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教学方案

2024-10-03

放风筝教学方案(17篇)

1.放风筝教学方案 篇一

“传承民俗文化 放飞文明礼仪 ”——放风筝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传承民俗文化 放飞文明礼仪

二、活动时间:2014年3月18日—3月31日

3月18日至3月27日了解风筝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及风筝飞翔的原理等,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月28日下午2:10整队,2:20出发至活动地点,2:30—4:30放风筝活动,4:30分整队带回,4:50各班总结并放学。3月29日至3月31日画风筝和写风筝。从而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活动地点:五六年级到文化广场,三四年级到学校操场。

一、二年级正常上课并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四、参加人员:3—6年级师生

五、活动形式:放风筝比赛

六、活动目的:

1、感受春天的气息,丰富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兴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锻炼强健的体魄,感受童真、童趣!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放飞心情,放飞理想,放飞园小的昂扬风貌。

2、通过活动,了解风筝的原理、风筝的历史,掌握放风筝要领,能够独立放风筝。

3、通过活动,为语文作文教学和美术教学提供第一手材料。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七、活动程序:

1、各班先在班里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并让每位同学写一句文明礼貌用语,贴在风筝上,然后按年级组统一指挥,排好路队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

2、到达指定位置后,学生有序地准备风筝。

3、比赛形式。评委根据风筝的高度及飞行时间等进行评分,三、四、六年级各年级取前8名,五年级取前十名进行奖励。各位教师要求学生在放风筝过程中,认真观察、体验,并作好作文指导。回校后要求学生进行“画风筝”活动和写“放风筝”话题作文,每班上交4篇作文和2张绘画作品,年级组长收齐后交至少先大队部,大队部择优进行广播和展览。

4、赛后清点人数,返回学校,各班进行活动总结。

八、安全措施:

1、各班强调安全,并在出发前清点人数。

2、在路途中教师组织好本班学生。

3、到达指定地点后,学生不能离开场地,各年级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负责场地四周学生安全,防止学生走出活动场

地。

4、回校前、后清点人数,做到万无一失,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九、具体安排:

1、学校各年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等,各班正副班主任为每班的具体负责人、年级分管领导抽查。

2、评委:三年级:刘红花王启英冶占仓

四年级:任正坚蔡建华郑生秀

五年级:高军王海莲张国娇

六年级:张美娜吴智中李兴祖

地点安排:操场以职校升旗台为中心线,靠近园小处为三年级,靠近职校处为四年级。广场以中心水池为中心线,靠近主席台为六年级、靠近学校为五年级。

摄影:李元慧(到文化广场)

摄像:陈学艳(学校)陈占才(到文化广场)

每组第一位教师为组长,组织评委进行评分,并将获奖名单 活动结束后交至少先大队部。

2.放风筝教学方案 篇二

一、抓有效切入, 激思维之泉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 从何处入手, 怎样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也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的问题, 因为切入点恰当与否、准确与否, 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一个好的切入点, 就像文章的一扇窗户, 透过这个窗口可窥见到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学中如果能以此为训练点, 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人物形象, 感悟人物品质, 理解“理想的风筝”真正的内涵。这篇文章有很多“看点”, 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着力点, 如这句“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个句子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以此为切入点, 但也无妨。但再细细想想, 这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理解并没有难度,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句子、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略讲, 甚至不讲。所以李老师选择的是这句:“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一来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 二来这一句也最能体现刘老师放飞的不单是自己生命的风筝, 更是一个个学生生命里的风筝, 照应课题, 突出主旨。并将课文的重点, 即“谈残腿”“写板书”“放风筝”三个板块置于这根主线下, 让重点分散于课中, 通过四个环节:一、回顾课文, 激情;二、品味细节, 感受人物;三、品味心声, 升华“风筝”;四、拓展延伸, 放飞“思念”, 环环相扣, 丝丝入扣, 让课趋于散而不乱, 逐层渐进, 走近人物。

二、抓关键词句, 拨情感之弦

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都有咀嚼不尽的精华, 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咬进文字的深层, 嚼出那微妙的滋味, 组织学生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品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但如果每个词语都抓, 一堂课仅40分钟, 势必导致蜻蜓点水, 事倍功半。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重要善于捕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

李老师在“抓住细节, 感悟人物”这一环节中, 抓住“谈残腿”中的“笑”“泛”, “写板书”中的“转”, “放风筝”中的“漾”, 引导学生品词读句, 使刘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丰满。

如“转“字的引导:

师:为了写刘老师板书, 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

(学生交流圈出动作的词语, “撑地”“离地”“一转”“转向”“写”“转向”等) 。

师:为了写一次板书, 刘老师竟要做上六个艰难的动作,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刘老师太不容易了。

生:刘老师很辛苦。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一天不知要这样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

师:那一年呢?年复一年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位坚强的老师, 他在他平凡的岗位上, 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师:对, 刘老师的坚强都体现在这一次次的旋转中了, 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谁来读一读?

师:我觉得刘老师面前的不是讲台, 而是一个舞台, 在这个生命的舞台上, 在苏叔阳的眼里, 刘老师不是在板书, 是在舞蹈!如果给这样的舞蹈取个名字, 那就是一曲———生命之舞!让我们共同记住这最美的舞蹈。 (齐读第5自然段)

这个片段中, 李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写刘老师板书的动作, 感悟刘老师写板书的艰难。随后, 重点落实在一个“转”字上, “一天”“一年”“年复一年”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受, 层层深入, 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从而让学生自然、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抓适度拓展, 升内涵之魂

“拓展”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它是一种迁移教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拓展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文本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训练思维,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长文短教, 要做减法, 也要做加法, 那就是抓适度的拓展。

课尾声部分, 通过“笑谈残腿”“旋转板书”“放飞风筝”三个细节的学习, 学生已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此时李老师将苏叔阳的生平资料适时引入课堂, 将他的人生阅历与刘老师的“风筝”紧紧联合, 让学生感受到在作者的生命中, 曾经遭遇的坎坷和心酸, 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地震撼。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呼唤出“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至此, 把学生的情感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课堂教学是门艺术,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情感被激荡, 个性得以张扬。我想, 李老师高超的“课堂放飞”艺术, 源自她对文本的深入到位的解读, 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 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假如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喻为我们拽在手中的那根线, 如何松紧有度, 如何收放自如, 只要我们基于儿童本位, 深入解读文本, 那我们的“风筝”也一定能飞得稳、飞得高、飞得远。

摘要:一节好的课, 就如放风筝一般, 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 扶摇直上, 不断领略前行的风景。近日, 聆听了学校李老师执教的这节《理想的风筝》, 我感受到了李老师高超的“放飞”水平。《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它以传情的笔触, 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 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思念之情。

关键词:长文短教,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 2010 (10) .

