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国古代史

2024-09-18

大一中国古代史(12篇)

1.大一中国古代史 篇一

非常小的复习范围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马关条约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并使日本国力大增。

2、《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其他条件而未实行。

3、《训政纲领》

1928年10月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政会行之。北洋政府时期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废除了。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追认《训政纲领》有“法律上确定之效力”,成为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根本法。

4《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9月,它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也迁移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也参加编辑,《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更增加了《新青年》的影响和号召力,发行量达1万5、6千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后来,它成为中共党组织的机关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5《辛丑条约》 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6东方会议

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7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中体西用”的思想展现了清朝统治者们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天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的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的统治制度。

8清末新政

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使得清朝统治陷于孤立

9七七事变

事变前夕,日军已经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北平,只有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仍在中国军队守卫之下。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的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其实该士兵很快就已经回队),仍然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武装搜查,当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便开枪开炮向宛平城进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次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中国也由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新时期。

辨析

简答

1、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一、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高潮的产物,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拥有美国式总统制的大总统权力。陆军、外交、教育等部的总长和各部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而担任其他各部总长的旧官僚或立宪派大多没有到南京就职,均由次长负责,故有次长内阁之称。临时参议院43个参议员中,有33名是革命党人。

三、它所制订的政策措施集中地反映和代表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也在相当程度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四、它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内容:

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

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国民党正面抗战

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国民党作为执政党也是第一大党也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从而形成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在战略防御阶段,日军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血染沙场壮烈殉国。

在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使国民党顽固派的抗日立场发生动摇,蒋介石派人到香港和日本代表谈判,还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但他们终究没有胆量公开投降日本,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而国民党军队的大部分仍然坚持在抗日战场,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等几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另外,虽然有远征军入缅配合盟军作战扬威异域,也有豫湘桂战役的可耻大溃败。

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军队也积极参加战略反攻,收复了华南、东南、沦陷区大部分城市及台湾,接受了大部分侵华日军的投降。

总体上说来,国民党在八年抗战中是功大于过的,这也是国共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毛泽东承认国民党优越地位的原因。国民党之所以失去大陆政权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仅腐败,而且拒绝承认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挑起内战并在战争中遭受失败的结果。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谕旨,宣布开始变法。但变法一直遭到了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他们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经过密谋策划,终于在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囚禁了光绪皇帝,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遇害。这场“百日维新”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政变扼杀了。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912年3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它第一章第二条即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三章规定立法权归参议院,第五章规定增设国务总理、各部总长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实行责任内阁制;第六章规定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二章第五至十五条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及所享有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评价见教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近代中国土地沦丧的概括

中华民族自救思潮中代表人物及其标志性成果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民族自救思潮是什么?

答:由于受到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19世纪后半期,中国部分开明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有识之士,开始将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实施,并主张进一步向外国学习,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先后兴起了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潮和戊戌思潮。

洋务思潮: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第一个民族自救思潮是洋务思潮。其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政治伦理,是必须继续坚持和维护的,同时也要借用西学中比我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洋务思潮的第二个内容是自强和求富。自强是为了自救,同时又必须寓强于富。

早期维新思潮:是通过总结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而来。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用”,还要引进西方的“体”,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则要打破洋务派的垄断,大力发展民间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戊戌思潮: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形下兴起的一个进步思潮。其哲学基础是进化论,其中心内容是变法,其操作之要点在制度创新和培养、使用新式人才。

苏维埃时期中共政权建设

苏维埃时期中共政权建设及其意义

见教材第五章第二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部分

2.大一中国古代史 篇二

从专业研究的层面看, 作为中国古代的小说, 面对流行通俗文化爆炸的时代, 不要说外国读者, 就是中国目下的青少年, 真正直接捧读古代小说的人越来越少,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 这不排斥在世界范围内总是有一批专业的学者文人对中国古代的小说乐此不疲, 甚至以毕生的精力在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园地里辛勤耕耘, 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在韩国、日本表现得非常突出。至于在西方, 不要说像美国的夏志清、王靖宇、澳大利亚的柳存仁、法国的陈庆浩等一些华裔的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专家, 硕果累累, 就是一些非华裔的一流汉学家中, 如美国的韩南、浦安迪, 俄国的李福清等, 都是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著名于世的。他们的许多成果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当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在世界什么地方都是少数, 但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但给中国学者以启发和推动, 而且也是将中国古代小说向世界各国大众传播的重要桥梁。只有通过他们的注释、解说和阐发, 才能真正使中国古代小说“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所以, 在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是新世纪里使中国古代小说不断地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的最重要的播种者和耕耘者。令人高兴的是, 现在世界各地不断有年轻的学者来加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队伍。这使中国古代小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道路更加宽广。

