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民族影视(精选13篇)
1.总结民族影视 篇一
影视欣赏社团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暑假已经临近,本学期工作也接近尾声。在影视欣赏社团的社长11数控技术1班石雯虹的努力下,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
在这半年里,我部组织举办了众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经历了很多,从中学到了很多,为以后活动的举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我们用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这些,都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1.虽然我们组织举办的活动数量众多,取的良好反响,但还缺乏意义深刻、影响广泛的大型活动,这是我部今年活动的最大不足。
2.活动开始之前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致使部分同学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3.部分活动的流程安排有所缺陷,主持人方面缺乏锻炼、频出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导致出现一些不和谐情况。
4.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充分,偶尔出现物品准备不足情况,特别是活动中音响设备经常出现问题。
既然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努力去改正,吸取失败的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来年,我们一定会: 1.继续进行协会改革,多组织举办意义深刻、影响广泛的大型活动。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使社团活动成为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3.充分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并在活动开始前制定多套方案,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4.在活动开始之前对准备工作仔细检查,保证物品准备充分,确保在活动能正常进行。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会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努力,用更大的热情和激情去迎接新的挑战,把社团工作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最后,真诚的祝愿我院学生会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完善,能过取得更好的成绩。
机电学院学生会社团部
2009年12月19日
2.总结民族影视 篇二
这里, 最好的参照之一是习总书记对新一代军人提出的“四有”要求:有灵魂, 有本事, 有血性, 有品德。电视剧归根到底是“人剧”而不是“神剧”, 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裤裆藏雷……是神, 英雄是人不是神, 英雄有血性而不是神性, 风流倜傥, 描红画眉, 耍飞刀, 玩弹弓, 隔空杀人……这些看起来热闹, 看起来本事, 却恰恰让抗战影视剧失去了本事和血性。
记不清是谁曾写下的如此感慨让我印象深刻:深夜偶看《狼牙山五壮士》, 英雄跳下了万丈深渊, 中华民族的精神却因此托举而冉冉升起。于是想到:美利坚合众国早就走出了亡国灭种的阴影, 但对在独立战争中被英军绞死的内森·黑尔没齿不忘。为什么?因为他是美国处于绝地时的英雄, 今天美国要想独步天下, 仍然需要这样的英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因此, 我们不允许抹黑英雄, 而抗战“神剧”实际上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抹黑英雄。
怎么都不会忘的是自己10岁时写下的第一篇日记——《地道战》的观后感。今天, 你当然可以对红色经典见仁见智, 但有一点是公认的, 那就是血性。这是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一条红线, 也是一条底线。如果我们能够超越票房和收视率的急功近利, 那么, 几十年后, 今天的“神剧”还能上得了台面吗?
关于民族血性,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的见解令人深思:中国的国民性在古代是非常辉煌的。春秋时期, 中国人性格阳刚勇武, 思想灿烂绚丽, 极富进取心, 也极富创造力。到处是慷慨悲歌、侠肝义胆之士。与之相得益彰的则是直到今天仍令我们神往的诸子百家, 洋洋大观!那时的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的是中国传统中最健康的东西, 如信、义、仁等等。秦始皇之后, 专制皇权大行其道, 对人民一代一代进行奴化教育。被统治阶级阉割后的儒学道统使得中国只知道有家, 不知道有国。孝子太多, 忠臣太少。政治权力不允许民众树立信仰与道德, 因此民众成了一盘散沙。尤其是经过元、清两个马背民族的统治, 中国人的血性几乎被摧残殆尽。
我以为刘将军说的还算客气, 至少在我们近年来的影视剧中, 中国人的血性被娱乐化甚至妖魔化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君不见, 曹操愤青、黛玉裸死、关云长吃春药、太上老君会蹦迪、穆桂英是傻大姐……为了票房和收视率, 任你再气贯长虹叱咤风云, 到了影视剧中, 你都难见本事和血性。
你啥时候见过好莱坞戏说过美国的历史?《乱世佳人》、《与狼共舞》、《冷山》都是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 无不充满了血与火、灵与肉;俄罗斯二战题材的影视剧佳作众多, 啥时候“神”过?就算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美女战士的下河洗澡也是慷慨赴死, 义无返顾, 没有丝毫吸引眼球的营利动机。我这里的比较没什么新意, 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 为解决好文艺作品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贡献智慧。
3.《西游记》影视改编民族性的缺失 篇三
【关键词】 《西游记》;影视改编;民族性
把小说改编成为影视作品是司空见惯的创作手法,然而对于文学名著的改编则和普通小说的改编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四大名著是在流传过程中被广大读者研究、解读、衡量后评定出来的,这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名著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言词,这使得将其搬上银幕对观众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因为每个人都期待改编后的影视形象能够最符合自己的“想象”。
20世纪20年代末,电影市场的放映片目被进口影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放映权也为欧美国家所控制,而且中国民营企业拍摄影片需要向欧美公司借助资本。中国民族电影要在层层夹缝中获得立足之地,只有一条路就是开辟独有的电影类型。当时的“天一”电影公司为南洋市场所创造的 “古装”、“神魔”和“言情”等类型片,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在洋片中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其中,《西游记》是最主要的改编题材来源。半个世纪之后,从作为一代人童年记忆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82版电视剧《西游记》,再到1995年上映的电影《大话西游》,直至现在热播的2011版《西游记》,却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性如何一步步地丧失。“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逐渐脱掉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游戏”的空洞躯壳!