3.由“放风筝”想到的课堂教学 篇三

在教育界,人们习惯于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比做放风筝。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过于严苛,风筝的线就容易绷断;反之,如果过于放松,则风筝飞得不高。放风筝是一门艺术。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究“度”,切勿过犹不及。所以,智慧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张弛有度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展翅高飞。

我们的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笔者认为,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更像是放风筝,控制太紧,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过于松散,则容易乱哄一气,效果不佳。笔者试通过对比同一教学内容下的两个不同案例,略谈“放风筝”式的课堂教学所体现出的优势。

《建立素材资料库》是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学习资料有序分类的方式,能够按不同的素材类型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并将素材文件有序分类,存放到各自的文件夹中。

案例一:教师以“周末回家的方式”作为情境进行导入,让学生回答他们是如何回家的。他们列举出乘坐中巴车、打的、坐公交等方式。教师将学生回家的不同方式用图1的形式进行概括(为后面说明层次关系做铺垫)。用计算机的形式来表示,即先建立“回家”文件夹,再在该文件夹下建立不同乘车方式的子文件夹,最后得出,这种结构就是树状目录结构。

教师出示任务:打开已下发的资料(由数个不同图标、不同类型的文件所组成)并进行归类。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按照课件上所演示的顺序进行操作,即先建立“网页素材”、“图片素材”、“文字素材”、“其他素材”文件夹,再把各种素材移动到相应的素材文件夹中。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查看操作情况。

当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教师提出可以按照扩展名对文件进行分类,并出示一张表格呈现不同类型的素材所对应的不同扩展名,如文本类型素材的扩展名有.doc和.txt等。由于教师机上可以直接显示扩展名,而学生机不能显示,教师亲自演示显示文件扩展名的操作方法,学生跟着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指出,文件除了具有扩展名之外,还有大小、日期等其他属性,显示文件属性的方法为:右键单击文件→属性。接着,教师出示教材上的随堂练习表格让学生填写。最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

案例二:教师设置情境:元旦快到了,在××中学上初一的小明同学要参加学校里的演讲比赛。他想了一个回顾2008年中国所发生的大事件的主题,并让朋友帮忙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教师出示朋友帮小明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体会很多素材放在一起的特点(乱、查找速度慢),思考应该怎么办。学生经讨论后得出,应该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

教师以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整理资料的方法(建立文件夹,再进行相应的归类)。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操作。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进行单独指导。由于技术难度不大并且资料内容有较大的区分度,学生很快就能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并为其取好名,将各种内容存放进去。如建立“北京奥运”、“地震灾害”、“南方暴雪”和“神州七号”四个分类文件夹,基本达到预设效果。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细化分析。有学生就提出了把文字资料放在一起,把图片放在一起的建议。教师出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去掉扩展名的文件,让学生尝试操作,目的是说明“扩展名决定文件类型”。通过巡视,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开具体的文件,视其是否是文字、图片、动画来进行归类。就利用这个契机提问学生,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文件的类型。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扩展名决定文件类型”这一知识点。教师板书不同类型的素材所对应的扩展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为了让学生对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参考标准,教师出示事先已做好的分类文件夹(图2)。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指出,一些学生没有利用资源管理器来操作,这会带来很多不便,进而总结出资源管理器的“树状目录结构”特征。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也整理一下自己家里的电脑。

这是两篇风格迥异的教学案例。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样的一堂课,因为授课者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姑且抛开对两篇教学案例其他方面优劣的讨论,会发现“案例一”的特点是紧绷。教师紧紧拽住学生不放,按部就班地完成对教材各知识点的传授,其间给学生自由操作的时间很少。学生则紧跟着教师的步伐,亦步亦趋地完成教师交给他们的任何任务。看似各项任务完成得相当不错,实则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案例二”则很灵活。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究学习。知识点各环节的设计丝丝入扣、恰如其分。教师还大胆地将课程的顺序进行了重新安排。表面看来,学生不能照着教师的操作“画出瓢”,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解和判断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不难看出,第二种课堂经营模式更像是放风筝。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拥有课前的热身互动

如同放风筝需要助跑,课堂教学也需要课前热身。英语课堂中常出现的“warming up”环节、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游戏互动等,都能搭建起师生之间最初的情感桥梁,也为开展有效教学做好了深层铺垫。所以,哪怕是平凡的一堂课,教师也不该忽视课前热身环节,如精彩导语的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或各种游戏的设计等。

二、完成最初的“起飞”

有经验的放风筝高手会告诉你,要想让风筝顺利起飞,刚开始一定要紧紧地拽住绳子用力向上拉。拉一会儿再适当放松,再用力拉,做到松紧有致。

据资料显示,学生在课上的前15分钟听课效率较高。教师如何把握住这个时机进行重难点落实,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的。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具备较为吸引学生的特点,教师不一定在这15分钟内实施所有的教学任务,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明确学习任务并明晰操作该任务的目的。如“案例二”中,教师呈现出“资料太乱”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从而知道了资料分类带来的好处,他们接下来的操作就有了方向性,而不是始终被教师牵着走。

三、学会“自由放飞”

风筝能够高飞,不仅需要放风筝的人有较高的控制能力,还需要找到适当的环境。作为执教者,要想不固化学生的思路,必须给学生提供自由翱翔的平台,即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操作、展示自我的平台。都说“实践出真知”。教师更要懂得多让学生自由摸索。因为你只能教给学生一种或两种方法,但是他们自己通过摸索形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则会让他们受用终身。如果有了这样明确的方向,教师的作用就是适当地收一下这根线,适时地让学生展示一下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当有学生试图“挣脱束缚”时,教师则要考虑是否“回收风筝”了。

总之,当你深感对课堂教学深恶痛绝、一筹莫展时,不妨趁着合适的天气,去放一回风筝。记住,要带着快乐的心境,你的风筝会飞得更高!

