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共12篇)(共12篇)
1.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一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同时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文化养老”旨在鼓励老干部们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多渠道、多层次地让老同志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养老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将“文化养老”之风吹进老干部群体、不断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市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是“三名一优”(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近年来,**市利用文化优势,着重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理念的引导,在满足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使他们成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开展“文化养老”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基层党组织,深化“文化养老”理念
**市共有离退休干部党员14164名,建有老干部党组织(总支、支部)520个,在职党员联系党组织97个。为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作用和教育作用,我们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进党校培训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举办一次读书会,并定期组织老同志进行时事政治学习,同时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座谈会、政治学习会、形势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将“文化养老”的理念传递给老同志,帮助广大老同志转变养老观念。
(二)依托阵地建设,丰富“文化养老”内容
为满足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摄影协会等涉老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文化养老”活动,使老干部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成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市老干部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培养出了一大批情操高尚、品学兼优、健康有为的老年人才,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在坚持办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努力丰富第二课堂,扩展第三课堂,目前开办教学班50多个,在校学员千余人。**市是中国书法名城,省级、国家级书法会员众多,书画文化根基深厚,拥有众多的书法绘画爱好者。根据这一实际,市委老干部局专门在老干部大学开设书法绘画特色教学班,通过学习,有150名学员被省级以上专业协会吸收为会员。几年来,学员们的书法、国画、摄影、文学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为全市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活动场所,舞蹈、戏曲、门球、象棋、健身、书画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吸引近500名老同志到中心活动。除定期开展活动外,老干部活动中心还多次举办大型老年门球赛、乒乓球邀请赛、象棋邀请赛,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欢乐周末广场文艺演出、“重阳节”汇演活动,展示全市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不断创新笔会形式,邀请书画名家举办大型书画讲座,结合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书画笔会,组织学员开展义卖,为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奉献爱心;与周边地市建立书画交流机制,定期举办书画交流展;结集出版《金秋翰墨》书画集5卷,发展会员1200多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提升了老同志的文化素养,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使广大老同志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依托社区资源,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社区127个,城区离退休干部33739名,随着社区“四就近”工作的开展,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迫切需要。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将“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重视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满足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愿望,调动老同志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积极性,丰富和充实老同志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区都建有老干部活动室,并设立了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为社区开展老年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多个社区建立了基层党校,自开学以来,共开课40多次,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社区还成立有书画协会、合唱团、腰鼓队、中老年模特表演队、盘鼓队、戏曲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自中社区还被评为我市唯一的群众艺术培训基地。民心社区的老干部文化宣传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走向街头、走出社区与其它单位联合互动,进行文艺宣传巡回演出。五夷社区红枫老年模特队和官坊社区夕阳红秧歌队分别在全市首届老年人才艺大赛中获奖。苹南社区每年中秋节都将老干部请到老年活动站品尝精美的月饼和水果,并请养生专家为老干部们讲解怎样科学膳食、正确养生,引导老干部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中社区除定期为老干部放映电影及远程教育讲座、录像外,还多次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电脑、乐理、安全、集邮、手工编织等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深受社区老干部们的好评。
发挥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他们活跃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网吧义务监督、帮教助困、校外教育等岗位上,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宣讲员、辅导员和监督员。老同志们还自发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活动室服务员,每天值班义务为群众服务。有的老同志还自发组成义务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巡逻值班,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卫生建设、邻里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工作,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四)依托社会老年团体,将“文化养老”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积极组建各类涉老文化团体,重视发挥以老干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在建立新型老年价值观、树立“文化养老”理念、促进全社会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主力军作用。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各类老年群众文化组织和文体队伍作用,培育文体骨干,引导离退休干部身体力行奉献余热,把有特长、会组织、善发动的老同志吸收到骨干队伍中来。**市现有老年体育协会,门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自行车协会、摄影协会、老艺术家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诗词协会等30多个老年文化团体。此外,所属的五县五区也成立有众多的老年戏曲、舞蹈、门球、书画等文化团体,各个老年文化团体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是把服务社会放在重要位置。每年春节前夕,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都会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组织书画家到农村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们还举行了书画笔会,将创作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义卖,所得款项通过民政部门捐向玉树灾区。市老年摄影协会发展会员900余人,先后举办“祖国颂建国60周年”、“辉煌礼赞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60周年”、喜迎“十八大”等大型摄影展,编印《**揽胜》、《菊韵》、《魅力**》、《菊花菊城》等摄影画册5部,并在市重要文化活动窗口——金明广场开辟光影长廊,不定期举办展览,社会宣传效果显著。****诗社经常举办讲座,开展吟诗、赛诗活动,出版《**诗词》32期,编辑出版诗词合集《汴水流韵》,并多次在**碑林举办诗词书画展览,举办宋词朗诵演唱会8场,进行社区文化演出32场。老年骑协的老同志们行程遍及全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将**的文化和形象宣传到全国各个地方。这些老年文化团体在活跃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文化养老”是一项大工程,在实践中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目前我市虽然有所成绩,但离“让文化惠及全体离退休干部、辐射到广泛的老年人群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文化养老”经费不足。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开展都需经费保障,用在“文化养老”上的财政经费明显不足。二是内容、形式有待创新。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年龄较轻。离休干部不愿出门、希望“静态”养老,退休干部则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离退休干部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反差越来越大。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架构需要进一步设计。三是活动阵地、场所偏少。尤其是偏远地区,限于经济情况、发展理念、重视程度等原因,没有老同志固定的活动学习场所。四是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不够。“文化养老”不是一家单位就能圆满推进的,需要民政、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三、进一步提升“文化养老”工作的建议
“文化养老”,让老同志物质精神都富有、安度幸福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一)落实经费保障
将“文化养老”专项预算纳入老干部活动、教育经费进行统筹,加大投入,确保经费有保障。筹集社会公益基金,用于老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开展。针对目前社区、农村文化场所较少的问题,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积极推动财政支持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倾斜。
(二)与时俱进,创新服务
老年教育、活动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引领并满足老干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老同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问题,积极发挥各类老年团体、老年协会的辐射组织功能,突出个性化、多元化。
(三)加强各部门协作
