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知识

2024-12-11

工商管理知识(9篇)

1.工商管理知识 篇一

关于知识管理的思考-《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读后感

去年十一月收到了田志刚老师寄来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全书是田老师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全书对“知识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梳理。开篇是一个自我测试,然后沿着一般人在知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怎样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知识,用最直白的语言,但是几乎可以在每个部分都对号入座地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时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发现自己在学习和阅读以及知识获取上存在不少误区,以前虽然也隐约希望在知识积累上有些突破,但很多问题一直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想清楚,看完《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之后,眼前一亮,感觉以前一直困扰自己的那层窗户纸被捅破,而且说得很到位很透彻。 整理硬盘,我的资料几乎快成为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分门别类的存储了4个T的资料,3T的培训视频,以及各类的快1T的文字资料。但是自己能利用到很少,资料不是知识,还不属于自己!那些只是作者的,是真正认真去学的读者的,不是自己的,只有装进了头脑经过消化能够运用的才是自己的! 当个人的知识积累到一定量时,就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后共享,通过对田志刚老师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案例的学习,我尝试把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进行分享,开始写博客和围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自己所经历过的,尝试尽可能的帮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同事不仅对我储存的信息更加了解,而且同事更清楚可以从我这里能得到什么,在工作中哪些需要进一步交流。这种主动交流,相互启发的沟通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 我所从事人力资源及培训工作,一直强调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其实对企业而言,人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而员工的创新能力则来自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一个企业在项目运作、产品研发和过程加工中,会获得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如果不及时加以积累和管理,就会造成这些经验的流失,而类似的失误就会在新的项目中一遍遍地重复出现。 我目前所在的玉柴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既包括成功经也有失败总结,有管理方面的,有制造加工方面的,也有采购营销、产品设计、产品工艺等方面的,尤其是在发生质量问题后解决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部分已经上升为企业的制度和SOP层面,但很大一部分仍掌握在人的大脑里面,成为不能共享的隐性知识。在处理问题以及售后服务方面这些隐性知识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但是,这些隐性知识仅仅是个人的资源,只是通过员工暂时属于企业。这就增加了企业对这些隐性知识的依赖性,在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明天,这种情况对企业的威胁是潜在而且危险的。 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上,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工作除了完美的沟通,更多的是需要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很多都是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此时比拼的就是自身的学习力和知识管理的能力了,未来的路争取做到:锁定目标,正向的学习和积累;定期整理,合理的进行保存;积极分享,树立个人的品牌;大胆的运用,提升自己价值;融会贯通,天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学会排列组合进行创新。 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精彩观点记录 第一章你的知识问题 1、现在,无畏无知不是指没有知识,而是不会展示自己的知识、不会发挥知识的价值、不会发现新知识、不会学习新知识,不不去创造知识。对于主要靠知识谋生的知识工作者而言,你的知识管理过程是否运转自如,是个人发展和个人竞争力能否持续提升的关键。 2、信息不等于知识! 3、个人知识的管理不仅仅是指信息和知识的保存,而是知识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的过程。 4、学习知识――你会学习吗;保存知识――用时能找到;知识共享――让人知道你知道;知识使用――让知识带来价值;知识创新――用创新超越竞争。 第二章学习知识 1、不学习当然不行,但学习也不一定行。你必须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获取什么知识;同时,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否则你的知识就是常识。而常识怎么可能给你带来个人的竞争优势呢? 2、P60的“学习方法模型”很精彩,摘抄如下: 打好基础->了解行业->跟进发展->实践创新 打好基础:学习内容包括:1、书籍:选择简单、经典的入门和概论类书籍;2、经典论文、文章: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被收藏最多的文章 了解行业:1、阅读关于你关注领域搜索引擎的前50页内容,形成对行业的感性认识;2、与同行人士交流,获取隐性知识 跟进发展:跟进对象包括:1、相关书籍、期刊、杂志;2、互联网信息;3、行业论文;4、行业专家的观点、博客等,争取能够面对面甲流;5、参与行业的社区交流(研讨会、网络论坛等) 实践创新:1、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知识,做完每项工作后进行回顾和总结;2、有意识地做知识显性化的.工作,写出你的观点和体会,充分利用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保存知识 介绍了一些保存资料的方法和工具 第四章共享知识 1、“让别人知道你知道”,建立你的个人品牌,让别人更愿意跟你合作――传递和共享自己的知识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知识共享,可以促进人们对你的了解和信任,为个人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2、一直都在用书中介绍的共享知识方式在进行知识管理:博客和微博。当然,知识的共享还要更多的和同样具有知识共享意识的能人多交流,这样自己才能提高。 第五章使用知识 1、为什么感觉自己满腹经纶却郁郁不得志,为什么那个学历比你低的人却比你更成功?因为只有被使用的知识才有价值。能不能将自己的知识使用好是对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考验。 2、提升个人价值的方法很精彩:向前看三年。别看多了,无用。持续提高你知识的独特性。A、在某方向上的专。B、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第六章创新知识 1、层次的竞争是不竞争,是通过创新颠覆原来的模式。学会知识创新后,你就可以超越竞争。其实创新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都做过也一直在做,那么为什么不做得更好一些呢? 2、要了解创新的“三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开发自己的右脑,和时间管理一样,知识管理也需要我们去画思维导图(看来我要认真研究研究mindmanager这个软件,向逛逛老师学习)

2.工商管理知识 篇二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 在国内, 我国天然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要慢于物质资源贫瘠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在国外, 资源丰富的海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明显慢于资源一般的西方和资源匮乏的日本, 经济学上将这一现象称为“资源诅咒”效应或“资源依赖”理论。由此可见, 天然资源绝不是一个城市生产力要素结构中的最重要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生产要素, 具有溢出效应, 可以产生报酬递增的效果。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是区域价值创造的重要资源 (Pulie。2005) , 是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驱动要素。具体到城市层面来说, 知识资本在城市财富创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Viedma。2004;Pomeda eta1.2002) 。城市知识资本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 (潘忻, 2003) , 并逐渐上升演变成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但近年来, 国内知识资本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管理这样的微观层面, 却少有学者涉及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管理研究, 这与经济发展最终表现为产业升级, 知识资本最终会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成为第一生产力要素是相背离的。所以, 本文将首先分析知识资本的概念, 然后分析宏观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和管理内容, 最后提出广州知识城知识资本管理的有效路径。