一、20世纪80年代影视改编的民族性
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制作,直至80年代完成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一部极具民族风格的影片。笔者2008年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一次纪录片放映会当中,看到纪柯美(玛丽·克莱尔·库欧)女士所拍摄的纪录片《猴子的梦想》,表现了万籁鸣、万古蟾等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对动画民族风格的追求。《大闹天宫》借鉴中国的京剧和国画当中的艺术表达方式,对原著做出了恰如其分的改动,并在动画制作上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他们也梦想把《西游记》全部搬上银幕,并在水墨动画中实现更彻底的中国民族特色。在场的法国观众对于《大闹天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纪珂美女士为此表示她除了想就这部纪录片向万籁鸣和万古蟾致敬,还试图宣传和挽救这些带有“中国味”的动画片。她感到非常遗憾,因为现在已经无法在中国影视中看到具有浓厚中国民族文化风味的影片。为此法国有一家公司特意买走了《大闹天宫》、《哪咤闹海》等早期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版权,并使之成为法国儿童在学校必看的资料之一。
《大闹天宫》更改了原著的结局,孙悟空打败天兵天将,成为真正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塑造了一个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英雄”:即不怕天神不怕天皇,乃是靠着自己“顶天立地”的英雄本色。“生命个体接受文明洗礼,成为群体中的一员,遵守彼此认可的社会秩序,大致是通过如下三种途径:‘圣人/英雄引导’、‘传统/权威引导’、‘他人引导’”。[1](P18) 50年代和80年代初正是中国两个“现代化”和“启蒙”的关键时期,电影作为20世纪“集体感知对象”更是被赋予独特的艺术意志,那就是作为“圣人/英雄”和“传统/权威”的双重引导者。“孙悟空”为此成为了这两个时代背景下的“民族英雄”,引导着这个时代的观众以“人定胜天”的超强意志,向着现代化的进程大踏步迈进。
82版《西游记》到现在还在年年被重播,成为保证收视的“定海神针”。它首次将《西游记》全部以完整的影视剧作呈现给观众,首次用特技造成了很多解放前不敢想象的“神话境界”,并且同样借鉴杂技、舞蹈、京剧等传统曲艺中《西游记》的表演方式……在“忠于原著,慎于改编”的宗旨下,“……着意于突现小说中不畏权势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的进取精神。对原作中夹杂的某些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等消极内容,则加以淘汰。”[2](P38)在电视剧还寥寥无几的时代,《西游记》就这样造成了“万人空巷”看“西游”的收视现象。
这部电视剧首开电视改编名著的先河,其巨大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原著奇人异事的生动演绎。《西游记》这部小说在民间流传之广,只要从各种杂剧戏曲的表演曲目就可窥见一斑。对于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形象,长期以来已经在民间有一定的共识。82版电视剧中四位主演的造型和表演,还有妖魔神仙的装扮都极大地符合了这部名著在民间的想象。六小龄童曾说过:“我当年演孙悟空,脚怎么站、棍子怎么拿、眼睛怎么看,都是有讲究的。中国有独一无二的猴戏表演艺术,不是你有名、脸上贴点毛就是孙悟空了。”[3]
和《大闹天宫》相比,随着邓丽君温存绵绵的声音在80年代初的大陆悄悄流行,软化着人们在多年精神封锁之后的神经,也随着崔健的《一无所有》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放逐,82版电视剧《西游记》极其精准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镜像”。80年代是一个彻底走向现代化的时代,“传统/权威”引导是电影的主要艺术意志。而《西游记》正是这一后英雄模式的精神图解。虽说孙悟空法力高超,但是在很多磨难中总是“能力有限”,要等到“上面来人了”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完成英雄形象的塑造。在对于“政治”和“原著”的“忠于”中,这部电视剧的妖精恶魔也都是没有情感,甚至只是邪恶的单一体。同样唐僧是信仰的持有者,也是所有磨难背后欲望的源泉。猪八戒的懒惰滑稽、沙僧的忠厚木讷都无法与孙悟空的光辉相媲美。
由此可见,《大闹天宫》和82版电视剧《西游记》之所以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具有如此之大的艺术魅力,正是在服装、表演、布景设计、剧情编织等方面借鉴了传统曲艺和民间传说中的表现方式,充分体现了《西游记》原著的民族风格。虽然与现代性的紧密结合也是这两部剧作引起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当时代更新变换,29年之后这两部剧作依然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不能不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所致。
二、20世纪90年代影视改编的“文化贴现”(1)
笔者近日在某电视台一档很火的相亲节目当中,看到一位20出头的女嘉宾表示她的择偶观就是一定不能像“唐僧”。这一“唐僧”显然指的是《大话西游》当中以“唠叨教化”著称的“师傅”。可见,这部电影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处事为人的价值观。
《大话西游》中唐僧俨然是苦口婆心,满口仁义道德的“教师”的化身,而满口“秽语”、“色语”和“酷语”的孙悟空则是想方设法“离经叛道”的和尚,希望离开取经路,和自己前世的爱人颐养天年。这部电影借助盗版DVD从1997年开始流行,一时间“以香港无厘头电影为契机,以数码网络为载体,一场‘大话’运动正在风起云涌。接着,一部以同名电影为题材的《大话西游宝典》成了最畅销的热门书。朝气蓬勃的‘大话乌托邦’涌现了,网络和书市上回旋着各种‘大话’声音,话语的狂欢气息在四处弥漫。”[4](P342-343)
“……‘大话文艺’与‘大话文化’是思想解放的一枚畸形的果实。一味的游戏、戏说态度是一把双刃剑:它一面消解了人为树立偶像、权威的可能性;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叛逆精神、怀疑精神由于采取了后现代式的自我解构方式,由于没有正面的价值与理想的支撑,因而很容易转变为批判与颠覆的反面,一种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的人生态度。”[5](P266)在消费社会中失去终极价值信仰的人们,就像失去了信仰的孙悟空至尊宝,在这个膨胀发展的时代,除了为着自己卑微的存在而“殚精竭虑”,此外难以找到真正的 “精神”归宿。而这些话语的狂欢是一个虚妄的出口,像酒精一样起着更加浮躁的麻醉作用。“这种数字化的话语模式有严重滥用的倾向。粗制滥造的、哗众取宠的、低俗的、下流的、厕所化的和课桌化的,网络口蹄疫在四处蔓延;文化分崩离析,历史像断线的风筝那样突然失去了控制。”[6]
《大话西游》暴露了孙悟空“禁欲”和暴力之后的可悲,为此在以后的改编作品中,猪八戒从他的身后走出成为新的“偶像”。《春光灿烂猪八戒》等一系列的“猪八戒”电视剧的应运而生,标志着以猪八戒为主角的时代的到来。“《西游记》对我们而言是如此重要,因为它几乎成了两种话语的象征。猪是欲望解放的代表,他不仅标定了由农夫向近代市民变形的历程,而且成为小说的情色叙事的化身;与此同时,猴子则开启了近代暴力叙事的先河。这两个半人半神的生灵像两座雕像,分别代表着色语和酷语,喜剧性地屹立在我们展开话语探险的入口。”[4](P14)
《西游记》“大话式”的改编影响了近乎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向后现代转型时期典型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由利奥塔所说的“元叙事”向福柯多元共生思潮的转变,由传统/权威引导向他人引导的转型。确切说,《大话西游》和“猪八戒”系列电视剧表现的是折射当代人眼光的“孙大圣”和“猪悟能”,他们在原著中的性格特征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精神。这依然还是在以原著中极大的民族魅力为依托,但却在对于大众文化的过于迎合当中失去了它作为“他人引导”的艺术意志,渐渐成为娱乐和游戏的对象。这也就导致了《大话西游》此类作品严重的“文化贴现”:国外观众读不出国内观众相同的趣味,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后来的观众脱离当前的社会背景将很难获得相应的精神快感。
如何像“大话”一样发掘全新的创意,折射时代精神面貌,又能汲取原著浓厚的民族风格,使改编剧作既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又可以起到“他人引导”的潜在精神建构和引领的作用,是决定改编剧作能否超越前人,成为世界精品的关键问题。
三、2010年代改编中空洞的“魔幻”
可悲可叹的是,当《大话西游》、《情癫大圣》完成了对英雄的颠覆,并尝试给魔幻主人公以普适性的价值观时,2008年成龙和李连杰两位功夫巨星联袂主演的《双J计划》(《功夫之王》)依然在表现一个中西结合的“英雄梦”。脱离了彻底的民族底蕴和时代的精神特质,这部电影的失败也就是显而易见的。同年张纪中导演在“全民选演员”的浩大声势中,开始筹拍新版电视剧《西游记》。他声明要真正地“忠实原著”的精神,并要用最新的电脑特技创造出首部真正的“魔幻电视剧”。
“1995年,学者德波就说:‘在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地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丹麦未来学者沃尔夫•伦森则下了断言,他说:‘未来的梦幻社会是人类经历的第五个技术——经济体系。第一个体系是围猎社会;第二个体系是农业社会;随后是工业社会;1950年左右,第四个体系——信息社会——开始出现雏形,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信息社会大概持续不了十来年就要出现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以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社会。’”[1](P131)《哈利·波特》系列电影60万美元的票房与《纳尼亚传奇》在全球的横扫千军,已经充分说明了魔幻或科幻影片中的影像奇观在“梦幻社会”和“奇观社会”的重要地位。
在这些日益涌现的魔幻题材影片当中,会发现魔幻形象和神话形象最大的区别在于,神话是一个超脱于现实时空的存在,而魔幻则是现实“人”的存在的反照。魔幻形象之所以会引领这个时代,会代替神话成为真正的“梦之梦”,是因为在这样一个需要奇观的时代,人们不再需要和相信英雄与神灵的引导,而是一个真正透视“此在”而超越现实困境的探索。这个探索的结果就是“魔幻形象”。“归根结底,魔幻作品成功的根源,在于展现真实的人性,使大部分的观众认同魔幻故事主人公的情感、梦想与价值观”。[1](P134)
从2011年张纪中导演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对10年代该名著的改编现状可见一斑。这里有两张图表,图表1是时光网网友截至到9月4日的评价统计数据,图表2是百度指数截至9月4日的统计数据:
从图表1可以看出,新版《西游记》在广大影视爱好者中的平均分只有3分,意为“不值得一看的烂片”。与观众和媒体一致的“差评”相比,是来自于网络媒体和论坛里面高度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在图表2里面,用户的关注度在新《西游记》播出时期达到了150000。媒体的关注度却从40降为0。由此可见,虽然这部最新改编的版本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但是《西游记》以雅俗共赏的民族风格使其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这种号召力大到未经播出,便可直接保证盈利的程度。据报道,这部新版的作品在去年就已经收回了成本,直接盈利1.6亿元人民币。[7]