一要加强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之间的协作,统一思想。二要加强与民政、社保、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联系,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使其追求“文化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继续推进社区“四就近”工作,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三要加强与教育、宣传部门的联系,定期组织老干部读书会、学习会,开辟老干部活动学习专栏,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要扩大优秀老干部的典型宣传,激励老同志“老有所为”。四要加强与企事业、公益基金会的协作,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养老”工程。
(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一是注重培养“文化养老”的新理念,让更多老同志有意识、更主动地走出家门、参与活动。二是畅通内外交流的渠道,通过老干部工作网站、《老人春秋》、《老干部工作简报》等,及时传播信息,提高“文化养老”工作的关注度。三是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老助老氛围,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老年文化的发展。四是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
2.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二
档案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好处, 尤其对于很多具有争议性的事实, 档案的出现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证据。很多国家包括中国, 档案记载着很多的优秀文化, 这些都是档案的传承作用。充分利用档案的文化功能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档案开发体系, 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档案出版的宣传力量进行相关的创新建设, 是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 应从使国民了解文化、历史和知识的角度出发进行大力推广, 使档案文化真正惠及国计民生。
一、我国档案文化功能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记录史实的传统, 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再到纪晓岚编著的《四库全书》都是对过去文化和历史的记录, 也是档案的最初形式,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主流下的社会意识, 把时代的烙印封存起来。现阶段对档案出版的重视是我国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一步, 很多发达国家早就将档案的建设推向了全民化, 让人们从心理上了解档案的重要性, 并不断地深入学习, 对档案出版物的兴趣也越加的明显, 成为很多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我国来说,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很多的档案是不对外公布的, 这种半封闭的状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出版的发展, 有些档案仅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流通和阅读, 没有完整的档案整理和阅读系统, 使地域、单位、团体、阶层之间封闭的缺点被无限放大, 这就直接导致了档案出版物的文化传承作用的下降, 更不必谈在此基础上的开拓创新。很多较为机密的档案仅在编史修志、行政查考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查阅, 只有相关的专业阶层和领导阶层才能够接触得到, 没有对人民大众进行开放, 也完全没有满足大众的知情心理。
目前, 档案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服务项目很少, 涉及的档案类型也不足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档案馆的服务人员也只帮助查询目录, 没有相关的介绍和解释, 档案馆没有真正担负起大众性文化事业服务机构的职责。对于档案出版更是没有完全的思想解放, 甚至比档案馆的内容还要少, 很多历史和文化的还原都不能很好地实现, 档案的神秘感激发着人们的探寻欲望, 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档案出版的重要性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国相关文化部门必须要从旧思想中解脱出来,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档案文化系统, 从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发挥档案出版的重要作用, 让档案这一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利用。
二、档案出版的文化继承性
档案出版的实际意义就在于要使人民大众对档案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出版物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文化的继承, 档案又承载着很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将很多鲜为人知的东西放到人们的面前, 学习前辈的文化知识和经验的同时, 还可以对其有自己的新看法, 对文化的继承性也就从书本到达了实际, 文化的升华和进步也就得到了实现。
(一) 档案的文化功能
1. 文化存贮功能。
档案主要存在于档案馆中, 它和图书馆一起被人们称颂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档案从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所注意, 早在周代就建立了档案馆的初期形式, 被称为开府, 每个朝代都有相关的机构记录和收藏相关的档案, 如汉代的石渠阁、宋代的架阁库和明清的内阁大库, 这都是对文明的存储, 记录了一个个时代的演变历程, 其中有很多人类的文明成果, 它对每一个后时代的科学文化都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现今的中国每个省份甚至城市都建有自己的档案馆, 其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缩影。根据数据显示, 到本世纪初期, 山东省全省的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就多达150多个, 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档案馆也有将近200个, 超过900万册的档案资料和相关的报刊和图书, 这都是我国文明历史的结晶, 对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着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 同时档案的利用率也在逐年提升, 人们开始重视档案在生活中的影响, 同时对档案出版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2. 社会教育功能。
档案是历史的, 它基本可以还原最初的情景, 也同时具备较强的地域性和直观性。国家对档案的教育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就有明文的研究和规定, 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中, 相关领导就提出在“十五”期间提高档案馆的教育作用的提案。基于此项研究和决定, 很多地区都加强了档案馆的建设, 同时将档案的教育意义赋予其中, 努力建设以档案馆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档案中可以学到很多中国的优良传统, 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也会基于我国的档案来深刻分析我国历代人民和上层建筑的思想变化, 了解中国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 探究其中的规律和轨迹, 不断提出新的看法, 应用于现代化建设中。
3. 文化传播功能。
文化传播包括两部分, 即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时间上的纵向传播。档案在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而档案馆就是文化传播的极为重要的场所。档案起到传播功能, 它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将承载文化的文字在汇编后出版出来, 这也是档案传播文化的最主要的方式;二是将档案信息运用在学术研究上, 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 档案可以说是研究进行的条件和基础, 除了在编著历史书籍的提供大量历史事实外, 在纠正有偏差的历史认识观方面, 档案的作用也是弥足轻重的;三是文化教育功能, 在进行各种文化教育的活动中, 档案可以作为极好的文献, 比如有很多省份举办各地的百年文化展,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西藏等边远地区开展的“西藏自古属中华”等一些展出, 对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家乡文化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档案文化的传播。
4. 资政决策功能。
档案馆应该是国家和党进行科学文化研究的重要机构。作为各级国家档案馆的主要部分, 党政机关档案是政务活动的记录者, 是机关工作发展历程的记载者, 是党政工作领导的智慧的结晶, 是党政领导进行决策的依据之一, 也是在上任后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最佳资料, 为他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是领导者做出正确、科学决策的最佳依据。
5. 知识生产功能。
在档案馆中保存着各式各样的档案, 是记录人类活动的最真实的资料, 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的历史、文化、精神财富, 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汇聚而成的。而这些已经储存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档案馆管理人员的鉴定整理下,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将档案撰写成各种地方志或历史著作, 将档案文化进行增值, 进行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二) 档案文化价值继承及其表现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档案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档案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科研价值和政治价值一起组成了完整的档案价值, 其文化价值不能脱离其他的价值单独存在。每种价值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 它的广泛定义决定着其很难被界定性地理解。
不同的相关研究人员有自己对档案文化价值的不同理解, 有的认为其主要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体现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是其中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还有的研究人员认为, 档案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修订、记录和整理档案的工作人员的智慧结晶, 它的文化性被这些辛苦的知识分子以文字的形式赋予到档案之中。档案的文化价值至今没有被完全地定义, 它就是各个相关文化价值的总体, 被人们所意会和理解, 这就是档案出版文化继承的基础。
档案出版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它的多元化是人们继承的强大动力, 对历史的渴望促使人们记录下历史事件, 让后人对真实的情况有直观的理解, 这就是传承。档案中包含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文化技巧, 即使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档案文化是中国多民族的结晶, 不同文化的交织也需要档案的继承作用。
作为文化的载体和见证以及文化的积累和传播, 档案的文化继承作用是第一位的, 在认识价值基础上进行档案的出版是很有必要的, 这对档案的继承作用的放大是十分明显的。传承价值就是延续某一群体文化传统的功能, 必须要通过媒体进行, 档案出版的文化继承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
三、档案出版的文化创新建设
档案被人们熟知主要是在档案馆中。档案出版本身就是对档案文化的创新性建设, 档案的文化价值被人们认可已经很长时间了, 但是被利用和开发尚还处于初级阶段。利用档案出版的媒体宣传特点进行档案文化的传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它将档案的神秘性逐渐消除, 实现真正意义的大众文化资源利用, 提高档案的文化价值。
应如何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档案的文化价值加以创新建设呢?
