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一种力量

2024-07-29

尊重是一种力量(17篇)

1.尊重是一种力量 篇一

在法国里昂中央大学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块金属铭牌,上面刻着历年来去世的原在校大学生的名字。每一次回到里昂,我都要去看看那块铭牌,因为我的朋友埃荷瓦的名字也刻在上面。我曾和埃荷瓦住在同一幢学生公寓里,埃荷瓦课余爱好高山滑雪,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的愿望是有朝一日代表法国出征冬季奥运会。1994年寒假,埃荷瓦和他在巴黎高师读书的女

朋友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双双坠落在600多米深的峡谷里,再也没有回来。整个里昂中央大学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对金童玉女的年轻生命如此突然地消失了,真令人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几天后,埃荷瓦的父母从巴黎赶来里昂整理儿子的遗物,我前去帮忙,在与这对夫妇交谈时,埃荷瓦的母亲告诉我,作为父母,他们曾多次告诫儿子,高山滑雪是一项颇具危险性的运动,但从来没有去阻止过他,他们一向尊重儿子的爱好,因为他们爱儿子。

玛丽雍夫妇的儿子史蒂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那年,他提出不再继续上学,而是要去里昂最大的公园当一名花匠。史蒂凡从小喜爱园林艺术,对种花弄草爱到了痴迷的地步。玛丽雍夫妇跟儿子谈话,告诉他当个园林工人收入不会太高,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好房子好汽车,但是如果儿子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做父母的将尊重儿子的选择。史蒂凡如愿以偿当了名花匠,玛丽雍夫妇与朋友见面时,常会以骄傲的口气发问:“嘿,最近有没有去过金头公园呀?某某地方的那个大花坛就是我儿子设计的。”

维维亚老太太居住在里昂一栋带花园的别墅里,丈夫去世后,老太太就立下遗嘱,将在身后把这栋房子无偿捐赠给一家老年俱乐部。老太太有四个儿女,都属于不太富裕的工薪阶层,他们本来都是这栋房子的直接继承人,可是当母亲作出捐赠的决定后,四个儿女无一人反对,他们帮母亲请律师办理公证,让母亲在她有生之年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我曾与维维亚的小女儿讨论过这件事,她说母亲把房子捐出去,做儿女的一点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但是再多的钱也无法与我们对母亲的爱相提并论,我们尊重母亲的决定,就是为了让她感受到儿女对她的这份情和爱。

人世间的爱有无数种表达的方式,理解并尊重你所爱的人,无疑是明智的。

2.尊重是一种力量 篇二

一、“出离”?还是“它们”“后死者”?

课堂上师生研习文章第一节这样几句话: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使它们快意我的苦痛, 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 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师:毋庸置疑, 这是一段极尽悲愤之情的文字!你以为哪些词眼最能体现先生心中的那份“悲愤”呢?

生1:譬如“出离愤怒”“浓黑的悲凉”“最大的哀痛”等词语, 尤其是“出离愤怒”, 我觉得这一说法很特别。

师:特别在哪里?是不是“出离愤怒”就是没有愤怒了?

生1:那倒不是, 应该是超越了愤怒。

师:什么叫“超越”愤怒呢?

生2:也许就是此时无怒胜有怒吧! (生笑。)

师:很好, 像“出离”这样的词语最能直抒胸臆、宣泄情感了。还有吗?

…………

生3:老师, 我觉得“它们”这一词用错了。一般来说用在人身上多用“他们”, 而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才用“它们”的。

师:你读书很仔细, 这或许是先生的笔误吧!

生4:我以为这不是作者笔误, 而是有意为之。对于那些走狗政客, 就是一群“它们”。 (众笑。)

师:分析得有道理, 比老师聪明啊!其实, 还有一个词大家忽略了!“后死者” (板书) ,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词语!谁来说说看?

生5:“后死者”不就是“后死的人”吗?

师:是吗?那为什么不说是“后死的人”或“死得晚的人”呢?

生5:用“后死者”应该更精练些。

生6:我明白了!这里是不是表明鲁迅先生和刘和珍君等烈士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表面上“先死”或“后亡”的关系, 而是“后死者”与“先行者”的关系!

师:说得好。其实,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所谓“后死者”是相对于“先行者”而言的。先行者对后死者有“托付”, 后死者对先行者则更有“责任”和“承担”, 作为后死者们不仅应该传播先行者的思想, 还负有“接着往下讲, 往下做”的历史使命。 (生鼓掌。)

毫无疑问, 文中那种“出离愤怒”的情感宣泄是对杀人者强烈的控诉, 而“它们”“后死者”等遣词造句却不失为一种力量的蓄势, 而含蓄, 即力量之源。

二、“击”?还是“弹从背入”“手枪”?

文章第五节, 先生细腻刻画, 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再现了三位女性的死状及虐杀场景。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是怎样精心刻画这一杀人场景的?为什么要这般渲染?

“……中弹了, 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 已是致命的创伤, 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 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 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每一届学生教到此处, 我知道他们的解答不外乎是“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残暴及三位女子的勇毅”之类的套话。这也难怪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在这“套话”中被学生曲解了。果然──

生1:我觉得这样的细节刻画, 就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观众脑海里放映,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反动政府的残暴仿佛就在眼前。

生2:文章不厌其细地说“ (子弹) 从背部入”“ (杨德群) 又想去扶起她, 也被击……”读来如临现场, 好像能看清刽子手杀人的每一个动作, 而更难得的是杨德群等弱女子之间的英勇互助。

师:应该说刚才两位讲的都没错, 但这还是一种宏观概括, 大家能不能深入品味文章, 看看先生是如何将“残暴”“英勇”落实在字里行间的?

