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2024-07-23

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20篇)

1.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一

岁月无声无息的在我们的身旁穿梭而过,一切美好的东西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快乐的时候把它取出来,任它绽放处绚烂美丽的花朵。

我喜欢在春日成荫的绿树下徘徊,欣赏苍郁的树木,聆听自然的声音,总会让我心旷神怡。偶然,我发现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闪动着美丽的大眼睛,正静静的蹲在那里看着栖息的蝴蝶,她笑了,那笑很甜,很美。这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感悟,感悟到人生匆匆,我们到处去找美,却原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夏日的繁星,高挂在一望无垠的天空中,他们屹立在银河的两边,仿佛在静静的述说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故事。宁静的夜,星星在陪伴,一阵微风吹过,我的烦恼也被带走了。

秋日的斜晖,抬头看着树梢,投下一个倩影,树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它是秋风的舞伴,时而盘旋,时而纷飞,它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的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之美。最终,它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冬日的黄昏,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自己的风采。那一抹余阳,表现出了离愁的忧伤。游子们也会在这刻留下美丽的惆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是离愁,却也毫不掩饰他们永恒的美丽。

人生短暂,美丽极易流逝,身为众生的我们,只要用心去体味,去感悟,那么美就到处都是。

美是孤独的时候,朋友的一声慰藉;美是失落时候,亲人的一个甜蜜的微笑。

人生的美丽,从开始到结束,孕育在生活之中,无穷无尽。希望在美中萌发,心灵在美中升华,人生在美中感悟。让我们倾注所有的激情,怀着真诚的心去感悟人生感受生活之美。

感悟人生,不为别的,只为活在美中。

2.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二

一、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对处在成长之中的学生来说,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从书本中吸收科学的营养品,才不至于上演刘思影、陈果的悲剧。阅读是摆脱平庸的捷径。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只有通过“古今浇灌”了的大脑才能使我们每一个人摆脱残存的愚昧无知的痕迹,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二、好书让人受益终生

知识海洋,广阔无限;书籍世界,浩瀚无边。面对林林总总、纷杂多样的书籍,人类即使争分夺秒,图其一生去读,也只能涉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在这很小的一部分中,既有阳春白雪,也有庸俗、低级者充斥其间。因此,选择读什么非常重要。首先要有精品意识,这意味着要找好书读,要找能使我们视野开阔,使我们灵魂跃升的书读,要读名家名作,读争鸣之作;同时也意味着对书的好与坏有深入的洞察力,较强的分辨力。其次要广泛涉猎,“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要多读百科全书式的书籍。美国对中学生提供的课外经典,涉及文学、政治、科技等,就连《共产党宣言》也成为必读书目,这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读好书,如同跟高尚的人对话”,好书会让人受益终身的。

三、记性与悟性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经验之所谈。读书有所得,有所悟时除了用心灵去存储,还得用手用笔去记载。人的感官是相通的,只有和谐搭配着使用,才谈得上提高效率。记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学以致用,读书的目的除了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致用,只有深入理解了阅读的内容,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撞击出“灵犀一通”的火花,运用起来才能自如,这就靠“悟性”。古人读书讲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审问、慎思、明辨”说到底就是动脑思索,读而不思,即使入“宝山”也会“空手而归”。王国维把治学总结为三种境界,第三种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以为作为一个学生,如果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有比较广阔的知识面,又肯动脑筋想问题,那么他肯定会处在更高一层的“境界”中,也往往可以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受,这就是“悟性”。

3.用爱塑造学生的人生 篇三

很久以来,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生”,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直是困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在一些教师眼中,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且是一好百好。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即便他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很好,也配不上“好学生”这个称号,班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更难得到老师的青睐。可是,调皮的学生之所以调皮,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精神需求。我们需要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好每个学生成长的最佳方案,使其个性得到发展,而不是以僵化的思维和个人的好恶为标准来扼制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用一种达观的态度去要求他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改变以往用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爱”。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教育正是水的载歌载舞,用爱的轻柔去塑造学生的未来。

首先,爱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尤其是在解决学困生这一问题群体上,要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建立自尊。长期以来,老师往往对勤奋的学生倾注满腔热情,偏爱有加,其实更需要我们理解与尊重的是那些所谓的“顽固”“情绪化”和“低能”的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真正地去理解、尊重他们,他们才会有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作为一名科任教师,更应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科任老师应具有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在课堂上、课间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发现异常,及时关心。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他才会理解、信任及接受你,才会尊重、爱戴你,才会听从你的教育。例如,在讲授习题之前,教师要细心地把一些学困生的答题结果记下来,然后在课堂授课中,要看似无意地选一些学困生讲,让他们讲解的都是他们做对的题,或者提前让他们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努力的成果。这不仅避免了他们在无准备时答不出题的尴尬,也解决了他们在习题讲解课中边缘人的角色。教师的细致之爱,会无形中给学困生以自信和继续努力坚持学习的信念。同时,正因为教师平时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出谋划策,才会最终收获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感动。

其次,爱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自信心是成功的起点,前进的动力,它是一个人被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情感,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缺点的重要内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取“成功辅导法”,即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身上的特长或闪光点,抓住机会及时诱导、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同时,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时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是要用爱作为支撑,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在学生做的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爱的关注。把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结合起来,这是塑造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渠道。

再次,爱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上。自律精神是学生健康人格成熟、稳定的表现之一,而自律精神的塑造要靠长时间的养成教育。自律精神的养成教育主要应通过纪律的养成教育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来实现。学生中总是会有一些不良习性的存在,如迟到、上课睡觉、抽烟、喝酒等,看起来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节,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影响甚大,不可稍有忽视。这就更要求我们在约束学生的同时要注意方法,尤其注意出发点是以爱为前提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不会带有偏见或是过激的处理方式。

最后,爱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榜样往往是他们理想的坐标,行动的楷模,力量的源泉。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往往也是他们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及时体察到这一点,并能够有目的的搜集伟人、英雄模范、同代中的佼佼者,以及同学中的先进事迹等素材激励教育他们,引导他们思考,榜样人物是怎样以自信乐观的心态、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和挫折,从而赢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的。通过对比,使他们增强了战胜自我的勇气,进而形成一种勇敢、坚强、自信、乐观的进取精神。

教师要懂得爱即是教育,充满着爱和责任感的教育比应试的教育更重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真实而无私的爱去实践庄严的承诺:用爱塑造学生的人生。

4.我的人生小学生作文 篇四

到了我上幼儿园的日子,我背上小书包,戴上小黄帽,穿上崭新的衣服和闪亮的小皮靴,跟着妈妈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幼儿园。我本以为在这里能交上很多好朋友,而且还能吃喝玩乐没人管。可是,我刚走到班门口,就听见了此起彼伏的哭声,让我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哭起来了。

转眼,我已经上小学了,在这里,能交上更多的好朋友,能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可是,放学的时间越来越迟,课程越来越多,题目也越来越有难度,我的考试成绩也越来越不好。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不想写,可是,师命如圣旨,难违啊!