面对这样丰厚的回报,让人不禁为《西游记》这一文学名著而扼腕叹息:29年后这部动用了最先进的电脑特技的“魔幻电视剧”,在诸多的人造的魔幻背景下,已经彻底破坏了这部文学名著在民间长期存在的想象。不仅魔幻布景空洞虚假,类似电脑游戏,失去了环境和人物之间真实的关系,而且四个主人公的造型也因为电脑特技而严重失真,并且带着看不到表情的面具,影响了其性格和心理的塑造与表达。
在采访当中,张纪中表示398个人物当中,需要塑形的有200多个。从电视播出效果看,猪八戒顶着一个硕大的橡胶猪头,并且刚出现时是一个全身是毛的野猪头;孙悟空刚出场是一个全身是白色的石猴,但是动画特技让这个白色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格格不入,像一个透明的影子粘在了影像上。而唐僧则一改懦弱,动辄向对他有意的妖怪讲明各式道理,进一步升华其“虔诚”的品质。首先橡胶塑形严重妨碍了魔幻人物生命展示,让魔幻透视人性的功能走向了“躯壳”,滑向了游戏的窠臼。其次,忠实原著没有错误,但是忠实不是照着原著复制,否则就失去了创造的意义。改编没有彻底的“忠实”,倘若去其魂,只存其体,那么美将焉附?更何况连“体”都是“西洋化”的三维魔幻形体,而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产物。再次,唐僧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彻底颠覆,并成为一个时代“反讽”的符号。在现在这样一个“全景敞视性监狱”(福柯语)的社会当中,人们恐怕最反感的就是虚无的“教化”。但是这部电视剧唐僧更加“唐僧”,观众如何接受并为之动容呢?
4.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篇四
附:课程说明
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近来报刊杂志上抨击影视网络冲击教学的文章不少,然而我认为就影视网络对语文学习而言,的确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拓展。[1]首先,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
根据以上对课程设计背景的分析,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参照比较,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在认识中初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
2.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让学生在影视欣赏的基础上,学会展开影视的评论。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围绕学习课文的内容,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并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
2.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
3.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观看与欣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并对观看的影视作品作出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2.对影视作品的接受,避免了学生在封闭、独立的领域里学习语文,使他们采取开放、互补的态度研究语文。
3.学生从优秀影视网络倡导弘扬的真善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主旋律中,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领悟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影视筛选与整合
围绕学科课文,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作品,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分门别类,一课一个影视资源包。影视资源库,既有相关的整部影视,也有相关的电影片段,这些都是任由教师挑选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增补,在不断丰富影视资源包的基础上,整合成一个相对精练的课程影视资源体系。学科影视的整合,可以运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影视资源,将其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影视课教育功能,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实现学科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具体来说可以将与学科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电影与课文直接整合;将与学科表现内容相近的电影进行举一反三的分类整合;电影片断整合;对能支持
同一课文的电影进行重组编辑,形成独特结构的视频、文本配套、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课本资料。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一课时,共十八周。但因受到学校各种活动影响,只开设了十二课时.教学形式采取课堂影视观看与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以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为主,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时间 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
六、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评价方式,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评价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方式,要注重选修课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定评价方式[3]。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语文的实际运用,使评价更富有实质。同时要体现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发展性评价。因此我设计的选修课模块的评价方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书面测试(占60%)
书面测试依然是当今评价方式中考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考核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直接、方便的评价方式。在本选修课中,书面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平时作业:(20%)
1、学生需在课外观看与教材有关的名著影视,并任选一部电影写观后感,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
2、在生活中仔细挖掘有关亲情的小片段,写一篇作文,字数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考查作业:(40%)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后再联想《雷雨》,并就这两部电影展开评论。
(二)过程性评价(占40%)
过程性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出勤状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参与实践活动状况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反馈信息。
5.影视制作实习个人总结 篇五
这次在南京培训尽管时间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七天,但是我却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学会了三个软件,一个是3D,一个是AE、一个是非编软件,这三个软件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同去培训的老师有60多位,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些都已经是编辑高手,而作为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的我来说要在这一周之内学会这三个软件可能不是大问题但是要学精却很难,所以去的第一天,当我得知我们要在培训的6天之内学三个软件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因为这个时候我不仅是我自己更代表了我们整个星港学校,因此,可以说我也是带着压力去学习的,但是有压力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会学的好。
还记得刚到南京电教馆的那一天,天空正下着丝丝细雨,但是它并没有削减我对这次培训学习的渴望。第一天的学习主要是听讲座,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老师主要让我们欣赏了一些学校自己制作的宣传片,告诉我们在制作时要注意的一些要点。尽管这只是一些入门知识,但是没有接触的我却对它很好奇,因此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把老师讲的要点记录下来。毕竟苏州有句老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懒笔头嘛。
从第二天开始,我们每两天学习一个软件。对于这三个软件,除了3D以前还接触过一点,其他两个在培训之前我还从未听说过呢。不过起码在思想上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给我们上3D和AE的是高巍老师,我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很深,也十分喜欢上他的课,尽管他上课时内容非常多,几乎没有给我们喘息的余地,但是他的教学态度,他讲课的逻辑,让我这个初学者学得很轻松又能在短时间内对这两个软件比较系统的进行学习。很幸运,坐我旁边的两位老师都是高手,我有什么不明白他们都会耐心教我,真的学的很开心。即使我学的没他们那么轻松,尽管我上课时必须把老师讲解的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但是学到知识的那一刻,能够做出作品的那一刻的满足感足以让我忘记一切疲劳了。
第三个软件是高国庆老师给我们上的,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老师,但是可能是我们这个培训班好多老师的基础很好,所以高老师讲课的时候并不是很系统,因此我对非编这个软件的学习基本是靠问与自学的。因此,自我感觉就稍微差了点。
一周的学习非常快,虽然的确有点疲惫,但是我得到的东西却很多。说实话,对我自己来说总是认为能够多学一点总是好事,无论是以前在上大学的时候,还是现在,我对软件的学习一直都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大学主修的是美术师范设计方向专业,所以和电脑软件接触的比较多,自然对软件的学习颇感兴趣,因此,这次的学习机会很难得也很高兴。在一周的学习中,我不能说自己已经学的很好,毕竟我是初学者,但是一些简单的片头我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应付的来。另外在后期剪辑方面尽管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只要有机会我也会尝试着做做看,因为软件这个东西就是要常常接触才行,要不然很容易什么都忘记的。而且学有所用才有学习的价值嘛!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只要我认真踏实的学习,只要我真的是尽力了,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这次培训结束了,留给我的东西却很多。培训期间我不但学习了很多新知识,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而且因为我代表的是整个星港学校,因此,这次培训还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园区有一所很好的星港学校。我也绝对相信我们学校领导、老师的办学和教育态度定会让我们学校成为明日之星。
