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024-08-14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精选13篇)

1.《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篇一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文秘教育专业庆祝“国际秘书节”教学成果展及恳谈会成功经验分析

05级文秘教育四班朱雯20055681

摘要:本文对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文秘教育专业庆祝“国际秘书节”教学成果展及恳谈会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锻炼的积极作用,为各大院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庆祝“国际秘书节”活动

一、引言

大学校园中的学习,被众多学生忽略,在这一点上,除了学生们在经历了高考后普遍放松的情绪之外,大学教师的讲课方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学中,老师只是负责给学生传授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完全在于学生本身。因此,讲师的授课方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大多数讲师上课时运用多媒体大量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导致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不能更好地掌握并且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大学课堂中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以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文秘教育专业庆祝“国际秘书节”

活动为例

大学课堂的教学改革,给大学生一个更扎实地掌握学习知识,并将其运用在实际上的机会。灵活的授课方式,活泼的课堂气氛等都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大学都纷纷作出了课堂上的教学改革,学生反映甚好。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文秘教育专业庆祝“国际秘书节”教学成果展及恳谈会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下面,对这次活动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

(一)基本概况及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文秘教育专业是2005年新上的一个专业,是学院中最新的一 个专业,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对该专业的不了解以及社会的不熟知,是文秘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一个障碍。为了更好地宣传文秘教育专业,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由文秘教育专业的专业老师指导,05级学生们组织了一次以庆祝第52届“国际秘书节”为主题的教学成果展及恳谈会,作为一次课堂上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次教学改革活动主要由文法学院05级文秘教育学生组织,此次活动以“塑造未来,展示自我”为主题,在农大南校区“生活桥”桥头,展览文秘学子们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剪纸、手抄报、速记、文章等征文作品100余幅,同时还展出了来自学校各部门办公室、学生各级团学组织、兄弟专业班级和校外企业等发来的贺词和参展作品。所有作品由学生们自己投票评选,并评出了特等奖和一、二、三、优秀奖若干。晚上7:00,文法学院领导苑来学、刘洪仁、肖秋生和校办副主任史文宪以及有关老师等与05、06级文秘学子共计2400余人在第一学术报告厅就同学们所关心的学习、考研、就业等问题开展了互动式的恳谈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在组织、管理、交际方面的能力,还把课堂上原本死板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中,更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更让文秘教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自己的专业,增加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通过活动后的调查显示,在活动后喜爱本专业的同学增加了6.1%。

(二)庆祝“国际秘书节”活动成功经验

这次由文秘教育专业学生组织的庆祝“国际秘书节“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成功经验主要是专业老师提出的教学改革思想以及同学们自身的努力和热情。

1、专业老师教学改革思想调动学生热情

对于这个新上的专业,专业老师始终以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在2年的学习中,多次组织学生们进行活动,诸如:自己做老师授课、读书报告会、手抄报展览、就业市场调查等,让学生们灵活地掌握专业知识。而学生在之前的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胆量,积累了许多经验,更燃起对学习的热情。因此,当老师提出这次教学计划时,全体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要求参加组织这次活动,以求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而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更与老师的教学改革这个思想中心是分不开的。

2、活动主题新颖

本次活动是庆祝“国际秘书节”,这个西方节日,在国内,鲜有人知晓。甚至许多秘书人员都不了解。因此,这个主题相对于那些人们所熟知的节日而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首先在第一感觉上以及赢得了大家的重视。这样,该活动在活动主题上就已经抓取了全校师生,各院校领导以及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兴趣。而这个主题,更是符合了山东农业大学“建设大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这一文化工作的核心。这更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加上一个沉重的砝码。

3、学生的热情参与与工作

(1)组织者的思路与决策正确

这次活动由05级文秘教育专业的3名同学负责,她们把这次活动分配到4个班,分班配合,一齐合作,不仅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更让这次活动进行的更加顺利。其中,文秘一班负责与学校以及其他学院办公人员沟通,争取让办公人员(因为其为文秘人员)为活动题字祝贺;二班负责活动期间及前期的宣传工作,包括宣传条幅及展板等;三班负责与文法学院05级行政管理、法学专业的学生以及06级文秘学生沟通,争取他们的征稿及对活动的支持与宣传;四班负责与泰安市各企事业单位沟通与拉赞助,争取其了解文秘教育专业及题字祝贺等。因为分工仔细,所以学生们在工作时目标明确,干劲十足,效率更高。

而在对这次活动的策划上,组织者采取了教学成果展这个最能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式。活动策划的正确,组织者的果断,给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热心工作的全体学生

除了学生骨干的领导好之外,所有同学的团结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的组织者都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来参加这次特殊的“课程”,责任心强,热心合作,积极策划,吃苦耐劳,分工细致,推动着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未能参加组织的同学,则纷纷交上自己的作品,为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4活动前期的宣传以及活动本身做的出色

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与它前期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在此次活动中,组织者首先在南校区“生活桥”上列出展板来介绍“国际秘书节”,并面向全校学生征稿,初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其次,组织者分头与其它学院、学校各社团以及外界企事业单位联络。最终,活动前期,文法学院05级行政管理、法学专业,06级文秘教育专业,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学生会,多个校A级优秀社团以及多个企业均以宣传条幅、展板、海报、题词等形式为该活动作了宣传,真正起到了轰动的效果。

活动当天,组织者选择在南校区“生活桥”头这个人流量最大的地点进行展览,精美的手抄报,优秀的书画作品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同学们都积极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据统计,又400多名同学参与了这次投票。这样做,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影响,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更显示了该活动的公正、真实。

5、学校及学院领导的支持

这次教学改革活动的巨大成功与学校及各学院的领导是分不开的。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办公室主任车主任及副主任史文宪均出席当晚的恳谈会,为同学们解决了一系列学习及秘

书工作方面的疑惑,积极支持了该活动。从学院看,各学院都十分支持文秘教育专业这次的活动,并献上题词。体育与艺术学院更是指出了筹备组同学的疏忽,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则对文秘学子赞赏不绝,积极地配合各项工作。

活动当天,文法学院、机电学院团委老师均到场参观书画作品。晚上文法学院院长苑来学、党委主任刘洪仁、团委主任肖秋生出席恳谈会,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而精彩的解答。

6、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

这次教学改革活动,由文秘教育专业的专业老师提出,并且一直关注和指导着这次活动的进行。

首先,在活动的策划上,专业老师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并为组织者理清思路,帮助其分工合作,促进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专业老师十分配合学生的工作,当工作与课程冲突时,老师还帮忙协调课程。再次,老师们还从百忙中抽空到恳谈会现场回答问题,系主任孙金荣老师还为文秘学子题对联庆贺,书法老师(山东农业大学工会副主席,全国书法协会?)赵立新老师更献上自己的墨宝,支持文秘学生的学习与工作。

(三)结论与启示

从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文秘教育专业这次庆祝“国际秘书节”活动成功经验看,要在大学校园内实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讲师在授课上必须有一个创新的理念,授课方式不能拘泥于讲授书本上的知识,适当的改变是十分必要的。正如这次庆祝“国际秘书节”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秘书学课程的热情,更培养了同学们作为秘书应有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同学们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比在普通课堂上学到的要更为丰富、更深刻、更记忆犹新,更容易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而且在活动中,有的同学由于对秘书节、秘书工作的不了解,便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其次,在这种特殊的“课堂”中,老师更应该深入同学之间,与同学建立朋友关系,这样学生们才能畅所欲言,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困惑,使同学们能更热爱学校,更乐于学习。

总的来说,大学课堂的教学改革还有许多种方式。讲师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读书的天堂。

