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2024-06-22

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共10篇)(共10篇)

1.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篇一

文件标题:关于加强金融、保险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发文号:财商字[1995]23号 颁发日期:1995年02月13日 发文单位: 财政部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

为适应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保障金融保险企业在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顺利实施新制度,切实加强金融保险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确保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现就加强金融保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适应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强化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能,切实加强对金融保险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根据中编办关于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职能配置的《批复》精神,授权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就地对金融保险企业的财务实施监督和管理。财政部派驻各地的各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在财政部授权范围内,依法独立行使对金融保险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类金融保险企业必须接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并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需要的各类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拒绝、阻挠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并按期报送各类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以便接受各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的监督检查,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

二、各类金融保险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财务收支,认真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在遵守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内部各级单位的经济核算,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工作,有效地筹集和使用资金,依法缴纳应上缴国家的各项税金和利润。

各银行总行、总公司下发所属分支机构的涉及财务收支、国有资产、财务会计处理等有关文件以及核批所属单位的有关指标,必须及时抄送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各金融、保险企业主报上级部门、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资料应同时抄报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并按季向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报送各种业务报表和资料。

(一)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据实核算各项业务收入,加强各项业务收入的管理,严禁隐匿、截留、挪用、转移、私分各项业务收入。

1、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各项贷款应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本期的应收利息,计入当期损益。要严格划清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的界限,严禁擅自扩大政策性贷款的范围。对于未经国务院批准、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停息(计息)挂帐的各项贷款应一律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应收利息,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已转到表外科目核算的各项贷款,应转回表内核算,并将从转出日起至转回日止的应收利息计人当期损益。

对实行停息(计息)挂帐的政策性贷款要严格按照(93)财商字第176号文件规定执行,对确属国务院批准的政策性贷款,其应收利息经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核后可列入表外科目核算,挂帐期满必须按照规定计入当期营业收入。

2、各项贷款利率必须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执行,不得擅自制定“优惠”利率,减少应收利息,转移收入。

3、金融保险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代办手续费及劳务费收入必须如实、及时地列入营业收入,严禁以各种名目(包括报地方政府批准的)转移、截留、私分。

4、金融保险企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罚款收入,必须据实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得以罚没收入为名或其他名目和借口交入地方财政以套取分成。

(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

1、加强代办业务手续费管理,严禁弄虚作假扩大基数、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不按规定据实列支等违纪行为。为了加强管理,控制开支,对代办手续费支出实行专项管理、定期审查的办法。各金融保险企业应设立代办业务专项报表,其内容包括:计算基数的增减变化、开支比例和代办手续费的使用情况,定期报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对列入本期成本开支的代办业务手续费,必须经专员办事机构审查批准后方可列支。代办业务手续费的支出范围,应严格按照(92)财商字第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2、保险企业必须正确、合理地使用防灾费。对投保企业为防灾、减灾必需给予资助的防灾费用,应于年初编制使用计划,上报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查批准,方可支付。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可对保险企业已支付给投保企业的防灾费用使用情况,实行跟踪检查,并对违反规定支付的防灾费如数追回,同时给予必要的处罚。

3、加强业务招待费的管理。各金融保险企业应于年初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在财政部规定的开支标准范围内编制本业务招待费开支计划,报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批后,在批准的额度内据实列支,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拨付所属招待所、培训中心作其经费补助,或用于内部职工食堂以及本企业职工的个人福利补助。

4、加强对列入成本的经营性租赁费用的管理。

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其列入成本的租赁费标准不得突破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同类固定资产的最高折旧年限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

各类金融保险企业不得以融资租赁方式租用不动产,融资租入的除不动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的融资租赁费,应严格按照《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作为长期应付款处理,不得列入成本。

对金融保险企业采取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实行计划管理,在年初编制租赁计划,详细列明所需租入的固定资产的类别、数量、计划租用期限、预计租入资产的总价值、所需开支的租赁费的单项价值,租赁费总值、资产的新旧程度等项内容,报经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批后,在批准的限额内租用,并在规定的租赁费标准内据实列支租赁费用,严禁租用豪华小轿车、职工宿舍、非营业用房及设备。

5、严格控制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支出。固定资产修理是指固定资产由于部分损坏,不能正常运转和使用,为了使其恢复原有状态和功能而发生的修理、维护支出。对于改变固定资产原有状态、功能、结构、增加补充设备和改良装置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而发生的支出,应相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不得作为修理费支出列支。为了有效地控制修理费支出,防止以修理费为名购建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修理费必须按以下原则进行管理:单项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不超过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50%且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可据实列支;对超过该项固定资产原值50%且金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修理费用,实行专项审批的管理办法,报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查批准后,方可列支。

