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精选13篇)
1.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篇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沉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国外各种新鲜事物的涌进,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的时候给家中的长辈送上一句祝福。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到甚至连春节都无法回家陪伴年迈的父母。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有合家团圆的寓意,但现在这一代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物联系在一起吃,仿佛过节除了这种食物就没别的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的节日吸取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国外的节日固然无伤大雅,但是我们不应该把国外的节日看的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过国外的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所以,我们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节日而言,要使之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就要还原每一个节日的本来面目,让每个节日过得更独特,传统文化更丰富,需要向传统文化回归,需要更多的庆祝方式。古时候,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不少,有游园、灯会、猜谜等等,现在过中秋节城市里可以举办一些这样的节目,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零距离的接近传统文化。
我认为传统文化要传承,要发扬光大,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应该起主导作用,通过创造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环境和条件,唤醒民众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意识。文化的流传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年轻一代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就会越来越强烈,因此,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其次,我认为现在就是要把重点放在教育上,因为只有重视教育我们才会从小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就对其产生兴趣。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既然我们的文化如此的优秀我们现在还是不能全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我自己认为就是教育的不够重视。
最后,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要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自己影响他人,做一名合格的华夏子孙。
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一块大金子,它的光芒迟早会在国内外散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2.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篇二
的民本思想。在这些民本思想中, 都看到了民众对国家的根基性作用。毛泽东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中这些丰富的民本思想为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毛泽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改造和创造性转化,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的民本思想, 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升到一个新的, 更高的理论层次, 从而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历史性超越。
一、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形成
1.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萌芽
1908年到1920年毛泽东在立志救国、探求中国出路的过程中提出并阐述了民众大联合的思想, 萌发了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的思想, 并提出了“人民自治”的主张, 开始认识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在革命运动中的伟大作用, 并在理论上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尤其是五四运动使毛泽东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提出, 改造国家和社会的“根本一个方法, 就是民众的联合。”他认为社会革命的发展是由于民众大联合的结果, “我们竖看历史。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 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 (1) 在这篇文章中, 毛泽东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必要性、条件、途径, 以及联合的前途等问题, 论证了民众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强调民众的大联合才是国家的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这表明, 毛泽东从寄希望于圣贤在、转向寄希望于民众, 有了民众是历史的动力的意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期, 毛泽东在人民革命的现实斗争中, 对中国的国情和广大民众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有了正确认识。1920底至1921年初, 毛泽东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通过革命活动, 尤其是目睹了北伐战争, 在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取得了胜利之后, 毛泽东进一步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群众行动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最有力的保证, 开始意识到农民群众是革命运动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提出了:“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 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2)
2.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形成
从1921年到1945年,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理论体系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 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的思想越来越清晰。1939年12月,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 毛泽东不仅再次阐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而且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这恰恰就是马克思主义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两个基本论点。1945年,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3) 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的思想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要求每一个革命的同志都必须关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关心人民的经济困难, 要“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利益”, 初步创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1939年2月, 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 首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随后又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 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要求。1944年9月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 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 毛泽东在新的实践中对其民本思想的某些观点的进一步的阐述, 使其民本思想逐步的走向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 毛泽东对“人民”这个概念作了新的界定, 指出一切被蒋介石反动派政府就压迫的, 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爱国分子都是人民的范畴。在1946年, 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因为他们脱离人民, 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 而是属于人民的思想。1948年底, 他明确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共和国。” (4)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从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更加完善。