4.放风筝比赛活动方案(新) 篇四

放风筝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丰富孩子的课外活动;感受童真、童趣,亲近大自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节日习俗,给孩子带来一个有特色的、充满欢笑声的节日,经学校研究决定特举办首届放风筝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风筝作伴

放飞梦想

三、活动对象 三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初定于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下午4:05—4:50

五、活动地点 学校运动场

六、活动要求

1.各班级积极组织学生踊跃参加此项活动。

2.风筝必须是学生亲手制作(购买的成品不得参与评比)。

3.每班上交20面风筝用于参展。4.各班推荐5件作品参加放飞比赛。5.家长可以做适当的指导工作。6.放飞过程中,可以同学结伴。

金川区第二小学

5.2013年踏青放风筝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春游踏青的好时光,为了丰富队员的校外生活,锻炼队员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计划组织踏青放风筝活动。进一步体现学校科学教育的成果,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为确保活动的安全,感受虞城春色,放飞美好心情,提高活动幸福指数,特制定此踏青远足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春风托筝梦想飞

三、活动时间:

4月2日(星期二)下午。

四、活动地点:润泽湖湿地公园

五、活动内容:

1.踏青,走出校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

2.自己动手制作风筝。

3.放风筝比赛。

六、活动组织

组长:张立海

副组长:柴振江、温虹、王皓、成员:

三、四年级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

七、活动具体安排:

1.时间:4月2日下午2:30。

2.出发前安排:各班学生2:00在教室集中,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2:10分,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4路纵队到校门口排队集合,打中队旗。在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后,徒步前往目的地(润泽湖湿地公园)。

3.具体行走路线:校门出发——新大新超市——福鹏市场——马神庙小学——实验中学——润泽湖湿地公园。

4.场地活动安排:活动区域:润泽湖湿地公园——七星湖之间。活动

场地与形式由各班班主任负责自行安排。

5.安全文明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听从班主任老师的安排,不擅自离队,不单独活动,有事做到事先向班主任或带队老师请假。不到湖边玩耍,不玩火,不攀枝折花;不随意丢弃垃圾,做到“除了足迹与笑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记忆与幸运,什么也别带走”。

6.返程时间与路线:下午4:30左右在湿地公园石碑前集中,清点人数之后,原路返回。

八、活动要求:

1.各班分小组进行放风筝,每班风筝数最多不要超过20个,班内进行比赛。

2.各班可根据班级情况自带一些活动设备,如沙包、毽子、羽毛球拍,大绳等。

3.各班主任派同学对本班活动进行摄影与写作;

4.要把学生最美丽笑脸留下,成为今后永久的记忆;

5.各班活动最精彩的摄影作品与作文在活动结束后交少先大队部。(各至少5份)

九、注意事项:

1.全体带队教师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班主任在春游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非班主任老师要配合班主任做好管理学生的工作。在春游前,班主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动员,促使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包括对于“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各方面的教育。

2.全体同学在春游外出时要讲文明、讲礼貌,不随地乱扔纸屑,不喝生水。每位同学按指定地点扔垃圾。谈吐举止要得体大方,体现少先队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3.由于活动时间短,建议学生只带水及少量食物。不宜过多。

北街小学少先大队部

6.放风筝教学方案 篇六

一卷线、一张纸、几根细竹、几笔色彩就构成了理想的框架,理想期待你来放风,期待着能傲视大地,向目的地行驶。让风筝带着火你的梦想掠过黑暗,向光明进发。

一、活动目的: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繁荣校园文化阵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及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放飞心情和希望,放飞对学校的热爱,放飞一小学子的昂扬风貌。经研究决定在学校进行风筝比赛。

二、活动主题: 筝舞蓝天梦想飞翔

三、活动时间:五月上旬

四、参加年段:

四、五年级(每班组成一队,每队两人。)

五、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抽签确定场地)

六、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其中自己制作的风筝可以加20分,工艺占30分,放飞占50分。

1.工艺(30分)

(1)做工精巧,扎口整齐,框架结构合理(10 分)

(2)图案精美,颜色搭配谐调(10分)

(3)造型独特,夸张得体,有创新,有个性,质地优良(10分)

2.放飞(50分)

(1)起飞(10分)

从风筝离手时开始记时,5分钟内将风筝放飞离地5米算成功。第一次起飞成功满分,第二次起飞成功得5分,第三次以后起飞得零分,但仍能继续比赛。

(2)留空时间(20分)

成功后,裁判开始记时。规定留空时间为10分钟。若参赛风筝无缠绕其他风筝,无断线,无坠地应评10分。如出现上述情况按照其正常飞行时间折扣记分(每分钟1分)。

(3)风筝的高度及远度(20分)

目测风筝高度。最高的得满分20分,第二得18分,第三得16分,依次类推,难以目测可并列。

七、比赛流程

(1)比赛不进行小组赛,直接参加决赛。

(2)每队参赛队员不得重复,比赛中途不得换人。参赛选手不得超越赛区放飞。

(3)比赛开始前,工作人员将各比赛队带入预定场地。各评委开始流动评分。各比赛队准备好后举手示意,裁判长吹响比赛哨声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各裁判开始记时。每场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收集各评委打分,集中到记分裁判组。

(4)参赛风筝不得借助气球等助飞器材(飘带及其他装饰物不在其范围内)放飞,否则取消其参赛资格。

八、奖项设定

7.放风筝教学方案 篇七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 伙伴们的心情变化, 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一、搜集资料, 预习课文

1.课前布置搜集有关做风筝的历史, 增加对风筝的了解。例如我国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从1984年开始, 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2.预习课文, 查找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谈话导入:你们放过风筝吗?是在什么时候放风筝的? (板书课题, 读课题。)