生3:譬如这一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他们的确残忍得令人发指, 中枪了还要“猛击”, 这不是非要置人于死地吗?

师:如果我们将这个“击”字改成“敲”呢?

生4:不好!“敲”没有“击”的力度大, “击”就是刽子手的凶残。

师:不错!但老师这里还是有疑问──作者有必要这么细致入微地刻画吗?譬如文中说“中弹了”, 就够了, 有必要再繁笔一句“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是不是有些啰嗦呢?

生5:哦!“弹从背入”, 子弹应该是从后面打的, 可见她们并不是与军警面对面地对峙, 而是进入了军警预设的包围圈, 而且能“斜穿心肺”, 说明军警早已瞄准多时, 整个证明就是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

师:你分析得很精彩, 看来可以成为刑侦专家了! (生笑。)

生6:老师, 我有不同意见, 我觉得鲁迅先生是有些啰嗦!文中描写到殉难细节, 什么“弹从左肩入, 穿胸偏右出”, 特别是“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难道鲁迅先生真的想做刑侦专家, 难道连什么凶手用的什么枪, 什么子弹穿的什么部位都要交代明白吗?这又不是验尸报告?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 “其一是手枪”有必要交代吗?

…………

师:手枪一般是谁用的?

生7:手枪是军官使用的!我明白了, 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

师:对了!这些铁的事实, 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通电”。政府所谓的“通电”造谣这次惨案是李大钊等人所为 (投影) :

“率领暴徒数百人, 闯袭国务院, 泼灌火油, 抛掷炸弹, 手枪木棍, 丛击军警。各军警正当防御, 致互有死伤。”

从先生的这些隐晦的字里行间, 我们发现, 这一惨案绝非是什么军警“正当防御”, 暴徒“丛击军警”, 而是事前筹划好的, 有预谋、有组织的一场大屠杀。

生8:老师, 那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

3.理解,也是一种尊重 篇三

理解与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中首要的前提条件,无此就没有真正的交往。而且,只有真正理解对方,才能真正尊重对方,理解也是尊重的一个前提,或者说理解也是一种尊重。

理解他人,才能真正知晓他人的内心想法,才能真正知道如何更好地尊重他人。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他人,那么对他人的尊重也只能是浮泛的,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而不是源自内心的一种真诚敬意。

人是需要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在很多矛盾争端的起因中,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相互隔阂,不能很好地沟通和理解,二是相互轻视和嘲讽,不能很好地尊 对方。所以,为了消弭矛盾,解决争端,共创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就要相互理解和尊重,打破隔阂,良好沟通,心存敬意,彼此看重。在这一段过程中,理解是前提,尊重是手段。只有相互之间多多了解,增进理解,才能为真正尊重对方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富兰克林正是理解女同事摔倒后会有怕人看到自己的窘态而尴尬难堪的心理,他才躲开不去帮助,由此也显示了对女同事的真正尊重。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理解也是一种尊重。

尊重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而是对他人的人格和价值的肯定。尊重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举动,而更多是轻微细小的动作。哪怕只是拾起身旁的一片碎纸屑、一块果皮壳,也是对环卫工的一种尊重;哪怕只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理解和支持。任何一个受人尊 敬的人,内心深处也从来不会忘记尊重别人。而那些玩世不恭、对生活抱以“无所谓”的人,却从来不会想起这些。

尊重没有诋毁,没有阴谋,没有狡诈。尊重不是虚伪做面子,更不是奉承,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露;尊重也不是盲目崇拜,它绝没有自卑、自轻与自贱。尊重是一种进取心与责任感的使然。当他人成功时,给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他人成功的肯定、赞赏、佩服。这完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绝没有颓废、消极与绝望。

我们由于经历迥然,性格不一,表达方式各有千秋,因此想要达到相互间完全彻底、默契无间的理解,还比较困难的。但是,只要你有一颗赤诚的心,用谦逊温和的姿态去面对现实,努力去理解与尊重他人,迟早会感动对方。然而,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能理解与尊 重自己,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不能强求别人。而如果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千万不要用傲慢和轻蔑来对待,仍要尊重对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也有比不上别人之处。这样。你就会愉快地去尊重、接受别人了。

4.尊重是一种修养作文 篇四

要学会尊重别人。从小就听说过“孔融让梨”的美谈,四岁的孔融,那么小的年纪就知道要让梨,很显然它的长辈一定对他进行过对人要真诚相待的教育。尊重别人不是仅仅挂在口头上,应该是发自真心的尊重,实实在在的尊重。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说话时,不妨给别人一抹真诚的微笑;别人发表意见甚至对你发出逆耳之词时,你必须能坐得住耐心地倾听;别人做出一点成绩时,你要为别人获得的成功而真诚的鼓掌、由衷的喝彩。对他人要真诚相待,使别人能从与你天长日久的交往中,看透你心中的暖意。别人即算当时并没有说出对你的佩服、敬重和感激,但在心里会悄悄地记住你的真诚,终有一天或许就会化作对你的回报。反之,不善于尊重人,不善于理解人,把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都看作理所应当的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为一点小事就剑拔弩张,时间久了,别人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帮助你。常识表明,不懂得尊重别人,就不可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尊重从来是相互的。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同样尊重你,甚至用同样的尊重来回报你。相传古代三国时期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吴国的孙权就先已经派张昭聘请诸葛亮到吴国来做官当大臣,却因其诚意不足被诸葛亮谢绝。后来蜀国的刘备冒着连天风雪,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同床共寝,情同手足。凡有牵扯战势之事,都要向其真诚求教,然后方作出决策。诸葛亮感觉自己受到了刘备真正的尊重,就有了后来的六出七擒平天下之举,刘备一片诚意引进人才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这就是一个因为真诚的尊重别人得到回报的事例。

