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30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5篇)

1.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关于成立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组长:刘仕华(学校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副组长:岑枝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抓具体工作)

张显伦(关工委副主任 抓宣传教育工作)

朱瑞吉(关工委副主任 抓校内外学生调查工作)

成员:冯贵权

冯汉吾(关工委副主任 抓校内外学生调查工作)安太明(关工委副主任 抓校内外学生调查工作)(学校党支部书记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赵全安(学校工会主席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赵丽(少先队辅导员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韦修彦(学校教务主任抓宣传报道工作)王登鹏(后勤主任抓后勤工作)兴隆镇中心小学2013年5月

2.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

一、幼儿园“留守儿童”品德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母一方外出务工, 形成所谓的“单亲孩子”;一类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 孩子托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属、邻里代管, 形成“孤儿”。由于长时间失去必要的亲情, 有的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因此,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就出现心理不健全状态。具体有如下表现:

1. 缺乏良好的学习榜样。

“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一个需求父母为其做出各方面的行为榜样的阶段, 比如性别角色化、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和形成。而当这种必需的父母教育缺失的话, 就会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再加上农村父母本身可能就没有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更是造成幼儿的家庭教育严重不足。

2. 性格内向不合群。

心理孤独是“留守儿童”的通病。由于长时间处于无限制或过多限制的情况下, 多数幼儿严重缺乏社交行为能力。他们有的欠缺热情, 不合群, 表现冷漠;有的性情孤僻, 寡言少语, 独来独往。例如我班的小如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 由于父母长时间出门在外, 不能与之沟通, 再加上代管的祖父母忽略了与幼儿交流的重要性, 因此小如的性格很内向、不和群。

3. 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 对抗情绪严重, 不懂遵守幼儿园的活动常规, 喜欢与同伴争吵, 争抢玩具, 胡作非为;不听代管人的话, 我行我素。如我班的林楠小朋友, 由叔叔婶婶代管。由于代管人教育失当, 林楠平时调皮, 爱搞恶作剧, 遇到不顺心的事喜欢哭闹, 久而久之便形成独霸专横, 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这些行为使代管人乃至教师感到难以对其教育和管束, 要么采取高压政策, 要么放任, 但均无实质性效果。

二、如何对幼儿园“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1. 师幼互动, 营造和谐、快乐的集体气氛。

在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或娱乐活动, 多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同伴交流, 让他们一起游戏, 一起活动, 使他们逐步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在各种活动的交流和沟通中寻找温暖和友谊。例如鼓励像林楠这样的幼儿多与爱动脑筋、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交朋友, 也可和老师交朋友, 说说心里话, 悄悄话, 使其逐步克服独霸专横、一意孤行的性格, 学会与同伴相处, 用爱心弥合他们残缺的心灵。

2. 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幼儿园应该多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和展示的空间,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的成绩或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例如鼓励像小如这种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展示她的作品, 以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 并提醒其他幼儿多与之交往, 让小如小朋友感到自己也很棒, 大家都喜欢她, 从而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使其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 适时教育, 稳步提高“留守儿童”的能力和意志。

适时向“留守儿童”提出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 以促进“留守儿童”能力和意志力的发展, 弥补隔代监护人因溺爱对“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足。例如采用轮流当“小老师”的方法, 鼓励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留守儿童”来当“小老师”。这样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又能提高他们不同方面的能力, 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降低他们因受教育断层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4. 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幼儿园应及时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随时进行观察记录, 并分类区别对待,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如小如和林楠两个小朋友就是两个不同典型的“留守儿童”性格特征, 对他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方式, 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 使幼儿园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5. 做好家园联系, 强化家庭教育责任。

加强家园联系, 建立家长学校, 经常下乡家访, 使家长端正教育观念, 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例如经常与小如、林楠小朋友的监护人取得联系, 让监护人了解他们在园的状况, 以及他们在家中的表现;家园共同配合, 采取最佳的教育方式。同时充分利用他们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 (春节) 召开家长会, 与父母交流沟通, 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 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保持幼儿园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 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转变“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上, 还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意志, 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 使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 “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应为农民工子女创设教育条件, 对他们应该有耐心、爱心、细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得失, 积极思考, 勇于创新, 让他们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关爱,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

3.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三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该省有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7个省级重点县,4个连片特困地区涉及15个州市93个县,贫困人口195万户57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5.49%,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位。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表示,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财力有限,云南省的贫困地区也是教育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迪庆、怒江、临沧、昭通、红河等片区州市均与“十二五”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全省教育系统必须勇于担当、责任上肩,提早介入,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把贫困家庭的教育兜底问题解决好、落实好,让能考的考出去,能学的学出来,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在消除贫困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重要作用,彻底斩断贫困复制链条。

4.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总结 篇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我校所辖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

我校所辖居委会、白山、岩口铺、丰江、腰古塘几个村,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138名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工作目标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4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4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村委会成员以及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 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每年的留守儿童日都会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游戏活动、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7、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8、活动经费

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安心地学习,解除他们在物资上的困扰,我校每年都会从学校经费里拿出一笔钱给留守儿童买学习用品。

学校还专门设置了“亲情电话”和“ 亲情视频”,每个星期都会组织学生轮流进行“亲情电话”和“ 亲情视频”,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他们健康成长。

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5.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通山县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6月10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县于2007年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几年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打牌赌博、饮酒抽烟、说谎骗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1-

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第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形成心理阴影,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要自己,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事小,悲观厌世思想,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目标:即全面实施“关爱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工作考评制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关爱阵地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局要求全县中小学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各中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中小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关爱网络。完小以上学校定期让留守学生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我们要求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各中小学校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五)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各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六)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查资料、问留守学生、咨询学生家长等方式,检查落实情况,并且将工作成效作为学校考评和教师师德师风评比的重要依据。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

地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四、实施多项举措,营造关爱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2006年起我县重点建设了40所寄宿制学校,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放心食堂”、“平安超市”、“菜篮子”工程。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学校还将图书室等馆室向留守学生开放,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

2.加强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 “两免一补”范围,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着力整治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三室一厅”,公安部门与游戏娱乐场所签订责任状,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一厅”。

4.建立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我们要求城区中小学无条件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摊派或变相摊派任何费用,保障义务教育公平。

6.教育体育局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篇六

一、开展情况

(一)控辍保学

1.完善机制,依法控辍。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现依法控缀保学。严格实行“七长”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各乡镇负责劝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入学安置。

2.提高质量,教学控辍。通过教师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育人的艺术上下功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保学。