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毛泽东民本思想进入了全面实践和实现的历史时期。也为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实践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建国后,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内外环境等方面保证和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的斗争。1956年9月, 党的八大又重申了党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观点, 提出要克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5) 1957年初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对“人民”这个概念作了更为科学的阐释, 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建国后, 毛泽东所领导的这些工作, 实际上也是毛泽东对其民本思想的运用。
二、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民本思想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内容体系。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依靠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观;树立群众观点的公仆观等。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为人民服务, 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 用中国式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进行提炼和总结而提出的。它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 集中反映了毛泽东民本思想的精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把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观点“化”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无产阶级立场, 对于广大人民了解、接纳和支持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理论上又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 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植根于毛泽东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毛泽东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重视人民群众历史作用, 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观。
在革命战争年代,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依然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非常乐观地指出:“中国人民将会看见,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 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 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 治好战争的创伤, 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6) 这既寄托着毛泽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又蕴含着他真心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美好家园的期盼。毛泽东提出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不是回避问题, 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7)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把广大人民群众当作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主力军, 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并且让人民群众来检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3. 树立群众观点的公仆观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树立群众观点, 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毛泽东尤其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把人民群众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力量。在现实工作中, 毛泽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群众观点, 做人民的公仆。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是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 做好人民的公仆, 毛泽东要求干部清正廉洁, 严惩贪污腐败, 他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并且多次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警惕贪污腐败。毛泽东对贪污腐败问题非常重视, 主张对部分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严惩不贷, 因为贪污腐败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它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形象, 严重背离了群众路线, 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据薄一波回忆:“我觉得‘三反’斗争经验中最可贵的一条, 就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清除党的肌体上发生的腐败现象, 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和巨大的决心与魄力, 真正做到了从高级干部抓起, 敢于硬碰, 从严治党。” (8) 这是毛泽东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当时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毛泽东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 把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 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并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摘要: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内容。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依靠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观;树立群众观点的公仆观等。
关键词:毛泽东民本思想,形成过程,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5:292。
[2]毛泽东文选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21。
[3]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031。
[4]毛泽东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375。
[5]毛泽东选集 (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3.
[6]毛泽东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684。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第490页
3.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篇三
一、从历史的角度,认清语文教学源流及发展