6.英文影视剧配音大赛 活动总结 篇六
随着****学院第三届英语文化节各项活动的进行。11月26日下午18点,由****学院应用外语系主办的‚英文影视配音大赛‛,在学院图书馆220人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学院8个系组成的19个代表对参加了此次激烈的竞争。
这次配音不仅是为了激发广大英语爱好者的英语学习热情,体现校园文化新特点,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可与文化生活,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各位参赛者的才艺和创造力,并激发同学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比赛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每个系限选送2支代表队,参赛队员不得少于2人,电影内容要健康向上,模仿配音之前先要播放配有中英文字幕的电影原始片段,配音时静音播放原始电影片段。
根据评委打分,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评选出获奖代表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每名获奖选手均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我们**系学生会积极参与‚英语影视配音大赛‛的准备工作。由学习部和办公室共同承办的挑选和练习备赛工作。准备活动的过程中,也学习吸取到一些经验。对于两只代表队队员的挑选,部门本着公平公正仔细认真的原则挑选出适合本次比赛的人员,为他们挑选队长,传达通知,组织商议影片片段的选择。这次我们第一小组选择的是‚动物总动员‛里面的一段,经过我们的观察,成功找出了我们这个影片的亮点--‘洗澡唱歌’的部分,动作、表情才是我们的特色。可喜的是,**系我们部门带领的小组荣获大赛的第二名。这也和他们精心的准备有关吧!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们学习部组织了第一小组的练习,陪他们练习,提出适当的意见。为他们熟悉台词、语调、动作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训练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队员不能尽职尽责,而我们部门干事不能很好的协调,没能摆脱他们心中不积极配合的心态,导致训练的效率降低。队员们的有事缺席,我们的消极情绪可能影响了队员的心理感受。晚自习空教室的寻找,假条的开送没能做到尽善尽美,对这样的结局,我表示深感惭愧。团结、合作、尽职尽责才是硬功夫,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不管怎么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队员和部门的努力,我们小组还是去的了不错的成绩。
7.总结民族影视 篇七
关键词:民族元素,影视动画,民族文化
优秀的影视动画制作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都会注意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文化涵养,在影视动画作品中体现民族元素能够获取更多的优秀素材和文化底蕴。优秀的影视动画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都注重加入民族元素,一方面能够增加影视动画的文化内涵,使得影视动画作品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能够随着影视动画的传播而获得推广。
一、影视动画简介
影视动画就是动画电影,三维影视动画涉及到影视特效创意、前期拍摄、特效后期合成、影视剧特效动画等内容。[1]随着计算机计算在影视领域的不断延伸,动画制作软件和影视剪辑软件不断增加和发展,影视拍摄的局限性被三维数字影像良好的弥补,使用电脑制作影视动画需要的费用比实际拍摄所需要的费用低廉,但是影视特效动画制作能够将影视动画中的场景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影视动画是电影的一种,但是由于我国的影视动画在选题和制作方面存在误区,所以一直以来影视动画的受众群体受到了限制,不如国外的影视动画受众群体广泛。
二、在影视动画中融入民族元素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许多国外的文化随之涌入中国,国外的影视动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和文化风格,对于中国的影视动画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了抗衡国外影视动画产业的冲击,国内也制作了大批迎合市场口味的作品,但是由于制作水品和制作经验不足,对于观众具有一定的年龄限制,无法在影视动画作品中体现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影视动画创作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
随着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出现,这些优秀的影视动画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使得影视动画富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也使得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我国早期的影视动画《葫芦兄弟》、《宝莲灯》《西游记》等都是在我国神话故事的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而创作出来的,从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中改编影视动画能够提高观众对于影视动画的认可度,获得了广大影视观众的喜爱。
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优秀文化为影视动画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环境、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戏曲武术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能够为影视动画的创作提供良好的创作思路和气氛烘托。影视动画的制作在选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都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影视动画中融入民族元素能够有效地提高受众对于影视动画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在影视动画中融入民族元素能够增强影视动画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增强影视动画的观赏性,并且在观众欣赏影视动画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影视动画的细节上融入民族元素,能够增强影视动画的氛围创建,提高民族文化随着影视动画的传播而获得宣传的机会。
三、如何在影视动画创作中融入民族元素
(一)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中国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及寓言故事都蕴含了古代哲人的智慧,对于人类社会的行为有着预见性的指导作用,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妙趣横生,流传千古。[2]在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传奇》都借用了我国神话传说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编,在保证故事完整性的同时突出人物个性,获得观众一致认可。民间故事不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为观众所熟知,并且富有深意,从民间故事、深化传说中取材进行影视动画创作能够比较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接受。基于民族文化的优秀故事来进行影视动画创作,不仅具有良好的故事内容,而且容易获得受众群体。
(二)将民族元素融入影视动画细节
中国的影视动画在细节处理方面一直被观众诟病,诸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热播动画被普遍吐槽制作不够精美,相反美国动画《功夫熊猫》中在细节处理上融入了诸多中国民族特色,如功夫(气功、五行拳、太极)、物品(瓷器、筷子、灯笼)、建筑(木质门、楼空窗、宫殿)、服饰(斗笠、披风、袈裟、唐装)、食品(包子、面条、豆腐)、乐器(古筝、笛子、二胡)、名言(逝者已矣,来者可追;羽化而登仙;心如止水),获得了国内观众的一直好评。
我国的影视动画创造也开始注重在细节方面融入民族特色,如《侠岚传》《秦时明月》等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影视动画不仅在影视细节中体现中国元素,而且会进行中国文化的解说,拓展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比如《侠岚传》中对于古代计时工具日晷、时辰计算方法以及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的解说,能够帮助影视动画观众在欣赏影视动画的同时,增加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在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融入民族元素,能够增强影视动画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影视动画的制作还需要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增强影视动画的表现能力和感染能力。[3]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3D电影的发展和繁荣,国外3D动画也在迅速发展,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融合能够有效增强动画作品的真实感和代入感。3D动画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逼真的视觉感受,新的科学技术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同时,能够增强影视动画的表现效果,提高观众对于影视动画的认可。
四、结束语
现代影视动画的创作需要融入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能够对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解读,而且有利于对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进行传承和发扬。将民族元素植根于影视动画中,在影视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吸收优秀的文化,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享受,能够给予观众更多的文化字样和美学享受。
参考文献
[1]徐厚华.民族元素在影视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风,2014(18):190.