3.完善措施,管理控辍。实行“班级责任制”,签定控辍责任书,把控辍保学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发挥齐抓共管的优势;

建立辍学报告制度,各学校做到对辍学学生班级上报不过夜、学校统计不过周,及时准确掌握情况;

完善奖惩制度,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考核的目标体系,与教师表彰奖励、晋职晋级挂钩;

完善学籍管理,建立规范的休退学、转出、转入手续,对辍学情况做到周统计、月小结、学期总结。

(二)加大建设学前教育

全力实施村级幼儿园的建设。

(三)大力开展学生资助政策

xxxx年秋季建档立卡特别资助中职(技工)学生xx名,每人每学期标准xxx元,共计资金x.xx万元;

xxxx年建档立卡特别资助学生xxx名,每人每学期标准xxx元,共计x.x万元;

xxxx年建档立卡特别资助本(专)科学生xx名,共计资金x.x万元;

xxxx年申请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学生共计xxxx人,共计资金xxx.xx万元;

xxxx年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总共xx名,共计资金x.x万元,其中x名高职生,受助金额共计x.x万元,x名专科生,受助金额共计x.x万元,x名本科生,受助金额共计x.x万元。

xxxx年建档立卡特别资助学生xxx名,共计资金xx.xx万元。

xxxx年建档立卡本专科学生xx名,共计资金x.x万元。

xxxx年教育扶贫基金学生共计xxx,共计资金xx.x万元。

xxxx年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总共xx名,共计资金发放x.x万元。

xxxx年建档立卡特别(中职)资助春季学期学生共计xxx名,共计资金x.x万元;

xxxx-xxxx纯农牧民子女学费补助xxx名,共计资金xxx.x万元,待打卡发放;

xxxx年教育救助基金等学生资助将x月开始收集资料,xx月中旬完成所有资助资金发放。

xxxx年建档立卡特别(中职)资助,春季学期学生共计xxx名,共计资金xx.x万元。

(四)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

xxxx年投入xxxx.xx万元免除全县xxxxx名学生作业本费、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其中作业本费xx.xx万元,学杂费),投入xxxx.xx万元为xxxxx名学生寄宿制生活补助;

xxxx年投入xxxx.xx万元免除xxxxx名学生作业本、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其中作业本费xx.xx万元,学杂费和书本费xxxx.xx万元),投入xxxx.xx万元为xxxxx名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xxxx年投入xxxx.x万元免除xxxxx名学生作业本、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其中作业本费xx.xx万元,学杂费和书本费xxxx.xx万元),投入xxxx.xxx万元为xxxx名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xxxx年投入xxxx.xx万元作业本、学杂费(其中作业本费xx.xx万元,学杂费和书本费xxxx.x万元),已下达xxxx.xx万元学生寄宿制生活补助。

xxxx年目前下达生均公用经费xxxx.xx万元、下达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xxxx.xxx万元、下达作业本费xx.xxxx万元;

高海拔学生取暖费xxx万元。

(五)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

1.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对有违师德师风的教师给予严肃处理,并全县通报。

2.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xxxx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xx人次。xxxx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xxx人次,xxxx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xxx人次,xxxx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xxx人次。xxxx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xxx余人次。校本培训开展了xx场次,参与人数xxx余人次。

3.强化队伍建设。通过校本培训、老带新、教师交流等方式坚强教师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下一步工作

(一)加大宣传,提升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

为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入村入校,入户入墙”的工作要求,以各片区中心校为中心点,将宣传工作辐射到家庭,辐射到自然村的宣传工作思路,从而达到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的目标。

(二)强化责任。扎实有效开展控辍保学工作

我县控辍保学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为保障全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层层压实责任,强化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深化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通过采取与低保、草补等民生资金挂钩和举办义务教育法制班的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零流失”。

(三)深化政策。全力实施教育惠民政策

7.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语文教学;留守学生;情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一、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激发“留守”学生内藏的情感

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忽视了“情”,“理”则无处渗透。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这些经验和体会跟作品中的某种生活相同或相似时,教师巧妙点拨,引情人境,就会产生感情交流。所谓情感,是指一个人对外界所表现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而所谓情感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去感知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的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这就说明他缺乏情感,至少是情感冷淡。

我们都知道,“留守”学生的最大特点是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外打工,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爱母爱,缺少与父母的交流,使得留守学生们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目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一批外出求生活的人返回自己的家乡,“留守”学生的父母因为长时间与孩子分开,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孩子进行亲情沟通与交流。“留守”学生也对家长回来后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感到失望,因而有些对立的情绪,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缺失,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与孩子沟通,进而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在这种情感缺失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激起情感的浪花。

二、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留守”学生尊重课堂,爱上学习

1.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尽可能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就会形成错误的观念,好恶的情绪,导致教学重心向‘好学生’倾斜,使所谓‘差生’处于受歧视、压抑的境地,损害其受教育的权利”。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那么我们就要改变以往对“留守”学生的漠视的态度,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关爱他们。通过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准确地把握这些“留守”学生的内心感受,诊断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情绪的不断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注意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尊重他们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寓教于乐。“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开,祖父母溺爱孙辈,不能严格管教和引导他们,继而形成了一些不良习好。如: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厌学甚至逃学;一些孩子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他们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喜欢在逃学中找乐趣,有些学生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把课设计得生动有趣,想办法让学生爱上上课。教学有新意、语言有特色、教态有美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投其所好,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根据中学教材内容特点,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用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的语言来调动“留守”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人把教师这个职业比作“舌耕”,教师用那循循善诱的语言去耕耘学生那无瑕的心田,教师的一言一语都是打开学生心灵仓库的金钥匙。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要准确精练、语句优美、生动幽默,声调抑扬顿挫,高低有别,变化有致,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并辅之于眼神、手势等,句句话直抵这些“留守”学生心扉,迎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包含深情和热情,用温情的语态深情的语气来感染学生,使其奋进,使他们为之动脑,为之动情,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这样的话,学生关注课堂,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学校里那些所谓的厌学的学生将会少许多,也必将给班主任的工作减少些许的麻烦,校园也必将美丽许多。

4. 激励性的评价能使“留守”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不要一味的去怪罪和否定这些“留守”学生,其实当你与他们接触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春寒。积极的评价能减少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这些学生的内心也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他们就越容易增强自信心,越容易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目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问题。同样,“留守”学生也成为各个学校的心病,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在即使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8.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篇八

【篇一】

XX镇中心学校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XX镇中心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