人与人之间,应该学会互相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怀尊重、仁爱和感恩之心。如果能多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会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和净化,使自己狭隘郁闷的心变得开阔和愉悦。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互相尊重和宽容,遇事都能设身处地的多为别人着想,都以为社会为他人的奉献为荣,社会矛盾和人类之间不必要的精神摩擦至少会减少一半;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孩子会更敬重父母,晚辈会更体贴长辈,在和谐的社会中生活将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场景。在人类的交往中,尊重有着神奇的魅力。尊重就像温暖的春风,把大地化成一片碧绿;尊重就像轰鸣的春雷,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尊重就像绵绵的春雨,滋润人们的心田;尊重就像是一根绳,一头是你,另一头是我,你拉着绳头,我拉着绳尾,互相之间坦诚相待,尊重有加,真诚信任的暖流就会顺着这根绳子在你我的心中流淌,牵绳的你我彼此互相鼓励,携手并进,抗击风雨,追逐彩虹,共同写出绚丽夺目的人生篇章。

人与动物之间,也需要学会尊重。如果,人们都能理解尊重的意义,对同样是生命的动物也多一份尊重,把对动物的肆意虐杀变成敬重和关爱,那远方的鸟儿都会慕名而来到你身边做客,动物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人与自然之间,学会尊重至关重要。人与自然积怨已深,关系向来不和谐。人类忽视自然规律,不停向自然索求,胡乱排放,毫不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与欲望,大自然被摧残折磨的满目疮痍,苦不堪言。如果,人类能从遭大自然报复的沉痛教训中重新反思,对大自然常怀一份敬重,那阳光欢笑能发电,春风唱歌能化雨,干旱年头水相助,风暴骤来山挺胸,人类的眼前又会重现久违了的青山碧水鸟鸣鱼跃的场景。

懂得尊重与不懂得尊重,只是一念之差,结果却大相径庭。生命短暂,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匆匆的过客。珍惜时光,珍惜生命,其实很容易,只需要你对这个世界,对世界上的一切物种,对你生活的大自然,怀有一颗真诚的敬畏之心,少一份贪婪,多一份爱意,大自然立马就会“投桃报李”,把前所未有的尊重,无限的美好,频频回报给人类。应该相信大自然一定会敞开胸怀,不计前嫌,与人类重归于好,握手言欢,共同成为地球的座上宾。

5.初中尊重是一种美德作文 篇五

和一个人交往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言行举止中尊重他。或许,你并不是有心的,或许,你不知道那样不可以。但往往是轻微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伤人伤得很深。当众揭人伤疤,无异于伤口撒盐;讽刺嘲笑别人,无异于持刃杀人。人本无错,做错了也不是自己愿意的,何必苦苦相逼,到头来反噬自己呢!不为人之恶,不笑人之短,笑脸相待,谨慎应对。尊重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俗话说,要想获得尊重,必先尊重别人。因为,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美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爱戴,成为金兰之交。

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她的想法,她的意愿,她的人格乃至她的一切。真爱,不是让你去说她这不好那不好的,不是去挑骨头的。让一个人幸福,就要体贴她,真的爱他,是不会要求她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她做什么。爱,即是尊重,尊重,可以赢得爱情。没有尊重,爱,怎能撞击地球?我实在不能想象,离开尊重,爱还能不能长久!

一个和睦的家庭,晚辈尊重长辈,大人呵护小孩。那是尊重编织的家,是幸福安全的港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美德。

6.尊重是一种力量 篇六

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

尊重别人,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只有懂得尊重别人,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所以,我们要做到“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要以为自己地位高,条件好就自倨、自傲,就轻视他人。无论什么人,大人物,小人物,还是要饭的,拾破烂的都有他自己的人格,也是需要尊重的.尊重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教养,需要生长过程,成长经历点点滴滴去积存,尊重别人注重在行为的小件上,而不是思想的宏观认识高尚的道德与品质来源于平时对生活的态度中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从小事做起.那么你的个人修养与品质就在不经意中体现了出来.在不断地提炼中展现自我的完美!尊重是一门学问。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将自信、善良和宽厚播种在他人的心田。都知道尊重别人的重要,我想每一个正直的人都会明白这个浅显得道理。学会尊重别人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

