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共12篇)
1.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 篇一
一、嘴里有话却说不出,沉默代表了一切;心中有疼却表不明,泪水倾诉着所有。
二、那天我们相遇的路,依旧没有变,变的是,曾经两个熟悉的心。
三、那是冥冥中,约定好的默契。只因为我们,谁都不愿提起。不知多少次,我转头看向你。也有无数次,彼此相对无语。终于失去了,我最重要的你。
四、卵石被流水打磨得光溜圆滑,可它的心却依然做着浑身长满是棱角的梦。雨给夜烙下永久的印,使得那些曾经变成了永远。
五、似水流年,紫陌芳华,空一段时间的行程,穿插着那些蔓延到心海的灵动,沿着宿命的脉络,清晰的梳理着这一路的铭刻。
六、记忆的唯一,记忆的自己,记忆里那些关于自我的回忆,都逝去……
七、一个人爱不爱你,在不在意你,你是感觉得到的;不要骗自己,不要勉强自己……
八、水永远不知道鱼有多需要它,正如你永远不知道我有多爱你。
九、我偏偏相信了虚假的爱情,仅仅因为你眉眼里的温柔笑意。
十、蓦然回首,望断天涯,我心犹怜,不悲风卷蝶残,期待一树浓荫,浸染一方幽静,彻悟一段良缘。
十一、 望穿秋水,只为寻你回眸一笑,往事凄迷,万千风景,不过红尘一梦。如今,我定于红尘的岸边站成永恒,只为等你初春暖阳般的回眸一笑。
十二、孤单不是因为没有朋友,而是没有人住在你心里。
十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感情可以变淡,说过的话可以不算,爱过的人可以再换。
十四、我终于不用每天盯着手机了,我终于不用每天和你聊天聊到半夜了,我终于不用每天提心吊胆你会离开了,我终于在晚上睡不着了,我终于每天都有理由让眼泪流出来了,我终于失去你了,终于又是我一个人了。
十五、夜晚,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会更寂寞。
十六、也许你很了不起,但我未必看得起。总要学会万事不强求,要走不挽留,该走的人迟早会走,与其费力勒紧手里的线,不如等风来的时候就放手。
十七、因为懂得活着不易,所以懂得珍惜;因为懂得坚持,所以才看到奇迹;因为懂得努力,所以才看到希翼;因为懂得彼此心有灵犀,所以相爱相守一生一世!
十八、爱你在承受不住你倔强的分手的离别下,悲催成凉雨残瓣。不住的在脑海扔掷那些残破的瞬间,然后在漆黑的午夜后,悄悄捡回来用泪水不停的冲洗,用痛苦不住的擦拭。
十九、 空芜,莫如让相思填满,不留一点空虚。这样,尽管疼痛落寞,却好过无心。
二十、有些东西,想起来总是很美好的,于是在你的想象当然中,荒废了一场本来可以很开心的现实。我曾如此奢望一路风霜与你分享。
二十一、直到现在才清楚明白,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二十二、长情的是在每个日日夜夜里的等待,等时光苍老容颜,等岁月蹉跎腰身。
二十三、 时光安然无恙,我们渐行渐远,如果有天,在转身的瞬间,找不到彼此,不要悲伤,跟随着落叶的脚步,去追寻,会发现,那些情感无处不在。
二十四、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越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二十五、我们的昨天太短,没了永远,更不用说等到天长地久。我们的明天太远,跋涉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难以达到幸福彼岸,明天太久太久,换不来幸福,更谈不到相守。
2.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 篇二
2011年是新闻发言人发言问题频出的一年。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动车追尾事故, 官方的新闻发布会在温州举行, 在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给出“掩埋车头便于抢险”的解释后, 表示“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信了。”此言一出, 舆论哗然。无独有偶, 半个月后的8月9日, 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在接受关于湖南中医大学乱收费事件采访时, 爆出“1万块钱, 不算大事”的惊人话语。诸如此类事件的发生, 表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在发言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何兆雄认为, 会话结构可以分为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整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开端、本体和结尾。新闻发布会的整个流程正是一个完整的会话过程, 表现为主持人的开场、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鉴于可获得资料的有限性以及研究的目的, 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 (1) 的整体结构排除了发布会上主持人的声音, 围绕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可分成三个部分 (以时长为计算单位, 新闻发布会视频完整版时长为34'27'') :从开端到11'03'', 为发言人对动车事故的简要介绍及相关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 这是会话的开头部分;11'04''—29'33''为记者提问环节, 主要是针对动车事故的相关信息进行问答, 共计17'59'', 这是会话的本体部分;29'33''到结尾不足五分钟的时间, 为卫生系统官员对伤员情况的介绍, 这是会话的结尾部分。借用会话的整体结构理论把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视频划分为三部分, 主要是为了便于从微观话语入手, 逐块对新闻发言人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以探究我国新闻发言人在发言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新闻发言人的话语控制问题
(一) 有价值新闻信息的淹没
会话的开头部分共计11'03'', 其中对事故的相关情况的介绍持续3'01'';4'04''—11'03'', 接近6分钟的时间为对各部门领导的指示和意见叙述。按说, 11分钟的视频蕴含的信息量本应是巨大的, 但是可以捕捉到的新闻信息仅为两条, 即前三分钟对事故情况的总体概述以及结尾1分半宣布对部分领导的处理措施, 中间主体部分5分半钟蕴含的信息却难以提取, 究其原因, 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套话所掩盖。李希光说过, 发言人在发布信息时, “最好不超过8分钟, 重点突出, 删去套话, 用语通俗。” (2) 王勇平用了11分钟时间对动车事故的信息进行了选择性的发布, 然而不合理的时间安排使得有价值的信息为不重要的信息所淹没。
(二) 个人话语对信息空间的干扰
限定的时间内信息空间是有限的, 可提供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 因此新闻发言人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达出去, 然而发布会上, 王勇平过多言语行为的呈现多次干扰着信息表达的话语空间。在会话的开头部分, 关于他是“坐着讲”还是“站着讲”的犹豫, 占据了重要信息的呈现位置。在会话的本体部分, 王勇平也有着多次个人言语的插入, 如当一位女记者问“能否按照购票实名制公布死者名单, 为什么要现场掩埋车体, 是不是想毁灭证据”的时候, 王勇平给予的回答是“太多了, 一口气就提了三个问题, 我年纪大了有时候记不住”, 以及后来对自己没有喝过水的强调等等。新闻发布会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王勇平的个人秀场, 据统计在发布会过程中, 类似言语的出现不下于7次。新闻发言人取代了有价值的信息而成了新闻, 新闻发布会的失败在所难免。
(三) 发布会前信息把握不足
费尔克拉夫在《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文本结构具有“互动控制特征”, “它一般是用来确保互动能够在组织层面上进展顺利:谈话的转换得到均匀的分配, 话题的选择和更换, 问题之得到回答等等。” (3) 在一个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中, 一个显而易见的出发点是:记者提出问题, 新闻发言人围绕问题进行回答, 双方以此方式组织互动。互动控制体现着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社会关系, 通过对记者问题的答复以及话题的转换与限制, 新闻发言人控制着基本的互动结构。
话题的限制和转移是需要先前制定的完善的议程顺序来支持的, 这需要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召开前进行充足的准备, 包括资料的搜集、议程的设置、发布会流程的安排等等, 尤其是在危机事件发布会上, 发言人处于话语的被动位置, 此时要想把握话语的主动权, 事前就需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准备。然而发布会上, 王勇平的表现让人不禁质疑他事前对信息把握的充分度, 仅就事故时间和遇难者人数这两个关键数据, 现场记者就和他产生了严重分歧, 记者掌握的信息已经超过了新闻发言人所掌握的信息。
二、新闻发言人话语失控的原因
发布会上王勇平的表现是让人失望的。作为拥有8年发言经验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平调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王勇平发出了“我再也不想和媒体接触了”的声音, 追溯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个人和组织双重角色的混淆
新闻发言人首先是一个人, 然后才是一名发言人。李希光强调“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中应该‘以我为主’” (4) , 要“通过不断地向媒体提供官方消息和官方观点来控制、管理新闻中的自身形象”。 (5) 因此, 只有合理把握作为自然人和发言人的度, 才能成为合格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本末倒置, 多次使用各种强调个人身份的语句, 这是自我身份认知失误的表现。另外, 新闻发言人作为权威的信源, 在面临危机事件时应该做到真诚、热忱和投入, 避免因措辞不当而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觉。在新闻发布会上, 面对记者的提问, 王勇平多次以“我们铁道部”自居, 有意或无意制造出媒体和发言人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差别。
(二) 媒介话语权力格局的变化
传统媒介环境下, 政府垄断信息, 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新闻媒体以传达党和政府的信息和政策为第一要务, 传统媒体的单向度特点, 使得普通公众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难以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媒体和公众处于话语权的弱势地位, 新闻发言人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 生存的环境是安稳的。然而,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加深以及各种自媒体的使用, 媒体对于政府信息的依赖程度减弱, 公众更多地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制作与发布过程中, 甚至早于政府和媒体获得并传播第一手信息, 如动车事故的早先信息都是个人通过微博传播的。发言人的话语掌控权开始出现倾斜, 新闻发言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从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可以看出, 新闻发言人的思维仍滞留在传统的媒介话语权格局下, 对新兴媒介力量的忽视导致了发言人对信息准备和掌控的严重不足。