我国的语文教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孔夫子到19世纪末,我们把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称为旧传统语文教学。这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很丰富,有精华也有糟粕。总归起来,精华部分强调识字是读书和写作的基础,故而有幼童的蒙学的识字为重点,集中识字;识字、读书、写作循序渐进;提倡“文道统一”、“热读精思”、“读写结合”、“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教学相长”等。当然,旧传统语文教学中诸如读书做官,注入式死读经书,死记硬背,科举取士等消极因素,是要彻底抛弃的。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国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一批新青年改革家,如陈独秀、鲁迅、刘半农等。这时,小学生的学习从私塾走向百草园,由封闭走向开放,提倡学习的活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提倡学生的自读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由于受到苏联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改革开放后,现代教育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语文教学在学科的性质——基础工具科加强“双重”训练,“文道统一”与加强语言训练,教学中强调的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了识字、阅读、写作方法的指导,这些较新颖的观念,推动着中国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每一次的语文革命,都是在否定中的继承,在批评和反思中发展,反映了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辨证发展关系,综观语文教学的历史,虽是凄风苦雨一路,但它却为后来语文课程的修订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使语文教学与时惧进
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的思维、时代的眼光、敏锐的想象力去学习,研究传统语文教学,也就是要以传统语文教学为根基,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借鉴,发展现代语文教学。
(一)开放的心态和思想。随着地球一体化概念的出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日益密切,许多好的思维方法、教学思考、教学流派层出不穷,日益走进我们的课堂。因而我们要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观念新,心态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抱一种乐观的态度,只要他们爱学、乐学,就是语文教学的成功所在。
(二)抓住语文教学的灵魂,回归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实际性是它的突出特点,自从有了互联网,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还有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时下的孩子讲话时内容苍白,语调单一平淡,缺乏交际的“磁性”。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过分张扬形式上的教学,出现了“论津式”的教学效果,语文课上看似热闹非凡,但是学生一问三不知,造成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我们有必要牢牢把握住“文道统一”这根据,让语文教学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构建实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目前我们提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但不同的教师,由于阅历、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他们的教学风格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模式固定,自主、合作、探究缺乏交替和灵活变通,使学生的思维单一,兴趣缺乏。这些,都是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表现。由于当前的学生个性强,见多识广,学习语文的方式多种多样,他们不满于教师呆板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多地要求游戏和学习上奖励,能否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评定,激励竞争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方式,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新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师生的语文水平
陶行知先生十分强调“在做中学”,做即实践,实践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提供了学语文的园地。在语文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时刻感到语文就在身边,自己是语文的实践者和学习者,开放课堂,拓展视野,盘活语文学习的面和渠道。
(二)拓展用语文的渠道。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高低体现在运用上,上台发言、写信致谢、陈述事件因由等等方式,是运用语言的最有效方式。
(三)教师提高自身传统语文教学水平。教书是一门艺术,我们应从传统中来,认真的吸收前人的经验,在实践中发扬光大,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既活力又不失“传统”。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
4.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篇四
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们要收获的不仅仅是美味的月饼,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取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无疑是我们的重任。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它的历史悠久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经历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演绎的辉煌路程。早在《周礼》一书中就出现了“中秋”一词,这个节日蕴涵的丰富民族文化,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一个传统的团圆日子,中秋节更是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谈笑。因此才在这样一个节日,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也应该是中秋文化的范畴。中秋又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古往今来,关于中秋的诗词数不胜数,无数文人墨客在中秋留下了千古名篇,给中秋赋予了一种唯美的浪漫色彩,这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而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说,今年的中秋月格外圆。天宫二号在这天夜里半月升空,开始它探索天宇的征途。继XX年9月“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五年后,“天宫二号”再度成功发射。月美满人间,梦美满心田。今年的中秋夜,这个曾伴着嫦娥奔月、送神舟飞天的中国航天飞行控制“神经中枢”,他们再一次为天宫壮行,开启中国航天领域的又一个中国时刻。中秋之夜奔向月宫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在这个充斥着科学的年代,古人的愿望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发扬吗?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我们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继承。
5.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作文 篇五
《弟子规》里面教我们的正是上慈下孝、上和下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热爱祖国、和睦乡邻、礼仪待人、广施仁爱……教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而许多人连这基本的都做不到,还在那里批判《弟子规》陈旧落后。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第37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经第51章)。
道德经教导我们与世无争、上善若水、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涵养厚德、包容博爱……这决不是简单的书面教化,当一个人的德行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其德性的能量场必然会转化为个人的福报和财运!这绝对不是迷信,这是古今无数明师大德切身实践出来的。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在王侍郎家中做仆人,因相貌不吉而离开主人。后因拾金不昧等候失主而被河间府郑指挥史收为养子,在郑指挥使的栽培下郑兴儿后来官至游击将军,子孙也受到荫泽。再见相士,相士大惊,原来因其做了善事,郑兴的骨相已经产生变化。笔者当年送还了买粮者多付的钱款,顿觉一股信息进入大脑,神气“倍儿爽”,似乎茅塞顿开,恢复和增加了灵性。我这还只是做了这么一丁点儿就获得上天如此恩惠(惭愧),积大功德有大福报之人就可想而知了。可见,人没有白做的事儿,做什么就收什么。如果人人遵照圣贤的教育身体力行,从善如流,那么我们的家庭、社会和自然如何不和谐?不动兵马、不费口舌,不言之教、无为之功,天下无为而自治。这就是古人的智慧、道德的精华,谁说道德不能当饭吃?切莫轻视道光德能的力量,那是一个和谐的能量场,如果这能量场足够庞大,足可以改天换日、净化世界、扭转乾坤!