6、加强递延资产的管理。对列入递延资产的的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平均摊销,其中,开办费按不短于5年的期限自营业之日起分期摊销,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有效期内分期摊销。列入递延资产管理的各项费用支出单项金额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必须经省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查批准后列支。7、加强各项工资性费用支出的管理。金融保险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允许发放给职工个人的各项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应全部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决不允许违反国家规定,扩大消费基金规模,严禁在其他成本项目或在营业外支出中以各种名义滥发补贴、津贴、午餐补助、劳务费等。对于企业在成本中列支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各项工资性收入,实行计税工资管理办法,按财税字(1994)009号文件规定,实际发放工资性收入在计税工资标准(月人均500元)以内的,可据实列入成本,在缴纳所得税时按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实际发放的各项工资性收入达到国家规定的计征个人收入所得税标准的,还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8、加强营业外支出的管理,严禁乱列营业外支出。金融保险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所规定的营业外开支范围和标准,各级行(公司)无权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

金融保险企业的各项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不得列入营业外支出;对于金融保险企业通过我国境内非营业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实行比例控制的原则,各项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在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一点五以内的部分,可以据实列入营业外支出,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的各项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直接捐赠给受赠人的,不允许列入营业外支出。

金融保险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力而造成的各项财产物资的非常净损失(实际损失数额扣除保险赔款、残值收入等),应在损失发生后及时向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经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查后,报经省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批以后方可据实列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项目),其中,净损失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在省级财政监察专计办事机构审查后报财政部批准。

三、加强各项准备金的管理,严格按规定标准提取,按规定核批程序核销

金融保险企业必须严格按照《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所规定的呆帐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坏帐准备金的提取及核销办法执行,不得扩大提取基数、提高提取比例以多提各项准备金,也不得缩小提取基数、降低提取比例以少提各项准备金,严禁通过多提或少提各项准备金来任意调节当期实现的利润。对于各项准备金的核销,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有关规定,按规定报批程序经批准后核销。企业放款应当推广依法担保和贷款抵押制度。企业的各项抵押放款以及融资租赁,不得提取呆帐准备金,其他非抵押放款应按年初余额和规定的提取比例正确计算和提取,对于按照规定应在呆帐准备金中核销的贷款呆帐损失(包括符合国家规定呆帐认定条件的各项非抵押放款本金以及符合国家规定呆帐认定条件的各项抵押放款扣除抵押物价值以后的放款本金净损失),应按规定程序报经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查,并经省级专员办事处审核后逐级汇总报总行批准核销。已作为呆帐核销的贷款,其已计入损益的应收利息以及符合坏帐损失标准的其他各项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在报经省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批后据实在坏帐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中核销。

四、加强资本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金融保险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保证国家资本金的完整。金融保险企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冲减、核销资本金或改变资本金的占用形态。

(一)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规模,银行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30%;保险企业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50%。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各项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的自有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并包括在计算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比例的固定资产净值中。

(二)严格控制基建投资,防止基本建设规模膨胀。金融保险企业的基本建设包括在建工程和需要安装的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报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按照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等部门结合本地区基建规模和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例情况,审批金融、保险企业的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其中,企业购建职工宿舍、食堂以及托儿所等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只能在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益金中开支,不得挤占其他资金。用于职工集体幅利设施支出的总金额不得超过当年提取的公益金加以前公益金结余之和。对于各行(公司)超过总行(公司)、省行(公司)规定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比例的,应从严控制和审批。对单项基本建设投资超过限额的,在报省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签署意见后,由省分行(分公司)报总行(总公司)。

五、加强税收管理,确保各项税款及时足额缴入中央金库

各类金融保险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第027号通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计算纳税扣除和调整项目,准确核实应纳税所得额及其他纳税基数,依照适用税率准确计算各项税款,并按规定的入库渠道和纳税期限及时、足额地上交各项税款,各地区、各部门无权减免,更不允许截留、转移、挪用,隐匿各项收入以逃避国家税收。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为了进一步强化对金融保险企业缴纳所得税,营业税等各项税收的监督管理工作,金融、保险企业必须接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的监督检查。其中:对不实行集中缴库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对在内发现的违纪问题,采取就地进行纠正处理;对以总行(总公司)为单位集中向中央金库纳税的,凡会计决算已逐级上报后,发现的应调整项目,应逐级汇总报财政部,由财政部在批复决算时,进行纠正处理;对于其它金融保险企业就地向中央金库缴纳所得税的情况,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应定期进行监督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混库”现象以及减收增支等违纪行为,采取就地通知企业或有关部门进行调库补税处理。

六、严肃财经法纪,加强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金融保险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政法规、政策和文件,不得各行其事,任意解释、制定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制度和规定,对企业因违反规定、管理混乱而造成国家收入流失、国有资产损失严重以及其他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必须认真查处,依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七、本通知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三日

原发文号:财商字(1995)23号

2.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篇二

1 关于财政金融支农规模的研究

农村资金的投入和农村发展,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早期国外学者在支农资金规模与农业增长的关系上的研究比较深入,Chang[1]认为财政农业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影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规模偏少,不能保证农业的长期快速发展,国家财政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刘涵[2]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确实能够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但存在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沈淑霞和秦富[3]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规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而投入性支持的相对规模却呈动态下降趋势。

上述学者虽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足,但是只有少数研究人员对农业支出的最优规模进行了论述,Barro[4]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存在最优规模。另外,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无法提高经济增长率,但能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何振国[5]估计出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即财政农业支出大约为农业GDP的47.2%;郭玉清[6]估算出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8.26%。由于他们所采用的财政农业支出的口径不同,所以估计的农业投入最优规模差距很大,但结论都是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远小于所测算的最优规模。

