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12篇)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 篇一
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于2015年4月成功申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想方设法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参与游戏。
在县教育局、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投资20余万元,增添了户外大型积木,攀爬架,新堆了一个小山坡,在二楼平台设立了迷宫和玩泥区。户外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钻、爬、跳、投,多项基本技能得到有效发展。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用木板、树桩等材料搭建成崎岖的小路攀越、爬行,在自己构建的情景中快乐游戏。玩泥游戏中,孩子们使劲摔打胶泥,亲自体验胶泥的变软过程,最后做手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揉、压、搓、捏等多项基本技能有效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增强了,教师的游戏指导理念更新了。
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缩小集体教学区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现在,每一处角落都可以作为幼儿游戏区域,幼儿随时可以自主地游戏,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课程实施以后,幼儿园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班可以就场地利用、游戏开展等因素选择活动内容,制定自己班级的一日作息表,让幼儿自觉地按作息表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幼儿园还尝试一
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总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大屯镇中心幼儿园把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当作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指南》的过程,当作是教师迎接挑战和逐步提升专业水准的过程,当作是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过程。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 篇二
1.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
将游戏设计内容与幼儿学习内容共同组成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案, 这被称为游戏化幼儿园课程。[1]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与传统的幼儿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游戏的参与能够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环境, 可以调动课程学习氛围, 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同时, 将游戏融入幼儿课程当中, 使幼儿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促进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对策
(1) 创造游戏环境。要想将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当中, 首要原则是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通常情况下, 游戏环境对幼儿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幼儿接触游戏环境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喜欢参与其中, 并且对于游戏环境的设计也需要包含教师的教学内容。游戏环境可以由两方面共同组成, 一种是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等物质方面, 另外一种是游戏氛围、游戏意义等精神方面。游戏环境是教师进行一切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等硬件进行考虑, 设定与其相符合的游戏内容, 要求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和对游戏的接受范围。例如, 老师在进行数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抓小鱼”游戏: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鱼的形状并且涂成不同的颜色, 以此营造有趣的游戏氛围, 同时为幼儿分发鱼形状的卡片, 鼓励幼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画和幼儿手中的卡片与幼儿共同开展数数活动。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 提高幼儿的兴趣, 达到预期的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效果。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幼儿是参与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主体, 除了营造有趣的幼儿课程教学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尤为重要。[2]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 拉近自身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与幼儿形成朋友伙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能够消除幼儿紧张、害怕等情绪, 可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游戏互动, 形成幼儿与教师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局面。例如, 教师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能力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推荐的方式或者伙伴推荐的方式选出“老鹰”的角色, 教师组织剩余的幼儿排好队, 一个拉着另一个同学的衣服下摆扮演“鸡宝宝”的角色, 教师在队伍的最前面扮演“鸡妈妈”的角色。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当中, 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 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要进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学, 要保证幼儿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游戏材料是游戏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之前准备好游戏材料, 对幼儿逐一发放。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小青蛙卡片制作”的活动, 教师为每一个幼儿分发白纸卡片以及水彩笔, 教给幼儿基本的绘画知识。随即鼓励幼儿自己绘画小青蛙, 并且为小青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绘画的小青蛙卡片粘贴到教室的墙上, 作为作品来展示。这一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将幼儿的作品予以展示, 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游戏化幼儿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课程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幼儿未来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 具有好动、学习随意的特点, 因此可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游戏精神理念, 将幼儿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使幼儿在享受游戏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游戏化
参考文献
[1]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9) :137-137.