6.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教师培训 篇六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我们中国目前从经济也好,从文化也好,都处在一个转折点上。现在社会出现很多现象,经济是很繁荣的,社会发展是很快,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每一个字的含金量都比过去大大的增加,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大量反常的社会现象、人文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比如说,有个十几岁的小孩,为了上网,为了玩游戏,为了几十块钱,把家里的老人杀了;有个父亲,为了能从学校要点赔偿,把自己的亲生小孩杀了;还有一个人,把孩子压死了,逃跑时把孩子拖了两公里……类似这种很多反道德、反人伦的事情层出不穷。社会霉点在不断的扩大、蔓延。
现在的GDP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相比,不知增长了多少倍,但是人们的道德水平比以前明显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济在增长,文明在坠落,是因为中国缺文化、缺宗教吗?还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薄弱了?还是中国人缺了什么?在我看来,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正本清源的基
础上承续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为重要。
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
由于“十年**”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度被严重“妖魔化”,大部退出了自身的历史舞台。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走出了极左路线造成的误区,但是,因为改革开放主要限于经济领域,着眼于经济发展,又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席卷中国,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他们中不少人视传统为腐朽,以全盘西化为价值取向,致使整个民族的素质急剧下降,而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现代价值取向已经给中国带来了人文及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任其发展必然产生无法回避的生存危机。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的熏陶感化,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文言即文章的语言,是多数经典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百年来锤炼升华而成的优美、简洁、精确的语言。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俗等中国文化。优秀的中国文化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穷理于形而下,尽性于形而中,知命于形而上。穷理于形而下而生养万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尽性于形而中使人安身立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知命于形而上而厚德载物,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因而能化成天下,使天下文明。
这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体现。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想就是坚持有破有立。
传统文化的优秀性。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
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士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跨国超大型企业,考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因此,我们教育青少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并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臵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论语》、《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千字文》、《唐诗》道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身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及深化。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利用重大节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学雷锋纪念日的学生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母爱的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把传统美德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形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在传统美德教育的初期,采取孩子做、家长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方法。开展“三说三做”活动,“三说”即说三句话:“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三做”就是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句话”。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写下活动的感受,同时,要求家长虽然不参加活动,但要写下看到孩子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在传统美德教育的中期,采取孩子做,家长同做的方式,共同实践中华美德。开展以“我和父母同做”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紧紧围绕“忠、孝、礼、诚、信”等内容,坚持明理、激情、导行的原则,使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通过时间参与,让其知道怎样做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顺利推进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智、信、忠、孝、礼、义、廉、耻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只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臶,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中,以儒学文化体系为基础,提倡的是“仁义治天下”、“以礼治国”,这就造就了我们平和、宽容、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国的民族精神——知道为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吗?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怀着必胜的信心吗?那是因为——民族精神。
我们中国有精忠报国的岳飞;“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英雄人物。也因为他们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我们要感谢他们,我们要把他们那种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中国的历史文化更是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它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例如许多书籍:《论语》、《活着》、《弟子规》......这些都是一些好书,值得我们用生命去阅读的书,它启迪了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思想。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典型,在历史上曾经发放出灿烂的光辉。
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热爱祖国,报效人民,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情感要从小培养,从我做起。我们要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祖国的过去和未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我们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不断增强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发奋学习,健康成长。
