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社团教材(共13篇)
1.儿童画社团教材 篇一
德才网(http://www.decai.me)
一.学生社团联合会概况
社团联合会(Students" Association Union)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管理社团工作、服 务社团发展的学生组织,旗下管辖着涵盖文学学术、实践服务、艺术文化、爱好兴趣、体育 运动等功能丰富、类型兼备的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它以充分调动众多社团及其会员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全面开展有深度、有内涵、有品位、有价值、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不断丰富校园 文化生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1.社联职能 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职能包括:
1)管理社团相关事务(如社团招新、社团注册、社团财务、社团活动场地批准等
2)为社团提供必要服务(包括帮助社团组织机构建设、帮助维持社 团之间的联系等等。
3.)建立并维护学生社团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联系、组织全校性社团活 动等。
4.)社团联合会自身的工作(如宣传部负责自己活动情况宣传、社团活动宣传,办公室 总体把握自身纳新等)。
2.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
学生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是社团联合会的最高决策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由各社团派出代表组成。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做出的决议,必须有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通过。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
1、审议和批准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工作报告;
2、讨论和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与任务;
3、修改本会章程;
4、选举产生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团;
5、讨论、决定应当由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议决的其他重大事项。
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团(以下简称主席团)是学生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是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团下设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财务部、外联部、文艺部、活动管理中心、新闻网络中心八个部门,并负责指导社团理论发展研究会。主席团及各职能机构各司其职,共同为XX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贡献力量。各职能机构职责如下:
办公室:是社联的日常办事机构,起上传下达和协调联络的作用。辅助主席团协调社联各职能部门工作;负责主席团相关决定决议的传达和检查落实工作;负责社联印章管理、办公室值班管理、办公室管理和卫生保洁等日常办公事务;负责社联的来电来函、信访和通讯联络工作;负责各项会议的会务、考勤和监督工作;社联文件的起草和发送工作;负责社联档案管理和通讯录的制作。
宣传部:负责社联的海报、横幅、喷绘、写真、展板、广播等宣传工作;对社团宣传工作进行监管和服务,培训与联系社团宣传人员;负责社团文化宣传专栏的维护与管理;负责社联工作简报和活动简报的撰写工作。
德才网(http://www.decai.me)
组织部:负责社联的组织、人事和考核培训工作。具体为负责社团成立初审,社团评比,社团负责人培训、考核和任免,社联干部干事的招聘、培养和考核和任免工作,社团换届管理工作。
财务部:负责社联经费管理和财务、资产管理;负责社团会费管理和财务人员培训工作;负责社联和社团的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
外联部:负责对外联络工作。负责为社联和社团活动申请提供公共场地;负责赞助商家的初审和商业活动的监督工作;为社联和社团举办的大型活动争取社会支持和筹备资金;负责校内外的沟通、联系工作。
文艺部:负责社联的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为社团活动提供主持、礼仪、文艺节目和文艺指导等服务;整合社团文体资源,丰富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心:负责社团活动的初审、管理和服务;负责商业赞助性质社团活动的督导和服务工作;社团活动教室场地的管理和活动设备设施的提供与维护;对社团重点活动的督导和服务。
新闻网络中心:社团文化网的维护和内容的更新;社团活动的新闻采访工作;社团刊物《东陆社团》和社团杂志的编印;校内外新闻网络媒体的沟通与联系。
学生社团管理机构设置图
3.学生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是管理xx大学学生社团的学生组织,是XX大学一百多个学生社团的联合体,代表校团委负责管理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表现为:
1、政治领导。把握学生社团发展的政治方向,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的发展朝向党和团指引的方向,大力培养广大社团人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组织管理。对学生社团实施组织管理,加强学生社团负责人、社团骨干的培育与管理工作;负责社团成立的初审和答复工作;监督学生社团的各项组织建设
德才网(http://www.decai.me)
工作。
3、思想引导。积极指导学生社团思想建设工作,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社团发展,运用先进的思想武装社团人,提供正确的思路指引社团发展。
4、活动督导。引导学生社团开展健康、积极向上、符合时代主题的活动;审批与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系列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评估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力与效果;监督社团各项活动的实施。
5、财务监督。对学生社团财务实施监督,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调查与监督工作,以期促进社团的财务工作。
ps:目前有些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也称作社团部,但是其职能是一样的!
德才网(http://www.decai.me)
2.儿童画社团教材 篇二
一、从例题标注走向儿童思疑
为了能更加接近儿童,增强教材的活泼性、人文性及趣味性,新教材在例题的重、难点处以形式活泼的标注提醒和强化此例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机械地把例题中的标注提示语作为例题教学的唯一重点进行教学,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疑点,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现实状况和个性差异。
[案例1]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材中例题表述如下:
教学实践表明,上述例题中的提示语并不能反映教学难点。课堂上,学生在做练习题时,没有人把“4”不写在“9”的上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另一方面,例题中被除数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能够被“2”除,不存在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从而引发学生讨论商应商在哪一位上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提示语未能关注儿童的认知“缺口”,即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出错的地方不在于此,而是在计算过程中不会“移”数。
例如,上述例题中,当百位上除完后,要把被除数十位上的8移下来,学生不知道怎么“移”数。特别是学困生,要么不知道8移下来是写在1的左边还是右边,要么就错误地把8和6一块儿移下来。这说明学生对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并不清楚,未能体会到每一步是表示“几个几除以2”这一“包含除”的除法原理。
针对学生不会“移”数的现象,教师教学时不能把本例题教学的难点机械地聚焦在“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这一知识点上,而应基于学生的思维疑点引导学生展开“儿童视角”的算理探索。如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师:百位上的9除以2得到的4表示什么?
生:4个百。
师:所以,这里的4应该写在商的哪一位上?9个百除以2得到4个百还余1个什么?
生:1个百。
师:1个百除以2不够除了咱们怎么办呢?
生:把8移下来。
师:8表示什么呢?
生:8个十。
师:那1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
生:18个十。
师:所以,8移下来应该写在1的左边还是右边?1 8个十除以2得到9个什么?
生:9个十。
师:9应该写在商的哪一位上?
如此引导学生经历除法算理的探索过程,学生不仅知道每一次除得的商写在哪一位上,也深刻体会到了只能一个数一个数地往下移,并知道移下来的数所写的位置。这样就能有效抑制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遇到“商不够商1,一下子移下两个数而忘记商0”的情况。
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时不能套用教材中提示语进行直接试问,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灵活调整并拓展标注提示语的内涵及核心。本例题提示语可以拓展为:“这里的4表示什么?应该写在商的哪一位上?接下来的商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能在亲历算理的过程中自然建构计算的方法,亦能对后续的除法计算算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打下坚实基础。
二、从例题方法走向儿童思路
新教材中的例题所呈现出来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是在一些教材实验学校经过实践和调研并通过教材编写人员提炼、概括而成,其中或多或少地浸润了一些成人的思维因素。因此,教材中所呈现的学习方法不完全是适合所有儿童理解与接受的方法,抑或说也不一定是符合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最佳路径。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从“儿童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要善于解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机械“传输”教材中的方法。
[案例2]教学“图形覆盖中的规律”
教师出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并提问学生该数列可以框出几个不同的和?