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 篇三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编排一个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圈内幼 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为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开始时,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教师应鼓励孩子,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应先给孩子做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努力尝试,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游戏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英文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主动问好(good morning)。售货员则回答(how do you do)。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banana,pear,orange,watermelon,peach,grape 等),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thank you),售货员说不客气(you are welcome),游戏时,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游戏中融入竞争,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4.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篇四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1、何为游戏?从主观上而言,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是导致游戏概念解释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德国的福禄贝尔四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四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额发展神的本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使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和认识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④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只有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我们幼教工作者才会真正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2、幼儿园教学,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②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③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④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⑤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3、游戏化教学,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组织和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地去展示自己呢?针对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3、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4、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用游戏性的语言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老师会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鼠小弟,鼠小弟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用“想象”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石头路”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兔大婶家做客,但兔大婶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兔大婶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小河,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深林,老虎在森林做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强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用“做做玩玩”的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用“竞赛”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以竞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技能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鞋袜竞赛和叠衣裤竞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5、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6、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教师如何恰当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了解幼儿兴趣需要。教师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那会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大大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尝试总结经验。教学中我们秉承“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 李淑贤,姚伟著,《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探索与研究 篇五
摘要:幼儿音乐课程对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否认,部分幼儿音乐教师由于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所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为幼儿设计音乐课程主题,幼儿只能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中是教师做得多,幼儿难有发挥的空间,这样一来,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压抑了。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就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成长。实现幼儿课程游戏化,可以为改革幼儿音乐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幼儿 音乐课程 游戏化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内容明确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其中,艺术领域无疑是人类社会之美的高度凝练,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开设了专门的音乐课程,明确了课程目标,旨在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如何将幼儿音乐课程实现游戏化,是幼儿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理论基础
(一)无目的的本能冲动:音乐与游戏的内在动力
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从生命本能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了游戏的起源,认为游戏是宣泄剩余精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无目的的本能冲动能带来生理机能的愉悦感,这和音乐是相通的。由剩余精力本能冲动引发的无功利目的的快感,在外可表现为游戏,也可表现为音乐艺术。这两者在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斯宾塞还认为,幼儿的歌唱、奏乐都来自于游戏冲动的结果,可以在游戏中获得音乐美感体验。
(二)模仿说:音乐与游戏的本质连接
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音乐活动就是一种游戏,是个体通过模仿形式对未来生活进行提前预习,并从中获得快乐感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游戏是儿童通过各种行为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再现,是儿童的即时模仿。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幼儿能够通过模仿意识,借助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与情感,这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游戏,在音乐领域也不例外,通过模仿体验音乐情感。
(三)情感的宣泄与补偿:音乐与游戏的心理功能
