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专题

2024-10-16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专题(精选4篇)

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专题 篇一

10的加减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1页;练习十三中练习题。【课标标准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10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目标】

1.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2.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进而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另一个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悟“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规律。3.通过用10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摘苹果的学习环节,通过让同桌互说和小组互动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掌握10的加减法,以评价目标1。

2.创设同位摆圆片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对比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掌握一图四式的规律,以评价目标2。

3.创设找朋友的游戏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多角度解决问题,以评价目标3和4。【教学过程】

一、导情激趣,复习铺垫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快乐天使领我们到数学王国开开眼界,你们想去吗?不过,快乐天使要和你们对对密码,如果密码对上了,数学王国才会“芝麻开门”噢!

出示课件。课件中的快乐天使说“1”,学生举起数字卡片9,齐说“1和9组成10”… 复习完10的组成后,快乐天使说:“小朋友们真聪明,密码已经成功对上了,我们一起去游览数学王国吧!

【设计意图:此外采用与快乐天使对密码的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边举数字卡片边说10的组成,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二、参与游戏,自主控究(评价目标1)

(一)摘苹果游戏

快乐小天使先带我们去数学王国的果园摘苹果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1.课件出示小猴和小兔分别要摘10个苹果

2.说说参赛双方,小猴子摘了几个,树上还有几个?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等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4道算式: 6+4= 10-6= 4+6= 10-4=

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

3.师生交流,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

数一数,共有10个苹果,所以6+4=10 因为6和4组成10,所以6+4=10 ……

4.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小兔子摘苹果的情况,说出四个算式:算出得数,并说说算式。

(二)玩玩想想,操作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评价目标2)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这些算式都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提示课题),10的加减法有很多题目,你想自己学习吗? 1.摆圆片活动

同位两人,利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能摆出哪些算式?

2.观察摆图情况,同位互相说说算式和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班级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列的算式说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么列出来的?与这位同学不一样的小朋友请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组的4道算式。

(三)讨论记忆方法

(1)你们能想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吗?说说看。(2)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在一起,五五凑成一双手。

四、巩固深化,拓展思维(评价目标3)游戏“找朋友”

学生扮演快乐小天使,我是快乐小天使,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2”,谁是我的好朋友?其余学生(拿着数学卡片),我是“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加8等于10”。

【学习目标检测】

1.课本练习十三第5题,书上的孔雀展翅图,学生单纯的练习10减几,巩固10以内数的减法。

2.第7题是用直观图的方法练习添未知加数,这类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课后反思:

2.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专题 篇二

联系电话           5282664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数、会写、会读11-20以内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第二,学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是以后学习100以内数以及万以内数的基础,同时,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也是本册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一。

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11-20之间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创设情景,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深刻体会计数单位 “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整理、观察、自主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

11-20各数的认识                                      1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1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会数、会写、会读11-20各数。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鸥吗?想不想现在看一看?请看大屏幕。美丽的大海边是海鸥嬉戏玩耍的地方,可曾经因为人们把大海弄脏了,海鸥飞走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海鸥回来呢?学生发表意见,老师适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出示主题图:如今海边变美丽了,可爱的海鸥也回来了。你瞧,小朋友们和海鸥玩得多开心啊!谁能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你能分别估一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和多少个小朋友吗?

(2)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重点让学生掌握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

2、动手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数单位。

(1)你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代替海鸥在桌上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摆。

(2)教师将10个圈起来:10个一是1个十。一个我们就叫它“一个一”。10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1里面呢?

(3)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数宝宝和我们人一样也要排座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这个数?为什么这么表示?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总结得出: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你能看着计数器上的珠子写出这个数吗?为什么那样写?该怎么读?

(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摆一摆、圈一圈,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这个数怎样写?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5)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先数一数,再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如果10根捆成一捆,可以捆成几捆?一捆表示1个十,2捆表示几个十?2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2个十是多少?怎样写?

(6)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

四、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个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   个

2     0

第二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较快、准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看看海边的美景,怎么样?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你们看图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进行板.如: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3)还剩多少桶食物?

三、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先拿出一捆再2根,接着再拿出3根。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哪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4、学习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加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五、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板书设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12+3=15

3   +   12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第三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第7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

2、进一步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

教法:归纳整理、观察。

学法:讨论、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板书:

我学会了吗?

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专题 篇三

共18分)1.(1分)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_______米. 2.(1分)某工厂有职工420人,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6倍,工厂有男职工_______人? 3.(1分)四年级(1)班同学去郊游,全班38人,共交950元.算一算,平均每人交多少元,然后填写下表. _______ 4.(2分)50盆花.每堆照下面的样子摆放,摆8堆够不够_______?如果有剩余,剩_______盆? 5.(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_______4=8    3_______6=18  35_______15=20  7 _______5=35 6.(4分)是_______个 ;

是由_______个_______组成的 ;

8个  是_______;

7.(1分)“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舞台上的彩灯按红、黄、绿、紫,红、黄、绿、紫的顺序排列的.想一想,第38个彩灯是_______颜色? 8.(1分)水果店卖出橘子35筐,香蕉28筐,橘子和香蕉每筐都是48千克。根据下列算式补相应的问题:48×35+48×28:_______。

9.(1分)3乘以6等于_______。

10.(2分)根据“体育课上跳绳的有17人,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多8人,拔河比赛的人数表示跳绳的3倍”可以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

共10分)11.(2分)在计算除法时,所得的商一定比除数小。

12.(2分)20-4÷4=4()13.(2分)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14.(2分)判断对错:

被除数是1575,除数是21,商是75 15.(2分)1,2,3,4四个数的平均数是4。

三、单选题(共4题;

共8分)16.(2分)甲、乙两人同时同两地相向行走,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经过4小时后二人相距6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正确算式是()A.(5+6)×4 + 3     B.(3+5)×4 + 6     C.(3+6)×4 + 5     17.(2分)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A.12     B.24     C.32     18.(2分)估一估,积比2000小的算式是()。

A.410×5     B.398×6     C.502×3      19.(2分)桃树有48棵,梨树36棵,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和少20棵,苹果树有()。

A.84棵     B.64棵     C.104棵     四、应用题(共6题;

共30分)20.(5分)王阿姨3天卖出24包糖,照这样计算,王阿姨一个星期可以卖多少包糖? 21.(5分)(2015•广东)做一种零件,8个工人0.5小时完成64个,照这样计算,3小时要完成144个零件,需要多少个工人? 22.(5分)每20㎡的树林每年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g,某小区造了一条3300㎡的林带,一年可以吸收多少千克有害气体? 23.(5分)从北京到大连多少千米? 24.(5分)食堂买来36袋大米,每袋63元,买这些大米一共需要多少钱? 25.(5分)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题;

共1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1-1、12-1、13-1、14-1、15-1、三、单选题(共4题;

共8分)16-1、17-1、18-1、19-1、四、应用题(共6题;

4.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专题 篇四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评价学习方案】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审题,明确要解决哪两个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1。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使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有把条件补足,才能进行解答,以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目标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 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自己独立思考。(评价目标1)

三、展示交流 点拨归纳

1、小组讨论交流。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3、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评价目标2)

4、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结。

四、巩固练习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 列式解答。

2、34页第8题,同位合作完成,集体订正。3、33页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 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如:我们班有46名男生,比女生多3人,女生有多少人?我们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五、交流评价 体验成功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上一篇:水痘疫情结案报告下一篇: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