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算式13-1=12(种)。
而教材中要求教师纠正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说出“13-2+1=12”的算式。
细细分析,学生说出“13-1=12”是有自己想法的,这里面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必要硬拉着学生朝着教材的方法去引导。因为每次平移总是一格一格地往右边平移。所以,不管框里框几个数,只要把框里的最后一个数看作第一次平移过的数,这样从总个数里减去框里除了最后一个数以外的数的个数即能得到答案。例如,框里有两个数,就减去前面一个数(圈里的数),例题就可用算式“13-1=12”解答;框里有三个数就减去前面两个数(圈里的数),例题就可用算式“13-2=11”解答……以此类推。这样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只要一步计算的算式就能得出不同和的个数。
在实际教学中,若按教材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开始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加1?而且在解题过程中,又经常遗忘“+1”这一步而造成解题错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研读教材,解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让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在教材方法和成人思维的连接点上得以有效延伸。如此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彰显教材的最大价值。
三、从例题图示走向儿童思考
新教材中的例题图示,一方面是直观呈现例题所要表达的意图,以促进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不断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意识,促进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逐步提高。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例题中的图示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局限于例题图示的情境模式之中,从而忽略了学生对例题学习的真实理解。因此,例题教学时需要跳出图示模式学数学。
[案例3]教学“确定位置”
教师引出方向图示:
学生利用这个“十”字图示判别方向时,能够很快说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四个方向,而学生一旦离开这个“十”字图示就很难快速说出这四个方向。例如,出示任意路线图:,学生就很难说出路线方向。此时,教师只有在每个“拐弯”处加上“十”字方向图,学生才能“恍然大悟”。所以教师教学时,在结合“十”字方向图引导学生认识方向后,有必要把“十字架”隐去,引导学生讨论辨别方向的技巧。只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才能把已有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知识有效迁移到“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位内涵中,从而真正掌握有关方向判别的知识。教师只有跳出“框架”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才能触摸学生思维深处的想法,继而促进高效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
四、从例题表述走向儿童思维
例题教学中,在表达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或数学定义时,教材一般都是在呈现例题情境后直接给予表述,学生往往无法直接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即如此下定义的依据是什么?所以,一线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机械地把例题中的概念表述直接抛给学生,否则学生不理解知识内涵,也无法接受这一知识“规定”,对后续的学习会形成思维障碍。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从例题表述出发,关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经历概念表述的形成过程中,促进对知识的领悟和内化。
[案例4]教学“认识比”
教材中先呈现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然后说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接着提问:“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教师提问“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时,没有学生能概述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时,未能从例题表述走向儿童思维,而是直接把例题表述灌输给学生。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教学都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含义。因为学生此时在课堂上会呈现出如下思维:教材上说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照这样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速度之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因为速度和时间也有数学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教材中把“速度=路程÷时间”这个除法数量关系式呈现出来就能想到两个数的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即学生不能从“速度=路程÷时间”引导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故而,教师教学时,要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把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领悟“比”的概念;要让学生感悟到“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不是只有不同类量的“比”才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同类量的“比”更加凸显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含义。所以,这一数学定义不能只依靠不同类量的“比”引导学生领悟,而应从学生认识同类量的比就应该让学生去感悟。
对此,课堂上可作如下实践。
当教师提问“可以怎样表示牛奶与果汁的杯数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学生说出“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时,教师顺势引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2’”。此时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数量关系式,促进学生初步感知“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就表示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是3:2,就表示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进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感知“2:3就是,3:2就是”。
如此引领学生思维,学生自然就把“比”的意义与分数及除法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比”意义的自然建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同类量比的意义感知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量比的含义,学生才会真正领悟“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意义时,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排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继而经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接受并认可教材中的例题表述。
3.儿童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三
关键词:儿童社团;小班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243-01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自2006年秋季正式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励精图治,在小班化试点中科学运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张扬小班学生的个性。
一、儿童社团建立的背景
1、小班化教育实施的需要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优质资源,其“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继承大班教育优点的同时,必须努力挖掘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致教育,在“适合”中努力做到“适性”。儿童社团的建立作为小班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呈现方式,充分显现了他的精致性。
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社团各项活动的组建必须吻合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儿童社团正是基于尊重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更好地发挥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3、服务家长的需要
当下,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兴趣班使得家长来不得半点犹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成了众多家长强烈的育子动机。学校各项社团的免费开展正好吻合了家长的需求,其双向选择性更好地促进了孩子兴趣的发展。服务家长,发展学生是社团建立的根本宗旨。
4、教师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师中不乏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才华出众者,儿童社团指导教师的招募为这样一些教师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为我校进一步加强教师科研型团队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平台。
二、儿童社团的组建
1、充分调研,布局谋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作者预先谋划;儿童社团的组建更需要我们事前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角度进行充分调研。家长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我们能做到哪些?学校内外能否招募到具备专业特长的指导教师?作为学校全盘棋子中的一颗棋子,我们如何下好?暑期,学校就进行了充分调研,做好开篇布局,保障儿童社团在开学第一周就顺利进行。
2、充分告知,双向选择
儿童社团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学生、家长的需求上,从学校层面来看,我们仅仅组建了各种类型的社团,招募了具备专业技术特长的教师是不够的。教育是一种服务,服务就必须考虑对象的需求,尽最大努力地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是我们社团不懈的追求。
3、充分开放,实施走班