2.通过默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初读时, 可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 课文是怎样描写做风筝的? (第2自然段“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 再找来几张纸, 我们便做起风筝来……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 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放风筝? (第3自然段“我们去放风筝……村里人看见了, 说:‘放得这么高!’”写怎么放风筝;风筝如何飞得高;我们特别快乐。第4自然段“从早晨玩到下午, 我们还是歇不下来……风筝越飞越高, 似乎飞到了云彩上。”这里写放风筝的时间长, 玩得快乐, 飞得特别高, 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3) 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找风筝? (第4自然段写“忽然吹来一阵风, 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 倏地便没了踪影”。看见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我们”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急切地寻找风筝;第5自然段写“我们都哭了, 在田野里四处寻找, 找了半个下午……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这两处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最后写“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寄托了孩子们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3.在学生大体了解上述问题, 理清文章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 要求学生边阅读, 边画出生字新词。给“依、歇、丧、磨、坊”注上拼音并会认读;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仿照、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注意“丧” (sànɡ) 是平舌的, “坊” (fánɡ) 是后鼻音, 不要读错。

三、细读品味, 体会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细读课文中,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语言,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体会“我们”童年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极端快乐;感受找风筝时失落、伤心的心情。 (课堂教学中可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一) 理清课文叙述层次。

1.开门见山, 紧扣文题。

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精心做风筝。

作者用“拔”、“找来”、“做起”、“精心”四个词语简单写了做风筝的过程。风筝做好了, 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 把它叫‘幸福鸟’, 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依然”一词说明“我们”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虽然最后做得什么也不像, 还是很“快乐”。

3.快乐放风筝。

“托着”、“牵着”、“站”、“飞快地跑”等一连串写动作的词语刻画了“我们”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 “村里人看见了, 说, ‘放得这么高!’”更让“我们”高兴。“我们快活地喊叫着, 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从早晨玩到下午”, “还是歇不下来”, “似乎飞到云彩上”等语句进一步说明“我们”无比快活, 放风筝玩得时间长, 玩得非常痛快。充分表现了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伤心找风筝。

“忽然吹来一阵风, 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 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风筝线断了, “我们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找风筝时, “我们都哭了”, “垂头丧气”。由快乐到伤心, 心情急转直下。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 游戏对孩子来说, 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 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

(理解“精心、充满、憧憬、希望、依然”等词语描写“我们”做风筝愉快的心情;理解“跑起来、喊叫着、奔跑”等词语描写“我们”放风筝极端快乐的心情;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垂头丧气”等词语描写“我们”寻找风筝伤心的心情。)

5.意味深长的文章结尾。

课文最后一句写道:“我们向那房子跑去, 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孩子们苦苦地寻找丢失的风筝, 是因为在风筝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 寄托着他们的幸福, 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一结尾是开放型的, 意味深长, 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 体会文中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 积累语言

作者是怎样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具体写出“我们”的心情变化的?

做风筝。“我们精心做着”, 原想“做个蝴蝶样的”, “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 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 把它叫做‘幸福鸟’, 还把我们的名字写上面”。

放风筝。“托”、“牵”、“站”、“说”、“放”、“跑起来”、“喊叫着”、“奔跑”一连串的动作, 描写“我们”怎样放风筝;看见风筝“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似乎飞到云彩上”;“我们”“快活地喊着”, “拼命地奔跑”, “从早晨玩到下午, 我们还是歇不下来”这些词句生动、具体地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神态和心情。

找风筝。“忽然吹来一阵风, 线嘣地断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四处寻找”、“没有踪影”、“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等词句生动地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通过阅读《风筝》, 我们不但学习了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 而且知道了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变化, 把文章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景物的美丽, 读出“我们”的心情。

2.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

8.《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品评 篇八

师:(深情导入)春天又到了,当柳枝染上新绿,当连翘花举起小喇叭,当蓝天上风筝又起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生齐)我的刘老师。

【评析】既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也是对本堂课中理解人物形象的一次预设的铺垫,当然也是教师切入教学情境前的自然燃情。

师:文章选择了刘老师的三件事,在“放风筝”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请默读课文的7~9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写下来。

生默读并思考、圈画并标注。

生:我觉得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放风筝的时候非常快乐,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缺而远离放风筝的场所,他课余就会来到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生:从“亲手制作”一词,可见刘老师也是热爱生活的。他好像没有埋怨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而是将他的生活变得非常有情趣。

生:我补充他的回答,从他亲手制作的风筝上可以看出刘老师的手艺非常出色,他制作的燕子风筝甚至能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是不会这样专注于制作风筝这样一件也许比较繁琐的事情的。

师:是的,刘老师是个残疾人,他有理由为自己的人生哀叹,但他没有!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那一刻的他心中该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生:他会感受到风筝飞上蓝天的快乐,和我们放风筝一样,终于成功了!

生:他看着风筝飞上了蓝天,会感觉到自己也飞上了蓝天。

生:对,他会想象着自己也像那只风筝一样自由地翱翔在蓝天,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师:热爱生活、执著快乐的人格魅力!所以——“他的脸上漾出了那甜蜜的笑……”

师:这个“漾”字,让你看到了什么?

生:“漾”本意是水的波纹一圈圈荡漾,而这里却形容了刘老师的笑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由心而生的阵阵快乐。

生:而且是能够荡漾开去,传染他人的快乐!

师:这就是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相机朗读文字,言语与情感交融)

生:刘老师也是个非常顽强的老师。放风筝是件很累人的事,我们身体健全的人在放风筝失败的时候也会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刘老师不是这样。——“虽然他的腿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生:他不能奔跑,却偏要奔跑,就是想用放风筝的举动告诉大家:我能行!

生: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就是不服输的刘老师。

师:这是我们从刘老师不肯失去亲手放飞风筝这件事情体会到的,那么,他决不肯失去的仅仅是亲手放飞风筝的快乐吗?