2 关于财政金融支农结构的研究

关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回归分析,并且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进行回归居多。

以生产函数分析框架度量财政金融支农结构的研究。李焕彰和钱忠好[7]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主要的研究结论:要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魏朗[8]利用C-D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西部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农业投资及财政支出。

以经济计量模型度量财政金融支农结构的研究。钱克明[9]运用单方程模型,按照各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贡献的大小,得出了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分配政策的优先序应为:科技>教育>基础设施。陆文聪和朱志良[10]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1990—2006 年上海市的财政支农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上海市财政支农资金在现有财政支农项目中分配不甚合理、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未能实现最佳使用效益的结论。

3 关于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研究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财政支农政策已不能适应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变化。国内学者对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下对财政支农政策做出调整和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支农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用提出一些参考。

苏明[1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沈淑霞[12]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政农业支持规模、支持方式和支持效率,针对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支持行为和支持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还有一部分学者通过借鉴国外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为我国支农政策提出建议:陈薇[13]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财政支农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提供思路。何忠伟[14]在对世贸规则和发达国家有关农业补贴的理论和经验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已经或将要采取的农业补贴政策提出建议。崔光华[15]通过比较研究法国、印度二个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规律与经验,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调整与支农改革提出战略措施建议。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对财政支农政策研究虽然较多,但研究的内容多为对国内财政支农政策的理论评述和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情况介绍上,较少对有关财政农业支出效益方面的实证分析研究。

4 关于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研究

按照金融功能观的观点,金融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资金动员、资金配置、分散风险。林毅夫[16]指出三个功能中资金配置功能最重要。目前理论界对资金配置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资金总量的积累及其配置效率的提高上。农村资金配置效率问题始终是国外学者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Bencivenga and Smith[17]、Wen[18] 、Yang[19]分别从金融市场、社会福利水平、人力资本等不同角度研究了农村资金配置效率。Jensen[20]通过建立农业资金绩效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体系在促进农业投资方面缺乏效率。冯海发[21]运用C-D生产函数分析框架度量了包括我国农业资金投入在内的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姚耀军[22]、韩扬和吴治民[23]指出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应以功能观为导向,在对现有农村金融机构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推进农村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农村金融竞争机制。国外比较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前沿分析法(SFA)。Battese和Coelli[24]综述了该方法在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领域的应用。

5 以DEA方法研究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研究

孟令杰[25]早利用非参数DEA方法对我国1980—1995 年农业产出的生产效率进行测量,但他的研究并没有单独考察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温涛和熊德平[26]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了我国“十五”期间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该研究的投入指标为财政支农支出、农业信贷投入和农户自主的固定资产投资。产出指标体系涵盖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的10个指标。王晨姝和徐海波[27]用DEA方法对1990—2007年我国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选择支农资金投入指标两项:年末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财政支农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农业产出指标两项:农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目前,只有个别学者涉及对区域农村资金配置进行效率分析和比较。徐琼[28]选取有效农田灌溉面积、农田化肥施用量、农业实际劳动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为投入指标,农业产值和农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来测算浙江省11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王伟和田杰[29]运用DEA模型,将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支农资金结合在一起,对1992—2005年湖北省农业投入资金效率进行了分析。财政支农取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和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信贷资金主要是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选取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作为农业资金投入的产出因素。吴华超和温涛[30]运用DEA模型对重庆市各区县农村财政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进行研究,选取的投入指标有财政支出、金融机构贷款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三个指标;产出指标有农业GDP、城镇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五个指标。

6 研究存在的问题

3.《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法探索 篇三

《财政与金融》在高职院校中一般是第一学期开设的,对于初次接触财政、金融等学科的学生来说,都会觉得经济学理论枯燥、深奥、难学、难懂,怎么才能让学生对这些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呢?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共同使用的某种特定次序的活动方式。一堂课的成败,学生能力的强弱,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都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教师即使有丰富、精深的知识,如果不善于教,学生也难以受益,而教师要善于教,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讲解式的方法几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经济学课程来说,深入浅出地阐明相关原理,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及深,从不感兴趣到兴趣浓厚,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就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笔者作为一名从事《财政与金融》等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明确学习该课程的作用。

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应结合本课的特点,向学生明确本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第二,为将来自己经营金融资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其次,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根据学生学习及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观察经济问题的视角,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关注国家大事,通过新闻进行教学。关注国家大事,通过关注新闻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每年3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际,结合各种新闻报导,关注国家财政收支预算、政府工作报告等新闻热点,解读公共财政、财政收支、国家预算、财政管理体制等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国家财政政策、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必不可少的意义。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收集大量相关票证,进行实物教学。针对该课程抽象概念多、学生接触实际少等问题,收集大量票证进行实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与税收有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票、个人完税凭证等;与金融有关的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转帐票据、信用证等。讲到相关知识时,先让学生传看这些实物票证,在他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重点内容,例如银行的贷款业务、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结算业务、票据业务等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作为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引入者、组织者,引导整个案例分析教学的过程,形成“老师提供案例教材→学生分析材料→学生寻找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自我评价→老师归纳评点”的教学模式。面对案例,学生先要自己消化,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深入思考,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稍后的个人与小组发言,集中集体的智慧,容易开阔思路、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而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与掌握。