2.《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篇二

在大学中设置一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因为, 大学阶段, 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自己的想法有着很多相矛盾的地方的时候, 这时候, 就需要一门思想政治课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引导者, 他们是一个个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 这对于他们未来踏入社会, 也是非常重要的[1]。

二、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 学生被动成因的分析

目前, 大学思政课教学中, 对于真正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来说, 往往是几个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因为原因是存在很多方面的, 有的是学生本身的原因, 有的是教师本身的原因, 也有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及结果测评的原因。不论从哪方面考虑, 都使得学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1. 从教师的方面分析

对于教师, 根据其具有的知识、结构、储备, 这些和青年学生的需要未能一致。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在社会中, 属于一个敏感的、灵活的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 往往关注都是在国内、国际之间的大事, 而他们最渴望知道的是:对于自己的定位, 即在社会上的定位, 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支持, 即根据时事, 老师给予他们好的点、分析。对于有些教师, 在知识结构方面是很简单, 在教学中, 只能按照课本去进行讲课, 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往往表现很无力。他们所上的思政课就成为普通的文化课, 对于这种纯理论的传授, 往往未能让学生在情感上达到一致, 相反, 造成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2]。

2. 从学生自身的原因考虑

对于学生来说, 尤其是有些大学生, 往往把自己作为核心, 带着自己的需求、意志来行为, 对思政课的学习很漠视, 有的学生甚至以为在思政课中就是景道理, 即随意的谈轮理论知识。在上课, 他们往往未能积极去投入, 对这些问题很冷漠。甚至有些大学生, 存在逆反倾向, 即莫视道德, 不赞成崇高, 诋毁理想, 甚至把没有责任心、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这就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像这样的思想, 最终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是不积极、被动的。

3. 从教学方法、结果测评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 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来说, 以社会为根本, 把教师作为中心, 以道德理论作为核心内容, 即通过硬灌、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为了能够对青少年进行从外向内的道德教育而进行, 对于他们来说, 处于没有条件的去识记、跟踪、仿效, 以及信从这些所谓的道德、规范。

三、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措施

对于大学思政课来说, 大学生能够得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是一起受到熏陶的, 一个理想的课堂是学生能够积极加入, 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课堂, 一旦学生变得被动, 在学习态度、行为上, 就会阻碍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整个课堂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 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课堂模式。

1. 从学生方面考虑

为了激活学生的道德意识, 应该从大学道德教育开始, 不要把其认为是一门单一的传授知识和道德的理论, 也不要认为这与学生心理状态是没有关系的、强制性的、他律的一个过程。因为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效力, 其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 即其是不是愿意接纳外在的、道德的影响, 以及是不是能够内化自己。为了学生的道德需求得到激活,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

第一,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 实现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对于个人的各个方面来说, 是一个内在的、统一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 往往是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来完成的。没有任何人不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有所成就的。

第二, 对于人的本性来说, 是无私的, 是把各种社会的关系加起来的, 因此, 人们需要的能力是能够处理好在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道德、准则[3]。

第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 这种互利互惠的关系使得人们能够相互提出要求或同意某种社会的准则, 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生存的道德。

2. 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说

教师要将课堂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 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教学与学生来说, 往往注意的是热点问题, 与课堂而脱节,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脱离。在课堂上, 学生要积极去参与、去学习、去讨论, 把学习的情况写下来, 这样的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依据。

3. 从教师方面考虑

为了优化教师队伍, 必须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的、优秀的中青年教师, 通过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教学等能力, 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的素养, 最终优化其年龄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及学位的层次, 以及队伍的良性机制。

综上所述, 在大学中, 尤其是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 教师要设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使得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 认真的去思考问题, 这样, 才能更好地学好思想政治这门课程, 更好地体会思想政治这门课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的作用。

摘要:在大学思想政治课中, 特别是理论课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的教育, 属于一个主要的地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即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以及在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测评步骤等方面来分析, 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被动状态从其成因来分析、思考,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应对办法。

关键词:大学思政课,被动,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1) .

[2]郑辉.高校“两课”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理想模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4, (1) .

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篇三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数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PPP,即讲解(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这种模式已经被证明不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Willis & Willis,1996)。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从而提出具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数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PPP,即讲解(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其已经被证明根本不符合当今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Willis & Willis,1996)。在PPP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学,整个课堂气氛没有任何生机,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差。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用全英教学,讲的内容丰富,且英语流利,老师只是单一的讲而不顾学生的表情,更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整节课下来老师就是独角戏,可下面的学生几乎都是茫然的表情。这样导致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玩手机。整节课下来没有任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效果极差。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这样就无法学好英语这门语言。

2.教师注重讲解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部分老师只是注重讲解课本上的单词,短语,句法等等,而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只是零碎的接受英语知识,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单词,短语等等。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说的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总体突出的是“能力”。学生一旦有了这些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不愁学不好英语了。

二、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班级上课制,每个老师根据这些制度都有自己的上课方法及制度。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即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在这七个程序中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大学英语口语课,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设置情景让学生编写对话,模拟及模仿训练,再运用新知识丰富对话内容。在口语练习中重复和模仿是重中之重,重复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强化、练习、形成习惯、常规、记忆、遗忘。不断的重复可以加深知识的记忆,反复模仿可以练出一口地道的英语口语,从而有效的提高口语。当然,这只是口语课堂所采取的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1.鼓励方式。I can live for two months on a good compliment. (Mark Twain,American writer) 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情感上教师应多鼓励赞美学生,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英语,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才能大大提高。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因此,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关的游戏和表演,让学生在游戏和表演中掌握英语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3.小组讨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能力,而且也增强学生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还可以提供她们的合作能力,这样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基础。

4.模仿训练。模仿在整个英语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模仿才能说出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简单的个人读、背,这样即使记很多的词汇及文章,如果不模仿,也无法达到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模仿的过程中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

总之,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徐世贵.素质教育与优化课堂设计[M].大连出版社,1998.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金成珠.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与测试评估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

4.《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篇四

摘 要:在日语教学研究和论著中,随着“文化摩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等词语的频频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日语教学中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日语;文化导入;跨文化交流

高等教育院校所设置的面向非日语专业的日语教学就是所谓的大学日语教学。据统计,国内当前有一千多所学校展开了日语教学,拥有几十万的日语学习学生,从数量上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

一、大学日语教学现状

1.陈旧的学生学习方法。当前,应试教育导致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较为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词汇、语法和考试读写上,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应用和听说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篇章的注意,比较注重语言学习的信息接收,而忽略了信息的发出。

2.授课内容和教学时间匹配不均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入学人数持续增加,当前的大学班级数量和班级人数也不断提升,导致大学教师教学负担加重。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大学日语教师常常会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讲授较多的教学内容,甚至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将语法和词汇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消化学习内容,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去了日语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资源较为欠缺。实用是日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语言的学习往往需要较多的模拟学习材料,多媒体就是较好的学习资源。但是当前大学生所能应用的日语学习软件非常缺乏,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也只有日本语标准交流、金山词霸等几种日语学习软件。特别是对于其他语种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几年的日语学习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接触日语学习软件的也不在少数。

二、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根据文化分类,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大体可分为知识文化导入和交际文化导入。

1.知识文化导入。大学日语教学中知识文化导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日本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他们的共同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只是将日本文化背景知识视为文化素养的基本内容,加之这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把握。这就需要大学日语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知识储备及理性的客观分析能力,深谙中日两国文化,分析它们的差异之处,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