生:他不肯失去的是对生活的信心。

生:他决不肯失去的还有他对生活的快乐追求。

师:对,因为热爱生活,所以刘老师追求生活中每一次快乐的机会。刘老师已经通过放飞风筝这样朴素的言行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个学生。

【评析】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从对刘老师放风筝事情的每一处描写中体会刘老师丰富而多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课堂对话,挖掘文字背后的意思。而教师适时的点拨与追问,将对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所以,尽管三十年过去了,当春天又到的时候,我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生齐)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再读第2自然段描写春景的文字,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

生:(默读)这是欣欣向荣的春景,和刘老师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生:这可能是一种暗示,暗示着刘老师和春天一样有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生:也可能是告诉我们刘老师像美丽的春天一样有着自己的美丽。

师:对,此处看似闲笔非闲笔,富有活力的春天美景是对刘老师积极生活态度的铺垫,当风筝飞舞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的时候,我就会思念我敬爱的刘老师。

【评析】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巧妙的环节,情由景生,理解了此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可以自然地随着作者的情感思路理解文本,品评人物,还可以感受到环境描写对凸显人物特点的精妙作用。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糅合在了一起,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9.风筝大赛策划方案 篇九

为了缓解紧张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受久违的童真、童趣,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放飞心情和希望,放飞对学校的热爱及对前途的信心,放飞全体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参赛人员:xx市信息工程学校学生

三、活动主题:放飞3月的梦,轻飞漫舞 放飞心灵

四、活动口号:携手共进,放飞梦想

五、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 2016年 3月24日

地点:后操场

报名方式:以系为单位到团委报名

六、参赛方法:

1、比赛为30分钟,起飞10分钟,空中停留20分钟左右。裁判员分别记录放飞时间和收回时间。要求选手检查好风筝。

2、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必须听从老师的安排,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七、比赛评分标准:

总分为100分 绘画(50分)放飞(50分)

1绘画

(1)色彩搭配和谐(15分)

(2)整体效果良好(15分)

(3)主题内容新颖(20分)

2、放飞

(1)起飞(10分)

从风筝离手时开始记时,5分钟内将风筝放飞离地5米算成功。第一次起飞成功满分,第二次起飞成功得5分,第三次以后起飞得零分,但仍能继续比赛。

(2)留空时间(20分)

成功后,裁判开始记时。规定留空时间为20分钟。若参赛风筝无缠绕其他风筝,无断线,无坠地应得20分。如出现上述情况按照其正常飞行时间折扣记分(如正常飞行10分钟,即计10分)。

(3)测角度(20分)

在留空的计时区内,放飞的越高分数越高。

八、奖项设定:

一等奖(3人):

二等奖(6人):

三等奖(10人):

九、比赛评委:段春燕、李玖鸣、张月月、于小云、李胜男

10.风筝的活动方案 篇十

本次四年级小荷中队组织本班学生开展“放风筝”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锻炼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同学间合作意识。

二、活动时间、地点

初步定于4月下旬大操场 (塑胶操场)

三、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方新英

活动总协调:方新英

活动工作人员:四年级全体学生以及跟班老师

四、活动具体安排

1、分好小组

2、全体学生在学校操场集合,进行安全教育。

3、讲解放风筝的诀窍。

4,活动开始后,各小组按照指定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放风筝活动将评选奖项如下:

(1)最佳技巧奖四名:将根据所放风筝的高度、距离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每组评选一名。

(2)最佳组织奖2名:将根据整个活动的组织情况、评选出行进队列最整齐、活动组织最有序、活动区域最干净的小组

5、活动结束后,由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将遗留在操场上的垃圾捡入垃圾桶,经检查后方可整队集合。

11.浅谈初中语文《风筝》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1.教学思路清晰

一开始,让学生谈自己放飞风筝的自由与快乐,引出课文兄弟俩对风筝的不同态度,由此矛盾而上演了一场“精神虐杀事件”。最后讨论体会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才是导致这场“精神虐杀”真正的罪魁祸首。

2.教学方法得当

我紧紧抓住“精神虐杀”,重点研读三、四自然段。如第三自然段中通过圈点、朗读,突出“出神、惊呼、高兴得跳跃”,让学生体会弟弟对风筝的酷爱以及表现弟弟天真活泼的形象。第四自然段以动作、神态等描写著称。教学时采用的是学生表演“我”毁风筝的片断,其他学生很受启发。评点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指出表演学生的不到位之处。通过朗读、表演,学生充分领略了“我”的毫不顾忌、无情践踏风筝的粗暴行径。

对于教学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思维的碰撞,这样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讨论“‘我’还不是‘罪魁祸首’?那导致这场‘精神虐杀’悲剧的幕后真正‘凶手’是谁呢?”这个问题时,我出示了鲁迅的生活背景以及写作的年代,大大帮助了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降低了这个难题的难度。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从家庭背景出发述说,有的从不平等的长幼关系阐述,大部分同学认识到了这是封建教育思想导致的落后观念所致。即使他们说得不完整、欠深入,但我还是一一予以了肯定。

通过教学我找出了自己教学的优势。

1.导入的问题设计得比较巧妙:“你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玩过风筝吗?你们放风筝时心情怎样?你们放的风筝是买来的还是自己做的?”这些问题正好与课文中的内容相关联,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读了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学生大都能说出来课文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紧接着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还把文中的相关语句找了出来。

3.注重课堂小练笔。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我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当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如:“夏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编花环、戴花环。”“课余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投沙包、干编号。”等多种说法,真让我眼花缭乱。

然而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最好同他们一起读;在朗读的指导上体现得不够,指导朗读太少;重点地方,还是应该精讲;仿写的指导上,缺少完整的一套思路,如从季节、从方位、从一天的时间段等,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方法。还有毁风筝事件中的“抓”“掷”“踏”等动作描写以及“傲然”“绝望”的神态描写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再让学生表演,一定会比粗读立即表演的效果好。

2.这堂课是以“精神虐杀”来挖掘文章主题思想的,但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阐述过多分析了人物性格以及讲了文章选材的事情,使整堂课有“散”架之感。

由此可见,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读透,打开思维,并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的课堂才算是合格的语文课堂。

从总体上说,通过对《风筝》的教学,我获得了以下启示。

1.以自身对文本的生命化感悟,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和悟性

我始终以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高品味的语感,并以自己的语感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和悟性。一位语文教师光有言语之爱还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言语感悟力和言语感染力。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言语奥秘的探索者、解密者、创造者,是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语言的引领者。语文教师理应凭着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感受,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精微隐秘的深处,指点学生发现并欣赏琳琅满目的语言世界,进而将自己的言语睿智传递给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言语感觉,点染他们的言语悟性和灵性,使他们逐渐获得言语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2.以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为指归,让学生在建构精神家园的同时,发展言语能力

