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题实施计划

2024-09-25

阅读课题实施计划(精选13篇)

1.阅读课题实施计划 篇一

一学期教七本书不是神话

一学期教七本书不是神话

浚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连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优秀人才。可是这些年来,我们大多情况下熟练地运用教书的手段,明争暗赛的培养着机械考试的高手,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普遍的厌学现象和道德滑坡。我们迷失在应试考试之中,忘记了育人的目的。怎样回归育人之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作家格林说过:“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著名学者、书香校园的首倡者朱永新先生在微博中则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北大陈平原教授则认为:一辈子的道路决定于语文。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我们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该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

在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研究“课内外海量阅读”实验,我利用一切课堂时间,总共学习了七本书,具体做法如下:

一、化零为整,每天循序渐进

我们学校每天八点到八点二十有二十分钟的早读课,一般都是让学生熟悉课文的。而这个时间被我“公款私用”了,每天分享一首诗,有时候是现代诗,有时候是外国的优秀诗篇,有时候是与节气或者节日,或者单元主题有关的古诗,每天领着孩子们读诗,赏诗,背诗,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来,发现了徐冬梅,薛瑞萍老师主编的《日有所诵》,如获至宝,从此,它成了我们早读课的主角。每天二十分钟,孩子们收获的不止一点点课外知识。

二、固定时间,养成习惯

阳光体育的时候,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体育变成了三节。后来由于教师不够,每个班的一节体育课由班主任来上。由于基本的体育技能管体育的老师基本上都交过了,所以这一节课,我跟孩子们商量后又挪作他用了。《俗语儿歌100首》是一首简单易懂,道理简单的书,这节课每次抄五首,孩子们边抄边问,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就商量,商量完就背,背过了就说,说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用上今天所学习的俗语,这样学、背、用,一堂课基本上可以完成。有些当堂没有办法完成的,就当做课下作业,并联络家长一起督促。这样在孩子的生活中,遇到合适的情境,孩子们总是能说出一些有关的俗语,给别人出口成章的感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孩子们学的尽头更大了。

三、整合资源,为我所用

国学经典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种植文化底蕴。《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孟子》等纷纷走进各年级的课堂。《中华经典诵读》这套教材编的非常好,原文下面有注释,注释下面有译文,译文下面有故事链接。孩子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用心阅读来理解,内化,吸收。我们这学期学的是《孟子》,孩子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每周五的阅读课来阅读这本书,放学后,吃饭余,他们都废寝忘食的读着。后来,他们纷纷找我说希望阅读更多的经典,于是我把课题组里其他班级的《增广贤文》借过来发到班里,孩子们如饥似渴的读起来。这样,我们用了同样的时间读了两本经典诵读,孩子们都满足而骄傲的说:“我们无法决定时间的长度,但我们拓宽了它的宽度。”

四、课本主角,力求详解

很多人劝我说:“课本是最基本的,一定要让孩子牢固掌握了课本,保证了考试成绩,才去干‘杂事’。”为了堵住悠悠之口,也为了向别人证明我做的是对的。我跟孩子们商量该怎么办。孩子们纷纷出谋划策,结合我们原来的学习方法,我们又制定了新的学习模式——“五读掌”。每天学习课文之前,自己在家里预习,解决生字等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在书本的空白处批上自己的理解,给不太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所得,并解决昨天自己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下一步展示,小组推荐自己的批注里比较重要的地方,分享给全班同学。理解了课文后,演绎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感受最深的地方,通过朗读表演出来。孩子们基本上每堂课都在忙,忙于展示,忙于讨论,忙于分享,忙于表演......而且是乐在其中的忙。他们还说:“在别人展示的时候,认真听,一方面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二是把别人的理解据为己有,我们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自己就会变得更聪明。”