案例教学法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实用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于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还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前,首先要选好讨论主题,做好讨论准备:首先,准备好讨论提纲,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查阅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归纳。例如展开“对通货膨胀的讨论”,哪些现象能说明“通胀”了,什么是“通胀”,“通胀”会带给我们什么,我们会采取什么行动,后果会怎样,为什么会“通胀”,国家会采取什么调控手段,宏观调控后的市场反应有哪些……通过对提纲的思考,学生可以学到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严格要求,不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提前检查学生的讨论提纲,要求准备不充分的同学重新准备。最后,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课堂讨论可分三步:分组讨论、课堂发言、组长和老师共同进行总结。讨论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

(4)采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高校已经好几年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这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充分展示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如,针对课程中的抽象概念,采用计算机模拟、动画、局部放大、变化过程演示等,动态重现财政、金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能使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风趣,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与获得的过程,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保证更多信息量的有效输送。实践表明,这种课堂教学段能强化感官刺激,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输量,促进学生的记忆、理解、掌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该课程覆盖面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内容调整可遵循“贯穿主线、突出重点、强调实用”的原则进行。

(1)确保学生能了解一个完整知识体系是教学内容调整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对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了如指掌,在教学中力争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框架结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尽管不同知识点的教学时间不同,但要尽量保持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确保教学内容调整效果的前提。

(2)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专业特点、学习兴趣等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对于职业教育的大专层次,笔者认为涉及不同学派的理论可以删除。在了解授课班级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于本课程中有涉及但在其他课程中是重点的内容,可以略讲。例如,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国家税收》这门课程,虽然本课程中涉及了“税收收入”,但只需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来简单讲解,学生能了解税收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就可以了。而有关税收的分类、具体税种的区别和计算等知识,学生会在《国家税收》课程中深入学习。而对本课程中与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的内容,则应该详细讲解。例如会计专业的从业岗位与银行、结算业务的接触非常多,所以对于银行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与中间业务、货币市场、国际结算等教学内容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金融投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则可以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资料,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配合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适当的考核办法。学生在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中的表现,都应考核计分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可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对于基本概念等知识的考核可用闭卷形式,而对于知识运用的考核则可采用开卷的形式。

4.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篇四

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三、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四、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比例减计收入。

五、本通知所称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

本通知所称小额贷款,是指单笔且该户贷款余额总额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贷款。

本通知所称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通知所称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通知所称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通知所称县(县级市、区、旗),不包括市(含直辖市、地级市)所辖城区。

本通知所称保费收入,是指原保险保费收入加上分保费收入减去分出保费后的余额。

六、金融机构应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进行单独核算,不能单独核算的不得适用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优惠政策。

七、适用暂免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至2009年底的农村信用社执行现有政策到期后,再执行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八、适用本通知第一条、第三条规定的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金融机构,自2009年1月1日至发文之日应予免征或者减征的营业税税款,在以后的应纳营业税税额中抵减或者予以退税。

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5号)第二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77号)第二条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银监会、保监会,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截至2012年初,盐城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7家,较2008年增加8家,增长88.89%;注册资金总额较2008年末增加11.65亿元,增长185.51%;2010年末贷款余额达17.66亿元,较2009末增加12.53亿元,增长243.78%;贷款客户数量达3051户,较2009末增加1885户,增长161.67%;2010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33.97亿元,较2009累计多投放23.85亿元,增长235.68%;2010年实现净利润达8753.16万元,较2009增加7665.65万元。

(二)盈利能力较为理想。一般1—6个月贷款平均利率为11.5‰,其中最高执行利率16.2‰,最低执行利率4.425%o小额贷款公司严格执行省市金融办有关利率的规定,下限不低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0.9倍,上限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档次利率的4倍,并在利率标准上实行差别利率定价。

(三)短期贷款为主,一般分为3个月、6个月和1年期。2010年末,该市小额贷款公司共发放3个月以内(含3个月)贷款1.53亿元,占比

8.65%;发放3—6个月(含6个月)贷款7.94亿元,占比44.97%;发放6个月一1年(含1年)贷款8.19亿元,占比46.38%。

(四)短期风险较为正常。2011年1月末,仅1家小额贷款公司曾发生过3笔总计105万元的逾期时间极短的不良贷款,目前已得到较好处置,贷款Nt,险得到有效化解,贷款质量和运行情况良好。

5.财政与金融作业 篇五

专业与班级: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

学号:1150811030

姓名:谢承志

财政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起财政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国家财政是一个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经济分配活动,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

这里我谈谈自己理解的财政在生活中的应用。我觉得国家、或者地方的财政的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本国、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乡镇的经济的发展,让这个国家或者城市更加的繁荣,这样,这个国家、城市和乡镇的居民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但是就我知道的情况来看,这个财政的政策并不是那样的好,也许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简单的,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地方发展的巨大差别性。