儿童社团打破了常规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学生实施“走班制”学习。这种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新鲜、好奇的特点。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因为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使得他们有了更多共同的话语,也锻炼了孩子良好的适应交往能力。
三、社团活动的开展
1、活动项目的设置
学校组建了“国际象棋”、“国学经典”、“典范英语”、“武术”、“合唱”、“软笔书法”、“舞蹈”、“珠心算”八个类别的十七个社团项目。其中聘请本校专业教师8人,外聘教师3人。聘请的教师在本专业领域都可谓硕果累累。
2、社团活动的组织
每周一、周三、周四下午是儿童社团定期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分散,有的在操场、有的在四楼专用室、有的在一楼教室。为此,针对学生特点,学校特别提出,所有指导教师必须提前5分钟在一楼大厅将学生整队带至活动地点。班主任在活动开展后进班查询,管理人员随时进场活动视导并做好视导登记。
3、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校要求儿童社团指导教师在活动指导中严格执行活动计划,并努力达成阶段性目标,保障学期目标的实现。活动期间,积极利用儿童社团家长委员会及时反馈各社团活动情况,并定期召开指导教师和家长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教师、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建议,开放社团,邀请家长和家长委员会成员随时参与活动并及时填写反馈单。学期結束,各社团进行一次集中汇报展示,邀请所有家长参与活动。
4、积极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学校为师生积极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在展示中认识自我、巩固提升兴趣。国际象棋社团曾先后赴南京、上海、天津、合肥参加赛事交流。
四、成果与展望
儿童社团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师生共计荣获各级各类奖项260多项,五名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校被授予“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4.儿童画社团活动小结 篇四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们的儿童画社训练活动也得以告终。我们本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形成个性品质为目的,使我们的儿童画社顺利开展活动。本学期,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在每天的训练中坚持临摹和创作相结合,学中画画中学,使我们画社的每一位队员在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和装饰技巧中都得到了提升。实践证明,本学期我们的训练计划制定的是扎实有效的。下面我将儿童画社一学期的训练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挑选队员,充实后备力量
本学期,我们画社共有队员25人参加训练。一个学期下来,这些小队员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创作的作品着实让大家惊叹!我们画社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只是凭着好奇心和兴趣来学,其基本功并不是很好,这部分学生与我们挑选的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做到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要满足其他学生,我们分别给他们制定不同程度的训练目标,学习中让他们互相帮助。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这些学生的绘画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临摹创作相结合,探究新的绘画技能和方法
本学期我们小组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临摹练习,让学生在临摹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扎实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画面的装饰技巧。与此同时,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涂色的技巧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表现技法,创作的作品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今后的训练中我们还要不断努力。
三、作品成果:
本学期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共计作品有80多件,精品有20多副。其中作品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有以下几位同学,她们是:屈靖瑞、安贝儿、周焱琦。收集整理了优秀作品后,我们还在社团活动中进行了展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
四、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5.儿童诗歌,适合朗诵教材 篇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绿树/对我招手/花儿/对我挤眼 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 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 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就这样,突然间,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妈妈的心
我是一颗小小的繁星,妈妈是浩瀚宇宙。我很小很小,妈妈的心很大很大。妈妈的心把我装下,妈妈永远的把我牵挂。我想对妈妈说上一句话,妈妈是那么的伟大。是那么的和蔼,我爱你妈妈。妈妈的心很大很大。
《月亮》 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小童话》 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 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芽苞》
春天到了
天气暖和了
快点出来吧
小芽苞
别只露出个小头 有一群花朵说:
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
我么想像树一样成长。
《石榴》
石榴花开了 是夏姑姑扎上了
鲜艳的蝴蝶结
石榴果熟了
是秋妈妈在摇着
收获的红铃
树皮外面多美 快点出来吧 太阳会给你 穿上绿衣 春风会送给你 甜甜的露滴 《渔火》 夜静悄悄的 河水 是一个乖孩子 听月亮妈妈的话 睡觉了 渔夫点亮了渔火 河水
就像睁开了眼睛 在说着梦话
《笋》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童年的相册》
爸爸有一本童年的相册
里面珍藏他儿时的照片,哈,这些照片真逗,想不到爸爸也淘气好玩。
你看他骑在木马上,望远镜挂在胸前,一支小手枪别在腰后,那神气,真像将军一般。
最滑稽的要数这张,爸爸穿着长衫,摇着小扇,鼻子使劲往上一翘,正给同学说相声小段。那一张更叫人开心,爸爸在海滩上为大家做饭,脸上抹成花花褡褡,袖口还烧出大窟窿眼。啊,我真羡慕爸爸,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有这本童年相册 永远把他陪伴。我更希望爸爸,还给我一个童年,让我从书本里走出,去见见窗外的春天。然后拍几张彩照,放进童年的相册 等我长大了,让童年也留在身边。
乐颠颠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时,好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听到百鸟齐呜的欢歌。
婆婆,婆婆,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蝈蝈,蝈蝈,蝈蝈蝈……
《虫和鸟》 把妈妈洗好的袜子 一只只夹在绳子上 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 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 一只只夹在绳子上
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窗前一株紫丁香》
路已脚尖儿
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作伴。
您听,您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解除一天疲倦。
您看,您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教案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草帽》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蓝天上飞着 一对雪白的天鹅;
湖心里飘着 两片美丽的云朵。云朵驮着天鹅,天鹅衔着云朵,轻轻地,轻轻地在湖滩上降落。《寻觅》
将来不论飞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这翠绿的林梢。
妈妈是一片沃土,我是一棵小苗,沃土把我滋养,天鹅踏着乐点翩翩起舞,摇动起苗条美丽的长脖,圆亮的眼睛一闪一闪,四处寻觅着什么?
护鸟的孩子格格地笑了,天鹅跟着唱起欢乐的歌。
《妈妈是棵大树》
妈妈是棵大树,我是树上小鸟,每天,在妈妈身边,快活得又蹦又跳。
热了,妈妈给我绿荫,绿叶摇响催眠小调;
冷了,妈妈把我搂紧,雪花谱出春的歌谣。
啊,妈妈,让我一天天长高。妈妈的爱,给我生命一片翠绿,给我人生的田野,一个成熟的欢笑。啊,妈妈,我像谷穗那样,用沉甸甸的敬礼,感谢您养育的功劳。妈妈是蓝蓝的港湾,我是离港远航的船帆,您用祝福和期望,为我铺出前进的航道。我知道,前面会有 激流、暗礁、风暴,妈妈的港湾,会随时把我拥入怀抱。
啊,妈妈,不论遇到什么惊涛骇浪,我都坚定地奔向目标,绝不会有半点动摇。
《好爸爸》
不论小孩子提出多少怪问题,他都能耐心地一个个回答。
好爸爸从不扳着面孔,脸儿总是开满了笑花。
他总说,小树要长得直直,必须经常地剪枝打杈。好爸爸一是很棒很棒,工作、学习人人都夸,孩子跟他走到街上,美得会把胸脯挺得高高。
别人都说:“你看人家的孩子,有一个多光彩的爸爸。”
好爸爸一定最疼妈妈,家里活儿总是抢着去干,洗衣服、买菜、做饭,还带着孩子收拾家。
他的两手很巧很巧,能使坏了的收音机开口讲话。
好爸爸肚子里的故事最多,像小河那样总也淌不完,听得孩子竖起了耳朵,还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
他的话像支动听的小曲,在孩子心湖上轻轻飘洒。啊,这样的爸爸,谁都会说是好爸爸。因为他以自已的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做人,用爱的雨露,染绿了每一棵小芽。
《什么是爸爸》 世上有一半人要当爸爸,别看他今天还是娃娃。当上爸爸的人,不一定会当爸爸,没当上爸爸的孩子,却知道什么是好爸爸。
《花季不再来》
啊,12岁的花季,流淌着缤纷的花雨,每个人都想拥有
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女孩把秘密
悄悄锁进了抽屉;
12岁的少年,他们就从这里展开腾飞的双翼!
《好爸爸》
啊,什么是好爸爸?
好爸爸应该是浩瀚的大海,男孩心直口快,不自觉把秘密泄露出去。
他们想当科学家、文学家、总经理,想当外交官、当国家主席……
说再过十年八年,这世界就属于他们的。
还说今天不好好学习,长大靠什么去建设祖国;
没有棒棒的身体,将来怎样去把重担挑起!
他们用勤奋、用汗水,去染红美丽的花季,用雷锋、赖宁精神,去塑造闪光的自己。
啊,12岁,多彩的花季,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用双臂去拥抱小河,让它也变成欢跳的浪花。好爸爸应是蓝蓝的天空,染上了红红的朝霞。让小鸟自由地飞翔,让白云快乐地玩耍。好爸爸应是肥肥的田野,捧出五颜六色的小花,让小苗得到泥土的滋哺,结出的果子又肥又大。好爸爸是一首诗,好爸爸是一幅画,好爸爸应该是挂在树上 一篇翠绿的童话。《献给爸爸》 我要把这一首诗,献给天下所有的爸爸,让他们都成为
孩子最喜爱的好爸爸。
还要把这一首诗,献给未来的爸爸,等他们长大了,总想飞得高高,每天都在练硬翅膀,不断地丰满自己羽毛。
好孩子是棵小树,欢迎别人剪枝打杈,沐浴灿烂的阳光,也做一个小时曾向往过的好爸爸。
《什么是好孩子》
每个小朋友,都想成为乖孩子,让大人夸一句:
“这孩子真好!”
可是,什么是乖孩子?
怎样才会让人夸好?
山里每朵小花,是不是都井得很香、很俏?