很快,我已经二十岁了。也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度过了很愉快的一段时间。

我三十岁,我已经是一名医生了,当病人遇到危险时,我会尽力挽救他们的生命,让她们多一些时间和家人相处。

时间好快,我六十了,现在我在家里照顾孙子,给他做饭,洗衣服,带他玩耍。等到晚上的时候,我就带孙子一起去跳广场舞,锻炼身体。

九十岁了,很多时间,我都会把轮椅推到太阳下,坐到上面,尽情地晒太阳,享受那美好的时光。

5.人生道路的小学作文 篇五

一个人默默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头装着太多的不快。已是阳春三月,却中不见春的影子一切依旧是那么慵懒、颓废。我的心情也一样,最近做事总是不顺心,做什么事都没有什么希望。心情不好的我只能埋怨这可恶的冬天,偷走了我的活力。

郁闷的我捡起一块石头,作为发泄物,狠狠的扔向远方,却恰好被一棵树苗挡了回来,,说是树倒不如说是一根木棍,秃秃的立在那里。没希望了,定是活不了了!正当我临走之际眼角的余光在不经意间,瞥见了一点绿色。那是什么?是芽?久违的绿色,生命又重现了,春天终于来了!

回家之后,躺在床上,呆望着天花板,心情似乎不在显得那么的阴暗了。细细回想,那点绿色是如此美丽,是那根秃秃的“木棍”的一个完美的点缀。绿,生命,希望!何不是那个幼小生命的体现。而如今我也只不过是遇到了一点不顺心而已,何必如此颓废,真是惭愧!

6.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六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一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题记

一、春

楼底下草绿了许多,偶有蒲公英花开,在这青葱的画布上缀了两笔,就惹得那黄莺争叫,布谷横飞。最喜的还是各种枝头上的绒芽,譬如红叶杏,那芽比别种开得都早,小的像变成蚂蚁的玫瑰,大的已然红叶招展,透净明澈,可爱至极,再说那樟树,去年的叶倒没落,但新芽却已长出,嫩黄葱绿,一层层,由下往上叠着,似竹笋,颇有情趣。

我坐在阳光下的水泥地上,摆弄着草丛中一簇蓝色小花。那花像蝴蝶,两片大花瓣呈天蓝色,一片小花瓣白似雪。你若揉碎它,那蓝色就会沾在你的指尖上,怎么也洗不去,抹不掉。

“叶儿,该吃饭啦!”楼上传来妈妈的呼声。

怎么着也要离开这里了,小花,再见!你我都孤独,不愿见这春光的嘲讽,回去吧。要知道,努力就会成功。

二、夏

阳光热辣,照在人身上像无数虫爬的难受,草木却犹然的生机,愈发青翠欲滴,最凉快的就是教室了,可我却不想进去。周身虽是热,但我心中却很清静,无燥意,又何怕它热呢?没什么朋友,就不玩罢了。站在走廊上,看着他们玩着我从没接触过的游戏,笑着、闹着……静静地看着,我也偶尔笑一笑,似乎这样就满足了。

突然觉得,这样很好,不去期望什么,不去要求什么,但也不后退,不悲伤,丰富空无的心境。又留给自己一片小小的境域,来排斥着烈日。

三、秋

倒也不见那落叶怎么落,枫叶也不够红,但寒气却是四溢,簌簌风声,全是凄萧之意。干燥又懒喝水,天空湛蓝得有点过分,抬头看看,偶尔有几群不知名的`鸟排着歪扭的“V”字形,朝南飞去,低下头,依旧是长长的行路,索然无味。

“嘿!叶子!发什么呆呢?”朋友突然出现在身后,手拍在我肩膀上。我笑笑,就和她打闹起来,嘻哈着。

终是有一个见得心的朋友了,这秋亦是萧寂寒凄,却无法入我心中,那心中的暖意已是清晰可见,且就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当那春夏是现在飘落的叶子罢了。

四、冬

大雪皑皑,万物皆白,一望无际。人踪灭,鸟飞绝,安静至极。到处都是落上雪的秃枝、枯树,在满眼的白色中,那曲线又似乎颇有神韵,优美弯延,让人流连不绝,想细细体会,可又找不出什么规循,也只能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了。

我却硬要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去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期终考试将至,每个人都抓紧。我惜这被人遗忘的美景,站在操场上微微出神。

身后传来妈妈的声音:“叶儿!”

我一惊,从中醒来,回头跑去妈妈身边,一起回家。此时的生活已然平凡,早没有童年里坎坷的感觉,即便寒风凛冽,但终是行走在了一条安宜的路上。

7.情感如光:照亮学生的人生 篇七

其实这篇文章我已经教过很多遍了,十年前的学生和今天的学生反应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堕泪”的。以前我总是把原因或归结于自己的教书水平不够,或归结于当今学生的人情淡薄。可仔细分析一下,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

情感共鸣是需要基础的。清代评论家叶燮论诗,曾用四个字来概括作家“做诗之本”,即才、胆、识、力。这四个字,说到底就是作家的素养和能力。任何一篇作品,不管作家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文学修养都会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如此,阅读这样的作品,自然也就需要与之相应的文学修养,才有可能真正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但是,我们的学生只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不论是文学修养还是文化底蕴,都和韩愈这样的文坛巨擘相差太远。以如此的文学基础来阅读韩愈的千古祭文,他们只能读懂作品最表层的意思,知道韩愈在表达对侄子的思念之情。

再者,情感的共鸣还需要彼此之间有相似的生活体验。林纾在评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这里林纾特别强调“自少失母之儿”,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和归有光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更能从归有光描写其母听到大姐“呱呱而泣”、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这样极普通的动作描写中,很自然地生发出悲戚之情。而我们的学生,每天两点一线,没有经历过人生的悲欢离合,自然也就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了。正如大学时候听何永康教授上课,他说:“文章读不懂没关系,放个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你自然就读懂了。”这里说的正是生活体验的重要性。二十年前还是初中生的我,读朱自清的《背影》,也是什么都没读出来。而现在再看《背影》,已是感慨良多。我相信再过二十年,再读《背影》,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里。

如此看来,学生读完《祭十二郎文》不“堕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看到当前情感教育的缺失?情感教育是需要加强的。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维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下文着重分析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强化情感教育。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平时在改作文、随笔的时候,常常听到教师这样批评学生的作品:“无病呻吟。”我相信,在学生中的确存在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但是更多的作文记录了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是过来人,总是以一副历经沧海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总是批评学生的幼稚。但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时光再倒退十年、二十年,你是否会记得当时的自己,也像现在的学生一样,被那么多所谓的“闲愁”占据了全部生活?我想,一个能拥有“闲愁”的学生,一定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的学生。而当学生很认真、很真诚地把这些珍贵的情感付诸笔端的时候,教师却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冷漠地写上“无病呻吟”四个字,有比这更残忍的伤害吗?我们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更扼杀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我们责怪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却不知道他们最真切的情感已经被我们的无情扼杀了。学生在“无病呻吟”之后开始了真正的无病呻吟,故作深沉,如此下去,真情没了,矫情来了。戕害了孩子的真情却责怪孩子的冷漠,这是不合逻辑的。因此,情感教育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在孩子的真实情感体验中引导他们对真、善、美进行感知,培养他们的悲悯情怀。

二、重视课堂的情感引导

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尽管受到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但在高考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形势下,知识的讲授成了课堂的主体,甚至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目的。所以,在责怪学生情感缺失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反省一下,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我们讲一篇古文,教给学生的只有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我们讲一首古诗,教给学生的只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我们讲一篇散文,教给学生的也只有篇章结构、形散神聚。我们又如何能强求学生们在字里行间里读出欣赏和感动、甚至灵魂的共鸣与震撼?这样说,绝对不是否认语文的知识性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教授学习绝对是必要的,并且这是更深入学习语文的基础。但如果语文课只剩下这些,请问,当我们的学生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了,当他的所谓技巧、结构渐渐遗忘的时候,语文教育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什么?知识可能遗忘,但情感是陪伴人一生的,甚至是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读子美读稼轩读放翁,就要读出他们的忧国忧民;读庄子读青莲读东坡,就要读出他们的豁达超脱。即使他们不能完全读懂,也得让他们知道,这些作品的伟大不仅仅在于艺术的形式,更在于诗人那颗伟大的心,他们崇高的情怀。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追随着伟人的脚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丰富情感教育的方法

