客房服务不同于其它部门,客房部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干净,整洁的客房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客房部的人员包括客房经理,主管,领班,服务员。服务员虽然是最基层的员工却是客房收入的直接主宰者。所以员工是否优秀决定盈利是否丰厚,也许这样说有些夸大其词。但事实也相差不大。对于首次入住酒店的客人客房环境是给客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服务员的服务态度。然而却常常因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协作不够到位而乱子。我是深有体会,那天,我正在打扫1303房间,房间还未打扫完,忽然接到客房服务中心的电话。通知1307马上有客人入住。1307是客人刚离店的走客房,房内很乱很脏。其实,当时楼层已经有好几间打扫好的空房,而前台却把这间没打扫的放给出租了。我放下手里的活,急急忙忙到1307进行打扫,卫生还没做到一半,行李员就领着新入住的客人来了。客人的行李放进了07房间,而客人没地方去,只好在房间里看着我收拾凌乱的床和一堆堆垃圾。虽然客人一到我就给客人做了详细的解释并承诺尽尽快把房间给打扫干净,客人也表示谅解,但我想稳定将我们酒店的形象在他心中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客房部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必须得到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做好客房部与酒店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是提高客房部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例如:

1.与前厅部部的沟通与协调

(1)前厅不应将客人的入住信息及时准确的通知客房部。以便客房部服务员随时掌握房态。对客人的到店时间,人数,宗教信仰等方面做一定了解,从而为客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2)前厅部应将客人的换房,离店的信息及时通知客房部,而客房服务员应在客人离店时,及时查房,看看有没有客人遗留物品,房内的设备,用品有无丢失和损坏现象,有没有消费酒水并将检查结果立即通知前台。

(3)客房部应将客房的实际使用情况通知总台,以便核对和控制房态。

2.与工程部的沟通与协调

(1)客房部负责客房设施的日常保养工作,而工程部则主要负责设施设备的维修工作。

(2)客房要及时向维修部提供客房设施的维修信息,并为维修人员进入客房进行工作提供一切便利。

(3)向工程部提供客情预报,以便工程部对客房进行大检修。

总之,客房部与酒店各部门进行沟通也是提高客房服务质量的途径之一。

〈2〉由于客房服务不同于其他工作,对服务员素质要求比较多,例如身体健康,没有腰部疾病。因为客房部工作大都属于体力活,所以员工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要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卫生意思及服务意思。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思想品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接待外宾。但我们酒店在招聘时就没综合考虑,在招聘及培训时没做到位,之前提到过酒店业人员流动比较大,作为酒店重要部门之一的客房部也不例外。三天两头有人不辞而别,为了填补空缺。酒店在社会上广招“人才”包括许多阿姨级别的人物,有的甚至比我妈妈年龄还大,还有腿脚有病的。其实我并不是歧视那些阿姨和有病的。我只是觉得客房部工作量比较大,做客房的多是年轻人。对于那些阿姨怕她们吃不消。还有那个腿上带病的女孩和我差不多大。刚开始并没注意到她腿有毛病,是她多次请假引起议论,和她聊天后才知道是车祸留下的后遗症。酒店在招进一批新员工时往往会对起进行强化培训,以便能更快的上岗。但效果往往不怎么如人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理。因为这个工作就是讲求经验,熟能生巧。所以花精力培训新人还不如尽力留住老手。在培训新员工所用的精力和时间是成本的一种浪费,而多留住一名优秀员工就是多节约一比成本。

