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2024-10-22

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精选18篇)

1.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绷私獗扔骶涞牧街中问剑ㄓ斜扔鞔屎兔挥斜扔鞔剩。

2被累俗语和成语。

3蹦芮宄、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倍辆渥樱自读自悟。

2焙献鹘涣鳎发现特征。

3弊芙崽氐悖拓展延伸。

4苯淌π幔罕扔鞯姆绞绞嵌嘀侄嘌的,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主要看是否把一个事物比作了另一个事物。

二、语海拾贝

1狈锤炊辆渥樱读懂句子的意思。

2彼娜诵∽榛ハ嘟涣鳎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笔於脸伤小

三、点击成语

1弊杂闪范粒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卑讯炼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苯涣髟亩撂寤幔说说成语的意思。

4彼邓底约捍映捎锕适轮惺艿降慕逃、明白的道理。

四、口语交际

1碧富暗既耄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伴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美、五月青岛的秀……在生活中,同学们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吧,也许你也有新奇的发现和奇妙的见闻。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清楚、明白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毙∽楹献鳎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奇妙的美景,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景色描述清楚。

(2)小组内评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

(3)小组汇报交流的情况,推选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比班交流。

4苯淌π帷

五、习作百花园

1倍炼题意,明确目的。

(1)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材范围,提示本次习作目标。

2倍列唇岷希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再次品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

(2)教师向学生推荐几篇范文学习。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所见到的自然美景选材。

(4)学生练习作文,写完后反复修改。

3逼兰坌薷模乐于交流。

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内交换作品读一读、评一评(从两个方面评价: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再次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灾餮『献骰锇楹驮亩练椒亩炼涛摹

2北叨帘呦耄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鄙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体会。

4惫椿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语段,可做记号,做批住,记一记,背一背。

2.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二

关键词: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 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 1 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 2 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 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 1 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2 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 3 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 结语

3.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然而速度速记的课型无非就是词语记忆复述课、句段记忆复述课、短文记忆复述课,这也就是以往令我们语文教师头疼的好词佳句每段的积累,现在通过这些课型积累环节攻克了,运用起来也就不难了,因为在训练课中,我们孩子记忆词语后,都要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故事,这一环节很好地运用了所积累的好词,再加上老师出示的美段,使孩子们更加明确了这些好词如何运用才更恰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一节好的训练课就有这样的功效,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认真钻研,上好每一节训练课。注重坚持反复精讲一个故事、反复诵读一首小诗、反复演练一节诗会、每月仿写一首小诗、每月一条论语、每周一条格言、每人有一节好课、每周训练两个句段、坚持四课时训练:词语、句段、短文。因为这样的课堂使教师的观念发生变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做法得到落实。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解放了学生,转变了角色,使讲堂变学堂。因为这样的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封闭,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练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参与,课堂中的“读悟”,取代了传统课堂中的“讲、听、问、答”。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速读速记使积累与运用贯穿于课堂始终,使课堂教学简单、高效、轻松、愉快、回归、鲜活。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六小学)

4.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所学生字。

2读、记俗语和优美词语,读背古诗,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句通顺、完整的话。

4自主阅读,主动识字,感受阅读的快乐,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字典。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字读词,复习巩固(第1题、第2题)

1第1题(读准字音)。

(1)自主练读;同桌互读互评,互相正音;推荐读,读得好的同学教读,给读得不好的同学提个醒,注意“b”和“p”、“in”和“in馈钡姆⒁羟别。“b”不送气,“p”要送气;“in”是前鼻韵,“in馈笔呛蟊窃稀

(2)读一读,比一比。每组中各个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声调不同,字音相近,字形不同。)

(3)学生给每个生字组词语后再读,教师相机激励。

2你还认识我吗

(1)汉字娃娃结交了新朋友(组成了词语),但担心我们会忘记它们,你们会忘记吗

(2)为了证明给汉字娃娃看,咱们先练一练。

(3)谁来证明给汉字娃娃看(抽读,齐读。)

(4)分组接读。(如:一组读“一股”,另一组读“泉水”。)

二、读读记记,加强积累(第3题、第7题)

1谈话引入第3题:学好语文并不难,多积累是方法之一。水虽然柔弱,但只要它天天往下滴,就能把石头滴穿。只要我们日积月累,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1)书上这两句话,有的同学可能听大人说过。谁能说给同学们听。

(2)不会说的多读几遍,把它记住,说给同桌听,回家说给家长听。

(3)你知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4)在情境中运用这两句俗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选择运用。

(5)教师:你在生活中一定听别人说过一些有意思的话,能说给大伙听一听吗

2读读背背。

(1)教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多记古诗,对我们学好语文很有帮助。你能背多少首白居易的诗

(2)学生互背白居易的诗。

(3)教师介绍今天要背的古诗。

(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5)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意思。结合插图,让学生略知大意,不必讲得太多。

(6)鼓励学生当堂背诵这首诗。

三、读读写写,渗透方法

1读一读,写一写。(第4题)

(1)学生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2)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哪些词语是描写夏天的先讨论,然后把它们写下来。

(3)生自己找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的词语。

(4)分四组按春、夏、秋、冬读词语,然后交换读。

(5)用按四季分类整理的方法积累更多的词语。

2照样子写一写。(第5题)

(1)给下面的词语排列顺序。

①读小学――上幼儿园――读中学

②开花――发芽――结果

(2)事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发展的,说话也要有一定的顺序,才能听得清楚明白。读下面一组话,看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用音序查字法,我先找到字母,再查找音节,最后从正文里找到了要查的字。

②用音序查字法,我先查找音节,再找到字母,最后从正文里找到了要查的字。

(3)用“先……再……最后”练习说话。

四、阅读练习,激励自主

1读读玩玩。(第6题)

(1)看图激趣,老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然后同桌互读正音。

(3)抽读。

(4)学生边打节奏边读。(也可自制快板打节奏读。)

2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短文,找出生字,并做上记号。

(2)字典查出生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不会查的可向同学请教,也可以问老师。

(3)同桌互读短文,相互正音、评价。

5.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五

1.体会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出相同的逻辑关系。

2.积累表示时间流逝的四字词语。

3.了解说明文也可以写得形象、生动,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

4.能作简单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锻炼语文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找材料进行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若干用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相同的逻辑关系的句子。

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作好相关准备。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在哪里见过。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中的关联词语。

3.这些关联词语都表示什么关系?(假设)自己体会一下假设关系。

4.还有没有表示假设关系的其他关联词语?