我们常说,教育无处不在。情感教育尤其如此。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文本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固然是重要的。但情感教育的方法决不仅囿于此。举个例子,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瞬间。一个男生谈到自己曾经养过的一条狗,他和狗的感情特别好。他回忆了那条狗临死前的场景:“狗粗粗地喘着气,紧紧地挨着我,我能感受到它的身体在我怀里抖动,它呼出的热气,它依恋的眼神,它渐渐冷了的身体。”那么大的一个孩子,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班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被他的叙述感动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的机会,随即提问:“大家感动的是什么?”有学生说是狗死了,有学生说是狗和人之间的感情,有学生说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无奈,有学生说感到生命彼此之间的依恋是多美的事……借助这个材料,学生懂得了生命之间彼此的尊重、信赖。我觉得,一次成功的情感教育,它需要一个契机,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本身的敏锐。情感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是个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是个有着敏锐的感受力的人,同时又是拥有教学智慧、能够因势利导的人。如此,身边的一切渗透着教师情感体验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情感教育的素材,都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8.情感如光:照亮学生的人生 篇八

其实这篇文章我已经教过很多遍了,十年前的学生和今天的学生反应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堕泪”的。以前我总是把原因或归结于自己的教书水平不够,或归结于当今学生的人情淡薄。可仔细分析一下,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

情感共鸣是需要基础的。清代评论家叶燮论诗,曾用四个字来概括作家“做诗之本”,即才、胆、识、力。这四个字,说到底就是作家的素养和能力。任何一篇作品,不管作家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文学修养都会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如此,阅读这样的作品,自然也就需要与之相应的文学修养,才有可能真正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但是,我们的学生只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不论是从文学修养还是从文化底蕴上,都和韩愈这样的文坛巨擘相差太远。以如此的文学基础来阅读韩愈的千古祭文,他们只能读懂作品最表层的意思,知道韩愈在表达对侄子的思念之情。

再者,情感的共鸣还需要彼此之间有相似的生活体验。林纾在评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这里林纾特别强调“自少失母之儿”,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和归有光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更能从归有光描写其母听到大姐“呱呱而泣”、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这样极普通的动作描写中,很自然地生发出悲戚之情。而我们的学生,每天两点一线,没有经历过人生的悲欢离合,自然也就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了。正如大学时候听何永康教授上课,他说:“文章读不懂没关系,放个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你自然就读懂了。”这里说的正是生活体验的重要性。二十年前还是初中生的我,读朱自清的《背影》,也是什么都没读出来。而现在再看《背影》,已是感慨良多。我相信再过二十年,再读《背影》,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里。

如此看来,学生读完《祭十二郎文》不“堕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看到目前情感教育的缺失?情感教育是需要加强的。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维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下面笔者想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强化情感教育。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平时在改作文、随笔的时候,常常听到教师这样批评学生的作品:“无病呻吟。”我相信,在学生中的确存在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但是更多的作文记录了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是过来人,总是以一副历经沧海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总是批评学生的幼稚。但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时光再倒退十年、二十年,你是否会记得当时的自己,也像现在的学生一样,被那么多所谓的“闲愁”占据了全部生活?我想,一个能拥有“闲愁”的学生,一定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的学生。而当学生很认真、很真诚地把这些珍贵的情感付诸笔端的时候,教师却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冷漠地写上“无病呻吟”四个字,有比这更残忍的伤害吗?我们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更扼杀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我们责怪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却不知道他们最真切的情感已经被我们的无情扼杀了。学生在“无病呻吟”之后开始了真正的无病呻吟,故作深沉,如此下去,真情没了,矫情来了。戕害了孩子的真情却责怪孩子的冷漠,这是不合逻辑的。因此,情感教育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在孩子的真实情感体验中引导他们对真、善、美进行感知,培养他们的悲悯情怀。

二、重视课堂的情感引导

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尽管受到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但在高考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形势下,知识的讲授成了课堂的主体,甚至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目的。所以,在责怪学生情感缺失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反省一下,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我们讲一篇古文,教给学生的只有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我们讲一首古诗,教给学生的只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我们讲一篇散文,教给学生的也只有篇章结构、形散神聚。我们又如何能强求学生们在字里行间里读出欣赏和感动、甚至灵魂的共鸣与震撼?这样说,绝对不是否认语文的知识性教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教授学习绝对是必要的,并且这是更深入学习语文的基础。但如果语文课只剩下这些,请问,当我们的学生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了,当他的所谓技巧、结构渐渐遗忘的时候,语文教育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什么?知识可能遗忘,但情感是陪伴人一生的,甚至是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读子美读稼轩读放翁,就要读出他们的忧国忧民;读庄子读青莲读东坡,就要读出他们的豁达超脱。即使他们不能完全读懂,也得让他们知道,这些作品的伟大不仅仅在于艺术的形式,更在于诗人那颗伟大的心,他们崇高的情怀。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引导学生追随着伟人的脚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丰富情感教育的方法

我们常说,教育无处不在。情感教育尤其如此。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文本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固然是重要的。但情感教育的方法决不仅囿于此。举个例子,有次作文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瞬间。有个男生谈到自己曾经养过的一条狗,他和狗的感情特别好。他回忆了那条狗临死前的场景:狗粗粗地喘着气,紧紧地挨着自己,他能感受到狗的身体在他怀里抖动,它呼出的热气,它依恋的眼神,它渐渐冷了的身体。那么大的一个孩子,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班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被他的叙述感动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的机会,随即提问:大家感动的是什么?有学生说是狗死了,有学生说是狗和人之间的感情,有学生说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无奈,有学生说感到生命彼此之间的依恋是多美的事……借助这个材料,学生懂得了生命之间彼此的尊重、信赖。我觉得,一次成功的情感教育,它需要一个契机,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本身的敏锐。情感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是个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是个有着敏锐的感受力的人,同时又是拥有教学智慧、能够因势利导的人。如此,身边的一切渗透着教师情感体验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情感教育的素材,都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9.夏花一样的人生小学作文 篇九

育才中学高三朱文洁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在洪荒之中,时常有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发问:人,为什么及凭什么而存在?活着,是为了寻找什么价值?

潮起潮落,日月轮回,人们用了千年的时间才得到了一个模糊的答案:人活着是为了留下一个印迹。哪怕只是夏花那一季短暂的馨香,便已足矣。 于是屈原来了。

他带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与惆怅,峨冠长衣,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想寻找一个印迹,来证明存在的价值。滔滔的江水似在喃喃轻语,于是屈子投入它的怀抱倾听河水的答案。人生的浪漫化作江波的光辉。屈子的夏花没有凋谢,而是随水流向永恒。 于是司马迁来了,踏着屈原的印迹。

他知道历史给了他一个责任,他也知道他该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但他只恨人生的.脆弱与短暂,那朵夏花只为他盛开一季。于是太史公在遭遇重创后却依然操起了笔,写出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经过暴风雨的夏花才更坚强,才有更震撼人心的美丽。于是诸葛孔明来了,身负兴亡之重担。

这位“卧龙冈散淡的人”,用一个老臣的忠良呕血写下《出师表》,那用血汗浇灌的生命之花开得如此之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只是夏花未能等来第一场秋雨就凋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种深沉的香气却久久地留存了下来。 于是李白来了,头是高昂的。

毫无疑问,这位盛唐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为了寻找一个印迹而来。他一路高歌,带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与豪壮。他是中亚的一朵奇葩,香气浓郁,那笔下倾吐出的过人才气,让后世久久地为他陶醉。

10.人生的味道学生作文 篇十

人生的味道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总的来说没有一帆风顺,有的人历尽坎坷,有的人依靠财产胡作非为,有的人认真学习,我的前半场在学校,战斗也非常精彩,有着酸甜苦辣,不信,一起去看看!