二、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不竭动力。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美德,把优秀传统美德作为我们学习进步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始终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公正无私,诚实笃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使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期闪耀出时代的光芒。
三、发奋图强,勇于创新,弘扬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又为革命精神丰富了新的内涵。我们要向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学习,坚定信念,敢闯新路,把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转化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具体行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努力学习,求知上进,培养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乐于助人、不断进取的品质,志存高
远,脚踏实地,锐意拼搏,乐于探究,在老师的辛勤培育和全社会的关心爱护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7.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篇七
在现代的室内设计过程当中, 人们会综合地利用各种元素来对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装饰, 这也表达了人们对于舒适生活空间的向往, 但是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 所有的设计风格, 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内涵的, 这就使得室内设计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些文化元素是根植于人们的意识当中的, 经过长时间的沉淀,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就有必要在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二、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 在现在社会文化当中室内设计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室内设计当中也必须包括精神结构以及文化心理结构,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室内设计, 能够反映人们不同的审美理念, 反映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 并且从设计的风格上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地的背景文化,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是离不开一定时代背景的, 任何的文化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人类的家居设计也来源于文化, 并是强调个体丰富的想象和经验来进行加工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影响室内设计
在当前的室内设计界存在着一些比较极端的观点, 有些设计师完全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抛弃传统, 认为他们所有的作品都是反传统的存在, 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 完全反传统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即使是个人风格再强烈的设计师也不可能做出完全反传统的设计, 并且按照事物的本质来演绎自己的思维, 而就设计的角度来看, 设计不应当单纯的是设计师个人的行为, 也体现在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等显性传统和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形态、思维方式、审美特点等等隐性传统。这些传统无一不影响着每一位室内设计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所不曾拥有的各种条件, 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整个作品的时代感, 但是在作品手段上的丰富却代替不了人们意识当中的传统认知。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应用也使得作品的整体设计感更强, 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更多具有现代思维的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 传统文化对于设计师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 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空间的时候, 更多的会强调和谐、统一, 这也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 如果不能够兼顾到这一点也就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美与舒适。所以将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现代的设计当中, 这是每一位中国室内设计师所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 儒家、道家、佛家3 家在相互争斗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中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无论是当代的作品还是历史上的设计都受到了这些传统思想的影响。
1、儒家的中庸合一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中庸之道, 首先儒家在意识上重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这就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模式奠定了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也成为了当代中国设计师最主要的设计哲学, 并且构成了中国室内设计最基础的哲学内涵。在一些品牌房地产的设计过程当中就十分的重视设计与山水之间的协调, 充分地利用山水、象天法地, 通过对于周边自然环境的再次创造, 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使得双方的风格更加协调, 这也是儒家思想最为经典的体现, 人类在进行家居装饰的时候也会使用这种思维, 比如在人们的家居装饰装中, 如果没有做任何的装修会显得简陋而缺乏生气, 而过分的雕琢又会显得粗俗不堪, 恰到好处的装修能够令人赏心悦目, 又能够帮助人鼓舞精神, 既能够帮助人端正心态, 也能够帮助个人克制欲望, 不过分的奢求, 使情景相生, 物界上升为精神境界。
2、道家的玄虚飘逸
老子认为, 美在道, 而道之本性, 在自然, 即所谓自然而然, 谓之道法自然, 老子所说的道是不可名状之物, 没有任何理性逻辑可言, 也非任何语言可以传达, 超出了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感知也超出了语言的世界之外, 到所注重的不是语言, 而是通过语言的意象符号以及各种语言系统来体现出来的, 所以道具有超验性和抽象性, 而道家的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上, 能够尽可能的丰富整个空间的内涵, 让整个空间设计显得高雅大气, 这种意境空间创造的关键在于引入虚能, 同样的, 也引入了平和的心境。通过对于传统色彩以及古朴雅致材料的使用, 能够向人传达出更加开阔、谦和、林静的意识。
3、佛教的禅中沉寂
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东渐,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 他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以及名师等思维方式而达到精神上的感悟实现自我超脱与自由。在禅宗看来规定星月晓想象的余地也就越大, 所以就能因小胜多, 只有简约至几点才能留出最大的空间来供人们去思考去揣摩。近些年来古典与现代的各色家具设计过程当中, 无不凸显简约雅致的风格, 家具设计的线条干净利落, 色彩纯净, 并且配上一些富有东方韵味的印象, 能够营造出十分良好的居家氛围。
四、集成传统化的室内设计方法