关于这个问题,引起多少小朋友思考,让我们用一面镜子,来把自己照一照。
《这样的好孩子》
好孩子是只小鸟,使劲地往上蹿高。好孩子是条小河,挫折面前不屈不挠,为了加入大海的歌唱,只知勇敢地向前飞跑。好孩子是红红的朝霞,紧紧把蓝天拥抱,用自己的美丽,给红领巾增添荣耀。呵,好孩子,永远把祖国装进心中,时刻按照党的要求,把自己的形象塑造。
好孩子的两眼,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好孩子的思想》
月牙似的小嘴,常把大人们问倒。
好孩子的大脑,会旋转出千万个古怪,总想把这些古怪,变成现实中的美好。
搭起心心相通的彩桥。
好孩子最最诚实,从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怎么想就怎么说,更不会到什么山就唱什么调。
好孩子最最谦虚,好孩子的两手,会弄出许多新花样,能让坏了的闹钟,重新唱出动听的小曲。
有时,好孩子也会拍着脑瓜:
“哇,这道题太难,太难!”
却从来不肯停止
向上攀登的两脚。
《好孩子的笑容》
好孩子的脸上,挂着花朵般的微笑,一颗亮亮的爱心,透明得谁都可以看到。
为了助人为乐,多少次放弃节假日游玩,用真诚和热情,像山中的小湖从不炫耀碧波,即使做出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也总说:“这是大家的功劳!”《做个好孩子》 好孩子从不在公共场所 大喊大叫,从不在教室、走廊 乱跑乱跳。从不在建筑物上 乱涂乱画,从不在公园里 掐花踏草。从不伸出脏手 乱摸乱抓,从不把废纸 乱撒乱抛…… 文明和礼貌,像一个影子,好孩子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
艰苦和朴素,像一张张犁铧,在好孩子心田
播下美丽和富饶。
勤劳和勇敢,像一对飞翔的翅膀,带着好孩子,飞向无比的崇高。
30、《歌颂祖国》
您是一幅
用亿万双手绘出的彩图,每寸土地
都开满改革开放的花朵。
您是一曲
用雷锋精神谱出的颂歌,每一个人
都是这首颂歌的作者。
您是一尊
用奥运会金牌铸成的巨人,五湖四海
都赞美您的智慧和品格!
31、《唱给祖国的歌》
当醉人的风儿
从我们心头掠过,无边的稻海
涌动层层金浪;
当灿烂朝霞
染红我们教室,欢乐的校园
淌着蜜一样生活……
啊,祖国,我们像群翠绿的小鸟,衔一缕香风,剪一片彩霞,捧出一支献给您的颂歌--
啊,祖国,您是一支
用先烈鲜血点燃的火炬,驱走了黑暗、贫穷和愚昧,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窝。
32、《好孩子人人夸》
啊,好孩子,人人都会夸好,这样的好孩子,到处都可以见到。
不信,你走进每个家庭,每一所小学,每一条街道,都会看到
一条条红领巾在飘。
33、《伟大的祖国》
呵,祖国,用什么字眼
来描述您的伟大?
用什么诗句
来表达我们对您爱的执着?
如果您是一轴隽美的刺绣,我们的血液就是刺绣上的颜色,让我们化作根根银丝吧,去为祖国编织出迷人的山水湖光。
如果您是一座绚丽的花圃,我们的笑脸就是花儿朵朵,让我们化作辛勤的蜜蜂吧,去为人类酿造甜美的琼浆。
如果您是一部伟大的巨着,我们的汗水就是飘香的油墨,让我们化作优美的文字吧,去谱写明天最辉煌的篇章。
不要说我们年龄还太小,祖国给了我们大海的气魄,我们有创造的志向,不怕前面有雪山、草地、沼泽!
不要说我们身体还娇嫩,祖国给了我们松树的风格,扎根知识沃土,用生命的绿叶去装点山河。
我们有充沛的精力,我们有健康的体魄。
34、《时刻准备着》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让理想的翅膀拍击银河浪波。
啊,祖国,伟大的母亲,我们不会忘记你的嘱托,从现在就开始准备,用金钥匙去打开未来世界的大锁!
35、《神奇的世界》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每棵树都挂满金子般树叶,金树叶摇出一串童话,“哗啦啦”,把我们热情迎接。我们快活地跑了进去,哈,竟忘了踢球,忘了作业,那些所有不开心的事儿,都一齐来和我们告别。一千个快乐向我们跑来,一万个美妙在眼前排列。想不到这迷人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神奇的一切-- 小老鼠开着飞机,帮助猫咪咪去找姐姐,临了送它一条大鱼,还招着手儿跟它告别。小蜜蜂原本不会采蜜,多亏那位好心的蝴蝶,给了它一对金翅膀,还教它去把花蜜识别。小狐狸在这里成了大王,大老虎再不敢随便撒野; 狼外婆为救山羊,不小心把腿儿摔瘸。
太阳原是个小孩子,因为贪睡懒觉忘了上学,起来一看长了胡子,从此就变成了驼背老爷爷……
哈,这世界真是有趣,谁走进去谁都会变得天真无邪。
老爷爷在这里找回了童心,老奶奶在这里找到了童年岁月。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幻想,还受到真善美的陶冶。
呀,这世界真棒真棒,给我们童年带来多少欢悦!
呵,真要感谢那些童话作家,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将来,我们也要用奇思妙想,去发明去创造去丰富人类的科学!
36、《蘑菇》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
6.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 篇六
郑晓丹
(枣庄学院音乐系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本文在概括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五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优缺点,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习对象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教材或是几种教材搭配在一起使用。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比较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使用现状
钢琴已逐渐成为儿童学龄前教育的首选乐器,当下学钢琴的小孩越来越多,开始学习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就对钢琴的启蒙教育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儿童启蒙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基础巩固。在钢琴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教材选择将给兴趣的诱发提供良好的客观基础。笔者曾对我们当地琴童做了详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们当地儿童启蒙所用的钢琴教材主要是以拜耳、哈农、汤普森为主。这些教材经历了许久的时间检验,对于提高儿童钢琴弹奏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但是对于提高儿童钢琴学习兴趣,丰富儿童音乐感受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而且,这些教材的内容选择、编排形式,与儿童喜欢的乐谱类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教师只凭自己教学习惯,而没有专门研究儿童心理特征,来选用适合他们的启蒙教材。很可能教材就成为扼杀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另一凶手。
二、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分析
作为钢琴老师到底应该如何为选择小朋友的启蒙教材呢?在选择钢琴启蒙教材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面对的学习对象多为幼龄儿童,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此阶段儿童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的差异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下面我们常见几种启蒙教材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以帮助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做出选择。
1、《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
约翰•汤姆森编著的《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是钢琴启蒙阶段的优秀的钢琴教材之一,也是我们目前最常用的教材之一,它充分的展示了图文并茂、有趣易学、循序渐进、分级分类、整体教育的特色。它采用中央c入门法学习五线谱,每册都有各自的书写练习和复习曲目,第一至三册针对初级程度,后两册程度有所提高,强调一点一点的设置教学内容,就有较强的连续性、渐进性。书中选用了多种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乐曲,大大增强了学习者的兴趣,并且含有大量的插图,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对提高儿童的演奏技能,培养乐感,提升音乐的理解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年龄相对较小的初学者这套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
2、《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由费迪南德•拜厄编著,其内容分为四部分:(1)音乐入门知识。(2)相关的触键准备练习。(3)技巧渐进的双手练习(从第12到109首)。(4)附录,主要由基本练习和24条大小调音节构成。全书重视技术的训练,结构内容和进度安排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是也有严重的缺陷:(1)教材开始一直是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直到第54首才出现。且受的位置在开始时固定在五个音上,手在键盘上活动也受到一定的束缚。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的间隔太长。(2)教材中几乎无专门断奏训练,教材的后半部分难度加深有些过快。(3)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复调性的练习涉及少。教材内容更偏重于技巧性的训练,对培养学生抒情性、歌唱性的弹奏有所忽略。
3、《小宇宙》
由巴托克编著的《小宇宙》是二十世纪音乐母语教材,是一套体系性的练习曲集,被公认为不朽的现代钢琴启蒙教材。题材极其广泛,最大限度涉及初学阶段所有问题,是一部极为科学系统的启蒙教材。主要体现在 :(1)结构内容和进度安排上,首先这本教材不像《拜厄》开始局限在C-G音,第一册就已发展到两个八度,较早出现黑键。其次,在读谱方面,教材开始使用大谱表,高低音谱表同时出现,较早引入临时记号和调号。在
技巧安排上,先从单音连奏开始,断奏和双音、和弦分别在二、三册才出现,而音阶的弹奏在第四册才出现。在节奏训练上,不仅有常用拍子,还安排一些复合拍子,某些进度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系统性。(2)教材选曲的音乐性、趣味性:整套教材的创作都非常注重音乐性。内容丰富多样,复调训练贯穿始终,大量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风格密切。趣味性更多的是在音乐本身,体现在乐曲中各种复调手法的运用融合。虽然这套教材非常好,但由于其采用现代音乐语汇,由此产生的独特音乐效果,与我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传统音乐相差甚远,所以在我国尚未普及,不过笔者认为这套教材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多接触一下,哪怕是有选择的弹一部分也是很有必要的。
4、《我和我的钢琴》
《我和我的钢琴》共五册,由沃特曼编著。教材进度不快,难度不深,音乐内容却很全面。包括《四手联弹》两册、《钢琴课入门》两册和《为琴童而作的乐曲》一册。(1)《钢琴课入门》以认识乐谱为重点。课程编写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形式。乐理的讲授配有专门联系巩固,基本触键练习中提供最详细弹奏方法,触键的动作过程用文字详细叙述,使启蒙者得到最具体的指导和提示。有趣味性很强的乐理小测验,还有内容丰富的综合测验。(2)《为琴童而作的乐曲》是前者延续,通过弹奏乐曲来复习前者的音乐知识,享受学琴的快乐。(3)《四手联弹》与前者难易程度相同,可以互相搭配使用。以四手联弹的形式使学生提高相互协作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琴的热情和兴趣。
5、《钢琴课》
《钢琴课》由沃特曼与海屋德编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点是在技术上打基础。系统地学习音阶、琶音。技术训练的目的明确,方法科学,同时还还带有很强的趣味性。(2)教材中的乐曲都带有标题,形象鲜明,符合儿童阶段性特点。(3)教材中对教师、对家长,对学生都有各自具体指示,非常清楚明白地告诉每个人应该怎样去做。(4)掌握儿童心理,以鼓励为主,每堂课打分。本书在钢琴教学方法方面也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对解决我们国内的钢琴普及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够全面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帮助。