从表面上来说, 为了加强档案出版的文化创新建设和文化价值体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一) 加强社会档案文化意识,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现在全社会各处都在倡导文化建设, 如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 但是在开展文化建设的时候对档案文化的建设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现在社会档案文化意识淡薄, 这就直接导致了人们从心理上对档案管理事业轻视, 对档案部门轻视, 对档案的文化管理轻视, 因此, 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档案工作建设和档案文化建设, 将档案展览和档案文化结合在一起, 提高全社会的档案管理意识, 营造出良好的档案文化建设氛围, 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提高档案的文化层次, 加强档案的文化建设。
(二) 优化馆室档案资源配置, 加强档案文化资源的建设
目前来看, 档案馆内的档案来源十分单一, 档案信息不丰富, 在文化厚重感方面十分欠缺, 辐射面和涵盖量都十分有限, 与民众的真实生活距离较远。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 要做好征集工作, 拓宽档案资源的源头, 更多地反映显示社会的生活状况, 与现实生活接轨, 与广大群众的经济文化状况接轨;另一方面, 档案馆可以简化进馆手续, 让民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档案文化, 以方便民众进馆参观学习。
(三) 创新档案服务, 开发文化产品
档案文化的出版物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包括最常见的书籍和报刊类。每个文化的传播都需要文化形式和科技发展相适应, 电子版的档案出版物能够更好地体现其文化价值。不断创新的档案出版服务形式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 但是都可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建立完整的档案查阅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档案出版的费用过高, 也不可能将每一个档案资料都出版出来, 必须要建立相关的查询系统, 让人们各取所需, 高效利用档案资源。总之, 积极开发档案文化资源中的有用信息, 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就实现了档案文化的价值。
四、结语
新形势下, 对于档案出版有新的要求, 不但要求其继续发挥其文化继承功能, 体现文化记录价值, 还要在出版形式和出版范畴上进行开拓创新, 更好地完成档案的历史任务, 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开展档案出版相关的探讨活动, 充分利用此类资源, 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智力和文化支持。
参考文献
[1]尹合娣.高校档案文化的价值归属及实现途径[J].档案管理, 2010 (3) .
[2]王靖凯, 邓建科.我国档案文化价值解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
[3]陈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4]薛匡勇.什么是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建设”探讨之一[J].浙江档案, 2011 (6) .
[5]鹿璐.档案馆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与对策[J].中国档案, 2012 (1) .
3.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三
关键词:吐哈油田;文化养老;学习
一、开展文化养老活动意义
吐哈油田是全国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已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我们油田55周岁以上的户籍老龄人口达到了5056人,养老形式尤为严峻。养老不单单是个人的事,也不是单纯的提高经济和物质待遇,现代社会倡导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要求我们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解决好养老问题。目前吐哈老龄人口的比重已超过了全油田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么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尤其需要我们关注。从目前社会现有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来看,大多数还只限于服务老年人群的基本生存需要,而疏于更高层次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因此,作为离退休管理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得创造各种条件,使本油田老年群体过上充实、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吐哈油田在“文化养老”建设上的实践
近年来,油田极为重视丰富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开拓实现途径,改进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文化养老”建设,顺应了老同志健康、幸福、快乐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需要,更是展示老同志精神风貌,为构建和谐油田、和谐矿区发挥余热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和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组建“八会一团”,把文化体育活动作为退管中心的重点工作和亮点来抓,推动和促进了基地中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见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文化养老基础
向离退休职工及时传达党国家、自治区、油田、矿区的的重大决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离退休党总支书记每年在油田公司工作会议结束后都要组织召开形势任务宣讲会,传达贯彻油田各项会议精神。小区离退休职工党支部把每月10日作为“政治理论学习日”,常年坚持,组织老人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党章》,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努力搞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同时,中心党委把小区活动室作为老年教育的大课堂,为每个小区活动室常年订阅10报10刊,为所有离退休职工免费订阅《吐哈石油报》、《老年康乐报》、《老同志之友》等报刊杂志。采取专题辅导讲座、座谈会、上门送学、手机发送新闻、网络交流等方式,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文化养老
基础。
(二)开展各类活动,为文化养老提供有效载体
以“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季季有赛事”合理安排各类活动开展,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上,坚持做到动与静结合、室内与室外结合、娱乐与学习结合、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结合、自娱自乐与竞技比赛结合,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兴趣爱好的离退休职工的活动需要。积极组织老年人广泛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合唱、戏曲、舞蹈、书画、健身操、太极拳、排舞、广场舞、秧歌、威风锣鼓、棋类、腰鼓、气排球等20多项活动。坚持大与小相结合,以小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临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以经常性为主。要求人人掌握一种健身方法,人人参加一项健身活动,使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向经常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文化活动逐步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营造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浓厚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文化养老”是一项大工程,在实践中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一一探索解决。目前吐哈油田虽然有所成绩,但离“让文化惠及全体离退休干部、辐射到广泛的老年人群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社会观念、思想认识程度不够
缺乏有力的领导体制,一些单位以及管理部门还没有真正将“文化养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缺乏有序的工作机制,虽然各地普遍成立了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一些职能部门往往是被动应付,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好多同志对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缺乏关注和研究,没有精力关怀投入少、表现冷漠,不够热心。四是家庭成员欠支持。相当数量的子女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工作压力,将家务和子女交给老人,这种家庭结构使许多老同志成为事实上的“保姆”,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养老”。
(二)活动内容、形式有待创新
离退休职工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要求组织文化活动更加注重多样性。休干部年龄跨度大导致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服务需求。特别是高龄和刚退休的干部,对参加“文化养老”活动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很难同时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导致培养文化素养和组织活动上难度大大增加。思想状况呈现越来越复杂化的现象。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架构需要进一步设计。
(三)活动设施匮乏、活动场所偏少
4.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四
大庆油田拥有50年的辉煌历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增长,资源问题、成本压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庆油田要实现原油持续稳产4000万吨,控制投资、降低成本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及集团公司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庆油田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大庆油田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从全局工作来看,当前我们要按照油田公司的战略部署,下决心、下大力气把投资和成本降下去,这是对油田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这种责任意识必须层层传递下去!只有油田上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了,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效益,不断赢得主动。
当前,做好控投资、降成本工作,就是讲大局、讲政治。或许,面对这样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有诸多这样那样的实际情况。但是,面对国家利益,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才能闯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正如油田主要领导所讲:“跟国家相比,我们就是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一、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
深入实施精细管理,不断提升盈利创效能力。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精细化管理实质的认识,提高我们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使精细化管理变成我们的自觉行为和管理习惯贯穿于工作始终,形成全员参与精细管理,人人关注降本增效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行
管理办法,在公司许可范围内,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可持续优化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为实现规范管理、高效运作提供制度保障。重点抓好现场技术管理和专项费用控制上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对前者要细分管理项点、明确管理重点、关注管理难点,分清管理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保证管理效果;在专项费用控制上,继续推进定额管理、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责任管理,针对区块、井型和季节不同,动态调整管理措施,因时因地调整单井费用定额,保证合理受控;强化月度经营分析工作,客观分析费用节超原因,及时为费用管理人员预警和调整控制措施,确保控制措施科学合理;密切财务和生产数据衔接,对发生的费用做到项清月结,受控运行,确保全年经营指标的完成。
2010年,公司将开展“目标管理年”活动,目的在于将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要想生存、谋求发展,除了技术领先、雄厚的资金外,增强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成本管理的直接效果是增加效益,从而增加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要抓好技术器材成本控制和包干费用控制。在技术器材成本控制上,首先要加强预算管理,精心做好单井预算和月度预算,设立专职人员进行统计分析,严格按预算进行技术器材领用审批。二是深入开展技术创新,狠抓技术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降低复杂事故损失,向技术管理要效益。在包干费用控制上,要进一步完善材料、能源、车辆修理等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计划在先,领料在后的审批制度,提高车辆综合利用率,有效控制材料、油料及修理费支出,确保
出差费、办公费等各项可控费用均控制在计划内。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员工也应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过“紧日子”观念。与企业共度难关,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精打细算,降低消耗。继承和发扬石油大会战时期的“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积极为企业控本增效、挖潜增效和管理增效建言献策。
二、高技术钻井为降本增效保驾护航。
依靠科技以及应用新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已经成为现今油田的主旋律。我们技术服务分公司作为保障钻井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部门,为了响应公司将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目的。全面实施效率、效益、素质三项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向科技要速度、要效益,要求钻井技术质量达到钻探公司考核标准(井身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固井质量合格率,探井达到95%、调整井99.5%、开发井99.5%以上;取心收获率达到98%以上),综合机械钻速同比提高 5%以上,建井周期同比缩短 9%以上,技术器材成本同比下降10%,技术器材费用、包干费用控制在公司考核范围内,这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分公司确定了 “2332”工作思路。两确保:确保全年无井喷失控、确保安全稳定;
三提高:提高队伍素质、提高钻井速度、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三降低:降低复杂时率、降低事故时率、降低技术器材费用和包干费用;
两完成:完成技术质量指标、完成队伍建设目标。