留住优秀员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让员工有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现代员工寻求组织的尊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酒店管理者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激励理念,充分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适当授权与授责,使员工主动参与到酒店管理与服务中,创造性的完成工作。树立强烈的集体责任心和自豪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与忠诚度。例如、充分授权,适当控制。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就要器重员工。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权力中心下移,善于发现人才,大胆授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精神。使员工在工作中找到定位,以酒店为家,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关心员工生活,在活动中增强感情。紧张的工作之余,关心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2)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公平的竞争场所。在我实习期间来了个“新员工”,我一直感到很好奇为什么他人缘比我一个老员工还要好,因为主管领班包括经理好像都对他比较照顾。而且他连上层领导都知道不少包括饭店的前身(我们饭店以前叫凯旋门酒店,后来因经营不善才交由湖南华天托管的)那个新同事和我是老乡一起的,所以和他聊过以前的事。而且我还在他面前班门弄斧。他以前是酒店的员工而且工作优异。在酒店进行领班选举时是最有望晋升的一个,但是由于不公平竞争而落选了。由于酒店是由湖南华天托管的,那个通过关系上去的领班是湖南的而且她男朋友是客房部副主管。所以她被破格提升为领班,之所以说是破格是因为她一直是在客房服务中心做文员,从来没做过房间,没有做房经验。相对我老乡来说差了老大截。结果她却升为了主管。可能由于气愤不过,我老乡就跳槽了。虽然现在回来了,但他现在的做事态度完全属于应付,根本毫无热情。酒店也因此丢失了一个优秀的员工。所以酒店管理者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要因为裙带关系而埋没摧毁了真的人才。

(3)建立合理的利润分享政策及完善的奖惩制度。经济利益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结合点。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体系,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在利润分配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平原理。员工会拿自己所得与同类型的人相比较,如果发现有不公平因素,就会影响其积极性乃至跳槽,所以工资奖金的发放应遵循公平原理。

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如优秀员工奖、最佳服务奖、客人满意奖、最佳团队奖、突出贡献奖,创新奖、服务质量奖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集体奖与个人奖要结合起来。

(4)管理者要慎用惩罚,善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发扬明主,重视与员工沟通,善于应用语言技术,如果管理人员说话枯燥乏味,只知道单调的重复上级指示,不停的批评员工在加上另人厌烦的口头语,必然会引起同事们的反感和员工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把事情办糟。根据个人及同事的共同体验,提出以下几点忠告,切忌亲疏有别,不注意聆听,爱讽刺挖苦,自以为是,缺乏尊重,难寻踪迹,不停罗嗦同一问题。

总之,留住优秀员工也是提高客房质量的要素之一。

〈3〉将服务质量管理应立足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从中国酒店业的现状来看,服务标准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标准化是基础,个性化是趋势。各个酒店情况不同标准也就不同例如珠海度假村“量化管理”出效益,前厅服务坚持“359”标准,入住接待限时3分钟,结帐5分钟,别墅区退房9分钟;餐饮服务“15-15-20”的标准:上第一道菜15分,客房送餐15分钟,别墅区送餐20分钟;上海锦江集团的标准是:“客到、茶到、毛巾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边服务、边观察、边研究、边改进”;“请字当头、谢字随口、笑口相迎、站立答话”。总的说来有相互关联的五大标准: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服务规范标准化,民主管理标准化,检查制度标准化。以上酒店的做法都是很好的典范。

在完成了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应向个性化服务与管理方向发展。

个性化服务与管理有多层含义。从宏观上看,酒店一定要创出富有特色的个性化品牌,包括酒店的建筑风格、硬件设施、目标市场定位、独特的酒店文化。例如假日集团的‘热情’、希尔顿的‘快捷’、喜来登的‘关怀体贴’、肯德基的‘101%满意’、香格里拉的‘亚洲式’亲情服务等等都是品牌特色;微观方面,服务个性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充分展现服务员的个性。每个员工都有自己富有个性的人格和素质,在坚持规范化服务程序的前提下,培养员工的个性化服务意识,发挥其创造性,在客我接触的真实瞬间,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超值服务,如员工的微笑服务、快捷服务、创造性服务。当然,要提供规范化而富有个性的瞬间服务,在客人心里制造心动,还需要从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素质:

1、敏锐的洞察力是做好瞬间服务的前提。培养员工善于观察、用眼睛说话、用微笑沟通的意识;