五、快速阅读,事半功倍

课堂变得高效,课文就学的特别快。在大半个学期的时候,我们就学完了课文,孩子们没有意思,就要求把我们的辅助读物《快乐作文》和《语文阅读》,也拿到课堂上用“五毒掌”来学习。由于,这两本书的单元主题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合并学习,一次学习一个单元。通过预习,批注,提问,展示,演绎的方式,我们愉快的度过了一堂又一堂的语文课。我们知道了南京大屠杀使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我们知道了一个孩子一双小眼睛里有无数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看着孩子们因学到了知识而闪光的笑脸,我心里特别欣慰。

“课内外海量阅读”研究实施以来,我带着孩子们一个学期学完了《语文课本》、《日有所诵》、《中华经典诵读之孟子》、《中华经典诵读之增广贤文》、《快乐作文》、《语文阅读》、《俗语儿歌100首》七本书,孩子们在课外也在一本本书里认识了杨红樱、沈石溪、郑渊洁、曹文轩等作家,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享受了读书的快乐。就这样读着,想着,实验着,摸索着,快乐着,一路走下去,我愿意。

2.阅读课题实施计划 篇二

一、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学习计划是根据学习目标而制订的, 而学习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确立的。因此,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不好, 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阅读能力不强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是词汇量不够还是语法和句法结构不清楚, 这都需要学生明白, 只有这样, 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测试、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填写调查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阅读能力。现以高二学生为例, 见表1。

学生通过填写调查表, 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整体的英语阅读能力, 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阅读的哪些方面比较强, 哪些方面比较弱, 从而为确立阅读目标奠定基础。同时, 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反馈, 使教与学都具有针对性。

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确立阶段性的近期目标或学期目标, 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现状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确立阶段性的近期目标或学期目标, 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有长期目标, 也有近期目标。长期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指导学习的方向, 但比较概括, 缺乏可操作性。为了完成长期的目标, 我们有必要将其进行分解, 设定短期的、阶段性的目标。比如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是“本学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这个目标很大, 没有可操作性。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分析自己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从问题着手, 看看要解决这一问题自己需要做什么, 然后依据学习需要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阅读能力不强有许多方面的原因, 是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欠缺、不能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 还是指读、回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只有找出其中的关键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设定学习目标。假如阅读中的主要问题在于词汇量有限, 就可以把目标定为“本学期通过对课本或报刊等广泛的阅读, 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以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这样的目标比“我这学期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要具体、明朗, 且有可操作性。

例如:

目标1: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学习计划:每天课外阅读量在150-200词之间。教师可帮助学生布置具体的课外阅读任务, 如阅读《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15课;学生也可以自己对图书、报刊等自选内容进行阅读。无论读什么, 学生都应该读后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作者的观点、语气以及自己读后的心得, 并且要把文章中遇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摘录下来, 把所读过的文章及自己的笔记一起装入阅读档案袋, 进行定期的交流。

目标2: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近两个月的阅读目标)

学习计划:3-4个学生一组, 一天内读同一篇200词左右的文章, 概括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可以使用下面的句式:“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The writer intends to remind us of...”“What the writer wants us to know in this article is...”等等。之后, 组内学生相互传阅, 看看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与其他同学是否一致, 并进行讨论, 必要时请教师进行指导。阅读材料由组内同学轮流提供或者大家一起讨论确定。训练的主要阅读策略是快速浏览, 抓文章大意, 忽略文章中的生词和细节;根据英语文章的特点仔细阅读文章或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以找到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 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了学习者阅读合同 (learner contract of reading) (见表2) 和阅读学习计划 (reading plan) (见表3) 。

三、指导学生学会监控学习过程, 评价学习结果, 以保证计划的实现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从学习目标的明确到学习重点的明晰, 从学习方法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决定, 从学习过程的推进到学习反馈的进行, 都在主动参与。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 在学习活动中能自我计划, 自我选择, 自我监控。

无论学习目标确定得多么好, 学习计划制订得多么周密, 如果不能实现, 只是一纸空文。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学习者档案、阅读学习档案袋、阅读学习日记和定期举办阅读学习交流会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会监控阅读学习过程, 评价阅读学习结果, 以保证计划的实现。

