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关于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2024-09-03

关于政治关于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9篇)

1.关于政治关于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篇一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二年级政治评课稿

陈老师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的掌控、学生的参与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有效性、层次性、参与性结合,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现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亮点与不足提几点意见。

亮点:

1、课堂导入——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陈老师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段视频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生活会这么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画龙点睛之笔,为教学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1个分粥的故事1个探究活动即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设置阶梯型问题(如),层层深入剖析相关知识点,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突破,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体现量力性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高了本课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参与——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是点燃智慧的打火机、催化剂。陈老师坚持以生为本,多次提问学生,关注学生参与,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事例、视频等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如问答法、讨论法,分组交流探究等,能较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主动感悟,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4、课堂互动——氛围宽松热烈,体现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

陈老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态亲切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走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愿意回答、想要回答,师生互动良好,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变得生机盎然。

不足:

本课的知识含量大,概念多,因此在时间把握上稍有不足,也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测。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都进行的很到位,将本应是很难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很自然的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构建,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2.关于政治关于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篇二

展示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

提出问题:你能看出这家公司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一方面, 让学生明白公平的含义是宽泛的,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公平;另一方面, 由漫画引入该问题, 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课意境中。

一、收入分配公平

(过渡) 那么, 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

提出问题:围绕“公平是否意味着没有差距”这一观点,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问题:平均主义与公平有根本区别, 平均主义, 是人人平均, 否认劳动差别和收入差别, 不是公平;收入差距要有激励性, 能促进效率提高, 但差别过于悬殊也不是公平。总之, 平均分配不是公平, 收入差距悬殊不也是公平, 有差距但差距合理才是公平。

(过渡)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为什么设置情境:某公司要张贴一招聘信息

A:招聘一批推销员, 要求:会普通话, 报酬:30元/天。

B:招聘一批推销员, 要求:会普通话, 报酬:底薪10元/天, 每推销一套产品可抽取20元佣金。

如果你是负责人, 你会选用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结论:B, 更能体现收入分配公平, 公司员工积极性高, 公司效益好。

探讨:以小见大, 就全社会而言, 合理的收入分配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结论:人们劳动积极性高, 经济发展快;收入差距合理, 劳动者的利益关系协调, 社会更加和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见大, 由点到面地得出其社会意义, 使这一比较宽泛的知识点具体化。

(过渡) 那么,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呢?———怎么办

1.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制度保证)

增添内容:教师解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含义。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作为分配主体, 将总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形成三部分:一是以税金或利润形式按规定上缴国家, 由国家统筹安排, 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使用;二是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给企业, 用于企业发展生产、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先进职工;三是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 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 也是对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目的:这一知识教材上并未明确, 然而对于理解后两种举措很重要, 教师对此应解释清楚。

在解释初次分配的过程中不难得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必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建立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重要举措)

在调节收入分配问题上, 学生们都熟悉的四句话:

(1) 取缔非法收入, 如某领导利用手中职权非法谋取利益, 进行权钱交易。

(2) 保护合法收入, 如一职工薪水平常, 但通过炒股, 出租房屋等方式, 收入很好。

(3) 调节过高收入, 如在垄断行业工作, 薪水是普通行业的数倍。

(4) 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如因疾病或工伤而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

这四种措施归纳起来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另一重要举措)

教学的第一个重难点问题到此突破。

设置问题:伊始所用漫画中的收入分配情况对该公司生产会产生何种影响?

学生发言后教师图示归纳:

设置意图:再次利用漫画提出该问题, 不仅加强了问题间的连贯性, 还有利于对漫画深入分析, 更重要的是由公平过渡到了效率问题。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效率,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表示资源有效利

用的程度, 其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是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如果说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 怎样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是效率问题;怎样把蛋糕分得合理, 则是公平的问题。所以,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可比喻为“做蛋糕与切蛋糕”的关系

2.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3. 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第二,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第三,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由此可以看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 要体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再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坚持效率优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兼顾公平, 又能使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使分配的结果促人奋进, 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本课的第二个重难点问题也到此突破。

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堂实录 篇三

[多媒体显示]

任务:宾馆30间客房的卫生清洁

分工:第一组擦洗马桶和浴缸,第二组撤换杯盘、香皂、牙刷等用品,第三组撤换床单、被罩并将换下的床单、被罩送到洗衣房,第四组清洗地毯。

报酬:总计960元。

师:对这960元的劳动收入,请大家分组讨论,以组为单位,每个组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并且说明理由。