7.尊重与宽容的力量 篇七

一、案例

记得在我教的学生中有那么一个特别的孩子。说他特别, 是因为他的身上看不到同龄孩子应有的那种天真和幼稚;他的言行中透露出一种成年人才有的稳重和深沉;在我的英语课堂上, 当所有的孩子都带着兴趣, 愉快地和我互动时, 只有他一人, 总是静悄悄地坐在后排, 冷冷地看着一切。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我的脑袋中有了许多疑惑。有一次,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希望通过交流和理解能打开孩子紧闭已久的心扉, 我问道:“你上课为什么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积极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呢?”他漫不经心的答道:“没有, 只是我不喜欢读英语。”我感觉他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于是, 便耐心地纠正。最后, 看他似乎明白了一些, 便让他离开了。我感觉所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得到了帮助, 事情被处理得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可是, 问题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那个孩子在班集体中依旧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有一次, 我让同桌的学生相互练习口语。当排到他与旁边的同学对话时, 他却耷拉着脑袋不吭声。于是, 我耐心地问道:“有单词不会读吗?”他站了老久也不吭声。我心里又气又急, 大声吼道:“你别学了, 到后面站着反思。”只见他带着一丝不屑, 慢条斯理地走到了后面。我感到既惊奇又无奈, 心里琢磨着一个问题:面对批评, 他为何会这样满不在乎?于是, 我决定和他父母交流。放学后, 我变径直去了那个孩子的家里。当我进门的一刹那间, 我发现了孩子脸上惊讶的表情。我感觉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孩子一家住在一间旧房子里, 由于时间的关系, 墙壁上的泥浆零散地掉落了一些, 发黄的旧报纸也变得破损了。在和他妈妈的交流中, 我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夫妻俩进城打工两年了, 整日在外忙于生计, 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儿子在老家顽皮, 喜欢打架, 夫妻俩把他送进了城里的学校。儿子现在虽然不打架了, 却显叛逆, 常顶撞父亲, 遭到父亲打骂。母亲虽然关心儿子,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 不懂得如何与儿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在回家的路上, 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虽然我无法在短时间内去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 但至少我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尊重与宽容。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只有当我们尊重和爱护他们时, 他们才会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 那与饲养猫狗又有何异?反之, 严格的教育如果只是严厉的批评和指责, 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这种伤害会让他们失去对教育者的信任。在此后的教学中, 我学会了尊重孩子, 赞赏孩子, 开导孩子, 无论他们有着怎样的缺点。尊重他们的人格, 深入地了解他们, 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 耐心地引导和启迪, 比起严厉的批评, 一定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对于一个人而言, 尊严的重要性胜于一切。带着这样一份顿悟, 我开始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要让一个孩子感受到爱, 就必须有所付出。我时常在课后的时间和他沟通, 探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烦恼, 认真倾听他的想法, 慢慢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用正确的人生观去引导他。在课堂上, 我给予了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对他的每一次进步都加以肯定。一学期以后, 我发现他变得开朗了许多, 稚嫩的脸颊上有了快乐的微笑。

如同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中描绘的那样,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 或欢笑、或泪水、或悲伤、或彷徨, 而我们所看到只是他们人生中的某一个片段。教师应当做孩子人生中的“领路人”。当他们欢笑时, 我们应该加以鼓励的掌声。当他们悲伤时, 我们应该加以理解和安慰;当他们彷徨时, 我们应该加以积极的肯定与支持;老师不应该“一叶障目”。没有人是不会犯错的, 也没有人是不走弯路的。孩子们的天性是天真而敏感的, 当他们感到自己受到冷落, 不被他人认可时, 会陷入不良情绪中无法自拔。这时, 我们不应该以所谓的“优生”标准去衡量他们, 或是喋喋不休地指责他们的小小过失。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尊重和宽容, 让他们能在爱中找到自我。一切如海子的诗歌所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二、深度反思

8.索取也是一种尊重 篇八

每当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总是用一个手袋装好,趁早晨上班的时候,顺手悄悄放到收购站的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那个门口,准备离开。没想到,那女人竟然出来了。她笑着看着我,然后指了指放在门口的旧报纸。我愣住了,急忙摆手说:“不要的,送给你们了。”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话了:“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的,快拿着吧。”听了这个安徽女人的话,我隐隐感觉脸在发烫。

我郑重地收下那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我知道,这一刻,她收到了一份尊重。

许多人都习惯对别人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认为自己这样就是高尚无私。事实上,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恩赐”。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之道,不是一味去施舍和怜悯,而恰恰在于给予和索取的平衡。只有达到这种平衡,我们才会有感情上的尊重,人格上的平等,心灵上的濡沫。

9.文化是一种力量 篇九

记第三党支部“文化的力量”党课有感5月9日下午14:00七楼会议室里聚集了当天到岗的所有党员同志,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会场屏幕上赫然显示的几个大字“文化的力量”标题上,安静的等待着刘总带领我们进行一场“文化之旅”精彩讲解。刚开始,刘总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安天乐土,求真务实的态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随时而化的民族精神!没错,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时许多人的回答是 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接下来是这次党课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这是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在企业文化里可以分为三层:形象—制度—价值观。其中价值观就是核心部分,每一个企业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交行也不例外!交行的精神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其实企业文化常常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刘总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一年发展靠领导,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跟何况交通银行倡导的是“责任文化”,我们的企业使命是要提供跟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实现我们两化一行的愿景跟是我们的使命,这些都需要依靠我们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来一步一步实现。做为交行人,为了迎合企业的文化真谛,中心也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敬业、进取、互助、成长!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这其中包涵的确是我们两千多名员工为交行未来建设拼搏的动力。最后,是“我们的银行”内容。刘总主要讲了八句真言,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大家今后工作中带来跟多的启示。