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承担着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家园的重任。因为一个人毕其一生,除了建构物质家园,还要建构精神家园。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就在于他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向善的良知,向美的情怀,向真的思想,有超乎于现实功利之上的道德、理想、信念,有对人自身的精神抚慰、终极关怀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为此不避辛劳、殚精竭虑,目的就是要为自己建造一个精神生活的寓所,唯有精神的家,才是人类真正的归宿。因此,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领者,我们要重视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这种建设,不是架空地喊口号,而是要借助于言语活动进行。因为人类的一切精神财富,人类的思想与情感、智慧与问明、知识与能力,都要借助语言得以表达与承传。

1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和刘老师学做人:

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2.和苏叔阳学作文:

领悟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2.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 学会抓住典型事例, 采取边叙事边议论的方法写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词串复习, 导入新课

师:读下面每组词语, 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关于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提醒:第二组词语中两个“转”字的读音。)

师:对, 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 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伴乐, 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这堂课就让我们回到作者的童年, 跟他一块去感受、品味刘老师。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作为苏教版教材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在此巧妙迁移运用, 形式新颖, 加上所选词串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提炼, 学生一读即懂, 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二、品味细节, 感受人物

1.复习过渡, 激活学生积累。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呢? (板书:选取典型事例关注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文章选取了哪些事例? (板书: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

2.点拨:

要认识刘老师就要充分关注事例中的细节描写, 下面我们先跟随作者的目光, 把镜头聚焦到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事例中, 看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注上批注。

3.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相机出示相关事例。)

(1) 谈腿疾:抓住“笑”———让一颗坚强的心自然显现。

(1) 解读“笑”字。

一个残疾人最忌讳的, 就是别人提到他的残疾, 因为这是他内心的伤痛。而刘老师是怎样说自己的腿疾的? (板书:笑)

(2) 谁来学着刘老师的样子读读那个故事? (指名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乐观、幽默。) 补充省略号的用法:表示列举的省略。落实课后习题3。

(3) 女娲造人的传说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刘老师讲自己的断腿是那样轻松幽默。可是, 我们笑过之后又慢慢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酸涩、尊敬。)

出示“酸涩”, 体会:什么叫酸涩?刚才还哈哈大笑的同学们为什么会感到酸涩呢?课文是用哪个字表达出同学们这种酸涩的感情的? (泛)

赏析“泛”:你觉得这个“泛”字可以换成哪个字?为什么用“泛”而不用“涌”呢?一个“泛”字准确地写出了同学们慢慢产生的, 淡淡的, 难过的, 那种充斥整个身心的感情, 能否读出这种感觉?

(4) 在外人看来都觉得是酸涩的事, 刘老师竟能笑着面对, 请你静静地、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你认为刘老师这一笑, 是怎样的笑?

乐观:一个能笑对缺陷的人, 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坚强:一个能直面残疾的人, 拥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勇敢的心。

(5) 点评:刘老师所有的坚强、乐观、豁达全都在这幽默的一笑中表达了出来 (全都在这一笑之中啊) 。这怎能不引起同学们的尊敬呢?我们一起试着读好这段话。

(2) 写板书:扣准“写”———让一个伟大的灵魂得以闪耀。

(1) 解读动作。

请大家再一次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刘老师写板书的内容, 把刘老师写板书的每个动作划下来。用心读读这些动作, 想一想, 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 交流。

(3) 反复练读, 体会刘老师板书的不易。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写好板书, 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怎不让人担心?谁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教好学生, 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真让人感动!还有谁读?

一个左腿残疾的老师为了教育事业, 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这讲台已成了刘老师生命的舞台, 在苏叔阳的眼里, 刘老师不是在板书, 是在舞蹈!让我们共同来演绎这美丽的舞蹈!齐读。

(4) 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们的心, 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 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里有什么吗? (担心、感动、敬佩。)

(5)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用一条腿、一支圆木棍, 用一次次的跳跃旋转, 几十年如一日, 支撑起了学生们的一片天空。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板书:敬业执着)

(3) 放飞风筝:关注“追”———任一腔炽热的情尽情放飞。

(1) 学法迁移, 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片段。

学法点击:学到这里,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

第一件事, 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 (笑着对我们说) 、语言 (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 , 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 (酸涩、尊敬) , 了解到刘老师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二件事, 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 (撑、离、转、再转) , 体会了学生们的心理活动 (激动的心跳) , 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敬业执着的人。

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 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细细品味, 读出你的感受, 体会人物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次品读课文的7~9自然段, 关注重点词语, 体会人物特点。

(2) 班级交流, 重点关注三个“亲自”。

亲自制作风筝:心灵手巧、热爱生活。

亲自放飞风筝:身体的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 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亲自追逐线拐:刘老师的自信。

(3) 有感情地练读, 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敢于挑战、热爱生活。

(4) 师生总结:

刘老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乐观、坚强的人;一个讲课极好, 对学生影响极大的人;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人;一个自信、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者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细细品味, 读出感受, 体会人物特点。通过前两件事情———谈腿疾、写板书的学习, 领悟其方法, 让学生自学“放风筝”一段, 从扶到放, 效果挺好。

三、品味心声, 深化主旨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 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齐读句子 (满怀深情) :他将永远……永远……

读到这里, 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呢?在作者的眼里, 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3.拓展: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 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时时影响着他。其实, 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 (播放背景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出示照片, 简介苏叔阳:这就是作者苏叔阳———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在他脸上, 写满了动人的笑意。看, 他笑得多么健康!多么洒脱!然而, 老师从资料中得知, 他年轻时饱受生活的磨难, 到了晚年, 曾多次身患癌症, 饱受病魔的摧残, 但他依然笑对生活, 顽强、乐观地与命运抗争, 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抗癌路上14年, 几次三番从癌魔的指间飞过, 依旧笑对人生, 依旧笔耕不辍, 共写作了300多万字, 出书7本, 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4.学到这儿, 相信我们在坐的所有同学都心潮涌动。此时此刻, 你最想对刘老师或作家苏叔阳说什么呢?