一年级甜

一年级虽然是打基础的一年,但由于鄙人聪明才智胜人一酬,因此,在一年级玩的战场上,你每天都可以看到我的身影。一年级,我无忧无虑,可以尽情的玩,那段日子是多么的美好,那段日子是多么的美妙,我好怀念呀!一年级是多么的甜呀!

二、三年级酸

正因为我相貌出众、学习也不错,深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因此也招来一些不法分子的嫉妒。出于这一点,他们常常来找茬,这使我吃不上饭,睡不上觉,还好,我还有一个应付这类问题的法宝,想知道是什么吗?你可不要跟别人说呀!就是消气歌,怎么样,不错吧!虽然我有制胜法宝,但我还是觉得酸酸的。

四、五年级辣

唉!不知我是倒了几辈子的霉滩上了这样麻辣的数学老师。有一次,上数学课,由于发了一下呆,老师罚我抄了公式十次,并且还在课上狠狠的批评我了一顿,我的天呀!您这叫我以后怎么在江湖上行走啊!教我一年还好,谁知五年级也由她任课,我的妈呀!这是不是太辣了?

六年级苦

六年级可真是暗无天日,特别是第二学期,初中考是一位强大的敌人,为此我整天忙里忙外的复习。唉!那可真叫苦啊!

11.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篇十一

【关键词】人生;成功;幸福

人生的成功是什么?就是在克服困难,战胜失败,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获得人生的幸福。成功和失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功与失败,仅有一线之隔。成功犹如悬崖上的一朵花,想要获取它,你就必须有耐心和毅力,以及经万数次的危险。其过程虽艰辛,但结果却美丽。因为克服了失败,就有了成功的喜悦。因此,作为一個当今的中学生,弄清人生的成功从那里来,人生成动的意义,人生怎样才能成功等问是,其现实意义和人生价值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一、人生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人生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我们来看看成功人士的人生履历吧。

美国的麦可.乔丹曾报名高中篮球队,但因“身高不够高”而被拒绝,他虽然因此暗自饮泣,但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天天花够多的时间练习。随着时间的累积,他进了校队,也打进了NBA。

再看创下许多音乐纪录的五月天在成名前也遭遇过失败的打击,他们曾是没什么钱的学生,必须节衣缩食来买唱片、吉他等用具,当时他们努力把握每一个演出的机会,这样的日子过了许久,也曾感到迷惘,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犹疑,但没有放弃,直到滚石签下他们。

虽然“失败”带来成功,但如果在面对生命中的高墙时,选择转身离去,就不可能成功。当你因成功感到骄傲时,前面等待你我的是失败的深渊。失败不一定有成功,成功前不一定没失败。李自成从农民起身,反抗明清末暴政,建立大顺王朝,却因失去当初理想目标沉迷于酒色,纵容属下掳掠,最终被吴三桂推翻,死于农民乱棒之手。而拿破仑也是因看到王宫的金碧辉煌而迷了心智终究没成功完全最初的理想目标。风雨过后总是晴空,乌云上是晴天,成功不骄傲,失败不灰心,当你我遭生命中的惊叹号时,要相信每一次的失败,带来美丽的成功。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没有苦涩的失败,哪来成功的甘美。

二、人生成功的基本保证

(一)良好的心态

人生要想走向成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却也不像我们说的那样难。最最重要的是看你自己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如果你想要堕落,没人能拯救你;如果你要放弃,没人能绑着你。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态度。但是,在成功之前,你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确定你的目标,你的理想。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更没有成不成功的说法。而这一切,就像在一个没有圆圈的场地跑步,尽管你从一开始就没有偷懒过,也没有歇过,拼命的奔跑,一天,一年,甚至十年你也不会到达终点。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你感觉特别累,甚至失去了往下跑的勇气了。

(二)坚忍的毅力

想要成功,仅仅有目标,有理想,还远远不够。有了目标,有了理想之后,你要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付诸行动,并且为之坚持不懈,不到悬崖不回头。请你记住:人生的成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走到尽头,你就永远不知道陪你走到最后的那个人是谁。或许我们没有很多的资本,但我们唯一有能力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知道谜底,所以,那就必须勇敢地走下去,即使失败了,你也可以笑着说:我已经努力了,我问心无愧。

(三)负责的精神

责任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背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所以说,我们要成功,还得对我们的行为负责,对我们的选择负责。可以这样说: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在百度百科里,成功的一条基本解释是:一个人得到社会、历史、人民的认可,无论结果如何,都可认为他是个成功的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所以更不可能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人。

(三)谦虚的精神

当你的事业成功了,千万不要沾沾自喜,更不可失去自我。你应该清楚的知道,你事业的成功,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应当要知道,独木是烧不着的,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你事业的成功,必须有赖于社会的支持,有赖于他人的帮助。要是失去了这些条件,你的成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我们成功之际,必须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四)积极的心态

美国的拿破仑·希尔和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特别强调:“人生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有积极的心态。人生的成功,态度最重要,有了积极的态度,就有了积极的人生。”一份由研究机构所进行的万人调查显示: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最关键要素中,80%属于个人自我价值取向的“态度”类要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意志力等;13%属于后天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知识和能力。7%属于运气、机遇等因素。客观环境固然很重要,但它决定一个人暂时的成败,但如果一个人有积极的心态,激发高昂的情绪,克服抑郁、消除紧张就能凝聚成功的行动力量,从而实现人生的进步及事业的成功。

(五)德性的修养

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准则,并在青年时期对自己进行了严格的品德行为训练。美国的阿尔伯特·哈伯德在其著名的《送给加西亚的信》中提出了以“忠诚、勤奋、敬业”为核心的工作原则1;美国的另一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则提出了良好人际能力的基本思路。戴尔·卡耐基认为:“成功15%靠专业技术,85%靠人类工程即人格和领导别人的能力”2,这一切都构成了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

现代管理学之父,他在《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等书中写道:“事实上,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正如医学不等于妇产科一样。妇产科是医学的一部分,同理,企业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3“有伟大成就的人,向来善于自我管理。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凤毛麟角。但在今天,即使资质平庸的人,也必须学习自我管理。”关于目标管理的理论:“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有工作”4关于时间管理的理论:“如果不对时间进行管理,那么任何管理都没有必要了。”*等现代管理理论十分精辟,可以合理运用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六)远大的人生目标

当人生成功后,一定不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个人,他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二十三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二十六岁时,伴侣去世;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三十四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三十六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螺旋;四十五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他五十二岁时,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当上了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这个人,就是美国的已故总统林肯。作总统的林肯,有着如此坎坷的路途。

作为世界闻名的大文豪马克·吐温,也同样有着不凡的人生。他曾经经过商,做过打字生意,办过出版公司,结果亏了30万美元,但他没有就此颓废,而是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他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利用自己的天赋开辟了文学创作中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成功来之不易,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小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5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成功来自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坚持、历经艰难困苦的勇毅、刻苦勤奋的钻研;成功来自丰厚的知识积累、敏锐的头脑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来自敢于幻想想象、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敢于创新;成功来自不怕挫折失败、讥讽嘲笑、打击报复;成功来自伯乐善相千里马,不拘一格降人才;成功来自脚踏实地、抓住机遇、善于合作和外界的支持。