二、中国古代小说与国外小说的融合

从作家创作的层面上看, 中国古代小说与其他国家、即使是东方国家, 也是各具特点的。中国小说对世界文学产生影响, 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其他国家作家的手, 将中国古代小说的精华与特点, 溶化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在日本、越南及朝鲜半岛等本来就使用汉字的国家的古代作家那里表现得十分明显。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 这些国家中不但有用自己文字, 如假名、谚语、喃语所写的小说, 还有大量用汉字所写的小说, 现在一般称之为汉文小说。这是世界小说接受中国小说影响而创作的最为直接而典型的例子。当然, 随着近代开始, 一些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或先或后地推行去汉字化, 这些国家中的一些真正由“国人”所写的文学作品却因用汉字写作而被排斥在“国文学”之外, 当代年轻人恐怕也没有再用汉字来创作小说的热情和兴趣了。但这不等于目前这些国家中的小说创作完全摆脱了中国小说的影响, 像日本、韩国不断地有中国古代名著改编本的出现, 就是一个明证。当然, 这些改编本, 有的是保持了原作的筋骨, 有的则改得面目全非, 但我认为, 即使是完全进行了再创造, 也不能说彻底摆脱了与原著的干系。像日本于2005年底出全的北方谦三写的《水浒传》, 曾得了世称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司马辽太郎奖。作者说, “《水浒传》在我心中可能已经变质, 我将塑造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确, 在他的笔下, 宋江一变为革命理论家, 鲁智深带着他的理论著作《替天行道》到处去宣讲“革命道理”;他还添加了一个秘密警察组织“青莲寺”, 用来专门对付宋江们的地下活动;最使人匪夷所思的是竟将“天神”武松写成从小就偷偷地单恋着嫂子潘金莲, 而潘金莲则贞洁得可怜, 为拒绝小叔子的强暴而毅然自尽……。评委会对这部小说的评价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分析, 加以解体并且重建, 保持了长篇小说应有的紧张感。”这就清楚地说明, 它尽管“重建”了一部现代“日本版中国历史小说”, 但它的灵感毕竟还是从研究中国古代的小说而来。除了这些直接改编中国小说的作品之外, 有些尽管表现得比较模糊和隐晦, 但因为他们毕竟无法摆脱自己的传统, 而这传统本身就隐含着汉文学的影响, 所以从思想精神到表现技巧都可以感受到一些中国古代小说的脉搏。不仅在东方, 即使西方的一些现当代作家, 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小说对他们的影响。例如, 以《大地三部曲》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 就深受中国小说的影响。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 她的致谢词便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的小说, 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 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 “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再如荷兰汉学大师高罗佩, 从一本中国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中得到启发, 写成一部以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为主角的侦探小说《狄公案》, 在欧洲风靡一时, 深深征服了西方读者。一时间, “Judge Dee” (狄公) 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成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的福尔摩斯”!它被多次拍成了电影, 影响了欧洲, 也反过来影响了中国侦探小说的发展。前几年中国也将《狄公案》拍成了电视连续剧, 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总论