苏珊•朗格曾经指出:“音乐是将情感呈现出来的供人欣赏的艺术形式。”可见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对于幼儿而言,音乐与情感的链接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幼儿通过游戏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而这个选择过程就与情感发展密切相关。幼儿在音乐中自发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实现情感方面的宣泄与补偿。
总之,音乐与游戏息息相关,实现音乐的游戏化,可以帮助幼儿宣泄情感,表达自我,体现对自然、对社会的自我认识。广大幼儿教师有必要在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帮助幼儿获得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一)具有促进认知发展的功能
音乐游戏可以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这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结构,而且可以促进儿童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因为游戏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音乐游戏中的许多内容也是反映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还有自然界动植物的生活及特征等。在音乐游戏中,儿童要广泛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听辨各种不同的音乐.分辨各种不同的角色,去形象地表现各种不同角色的姿态、动作、表情等,以此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具有促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功能
“音乐是感情的表现。音乐从情感入手,触及人内心深处,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受到感染。”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高山流水遇知音”正是这个意思。而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密切合作、相互协调、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和观看他人展示,逐步培养责任心、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在音乐游戏过程中的评价环节,幼儿还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对于其他伙伴或者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积极听取和有选择性地吸收,从而进一步改进和不断完善。对同一游戏的不同表演的看法和评价也将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等。
(三)具有促进身体健康的功能 “乐者,亦为药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使喉头肌肉和全身大小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动作协调一致,各个器官得到完善和发展,音乐活动使幼儿身体健康的最重要一点在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使幼儿获得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三、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对策
(一)选取合适教材,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音乐渗透到幼儿平日的生活中,能够让幼儿在“润物无声”的美好境界中受到美妙音乐旋律的感染。能让幼儿感觉到快乐的音乐,应该是幼儿喜闻乐见、富于幼儿生活气息、通俗易懂的音乐。有鉴于此,教师在选取音乐教材的时候,应该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贴合幼儿生活实际的音乐。例如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他们大都喜欢一些熟悉的音乐,或者是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音乐内容,因此,教师在创编小班旨乐游戏的过程中应该侧重选择一些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耳熟能详的歌曲,这样,小班幼儿才能喜欢它,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二)教学做合一,提高音乐游戏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虽然年纪尚浅,能力不足,但是教师在音乐游戏中也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置身于轻松、活泼、没有压力的氛围之中参与游戏。例如在组织音乐游戏《咿呀咿呀呦》中,我发现幼儿对小木匠锯木头非常感兴趣,对于其中小木匠锯木头的动作观察得很仔细,但却忽略了木头锯断的动作,在活动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扮演木匠的孩子都按照节奏在表演,可是扮演小树的孩子却站着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时,我就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木头被锯断时的情境,扮演小树的孩子就能表演出被锯断的动作。在宽松的氛围中,使孩子们真正成为音乐游戏活动的主体。陶行知先生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在上述游戏中,歌曲反复出现“咿呀咿呀呦”的旋律。我发现这一特点和锯木头时发出的有规律的节奏很像,就据此创编出小木匠锯木头的动作。由于为歌曲赋予了有趣的情境,因此幼儿十分喜欢,在之后的游戏环节,我只需要引导幼儿重点练习锯木头的动作,就能将游戏很好地渗透在音乐情境中。
(三)合理组织表演游戏,培育幼儿创造力 进入新时代之后,幼儿园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人们不再认为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个体,他们也能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展一定的创造力。有鉴于此,幼儿音乐教师在音乐游戏中也要着眼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比如我在音乐课程中为幼儿安排了肢体造型游戏——《熊和石头人》。我先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小动物在森林里唱歌跳舞,这时来了一只大熊。你们说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说:“我觉得小动物们应该一动不动,不要引起大熊的注意力,这样就不会被大熊吃掉。”于是,我开始扮演“大熊”,启发幼儿创编各种各样“石头人”的造型,身体保持不动。之后,我还指定个别幼儿与我一起扮演“大熊”,其余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石头人”。在最后一个阶段,我指定2~3名幼儿扮演“熊”,其余幼儿集体合作扮演“石头人”。这样的音乐游戏可以启发幼儿做出“石头人”的肢体动作,无形中提升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再比如,我在教授音区听辨内容时,为小朋友们创编了《小鸟》游戏。当听到高音区小鸟飞的音乐时,我引导幼儿两臂在肩膀以上的两侧做小鸟飞的动作,并望着天空、望着白云、望着太阳„„启发幼儿自由想象。听到低音区小鸟飞的音乐时,我引导幼儿蹲下做小鸟吃小虫的动作,并用人声有节奏地发出笃笃笃的声音。这样的活动富有创新性,使小朋友们很快就掌握音区的相关知识。
总之,在幼儿音乐课程中引入游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要用心探索新型游戏方式,为幼儿早日到到达理想彼岸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6.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 篇六
幼儿教育笔记:且说课程“游戏化”
《3-6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不能缺少游戏的环节,无论是进行室内的活动还是进行室外的活动。室内活动诸如: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这些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主体部分,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中幼儿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和这五大领域的学习密切相关。室外活动就包括:体育游戏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亲自运送会、幼儿园晨间操等等。这些都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无法避免的组织活动形式。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实践环节当中,常常会碰到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又不缺乏给予幼儿游戏的自主自愿的主体性需求;如何避免集体教学活动的比例超出幼儿作为学习与生活主体对教学活动的适应能力,即满足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内在需求的满足;此外,集体教学活动能否延伸出新的游戏活动,以充分实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发挥,兴趣得以培养等。
7.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篇七