5.选择其中的关联词语造句。

二、语海拾贝

1.读这些词语。

2.不理解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或者查一查工具书。

3. 选自己喜欢的背一背。

4.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归类得出这些词语都是与时间变换有关的,便于积累。

5.还有哪些跟时间变换有关的成语,让学生说一说。

6.选自己感兴趣的练习说话。

三、互动平台

1.自己读一读三位同学的对话。

2.勾出对话中关于说明文方法的词句。

3.在本单元说明文中找出使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的地方。

4.议一议《数字图书馆》在写法上的特点(用了拟人的方法)。

5.讨论:怎样把说明文写得形象生动?

四、综合性学习--环境调查

1.确定活动目标。

(1)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关注生态环境。

(2)学习初步的调查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3)能简单地记录调查报告。

2.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搜集身边自然生态或生活环境的有关资料。

(2)教师搜集调查报告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3.活动设计。

(1)根据当地的环境,找出污染源,确定调查的方向,准备相关的材料。

(2)自愿组合,交流分工。以调查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内容,交流讨论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开展调查活动,做好记录,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书面报告。

(4)教师根据掌握的资料,提出有实效的建议。

(5)交流汇报,评价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组的调查报告进行评价,表扬整理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6)为下一堂课作好铺垫。

由于本单元的习作题目中就有环境调查报告,让学生整理调查报告,为下一堂课作铺垫。

五、习作百花园

1.读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

2.如果选择第一个题目的,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环境调查报告来写。

3. 选择第二个题目的,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寻找材料。

4.全班交流写作内容。

5.教师进行指导。

6.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7.同桌互改,班内交流。

8.对改得好的进行表扬。

六、自主阅读园地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多读两遍。

3.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4.全班讨论:怎样科学用脑?应该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6.强化语文积累指导学生运用 篇六

其实积累与运用应贯穿课堂的始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积累, 是人生的永恒课题之一”“没有积累, 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 语文课堂该如何积累呢?

一、强化积累

1. 在背诵中积累

关于背诵, 周振甫先生引述张元善老先生的话说:“读书要追求‘立体的懂’, 它的关键在于熟读背出。即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背诵, 不光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还有利于记忆能力的提高。然而,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 较少看到有背诵的, 或者是只背书中须背的部分。因此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多一些背诵, 少一些琐碎的理解, 并将背诵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常抓不懈。

背诵也是有法可循的, 而非死记硬背。背诵是可以训练的, 背诵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如:借助关键词背诵;运用“总—分—总”的方法背诵;按文体特点背诵, 写人记事的文章, 按其线索或“三要素”来背, 参观游记一类的, 抓住浏览线索来帮助记忆等。不仅要背准内容, 更要能体会其情感, 这才是更高层次的背诵。

另外, 背诵的形式更是多样。如齐背、抽背、比赛性背诵等, 总之要多角度、多感官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可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正如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 因此熟读成诵就是学好语文的最起码的条件。

2. 在阅读中积累

的确, 好词须背, 名句须背, 优秀篇章更要背;但背诵不能成为积累的全部, 因为广义的积累更得益于阅读。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 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学生语言的有效措施。教者可以从名著篇目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语文教师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情, 制订一个长远的阅读规划, 分阶段, 分目标, 并根据不同年级或是不同水平的学生, 选择不同层次的书目。课外阅读的积累不仅有语言文字的积累, 还有思想情操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学会分析、学会欣赏和评判。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很多, 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 然后可以写读书心得, 以达到模仿、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素材积累得越多, 越有助于表达;越有助于观察生活、感悟道理、积累知识, 从而使积累得到更好的延续。

老舍说:“只有入口成章, 才能出口成章。”多阅读便是“入口”。在阅读中积累, 在积累中运用, 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指导运用

积累不是最终目的, 它只是手段,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才是目的, 学会写作才是目的。积累是“存”, 写作是“取”;积累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 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 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 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规定中学生每年各种练笔不得少于5万字。因此, 教师应在强化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 也给予其练笔指导,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是词句的运用。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挑战主持人》, 其中经常安排一个测试题, 那就是选用单个词语, 或多个不相关联的词语组合, 口头造句或即兴表演短剧, 这跟我们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大相径庭。或选择几个不相干的词语, 进行情景模拟写作;或利用几个成语连词成段;或在课堂上进行仿写练习, 通过这些训练, 久而久之, 定能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二是优秀诗文的运用。苏教版教材中, 每册都有优秀的诗文赏读, 教师也可以将此迁移到写作中去。一方面是在写作中准确引用, 理解诗文意蕴, 在习作运用中加深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和品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多做诗文改写、续写、扩写之类的练笔, 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诗文的意趣和意境, 并有所创新。如教授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 让学生把该篇古文改成记叙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真是“一举多得”。通过这些训练, 学生能将名篇精美的语言最终变成自己的语言。

三是名家名篇的运用。朱光潜谈学习写作时的主张:“最简单的办法是, 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 (能多固好, 不能多, 百篇就够) , 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 务求透懂, 不放过一字一句, 然后把它熟读成诵, 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 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 还须沉到筋肉去。”是的, 揣摩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领, 如此一来, 怎能不行云流水呢?