出示:此时此刻, 我想对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是呀,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疾病、灾难来临时,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也许就是另外一种风景, 另外一种境界。相信, 此时此刻, 在我们所有同学的心中也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心中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但愿更多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设计意图:挖掘相关背景资料, 找准焊接点, 让学生走出文本, 走近苏叔阳, 课内与课外有机融通, 领悟刘老师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的坚强品格, 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最后的畅谈感受, 深化对课题内涵的认识, 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四、学写作文, 迁移运用

1.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适当提示:

(1) 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 (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工作、生活, 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3) “我”在其中, 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边叙事边议论。)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读来更亲切和真实。)

(4) 倒叙回忆的写作顺序。

2.课堂练笔: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试着选用文中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现他 (她) 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13.校园风筝节方案 篇十三

活动背景:为了加强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锻炼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同学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校团委、学生会特举办第三届校园风筝节。

一、活动主题:弘扬风筝文化,传播风筝文化知识,放飞童年梦想.二、活动口号:精彩展现,魅力风筝

三、活动意义: 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放飞风筝更是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童年回忆。应全校素质拓展大环境的要求,我们举办本次风筝节活动,既可以借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带领同学们回归美好童年,感受青春魅力,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通过团队协作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协调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精神。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活跃校园氛围,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学院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四、活动时间: 2013年3月29日1节课后风筝放飞比赛

五、主办单位:阿克陶县实验小学

六、报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以个人名义参加.每班至少制作三组风筝。其它赛事宜如期正常举行,除不可抗力情况外。参赛者自带风筝,购买的风筝不的参赛。注:本次风筝节一至六级参加.七、比赛方法:

1.2013年3月29日风筝放飞比赛

评比标准:优秀.放飞奖:1.风筝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风筝飞行的高度

优秀制作奖:风筝制作精美,必须可以放飞

八、活动实施:

比赛时间:2013年3月 29日下午四点开始 比赛那天全体师生按要求坐在校园内:

一、二年级师生所有成员在3号楼前整齐坐好。三年级和五、六年级在4号楼前整齐坐好。四年级在综合楼前整齐坐好。各年级组长负责安排好各班的位置。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XxxXx)宣布活动意义: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放飞风筝更是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童年回忆。应全校素质拓展大环境的要求,我们举办我校第三届风筝节活动,既可以借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带领同学们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通过团队协作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协调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精神。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活跃校园氛围,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学校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现在请贾校长为本次风筝节致辞,大家热烈欢迎。(附:校长风筝节致辞,宣布活动开始。)

(二):现在宣布本次活动的裁判老师,并请速到台前来: 1.制作奖裁判:

2.放飞奖裁判:每组前一位老师为小组长,负责本年级放飞

奖的名次登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3.收集获奖风筝:

14.放风筝教学方案 篇十四

放风筝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缓解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亲近大自然,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经学校研究决定组织学生举行放风筝比赛。

二、活动主题:筝舞蓝天,我心飞翔

三、活动时间:

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下午第四节,如特殊原因推迟,另行通知。

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五、参加人员: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

六、比赛形式:

1.各班鼓励学生自己制作风筝,以代表队为单位参加学校的风筝制作比赛。每个班级组织2个代表队,每个代表队成员3人,起好队名。要求选手事先制作好风筝。

2.各班除参加风筝制作比赛的同学外,其余同学也可自行准备风筝,参加学校的风筝放飞比赛,风筝类型不限,大小不限。

3.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放飞。

4.选手放飞时间为20分钟,以放飞风筝的高、稳(相同高度则看远度)为成绩评比标准。

5.放飞过程中若发生缠绕,要收起风筝重新放飞。

6.所放风筝必须完整收回,否则不能获奖。

七、评分标准:

(一)工艺(15分)

(1)做工精巧,扎口、粘贴整齐,框架结构合理(5分)

(2)造型独特,夸张得体,有创新,有个性,质地优良(5分)

(3)整体印象好,设计新颖、美观,能够展示我校的特色(5分)

(二)放飞(85分)

1、起飞(15分)

从风筝离手时开始记时,5分钟内将风筝放飞离地5米算成功。第一次起飞成功得15分,第二次起飞成功得10分,第三次以后起飞得5分,第四次放飞成功得0分,但仍能继续比赛。

2、留空时间(30分)

成功起飞后,规定留空时间为15分钟。若参赛风筝无缠绕其他风筝,无断线,无坠地得30分。缠绕、断线、坠地每次扣2分。

3、风筝的高度及远度(30分)

目测风筝高度。最高的得满分30分,(同样高度看远度),依次以降2分递减。主要考察飞行的高度和稳定性。

4、收回(5分)

收线时间为5分钟,完整收回得5分,未完整收回依情况扣分。

5.综合印象分(5分)

在放飞过程中,放飞灵活、稳定,收放线自如;放飞技巧新颖、有特点的给予适当的印象分。

八、奖项设置:

分年级评出单个参赛队: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一个最佳创作奖,一个最佳技巧奖

九、评委名单:

XXX(二年级高度评判)、XXX(一年级高度评判)

XXX(二年级工艺、综合印象)、XXX(一年级工艺、综合印象)、XXX(二年级计时和失误评判)、XXX(一年级计时和失误评判)

XXX(二年级代表队记录)、XXX(一年级代表队记录)

郑州市第十八中学

15.放风筝教学方案 篇十五

“别和他跑了,小心点。”

“杨老师,咱们班有个男生,单词不会背就跑出去了。”

“去,把他给我叫回来!”一听到他的名字我就皱起了眉头。

“来,抽你背第三模块的单词。”

……

一阵沉默之后,这位男生低下了头。

“回去背单词去,什么也不会还出去玩,五分钟之后再抽背单词。”

这个男生放下手中的风筝和我回到班里,我注意到他失望的表情,心里有了几许莫名的失落。我似乎做错了什么,可让他抓紧时间学习有错吗?

五分钟之后,面对我的抽背,他显得无可奈何。可想而知,结果差强人意。他继续背着单词,我的目光又落到窗外的風筝上,心里有些酸楚,面前这个唯唯诺诺的男孩的风筝早已不知去向,飘向天空的另一边,他的心也应该飘向他已飞去的风筝了吧!我走到他面前,有些内疚地教他背那几个难记的单词,他进入了状态,一会儿工夫,他背会了。我对他说:“你还想放风筝吗?”“不想。”我心里一阵失落,是啊!孩子的心里会有多么失落,我又能体会到多少!我不知该怎么面对他,默默地离开了教室。

接下来的几天,我上课时发现总有一双眼睛从不与我对视,即使偶然相遇也快速躲开,从不正眼看我,我感觉到他的厌恶。那真的是一种厌恶的感情!多么可怕的感情!那天上课,我提前在黑板上画了只风筝,请学生在风筝上填写学会的单词,孩子们很积极,风筝里不一会就填满了单词,惟独他没有发言,我对孩子们说:“风筝,代表你们的梦想,风筝里填满的单词就像一块块铺往梦想的石子,直到你铺满了石子,积累到一定的知识,你就能放飞属于你自己的梦想。那么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铺满知识吗?”