一、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1.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完善。课程游戏化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并不是说就把以前旧的内容全盘否定,这种否定过去而重建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走了极端路线。课程游戏化是在幼儿园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进行改革与完善,充分利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使课程游戏化更科学有效。但是,既然是改革,幼儿园就一定要分析以前教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比照,找出不足之外,我们的课程建设是不是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是不是以幼儿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学到了多少等等。
2.从整体上推动课程游戏化。游戏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教案改一改就可以了,也不是多做一些游戏就可以了。而是应该把课程游戏化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先从理念的更新入手,准确地审视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再多挖掘资源,研究游戏化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等,从多方面考虑,整体上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3.消除一些误解。很多老师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游戏的设计有预定性目的,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课程表上写上游戏课,在活动中硬加游戏环节,进行专门的游戏比赛,对老师的游戏教学进行检查等,这些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考虑,让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育人的游戏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课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
1.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大班的孩子经常接触绘本,他们能仔细观察图片,解读图片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并愿意积极表达,但是孩子们对九宫格形式的绘本很少接触。大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要升入小学,进入新的环境,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适应新的生活,很多幼儿对小学生活向往,也有些孩子有些畏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可以运用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很快适应生活环境。比如,《奥古斯汀》是一则绘本故事,它的文字非常少,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因为爸爸有了新的工作,喜欢画画的小企鹅奥古斯汀跟着爸爸妈妈搬家去北极,在那里他转进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很快,奥古斯汀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了新的生活。本次活动将绘本内容以九宫格的形式呈现,引导幼儿根据九宫格提供的关联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积极表达,同时通过九宫格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懂得面对未知的环境要有积极的心态,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形成丰富的语言。大班的孩子非常喜欢阅读绘本故事,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以及形象的画面能引起孩子们阅读与讲述的兴趣,他们能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故事线索能较快地理解并讲述故事内容。同时大班的孩子对动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一般人都比较害怕的蛇类有着独特的好奇。故事中的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尝试用清楚的语句进行讲述,但是有的讲述不够完整,词汇量不够丰富。比如,举行一次绘本《克里克塔》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绘本《克里克塔》,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条友善、聪明、可爱的蛇与一位老太太温馨地生活在一起,老太太像爱孩子一样爱着这条蛇,蛇也像亲人一样和人们友好相处的故事。故事充满温情又不乏幽默,充满智慧又不乏想象。本次活动主要通过自主阅读和游戏感受蛇的聪明及与波特太太和小朋友的友好相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3.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大班孩子喜欢绘本阅读,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老师情境渲染下,能体会出绘本中角色的矛盾心理,并能结合生活经验自发产生帮助他人的意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不能很快改正,这时朋友的相伴和智慧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在智慧帮助朋友方面缺乏经验。比如,《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是一本能一下抓住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阅读兴趣的绘本。绘本中的主角是一只孤独、寂寞,且有着随时会吃掉朋友坏习惯的小恐龙,“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这是小恐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尽管每次他都想忍住不去吃掉朋友,可这个坏习惯却总是改不掉。直到一只个子小小、灵活聪明的小老鼠莫罗出现,它用了一个聪明的小计策教会了小恐龙做蛋糕。小恐龙在朋友莫罗的相伴和帮助下,改掉了吃朋友这个坏习惯。本次活动以绘本情景为载体,以“九宫格”游戏为推手,引导幼儿在倾听和观察中理解小恐龙“吃与不吃”的矛盾心理,懂得思辨,产生想帮助小恐龙这个朋友的意愿。最后孩子们在感受到“一个人做事有点难,有了朋友的帮忙就简单”的基础上,用画笔画下自己的帮助之法,进一步体验朋友相伴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
[2]范晓丽.浅析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亚太教育.2016(10)
[3]徐仲武.读《幼稚园教材研究》,随想“课程游戏化”[J].幼儿100(教师版)2016(03)
8.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毫无抵抗力的。现如今,随着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程度的逐渐提升,幼儿园教育亟须进行完善和改革。通过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更加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知识,个性化得到充分培养和释放。
一、发掘教学活动中语言的游戏性,实现教学的创新性
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游戏与教材内容,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课程游戏化。首先,利用一些游戏性的语言,将幼儿带入一种游戏的教学环境中,让所有幼儿能够放松身心,全面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说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春天来了”中,为了更加能够引起幼儿的关注程度,教师可以准备如下的教学开场:今天,小熊哥哥邀请同学们到户外进行踏青活动,在出发之前,老师想问一些小朋友们,在春姑娘回来的季节里,出去踏青,我们会发现有什么变化吗?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朋友有什么想要看的东西吗?类似于这种富有游戏性的语言,能够让幼儿快速进入一种游戏学习环境中,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对于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帮助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可知,游戏教学最符合幼儿学习,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设置,能够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和生动,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让学习变得简单起来。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创设游戏化氛围,营造游戏化环境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刻意营造出游戏化的环境,只有营造出游戏化的氛围,才能够真正实现幼儿教学的游戏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也可以自己准备一些游戏化的实物器具;为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合理设置游戏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布置游戏环境时,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同时注重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进一步挖掘游戏活动中的各项资源,从而保证游戏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比如说,在幼儿园“小汽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在教师墙面上,贴上各种类型的汽车图片、卡通图片等,幼兒在看到各类汽车图案时,肯定能达到欢喜兴奋的状态。之后,教师便可以展开游戏化教学活动:同学们,你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哪些类型的汽车,认识哪些汽车吗?知道都是什么品牌吗?根据自己所见,能够画出小汽车的图片吗?等等。可以说,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学习更加富有乐趣,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丰富游戏的内容形式,激发儿童积极主动性
