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2024-09-30

一年级音乐小蜻蜓(13篇)

1.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一

小蜻蜓

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柔和、抒情地学会唱《小蜻蜓》

2.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子,忙碌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保护益虫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 播放录音《小蜻蜓》,播放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小蜻蜓捕蚊子的情景,从小建立爱护,保护益虫的意识。

3.生学会唱,小蜻蜓》,请会唱的同学演唱,并教全班同学唱,用各种形式进行演唱,激起学生的唱歌的欲望。

三.表演动作

学生边唱边表演小蜻蜓在捕蚊的动作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还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保护它们,看到有人伤害它们,我们要制止,能做到吗?

2.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二

一、有效参与“音乐审美体验活动”———音乐审美体验活动要“真”

要让孩子真正地走进音乐,感受和理解音乐内蕴的美,就必须展开有效的审美体验活动。审美体验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孩子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过程。然而,我们常常把审美体验简单地与“活动”等同起来,以为有了活动就有了音乐的内心体验。的确,活动是审美体验的载体,但必须是有效的体验活动才能促进孩子的音乐理解和发展,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而组织的审美体验活动,即使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了,那也是舍本求末,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理解。

如在《行进中的歌》这一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对进行曲音乐的特点和用途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分组随音乐踏步律动。音乐分别是《解放军进行曲》(2/ 4 拍)、《当兵的人》(4/ 4拍)、《桑塔露琪亚》(3/ 8 拍)。先让一组学生跟随《解放军进行曲》踏步律动,效果整齐划一。然后换一组跟随《当兵的人》踏步,效果也很好。最后再换一组跟随《桑塔露琪亚》进行踏步律动。学生虽然努力跟着音乐,效果不理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因为拍数不同,所以强弱、韵律都不一样。进行曲适合踏步行进,一般都为偶数拍。而三拍子的《桑塔露琪亚》给人摇曳的感觉,适合跳华尔兹。这时再来让学生来对比体验三拍子华尔兹的简单律动,用动作来体验和表现其不同的节拍韵律。审美感知是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整个审美活动的基础。有了实实在在的感知后就会产生真真实实的体验。

二、有效参与“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要“活”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我将网上查找的音乐游戏资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整理设计,随时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音乐游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而更改游戏方案。现将音乐游戏按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大约有六种音乐游戏:一是识谱教学中音乐游戏;二是节奏教学中音乐游戏;三是歌唱活动中音乐游戏;四是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游戏;五是打击乐活动中音乐游戏;六是综合性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

比如在《伏尔加船夫曲》一课中,在完整聆听音乐作品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就让男生分小组表演模仿“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明确要求:1. 口号“嘿唷嗬”整齐一致、力度适当;2. 脚步得跟随音乐。在这过程中其余学生也在聆听、欣赏、想象,最后再作出评价,从而深刻理解到作品表现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多次游戏后学生鉴赏力、表现力都大大增强,也达到了游戏的目的。

三、有效参与“音乐技能练习活动”———音乐技能练习活动要“实”

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目的,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水到渠成地理解知识技能要点。音乐技能练习不要占据过多的教学时间,花费师生过多的精力。避免纯技术、纯知识的教学的专业化。要在短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技能联系要“实”。

如在《渴望春天》一课中,以“呼唤春天”的练习为主线,进行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的聆听、感受、表现和创作为主,让“热情”“、欢快”“、奔放”的情绪充满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基本节奏练习和发声练习都在游戏和互动中悄悄进行,让学生尽情地唱,变换形式地唱,再创作地唱,这使枯燥的专业练习变得生动而韵味,学生扎扎实实地接受了音乐技能的训练。

四、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精”

奥尔夫曾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要合情合理合适,不能因为有其必要性,而在课堂学习中过多运用甚至滥用,那么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所谓“有效”,就是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具体来说:即学生学到了什么音乐知识;学会了什么音乐技能;有没有积极参与;与同学配合是否融洽、快乐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不愿学或学了没有什么收获,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参与了但学得很累,在活动中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低效的或也是无效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追求“精练“”实在“”宁缺毋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推动、帮助、提高学生音乐各方面能力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的参与是课堂生命力的所在,我们教育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参与”的有效性,从而才能打造有效音乐课堂!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孕育出新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他的最佳起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下如何打造音乐高效课堂。