生讨论探究。

生1:我们组设计的是第一组300元,第二组180元,第三组200元,第四组280元,我们的方案理由是第一组同学擦马桶和浴缸特别脏,特别累,所以应该份的最多。第二组的活最简单,所以分的最少。

生2:我们组设计的是第一组300元,第二组200元,第三组200元,第四组260元,我们觉得第一组是最脏最累的活,所以应该多点,第二组和第三组差不多,所以这两个组应该一样多,第四组比第一组轻松,又比第二和第三组重,所以分260元。

生3:我们组设计的是第一组320元,第二组200元,第三组200元,第四组240元,理由和前两组理由基本一样,应该按劳分配。

生4:我们组设计的是第一组300元,第二组100元,第三组200元,第四组360元。我洗过地毯,洗地毯特别累,而且地毯在地上踩,也很脏。所以我觉得应该第四组最多,第二组的任务特别简单,就少少得给一点就行了。

师:我们一个班同学分960元钱,我们在设计分配方案时尚且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不同的人尚且有不同的意见。扩大到整个社会,更需要协调多种关系,一个分配制度的优劣与否有两个重要标准,一要讲公平,二是讲效率。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效率?如何认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依据】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3、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能力目标:、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标第一网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导思:本从一个小故事《分粥》开始,讨论: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分粥和尚们都乐意接受?

引入公平问题

◆启动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探究活动1:这样分粥能使大家一直满意吗?为什么?怎样让大家能持续地愉快和睦地在一起生活?(结合文思考讨论)

(1)

公平的含义

(2)

公平的意义

(3)

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探究活动2:今天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如何?(播放视频)新闻报道《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思考:

①百姓怎样看待这种现状?

②我们政府又以怎样的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呢?((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视频内容,学习我国处理社会公平问题的措施和意义。

◆探究与思考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探究活动3:怎样才能解决我国劳动者收入低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难题?

(1)

效率的含义

(2)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探究与思考

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我们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了解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方式,并对他们进行访谈。(同学进行堂汇报)

思考: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体验与感悟

总结

在过去30年,中国在不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回顾其中的变化:

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按劳分配的原则;

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要在“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XX年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XX年,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拓展问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变化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拓展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思路:

◆启动——通过浅显的小故事《分粥》引入公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动状态,进入学习。

◆探究与思考——通过故事分析、播放新闻视频《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逐层深入,解决公平、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重点问题。

◆体验与感悟——通过“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现状,形成个体的切身体验;最后在堂上选取小组进行寻访汇报,呈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解决了难点问题:“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并通过学生亲身的感悟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理解,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本的知识升华。

◆拓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改革与发展,通过思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理解我国与时俱进的制度改革,拓展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新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产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本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通过学情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由于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首先对社会收入问题了解并不深入,其次缺乏对社会公平的感性认识,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举例、讨论是难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一个实地采访,题目是“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刚开始时,学生们挺抗拒,觉得身边没有这样的家庭,而且就算找到这样的家庭,也很难采访。但是坚持下来,竟然很多小组都完成了寻访任务,最后做现场汇报时,学生真切产生对现实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与公平问题更深刻的理解,由于亲身前往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进行了采访,现实的巨大触动使他们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关爱油然而生,也理解了高收入家庭努力创业的艰辛,发自内心产生了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人文情怀绝非教师单纯的讲授和论证能够燃点。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实现政治学科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

附:补充材料

一、小故事:分粥

有几个和尚住在庙里,每天分吃一锅粥,但是粥总是不够分。开始,他们轮流值日分粥,结果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就是自己值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他给大家分粥。结果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但还是互相攻击、扯皮,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猜一猜,他们最后想出怎样的分粥办法让大家都满意?

原来方法很简单:无论谁分都没关系,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了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这样一来,大家都尽量分的公平些,所以,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二、视频内容:《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凤凰卫视新闻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特别关注由收入差距引起的社会问题,指出这是引发社会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学者指出政府应加快制度改革,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使城镇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记者现场: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小杨的账本被互联网广泛转载,“一个月赚770块,还要给老家读高中的儿子200块,给生病的母亲0块。”小杨说:“很难存下钱,除去房租、吃饭,一个月所剩无几。”

记者采访:一个月770元收入对于北京市等大城市的白领是什么概念呢?