2.交际文化导入。大学日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导入又可以具体分为非语言交际文化和交际环境文化。首先,非语言交际文化。任何一种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文化都是以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的。和普通的语言交际相比,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更为重视,他们更善于体察和领悟他人的弦外之音。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的掌握可谓是出神入化,他们用恭维的态度察言观色,极具交流洞察力,通过形体语言和交流语气体察对方的心情,这些都是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重视的反映。其次,与交际环境相关的文化。在大学日语日常教学中,并没有设置与日本文化有关的课程,对交际文化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无法将其与语言结合起来。大学日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语言形式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有效了解文化在语言、生活、沟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三、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

1.解说法。第一,词汇解说法。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长期以来,大学日语教学中将学生记忆词汇作为基本学习原则,对于词汇的解说通常只是较为注重其本身的含义、词汇的惯用词组和词汇的派生含义,完全忽略了它们的文化伴随意义。对于词汇,大学日语教师应着重补充和介绍与其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让学生不只了解他们的表层词义,还要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第二,语法解说。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一般都是日语的初学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都是通过重复性的口头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型,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教师可通过语言环境的设置,使学生了解语言的注意事项和范围应用。同时加以语境的模拟,让学生从语言表达层面体验日式文化,培养他们的日式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对话改编,并进行对话演练,让他们亲身感受日本的文化语言。教师对对话的文化细节和文化背景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让他们了解日本民族的问题思考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3.文化讲座法。教研科室定期进行基于教学章节的文化讲座,每门课程都包含一系列有关的专题。通过文化讲座让学生重新整合繁琐的文化信息,系统整理整体性的学习概念,从文化意识上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背景。

语言教学是一项漫长、系统、复杂的工程,大学生日语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大学生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理解日语的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陈列,而是需要掌握丰富的日本文化背景知识。所以,只有进行充足、系统、有效的文化导入,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日语。

参考文献:

5.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篇五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教学内容丰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我们应将多媒体视为一种教学工具,与传统媒体融合运用,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达到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 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就教学内容而言,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较少,教学内容与中学物理课程相似程度大,学生浏览过教材后学习兴趣降低。就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而言,经典物理部分占全部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近现代物理的内容非常少,尤其是二战以后获得惊人发展的现代物理成果更不为学生所了解,教学内容与近现代物理,特别是现代物理思想的严重脱节,表明了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教学手段而言,虽然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得到应用,但其利用程度还远不够充分,利用方式、方法上仍有待改进,教学手段仍有进一步提升和探索的空间。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多媒体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了相关探索。

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1.1 效率高

首先是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备课效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进行拼接和裁剪,修改及编辑都非常方便。其次是提高了课堂利用效率,运用多媒体可以比板书节省很多时间,这样就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1.2 丰富了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由于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将重要的知识点讲得深入透彻,从不同角度讲解同一物理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3 有助于对物理概念的透彻理解

物理中有些概念比较深奥抽象,难以用语言进行精确的描述,仅靠语言和固定板书的静态讲解,会造成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物理概念。制作成动态过程演示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物理模型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通过动画、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2 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省时、省力、效果好。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并非完全适应,究其原因,除教师经验的欠缺外,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缺陷。

2.1 多媒体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板书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边写边讲,常用的公式、定理可以在黑板的一角长时间保留,也可以随时擦掉,灵活方便。多媒体教学只能放映事先做好的课件,其灵活性和同步性显然要比传统方式差。而且,多媒体教学只能逐页显示,当新的一页出现时,旧的一页的所有信息都将消失,这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及做笔记。

2.2 忽略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训练

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只要会上台操作,就可以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容易忽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的训练,这将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年轻教师,需要有一定时间的板书式教学过程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

2.3 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以及师生交流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但可能会造成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兴趣,并有助长部分老师惰性的可能性,使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课件、媒体,甚至整节课只是演示、演播,教师反而成为“工具”。

3 探索与实践

针对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提高兴趣方面,笔者认为,按照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逻辑过程,将物理教学看成是项目,从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物理教学在内的任何教学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统一体。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运用包括多媒体工具在内的一切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认真备课

这里所指的备课,是指在传统备课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因此教师要做好电子备课和书面备课两手准备。在课件制作方面,首先,教学目标明确,课件应紧扣教学大纲,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件既要体现任课教师的个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其次,课件要规范、正确,强调科学性。课件应具备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才能使课堂更为生动具体。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务员之家

3.3 在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写板书来传递信息,教师自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教学则不同,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若不注意加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很容易陷入“对着PPT 读内容的尴尬场景”。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方法,如肢体语言等,多与学生交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不要成为“配角”。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参与意识,在积极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长期只和一种媒体打交道,学生容易麻木和疲劳。因此,多媒体手段一定不能滥用,它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对现实资源的有效补充,千万不能用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实际的传统教学。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事实上,传统的书写教学,以一笔一划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更符合学习知识的逻辑过程,有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不应将它与多媒体教学对立起来。必须指出,传统媒体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板书还有一个优点,即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在黑板前走来走去,时而写写画画,时而强调某个重点,以及经常具有的某些特殊肢体动作,对教学效果也能产生很大影响。

4 结论

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各有优点与不足。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灵活性有限,虽然加大了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要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及接受能力,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必需根据课堂情况来控制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将多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使用,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起到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宛如,周晓红.运用多媒体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1):76~77.

[2]杨昌权,孟桂菊,彭丽萍.大学物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J].软件导刊,26,(24):33~34.

[3]钟东.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6,(5):185~186.

[4]杨秀玲.论启发式教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9,(5):133~134.

6.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六

1.拓展提高了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与校园临界的团体,既有年少的叛逆,也有些许社会的认知,现在的大学生,因为没有固定教室等情况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同学们之间互动的可能性,人们都说大学生的行动团体就是宿舍,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宿舍的交流也很少,那么拓展训练的存在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把集体、团队的观念慢慢的渗入到大学生的脑海中,通过一些集体游戏和一些合作的项目可以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了解,让同学们让体会到团体的乐趣,弱化他们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的习惯,只有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和一定水平的交流能力,当大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才能够做到不与社会脱节,能逐步通过与社会的交流,真正进入到社会,保证自己拥有能在社会上很好的生存的能力。

2.拓展训练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当然理论是行动的基础,但是在掌握一些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让它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一个问题,拓展训练是一个团体项目,在一个团体中总数会有不同角色的存在,比如说领导者,即游戏的主导者,虽然说拓展训练只是一个课堂下活动,但是在这一个活动中也是可以培养我们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等我们所需要的重要品质,比如说在大学生毕业面试中,很多人难以通过的群面,群面当中便要求我们每个人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并准确显现出你在这个定位所拥有的能力,最好的当然是能担任领导者,并且能够顺利带领团队完成面试题目,那么这些能力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的反应到我们所说的拓展训练中,同样的也是一个团体项目,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融入到这个训练之中,并且体会不同角色的感觉,甚至尝试担任游戏主导者,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综合能力便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既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够锻炼综合能力,真所谓是“一箭双雕”。

二、小结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以前的理论很多都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在的社会需要不仅仅是那些只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更需要作为祖国未来的你们具有更加实用的能力,对于现在的人才来说,甚至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只有我们Y观念方式跟的上发展,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抛弃,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的应用便可以很好的体现与时俱进的观念,同时拓展训练对大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他们想要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所以大学体育教育应该也必须运动拓展训练。

7.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篇七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许洪珍2012:91) 。大学作为神圣的学府、高雅的知识殿堂,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基础能力的同时, 尤其要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郝涂根、鄢洪峰2005:127) 。因此, 在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探索公共英语基础阶段优质的教学模式, 培养英语基础知识扎实、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综合素质过硬的大学生, 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文献综述