办法,开展学校“手拉手”扶贫帮困对口支援活动,我校进行“手拉手”

扶贫帮困活动。

我XX镇中心学校,该校办公经费紧张,教学资源有限,给教育

教学带来了居多不便,该校有一部分贫困学生,需要社会各界的援助。

我校按照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

之路,开展各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师生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董晓英校长任组长、王汉峰书记任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后勤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明确思路,有步骤的实施。做好宣传工作,在教

师例会、学生大会、班主任工作会、教研组长会做好了动员,发动广

大师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同时,在师

生中征集扶贫帮困的好点子,广集思路,共同搞好此项活动。如王尚

海老师提出的“城乡学生手拉手”、钟广宇老师提出的利用学雷锋活动

开展捐赠活动等都得到了落实。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到学校。

对于扶贫帮困工作,我校做了详细的分工,比如党支部负责联络、交流;办公室负责对贫困生进行摸底;少先大队部负责募捐款项等。

在联络工作中,王书记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经常性地与小学的教师交

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贫困生摸底工作中,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生都能

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多次组织校骨干教师去小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还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报答社会。

三、节约一天零花钱,扶助贫困学生。

学校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中号召全体学生“节约零花钱,扶

助贫困学生”的捐款活动,个别班的学生,家庭很困难,但还是将自

己积攒钱捐了出来,正是这种精神感染了全体学生,他们踊跃捐款,纷纷掏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上一片爱心。在向灾区捐了自己存下的十

多钱,每当老师问起时:“灾区的孩子更苦,以尽我自己的一点心意,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走出灾难”5

日,我校教师

为四川灾区捐款

9500

元,学生捐款

1715

元。

四、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学校大队部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真诚地交朋友、解

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双休日,这些好朋友,相互走访,孩子去村里体

验生活,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学习进步。”

教导处在教师中组织了“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

辐射带头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的成长。我校的教师利用

空余时间一起探讨教育教学的工作方法,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并定

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

创设等方面的探讨和创新,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在课堂上取到

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才华和教研能力的舞台。

在这些活动中,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活动中,教师都

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互相交流,尤其是骨干教师不仅在课前对青

年教师进行相关的辅导,而且在课后还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指

导,青年教师受益非浅,也带动了其它教师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将来,关系到和谐

社会的创建,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社会热心

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

20XX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部门职责,精准实施教育扶贫,全面完成教育资助、保障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等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一)教育资助完成情况

1.出台地方性政策,做到高标准全覆盖

由于上级部门资助政策要求仅将在本区学校就读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分别实施学前教育免学费、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高和中职实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不能覆盖本区全部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我们出台了地方性政策将资助面扩大到从学前到高校各个学段,资助对象从区内学校学籍扩展到区外学校学籍学生,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在校生教育资助全覆盖。20XX年4月,结合上级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变化,我们会同区扶贫办、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调整我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的通知》(黄教[20XX]28)对资助标准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力度。

2.部门乡镇联动,做到数据精准

由于全区建档立卡人口有动态调整,有较多学生在区外就读,我局无法掌握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于是我们协调区扶贫办和各乡镇联动,每学期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进行制度化摸排。20XX年3月、20XX年9月我们会同区扶贫办分别印发了《关于做好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黄教[20XX]18)和《关于做好20XX年秋季学期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教办[20XX]8)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排查摸底进行制度化安排。在各乡镇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从上学期就读情况、本区学生学籍登记情况、省教育厅建档立卡学生统计数据三方面进行比对,及时发现乡镇排查疑点,再沟通乡镇进行核实,确保资助对象数据精准。

20XX年上半年春季学期,各学段全区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682人(599户),其中区内就读465人、区外就读217人。

20XX年下半年,全区各学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643人(560户),其中区内就读435人、区外就读208人。

3.严格执行政策,做到资助到位及时

我们对在本区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学生,按国家政策享受资助的,按政策规定由学校发放资助资金。对不能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在数据精准的基础上,按照地方性资助政策,分学期进行资助。

20XX年上半年,发放教育资助49.9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682人(599户)。其中免除高中阶段学费9.5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17.7万元;发放区政府助学金22.7万元,资助学生380人;雨露计划资助款15.6万元,资助104人。

20XX年下半年,发放教育资助47.2万元。其中免除高中阶段学费8.53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19.9万元;发放区政府助学金18.78万元,资助学生306人;雨露计划资助款14.55万元,资助97人。

全年为12名建档立卡高校学生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0.1万元。

(二)控辍保学和改造薄弱学校工作

控辍保学工作目标是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关键是有少数残疾少儿不能正常上学,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采取送教上门方式来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20XX年3月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基[20XX]5号)、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教基[20XX]8号),对控辍保学尤其是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保障进行了安排和落实。

每学期我们都要求各学校对有关辍学、取消学籍、其他离校及问题学籍等四类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以学籍系统中学生为底数,与残联登记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逐班逐人比对,全面排查掌握人籍一致和残儿入学情况,对人籍不一致和未入学的残儿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楚、任务明确;对无法到特殊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儿,及时在学籍系统为其补建学籍,安排送教上门。20XX年,全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充分保障,无一人因贫困而失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政策切实落实。全区74名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20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6名)、随班就读36人(全部为非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特校就读18人(全部为非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我区20XX年计划实施2个改薄项目,年底前均已完工。

二.专项活动和检查督察完成情况

一年来,在各类排查和专项行动中,我局没有发生被上级通报的问题。但我们按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布置扎实开展“重、补、促”、“大排查”、“作风整治”、“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等专项活动,坚持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建立问题清单并立行立改。我们对发现的问题不管是教育系统的问题,还是其他部门、乡镇的问题,均在第一时间将发现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乡镇,并跟踪问题整改,解决了底数精准、群众知晓、档案建设等重点问题。我们每学期在全区14个乡镇、19所乡镇学校集中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和深化大排查工作,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地毯式摸排,上门入户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有力确保了教育资助全覆盖和贫困户对教育扶贫政策高知晓。

20XX年上半年“重、补、促”专项行动中,我们发现汤口、乌石、新丰等乡镇工作人员工作不够仔细,有5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摸底时没被登记;在20XX年秋季大排查工作中,我们发现全区有9个乡镇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就读学校、年级、学段方面的信息错误15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区教育局首先立即安排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第一时间与乡镇、村居、学校共同进村居入户仔细比对、摸排、核实,在确保情况属实的基础上,积极与区扶贫办联系沟通,将没登记的5户贫困家庭学生录入20XX年春季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信息库。其次我们全面排查我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校就读情况,对以上15处错误信息进行了及时更正、更新。再次及时按20XX年资助标准发放了以上学生的教育资助金,确保了教育资助的发放精准与全覆盖。在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中,我局对标对表,梳理了作风问题7各方面16个问题清单、17条整改措施清单和相关人员责任清单,并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宣传和责任落实工作情况