一是要突出抓好工程复杂事故预防。首先要抓好井控安全管理,加大现场检查考核力度,高标准的做好井控设备配备和安装工作;密切关注“三高”井的显示情况,落实井控措施,做好一次井控工作;通过考试提问及现场演练等方式对现场井控培训和防喷演练的效果进行检查,以此提升岗位工人井控技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井下工程复杂事故预防方面,要盯住特殊工艺井、注采区域中深探井及外围井三种井型,分别成立项目组和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对重点井、特殊工艺井井下情况定期进行会诊;对井下出现的复杂事故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确保钻井复杂、事故时率控制在指标之内。
二是要强化钻井提速。在开展气体钻井、欠平衡井的基础上,继续推广高效PDC钻头、复合钻井等成熟提速配套技术。重点在深层泉二段以下、海拉尔南二段以下、外围井开展PDC钻头优选试验。在海拉尔及外围区块开展防斜打快试验。中深探井推广单只PDC钻头完钻及复合钻井试验,促进钻井全面提速。
三是扎实抓好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每天定时收集各钻井队施工情况,做好钻井液性能维护和井身质量控制;取心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取心工具、取心钻头优选,重点井亲临现场把关指导,确保取心收获率;在完井过程中,严格执行“压稳、替净、居中、密封”八字方针,严把井眼净化、下套管、固井施工等关键工序,确保固井质量。
四是要开展好科研攻关。针对影响钻井提速和工程质量的难点
开展好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抓好科研项目管理,及时推进、验收,完成攻关研究任务,形成具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钻井技术系列,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技术实力。
5.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五
专业论文
小议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企业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小议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企业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改革程度也越来越深。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一新形势下,作为代表、维护职工利益的企业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内容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工会要真正做好维权工作,就必须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发挥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
关键词:职工;合法权益;职能;完善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is more and more deep.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s, the legal rights of workers,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is new situati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e union of the enterprise,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workers, content and method,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will also change deeply.The enterprise trade union to really do work of safeguarding rights, we must fully exercise their duties under the law, to maintain the social and the stability of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afeguard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role.Key words: workers;legal rights;function;improve the system
中图分类号:D412.6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针对当前全国一些地方的企业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出现的有关情况, 我们工会组织要做好关爱职工、关心民众,发挥好工会与政府的桥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纽带作用,要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维护工人阶级合法权益,做好工人阶级的贴心人。那么,职工的维权工作应怎样入手,笔者提出如下思考:
一、目前新的形势下维护广大职工权益的主要任务
切实维护职工在经济方面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职工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以及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几个方面的权利。企业工会组织必须主动协调劳动关系,督促企业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广大职工获取薪酬、福利等各个方面的合法权益,督促企业严格遵照国家相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等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开展不同形式的职工互助互保互济等活动,使得企业的特困职工的困难得到更好地解决,督促企业不断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权利以及女职工的特殊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政治方面的合法权益,主要是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的事实,都无法减少广大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因此,企业的各级工会组织应当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为职工办实事的政策,引导职工主动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过程,维护广大职工的民主管理、决策以及监督的权利,维护广大职工在企业的主人公地位。
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学习权以及发展权。当前,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广大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所以,企业工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职工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合法权益,尽可能满足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要求。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自身素质,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学、文化以及技术比武等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科技、业务技能水平。
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社会方面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协调,维护广大职工在社会生活等各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领域的合法权益,使得广大职工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企业的职工应当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及各种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
(一)建立并完善工会源头参与制度。企业工会必须主动参与到与职工自身利益的各种政策的制定,使得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方面得到有效维护。建立并完善工会源头参与制度,进一步加强源头维权的工作力度,在企业的规划、改革尤其是牵涉到广大职工自身利益的关键问题的时候,都必须有工会组织参与,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使得职工的利益能够纳入到企业领导的决策活动,从而使广大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以及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应当建立并完善工会及时向党委汇报、及时与行政联系的制度,使得广大职工的利益诉求有一个顺畅的渠道,同时还可以使得行政及相关部门更加准确、及时、客观地掌握广大职工的意见与要求,使得关系到职工以及工会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一种党委有力领导、行政高度重视、各方积极支持、工会良好运作、职工主动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建立并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的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建立并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代会的职权,确保职工的民主管理、监督、决策以及选举等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使得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积极作用。大力实施厂务公开制度,使得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充分贯彻落实,使之成为工会切实履行维权职能、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的一个重要措施。促使企业职工的民主参与、管理、监督等权利获得拓展、充实并不断完善。因此,企业必须大力实施厂务公开,将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管理、廉洁自律以及职工的自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向广大职工公开。此外,应建立并完善厂务公开的领导、运行
以及监督检查机制,使得企业的厂务公开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程序化。
(三)建立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当前,企业的人事以及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配制度出现了重大转变,定岗定编、定岗定薪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促使企业的人力、人才资源配置必须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为职工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如此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工会作为企业职工的代表,所承担的维护广大职工经济方面的合法权益的任务也更重,其首要责任是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权利。工会组织应当主动参与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协调,比如竞争上岗、岗位调整等等。应高度重视劳资双方出现劳动争议之后的调解工作,建立并完善劳动关系的协调制度,在维护企业大局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建立并完善依法维权的制度。工会应当将维权工作纳入到规范、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范畴,充分结合建立劳动关系、调节劳动关系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维权制度的建立,实现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建立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工会应当建立法律咨询小组,或通过配置兼职法律顾问等方式,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
三、着力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基本制度
如何落实基本制度。一是以深入贯彻学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按照维权制度的工作标准和企业状况,修订完善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有关实施细则,强调职代会各项职权的具体落实,纠正集体合同制度推行重签约轻协商,重形式轻实效的偏向,逐步履约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奖惩制度,促使企业经营者产生一种不落实两项制度就办不好企业的约束力和紧迫感,二是要密切制度相互联结。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也有密切相关性。因此,我们应注意使其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确保质量,造福职工。
四、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处理机制,维护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同时,发挥调解委员会的职能,公平、公正、客观地处理在工资分配、福利待遇,劳动合同变更、终止、解除,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出现的争议调解,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推动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预警机制。逐步形成先预防、再调解、后仲裁的工作模式。各级工会应加大对企业调解委员会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企业调解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力争将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解决在早期、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充分调动工会干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积极性
依法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法》既对工会干部履行维权职能遇到侵害时应有的保护作了法律规定,也对工会干部损害职工权益的失职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各级工会要采取必要措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公约,建立健全工会工作责任制,强化工会系统内部激励机制,建立以维权为终极目标的工会工作的考核体系,做到任务、责任、奖惩三落实,让下级工会来评价上级工会,让职工来评价工会组织,把职工的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履行基本职责的根本标准。
六、要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者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当前,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思想,增强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保持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极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工作中来。同时要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工会干部还必须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一切工作中尤其是处理复杂问题上,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另一方面,工会组织在一切工作中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并做好职工的思想疏导、矛盾化解工作,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总之,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促进企业与职工个人的共同发展、稳定职工队伍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只有吸引和用好人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进步,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确保企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孙伟.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关键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04)。