像我所知道的,在一些沿海的城市,上海、天津、深圳、大连等一些发达的一线城市,高楼大厦看的让你眼花缭乱,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比如公交、地铁、轻轨都是非常的完备、而且经济发展都是相当快速。但是类似于蕲春,洪湖,通山等这样的不大也不小县城,发展却是相当的慢,这也给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我从小出生在咸宁通山的一个村镇了,在五六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武汉来,之后全家就在武汉定居,每年过节家里人都会回老家看看。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老家那里没有自来水,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是在农村的井里挑的,洗衣服都是一群妇女蹲在河边借着河水来洗,出行的话,每天会有那么两三辆三轮车穿梭在县城和各个乡镇之间,很大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可能少有一些富裕一点的家庭会有辆自行车。而那时的武汉虽没有如今的地铁轻轨,但是交通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到哪里去都有公交和的士。街上的私家车也是比比皆是。放眼望去也是高楼大厦满街都是。

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再来回首比较这些。家乡里,县城里面相对来说发展比较快一点,有高楼大厦,但是也为数不多。交通系统也在完备的过程之中,有的士,有公交,但都不多。乡镇里面依然没有公交,主要靠的还是那些三轮车,三轮车师傅有的时候心情不好或者有事的时候不开车,那样交通就更不便利。每天去县城的大巴也只有上下午各一趟。村落里面从来没有超市,仅仅有两三个小卖部。而武汉的发展这都是大家看得到的。

通过这些对比,我觉得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政策与财政政策。就目前来说,一个稍发达的城市在自己的发展政策下,有自己的财政支撑,上级或者国家的财政支持,其发展会很快速,居民的生活也会随着这些发展一步一步的向前。而一个落后的城市、县城。它的发展就很慢,政策出来,自己财政支撑不了,国家的扶持不够。发展不起来,居民的生活便鲜有改变。

可能有人说这个地方落后,消费水平低,即使发展了,当地的人也消费不起。但我想,如果一个地方有了财政的支撑,能够逐步的发展起来即使原来这里的消费水平低,但这些发展会慢慢带动人们的消费。消费需要劳动挣钱来支撑,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工作岗位。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不就是这样一步的发展起来了么。与此同时,居民的生活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但是现在往往人们看到的就是,越发达的城市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方便,生活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贫穷的城市、贫穷的县城发展相当的慢,居民的生活中各种不方便,有一种活得好累的感觉,就像要去趟县城一大早要等上一两个小时的大巴,错过了这一趟就要等到下午那一趟。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源于财政。财政支撑跟不上,一切都是白谈。

6.财政与金融计算题 篇六

答:贴现息=100000*(6%/360)*11=183.33元

实付贴现额=100000-183.33=99816.67元

2、老李是红旗机械厂职工,2013年8月工资总额为7600元,计算老李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7600-3500)*15%-125=490元

7.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篇七

《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是综合性、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有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主要指依据经济类各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要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对内容进行相应取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合理取舍讲授内容,讲求教学效果

《财政与金融》包括财政、金融两大部分。该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面面俱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这就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用情况、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并在后续课程中能用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既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能使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有全面的掌握。为此,就要求对不同的授课专业制定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时,确定要讲授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要求授课教师作精心准备,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尽可能多的新知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财政与金融》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各层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对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针对性教学。

l.针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教学。

例如:密切联系我国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国家宏观调控问题,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

2. 把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纳入教学内容中。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或讨论,整理出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如税率调整、油价上涨、利率市场化等问题)结合到课程的教学中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实际问题。

(三)丰富案例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得出某些结论。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掌握和理解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归纳出理论知识的脉络,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案例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现实财政金融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财政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

(四)利用第二课堂扩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财政金融的前沿知识

l.为学生提供辅助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收集大量代表性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扩充性资料供学生学习使用,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接触教学科研的前沿知识,从而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2. 举办学术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主要是聘请财政、银行等部门专家做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财政金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对财政金融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

3. 注重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利用假期及其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专题社会调研,如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教育经费的投入状况等问题的调查,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共同使用的某种特定次序的活动方式。一堂课的成败,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都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讲解式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教师不光要有丰富、精深的知识,而且要因人而异、善于施教,要了解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与适当的讲课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财政与金融》课程来说,怎么能深入浅出地阐明有关原理,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及深,从不感兴趣到兴趣浓厚,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否成功,就要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否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上下功夫。

(一)重点分析法

对每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拟出具体的大纲交给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采取逐层分析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予以补充,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联系实际。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有利于深刻地掌握各章的重要内容。并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各章的重点能够被同学牢记,也有利于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内容对比法

将不同的条件下的同样的内容进行对比,由老师提出内容及要求,学生来具体落实有关内涵并小结,最后由老师和其他学生一道予以评价并记分。通过相似内容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并从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内在的规律性,同时还能更好的记住有关的知识点。

(三)自由辩论法

对有一定深度,涉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的财经问题,在要求学生提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可采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自由畅谈、自由辩论的方法。营造出平等讨论、追求真理的民主学习氛围,这种开放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真实的思想交流,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四)自学检测法