受访男白领:相对于我一个月薪水的八分之一,或者一个月的电话费。

受访女白领:大概是买一大衣的价钱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城镇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9倍,有学者认为,如果算上灰色收入,则相差30倍。

5.公平收入分配与构建和谐社会 篇五

一、公平收入分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公平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 而社会公平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可见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邓小平强调,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分配公平的物质基础,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是分配公平的制度前提, 达到共同富裕是分配公平的最终目标。

2.公平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共富、和谐能够凝聚人心的核心或基点就是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利益关系基础。马克思曾指出, “人们所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恩格斯也指出, “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关系。”[2]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根除人们在利益分配中形成的矛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3]

3.公平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 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4]分配公平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只有实现公平分配, 才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4.公平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邓小平早在1993年他就曾指出:“少数人获得那么多财富, 大多数人没有, 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 会导致两极分化, 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 现在看,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5]他还明确地说,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要研究。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的时候, 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6]

二、收入分配不公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1.收入分配不公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会使不同收入群体在经济地位、政治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 部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 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 有可能会引发破坏社会秩序、抢劫、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 甚至引起社会动乱,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收入分配不公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分配不公, 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对于高收入者来说, 由于大部分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 因此用于消费的支出会减少, 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不大;而低收入者虽有消费需求, 但由于收入有限, 没有能力增加实际消费支出。结果就会出现“有钱的人不想消费, 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 使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供给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收入分配不公严重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当改革能够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经济和社会利益, 人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时, 人们自然会成为改革的拥护者, 从而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反之如果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 而是向少数人倾斜时, 人们就会质疑甚至反对改革, 成为改革的阻碍力量。

三、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 深化改革,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1. 初次分配注意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比重, 合理确定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要以GDP的年增长率为参照, 确保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三者的年增长率大致与GDP的年增长率相同。建立指导工资制度, 形成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加强最低工资标准的执法力度。”[7]长期以来, 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初次分配解决的是效率问题, 解决公平问题是再分配的职责, 是政府的责任。其实不然, 如果初次分配问题太多, 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初次分配是最根本的分配关系, 分配金额的90%左右发生在初次分配, 再分配只能起补充作用, 所调节的金额只占10%左右。”[8]目前的现状是“国有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全体人民群众并不掌握企业的分配权, 所有者的代表———政府对企业分配权下放太多, 也就是说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分割不合理, 全民所有权未实现”[9]。

2. 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为此, 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从整体上统筹调节收入分配。当前要做的主要工作应该是:一是要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为人们营造一个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二是要加大税收杠杆的调节力度。主要是调整优化税率结构, 体现对低收入者免税, 中等收入者轻税, 高收入者适度重税的原则, 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 按照公平税负和国民待遇原则,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 规范税前扣除项目, 积极做好遗产税、赠予税税法的制定准备工作。其实, 许多国家早已开征了遗产税和赠与税。例如北欧国家普遍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 就是利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 使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收入与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平均化。这些税收绝大多数都用于国民福利, 对于社会上的所有弱势群体都有全面的照顾政策[10]。三是政府还有必要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四是要改革垄断行业管理体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收入的监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 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 发挥各种因素的作用, 形成一种合力。慈善捐赠是个人或集体的一种收入转移, 能够促进社会整体福利,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促进分配公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慈善蓝皮书》指出, 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32亿元,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新华网北京2007年2月18日专电现世界首富“股神”沃伦·巴菲特2006年共捐出435亿美元, 同时2006年有21位美国富翁捐款1亿美元以上, 创下新纪录。

(二)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统一的。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 兼顾效率与公平, 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厚, 又要把蛋糕分得公平, 既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又要注重社会公平, 着眼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 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寻找效率与公平的最佳整合点。具体说来: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 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恩格斯说过, “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没有效率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三) 逐步形成“橄榄型”的合理收入分配格局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收入分配问题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就是不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只有不断加大利益整合力度, 促进分配公平, 缩小收入差距, 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才能使人民群众心情舒畅, 也才能增强他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8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09.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2-20 (1) .

[4]何建华.分配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 (3) .

[5]冷溶.邓小平年谱:1975—1997 (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136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74.

[7]曾传国.论初次分配公平的内容、意义及实现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 (11) .

[8]杨承训.科学的认识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11) .

[9]李济广.所有制、收入分配、和谐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 (11) .

[10]吴飞进.北欧经验:和谐的前提是分享[N].南方周末, 2007-04-26.

[11][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116.