7.试析小学语文积累语句的运用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积累语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35-01

一、在阅读时就要为运用打基础

我们提倡读书时“字字入目”,要把心放到文章里去,作者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描写当中,才能真正地去理解文本,只有入情入境的去读,才能唤起自己生活中某些似曾相识的记忆。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才能灵活地运用。如果在读书时佐以科学方法的指导,老师作适时的点拨、引导,那么,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就会更快、更透彻。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的语句:“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在阅读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什么灵车远去了,人们还是不愿意离开?引导学生去想象当时的情景,自己觉得是怎样,就想像成什么样,越细致越好,好像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语句,还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了当时的情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如王辉同学的爸爸要去阿联酋打工了,她在描写车站分别的情景时,就成功地运用了类似的语句,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呜……火车拉响了汽笛,要开车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下子抱住了爸爸,趴在他的怀里痛哭,泪水打湿了爸爸的衣衫。爸爸轻轻地拉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列车。那从车窗里伸出来的手渐渐地远去了,我哭着、喊着爸爸,追着列车奔跑,我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呀,可是列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了远方,我和妈妈还是呆呆地站在那儿……”

二、有意识地去引导,在“勤练笔”中灵活运用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权威的评论家,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教师有所期待。如果能得到老师以至于同学热情洋溢的赞许,这种赞许也会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驱力。我在每天的日记抽查中,喜欢给学生写一些简炼的评语,对于他们运用的好词佳句,我总是大加赞赏,表扬他们能够活学活用,运用得恰当,并根据具体的表现以得“☆”来表示,如今,有的同学都得到了三颗星、四颗星乃至五颗星。我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六颗、七颗、八颗……可别小看这几颗星,那可成了同学们的奋斗目标。每天缴过日记,办公室门口总有几个人影晃来晃去,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飞身入屋,抱了日记本就跑,接着便在教室里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

有一次,胡奥林同学在描写雪景时,曾写道:“我走进田野,天地间一片雪白,麦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树木披上了白袍子,电线也变成了一根根银条,啊!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这一望无际的白色,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其中,“粉妆玉砌”引用自《第一场雪》,“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引用自《索溪峪的“野”》“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引用于《山雨》。我给他得了五颗星,他自己自然欣喜若狂,其他同学也都非常羡慕,有的在日记中写道:“我正欣赏着自己那闪闪发光的四颗星,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哇!胡奥林得了五颗星!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凑过去一看,果真是五颗,我刚才的激动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了,留下的不知是忌妒,还是羡慕……但我知道他一定有过人的地方。多么希望我的五颗星能早日到来啊。”在讲评课上,我让学生们明白了,胡奥林的这则日记之所以能得到五颗星,关键是在他能活学活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积累的语句。接着,我们又讨论了怎样才能运用好积累的语句的方法。学生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他们的积极性自然不用再讲了。

三、运用不等于摘抄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也出现了在一篇文章里进行大面积摘抄的不良现象,这其实是对运用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学生的思想懒惰

因为学生的思想懒惰,对待作文敷衍塞责,运用不得法,干脆摘抄了事。为此,在讲评课上,我让学生们明白,不论是日记还是作文,要想有出色的表现,就要通过真人真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抓住人物或事物特点,进行细致地描写,做到内容具体。而运用积累的语句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善于总结别人的写作方法,吸取他们的长处。比如,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写得活泼可爱,但不一定所有的猫都是那样,它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我们学习的正是老舍先生的这种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并非把他的语句大面积引用过来。优美的语句不是不可以引用,但大面积引用,写作时便很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摘抄

摘抄现象也是由于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别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8.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八

1. 了解成语形式的多样性,积累成语;积累歇后语。

2. 能清楚地述说自己碰到的问题,能倾听别人的述说,并替别人出谋划策,从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能看图展开想象,把事情清楚、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

(一)温故知新

1. 自己读成语,作比较。

2. 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3. 总结拓展。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己朗读,读熟歇后语。

2. 课中可鼓励学生针对歇后语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答。

3. 学生熟读成诵。

4. 拓展:交流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三)点击成语

1. 借助工具书,自己阅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说说“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结:有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要多读、多积累成语。

3.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让我们看看“自主阅读园地”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好方法。学生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

2. 讨论:读了短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 开一个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已经掌握的读书好方法和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记忆。

(口语交际:小小讨论会)

(一)教学目标

1. 能提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能千方百计地解决。

2. 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认真倾听,能围绕别人的问题作答。

3. 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

(二)教学准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请提前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本次“口语交际”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告诉大家,请大家为你出谋划策。

(1)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全班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2. 学生按要求先在小组交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

3. 全班交流。

4. 集中学生交流中的二至三个问题,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5. 全班交流: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

6. 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按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准确把握图意,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2 能围绕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这一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3. 能口头表达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围绕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2. 准确把握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

1. 带领孩子们玩皮球。

2. 展开想象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妈妈听,请她给你提提意见。

(四)教学过程

1. 观察图画,把握图意。

(1)书上一共画了几幅图?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

(2)每幅图讲了什么?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2. 展开想象,分组讨论。

(1)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巧妙,谁讲得清楚,讲得生动。

3. 代表汇报,自拟草稿。

(1)仔细倾听,互相学习。

(2)理清思路,拟出草稿。

4.习作讲评,誊写草稿。

5. 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6. 自我修改完善。

7. 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9.积累・运用教案设计 篇九

1.知道冒号的不同用法。

2.积累词语,感受祖同语言文字的优美。

3.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增强环保意识。

4.留心生活,学会写身边的事物、活动.

5.自主阅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写有带冒号句子的小黑板。

学生:收集本单元学过的成语。

课时安排: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提示对下文的描述。

2.提示对“特别法令”的理解,引出解释和说明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每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指读。

3.教师抽读。理解词语

4.想想:你在读词时有什么发现?