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更加具有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同时考虑到幼儿天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兴趣广泛的特点,在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幼儿的此种心理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全程融入游戏化内容,努力为幼儿创建出愉悦美好的学习环境和游戏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激发学习欲望。尽管游戏种类不多,但是游戏活动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行重新组合,或者是再创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鲜感,同时还可以为幼儿课程学习增加活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游戏活动进行丰富,并非是简简单单的重新组合,而是基于新课改需求,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进行改进和实施。比如说,教师可以对一些传统的幼儿游戏进行改进和创造,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几种游戏综合运用,让学生产生新颖好奇的心理,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模式,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充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出宽松愉快的游戏化氛围,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游戏形式,从而提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茜.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科学,2016(8):269.
[2]赵雪娟.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6(3):206.
9.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 篇九
通过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玩耍的同时就能完成教育任务。将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转化为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可以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游戏的形式下学习,学习成绩很快就会提升,并且还能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幼儿普遍对游戏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合到课程中,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活动优势,将游戏与课程相互结合,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发展的平台,在游戏化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主动学习和交流,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渗透到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中。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
“人是游戏者,人类文明是在游戏中建立起来的,并将游戏作为一种目标融入到教学中。”游戏过程就是亲身体验的过程,游戏是幼儿体验世界的重要方法,幼儿在日常的玩乐中感知世界。游戏主要具有选择性、趣味性、生成性、创造性、合作性的特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突出游戏体验性,让幼儿园课程更加生动具体,利用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展示自我,发挥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体验与他人协商、合作、冲突,在玩乐过程中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和谐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式教育理念获得广泛认同并逐渐融入幼儿教育课程中,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融入到游戏中,游戏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相比,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更好地?l挥幼儿园课程整体教育的功能。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选出一名学生当老鹰,然后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旁边为孩子互动,老师说“我们这里有 1 只老鹰,却有很多只小鸡。”然后,每当老鹰抓到 1 只小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说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又有一只小鸡被抓走了。这样,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孩子们传达和强调数字在游戏中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对数字更加深刻的记忆,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变得更具体化。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的印象,游戏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还可以有效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记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
(一)将游戏作为基本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中
游戏形式决定幼儿的学习态度,游戏是精神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更能深化幼儿的感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指将所有幼儿园课程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注重游戏精神,在教学中时刻注意以幼儿为主体,将教学目标与活动过程有机结合,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游戏活动是一种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主要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要打破以往的传统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要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让幼儿在游戏的形式下自主学习,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幼儿才不会因为枯燥的学习方法而被动学习,只有运用游戏形式,幼儿园的教育才能为儿童提供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塑造生动活泼的幼儿园课程氛围
游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设计上需要充分挖掘游戏因素,塑造生动活泼的幼儿园课程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育活动设计上挖掘游戏因素包括第一,在教育活动中挖掘游戏因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挖掘游戏因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引入完整的游戏,让教学过程游戏化,引入完整游戏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将完整游戏等同于完整的教学过程,例如让幼儿们玩花样跳绳、接乒乓球的游戏,充分锻炼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另一种是把游戏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教幼儿认识猫这种动物时,在开头通过猜关于猫的谜语、听与猫相关的歌曲导入该课程。在组织教育活动上挖掘游戏因素。首先,教师可以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运用游戏性语言,比如在教幼儿画某样东西时,可先通过童谣、绕口令等讲述需要制作的东西的特征,进而引出“这种东西有什么特征”“怎么画出它的特征”等,通过游戏性的语言塑造真实的游戏环境,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塑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第三,可开设幼儿活动区,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动手制作各类物件再进行游戏,通过将“玩”与“做”有机融合的游戏方式组织教育活动,不仅能发挥幼儿想象能力,还能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三)重视创造性游戏的作用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游戏表现或模仿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在模仿过程中让幼儿深入理解所模仿的东西的特性,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特征是游戏目的表现不明显,因此在教师幼儿园课程中常常忽视创造性游戏的作用。