对于一些叙述清楚,条理性强的内容,让同学先围绕有关问题自己看书寻找答案,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或评讲答案来给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不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系统讲授的基础上,吸引学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依靠师生共同探索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运用这些教学法表面上教师的授课时间少了,但它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使单向的思维活动,变成了“双向”或“多向”的思维活动,变成了思维的“互动”过程。在思维交流中,教育者的价值导向得到实现。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多媒体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便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学时,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难点和要点,课件采用图片和表格等,配合文字等多种方式,使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对课程的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深刻的表述,每一张图片,每一张图表,往往会涵盖教材中很多的内容,利用有限的空间却说明利用很多文字也难以说明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旨在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

(二)光碟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的视觉效果,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教学纪录片,并事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如结合财政收支现状,我们为学生播放“国情备忘录”、“民生纵横”等优秀纪录片,配合金融知识,我们准备了“华尔街”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光碟片教学有利于发挥形象、生动,音响图文并举的优势,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掌握应学的理论知识。

(三)网络教学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走上网络提供了新的契机。学生可以随时上网上课,阅读教材,做习题,巩固知识。并把疑难问题用电子邮件发往任课教师。教学咨询辅导也实现了网络化,教师可以更及时更方便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另外把教师的一些教学录像以多媒体的形式设在网站上,便于在网上进行实况教学,从而扩大了教学面。财政与金融的网络教学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考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财政与金融》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此,我们对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一)考试成绩阶段化

学生的智能结构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仅凭期未一次笔试不可能全面地反映出来。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办法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期未考试的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局限于“上课抄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忘笔记”这一不良过程中,学生考前两天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如果将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作业、创新能力以及出勤情况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既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

按照考试成绩阶段化的要求,《财政与金融》课的成绩构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 课程预习。

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预习或阅读课外读物,要求有完整的读书笔记和提出读书问题。这部分成绩就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所提交的书面材料酌情打分。

2. 课堂考勤。

按完成该课程的总学时平均分配分值;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旷课每次扣3分。

3. 课堂讨论。

《财政与金融》会涉及很多案例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对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次数和效果,以定性定量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加以评价。在进行讨论时可以进行分组,评分时一个组打一个统一的分数,每个组员成绩相同。

4. 平时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并按时交作业,不扣分。作业认真并能及时修正错误的可酌情加分。

5. 创新精神。

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有创新精神,若观点正确、见解独到、方法新颖且科学合理,根据情况酌情加分。这种创新最主要的是体现在作业中的小论文上,如果有自已独道的见解便可酌情加分。

学生期末成绩最终以百分制计算,计算公式为:

学生期末成绩=期未考试成绩ⅹ70%+其它所有部分分值总和(30%)。

(二)期未考核方式多样化

期未考试形式可以包括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撰写小论文方式等多种形式。每一种考核形式都赋予分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财政与金融》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后,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学活动更贴近他们的实际,使他们有了参与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同学间、师生间的沟通,获得了很多感受和收获。教学改革使《财政与金融》课变得更亲切,易于接受,更受欢迎,更有效果。可见,提高《财政与金融》课教学的质量,关键在改革。只有改革《财政与金融》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才能焕发《财政与金融》课的生命力,增强《财政与金融》课的吸引力。

摘要:作为“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的《财政与金融》课程,是一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等特点,导致教学效果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低。对此,我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切实有效地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1]胡艳荣.高等高职院校《财政与金融》教学改革初探.河南财政与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詹展鹏.《财政与金融》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7.

8.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篇八

原理内容:①积累和消费之间具有一致性。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②积累和消费之间又存在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用于积累部分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不仅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且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相反消费部分过多,生产发展没有后劲,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

原理运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的部分都应有所增长。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③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点点拨:2009年9月9日,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一定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对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二是国家发展教育的基金属于消费基金。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练习巩固:1.上海市政府近年来加大在城市道路建设上支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仅2008年一年上海市地图就更新了20多次。市政府用于城市道路上的投资属于()

A.积累基金

B.补偿基金

C.社会消费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原理内容: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原理运用:①今年以来,国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②2009年国家着力调整国债资金投向结构,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推动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热点点拨:2009年7月13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3976.1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32.05亿元,下降2.4%;而全国财政支出28902.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20.54亿元,增长26.3%。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75.5%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67.8%;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63.4%;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57.1%;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4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29.2%;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7%。上述重点支出增加额约占同期财政支出增加额的3/4。

上述材料表明:①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练习巩固:2.2009年8月,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A.调节资源配置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经济监督

D.巩固国家政权

三、税收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这三个基本特征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原理运用:①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体现在国家的税收上即具有强制性。它表现在:国家征税必须有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如果有违反税法的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②依法纳税是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③税收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税收征管,使各纳税人税负公平,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

热点点拨:2009年4月28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莫氏集团”特大走私、偷税案件。从2007年3月到2008年2月“莫氏集团”通过“水客”携带燕窝入境,涉嫌偷逃税款2.2亿多元,12名被告被处以严刑和重罚。