人生的成功,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证。怎样才能使人生成功呢?三个基本要求__立人、求知(博学)、弘志。在人生实践过程中,一是是“自强不息”6,二是“厚德载物”7,三是“止于至善”8。只有这样,作为人(仁),才会有成功的人生,幸福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摘引自美国的阿尔伯特《送给加西亚的信》。

[2]摘引自美国的戴尔卡耐基语。

[3]摘引自现代管理学之父《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戰》。

[4]摘引自现代管理学之父《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

[5]摘引自冰心散文。

[6]摘引自《周易、乾卦、象辞》。

[7]摘引自《周易、乾卦、象辞》。

12.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十二

一、“厚德载物”与“崇德广业”

1、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成事必以德为先

“厚德”才能包容万物。《周易·坤·彖》:“坤厚载物, 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大地是因为它厚重的才可以承载万物。大地的包容的品德, 没有疆界的。它含育一切使之发扬光大, 万物亨通普受滋养。在《周易·坤·象》中, 将大地与君子相类比, 道出了千古名言:“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要象大地的博大宽厚、德深识广, 以增厚自己的美德来谦让包容万物。

“德”是“物”的依存, 有“德”才能“载物”, “厚德”才能容“万物”。人是一种道德动物,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是人的思想和智慧的精华。人的道德素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离开道德, 人将失去人性;离开道德, 更谈不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周易》认为遵守道德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善有善果, 恶有恶报。《周易·坤·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修德行善的, 必有吉庆, 作恶多端, 必留祸殃。

2、在道德与事业的关系上, 《周易》认为道德与事业相辅相成

一方面, 道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周易·系辞》:“夫《易》, 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因为品德高尚, 行为端庄自信的人, 才会得道多助, 利于建功立业。《周易·系辞》:“穷神知化, 德之盛也”。说明能穷究神妙之理而通晓变化之道, 是因为品德修养到了完美了程度。《周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 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 所以居业也。”诚实守信可以增进美德;用言词表明其真诚的态度, 可以聚集功业。

另一方面, 成就事业也是为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广业”又是为了“崇德”。《周易·系辞》:“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也就是说, 研究事物之理, 是为了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则身有所安, 最终其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良好的品德是大学生人成才和立业必不可少的保障,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有成就的人无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大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 以德为统帅,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以成才为目标,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自强不息”与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进取的治学精神的培养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的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留给后代的最古老、最核心、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文明还没有进步到文字表达的年代, 先贤在八卦中即以符号把这一思想固定下来, 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 饱经沧桑, 历经磨难, 正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才得以生息繁衍, 不断强大, 才炼就了不可征服的伟大民族之魂。这种精神在《周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周易·乾·象》:“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日月交替运行, 永放光芒, 四季周而复始, 永不停息。君子应当效法天体的运行, 坚定刚毅、奋发向上、奋斗不息, 永远进取, 不断提高充实自己, 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 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句话揭示了易道的主体, 即倡导的是光明盛大, 健行有序的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 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是激励大学生在人生漫长征途中, 面对曲折人生, 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道德修养, 达到崇高道德境界的内在动力。

自强不息的精神, 还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求学精神, 是激励莘莘学子勤奋学习、早日成才的保证。大学生要树立“人生在于奋斗”的观念, 树立刚健有为、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求学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在其从事的领域取得成就, 成为栋梁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君子之德”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具体要求

周易关于道德的内容非常多, 论述精辟, 博大精深, 散见于周易全文。《周易》对道德的论述最集中的论述在《周易·系辞》, 易学家称之为“三陈九卦”, 即从六十四卦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 分三次反复陈述其要义, 按照其意并参照九卦的卦爻辞, 可分类意译如下:

循礼践履:这是道德的基石, “《履》, 德之基也”。教人遵循礼义, 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就能顺利的到达期望的目的地。

行为谦虚:这是道德的把柄, “《谦》, 德之柄也”。谦虚就能被人尊重而光大其德行。社会的规律是憎恶盈满而喜好谦虚, 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为人谦虚, 必致亨通。

回复正道:这是道德的根本, “《复》, 德之本也”。中正无过, 有过即改。从微小处辨别事物的善恶, 自省知得失。

守正有恒:这是道德的前题, “《恒》, 德之固也”。在复杂的环境下不厌倦, 始终如一的守德。

减损过失:这是道德的途径, “《损》, 德之修也”。先经过艰难的减损自己的过失, 就能容易的获益, 并能远离祸害。

施益于人:这是道德的方法, “《益》, 德之裕也”。增益美德就能使德行充实而不虚设。施益于人能够广兴福利。

处困不乱:这是道德的准绳, “《困》, 德之辨也”。穷困时坚守正就能走向通达, 并能减少怨恨。

井养不穷:这是道德的处所。“《井》, 德之地也”。从水井中汲水, 井不干枯, 井存水但水又不溢出井外。井卦教人广积美德。

听命从德:这是道德的制宜。“《巽》, 德之制也”。教人听命、顺从之道。象风一样和顺, 既显扬自己的美德而又能隐藏不露。

综上所述, 《周易》是要人们遵守道德规范, 走正道, 谦虚谨慎, 反省自己的过失, 有错必纠, 助人为乐, 在困难挫折面前坚守内心信念, 行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周易》所提倡的立志进取的奋斗精神, 塑造理想人格的崇高精神, 不骄不躁的谦虚谨慎精神, 和谐友爱的礼让精神。这些精神, 是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最好注解, 也与时代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要求相一致。

四、“革故鼎新”“日日生新”与大学生发展和创新观念的树立

《周易》充分反映了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的观点, 认为旧的过程终结即新的过程开始, 强调生生日新, “革故鼎新”。这是在宗教迷信形式下反映出的朴素辩证思想。《易经》作者把是否有变化, 作为判断吉凶的标准, 认为有变化、有交感、有动向的卦是吉卦, 是有前途的。否则是凶卦, 是没有前途的。根据这个原则, 事物在变化发展时, 就有前途, 是吉的;停滞, 不变化, 就没有前途, 是凶的。这个原则在许多卦的组成和对该卦的吉凶认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以源于《周易》的“否极泰来”这句成语中涉及的否、泰二卦为例, 泰卦是由八卦中代表天与地的两卦组成, 卦形是地在上, 天在下, 与人们习惯的天在上地在下相反, 但此卦的性质是吉, 这是因为天气属阳, 阳气上升, 地气属阴, 阴气下降, 上升下降有交感、有变化, 是吉利的;否卦为天上, 地下。因无交感、无变化, 故为凶。

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大学生要树立变化发展的观念, 把握时代的脉搏, 顺应时代的发展, 根据社会前进的步伐来调整自己的思想。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首先要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 培养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其次要勤于学习理论知识,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断扩展新视野;第三, 要勇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 提高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能力。

五、“慎行”、“反身修德”、“朋友讲习”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

《周易》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主要是自觉修养, 强调慎行, 谨慎遵从社会的各种规范。同时也要求同行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

《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 厉无咎。”教育人们早晚都慎重, 大事小事都慎重, 这样才没有过错。《周易》还要求人们从现在做起:《周易·文言》曰“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