这两套教材不像前三种教材那样常用,但对于启蒙者来说,却是相当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它们搭配小汤姆森使用,也可结合拜厄,作为其前半部分的补充练习。
通过具体分析,能清楚看出我们常用启蒙教材的优缺点。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教材或是几种教材搭配在一起使用。以最大限度解决好学生们在初学阶段遇到的问题,积极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良好的演奏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费迪南德•拜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约翰•汤姆森.汤姆森基础教程[M].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3】巴托克.小宇宙[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4】沃特曼.我和我的钢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沃特曼
海屋德.钢琴课[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作者简介】
7.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研究 篇七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 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 还能增强趣味, 吸引幼儿, 满足幼儿的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 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 分为动物、人物、植物,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人物类型, 就记次。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1、图1可知, 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 其次是人物, 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 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 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 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 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 具体结果如下:
相较于小班, 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角色, 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幼儿由于年龄小, 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 因此, 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 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 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 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 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 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 作为孩子, 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 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 , 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 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 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 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 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多, 为55%, 其次是生活故事29%, 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通过让幼儿阅读以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 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 还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统计发现,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修辞手法运用得多, 其次是象征, 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修辞手法, 有很大好处, 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周次, 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 但没有实施, 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 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 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 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 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 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 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 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 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 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 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 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3.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8.从儿童的视角活用教材 篇八
一、 明晰题意,让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九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即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审题后问:“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这三种杂志中的每一种可以订1本,也可以订2本,也可以订3本,但是每种杂志不能不订,也不能超过3本。”很显然,学生的理解与教材的意图大相径庭。课后询问同级组其他数学教师,他们也反映遭遇了同样的尴尬。
造成学生理解出现歧义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使然。学生阅览室中,《科技博览》《少年智力开发报》等深受学生喜欢的报刊学校都订了两三份,学校图书室里名字相同的书有的多达五六本,经常到阅览室和图书室看书的学生都有每种报刊可以订多份的印象,所以学生产生上述想法也就很正常了。其二是教材中的叙述不严密造成的。如果把“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改为“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学生就不会产生上述想法了。
用儿童的眼光潜心钻研教材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既不能随心所欲地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盲目照搬教材,而应该在充分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去解读教材,正确估计学生学习的困难,呈现给学生的题目、题意要清晰、叙述要明确、措词要确切,防止产生歧义;给学生设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以学生能正确理解为前提,以免产生误解,使教材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二、 变明为隐,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分析需求
苏教版数学第七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即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想想做做”第1题是一道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很明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主动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在解决右侧的“这一摞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时,没有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直接数出这一摞有18本字典,填在表格内,很显然,违背了编者的意图。
造成学生用“数”而不去“算”的原因是,小学生对图画信息的感受很强,喜欢从图中直接找到信息。他们在收集左侧高168毫米这一摞字典的本数,是采用数数的方法得知这一摞是6本的,所以在观察右侧高504毫米这一摞字典的本数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把数数的方法迁移过来,直接数出这一摞是18本。此外,这一问属于“反归一”,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再加上计算量比较大,而字典的本数清晰可数,所以学生青睐于“数数”得到结果,而放弃分析信息列式计算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教师只要对此题的图稍作处理,即可使它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是把右侧这一摞字典从上面遮掩住一部分,使学生无法看出实有的本数,学生自然会放弃“数数”的方法,从而主动地去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来解决问题。这样调整能使教材提供的习题转化为服务于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自觉运用本课学习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并丰富了学习经验,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三、 巧设中介,让学生鲜活地体会规律
苏教版数学第九册,在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后,教材第92页的第10题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即“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原数相等;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当然,这里发现的规律是一种初步的归纳,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计算经验进行体会。本人初次执教时对教材并没有作仔细研究,就照搬此题,结果仅计算和反馈订正就耗时十多分钟,当教师问:“比较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你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显得无精打采,竟然没有人发现此题蕴含的规律,一节课下来好多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似是而非。