偷税行为既是犯罪行为,也是不道德、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国家严厉打击偷税行为,突出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特征,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练习巩固:3.漫画《逃税秘诀》告诉我们()

①税收的强制性特征要求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②每个公民都是法定的纳税人③权利与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④偷税行为既是犯罪的。又是不道德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四、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原理内容: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税收的作用:①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③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原理运用: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社会主义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②有偷税等行为的人,不仅是违法的人,也是缺乏责任心和不讲道德的人。③纳税人还应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热点点拨: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6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我国自去年8月份以来连续第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国务院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政策措施后出台的又一扶持出口举措。

国家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减轻出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出口企业自我发展,提高应对风险能力,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的宏观调控,同时也表明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税率的调整,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练习巩固:4.据统计,中国烟民每年可烧掉约2500亿元人民币,是当年GDP的1.2%左右。有人建议在每盒烟的售价中增加0.35元的税,这样可以让中国烟草的消费每年减少45亿盒。这一建议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是()

A.税收可以通过调节消费行为,影响经济发展

B.增加的0.35元的税属于消费税

C.税收的调整将会抑制消费

D.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五、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原理内容:①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领导者。②职能: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原理运用:①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09年7月28日发行第16届亚洲运动会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职能。②中央银行利用包括利率在内的多种手段,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市场总需求,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通过改变信贷规模,控制信贷方向等手段,可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热点点拨:2009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所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实行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练习巩固:5.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面做法符合上述财政和货币政策要求的是()

A.增加社保支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B.增加财政支出,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C.提高出口税率,扩大市场货币供应量

D.减少财政投入,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六、银行的作用

原理内容: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原理运用:近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并与相关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这样,银企关系的稳定,既提高了银行放贷的安全性,也有利于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热点点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扶优限劣的原则。对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要优先支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特别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要限制或禁止贷款。

商业银行具有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等作用。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通知要求,通过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解决这些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保证这些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这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练习巩固6.2009年4月26日,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金融机构严格管理,把好贷款审查关,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已经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商业银行重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是因为()

A.贷款越少,安全系数越大,效益越高

B.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C.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费用就是商业银行的利润

D.贷款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七、存款储蓄的作用

原理内容:公民适量的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①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②调节市场货币流通。③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原理运用:2008年9月以来,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中央银行数次下调人民币基准利率。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手段,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人民币基准利率将对物价指数发挥“杠杆性”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热点点拨:2009年9月13日,央行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全国储户问卷调查显示,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比例比上季度提高9.5个百分点,升至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选择“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升值37.9%,连续两个季度增加,累计提高8.8个百分点。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应注意:①投资的回报率和投资的风险性。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收益,但投资的风险大小不同,银行存款风险小,而购买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等风险较大,投资时应慎重。②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微薄,可投资储蓄或购买政府债券;经济实力允许,可选择风险高、收益高的投资方式。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要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练习巩固:7、2009年4月10日,财政部决定发行2009年第二期储蓄国债。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期限5年,年利率为4.00%,最大发行额为150亿元。与其他债券相比,国债()

①信用度高,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②代用率高,可以在市场上转让,而且可以用于抵押贷款③收益率最高④流通性强,在交易所上市,转手出让容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9.一村一财政与金融作业 篇九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

部分预算外收入。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经济;社会

2、国家

3、剩余产品

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5、税收;非税收

6、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

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课税对象

9、税源10、1011、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13、从价定率;从量定额

14、一般;级差

15、有偿

16、有偿性;灵活性;自愿性

17、平价;溢价;折价

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法;强制摊派法

19、分期逐步;抽签轮次;到期一次;市场购销;以新替旧

20、金融市场利率;国家信用好坏;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C B6-10 C B A B D

四、多项选择题

1、ACE2、ACD3、ABC4、ACD5、C6、ABC7、ABCD8、ABCDE9、ABCDE10、BCDE

五、判断正误

1-5 X X X X X6-10 X X √ √ X11-15 √ √ X √ X

六、计算题

1、解:应纳增值税 = 1500000*17%-110000 = 145000(元)

2、解: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800)* 10%-25 + 5000 *(1-20%)*20% +

500*20% = 945(元)

财政与金融作业2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

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

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

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

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

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

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

基本的生活保障。

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

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8、国家预算: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

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9、国家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和终结。

10、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

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

1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的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12、财政结余: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余额。

13、财政赤字: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

14、经济发行: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

15、财政发行:是指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

二、填空题

1、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2、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

3、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

4、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分散的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5、现金补贴;实物补贴

6、财政措施;财政信用措施

7、财政赤字

三、单项选择题

1-5 B D C C A6-10 A A A B D11-15 C D C C C16-20 C B A A C

四、多项选择题

1、AB2、ACD3、ABCD4、ABCDE5、CD6、ABCD7、ABCDE8、ABCD8、ABCDE10、ABD11、ABCDE12、ABC13、ABDE14、BCDE15、ABCE16、ABCD17、ACE18、ABCDE19、ACDE20、AB

五、判断题

1-5 X √ X X X6-10 X √ √ X X11-15 X X X X X16-20 X X √ X X

财政与金融作业3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

2、信用:是指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

面让渡。

3、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4、民间信用:是指在民间个人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