㈠压实责任人职责,教育扶贫各项工作落地生根有抓手

安排乡镇学校教师作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扶贫工作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每学期集中安排上门入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核查资助落实情况。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全部落实,群众知晓。

㈡建立教育扶贫专项“户档案”,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求创新

创新举措,建立了每个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扶贫专项“户档案”,一方面可以让贫困户对教育扶贫政策和享受情况清清楚楚,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落实不及时的情况,以便及时整改。

㈢强化扶贫信息宣传,把握扶贫宣传舆论导向

我们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始终将信息宣传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牢牢把握扶贫宣传舆论导向,全年报送各类信息12条,在国家、省、市媒体上发表宣介我区教育扶贫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文章4篇。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将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篇三】

20XX年,在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20XX区教体局教育扶贫工作规范、有序、扎实开展,做实民生暖心工程,惠及广大贫困学子,助力贫困学生圆梦。现将我区教体系统20XX教育扶贫

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准发力,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全覆盖

1.精准识别资助对象。20XX,20XX区教体局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积极与市扶贫办对接,提前排查、摸底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春季学期确定建档立卡学生296人,秋季学期确定建档立卡学生434人,保障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2.学前教育资助情况。春季学期,我区无建档立卡贫困学前幼儿。秋季学期建档立卡贫困49名幼儿,发放资助资金2.94万元,实现对学前教育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最高档、全覆盖、无遗漏。

3.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情况。春季学期共资助457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发放资金24.67万元。秋季学期共资助314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发放资金17.13万元。全年共计资助771人次,发放资助资金41.8万元,实现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4、普通高中资助情况。

(1)普高免学费。春季学期为180名学生免除学费7.42万元,秋季学期为155名学生免除学费6.44万元,全年共计为335人次减免学杂费13.86万元,实现对普高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普高国家助学金。春季学期,为建档立卡学生43人,发放国家助学金6.45万元。秋季学期为建档立卡学生54人,发放国家助学金8.1万元。补发20XX年秋季学期18人助学金3.93万元。20XX年全年共计为115人次发放助学金18.48万元,实现对普高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最高档、无遗漏、全覆盖。

5、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情况。

(1)中职免学费。春季学期为23名建档立卡学生,减免学费3.45万元。秋季学期为23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3.45万元,实现对中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中职国家助学金。春季学期为14名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4万元。秋季学期为12名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2万元。全年共计为26名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6万元,实现对中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最高档、无遗漏、全覆盖。

二、高效推进,农村学校改薄项目全完成1、20XX年20XX区全面改薄项目计3个,分别为为常山小学、沙河小学和大柳初中三所学校运动场,预计总投资450万元,总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常山小学、沙河小学运动场使用省级改薄专项资金250万元,大柳初中运动场统筹使用校舍维修改造省级资金154万元,区级配套46万元。目前3所学校运动场均已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2、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0XX年,20XX区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计308万元,中央、省各154万元。省级资金154万元计划统筹用于全面改薄项目大柳初中运动场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中央资金154万元用于中小学校校舍及附属维修,涉及项目学校15个,总维修建设面积10051平方米。目前,各维修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在集中进行审计及工程款支付。

三、加强监管,建档立卡贫困生就学全保障

20XX年,20XX区教体局逐一核查省厅下发数据及和学籍管理系统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子女就学情况,核实无学生因贫辍学情况。

四、紧密结对,贫困地区学校支教全落实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南教体字〔20XX〕58号)文件精神,20XX年,20XX区教体局继续坚持城乡教育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理念,针对边远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现状,先后安排潘勇、宋礼艳两位教师,赴西藏、定远农村学校支教,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教帮扶力度,促进当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0XX年,20XX区教育体育局将继续在市教体局、市、区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圆满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篇四】

20XX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部门职责,精准实施教育扶贫,全面完成教育资助、保障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等工作任务。现将主要

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一)教育资助完成情况

1.出台地方性政策,做到高标准全覆盖

由于上级部门资助政策要求仅将在本区学校就读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分别实施学前教育免学费、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高和中职实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不能覆盖本区全部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我们出台了地方性政策将资助面扩大到从学前到高校各个学段,资助对象从区内学校学籍扩展到区外学校学籍学生,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在校生教育资助全覆盖。20XX年4月,结合上级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变化,我们会同区扶贫办、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调整我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的通知》(黄教[20XX]28)对资助标准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力度。

2.部门乡镇联动,做到数据精准

由于全区建档立卡人口有动态调整,有较多学生在区外就读,我局无法掌握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于是我们协调区扶贫办和各乡镇联动,每学期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进行制度化摸排。20XX年3月、20XX年9月我们会同区扶贫办分别印发了《关于做好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黄教[20XX]18)和《关于做好20XX年秋季学期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教办[20XX]8)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排查摸底进行制度化安排。在各乡镇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从上学期就读情况、本区学生学籍登记情况、省教育厅建档立卡学生统计数据三方面进行比对,及时发现乡镇排查疑点,再沟通乡镇进行核实,确保资助对象数据精准。

20XX年上半年春季学期,各学段全区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682人(599户),其中区内就读465人、区外就读217人。

20XX年下半年,全区各学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643人(560户),其中区内就读435人、区外就读208人。

3.严格执行政策,做到资助到位及时

我们对在本区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学生,按国家政策享受资助的,按政策规定由学校发放资助资金。对不能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在数据精准的基础上,按照地方性资助政策,分学期进行资助。

20XX年上半年,发放教育资助49.9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682人(599户)。其中免除高中阶段学费9.5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17.7万元;发放区政府助学金22.7万元,资助学生380人;雨露计划资助款15.6万元,资助104人。

20XX年下半年,发放教育资助47.2万元。其中免除高中阶段学费8.53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19.9万元;发放区政府助学金18.78万元,资助学生306人;雨露计划资助款14.55万元,资助97人。

全年为12名建档立卡高校学生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0.1万元。

(二)控辍保学和改造薄弱学校工作

控辍保学工作目标是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关键是有少数残疾少儿不能正常上学,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采取送教上门方式来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20XX年3月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基[20XX]5号)、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教基[20XX]8号),对控辍保学尤其是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保障进行了安排和落实。