3.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三

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正是踏春郊游的好时节,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好景象,自然界各种小昆虫也飞来了,小朋友能了解一些简单的昆虫知识对他们的成长也是很有好处的,《小蜻蜓》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幼儿歌曲,音乐优美抒情,对幼儿很有感染力,本节课以小蜻蜓的形象为主,让幼儿在理解音乐情绪的同时了解小蜻蜓的知识,丰富孩子们的认知。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不同方式感受并表现音乐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活动难点: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准备

2.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今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郊游吧!(播放《去郊游》)

走了这么久,小朋友一定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春天来了,来到郊外(出示图片)小朋友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和冬天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阳光变暖和了,小草变绿了,小树长出了新的树叶,小鸟多了,花也开了。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草变绿了,小树长出了新叶,天空中还飞来了小蜻蜓,大家看到了吗?

2.初步倾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性质

老师听过一首关于小蜻蜓的歌曲,你们想听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安静地听一听。(播放歌曲)

这首歌曲怎么样?(好听、优美、浪漫、温柔)那这首歌是快还是慢呢?(慢)

小结:这首歌是一首舒缓优美的儿童歌曲。

3.播放《小蜻蜓》Flash,了解歌曲内容。

(1)这首优美的歌曲的名字就叫《小蜻蜓》。那小蜻蜓在做什么事情呢?<.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接下来我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再来听一听,看看小蜻蜓到底在做什么事情。

(2)理解歌曲内容

歌曲中唱到小蜻蜓,是益虫。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益虫呢?益虫就是保护人们的粮食不被害虫吃掉,专门跟害虫做对的,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那蚊子是益虫还是害虫呢?蚊子身上带有很多的细菌,飞到过很多不干净的地方,然后飞到粮食蔬菜和我们小朋友的身上,害得我们生病了,所以蚊子是害虫。小蜻蜓就是专门捕蚊的小英雄。

(3)教师完整演唱,小朋友们再次欣赏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引导幼儿用温柔,优美的声音演唱 这是一首优美好听的歌曲,接下来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哼唱一下。小蜻蜓是益虫,是小英雄,人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都在表扬他,夸奖他,所以我们大家要用高兴的心情来歌唱。教师边弹钢琴,便带领小朋友们歌唱。

4.用动作表现音乐

(1)小朋友们,我们了解了小蜻蜓的知识,你们喜欢小蜻蜓吗?(喜欢)那谁愿意来学小蜻蜓表演呢?

(2)集体表演。小朋友表演的很好,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看看谁是最美的小蜻蜓。(播放音乐)

5.活动结束 小蜻蜓们表演的真棒。春天来了,小蜻蜓飞来了,小蝴蝶也飞来了,我们去找找小蝴蝶吧。(播放《去郊游》)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最重要的是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课前知识准备,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只有使教学符合实际,贴近幼儿的生活,才能使每一个幼儿得到音乐审美上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4.小蜻蜓四年级作文450字 篇四

有一天,蜻蜓在荷花上面玩,它看见岸边有一只庞大的熊猫在睡觉,熊猫身上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蚊子在吸血。

蜻蜓赶紧飞过去说:“害虫,你还想逃。”蚊子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蜻蜓向这里飞过,蚊子知道蜻蜓是捉害作文

虫的,就展开翅膀连忙飞走,飞呀飞,蚊子飞到草丛

里躲住了,蜻蜓不知道蚊子躲到那里去了,就放了蚊子。作文

第二天中午,蜻蜓又在荷叶上玩,蚊子又在熊猫

的身上吸血,蜻蜓看见就悄悄地飞过去,不让蚊子知道,蜻蜓越飞越近,飞到了蚊子的背后用爪捉住蚊子说:“你这只吸血的害虫,上次我放了你,是估计你改正了就放了你,现在你还吸别人的血,我真是忍不住了。”蚊子焦急地说:“我不敢了,求求你放了我吧!”蜻蜓终于忍不住了,就一口把蚊子吃掉了.

5.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蜻蜓你来吧》。

2、音乐游戏。

教学重点:

体会不同地区童谣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教学目标:

1、感受演唱童谣时的喜悦心情。

2、初步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童谣,了解他们的共同特征。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准备上课了!

生:老师等会,我们还没画完呢。

师:怎么你们刚上完美术课呀!画的什么呀?

