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2024-08-14

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共15篇)

1.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篇一

如何合理的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张羽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是实现该科教学总目标的阶段性规划。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卓有起效地开展的重要环节。在深化教学改革中,教学计划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我们一直都把是否认真制订了教学计划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予以检查和评比。所以,按规定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着重要意义。

制订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只要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教学工作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把握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抓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讲究实效等基本要求,就可以制订出既具有探索性,又实实在在,便于工作于操作的计划,就可以有力地指导教学工作。

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生情况的分析

了解学生人数、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学习习惯、存在问题等方面。其中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尤为重要,以此处理好新旧知识衔接的矛盾和加强学生的学法训练。比如语文方面的,学生的识字量,阅读和写作达到的程度;数学方面的,掌握了哪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能力和计算水平如何等等,以及学生思维方面的障碍,学习方法的情况等。通过分析,说明上册教材目的和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学习课程标准和重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册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每个章节,每一课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目标

在学习课程标准和重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分析学生和教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本学期教材的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全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要求,提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如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同时提出相应的重难点,重点不宜太多,因为重点太多便没有了重点,所以

重点和难点要力求把握准确,也就是说,要找准必须着力解决和突破的知识点。这一点必须站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四)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科学制定是教学计划实施的时间保障,要在了解教材的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等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同时考虑国定放假时间、期中考试时间,尤其是期末考试复习时间等因素。教学进度要求具体到每课课题,时间以周为单位。

(五)主要工作措施

拟定有效措施是完成任务的保证。没有措施,目标和任务提得再好,也难以落实和体现。因此,措施一定要具体、有力、可行。一般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根据学情,改进教法;不同课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难点重点突破所要采取的手段;电化教学作用的发挥和教具的采用,以及作业布置、批改;学差生辅导等方面。

学科教学计划撰写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充实,特别是教材分析要全面、深入。学科教学计划制定后一般在学期初第一周交教务处审核,合格方可执行。

2.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篇二

一、小学语文和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之间融合教学的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综合数学、语文、音乐、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有趣生动的欣赏活动中,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和美术欣赏之间的教学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单纯的画面中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让文字和形象、色彩进行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个学科间的知识相互结合与渗透,是延伸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在传播美术文化的过程中,使用文字来形成学生和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多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和反思性的学习,既能够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满足学生审美方面的精神需求,对学生的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和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内容

(一)一致的教学目标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单单是美术技巧技能的训练,而更看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在人类历史中,美术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行为之一,是在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美术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教学实践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格得到提升。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有着一致性。

(二)学科之间的联系

语文和美术都是小学基础学科之一,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起源、作用以及反映形式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术创作既要对事物的可视形象进行描述,还要对事物的神、行、情等进行描述,这点和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西方很多著名美术作品均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和古诗词中的神韵、意境等不可分割。无论在对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人们都常用“诗情画意”来进行评价,说明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理念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统一,既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又为学生的行为提出了规范。在小学语文以及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定的融合。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美术鉴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对自然事物和具体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将自身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也能够成为一篇文学随笔。其次,在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的培训方面,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拓展,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得到乐趣,将小学生善于幻想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大人国与小人国》这一节课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童话故事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语文教学中,在讲解《天上的街市》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想象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开展说话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及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采取口头表述的方式将自己所想展现的内容表达出来,利用语言的广泛性和形象性来实现学生创作激情的激发和拓展,从而使课堂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对学生口语表达交际能力进行锻炼。教师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探讨,对学生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赞许和肯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提升,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学生绘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日记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对日记进行注释、画插图等。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对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一件事进行说明,也可以对某种景物进行描述,另外还可以通过绘画加文字的形式来对自身的内心世界进行展示,将自身的心情和感受画出来,然后配以文字来对画面主题进行说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生活中的感受,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感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得到增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以及美术教学均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对美术鉴赏和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视其学习能力和个人品格的提升,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尝试。

参考文献

[1]马洪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中, 2011 (7) .

[2]杨开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新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 (下) , 2010 (6) .

[3]覃娟凤.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33) .

[4]许福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9) .