1、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追求;

2、直面竞争,善于打硬仗豪情;

3、勤勤恳恳,踏实先干的品格;4引领创新,追随远见的胆识;

5、爱行如家,甘于奉献的境界;

6、好学善思,严谨细致的作风;

7、稳健规范,诚信可靠的气质; 8忠诚交行,重视团队的意识。

刘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文化力量”的党课,生动的为我们讲叙了一场“那些年,我不曾体会的交行”的发展历程。课上每个党员都听的十分投入并且很认真的做着每一处笔记。做为一名老党员,我很荣欣参加了这次课程,它让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文化

10.习惯是一种力量 篇十

从前,我是班里的尖子生。那时的我总是在班级前十里东奔西跑,不亦乐乎。归根结底,那是成绩好的原因是因为妈妈为我量身定做的“习惯培养魔鬼手册”为我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奠基石。那时,我们还小,老师一直用校信通发家庭作业,妈妈通常在作业少的时候多加一些作业,列:语,老师让把生字词抄二听一,妈妈让我再清加一遍;英,除了老师布置的,还要把所有的英语单词和英语句子的组成形式背得滚瓜烂熟,一词不差……改作业时妈妈要一条一条的通,一条不合格就不能睡觉,因此我经常在8点或9点才睡。每当我9点才睡时,我就会在心里抱怨一通:妈妈怎么这么严呢?其他小朋友为什么就没有被迫加作业呢?为什么我的妈妈偏偏是个魔鬼教练呢?老天,这不公平!不过,我的好习惯,老师对我的表扬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我的虚荣心,我一直保持着这种好习惯,这种神奇的力量。

从四年级开始,老师要我们自己抄作业,我也已作业太多为理由摆脱掉了妈妈布置的作业。渐渐的,我的好习惯如同一只只小鸟,一只一只的飞走,一只一只的丢下我,飞向了遥远的地方。渐渐的,我失去了这种力量,这种神奇的力量,因为我丢弃了这些神奇的小鸟。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像我这种智商平平,资质平平的女孩来说,只有好习惯,比别人多两倍的努力才能变得优秀,变得更加完美。可我并不知道自己还要努力多久,因为那些神奇的小鸟早已飞向了遥远的地方。不过我还会继续努力下去,把那些飞向远方的神奇小鸟们请回来,一只一只的请回来,让它们永远住在我的身体里。

11.敬畏,是一种力量 篇十一

麦克法登说,早在14年前为姨母打扫房间时他就发现了这本书,但当时他并没有注意到这是一本借来的书。直到最近他再次翻看这本书时才发现,它原本属于温思罗普大学图书馆。

2013年初,美国华盛顿州野生动物管理局收到了一位名叫罗伊的人的来信。他在信中说,在1967年至1970年间,他在该州非法猎杀了3只白尾鹿。随着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他的内心也越来越感到不安。他决定在临终前,主动向野生动物管理局坦白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并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野生动物管理局立即与罗伊取得了联系,并且告诉他,非法猎杀白尾鹿的确有罪,但该罪的法定诉讼时效已过,他不会因此受罚。然而罗伊的负罪感并未因免于起诉而减轻。不久之后,野生动物管理局收到了罗伊捐赠给野生动物管理执法部门的6000美元的支票,他希望将这笔钱用于动物保护。

在这两个事例中,麦克法登出于对规则的敬畏,对良心的敬畏,才会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归还了那本有价值的史书。而罗伊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才会用实际行动来为心灵赎罪。

12.这也是一种力量2 篇十二

张雨情

苍鹰冲向蓝天的奋翅,是一种力量;

海洋卷起巨浪的怒吼是一种力量;黄沙扬起万物的肆意,是一种力量。可是,谁又能否认:平淡(内容具体,如微笑、包容、淡薄、宁静、文学等),也是一种力量。(原题目,不可改!)

泰戈尔曾说:“天空不曾留下我的痕

迹,但我已经飞过。”平淡中,虽无人铭记,但却也真实的活过。平淡,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需用心体会才可领悟真谛。(再次扣题)

平淡也是一种力量,以一颗平淡地心

生活,看庭前的花开花落,而仍心如止水。1

(关键位置!要求:

1、扣原题,不可改。

2、分论点的阐释符合题意,有文采。尽量用修辞。)

曹雪芹,他从钟鸣鼎食之家中走出,他轻轻褪下锦衣华服。家道的中落,让他在简陋茅斋中尝尽辛酸,他着麻衣挥狼毫品悟平淡的力量。

谁说平淡无味?曹雪芹,他在平淡中

挥下血泪。半壁青灯,漂白了多少临窗苦读的夜晚;悼文轩中,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平淡吗?好像是,他一生都是在手持狼毫;又好像不是,他用那支支狼毫写就文坛经典。“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痴中,这味中,不就是他对平淡地坚守?

漫漫长夜,当他回首他对文学的跋涉,那是怅然,还是辛酸无言,我们无从得知。但,平淡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他默默攀上文学的顶峰,摘得桂冠。(关键位置!论据结尾务必扣原题,不可改!)

平淡也是一种力量,以一颗平淡地心

生活,望窗边云卷云舒,而仍畅然大笑。(关键位置!)