生:蜻蜓。

师:好吧,老师等会你们。

(老师弹奏歌曲《红蜻蜓》)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

生:画完了。老师,您刚才弹的曲子叫《红蜻蜓》吧,我们都会唱。

老师弹奏歌曲,学生完整的唱一遍。

师:同学们唱的太美了,那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回答。

二、学习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

1、导语:同学们刚才唱的`是一首日本童谣,老师这儿也有一首童谣,不过是一首山东童谣,那么,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们在跟谁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2、教师播放歌曲《蜻蜓你来吧》,要求同学们体会一下小朋友唱这首歌的情绪。

3、我们一起和蜻蜓打招呼!带学生拍手、拍腿按节奏读童谣。边拍节奏边读童谣。

小组活动:一组读童谣,一组用身体某个部位发出声音伴奏。刚开始可以是一个动作,逐步加入两个、三个动作伴奏。

师:看着大家非常起劲的样子,你们一定很喜欢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好吗?

生:好

A、学生先听老师唱一遍。

B、学生随着琴小声的模仿着唱几遍。

C、因为这首歌曲重复的地方很多,鼓励学生找出重复的地方,可以减少学生的难度和记忆的难度。

D、给学生分角色,让他们分别来扮演“和”和“领”的角色,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E、师生合作完成

F、鼓励学生同桌或者小组之间完成。

G、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边表演,边演唱

三、复听歌曲《蜻蜓你来吧》。

1、启发语:小朋友和小蜻蜓就像一对好朋友,他们是那样亲切地交谈地,你是从哪儿听出他们就像朋友一样,你能不能也这样唱呢?

2、体会童谣所表现出的天真的童趣。边拍节奏边欣赏,感受歌曲中所表现出的童趣。

师:歌曲中小朋友们跟小蜻蜓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亲切,像是跟好朋友说话一样。)

3、引导学生利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师:蜻蜓向我们飞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呢?蜻蜓飞走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引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地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四、我们一起来游戏。

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几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小圆圈,每组想一个动作伴奏,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2、教师播放童谣,请学生听着歌曲来游戏,游戏时注意安全。

五、教师总结

师:童谣是小朋友一边玩耍时一边随口唱的儿歌,同学们课后也可以自己创作一下,看看谁编的童谣好听。

6.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六

一、速写式合作,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我们利用名家名篇范文引领,教师针对一两个写作侧重点,引领学生进行模仿式速写。五分钟速写,学生与作者一次心灵碰撞,与文字一次亲密接触。

(一)挖掘重点词语,运用速写

精彩的词语往往是情感的聚焦点,思想的闪光处,思维的激活点。词语本来是抽象的,如何形象化呢?在上完课,我就让学生同桌合作,两人各选择三到四个好词语进行五分钟速写,并互相交流评价。合作速写将词语转化成一个灵动的画面,内化成学生自己语言积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习后,体会了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感受了车夫的苦难。很多学生深深被吸引住,运用“饱经风霜”写话,将一个个有历史岁月故事的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放大课文插图,想象速写

新教材图文并茂,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插图直观形象除了有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我还让同桌合作,进行速写非常宝贵的资源。同桌一个说,一个写,两人五分钟的速写合作,产生共鸣,一下子将课文的中心提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插图中有一个衣服架,我引导学生想象写“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通过速写练笔,同桌学生一下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同角度的观察,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补充课文留白,拓展速写

我们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这似乎“无”的空白之处,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我善于在此处,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等形式,让学生以自己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让文本更充实,让文本更丰满。我让孩子在精彩片段旁边贴上小便利贴,写上自己的拓展想象的话,然后四人小组同

学进行段落迁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课文学习后,我引导孩子读齐白石的画,每幅画都是一个空白点。学生立即速写,写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一次次速写,一次次交流,相当于让孩子一次次当小作家的感觉,孩子真的爽。精致的课堂合作速写能积累相关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带领孩子酿出甜美、纯洁的蜂蜜来。

二、体验式合作,未成曲调先有情

作文不是静态的,它应该是写作活动,是语言交际活动。《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学生的真情在体验中肆意流淌,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我经常将一个个喜闻乐见的生活游戏搬进课堂,让孩子在合作中体验,合作中写话,合作中批改。《咬饼干画》作文教学中的三次体验式合作,让每个孩子都是喜笑颜开,如花一样灿烂。

(一)合作中积累体验

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生活的源是无穷的,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我指导学生开展“咬”饼干画。吃东西上课,这是绝无仅有的形式。孩子们个个激情四射,抢过四人小组合作盘子里的饼干,拿在手上的饼干舔了又舔,舍不得吃。孩子们连盘子里的一点饼干渣也不放过,粘在手上,小心翼翼地揣着,伸出长舌头,极其不舍地舔了进去。