所以, 要让中国古代小说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除了依靠翻译、讲解, 让普通百姓直接阅读、欣赏和接受之外, 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精神来诠说当今现实的一些问题以及扩大到形成各种文化产品, 似乎也有它的必要。这在正统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来看, 往往会觉得有点近乎野狐禅。但我觉得, 这对于传播中国古代小说也不失为一条道路。特别是他们通过电影、电视、动漫等更为接近大众的传媒形式, 就越有普及性, 就越能使中国的古代小说扎根在世界各地的大众之中。比如, 就小说《西游记》而言, 在中国, 前几年也有改编的电视连续剧, 这基本上是忠于原作的依样画葫芦。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 则拍摄了一部《大话西游》, 非常搞笑地重编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使一些年轻人为之倾倒。日本也对拍摄《西游记》有很大的热情。在上世纪80年代拍过《西游记》不久, 今年1月日本富士电视又开始放映的连续剧《西游记》仍然引起轰动。无独有偶, 韩国出了一部名为《幻想西游记》的动漫也很红火。在这里, 孙悟空是被一个新冒出的乐神杰特弹钢琴弹得头痛, 无法还手, 被圧在五指山下。另一个新造的公主美娜成为本剧的第一号灵魂, 变得不听话的悟空就是怕美娜的禁咒之笛。在这里, 唐僧尽管成了武艺高强的法师, 但也被女性化得分不清是和尚还是尼姑, 孙悟空的筋斗变成超级滑板, 丢下了金箍棒改用了双截棍, 猪八戒戴着墨镜, 在石油村外做大王, ……一路想颠覆《西游记》的传统, 用西洋化、现代化来调适现代青年的口味, 但无论如何还是像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那样, 这部《幻想西游记》的主要人物还是离不开唐僧师徒四人, 孙悟空的性格还是与原作相近, 猪八戒还是那样好色贪财, ……说到底, 它还是从《西游记》而来。当人们在兴致勃勃地游玩《幻想西游记》迷宫之时, 也就是原本《西游记》再显魅力之日。当然, 这些大众文化产品, 与正宗的文学作品是有相当距离的。但我们应该承认它们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摘要:我们应该用开放的、现实的、大众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与接受。当然, 世界毕竟不是铁板一块, 就文化背景来说, 东方文化圈与西方文化圈确实不同;从接受对象来看, 学者作家与普通大众也有差异;即使在同一文化圈内同一层次的人, 也有华裔与非华裔之别;所以谈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也不能笼而统之, 而必须从不同角度着眼。中国古代小说通往世界的不同路径是不同的。

3.何大一,倾心中国的艾滋病防治 篇三

二十几年前,一种新的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艾滋病被发现,并在全球迅速蔓延,感染、死亡的人数不断上升。为了防治、治疗艾滋病,全球的医务工作者研究、寻找着艾滋病治疗之法。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1981年,美籍华裔医学博士何大一在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当见习医生时接触到了最早发现的一批艾滋病病例,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艾滋病研究。他成为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也是首先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为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他因最先发现可抑制艾滋病病情的“鸡尾酒疗法”,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96年度风云人物,并被评价“是为人类对抗艾滋病扭转乾坤的真正英雄”。

现今。何大一博士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祖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问他为什么,他质朴地回答:“只要目睹艾滋病在中国肆虐的情况,你就不会只待在实验室做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有这样的责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义不容辞。”

2000年。何大一博士把艾滋病疫苗研究工作转向中国,与云南省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在疫苗研究,提供治疗,培训有经验的医生等方面开始合作。在昆明成立了病毒实验室和免疫实验室,培训了大批的艾滋病研究人员及医务工作者。为今后开展疫苗研究做好准备。

2002年11月,何大一博士把拥有的艾滋病疫苗制造专利知识产权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卫生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这是他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重要贡献之一。艾滋病疫苗开发将使中国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正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省卫生厅密切合作,在云南进行艾滋病疫苗开发,并已研制出两种很有潜力的艾滋病疫苗——以核甘酸为载体的DNA疫苗和以痘苗病毒为载体的艾滋病疫苗。两种疫苗都是针对云南省最流行的艾滋病病毒亚型。目前两种疫苗经中国政府批准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面对中国每10位艾滋病感染者中有9位不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近半数中国人对艾滋病知之甚少的现状,何大一忧心忡忡:“防治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公众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何大一发起创立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简称CAI),致力于帮助中国艾滋病的防治和宣传工作,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携手抗争艾滋病。在何大一博士的指导下,2004年,中国著名篮球明星姚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著名NBA球星“魔术师”约翰逊合拍了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广告通过电视台,火车,公共汽车,学校等各种媒介传递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CAI还制作了包括大型海报,电视纪录短片,教育宣传小册子等在中国国内发行。同时CAI资助清华大学举办了新闻记者和编辑的艾滋病媒体培训班,加深新闻记者和编辑对艾滋病及其流行特点的理解,了解艾滋病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影响,以最有效的途径宣传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2003年11月,何大一博士和清华大学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艾滋病高峰会议。他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表的演讲,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和无线电直接向国内转播,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CAl还在中国首创了阻断母婴艾滋病病毒传播项目,2005年,此项目在湖北省启动。

现在,阻断母婴艾滋病病毒传播计划已在云南省展开,对云南省部分地区的孕妇进行检查,对HIV阳性孕妇提供治疗并给胎儿药物预防,已将母婴艾滋病病毒传播率由30%降低到2%。同时向HIV阴性孕妇提供咨询,帮助她们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今年10月16日,祖籍江西新余的何大一博士携夫人再次回到家乡,在紧张的两天行程里,他为新余市卫生系统作了艾滋病防治学术讲座,为家乡学习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

年过半百的何大一博士,工作的劲头仍然旺盛,对艾滋病研究事业充满着希望,在中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往来奔波,对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将努力到底,决不放弃!”