二、知识资本与城市知识资本的内涵

知识资本最初是从微观组织层面展开研究的, 由于宏观知识管理理论的匮乏,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社会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 但取得的成果并不十分突出 (为了方便表述, 本文将企业层面称为微观层面, 将城市、区域、国家层面统称为宏观层面) 。关于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内涵, 学术界观点不一, 但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是宏观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无形资源。本文借鉴Nick Bontis (2004) ¨21、Andriessen (2005) ¨31等知名学者对国家、区域知识资本所下的定义, 我们将城市知识资本定义为:城市拥有或者控制的、通过其运动能能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无形资源, 是一个城市生产力发展最具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对于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构成, 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但大部分宏观知识资本研究 (如Malhotra, 2000[141];Nick Bon—tis, 2004;陈钰芬, 2006) 均借鉴Edvinsson&Mal—one (1997) 提出的斯堪迪亚导航仪模型 (ne Skandia Navigator) , 将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顾客资本、流程资本、创新资本四个方面。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实情, 为了体现城市层面的特征, 我们将“顾客资本”变更为“关系资本”, 即认为城市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创新资本四部分内容。其中, 人力资本为一个城市中的市民所具有的综合知识、受教育水平、技能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其他能力;关系资本是一个城市发展中已经进入的和外部可以共赢发展的各种互动主体;流程资本指促进知识资产的共享、交换、流动、积累和将人力资本向结构优化资本转化的资产, 是一个城市嵌入在交通、通信、管理系统中的创造、共享、传播知识的程序活动及相关基础设施, 它的代表物是硬件、软件、数据库、信息系统、实验室、技术、管理和组织结构等。创新资本指一个城市在研究、发明、创业等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及成果, 它是决定该城市未来竞争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关键因素。现以宏观知识资本中的城市知识资本为例, 它的构成 (如图1所示) 。

三、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框架和内容

(一) 广州中新知识城基本情况介绍

2009年3月24日,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薛晓峰与新加坡吉宝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子安在广州签署了粤新共建“知识城”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双方确定将广州罗岗区九龙镇一带作为中新共建知识城 (以下简称中新知识城) 地址。这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 中国与新加坡的又一大型合作项目。

该项目初步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 紧邻一座教育城, 按照规划设计, “广州中新知识城”将是一座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充满活力与生态风光的城市, 拥有吸引高端人才和发展知识型产业的理想条件, 广州中新知识城必将成为广州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也必将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知识城市知识资本管理框架

城市知识管理是泛指对整个城市的知识进行管理。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 知识是最强大生产力, 即我们今天说的第一生产力, 而管理知识“组织”的好坏对于知识中所蕴含的生产力效用的发挥具有双面作用, 好的“组织”可以促进知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力, 坏的“组织”只能阻碍知识资本效用的实现, 这种“组织”就是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广州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中新知识城已建设了前期工程, 现在迫切需要知识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 尤其是宏观知识管理层面的方法和管理体系, 我们为此设计了一个知识资本管理框架图 (如图2所示) :

在这个框架中, 我们设计了四个层级的政府层次对应的管理职能, 具体可分为两大块, 左边的战略规划这一块, 更多的是需要相关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撑, 比如:系统论、博弈论、信息管理论、认知学、社会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论、市场交易论等等, 右边专家团队执行这一块, 更多的是需要具体的落实方法, 比如:知识库建设、知识交易平台建设、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培训、创新激励和社区文化服务等等。

(三) 知识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城市知识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其涉及的内容丰富且复杂, 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参与, 设计软硬件多项资源。

首先, 从管理的主客体来看, 城市知识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微观层面的个体和组织, 如城市市民、企业、学校、科研和知识生产、交易机构等;中观层次包括战略经营网络、战略联盟、虚拟组织和知识产业集群等;宏观层次则是整个城市层面的知识管理, 包括知识生产准入系统、交易流转系统、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保护系统等。而城市知识管理的客体就是各主体所指向的对象及对象的活动过程等。

其次, 知识资本可表现为六种具体形态:以人才和知识为表征的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展示公民社会的民主资本;以价值、行为和公共表达为特征的文化资本;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环境资本;以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为特征的技术资本;以资金和资产为主体的金融资本;这六大资本, 已经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表现形态, 也是城市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动力源泉。知识资本管理其实就是对这六种资本的管理。

再次, 如果把知识管理看做一种从知识创造、知识保护到知识利用、知识交易的过程管理, 即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分享保护、利用、流转的过程进行管理, 具体做法如下:自上而下地监测和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换知识资产;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个管理过程也是由知识资源转化成知识财富的管理过程。

四、知识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 建立城市公共知识资本库

城市知识资本库以城市图书馆网络为基础, 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城市知识资本资源和硬件资源集中起来供社会成员共享。我国的人均阅读量在世界排名靠后, 正说明我们亟待加强这方面的弥补建设。

(二) 建立规范的知识交易平台

在知识城市里, 最重要的产品是知识成果, 这种商品的交易必须超过任何有形商品的交易额, 无论是保护知识还是推动知识成果通过市场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必不可少的办法是———建立知识交易平台。通过知识交易平台, 让知识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转移和共享, 这是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关键技术。

(三) 提供召开座谈会、学术沙龙的场所

知识工作者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一起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即头脑风暴法, 这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城市管理者为知识工作者提供这种场所, 是促进知识生产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 因此, 广州中新知识城当前已在规划中提出了知识城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四) 社会问卷调查

在图2的管理框架中, 我们就阐明了知识管理是知识城市各级政府要全面投入的工作, 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参与的, 管理者应该经常了解社会成员和各种组织的意愿, 以求最快调整和更新管理政策。

(五) 网络培训

社会成员要获取和共享知识, 就必须熟练运用一些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来帮助他们完成这个学习过程。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是国际上著名的知识城市, 他们已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经验, 我们广州中新知识城要借鉴这一点。

(六) 产业技术路线图法

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概括、总结和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 通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引导知识创新的方向, 激发产业合作创新知识的意愿, 减少重复创新的资源耗费, 这是一个政府要具体执行的工作。

(七)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往来

同其他城市共同构建区域知识创新网络, 增强区域内城市间的知识交流, 扩大市场对于知识资本的容量, 跨区域、跨城市的协作以便推进研究与创新, 而且最好是构建区域性的管理机构, 有利于区域内、城市间知识资本的整合。我们珠三角一带, 香港和深圳都已提出知识城建设构想, 并都已有所实践和投入, 广州作为毗邻港澳深的城市, 要与这些城市进行紧密合作, 不做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建设, 建立一些区域互补, 区域共享的资源和管理机构, 这无疑对加快广州知识城市的进程有巨大的帮助。

五、结论与展望

建设知识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但关于“如何建设知识城市”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广州中新知识城的建设也不例外, 目前处于边建设、边规划、边积累研究成果的阶段, 其中理论研究也是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是借鉴国外已有经验, 但将理论和广州及中国的国情结合的理论研究亟待开展。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对建设意义及知识城市政府职能和发展模式的研究, 同时本篇文章主要突出了知识资本管理体系和知识资本管理方法及有效途径的研究, 但对于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方面的研究, 也就是从理论到执行方案方面的研究还必须尽快深入, 例如:知识城市的评价体系、知识民主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知识交易平台如何建设、如何促进社会成员将显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为知识城建设提供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发挥理论研究在经济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希望我们大家继续在这方面做深入的、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章, 兰剑, 张引.全球知识城市视野下城市管理的有效路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 (02) :40-46.