(二)合作中挖掘体验

《课标》提出:学生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每个合作小组的同学组成一个品尝团队,各个乐滋滋地咬着饼干画。五分钟的活动情景,给学生提供了极为直观的生活场景和最为详尽的写作素材,写作的内容完全解决了。

(三)合作中浓缩体验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学生将自己写好的作文片段在四人小组中读了一遍,互相进行了修改。我引导点评孩子大胆、有趣地放大动作,引用合理联想。

快下课了,学生还主动申请描写与课堂咬饼干相关的故事。我也陪伴孩子们设计了20个写作延伸点,每个作文题目都是极有童趣,令人爱不释手:《饼干组合创意》《饼干香》《爱的饼干》《饼干变!变》《饼干碎了》《地上的饼干渣》《饼干老师》……合作让童真作文课成了孩子创造奇迹的时刻,每个定格都是如此的完美。沾满饼干的手如此有趣,涂满饼干的嘴如此有形。

三、图文式合作,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只有兴趣,学生才能视写作为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他们才会想尽办法,毫无止境地去写作,下笔如有神。图文式合作的作文教学,我们深切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观察类图文合作

小学生天生爱画画,无论书本的哪个角落都能找到孩子涂鸦的画面,四不像的头像有孩子的想象,歪歪扭扭的小鸡又有孩子的寄托。孩子在绘画的世界里可以自由地驰骋。我就一周一次画文活动,三人小组合作走出课堂,漫步公园,边走边看,边画边写,边写边画。学生之间你看看我的画,读读我的作文,浪漫而又有情趣,喜上眉梢。

(二)游戏类图文合作

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把一系列书中的单元作文转化成一个个游戏,让孩子用图文合作,将其描写下来。三年级第五单元习作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个特别大的范畴,只要留心,处处可见传统文化的踪迹。我就转化成一个个小的游戏《筷子翻书竞赛》《多样的饺子》《我看婺剧》《中国式的圣诞节》《手中飞舞的剪刀》等。学生在合作游戏中找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抽象传统文化概念转化成自己身边有趣游戏,拍案叫绝。

(三)综合类图文合作

清代文学家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作文教学无限的空间。秋天到了,四人小组合作分工用图文法写秋风、秋雨、秋果、秋花。四个人综合在一起互相欣赏,批改,再交流。一个个家长也参与其中,其乐融融。一个月后,厚厚的一本作文集交到老师手中,沉甸甸的果实,凝聚了孩子一个真实写作的历程。

四、循环式合作,自在娇莺恰恰啼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我们要引导生成一双慧眼,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有效、有趣写作素材。本着“我手写我心”的精神,推动学生习作主动性,我经常利用循环式合作进行写日记活动,让每个孩子“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小组内循环合作

小组内循环合作就是四人合作小组内成员人人在一周内,轮流写作,互相评价,互相借鉴。一周一个循环来回,互批互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循环交流活动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同学身上学到了许多品质,真正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二)组际间循环合作

组际间循环合作就是各个小组之间互相传阅,进行四人小组帮助交流修改,做适当的评价。俗话说:多思出智慧,细嚼出滋味。学生在不断阅读同学作文中掌握观察点和写作点,“大作家”就在自己身边。

(三)师生间循环合作

教师与同学通过作文传阅,利用信息时代的微信群,共同投票、点赞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奖、最佳细节奖、最佳构思奖、最佳态度奖、最佳人气奖等。一个个赞,一句句话,都是对写作同学的一份鼓励。在这样的鼓励面前,哪个孩子能做到不努力?“加油,加油”师生们异口同声地发出呼喊。“创新,创新”师生们毫不畏惧的发出感叹。

7.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学会 《小青蛙找家》这首歌,体会小青蛙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学会用自然的声音用不同的声音、情绪来演唱独立自信、准确、有表情地《小青蛙找家》。

2、能在音乐《小青蛙找家》中,边唱边表演学生能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并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在音乐剧中能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3、学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做个环保的好少年。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力度的声音、不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表现出小青蛙找家前后的不同神态和心情,表达歌曲意境。

2、音乐戏剧表演,角色的情绪变化。能积极的与人配合,参与表演。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青蛙头饰、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师生问好。