创造性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虚拟作品生成创造性游戏,例如学习完丑小鸭之后可以让幼儿扮演小鸭子或者分组表演作品中的某一段场景,让大家来评判扮演得如何。另一种是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创造性游戏的载体,通过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图书馆、医院、博物馆等地,引导幼儿总结在参观过程中听到、看到的东西,教师可设计相关情景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再现超市购买东西的情境,准备相关道具让幼儿分组表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在情境中适当加入一些问题,比如拿完东西要不要物归原位、收银或者寻找某样东西时的礼貌用语等,通过模仿游戏来加深幼儿对社会的初步认知,有助于促进幼儿在协调性、合作、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多方面获得锻炼和成长。
三、结束语
1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 篇十
摘要:幼儿教育是将游戏作为主要活动的教育, 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 开展游戏化课程教学。基于此, 本文从课程游戏化以及区域活动的作用入手, 阐述了两者有效结合的策略, 幼儿教师需要开展游戏化区域活动、营造游戏化活动环境、明确游戏化活动主题、丰富游戏化活动内容, 以此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 保障幼儿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 区域活动;
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合理教育, 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 涉及到较多的教育手段, 如课程游戏化或区域活动等, 幼儿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 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 激发幼儿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幼儿对课程内容及外界世界的认知, 发挥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 对于两者融合策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以及区域活动分析
幼儿具备好奇心强、喜爱游戏与活泼好动等特点, 因此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都是通过游戏开展的。在2017年教育部门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强调了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 要求将其与幼儿区域活动进行有机融合, 确保指南等相关幼儿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
其中, 课程游戏化是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开展的教育手段, 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开展要求幼儿教师从幼儿的需求、兴趣与活动实际出发,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深入探究, 发挥出课程游戏化的重要作用。区域活动是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出发, 通过多样化的自主活动形式, 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自主选择以及合作交往,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 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提高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性及区域活动的知识性, 从整体上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1]。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
(一) 开展游戏化区域活动
在设计区域活动时, 幼儿教师需要明确活动目标, 结合课程游戏化的要求, 开展游戏化区域活动, 实现课程目标和活动目标的有机结合, 促进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融合。比如在进行“人民币”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时, 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课程游戏化的相关要求, 组织幼儿进行“小小超市”的区域活动, 将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小超市, 由幼儿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店员以及顾客等角色。在进行扮演之前, 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认识到活动的目标, 主要的引导问题如下:“人民币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小朋友们认识几种人民币?”等等, 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营造游戏化活动环境
在教师设计完成游戏化区域活动之后, 需要营造游戏化活动环境,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化区域活动, 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实现区域活动的目标。具体而言, 幼儿教师需要将区域活动及课程的主要内容作为基础, 结合幼儿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投放区域活动所需的材料, 调动幼儿参与游戏化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幼儿的实践加深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认知自然与外界世界时, 可以根据幼儿的情感与心理发展规律, 投放多样化的材料。比如在探索区域, 幼儿教师可以投放天平以及放大镜等材料, 通过对材料的操作, 认识到“重量比较”以及“感知平衡”等知识, 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另外, 在区域活动的操作区域,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空瓶、旧纸盒、碎布以及树叶等材料的投放, 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制作螃蟹与汽车等玩具或者手工艺品, 加深幼儿对自然的认知, 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 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 明确游戏化活动主题
在进行游戏化区域活动时, 幼儿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 明确游戏化活动的主题, 确保主题符合幼儿的认知与兴趣, 并将该主题贯穿于整个区域活动中, 提高幼儿游戏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环保相关课程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将“环保”作为主题, 组织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游戏化区域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向幼儿展示服装制作的过程, 并在操作区准备废旧纸盒、瓶子、布料等材料, 引导幼儿使用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服装设计。在幼儿设计完成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自己设计的服装穿在身上进行T台表演。另外, 在活动之后, 教师还可以进行有效评价, 为表现最好的幼儿颁发“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并鼓励其他幼儿:“小朋友们都为环保做出了贡献, 在以后的生活中要继续保持, 都可以变为环保小卫士。”使所有幼儿都能从区域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 丰富游戏化活动内容
要想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效融合, 充分发挥出区域活动的作用, 幼儿教师需要从区域活动中提炼并丰富游戏化的内容, 进一步完善幼儿课程内容, 加深幼儿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 以此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 引导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在进行幼儿午餐区域活动时, 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喜爱瓜果的特点, 开展将瓜果作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瓜果的沉浮”这一区域活动, 组织幼儿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进行沉浮实验, 观察不同形状、大小与类型的瓜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并与同伴进行分析讨论, 从而明确影响瓜果沉浮的因素。这一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2]。