每学期我们都要求各学校对有关辍学、取消学籍、其他离校及问题学籍等四类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以学籍系统中学生为底数,与残联登记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逐班逐人比对,全面排查掌握人籍一致和残儿入学情况,对人籍不一致和未入学的残儿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楚、任务明确;对无法到特殊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儿,及时在学籍系统为其补建学籍,安排送教上门。20XX年,全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充分保障,无一人因贫困而失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政策切实落实。全区74名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20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6名)、随班就读36人(全部为非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特校就读18人(全部为非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我区20XX年计划实施2个改薄项目,年底前均已完工。

二.专项活动和检查督察完成情况

一年来,在各类排查和专项行动中,我局没有发生被上级通报的问题。但我们按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布置扎实开展“重、补、促”、“大排查”、“作风整治”、“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等专项活动,坚持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建立问题清单并立行立改。我们对发现的问题不管是教育系统的问题,还是其他部门、乡镇的问题,均在第一时间将发现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乡镇,并跟踪问题整改,解决了底数精准、群众知晓、档案建设等重点问题。我们每学期在全区14个乡镇、19所乡镇学校集中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和深化大排查工作,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地毯式摸排,上门入户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有力确保了教育资助全覆盖和贫困户对教育扶贫政策高知晓。

20XX年上半年“重、补、促”专项行动中,我们发现汤口、乌石、新丰等乡镇工作人员工作不够仔细,有5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摸底时没被登记;在20XX年秋季大排查工作中,我们发现全区有9个乡镇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就读学校、年级、学段方面的信息错误15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区教育局首先立即安排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第一时间与乡镇、村居、学校共同进村居入户仔细比对、摸排、核实,在确保情况属实的基础上,积极与区扶贫办联系沟通,将没登记的5户贫困家庭学生录入20XX年春季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情况信息库。其次我们全面排查我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校就读情况,对以上15处错误信息进行了及时更正、更新。再次及时按20XX年资助标准发放了以上学生的教育资助金,确保了教育资助的发放精准与全覆盖。在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中,我局对标对表,梳理了作风问题7各方面16个问题清单、17条整改措施清单和相关人员责任清单,并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宣传和责任落实工作情况

㈠压实责任人职责,教育扶贫各项工作落地生根有抓手

安排乡镇学校教师作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扶贫工作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每学期集中安排上门入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核查资助落实情况。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全部落实,群众知晓。

㈡建立教育扶贫专项“户档案”,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求创新

创新举措,建立了每个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扶贫专项“户档案”,一方面可以让贫困户对教育扶贫政策和享受情况清清楚楚,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落实不及时的情况,以便及时整改。

㈢强化扶贫信息宣传,把握扶贫宣传舆论导向

我们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始终将信息宣传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牢牢把握扶贫宣传舆论导向,全年报送各类信息12条,在国家、省、市媒体上发表宣介我区教育扶贫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文章4篇。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将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20XX年1月16日

【篇五】

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为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为继续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现将206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完善制度

高新区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评议和认定,对受助资格等进行认真的评选,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应有的资助,并顺利完成学业。已出台《高新区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实施方案》,从政策上确保资助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

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分管副主任为组长,以局长、副局长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全面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二、落实政策,措施有力

(一)两免一补

20XX年积极落实两免—补政策,义务段资助学生358.86万元。

(二)“三儿”资助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对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

20XX年资助学前教育“三儿”519人次,占在园总人数的10%。本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的投入额为51.9万元,其中区级匹配17.05万元。

三、存在问题

高新区没有学生资助管理专职人员,人手受限,工作不够系统化。

四、下一步措施

一是做好兼职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专业水平;

二是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研究完善《高新区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并确保政策的全面落实。

三是进一步宣传、落实建档立卡资助政策,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9.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九

(2015——2016学)留守儿童渴望亲情,需要关爱。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服务,使留守儿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学习,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工作如下: 1.为了全面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成长需求,我们进行细致的调查,详细记录每个儿童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其父母的姓名、电话及打工地址、其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为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每天中午,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尽情地看书、下棋,一起在操场上打球、跳绳……。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参加喜爱的活动。

2.为帮扶儿童补习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之余,和帮扶儿童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教育他们怎样克服困难,学会自理;每年的“爱生日”当天,一起玩耍,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

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详细做好家访手记,并与其监护人商讨措施,共同教育。

结合本地方特色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给予它们精神上的动力,培养他们拥有健康、阳光、自信的性格。

3.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利用发短信或打电话的方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对方可以与孩子通电话的具体时间。这样,让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能够听听父母的声音,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结合,共同教育。为此,呼吁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其父母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后,了解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再通过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充满自信。让远在异地的父母用亲情去感化孩子,用真爱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为了更好地让留守儿童父母能及时、如实地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及活动情况。定期将每个儿童近期好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在空间里公示出来,让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与交流。

4.真心的付出,得到了真情的回报。辛勤的努力,无私地付出,终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几年来,我没有让一个留守儿童出现辍学退学的现象,我们真心的付出,得到了真情的回报!它丰富着人文教育的内涵,闪烁着以人为本的光芒,绽放着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

关爱留守儿童,我一直在努力!我的脚步不会停下,因为耕耘人的脚下始终是起点!我们携手留守儿童再次出发,和爱心相伴,与阳光同行!

魏旗小学五年级:周旭

2016年元月3日

五年级上学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15——2016学)

魏旗小学五年级:周旭

10.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

【关键词】少数民族 留守中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18-02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留守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留守中职学生在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给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本文试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其主体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社会意识以及自我实现意识在中职阶段会逐渐得到提升与强化。然而,在此强化与提升的过程中他们会受到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道德滑坡和不正之风等的负面影响,容易在思想意识发展中出现偏差与不良问题。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自身家庭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长久发展。同时,这种自卑心理会衍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例如嫉妒心、好怒、情绪不稳定、敏感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自卑心理以及各种衍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符合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使得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从理论上看,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与政治环境有很大的联系,政治稳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在西方敌对势力煽动下的民族分裂主义挑起的种族冲突,对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加,信息传递更加快捷,较之以往,他们将更容易受不法分子的影响。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为我国政治稳定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从本质上看,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的就是育人,对于人才培养方面,中职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生存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当特殊和复杂的群体,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也比较复杂和多样。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成长过程中给他们更多的帮助与关心,帮助并引导他们积极克服生活和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思想意识以及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实现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任务。