[2]翟希标.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J].工会论坛,2011(01)。
[3]郑晓鹏.浅谈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2(03)
[4]王文军.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
6.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篇六
谢筱勐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如何解决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为此,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农村养老状况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储蓄养老等几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慰籍。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93.8%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由子女或家庭赡养,未能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这一比例,在我县高达99%。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以及传统文化摸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集体养老。集体养老主要是针对极少数无子女县城无继养子女家庭,是由集体出资请专人照顾老人生活的方式。2009年,我县共有25所敬老院,共收养3903个老人,还有由集体给予供养分散的678个老人。
3、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指90年代初由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行建立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积累式养老保险。2006
年,我县只有1所社会福利院,共收养52位老人。
4、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方,家庭养老始终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起着主导地位。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它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家庭养老方式,一直在农村的养老制度中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像我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面临的问题就更多。具体来讲,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养老功能薄弱化。家庭养老主要是老人有子女,且子女赡养能力,或者是虽无子女,但其有比较好的亲属关系,能够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生活上可以不依靠社会救济或社会救助,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养老。这部分老人中,有劳动能力且能够为自己的子女贡献一份光和发一份热的情况尚好,基本上与子女同吃、同住。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大都会被子女视为负担,应分摊的粮款不能按时付给老人,导致这部分老人的生活比较困难,只能勉强解决温饱。
有些老年人虽有子女,但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所谓“你养老我也养老,你不养老我也不养老”。还有些子女借故财产分配不公或以老人“偏心”为由拒绝赡养老人。因此,这部分老人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点:
(1)、计划生育带来的子女数减少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的推行在规模和结构上使家庭发生变化,从规模上家庭人口和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家庭收入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在结构上家庭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不论是家庭收入,还是夫妻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导致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在经济上虽能接济老人,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会受较大影响。
(3)、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所引起的。调查表明,农村子女对老人不孝的比例逐步上升。俗话说:“生儿育女防备老”。但目前兄弟几个不养老的现象比较普遍,就是一个儿子,不养老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在变化。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老年人的独立意识也在增强,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来生活,也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给老人心理上带来很大寂寞。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成为趋势。从事农业的低回报率使得外出打工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途径,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在生活上的空间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会变得松驰,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产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敬老、爱老的传统教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美德的丧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堕落。因此,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赡养老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经常性的宣传计划。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孝顺父母的予以表彰,加强舆论监督,对那些不愿赡养父母的人,以公开栏,曝光台等形式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尊老敬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政府应要采取一定措施,给赡养老人的子女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在物质、精神上给予支
持和鼓励。比如对赡养老年的低收入家庭,应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对赡养高龄老人的农户,如住房紧张,要优先划拨宅基地,当地企业招工优先让他们进厂上班等。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随着县乡财政的增加加大资金投入。每个乡的“三无”老年人都应该在敬老院里颐养天年。同时,政府机构的富足人员也可以分流到敬老院里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使养老逐步形成一种产业,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设施的完善不断吸收有子有女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有偿入住,增加敬老院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以养老事业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3、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各项制度,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伦理走向法制。二是要考虑将农村养老问题纳入人口管理范畴,列入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引起县、乡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是政府在相关政策上也要出台一些得力措施,促进农村养老保障的不断完善。比如:在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下,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纯女户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养老金来源的社会化部分就要相应额外给予一定的补助,如奖励扶助,免除她们因少子女而有的后顾之忧,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少生快富行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生育。
4、在经济上得到有效支持。政府要从改善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着手,切实提高农民养老的经济负担的能力。一是要加快落实各项农村优惠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应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为建立理想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提供财力支持。三是由政府出面开拓其它筹资渠道,比如政府出面开展的募捐,发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彩票等,用其所得支助贫困地区,保障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4、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
7.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七
(一)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和精神家园, 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哺育了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塑造了他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坚强不屈, 奋发向上的品格。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仅应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极高的综合素质。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在于它领土的大小, 物质财富的多少, 而在于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 有些战争的胜利者虽然占领了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 但由于其落后的文化, 结果被占领者的文化所同化, 实际上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所以,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 是其身份的象征。
大浪淘沙, 物竞天择,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屹立不倒, 繁荣昌盛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使得我们免于被其他民族同化, 无声无息地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然而, 十年文化大革命, 无情地践踏和摧残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后, 西方文化又伴着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不断蚕食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致使当代的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绵延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正在出现断层。所以只有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才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 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中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历史悠久, 人口众多, 能够把我们华夏儿女凝聚到一起的唯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包含其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提高民族凝聚力。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专业教育, 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的高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指婚棒下, 学校、教师、家长都只把眼光盯在了学生的分数上, 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到了大学阶段, 同样如此。我们的高校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 其功利性更加明显。各大高校盲目地扩大教学规模, 扩充专业数量, 加快人才的速成, 造成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重视不够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公民素质的迅速滑坡。
(二) 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但我们对于自己的母语, 却不够重视, 现在不论参加什么考试, 应聘什么职位, 英语都是必须要过的一关, 但是汉语呢?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汉语文章, 即使勉为其难, 写出来了, 也是语句不通, 错字连篇。其次, 从小接触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所知甚少, 一些流传千年的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再次, 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典籍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检验, 留下的精品, 其中保存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但很少有大学生认真地去读, 去背。长此以往, 势必会造成文化的断层。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达时, 往往是淡如白开水的大白话, 感受不到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
三、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 设置传统文化课程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现代的高校, 法律、会计、计算机等课程很受青睐, 但文史哲等课程却少有人问津, 而这些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综合素养,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 高校应该尽快实行课程改革, 把传统文化教育设置成必修课, 强制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来学习。同时, 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以及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等都要进行研究。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历史的积淀与凝练, 它展示为一所高校的校园风气, 教学风气, 学习氛围科研氛围等等一切外在的表象[1]。校园文化于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品格, 培养着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位置来抓。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讲座, 民俗活动, 开展诸如:古诗古文背诵比赛, 古典文学阅读比赛等多种活动来建设校园文化。