2、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参加动物音乐会,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唱一唱吧!、发声练习。模仿小动物有节奏的叫声(小猫、小狗、小鸭、小青蛙)。每组学一种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师:小鸭小鸭怎么唱?(小狗,小猫,小羊,小鸡)生: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 嘎

2/4 1 2 1 2 ∣3 4 5 | 5 5 5 | 5 5 5| 5 4 3 2| 1 — || 师:青蛙青蛙 怎么 唱? 嘎嘎 嘎 嘎嘎 嘎 嘎嘎 嘎嘎 嘎 音乐会上,小动物们玩的多高兴啊!同学们能不能咧开小嘴,高高兴兴的唱出来。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节奏练习:

2/4 x x | xx x| x-|| 2/4 x x x | x x x | x x || 2/4 x x x x| x x x | x-|| 练习方法:

(1、先让学生辨别节奏,老师拍的是哪一条节奏?

(2)让学生模击节奏。

(3)按节奏读象声词“跳、呱”。

四、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师:刚才,那么多小动物都来了,可是有个小动物没有出现呢? 老师请小朋友来猜猜,谁没有来呢?出示谜语: 突眼睛 宽嘴巴 白肚皮 绿大褂

水里划 唱起歌来——呱呱呱

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师:对了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小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是什么变来的吗?一般生活在池塘边和草地上,它们专门捕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2、我带来了一首关于青蛙的歌,我们一起来听,看看小青蛙在干什么呢?。

3、出示课件、放录音。

4、生自由汇报

【教师讲故事:今天,在森林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了。它们玩的很高兴,音乐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往家走,可是,却传来了一阵哭声,小动物都在找这声音来自哪里?原来,是小青蛙在哭,它只对小动物们说“我回不去家了,找不到妈妈了!”

师:刚刚在听音乐的时候,是不是听到了小青蛙走路的声音还有小青蛙说话唱歌的声音呀?那小青蛙是怎样走路的(跳)那又是怎样唱歌的呢?(呱)对了,小青蛙一边走路一边唱歌,跳跳,呱呱,跳跳,呱呱(PPT)

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沿着小青蛙的足迹来走一遍,5、练习: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带着大家读一遍,提出要求:跳字要轻巧,有节拍感,富有弹性;呱字声音要清脆,干净,短暂表达出喜悦的感情)

(PPT)这就是小青蛙回家的路线,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走一遍好不好?老师唱旋律,小朋友们跟着青蛙回家去。

小青蛙已经走完了一半,心里别提有都高兴了,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妈妈了于是便加快了步伐,由原来的走路变成了跑步。

跟着老师一起把回家的最后一段路,一起走一遍。(要求不变)】

6、出示课件

这就是小青蛙回家的路线,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走一遍好不好?老师唱旋律,小朋友们跟着青蛙回家去。、看图片回答(课件出示伤心图),感受歌曲前后的情绪变化 师:“跳跳”这两句念白可以看出小青蛙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着急、伤心、害怕。。。

师:那 “呱 呱”两个字说明了小青蛙在干啥? 生:喊妈妈,哭。

师:那最后青蛙回到了家,这时叫声说明了小青蛙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课件出示高兴图)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1、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小青蛙找家》。(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先跟老师将歌曲的旋律唱一遍,再跟老师按节奏念诵歌词。a.我用手一指你们,你们就说一声“呱” b.我说几个“跳”字,你们就叫几声“呱”

c、试一试:(师)跳——跳跳——跳跳跳(生)呱——呱呱——呱呱呱 反过来听老师唱青蛙的叫声,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

2、老师带唱歌曲曲谱,学生模仿青蛙叫并做动作,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完成歌曲。接着学生听琴填词演唱。方式:师生对唱→教师指导→会唱的站起来唱→找好朋友、最后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3、学生单独演唱:错误之处和没唱好的地方,反复练唱。

4、分两组配合着唱。

5、重放课件唱、听音乐,体会完整的《小青蛙找家》。

6、歌曲处理:把小青蛙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和回到家后的喜悦心情,用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青蛙找家》,并且要玩小青蛙找妈妈的游戏,小组为单位自由的表演小青蛙找家的情境,选择表演的好的小组到前面表演,注意表情;大家一起表演小青蛙,老师演青蛙妈妈。请几位同学来玩这个游戏,其他同学为他们伴唱,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