例如, 我们在教学当中指导学生建立的学习者档案 (learner profile) 分为六个部分:说明 (introductions) 、需求分析 (needs and wants) 、阅读学习合同 (study contract of reading) 、阅读学习计划 (learning plan) 、阅读学习记录 (record of learning) 和反思 (reflection) 。 (详见表4) 说明部分从总体上陈述建立学习者档案的目的、学习者档案的内容、对内容的评价与增减及对档案的存放等;需求分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也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学习中想要什么以及需要什么, 以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组织自己的学习;与学生签订的阅读学习合同对学生具有约束力, 学生通过明确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并以此来制订自己的阅读学习计划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阅读学习记录用来记录学生的学习经历;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使用以及学习中的得失等扬长避短, 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了计划就有了目标, 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每天完成自己的计划, 不仅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还能让自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因此,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养成设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3.

[2]吕良环.浅谈培养中学生设定外语学习目标的能力[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6) :49.

3.课题实施计划 篇三

课题实施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改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2、课题来源:来源于教学活动

3、课题研究类型:实验研究

4、课题负责人:盘县新民乡中学王汇

5、实验时间:2011年至2013年

二、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起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相互了解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定位。

作为新时期义务教阶段的英语教师,应当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告诉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停留在升学、就业、晋职或者是获得资格证书等目标上。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提高英语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还要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我们的孩子将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然而,我县的英语教育教学却不容乐观,教育局局长亲自说过,“我们的学生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输在数学上,败在英语上。”从局长的话中,可以体会出英语确实是一门薄弱的学科。于是,教育局组织全县(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师到北京参加TIP英语口语培训。让我们的英语教师跟外教面对面的接触,进行为期二十多天的封闭式培训。这是教育局的大手笔,可谓是花了血本。作为盘县的英语教师。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扪心自问,好好反思,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策略。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相当缺乏,好多教师都是“改行”教英语的,当然,英语学科的教学就十分薄弱,学生英语成绩也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三个一” 实施方案》,即每天读半个小时的英语,每天句型一次英语广播,每天朗诵一句英语谚语。同时,把英语组分成两个组(每组六人),各申报一个课题,以此促进我校的英语教学。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加强合作,推进素质教育,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一年多了,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是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者和执行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英语教学的成败。我们英语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当中。切实加强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题研究

是一项集体活动,仅仅靠某个教师是无法完成的。这就要求课题组人员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改变彼此孤立作战的现状,把个体的教学活动转变成集体行动。为了完成研究任务,各成员之间都必须精诚团结、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开展听课、观摩、交流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到教学中。

2、改革以往教学模式,强化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英语作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语言的最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育教学中,始终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这一理念。因此,语言实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没有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把教师教师继续学习作为研究根本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英语教学的需要,而新的英语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继续学习。再也不能用当年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教育今天的学生。而应该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根据《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新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不管能否结题,就算结题也不意味着结束,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把研究所得长期应用英语教学实践中,并不断改进,就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

四、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准备阶段(第一学期:2013年3月—2013年8月)

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设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分析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做好前期工作。

2、根据选定课题,拟定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的分工。

3、收集、学习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初步探索阶段:(第二学期:2013年9月—2014年2月)

从以下五个方面分阶段进行实施:

1、对所上的班级,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每一个月的月底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集中交流试验效果及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3、每人每月写一篇小论文,介绍自己课题实验的情况,实验数据的分析统计,小组合作研究的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

4、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英语学习方式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5、定期与其他课题组开展交流活动,交流、分享彼此的得失。

三、正式探索阶段(第三学期:2014年3月—2014年8月)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阶段进行实施:

1、研究本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

2、研究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相关因素。

3、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寻找英语学习策略。

4、根据学生英语学习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英语教学策略。

5、研究如何改进英语教学评价标准。

6、课题组进行收集整理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音像资料及相关小组合作的研究材料和成果。