(三) 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必须重视实践的作用, 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死的, 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比如让学生自己在假期收集家乡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 让学生到一些少数民族感受他们的传统文化, 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 会激发学生学习、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激情,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从古典书籍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足迹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但是由于时代变迁, 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已消失, 只是在古典书籍中才能找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地阅读优秀的古典文献,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而且在阅读中, 学生会受到古代语言文字的熏陶, 汲取其中丰富的文学知识, 从而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结语
大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 富有创造性, 其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得越多, 越能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其眼光更加深邃和长远。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以帮助他们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继承和发扬下去, 以增强我们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提高民族凝聚力, 淳化社会风气,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8.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八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 教育 途径
基金项目:201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教育研究”(QN2015008)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1]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其核心思想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主要是开展以整体至上、仁爱兼利、自强不息、修身自律为重点的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爱国奉献、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育人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和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应该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以来,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普遍现象,过多地突出了高校是“学术机构”,而把育人这个根本任务忽略了。“大学所培养出来的未来人才,如果没有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强烈的社会担当,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那么即使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本领,也很难担负起建设国家、发展社会的重任。” [2](p14)因此,高校应该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必然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也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优秀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润泽,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3]
那么,在新形势下,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呢?
1 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
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必须要让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掌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有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等。根据教育部有关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近几年,在有些课程的教材修订中已经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些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其中高校公共必修课中的政治理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四年制本科开设的四门公共必修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目前在教材中已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的是教育部统一修订的教材,所以国家教育部在今后的教材统一修订中可以加大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道德观的内容。为落实教育部2014年3月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建议教育部可以组织国学专家和文化学者编辑出版供大学生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读本》等方面的书籍,并可以把其设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为大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提供学习的平台和保障。
2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
如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四年制本科开设的四门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中已经进学生教材、进课堂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让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进学生头脑,并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有专门讲授传统美德的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专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在课时分配上,任课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并重点讲授此部分内容。特别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课后阅读有关传统美德方面的书籍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讲话精神,并要求学生根据所读内容制作有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传承和弘扬为主题的课件等,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总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性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内容,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自信。
3 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骨干教师队伍
目前,各高校都比较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建设,但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数高校基本没有专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主要还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根据教育部2014年3月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以后各高校都要开设专门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通识课程,这就要求必须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骨干队伍。
根据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教育部每年都举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全国各个省份也都在举办省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研修和培训。那么,在以后的各级各类研修和培训中,可以增加专门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和内容,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中,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科研人才的比重,从而为高校今后开设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骨干和人才,提高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
4 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及自媒体路径,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在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生活娱乐的新工具,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大学生宿舍已经普遍联网,普遍拥有电脑,上网已经非常便捷,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设一些形式活泼、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专栏或在线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网络选修课,让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或手机自媒体路径等多种途径学习和掌握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先进平台,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为主题,自制视频短片或微电影,并在班集体中进行评比,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有效地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学习。笔者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长期与众多学生的接触,发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大学生对网络、手机传播的文化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有些大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和手机自媒体中。笔者也曾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此类相关教学活动,效果比较好。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并加以正确引导,用学生喜爱和容易接受的形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
5 积极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教育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利用课余时间,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小品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一些活动主要是由学生来组织开展的,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高。因此,学校可以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文艺小品等活动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内容。例如,可以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社会实践;组织学生专门学习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或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邀请校外的传统道德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民间传统道德文化艺人、大师来学校开展相关讲座;定期分批组织学生观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影视片、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等;通过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当中评选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先进代表,以此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另外,建议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加强相关教育活动,如“每年举办一些大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节和开展文明礼貌月系列活动,开展‘民族经‘传统道德‘文明礼貌‘修身养性‘做人做事等人文精神研讨会,还可以不定期开展‘中华传统礼仪表扬活动等形式的传统艺术节。”[4](p63)
总之,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优秀道德及社会伦理思想,促进大学生个人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知识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展现中华民族的文明道德风尚,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教社科,2014(3).
[2]秦绍德.有感于大学校长上思想课[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考资料,2014(299).
[3]习近平.在山东曲阜考察时的讲话[EB/OL].[2013-11-29].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jp/xjpjh/201405/t20140508-1924932.shtml.
[4]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2014年云南省“双百双进”活动调研报告汇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014-02-25]. 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2621669.html.