时代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有其自己的脉络, 这就需要设计当中注入一些新鲜的灵魂和血液, 因此就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理念, 融入到设计观念当中, 为现代设计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1、传统符号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符号有很多, 传统符号往往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比如一些古代的图腾徽式, 宗教的事物和符号。这些传统的符号是前人在生产劳动、建造居所的过程当中经验的结晶, 其本身有着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在当代的设计艺术当中使用这些符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直接将这种符号元素作为装饰元素,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营造文化室内的环境, 就一般的手法来说有:简约抽象, 这种手法是对于传统符号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加工, 进行艺术提炼与抽象化, 其原则是可是传统知性而不失传统之韵, 也就是对于传统符号的构结以及再创造, 这使得中国的传统的佛、儒、禅能够融合成为某一种文化, 通过现代的设计技术, 能够进一步地发展这些文化;符号的拼贴, 其特点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对于传统的符号进行构解, 通过勾结来重新拼接,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于传统的符号进行使用, 对于传统的符号进行重新的构架能够更好地进行室内装饰, 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把握尽可能的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将传统的文化表现出来, 让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展现出新的艺术形象,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尝试, 对于外来文化的使用, 找到这些文化当中与本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要素, 使双方进行融合, 文化的包容性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 这就使得文化元素的结合成为了可能, 这样一来就能够用新的形式表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 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到室内设计当中传统文化的韵味。
2、色彩与光的处理
色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 常常会影响人的主观感受, 也会影响个人的情感, 并且左右各人的精神和行为。色彩的本身并没有美或者不美, 但是对于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来说, 则非常重要, 颜色的不同搭配往往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也往往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情绪, 所以室内设计师往往十分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颜色进行搭配。处理颜色的手法有很多, 当前所使用的比较多的手段包括两种, 一种是类似色, 即色相上环环相扣, 相邻不远的两种颜色, 比如我们经常所看到的紫红和紫、粉红和红、黄色和橙色等等。这些颜色或者彼此接近, 但是统一而又有变化, 通过在室内设计过程当中使用这些颜色, 够很好地表现整个空间的层次性, 从而给予人们更好的视觉感受, 人们得以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视觉上的享受。另一种是对比色, 也就是将两种比较色相配得更加和谐, 也就是设计师经常在设计当中所使用的补色原则,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经常看到这种颜色互补的现象, 比如红花配绿叶会显得更加娇艳, 这是由于两种颜色互补的缘故, 而光影是色彩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光影的存在总是以具体颜色作为承载我的存在的, 充盈在室内当中的效果也通过颜色来达到信息传递的效果, 通过色彩的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室内的光影布局, 使得整个环境的氛围有显著的改变, 特别是在光影的共同作用之下, 往往能够创造出更加与众不同的空间情调与意境。
3、空间与家具陈设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性, 也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虽然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传统文化色彩存在着不同, 但是在回归自然效法自然方面却出奇的一致。在紧张而忙碌的都市生活当中人们更加渴望与自然亲近, 但是人们这样的想法往往不得实现, 所以只能以情于家, 通过这样的方式力求营造出一种更加自然的氛围来为自己做精神上的补偿, 从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回归。所以室内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回归自然的手法, 具体来说有两种:第一, 巧妙地处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比如室外空间有青山, 或者有蓝天和田野, 那么在这些地方往往会设计门廊, 通过借景来表达整体设计的自然之美, 除此之外, 在材料装饰的选择上也可以下下功夫, 比如用粗糙的岩石墙或是石膏板仿石材料, 给人一种返祖自然的感觉;第二是室内陈设, 在室内陈设当中有一些原始情调的事物, 通过这种软装饰饰品的使用来增加整个空间的自然性, 比如在室内设计当中使用白色的芦花、红色的干辣椒或者金黄的玉米串都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通过这些装饰物的巧妙点缀, 设计师个人匠心独运就会达到一种自然美的效果, 亦或者在墙面上挂一些湖泊、河流、山林的图片再配上一些与之相协调的盆栽植物, 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虚实相结合的目的, 使人更加舒畅开朗, 从而有真正走进自然的感觉。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的室内设计师肩负着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需要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 了解到文化当中最为本质最为内涵的要素, 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于这些要素重新进行使用。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更多地使用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元素使用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以及生活的质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室内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室内设计在当前的条件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室内设计更加重视强调设计的现代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导致了, 在现代室内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经常会忽略我们的传统文化, 如何正确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成为当前室内设计行业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如何在室内设计当中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室内设计,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崔玲霞.室内环境艺术中的光与色[D].重庆:重庆大学, 2009
[2]杜燕秀.传统美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3]杜燕秀.传统美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4]杨东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5]彭秋中.浅论家装设计中视觉空间的运用[J].艺术教育, 2006
[6]霍维国.论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与装修的基本特征[N].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2000
[7]杨东江.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D].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8]律广.建筑艺术与道家思想[J].福建艺术, 2006
[9]赵忠.道家对中国传统室内空间与家具形态的影响[J].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 2008