三、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和话语表达
(一) 明确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
新闻发言人既是发言人, 又是自然人, 发言人要对两种身份有一个度的把握, 双方有效结合才会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 新闻发言人是政府意愿的传达者和政策的解读者, 代表的是政府的声音, 因此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应时刻站在政府的立场代表着政府。在事故灾难型新闻发布会上, 新闻发言人要简明扼要地突出政府应对危机所做的努力, 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
其次, 新闻发言人又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发布会上, 自然人身份的融入、新闻发言人个人魅力的展示, 对改变新闻发布会沉闷的模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此外, 自然人语言生动、形象的运用, 可以突出重点, 使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得以呈现。
再次, 发言人是政府、媒体和公众的沟通渠道, 不管是作为发言人还是自然人, 发言人都要认识到自己是为媒体和公众服务的, 因此发言人要明确自己服务者的身份, 始终保持真诚和谦和的态度。
(二) 提高话语空间的利用效率
新闻发布会是会话双方争夺话语权的过程, 新闻发言人能否把握话语主动权、提高话语空间的利用效率, 关系整个新闻发布会的成败。本文试图从话语的角度给出几点建议。
1. 新闻发言人是话语的主导者
新闻发言人如何看待自身在会话中的角色, 对提高话语空间的利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话语权角度讲, 作为发话者的新闻发言人是话语的主导者。
首先, 作为权威的信源占据话语主动权。网络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谁能提供权威可靠的信息谁就有更多的发言权, 对话语主动权的把握可在相当大程度上减少受话者不必要的信息干扰、节省信息空间, 新闻发言人要想在新闻发布会上统领全局, 就必须在发布会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同时需具有一定的包装技巧, 将所要传达的信息权威地呈现出来, 赢得记者的信服, 占据话语主动权。
其次, 作为主动的发话者, 要合理分配话语空间。新闻发布会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传播最多的信息对发言人来说是一个难题, 合理安排信息空间关系着发言人能否始终把握话语主动权。首先, 新闻发言人要根据具体情况, 合理划分会话的开头、本体和结尾部分所占用的话语空间比例。其次, 在开头部分, 发言人应把重要的极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放在首位;在本体部分, 要时刻围绕发言主题, 避免无关的信息占用太多的话语空间;在结尾部分, 发言人要对发言做合理的总结。再次, 明确主题, 以赢得受话者的信任和支持。
2. 新闻发言人是诚意的表达者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尤其是危机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言人和记者处于相互竞争和相互冲突的话语模式, 此时良好话语技巧的运用可以维护发言人的主导地位, 提高信息空间的利用效率, 因此话语技巧的提高迫在眉睫。
作为信息的表达者, 发言人发言时要充满诚意。发言人的诚意表现在两方面:在介绍危机事件的基本状况时简洁清晰, 避免套话和专业术语;答记者问时简短明确地呈现信息, 不能模棱两可。王勇平在发布会上能够不回避记者尖锐的问题, 这是他诚意的表现;但是个人言语的过分渗入以及官方语言的大量使用, 显得他不够诚意。
发言人的诚意首先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在发言时, 不要使用如“全部”、“肯定”、“绝对”等极端的形容词或副词, 在动车新闻发布会上, 王勇平多次使用如“坚决杜绝”、“我肯定会”“就是”等字眼, 诚意不够。
其次, 不是所有做出承诺的发言人都是好的发言人。发布会上, 发言人不应对超出责任范围的事情做出承诺, 尤其是以个人身份做出承诺, 但王勇平数次使用“我在这里再次承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等具有承诺性质的语言, 不仅没有缓解矛盾, 还挤兑了有用话语的空间。
再次, 面对公众时要充满诚意。新闻发言人所代表的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 而媒体在报道题材的选择上则偏重于轰动效应, 因此作为话语主导者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合理安排话语架构, 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 将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媒体感兴趣的话语传达出来;同时, 要借鉴公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 彰显诚意。
新闻发言人是沟通政府和媒体的桥梁。自20世纪80年代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 发言人的角色一直受到诟病, 新闻发言人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传达信息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 新闻发布制度开始强调信息发布的公开和透明性, 新闻发言人作为权威的信息来源, 在发布会上不应该试图掩盖事实。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行以后,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 发布会上如何把握信息公开的度成为新闻发言人发言的难题, 加之网络社会迅速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 发言人的权威受到挑战, 新闻发言人开始与媒体、公众共同担当着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三方共享话语权, 而动车事故发布会中王勇平话语权的失控以及种种的矛盾行为表明, 我国新闻发言人的思维是滞后于新的媒介话语权力格局的。如今, 动车事故已经发生一年有余, 新闻发言人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在新的话语权力格局下, 新闻发言人必须要对自身的角色定位重新认知, 同时努力提升话语表达技巧, 提高话语空间的利用效率, 才能继续作为话语的主导者。
摘要:新闻发言人是政府政策及各方面信息的传达者和解读者,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尤其是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铁道部“7·23”甬温线动车事故 (以下简称“动车事故”) 新闻发布会视频中发言人王勇平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发现我国新闻发言人在角色认知和话语表达方面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动车事故,新闻发言人,话语表达
参考文献
[1]http://video.sina.com.cn/v/b/57827096-1598150400.html (目前能找到的最完整的新闻发布会视频)
[2]李希光, 孙静惟:《发言人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200页。
[3]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年, 第130页。
[4]李希光, 孙静惟:《发言人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128页。
3.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 篇三
[关键词]话语表达 逻辑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49
话语就是一种以语言为桥梁,与他人进行实际交际的行为,课堂话语指的是在平时课堂中使用的话语。但是我们观察当下的英语课堂,发现学生的话语表达普遍缺乏条理性和规范性。因此,本文将通过列举具体的课例,剖析问题的根源,从而探讨有序的话语表达策略。
一、追寻学生思维的有序
作为教师,我们应制订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并能根据他们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学习新知识。
1.从单一到综合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的story time时,我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复述的任务,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分为两种方式:用第一人称复述和用第三人称复述。第三人称的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第一人称复述要比第三人称复述简单得多。因为是第一课时,学生对新语法掌握得不是很熟练,因而出现了学生不敢表达的冷场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调整方案,采用合作复述方式,同学之间相互督促,突破难点。学生的话语思维经历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复述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2.从被动到主动
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 1《 In class》的Fun time环节主要是复习巩固祈使句型,要求学生学会发布指令,并能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教师发布指令,学生做动作;第二种是学生发布指令,教师做动作。我在给学生进行示范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游戏的规则,采用了第一种方式。但随着学生对规则的深入了解,如果再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热情就会消退,兴趣也会减弱。因此,在学生进入疲劳期前,我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话语思维。
二、遵循教学思维的有序
1.在对话中感知有序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6 《 My e-friend》的story time时,文本中的对话片段:A: Whos your e-friend? B: Hes Peter. He lives in the UK. A: Can he speak Chinese? B: Yes, he can. A: What subjects does he like? B: He likes Maths and PE.