[2]王海辉.民族元素在影视动画创作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4(03):103.
8.总结民族影视 篇八
影视与文学有着先天的亲缘关系,如果说文学是影视的母体,那么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则是连接影视与文学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如今,文学名著改编已成为现当代影视创作中的一个热门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背景,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在理性分析、认真对待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规律,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背景
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是多文本出现后一种常见的跨媒介传播行为。电影刚刚诞生时,文学名著改编问题并不存在,因为电影虽然可以作为图解文学的工具,但它并不是专为弥补文学叙事不足而出现的。直到有声电影出现后,在故事、人物、情节等文学和电影共有的叙事单元作用下,文学和电影的关联才变得越来越密切。电视出现后,影视与文学内在元素的相互转换和意蕴相通都成为可能。借助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许多文学作品都以影视的形式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影也因为文学名著的滋润而变得更具内涵和光彩。
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改编起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是时,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屏幕,与近些年的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相比,那时候的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主题严肃,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和政治风格,许多影视作品如《祥林嫂》《白毛女》等,都是对旧社会黑暗事实和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批判,其余的则是对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和赞扬。改革开放后,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迎来了新的高潮,《家》《骆驼祥子》《芙蓉镇》《红高粱》和《活着》等陆续被搬上屏幕。影视创作也因为文学名著改编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一时期的文学名著影视改编主要是利用经典文化来缩小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距离,同时进一步繁荣影视市场。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活动大多遵循了原作者与改编者互惠互利的原则,许多作者、影视人都因为文学与影视的互动而获益,如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因为张艺谋对其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而为大众所熟知。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改编困境
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大爆发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如今这一跨媒介传播活动声势逐渐减弱。究其原因,文学名著的数量是有限的,许多文学名著都已经被多次改编,观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改编者可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小。再者,文学名著与现当代人的意识形态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具有当代精神、深受受众欢迎的现代文学作品显然更受改编者欢迎。但许多改编的影视作品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改编者在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批评和非议。
观众口味“刁钻”,目光如炬,这也是文学名著影视改编面临的主要问题。通常来说,影视编导在对文学名著进行影视改编时,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尽量忠实原著,依据名著文本来构造影视文本;一是以原著为素材,基于原著进行再创作,以寻求影视文本的新突破。但是,受经济利益、文学功底、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许多影视编导在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时经常会设计一些惊诧的台词,选用一些与角色形象不符的明星,或在作品中植入大量广告。对此,观众表示难以接受。此外,由于专业能力有限,许多影视编导对文学文本的故事框架和情节节奏把握不准确,加上演员的表现能力不足,容易给观众带来支离破碎感,使观众无法接受新编的文本。譬如,电视剧《雷雨》中的许多片段,如周朴园夜访侍萍、繁漪在法庭上的大段陈词等,都是编导为了支持叙事而冒险设定的一些情节。这不仅该电视剧看起来较为“另类”,还使剧情看起来非常突兀,让人难以接受。
三、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发展之路
(一)明确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目的
文学名著改编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出现的一种文化创作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及其动机并没有问题。但是,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观众对许多文学名著的内容都非常熟悉,他们对影视编导、创作者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要想确保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能被观众所接受,影视编导在文学名著影视改编中首先要明确改编目的,认真思考,自己是要借助原著的影响力赢得更多受众,还是要忠实于原著,通过对原著的影视加工使其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虽说当前的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根本不存在不顾及受众和市场的可能,但影视编导在文学名著影视改编中,始终要尊重观众的感觉期待,并根据观众的心理需求合理把握改编分寸,同时趋利避害,以确保这一文化创作活动不仅要与当代观众的精神需求合拍,其创作方式还要与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保持一致,尽量避免因为金钱逻辑而影响影视作品艺术诚意的行为。
(二)拓宽文学名著影视改编途径
当前,文学名著改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忠诚于原著还是对原著进行发展创新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忠实于原著,就是保留原著的思路和叙事结构,按照原著结构框架来勾勒影视作品叙事框架。发展创新,指的是“给原著套上时代的外衣”。既然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短时间内自然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毋庸置疑,文学名著的经典精神本质是永远存在的。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遵循传统,同时拓宽文学名著改编路径。如在确保文学名著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文学的想象性和影视的具象性,用新的影视形式(戏曲、动画)对其进行改编。但是,要确保改编者本身能胜任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这个重大任务。当然,改编者还可以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给予文学名著以新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改编者首先要借助文学名著的内涵和情节构筑高水平的框架结构,尽量使文学名著的精神要义得到充分展示。如新版《水浒传》(2011版)在改编时,就对原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重构,从而使电视剧少了“红颜祸水,美色误忠”的低级趣味。
(三)巧妙运用改编技巧
文字具有时空无限性和现象性,借助文字,文学作家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个充满魅力的艺术空间,但是,即便文学名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也很难保证文学名著影视改编一定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影视需要借助相关的技术和工具,且文学创造的形象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具有不同的特色,即“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视为文学形象向影视形象的简单转化,更不能将利用影视手段对文学名著进行简单图解视为文学名著改编的全部,而是要立足文学语言,对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深入挖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借助不同的表达主题,在作品的客观有效性范围内,借助倒叙、重组、蒙太奇等各种改编技巧适当进行艺术创造,给予文学作品故事、人物以新的解释,以真实展示原作的风格和精神,这才是创作影视经典的正确道路。
综上所述,文学名著影视改编为影视编导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促进了影视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但是,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是一项极具技巧性的工作,它要求影视编导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同时遵循影视艺术创作规律来进行文学名著改编,以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可接受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9.戏剧影视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篇九
不是我不想实习,而是我的专业想找实习的地方很难,而一般的地方对我的以后工作似乎没有什么关联,所以只闲在学校。
有时候,机会总会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悄悄来到你身边,即便你没有任何准备,此时的你只需要抓好机会,尽全力迎接它。只要努力就行,只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当我第一次踏进xx电视台时,根本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三十天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学习广告专业的朋友介绍我和他一起去xx电视台做毕业实习。虽然说我的专业似乎和电视台的工作搭不上边,我是学习电影方面的,但是朋友的好意也不能推脱。说干就干,没什么大不了的。熟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豁出去了,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既激动有有些担忧的心情。之前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实习的新闻,说他们在单位实习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是整天干着各种各样烦琐的杂活。我担心我会和他们一样。不过我也做了一定的心里准备。不管他们安排我做什么,我都会很乐意去做。毕竟我是来这里学习的,而不是来这里玩的。踏进办公室,我热情的和每个人打招呼。