在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的探索过程中, 不少教师和学者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英语课程的特色提出了自己有关教学模式的独到见解。郝涂根和鄢洪峰 (2005) 进行了“主体先行综合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陈婉琳 (2008)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提出,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任务型学习中的中介作用。郑桂云 (2005) 探索了有效激发学生活力的教学方式。别具特色的是, 许洪珍 (2000) 在谈论“教师的魅力与课堂教学”时, 重点阐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成功课堂教学的关系。

不断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实践了素质教育, 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但就总体而言, 课堂英语教学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具体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方法不灵活,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未被充分激发。基于以上考虑, 笔者总结自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切身实践, 尝试提出并实践了“打破常规、学生主持课堂”的课堂英语教学方式, 以期达到课堂整体效果的改善、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目的。随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进行数据分析, 进一步证明了该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学生主持课堂”, 顾名思义, 即让学生来主持课堂教学活动, 实现学生“教导”学生。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 鼓励学生主动“备课”, 大胆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角色, 在组织课堂活动, 调节课堂氛围方面发挥“授课”的聪明才智, 从而实现教师在课堂的“隐身”, 学生适当的“显身”。它不是教学理念而是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不否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反, 它恰恰是“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体现。与以往开展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个人演讲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 该教学方式能够更彻底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特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勇敢挑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学生本身。

三、理论基础

笔者提出的“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方式, 主要建立在建构主义、中介作用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建构主义肯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主动地加工教师传授的知识, 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郝涂根、鄢洪峰2005) 。与此同时, 教师成为学生发挥主观创造性的支持者和促进者。中介作用理论最先由心理学家Feuerstein提出, 该理论认为,

在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过程中, 中介者通过选择在他们看来合适的刺激并使用他们认为合理的方式来显现这些刺激, 不断调整、干预学习者对刺激反应, 并适当引导和鼓励学习者做出适当的反应, 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转引自陈婉琳2008:83)

教师作为教学的中介,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其做出的选择、调整和干预都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重视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 重视情感和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和力量,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陈琦2011) 。此外,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因此, 教师自身的智慧、才华和力量是有限的, 而学生, 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 其力量和才华则是无限的。将教学的机会适当地交给学生可以让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使教学“死水”变为“活水”, 使有限的智慧变为无限的才华。

四、研究方法和结论

本文对国内一所重点大学非英语专业 (工商管理和金融工程专业) 的一年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学期末, 参与调查人数为66 (总人数68, 2人未参与) , 共收回有效问卷66份。问卷形式为选择题 (单选、多选) 和开放型问答题。根据学生第一学年的课堂参与情况, 教师将问题设置分为“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之处、不足之处、实施效果和支持满意度四个板块。

问卷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 如表1~4所示:

表1~4客观地展示了学生对“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方式的反馈情况, 分别从四个层面显示。表1是学生从“创新”方面进行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主持课堂”可以使“学生大胆创新, 发挥主观能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教学形式。表2是从“不足之处”进行评价, 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如果处理不当, 该教学方式会使“重心偏移, 娱乐多于知识传授”;表3呈现了该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 即学生在该方式的指导下会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结果显示, 学生的能力提高部分突出体现在口语表达、组织策划和应变能力方面。表4呈现了学生对“学生主持课堂”的支持和满意度, 数据表明, 在价值判断、乐趣体验、自我评价、利弊分析、意愿表决方面正价值高于负价值, 且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应该分配一半, 甚至一半以上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主持”课堂。根据以上四方面的数据, 笔者从该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可行性及不足与缺陷三方面进行探讨, 并尝试提出开展实施此种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

(一) 优越性

心理研究表明, 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优先于教师影响的效果 (孙丽霞2002:81) 。为此, 教师要甘当幕后人的角色, 大胆鼓励学生消除紧张害羞的心理, 勇敢地走上讲台, 组织课堂活动, 开展同伴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从而实现成功的英语交际。“学生主持课堂”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因此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首先, 该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非常注重学生的大胆创新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1显示, 在教学方式的多种“创新之处”中, 对该教学方式最大的创新之处为“学生大胆创新, 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项, 表示赞同的学生高达71.2%;其次为“课堂气氛活跃” (54.5%) , “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45.5%) 。

其次, 在此教学方式的指导下,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增强。该结论的得出是以学生们的反馈为依据的, 即学生整体自我评价良好。表4显示, 68.2%的被调查者认为与之前相比, 自身的英语水平有提高。其中口语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所占比例最高, 在所有能力中排前三位, 分别为:92.4%、59.1%、53%。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会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 “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强的可行性。95.4%的被调查者认为能体验“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方式带来的乐趣;80.3%的被调查者表示赞成、支持此种教学方式;93.9%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继续在“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方式的指导下进行学习;87.9%的被调查者认为该教学方式利大于弊。同时, 在持相反观点的12.1%学生中, 有些学生认为应视学生“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而定:能力强、素质高的“主持人”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 而且能有效地调动课堂, 让全班同学均受益;反之, 若主持人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或者自身的能力欠缺, 便达不到学生“主持人”的最佳效果。以上数据显示出这一授课方式在该授课班级的可行性。它不仅可以培养有助于学生发展成才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表现欲,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认同感和成就感, 进而促使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的演讲者、组织者、教育者, 最重要的, 最终成为能力全面发展、素质多方位提升的综合性人才。

最后, “学生主持课堂”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教师角色的改变自学生开始, 自主学习开始 (Gardner&Miller 2002)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主持课堂可以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法。恰当地展示自我, 让他人了解、认识自我是学生走向社会、真正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一种方式。因此, 从这种意义上讲, 这种教学方式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训练平台。

(二) 实施策略

实践证明, 开展“学生主持课堂”授课方式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合理安排“授课”人员和授课时间

在人数不超过50人的中、小班课堂中, 每次“授课”的学生“教师”尽量控制在2~3人, 并且按照男女搭配、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教师”过多则效果不明显, 男生女生合作“授课”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这样, 在一学期的时间内至少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若不能很好地安排学生主持的时间, 就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从而降低授课效率。据“学生主持课堂”不足之处的调查表显示, 认为“让学生主持课堂不值得去做”的学生占3%。毕竟, 英语课堂不仅是学生表演的舞台, 还需要有新知识的传授和接收。鉴于此, 45%的学生认为, 让学生大胆创新, 操纵课堂的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 即占每次授课时间的20%~30%, 大多数学生认为应给主持人分配的时间比例为50%甚至更高。由此, 笔者建议大学英语教师仅在每次授课的最后半小时或者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体验“教师”“主持人”的角色, 点评完毕后, 在本次课堂结束时确定下一组“主持人”, 保证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

2. 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教师退居第二位, 真正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 成为课堂协助者、促进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孙丽霞2002) , 从而引导学生“教师”组织课堂, 力求课堂教学的全面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确保让每一位学生开口说英语, 让其在享受英语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避免知识让位于趣味, 偏离教学的重心。表2显示, 63.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体现在重心偏移, 娱乐多于知识, 其次为学习效率低和学生“主持人”威信低, 两者分别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2.4%和34.8%。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建议, 在学生“教师”准备授课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勤于和他们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想法, 适度引导其授课的方法, 开拓其思路, 必要时为他们提供上课的素材, 从而保证学生“教师”授课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本研究是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该教学方式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踊跃实践, 走上讲台, 扮演“教师”的角色, 因此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 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轻松、愉快、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当中, 愉快地体验着英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就和乐趣。

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合作、对话与交流。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 教师积极“隐身”, 参与学生“主持人”组织的活动, 因此, 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 交流广泛, 大大提高了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营造了轻松、愉快、高效的课堂气氛。对教师而言, 参与学生主持的课堂活动能使其保持年轻的心态, 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最重要的, 教学不再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而是一种富有乐趣的创意。

参考文献

陈琦.2011.远程英语教学背景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西安交通大学远程教育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例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9 (3) :81-83.