3.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篇三

练习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一些基础知识,背诵的课文、会认的字、多音字、课后题。

第二阶段:从1月7日——1月11日,共计5天。(分单元逐步复习)

1月7日 第一单元 美丽的秋天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月8日 第三单元热爱祖国

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月9日 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1月10日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4.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篇四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它不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动指南,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我们教师在问诊阶段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存在唯书唯上,照搬照抄教参的现象,忽视了实际教学价值的正确取向;而有的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过于片面,仅关注认知能力,忽视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有效合一。

课时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下面就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浅谈几点看法:

1、分析课标和教材体系。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教师在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数学课程标准对此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从教材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第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数学知识,怎样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即学生从事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应具备的心理发展状态,它包括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注意、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指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

3、细化系统分析结果。

教师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从内容和行为两个侧面把系统分析结果细化,列出教学目标细目表,分别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或知识点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纵横对照、线面结合。即:纵向对照连成线,明确本课时教学应为本单元目标的实现承担什么任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哪些孕伏、渗透和铺垫;横向对照连成片,从构建学生认知结构考虑,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着眼同化和顺应当前的学习内容,扩大和重建新的认知结构,沟通各单元、各部 分知识之间的练习,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二,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拟定一单元(至少是一个小节知识点)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目标体系的序列和层次;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练习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控制手段,防止目标和过程脱节;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教学修正措施的有机配合,以利于因材施教。

第三,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数学课分为新授课、练习课、整理复习课、实践活动课。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具体说来,(1)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规定学生应掌握哪些新的数学知识,应理解到什么深度与广度,应进行哪些必要的基本训练,学会哪些基本的数学方法等。(2)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既要充分顾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抓住知识重点、难点,又要根据练习课在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增强针对性:新授之后的练习课要从教学信息、作业情况、学生原有基础等方面考虑;讲评后的练习课要从共性的错误、知识的缺陷等方面考虑;复习后的练习课要从知识的整理、归纳、补缺、补差、补漏等方面考虑。(3)整理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注重巩固、梳理已学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以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4)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要掌握哪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要培养哪些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如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参与需要、成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的价值。

4、准确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教学、训练、引导。“教学”是使学生 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引导”是使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撑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进入“知识本质”的过程。以“教学”和“训练”为主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可以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即首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陈述目标,然后用可以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从而使学生内部心理变化和可以观察和测量。而以“引导”为主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可以用表现性目标加以描述,就是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是不精确的规定每个学生应从活动中习得什么。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的情感变化,往往不是

一、两次教学活动就能立竿见影显现出来,教师也很难预料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心理过程会出现什么变化。

5、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几点注意。

(1)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随时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使其紧紧围绕目标,能及时、清醒地判断每一项目标的达成度。切忌“写归写,做归做”。

(2)教师要善于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

5.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 篇五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学校总体工作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各位老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而认真扎实工作,全面提高我校英语教研组教研工作水平.

二、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1、注重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符合本校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加强集体备课,提倡互相听课,努力营造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

2、坚持每2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深入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探索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出积极的努力。

3、积极配合市教研室、学校开展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落实“推门听课”制度。

4、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举行英语口语竞赛、英语书写比赛等。

5、根据实际情况,搞好落后生的强化教学和分层提高工作,抓好分层教学。

6、积极备战,以全新姿态迎接小六毕业统考和其它年级期末考。

三、本学期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做好本学期英语科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定出教学目标。

2、教学常规检查,制定本学期各年级英语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3、组织3—6年级英语老师进行集体备课

4、进行学校科组公开课

四月份:

参加教研室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待定)

五月份:

1、学生的才艺展示(演讲比赛和单词竞赛)

2、各教师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

六月份:

1、组织期末考试。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

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英语科组将以区、镇教研计划为指南,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优化服务,做实做细,加强检查。继续英语特色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积极开展校内外各种活动,丰厚英语特色的内涵。加大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全组教师紧密合作,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我校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教师学习,建立学习制度

1、认真组织本科组成员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正确领会课标精神。系统学习一些论著,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撰写优秀英语论文。争取每人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2、加强教师本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本学期实行每周学习一篇论文。集合科组力量,每周找一篇英语时文或英语文章,利用例会时间共同学习。

3、借各年级有效教学研讨课的平台,教研组组织校内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在听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活动中探索“快乐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4、积极参加镇组织的英语教师外出驻点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