[2]陈搏, 知识城市与社会知识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01) :139-142.

[3]季琳, 我国知识城市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2 (4) .

[4]金水英, 李文博, 吴应宇, 知识资本理论: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新视角[J].2009, (10) .

[5]袁勇.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7.

[6]苏方国.城市智力资本的理论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01) :106-108.

[7]杨玉国.通用型知识经济模式下广州知识城政府职能研究[J].经济视角, 2012, (05) :1—3.

[8]李皖南, 新加坡知识经济战略的发展与输出[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15—21.

[9]王志章.知识城市: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378.

3.从知识管理到知识服务 篇三

随着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熟知,许多行动力强的组织内部已经开展起知识管理建设,成立知识管理组织,搭建知识管理系统,收集、共享员工经验总结和工作成果等知识内容。

但在企业的具体运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过多地把关注放在激励各部门员工贡献知识,提高知识库中的知识文档量,以及规避因为员工流失造成的知识资产流失风险上,结果则导致了知识库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根本无法匹配员工的知识需求。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显示出企业在开展知识管理容易忽视以下两点:其一、知识管理最终要以满足员工的知识需求为目标;其二、因为员工是知识的创造者,所以企业应把自己的定位从知识管理向知识服务转型。下表就简单列举了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对比(见表1)。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管理对象,通过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等环节对知识进行的统一管理。它关注的包括:公司有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否放入了公司知识库?

知识服务是以“员工”为服务对象,通过知识需求、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环节满足员工的知识需求,促进知识应用和创新,它更关注的是:员工需要哪些知识?员工需要的知识是否得到了满足?

显然,两者对比知识服务更有生命力,所以企业开展知识服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战略与文化

在战略和文化方面,企业应树立“人人共享、人人受益”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价值观,使员工切身感受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如果企业领导心里耿耿于怀的是“人员流动、知识流失”,那么员工就不愿意贡献知识,更会担心自己的经验传授出去以后自己会丧失竞争优势。

二、内容

在内容方面,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不但要管理已有的知识,还应根据员工的需要和公司战略需要去主动地组织创建出新的知识。例如,企业可以内部立项做知识产品的研发;或者,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员工生活方面知识的交流平台,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知识服务应惠及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员工切实因为知识服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这样才能“接地气”。

三、管理机制

在管理机制方面,企业知识管理部门的职能不但包括搭建和维护知识管理系统、组织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知识管理考核和激励等内容,还应主动向员工提供知识咨询服务。员工在知识库查询过程中有困难或者找不到的信息(包括最新的模版、技术、相关案例等等知识)都可以向知识管理部门寻求帮助。所以有的企业把知识管理部改名为知识中心,特别突出了其服务的职能。在AMT内部就有专门为知识咨询需求成立的“源源博士”虚拟专家平台,员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源源博士”聊聊。

四、IT支撑

在IT支撑方面,应更多地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更方便地提交知识、查询知识、应用知识,以实现业务系统和知识库很好的集成,在业务流程中及时搜集知识和应用知识。例如,在员工接收派单的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链接到类似项目的历史经验,在业务系统中设计嵌入窗口帮助方便地进行知识库查询,在业务系统加入及时的知识点提醒。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等应用的拓展将更加方便知识交流。例如,传统的知识问答是WEB界面,如果把知识库、知识问答和专家库等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做成APP,员工则随时可以把查询知识、提问和回答问题、与专家在线交流等功能打包随身携带,这一切的灵活使用将更充分地利用好员工的碎片时间。

4.知识管理和变革管理 篇四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 谭小芳老师认为,对于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都已经成为伟大机遇和挑战。

应该说,在没有正式提出知识管理的大概念前很多机构早已实施了知识管理的实质工作,比如文档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内部培训计划、项目在职指导计划等等。因此,没有系统,照样可以KM,比如师徒(隐性-隐性)、总结报告、优秀事迹等等。但是如果有了系统,的确能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但最终知识管理不是“管理知识”,本质上是“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在国内越来越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关注知识管理,并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比如移动电信、金融证券行业、房地产等行业的先进企业。然而,谭小芳老师在咨询和培训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大多数企业的知识管理还停留在文档管理的层面上,还有一些企业刚开始上知识管理系统的时候热热闹闹,后来却雷声大雨点小,慢慢地就没有人再使用建成的系统了。

谭小芳老师认为,在知识管理体系与内容整理同步推行的同时,还需要明确一点:知识管理的推行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变革”,是对现有工作习惯的一种改变。员工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性是左右知识管理推行的关键因素,要从员工角度,转变促成知识管理。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行知识管理,让内部员工更快地接受知识管理,对待这种变革,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对待知识管理的敏感性

每个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在知识管理项目之初,要向全体员工说明知识管理的目标、愿景、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等,降低对知识管理的敏感性(抵触情绪),从而增加知识管理的透明度。

2、对员工能力的综合评估

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是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比如,对一个认为知识管理等同于文档管理的组织而言,希望在短短时间内,把所有“老法师”(资深员工)的经验全部发掘出来,那是不现实的。

3、强调义务与职责

从变革管理的角度看,行为的改变才能够促成态度的改变,由外部的约束、刺激、激励来推动知识管理的工作变成内部自发的来进行知识管理。这第一步就需要使用相关的制度/措施来保证这种转变。整个制度/措施集合应该包含三部分:日常管理制度、激励考核制度、支持制度。

4、承诺与业务流程/实际工作结合

5.工商管理知识 篇五

在传统的知识管理应用中,通过构建知识库实现组织中各种显性知识的统一管理,集中的知识库成为知识管理平台的核心和应用基础,知识库提供知识的分类管理、知识上传、审核、发布、查询、订阅、下载、点评、推荐、统计等应用功能,在知识管理应用的初期,帮助组织有效解决了知识统一存储、统一查找的问题。随着应用的深入,组织开始关注知识管理如何与业务活动紧密结合的问题,如工程管理系统的文档库与知识库是怎样的关系、在业务活动中如何通过多种业务特征快速查找所需知识等,面对种种业务问题,知识库越来越难以满足。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传统的知识库设计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在知识库设计时通常对所有知识的管理均一视同仁,不管是规章制度类、项目管理类还是工作案例类的知识,其存储方式、属性特征描述等都完全相同,仅通过知识分类等很少的属性加以区分。知识库中通常只保留文档标题、所属知识分类、作者、部门、提交时间、密级、关键字、内容简述等公共属性,知识的个性化属性特征(如项目知识的所属项目阶段、知识类型等,工作案例知识的所属岗位等知识属性)都被丢弃。不同知识的个性特征的丢弃必然影响应用的效果,例如,在项目管理的某个阶段想查找对应阶段的相关知识时就会比较麻烦。