陈婉琳.2008.高起点大学英语任务型学习中教师的中介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12 (8) :83-84.

郝涂根, 鄢洪峰.2005.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弊端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 (1) :127-133.

孙丽霞.2002.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及教学效果的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 (2) :80-81.

许洪珍.2000.教师的魅力与课堂教学[J].大学英语, 12 (9) :17-18.

许洪珍.2012.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大学英语:学术版, 9 (1) :91-93.

郑桂云.2005.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 (4) :34-35.

8.《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大学生;篮球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篮球课教学,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是其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实现体育知识与文化知识、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作用巨大,为我国全民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可见,篮球课教学其意义重大。但就目前的大学篮球教学而言,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的学时较少,场地器材设备不能满足大学生篮球课开展的需求。学生们普遍存在起点低,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作为大学篮球教学的老师,该怎样,运用何种方式方法,来提高篮球教学的时效性呢?

1、兴趣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的保持是提高大学篮球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应有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追求的学习状态,这对于篮球教学来说无疑是很好的促进剂。但同时,篮球课程中具有许多概念性的问题,示范、训练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将兴趣教学法很好的应用其中,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1.1、游戏引发兴趣

对于游戏而言,其本身就是带有兴趣化的赋有体育属性特征的运动项目,就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就会给学生的体育兴趣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对于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技术的教学部分的教学,倘若让学生进行手对手传球,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失去兴趣。我喊口令进行抛接球游戏式的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兴趣高昂,十分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气氛中对传接球技术进行了练习。另外,对于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教学时,我又将游戏教学引入其中,然学生熟悉球性,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依次分为四个纵队,在每队的排头位置放置篮球,我发口令,(派头→最后一名同学),让学生左右上下传接球,当传到最后面的一个人时,再进行回传,哪个队先行完成为获胜队。在游戏中学生们不但熟知了球性,而且为反弹传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我又把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成纵队形分为3个小组,对立而站,以篮球场三个跳球区的场地进行传接球训练。这种赋有竞技性的游戏教学中,使学生的兴趣不断高涨,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上述游戏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掌握了篮球的球性,反弹传接球的技能也得以提高,更加增加了身体机能的练习,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1.2、竞赛激发兴趣

竞赛激励教学,满足了大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追求,不愧是篮球教学的最佳选择。比如传统的全场折转运球教学,都是让学生自己进行个人练习,这样的教学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容易疲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以端线为始点,进行运球,至罚球线时进行折转,然后从端线至中线再折转,哪个组先运完球为获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断乐于接受,而且增加了运动量,熟悉了运球技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示范促进兴趣

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篮球教学的学习,也具有非常的影响作用,优美正确的篮球示范,能为篮球教学添色增辉,会对学生的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精炼讲解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通过老师的正确示范,可以学到准确的动作方法,特别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得以改善。所以,在教学时师范的动作相当关键,必须做到精准、熟练、协调自如,既能表现出技术要领,还能体现动作的美感,加以合适运用。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接球、运球及运球上篮等动作技术性强、难度高,学生不易接受。教师再讲解技术要领的同时,结合优美的动作示范,让学生领略每个动作带来的感官刺激,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地印象,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学习。

2、讲解与示范标准化

对于讲解与示范而言,必须依照直观性原则来进行实施,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通过老师在直观性原则指导,标准化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指导和帮助。讲解的实现是体育文字知识的讲授过程,这更是老师基本功的体现,在讲解时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炼准确、层次分明,赋有相当强的逻辑性。在讲解中不断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示范是通过老师展示而得以实现的,这时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老师的动作必须准确、大方,能够反映技术要领,形象展现,使学生看得清、记得准,易于接受,明确学习的重点。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理解情况,实施具体的教学方式。

3、采取灵活的教法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实际,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将课堂讨论法与小团体学习教学法引入篮球了课堂教学。

3.1、“小团体”学习教学方法

对于篮球技术教学来说,学生的学非常关键,应当重点研究学生该如何进行学习,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潜能。如在篮球技术教学中我是这样实施的,在充分考虑人数、场地器材的前提下,将学生进行分组(小团体),人数有5-7名学生构成,委派一名具有篮球特长的学生担任团体小组长,通过老师在全班同学集中讲解、示范的基础上,让团体小组长,带领每组成员进行相关训练,发现问题以后小组共同讨论解决,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再经老师的指点。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帮助下,学生的篮球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3.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以后,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技战术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思路得到了扩充,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篮球技术教学质量。

3.3、课外竞赛法

课外竞赛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技、战术很好的展示平台,学生都乐于在此平台中进行展示,因此老师应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利用好课外竞赛这个竞技展示平台,如开展(班际、年级、俱乐部)等联赛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参与其中,张扬学生篮球运动乐趣。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进行解答,使学生的竞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4、结语

要想实现篮球教学质量质的飞越,必须注重篮球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强化兴趣教学,才能全面提高篮球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晖高岩:论篮球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12.(04)

2、刘福,等.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06)

3、徐专平、孙玲: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国学校体育,2013(03)

9.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篇九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非中文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受众多,受益面大。要上好这门课,使之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全方位的教学理念和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全方位的教学理念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的经典名著,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知识。其文体亦多种多样,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及各类应用文体。课程的功能也呈现出多面性。因此,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教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可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的理念

大学语文课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文化”课,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是毫无疑义的。尤其是在教材中所编选的中国古代经典作品,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渗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的经典之作。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备文化的理念,把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文学的理念

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感染读者,起到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做人的品位、启迪人生的真理的作用,同时也能愉悦读者的心灵。由此,任课教师在讲文学课时,要有“文学”的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一般知识(如字、词、句及篇章结构等)的讲解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鉴和欣赏,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美的境界,让学生去体验美、欣赏美、享受美。同时通过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的体悟,形成一种健全的理性的人生情怀,使文学更能发挥育人的功能。

3语文的理念

大学语文虽然不同于中学语文,但它毕竟是中学语文的进一步延伸,它同样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只不过要强调的是,“大学语文绝非中小学语文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1]如在说方面,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做到表达得有感情、有技巧、有说服力,富有文学色彩和逻辑性。在写方面,不仅仅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而且还要会写常见的应用文、学科论文、毕业论文等。总之,大学语文应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即能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欣赏与鉴别人类精神产品的感悟和认知能力上发挥作用。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切忌一味地把大学语文上成“文化”课和文学欣赏课,同样要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下功夫,发挥出“语文”课应有的功能。

4适用的理念

这里的“适用”理念,主要是针对大学语文课中的应用文的教学而言的。在大学语文教材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各种应用文的写作。这些应用文对非中文专业类学生而言,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相当多的学生把应用文的写作视为“小儿科”,似乎不值一提。但实际上,不会写或不能规范写作应用文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恰好这方面正是学生毕业后从业的缺陷之处。为了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任课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有“适用”的理念,突出其应用性,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

5学术的理念

大学语文课与中小学语文课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大学语文课更要注重学术性。不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都需要具备学术的眼光,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思考、新信息、新领域,要适时地向学生传授,与学生交流。同时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该学科中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要具有实践和创新的理念。要注重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多动脑、多动眼、多动手,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结合,达到开掘智慧、升华思想、健全人格、增长才干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创新性。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的特点,“培养学生有更强的现代信息吸收欲望和处事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成为理论型、思辨型、学术型、创造型的综合性人才”。[2]