7、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拟定出整改方案。

四、积累完善阶段(第四学期:2014年9月—2015年3月)

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2、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对课题进行结题鉴定,上交课题报告汇报活动等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英语教学策略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遵循“学习计划——实践应用——反思改进”的研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撰写教学设计、案例、反思、随笔、论文,制作教具、课件,运用媒体、网络等方式手段,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研究成果采用的形式,如:学期成果,学年成果,结题时成果等。)

1、本组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一个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写出所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问题。

3、每一个学期结束,根据本班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写一篇论文(经验总结)。

4、课题组收集开展活动资料,结合开展“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究,并请专家指导,写出结题报告。

目前,本课题已经立项,研究组织机构已经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准备就绪,立即按计划实施。恳请市教育局领导、专家批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给予关注、支持、指导。

4.小学美术课题实施计划 篇四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实施计划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努力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的促进作用。拓展体验渠道:欣赏与动手相结合,在体验中深化审美感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小学美术欣赏与评述教学联系现实生活的一般操作策略,得出一些美术教学联系现实生活的科学建议见解,指导美术教学工作。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一册《高密三绝》、《漂亮的建筑》、第四册《剪窗花》、《花饽饽》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小学中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民间面塑》、《彩墨游戏》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小学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提线纸偶》、《画人像》、《飞天》等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洞窟壁画、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研究实施策略: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实践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2.调查法:广泛调查目前初中各科教学的现状,在归因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的角度和方向,为课题的跟踪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把美术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结合起来。了解问题,解决课题,在行动中修正,改进,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实施方案。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成果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科学的初中美术教学联系现实生活的行动研究的新的教学理念。使之成为当前可借鉴的科研型经验。

5.个案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对象,对其在教学研究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感悟,以及师生共同成长的状况进行观察,实证实验研究的效果。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计划

5.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精选) 篇五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组

经过实验准备阶段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级。呈报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现已顺利进入第一阶段的研究当中,为了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课题实验,特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研水平

要实施科研兴校,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升教科研水平。为此,本学期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1、我们三位教师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原理、教学设计原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特别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搜集资料,充实理论水平。

2、开展好课题组理论学习活动,本学习由本课题组负责人李军搜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理论资料,在课题研讨会上共同学习和讨论。

3、建立合作学习试验课题交流,组织教师交流资料案例,提供研究交流平台,营造交流探讨的学术氛围。

4、人人上研究课,同伴互助;记载详实课题组组内研究活动;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要求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勤思考,多动笔,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初步形成论文案例集。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引路,本学期,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全面开展评可议课,投入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实验以下做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 ;

2、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学期承担实验班的实验教师准备公开课,围绕合作学习举行1—2次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请我们政史教研组教师和其他教师看课指导,课后上课教师认真征求意见建议.

三、认真收集和整理各种课题研究资料

本学期将由任菊英老师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种课题研究资料,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看课记录、评课记录、理论学习材料、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研究报告等,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指定计划人:李 军

6.做课题研究促阅读写作 篇六

我认为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作文成功的有效方法。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阅读, 不断接受文化熏陶, 主动培养审美情趣, 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古语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实践证明,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阅读其他相关书籍,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 扩宽知识面, 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 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为此,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 首先决定编辑校本阅读资源, 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需要从小培养, 如何在适龄阶段抓住时机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 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 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写作能力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教师、父母身先示范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因此教师和父母都要以身作则, 身先示范。教师本身应博览群书, 俗话说:给人一杯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学生都非常崇拜知识渊博的老师, 教师爱读书, 一定能够引导学生也喜欢读书。喜欢阅读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爱书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喜爱阅读, 懂得阅读的方法, 了解书籍的内容, 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 特别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初期, 父母本身的行为, 将有助于带动孩子喜欢并自愿去读书。在《校本阅读和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中, 我们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大量阅读, 搜集资料, 也提高了学生家庭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孩子需要一个空间适宜、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放书的地方, 建立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书架, 以便随时翻阅。这不仅有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 也利于培养孩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