《周易·蹇·象》“山上有水,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其意为:山上有水, 有艰险难行之象, 君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应当反省自身, 修君子之德。《周易·大畜·象》:“天在山中, 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 以畜其德。”告诫人们应当学习前人的言论与善行, 蓄养自己的品德。《周易·文言》:“庸言之信, 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 善世而不伐, 德博而化。”要求人们平常言论要讲信用;日常行为要谨慎;防邪恶而保持真诚;不夸夸其谈;道德广博深化人心。《周易·兑·象》:“丽泽, 兑, 君子以朋友讲习。”以两泽相互依附、相互联结为例, 要求常与朋友一起讲论研习, 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以行为选择为要求, 道德不单是认识或心理问题, 更重要的是行为践履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 要以自我修炼“内功”, 以实践为主要途径, 做到“终日乾乾, 夕惕若”、“反身修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铜板易经旁训》 (线装本) , 光绪丙申年刊刻, 泰源堂藏板。

[2]《易经精华》 (线装本) , 道光七年仲春镌刻, 姑苏步月楼藏板。

[3]徐奇堂:《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易经》, 广州出版社出版, 2001年5月。

13.一堂人生的教育课小学生作文 篇十三

今天早晨,阳光明媚,喜鹊登上了枝头,我走出了家门,一阵和风,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我的脸庞,就像有什么好事要发生。

到了第三节,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校长要给我们上一堂课。”听完,班上欢呼雀跃,实在叫人激动,让人兴奋,就像有一股热血马上就要涌出来——突然,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在窗前晃过,她迈进了教室,定睛一看,就是朱校长,我激动得差点喊出来,面对校长,我很想要校长认识我,我便不停的举手。校长认识了一下同学,然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今天的主题,主题叫做: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校长在黑板上写了四行字:

要有责任心

有良好习惯

有明确目标

崇尚真善美

校长先就要有责任心来讲:责任心,往往决定了一件事的成败和一个人能不能成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14.给力人生的学生作文 篇十四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

那样一句低沉但不乏坚定的话,让我记住了屏幕上那位空着双袖的年轻人。又瘦又高,看起来文文弱弱,不知为何,让人生不出同情。

接着,在那万众瞩目的梦想舞台上,他用脚,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

当他的脚,如蝴蝶般在黑白键上飞舞时,曼妙的琴声如清澈的泉水流泻,击打山石,飞溅水花,渡过山涧,流淌进每个人的心。我深深为之震撼:那如五月金黄麦穗的.曲子,那如冬日温暖阳光的调儿,是这个年轻人用脚弹出的吗?一曲终了,许多人流泪,许多人鼓掌。是佩服,也是感激,感谢他教给我们人生的另一种活法。给力地活着,带给世界的更是给力。

也许每个人都该给力人生吧,泰戈尔有言:“生如夏花般灿烂。”那些梦想,给力一点,也许就会成为奇迹。

胡哲,没手、没脚,那有什么关系呢?他笑着说他没有烦恼,他不断挑战自己,去尝试连正常人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他全球巡回演讲,为的是把他给力的人生告诉所有人,把给力的信念传给所有人。

也许,我们只是怀着崇敬赞叹给力牛人,却忘了,自己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给力!正趁着青春年少,满腔热血,为何,不去努力拼搏呢?沉醉于网络不知归路,提起笔来青丝搔更短,最后只得入了梦乡。虚度了光阴,收获一份份红叉的试卷,一张张失望的脸庞,大概,连你自己也会长叹一声:“唉,不给力啊!”

给力远么?不远。也许,当你一圈圈奔跑在赛道上不再不喊累时,挥洒的汗水在阳光下便是彩虹;也许,让你挑灯夜读终于背出澎湃诗篇时,那字字句句都如喧响的涛声;也许,因你默默地努力,成绩一点点向上爬;也许,因你不懈地探索,难题一步步攻克;也许,因你坚强与乐观,困难与>挫折却纷纷拜倒在你足下!大概,不仅是他人惊叹的目光,连你自己都忍不住呐喊:“太给力了!”

也许,你做不了钢琴家,但坚持十指的舞蹈,又何尝不给力?也许,你做不了运动员,但与朝阳的赛跑,又何尝不给力?也许,你做不了第一名,但从最后一名开始奋力追赶,又何尝不给力?

15.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十五

自2008年特岗教师来到学校后, 我们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 学校教师队伍变得朝气蓬勃。此前, 学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2岁, 现在全校教师平均年龄仅28岁。第二, 学校教师整体学历大幅度提升。此前, 全校没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 现在则有15人。第三, 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趋于合理。以前, 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民转公和代课教师, 他们都是初中生, 有几个中专生也是医学、农机、物流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专业。自从特岗教师来了之后, 学校不仅有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乐等学科的专业师资, 而且还首开先河, 有了三个“第一次”:学校第一次有了英语课、信息技术课、音乐课, 村里的孩子第一次上了兴趣班, 这所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汇演。第四, 学校不仅有了常态化的家访, 而且形成了干事创业的风气。教师们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自己心爱的事业, 例如56岁的老教师耿绪忠克服年龄大、视力差等困难, 经常向特岗教师学习操作计算机的方法。第五,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以前学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只有10多分, 现在提升到了60多分, 个别科目的期末考试平均分还超过了县城的小学。现在很多在外务工的乡亲们纷纷把子女送回我们学校, 并表示特岗教师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第六, 村民们对教育空前重视。此前, 村里读完初中的人都很少, 现在连读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很多。目前, 村里的初高中毕业生报考的学校绝大部分是师范类学校, 他们说以后也要当教师。第七, 村民们的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前村民们只种植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追求温饱, 现在村民开始种植核桃等经济作物, 逐步向追求富裕转变。以前村里很多家长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把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女孩早早嫁出去;现在村民们以供女孩上学为荣。不仅如此, 村里还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扫盲班和农家书屋。

我虽然仅仅是一名特岗教师, 却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学校建校50多年了, 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 一直没有水, 极大地影响了师生们的学习生活。我费尽周折, 从社会上募得两万元爱心款, 修通了学校的饮水专线, 现在我们学校是全乡饮水条件最好的学校。虽然现在读书不要学杂费, 但由于学校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寒山区, 绝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还十分困难, 于是我请外界的爱心人士在学校采取“一对一”的模式助学, 目前, 已有318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资助, 其中还包括几名已经去城里读书的高中生。山里的孩子最喜欢体育运动, 但苦于没有体育设施和体育用品。我引资给学校修建了三个乒乓球台, 给每个班级发放了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学校里的学生还第一次玩上了足球和排球, 由于学生们实在是太喜欢踢足球, 有的时候我和同事们还要到操场上去给踢足球的同学维持秩序, 但我很乐意去体会这幸福的“烦恼”。山里的孩子也喜欢画画, 我就给他们弄来了精装美术本和蜡笔, 学生们喜欢得不得了, 如今见到我就会问:“老师, 还有蜡笔吗?”离学校最远的学生的家有15公里山路,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要从家里出发, 天黑了才能到家, 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手电筒。我们学校在贵州省海拔最高的区域, 结冻时间长, 天气寒冷, 我给女生们发了保温手套。这个学期, 我们学校和贵州其他学校一样开展了学生午餐工程, 我给学校所有的留守儿童弄来了饭盒, 使学生中午有饭盒盛饭。农村的孩子干活多, 手脚容易受伤, 我随时给学生提供创可贴、跌打损伤油等日常药品。平时我会注意看学生的手, 如果学生的手上有老茧就说明这个学生在家里干活多;我还会注意看学生的脚, 如果哪个学生长期没有穿袜子就说明这个学生家里比较困难, 这样的学生我都会给他们额外的照顾。我们学校服务半径15公里, 有六个村的学生就读, 从2008年至今, 我已家访这六个村所教过的六百多个学生的家。有一个布依族女生, 由于入学晚, 到六年级时已经18岁, 所以产生了退学的想法。我和该生的班主任去她家里进行了八次家访, 终于让她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她不仅读了初中, 而且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