反思第一次执教,学生一开始就陷入了机械、枯燥的计算和改错中,造成心理疲劳,此时学生已经没有心思比较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况且,学生通过数年的整数乘法学习,“两数相乘的积比因数大”已经在大脑中根深蒂固,苏教版教材又删去了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这些都给学生理解“两数相乘,积可能会比因数小”带来了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第二次执教时将这一抽象的数学规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链接,利用生活常识,让学生自主建构这一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出示“小明每小时行3.4千米,他1.5小时行多少千米?0.8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解答后教师追问:“为什么3.4×1.5的结果大于3.4?而3.4×0.8的结果小于3.4?”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小明1小时行3.4千米,1.5小时行的路程肯定大于3.4千米,所以3.4×1.5>3.4;0.8小时行的路程肯定小于3.4千米,所以3.4×0.8<3.4。”有的甚至从乘法分配律的角度进行说理:“3.4×1.5的结果要比3.4多3.4×0.5;3.4×0.8的结果要比3.4小3.4×0.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规律,然后将第10题作为学生分组验证规律之用。第二次教学,巧设中介,让数学课堂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把学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把最佳时间留给学生探索规律,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直观而生动,使单调沉闷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最终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 增强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迸发火花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中的例题:“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玲赢”。从课堂实践来看,当教师问:“猜猜看,谁赢的可能性大,”学生就会异口同声回答:“小明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在随后的游戏验证过程中,好多学生总是心不在焉,游离于游戏之外。
学生为什么对这样的游戏很麻木呢?原因是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会如何去判断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果在这里按照书上的方法直接让学生看到4个红球和2个黄球,学生就能够马上判断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那么接下来明知最终结果的实验活动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为了增加活动的挑战性,教学时我将例题改为“口袋里有一些红球和黄球口袋(红球和黄球的个数隐藏起来),每次任意摸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这样不仅将游戏的主角由两位虚拟的学生转为全班的每一位同学,而且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不等,激发了游戏比赛的热情,结果女生赢了。正在男生垂头丧气女生欢呼雀跃之时,教师倒出袋子中的6个小球,男生顿时变得很气愤,纷纷喊道:“我们输的不服气!红球的个数多,摸到的次数可能性大,这个游戏不公平!红球和黄球的个数应该相等才公平。”然后师生重新修改游戏规则,在大家确信游戏规则公平情况下(即红球和黄球个数相等),全班分组再次比赛,此时男同学总想扳回一局,女同学更想保持不败,全班学生情绪高涨,结果有的组是男生赢,有的组是女生赢,教师追问:“这次你们有什么想法?”“这次我们虽然输了,但输的服气。因为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等,男生与女生赢的可能性一样,但是比赛总有输赢,不论谁输都是正常的。”“现在我们虽然赢了,但是如果再摸下去,我们也可能输,因为双方输赢的可能性一样,”“参加游戏的双方赢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公平时,谁赢都是很侥幸。”……
反思这次教学,学生不仅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倍增,而且学生在经历一番摸球后催生了好多有价值、有深度的数学问题,思维的内在冲击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由此可见,仅用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还不足以保证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还必须思考:提供什么样的素材?怎样组织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总之,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习主体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把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9.儿童画社团教材 篇九
上海少儿英语培训狮王国际英语教育分析: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形势下,作为21世纪人们必备的三项技能之一的英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切从娃娃抓起”的中国无疑为儿童英语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是语法教学,即通过传授英语的语法结构,培养初学者的语法结构意识来掌握语言。如 “Thereis an apple in my hand”,传统教学法讲解 “There be”句型、系动词、冠词a/an/the的用法。这样孤立、机械的教词汇、语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低。实验 表明,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使大脑接受信息的渠道和刺激多元化,从而达到高效率学习。
上海少儿英语培训狮王国际英语教育分析:基于上述理念,一些教育者尝试发明或发现一种适合幼儿学习外语的最佳途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方法应运而生。TPR 即全身反应法,上海少儿英语培训狮王教育认为母语学习的过程为:先接受短句的刺激,然后用肢体语言作出反应,最后过渡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际。TPR教学法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作用推进学习,在 国外广泛应用于幼儿、小学第二语言及外语教学。
国内学者对TPR进行了相关研究。TPR教学法主要是建立在记忆痕迹理论、脑分化理论、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上。根据这些理论,很多学者提出了TPR教学模式,其中包括纸板法、表演法、游戏法、绘画法等。
上海少儿英语培训狮王国际英语教育分析:对于优秀的施教者来说,他们既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具制作和运用能力;较强的模仿、表演能力;良好的故事创编能力和标准的英语语音及流畅的口语。有学者以一首诗歌的学习为例在两个平行班级进行过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课堂气氛有明显的差异。另一作者采取单组后测设计,对自己的授课班级发放问卷,调查TPR教学法受欢迎的程度,并且进行了一个学期的TPR教学,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0.基于儿童经验的教材开发的思与行 篇十
大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生时代的孩子最多的教育来自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课堂,生动有活力的课堂基于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而教材开发是课程开发的一个支点,课堂是实现这个开发价值的场所。说到课堂,说到教材开发,特别是基于儿童经验的教材开发,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最近我听的语文课的一些感想,我是数学老师偶有机会听到语文老师的课,这次机缘巧合听了六年级的语文——《鞋匠的儿子》一课,感觉孩子已有的经验与教学目标真是相差太大了,老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鞋匠的儿子——林肯总统,孩子们距离林肯是遥远的、陌生的,对林肯就职前遭遇参议员们的嘲笑与羞辱及由此林肯的一番演说所蕴含的深意是不易觉察领会的,他们将如何获得知识、见识、能力的拓展与提升呢?这便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开发了,即教师基于儿童经验的教材开发。
数学与语文似一对“龙凤胎”,有着一样的“血缘”。
数学教材对于孩子来说有些是枯燥的、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然而教材是他们获得学科知识经验的主要载体,显然老师要对这与孩子有距离的教材再度开发,把教材拉近孩子,才会有生动的课堂,才会有孩子灵动的思维,这样孩子的数学学科经验才能得以较顺利、完好的生长、拓展。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一个课例: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断。
课前放字母歌。【这是在唤起学生对字母最直接的经验。】
谈话:同学们这首歌你熟悉吗?这是?(英语字母歌)板书:字母。在英语里面字母组成了许许多多的单词,那你知道字母跟我们数学有什么关系吗?生答师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一、交流预习收获与疑惑,确定课堂探究方向与问题
昨天你们都预习了吧?好经过预习都有哪些收获呢?谁愿意来给大家说说?(师适时板书学生的收获)有什么疑惑吗?(适时简明板书生的疑惑)
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开我们的疑或好吗?
【与学生谈话,钩起学生最近的学习经验——预习后获得的经验,并以此了解学生关于新知经验的深浅与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教师和学生开发教材的基石。】
二、唤醒生活经验,渐入新知
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你都认识吗?是吗!(出示:Q和K)这两张牌哪个大?为什么?引出:Q代表12,K代表13。撲克牌里还有字母表示数的吗?(A-1,是J-11)在扑克牌里这样特定的环境里这些字母是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板书:特定的数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本课要学的“数理逻辑经验”是不一样的,老师需要在此“以正视听”,以达到疏通学生的旧有经验和将要获得的新经验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三、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师生共建课程
1、读一读,摆一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
(一)再现儿时的记忆,读儿歌。
(二)再现儿时的游戏,摆一摆。
【借助儿童的物理经验形成数理逻辑经验,扩展了儿童原有的有关字母和相关的数学学科经验。】
2、继续初步体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随字母变化的另一个变化的数
(1)生答后师提问并小结提升:字母a表示的摆成的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那么a×3表示什么呀?(共用小棒的根数)能不能代表最后的结果呢?