第二,组织的知识管理应用常常是通过专项工作来开展,容易导致知识库的设计与应用相对独立,知识的存储主要通过人工上传方式来实现,没有充分考虑各种知识如何有效存储、如何有效与业务系统结合,没有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和方法。

第三,由于许多业务知识的业务特征被丢弃,导致查找和使用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能通过标题、分类等少量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更多情况只能依靠搜索、全文搜索进行查找,获取知识的效率低下,影响使用者的积极性。

上述的知识库设计缺陷,加上部分组织已经有文档管理、档案管理等应用,难免使一些组织开始质疑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感觉知识库也就是在文档库、档案库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点评、推荐、搜索等细节功能而已。为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组织业务的发展,提出知识仓库的设计思想与技术,以构建新一代知识管理平台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知识管理应用需求。

知识仓库是在知识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面向业务主题的、集成的、可有不同版本的知识集合。知识仓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为不同类型的知识提供不同的存储结构与管理方法,即由多个面向业务主题的知识库共同组成的;

・存储的知识既有人工直接上传入库的,也有来自业务系统和外部系统自动入库的,是一个集成的知识集合;

・不仅管理最新的知识,也实现每一知识的历史版本的统一管理;

・业务系统侧重知识的加工和过程文档的管理,知识仓库则主要对组织认定的知识(业务结果知识)的统一管理;业务系统的文档管理主要满足当前业务活动的开展,出于性能等因素的考虑不对大量历史文档进行管理,知识仓库则也会对海量历史知识进行统一管理。二、知识仓库的设计思想

知识仓库的核心设计思想就是根据每类知识的业务特征进行设计,强调业务知识的个性属性的管理,即在管理共性属性的同时,增加不同业务主题知识的个性属性,更加方便使用者在业务过程中快速获取和使用知识。为便于理解,我们通过下图来说明。在知识仓库中,所有知识都具有共同的属性描述,即知识库表,而针对项目知识的特点,还增加了知识所属的项目、项目类型、项目阶段、客户等项目知识专有属性表,由此构建面向项目主题的知识库,这样可以让使用者日后从多种角度查看项目的知识,使知识管理更加贴近业务人员的实际应用需求。同时,某类知识还可能具有其它个性特征,如属于某类业务、适用于某些岗位,需要通过业务维表进行描述。另外,知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不断更新,这些更新既可能是知识本体的变化,也可能是知识属性的变化,因此在知识仓库的设计中还必须区分知识ID和文档ID,知识ID是唯一标识知识的属性,文档ID标识知识的某个具体版本,即一个知识ID可以对应多个文档ID。

每个组织的业务通常是固定的,除非出现定位或核心战略目标的变化,基于每个业务主题设计的知识库也会相对稳定,由各种面向主题的知识库构成的组织知识仓库既可以满足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需要,也能保持整个知识管理体系的稳定,

三、基于知识仓库的知识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知识仓库是组织知识的统一存储与管理的载体,围绕知识仓库还需要有一系列管理与应用工具,包括知识的定义与获取、知识的应用与服务等,从而实现完整的知识管理应用平台,典型的知识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1.知识获取层

知识获取层的目标是收集来自于各个知识源的知识,并将收集到知识统一存放到知识仓库中,具体包括源知识、知识采集、知识审核三个方面:

・源知识的定义

知识管理平台的主要源知识来自几个部分,一是来自组织内部的业务系统,如OA中的公文、组织制度,业务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文件,项目管理中的各阶段文档等;二是来自组织知识社区,如知识论坛中某一案例讨论与分析的帖子等;三是来自个人,如个人博客中的某个业务观点、个人搜集的知识等;四是来自外部,如互联网、专业情报机构等。

・知识采集

针对每类知识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知识采集的策略。例如,对于业务系统产生的知识,由于知识产生的逻辑和规则一般明确,采集比较简单,只需明确传输方式、时间等条件通过自动化手段即可完成;对于知识社区中的知识,由于知识比较散乱,采集需要人工处理并需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对于个人知识采集也比较简单,提供知识上传功能即可。

知识采集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自动方式,通过IT技术在一定的规则和时间下进行自动采集;二是人工方式,通过人工录入、上传的方式进行知识采集。

・知识审核

采集到的知识其正确性、规范性并不能得到保证,直接存放到知识仓库中将会给后期知识应用带来极大的风险或者查找、使用不便,因此需要对采集的知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存入知识仓库。知识审核的内容包括知识属性的完整性、所属知识分类的合理性、知识内容的正确性、知识编写的规范性等方面。

2.知识存储与管理层

知识仓库的应用和一般的业务系统应用有所不同,一方面需要满足日常的、单个文档的存储与访问,必须考虑大容量文档的快速处理,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对对大量的、或者海量的知识进行访问和搜索。因此相对一般业务系统甚至数据仓库应用而言要求数据处理系统要能承受更大的、或者说是巨大的工作负载。这就需要根据组织知识管理的特点、数据量、性能等要求合理选择存储技术,如关系数据库存储、文件系统存储、专用数据库存储等。

除提供具有海量处理能力的知识存储能力外,还必须提供对海量知识的各种属性、描述进行统一管理,对知识的来源、获取方法、展现方式等进行定义,这些信息是属于描述知识数据,既知识元数据,因此,在知识仓库的构建过程中,除实现对知识本体的管理外,还需要实现对知识元数据的统一管理。

3.知识应用层

建立好知识管理平台的基础存储架构后,如何应用平台中的知识以支撑业务工作呢?一般来讲有很多种方法,总体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应用是以查询方式为主,即通过制作好的知识地图、知识检索等手段查找所需要的知识;另一类应用是以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为主,即通过推理、聚类和分类等技术帮助使用者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

用户使用和访问知识管理平台的方式有三种:

・通过组织的门户系统访问:即通过门户进行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认证,用户一次登陆就可进行全网应用的访问,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使用者可以提供专门的知识访问入口(知识门户),使用户更快捷地使用各种知识。

・直接访问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相对独立,用户直接登录进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各种应用功能获取所需的知识。