(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很大部分会回到故乡,参与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中,成为工作单位以及地区的精英和骨干分子。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同时也正是需要应用型人才的时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经济意识以及企业意识,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后备人才。

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中职院校教育任务和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其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辅助和引导,而且需要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坚持和自觉。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中有很多来自经济相对贫穷的乡村,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相对落后以致许多学生的中文听力、口语表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电脑和外语等相较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面对这种差距及出于对今后激烈工作竞争的压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中职学生的求知本能提高,他们会加深对自身民族的认知和反思。大部分学生会充分利用好珍贵的学习时间努力读书,有的甚至节假日也在埋头苦读,用心钻研汉语、英语和计算机,以此来缩小和别的同学间的差距。

11.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既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现今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146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17人,占学校总人数的80%。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非凡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非凡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治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足度逐步降低。

4、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熟悉,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5、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非凡,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

6、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为了转变这种局面,我校决定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使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均等的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3—4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三、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我校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四、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在对待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还有很多困难学校不能解决,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从现在做起,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成绩,端正他们的行为,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最大程度地健康茁壮的成长。

12.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 现状 策略

大量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以及农村小学教育实践都充分说明,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这与留守儿童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状况、较为严重的情感创伤与心理问题以及较差的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在这种既有状况为教师个人之力无力全然改变的情况下,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改善学校教育等途径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是可行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研究是当下相关研究的主要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以及与家长沟通中的切身感受,也说明了这两者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主要部分的主要原因。

1.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合理。前者,如相当部分的负有监管责任的祖父母辈,有一方或者双方是文盲的现象出现,或者因田间劳作等占据几乎全部时间等,而致出现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现象。后者,同样与前述原因相关,祖父母辈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上所持观点也多是不合理或者错误的。如对留守儿童的放纵、溺爱、物质至上,对其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的忽视,对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而家长没有责任、或者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而自己只负有管理孩子吃穿住行和肉体健康的责任等,这都会造成“问题+留守儿童”的出现。

2.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尽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与学校的自觉觉醒,近些年来农村小学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受制于农村小学所在地的社会风气与学校本身的因素制约,很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其一是物质条件的不具备,即如前述办学条件等以及教师所付出额外劳动的待遇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等;其二是观念问题,既与学校领导对待留守儿童教育的观念有关,也与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观念有关。在家校联系的主动性缺失一点上,如主动联系次数较少等,即可充分说明问题。

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多方面,就学校与教师的能力所及,至少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基本上是失控的,因而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就必要教师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互联以及面对面的日常沟通或者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并在沟通中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影响家长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而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其一是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案例影响父母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影响父母慎重抉择是否需要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而留下一人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其二是影响家长认识到,如果必要将孩子寄养到祖父母辈或其他家庭,则一定要挑选好寄养方,保证对方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时间精力等有助于对孩子生活的照顾和学习辅导。其三是通过日常沟通与具体案例影响对孩子负有监管责任的祖父母辈,加强对孩子学习和心理需求的关注程度,引导那些祖父母辈认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来自家庭的有效且正确的教育,既“养”且“育”才会保证孙辈的健康、优秀和美好的未来。

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对教师的日常班级管理更为如此。教师的管理对留守儿童而言,首要指向的应是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温暖,惟其如此才会有助于他们愉快地接受来相关管理和教育。做到这一点,第一,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留守儿童的“留守”并不是他们的错,“留守”是一种社会现实,更是对教师管理创新的激发,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第二,针对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与所需,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亲情教育赋予无形,如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微笑的动作、一个对学生病痛的些小物质付出,或者举办与之相关的活动等,都会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满足留守儿童的现实需求。

总之,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就必要教师以正确的教育观念来影响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行为的发生,并保证自己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的几乎全部措施指向学生所需。只有这样,才能使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取得期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皮文彬.让留守的世界更美好——对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2013,06:150-150

[2]杜新楠.浅谈农村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J].青春岁月,2015,13:77-78

13.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篇十三

一、留守教育要求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既有规律可循,又无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据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我认为想做好这项工作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具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了解学生的能力,是留守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要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留守学生,关键要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案例1 暑假期间走访所有的家庭

2.具有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留守教育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

案例2 留守儿童幸福快车活动感想

3.具有指导班级活动的能力。留守教育者应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4.留守教育者应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留守儿童缺乏的是爱,是一种来自家庭的父母班的关爱,作为班主任,我们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一种爱,教育工作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案例3中秋节集体活动

二、如何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活动

其实,留守工作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我认为,留守教育活动应分为日常性活动、专题性活动和竞赛类教育活动三类。

1.日常性班级教育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⑴班会活动:班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主题要鲜明、内容要丰富、准备要充分,而且一次好的班会一定要能够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者能够预防班级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

当然,我所带的是留守儿童实验班,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留守学生,几乎每一节班会都离不开留守的思想教育。我们大家不可能每人都带留守班,但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几乎每人的班里都有留守学生。我们在开班会的时候要有心设计有关留守教育的内容。

案例4 教育学生照顾自己的安全

及时召开“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主题班会”

⑵抓住班级晨会活动融入留守教育内容:因为晨会每天都要召开,有些随机性的想法最适宜在晨会中讲述。所以我们可以把自己前一天看到的学生不良习惯、想到的新方法、新举措及时在晨会中展现出来。

案例5 教育孩子帮助别人更幸福(2010、9、5)开窗通风

⑶抓住生活细节实施随机教育:如果你注意观察,生活中很多细节都是很适宜开展教育活动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做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留守学生的一举一动。

案例6 培养勤俭好习惯(拣塑料瓶)2010、9、1 案例7 住校的第一天(铺床单)2010、10、8 2.开展针对性专题活动

我认为开展班级专题教育活动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活动要有计划性;

二、活动要有针对性;

三、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8留守儿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2010、8、28 案例9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2010、11 案例10 清明祭扫活动2011、3、31 3.组织留守学生参加竞赛型活动:

参加竞赛活动的四个原则: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目的;可以要求每一次比赛都有获胜的目标,要求夺得一些项目的优胜成绩,但不能要求每一次比赛都获得全面胜利。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第四,参赛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竞赛活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竞赛活动;一类是班级内部竞赛活动。

案例11 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2011、10、25 案例12举行班级文明之星竞赛活动