5.选你喜欢的词语口头造句。

6.熟读词语,积累。

三、点击成语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我们就一起“点击成语”。

2.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阅读体会。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与“半途而废”意思相近的成语。

四、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短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3.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5、总结学法。

五、习作百花园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1.朝阳校园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精彩分呈,让人回味无穷,你还记得哪些活动?为什么?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如何写一次活动。

2.自读习作要求。

3.教师引导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出示书上的要求)

(二)扩展视野,读写结合

1.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2.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怎么写?鼓励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

1.学生自己练习写作。

2.小组交流习作,互相评议修改。

3.全班交流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准备范读的文章。

4.学生再作修改,誊写。

六、口语交际:

1、搜集资料,交流信息

A、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环保信息

B、和同学交流我国的环保现状。

2、教师从《失踪的森林王国》说起,出示中国的各种环境问题现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

3、讨论,交流。(小组,班级)

4、解决环境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你来说说自己或别人的环保故事吧!

10.强化积累与运用 篇十

一、 阅读教学中熟读识记

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指出,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作为语言学习中不同层次的两个级别存在,只会理解不会运用的词语是“消极词语”,会理解又会运用的词语是“积极词语”,年龄小的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慢慢地就学会积累好词佳句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更要引导学生能说、会写、会运用。因此,阅读课上教师要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语境和重点词语,精心设计训练点,让学生熟读背诵词语、丰富积累后,指导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及时把“消极词语”转化为“积极词语”,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迅速的发展。

如在《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后,引导学生说说“五光十色”的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光彩夺目、光彩照人、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色彩斑斓、多彩多姿……”教师把学生说的近义词板书出来,让学生熟读背诵记忆这组词语。当学生熟记后,再问学生:葡萄沟成熟的葡萄还可以怎样形容呢?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刚才积累的词语。学生有的说:“到了秋季,葡萄成熟了,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是光彩夺目啊!”有的说:“葡萄成熟了,有紫的、黄的、黑的、青的,五彩斑斓,太迷人了!”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背诵,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许多好词,丰富了积累,再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对于课文中的“五光十色”一词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都要注意设计练习点,让学生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子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并且在积累词句后,学会运用所积累的词句,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 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积累。特别是学生年龄小,词汇信息储备少,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适当拓展,可以深化学生认识、融会贯通,帮助将课内课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笔者觉得,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适量地引入与文本相关的内容,整合成“听说读写”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句子:“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文,了解黄山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后,再拓展引入课外资料:“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精华集中,奇景荟萃。在北海曙光亭,可观十八罗汉朝南海、丞相观棋、仙人下棋、仙人背包、猪八戒背媳妇、石钟、童子拜观音等景观。始信峰和石笋峰优美风景,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出示文字、图片结合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的理解和积累。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给奇形怪状的石头起什么名字?让学生仿照课文、课外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纷纷说:“驴打滚”“鲤鱼跳龙门”“百鸟朝凤”“河东狮吼……”学生对小动物太熟悉了,于是,他们很快调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储备的知识,用鲜活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石景。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说了之后,再让他们具体描述这个名字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鲤鱼跳龙门”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条大鱼跳起来,想跃过石门。有的说:在一座山峰上有许多小石块,太阳一照,就变成了一只只金光闪闪的鸟儿。它们拍打着翅膀,对着主峰的凤凰不住地鸣叫,这就是有名的“百鸟朝凤”。……教师创设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在适度的拓展中对黄山奇石加深了解,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并进行反复的语言运用,不但加深文章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鲜活的语汇,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 阅读教学中“感悟仿写结合”

阅读教学重视理解、感悟、积累,这是课改后老师们的共识。但如何把感悟和积累的源头活水真正引到水渠中来,让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这股清泉潺潺流动呢?“读写结合”就是一种把阅读教学中的感悟、积累引向语言的模仿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学习的难度降低,同时有利于培养精简、规范、逻辑地表达。阅读教学中“感悟仿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精彩之处,再紧扣学习内容的重点设计仿写小练笔,让积累和运用并进。

如《北京》一课,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阅读教学时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绘的内容,领悟课文用词的讲究,感受“北京的美丽”。同时,注意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每段先总述某处地方的特点,紧接着描写该处地方的景物,课文表述清楚,语言生动,学生理解感悟后,可以结合课文的语言、结构进行仿写“南宁街道的美丽”。有的学生写道:“南宁的水泥道路又宽又长。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南宁的立交桥可多了!桥的四周有翠绿色的草坪和彩色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来来往往,像流水一样,日夜不断。”立足于阅读教学,进行“感悟仿写结合”, 让学生从阅读学习中掌握方法,在仿写中提升运用能力,降低了低年级学生写话的难度,让学生在写话中重组课文语句,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