4.大一上半期古代文学复习点 篇四

一、填空题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6、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7、《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8、《韩非子》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9、先秦说理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10、《橘颂》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11、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12、《史记》首创以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的写法,这种体例叫作纪传体。

1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4、马弟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15、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16、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17、王褒的《洞箫赋》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箫声咽”的原型。

18、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9、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二、名词解释

1、风雅颂:(风)音乐曲调,国风指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大雅小雅。大雅作者主要为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音乐较舒缓。

2、赋比兴:(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即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因本物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触物兴词,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物。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咏。

3、楚辞: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句式以杂言为主,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复,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为香草美人。

4、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三、简答题

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开辟出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主要形式 答:○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影响深远

3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学习典范 ○4《诗经》对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

2、《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3、谈谈《离骚》的艺术成就。

1开创浪漫主义诗歌 答:○2比兴手法的开拓 ○3形式和语言的创新:骚体 ○

4、简述汉代乐府诗的主要内容。

答:人世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乐生恶死的愿望

四、论述题

1、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 答:○2引领诗歌由集体创作到个人独创 ○3开创新诗体—楚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

2、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1以“旁见测出法”描绘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 答:○2善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善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体现 ○4善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5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

3、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答: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1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贾谊为代表作家。大赋开始形成,发展历程:○出现枚乘的《七发》。辞赋创作中心在藩国不在中央王庭。

2大赋创作最为兴盛,○汉赋四大家出于此时期,骚赋与小赋并未消失。3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勃兴,直启魏晋抒情赋创作。○

4、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特别善于抒情,善于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如《迢迢牵牛星》答:○,通篇写景,而情在其中。

2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表情含蓄,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行行重行行》);“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明月皎夜光》);“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冉冉孤生竹》)等,都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3风格平易,○语言浅近、精练、自然。诗中没有刻意雕琢得华丽词句,如顺口说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5.中国古代史(精选) 篇五

1基本概况:

1、起止时间,2、都城

3、疆域

4、重要君主 2政治概况:

1、制度:官制、兵制、选官制度 土地赋税

2、改革

3、民族、对外、阶级(关系)

3、经济概况:

1、农业:农作物、水利、工具、人口垦荒、技术

2、手工业:纺织、瓷器、矿冶、造船

3、商业:货币、交通、城市

4、文化概况:

1、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

2、人文科学:思想、史学、宗教。

夏朝

1、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 启接王位世袭制度确定家天下形成。定都阳城(今登封)疆域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夏桀被商汤灭。

商朝

1、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国 定都亳,商朝中期盘庚迁都殷(今安阳)周武王灭商纣。

西周

1、概况:公元前1046年武王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定都镐京(今西安)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公元前841年厉王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

2、政治概况:井田制土地国有,分给诸侯使用,分封制:王族,先代贵族,功臣,先贤的后代。

3、经济概况:水利,五谷、农具、青铜、陶瓷、货币、邮驿传递制度

春秋战国

1、概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周天子威信下降。

争霸土地和人民,齐国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齐桓公葵丘会盟称霸中原。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楚庄王称霸,吴王阖闾称霸,越王勾践称霸,韩赵魏分晋,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局面。

2、民族融合:服饰,桌椅的变化学习少数民族(赵武灵王穿胡服)

3、经济概况:铁制农具,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铸铁融化技术,金银错技术,《考工记》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有照,后有靠。大量私田开垦,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变,各国变法新制度确定。商鞅变法

4、人文科学:社会大变革思想活跃,老子道家创始人,特点: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特点:主张仁,维护周礼,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墨子墨家创始人,特点:兼爱,非攻,尚贤。孟子,特点: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特点: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庄子,韩非子:特点:历史发展观主张改革,中央集权,依法为本,法后王