以上所列教学理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并非集中体现在每一堂课或某几堂课的教学中,也并非集中体现在课程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适时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生搬硬套,固守某一模式,而是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以至恰到好处。如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由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其教学功能多样,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笔者以为大致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编选有大量的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左传》、《史记》、《诗经》、《楚辞》等,[3]甚至还包括现代文中的鲁迅杂文。这些作品较为深奥,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宜采用讲授法,把经典作品讲深、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不仅能理解其含义,更要从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赏析法

赏析法主要用于大学语文课程中一些优秀的中外诗歌、散文、电影、戏剧的教学。这些作品文学性、艺术性都很强,其感情强烈,语言优美,抒情味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精力不必放在字、词、句和篇章结构的讲解上,而应以情助讲,从评鉴、欣赏的角度,体味作品的情感和美感,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在心灵中得到文学美、艺术美的享受。

3阅读法

阅读法是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作品,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大学语文课程中有关长篇小说(节选)、一般的记叙文、论说文及说明文的教学。这些作品容易理解,教师不必一一列讲,只需提出阅读要求,以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作品,完成作业即可。这种方法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4练习法

这种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用于各类应用文的教学。在已有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应用文的写作都被列为重要的内容。从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到各种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甚至包括演讲与口才等,可谓包罗万象、种类繁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作一一讲解,难度较大,况且这些应用文的内容并不深奥难懂,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教材就能理解、掌握其内容和方法,以至运用。因此,教师可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行练习。教师通过评阅学生习作,掌握学生学生情况,对带普遍性的一些问题进行集中评讲,让学生自行修改、纠正。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学中用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大学语文虽然不是专业基础课,但它所及文体多样,内容宽泛,涉及中外古今名家名作,其中仍然有很多带有争论性的学术问题值得探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讨论课,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学术上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由此开掘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6电教法

电教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具备了很好的硬件条件。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电教法就十分重要和必要。通过采用电教法,能使大学语文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更清晰、更生动、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大学语文课在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的开设也有较长的历史,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应该臻于成熟。但仍有不少任课教师对上好这门课存有畏难情绪,甚至不愿意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究其原因,固然与这门课程内容的博杂、教学难度大以及学校、师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但同时,也与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使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关。因此,笔者认为,只要任课教师树立起新的、全面的符合课程实际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先进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必将呈现出勃勃生机,绽放出多姿多彩的美丽花朵。

参考文献

10.快速融入英国大学课堂的方法 篇十

随着高考的落幕,不少学生选择了去英国留学,然而,国外的教育不同于中国,如何快速融入英国大学课堂成为学生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下面,专家总结了一些去英国留学的师哥师姐的经验,帮助大家更好的融入英国课堂。

高考过后,不少学子即将步入大学,其中不乏选择英国留学的学生。远离父母和朋友,在异乡独自面对和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已是不小的挑战。更何况,同学们还要从零开始,适应和接受不同于中国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有些学生对此会感到手足无措。下面,专家为你支招教你快速融入

快速融入英国大学妙招一:积极主动 开拓国际视野

受中国教育影响,中国学生普遍“内向”和“害羞”,喜欢独自“钻研”,闷头苦读,死记硬背。而英国学生看起来没有中国学生那么“用功”。他们没事聚在一起,不是和朋友参加“party”就是“teatime”,但考试下来,成绩却一点也不差。英国学生在学习上更讲究“学以致用”的方法。

英国大学课堂内容也不局限于教科书,老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目光转到课外资源上,会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地点完成学习。学生更喜欢组建小组、以团队形式去完成任务。去了英国你会发现,上课地点也许会发生在工厂,企业,律师事务所,博物馆,画廊,甚至酒吧。比如,学习生物和化学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在实验室做实验;学历史的学生老师会带着学生去实地考察,亲眼见见文物古迹;学习海洋学和地理学的同学经常要跑到海边、荒郊野外去研究大自然;学电影评论的经常钻进电影院里看各类片子,写写小感想,等等。

专家提醒,去英国留学的国内学生一定要适应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去英国读书,对多数中国学生而言,所收获的“国际视野”要比“成绩第一”更重要。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要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增加自己的见闻和阅历,这会让你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快速融入英国大学妙招二:多交流 建立好师生关系

英国人本来就以“刻板”和“严肃”著称,不少教授都是某个学术领域的权威。但是,英国的老师比较热衷于开放式的师生相处模式。英国大学课堂有“大课”(lecture)和“小课”(tutorial)之分。大课上,多数时候是老师说学生听。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疑问。小课通常只有十几个学生,主要以老师和学生讨论为主。这个时候,老师特别喜欢爱发问的学生,哪怕你的质疑幼稚可笑,只要是你认真思考的结果,老师都会对你青睐有加。

老师在课堂上表现无论多么威严,他们在课下都非常随和。你不必担心自己的英文,无论你的英文多烂,老师基本都能听懂,他们还会夸你英文说得好。

老师建议,中国学生去英国留学,要想快速融入英国大学课堂,一定要多和老师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突破自我局限,这也是迅速获得自信和学业上成功的重要一步。如果你是一个“害羞”的孩子,你更需要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不要怕丢脸,努力练就自己的`“大胆”和“自信”。

英国留学行李清单中不可少的书>>>

快速融入英国大学妙招三:多思考多阅读 提高学术能力

在英国大学课堂,老师会在刚开始的一周就介绍当学期的课程规划,学生需要按照这个规划来安排好自己之后的学习节奏。在国外,考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平时成绩(包括论文、小组作业等)、出勤率等相关的。所以学生必须保证在整个学期里都严格按照计划学习来跟上老师的进度。国外的教学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大作业,写两三千字的英语论文,完全不能抄袭,要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把知识消化为自己的。>>>

1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研究 篇十一

一、研究背景

在教学中,教师都面临着课堂管理问题。大量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不断涌出:《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健康课堂管理—一激发、交流和纪律》等著作提出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成败。课堂管理是否有效决定着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决定着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和学生能否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为了解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高其有效性,笔者对四川省一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对该校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结合随堂观察等方法采集数据。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3、通过对教师思想和行为层面的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

1研究结果的分析

在回答对教学管理中最关注的内容中,教师们的观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对英语有兴趣;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及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学活动是否合理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在回答影响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因素中,教师们的看法: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师生之间的尊重理解以及学生是否配合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或是否有趣;教师备课情况、教学状态及人格魅力;课堂环境和课堂气氛.