教材文本中的语言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载体,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是学生语言生长的基点。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文本对话中的关联用语,注重对话的逻辑顺序,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思维。
2.在教学过程中明晰层次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Project 2 “My snack bar”时,我将“设计、介绍、买卖”三个维度贯穿整节课,并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语言输出。(1)How to make a snack bar?要求学生选择相应的食品和饮料,并将食品和饮料放在合适的位置上;(2)Introduce your snack bar to the class.要求学生从物品、位置和价格方面介绍自己的小吃店;(3)Open your snack bar.要求学生开门营业,恰当地运用买卖用语。
整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教师紧紧围绕“snack bar”这一主题进行教学,三个层次由易到难、由点及面,让学生在有序的对话中真实地感受小吃店的运营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完整的体现。
三、遵循语言表达的有序
1.整体感知语义差异
中英文化的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人们话语表达方式的不同,要想培养学生话语表达的有序性,让学生整体感知语义差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英语中的许多习惯用语和该国家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接触到相关习惯用语时,应细心揣摩,从情境的整体性中进行理解、记忆与运用。
2.积累固定的表达用语
英语的话语表达还应遵循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排列组合顺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能提高学生话语表达的条理性和有序性。例如,习惯的短语搭配:In the morning/On the Internet /Play the piano/...习惯的用语搭配:Good evening/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教学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学会模仿,帮助学生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 篇四
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3、有时我真的就像一块怎么整也不会成形的废铁。明知只要经过短暂的锤炼就能提升自己,可是我宁愿躺在水里一动不懂任自己氧化生锈,放任自流吧我不甘心,自我约束又怕出心理问题。
4、人生舞台的帷幕随时都有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5、昨晚的梦境还在脑海,是否你能明明白白的说清楚自己梦境的来意,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泪有笑。
6、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不仅收视率低,而且工资不高。
7、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8、一个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很容易被别人一句话打倒,害怕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所以让别人去决定。有时候,你之所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因为你太相信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的能力。其实,只要你按自己的想法做了,不一定会比别人差。
9、生病的时候,自己要重视自己,不能等着哪个谁来重视你。等到那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已经很难受了。
10、永远都试试另外一只鞋如果你穿着挤脚那样也可能挤到别人的脚。
11、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12、要想自己幸福,就必须先让别人幸福,因为我感觉每个人已经在福中了,他们有一个家庭已经很幸福,但他们愚昧,他们是身在福中不知富,因此,生活需要幸福。
13、人之所以不幸福,也可能是被自己耽误的。
14、现在的世界,肮脏的心灵,连爱一个人都需要时间的证明,再美的事物,再美的人,都要用世俗来衡量。告诉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和时间与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定要心存善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5、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16、每天睁开眼,看到同一片天花板,白色,带着雨水渗透而来的痕迹斑斑……
17、为什么会迷茫?总觉得,再多的言语也无法企及自己思绪里的荒芜,再多的表情也见证不了自己内心的苍凉。于是,我们自言自语:没有人会明白自己了吧,没有谁再可以信任了吧?有时候,我们甚至一度迷失了自己,模糊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身处何地欲往何方。那些因迷茫而凝结起来的心情,仿佛一首低宛的曲子,不停地吟唱落寂的忧伤。翩浮的惆怅,晃若细长的触角,肆无忌惮地钻入肌肤的毛孔,像藤蔓一样伸展,入心入肺地缠绕,让我们窒息,让我们疼痛,让我们麻木。
18、迷茫,让我们的生活像水一样平乏无味却又无处不在,久而久之,渗透出汩汩水流,汇而成海,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将自己摆渡到彼岸。所以,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5.内心迷茫的经典句子 篇五
2. 一个小时前想出一个老好老好的签名,就在一瞬间给忘了
3. 说真的我生气归生气吃醋归吃醋但是从来没想过离开你
4. 我们不要吵架不要离弃不要背叛不要欺骗不要随便说分开
5.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要有多勇敢,才能地久天长。
6. 现在的我,你爱理不理。记住了。以后的我,你高攀不起。
7. 忘掉所有那些“不可能”的借口,去坚持那一个“可能”。
8. 别凭感觉臆断一个人,因为你并不知道人家经历的是什么。
9. 其实蛮想和你聊天,不过你不找我,我也不想总是去打扰你
10. 说别人秀恩爱死的早的,不是没对象,就是对象不在身边!