・通过业务系统访问:在组织各种业务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适时获得知识管理平台中的知识,使用户在业务工作过程中即时获得相应的知识,而不必在工作过程中因缺少知识时专门去知识管理平台查找知识。例如,在合同审核过程中自动关联组织的采购管理规范、合同审核制度、采购经验案例、合同谈判技巧等知识。

四、结束语

基于知识仓库构建的新一代知识管理平台充分考虑了组织的业务特征和需求,可以更好地将知识管理与业务管理融合,支撑业务发展。

6.工商管理知识 篇六

知识管理是藏书楼学关注的焦点问题,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为藏书楼的进1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藏书楼在知识经济违景下维持本身竞争优势。而在整个知识管理理论体系中又以知识螺旋理论(theknowledgespiraltheory)最为有名。该理论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划分为基础,深刻剖析了知识传布、知识同享、知识创造的演变机制,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美奠定了基础。目前,关于藏书楼知识管理领域的钻研触及知识螺旋理论其实不深刻且缺少必定的系统性。因而,将知识螺旋理论纳入藏书楼知识管理钻研领域进行深刻以及系统性的探讨是颇有必要的。

1、知识与知识螺旋

知识是对于原有信息进行有效累积、收拾、推理、升华后可以有效晋升人们认知能力、预感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1种信息的聚拢。依据知识能否被清晰表述以及有效转移,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编码知识,指可以被清晰表述并进行传布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或者组织在长时间的实践中累积所构成的不容易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知识。显性知识拥有必定的公共属性,而隐性知识公共性差。知识螺旋理论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urioNonaka)创建。该理论包含4种知识转化模式:社会化模式,是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进程;外在化模式,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化进程;结合化模式,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进程;内在化模式,是从显性知识到新的隐性知识的知识创造进程,也是知识螺旋中承上起下的症结环节。在整个螺旋体系中,各个环节互相作用、不断螺旋,实现着知识的传布、转化、同享与创造。

2、知识螺旋理论在藏书楼知识管理中的利用

(1)社会化模式的利用

社会化进程主要指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对于于藏书楼来讲,这个进程体现的较为显明。首先,馆员个体隐性知识到馆员个体隐性知识转移的个体学习模式。藏书楼的馆员之间的交换学习最[:请记住我站域名/]为常见,因而,个体学习模式最为普遍。例如有经验的`馆员将自己的工作心患上与经验传授给自己带的新馆员,或者者是馆员主动察看、学习其他优秀馆员的工作法子,以此晋升本身工作绩效。其次,馆员个体隐性知识到藏书楼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化。这里主要指那些资格较老、经验较为丰厚的馆员将自己的工作技巧、工作窍门以及1些其他的工作法子与技能传递给整个藏书楼组织,从而现实藏书楼隐性知识从个体到组织的转移。再次是藏书楼隐性知识从组织到个体的组织教育模式。该模式主要是藏书楼馆员明确、学习藏书楼组织文化、组织理念和组织的规章轨制的进程。藏书楼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和组织的规章轨制是藏书楼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组成部份,也是藏书楼知识管理中的首要因素。藏书楼总体竞争力的晋升首先请求组织内部构成统1、明确的价值理念与组织文化,这也是晋升组织凝聚力与战役力的坚实基础以及有效手腕。最后,藏书楼隐性知识从组织到组织的转移模式——组织交换模式。该模式大体有两种,1是藏书楼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换学习。因为各部门或者科室从事图书管理的不同环节,对于馆员本身知识形成、业务水平、技巧技能等方面请求所有不同,因而有必要加强部门或者科室之间的交换沟通,尽量减少因为知识形成等因素酿成的管理环节上磨擦乃至脱节,以此晋升藏书楼知识管理效力。另外一种组织交换模式为藏书楼与藏书楼之间的学习交换流动。整体看来,藏书楼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移渗入到藏书楼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传布速度与传布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总体知识能力的晋升速度与效果。因而,藏书楼首先要注重社会化模式的利用,明确隐性知识转移对于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性。同时,明晰组织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移路径与模式,采用针对于性以及有效性措施为组织隐性知识的转移与转化奠定必定的基础。

(2)外在化模式的利用

外在化进程主要指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进程。这个进程在组织知识管理中占有10分首要的地位,也是组织隐性知识能否患上以展示进而患上以有效应用的条件以及基础。首先,对于于个体层面而言,个体隐性知识到个体显性知识的转化主要体现在馆员将个人工作经验、心患上进行总结并将其进行收拾、记录的进程。其次是馆员个体隐性知识到藏书楼显性知识的转化进程。该模式主要指藏书楼专家将本身工作经验与技巧向整个组织进行传授的进程。从而构成组织今后培育馆员的方式、法子,将这类方式、法子轨制化,构成显性知识。再次是藏书楼隐性知识到藏书楼显性知识的转化进程。该进程主要是将藏书楼组织内部的组织文化、价值理念、工作请求等内容轨制化、系统化、文件化。以文件或者规章轨制的情势明确藏书楼崇尚甚么、推广甚么、反对于甚么、制止甚么,为藏书楼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轨制基础。最后是藏书楼隐性知识到馆员显性知识的转化进程。该进程主要强调馆员通过学习组织文化、组织理念等内容,为本身的言谈举止建立相符组织文化的行为指南,并将这类行动习气化进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整体来看,藏书楼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藏书楼将组织请求、组织文化、价值理念等内容明晰化、轨制化、系统化的进程,该进程为藏书楼知识管理和组织竞争力的晋升奠定了轨制基础。

(3)结合化模式的利用

结合化指显性知识通过必定的路径转化为更加具体化、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进程。该转化的目的是将组织知识进行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以更利于被组织成员学习与同享,这也是下1步组织进行知识创造的条件与基础。首先是从馆员显性知识到馆员显性知识的转化。这个进程在技术密集型环节较为凸起,例如馆员将信息编码技术手把手传授给新馆员就属于这1类型。其次是馆员显性知识到藏书楼显性知识的转化。该进程主要体现在资深馆员或者是藏书楼专家通过讲座、会议等情势将自己贮备的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明了化地传授给组织员工。而终究的讲座讲演和各馆员的学习心患上就是整个转化进程的显性知识。这类从个体层面到组织层面的显性知识的转化是藏书楼知识管理的首要组成部份。再次是组织层面上组织显性知识到组织显性知识的转化。其中以藏书楼组织内部的咨询模式和藏书楼与藏书楼之间的咨询鉴戒模式最为典型。最后是藏书楼显性知识到馆员个体显性知识的转化。该转化进程以馆员培训最为典型。每一个藏书楼都会有自己1套成型的员工培训体系,通过各种培训让员工熟识组织的技术标准、工作请求等内容,并在日常工作中付诸实践。该进程中的各类培训素材和馆员的学习笔记即为组织的显性知识。整体看来,藏书楼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主要凸起了组织显性知识的进1步传布、进1步细化、1进步系统化的进程。目的在于将组织显性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为组织知识的传布、同享、再造奠定有力基础。