xx县实施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突破年,县上依托南梁革命纪念馆这个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点,做大做强红色旅游。xx电视台特举办了魅力xx栏目。xx县正在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黄土风情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xx旅游形式。红色文化已经成为xx人民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我被安排到魅力xx栏目组做编辑与播音工作。到了编辑室,李主任向我介绍了魅力xx栏目组编辑与播音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编辑播音生活了。
虽说第一天到编辑部工作就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学电影的怎么来这里当编辑了。但我总是笑着说,来和你们学习啊。我并没有把他们说的话当作是泼冷水,相反,他们的幽默风趣倒消释了我心中的陌生感。很快,我便和他们打成一片了。从我决定到电视台实习开始,我就一直坚信那句话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也许经过的专业的编辑训练功底不是太厚实,也许我没有编辑部前辈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我依旧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我接手第一批新闻稿件时,真是有些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感觉。我暗暗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完成。然后我凭着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及经验审稿,修改。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虚心的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都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为我解答,向我传授很多经验和知识。经过几次审稿,我发现,新闻工作者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
因为新闻本身就会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决定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每天实习回家后,顾不上一身的疲惫,我就钻进房间,把自己所有的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书全都翻出来,重新温习和学习有关新闻编辑的知识。与此同时,我还坚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新闻及报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坚持,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帮助新闻部的记者们修改了很多稿子。当我听到编辑部的主任对我的夸赞时,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的努力和自信,换来了他们对我辛勤工作的肯定。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使我更加努力地投身于这份工作中。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支持你前进。编辑部的工作者闷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我刚来的那几天,就听到他们在议论,说我是走后门来的或是说编辑部的主任对我很偏心之类的闲话。但我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尽管他们那样对我,我每天依旧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还常常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慢慢地,他们的态度不再冷漠,还常常主动帮助我。我想,人和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关心、坦诚相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你身边的人。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忽视了。
时间过得很快,短短的三十天很快就结束了。这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似乎对这份工作有利感情,对这里热情的人们有了感情,对这里我曾经朝夕相处的一切有了感情,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
这一次实习的收获是如此之大,令我有点接受不了,我以为我的实习只是走过场的呢,没想到收获这么大,我为之前没有去实习感到后悔了。可是现在去实习也不是很晚,至少我刚到了实习的收获之大和实习的乐趣。
我在这里也建议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出去实习,到社会上见识一下,这样才会意识和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进自己的有了明确的方向了。
10.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工作总结 篇十
一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媒体,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攀枝花良好形象。三是组织好四川省第三届广播电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四是继续通过举办 “七夕相亲汇”等广电媒体活动,扩大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五是力争实现市广播电视台采编播设备及网络全面数字化升级改造,将新闻综合频道打造成高清频道,并实现800㎡演播厅装修改造。
(四)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以苴却砚产业为龙头,扶持文化产业新业态,继续加强已纳入攀枝花市重点文化产业的39个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一是以苴却石产业为龙头,推进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和印刷复制产业、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力争早日形成“5+ 2”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增加我市特色产品的文化内涵,把苴却砚、钛金属纪念品、国胜茶、何首乌茶等作为重点文化产品,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鼓励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适合我市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生产力。促进机关职能转变,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六)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力度,开展“扫黄打非”、网吧、综合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出版印刷、电子游戏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深化广播电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提高传媒机构、文化遗产保护、电影放映、安全播出、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管理工作水平。继续加强对县(区)行政许可、法规培训、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平安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七)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留住优秀人才,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二是用够用活用好现有的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的相关政策,立足实际,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三是加快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促使其健康成长,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选拔第二批援助木里藏区干部,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11.总结民族影视 篇十一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影视传播
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国家将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云南的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与对话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条跨越千年的古老丝绸之路重焕生机,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酝酿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影视艺术的创作来源,同时又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1 “一带一路”建设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覆盖面广,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数千年历史中都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明,它们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音”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突出反映。[1]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云南共有26个世居民族,被誉为少数民族之乡,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缩影。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云南应充分发掘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2]