欧阳修,他从金碧辉煌的朝堂中走出,他慢慢远离了权势的渐染。一朝被贬,却让他纵情于山水,与万民共享其乐。

谁说平淡会让人不甘?宣纸铺就生命的舞台,笔墨挥洒是灵魂的舞台,满载是灵魂的厚重,他在山水之间放声高歌。这样的生活,虽平淡却最肆意,最真实。醉

翁亭边,他披麻衣与民同乐,感受平淡中最真实的快乐。也许被贬的怅然还有些许残留,但,平淡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帮助他感悟最真实的快乐。

绿水逶迤外,他在草堤放声高歌,歌

尽心中的怅然与快乐。平淡也是一种力量,虽云卷云舒,但却让他感悟到了生命的随性与自在。(关键位置!)

海子曾说:“痛苦或是快乐,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当今社会,又有几人能安于平淡,寻求本真?更多的人却去追求那近乎虚无的痛苦或快乐。但名利之间,快乐又有几分为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虚华于我们又有何用?以平淡为一种力量,让这种力量为我们刺透顶上这片虚华,看

透生命的本真。

平淡,也是一种力量。(关键位置!扣

13.习惯是一种力量作文 篇十三

习惯人人都有,好习惯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那能使人温暖。哪怕是弯腰捡起一片垃圾,哪怕是向老师或同学送去一个甜蜜的微笑,哪怕是一声早上好,下午好。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走在校园的操场上,突然看见一位同学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流入我的心胸。

之后我认识了她,她说是出于习惯的力量,我觉得她的习惯值得我学习!从那以后,我就以她为榜样,养成了这种习惯。

所以,我们应该向那位同学那样,养成这种好习惯。习惯是一种伟大而温暖的力量,它能推进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他能锻炼出另外一种正能量,同学们,你们想像,世界多么美好,就是因为有了种种好习惯。

“您为什么帮我?”“不知道,也许是出于习惯的本能吧,我一看见有人需要帮助就忍不住去帮。”

我又一次觉得习惯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我觉得习惯是出于自己的心,只要用心去养成,就能成功!习惯能使人温暖,习惯能使人进步,大家哪怕养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好习惯,那就是进步,那值得鼓励,值得赞扬,不管别人怎么说,就两个字:坚持!

14.心痛是一种力量 篇十四

年龄:15岁

学校:浙江省象山县墙头学校

这一切都要从几年前那个伤心的周末说起。

那天下午放学时,欧苏红心情很好,因为作业已经早早地做完,她邀请了几位小伙伴到自家后院的老桂花树下去玩。欧苏红的家在大雷山下的一个小山村里,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苏红记忆里,她出生时,这棵树就在那里了。它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夏天在这里乘凉,秋天闻满树花香,小苏红和伙伴们在树下玩耍、聊天,老树像一位长者注视着她一路成长,又像一位朋友陪伴她度过快乐的童年。

可是这次当她们来到后院的时候,苏红惊呆了。哪里还有大树的影子!只剩下一个丑陋的大坑。苏红赶紧跑去问爸爸。爸爸告诉她,村干部带来的几个人把它买走了。苏红哭了,小伙伴们也陪着她流泪,她们在空荡荡的大坑前站了好久。

晚上,苏红听大人们说,树被移走的时候,工人们生生地锯断了很多枝干。她的心里又是一阵结结实实的痛。一个倔强的念头浮现在脑海:我要把它找回来!

她向长辈们打听,才知道农村里很多大树都被移到城里去搞绿化了。这是欧苏红第一次听说“大树农转非”的事。她很气愤,也有点疑惑:城里要绿化,就非得挖掉我们的树吗?她把这件事写成了日记。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欧苏红决定发动成立调研小组,对“大树农转非”的利弊问题来一个刨根问底。

小组成员翻山越岭,访问了十几个村庄,亲眼看到了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亲耳听到了村民、山民们的不满和无奈;他们来到城市,发现那些原本在农村里长得好好的大树在城里却冬要“穿衣”,夏要遮阳,弱不禁风,而且死亡率极高;他们查资料、访专家,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一同苦想对策……

事实,数据,忧思,对策……这个女孩子最初的激与愤在调研中慢慢沉淀下来。别的同学在休息、在游戏、在复习功课的时候,她和伙伴们在调查、在统计、在访问。辛苦一年多的成果是一篇征服了很多人的科技论文——《“大树农转非”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这篇论文通过县人大代表成了人大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甚至引起了林业厅厅长的关注。今年,这篇论文又获得了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一等奖,欧苏红本人也被评为“创新之星”。

欧苏红马上要上初二了,她说她得专心致志地读书了。但她却老惦记她的老桂花树朋友:不知道它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它在城里活得好不好?

欧苏红语录

冥冥中有一种动力在推着我们往前走。

欧苏红当初在班上提出调研的想法时,立刻有20多位同学兴奋地报名参加。第一次实地考察,正赶上大热天。“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要这样?”当发现这个行动枯燥远多于有趣时,不少同学退出了,最后只有三位同学坚持了下来。苏红告诉记者,他们三个人都曾为大树心痛过,这是其他同学不曾体验过的。

我也希望城市和我们农村一样美。

苏红不仅关心农村的大树,同时也为城市的绿化想出了不少办法。她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林,忽然想到可以在城市绿地里用“密植”的方法种树,等它们长大一些后,移植一部分到城市的别处。她把这个想法写进了自己的论文中。

你是记者,你为什么无动于衷?