2、敏捷的行动是做好瞬时服务的关键。在准确判断客人的需求之后,要迅速行动,避免让客人过久等候引起投诉。

3、广博的知识是做好瞬时服务的基石。旅游服务人员要做杂家,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对当地的旅游景点、气候、交通、民俗文化都要知晓。以满足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

4、说话的艺术性是瞬时服务的催化剂。服务语言要讲求艺术性,巧妙处理好客服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

5、独具匠心的个性是瞬时服务的升华。细心、耐心、创新的性格品质是个性和人情化服务的必备素质。

个性化服务的第二方面是满足客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为顾客提供为他们订制的高接触、高个人的服务,并为客人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酒店业的一枝独秀“金钥匙服务”更是把个性化服务演绎到极致。

8.浅谈张爱玲专题 篇八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我的理想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戏活动,让课堂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情趣,学生和老师劳逸结合,来活跃课堂氛围。

一、用游戏活动分组,增强了孩子的合作意识。

1、报数分组。按1至几报数,完成后,按号数坐到写了1号、2号、3号„„的那一组。利用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新的小组成立了,合作讨论的第一件事是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并限制时间,还要每个小组中找出三位进行角色分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协作组,在协作组中还要有一些特殊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但这些角色在一定时间内要交换。角色就分为:朗读者、查对者、记录者。其中朗读者是告诉大家需要做什么,鼓励他们怎么做。查对者是确保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任务,看完成的时间和进度,提醒组员的时间。记录者也叫展示者,是把小组内每个人的意见和想记录下来,与其他小组分享。这样的分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伙伴交流,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工。就避免了有的孩子只是听不说的习惯。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就有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学生,平时不和大家交流,我就用这种方法鼓励他,让他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一学期下来,他的变化很明显,渐渐地爱说爱笑了。小组中合作、分工真的起作用了。

2、利用图形、糖果分组。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放各种形状、颜色的图形,各种口味的糖,让每个孩子摸出一个来,可以通过相同形状、颜色、口味来分组,分好组后也要进行角色分配。

3、还可以利用衣服的颜色进行分组。这些分组方法能使学生在精神和情感等方面得到满足。(1)感到爱与归宿。作为人类应有归宿感,让孩子感到有归宿感,让他们去爱人,体会到被人爱。比如给小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给小组编歌曲。(2)提高能力、增加力量。孩子被认同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做的事被人认同而且做得很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分组中孩子们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作为老师不能一味的反驳或者批评,可以对孩子说鼓励性、感谢性的语言。“你的主意很好,谢谢!”(3)感到自由。让学生能独立地做自己的事情,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比如孩子刚学时要多靠近他们,摸摸、拍拍它们,当他们能自己做时就离他远些。(4)学会选择。让孩子有机会选择,还要有安全感,也给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比如,决定自己组的名字。安全感是很重要,但也应该让他们抛开远有安全感去做一些选择。(5)感到快乐。“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孩子在做事时感到快乐也很重要,做某件事时很喜欢、很感兴趣。在课堂上需要有微笑,也应常看到孩子们的微笑。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合作,还要让他们在情感和精神方面得到满足,这样才是完整的分工合作。

二、课中穿插游戏,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训中,加方老师教给我们许多在课中穿插的游戏活动,同时教师们自己也创编了一些,这些游戏生动、有趣,易于记住。

1、遇到一节枯燥的课,游戏活动在课堂中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刚上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背一首诗或唱一首歌,再进入新课的学习。要下课或放学之前再唱一轻松的歌曲结束一节或一天的课程,并回忆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做得不好的是什么,想想该怎样努力和改正。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每次上课铃响了。在教师外面就能听见他们琅琅的背诗声,心里真舒服。

2、小学低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当孩子开始“开小差”时,穿插一些有趣的的游戏活动,他们的注意力渐渐地集中,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列举几种游戏:

(1)“七个向上”。先选出七个学生,其他的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并竖起大拇指,这时选出的七个学生开始摸台下学生的大拇指,被摸的人把拇指缩回去,就猜一猜是谁碰着他的,最后再交换位置。同时没猜中的人可以即兴表演节目。(2)唱儿歌做动作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节奏和韵律感:“小兔子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3)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左手摸右耳,右手摸鼻子,再互换,左手摸鼻子,右手摸左耳。

另外,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孩子的特点和条件创编各种游戏,“伸伸腿、伸伸腰、跳一跳”等,只要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适合他们。

三、课堂中讲故事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增加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一次参加培训时,维吉妮娅和苏珊教给我们多种形式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并不是每个故事孩子都喜欢听,但只要懂得用方法,都会讲的生动易懂,孩子也容易接受。以下两种讲故事的方法很适用于我们的小学课堂,仅供大家的参考。

1、用绒布、硬纸片等做故事中的动物或人物工具,拿到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讲解。课堂会因为故事而生动有趣。小学低段孩子主要是形象思维,如果单纯地讲故事,偶尔也会感到枯燥无味。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让他们知道了故事的内容,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动手和动脑的习惯。

2、让孩子戴上故事中动物或人物的头饰在课堂中表演故事中的内容,就显得生活化,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他们会更加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同时孩子感到快乐,极大地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活动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确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们不妨试试。但要选准时机,选好环境,适时适量地运用,这样在课堂中就能真正起到调节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谈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游戏便是生活的大部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更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学科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能快速、质优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中玩、玩中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共识,游戏教学渐渐成为学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

数学学科中的游戏式教学,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数学的学习更加接近生活,而且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游戏介入,解决难题。

游戏是数学知识获得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寓教于学,使学生

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例如:在教完九九乘法口诀后,要求学生熟背口诀,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但由于背口诀比较死板、枯燥、单一,学生很快就感到厌烦。我曾一度为如何鼓励学生背口诀而伤脑筋。后来,我把背口诀设计成“大合唱”,而且必须跟着我这个总指挥所打出的节奏来“唱”。学生一听,都觉得很新奇,很好玩,精神马上就上来了。结果效果相当的不错。我大受鼓舞,不断地变换着各种指挥的方式和要求。如快速、慢速、大声响亮、轻声低调------营造出合唱团的“高音”“低音”、“独唱”、“合唱”、“对唱”等不同的效果。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玩法,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越背越开心、越背越卖力。每次要停下来上课了,学生都抢着说“再来一次”,意犹未尽、欲罢不能。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口诀熟练得很快,计算的速度也不断地提高。数学游戏不只是为了轻松、为了玩,数学游戏的设计最终的目的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游戏,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游戏介入,激发兴趣。

我们的先贤孔子在很早之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也指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来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的游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立即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摸球------可能性大小》时,我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我准备好了一个抽奖箱,并放了8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学生一听说可以抽奖,还有奖品,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我公布游戏规则:“摸到白球没奖,摸到黄球,安慰奖,摸到红球一等奖。同学们,请问你想摸到什么奖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要一等奖。”刚开始摸球的几个同学都摸到白球或黄球,很少摸到红球。这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说是因为摸球的人运气不好,有学生觉得可能是老师在球上做了“手脚”,有学生开始怀疑箱内没有红球。我把球全倒出来,让学生数清楚颜色和个数,再开始第二次的抽奖并做好结果的记录。经过一番抽奖后,还是抽到一等奖的人较少。我故意问:怎么又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吗?学生们纷纷积极发表自己看法,还引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这节课的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正所谓: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掌握自然而牢固。

三、游戏介入,培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过程中,越是让学生较少发觉你的教育动机越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游戏创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好玩,设计游戏应考虑到要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能在玩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完《对称图形》后,特意准备了很多的纸和剪刀,让学生利用对称的知识,亲自设计和制作一个对称的图案。开始时学生不知道怎样做,只能剪出像心型、三角形一类简但的图案。我把较特别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后,其他同学深受启发,一个比一个做得复杂、一个比一个做得精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无限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体,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数学教学中,要创造不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热情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进行独立的表现,都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的所收获。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玩地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煅炼了能力,获得了成功,更能激发学生不断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地进行游戏,才能使游戏教学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只有科学地运用游戏,才能促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在其中,只有精心地设计游戏,才能发展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和发现。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张玉(小学数学 广西浦北县小学数学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8 / 138 发表日期: 2011-11-15 22:14:04