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云南偏远欠发达山区,脆弱的人文环境在外界的强势冲击下将被一元化消融,这对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威胁。然而,我们坚信的是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其中,与不少沿线国家都互办过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和旅游推介活动,在不同国家多次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2]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表现为一个民族的外在面貌,而且是它内在的灵魂。[3]立足云南本地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以全新的思路,探索新模式,推动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大环境下将获得更多传播的机会。本文将以少数民族相关的影视作品为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究影视与少数民族手工艺传播的关系,力图解决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2 影视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当地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受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4]影视艺术就是视觉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影视艺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提供了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影像和声效,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这是其他艺术无法媲美的。利用影视艺术的优越性,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能保障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在我们生活的现代世界,与手工相关的事物在逐渐消失。格式化、标准化的东西越来越多。民族文化逐渐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原始特性被用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融合现代消费观念,迁就浓厚的商业文化,这就使民族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原有的民族语言、手工艺也随着全球化浪潮渐渐褪去原有的本色。因此越来越多的民族风俗、即将消失的仪式、濒临失传的手工艺等等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被保护起来。
笔者曾深入到大理白族阳南村进行实地考察,走进村落时,除了60岁以上的老人穿着白族服饰、用白族话交流外,60岁以下的中青年,普遍都不穿本民族服装,基本不说本民族语言。年轻人从服饰上看很难反映出民族身份,白族人自己缝制的服装已经很罕见了。笔者认为,保护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应从重新认识和接受开始。
影视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包括电影和电视两种形式。在艺术门类中,它出现的时间最短,但却是发展最快,成为了当下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最具科技含量,影响力最大的艺术样式。影视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产品,它以形象逼真的视听语言再现生活,满足了受众在娱乐、审美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影视艺术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古老艺术样式的新型艺术,它包含了文学、戏剧、音乐、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它借鉴了人物、叙事、故事情节等文学、戏剧艺术的共性特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境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增强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对民族形象的塑造也是不可替代的。
少数民族电影应该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一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传统、历史和宗教等等。一部影片只有具备了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这是地洞察到少数民族人们的内心生活状态,才能保证文化上的原汁原味。[5]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记录和传播日渐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将有助于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3 影视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提到:“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都在不自觉当地塑造国家形象。”[6]同样地,笔者认为,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塑造民族形象的作用,都在不自觉当地塑造民族形象。
纪录片在电影电视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吴建宁在《用纪录片捍卫我们文化的尊严》中谈道:“说到电视纪录片,首先我赞同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的尖端产品,这个尖端主要靠它实施的战略。电视纪录片的生产状况如何,反映了一个媒体的实力。”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天然优势,承载着多样性的少数民族纪录片能更好地阐述少数民族文化轨迹。纪录片要求制作者客观地反映和呈现事物本来的面目,长久来说,纪录片更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云南由于多种民族文化的同时存在,因此诞生了很多千姿百态的手工。让人难以割舍的是:由于工业化流程的风靡,很多手工正逐渐在我们身边消失。这种消失意味着某种文化和精神的衰退。而纪录片要做的,就是对这些或许仍然存在,或许正在消失的云南手工及手工艺人,以及手工本身包含的文化进行记录或者还原。云南得天独厚的资源为纪录片的制作呈现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剑川木雕源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在历史上就已蜚声海内外,后来随着白族民居的发展,结合了当地白族文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纪录片《剑川木雕——匠心独运》真实地讲述了木雕发展的历史,展示了木雕工匠的精湛技艺,可以说这是一部活的剑川木雕史。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昆明三牌坊,建水石照壁、保山飞来寺、中甸归化寺等许多建筑上剑川木匠的作品。受众通过纪录片既赏心悦目地看到精湛的木雕工艺,无形中还接受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再看一部大家都熟悉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它将拍摄的视角转向生活在云南这片神奇土地的原住民族,融入了茶马古道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条与丝绸之路并重的经济文化大动脉,是我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影片促使了“茶马古道”品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云南旅游、民族文化的发展。游客来到云南除了看山看景,最想领略的还是茶马古道的历史沧桑。
2015年,在云南卫视播出的《手工云南》,是一部汇集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灿烂手工技艺的系列纪录片。该系列共有十集,主题分别为:金属的柔软时光、美食的诱惑、山水间的乐趣、纸页的秘密、衣饰的谜语、自然的音符、编织的手语、雕刻的时光、柔软的指尖及针尖上的舞蹈,从衣食住行等不同方面,生动地记录了云南少数民族各地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绝活”。该纪录片导演冯晓华说:“手工之所以与现代工业产品有着质的区别,就在于手工能在创意和制作过程中充满着也许是艺术含量很高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手工精神力量、灵性和生命力。”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博士李淼是这样评价这部纪录片:“在当今这样一个电视的泛娱乐化时代,已经很少有电视人能够凝神聚气,将自己的精力和热情完全投入到对电视作品的创作当中,充斥电视荧屏的大多是媚俗抄袭的‘拍立得之作。但近期由云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手工云南》,却让我们眼前一亮,不仅因为创作者的用心和真诚,更因为它记录了那些行将消失的民间工艺,刻画了一幅幅云南工匠用生命镌刻人生画卷的生动图景。该片开播仅三天就创下了网络点击量逾六十万的骄人纪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观众对它的关注度。”
多样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系统之间、不同总结信仰之间相互了解的潜在资源与内在动力。[7]26个世居少数民族在云南这片热土上栖居、汇聚、交融,极大延伸了影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空间。独特的地域环境为少数民族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条件。而影视作品的传播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两者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
4 发挥影视艺术的传播优势拓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社会经济文化的定位、电影发展的转型,将为少数民族影视文化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云南有着特殊的少数民族历史和人文优势,在国家总统外交政策指引下,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利用影视的传播优势,深入挖掘“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遗产,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发挥文化桥头堡作用,主动拥抱“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鼓励创作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开展丰富多样的影视交流活动,讲好云南少数民族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升云南少数民族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赵艳芳.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8.
[2]蔡武.“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5.
[3]邹丽娟.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哲学与文化解释[J].贵州民族研究,1991(4).
[4]丹尼尔·贝尔(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5]中国电影家协会.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6]伯纳德(美).纪录片也要讲故事[M].孙红云,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12.总结民族影视 篇十二
1 人物造型与色彩的民族化处理
1.1 人物造型设计
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一部动画电影的灵魂,电影中角色的呈现与个性表达影响到影片的整体风格,想要成功地塑造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做好人物轮廓外形的设计。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电影中,主角孙悟空的体态造型沿用好莱坞动画常见造型原则,脸型为长方形、身板细长,更为突出的是做旧的半袖中国古风服装,充满中国式色彩。由于影片中悟空的内在形象更接近于“人性”,所以他带有法令纹的长脸创新性地不再猴头猴脑而更接近写实,他不再是大闹天宫唯我独尊的齐天大圣,而是像普通人一样没有法力依旧饱含英雄主义、依旧充满侠气的大圣。在其根根而立细软的毛发、面部精微的表情、逼真的眼球转动等方面,都可以看得出影片造型的精致。最终恢复法力的孙悟空的造型炫酷惊艳,线条洗练、色彩浓重,身披红披风、顶带金冠花翎、身穿铠甲戎服,非常具有色彩感与形式美感,体现了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