11.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一

一、重乐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永正老师说“: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心情不舒畅,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当然也谈不上创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内因,教师及学校等其他条件都是外因。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才可能越学越愿意学,越学越喜欢学。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他们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自由地流连、徜徉,鼓励他们同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物、事物尽情地对话、交流,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启迪,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如此,他们就会自觉地、乐此不疲地沉浸在祖国文化的宝库中,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自然过渡。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呢?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能潜心读书,有问题能获得指导,有思考能自由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自主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从而真正学有所得,心有所悟,而不是被动听讲或被动地参与教师要求的课堂活动。其次,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和展示台。我们都知道,每到“六一”或有其他表演活动时,学生是最开心快乐的,也是最愿意参加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每天能给学生一些展示和表演学习成果的机会,孩子们也同样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并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这一点我们在特级教师陈琴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学生的展示时获得了启示,并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每节课的前10 分钟是学生展示的时间,一般至少提前一周安排,每天选两个学生展示,并适时穿插一些集体背诵的篇章,展示的内容有热点话题播报、新书内容(或故事)介绍,也有名著片段或古诗文的诵读表演,还有古诗文片段教学和日记、习作展示等,可集体展示和小组、个人展演相互穿插。每个学生每月至少能有一次单独展演的机会,并能及时受到相应的表彰或激励。为了这几分钟的展演,学生在台下用足了功夫,在台上尽情地表现,几轮展演下来,许多班级已形成了浓厚的乐学氛围。有的老师还利用学习园地和班级的网页等举办学习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参与故事创编、日记接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实践证明,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开开心心度过金色的童年生活是完全能做到的,而且,对学生来讲,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语言运用的根是语言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认为,“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读读背背’,重在读,重在背。读熟了,背熟了,就储存起来了。以后再来慢慢消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先吞噬,后反刍’”。于永正老师认为:“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积累的没积累是最大的失误之一。”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我们要让学生运用语言,就必须先让学生输入语言,而输入语言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积累。胸无点墨,就不可能妙笔生花,只有学富五车,才可能才高八斗。研究表明,背诵既是涵泳,也是熏习;既有积累,又有“反刍”;既是夯实文化底蕴的过程,又是提升文化品味的过程;既是学生记忆力领悟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又是学生生命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强调“: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的人群,他们聪明的重要原因,是代代相传地在教育方面一直都在努力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他们开发孩子智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大量背诵。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积累语言特别是表意文字,对于开发右脑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右脑的信息储存量是左脑的100 万倍。右脑具有的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在人的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古代私塾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反复阅读,大量积累,从而成就了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文明与辉煌。同样,近几年我国在国学学习中出现的一批小神童,都是在反复阅读、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取得惊人的成绩的。陈琴老师的学生小学毕业时人人能背诵10 多万字的古诗文,人人能写1000 多字的文章,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各方面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这足以说明在小学时代,让学生大量阅读,充分积累,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学生通过阅读等活动积累了语言,就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反刍、运用、体验和感悟,这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是因人而异的,是螺旋式上升的,有些内容的体会感悟也许会伴随人的一生。人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种不断反刍、反复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跟他所背诵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充分利用孩子们记忆力超强的优势,让他们大量阅读积累优秀的经典作品,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大量去积累,时间从哪里来?课文教学怎么办?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早就反复强调的: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样做的理由很多,其一,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奠基时期、播种时期、积累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所以,教师要学会“放养”,即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让他们快乐地“觅食”,自由地交流,尽情地享受那采撷的乐趣和自得的幸福。然后,腾出时间去关怀和帮助那些还不太会自己觅食的“弱者”,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其二,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编写的,绝大多数文章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可以基本掌握,并没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分析的那样玄妙和神秘。大量事实证明,离开了学生的读书感悟过程,老师讲解的内容,学生能够长期记住并加以运用的,几乎为零。所以,古人和许多教育专家都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大量读书、积累,并在不断的反刍中逐步体验、感悟才是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其三,课文是例子,语文教学强调一课一得。教材编者在选编教材的时候,已经将学生应知应会的一些主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知识,分主题编排于各个单元及每篇课文之中,只要我们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和练习这些内容,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那种试图把一课中几乎所有涉及到的知识都要告诉学生,甚至还要生发开来尽情展示教师学识的做法,显然是违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事实上,一些老师通过“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实践,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如山东的韩兴娥老师践行“海量阅读”,她带领学生两周学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的教材;学生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100 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她所带的四五年级学生,在40 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 字左右的习作成了普遍现象,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样,语文教学大师霍懋征老师也曾在20 多年前就引导学生一节课学习几篇课文,并取得了班内无差生的优异成绩,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以,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办法恐怕还是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少说点,少讲点,让学生多读点,多背点,多练点,开心点,快乐点!

三、重运用,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运用是语言学习的灵魂。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习”就是练习运用。老子也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运用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语文学习来讲,尤其如此。我国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说明,只有大量读书,充分积累,及时运用,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所以,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应该围绕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就像从游泳中学习游泳,把食材制成佳肴一样,语言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由初级到中级,直至高级的消化吸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语言运用。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在六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让学生大量读书;二是让学生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最后,在全区的3000 多名小学生毕业统考中,她的学生囊括了前17 名,而且,班里的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同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无论教初中还是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让学生平时多读多写。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讲,我们还必须牢记,他们的“写”是习作,是练习写作,所以,一定要顺其自然,做到低门槛,缓坡度,多鼓励,多欣赏,少要求,少抱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关键的是先让他们写起来,并坚持写下去,只要逐步养成每天写的习惯,学生就会创造许多的精彩。冰心先生认为:“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或日记的要求更应“简简单单”,核心就是“写”和“坚持”。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途径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条件,努力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励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和获得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来,写下来,甚至贴出来,让他们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而乐此不疲,逐步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12.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六 篇十二

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六

教学要求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重难点、关键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 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 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 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 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 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 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 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 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兴亡, 有责。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 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2.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 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

它iL我们懂得了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

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 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读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很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看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

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

l. 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3.建议每周读一本好书,并摘录好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认真写不限题栽的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部分内容。

二、齐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自由写。

2. 可写景,写事,写入,写心里话,写想象作文

3.动笔前要先认真思考,把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出来。

4.作文要具体、清楚。

5.不写错别字。

6.自己定题目。

7.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三、写前谈话,拓展思路。

1.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快乐和伤心的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把这件事讲清楚.要让别人听得懂。

2.每人忍考三分钟,发言三一五分钟。同桌可互相提醒、补充。

3.师听取后可邀请一、二个口齿较清楚,发言较流利的同学上来试说说,全班帮他补充。

4.试着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再把刚才所说的事补充修改一下。

四、动手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可以边写边修改,也可以写好后读一读,边读边改。

五、作业。

继续写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别人的好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师就批改情况简要回顾一下本单元写作情况。

二、欣赏好文。 (一、三篇)