(2)师:所以字母很神奇,一个字母可以表示数,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也能表示一个数量。(含有字母的式子让学生理解到是可以表示数的。)
3、猜一猜,初步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能表示数量关系
【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做的是让儿童在自己的经验体系之上,自主地扩充和丰富经验。这个环节旨在让儿童自觉、自然地让自己的经验走向纵深。】
【儿童的经验是否较成功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少及多,此环节能帮助儿童再次提升经验。】
课程是发展中的儿童经验,在课程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里,儿童原有经验之所以得到扩展,是因为教师借助课堂这个平台为儿童提供了经验生长的素材与空间,学生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在这里不只是一个外在结果的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意义共同体,彼此在传递经验时达成共识。如果说过去经验是“我的”、“旧的”、“少的”,那么在课堂里它们碰撞、交合、激荡、生发,成了“我们的”、“新的”、“多的”。
是课堂实践着让儿童在课程中展开、深化自身原有经验,使课程真正成为发展中的儿童经验的教育理想。所以课堂是儿童经验生长的肥沃而宽广的原野,教材开发的真正而丰富源头。
11.儿童画社团教材 篇十一
一、各年段训练要求
低段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 绘画热情也很高, 画画时不受任何形式规律的约束, 但这种热情持续的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各种线条的基础上, 运用这些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着重培养其对绘画的兴趣。
中段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提高, 对绘画有一定的耐心, 开始注意物象的空间、结构和一些细节, 开始追求绘画时对象的形似, 并对物体做初步的描述, 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高段学生具备了对细节的刻画能力, 懂得対画面进行简单的艺术处理, 这一时期可以渗透一些简单的技巧技法提高写实能力, 进行写生课和欣赏课的训练, 加强对物象结构和质感的刻画, 提高绘画的表现力来充分传达自己的情感。
二.课程安排和训练内容
1.前期阶段。一、二年级学生的手臂对画笔的控制力不够, 画出的线条总是歪歪扭扭, 浓淡不均, 但是学生的作业总是呈现一种自然地赋予童趣的美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作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首先, 做一些单线练习, 用随意画线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线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比如湘版美术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美丽的田野》一课中, 在欣赏完各种美丽田野图片和小朋友用各种曲线画出的田野后, 我让学生直接使用各色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用波浪线、曲线、弧线等表现一块块的田野, 在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笔往下画, 不要间断, 保持线的连贯性。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初学时的畏难情绪, 锻炼了大胆作画的习惯。其次, 在画线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体会线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比如不同种类的线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甚至线的长短、轻重、缓急、浓淡都有不同的效果, 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个性特征, 创作时也会渗透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
2.中期阶段。学生随着年龄认知结构的增加, 掌握了一定的以线造型的能力, 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 安排写生训练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线描能力的重要方法。根据实际教学经验, 经常写生的学生观察能力和线描能力更好, 有助于学生其他思维的综合发展。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爱校园活动 (二) 》一课中, 安排学生用线描淡彩的方法表现校园环境,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校园和根据校园画好的两幅情境图, 一张按相片原貌描绘, 画面有些散乱;另一张是根据照片合理取舍的构图, 重点突出主体景物。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欣赏, 谈自己的感受。之后出示学生作业, 欣赏画面的线描及色彩, 学习线描淡彩的方法, 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园进行线描写生, 教师线描写生示范后, 学生自行写生。通过写生练习, 学生较准确地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再现校园的真实面貌。
3.后期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基础上,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线描能力, 能对客观的物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 在后期阶段的训练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 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阶段, 要让学生具备自我表现的能力, 也要相应做一些训练。在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唱大戏活动 (一) 》的画京剧脸谱一课中, 笔者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不同京剧片段中人物脸谱的颜色及花纹, 组织学生用语言概括、讨论, 当大家头脑中有了基本的形象后, 要求学生用默写的方法把自己记住的形象用线表现出来, 然后再运用点线面填充画面, 添加自己想表达的一些线条、图案来表现脸谱, 提高了学生的装饰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大脑中的表象进行了创作。
12.儿童画社团教材 篇十二
陈子典认为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 儿童文学语言具有表达内容、提供学习语言典范的双重意义。儿童文学作品要担当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与训练的任务,他们从中学习语言、丰富词汇,懂得如何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语言教材中儿童文学语言修辞特征的分析探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对儿童文学语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儿童文学语言特点的研究,强调语言要浅显、易懂、口语化、形象性、音乐性等,除了郑荔在《学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儿童文学创作中语言应符合儿童修辞特征外, 对儿童文学语言修辞研究的鲜少。修辞性语言反映了语言运用高位能力,有利于扩展学前儿童语言经验,挖掘语言美的潜能,激发学前儿童的美感,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交际质量[2]。鉴于此,本文从修辞学的视角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研究, 发现教材中语言的以下修辞特征。
一、以形象性比喻为主,与幼儿自身经验相结合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比方另一事物或情境的辞格,被比喻的事物通常被称为“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3]。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以形象性比喻为主,所选用的喻体多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并且符合幼儿文学诉之于听觉的特点,比喻句中口语化倾向显著。
儿歌《下雪天,像过节》出现比喻四次:停着的小车像鼓鼓的面包, 圆圆的屋顶像涂满奶油的蛋糕, 树枝像胖乎乎的薯条,下雪天像过节一样热闹。所使用的喻体“面包、涂满奶油的蛋糕、薯条”这些食物都是幼儿生活中很喜欢吃的食物,形象生动,与阅读作品的幼儿的经验直接相关,所以幼儿在阅读中倍感亲切,同时为幼儿提供认识事物的新视角。谜语《猜猜我是谁》中出现比喻两次: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把大象的耳朵比喻成蒲扇,身子比喻成小山,用词口语化,符合幼儿接受语言的特点。并且通过这种创造相似性的比喻,将新的词汇“蒲扇、小山”纳入原有的语言系统中,幼儿对新词汇的理解更形象化、熟悉化,学习语言对于幼儿来说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二、拟人符合幼儿“泛灵论”的思维特点
拟人,又称人格化,是指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的语言表达手段 [4]。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篇章化拟人,并且拟人的对象具有普遍性,除了人以外的事物都是被比拟的对象,如秋弟弟、春姑娘、燕子姐姐、青蛙妈妈等。林小杯的儿童诗《我被亲了好几下》通篇用拟人的手法,把阳光、风、衣服,甚至石头和水滴都赋予生命和感情,使作品呈现一种天真活泼的稚拙美,在读者的心理上产生激荡,引发读者对美感的体验。究其根源与学前儿童“泛灵论”的思维有关,学前儿童往往将自身的感情投射到周围的事物上,被人格化了的世界,在幼儿看来却是最本真的最自然的。
拟人修辞是幼儿文学创作中的宠儿, 可以说拟人是幼儿文学的灵魂,没有了它,幼儿文学便是死的文学,没有了它,幼儿文学便如同折断了翅膀的小鸟,不能在儿童的心空上飞翔。两套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语言注意到幼儿对拟人修辞的喜爱,拟人化语言符合幼儿“泛灵论”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以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反复为主,情节反复为辅
教材中作品语言的重复多以词语、句子的反复为主,情节反复为辅。反复可以给幼儿安全感和舒适感,也可以让幼儿获得内在秩序感, 形成最基本生命的秩序感。如南师版儿童诗《欢迎》中 :“欢迎 ! 欢迎 ! 大树真好。”词语反复出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跃然纸上。故事《鼠小弟的背心》,通过小鸡、海豚、狮子、大象反复试穿鼠小弟的背心,最后鼠小弟的背心成了一个布条。情节反复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兴奋、高兴之余,无形地融入作品的情境。
但儿童文学的反复是有细小变化的重复, 不是单调的重复,苏教版有些作品语言反复单调,没有趣味性。如中班上的儿歌《我爱上幼儿园》:“念念儿歌,跳跳舞。动动蜡笔,画画图。举起手儿数一数。有趣故事读一读。上学快乐又幸福。”中班下的儿歌《上学最开心》:“唱唱儿歌,跳跳舞。动动蜡笔,画画图。举起手儿数一数。有趣故事读一读。上学快乐又幸福。 ”这两篇儿歌内容除了名字和内容中的“念念”和“唱唱”不同外,其余是完全重复的。
修辞性语言代表语言运用的高位水平, 修辞的运用有利于儿童认知、情感及审美的发展[5]。幼儿教师应做到顺应儿童修辞天赋,引导儿童分析儿童文学作品中国语言的修辞特征,鼓励儿童自由使用语言, 并不断加强自身关于儿童文学修辞学的知识学习,促进学前儿童修辞性语言的发展。
摘要:语言是儿童文学的第一要素,而婴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与训练的天然粮食。本文选取苏教版和南师版语言教材,采用修辞学视角对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修辞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幼儿教师解读儿童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有效促进幼儿修辞语言能力的提高。
13.儿童画社团教材 篇十三