(二)抓好教学常规、教学科研,提高课堂效益

1、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符合本校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一如既往狠抓“备、教、改、导、考、析”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加强集体备课,提倡互相听课,努力营造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

2、注意平时总结和复习工作。在教学中,进一步处理好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融会问题,让学生以滚雪球的方式掌握和积累知识,并且以单元测试为契机,搞好日常的知识总结和复习工作。

3、继续规范英语作业要求及批改,每月定期检查作业及教案。强化备课、上课的实际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优质课为目标推进教学流程各个环节,如备课、作业和检查等。

4、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佛山市优秀课例片段的评比活动“。

(三)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1、本学期每人承担一节公开课。有经验的教师要上好教学示范课,青年教师要上一节汇报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2、组织好每次的科组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每周四上午第三节为科组活动时间,单周为业务学习时间,由教师轮流印发学习好的教学论文和英语口语学习资料,共同学习。双周为年级集体备课时间,要定时、定点、定人。每次级组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提前备好课,在级组里交流,并做好记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英语特色。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培养兴趣。我们准备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充分发挥英语活动室的功能,通过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英语、享受英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并且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利用教室的英语角,创设良好的班级英语氛围。

3、落实开展不同年级不同主题的英语竞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在校园内营造听、说、读英语的氛围,达到学生喜欢听英语、主动说英语、积极读英语的习惯。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本学期将通过各种竞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三年级进行书写比赛

2)四年级进行口语比赛

3)五年级进行听力比赛

6.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篇六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主题确立不当, 存在“拉郎配”现象

主题的确立, 应当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 可以是因为数学和科学的内容重叠产生的问题, 也可以是呈现知识顺序带来的问题, 或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但也有不少教师在确立主题的时候, 由于自身的整合能力或者应付教研活动等原因, 生硬地将两门学科“拉”在一起, “凑“出一个主题, 主题不当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 使得整个活动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二) 活动方法单一, 存在主次不分现象

教师都认同开展主题式整合的意义, 但如何把握活动中两学科的作用, 如何关注学生差异, 活动不同阶段的形式如何衔接, 非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如何掌握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主次不分是主题式整合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通病, 例如在上半年的一次学科整合的教研活动中, 授课教师上“百分数”, 研究主题是与科学课 (五年级下册) 的“用水测量时间”的整合, 本意是想通过滴漏实验解决数学问题, 但由于滴漏实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结果导致整节课都在做滴漏实验, 变成了一节科学课, 犯了主次混淆的错误, 目的和手段互换了, 有得不偿失的味道。

(三) 教师对主题式整合的研究欠缺

主题式整合的研究,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的整合, 而对于学科间的主题式整合, 真正系统研究的不多。教师对于学科间整合的认知是不足的, 学科整合的能力是欠缺的, 笔者曾于今年4月份在部分学校教研联谊活动中, 对55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教师对于主题式整合的知识了解甚少, 缺乏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主题式整合的相关活动开展得少, 起点低。

二、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一) 梳理两学科相近的知识, 确立活动主题小学数学和科学存在着许多知识点相近的地方, 如五年级上册的数学中有轴对称的知识,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光的折射中也涉及轴对称的知识, 而两者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将两者整合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是活动的核心, 一个恰当的主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主题的确立应根据两门学科整合的需要,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知识点相近、方法上相通、顺序上不当等是主题整合的原点, 需要教师好好把握。

(二) 根据主题适度调整教学进度

对于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在知识上有相互交叉、重合的部分, 由于它们呈现的时间是不一致的, 有同一学期内的不同时间, 也有跨学期的, 表2所举的整合例子“为什么要限速”, 它所整合的内容就是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和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又如科学计数法, 如果缺乏对数学基础性知识的掌握, 当科学课想用这个工具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做法是匆匆忙忙地补充这块内容, 做了锅“夹生饭”, 而数学教师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 对这块知识进行“炒冷饭”。所以说, 将两门学科跨时间进行主题式整合, 需要学科间相互协调, 从学校层面统筹安排教学进度。

(三) 整合各种资源

学科间整合需要充分借助各种资源, 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等。

[案例]活动主题:为什么要限速

整合内容: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和科学四年级上册的“运动起来会怎样”。

资源整合1:借助教师资源, 开展科学实验:测量人的反应速度———科学教师做演示实验, 学生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并记录实验数据。