1) 购书。经常带孩子去书店, 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 都可以提供给孩子, 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 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自由发挥阅读天性, 从而爱上阅读, 能够拥有自己的藏书, 有助于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2) 借阅。利用节假日, 家长可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图书馆去, 在那里孩子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气氛, 阅读到更加丰富的书籍, 还可以借回家读, 继而喜欢上阅读。

四、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1) 读给孩子听。身教重于言教, 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 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 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

2) 和孩子一起讨论。当孩子可以进行自主阅读时, 家长要与孩子讨论所读的书籍, 鼓励孩子发表对书中人物、事情的意见和观点, 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 又能够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激发他们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五、编写校本阅读教材, 举办读书会

孩子们总是对身边的事格外感兴趣, 尤其是写在书上的身边事, 阅读兴趣更加浓厚。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提倡学校编写校本阅读教材。我校编写的校本阅读材料,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非常高, 加强了学生对居住地的了解,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次, 学校里要定期举行“朗读赛”、“故事会”、“读书会”等活动, 以展示学生的读书效果, 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有些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仍写不好作文, 究其原因, 是没有用心去读, 没有真正理解, 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不仅可以节省时间, 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尝试了以下这些阅读方法:

(一) 朗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语感, 提高理解、欣赏能力, 适合任何学段的学生。朗读, 不仅要关注学生读音的正确、清晰、响亮, 更要关注学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处理是否得当, 感情表现是否合理, 以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领读、齐读、轮读、分角色读, 还可以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欣赏, 在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

(二) 阅读中练说

小学作文训练, 尤其是低年级, “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 说说有趣的事;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练习, 不必要求特色;高年级则应致力于篇章, 尽可能的要求有序、有物、有重点。学生只要经过了“说”的过程, 写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我在校本教材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大量地使用了“说”的环节, 学生们积极性高, 思维活跃, 感受深刻, 在写作时基本上都与自己的所感所悟紧密相连, 写作时学生感到难度大大降低。

(三) 背诵

在阅读中, 背诵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1) 选准章节。教材要求记忆的语文, 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 必背不疑, 写景状物的精词妙语, 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都要背下来, 以丰富文学底蕴。2) 强记强背。理解地要背, 不理解的也要背, 要尽可能地把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篇章和优秀时文, 让学生背诵下来。久而久之, 学生熟记的东西多了, 阅读便会轻松起来, 作文也会水到渠成了。

(四) 写作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难度, 逐步完成:1) 仿写, 仿写各种句式、修辞手法的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2) 续写, 在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既符合情节的发展, 又融入了自己想象的续文;3) 日记,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 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下来, 可长可短, 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 自然而然地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

(五) 勤于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而罔, 思而不学则怠”, 此语诠释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因此阅读也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只读不写就会让思维停顿。因此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 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在《校本阅读和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中不仅仅引导学生阅读, 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 我们了解了过去和现在的家乡, 想想我们怎么建设未来的家乡, 学生经过阅读和思考, 很自然地要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习作《家乡的未来》就水到渠成地写出来了。

六、摘录

让学生专备一个读书摘抄本。在学生读的同时,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段落、警句格言等, 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可根据自己的文章选用, 变为自己写作的语言。在《校本阅读和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研究中, 我们也采用了手抄报的形式, 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有用的内容做成手抄报, 进行交流, 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校本阅读和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 给了我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 使我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 对教学中的阅读写作难点, 进行了专题研究, 解决了教学中的困难, 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该课题的研究中, 我运用了以上的一些方法, 学生受益匪浅, 最终学生的写作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课题研究结束了, 但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我将把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让学生享受到这些教学研究的成果, 使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真正受益者。我很高兴能在课题研究中和学生们共同获益, 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和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组.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良田著.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市发大学出版社, 2010.

[3]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的教育.京华出版社, 2010.