父老乡亲给了我们极大的礼遇。村民们办喜事, 总会来学校邀请特岗教师去参加;农闲时节, 总有村民来学校找特岗教师聊天;乡里赶集的时候, 乡亲们会来学校问特岗教师需不需要帮着从集市上捎东西回来。乡亲们过年宰猪的内脏舍不得吃, 要等我们去家访的时候才拿出来招待我们。如果有特岗教师生病了, 乡亲们会争相来看望。村里的布依族老人还把特岗教师来村里后发生的变化编成了布依山歌。

乡亲们对我们的深情厚意令我感受极为深刻。平时我背包外出办事或回湖南老家, 总有乡亲拉着我问:“刘老师, 你是不是不到我们这里教书了, 我们可舍不得你啊!”动情之时常让我热泪盈眶。平时走在路上, 乡亲们会让没有入学的孩子叫我刘老师, 然后对他们的小孩说:“以后读书就把你送到刘老师班上, 他对我们这里的娃儿好。”2009年的时候, 学校修建饮水工程, 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 工程线路特别长, 所以占了村民很多地, 也毁了村民很多青苗, 但村民都说:“这是刘老师弄来的钱修建的, 我们不要任何赔偿。”去年的时候, 村里有几个村民在我的老家湖南打工, 在我没有告诉他们地址的情况下, 他们竟然找到家里去看望了我的父母, 并且对我的父母说:“刘老师对我们那里的人好, 所以我们来看看你们。”正是这个事情, 打消了母亲让我回湖南老家谋职业的想法。平日里只要我没菜吃了, 总会有乡亲给我送菜来, 尽管只是土豆、白菜等。2011年7月, 中国教育电视台到学校拍摄特岗教师记录片, 村民们以为是上级领导要接我去别的地方工作, 等记者们走后, 很多村民放下农活赶到学校要为我送行。

我们的突出表现也使我们很快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崭露头角。目前学校的教导主任、思政主任、后勤主任均由特岗教师担任;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均为特岗教师;学校12个班级, 有10个班级的班主任由特岗教师担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宁县人大代表中专门安排有特岗教师代表, 这可能是全国首创。尽管整个贵州省, 尤其是威宁自治县经济还比较落后, 但各级政府对特岗教师还是予以了高度重视和细致入微的关心。在各级各类表彰中, 都有一部分专门留给特岗教师;领导下乡的时候也都会专门抽出时间看望特岗教师。

我是一个外省农家子弟,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特岗计划”使我有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 而威宁的少数民族乡亲更是以亲情般的温暖接纳了我, 在物质条件还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了我们极大的尊重和极高的礼遇。面对此情此景, 我们的使命感越来越强, 不仅由衷地感到没有理由不认真干好工作, 并且也深深地恋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新发布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

16.建书香校园,奠定学生的人生本色 篇十六

关键词 书香校园 育人 成长

作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笔者认为办学兴校,第一资源:师资;第一任务:就是打造老师队伍。现在流行一句话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那么,同理,有什么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建书香校园的第一要务,就是书“香”教师队伍,从而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余秋雨先生曰:“没有文化理念的商人将走向死胡同,没有文化理念的农民将走向死胡同。”那么,没有文化理念的教师也将走向死胡同。建书香校园,就是给教师造就一种坚定读书的氛围。

只有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书是教不好学生的。只是期终平均分,及格率考得好,不算是优秀教师。弟斯多惠曰:“教会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楷模教师或教育家,不只是他所学生的平均分高,及格率高,而是他仍真心诚意地热爱教师事业,热爱所有学生,全身心奉献于教育事业。用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感动一批、几批、几十批学生。使一批的学生终身受益,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社会,为人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般,有作為的学生,怀念自己的老师时,并不是因为曾经这位老师使他数学得了100分,英语得了100分,语文得了98分。最能学生难忘的是,某一次思想工作,某一句话,某一次班会课影响了他。最主要是,这一位老师的人品和一贯的教育思想,文化内核影响了他,从而使他走向了成功。

我们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了育好人,就要有一定的内涵。“一个人的品位,是由他的内涵和境界所决定的,一个人的内涵和境界是由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所决定的。”

为此,我们的书香,坚持“香”教师,也就是坚持教师的读书活动。前几年我们读了《红楼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当最好的教师》、《这样当班主任》、《论语》、《道德经》、钱文忠教授的《三字经》、《弟子规》解读。每读一本都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写心得体会。写了后,要人人交流。这期我们要求教师读《知心姐姐卢勤》。

书香要“香”学生。学校按时开放图书室,规定学生看哪些种类的图书。开展以班为单位的读书演讲活动,每期搞两次,以此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培养一种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情怀。今年我们就开展读“雷锋同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一种品质,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当今的留守儿童较多,问题学生多,通过读书活动,激励学生有自信心,有健康之心。习惯,健康心理尤为重要,行为习惯,健康心理比知识更为重要。

好成绩出了社会不等于为好公民。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才生,在校期间驾车撞人又杀死伤者,一中国去日本的留学生,就一个月的生活费没有到位,追到中国杀母亲。

在学校管理中,教育比教学更重要,育人比教书重要。肯定一个学生,首先要肯定他的品德。

2011年《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孟佩杰,主委会的颁奖词为:“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持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一个细节。虽然艰难填满了她多个日日夜夜,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这是赞扬她的高尚品德,并没有称她的学习有多优秀。

学校以传统的经典沁润学生的心田。胡市镇中心学校读《三字经》、《弟子规》,读优秀人物的故事。发挥图书室的作用。书香,要“香”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孩子从小爱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每天必须读书的一种习惯。这种阅读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成长。

书香要“香“家长。

当今的学校教育在转型,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一对好父母胜过100所学校。”有教育家曰:“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要改变中国教育,也必须着力改变家庭教育。”先打好“家长教育”这个地基,建好“家庭教育”第一层“楼房”,才能建设好“学校教育”的“高楼大厦。”

为此,我们的书香,要“香”家长,建家长学校,按时开课,订教材。如这期胡市镇中心学校,教材就定为《知心姐姐卢勤》。现在的小学幼儿阶段,替代家长较多,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数是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当监护人。怎样管理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是陌生的。为此,必须对家长进行教育,首先要使家长当好学生。只有家长与学校教育,教师的教育相配合,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7.初三学生作文:我的人生 篇十七

而我则说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变幻莫测,富贫贵贱飘浮不定, 苦乐逆顺难以捉摸。待到真正醒来时,人生也就到了终点站了。 人生如梦,淡淡漠漠。这原本是一场美梦 ,这是一个似觉真实 其实虚拟的世界。你疑迟了,你在不知不觉中梦到了自己渴望而不可 及的美。人生如梦,慢慢长长。这场梦为何如此漫长,不经意之间, 梦中的一切便得是那样美好。可这样美好的梦境一被打断,就好比人 的手脚,断了不能再接上,即使接上,也不再是原来的那样了。我不 曾经历,只在冥冥中参透过人生的秘密,在无形中悟透过梦的真理。

人生=时间,时间=人生,随时间放开手吧!做一个曾经经历过世间 困苦的人吧~!