5、文化概况:记载哈雷彗星,19年7闰,《甘石心经》,《墨经》,扁鹊望闻问切。秦

1基本概况:秦国公约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收复河套地区,击退匈奴,统一越族地区。疆域:北到长城,南到南海,东到大海,西到陇西(甘肃)大约400万平方公里,2100万人口,定都咸阳。

2政治概况:确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建立中央到地方官制:三公诸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律》

3、经济概况: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

4、文化概况: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严禁私学。

5、阶级(关系):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酷,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

西汉

1基本概况:西汉刘邦公约前202年建立,定都长安,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王侯分封侯国归郡县管理。

2政治概况: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酬金夺侯。

察举制,征召,朱买臣被征召(覆水难收),东汉察孝廉(品德),门第族望,官宦之家,累世公卿.3、经济概况:编户齐民,人口耕赋税为主。

4、民族关系:匈奴以畜牧业为主,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和亲政策,武帝反击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东汉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退居漠北。窦固窦宪破匈奴。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三年)建立西域都护,东汉明帝班超经营西域。

5、文化概况: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与朝鲜交往,期指(商代纣王的叔叔期指后世)朝鲜,卫氏朝鲜,越南东汉是中国的领土,与日本的交往.6、路上海上丝绸丝路路线图,中国大多技术西传,佛教传入中国。

秦汉时期的文化

1基本概况: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秦朝建立统一国家,汉朝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文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文化博大精深。

2文化概况:天文历法《太初历》,西汉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的《地震仪》遥测地震方向震后用,《九章算术》,西汉《黄帝内经》东汉《神农本草经》,华佗麻沸散,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造纸术,(龟甲,竹简,丝绸帛,纸)董仲舒天人感应,王充《论衡》,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中国,道家,《史记》(皇帝到汉武帝时期),《汉书》(西汉一朝的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1基本概况: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缓慢。南方耕作范围大了,但发展不平衡。南北经济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迁创下了基础。

6.中国古代史-皇帝列表 篇六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清朝皇帝列表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7.大一中国古代史 篇七

1 从古代中国的丰功伟绩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的古代史中有许多的丰功伟绩, 这些非凡的成就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祖先的伟大, 从而倍感自豪与骄傲。比如说, 就水稻而言, 我们就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之一, 而且在父系公社的时期, 就已经掌握了养蚕防治的技术。古代的中国, 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艺术文化都处于世界的领先位置, 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一直保持这个地位。特别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更是给全世界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马克思和李约瑟都曾对公元三世纪的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过很高的赞誉。坦普尔甚至在其所著的书中写道, 建立现代世界的基本发明创造, 有一半甚至以上都可能是源自中国。古代的中国, 特别是唐朝时期,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学技术都曾被许多国家效仿和借鉴。日本的文字里更是有着明显的汉语的影响。而今全世界都在实行的考试制度也是发源于中国。此外,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也要让学生明白之所以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可以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 与他们的勤劳创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说过, 中国人民一直都是一个勤劳伟大的民族, 虽然是在近代落伍, 但也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反动政府压迫的。只有全面的透彻的了解, 才能更加感同身受的产生民族认同感, 在对中国古代的伟大灿烂的成就的学习中,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鼓励他们为了祖国的强大和富强更加努力的学习。

2 从古代中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中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

无数的古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繁盛不顾个人得失, 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甚至宝贵的生命。这些事迹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生动的题材。比如, 屈原忧国忧民, 因壮志难酬, 愤而投江, 留下的千古诗篇依然给了后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史学家司马迁, 忍受着非人的折磨, 在狱中依然坚持完成了鸿篇巨著《史记》;还有三国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言壮语, 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 无不感染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 至今亦然;南宋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已被后人流传千年, 感动无数国人;南宋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言更是将其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发展到了极致。通过对这些历史杰出人物故事的讲授, 使学生受到感染, 从而树立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正视封闭落后的封建社会, 使学生更加珍惜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正视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的失误或者偏差。除了要向学生讲授封建社会里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外, 也要让学生知道许多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自己的文化是非常骄傲自大的, 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甚至是蔑视的, 存在着严重的思想误区。这种情况下造成的闭关锁国政策, 特别是在十六世纪以后, 我国的科技已经落后西方了, 在这种情况下, 就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导致中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可悲局面。在万利时期, 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到中国, 当时的中国在数理和天文等方面都已经落后西方了。而当时的有识之士, 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已经意识到了与西方的科技存在的差距, 于是与利玛窦等传教士合作, 把西方科学技术引进了中国, 是中国人得以开阔眼界。可是随着明朝的灭亡, 清朝的闭关政策更为严重, 通商口岸只限制在广州一地, 对外国的书记和文字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对外国的商人也严加管制。在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不肯清醒, 骄傲自大。直到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才肯睁开惺忪的眼睛。