8.继承五四传统发扬创新精神 篇八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青年的爱国壮举,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命名表彰镇第二届“十佳”青年,我代表镇团委在此向广大青年朋友表示节日祝贺,向荣获表彰的团员青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从而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回顾中国青年80多年走过的历程,展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就是要继承五四光荣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创新精神。中国青年从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既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又是时代的要求,当历史的长河又一次流淌到新世纪的地平线,当代中国青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发扬创新精神,就是要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理想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成就任何事业都不容易。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前人没有的业绩,就更不容易。没有坚定的理想就不会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就难以最终成就创新的事业。而创新不是沙上建塔,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学习是创新的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取得工作权利靠学习,工作做出成绩靠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不被时代抛弃。但是,创新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用知识开创事业,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朋友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并积极实践。
青年朋友们,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青年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巨大的光荣,我们相信在新的蓝图里,中国青年也一定不会辜负人民的厚望,一定会继续勇往直前,谱写青年运动的新篇章,为祖国和人民赢得更大的光荣。
9.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篇九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迎来火红的七月,迎来中国共产党的90岁诞辰。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1921年7月,李大钊等中共创始人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发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皈依,有了值得托付的领航人—— 中国共产党。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八月南昌的一声枪响,给在迷惘、痛苦、彷徨中沉沦的国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遵义会议上那划时代的抉择更为苦苦寻觅救国道路的仁人志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支人民的武装开始走到了时代的前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崇高的理想随时准备牺牲。白色恐怖吞噬了多少党员的生命,血雨腥风中倒下了无数的英雄。都说“从容赴死易,慷慨就义难”,在敌人的屠刀下,夏明翰发出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宁死不屈的呐喊;在反动派的刑场上,瞿秋白大声疾呼:“为革命牺牲,是人生最大的光荣”,毅然为信仰而献身。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他们为了心中那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而捐躯赴国难,万古永流芳。二十二年的风雨征程,二十二年的浴血拼杀,皑皑雪山不会忘记,茫茫草地不会忘记,红色延安的孩子不会忘记,西柏坡的苍松翠柏不会忘记,那个在血火洗礼中诞生,始终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宗旨的政党。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镰刀砸碎旧世界的枷锁,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名字在共和国的星空中闪耀,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对党的忠诚托起了祖**亲那宁折不弯的脊梁。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那一声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可以骄傲的挺起胸膛。
和平年代,可曾记得雷锋同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铮铮誓言,他的名字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连在一起,他的笑脸同五星红旗下的晴朗连在一起,他二十二岁的年龄同中国共产党永恒的青春连在一起。他的精神教育了几代人,鼓舞了几代人,激励了几代人。无论是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改革开放的春潮,还是从千里冰封的北国到四季如春的南疆,在每一寸被镰刀斧头覆盖的土壤里,处处充满着生机,时时洋溢着希望!为铺就强国之路,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几代中华儿女挥舞着铁锤、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面对艰难险阻,共产党人绝不后退半步,面对坎坷曲折,共产党人永不动摇信念,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不朽的名字:他们是铁人王进喜,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抗洪勇士李向群;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铁草鞋书记杨善州„„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共产党人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有大庆油田的灯火辉煌,才有长江大桥的飞架南北,才有两弹一星的直冲云霄,才有载人航天飞船的月球之行,才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才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才能在北京奥运会上让世界凝听中国的声音,才能在上海世博会上让世界感受龙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作为湖南军信环保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普通一员,我将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充分发扬革命精神,坚持“立足本职,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原则,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为公司场部的生产经营的有序运转作出自己的贡献,力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湖南军信环保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办公室这个舞台上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将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自身党性修改,严于律己,不断提升作为预备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党员先进性,将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机融合,渗透和体现在行政管理、文秘写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并以这些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来衡量和检验效果,把办公室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我将在公司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势而上,不断提升公文写作水平,为促进企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0.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篇十