5、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6、支票:是银行活期存款户向银行开出的,从其账户支付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付款命令书。

7、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8、利息率:是本金在一定时期内由此收入的利息的比例。

9、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以经营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信贷服务,贯彻政府

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

10、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其经营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的业务。

11、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的转账贷款或投资而转化形成的商业银行存款。

1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例。

二、填空题

1、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2、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3、单利;复利

4、平均资本利润率;借贷市场中资金供求对比状况

5、货币供应量

6、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

7、金币需要量

8、中央;商业

三、单项选择题

1-5 B C B B B6-10 A B B A D11-15 C B B C B16-20 D D B A A

四、多项选择题

1、BD2、AC3、BD4、BD5、BC6、ACDE7、ABD8、ABC9、ABCDE9、CDE11、CDE12、ABE13、ABCD14、ABCDE15、AC

五、判断题

1-5 X X X X X6-10 X X X X X11-15 X X X √ X16-20 X X X X X

六、计算题

解:存款乘数 = 1/ r = 1 / 20% = 5

派生存款扩张倍数 = 1/r-1 = 4

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 = 原始存款 * 1/r = 200 *5 = 10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量 = 存款扩大总额 – 原始存款 = 1000 – 200 =800(万元)

财政与金融作业4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

2、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影响和控

制市场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

3、基础货币:是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

4、信托:是指财产的所有人,为了达到其一定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将其

制定的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

5、保险:是指一种危险发生之后的补救办法。

6、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7、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或者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8、商业性保险:是指保险基金完全通过保险人收取投保人的保险费而组织起

来的保险。

9、政策性保险:是指由国家补贴保险基金的保险种类。

10、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

11、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自己的开户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

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12、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代表持有人入股的份数和对企业的所有权。

13、外汇市场:是外汇经营机构、中央银行以及个人等从事买卖和调剂外汇的场所。

14、通货膨胀:即在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从而出

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15、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支付和清偿国际债务的支付手段和金融资产。

16、外汇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也就是在外

汇市场上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

1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记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18、经常项目:是本国与外国之间经常发生的并且在整个国际收支总额中站主要

地位的国际收支项目。

19、资本项目:反映以货币表示的国际债权债务的变动,说明资本的国际流动状况。

20、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货币经营业的总和,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

二、填空题

1、政策;管理;服务

2、最高权力;内部职能

3、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4、贸易信托;金融信托

5、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关系人

6、财务管理职能;资财融通职能;信用服务职能

7、补救

8、可保危险的存在;多个经济单位的结合;随机时间的科学化

9、分散危险;组织经济补偿;融通资金

10、无形;有形

11、纸质

12、原有收入和财富

13、减少

14、贸易收支

15、离岸

16、劳务

17、资本项目

18、平衡和结算

19、国际债券

20、存放款;国际结算

三、单项选择题

1-5 D A C A B6-10 B C A D B11-15 B B B A B16-20 B A B A C

四、多项选择题

1、ACE2、ABE3、ABDE4、ACE5、ACDE6、ADE7、CDE8、AC9、ADE10、ACE11、ACE12、ABDE13、ABCDE14、ABDE15、ABDE16、ABCDE17、ABCD18、BCDE19、CDE20、ABCDE

五、判断题

1-5 X X X X X6-10 X X X X X11-15 X √ X √ X16-20 X X X X X21-25 X √ √ X X

26-30 √ X X √ √

六、计算题

1、解:银行向持票人的付现额=2000*(1-10%*60/360)= 1966.67(元)

10.财政与金融自考总结卷2 篇十

一、单选

(P23)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行为属于()„„„B A.转移性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经常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

(P26)2.我国目前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是()„„„„„„„„„„„„„„„„D A.行政管理支出

B.社科文教支出 C.国防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P23)3.购买性支出主要反映政府的()„„„„„„„„„„„„„„„„„„A A.资源配置职能

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职能

D.刺激需求职能

(P33)4.关于财政投资的正确说法是()„„„„„„„„„„„„„„„„„„A A.投资主体是政府

B.资金来源是c+v+m

C.投资领域是竞争性产业部门

D.投资者亲自参与投资的全过程

(P27)5.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是()„„„„„„„„„„„„„„„„„C A.财政支出总额

B.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GDP(国内生产总值)

D.财政支出*GDP

(P36)6.下列方法中,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效益分析的是()„„„„„„„„„„„„„„„„„„„„„„„„„„„„„„„„„„„B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劳务”收费法

D.“影子价格”法

(P35)7.在下列方法中,最适用于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效益分析的是()A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劳务”收费法

D.企业投资财务分析法

二、多选

(P23)1.下列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是()„„„„„„„„„„„„„„„ABDE A.养老金

B.补贴

C.行政管理费

D.失业救济金

E.债务利息

(P23)2.根据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AD A.购买性支出

B.经常性支出

C.债务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E.资本性支出

四、简答

(P23)1.简述财政支出按支出性质分类的内容?

上一篇:2020小学敬老月活动总结下一篇:关于加强和改善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有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