他们都听过“以人为本”,并表示期望在教学管理中能贯彻。难题是:英语教学活动多,听说练习是必须,活跃课堂气氛不难,但做活动或游戏时,学生非常积极,过分活跃,课堂就不好控制。

2.从课堂观察和教学案例了解到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情况

笔者在考察期间采用了随堂听课方式,根据随堂观察记录案例一则:

年级:大一人数:42人教龄:2年

口语课, 教学内容是“your favorite festival?”,了解中西方节日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课中,教师利用图片呈现出了以下节日“Christmas”、“Lantern Festival”、“Easter”、“Chinese New Year”、等及相关句型“It is time to do sth”, “xxx is now primarily identified as ...”等。教学活动有小组跟读,卡片描述. 教师把全班分成四组,表现好得一分,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兴致高,积极参与。最后一排某男生由于看不清卡片,便站起来往讲台上走,此时,教师对他笑了笑,把图片举得更高了些,学生意会到就坐下了,继续比赛。

从案例可见,是否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制度执行者选择了不同的执行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现状调查的基本结论

真正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教师对课堂学习实施了有规律的控制和操作,因而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学习取向较为成功。”2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下几方面:

(一)教师英语教学观念有所进步,但课堂教学管理仍然处于徘徊中。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活动,看重交际和运用能力。但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仍主宰各环节,互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非自主地位,这样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影响了教师与学生间平等关系的建立。

(二)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排斥现象,教师没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大多数教师都谈到了他们会“关注学生”,但回答问题或上台练习表演的同学通常就是少数优秀的喜欢回答问题的。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忽略.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喜欢一部分,厌恶一部分;放纵一部分,歧视一部分的这种偏爱和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设下了诱因。

(三)课堂教学管理中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堂活动为了管理上的“统一化”,抑制了学生们个性的张扬,这种便于管理的整齐有序的课堂管理造成了学生好奇心的丧失及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匮乏。

参考文献:

[1]杨连瑞等. 英语教育学[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5.

[2]张艳娣. 模糊课堂管理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4.

12.《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二

1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到目前为止, 在世界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人数已经接近四亿人, 而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67 个之多。英语作为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种, 在我国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 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大学,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英语语言教学环境下, 大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依旧不高。不少学生在出国后感觉自己和真正使用英语的国家公民难以交流, 从而怀疑自己在学校所学的英语语法和格式是否真正实用, 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分院校的学生身上十分常见。

随着科技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距离正不断被拉近, 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外语作为与外国交流的工具, 很早就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 在外语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英语作为当前世界的通用语言, 世界很多国家将英语作为除母语外的第一大语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发展, 英语教学已经在我国形成了庞大的规模。英语基本已经成为我国初高中的必修课程, 但由于地方性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 这也就使得很多地方的英语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给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英语教学质量不断上升, 这使得我国的英语教学, 在高中便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但与高中不同, 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管理有些松散, 导致学校的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便忘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不重视英语的学习, 这造成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不高, 英语表达能力较为薄弱。在二语习得视域下, 英语的学习本身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无法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即便拥有良好的教学资源, 也难以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1.2 英语教学方法不科学

部分院校在对学生的大学英语教育还是从基础开始。大学英语是普通学生最后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 因此非常重要。而听、说、读、写这些英语基础教学方法从小学开始, 一直到大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导致数年的英语学习到最后却缺少实用性。

每一次升学之后都要开始重新学习英语基础, 在浪费时间的同时, 还造成学生英语能力停滞不前。大部分英语教师担心学生的基础不牢固, 所以一直教授英语基础, 直到消耗了很多时间后才开始传授真正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英语教育, 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时间, 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持续性的英语基础教育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无疑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如果每个学校能在学生刚入学时进行一次英语基础测验, 再针对每位学生的基础状况对症下药, 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大学生在接受这些基础教育的时候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 比如, “这些东西我都学过了, 以后肯定用不上, 所以可以做点别的”。这些念头一点一点地深入大学生的大脑, 使他们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上更加缺少积极性, 导致英语水平难以提高。

目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为仔仔细细的笔记分析能让学生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应对这样的现象时, 大多选择严苛对待, 用作业、考试、各式各样的练习捆绑学生。学生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挑灯夜战、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厌恶英语学习, 也违背了英语的教学初衷。教师将英语简单化, 导致学生以为学习英语只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 完全曲解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 使英语教学完全脱离了作为一门语言的本质。

各大院校在对大学生的英语考试上更是没有离开最基础的东西, 英语考级、期末考试等因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无形的压力, 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 从而产生了应付心态, 这些都阻碍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道路。

1.3 当代大学生和教师缺少实践性教育

大学院校中的教师相对于小初高的教师来说更加专业, 然而部分教师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所使用的英语教学方式存在错误, 间接地阻碍了英语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 教师和院校都应该注意这种疏忽。

在英语课中, 大学生背英语单词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现实中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却是少之又少, 和背诵单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缺少了实践性教育的大学生, 在进入社会开始需要用英语交流的时候总有一种羞于启口的感觉。如果在大学中可以多多实践, 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能力, 对以后的工作更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1.4 英语教学受到质疑

有很多教育专家认为, 我国当前的英语教育处在一个过剩的阶段, 英语方面的人才也处于一个过剩的状态。我国大部分地区英语教学水平不高, 教授出来的人才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但是并不是十分精通, 这给我国的英语教学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因为没有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使得当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困难重重。即使是在很多英语教学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英语教学也只能在汉语的辅助下进行。这样的英语教学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文化也在被更多的外国人接受, 在我们积极开展英语教学的同时, 很多外国人也在积极学习中文。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 对中国的语言更是如此, 在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同时, 我国学生却忽视了对中文的学习, 这就造成部分地区外语热国语冷的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文的热情还不及英语。这造成英语与汉语的教学热度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很多人认为我国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阶段, 汉语渐渐被人们冷落, 英语则被过分重视。实际上, 这种想法比较偏激,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但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语言人才。英语语言人才的缺失才是导致我国过分提升英语教学的源动力, 但仅仅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远远达不到我国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目标, 因为当前我国英语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 反而会因为过分提升对英语教学的重视而影响对汉语言的教学。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我国高端英语人才紧缺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对现有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实行文化体验式教学方法。

2英语文化体验教育的实施

2.1 文化体验方式教育的意义

文化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 人们对文化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 但其内涵在不同学者的观察角度之下呈现了不同的含义。美国著名跨文化交际学者Patrick曾指出, 文化包括文化产品、文化观念、文化实践、文化个体和文化社群五个要素。文化不仅是人类群体一种不断演进的生活方式, 也是一套人类群体共有的生活实践体系。这种理论突出了文化的生存性, 强调了文化的流变性、群体性和境况性。因此在学习文化时, 与所学习的文化的生活方式发生碰撞是文化体验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在文化体验教学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人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进步, 英语教育更是如此。文化体验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将学习转换为一种体验。与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被动教育”不同, 在这种英语教育模式下, 学生可以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 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文化的角度充分认识英语。

2.2 文化体验式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引入个性化的英语教学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英语文化体验教学中, 通过学习产生英语思维方式和并在思考中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体验式教学以学生的行动作为导向, 通过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计划。在推行实践为主的同时, 着眼于如何让学生行动起来, 关注哪一种行动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英语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但是在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方式中, 英语与其他科目还有许多不同, 即要加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思考, 找到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不是学生通过记住课本上的重点就能获得的, 只能在一次次的实践和反思中一点一点地去领悟、体会和总结, 从而培养出一种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感会减少学生在英语学习道路上的一些隐形困难, 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外国人的思维”去讲英语。比如一些含有动物单词的习语, 如果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中人们对各种动物的态度, 就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The fox may grow gray, but never good.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该例句利用英美文化中人们对于动物的普遍看法来通俗地表达一个道理。

2.2.1 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 在汉语的语境下进行英语教学, 不仅要借助汉语的语境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更要建立一个英语语言环境, 实行个性化的英语教学。

我国进行英语教学与国外进行英语教学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教师只能借助汉语语言环境进行英语教学, 这样的英语教学方式本身就是十分不完善的。英语教学应当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进行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但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体系中, 将英语语境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不太现实, 因为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帮助学生构建英语语言环境。所以在当前的我国, 英语教学只能在汉语言环境下进行。即使这样的语言环境会阻碍英语的教学, 但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 在汉语言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依然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很多地方并不适合推广英语教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鼓励法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鼓励发展不同的外语教学, 这便是个性化的外语政策的突出表现。这样可以帮助我国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使得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朝着多样化发展。