(4)内在化模式的利用

内在化指显性知识在组织实践中患上以运用以及施展进而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进程。对于于藏书楼而言,能否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巧是藏书楼进1步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源泉。当新的知识呈现后,又会通过社会化、外在化以及结合化进程实现新知识的传布、同享与应用,进而晋升组织总体知识竞争力,实现组织知识的螺旋式上升。首先,馆员显性知识到馆员隐性知识的转换。馆员以本身独特的思惟以及学习方式察看、效仿、学习其他馆员的工作经验与技能,进而构成本身的隐性知识。而且有些馆员还会在察看、学习进程中对于已经有的显性知识进行完美以及改良终究构成新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再造。其次,馆员显性知识到藏书楼隐性知识的转换。1些资深藏书楼专家将自己的知识在组织内进行交换时,组织成员学习这些知识都会阅历分析、思考、理解、接受、转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专家个体知识就上升为藏书楼组织知识。同时,馆员也会对于组织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工作理念有自己的设法以及建议,但愿组织在某些方面进行完美以及调剂,而组织接受馆员的建议也就象征着从馆员显性知识到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化进程患上以实现。再次是组织显性知识到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化。馆员都会熟识藏书楼的组织文化、组织理念、工作轨制等内容,并在日常工作中构成习气,从而实现将组织显性知识隐性化。最后,组织显性知识到馆员隐形知识的转化。馆员会深入学习该藏书楼的各类文件、会议精神、技术手册以及规章轨制,并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些显性知识变通为自己的隐性知识。整体来看,藏书楼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变是组织进行知识再造的核心环节。1方面强调了组织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另外一方面凸起了组织知识的立异以及再造,而这两点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3、结论

7.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篇七

关键词:知识需求,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匹配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 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 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 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 谁拥有了知识, 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 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 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 知识如一般的商品, 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 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 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现代企业, 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 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 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 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 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 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 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 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 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 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 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 等到系统实施时, 再修改, 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 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 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 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 分析企业知识缺口, 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 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 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 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 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 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 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 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 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 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 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 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 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 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 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 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 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 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 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 能解决特定问题, 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 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 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 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 规划, 试点, 推广与支持, 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 试点管理系统, 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 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学习经验, 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 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 是一家跨国公司, 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 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 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 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 要么花费太多时间, 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 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 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 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 不愿意分享知识, 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 注重知识需求分析, 并及时更新, 改进知识管理系统, 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 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 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 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 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 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 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 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 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 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实施知识管理, 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 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 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 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

[2]袁静, 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10) 98-101.

[3]贾璐, 樊治平, 沈凯, 徐宝福.知识服务中的供需双边匹配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297-301.

[4]赵斌.企业知识供给与需求研究[J].文化经济, 2010 (9) 203, 207.

8.工商管理知识 篇八

[关键词] 知识管理知识交流机制

在21世纪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竞争力表现上,以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知识管理发挥着无穷的效用。而确保知识管理效果发挥的关键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如何高效地进行交流和共享。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交流机制尤为重要。

一、知识交流概述

知识交流可以理解成彼此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供给对方。显性知识是能够用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是能够进行符号化和编码化的知识,易于传播,存储。而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的理智的控制的能力。知识交流的形式不局限于个体与个体间的交流,也包括个体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交流。通过知识交流来集成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基于企业层次结构模型的平面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局限性,更好地发挥知识管理的效果。(1)可以增加组织整体知识的整体容量与价值;(2)应用知识可以提升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绩效,以及组织整体对外的竞争力;(3)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4)指导企业知识创新的方向;(5)有效发挥企业内个体成员的知识能力与开发潜能;(6)提升企业个体与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

二、企业内部知识交流现状

常见的企业内部知识交流体系主要包括:上岗培训和业务学习交流两大组成部分:(1)培训系统。企业内的培训系统一般分为两块: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是在公司内部进行的培训,通常由各部门主管或者资深员工主持,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方面的培训。如果是要提升公司整体的知识水平,那么则会聘请一些相关教授或者专家来企业举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此即外部培训。(2)学习系统。企业内部学习系统因企业不同而异。比较常见的是由企业的资料室、情报档案室所组成,有局域网的企业一般也将其包括其中。在那里,企业员工可以获得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信息资料。与此相伴的还有一些非正式的员工探讨系统,即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私下交流。这些大都是非正式的交流,只能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但不具普遍性,且大都是员工自发的。

上述知识交流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因为以下原因使得知识交流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对某一咨询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 (1)企业学习系统中的资料不详尽。比如在局域网上查到最多的是一些常规性,行政性的信息;即使是和业务相关的内容通常只有提纲挈领性的文字,一些新的规定条例都没有及时的更新,业务指导性的内容几乎没有。资料不详尽,更新缓慢。有些企业甚至只是在建设系统时把已有的资料录入即算完事。调查中有39%的员工认为,在本企业的局域网上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新来的员工不能通过查阅这个网上的资料加快对公司的了解,快速的进入状态;老员工则无法通过局域网更新自己的知识。(2)缺乏知识分享意识,尚未形成分享知识的企业文化。虽说拿着问题去请教他人,都不会别拒绝。但并非在公司内部人人都有分享知识的意识。调查显示,有45%的人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琢磨,而不是去请教他人。对个别员工的访问还了解到,即使去向他人请教了,很多情况下,你得到得答案都是只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在该公司尚未形成一種分享知识的企业文化。(3)缺乏知识交流的保障体系。在公司内,67%的员工在与他人交流时会有所保留。他们认为,无论你向公司提供多少知识,所得的回报都是一样的。我们在这里不停地倡导要分享知识,但是在这个知识就是资本的年代,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有时也意味着自己少了份优势,多了份威胁。所以有人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知识就不足为怪了。

此外,知识交流在企业中还经常碰到的问题有:(1)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知识地图”、电子讨论系统、数据库、视频工具等先进手段很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流动与转化的范围和效率。(2)企业传统组织体制的制约。我国大多数企业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体制中层次过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使企业内部的沟通有着很难跨越的层级鸿沟,阻断了员工面对面的互动式的交流,严重制约了企业知识的流动与转化。(3)隐性知识表达困难、不易交流。知识交流中的重点是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换。由于隐性知识难以言明、也难以用文字来精确表述,在书籍和文献中找不到,主要来自于实际操作者、管理者、群体和企业的实际经验,来自于交流和创意的过程中,故常常表达困难、不易交流。(4)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特别是员工个体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来之不易,这种知识的交流问题,不能强迫。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以有形产出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这种考核、分配和激励方式对企业知识员工、特别是掌握核心知识和技术的知识员工不大适用,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