11. 我爱的人,他已有了爱人,从他们的眼神,说明了我不可能
12. 勋鹿:△我现在的状态:呆货,学渣,逗比,没钱,没长相
13.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个只要你回头,就对你微笑的人。
14. 我相信在城市里往来的人群中,总有一个人会让你记得一辈子
15. 不想放开不是因为爱你,只是因为我不甘心就这么便宜你/
16. 没有谁瞧不起你,因为别人根本就没有瞧你,大家都很忙的。
17. 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有很多话讲不出来,放在心里会安全点。
18. 最初干净倔强固执霸道骄傲不服输的满腔热血早已被时间磨破
19. 除了我比别人更爱你以外我没有任何的筹码去扳倒你身边的人
20. 勋鹿:如果哪天你不是处女,请看看身边谁还会对你一如既往
21. 其实你可以不用对我那么好因为你对我的好对我们未必好
22. 解释永远都是多余,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不理解你的人没必要。
23. 有些话,说与不说,都是伤害。有些人,留与不留,都会离开。
24. [我知道我不够好,但是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请务必珍惜。]
25. 爱情爱情,有爱无情那是同情,有情无爱那是暧昧。
6.感到迷茫的经典说说 篇六
2、不知道这样的是对是错,但是除了坚持却什么都不会。
3、像块石头,容易绊倒也容易受伤。
4、上帝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却让我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
5、其实,路并没有错的,错的只是选择,爱并没有错的,错的只是缘分。所以,无论何地,一路的风景总是无限,终究会有美好的时候,无论何时,我们的年华总会长大,终究会有灿烂的一幕。因而,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爱情都会永久,一直相信彼此,无论结局如何,我们的爱情都在呼吸,一直祝福彼此。
6、或许,在曾经需要抉择的路口,别人眼里的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却没有。仿佛每个方向都阻隔着一股无形的墙,刚想用力冲过去,却又被弹回来,再换个方向依旧如此。
7、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8、远香的余味飘近,闻不见誓言燃烧,等愿望都化作灰烬,再祈祷。海枯石烂的`太少,地老天荒的好早,总是越等越漫长。无想,分不清梦境过往。情愿背弃了光芒。只为你守在身旁,我只想,诺,一世痴狂。
9、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7.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 篇七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口语,口语课堂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紧密, 驾轻就熟的英语口语可以应对工作、商务、出国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 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可以增强自信以及社会竞争力, 英语口语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此,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 也专门改版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特别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但是, 尽管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英语口语学习效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中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在练习和表达中普遍存在着不善于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现象。为了发现学生口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状况, 拟就提取学生的真实口语语料进行分析, 透过现象探究内在原因, 以期可以在英语口语课堂这个平台上提供一些改善措施。
2 理论回顾
自从Schiffrin (1987) 在《话语标记语》中提出“话语标记语是标记话语单元序列的独立的语言成分”后, 语言学家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 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研究, 即以话语连贯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句法—语用视角、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和把话语标记语看作元语用意识标识语的研究视角。话语标记 (discourse markers) 是我们日常语言使用中几乎时时用到的一种语言形式, 是一些在语篇中起着停顿、过渡等作用, 有助于形成语篇的连贯性与条理性, 并起到一定的指示与提示作用的词或者短语。
从形式上看, 话语标记语有以下三种, 词类包括:furthermore, moreover, besides, still, and, too After, meanwhile, now, before, when, 等等;短语类有:in summary, to sum up, in sum, in total, 等等;句子类有:you know, you see, I mean, I think, that’s to say, 等等。这些词本身不负载真值意义, 有的没有意义, 有的只有通过它的常规语用意义或者在实际交际中才能根据语境被人们所理解。从功能上看, 话语标记语同时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 在交际中不添加语义内容, 或者说对表达的内容不产生影响; (2) 能产生衔接句子, 从整体或者局部对读者或者听者产生理解上的制约力; (3) 为话语理解提供标记, 唤醒或保持读者/听者的注意力以保持交际状态持续。由此看出, 话语标记语的主要语用功能体现在衔接语篇、传达语篇信息、引导话语理解、延续话题等等。
3 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使用状况
研究采用随机的方式从英语口语考试中录制了某高校5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测试音频用以考查话语标记词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的使用情况, 从所得数据中分析学生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存在的问题, 最后探索如何在口语课上加强学生话语标记语的学习和使用。在本次口语测试中有两名教师参与, 其中一名教师主持测试, 另外一名教师负责记录, 最后取两位教师打分的平均值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通过对音频中查找话语标记语并进行归类、分析, 可以总结出学生在英语口语中使用话语标记语有以下特点: (1) 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为I think, and, because, so, if, but, for example, 等等。 (2) 在同样题目的口语考试中, 每个学生都有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现象, 但是学生使用的话语标记语数量有差异, 最少的为1个, 最多的5个。 (3) 话语标记语使用数量多、频率高的学生得分普遍比较高。
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 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使用话语标记语的时候还存在以下问题: (1) 话语标记语的意识薄弱, 很多话语杂乱无序。 (2) 种类单一, 且一般偏向逻辑联系类的或具有真值意义的表达。 (3) 无真值含义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最低。比如英语交际中使用最多的well, 却没有学生使用。 (4) 很多学生在交际困难时候多次使用母语口语中的en。
结合这些学生的口语成绩, 综合起来还可以发现, 虽然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很少使用话语标记语, 但是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传递。但是, 学生的口语表达中存在的句子过长或过短、连贯性差、逻辑性欠佳、交际信息空白期沉默不语等现象都可以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来改善。同时,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认识有偏差, 这也导致学生过分拘谨焦虑、书面语言过多等情况。这些表现无疑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 甚至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而使得学生更没有了使用英语表达的勇气。
4 英语口语课教学的启示
在学生口语表达中发现的问题就可以反映出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依据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果, 笔者结合对学生的走访记录, 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能力, 提出以下建议供教学参考:
(1) 向学生介绍分析话语标记语在生活中的使用比例并通过回顾真实语境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形, 帮助学生明确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和功能, 并进行专项分析和练习。可以根据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类型分类, 指导学生整理汉语语境和英语语境中对应的话语标记语, 并加强练习。比如, 当要表达话题标记语 (Topic-related markers) 或话语联系语 (discourse connectives) 中“我想讲的是”“话又说回来” (冉永平, 2000) 等, 可以对应英语中的话语标记语what I mean, then again等。
(2) 帮助学生走出对英语口语认识的误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他们心目中的口语表达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 以至于他们误以英语口语表述的句子太短是英语水平不高的体现, 从而忽视了在很多情况下话语标记语言的使用恰恰是帮助说话者整理思路, 缓解表述中的心理焦虑, 为下一步表达赢得时间的策略。
(3) 学生总是从真值信息的角度选取表达需要的词语或者句子句型, 因此在对话语标记语言的选择上过分纠结于这些词语的本身意义。比如, 学生通常在表达观点的时候,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I think, 事实上, 表达提示思考结果还可以使用well, you see等;同时特别要体会和分析无真值含义的话语标记语, 如, well, you know, yeah等等的使用语境。因此, 应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转换思维。
(4) 虽然有使用标记语言的意识, 纠正话语标记语误用情况。比如在日常的闲谈中, 学生会使用moreover, what’s more等等书面性很强的标记语, 不恰当的使用使得口语表达文绉绉而不合时宜;或者学生在思路不同的情况下都会选择与汉语一致的en, 而此时也可以选择well, you see等等表示停顿的话语标记语。
5 结语
众所周知, 话语标记语与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及外语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而学生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状况不是很理想, 存在着选择单一、偏重选择真值意义的标记语等等问题。因而, 教师要通过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这个学生学习英语口语交际技能的主要平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语言现象, 提高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
[3]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 2000 (4) .