18.小学生作文人生的岔路口 篇十八

第二个岔路口:小学毕业考后的选择。这一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你走错了这一岔路口,那你的人生可以说就十分渺茫了。比如有的人去做流氓散崽,那么他的一生就完了。我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但是这不是危言耸听的。如果你选择进入好的中学,那你的人生之路还可以继续走下去。

第三个岔路口:高中毕业。如果你选错了大学,或者是考不上大学,自己又没有本事,那么,你就要被社会淘汰。能出人头地的几率也就只有百分之四十了。但是如果你选对了大学,准备出社会参加工作;或者你没考上大学,但是有一技之长。那么你就应该勇敢地继续走下去。

第四个岔路口:大学毕业。这个岔路口更重要。比如你得到的工作不适合你,不能学以至用、不能发挥你的专长。这样就会导致工作压力大,生活有一种压抑感。但是你要想想,即使不合你的兴趣有时侯也得干。因为当今社会,淘汰率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由不得你选择工作,是工作在选择你。

。。。。。。

19.让学生的人生因赏识而变得精彩 篇十九

关键词:赏识,精彩,闪光点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老师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中是神。 老师赏识学生,可以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情感上的熏陶,变得豁达乐观健康,思维活跃,有利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赏识作用真的不可低估。 那么,我们如何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呢? 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主要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的闪光点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内心。 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机会及时、恰当地肯定、赞扬学生,要善于用爱的欣赏的眼光去肯定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及时给予真诚肯定。 在教师赏识的眼光中,学生会获得极大的自信和无穷的动力。 在我教过的低年级学生中,有一个女孩反应比较慢,接受新知识很吃力,再加上胆子比较小,不会也不敢问,做一道题能磨一节课,老师稍大声点,吓得她一句话也不敢说。这可如何是好?我从小处着眼,从她容易做到的简单事情开始激励她。 一天上课时我叫她读课文,她读得声音极小,我站在一边及时鼓励她:“ 孩子,你读得不错! 就是声音有点小了,声音放大点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第二遍读过之后,我和其他学生给她送去最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她的眼睛亮了一下,这以后只要读课文我都能看到她自信地举起小手。 一次次的肯定树立起了她的自信,由此可见,教师的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一需要,从而帮助学生恢复、建立自信心,同时转化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二、让学生在爱的包容中慢慢成长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 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不是完人,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犯了错及时指出来不让他们继续犯相同的错就行了,一定不要把错误扩大化,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阴影,严重的会影响他们一生。 我曾经带过一个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孩子,不听还调皮捣蛋,说又听不进去,弄得我焦头烂额,很是苦恼,私下找他谈心,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想了又想, 从他身上的一个小优点对他进行转化, 我发现他眼神里流露出欣喜,交流鼓励几次之后,这孩子慢慢转变了学习观念,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上。 宽容让这个孩子有了进步。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的优点大于缺点,有些孩子的缺点大于优点。 为了便于管理,大多数老师比较偏向于优点多的孩子,我也不例外,但现在我觉得必须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短处。 学生是鲜活的人,个性千差万别,绝不能因学习不好就叫“ 学困生”,更不能总是拉着一张脸、声色俱厉地一一指出他们的缺点。 而是应该对他们的长处多加赞赏和肯定, 即使是批评, 也要蕴含深爱,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因为喜欢我而批评我,希望我做得更好,教师的亲和力越强,学生越容易接受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变得更好。 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带着感激而欣然接受呢? 老师一句短短的表扬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淡淡的安慰、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让学生获取莫大的力量,恢复自信,以极大的勇气去面对遇到的困难,积极健康地发展,孩子的学习生活因为有了爱,有了爱的包容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生机。

四、采用赏识教育不能过度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赏识每个孩子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善于剖析学生最想要的东西,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面前及时表扬、鼓励。 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赏识,这不仅对学生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班里的其他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赏识的不合适,同时也降低教师的信任度,影响老师今后的教育。 正确赏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恰当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

20.论当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篇二十

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也是特殊一份子,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担当着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当代学生是否树立积极有效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希望。然而,通过一些调查和研究不难发现,当代学生在树立人生价值观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导致了个人的发展出现了障碍。所以,当代学生必须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且是当务之急。

一、当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现状

1、追求多元化。传统时期人们的思想就是致力于国家建设,以奉献为主。然而在当下社会发展的今天,这种心态已不复存在,当代学生的头脑变得复杂化,与旧时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各种形式和渠道的出现,使得他们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多元化的追求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多地强调自我价值。

2、竞争意识强,责任感匮乏。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强烈,一方面是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追求目标所影响。光是就业压力就足以让当代学生有了很大的压力感,竞争意识尤为强烈,因此就出现了本升研升博的局势,虽然,考研、考博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功力化,且责任感比较匮乏,由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发展。

3、人生价值观物质化,忽略个人精神世界构建。学生的世界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尤其在当下的社会形态之下,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相继出现,学生被社会所诱惑着,一些不良的习惯时刻在学校上演着,导致了社会发展的恶性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大部分被物质所充沛着。在这些物质的诱惑之下,他们的理想追求显得尤为淡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迷茫着、彷徨着、犹豫着,直至选择时刻真正到来,由此导致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物质化,个人精神世界构建全无。

4、人生价值观迷茫化。当下一些学生进入学校要么成才,要么无所作为,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失去了目标,没有人生理想,缺乏个人奋斗力。他们对于人生规划没有方向和目标可言,认为大学对于他们没有任何作用,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观点,常常会导致学生自身的风貌和心理有所扭曲。

二、当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方法

1、加强自身修养。对于当下学生来说,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各门课程,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时刻关注社会新闻动态,向一些积极优秀的人员学习,各种对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应该积极参加。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心中有抱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一个大学生如果想要做到这些,内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在个人品质方面较为优越,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些能力,比如说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将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明确地端正人生的目标和方向,由此提高人生价值观。

2、深化教学革新。学校应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课堂作为基础,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加大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度,注重各种趣味教学的导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由此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自身形成较好的道德水平,在其它课程上教师也应该将道德类引入课程。此外,应该定期开展与此有关的活动,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此有关的电影,观后写出观后感,且将优秀的观后感评出,感染其他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亲身体验,可以鼓舞学生,让他们从中感悟生活,扩展眼界,丰富生活。对于那些有条件的学校更应该充分利用条件,聘请一些名人授课,定期开展积极有效的课程教学,让学生从这些名人教学中体会与众不同,感悟课程的有效性。此外,在课程其中可以加大学生与名人教师的交流互动空间,让学生从交流互动中解决一些疑惑,从而真正达到有效课程的目的。

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当代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树立这些不是简单的三言两句,需要一个十分长久且艰难的阶段。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坚定信念,有勇气和毅力,当国家利益摆在面前时,要有牺牲个人利益的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观。

4、将国家社会作为后盾力量

国家应该不断适应新时代,进行各种课程教育的改革,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教育同步对待,可以将一些课程设置进行相关的调整,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将政治文件作为主力,把社会媒体舆论作为辅助条件。此外,要加大各种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摒弃不良社会风气,将高校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切实保证当代大学生能够将个人追求与国家社会追求有效地结合。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当代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代学生在此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这些不足和缺陷导致了他们人生目标的不明确,不能够有机地将个人利于与社会利益有效结合。为此,必须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当代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 罗世钦.论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暨南学报.1995年03期

[2] 成 力.对人生价值观几个问题的探讨.海南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王锐生.21世纪的人将有什么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04期

上一篇:经济管理核心下一篇:灾后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