9.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九
摘要:文章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图书馆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19-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保存和利用图书的场所,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的知识信息中心。在目前形势下,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大大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必将成为图书馆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服务水平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背景,以知识信息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知识经济浪潮席卷全世界,这都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
目前,图书馆服务的水平较以前虽有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打造品牌服务的制约因素。总的来说,这些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欠缺
列宁曾经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也认为:“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无数事实证明,图书馆员的知识、智慧和技能是图书馆的重要财富,在图书馆所有的资源中,馆员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然而,不少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存在欠缺。如: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没有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观念;一线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偏低;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服务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服务人员与读者间的沟通能力、亲和力不强;不少服务人员对当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能熟练掌握,有的甚至是基本缺失,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要求等等。
2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落后、单一
长期的“坐等”服务方式养成了按部就班维持正常工作的作风。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活力和朝气。不少图书馆还停留在原来传统的工作方式上,原始的手工操作、上架排架、看门守时间、借借还还。特别是自20世纪末到如今,短短的几年时间,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类图书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冲击更大。这使图书馆发展更为缓慢,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极为困难,更不用说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传统单一的借阅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大阻碍了图书馆建设的步伐,使读者的满意度降低。
3 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3.1 努力更新服务观念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应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将传统的到图书馆来借阅书刊的读者概念转变为在任何地理位置都需要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用户的定义。将传统的在馆里等待读者来馆借阅的服务方式转变为面向社会,主动提供有针对性、有选择的信息服务方式;由传统物理意义上的图书馆转化为现代化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信息中心。
当今,由于网络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读者对信息的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精品化需求促使图书馆的服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提供文献为主的信息服务转向向社会提供各类型载体的知识、信息为主的知识服务。要做好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不仅要为用户进行基于内容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而且要深入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知识信息应用的层次上对收集到的知识信息进行基于用户目的的知识、内容的分析与提取,使用户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这使图书馆服务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有了许多创造和新的发展,为读者服务的组织形式从集中、单一转化为分散、多元化的形态。
3.2 全方位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
3.2.1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新的服务理念的培训
新的服务理念是将以人为本、提高人性化服务作为新的指导思想,要求工作人员破除数年来一贯遵循的规章制度、工作范围等条条框框的工作习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面对读者,投入足够的情感和思考,尽一切可能满足读者的合理要求;对于规章之外的要求,要给予富有人情味的关注和做到富有创造性的应对。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心中始终要装有一个无形的规章制度,这就是人情、友情、奉献之情。它是工作人员心中的底线,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使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零距离接触,使服务更加顺应人性,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只有对图书馆员进行这种新的服务理念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怎样做才能为图书馆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用微笑去化解冷漠,只有用关心去构架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桥梁,才能使读者满意,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作用。
3.2.2 要对图书馆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要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掌握服务的方式和技巧。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如何处理好与读者的关系;怎样开展服务补救工作的知识与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可以有提高沟通技巧,耐心倾听意见,分析造成与读者之间矛盾的症结,失误补救措施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图书馆每个部门或岗位上的工作强者的独特技巧和专业技术进行挖掘、整理、完善和提高,使之标准化、制度化、手册化,并把这些技能作为图书馆内部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培训资源,然后有效地组织学习、训练,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掌握这种技巧和技能。
3.2.3 在图书馆服务中切实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图书馆服务中应如何具体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改变传统图书馆收藏、借阅的功能,实行超市模式的开架借阅服务。其次,淡化身份界限,取消人为壁垒。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第三,继续发扬免费的服务原则。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在世界图书馆界都作为一项原则被保留着。我们不能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有偿服务,轻免费服务,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开展人性化服务,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为了解决这种舍本求末的作为。第四,图书馆工作人员既然要对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这就要求他们除具有专业知识外,在综合素质方面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图书馆员接待读者的言行举止和服务质量,要讲究人文关怀。
3.2.4 针对弱势群体,开展针对性服务
这里所说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妇女、儿童、老年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图书馆服务应充分展示亲和力,可以走出“馆门”,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贴心服务,让所有读者尤其是弱势群体感受到服务的温暖。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教育性机构,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岗位,应始终把特殊群体作为服务的重要对象,扶助弱势群体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应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使弱势群体也能平等享有获取知识的权利,力争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3.2.5 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图书馆服务活动
各地图书馆应结合地方文化资源,邀请具有丰富地方文化知识的“文化名人”到图书馆搞有特色、有专题的讲座,使之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一定会使图书馆的服务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增添特色并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进一步彰显其社会价值。举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宣传周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在闹市区设置宣传点,散发宣传单,办理借阅证等,宣传图书馆在科教兴国和终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人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这对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密切与读者的联系,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都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图书馆人应该坚定信念,充满信心,秉承“智慧与服务”的职业精神,促进各类图书馆的联合与协作,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导向,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实践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新方法,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诗涛.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九江师专学报,2004,(3).
[2] 胡诗漠.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1999,(4).
[3] 沈秀琼.流通部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5).
[4] 姚淑慧,吕晓枫.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载体[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4).
10.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十
一、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和谐氛围
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告诉我们, 加强宣传是搞好各项工作的灵丹妙药。宣传是各类问题发生的“预防针”, 是基层职工了解上级精神的主要途径。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氛围, 可以预防各类问题的发生。污水处理厂成立时间短, 又是新的设备、工艺和技术, 干部职工队伍工作上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多,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为了保持稳定, 企业领导班子应该首先在宣传引导上下工夫, 利用职代会、调度会、中心组学习会、班组长培训会和与职工密切接触的机会, 和职工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当前的任务, 引导大家把精力集中到日常岗位工作上来。坚持开展职工思想调查, 定期对职工家庭、生活和工作情况进行走访, 做到对每一名职工的具体情况心中有数, 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职工思想情绪的因素, 制定相应措施。同时, 利用座谈会、交心会等形式, 加强职工与职工之间、干部与职工之间的交流, 增强情感联系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感, 使职工有了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集体和组织, 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合理的、可靠的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防止和避免矛盾的激化, 企业也能够在最早的时间内掌握情况, 落实帮扶和救助措施。
二、深入职工群众, 了解基层呼声
做好稳定工作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经常深入群众, 与一线职工直接对话。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 对待人和事的看法和见解也存在着差异, 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作为管理人员, 必须经常深入基层一线, 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交流, 了解职工的反映与要求, 进行现场诊断与解决, 实施动态的管理, 将一切不利于发展稳定的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污水处理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历史原因, 存在很多特殊的不稳定因素。比如交通路途远问题, 职工待遇不高问题, 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 都对职工的思想稳定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特殊情况, 水厂推行定期汇报制度, 要求以党员责任区为基础, 以党小组为单位, 定期汇报各自负责区域内职工的思想动态和问题解决情况, 领导坚持经常深入基层岗位, 为职工解惑答疑, 遇有实际问题能解决的就地解决, 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 力争使各类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 工作积极努力。
三、构建信任关系, 化解潜在隐患
做稳定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最实质的工作就是把政策的内容以职工接受的方式讲清楚, 让职工能够理解和接受。就是要做到至真至诚、入情入理, 成为职工的知心人, 要站在职工的角度去理解, 去说服, 这样才能真正把稳定工作做好。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应该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尽量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帮助职工解决具体的困难, 从实际的思想认识问题出发, 有的放矢地讲明道理, 解开疙瘩, 提高认识, 在温暖和煦的气氛中促进人的内心精神的升华。首先要善于沟通。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沟通, 有时会把大道理讲成歪道理, 让职工听着反感, 起不到教育和疏导作用。其次是言而有信, 行则必果。如果言行不一, 嘴上一套, 做的又是一套, 即使巧舌如簧, 也没法让人信服。第三是通情达理。无论大道理还是小道理, 都要通情达理, 富有人情味。思想政治工作无论灌输哪种道理, 无非是帮助人们提高认识, 解开疙瘩, 抚平情绪, 认清方向。这本身就是很有人情味的事情。但如果忽视这一点, 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 就会让人感到思想政治工作似乎都是生硬的、强制的、不得不听的, 反而失去了人情味。
四、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实干形象
思想问题往往是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在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同时, 更要注重解决好职工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些实际问题可能是多年来的一个没有解决的老问题, 在新形势下形成了新矛盾。遇到这类问题时, 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尽快地为职工解决, 不能拖泥带水, 能办的马上办, 而且办就办好。不能办的, 要尽快给予答复。只要做到了这一点, 才能深受职工欢迎。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时, 就必须要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坚决摒弃形式主义。
五、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人心稳定
虽然稳定工作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仅就从思想工作的角度抓稳定是远远不够的, 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如果说职工思想状况是稳定工作的软件, 那么现实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则是稳定工作的硬件。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对稳定职工队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能够有力促使职工时刻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11.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十一