8.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 篇八
革命话语;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就开始建构自己的革命话语。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创造,逐步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最终到延安时期完成了革命话语“中国化”的创造性转型,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思潮中,如何看待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成为争论的主要话题之一,重新探索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表达方式,剖析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论述的基本话语结构,进而理解“革命”的价值及意义,对于当下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一、革命的正当性
近代以来,随着清王朝统治正当性的丧失使得改朝换代机制有可能呈现,特别1900年庚子事变后,西方现代意义上革命观念在中国兴起,中国的“改朝换代”和西方革命意义结合,“革命”一词的本来意义如易姓和王朝更替等传统内涵消失或隐藏,取而代之的是实行共和、整体的彻底激烈变革、进步等新的意义。特别是到了五四时期,改良主义的意识形态受到批判,“革命”一词的出现频度急剧窜升,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词。王奇生的研究表明:“到1920年代初,除中国国民党外,新起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党亦以革命为诉求(尽管对于‘革命本身,三党各自的诠释大有不同)。革命的局势由清末的‘一党独革演变为‘多党竞革的局面。”[1]不同政党以及同一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竞相争夺和垄断对‘革命话语的阐释权,争夺‘革命的正统,并试图建立各自对‘革命话语的霸权地位。”[2]这样,在整个社会对于革命推崇以及各个政党对于革命的解释与争夺的过程中,使得革命本身以及革命话语在日趋神圣化与正义化,也使得任何革命党都具有某种当然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具有历史必然性。就历史发展而言,革命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成为必需,它是历史向前推进过程中的自然生成物,革命的合法性便不言而喻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形象地称“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中国共产党以这种全新的革命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这样一种历史分析方法,中国社会的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种新型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它不仅能够解决中国的危机,而且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总体方向,因此,它具有无可置疑的道义性和正当性,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更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起着划时代的意义,国共两党均认为自己是辛亥革命的继承者,国民党更是以法定继承者自居。因此,对于辛亥革命的解释更是涉及到国共两党对于革命话语的争夺,可以说,谁在理论上能够更好地对辛亥革命的精神进行诠释和发扬,谁将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号召力。中国共产党高度肯定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在提出“两步走”的革命战略中,指出第一步是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这就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但是,在共产党看来,辛亥革命的目的远远没有达到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显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的继续,更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但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毛泽东这样的表达和阐述,无论是对宏观历史的发展变化,还是对普通民众的当下生活处境与“翻身解放”之路,都能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对于“反革命”的斗争。如前所述,在五四运动前后的特定历史语境下,“革命”逐渐被建构成一种与自由、解放、翻身、新生等意涵相关联的主流政治文化。“革命”日趋神圣化、正义化、符号化,而“反革命”也被建构为一种最大的罪恶行为。国共两党都以革命党自居,在反对军阀的理念上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进行了“国民革命”,然而随着革命的发展,分歧也日益加剧。革命军占领上海后,蒋介石开始清共,同年夏,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趋缓,宁汉合流,汪精卫亦在武汉清共,致使国、共两党彻底决裂,至此,国共两党开始长期的斗争,都视对方为“反革命”。在“四一二”政变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斗争,将国民党分为“革命”“左派”和“反革命”“右派”,以此对国民党进行分化。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国民革命军”一部在南昌起义,建立红军,走上了武装革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论述中,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阻止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违抗社会发展潮流,是对辛亥革命的背叛,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其行为是反革命的。而中国共产党是作为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所领导的革命是为国家和人民谋求富强和解放的,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于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就是一场关于“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虽在抗日战争中有过合作,但是“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则没有停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意味着国民党“反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正义的彰显,更昭示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中国光明的历史前途。
二、阶级话语
阶级话语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中处于核心的位置。阶级分析的方法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解释力的观察社会的方法,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变革观念和手段。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提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红线”,把马克思主义“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3]陈独秀讲:“不主张阶级斗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4]蔡和森总结道:“俄社会革命出发点=唯物史观。方法=阶级战争+阶级专政。目的=创造共产主义社会。”[5]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回忆道:“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开始来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6]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坚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中国社会。刘少奇亦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7]艾思奇也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是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科学学说”。[8]毛泽东也指出:“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9]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运用阶级斗争史观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作了精彩分析,指出:“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10]在立足中国社会历史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毛泽东正确地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性质,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阶级斗争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实现了“中国化”。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开门见山提出的问题,便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1]在毛泽东看来,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是极端的反革命派,是革命的对象。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要斗争又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12]毛泽东还深刻分析了小资产阶级。他把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归为这一类。他把小资产阶级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左派和中间派由于生活逐渐下降或大体上只能自给,备受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有革命的需求或至少不反对革命;右派是有余钱剩米的,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对革命持怀疑态度。半无产阶级主要是农民。毛泽东认为中国农民的大多数是贫农,他们是农村的半无产阶级,具有很强烈的革命要求,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正是在以上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它们对革命的不同态度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13]这一分析,其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其话语形式是中国化的,其内容则为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和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真正揭示了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对中国农民的革命性质和革命地位的发现和充分肯定,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一个创造性应用。毛泽东在1927年初对湖南农村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识到,受控制与影响力最弱的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并最终将成为向城市发起总攻的战略起点;由此也就决定了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首要考量。毛泽东在实践中的思考,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其要点为:第一,农村是中国革命的重心与战略起点;第二,农民是革命创造力的源泉,是中国革命的主力;第三,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这种以农为本的阶级理论,把中国广大的农民“无产阶级化”,从理论上大大扩展了中国革命力量的组成,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起点,也成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国化的现实起点。
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了新的认识,积极肯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同工农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不再将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敌人来对待,而是将其看成革命的动力。在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各阶级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毛泽东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别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和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中国革命的性质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大众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秉承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价值。
首先,依靠“农民”大众革命,为“农民”大众谋幸福。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真正意义的“大众”,要想在中国谋求革命的成功,必须得到农民大众的支持。毛泽东在构造中国的革命话语中,始终抓住两大问题:什么是中国革命?应该怎样进行这样的革命?要解决好这两大问题,简单照搬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话语,以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的战略话语,远远不能涵盖中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更不足以确定中国革命力量的布局。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当革命辗转乡村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在革命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不单是出于一种革命策略的思考。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最高理念是寻求全人类的解放,具体到中国则寻求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大众实现翻身解放之路。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切实满足人民的具体利益,“打土豪,分田地”,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在政治上承诺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实现人人当家作主,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人平等,没有私有制的美好社会。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政治理念在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执政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让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幸福生活的承诺。
中国共产党的大众立场,还表现在对于“人民”的发现,人民作为“群众”的同义词的不断发现,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大众立场愈发鲜明。毛泽东曾对“人民”的概念作出科学的解析,他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1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认为所谓人民大众,是“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将“人民”表述为以工人、农民、士兵三种人群为主的利益群体集合,这里的士兵特指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的士兵。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所谓人民大众,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压迫和损害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以工人和农民(兵士主要是穿军服的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为主体。”[15]解放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强调人民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与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革命是人民的革命,人民是革命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名著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7]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则进一步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8]他明确表述道:“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他告诫全党:“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9]概括来说,“为人民服务”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针,它一方面是指对人民负责,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另一方面是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参考文献:
[1][2]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2.95-96.
[3]李大钊全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33.
[4]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
[5]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4.
[6]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379.
[7]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3.
[8]艾思奇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7.52.
[9][12][1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3.4.644.
[10][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3.
[14]萧延中.晚年毛泽东[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2.