关键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教材研发;职业需求;教学改革;基础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幼教师资学历规格和学术层次上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幼儿教师教育目前也基本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大部分幼儿师范学校或并入高校或升格为幼师大专。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师范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原来的体系下所培养的幼师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下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要求。
在高师专科各专业的教育中,儿童水墨画教学已成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师范生适应职前教育需要而设置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新的形势下,该课程的教材研发对于幼师教育儿童水墨课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填补教材的空白
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高师专科学校中仍然沿用旧教材,或选择高师本科教材,甚至采用小学教育专业或高中教材,在幼师教育中有涉及儿童水墨课程的教材。例如,五年制幼儿师范大专系列教材《美术》(宗卫和、黄载文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全国幼儿师范教育教科书《美术——绘画.创作》(高等艺术教育教材编辑部组织编写)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等;这类教材中包括了简笔画、设计与工艺等内容,只有一小部分提及儿童水墨,有一些图例可作为案例式的教学教材尚有待从实践中整理、发掘和完善,优质的教学示范作品模本较少等因素成为了该课程发展的障碍。在培养未来幼师的高职高专师范类学校里,对于儿童水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方向性不明确,系统性也不强。
为此,我们需要结合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多年来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经验,除了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外,比较有系统有针对性地绘制一批教学范画与教材配套的扩充性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确保教学内容新颖、先进,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能较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需求,填补高师专科学校儿童水墨教材的空白。
2 研发此课程的教材是学生的职业所需
2.1 基础教育中儿童水墨的教学研究如火如荼
与传统国画造型的高度自觉、程式化相比,儿童水墨画造型稚拙,充满着童趣,甚至有时是那么不合常理,水墨画作画速度较快,讲究一气呵成,加之墨色在生宣纸上有渗化意趣,适宜儿童在短时间内精力集中地抒发情感,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基础教育中关于儿童水墨画的教学研究如火如荼, 一系列的关于儿童水墨的研讨会、论文和学术专著 如:杨景芝、何韵兰、杨永青、刘荫祥等多次在全国“少儿水墨画邀请展”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和学术论著;实践成果有:金华市柳湖小学朱国华的《我的儿童国画教学》;镇江市少年宫孙炜的《儿童水墨情节性教学探究》;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涂永录的《水墨画程式化教学的传承和求新》;常州市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王惠萍的《改革传统幼儿水墨画教学,培养幼儿审美、创美能力》;张蕊的《以人为本现代水墨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上海浦东新区香山小学朱健朴的《儿童实验性“创意水墨“初探”》;广东省美术馆少儿美术培训中心老师们的《游戏精神与儿童水墨》;画家、优秀的少儿水墨知道老师刘荫祥的《让孩子感受笔墨的乐趣》;谢健东的《开创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新天地》等探索性或反思性论文,反应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长在逐步改变,不再单以临摹名画为手段,更注重儿童水墨中的情趣性,情感性和文化性,教学方法上也别出心裁。同时也有很多面向幼儿的水墨教材,如武千嶂,杭爱华,何永吉主编的《现代幼儿水墨画教程》、吴林的《墨斗:儿童水墨画教程》为幼儿水墨画的学习和一线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2 幼师教育中的儿童水墨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需求相悖离
儿童水墨是专科层次幼师教育一门专业必修技能课,这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知识,通过临摹、写生、艺术考察、创作等环节,使之掌握中国画的笔墨造型的方法和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作业练习中,不仅教会学生中国画传统绘画基本功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文化的传达、继承和交流,以开拓艺术视野和开启创造意识。除此之外,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还要让学生在传统水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教学相结合,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进行水墨游戏主题式活动。
但与之相悖离的是,在教学中我们缺乏能够结合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具有多年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目前担任高师各专业儿童水墨课程的教师多为国画专业出身,有着扎实的水墨功底,儿童水墨对这些教师来讲并不难,面对的学生大都没有美术基础(美术专业除外),大部分老师容易以传统的国画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以临摹为主,而没有对儿童水墨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儿童水墨活动及游戏开展系统研究。他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课程目标不一致,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就不能实现有效对接。
与基础教育中儿童水墨的教学研究相比,幼师教育的儿童水墨课程建设已出现落差,学生毕业后到幼儿教育中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应用所学知识。这说明虽然幼师教育完成升格,但在内涵上的建设却未能跟上幼儿园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性质、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体系、教材编制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上去认真探索和研究。那么,我们可以线从教材的研发上出发,给专业教师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和系统的内容,让专业教师在教授时不仅能让学生进行传统水墨的学习,而且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教学相结合,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进行水墨游戏主题式活动落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幼儿园教学见实习时及就业后,能更有针对性地用水墨画的形式教会幼儿从小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及相应产生出来的激情,让幼儿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表现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人类文化增添财富,从而实现所学课程内容与职业零距离对接。
3 基础教育儿童水墨教学的需要
面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多数工作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不断在探索如何把传统国画与儿童绘画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看到有些儿童水墨画,题材比较单一,技法比较程式化,例如有的专画葫芦,有的画牡丹,甚至题词也是牡丹富贵、国色天香等。这其实是教学时的偏差,不是传统水墨之过,也不能表现出儿童自己的意志。关于儿童水墨教学方法的缺乏使得这一工作不能全面的有效的普及,当然也有就出现了个别做得好,“有点无面”、“教育的不均衡”的现象,这是与基础教育资源要求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性相(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接到一线老师们关于儿童水墨美术教学的相关咨询。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师教育中的儿童水墨课程进行专业建设和深入研究,使之能够对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及相关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
4 做好此课程的研发,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落到实处
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作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传统绘画艺术,水墨画跟着时代的步伐改革创新,中国画以其民族特色产生于中国土地,饮誉于各国,正是以民族性而具备了世界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做好教材建设,为幼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做准备
深化校地合作,职业与学习相结合,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教材建设,为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做准备,为满足基础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趋势要求做准备。
6 深化高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专业建设
创新课程的教材建设,为满足服务地方儿童水墨的教育需求做准备。搭建教、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应用研究,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儿童水墨教育师资培训和终身学习打基础,并服务于师范类学校的艺术、美术、学前、初等教育等专业建设,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有效对接,使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述,该课程教材的研发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为学生做好就业的导向,提升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实现所学课程内容与职业零距离对接,而且对于教材空白的填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幼师师资的继续教育、高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儿童水墨画课程的教材研发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武千嶂,杭爱华,何永吉.现代幼儿水墨画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朱国华.我的儿童国画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3.
[5]孙炜.儿童水墨画情节性教学探究[J].中国美术教育,2005.
【儿童画社团教材】推荐阅读:
儿童画社团09-10
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09-03
《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2-03
创意儿童画教学10-08
儿童画课程总结12-20
美术教研计划儿童画07-10
美术儿童画教学方案11-25
平安儿童身份识别卡-关爱流浪儿童06-12
儿童诗——《金波儿童诗精选》11-02
浅谈儿童画的教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