资源整合2:借助学生资源, 开展绘图制图——学生根据实验结果, 绘制条形统计图, 在相互交流中完善绘图要求。

资源整合3:借助家长资源, 进行安全教育———邀请交警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组织学生观看因超速导致车祸的视频, 体会限速的重要性。

(四) 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由于是跨学科整合, 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就更高了, 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科学教师要有数学的基本素养, 就如全科医生一样。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在整合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当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 如果对学科知识缺乏一个高屋建瓴的构建和自己的理解, 那么, 也不能找到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其次教师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条件知识, 数学教师要对相应的实验操作、科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在上“食品中的百分数”一课时, 对于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这张包装袋上的成分表随处可见, 但又被我们忽视, 问问身边的教师, 甚至是科学教师, 也不一定能准确的回答, 查阅了国家食品营养协会《表A:营养素参考值 (NRV) 》和相关的知识, 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整合的过程也是教师增长知识的过程。

主题式整合活动中学科内容不再是对学生的束缚, 而是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环境及“土壤和养料”, 围绕主题开展学科探究教学, 可以实现学科知识、文化、经验、个性等的全面整合。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当下课改的热点, 主题式整合作为学科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能有效地解决学科内容交叉、知识重复等现象, 也能有效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的主题式整合教学要取得预期的实效, 首先必须找准整合点, 并在主题确立、课时调整、教师知识结构等诸方面都应有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科学,主题式,整合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小学数学与科学教材相近知识点梳理及教学建议[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6 (3) .

7.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 篇七

本学期,继续以学校总体工作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各位老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而认真扎实工作,全面提高我校英语教研组教研工作水平.

二、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1、注重常规教学工作。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符合本校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加强集体备课,提倡互相听课,努力营造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

2、坚持每2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深入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探索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出积极的努力。

3、积极配合市教研室、学校开展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落实“推门听课”制度。

4、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举行英语口语竞赛、英语书写比赛等。

5、根据实际情况,搞好落后生的强化教学和分层提高工作,抓好分层教学。

6、积极备战,以全新姿态迎接小六毕业统考和其它年级期末考。

三、本学期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做好本学期英语科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定出教学目标。

2 、教学常规检查,制定本学期各年级英语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3、组织3—6年级英语老师进行集体备课

4、进行学校科组公开课

四月份:

参加教研室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待定)

五月份:

1、学生的才艺展示(演讲比赛和单词竞赛)

2、各教师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

六月份:

1、组织期末考试。

8.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怎么制定 篇八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学英语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意识还处于感性阶段,老师会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做游戏、唱儿歌、画图画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学习兴趣延续保持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英语,如去别人家里会想起用英语来问好,去一些公共场所如饭店、银行看见China、bank、TAX、bus stop,会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是否教过,自己是否记得。还有在某个场景比如商店里教室里或者同学家里发生的某件事情是否跟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些相似,如果能回想起来直接运用最好,不能回想的回家再翻翻书看看课本又记住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以兴趣为契机,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参加活动实践英语,通过运用知识,认识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就能信心百倍学好英语。

二、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任何事情只要养成习惯就会伴随你,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小学,学习英语应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习惯:

1、倾听的习惯。

众所周知,语言的习得重要的是语言环境,但我们国家的母语是汉语,不可能接受自然的英语熏陶,因此,只有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强化训练、增加接触英语的时间,借以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听读的时间可安排在早晨,一边洗漱一边听,午饭、晚饭前甚至晚上入睡前的零散时间,都是听读英语的好时机,听读的内容对于初学者来将讲应以书本内容为主,可以预习新知识,也可以复习巩固。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早日养成这个习惯,学生的听读作业,教师应要求家长签字,同时对于认真完成这项作业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形成良好的导向。当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听读的时间可以延长、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现在电视中有很多的固定少儿英语节目,家长、教师可以恰当选择,也可以通过观看水平适当的英语光盘,那些妙趣横生的卡通形象和情节,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更能调动他们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2、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这一环节也必须从入门阶段抓起。小学生初写英语时,问题主要集中在26个字母的规范书写。其实,这些字母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他们与汉语拼音极其相似,拼音的书写学生大都早已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这样告诉学生: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都是双胞胎,它们的兄弟姐妹生长在国外,它们的长相大多数一模一样,只有五对稍有区别,然后重点讲解字母f、i、j、k、q在书写上与汉语拼音的区别,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掌握所有小写字母的书写了。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正确书写单词、句子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准确书写的习惯,例如在写句子时,有些学生写得密密麻麻,看不出词距,于是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你可以把一个句子想象成一个村庄,组成句子的单词就是村庄里的各家各户,只不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不同,有四口之家,三口之家,两口之家,甚至一口之家,每个家庭里的成员都要团结在一起,都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与别人的房子有一定距离,这样一解释,学生们马上就理解了,再写句子时,都知道要把一个单词写在一起,且单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了。再有,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上进行作业展览,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对优秀作业赞不绝口,也可奖给红星、红花进行鼓励,这样,不符合书写格式的同学便会纷纷效仿,很快书写质量就会有明显提高,针对部分学生对发下来的作业只关心分数或等级的情况,教师应加强作业后的订正工作,使学生不但认识到订正作业的好处,而且了解到教师辛苦批改作业的价值。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大部分学生能按规定做到,先复习后作业;先订正作业错误,后做新布置的内容。由于长期的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了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3、养成背诵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英语课本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日常交际用语,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像使用母语一样流畅,教师应该要求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把朗读背诵英语15分钟作为每天的课后作业。有时要有条件的学生把朗诵的内容录在磁带上,在班里交流。在每周四的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中除了一些小故事、小歌谣等通用内容外,有时会让学生自编自演小短剧。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背诵非常感兴趣,他们的语感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抓好朗读背诵检查。朗读背诵可分四人为一个小组,指定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任组长,负责本组的朗读背诵任务,并作记录,教师随时抽背并督促检查。这样,学生们能主动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并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去进行记忆、操练、交流,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注重积累,搜寻有效的记忆方法。

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成败。小学生是初学者对于单词的记忆还知识处于感性阶段,如能引导得当,能发挥他们记忆的潜能。

英语里记忆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是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结合,有的是发音动觉记忆和书写动觉记忆结合,还有的是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结合、循环记忆和分类记忆结合等等。记忆乃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死记和硬记。创造新的记忆方法、方式,总体记忆就会更有生命力和威力。

四、持之以恒,把握未来。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基本功扎实、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通过一个人的学习方式或者方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

9.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篇九

一、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一)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并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层次及组别

将学生分层是我们整个实验开展的前提, 盲目分层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失去意义。因此, 每学期初, 课题组教师会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的爱好、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 结合观察、测试、家访等不同的方法, 认真调查研究,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 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 将学生分为A (低层) 、B (中层) 、C (高层) 三个层次。并将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建立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 密切关注学生表现, 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二) 以学科集体备课为保障, 探讨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是分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之处, 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备课质量, 我们设计了分层备课用教案纸, 其中既有每一单元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分层情况) , 又有每一节课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训练设计、分层作业布置与评价、分层辅导记录。每学期, 我们都要组织数学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以一课为例, 集中进行研讨, 集体设计分层授课过程, 跟踪观察并进行集体反思。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组织讨论分层、练习作业分层等。在备课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根据学生层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三)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在学生分类、备课分层的前提下, 结合我们的理论学习,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 我们确定了三个层次的不同施教方法:A层学生采用的是“低起点, 补台阶, 拉着走, 多鼓励”的方法;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 多练习, 小步走, 抓反馈”的方法;对C层学生采用的则是“小综合, 多变化, 主动走, 促能力”的方法。课堂上, 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 使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解决,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事实证明, 分层施教充分调动起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效果是很明显的。

(四) 尝试布置分层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题组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 视为基本作业, 允许优生不做, 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 将题目作些变化, 视为提高作业。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 视为超额作业, 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 收获到学习的喜悦。

(五) 实施分层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课堂评价。

鼓励实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同评价对象所处的层次, 采用适合这一层次标准的人性化评语, 帮助差生找回失落的自信, 寻找到快乐的收获, 使优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乐趣。