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学生分为八组,商量扮演角色,分头饰,讲解玩法,教师当青蛙妈妈,随音乐分组做游戏。

六、课堂小结

师:我们以后怎样做小动物们会更加高兴呀? 生:保护环境。

8.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八

一、学习目标:

课标中相关内容有标准要求: 第二学段(3—6年级)

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2.能够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3.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掌握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 基于课标、设计制定的学习目标:

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二、评价设计: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三、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童年》 引出关于童年的话题。

说一说童年发生的趣事或最值得回忆的事。

2、朗诵诗歌《红蜻蜓》

童年生活留给日本诗人三本露风怎样的回忆呢? 出示三本露风的诗《红蜻蜓》 学生一起朗诵

二、歌曲新授

1、欣赏《红蜻蜓》

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把这首诗谱写成了歌曲,一起来听。提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优美、抒情)

2、模唱歌谱

(1)用LU模唱,感受三拍子韵律。(2)学唱歌谱

听唱法学唱歌谱,学习给歌曲分乐句,并掌握乐句的呼吸以及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3、学唱歌曲

直接跟琴唱出歌词

找出难点并解决:连音唱法

4、分男、女生演唱

5、歌曲处理

(1)加上力度记号

注意旋律线的走向,唱出力度的变化。(2)轮唱

分成两个声部进行轮唱(第一声部第三段重复“停歇在那”)

6、拓展欣赏

9.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九

音乐游戏,是以音乐教学为目的之游戏。故而音乐性是占首位的,对音乐元素的体认和教学训练必须渗透、贯穿于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为此,《小乌鸦爱妈妈》可以设计成为以师生互动为主题的音乐律动游戏。比如,在游戏的开始阶段,教师用“和小乌鸦做朋友”为号召,不动声色地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入以节奏练习为目的之音乐律动游戏当中;而后,教师又弹奏《小乌鸦爱妈妈》的钢琴伴奏,以模仿小乌鸦动作的名义来引导低年级学生根据伴奏展开律动练习;在互动游戏的主体阶段,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教具讲述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之后,仍以了解小乌鸦并与之交朋友为抓手,引导低年级学生展开歌唱与律动并行的音乐游戏;最后,在游戏的高潮暨结束阶段,教师以小乌鸦喜欢听学生唱歌为由,引导学生边唱《小乌鸦爱妈妈》边进行肢体模仿。可以说,音乐作为游戏的灵魂,渗透性地贯穿了整个律动游戏的始终。

其次,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游戏教学法的目标和灵魂之所在。古语云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乐于学习,那么他们必然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较快的速度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与技能。故而,在本次音乐律动游戏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一直以“了解小乌鸦以便与之交朋友”为号召,引导低年级学生多次展开各种形式的律动及歌唱训练。如此,则使学生保持了较强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在同小乌鸦交朋友的好奇心驱使下,他们乐于接受教师布置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律动与歌唱训练。这样一来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接近于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而非有意识地“学得”,更容易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音乐给人的身心所带来的快乐,培养起爱音乐、听音乐的生活习惯。而且在此过程中,低年级学生通过互动、协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收获了诸多乐趣,成为了一个音乐律动游戏的“乐之者”,则有效地彰显和强化了游戏教学的“生态课堂”特征,也就十分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

再次,用游戏的形式对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有效地整合。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一系列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方法的集合。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通过单纯地播放音乐、引导示范等手段来促成“体态律动”教学,则可能因略显枯燥而难以吸引并维持其注意力。故而,在《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律动游戏中,我们注意将律动教学分散融入到了游戏的一个个具体环节中去,则有效地吸引并维持了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稳妥而有序地推进了音乐律动教学的展开。

最后,教师的角色。我们知道,音乐游戏活动的理想模式应该是“高结构低控制”。要达成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扮演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交流者于一体的多元角色。所谓的《小乌鸦爱妈妈》音乐律动游戏,教师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了游戏的流程。由于该游戏是根据学生好奇、求知、渴望社交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规律而逐步推进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得以顺利展开,实现了音乐游戏活动的“高结构”;而在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并未看到教师采取了怎样刻意的说教方式,而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和既定的游戏设计,不断地采取提问的方式提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以此来推动音乐游戏的逐序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与互动交流者的角色。而且,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多次亲身示范游戏的规则供学生模仿,并参与到游戏当中,注意游戏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扶助和支持。