三、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1.家访

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了解,仅通过看学生档案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材料是静态的,且不全面、不具体;光凭学生反映也还不够,因为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不一定了解真实情况,有时不便反映,有时反映失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访问。根据目的不同,家庭访问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了解性家访。这是一般性家访,适用于多数学生家庭。内容包括:①家长基本情况,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学生父母感情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③学生在家的情况,诸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我刚才也提到过,去年暑假期间我走访了所有的学生家庭,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这种家访其实也很有意义。

⑵目的性家访。这是在了解性家访基础上对少数学生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家访。适用于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内容主要是向家长报告其子女的特殊表现或问题,共同商讨协同教育的方式方法。这种家访如果一次没效果我们可以去第二次、第三次。

案例13解决学生辍学问题(反复去鹿习家做工作)

⑶沟通性家访。这是旨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以实现良好配合的家访。适用于因学校、家庭彼此不了解,产生误解或分歧,造成配合欠佳的少数家庭。这种家访要如实介绍情况,耐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沟通心理,争取实现协同教育。这种沟通性的家访,也可以利用家长接孩子等机会,随时与家长沟通。

在家访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①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③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除了交谈的内容和方式要注意外,班主任还要选择好家访的时间,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父母一般不在家,而临时监护人的责任、谈话的深度交流的效果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们的家访要注意掌握时间,如果晚上家访,时间不易太久,以免影响第二天家长的工作或学生的学习。如果方便的话,事先应预约一下。另外,家访时,若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本人,尽可能选择学生不在家时去家访。

案例14 家访中的尴尬

(1)、爷爷放手不管,交学费就是要你们管的(2)、到了午饭时间

2.与家长的书面或电话联系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留守学生的特殊性,其父母都在外打工,家访局限在节假日或家长偶尔回家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们可采取书信或电话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

采用书面联系这种方式,班主任应该注意所谈的内容要具体、单一,不可太复杂或笼统。可针对学生情况书写简明扼要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请家长附注意见。可能引起家长反感的内容,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发火的内容,可能对孩子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不要写进“书面”中去,也不要体现在电话里。

案例15 一次和家长的通话过程(简单的问话导致家长误会)3.召开家长会

根据内容不同,家长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⑴教师报告会。⑵经验交流会。⑶学习成果展览会或学习成绩汇报会。⑷家长、老师座谈会。当然,作为

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想召开一次这样的家长会很不容易。我们只能选择在重大节日或农忙季节,家长大批量返乡的时候举行。因此要求我们在开家长会之前应做好详细的计划,目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并要妥善确定开会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参加。

4.利用各种平台与家长沟通

(1)利用电话短信交流平台与家长沟通: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的家长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他们不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有条件的学校,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召集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但这种讲座只能局限在孩子的代理家长参加,他们的教育责任远远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而留守儿童家长常年不在家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现在可能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提供给我们班主任。

案例16 电话短信交流平台

(2)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家长沟通:现在我们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站,我们可以向学校申请,开通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在我们的网站上增加留言板,告诉学生、家长,有时间到网上转转,有想法可以发表留言,这样的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非常方便。

案例17 发挥网络的作用(学校网站作用)

四、如何争取他人的支持

1.如何争取学校对班级工作的支持

学校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经费支持、教师资源的支持。

在精神上我们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这个时候你不要把自己与校长的距离拉大,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此时你就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留守教育工作者,你的工作就是要协调好学校与班级之间的关系,想尽一切办法让校长支持你的工作,也就是支持我们的留守教育的工作。其实,领导也喜欢交流,你可以把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我们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留守儿童及所有任课老师的表现等等向他们汇报,而且要经常汇报,没有一个领导不希望职工尽力工作的,当然,在汇报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是有所夸张的,尽可能让校领导认为大家都很努力、很拼命的干,这样他们会很高兴的在精神上支持你,鼓励你好好干,认真干。在他们的鼓励下,可能很多意想不到的好事会发生。

案例18 向学校争取政策支持(教师安排、活动许可)

在经费争取上,我认为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相信一句话:水到渠成!也就是说我们工作做好了、做到位了,校长自然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有些经费不是仅仅靠我们“要”,而是校长主动“给”。

案例19争取活动资金(摄像机、活动中心)

在教师资源争取上,我们要学会“磨”。假如你班的留守儿童比较多,你就应该反复的在校长面前摆困难,尽可能的要求为自己班级安排责任心较强、有爱心的年轻骨干教师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来。留守儿童的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

2.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

我们要努力争取配班老师的积极参与到留守教育中来,可能这项工作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请学校领导来帮忙完成,使他们尽快融入课题角色。

案例20 争取任课老师的支持(强制关爱)

除了强制外,我们还要从老师的个人利益方面给予特别照顾。比如可以联系一些杂志社帮他们发表课题研究论文,在评优评先中建议学校优先考虑,经常给他们争取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等,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能争取适当的物质奖励更好。

例:我们为课题组成员在《教育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6篇论文,在《考试研究》、《徐州教育科研》、《贾汪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也在积极争取。让他们感觉到我的付出很值得,这样可以极大的促进了老师的积极性。

3. 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

我认为,仅凭班主任或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校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二是争取校外力量参与到学校教育,比如争取某企业单位支持你班品学兼优的学生、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等等

新年将近,留守孩子如何过节

新年就要到了,学校也都先后放了寒假,这个时候留守孩子的节日生活将成为我们关注得焦点。为了解孩子们春节期间的生活,我们特意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20℅的外出务工家长春节不愿意回家,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到他们不回家得原因有三个:一是回家的车票很难购买,坐车太拥挤;二是回家过年费用太高,有些家长远到东北、新疆等地打工,来去车费加上吃饭等费用要花掉他们两个月得工资,干脆不如在外过年;三是受到金融危机得影响,很多厂家都在裁剪人员,有些厂家春节不放假,工人也就没有敢请假回家的,否则过年再找工作就很难了。当然,80℅的务工家长都准备回家过年,其中有相当一批务工人员是因为失业回来过年的,开始调查时我们也想一起调查一下到底有多少失业家长,但是由于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太少,很多孩子得回答都是“不知道”,这个结果只有下学期开学后再作调查了。

在我们学校,20℅的留守儿童家长不回家过年就意味着有100个孩子春节不能和父母团聚,对孩子们来说那是很残酷的。据了解,这其中也有部分孩子准备去父母的打工地团聚,但为数不多,因为坐车拥挤,加上返乡人多孩子找不到陪同人员一起外出。呼吁社会力量能帮帮类似的孩子,比如我们徐州电视台李记者前些天在做节目的时候带了我校两个留守孩子去昆山和亲人团聚,如果有些福利事业单位能组织人数较多的类似的活动得话,很多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假期走近留守儿童的几点思考