[15][16][17][1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2.1475.1004.1128.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基金《“革命”的话语政治》(编号:2011M50006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
9.关于工作迷茫的经典句子 篇九
1、我迷茫了,于是有人说,迷茫是彷徨;迷茫是沙漠吗?于是我便试着彷徨;炙热的风吹来99万沙粒,铺天盖地而深不可测;来时的路呢?是丢弃了我还是被我丢弃了?那远处的一片树林,却又飘渺的像海市蜃楼
2、以前的前途无量和前途无限都是指着向前走和向前看,现在的钱途无量和钱途无限都是指着自己的腰包说的。
3、始终于不能很好的感触到一些生涯的中的幸福快活有些迷茫,有些担忧,盼望自己能好好的走下去吧,当前真的要自己一个人了,一个行将步入社会的人心底的一点感想。
4、前途迷惑如深入密林,前方可能通到世外桃源,也可能坠入无底深渊,用最大的勇气向前就算是深渊也无所畏惧!
5、有人说,迷茫时一只漂泊太久的船,彼岸浓重的雾,让它迷失了自己的终点。可它还是飘啊飘啊,希望可以穿透这浓雾,见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6、若是梦想不可拥有,沉迷注定错过,我又失去了什么?我不敢知道。我仅知道,我在成长,但很迷茫。一天天的成长,是一天天走向毁灭?我不知道。
7、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在寻找中迷茫,在迷茫中追寻。谁也没有既定的一条路,毫无悬念的一直走到生命尽头。
8、在这人生的大世界,我参不透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做什么,迷茫,迷茫,伤感,伤情……纵使前路迷茫,我也只能摸索,探索,往前走,不回头。心累了,就停下吧!
9、我害怕了后悔,我厌倦了眼泪。我不能面对黑夜的寂寞,寂寞是我最疼痛的地方,我想飞,到一个没有杂色的方。没有黑暗,没有斗争,没有尘埃,没有残酷;只有晴天在那个地方,我不会迷茫,不会害怕,不会厌倦,不会哭泣;只有信心满满的心腔。
10、因为迷茫,所以滞留。因为迷茫,所以错过。因为迷茫,所以失去。
11、我们都是迷茫的,若不迷茫就不是人生了,跌跌撞撞的碰了一身伤,也就拍拍尘土,路还是要继续
12、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过去也模糊不清。现在的自己。我知道。你大大咧咧的微笑后面是一个迷茫无助女孩。!
13、多年后,再回想年少时的迷茫和执着,或许原因都不记得了。青春就是让你张扬地笑,也给你莫名的痛。
14、而查理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他选择了对的路,充满原则,通往个性之道。让他继续他的行程吧,他的前途掌握在您手中,诸公,绝对是有价值的前途,相信我,别毁了它,保护它,拥抱它,有一天您会自傲,我保证。
15、常常有朋友说对生活感到迷茫,看不清前路。其实,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只是不要迷茫太久,要努力寻找出口。如果一昧的迷茫,将之上升为逃避,那就成了一种借口,借口,最终欺骗的,还是自己。所以,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要心中有岸,就会有船,就会有渡口,就会有明天!
关于工作迷茫的经典句子
1、若是梦想不可拥有,沉迷注定错过,我又失去了什么?我不敢知道。我仅知道,我在成长,但很迷茫。一天天的成长,是一天天走向毁灭?我不知道。
2、那些因迷茫而凝结起来的心情,仿佛一首低宛的曲子,不停地吟唱落寂的忧伤。翩浮的惆怅,晃若细长的触角,肆无忌惮地钻入肌肤的毛孔,像藤蔓一样伸展,入心入肺地缠绕,让我们窒息,让我们疼痛,让我们麻木。
3、如果我知道我所要错的。那么我将会珍惜我拥有的一切。人生不过是得到后失去,然后失而复得的过程。有一些,失去了,仿佛秋天枯萎的花瓣总会有新开放的机会:而有一些,错过了一时,就错过了一生。
4、裙子起舞,心却哭了。一种心情悄然充溢心间,涌上心头。也许我只是希望路的尽头有一簇玫瑰曾经火红。虽然总有一些路需要我们独自走,可是总会有办法让我们相约在尽头。
5、现在的我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迷茫的不知所措。发现自己在一夜之间长大,可是又会突然感到厌倦,觉得自己好累好累。听到一首老歌,就突然想起一个人。曾经的你们,都还好么?
6、我们像是表面上的针,不停的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却无能为力。
7、有时候,我们甚至一度迷失了自己,模糊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身处何地欲往何方。那些因迷茫而凝结起来的心情,仿佛一首低宛的曲子,不停地吟唱落寂的忧伤。
8、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抬高了头顶仓皇的天,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冲刷了脚底混乱的城。乌云密布,天光逃窜。你说,世界会从此静止无声么?
9、有时候,迷茫作为一种心情的宣泄,是可以平衡我们的内心的,无可厚非。迷茫,很多时候也如同彩虹前面的乌云和暴雨、电影周围的黑暗一样,与美丽、精彩同在。总而言之,迷茫也是人的一种神态,一种喜怒哀乐的演绎与诠释,不可或缺。
10、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11、现在的世界,肮脏的心灵,连爱一个人都需要时间的证明,再美的事物,再美的人,都要用世俗来衡量。告诉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和时间与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定要心存善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2、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才最爱你。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13、为什么要迷茫?总觉得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应,泥牛入海。总觉得我们离成功的殿堂很远很远,没有过尽千帆的翅膀,所以只得仓皇逃离。
14、或者寂寞,唯唯诺诺;或者叛逆,离经叛道,只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世界里,祈求着虚无缥缈的原谅。
15、辗转轮回,又到树叶飘零的季节,零落、破碎,我的天空失去了颜色。
16、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总一天会变得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地相信一个神话。
17、在那黑色风吹起的日字子,在那霰雪鸟破空悲啼的日子,在那红莲绽放樱花伤逝的日子里,在千年万年时间的裂缝和罅隙中,在你低头抬头的笑容里,我总是泪流满面,因为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你,这是最温柔的囚禁吗?
18、一直于不能很好的感受到一些生活的中的幸福快乐有些迷茫,有些担心,希望自己能好好的走下去吧,以后真的要自己一个人了,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心底的一点感触。
19、有人说,迷茫时一只漂泊太久的船,彼岸浓重的雾,让它迷失了自己的终点。可它还是飘啊飘啊,希望可以穿透这浓雾,见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20、思绪混乱浑浊,像飘摇在空中的风筝,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有心痛的感觉,心中总被一些事情填塞着,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逝。
关于工作迷茫的经典句子
1、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2、我问上帝:怎样才可以对悲伤的事情一边笑一边忘记?上帝回答:把自己弄的疯掉。我就像那漂流瓶中的纸条,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没有出路。
3、多年后,再回想年少时的迷茫和执着,或许原因都不记得了。青春就是让你张扬地笑,也给你莫名的痛。
4、有负面影响是很正常的,但自己一定要知道,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其余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心绪平稳起来。
5、人生是自己的,那怕是痛苦的、迷茫的、苍凉的……都不要别人做你人生的主角,也不要做他人人生的主角。
6、什么天荒地老,什么至死不渝。都只是锦上添花的借口。
7、现在懂了。生命中一个小小的意外,都可以改变人生。就像玩连连看的猜谜游戏,怪不得我们都对人生着迷。
8、你要把人生看透彻,一定要真实地面对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当你终于了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热爱生命,然后才舍得放下。
9、思绪混乱浑浊,像飘摇在空中的风筝,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有心痛的感觉,心中总被一些事情填塞着,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逝。
10、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乌云上头有晴空,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勇敢地接受暴风雨的洗礼的人。
11、我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只是现在迷茫如果将来赚了钱,到底是为了谁。昨天试着没联系她,心里空落落的,忍不住来论坛发下牢骚。
12、一直于不能很好的感受到一些生活的中的幸福快乐有些迷茫,有些担心,希望自己能好好的走下去吧,以后真的要自己一个人了,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心底的一点感触。
13、我迷茫了,于是有人说,迷茫是彷徨;迷茫是沙漠吗?