6.《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篇六

第一小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经济生活中规律的了解,全面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爱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在学习了影响价格、生产等知识后,同学们对于生产效率都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理解,但是可能会把对“效率”的理解局限在“企业、个人的劳动时间”这一狭隘的层面上。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说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法和直观演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生动展现,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导入和讲解“社会分配如何实现公平“这一重点时,我抛开生硬的说教,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的现象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公平精神、公平意识。

2、问题式教学法

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2000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

环节三: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方式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将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探讨方式来实现。首先通过一个前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其次,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得出我国实现收入公平的方式。通过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这一合作探究使学生自然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提高两个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环节四: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播放关于十八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十大大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目前我过正确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小组将决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式教学法。通过十八大的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我国目前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六、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网络图,巩固和升华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7.关于政治关于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篇七

一、选择题

1.坚持与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它( )

①符合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与特点 ②是对平均分配的根本否定 ③能维护分配公平,促进效率提高 ④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在我国,劳动还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必须通过公平的收入分配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③正确。②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2.[•吉林一中期末]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下列属于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分配方式的是( )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④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方式。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而劳动者的股份分红等属于按资本要素即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故①④入选。

阅 读材料,回答3~4题 。

某居民家庭收入构成情况调查统计

内容 工资

收入 经营书

店收入 出租房

屋收入 股票、利

息收益 其他

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重(%) 20 36 25 10 9

3.材料表明( )

①我国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劳动者的一切收入都受法律保护 ③多种分配方式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④我国居民的收入渠道具有多元化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相关知识。股票、利息收益和出租房屋收入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故①正确;②错在“一切”上;材料不涉及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③排除;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4.该居民的家庭收入构成是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的典型代表。以下属于解释这种现象存在的经济学依据的是(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 ③居民的收入来源决定消费水平④公民的投资意识增强

A.①② B.③ 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公民的投资、所有制与分配制度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正确。②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生产水平决定消费的水平,③观点错误;居民收入的来源与不同性质的投资有关,④正确。

5.[•诸城一中阶段性测试]某村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30亩果园,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他将这30亩果园转包给了李某,每年都会从李某处收取承包费。张某用积累的资金购买了一辆客车跑长途运输,并雇了一名司机。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从事长 途运输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B.张某客车司机的收入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

C.张某承包果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D.张某从李某处所得承包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解析:D A选项观点错误,从事长途运输获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司机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承包果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张某从李某处所得承包费,是土地承包权的转让所得,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故入选。

6.[2014•郑州一中期中]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李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到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同时,他还利用节假日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一年获得劳动报酬26000元。在他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75760元 17000元 B.49760元 17000元xkb1.com

C.49760元 26000元 D.49760元 0元

解析:C 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李某由于在国有企业工作,所以他的工资和奖金与岗位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即36000+960+12800=4 9760元;李某在私营企业打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即26000元,选C。

7. 下图是我国某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示意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

B.我国农村收入结构在不断完善

C.劳动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部分

D.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在逐渐降低

解析:C 由图表可知,家庭经营收入占46.2%,工资性收入占42.5%,二者构成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88.7%,可见劳动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部分,选C。材料只是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构成比例,不涉及人均收入的增长,A不选;我国农村收入结构依然以劳动收入为主,B不选;D与题意无关。

8.[2014•江西吉水中学考试]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这是较为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不是国家宏观调控,④本身说法错误,首先排除;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分配注重公平、相对平等,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需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①②③正确。该题选A。

9.[2013•黄冈中学测试]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

B.加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

C.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

D.取缔非法收入,整顿分配秩序

解析:A 本题考查初次分配的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本题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初次分配,二是政府。A符合题意,且正确;B、C属于再分配领域的措施;D与题意不符。

10.[2014•江西师大附中期中]收入的增长,一个是绝对增长,取决于微观领域内企业内部的机制,国家可以考虑为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制定基本的导向,建立劳资双方 之间公平对话的机制。另一个是相对增长,是指物价降下来,相当于老百姓普遍涨了工资。这表明,收入的绝对增长( )

①受国家分配政策导向的影响 ②受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③取决于具体企业的经济收益状况

④受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的影响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C 该题是从“收入的绝对增长”角度考虑,物价水平下降相对于收入增加,这是收入的相对增长,②与题意不符;实现收入的绝对增长,需要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①④正确:材料中居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是从分配角度提出的,③选项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

11.[2013•苏北三市调研] 要解决下面漫画《相形见拙》中反映的问题,必须( )

A.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D.进一步拓宽居民就业创业渠道

解析:C 漫画主要强调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增长速度,所以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选C。A、B、D不合题意。

12.[2014•中原名校联盟摸底]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对若干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倒U曲线”规律。这提醒人们