这样一来,教师又扮演了示范者、参与者与不间断支持者的角色。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对于音乐游戏做到了“低控制”。所谓“低控制”,并非是不控制,而是采取引导、交流、互动等方式,用符合学生心理期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其按照既定的设计展开游戏。由于引导、交流、互动等一系列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故而在实践中取得了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般自然的功效,并未显示出什么用生硬的命令式语言进行刻意控制的迹象,因而可以称之为“低控制”。

因此,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音乐律动游戏教学要实现“高结构低控制”,关键还在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特征和心理活动特点等内在心理规律来设计游戏的流程,并采取引导、交流、互动等符合幼儿心理期待的方式来进行游戏的组织,在自然而然的不经意之间控制游戏的流程,从而真正地实现音乐游戏教学的“高结构、低控制”。

综上可见,只要音乐教师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将自身置于参与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地位,就能够有效地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实现音乐游戏的“高结构低控制”,从而成功地将音乐律动游戏转化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已将游戏列为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探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唱游教学方法就成为摆在广大音乐教师面前一道亟待探索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拟以儿童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律动游戏教学为例,来阐述自己对于音乐游戏教学的认识和心得。

10.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十

《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筰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3/4拍,共八小节。歌曲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参与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在歌曲学习中掌握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能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能发现自然界中各种音响,并能听辨出不同的歌曲情绪,能从音乐中体会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在课堂上随音乐做出不同拍子的律动,感受音乐节拍来感受歌曲。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因此在本课中我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采用聆听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本节课我以力度记号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知识的难点。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教学重点:

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在歌曲学习中掌握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弹奏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设计思路:教师弹奏钢琴曲的导入,即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同学们,你知道老师弹奏的钢琴曲曲名吗?

是啊!一曲童年的回忆,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的美好回忆,每个人都拥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更是难忘的。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

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2、初听歌曲《红蜻蜓》。

【设计思路:依据课标要求,遵循音乐学习规律,以听觉入手,初步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节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等】

3、揭示课题: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日本山田谱曲的歌曲《红蜻蜓》。

二、体验感受:

1、展开想象:

师:当我们听到这首动听的歌曲,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

生:略

师:用我们手中的小纸片,你能表现出怎样的效果。

A、听老师的树叶声有什么变化?

B、讲解力度记号:

渐强记号

渐弱记号

C、利用手中的小纸片表现出渐强渐弱记号。

D、听歌曲,用手中的小纸片为歌曲创设意境。

三、学唱歌曲: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用词语形容一下。

生:

师:是怎样的节奏带给我们摇荡的感觉?

生:3/4拍

1、请你用不同的方式表现3/4拍

2、画拍表现3/4,强弱规律表现3/4拍,3、用蜻蜓飞的动作表现三拍子。

【设计思路:课标中提到:“四年级学生能随着歌曲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因此我以蜻蜓的优美动作表现音乐,再次感受三拍子强弱规律,并渗透歌词红蜻蜓与红蜻蜓呀演唱时的区别。】

4、师范唱,听一听老师用了什么样的情绪?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生深情哼唱歌曲旋律。

师:旋律和歌词就像是画家的线条和色彩,为我们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这首歌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从歌词中去寻找吧!

6、带节奏读歌词。

【设计思路:课标中提到,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此环节既是感受音乐的过程,也是体会三拍子强弱规律的过程,并以节奏做为切入点解决歌曲中演唱的难点】

7、填词。

【设计思路:学习歌曲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演唱歌曲是歌曲表现的先决条件】

8、加入力度记号演唱。

【设计思路:为了让音乐作品更好的表现,渐强渐弱的歌曲处理时必要的,这使得歌曲更加动听,让学生理解渐强渐弱记号在表现歌曲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表现歌曲:

加入表演、伴奏等形式演唱歌曲。

五、小结

11.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快乐小舞曲》。

2、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随音乐进行律动。

学情分析

欢快的音乐作品是孩子们所喜爱的,我们要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课堂上继续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重点难点

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随音乐律动,难点是自主编创动作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快乐小舞曲

1、播放快乐小舞曲,学生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活动2【讲授】快乐小舞曲

1、刚才,同学们进教室时,老师播放的音乐好听吗?那么,今天老师要带孩子们去一个新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很多的高山,哗啦啦的河水,非常美丽!那么刚才听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呢,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歌名学生齐读)非常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到歌曲《快乐小舞曲》中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播放《快乐小舞曲》

师:歌曲听完了,谁能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快乐的、高兴地、欢快的)

师:那么再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小朋友们是在哪些地方寻找快乐的?