1. 投影佳作。

2 .指名读。

3.说说该习作好在哪(字词、句、布局谋篇、内容)。

4.指名读读自己习作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三、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投影)。

2.自由读病文,指出病文毛病所在。

3.说说如何修改。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符号,如:

改错字:在字的四周画 ,同时在错字上面写上正确的。

删除字:在余字的周围画 。

添加字:在需要添加文字处画 ,引到空白处画一个方框,框中写上要添加的字。

换顺序:用XX XX划过来。

4.再话修改后的习作,比较。

5.动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抄正。

教学后记:

13.积累运用二优秀教案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记住六组名言警句。

2、读懂成语“毛遂自荐”的意思。

3、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使学生懂得做事行动和目的要一致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竞选录像片断。

2、相关道具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毛遂自荐”的寓意。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积累・运用二”。

二、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 提示:要读准字音。

2、指名读。理解词义。 3、背一背,看谁最先把它背下来。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⑵ 想一想:短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

⑴ 指读短文。

⑵ 短文内容。(学生说,评议)

3、深入阅读思考:

⑴ 再细读课文,思考课后题。

⑵ 反馈:学生交流。

⑶ 用自己的话说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四、总结、扩展 回忆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亲自经历过哪些类似的事?你是怎样做的?

〖训练要求

1、能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对“自己选自己”的看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的能力。

〖训练重点

1、正确认识“自己选自己”。

2、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训练准备

回忆一下在班队竞选活动中,有没有“自己选自己”的时候,想想当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训练步骤

一、揭示话题

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成了集体的小主人,大家都享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不过,我发现有些同学在竞选活动中自己选自己。对于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二、小组内讨论

(板书口语交际内容)自己选自己,好不好? 提示:同学们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要用充分的理由来加以说明,让人听了心服口服。

三、班内大辩论

观点相同的同学自由组合,把全班分为两部分:一方是认为“自己选自己”好,一方是认为“自己选自己”不好。

1、教师提出要求:双方辩论时,不指定人选,人人参与辩论。直到一方无话可说,方能决定胜负。发言时要讲究礼貌,让人把话说完。懂得谦让,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2、辩论会开始 (交际开始,学生可能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如认为自己选自己不 好的,可能会说这是一种不谦虚、自高自大的表现;认为自己选自己好的,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人自信心的表现。教师这时要予以适当点拨、引导,把话题渐渐引向深入。告诉学生要使自己的发言让别人听了心服口服。还必须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可这样设计交际过程:

1、你认为自己选自己,好。为什么? 你认为自己选自己,不好。为什么?

2、结合自己或身边的实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师公布辩论结果

五、激发交际兴趣

胜负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好样的。

六、发展思维训练

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对“自己选自己”这一问题可能又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认识写下来。

【习作】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习作要求

1、选择一个你最愿意写的星期天,把它写出来;

2、注意在叙事过程中写出自己及家人的感受;

3、内容要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14.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四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教材为主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吸取课文中的语言精华, 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谈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滴做法。

一、整体把握, 感受语言

1. 在“读”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美。

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应从朗读开始, 因为朗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方式, 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表现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的喜悦, 而这些特点, 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

2. 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 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春》一文文质兼美, 十分适合朗读。教学中笔者采用范读、集体读、小组读、学生个体读等方式, 抓住具有感染力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让学生通过比较, 想象理解, 发现其中的意蕴。

3.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词句的妙用。

学习朱自清的《春》,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大量叠词、儿化音运用, 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所构成的轻松明快、亲切柔和的节奏和韵律。

二、读品结合, 领悟语言

品主要包括品课文中的音乐美, 品语言的生动真切, 品修辞诗意的美感。

1. 品课文中的音乐美。

《春》一文的语言清隽简约, 充满诗意。比如“春花图”中的“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 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通过让学生听配乐范读, 这种以排比、儿化韵的交错构造的散句, 宛如山间溪流, 清脆悦耳, 会使学生深深陶醉在语句所带来的音乐美中。

2. 品语言的生动真切。

《春》一文, 作者以看似平淡却异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卷春的图画, 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去朗读品味, 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开篇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从“盼望着, 盼望着”反复的语句中就可品味到。还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的”用拟人的手法, 一个“钻”字活化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雨密密的斜织着”, “斜织”两字把微风吹动雨丝的情景写得精确传神;“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的“闹”字不仅有形, 似乎还有声, 让人仿佛看到了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竞相采蜜的情景。

3. 品修辞的诗意美。

《春》一文中对比喻、拟人、排比的大量运用, 使文章的语言有了一层光亮的色彩。比如写春花, 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各种花的情态色泽, 花朵之多, 花色之艳, 争春比美, 互不相让;写野花,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品读这些修辞句, 学生会获得诗意的美感。

三、拓宽视野, 积累语言

只有读得多, 记得多, 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积累语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 课前搜集资料, 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春》之前, 笔者让学生搜集有关“春”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春字的不同写法, 春天的节气, 春天的物候, 含“春”字的词语, 含“春”字的古诗词及文学作品, 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 等等。学生对资料搜集、介绍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2. 熟读课文, 积累语言材料。

朱自清的《春》是名家名篇。课堂上,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笔者引导他们对课文中的佳句、精彩片段有感情、有节奏地反复诵读。笔者还通过播放视频、配乐朗读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欣赏作者的精彩描述、感悟表情达意的奥妙中, 与作者产生共鸣, 使情感升华, 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四、读写结合, 运用语言

15.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十五

一、素材的积累

如何积累素材呢?许多老师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加以指导,具体概括为观察积累、阅读积累、视听积累、日记积累等。

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这样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作文素材积累:

1.从来源范围分为家庭素材、学校素材、社会素材;

2.从写作文体分记叙素材、说明文素材、议论文素材、想象文素材等;