第二天放学,我找到这个男生,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大喜。我原本内疚的心有了些安慰,我对他说:“明天,你到老师家,我们一起做风筝好吗?”“好。”他原谅了我。我向他道了歉,孩子原谅老师真的很容易。从那以后,我真的很在意学生的感受,不去私自切断孩子手中的风筝线,给孩子玩的权利。现在的他,成绩明显有了提高。

从风筝事件后,我反思了很多,不仅在教育上,教学也应如此,课内给孩子们充分自主学习的权利,放开手中的风筝线,让他们自己去掌控方向。现在班里提前预习的多了,做总结的多了,自己出题的多了……

明年的三月,我和他们约好,一起放飞那填满“石子”的风筝,一起去放飞他们自己的梦想……

风筝下跃动的童心,我不会再触痛。

16.春季风筝节活动方案 篇十六

1.通过观察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从而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家乡的情感。

2.乐意参与亲子放风筝活动,在说一说、玩一玩、放一放的过程中,了解放风筝的小技巧,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亲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班级准备:

1.“亲子放风筝”活动宣传、通知书。

2.风筝节主题墙、家园桥的环境创设。

3.幼儿奖品。

4.亲子律动表演。

家长准备:

1.DIY自制白色风筝、彩色风筝各一个。

2.食物、水和汗巾等幼儿随身物品。

3.各组准备一个野餐垫。

4.幼儿及家长着装:请家长和幼儿都穿运动鞋及宽松舒适的衣服。

活动时间:4月13日——17日

活动地点:幼儿园、天星广场

活动对象:全班幼儿和家长

活动方式:亲子互动

活动内容:

一、风筝主题教学活动

时间:4月13日 地点:小班教室

内容:

(一)《认识风筝》语言活动 江老师

(二)《为风筝穿衣服》艺术活动 曾老师

二、手中的风筝节。

时间:4月14日 地点:幼儿园操场

内容:亲子风筝制作赛。

三、风筝作品展活动。

时间:4月15日 地点:幼儿园操场

四、飘舞的风筝节活动。

时间:4月16日 地点:天星广场

内容:亲子放风筝。

五、心中的风筝节和忆中风筝节

时间:4月17日 地点:幼儿园

17.潍坊风筝节风筝节活动方案 篇十七

风筝作为民俗文化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常用风筝作诗吟句:“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每年的芳菲四月,更是放飞风筝的最佳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特举办 “美丽新苏州时尚大舞台”2013苏州第二届风筝节大型户外踏青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尽情放飞快乐,追逐梦想,拥抱美好的童年。

主办单位

看壹周·苏州广播电视报社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苏州时尚舞台品牌城

活动时间:2013年4月6日 上午10:00—下午3:00

活动地点:苏州时尚舞台品牌商城

活动主题:美丽新苏州,时尚大舞台

参赛对象与报名方法:

参赛对象:5—14岁孩子均可报名参加。

团体报名:由学校进行团体报名,请相关学校或单位确定带队老师,将参加活动名单于4月1日前将报名表发至电子信箱sznextweek@163.com,并注明“风筝节报名”。为保证活动现场安全,敬请提醒家长参加。

活动咨询电话:0512-69150539 陈老师、0512-69150527王老师

活动内容

梦想涂鸦·DIY自制风筝大赛

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艺术家,参赛家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展现想象力,现场涂鸦风筝,勾画自己心中的艺术杰作,描绘心中的美好希望。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动脑,让孩子放飞真正属于自己的风筝。

要求:(1)图案美观,颜色搭配协调

(2)夸张得体,有创新,有个性

漫天飞舞·放风筝竞赛

项目内容要求放飞风筝现场统一购买立体彩条风筝,按分组同时进行放飞放飞自制风筝自己现场DIY制作风筝,现场展示并放飞绘制、放飞

注意事项:参加比赛的风筝,可以自备,也可以由主办方代为购买,10元/套(含30米线)

比赛规则:

1、所有参赛选手均需在现场报到处报到,领取参赛号码贴后,才能参加自制风筝或放飞风筝的比赛。

2、参加自制风筝的选手在完成作品后,交到现场评委处要求评分,待评委拍照留存、做出评分后,即可携风筝到放飞区参加放飞比赛项目。

3、放飞比赛将组织裁判现场评判,本届风筝放飞比赛的计分项目有“记时分”60分、“角度分”25分、和“效果分”15分。

“角度分”是根据风筝牵引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测算出来的,当夹角是25度时,所得分数是0分、夹角是30分,可得2分、交角是35度时,可得4分……依此类推,夹角每增加5度,就可多得2分,最大的夹角是85度,可得25分。

“计时分”是指参赛者待风筝成功升空后,可以把风筝牵引线牵入计时区里,让裁判员对风筝在高空的时间进行测定,只要风筝在高空待够了8分钟,就可以得到60分。

“效果分”是指风筝升空后,若能引导风筝出现盘旋或上下翻滚等其它飞行轨迹的话,就可以获得15分的效果分

特别提醒:

若两只风筝在高空中出现了缠线或搭线的意外情况,在得到裁判员允许

后,参赛者可走出记时区处理意外情况,否则裁判员可以做出出局处理。

2、如果两只参赛风筝缠绕在了一起,请两名风筝的主人不要着急,更不能因为怕影响成绩就随意拉扯风筝牵引线,出现这种意外情况后,只需两名参赛者并肩站在一起,把各自手中的风筝线轮并拢,这样就很容易分清两根缠绕在一起的牵引线的交叉点,继而将两条线分开了。

九、奖项设置:

1、放飞风筝: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优胜奖:若干

2、自制风筝: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若干

3、团队组织奖:6名

本届风筝节鼓励参赛选手积极向大赛广播站投稿,组委会将根据学校组织发动情况,并结合各单位向广播站投稿情况评出团队组织奖。

上一篇:2023年重庆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 考试结果下一篇: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