生:高高的大青山、小溪、密密的森林、可爱的校园、祖国的怀抱里

师:孩子们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足迹,留下了笑声,获得了快乐。那么大家想学唱这首歌吗?

活动3【活动】快乐小舞曲

3、学唱歌曲:

(1)、播放快乐小舞曲,学生默唱,并做声势动作。(大屏幕出示歌词)

(2)、按节奏边拍手边读歌词。第一段歌词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点手心;第二段歌词第一拍拍手,第二拍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拍肩、拍腿、轻轻跺脚等)

(3)、再听,同学们跟着轻声唱一唱,找一找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旋律是相同的,跟着钢琴轻声唱一唱。

(4)、跟着教师的钢琴轻声练唱歌词。

(5)、练习完整的演唱歌曲。

4、(大屏幕出示打击乐器节奏谱)先徒手练习,再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串铃、响板、碰钟

5、创编律动动作

(1)分小组自由创编

(2)放录音学生展示

(3)挑选优秀组展示

(4)教师挑选优秀动作进行组合,并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律动。

6、学生分唱歌、打击乐伴奏、律动三组合作表演。

12.一年级音乐小蜻蜓 篇十二

《小青蛙找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演唱、表演《小青蛙找家》

2、欣赏《野蜂飞舞》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青蛙找家》的歌曲,在唱唱、动动无形中接受歌曲中的各种节奏。

2、能够跟着音乐律动,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感受《野蜂飞舞》这首管弦乐曲,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力度的声音、不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表现出小青蛙找家前后的不同神态和心情,表达歌曲意境。

2、能积极的配合,尝试分析乐曲并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天啊,几只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师放小青蛙愉快活动的音乐)听,他们玩的可开心了。突然,天空响起了一声很响的雷声。风也忽然大起来,倾刻间风雨交加,下起了暴雨,你们听,小青蛙们怎么了?

二、学习歌曲:

1、节奏学习(跳跳、呱呱的节奏学习)游戏中互相配合:老师把它编做一首歌曲,但是需要小朋友们用青蛙 试一试:(师)跳——跳跳——跳跳跳

(生)呱——呱呱——呱呱呱

2、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1)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完成歌曲

(2)反过来,老师唱青蛙的叫声,学生唱主要 3.听音乐,体会完整的《小青蛙找家》

4.弹音乐《小青蛙找家》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唱歌。5.处理歌曲

6.分两组配合演唱。

7.随伴奏集体完整的演唱。

三、欣赏《野蜂飞舞》 导语:小青蛙们回到了自己的家,在暴风雨中还有一只小动物在勇敢的与暴风雨作斗争,看他是谁?(出示图片)

四、初听乐曲 感受特点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乐曲中听到了谁的声音?

2、教师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出示课件 介绍乐曲背景及作者)

2、复听乐曲 律动模仿

你觉得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或者你听到乐曲后仿佛看到了一幅

什么样的画面呢?

师边讲解学生边跟着模仿,随乐律动出整首乐曲。

4、再次聆听,学生会很主动地根据乐曲旋律的速度、节奏、及进行方向展开身体动作的模仿,教师小结学生们的表现,并由学生自己归纳出“飞”的动作,“飞”的速度,“飞”的力度。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去青蛙家做了客,同时我们还把迷路的青蛙送到了家,保护了小青蛙。同时我们还学到了小青蛙遇到困难膺任而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都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向今天这节课上一样。同学们要养成从小爱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学会美化环境关心小青蛙,保护小青蛙)。

13.捉蜻蜓一年级作文 篇十三

于是,小刚带上网子,跑出家门,奔向花园,去捉蜻蜓。那么多的蜻蜓,他挥着网子追着它们跑,没想到,跑得太快,绊了一下,竟然摔得满嘴是泥。小刚不甘心,爬起来继续捉,蜻蜓四处逃窜,吓得魂飞魄散,好像边逃边说:“有这么多蜻蜓,别追着我抓了嘛!”经过一番追逐,他终于抓住了一只大蜻蜓。

小刚回到家,把蜻蜓给爸爸看,爸爸说:“把它做成标本吧。”小刚想了想,说:“不行,我要给他做一个舒适的“蜻蜓别墅”!”爸爸听了,连连叫好!

上一篇:描写成功的古诗句下一篇:毕业论文查重修改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