一、找准政工队伍建设突破口
在新的形势下, 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政工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必须以政工人员思想作风建设为突破口, 以促进政工人员学技术、强素质、提高发挥作用的实际本领为起点, 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拓宽渠道为基本手段, 逐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运行机制。
1. 狠抓业务培训, 增强政工干部业务素质。
精简政工组织机构和政工队伍是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但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加强, 其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求企业政工队伍必须向精干、高效发展。因此, 企业党组织要将强化政工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 抓好组织落实, 要积极创造条件,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培训等方式, 着力对政工干部进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岗位业务工作技能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强化提高, 在政工干部中形成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岗位技术的热潮, 在企业改革、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 强化工作职责, 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实行政工干部工作目标管理, 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工作需要, 通过政工干部责任区, 示范岗等多种形式, 给政工干部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 使政工干部发挥作用。同时, 将政工干部工作目标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统一规划之中, 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一并考核。二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定期对政工干部的工作进行评比检查, 让政工干部的工作成果摆在桌上、亮在明处, 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竞争环境。对于长期不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不好的政工干部, 要采取组织措施给予适当处理。三是加强组织群众监督。要开展政工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和民主评议政工干部工作, 强化对政工干部的监督, 将政工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取向调整到以组织和群众认可为准的方向上来, 促进政工干部在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工作中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3. 加强对政工人员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政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是每年制定培训计划,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二是拓宽培训形式, 经常邀请政工方面的专家教授讲授理论知识、作形势报告等, 提高政工人员对新形势的认识;三是扩大培训内容, 积极为政工人员学习政治理论、企业文化、经济管理、现代技能等知识创造条件, 提高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 虚实相结合, 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言传, 就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者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宣传党的基本知识、路线、政策, 对职工群众进行解疑释惑, 说服教育;身教, 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已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和带动群众, 在群众中起表率作用。
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是我们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 过去革命令战争年代是这样, 现在发展市场经济, 带领广大职工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应如此。心理学告诉我们, 身教是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更能触动人的情感, 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行政命令更为有效。常言讲“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榜样的力量即是无声的命令, 可见言传身教相结合, 甚至身教重于言教, 不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而且也是一条客观规律, 遵循这一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言传身教,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 要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 要有开阔的的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要始终使自己成为学习的先导, 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使自己成为品行端正、道德优良的楷模。工作中要身体力行, 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照章办事, 主动承担急、难、险任务, 做到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身先士卒, 只有这样才能深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 使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更高的威望, 才有更好的功效。相反,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低下, 道德水准不高, 嘴上说的一套, 实际做的又是一套, “语言上的巨人, 行动上的矮子”, 职工群众就难以接受你的教育。俗话说:“己不正焉能正人”, 这种言行不一的作风, 是很难令职工群众信服的, 因此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必须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以身作则精神, 只有言行一致, 把言教与身教很好的结合起来, 说话才有威信, 职工群众才愿意听, 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号召力, 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重“五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施“五化思想政治工作法”, 可以建立起全新的完整、科学、适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 格局体系化。
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要党政工团纪齐抓共管和分层次保证落实、全方位加强加监督的要求, 建立“保证”和“监督”两个体系:由党政工团纪五大系统及各系统内各层次各环节组成的保证体系;党委领导下的各二级单位检查组织成监督体系。
2. 职责规范化。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光靠专职政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小政工”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行政干部要结合企业实际做思想政治工作, 以此为出发点,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机制, 按照“一岗双责、人人参与”的原则, 对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所有人员定责上岗, 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至每个职工的职责都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方案中。对政工干部实行“一岗双责五五制”;对行政干部实行“一岗双责三一制”;对经营管理人员实行“一岗双责三向制”。实行各类人员定责上岗后, 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以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 以兼职政工干部为多数, 由行政领导和广大党员共同参加, 全员参与的党政工团纪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党政之间职责上分、思想上合、责任上合, 各展所长, 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有效地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 内容系统化。
在实际工作中, 根据企业特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职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包括:基础性的政治理论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三大部分, 并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
4. 工作制度化。
为保证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在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建立《党支部工作创优管理制度》, 层层签订《精神文明责任书》。
5. 手段现代化。
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 积极研究和借鉴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成果, 有选择地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如借鉴心理学、伦理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 实行形象示范、人格感召、以理服人、文化熏陶、寓教于乐、帮危助困、亲情关怀方法。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同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工作的生命线。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飞速发展, 法制逐步健全,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内涵更加广泛, 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越加密切。因此, 必须立足现状, 面向实际,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同实际紧密结合, 努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同实际工作更加密切地结合, 应注意研究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思想特点和变化的新情况, 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实际活动中。职工在实际活动中不断产生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从错综复杂的予盾中, 抓住关键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根据思想规律, 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以协调领导干部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同时”、“三个结合”, 抓好“三个主动环节”。
1.“三个同时”是指在布置、检查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思想政治工作。“三个环节”是指思想发动、宣传鼓动和总结评比、表彰三个环节。特别是年终考核评比,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进行考评, 大力表彰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 以形成良好政治氛围, 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
2. 坚持“三个结合”, 使思想政治工作同业务工作齐抓共管。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同业务工作相结合, 避免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制度“两张皮”现象;二是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实际工作进程相结合, 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业务工作的圆满完成;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同职工的管理工作相结合, 注意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 广泛吸收合理化建议。
3. 抓好“三个主动”环节,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同步进行。一是主动深入到业务活动中去, 熟悉业务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产生的思想问题;二是主动上门同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业务活动中的思想活动, 解决好职工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三是主动向业务部门管理人员介绍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知识、方法和方式, 交流经验, 提高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
12.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日益深刻和复杂,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实深入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寻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在学校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辅导员,因此,在所有相关因素中辅导员无疑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对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便显得尤其重要,辅导员的素质与能力将不仅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会影响学生们的一生。为此,应当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对待。
二、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起着主渠道作用。然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学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使同学们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得到更多的收获,让同学们思想道德修养得到真正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一名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重视“潜课程”
潜课程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潜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学生在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因素组成。潜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离开父母,带着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到大学校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们在新环境中相互交融、彼此撞击,不断地改变着原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对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风、班风和学风等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能够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熏陶,并促使大学生积极进取。这些潜课程没有明确的“教育”标记,大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接受隐含于其中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忽视其教育功能,需要引起重视。
四、身教重于言教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育人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在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他们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一般而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实践上的标兵作用。
六、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他们思想问题的根源。因此,他们遇到的一些具体思想问题既需要通过提高认识来解决,也需要通过解决他们所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来解决。管理和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了解他们的愿望要求,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七、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的重要因素,须高度重视。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八、利用好新媒体
【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07-01
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思考和建议10-11
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廉洁文化建设10-31
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06-26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09-14
新形势下做好民兵和预备役工作探讨11-30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工作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