三、建立循环递进式知识交流机制

针对企业在知识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知识交流机制是最佳的解决之道。知识交流机制即为一套完善的保障知识交流的复杂的工作系统,它确定了知识交流的对象、圈定了知识交流的范围、设定了知识交流的模式,以及激励措施。如果缺少这种机制,企业信息集成和支持经营管理决策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都将存在信息积累、利用方式、效率与效能的瓶颈问题。在此我们建议建立一种新型的知识交流机制,它主要由知识库、共享性的企业文化和相应的激励制度三部分所组成,并通过分阶段实施,由初级而进阶到中级,并最终达到高级阶段,循环递进式发展,从而实现知识交流水平的不断提升。

初级阶段:建立知识库建立共享性的企业文化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中级阶段:更新知识库巩固共享性的企业文化运行激励措施

高级阶段:完善的知识库浓厚的共享性的企业文化健全的激励措施

1.建立充实的企业知识库

知识库是企业知识交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总集成之所在。知识库的建立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并最终形成组织知识,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平台。它一般建立在企业的局域网上,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知识库从属于企业的局域网,是其下面的一个分站链接,就是说在原先的局域网上增加一个知识库的链接。在这个知识库中,各种各样的知识按照类型和性质分别存放着。企业的知识库结构如图所示:

图知识库结构

2.加强知识库的更新与维护

知识库中的知识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必须及时地对知识库进行更新和维护。(1)知识库的更新。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结。知识库中的知识大都是和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很多技巧性的知识更是在平日的工作中慢慢积累的,所以在这个知识库中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更新知识库的责任和权限应当下放到每个部门,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各部门可以指定一个部门知识官,由其负责平时收集部门内的知识交流成果,然后经过编辑整理再添加到知识库中。同时将书面材料交至行政部门以便核对审查;另一方面,这些记录也将成为事后进行奖励的依据。(2)知识库的维护。知识库的日常维护工作主要由行政部门的网络管理员负责,其主要工作是定期对知识库做硬件及系统维护。定期清理过期的知识;同时根据各部门交上来的材料,检查更新信息中是否有错误,是否有信息放错了位置,避免发生无法检索到等问题。

3.建立鼓励知识共享与交流的企业文化

企业知识库虽然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但如果没有人去很好地加以利用,它只会成为一个摆设。很多企业偏重于务实和最后的绩效考核,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强调“独立工作,自我提高”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员工在平时工作时更注意过程及结果,大家都忙着自我充电,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当然时无可厚非的,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保持领先优势,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当然是条必经之路,但是单枪匹马的作战方式肯定不是最佳方式。这样的文化忽视了整体的提高,没有最大限度的利用组织的知识,很多知识被孤立了起来没有得到融会贯通。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育一种“系统学习,共同分享”的新型的企业文化。这种新的文化是对以往文化是一种升华和提升,建立新的文化并不是完全抛弃先前的文化,过去做的好的方面,如强调个人业务知识的提高、适当的内部培训等还是要保留的,毕竟分享是个双向的交流,有内容,对交流双方都有利才是进行分享的前提条件。当然新文化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应该是该企业高层管理者。只有领导的身体力行,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在企业中真正站住脚并发扬光大。

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除了需要观念更新外,还需要适当的措施配合。公司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提供各种可以交流知识的环境和场所。如在公司布置适当的休憩场所,让员工可以随意地休息、聊天;组织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既可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更可以缩短员工之间的距离,从同事上升为朋友。朋友之间的交流,话题更多、内容更广,这样的关系更有利于知识的交流。

4.促进知识交流的激励系统建设

如果对新的行为不加以奖励,员工就不再会有类似的动机。所以,企业应该有效地利用正强化的手段,建立和完善促进知识交流的激励系统。企业应当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采取平衡高效的组合激励措施,对那些貢献出知识的个人、团体、部门进行相应的物质或精神激励,来促进知识的流动与于转化。承认员工知识的独创性和专有性,尽快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物质激励制度,用利益来驱动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应该对有利于企业知识积累的员工行为予以奖励,就像往常的奖励员工业绩一样。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1)将员工的建议存入知识库。知识库的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保持知识库的即时性。这将会产生一种可以使其他人受益的隐性知识转换方式。精神激励能满足员工的创造欲、成就欲和尊重欲。可按“能力匹配”原则对员工赋予更大权力和责任,进行目标激励。当把技术诀窍增加到知识库时,可以用提供者的名字命名,有时候荣誉的激励比金钱的激励更有效。(2)通过利益驱动。通过知识交流体系所贡献出来的知识,将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给员工相应的报酬也是对其长期个人资历和知识积累的合理回报。另外,员工专业知识的形成,是投入了巨大成本的。而其成本回收的保证,就是对专业知识的垄断利润。在知识共享问题上,员工会对垄断利益和企业补偿利益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收益较高者。所以,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知识共享补偿制度,并且使补偿额度高于垄断利益,通过利益驱动来鼓励隐性知识的共享。比如,可将员工为企业知识库提供的知识的数量或解答他人问题的次数等参与知识共享的程度与绩效挂钩,与薪金、升职或表彰联系起来,对员工的知识共享给予各方面的补偿,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四、结论

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对当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为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的巨大效用,在知识管理中,企业只有通过分阶段实施,建立有效的循环型知识交流机制,极大地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的效果,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9.知识管理体系 篇九

编辑

面向21世纪,从全球范围看,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研究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否则企业将被淘汰。如今国际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Internet结构。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

1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意义

2知识管理体系概述

3知识管理体系的内容

4企业知识库

5经典案例

6实现知识管理体系的五项关键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意义编辑

查询和检索,然而,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获得最大的利润或效益,这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知识是由信息而来的,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的,故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问答序列,即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信息、知识和一些专门的技巧是获取利润的工具。知识管理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因此,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是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特别地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决策所必需的专家支持系统,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保证。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在公司知识生产、分配、获取、共享、利用等知识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领域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当前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持续成长成为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题。面对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

更加迅速,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以及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业务流程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及其知识库十分迫切和必要。

知识管理体系概述编辑

知识管理体系总体上分为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的软硬件两大部分。其中,知识管理理念分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企业制度包括确立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从而加强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并鼓励员工积极共享和学习知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和学习文化,帮助员工破除传统独占观念,加强协作和学习;知识管理的硬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平台,它是一个支撑企业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平台,通过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和知识门户等技术工具将知识和应用有机整合。知识管理的软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综合系统,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技术工具,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知识管理体系的内容编辑