( )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发地实现

②收入分配公平是由市场决定的 ③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不能忽视收入分配公平④发展经济是改善收入分配的最终的、最根本的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D 由图可知,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③正确;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收入差距会不断缩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④正确;①错在“自发实现”,排除;单纯的市场调节会使收入差距不断拉大,②错误。

13.[2014•衡阳八中月考]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图中弧线) 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图中对角线)之间的 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公平②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③提高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扩大A的面积 ④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扩大B的面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D 该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等知识点,题干说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图中弧线)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图中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所以说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扩大B的面积,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提高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缩小A的面积,而不是扩大,故答案应选D。

14.[2014•福州八中质检]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看来,孔子的观点仍有其合理性和严谨性。该观点( )

①认识到了公平是效率的重要保证,完全合理 ②忽视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严谨性 ③主张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具有一定合理性 ④强调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毫无借鉴价值可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B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因为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该观点忽视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严谨性,选B。该观点并未认识到公平对于效率的重要性,①错误;④错误,该观点看到了公平的重要性,并非毫无借鉴之处。

15.[2014•聊城东阿一中测试]“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B 我们反对的是收入差距悬殊,并不反对收入差距,故①项说法有误,不能入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④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②③两项表述正确且有助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二、非选择题

16.[2014•广东省揭阳一中期中]材料一 某世界知名电子产品供应商将工资水平提高了30%,受到员工的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个改变。一些经营者就有这样的担忧:涨工资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65倍,中 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高达0.55。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辨析。

(2)结合材料二,有人认为,依靠政府减税就能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对该观点的认识。

解析:第(1)问是辨析题,辨题是“涨工资会增加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对该观点要全面的分析和辩证的认识,从短期而言,涨工资增加了企 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是不利的;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涨工资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消费增长,有利于促进企业和社会发展;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的负担要采取其他方式化解,如提高企业的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第(2)问是辨析题,依靠政府减税就能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是题中观点。要对政府减税和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关系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政府减税是分配政策的调整,合理的分配政策有利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但“就能”说法不科学,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失衡,还需要做好其他工作,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注重公平的两大举措上具体回答。

答案:(1)①涨工资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利的一面;②涨工资增加了劳动者收入,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劳动者收入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④成本的提高会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消化成本增加的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2)分配政策是影响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因此,政府减税有利于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除此之外,要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还必须: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7.[2014•临沂期中]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2000~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20 增幅

国内生产总值 1.08万亿 美元 8.26万亿美元 约7.7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253元 7917元 约3.5倍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6280元 24565元 约3.9倍

材料二 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促进社会公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指出表中反映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2)结合表和材料二,说明应如何正确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解析:第(1)问,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但其增速较低;同时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第(2)问,正确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指出其一致性,又要指出其存在的矛盾。

答案:(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8.关于政治关于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篇八

资源价格及其合理性--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一个社会学分析

社会公平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却是一切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1].在关于社会公平的.争论中,人们关注与争论的核心是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收入分配公平决不只是经济学的话题,它已引起了经济学之外的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注.那么,何为公平、何为不公平呢?

作 者:方长春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10093 刊 名:唯实 英文刊名:TRUTHS AND FACTS 年,卷(期):2002 “”(8) 分类号:F014.4 关键词: 

9.初二政治维护社会公平教案 篇九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两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何谓公平、公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感受,但这种感受还是片面的,往往会认为不公平总是客观环境造成的,环境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而对公平的相对性、时代性乃至于公平与个人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的关系还是不清楚的。到底如何对待不公平,这是学生对公平进行感受之后会产生的一个普遍困惑,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综合思路

从《清官谣》导入,和同学一起搭乘“维护社会公平”专列,开始体验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从“牢骚城”里尽情展现不平事,明白了社会中总是存在不公平的道理,“梦工厂”的奇幻经历让大家最终踏上理智之路,途中经过对问题的讨论,懂得了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坐客“理智国”和“将心比心屋”。

让大家学会:面对不公平,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换位思考,向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列车突遇故障、饮用水告急这一事实,设计问题、留下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极富离奇色彩的专列之行;为广播员设计好讲稿,写明衔接语。

学生:认真预习。

板书设计

一、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

教学设计

歌曲导课:

先和大家分享一曲《清官谣》(点击,放《清官谣》的歌曲同时屏幕上出现歌词)

教师: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学生:《宰相刘罗锅》

教师:结合歌词,哪位同学说一说,这首歌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呢?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含义,及时点评并小结)

上一篇: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下一篇:市纪委努力以思想解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