15.微笑是一种力量作文 篇十五

去年8月,我们4个同学去长沙参加比赛。在比赛之前,我们学生和老师一致决定去橘子洲头放松一下。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高兴地乱蹦。

伴着鸟儿的鸣唱,大家坐上大巴车前往在江心的橘子洲头。走进景区,就望见成片的翠绿。空气中还传来一阵橘子的清香。抬头一看天空,居然聚集起了一团乌云。“真扫兴,别告诉我刚来就下雨,”我小声默念着。可过了一会儿,天空上还真飘起了细雨。同学们都用手挡着头,自认倒霉。

更让人气愤的是,雨越下越大。大家只好狼狈地躲到凉伞下,十分拥挤。地下的小坑立马聚集起了雨水,我只好换了个位置。谁知脚下却形成了一条“小河”,渐渐淹没了脚跟。“老师终于来了!”同学们叫出了我的心声。但谁都没有抢着挤到伞下,而是友好的让最小的同学先回去。望着他们离去的背景,脚下的寒冷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女孩那甜甜的笑容。或许此次旅行最大的收获就是个感激的笑吧!

16.尊重是一种力量 篇十六

什么是自信呢?

我想,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感,一种不需要借助外界夸奖与奉承来证明自己的信心,一种内心的强大与笃定。????

自信,是一种态度,源自于内心,是对自我清晰的定位和认知。

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坦然接受,不后悔,不埋怨。对于未知的未来,抱以最诚挚的热情,不畏惧,不退缩。

自信,也是一种气质。

自信,所展现出来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也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所有的人格特质里面,我最欣赏的,也是自信。

自信的人,走到哪里,都宛如一束光,温暖明媚而不张扬,低调奢华而有内涵。

有一句话说:“没有自信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拥有自信的人,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败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否定自己。当我们被自卑感包围的时候,就会觉得情绪低迷,生活暗淡无光。

那么,怎样建立自信呢?知乎里有一条高赞评论:

“持续的在自己能力圈边界附近做事,谨慎而聪明的选择所做的事情,尽可能做一件成一件,以良好的做事结果形成正向的反馈,不断强化「我行」的认知”。

接受偶尔的失误,承认暂时的失败,从失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做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事,慢慢积累自信。

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乐观,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这种自信的力量,如同黑夜里的火焰,焚烧困难,照亮智慧,照亮温暖,也照亮继续前行的道路。

感情里,也需要自信。

很多人,一旦陷入感情,就会美化对方,苛责自己。觉得对方高高在上,而自己却存在很多缺点。久而久之,就会在情感关系里,变得被动讨好。

然而,这样的卑微,并不能保证情感的持续,反而会给对方带来压力。

要知道,在喜欢你的人眼里,你的小缺点,也是很可爱的。若是不喜欢你了,纵然完美,也无法留住一个不爱你的心。

所以,无论你有多爱一个人,都要保持自信的魅力。

自信的人,更容易让人喜欢和欣赏。唯有不卑不亢,自尊自爱,情感里的你们,才是平等的,自由的。

当然,自信,不是自大和自夸。

盲目的自大,会让人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那些浮夸的人,喜欢到处炫耀的人,未必是自信,极有可能是自卑。

因为自卑,所以渴望通过外界的关注和认可,来获得存在感和认同感。

真正自信的人,反而是平和的,安静的.,低调的。

因为自我认可,就不需要过多地在意外界的评判和眼光。

心理学发现:

“内在的自信是一种对自我的存在意义的肯定,是完全接纳自己,所以对自己没有批判,更没有苛刻,他不显山露水,却让人不能小觑内在的实力”。

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的指指点点无关。

一个内心自信丰盈的人,宛若一朵傲然绽放的花儿,优雅馨香,自在清欢。

自信,是阳春三月的温暖,是夏日清荷的素雅,是秋色连波的浩渺,是大漠孤烟的壮美。自信,点燃生命绵延不绝的希望。

真正的自信,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也是一种自我认可的人生态度。

17.安静是一种力量 篇十七

对祝融融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在每月的家族聚会中看见林默更可怕。大姨妈也不能。

自从祝融融认识林默开始,好像就没见过她闭嘴的样子。林默的父母现在恐怕悔得肠子都青了吧—他们给女儿起名字时绝对没有想过这会成为一个讽刺。就像融融的死党、林默的同事罗依说的那样,林默将来生孩子时,一定会被助产士把嘴先封上。

罗依的男朋友阿擎倒是难得的热心肠,此刻他握着一杯速溶咖啡“劝说”祝融融,“林默虽然啰嗦了点,但是可以看作是她渴望得到承认和关注啊。她爸妈不是常年在国外嘛。”

祝融融自顾自用手磨咖啡机磨豆子,伴着浓郁的咖啡香气说,“她不是啰嗦,是聒噪。”

“有时候滔滔不绝是因为她不敢正视自己的焦虑、冲动、梦想或愿望,所以给自己穿上一层保护甲。”阿擎一脸高深莫测的表情。

“哦,”祝融融点点头,“黄小姐有软猬甲,龙小姐有天蚕丝手套,林默小姐有口水连帽衫。”

阿擎噗的一口把咖啡喷出来。

罗依拉着祝融融去超市。

她一面虚张声势地隔空抓挠,一面恨恨地说,“捏死你个唐僧。”

祝融融满头大汗拧开一瓶冰红茶,喝了一口,愉快地问:“你也被林默惹到了?”