这对我国英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果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实行个性化教学, 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实施, 例如, 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英语语言环境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对话能力;而在较为偏远的内陆地区, 英语语言环境缺乏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 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英语, 让学生意识到,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需要进行考试的学科, 更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

中国语境下的外语教学与汉语言教学是完全不同的, 汉语言教学有语境作为支撑, 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但在汉语言的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 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 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方法。

2.2.2 从文化角度下手实行个性化的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 也是一种文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英语被学生认为是一种考试的工具, 而非一种语言、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语言, 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真正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提升英语交流能力。

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要从文化方面入手, 让学生真正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加入英语文化教学的成分,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喜欢英语, 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引入这一语言, 那么语言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例如, 在教学中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What country does each symbol come from/symbolize/represent?What are the symbols of the American Culture?Name some and tell us the reasons.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世界名胜或音乐经典然后自然引入课文:Bu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this text, which five things are th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Why can they become th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 帮助学生理解英语, 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2.2.3 通过文化差异组织个性化教学

文化差异是导致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 在个性化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 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中国的文化与外国的文化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下更好地学习英语。例如课文Pandora’s Box讲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Pandora is the fi rst woman in Helenic legend, but who is in Hebrew myths?and who is in Chinese story?通过这两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中西方文化之间、西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个性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英语的语言文化, 构建一个虚拟的英语语言环境, 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2.4 对不同的学生组织个性化的英语教学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英语教学的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在当前的教学机制下, 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 这也就造成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而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水平, 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参考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者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潜能、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因素,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向导, 方能在中国语境下实行个性化的英语教学。

2.3 在二语习得领域实行文化体验教学

二语习得指在中国的语境下, 学生在初步掌握英语的情况下提升英语基础。要通过文化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不同,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才能真正将学生引入文化体验式教学。

首先, 二语习得是指在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其他语言的学习,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 只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使人更好地接受第二语言。语言是区分动物与人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 既涉及人们的社会文化, 同时又是人心理世界的表征之一。人们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来自于人们对语言的输出, 所以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根本。二语习得领域包括读、写、译等方面, 也就是说, 学习者要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同时掌握这些技能。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将自身的意识通过语言融入到所在的语境当中, 实现两种语境之间的切换。所以在我国的高校实行文化体验教学就是在二语习得的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 要通过学生对文化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汉语言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体制下, 应试化的教学体制成为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的主体。这种英语教学过度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 忽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与当前我国教学体制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英语中的语法,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 对学生实际能力并没有提升。

2.3.1 以实践为主设计教学

文化体验教学实际是一种实践为基础的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英语文化的学习中来, 从而产生不同文化下对事物的见解和思考。实践教学是以学生的行动为导向的, 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行为帮助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学习, 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将英语教学穿插其中, 使得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引入相应的文化信息, 例如, 在讲授Marriage Across Nations时, 学习完语言知识后, 教师可以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结婚和婚礼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并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了解和介绍不同国家婚礼的习俗、仪式等并进行中外婚礼习俗的比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文化学习, 进行文化对比。

2.3.2 将文化对比加入到教学当中

在我国的语言环境下, 中国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很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 进行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时, 应引入文化对比,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文化信息, 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探讨英语与国语背后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例如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等。如果不了解fish这个单词的文化背景, 就很难理解He eats no f ish and plays the game (他为人正直可靠。) Fish的隐含意思来源于宗教故事, 英国历史上新旧教派之间的争斗一度十分激烈, 旧教的教规规定, 斋日里只能吃鱼, 而新教徒推翻旧教以后, 拒绝在斋日吃鱼, 以示忠于新教。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语言文化, 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进而提升英语能力。

2.3.3 引进情景进行讨论式教学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是指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就要在英语层面实现外化, 即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这门语言的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由于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形式, 要想熟练地运用就要从根本上接受和了解其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外国的文化象征, 例如自由女神像, 让学生用who, where, when, why, how组织自由对话, 发挥想象力, 在活动的最后还可以提出拓展问题:What are the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How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influence around the world?而高校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 就要从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和英语语言环境的建立方面下手。

大学生的发展方式与高中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是另一种不同于高中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教学多是继承高中的教学模式, 通过考试的方式判定学生能力, 这种做法在根源上不符合常理。因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组织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用Do you know the Chinese equivalent to these important western festivals?Name some and state your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idea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或者是进行类似An interview on the favorite activities during festivals的能力拓展活动, 真正将英语引入生活当中,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可以组织学生与留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在二语习得视域下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对英语实际表达能力的提升有新的认识。科学地应用这种语言, 使这两种语言相辅相成, 对学生英语实际表达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

3结语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大学英语中实行文化体验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思路。通过文化体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 从文化角度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实际的英语运用能力。高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各地区之间交流的逐步深入, 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种, 正被越来越多国家的教学所重视。本文立足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 对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文化体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早霞.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 :1.

13.《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三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本位的学习活动,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着眼于培养具有完整人格、善于实践、自主学习、勇于创造的适应新型学习社会的人。探究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是说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相反,十分重视教师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关键。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的培养。

1.改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高校教学的内容一般具有专门性和高深性的特征,不仅包括已有定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也包括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已有定论的知识理论,平铺直叙地讲授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记忆,而最新科技成果以及各种学术流派观点都只是一带而过,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看(学生也未必去看),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上课时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研究性学习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而研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基础知识雄厚,方法得当,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才会得心应手。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必须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中,跟踪学科发展趋势,有针对性选取知识点,通过讲解一些知识点被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还原科学思维的历史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此外,在每个知识点讲解上,教师尽量介绍该知识点研究的前沿以及应用前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研究前沿,并向学生推荐权威学术刊物最新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让学生课下阅读,以便了解最新动态,并引出新问题,从而鼓励学生课后去跟踪查阅新知识以解决新问题,由此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者是要介绍本学科研究中的不同派别,并且要表明教师自己赞成哪一派观点,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最后,给学生开出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必读书应为专业书,可选名家或高质量出版社出版的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最好选本头小一点的,容易理解的。但内容要比教材专而深,以提高知识层次。参考书应为与专业相关的书,可泛泛地读以扩大知识面。

2.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部分高校教师看来,“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研究性学习是属于研究人员从事的活动,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导致多数学生只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然后在考试来临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课堂讲授的所谓重点内容来应付考试,很少有人去主动学习,探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和书籍,很少有人提出为什么。最终造成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研究能力难以得到发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所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的关键。

对比学习法强调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同步展开,在学习的基础上讲授,强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事先要求学生去阅读与所要讲授内容相关参考书的有关章节,在课堂讲授中,让学生将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进行对比,教师在将学生的对比结果进行集中分析、归纳总结时,要即时给予参与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兴趣,从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把握学科基础与发展的联系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综合性和研究型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学生研究、探索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背景知识,鼓励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在课上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和解决,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一些问题确立为兴趣小组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要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认真制作课件,对每一画面的构成、大小、注解、字体、解说、呈现方法等都要进行精心设计,使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展现给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也可适量制作一些网络型课件供学生共享,有利于学生进行网络自学。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可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而实现。研究性学习当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扮演的角色以“权威”居多,课堂互动中教师处于控制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少有学生向教师反问,学生对教师依赖过多,导致教师自己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并严重挫伤了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对求知的渴望。因此改变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控制地位,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促进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发展。师生互动的质量受课堂环境的影响,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师生有效互动,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由此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高昂,能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同伴的不同想法,彰显主体意识。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为大学生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使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

上一篇:如果我是一名画家六年级作文下一篇: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