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使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在那个时代几近于无。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反思这种保守封闭的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使学生对今天的开放局面倍加珍惜, 并且树立全球化的意识,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的国家和先进的文化技术。同时, 不断探索创造, 使我国的科技文化能重新立于世界前列。

4 重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重经济而轻环境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 大多数的统治者是推行以农为本的政策的, 汉文帝就曾经说过, “农, 天下之大本也, 民所恃以生业。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 故生不遂。”康熙也认为以农为本是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之策。但是过分的以农为本, 并且重本轻末, 使社会的经济平衡发展受到限制, 使其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了。而农民只能依靠农业种植来维持生计, 又因为农业收入有限, 就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多开荒地。再加上, 古代中国的人口数量是一直呈上升趋势的, 人口的增长, 使得统治者不得不扩大耕地面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小农经济的生产范围是非常狭小和分散的, 科学技术又不够发达, 就决定了大幅度的增长难以得到实现, 只有靠开垦荒地来解决。所以毁林开荒, 致使森林遭到破坏, 植被稀少又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通过这些严峻的史实的讲述, 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并且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到对大自然的保护中来。

5 结论

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感情, 在加强思想文明建设的今天, 我们更要持久的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在全社会发扬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行成一种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祖国为荣, 以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为耻的社会风尚, 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鲍坚勇, 陈林彩.正确认识国内民族间的情感问题——古代史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困惑解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5) .

[2]孙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J].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中国古代史上最后的辉煌 篇八

从政治上来谈,明朝時期政治风气大多十分开放。六、七品的事中就敢骂皇帝,内阁首府辅可以封驳皇帝圣旨。这在其他朝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相比清朝,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江南一带经济十分发达,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从明万历年间开始的。因为皇权不集中,所以对商品经济的压制就小,从而使新的阶级诞生。清朝的闭关锁国使资本主义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导致旧民主主义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

明朝的文化绝对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高峰。四大名著中有三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出自明朝,还有《金瓶梅》均是巅峰之作,后世中除《红楼梦》外无人可望其项背。

人才方面,明朝也绝对远超元、清,各式各样人才涌现出来:水利有潘季驯,戏剧有汤显祖,改革有张居正,英雄有于谦,圣贤有王守仁,名将有戚继光……正是因为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才使大明延续三百年。土木堡之变,京城三大营全军覆灭,英宗朱祁镇被掳去做人质,也先兵临北京城下,一幅亡国之画面。然而此时,于谦站出来力排众议,靠着自己的才华和散兵游勇击破也先几十万大军。正德年间,王守仁贵州龙场悟道成功,创立心学,主张人性解放,推翻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他的门人,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思想,在他死后,与无数奸倿小人斗争,并始终不忘理想。他一生坎坷,却一生为民,不计名利,在生命最后时刻将自己终身领悟的精华传于后人,而后又去山区剿匪,回家途中病逝。

军事技术方面,明朝更是达到了顶峰,军队对新型武器的开发与配合达到炉火纯真的地步,从朱棣创立的神机营、五千营,到辽东铁骑使用的三眼火统,再到抗倭战争中用到的最早鱼雷,无一不展现着明朝对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清与之相比,实在是抬不起头。在英国打进中国时清军竟还使用康熙年间的军炮,实在令人汗颜。

外交上,明始终以宽容之心去对待,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深厚友谊,当60多年后,达·伽马再次踏上中亚地区时,他兴奋地立下一块牌,并为此占为己有,可他何曾知道,一个人在60年前已经来到此,并建了一座和平友好的永远的丰碑。虽然明朝与他国也有过争执,但始终以和为贵,宽容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这俨然是一个强国的气势。

明朝!中国古代史上最后的辉煌,明与郑和一样;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而明朝之后的封建王朝再也没有过辉煌,无论军事、科技、经济,与西方诸国相差一大截,嗟尔,明朝!我希望在今后看到一个辉煌的国度屹立在东方,它不是唐,不是明,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她将永远屹立在世界之东方!

参考文献:

刘元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D].烟台大学,2007.