罗依忍不住翻个白眼,“她究竟是什么人体结构,怎么一天到晚在说话,我觉得办公室所有的空间都被她的话填满了,好像如果不说话她就会和全世界失去联系一样。”

“心理学家一定会告诉你这是某种心理疾病的信号。善良的阿擎一定会说是因为她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祝融融肯定地总结。

“有不安全感就要跟保洁、快递,甚至来办信用卡的业务员都聊得那么嗨吗?她真的以为那些人会被她的魅力所倾倒?”

“这显得多有亲和力啊,你就出去透透气,顺便予人方便嘛。”

罗依顺手把方便面五连包放进购物车里的同时,说:“予人方便,不如予人方便面。”

心理学家认为,一些人之所以变得喋喋不休,是因为他们试图掌控交流的过程,而方法就是垄断话语权。

林默正在垄断话语权。

“融融,你新烫的头发好怪异,上次的梨花头虽然过时但也算差强人意,这次是什么?大妈头吗?”

“融融,我下个星期要去香港出差,你要带一个新的iPad吗?”

“融融,你说我们公司的人事部多怪,非要让大家把生日和星座报上去,难道要按星座来划分工种吗?”

林默在家族例行聚会上照例缠住祝融融。

长辈们都在各自聊天,偶尔慈爱地望她们一眼,对两个小辈之间的亲密友爱很是满意。

祝融融装没听见,盛一勺辣子鸡丁到盘子里,开始往外挑捡辣椒。

“融融我看星座书上说,你们摩羯座的人比较适合从事文艺工作呢,果然你就是个文艺青年。那你说我们狮子座适合什么工作?”林默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放弃。

祝融融实在没忍住,塞进嘴里一根辣椒,恨恨地说:“拿一个球到门口趴着。”

林默张了张嘴,难得地沉默了几秒,说,“融融你是不是烦我啊?其实我也知道自己话多,可是又板不住,要不你帮我想点啥招儿吧?”

祝融融掏出iPad,登录微博,找到前两天收藏的一条信息,递给林默。上面写着:一个人躲没人的地方自言自语,那叫写日记。一个人跑马路上专门找人多的地方不怕围观地自言自语,那叫写博客。一个人跑马路上专门找人多的地方不怕围观地自言自语还有人跟你搭腔,那叫写微博。

林默嘻嘻笑,“融融我开微博了,正准备晚上告诉你呢。融融你粉我吧,以后我写的微博都@你哦。融融……哎,融融你去哪儿啊?”

如何告别“喋喋不休”

1.讲话前先给自己约定。不要等到自己进入喋喋不休的状态后,才开始懊恼。要在和别人谈话前,就默默和自己约定时间。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效控制你的喋喋不休。

2.画出内心烦恼。每当你非常想要倾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时,请拿起一支笔,随手画些什么。什么都好,它可以疏导出你内心的烦恼,减轻心里的忧虑感,自然也就不会让你喋喋不休了。

3.用小事分散注意力。当你明知不该说话又很想开口时,可以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小事情,让自己安静下来,比如玩魔方,或者玩手机上的小游戏。很多一时难以改掉的习惯,可以用另外一些习惯去替换它。

4.寻找说话规律。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行和询问身边亲友,来为自己做一份表格。记录下你比较唠叨的时段和引发唠叨的事件,也许可以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来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

5.反思内心的需要。你究竟是想说话,还是害怕孤单、被孤立?或者担心缺少魅力?越是能够反思自己的真实需要,就越不会使用过多的言语掩饰内心。

6.找到释放情绪的方法。向别人倾诉并非缓解抑郁的唯一途径,你可以找些更好的方法释放情绪,比如运动、看球、唱歌等,这样既能让自己舒坦,也不至于让别人觉得你太烦。

7.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如果以上方法都失败了,而你又真的有很多问题要倾诉,那么不妨去找心理医生聊一聊吧。

不话痨,一样掌控话语权

1.勇气是不可或缺的能量。只要你克服内心的恐惧,拿出相信自己必胜的自信,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不过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而已。

2.准备是赢得一切的前提。想要掌控话语权,要随时随地思考,提前准备出几套不同的谈话方案。

3.无论何时真诚都很重要。这包括目光聚焦,集中听众注意力;服饰要与交流的环境相贴合;用真诚的语气表达;合理运用肢体语言,不要有过多的手势。

4.激发对方兴趣。想要让对方愿意听你讲话,不仅要学会吊胃口,还要找到让他感兴趣的话题。这会让你们之间有非常良好的互动。

5.口齿清晰,表达明确。可以选用比喻的方法,使用图画般的描述,描述身边的小事,但注意不要出现太多的专业术语。

6.巧妙润饰让语言更动听。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你汲取语言的精华,可以让你在与人交谈时有更为新颖的表达。

Small Test

你是哪种“话唠”?

电视台正在海选即将开拍电影的主角演员,天生丽质的你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在最后的总决赛中,你抽到了固定表演题,你会表演下面哪一个角色呢?

A.《大话西游》中的唐僧

B.《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

C.“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黄主播

上一篇:地方特色反映下一篇:个人应聘时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