3.从文章的内容的形式上分为主题思想、内容结构、表现手法。

运用这样的分类方法,选取多个角度积累作文素材,避免单一、枯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对每个学生来说,至少选取二至三项来积累,在每项的具体积累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标准分若干小类积累。如此越分越小,越分越细,使分类标准交叉融合,编织成一个素材网。如从素材的来源范围指导积累材料,先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类积累素材,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素材丰富,积累面广。过了一段时间,当学生积累也有一定数量的时候,我又启发学生,把你们的素材再找个标准整理一下。有的同学又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景文、想象文的角度重新整理素材,也有的同学人主题上分人物品行、思亲念家、亲情友谊、人生感悟、生活知识、思想观点等分门别类整理素材。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掌握素材、创新素材、运用素材,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作文素材网。

二、素材的运用

学生有的素材,在作文时也不一定会用,这里我来谈谈素材的运用。

1.根据语境选择素材。文章虽依赖语言,但也并非将语言胡乱凑合就能成文,还必须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素材。如证明“因为愤怒,才有爱国的行动”这个观点时,在你面前有两个人物事例──一个林则徐,一个陆游,选哪个好?这时我们的作文就要从观点出发,根据爱国、愤怒、行动的观点要求,毫不犹豫选择前者(林则徐虎门销烟)。除了根据语境选择素材外,适当考虑具体语境的句式、语气等因素。

2.根据语境加工素材。文章写到需运用积累的素材时,把材料直接引用,于语境不符合,另外也不好寻找,这时可以将素材进行适当加工,像维修工一样把原材料变形,使其有用的地主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把材料进行适当取舍后引用到作文中去,如在阐明自己积极向上、努力贡献时,把李白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去掉后半句使用,若运用到仗义疏财的语境中,则去掉前半句加以使用。其二是材料的梳妆打扮,使其变身,使用到新语境中。如某同学在《语文从我身边轻边走过》的作文中写道:“那滋润万物的小雨,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香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飘逸的太白,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三千尺的飞流。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荫下,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这段文字就是将前人诗句化妆变身,通过化用前人诗句来表达学习语文对他深刻影响,把读者带进一连串的优美意境中。

更有甚者,将材料经过取舍、妆扮、重组后,将则材料运用到多种语境中,例如课外阅读《黔之驴》一文后,有的同学作为一则锐意竞争、以弱胜强的材料使用,也有的同学则作为一则不学无术、落后被毙的材料使用,还有的同学更有创意地把其用作一则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的材料使用;还有的把其用作一条错误引导盲目改革,必至失败的材料使用,如此等等,体现了素材运用的灵活性、多面性,需要习作者灵活掌握。

三、从积累到运用的立体训练

教师要对学生的积累情况适时了解,指导学生从积累素材、确定主题、编写提纲、练习语段、整合为篇五个方面加以立体训练,重点从前四项指导。这种训练简便易行,无需过多占用课余时间,且学生尝试兴趣浓,训练效率高。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景物的文章时,首先安排学生去阅读写景的文章,了解写景的方法,积累相关的语句。随后,选定一处景物作描写,安排学生观察、写作、修改,然后集体交流、评改,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会写并能写出好文章,当然不止我说的积累和运用素材就能达到,还需要同学们受好作文,且勤加训练,持之以恒,才能深知作文之道,经年积累,渐进提高,逐步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作文素材的积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实践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问题。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重视和爱护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的问题。决不能不能让学生脱离对生活的内在感受而纯技术地去积累素材。

16.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六

1. 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

2. 积累俗语,了解成语。

3. 能够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读一读。请大家区别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 谈发现。

3. 小结,说说还可以换上哪些比喻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读四则俗语。

2. 读完后谈体会。

3.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某个地方的、言简意赅的俗语?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点击成语

1. 学生默读提供的材料,读完后复述故事。

2.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 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请大家默读《读不完的大书》。

2. 交流自学情况。

3. 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

(口语交际:美丽的自然景色)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美景或奇妙的见闻。

2.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吸取别人的好词好句,或者好的表现方法。

3. 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请同学回忆自己心目中的美景,可以带那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自读题目,理清要求。

(1)默读题目,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提出注意点:这次是讲美丽的自然景色,奇妙的见闻也应围绕你所选择的景点。

2. 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请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介绍。

(2)交流。适时点拨同学们在说的过程中的不足处。引导他们介绍那个地方要按一定顺序,注意要展现那个地方的特点。

3. 总结。

美丽的景色需要大家用美好的语言来描绘,希望大家能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让自己眼中的美景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大家共同分享。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能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2. 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写景的好词佳句。

(三)教学过程

1. 读题,明确要求。

2. 引导大家回忆自己印象中最美的自然景色。拓宽学生的视野。

3. 小结,自然景色是天然形成的,山水树木都是我们极好的作文素材。

4. 教师点拨写法,我们既可以采用总分的形式,也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还可以像照相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 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6. 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 自我修改完善。

8. 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17.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实践 篇十七

一、激发兴趣, 多途径积累

1.开发网络资源, 广泛积累。每天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上网查询, 寻找有关诗句。选择5至10句名言摘录到笔记本上。

2.开发课外书籍资源, 看见感受深刻的诗句都摘录下来。

3.利用黑板一角积累。把黑板右下角留出一块, 专门用来书写名句, 采取学生轮值书写制度, 按座号顺序上去书写, 每天一人, 书写的内容不能重复, 既锻炼书写, 又加强了积累。一年来, 班上50多位学生每人都写了4句以上, 单在黑板上出现, 学生抬眼就能看见的名句就有220多句。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初春小雨》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宋]李清照《如梦令》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唐]黄巢《题菊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4.举行朗诵、默写、仿写古诗词名句比赛, 刺激学生加强积累。在仿写比赛中, 有的学生还写得特别好, 如仿写岳飞《满江红》句子“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为“勿虚度, 废了年轻时, 徒哀叹!”等等。