14、在爱情走到迷茫的时候,要验证是否相爱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开,分开后如果痛苦,如果思念,那就是真爱,真爱一定会让俩人再次相遇。
10.经典人生迷茫语录 篇十
2) 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抬高了头顶仓皇的天,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冲刷了脚底混乱的城。乌云密布,天光逃窜。你说,世界会从此静止无声么?
3) 因为迷茫而混沌,因为混沌而徘徊,当痛苦全方位的降临,语言也变成了一种累赘。于是我们沉默,我们孤独,我们落寞。寂静地离开繁华,带走所有的痛,一个人疼。
4) 我问上帝:怎样才可以对悲伤的事情一边笑一边忘记?上帝回答:把自己弄的疯掉。我就像那漂流瓶中的纸条,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没有出路。
5) 我只能这样活着,做万千世界里的这个角色。我的人生是悲催,是鞋底。
6) 梦里弥漫着我遗落的花香,缭绕在永恒的梦境里,风吹着窗帘微微颤动,我依靠在窗户旁看着风里被吞噬的一切,一下一下敲击在玻璃上,随后残酷的破碎在我面前,留下一道曲曲折折的伤痕,遗失在深邃的黑夜里。一瓣瓣拼凑着我支离破碎的回忆;一瓣瓣在冰冷的手心里消逝;一瓣瓣在我身后颓废的盛开,随即的败落,我带着淡淡的哀愁离去,感受着风里散发的清香,似乎在肆无忌惮的吞噬着我一旦触摸就会破碎的心。
7) 人生舞台的帷幕随时都有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8) 每次,当我注视那些焦急的、悠闲的面孔;每次,当我窥探那些高贵的、卑微的心灵。我就忍不住烦躁,忍不住不安。
9) 如果我知道我所要错的。那么我将会珍惜我拥有的一切。人生不过是得到后失去,然后失而复得的过程。有一些,失去了,仿佛秋天枯萎的花瓣总会有新开放的机会:而有一些,错过了一时,就错过了一生。
11.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 篇十一
一、我国网络政治粉丝的兴起
我国的网络政治粉丝以“什锦八宝饭”和“学习粉丝团”最为著名。前者是中国前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粉丝团统称, 后者是中国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粉丝团。这两个粉丝团都是从网络上兴起和发展的, 因为其偶像的独特性, 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07 年, “什锦八宝饭”最初形成于天涯等社区论坛。从最初的“胡哥”、“宝宝”到“什锦八宝饭”, 这些新奇的称呼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使越来越多的粉丝聚集起来。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粉丝活跃在各大网络论坛, 并且在百度贴吧成立了“什锦八宝饭吧”、“八宝饭吧”等。7 月23 日, 《华商报》 率传统媒体之先推出两个版面的报道 《国家领导人也有粉丝团我们是什锦八宝饭》。此后主流媒体迅速跟进, 什锦八宝饭持续发酵。9月, 人民网推出了“什锦八宝粉丝圈”, 这可以看作是官方对政治粉丝正式认可的标志。
新浪平台上的“学习粉丝团”始发于2012年11月21日, 恰好在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5 天之后。“学习粉丝团”一上线就发布了很多习近平的生活近照, 速度比官方媒体还快, 因而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上线3 个月时, “学习粉丝团”粉丝数突破100 万。其博主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自己并非官方人士, 发微博的出发点是:很多国外领导人都有网络粉丝团, 中国领导人也应该有。“学习粉丝团”走红后, 微博上还陆续出现了同类账号, 其中包括现任总理李克强的粉丝团“向李学习”等。越来越多的政治粉丝开始通过网络进行偶像崇拜和话语表达。
二、网络政治粉丝:民主的幻象
当代政治粉丝的出场曾被一些媒体评论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有媒体盛赞这是政治越来越民主化的表现。其实早在超女粉丝们一票一票制造出明星神话的时候, 就有人认为粉丝动员和参与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培育与民主政治的促进。当政治粉丝团出现的时候, 这种论调再次被招魂。考察我国网络政治粉丝的实际发展状况, 笔者不能赞同那种将政治粉丝看作是政治民主化表征的说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 在成员构成方面, 网络政治粉丝多为匿名者, 民主素养参差不齐。“什锦八宝饭”和“学习粉丝团”中稳定的核心成员并不多, 大多数处于匿名的状态。“什锦八宝饭”几乎没有一个可辨识的代表性人物, “学习粉丝团”也只有博主张洪铭是为大众所了解的实名人物。从粉丝的人口学特征来看, 主要是低学历、低收入人群, 社会主流意见领袖并未参与其中。从粉丝团的运作来看, 并没有形成公共讨论的空间, 所有言论具有一味歌颂的偏向性, 缺乏批判性。有粉丝甚至发帖称希望“领袖终身制”, 当然不排除粉丝为了提高浏览量的嫌疑, 但是这样的帖子存在说明贴吧在管理方面有所欠缺。从网络政治粉丝团的发展来看, 因为言论被封吧的情况普遍存在。“什锦八宝饭”经过一段活跃期之后因不明原因被封闭了一段时间, 虽然后来重新开放, 但是贴吧的参与度和热情度却远不如前, 出现只能读帖不能回帖的情况。
其次, 在动员组织方面, 网络政治粉丝团规则松散, 在行动力上较明星粉丝团更弱。一般的粉丝网络论坛都有严格的规范制度, 用以约束内部成员的行为。比如李宇春的粉丝玉米要求“不能给春春丢脸”。2005 年, 李宇春“与女友接吻的同性恋照片”在多个论坛出现。李宇春的粉丝“玉米”收集了万人签名, 要求该论坛公开道歉;更有玉米直接给 《今日说法》 栏目打电话, 声泪俱下地投诉。这一方面与此类群体起步晚、发展缓慢、政治敏感、内部组织建设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维系他们的纽带并不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联接, 而仅仅只是对自己喜欢的偶像的感情。在网络技术兴起之前, 政治粉丝的政治愿望往往被压抑, 没有表达的平台和途径, 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隐秘愿望。而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政治粉丝的这种政治愿望提供了表达的技术基础。
最后, 在民主参与方面, 网络政治粉丝的自我定位与实际作为不符。“学习粉丝团”百度贴吧的定位是“此吧在坚定学习, 挺习同时, 更应汇聚民意民智成立智库, 反映基层民意, 民间高人卓见, 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一个学习粉丝团成员在百度贴吧上写到:“如何成为一名政治领袖和官员真正的粉丝, 却大有学问。”网络政治粉丝们讨论的话题, 更多地涉及政治人物的个人生活, 而非公共生活, 即使涉及到公共生活也并非讨论公共话题。大多粉丝只是表达对政治偶像的崇拜之情, 根本没有上升到政治理念表达的层次。