为了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我校开展了学习少先队队史的教育活动。激励和教育广大少先队员从小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做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在寒假到来之前,少先大队辅导员对全校少先队员进行了一次少先队队史讲座,讲述了少先队发展的70年历史,五个阶段以及少年儿童在各个阶段的出色表现。号召广大少先队员们在新的时期要努力争当四好少年,人人都成为四好少年,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讲座结束后,各班就少先队队史学习情况展开讨论并写出学习体会。
11.中国传统伦理的继承与超越 篇十一
中国传统伦理的继承与超越
以孔子、孟子、苟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道德危机,许多目光敏锐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伦理学家都深刻认识到,拯救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继承、弘扬和超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以建立新的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境界,从道德层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重塑新世纪的民族之魂.
作 者:李卓文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443002刊 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6(4)分类号:B82-06关键词:传统伦理 继承 超越
12.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篇十二
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摘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值此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和中国革命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以长征精神为指引,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开创新长征精神,完成人生目标,早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黑格尔曾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长征这段历史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源头在于一场惊天动地的史诗级军事活动,其胜利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 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途径10多个省市,跨越万水千山,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胜利走完了长征路。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八十年过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长征精神永恒的价值与意义:它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的记忆和血脉中,成为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力向前,也将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百折不挠,努力开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没有体味到当年“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悲哀,也卸去了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但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是老一代革命人为我们做出的重大牺牲牺牲,不能忘却的是永不陨灭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而长征精神的精髓即在于此。
其实,传承发扬长征精神的行为不在于激昂言辞,而在于切实行动。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充分了解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重大成果,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其次,我们要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可贵之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要珍惜青春年华,在学习中发扬长征中的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精神,完善自我以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 篇十三
我承认在接到这次党课讨论的题目时,我并不知道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什么,所以我求教了百度。搜索结果显示,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就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归结起来就是: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的作风,也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认识 的主体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刻也不能放松群众工作,要为广 大群众求解放,谋幸福。
3.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对党内、同志之间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真诚而又严肃地提出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提高认识,取 得进步;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认真地进行自我检查,提出纠正的方法,取得深刻教训。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因为提出的时间早,并且对现在及以后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又称党的三大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1.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党的基本理论,从实际出发,摆正位置,认清情况,不骄傲,不自卑。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增长自己的才干。2.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校,要正确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孤立,不自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积攒人脉,为以后的进步与发展打好基础。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入党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群众意见,一个学生党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周围群众的的关系,就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就不能的真正的成长进步,这一点十分重要。
3.注重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这同样也意味着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存在诸多不足,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坚持广泛而深入的自我批评,反思工作中的失误,改正学习中错误,真正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坚持真理,反对虚假,对生活中的一切不文明,不和谐现象要敢于批评,善于批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关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推荐阅读:
继承传统文化 发扬感恩精神1210-06
关于继承的法律意见书12-11
认识继承发扬--《江雪》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10-18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06-19
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高考11-29
继承传统美德的作文06-19
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09-04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7-21
继承先辈遗志·秉承光荣传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