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探索、巩固新知识,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探索、巩固新知识,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色彩,并充分利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

一、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动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习知识,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例如教学“4的认识”,老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动物园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中那些可爱的动物。”接着出示动物园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你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字‘4’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都有4只腿,又如:1只大象有2只耳朵,2只大象有4只耳朵,又如:地上有3只松鼠,树上有1只松鼠,一共4只松鼠等。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游戏可以学生的丰富学习。

小学低年级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个“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换算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轻松愉快学会了新知,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游戏可以使学生巩固新知。

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习推向新的高潮。例如教学确定位置(第几排第几个)后,可以利用下课前的3至5分钟进行“我的朋友是第几排第几个)的

游戏。请10位同学分别上前说说自己的朋友是第几排第几个,下面相应的同学说“我是第几排第几个,我和你是好朋友。”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老师还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游戏中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这样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通过游戏,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在教学中,有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有趣的游戏。像“夺红旗”,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每个小组都在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励。你算错了,他马上冲上去改过来,这种竞争意识使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学习习惯,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在“玩”与“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五、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游戏教学还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如:在“找朋友”游戏中,学生经过理性的思考后,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心中的答案。在寻找过程中,有谁找错了,别人就会主动帮助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培养起来了。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实践证明,游戏既有效地传授了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还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非智力品质。

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

一、在游戏中设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开展数学小游戏可以进一步激发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激发探究的愿望。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组织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开炮游戏”。教师发令后,看谁打得准。学生在这个游戏活动过程中,自然发现了“炮口角度调整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自然地引出了课题,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游戏中探究

学生只有主动投入探究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及时依托游戏这一载体,让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们组织了“剪纸游戏”。先要求学生任意剪出一个梯形,并把梯形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份数越少越好,方法越多越好。要求是:剪开的各部分图形可以转化,会求出其面积。学生在游戏中得出四种方法:(1)通过上底的一个顶点沿与梯形一条腰的平行线剪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3)沿中位线剪开,旋转180º,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4)沿等腰梯形上下底中心连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各种方法的归纳,得出了梯形面积公式。这样的游戏活动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三、在游戏中体验

一年级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趣味题:方框里应该是什么水果?

上述练习题渗透了对称的思想。如果直接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可能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设计了“水果照镜子”的游戏。新鲜的水果来到镜子前面,有的看到了自己,有的没有看到,你能找到它们吗?学生在游戏中很好地理解了问题的意思。

四、在游戏中结课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往往也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候,这时的游戏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转盘进行抽奖游戏,学生兴致很高。在游戏之后,利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对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深化了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总之,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者:李小艳 发布时间: 2012-8-13 22:21:54

古往今来数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游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对此,马丁.加德纳曾经作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

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

1.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景,使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立即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上好每一堂课,不仅仅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还需要学生的配合,特别是自闭症的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容易被一些其它刺激所吸引。为此,我采用了游戏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以至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实践证明,游戏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学生不仅愿意参加游戏和实践课,并能积极开动脑筋,使数学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游戏便是生活的一大部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便更多的赋予多功能的意义。例如:在教完九的乘法口诀后,要求学生熟记九的乘法口诀,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但是由于背口诀比较死板枯燥单一,学生很快就感到不耐烦。作为老师特别是数学老师都曾一度为如何背口诀而苦恼。

老师可以将口诀设计成“大合唱”而且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所打出的节奏来“唱”,这样学生就觉得新奇好玩了,效果也会相当的不错。在整节课中不但的变换着指挥的节奏。如:快速慢速大声轻声,这样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良好的气氛所陶冶 感染,因此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有针对的设计教学游戏,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学生思维的发展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的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4.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集体还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神经系统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数学兴趣的欲望不高。而在数学课堂中游戏恰能补充这方面的不足。根据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帮助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摆脱心中对数学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5.从游戏中学习新知,培养自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学习一段时间后,精神不集中,大脑处于疲惫状态,思维不活跃;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的状态,进行创新思维打开大门。