7.课题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篇七

(2008.9—2009.1)

统稿:唐志荣

根据课题总体实施方案,我校将从2008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为了及时完成本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我校课题组 首先将该计划与方案,贯彻到每一位老师,课题组组织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课题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深入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课外阅读读计划。本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各班建立流动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各班开学初对班内学生的藏书进行统计,并把它登记在班级书目统计表上,张贴在班上,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外书上写上名字、学号,建立班级流动图书角,方便每位孩子借阅,在班内开展“献一本看十本”活动,达到资源共享。流动图书角的建立,可使班内学生的读书热情更高。

二、确保足够的读书时间,加强课外阅读检查。

我校规定每周一到周五下午第三节为课外阅读时间,为了确保读书的实效,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在读书时间要加强指导,课外阅读课老师要认真备课,各年级组加强集体教研。

学校组织五、六年级的阅读小博士,对周一、周三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教导处表扬栏中公开表彰。除了规定学生在校的读书时间外,学校还规定老师家庭作业要以阅读为主。每天保证20——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四、五、六年级每月反馈课外阅读书目、数量。三年级让学生每天收集5——10个好词,两个好句抄在积累本上,一周检查一次,教师写上批语。课外阅读将延伸到家庭,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三、各班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老师的激励、同学的赞许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各班老师为了培养孩子对课外书的渴求,规定每周五为图书交换日,为孩子提供博览群书的环境,利用教室黑板设立“书海拾贝”栏目,让学生把读书过程中的好词佳句等摘录下来,与同学共享。五年级语文教师规定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让阅读统计员检查,过关后把读的情况统计下来,每月将统计向课题组书面汇报一次。总之,利用这些形式激励学生,让学生乐而不疲地读书。

四、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本阶段为了推进课外阅读的扎实开展,我校将组织“诵读千古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古诗文诵读活动,时间大约定在12月底。这次活动的参加对象是全校学生,3--4年级为

一组,5—6年级一组,分段开展比赛,各班准备两个节目,一个为集体展示节目,一个为个人展示节目,形式可以自行设计,任选2——3首内容展示。由语文教研组长和课题主研人员组成员评审组,分年级段评出个人一等奖1--3名,二等奖1--6名,集体奖2名,个人奖奖励学习用具或课外书,老师颁发辅导奖奖金50元。集体展示节目在各班验收,个人展示节目在学校操场公开展示。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摘抄,还可以在文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浏览、跳读,有的老师教育孩子要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学生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学生的读书效果能大大加强。

六、本阶段具体目标为:

1、三、四年级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五、六年级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2、二年级阅读量为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3、12月底三年级以上语文教师写一篇课外阅读跟踪报告,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总之,课外阅读要不断加强,要求要具体,检查落实到

位,使学校的课外阅读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有好书相伴,为他们的童年储存无限丰厚的精神财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8.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篇八

课题名称:多角度深层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7月

一、指导思想

1、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写作是国民的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愿通过课题研究,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怎样去写作文,让全体学生获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熟悉作文怎样才能“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写得顺利、写得好、写得美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培养基本的写作技能。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总体思路

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 念。

2.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3、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合了作文的资源。撰写相关教案。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四、工作重点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定学年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不断总结教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五、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教案案理论学习。

2、研讨作文阶段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写什么---怎样写---作文激趣---作文检测---学后反馈。

3、组织成员写教学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教学。

六、本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5.1----2015.3)准备阶段

1、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课题组纂写一篇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2、设计出总体研究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的实施。第二阶段:(2015.3----2015.7)实验阶段

1、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资料

2、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讨作文多角度深层次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4、组织成员写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导学案教学。(各成员纂写一篇导学案教案)。

5、召开小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教案在实践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第三阶段:(2015.7----2015.8)阶段总结 完成初期课题研究报告,汇总研究资料。

9.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和实施 篇九

1.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化学学科是一门与社会, 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的学科, 化学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变革都会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 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 我们也经常强调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即把生活同化学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一改化学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拉近学生与化学科学的距离, 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在化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 我们在确定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可以从社会生活着手, 指导学生以现实生活的角度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 又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 教师在讲到自然界的元素时, 就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些类似于“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的问题, 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题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课题资源[1].