少年唐僧江流儿外型则直接以可爱的中国儿童为形象设计,少年唐僧的师傅为传统的中国风老人,下巴上白须的胡子非常具有亲切感,同时,中国龙的造型具有崇高浪漫的美学风格。而反面角色狡猾狠毒的混沌是三角形尖脸,吸收中国戏曲元素京剧中代表阴险奸诈的白色脸谱,道教式的黑白服装,非常具有中国本土化风格特点。影片中角色造型的构建采取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奠定了本片民族化风格的基调。
1.2 3D影像中场景的色彩表现
尽管色彩不能单独承担起影片的叙事任务,但经过精心设计的场景色彩往往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和情感共鸣,每一种色彩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影片中利用鲜明的蓝色突出前景,并且为中国式的山水画卷,淡淡的墨笔表达了独特的人文情怀和美学魅力,背景中的山水起伏间营造出“似与不似”“虚实相生”“宽阔渺远”的意境,处处流露出浓浓的中国意味。影片大量的蓝色不只运用于山水背景,在少年唐僧误入冰冻孙悟空的洞穴部分,整个洞穴也是采用纯净冰蓝色,场景梦幻玄妙,画面美感十足。3D特效中前后场景对比明显,在平静深沉的蓝色天空的映衬下象征生命的绿色显得格外突出,比如重获自由的孙悟空首先来到了绿树丛林蹦跳玩耍,象征着新生与成长。暖色的红黄色调多在妖怪的洞穴里面出现,这里的红色传达给我们的是紧张感以及妖魔感。影片中色彩运用注重整体的“意境”“神韵”,与中国书画作品崇尚写意、追求超越自然的观感完美统一,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三维特效技术完美结合,将巧妙的色彩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有着深刻的民族色彩和烙印。
2 中式风格的构图
构图是画面造型的艺术,为了增强画面视觉效果,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构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用于情节节奏平稳、叙述故事发展的规则构图,也有针对情节紧凑、矛盾激烈时的创意构图。影片中为了给观众绝佳的视觉体验,一开场便对观众的视觉进行轰炸式征服,画面精美绝伦、气势恢宏,不仅很好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展现了制作团队在构图设计方面的绝高水平。影片正式开始后的“皮影”部分,摇镜头中画面呈现的是层层叠叠的房子,视觉美感强烈,但这种设计是不符合现实视角的,却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美学风格,如田晓鹏所说:“除了运用实拍电影镜头追求真实以外,我们也在尝试‘失真’,因为东方的美往往是夸张的、抽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抽象’可能更接近我们想象中真实的古代东方世界。比如说房子透视是仰角,但同时你能感觉到这个路是下坡的,你还能看到远处俯视的那个街景,这完全是两个透视关系,在正常世界里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更接近想象,或者记忆。[1]”影片中像这种有抽象意境的画面还有很多,比如小唐僧江流儿的师傅在寻找江流儿时,面前是烟雾缭绕、如诗如画的高山,仿佛一位老人置身于水墨画之中,这里借鉴了中国古典长幅画卷的创作方法,意境悠远,颇赋东方韵味;再如小唐僧、悟空、八戒玩耍时背景是一轮大大的月亮,足足占了半个屏幕,而且画面中绚丽的萤火虫在3D特效下有种飞出屏幕的美感,整个环境的这种意象美便是导演追求的意境表达,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根本体现。
影片中如小唐僧与悟空对话的双人或三人构图较多,对话镜头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所以对话镜头的构图也非常重要,影片在规则构图中人物和背景的设计相当,三维效果下画面丰富又不会太满,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透气感。而对于五行山中大妖王混沌的构图设计则多用仰视,如混沌在五行山寺宇下欲练仙药而歌唱,镜头对角色进行仰视构图,表现出混沌带来的压迫感,这种构图方式很好地反映出其狂妄自大的性格特征,而且导演在处理这一系列镜头时吸取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游”的美学观点,在运动镜头中一幅幅饱含东方美的画面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写意感及画面张力十足。
3 音乐的艺术化表达
文化风俗的差异使不同国家在音乐的调式、律制、音阶、节奏、整体结构等方面都不同,而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内心的情感运动,这就说明民族情感是深刻的包含在音乐的旋律和风格之中的。中国的音乐讲究线条、和谐、韵味,风格委婉含蓄,突出意境;西方的音乐多宏大壮观。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音乐采用的是中西结合的方式,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在需要渲染壮阔的环境时则结合西方交响乐形式,突出气氛的紧张感。结合电影来讲,“作为电影整体结构中的一个元素,电影音乐只有在同其他元素如影像、光效、色彩、空间取景、声音极其含义的相互关系中才有意义”[2]。所以说,音乐的安排取决于影片本身的创作需要,而《大圣归来》影片中丰富多变的音乐设计展现出导演超强的音乐理解能力。
影片正式开篇首先出现的是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片段,戏曲曲调配合诙谐幽默的画风透出浓厚的乡土气息;紧接着江流儿出场的音乐使用了明亮的单簧管和双簧管,节奏欢快童真,就如我国电影作曲家王云阶提到的:“影片里的音乐不仅仅起到艺术上的作用,它还能使画面给人以生动自然的印象;音乐给画面以气氛,并使画面仿佛具有第三度空间感。[3]”而孙悟空在回归“半自由”之后音乐在起始的轻松之后便开始宏大起来,作为诠释大闹天宫霸气冲天的孙悟空的音乐效果非常有感染力,而与孙悟空开场时的音乐感情不同,在大圣克服被禁困的法力与混沌战斗时的配乐在丰富壮观之余有一种暗暗的哀伤,这是由于剧情中悟空误认为江流儿被混沌杀死,此时的略微哀伤的效果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情感与影片中悲伤的氛围。在孙悟空初次与混沌战斗时,配乐是古筝弹奏的《筝锋》,曲调抑扬顿挫,节奏及情感层层递进,将3D特效画面呈现的打斗场面渲染得异常精彩激烈。“五行山,有寺宇兮。于江畔,而飞檐。借童男童女之精华兮,求仙药,而历险。”这是混沌准备炼药时唱的《祭天化颜歌》,京剧唱腔协同混沌中式风格的服装以及脸谱,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接下来大圣赶来也就是江流儿说“是大圣来了”片段,运用极富表现力的中国民族乐器“唢呐”,演奏与经典版《西游记》背景音乐相似的曲调,很好地唤起了观众对孙悟空战无不胜形象的记忆,同时对场面气氛的制造非常有力,乃是体现本片富有民族性艺术特色的一个亮点。
“《从前的我》除了作为主题歌曲的名字,更是整部影片的注脚。歌曲想表达‘一路向西,不能回头的不是道路而是梦想;执着奋战,坚定拯救的不只他人还有内心’的含义。像是侦破所有当年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孩子们如今的内心:在这几十年的成长中,我们逐渐变得世故冰冷,内心软弱、外壳坚硬, 而那个童年时候的英雄,像一个堆满了尘埃的布偶,始终站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说:‘若是遇见从前的我,请带他回来’。”
4 结语
“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并且注意创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5]”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民间艺术,将人物造型、场景色彩、画面构图、音乐等视听语言巧妙地与民族文化相融合,配合3D动画特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原创本土动画电影。让观众在享受视觉、听觉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美感时,也体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
参考文献
[1]揭秘《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背后的故事——田晓鹏、郭磊访谈[EB/OL].爱微帮,(2015-07-10).http://www.aiweibang.com/yuedu/37083041.html.
[2]袁玉琴,谢柏梁.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王云阶.论电影音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4]西游记之大圣归来[EB/OL].百度百科,(2015-10-07).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nhJvaM_WtiV-XalhNIpYSk Dd8D726riJr97UALrZc0mw4vQVdTndcjT452T144aWjHU4_E46b33Q21c0yy6-K.
13.总结民族影视 篇十三
2006年上半年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局事业建设,牢固树立“第一要务”的思想,积极推进广电事业建设,壮大发展广电事业。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一个重点,即:事业建设以扩大覆盖、提高传输质量为重点;强化“二项管理”,即:强化网络管理、行业管理;推进“三个建设”,即: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络项目建设、局(台)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工程建设,使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思路,强化项目载体,着力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总投资130万元的“灵台会堂”改扩建项目列入全县先进典型抓建之一。该项目按照“新颖庄重、简约大方、美观实用”的原则要求,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3月底完成了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案;4月中旬完成了工程招投标工作;4月底完成了设计图纸、施工单位资质等相关手续的审批并开工建设。至目前,该项目完成投资35万元。工程建设完成了观众厅装修钢结焊接和天棚防火面板安装;前厅轻钢龙骨吊顶安装、防火面板安装和正立面铝塑干挂工程钢结焊接、玻璃幕墙框架的安装;观众厅连排座椅、灯
—1— 具、音响、幕布等材料经考察,已签订供货合同,现正在加工制作。至目前,整体工程完成50%建设任务。
二是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着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按照县上的要求,结合我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制定了2006年新农村小康家园示范点建设通达广播电视规划,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计划建设乡村,现场定点选址。至目前,已完成梁原横渠、邵寨白崖、西屯店子等6处新农村小康示范点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共入户126户。
三是强化领导,加强协作,积极推动农村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一手抓乡级分配主干网的完善工作,一手抓有线电视入户工作,配合全省“村村通”工程验收和全市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灵台)现场会,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乡级分配网主干线工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改进。目前,网络运行正常,收视效果良好。止目前,全县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光缆延伸2公里,有线电视累计入户395户。
二00六年六月十四日
【总结民族影视】推荐阅读:
民族团结活动总结07-11
民族团结创建总结07-31
民族团结总结及计划06-18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总结10-10
县民族工作总结12-19
学校民族团结月活动总结07-12
民族团结进步年宣传总结07-14
明湖民族团结工作总结10-15
民族团结季度工作总结11-24
民族团结一家亲月总结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