6.在游戏中拓宽知识,培养能力。

游戏是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巧妙的运用,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的提升。

寓游戏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概念,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应改变以往偏重于数学结果的教学模式,要把结果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一、理清数学与游戏的关系,理解数学游戏对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数学和游戏的关系源远流长,在还没有数学这个概念时,数学知识就广泛存在于各种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发展数学也随之发展,所以游戏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其次,《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游戏,无疑是中学生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数学游戏以雅趣的形式娱人,以丰富的内容引人,以无穷的奥秘迷人,以潜在的功能育人,数学游戏对于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价值。

第三,根据波利亚的观点如果在教学中能很好的组织游戏,无疑能给学生发现事物规律时给予恰当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愿望。又有皮亚杰在20世纪提倡的建构学习心理学中提到利用游戏活动使儿童内化建构其正确的数学概念。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数学游戏运用于数学课堂,使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达到数学好玩的境界,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发展“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许多概念,最终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把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运用于中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清数学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游戏对于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学游戏的特点是具有趣味性;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参与人数多;可操作性强等等,因此通过数学游戏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时强烈的好奇心,最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科学世界观。

组织数学游戏时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有趣、吸引人、浅显易懂,而且不需要过多的预备知识,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跟随教师设定的规则或操作方法积极参与进来。

数学与游戏有其相似性——“乐在其中”,只要主动参与进来就会获得其中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种相似性也就保证了数学游戏有利于数学思想的培养,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世界。数学游戏还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学习理念,更可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交流总结、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梳理每章、节、课的实际背景,挖掘其中的游戏因素,以多样的游戏形式引领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由于新教材里蕴含了不少数学游戏的内容,所以在备课时应该仔细专研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游戏因素,用简单的道具精心组织好游戏环节及运用的时机。具体在组织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有层次。下面就列举几个教学实例来供大家体会。

(四)取“球”游戏

这种游戏一般用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和数据的收集、处理的过程中,如学习可能和不可能,可以在一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十只红球(红球可以用其他物体替代,下同),让学生上来摸出黑球,发现一次都没有,从而教师总结:在给定的条件下,每次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然后再拿出一只不透明的盒子,放入十只黑球,让学生上来摸出黑球,发现每次都是,从而教师总结:在给定的条件下,每次都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最后再拿出一只不透明的盒子,放入五只黑球、五只红球,让学生上来摸出黑球,从而教师总结:在给定的条件下,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的事件叫做可能事件。又如求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知识很好的穿插这种做法,对帮助学生理解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求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多运用,表面上会影响教学进程,但实质上却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阅览一些杂志时,我看到很多教师在组织数学游戏时有自己很好的创意,因此只要教师多动脑筋,一定会把一些不起眼的道具用到组织课堂游戏中来,其本身也提高了教师个人的创新能力。

四、组织数学游戏活动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组织好数学游戏的作用上面我详细的做了说明,不过如果组织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需要知道组织数学游戏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游戏设计简明并富有趣味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如果游戏脱离了教学目标,那么有再多的趣味性都是要遭到批判的,毕竟设计数学游戏的宗旨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选材合适,在游戏过程中不宜有复杂的运算或证明,否则会减少学生的参与面,甚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3、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由浅入深的层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原理、方法。

4、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全身心的投入,组织好课堂纪律,绝不可放手让学生玩,要及时运用各种技法,营造良好的游戏气氛,引导和控制游戏的进展。

5、努力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手段,尽可能地运用学生熟悉的人或物,使游戏富有现代感和亲切感。

6、必须要有阶段性,灵活运用各种多样的形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游戏的单一,保持游戏的新鲜性和好奇性。

上一篇:《思想的星空》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集结号观后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