杜集中心学校:王思庆

今年寒假,在家闲置,少了些操心和工作的压力之苦,却友不免心中空荡,于是索性去学生家走走。

平日里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离开父母,跟随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住在一起,而现在正值春节团圆之际,相必家中定是热闹非凡,恰好借此机会与家长沟通一下,也好做下一步的工作。

骑车一路散心,一路哼唱小调,不一会,便到了一位学生家――牛国强的家,恰巧牛国强的妈妈在家。家长的热情招待当然不必说。我们便坐下来细聊,从孩子的成绩聊到平日的表现又聊到自己在外的情况,家长似乎满肚子说不尽的话,一提到过了年还出不出去,家长的话又让我大吃一惊:“过了年,我们不打算出去了,在外辛苦一年挣不了多少钱不说了,孩子在家爷爷奶奶管教不了,成绩比以前退步不少,而且样子也变了不少,现在简直不像个孩子样。我们出去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却失败了,那我们还出去干什么?”

“那我们还出去干什么?”听了这句话,我心中对部分家长的责怪顿时消失了,想想过去的一学期曾为这些孩子操透了新,伤透了脑筋,却孤助无援。

牛国强是个较特殊的孩子,聪明活泼,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行为散漫,随便,固执,幸好成绩不错。

一开始,就发现这个孩子好接话茬,而且似乎不理会老师的一套,我行我素,我课急了,狠狠整治了一回,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人,罚站了一节课。

这下可好了,他老实了,学习上也踏实认真了不少,成绩直线上升,后来又当上了班干部。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小尾巴又露出来了,他又狂了起来,而且也想不到自己是班干部的身份了。和家长取得联系,是我立即要做的事,可是只有一位老爷爷来了,爷爷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说说罢了。我这下可急了,埋怨起家长来。于是想尽办法去教育孩子,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到了学期快结束时,他却又染上了黄发,我又狠训了他一顿,终于坚持到了结束。

现在家长竟然说出了这么些明白话,而且表了态,坚决与老师做好配合,争取把孩子成绩提上去,那不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心愿吗?

告别了牛国强家,我又来到了权通家、刘旭家、夏科学家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去夏科学家。

通过路人指点,我找到了夏科学家。这是一所七八是十年代的老房子,没有院墙,正房是三间破草屋,土墙壁,院子里凌乱不堪,只有一个像样的压水井和一台土锅灶,迎接我的是一只老黄狗,过了好一会,他的家长才出来招呼我。

进了房门,更是无从下脚,桌上床下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板凳也是“吱嘎”作响。我不禁心生疑虑,这样的年代竟然还会有这么贫困的家庭。

家长开了话:“不怕老师笑话,我们这儿实在太寒颤了,我们常年不在家,也不想再收拾它,以后等孩子长大了再说吧!”

提到孩子的成绩,我都不好意思了,倒数第五,可是以孩子平日的学习情况,他不能考这么少,我也是尽力了呀。谈到孩子的表现,我道出了实话,这孩子老实,不善言语,从不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参加小组合作,独来独往。当说到这时,家长又开口了:“科学的却是个好孩子,从小就乖,什么事都能自己做,自己洗衣服、做饭,也从不出去玩。俺孩子从小就有骨气,他大伯、大娘、叔、婶子瞧不起俺,俺混得再孬,也决不向他们家伸手!”孩子的却自理能力很强,但是弊端也不少啊!

再学校里,一上课讨论问题,他就自己一人,不参与合作,在平日生活中,也不与人交往,连一杯水都不与人喝,所以同学们也不喜欢他。

我们又谈了些教育孩子得方法等,家长都表示支持。

从学生家回来,感触颇深,对儿童的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关键期教育。

“关键期“即指孩子从少年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很大,波动很大,所以此时期尤为重要。二,家庭教育尤为关键。

14.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四

我自参加课题研究以来,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研究,反思颇多,体会颇深。

积极融入课题组中,认真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视集体荣誉至上,感受集体的力量和魅力。认真领会反思“留守”的含义,做到真正理解,认识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并不只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并积极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谈心,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体会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难处,以及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与他们促膝交谈,感受他们身上的闪光一面,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推进他们的进步,在交谈过程中,我也深有体会:做学生不容易,做父母不容易。既然有那么多的不容易,我给学生说:不容易,我们才需要有一颗上进心;不容易,我们才更要去拼搏。但是,有些学生着实缺乏进取心,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卑、自弃,敢于堕落,使我们非常痛心,急需要多方面教育管理督促,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受教育的重要性。也使我体会到: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的一类,没有上进心,贪玩,自卑,自我锁闭,缺乏礼貌,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留守儿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协同作战,为留守儿童撑起美好的明天。

15.班主任工作中的留守儿童教育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

一、班主任工作定位及要求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我慢慢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应该是抓好德育和管理工作,而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还是做好德育工作。

二、班级留守儿童表现及特征分析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家的少年儿童,根据留守状况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单亲留守儿童和双亲留守儿童。我们班几位学生均明显缺乏家庭教育和管理,没有良好的学习表现,精神状态也较差,不时还会闯点祸,对班级总体影响较大。经过学习我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价值,有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问题儿”,学习成绩低下,课堂作业完成较差,家庭作业普遍不能完成,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刻苦精神。

三、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现状

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内部亲子之间的交往的长期间断、远距离、沟通频率低的特点,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留守儿童身上容易体现出任性、自私、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较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四、个人留守儿童工作的经验体会

1.针对性地分析、了解学生

班里9名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平时生活照顾人员、学生性格特点、思想动态等详细信息我会一一记录,这样学生、家长、任课老师都能与我有很好的沟通,为学生问题处理做好了准备。

2.用心、用智做好与留守儿童的沟通

因为学生性格各异,许多学生不会与老师有多的交流,我就采用师生书信来增强沟通;有些学生爱好篮球,我就主动找篮球来引导他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能有很多交流。

3.用充实的活动丰富学校生活

每个月我都会积极准备一次班级大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才艺,做饭比赛、唱歌比赛、制作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了在学校的乐趣,学会了与他人相处,学会了与家人沟通感情,没有了之前那么多问题。

4.做好与家长、抚养人的沟通

留守儿童的一周表现尤其是改进的地方我都会做记录,及时给家长电话通知,同时还会要求家长和抚养人一个月最少与学生沟通5次,这种长期的要求下学生的表现明显地好了很多。

上一篇:主管个人转正申请下一篇:咨询推广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