2. 联系前沿科技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目的是深化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因此, 在选题的时候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 而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前沿科技就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这些前沿性的科技不但在课题深度上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这些前沿科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高中阶段开展一些类似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未来眼光和思维的培养. 例如, 在讲完了教材上“胶体”的内容以后, 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 研究一下什么是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材料具有哪些特征? 纳米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通过对纳米科技这样一个前沿话题的研究, 不仅可以有效深化课本上的内容, 同时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前沿科学视野.

3. 以化学实验为对象开展课题研究

毫无疑问, 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在化学学习中, 实验既是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进行研究探索的重要手段.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实验手段是最为直观有效的研究方法. 因此, 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化学实验为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了降低实验研究的难度,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材上已有的实验, 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过的实验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这些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来达到目的. 例如, 在课堂上讲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 可以以此实验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稀硫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究竟多少浓度的硫酸才能与铜发生反应”等课题; 又比如, 在学习了“氨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以后, 教师可以提出“用什么样的方法制取氨气的效果最好”这样一个研究课题, 让学生运用手边的工具设计出其他的氨气制取方式, 然后进行研究对比分析. 除了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课堂上一些常规实验发生的异常现象、失败的实验等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有效实施策略

1. 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 而在化学学习中, 这种差异性表现的往往更加明显. 在确定研究课题以后,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 对课题的把握和实施能力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个时候, 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等, 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课题辅导[2].

2. 实施有效的分组

在研究性学习中, 要想有效的实施课题任务, 研究学习前的分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更加依赖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鉴于单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限, 以分组的方式开展研究学习最为恰当. 然而, 看似简单的分组其中也包含了大学问, 如果分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课题的实施. 因此, 实施研究课题之前,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 例如, 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就可以让他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承担一些实验操作类的任务, 有的学生比较擅长观察分析,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过程等. 这样合理分工、各尽其才, 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原有能力优势, 还能有效提高整个研究学习小组的综合能力.

3. 教师要扮演好恰当的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把握是一个难点部分, 如果教师管得过多, 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 如果教师管得过少,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又难以顺利实施[3]. 因此, 作为教师,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关心, 并以启发为手段给学生提供信息、补充材料、建议方法等, 在研究活动结束以后,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 以进一步巩固研究学习的成果.

摘要:在高中化学学科中,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一种颇受关注的新的学习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 如何恰当的进行课题选择,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题实施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本文中, 笔者就结合高中化学学科实际, 简单阐述了一些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吴胜光.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3 (12) .

[2]沈颖.浅谈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J].福建教学研究, 2003 (5) .

10.阅读课题实施计划 篇十

本学期进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工作,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建立一个开放性课堂,诱发出一种忘我的学习状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自我创新。通过自主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懂得计算的重要性,掌握各种口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一、具体措施和做法:

(1)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口算游戏。

(2)布置有趣的开放性的口算练习作业。

(3)开展口算竞赛,制订奖励方案。

(4)采用趣味游戏法、问题情境法、激励评价法等课堂教学方法。

(5)认真观察记录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学地进行行动研究反思。

二、研究主要步骤:

9月份:

1、上网或阅读杂志学习课改精神,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

2、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10月份—11月份

1.和其他课题老师交流学习,听取意见,收集有关课题的教学信息,并作好记录。

2.参考文献,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实践作理论准备。

3.利用数学课以及自习课前2分钟进行口算训练,以及布置有趣的计算题作业。

4.在校内进行口算教学实验课,做到课前集体备课,课后集体评课,并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收集教学评价表。

5、争取参加关于口算教学的研究讲座及经验交流,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资料。12月份

1.写好结题报告:整理教学研究博客,收集和分析评价意见,总结经验和找出存在问题。

11.阅读课题实施计划 篇十一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的现状:我校语文教学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