2. 作业评价。

我们尝试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的作业要求, 同时也给予不同的批改方式。A层的学生作业做错后, 暂不打分, 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下真正弄懂, 自己再订正, 等到他们订正后再给A+, 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作业中找到乐趣, 学起来也就开心轻松多了;而B层的学生, 完成了基础题, 并选做了灵活性题目, 才能拿A+;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 完成综合性的题目才能得A+。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得A+, 个个享受成功的喜悦。

3. 考核评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命制一、二两级试卷。一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卷, 二级为要求略高的提高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试卷。也可以在一张试卷中使考试内容更富弹性, 一部分为基础题, 另一部分为略高教材内容的附加题,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做。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收获

经过三年的分层教学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主要收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各种研讨、评比活动中, 构建出适合校情的分层教学模式。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研究课评比、研究反思交流活动。在活动中, 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 拓展了实验教师的视野, 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 总结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于数学学科分层教学的“合—分—合—分”式教学基本模式, 即:“合” (激趣入题、明确目标) ——“分” (学习新知、巩固练习) ——“合“ (反馈口授, 课堂小结) ——“分” (课内作业, 巡视指导) 。这种教学共分6个环节, 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巩固检测——小结收获。

学校对实验班进行了跟踪监测, 并召开了专门的质量分析会。我们发现:除四一班数学成绩略低于四二班之外, 其他几个实验班的数学成绩, 均高于非试验班。课题研究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内, 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 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三年间, 课题组成员在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中作课十余节。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生在课程中更加健康活泼, 学习方式多样化, 学习主动参与, 乐学好学。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中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目前, 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 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 是否科学、客观, 有没有参考价值,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 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 “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 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如何通过分层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 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信心和动力, 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2.分层对部分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表现为“自卑”, 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 对表现出“自卑”的学生随机做了思想工作, 但是通过A层面个别学生的实际表现, 可以看出教师的思想工作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所以如何在分层教学的实验之前, 客观地宣传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 做好学生或家长思想工作尤为重要。

10.小学生数学学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 篇十

小学阶段,要做有,心算(多位数乘除一位数,分数,小数),千成别小看这,算得快,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学会应用题的分析,培养一定的数学思维。第三,学会初中的一些简单的内容,对小学绝对有大帮助的(方程,小学也有学,但太简单了,没有去括号与去分母,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二个课时,学生基本可以学会的)

二,初中,这个阶段快速学完初中三年课程(至少要在初二结束)重点分两部分,几何,这个到了高中就没怎么学,但题都要用到初中的知识,这个要下死功夫做题,初中的几何很多需要的数学技巧比高中难的。二个重点是,三大函数,一次,反比,二次。

同时要适当的学一些竞赛内容,这个要有老师指导会好一些,比如数形结合呀。

三,好了,如果上面你都做得好了,高中来说,就不至于太狼狈了。

开始你的抽象思维之路吧。

高中看你的要求,只求中等,就练小题的秒杀。这个要在课本的知识基本掌握下。

如果你平时都可以拿135分,K压轴题吧。那个需要极大的脑力与勇气。一般人的看到那个计算题,吐,对了,考的就是压力测试。

首先,计划书中要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基础知识,无论哪一科,基础知识往往比考生忽视,实际上,这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须踏实。

其次,考试题型训练,熟悉中考,消除手生的感觉,做到熟练解题。

第三,留出时间放松心情,这对考前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冲刺阶段搞坏了身体,以致无法正常发挥的。

11.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计划 篇十一

一、学生知识本事学习习惯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一样媒材的效果,能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必须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事,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本事。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我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

学生逻辑思维本事的培养、空间想象本事的培养。

四、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到达最佳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因入校刚刚一年多,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不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绘画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处理好审美教育、思品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采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该教材注重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科内容和学科间的综合效应,扩充了知识的交融性和通知性。该教材课程总数为20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利于教学形式及课评方式的探索、改革,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欣赏]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自己或别人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难点:1、提高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

[绘画]重点:

1、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熟练彩笔、油画棒等的表现技巧。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难点: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真实的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细致、充分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手工]重点:

1、运用各种材质纸张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2、运用橡皮泥及相关材料,进行简单的泥塑制作。

难点:1、由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转为立体造型。

2、如何细腻、立体表现泥塑造型。

四、教学尝试: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针对我校学情及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订以下教学措施:

1、以情导入,以趣启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的习惯。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二十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ゴ蚱乒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三、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六、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周,我的小助手

第二周,涂涂画画真好看

第三周,拼拼摆摆真有趣,花儿朵朵

第四周,包糖果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六周,小挎包

第七周,想象中的太阳

第八周,水果宝宝

第九周,天边的彩虹

第十周,摇啊摇,毛毛虫

第十一周,蝴蝶飞呀飞,鱼儿游啊游

第十二周,有趣的拓印,小小船

第十三周,仙女的魔法棒

第十四周,画汽车

第十五周,贴贴画画

第十六周,快乐的动物园

第十七周,动画城。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

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发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这是学生心理的一大转折,在心理接受能力与学习方法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5、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12.小学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篇十二

一、确立主体地位, 优化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确定、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能以“主角”和“权威”自居.教要服务于学, 教师要关心、信任、理解每一名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让他们敢说、敢问、敢争论, 允许学生说错、答错, 允许保留意见, 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1. 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 使学生敢于创新.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名学生,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当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 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维持创新的热情.

2. 提供自学、联想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 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 享有广泛的联想空间, 可以使学生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 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营造问题情境, 激发创新热情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具备的条件, 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 而构成了问题的条件.在问题情境中, 学生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动作方式, 便在头脑中产生了“问题”, 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出现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必须经过个体的主动探索, 通过个体的观察、思考、实验、讨论、操作等手段主动发现规律、性质和联系.这种探索过程既是个体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又是个体思维发展、产生新认识的过程.例如,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中, 我没有简单地将课本中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讲解给学生听, 而是改“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 让学生在特设情境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伊始, 让学生首先简要回忆一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再引导学生讨论: (1) 三角形是怎样转化为已学图形来求它的面积的? (2) 平行四边形又是怎样转化为已学图形来求它的面积的?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疏理出“合” (即两个拼起来) 与“分” (即割补) 两种推导思路.这时, 老师出示一个梯形并提问:同学们想一想, 要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根据所学的知识、方法, 怎样推导它的计算公式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 有的说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起来, 有的说将梯形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趁此机会, 我说:“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 到底行不行, 大家一起试一试.”结果, 学生从不同的思路均推导出统一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再组织交流, 全班学生均掌握了推导方法.在这里, 教师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 激发了学生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提高, 并且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可谓一举多得.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洞察能力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 疑问是创造的源泉.能否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品格, 这是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有“疑前人所未疑, 发古人所未发, 明今人所未明”的勇气, 还要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只有他们会质疑、能发现问题, 才能启动创造意识, 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小学生学习数学, 开始往往只满足于“知其然”, 而不追求“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能力, 从而使学生敏于质疑, 善于解疑.这种洞察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同中见异, 异中见同, 平中见奇, 能够从一些司空见惯、不易察觉的地方看出问题.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 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 认为老师的言行总是正确的.因此, 在教学时, 要教育学生不迷信课本、教师, 而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四、巧设思维障碍, 克服定式思维

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理解, 以及习惯性的思维方法, 常常产生一种定式心理, 严重地妨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式心理, 思维就不会活跃, 创新的意识也就不容易产生.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 幡然迁之.”学生的学习也要像蝉蜕一样, 抛弃陈旧, 才能创新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巧设思维障碍,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实践环节, 增强应用意识

没有实践, 就没有发明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凭空口说教是不行的, 还应让学生观摩实践、亲自实践, 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实践, 在实践中启动并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数学教学中, 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 达到既提高认识、又掌握方法的目的.

13.三种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技巧 篇十三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听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小故事、生活中发生的趣事等等。因此在教小学生英语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在讲一篇新的英语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小学生先观察英语课文中的插图,先来猜测这篇课文将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将他们的猜测讲出来,之后再讲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英语课文有更深刻的印象,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小学英语教学技巧之树立学生的信心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的自尊心还是很强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尤其是老师的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有进步的时候也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夸奖和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

小学英语教学技巧之培养学生的兴趣

14.小学二年级暑期学习计划怎么制定 篇十四

二、写作:参加校讯通第六届“书香班级”和第三届“博客之星”活动,多读书,多写博文,煅练自已的写作能力。

三、钢琴:参加钢琴考级,在考级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游泳:假期游泳班15天的时间里学会游泳。