知识管理大致包括以下6个内容:

(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它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

(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3)知识管理的方法: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

(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5)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

(6)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总管、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等。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此,我们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为:以知识生产、分配,交换、获取、利用为主线,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该系统还包括非知识资源子系统、财务运作子系统、供给子系统、生产制造子系统、服务维护子系统、工程技术子系统、市场营销子系统。

企业知识库编辑

很多组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等。为什么还要建立知识库?知识库与信息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呢?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下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或者说取决于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如何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及其价值增值就变得十分重要,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应运而生。

人们通常认为知识是组织起来的信息,那么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当数据串连起来形成信息再依次经过组合和重组并变成有意义的知识簇时,知识库的构建便开始了。

信息数据库属于知识库的一部分,但知识库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企业知识库应尽可能包含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

知识库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来定。例如,施乐公司的内部知识库建立在企业的内部网络上,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

找历史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该知识库的内容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公司内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公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历史资料、公司客户的所有信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

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在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的过程中,发现60%以上的技术问题其实在别的小组的开发经验中早就碰到过而且得到了解决。这启发英特尔建立了一个“最好方法资料库”,让每个人都能在此分享其他人的经验。这大幅度减低了问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新产品产出的速度大约提高为过去的两倍。

由此可见,知识库的内容是生动活泼的,一切应以服务于组织的成长为原则。知识库里知识的分类非常重要。

数据库等商业化应用软件极大地方便了知识库的创建和使用。安达信咨询公司在90年代初创建了“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其目的是获取和共享全球成功的商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详细信息。在开发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原型法中较传统的生命周期法。

建立知识库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开发所需的软件,而企业知识库系统软件应具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

(1)集成性。21世纪的企业是知识型的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所以只有具有集成性的系统才能实现企业全部信息的集成和处理。例如多地点、多场所经营,跨国经营,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集成起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供货渠道、市场营销、金融动态、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变化并创造市场。

(2)外向型功能。在21世纪,企业的封闭状况将被彻底打破,在网络上企业是没有明显边界的,其管理系统也必须具有外向型的功能。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软件,除了具有生产管理功能之外,还应具备商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功能。

(3)决策支持功能。在21世纪,大众的消费观将成为企业推出产品的首要驱动因素,企业必须利用集成的信息紧跟市场的变化,快速作出各种决策,如经营战略决策、投资决策、买卖决策、财务决策、产品组合决策、产品成本决策等,来为企业多、快、好、省地推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并以最畅通的渠道提交到市场,尽快完成资本循环。因此决策支持系统将为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效的服务。

通过建立知识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办法。知识库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知识库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是知识库对组织的首要贡献。建立知识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下了基础。

第二,知识库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知识和信息实现了有序化,其寻找和利用时间大大减少,也便自然加快了流动。另外,由于在企业的内部网上可以开设一些时事、新闻性质的栏目,使企业内外发生的事能够迅速传遍整个企业,这就使人们获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三,知识库还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协作与沟通。例如,施乐公司的知识库可将员工的建议存人。员工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难题或发现了处理某件事更好的方法后,可以把这个建议提交给一个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对这些建议进行审核,把最好的建议存人知识库。建议中注明建议者的姓名,以保证提交建议的质量,并保护员工提交建议的积极性。

第四,知识库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企业销售部门的信息管理一直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一般老的销售人员拥有很多宝贵的信息,但随着他们客户的转变或工作的调动,这些信息和知识便会损失。因此,企业知识库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客户的所有信息进行保存,以方便新的业务人员随时利用。

经典案例编辑

世界著名企业如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

1、LOTUS知识管理体系

IBM/LOTUS围绕着知识管理包含的“人、场所和事件”三要素,建立专家网络和内容管理,方便用户和员工获得所需的知识,设立企业社区供员工共享知识和相互协作,开展企业培训,帮助员工自主学习,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IBM/LOTUS提出了从总体上可分为企业应用集成层、协同工作/发现层、知识管理应用层和知识门户层的知识管理框架,每层都着重介绍了其所使用的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

LOTUS所提出的知识管理体系框架涉及的技术工具包括文档管理技术、群件技术、LOTUSNOTES、LOTUSKstation、LOTUSDiscouveryServer和IBMDomino等。其中,LOTUSKstation是具备知识管理功能的知识门户服务器,LOTUSDiscouveryServer是知识发现服务器。两者共同组成了LOTUS的知识发现系统(KnowledgeDiscoverySystem),并与IBMDomino服务器结合提供当前市场上功能最强大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2、西门子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

虽说在知识管理方面走在前列的大多为软件、咨询公司,但作为传统企业代表的西门子公司,早在1997年就通过构建和利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体系,达到了整体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西门子的知识管理体系分为企业内外两个部分,外部主要涉及到企业日常对外活动、活动场所和活动主体;内部可以分为战略及评价、运作业务和支撑结构三大类。

具体包括制定知识作为公司资产的商业战略、培养相互信赖的知识共享文化和知识型组织,建立知识市场、确立知识资产,确定知识内容和结构、设置知识度量制并建立评估系统和模型、培养知识工人、采用知识技术使新知识行为成为可能并驱动其产生。整个框架内外部通过信息、最佳实践和研究、经验反馈等进行交流。西门子除了采用通信网络、文档管理、群件技术等常见技术外,最为关键的是采取了门户技术。在一个集成的门户中,员工可以有权限地交流和共享知识,并通过搜索跨越不同部门的障碍获得所需的知识。

3、万宝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

国内构建知识管理体系的企业对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国内首个知识管理畅饮者的万宝公司对企业构建知识管理体系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企业首先应该意识到知识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只有通过知识管理,利用科技将人与信息充分结合并创造出知识分享的文化,加速人员学习、创造及应用知识,才能达到组织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万宝公司提出的知识管理体系是建构在加强人员交流互动协作和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之上的,通过知识地图、社群运作模式和知识分享文化及行为规范来建立企业的知识网。

4、kmpro知识管理体系

深蓝KMPRO知识管理体系主要集成了:知识地图分类系统知识采集发布评论系统知识浏览下载门户知识搜索引擎知识学习计划系统知识订阅系统知识求索交换系统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知识版本管理系统知识资产评估系统数据库备份、还原系统文档存储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和模块KMPRO知识管理系统结合了知识管理“人、场所和事件“三元素,通过12大工具和模块为用户构建专有知识体系。

实现知识管理体系的五项关键编辑

1.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建立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塑造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知识主管专门负责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开发知识创新能力;

3.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相结合,调整企业知识结构;

4.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管理知识生产、交换、整合和内化;

5.对知识管理体系制定评价方法和原则,以期改进。

上一篇:生活就像一首诗下一篇:工程分包及结算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