三、政治粉丝团与媒体的合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西方文化研究者们倾向于从压制与反抗的二元对立的角度去分析大众文化, 从葛兰西到霍尔, 尤其是以菲斯克和德赛都为代表的文化民粹主义者打破了这种消极的受众观, 他们认为消费过程实际上比生产过程更重要, 他们同时肯定消费大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事实上, “现代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民众已经不能自己生产自己的文化和艺术, 他们能够做的只能是接受资本主义工业部门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同时, 创造性地 (反抗性地) 使用 (消费) 它们, 把它们仅仅当作‘原材料’, 用它们来创造消费者自己的意义。”
网络政治粉丝在中国既是一种媒介文化现象, 又是一种政治现象。由于中国的主流媒体肩负着党的宣传功能和领导人的形象塑造功能, 其与政治粉丝团之间的互动就不能简单地用文化研究中的压迫与反抗来理解。实际上, 这两者之间不仅不存在压迫与反抗, 反而是一种合作共谋的关系。
政治粉丝团对主流媒体的借用、超越。德赛都将受众视为“文本盗猎者”。所谓“文本盗猎”指的是, 虽然受众所消费的文本并非为受众所有, 但是受众可以在文本上自娱自乐, 从而创造一种积极的参与文化。政治粉丝也可以看作是“文本盗猎者”, 他们对主流媒体的政治素材采取“即取即用”的原则。一些主流媒体无法发出的图片, 政治粉丝团可以以非正式的方式发出。即使是转载主流媒体的素材, 政治粉丝团也会在文本上进行自己的创作。这种创作具有草根性、生活化的特征, 是政治粉丝团对主流媒体基于借用基础的超越。有专家认为“什锦八宝饭”和“学习粉丝团”能够提升领导人的形象, 改变领导人原来的信息传播结构, 在官方主流媒体外形成了一块由民间人士汇集的平台。这也是主流媒体与之合谋的重要原因。
粉丝和主流媒体的合谋推动了政治偶像的诞生。两者合谋的点在于共同构筑一套关于政治偶像的“传播体系”, 这个体系通过重构图片和话语符号, 塑造了社会公众关于领导人的想象, 其背后还是公众对现代神话的需求。
摘要:本文分析以“什锦八宝饭”和“学习粉丝团”为代表的我国政治粉丝群。我国的政治粉丝之间并不是一种基于政治、社会或者文化的联接, 而仅仅是源于技术的纽带, 并不必然推动公民的民主参与。将网络政治粉丝视为政治民主化的表征, 是政治粉丝与媒体合谋制造的幻象。
关键词:新媒体,政治粉丝,什锦八宝饭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2.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经典台词 篇十二
银幕上的角色,是他,是她,是我,也是你。
1、我若不喜欢你,怎会和你做朋友?我若喜欢你,怎会仅仅与你做朋友?
2、会不会谈恋爱,与谈恋爱的次数多少并没有直接联系。在乎情感的人,与一个人谈一次恋爱,便懂得了爱是什么。不在乎情感的人,即使和100个人谈100次恋爱,也不会明白什么是爱。投入,笃定和尊重是爱最稳固的基石。
3、不如我们定下一个誓约,看看十年之后,我们彼此又在哪里,听谁的歌,看谁的字,身边的人又是谁?
4、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5、成长有一瞬间给我的感觉就是,并不是学会了避开危险,而是学会了不怕疼痛。
6、这个世界虽然大,但并没必要每天交往那么多朋友。并不是朋友越多你就学习得越多,还有一个危险,那就是应付变得越来越多,解释变得越来越多,时间浪费得越来越多。当我们觉得汤的味道太浓了,就会兑更多水。如果生命是汤,朋友就是水,水越来越多,个人也会越来越寡味。
7、我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己和自己演着丰富的内心戏,拿着自己的最佳影帝,常年连庄,理所当然。
8、有两种不联系:一种是忘记了,一种是放在回忆里。
9、和记忆中的人恋爱,永远不会失恋吧。
10、修养是怎么来的?就是在面对一切挑衅又压抑自己爆发的念头,然后开导自己得来的。
11、有人会因为我们的缺点而讨厌我们,但也会有人因为我们的真实而喜欢我们。我们不必让那些本不喜欢我们的人喜欢上自己,而是坚持让那些本该喜欢我们的人尽快发现自己。
12、所有现在能见到的朋友都是见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见的时间,所有少年相约的承诺在未知命运前都是当下的安慰。你总有一天会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时错过,就是一世。
13、你错过的,别人才会得到。正如你得到的都是别人错过的。
14、这辈子我们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白头偕老一个人。
15、一个人的完美,恰恰在于他敢于呈现他的不完美。
16、面对那些骂我的人,我哪里有时间停下来和对方吵架,或者是回头解释。我只能一直跑一直跑,跑远了,那些站在原处骂你的人声音就小了。也许前面还会有新的人骂你,但我还是相信越是前方,有功夫骂人的人越少,因为大家都在奔跑。
17、一个打败了自己的人,怎么可能会输给别人。
18、现在每个我遇见的笑着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他们只因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样去做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坚强。
19、主动联系你两次,就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打扰。发短信你没回,还要打电话给你,也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打扰。预约你今天以后的时间,也觉得这是一种打扰。因为担心自己会借助爱的名义而冒失闯入打破你的生活,所以你一直提醒自己要镇定,不想打扰对方的生活。克制的爱,心虚又满足。
20、我是把自己看得很低,但并不代表你就可以把我看得很低。
21、在喧闹时,能旁观,在冷静时,能思考,狼狈时,会克制,失败时,会自嘲。
剧情介绍:
《谁的青春不迷茫》电影故事改编自刘同青春类图书。该由青年导演姚婷婷执导,白敬亭、郭姝彤、李宏毅、王鹤润、丁冠森等人主演。影片讲述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故事。写给那些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的一部作品。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演员相关信息
从筹备开始,主创团队对《青茫》的主演阵容就一直守口如瓶,引起了广大影迷的翘首企盼。本次发布的预告片中,白敬亭、郭姝彤、李宏毅、王鹤润、丁冠森等领衔的一众新人演员身着校服集体亮相,青春感十足。男主角白敬亭饰演“高翔”一角,此前曾出演过网剧《匆匆那年》和电视剧《旋风少女》,有过不俗表现,是新生代人气小鲜肉之一。新人演员郭姝彤饰演女主角“林天娇”,刚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参演过多个电视剧话剧电影作品,演技几经打磨,值得期待。
通过参加《变形计》被观众熟知的李宏毅剪去了标志性的中长发,一改往日叛逆少年的形象出演深情学霸“黄韬”。“中传校花”王鹤润从数千名海选名单中脱颖而出,饰演女二“陆田甜”,其表演被赞清新富有层次感,瞬间把观众拉回学生时代。同为中传校友的丁冠森饰演片中“欧小洋”一角。其呆萌可爱的邻家男孩造型让人顿生亲近之感。而同为新人的赵文龙饰“李涛”,其表演也可圈可点。
【表达迷茫的经典话语】推荐阅读:
谁的青春不迷茫经典语录06-27
《谁的青春不迷茫》里的经典语录09-19
表达爱情的话语09-12
人生为何会迷茫经典美文07-26
表达怀古的经典诗句09-21
表达爱意的经典语句11-26
表达美好的爱情经典语录06-24
形容迷茫的诗句08-22
关于未来迷茫的句子07-16
人生迷茫的摘抄语句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