五、快板:继续学习和练习好快板,比以前有一定进步。

15.浅议小学音乐、美术学科综合教学 篇十五

一、小学音乐、美术综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音乐、美术学科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自身发展完善的结果, 但这种综合绝不是形式上的凑合, 而应该是动机与效果一致的价值综合。其价值不仅体现了这两门学科审美教育的价值, 而且也体现了音乐、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科价值。几者的有机融合, 使音乐、美术学科更具有育人的强大动力。

1、培养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对于小学生而言, 活泼好动是天性,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据此特点因势利导, 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我认为, 过份强调“分科”, 并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线进行传授, 忽略了综合性特点, 无论从儿童心理还是生理角度来看都是不科学的。相反, 以学科综合为抓手, 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 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增强审美感受,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如果说小学其它普通文化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社会、自然界的认识问题的话, 那么美术、音乐学科的使命则在于引发学生体验审美情感, 而人的审美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不可以由教师来传授的。只有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 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因此, 学科综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

3、拓宽知识面, 开阔文化视野,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综合教学改变了以学科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一大特点就是, 将音乐、美术学科置于大文化背景下来教学, 扩大了学科教学的信息量,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4、培养辩证思维方式, 养成全面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小学音乐、美术的学习, 就其内容而言是基础性的。综合教学促使学科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丰富的人文内涵交融中, 很多哲学的思想显现了出来, 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蕴含其中, 因此, 综合教学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 养成了他们全面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小学音乐、美术学科综合教学的策略

(一) 关注学生心理, 体现趣味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技能的学习是枯燥的, 但必然是持久的。就如唱歌为主的课堂教学, 从识谱至学唱歌词, 要经过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为了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我们必须设法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创设情境, 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心理特征的、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非常关键。以往的音乐课很多老师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 学生学习枯燥无味。而小学生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 会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教学《飞来的花瓣》时, 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的同时, 启发学生制作花瓣一样的信件或明信片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真挚谢意, 孩子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 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 一时间, 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 美术课、朗诵课等。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在美妙的情景中, 度过了愉快的时刻, 最后全班轻轻的哼唱起这首旋律, 他们说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又例如:在绘画艺术中, 我们用色彩描绘五彩斑斓的视觉画面。在音乐中, 我通过有趣的色彩游戏让学生领略音乐色彩的艺术魅力, 变单调的乐理知识为有趣的活动。在教学认识音符时, 我制作了彩色音条:do用 (红色) re用 (橘色) mi用 (黄色) fa用 (淡绿色) sol用 (蓝色) la用 (紫色) si用 (紫红色) , 利用这些不同高低、颜色的色块, 注上唱名组成卡片, 进行听辨音高的活动, 在视听结合中训练学生的听觉, 感受不同音色。

(二)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加强体验性

体验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接收, 但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提出, 似乎不多。从艺术的本质来说, 音乐、美术学科应是一种体验性学科。由于体验的直觉性特点, 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 教师教学设计注重音乐、美术元素的有机结合, 加强学生学习体验性。运用动画或图画导入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唱歌曲《小企鹅》时, 播放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小企鹅的片断, 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享受,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 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 沉浸在南极的小企鹅顶风雪、踏冰川的意境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动画中不仅仅体验美、感受美, 还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 达到音乐教育乃至素质教育之目的。 (2)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在音乐体验的过程中, 让学生把感受用图形、符号、线条、色彩、文字等表现出来,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美术课中已学过线条一课, 在教学音乐欣赏课时, 我让学生自由地用线条描绘音乐, 结果欣喜地发现学生在听到《百鸟朝凤》中交替出现不同乐器的音乐时画出了平行而交替出现的波浪线, 从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可以清楚、迅速地掌握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程度, 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 强调资源开发和艺术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 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

由于小学的音乐、美术课时不多,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融合教学法的实施是有限制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课外、校外艺术活动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播放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作品, 优美的歌曲配上美妙生动的画面, 或者声情并茂的诗歌、散文一定能把学生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学校的一些大型文艺演出也是艺术融合教育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在校园里布置一些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 让学生动手、动脑排几个小小的节目, 给一个表演展示的舞台, 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锻炼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下一篇:参考员工试用期工作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