5.分类整理, 方便记忆。如古诗词中关于春、夏、秋、冬、花、月……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唐]齐己《早梅》

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冬雷阵阵, 夏雨雪。——汉乐府民歌《上邪》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入若耶溪》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春花秋月何了, 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

……

二、采用串联记忆法, 高效积累

采用串联记忆法, 化“点”记忆为“线”记忆, 在短时段内完成高效的学习。

1.教师示范, 学生仿照

开始第一两堂课, 教师率先作示范工作:每堂课定一个主题, 选择7~10句名言, 用一段话将它们串联成一则有意义的识记材料, 如修身。

一个人怎样提高修养呢?《礼记》有语:“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璞玉要经打磨方能成人间美玉, 人只有经过知识的洗礼, 才能成就美好的品行。“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诗经》) 。”圣人修身达到了无出其右的境界。成长的道路上总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错误, 所谓“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汤赋》) 。”即便是君子也会犯错。最要紧的是, 知错能改, 这正是“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左传》) 。”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要做的事就是找到相应的名言, 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背诵。所给时间视他们对名言的熟悉程度而定。考虑到课堂上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 所给时间最多不超过五分钟。由于目标集中, 又已经具备对材料一定的熟悉程度, 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有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他们在下课后或者早晚读抽几分钟时间强化, 其他同学也要在课余及时巩固。

2.学生的具体操作

学生更多的实践, 是写串联短文。串联短文的写作主要在课外完成, 上课前同学之间先互相交流, 并进行修改, 推荐出妙文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 学生们也在展示自己作品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觉, 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常有充满奇思异想的妙作出现, 如绘月:

月在旷野:“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月在大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月在密林:“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月在大漠:“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月在楼台:“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环保:

眼下的环境恶化已经十分严重。由于空气污染, 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的情景;噪声污染使我们难以进入“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境地;水污染使得我们几乎见不到“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 更难得见“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林木被砍伐, 植被大大减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这样的地方难得一见, 真怀念“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的环境。

……

三、灵活运用, 彰显积累效果

“胸中万卷风雷动, 无端直奔笔下来。”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 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发现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语言的学习, 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句, 大胆地运用到口语交际中, 尝试写进习作中。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活学活用”的历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每次作文, 学生习作中都不乏“引经据典”的佳作, 如写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很多学生就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名言名句, 相关的名句有: (1)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2)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人生贵相知, 何用金与钱。 (4) 布衣之交不可忘, 人生乐在相知心……名句的恰当运用, 让学生的作文显得才情飘逸!

摘要:对于古诗词名句的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 并运用于其中, 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18.架设阅读积累与有效运用的桥梁 篇十八

一、丰富阅读形式,强化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优秀读物,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促进语言的吸纳与积淀,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阅读积累方法有以下几种。

1.立足课内积累,促进学生积淀语言。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名篇佳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很多,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

①要扎实积累课内生字词、四字词语等好词。教师首先要批划出整册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词语、词组,然后打印出来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贴在课本首页,天天读诵;其次,预习时,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几遍,读准生字,然后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批注在词语旁边,课堂上以检查为主,课后一定让其听写过关,以达到能读、会写、会理解,有效积累每课的词汇;最后,期末再来一个词汇积累小测过关。

②要有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优美语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让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写得特别美的语段等,并引导按类摘记,让学生熟读成诵。同时,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引导学生努力研读教材,挖掘教材蕴涵着的读写转化点,引导学生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

2.扩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只有丰富课外阅读形式,强化课外积累,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预期效果。

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打印后分发给学生。要求每天读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并选择一篇优美文章读给家长听,与家长探讨这篇文章好在哪儿,或与家长交流学习心得,并让家长监督、落实后签名。

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写作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或结合课文预习要求查阅、整理相关材料,剪辑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③每天背一句优美语句、一首古诗词,一周背一段优美语段。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每天背的一句优美语句及一周一段的优美语段摘抄在“采蜜本”上并背给家长听,由家长签名,而教师就利用每节课的课前2分钟来检查学生每天一句优美语句的背诵情况,古诗词的检查就利用早读或晨会课时间,一周再抽两首进行默写过关。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感觉,即先有读书的兴趣,然后才去读书。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永远不变的爱好,让学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感到成功的喜悦,是培养积累兴趣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 “读书笔记展评”、“课外阅读小报展评”、“好书对对碰”、“课内外词语积累竞赛”“读书手抄报评比”、“读后感评选”、“读书节”等活动。五月份,我让学生开展了背诵古诗文的活动。这次活动分两部分:诗文朗诵和知识竞赛。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知识竞赛竞争激烈,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这次活动不仅深切体现了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深刻展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而且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孩子们则在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三、重视阅读积累,促进有效运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积累是基础,写作是运用,是课外阅读的延伸,是学生运用知识,学会迁移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因为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熟练各种写作方法、技巧。在开展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勤练笔的能力。常让学生将所学课文的生动词汇,加上主题和内容,写成片段或小短文,然后挑选好的展示给学生,激励他们大胆运用所学的辞藻。长期坚持,学生文章的文采就可能得到提高。有时挑选课文中一些好片段,让学生去模仿,写成小短文,再组织学生自己去评价,同样选出好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每周坚持写日记,一篇小作文,这些都是孩子心灵放飞,心花绽放的见证。而喜爱阅读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很强。可见,课外阅读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起着很大作用。教师也要特别留心学生平时交上来的日记、周记、作文,从他们的文章里去发现课外阅读的影子。有的是一个好词,有的是一个好句,有的是一个故事典故的运用,或者是一个开头或文章结尾的模仿。只要有蛛丝马迹就紧抓不放,在班里大力表扬,并让学生介绍词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想到用在作文或日记、周记中的。

上一篇:小学生寒假学雷锋日记下一篇: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