综上所述, 课程游戏化以及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幼儿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游戏化以及区域活动的作用与特点, 采用多种策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确保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 加深对外界实际的认知, 丰富幼儿的知识, 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敬诒.试析如何结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J]华夏教师, 2018 (03) :60-61
11.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篇十一
一、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1.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完善。课程游戏化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并不是说就把以前旧的内容全盘否定,这种否定过去而重建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走了极端路线。课程游戏化是在幼儿园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进行改革与完善,充分利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使课程游戏化更科学有效。但是,既然是改革,幼儿园就一定要分析以前教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比照,找出不足之外,我们的课程建设是不是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是不是以幼儿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学到了多少等等。
2.从整体上推动课程游戏化。游戏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教案改一改就可以了,也不是多做一些游戏就可以了。而是应该把课程游戏化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先从理念的更新入手,准确地审视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再多挖掘资源,研究游戏化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等,从多方面考虑,整体上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3.消除一些误解。很多老师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游戏的设计有预定性目的,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课程表上写上游戏课,在活动中硬加游戏环节,进行专门的游戏比赛,对老师的游戏教学进行检查等,这些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考虑,让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育人的游戏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课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
1.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大班的孩子经常接触绘本,他们能仔细观察图片,解读图片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并愿意积极表达,但是孩子们对九宫格形式的绘本很少接触。大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要升入小学,进入新的环境,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适应新的生活,很多幼儿对小学生活向往,也有些孩子有些畏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可以运用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很快适应生活环境。比如,《奥古斯汀》是一则绘本故事,它的文字非常少,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因为爸爸有了新的工作,喜欢画画的小企鹅奥古斯汀跟着爸爸妈妈搬家去北极,在那里他转进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很快,奥古斯汀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了新的生活。本次活动将绘本内容以九宫格的形式呈现,引导幼儿根据九宫格提供的关联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积极表达,同时通过九宫格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懂得面对未知的环境要有积极的心态,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形成丰富的语言。大班的孩子非常喜欢阅读绘本故事,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以及形象的画面能引起孩子们阅读与讲述的兴趣,他们能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故事线索能较快地理解并讲述故事内容。同时大班的孩子对动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一般人都比较害怕的蛇类有着独特的好奇。故事中的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尝试用清楚的语句进行讲述,但是有的讲述不够完整,词汇量不够丰富。比如,举行一次绘本《克里克塔》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绘本《克里克塔》,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条友善、聪明、可爱的蛇与一位老太太温馨地生活在一起,老太太像爱孩子一样爱着这条蛇,蛇也像亲人一样和人们友好相处的故事。故事充满温情又不乏幽默,充满智慧又不乏想象。本次活动主要通过自主阅读和游戏感受蛇的聪明及与波特太太和小朋友的友好相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3.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大班孩子喜欢绘本阅读,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老师情境渲染下,能体会出绘本中角色的矛盾心理,并能结合生活经验自发产生帮助他人的意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不能很快改正,这时朋友的相伴和智慧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在智慧帮助朋友方面缺乏经验。比如,《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是一本能一下抓住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阅读兴趣的绘本。绘本中的主角是一只孤独、寂寞,且有着随时会吃掉朋友坏习惯的小恐龙,“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这是小恐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尽管每次他都想忍住不去吃掉朋友,可这个坏习惯却总是改不掉。直到一只个子小小、灵活聪明的小老鼠莫罗出现,它用了一个聪明的小计策教会了小恐龙做蛋糕。小恐龙在朋友莫罗的相伴和帮助下,改掉了吃朋友这个坏习惯。本次活动以绘本情景为载体,以“九宫格”游戏为推手,引导幼儿在倾听和观察中理解小恐龙“吃与不吃”的矛盾心理,懂得思辨,产生想帮助小恐龙这个朋友的意愿。最后孩子们在感受到“一个人做事有点难,有了朋友的帮忙就简单”的基础上,用画笔画下自己的帮助之法,进一步体验朋友相伴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
[2]范晓丽.浅析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亚太教育. 2016(10)
[3]徐仲武.读《幼稚园教材研究》,随想“课程游戏化”[J].幼儿100(教师版) 2016(03)
12.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 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 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 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 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 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 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 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 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 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 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 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 并且, 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 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 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 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 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 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 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 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 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 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 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
(二) 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 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 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 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 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由此, 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 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 且由于本能, 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 以此看来, 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 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 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 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 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 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 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 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 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 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 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 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 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 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 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 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 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 欢乐地认知音乐, 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 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 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 想把它们当作美餐, 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 精心照顾它们, 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 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 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 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 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 增强音乐气质, 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 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 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 但除此之外, 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 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 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 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 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 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 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 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 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 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 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 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 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 “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 他们本能地爱唱歌, 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 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 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 也要用感性去带动, 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 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 也就表明, 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 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 要采用游戏的手段, 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 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 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 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 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 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 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 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 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 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 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 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 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 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 对幼儿来言, 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 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 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 因而, 越靠近0岁, 这种潜能就越大, 内在能力也就越高, 不过, 随着人的成长, 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 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 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 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推荐阅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07-10
乡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11-03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环境创设的研究06-23
幼儿园音乐游戏化09-20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10-31
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07-06
幼儿园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07-27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06-25
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措施07-14
幼儿园小学化自查资料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