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强调语文

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

活,吸收社会生活的新鲜养料,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

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特点是要注重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学习实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途径。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准绳,根据课程改革理论、语文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心理规律、依据活动教学、创造教育学、创造心理学等理论原则,坚持课堂教学活动

化、实践活动教学化、课外活动补充、延伸课堂教学的教研思路,让学生在活

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目标

1. 重新全方位认识语文学科,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2. 活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3. 通过课内外的语文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四、研究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验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 主动性原则。理论上、研究过程和方法上与人合作相处上主动学

3. 整体性原则。课题自身具有针对性、整体性、可行性,要保证课题研

究的成功,要有组织的协作进行。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激发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

3.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效提问。

4.整合学生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5.鼓励问题生成,鼓励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原有的阅读状况。

2、行动研究法,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实验研究,边

实践、边学习、边研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个案法,选定表现突出的几位学生,观察其变化过程,做好记录。

4、文献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积累相关资料,了解借鉴前人的研

究成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七、研究的对象

初中各年级。

八、研究周期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拟定、完善方案,动员、部署阶段;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

深入课题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3月)

结题阶段。

总结过程、方法、经验、成果,准备材料,迎接验收。

九、研究步骤

1、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研究。

2、定并推广实施课题计划。

3、课题小组指导实验的全过程,掌握推广的情况,并对实验进行总结验收。

十、研究的主要预期阶段成果

准备阶段:撰写学生原有的阅读能力不强的调查报告,积累相关资料。

实施阶段: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并作个案记录、分析、总结。

总结阶段:总结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经验,完成研究报告及论文。

十一、研究的组织管理

负责人:

组长:

副组长:

资料员:

12.阅读课题实施计划 篇十二

研究实施方案

宝都街道贵和小学刘淑霞、冯燕、刘爱霞、刘凤萍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阅读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加强情感投入,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阅读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阅读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阅读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阅读成果,发展阅读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阅读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阅读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探索。

(4)创设阅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阅读习惯。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分析探讨“自主阅读兴趣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我们提出几点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还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还要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办红色经典故事会、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不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竞赛、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每天利用晨诵10分钟个人课外阅读展现,午读20分钟自主读书,评选和表彰阅读小能手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2、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把握阅读方法的类型,从文献中确定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2)问卷法:通过对家长和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数目、时间、类型等

(3)观察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选取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4)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直接或间接交谈,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倾向、方法、阅读范围等)等。(5)行动研究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6)经验总结法: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题研究拟初步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 进行实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学情,第三阶段: 收集相关数据和前沿研究成果(2015年2月—2015年7月)

第四阶段: 进行分头实施;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教学反思。(2015年9月--2016年1月)

第五阶段: 撰写结题报告(2016年1月—2016年2月)

五、预期效果:

通过此研究要达到以下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整个学校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六、预期成果及形式

1、文字成果:各类调查资料、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2、图片成果:学生阅读活动图片、其他图片资料。

3、可操作性成果:优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13.阅读课题实施计划 篇十三

裕民县第一小学

杨丽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6: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3、讲课分层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4、作业、练习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 “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课内课外分层指导:因人因组而异,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特长学生品质的指导,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对特长生细心呵护重点培养。

6、考核分类检测: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2014.10——2015.10 主要工作: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分组的方法及实施过程.制定三年的课题计划,交论文一篇,培训心得体会两篇,个人教学随笔四篇。

(二)、对比试验: 2015.10——2016.10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开展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6: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A组学生达到①-⑤。

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要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A层“吃得饱”。

布置作业分层:对三个层同学的作业的布置有所不同:C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稍有提高的题目,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分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C层学生补课,给A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C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A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单元考核分层: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三)、结题阶段:2016.10——2017.10 主要工作:组织研究试验成果,形成分层教学实施办法,撰写研究报告,申报试验成果

三、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1、分层教学要有视频、图片或录像课,两年内保证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保留资料存档。

3、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上一篇:张宏升旗简历下一篇:银行网点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