9.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篇九

一﹑朝代顺序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一;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统一,唐繁荣,两宋政权有并立;元明清,帝王休。

二﹑政治经济

1﹑ 远古人类:我国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相似,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进入氏族社会。

2﹑ 农耕人类: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半坡人住在黄河流域,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 华夏之祖:人文初祖是黄帝,尧舜禹时实现禅让制。4﹑ 国家的产生发展

(1)﹑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国家产生了,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传位给儿子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大战,由于商军阵前倒戈,西周灭商。西周开始实现分封制。(2)﹑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管仲改革)。城濮之战后,楚庄王称霸;战国时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公元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5﹑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推行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后用隶书),北修长城,南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公元前207年,刘邦灭秦。

(2)﹑西汉武帝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思想方面接受董仲书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办太学,以五经为教材。汉武帝使西汉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3)﹑张骞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而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为访问西域而出使。他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形成(长安河西走廊 新疆 西亚 欧洲)。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208年的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5)﹑江南地区从东汉末开始开发,原因有三:江南地区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作用: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6﹑繁荣而开放的唐朝(1)﹑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太宗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表现在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唐朝繁荣表现在农业上制成曲辕犁,筒车,手工业有三种瓷器,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四大都市,其中长安是

国际性大都市。在唐玄宗李隆基时出现了开元盛世,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3)﹑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武则天时开始殿试﹑考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有: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玄奘前往天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

(5)﹑两宋政权并立:与北宋并立的先后有辽﹑西夏﹑金,与南宋并立的先后有西夏﹑金﹑蒙古。

(6)﹑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到南宋完成,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有冰裂纹瓷器,景德镇成瓷都,特别是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朝是我国由蒙古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政权(清朝是女真族),元朝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地方设行省),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从元朝开始隶属中央管辖;元朝还加强对琉球管辖。元朝时回族形成。明朝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六部;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建立锦衣卫,朱棣又建立东厂等特务机关,使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大兴“文字狱”,雍正时 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后者为追求财富;(2)时间不同,前者1405至1433年,后者1492年开始;(3)前者规模宏大,后者规模小;(4)作用不同,前者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后者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另外,郑和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9)﹑1553年,葡萄牙占澳门。1624年,荷兰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0)﹑明朝从外国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11)﹑清朝实现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的变化,不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三﹑科技

1﹑商朝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品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春秋末,开始使用铁农具,用牛耕地,战国时广泛使用。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战国时,秦国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至今造福人民。4﹑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李春设计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6﹑四大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西汉的麻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受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的启示,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战国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四大发明先后传入欧洲,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7﹑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涉及现在的代数﹑几何知识;南朝祖冲之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8﹑长城:秦长城从临洮到辽东,明长城从嘉峪关到鸭绿江。9﹑医学:春秋战国时的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东汉华佗擅长外科,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一套体操叫“五禽戏”。张仲景擅长内科,写了“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明朝李时珍写成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10﹑农工类书: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现存第一部农业学著作;明末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外国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四﹑思想文化

1﹑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注: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后用隶书。)

2﹑宗教:佛教产生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徐达多,西汉末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3﹑史书:西汉汉武帝时的史学家司马迁写了《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4﹑书法:东晋王羲之,集书法大成。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称为“书圣”。继他后成就最大的是唐代的颜真卿。“宋四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5﹑绘画: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他开了写意画的先河;宋代出现了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其代表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元朝赵孟付的画被称为“神品”。

6﹑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7﹑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有: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孔子的学说(汉武帝时)成为封建正统思想。8﹑百家争鸣: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源于孙武的《孙子兵法》。

世界历史上册1—9课知识要点

1﹑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他们文明的摇篮属大河流域。(1)中国是长江黄河;(2)埃及是非洲的尼罗河,其代表文明是金字塔;(3)巴比伦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幼

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其代表文明是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刻在石头上)。(4)印度是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其代表文明是种姓制度,创立佛教。另外,欧洲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属海洋文明。

2﹑现代西方文明之源是希腊的雅典文明。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巅峰。

3﹑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隋唐制度,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比较: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向西方国家学习。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4﹑查理·马特改革使西欧国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5﹑古代世界大帝国建立的先后顺序: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

6﹑阿拉伯数字(1﹑2„„)是印度人创造的,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7﹑文字: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10.中国古代史教学反思 篇十

(二)复习历史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 汪玉玲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包括夏、商、周,春秋和战国的历史,中考在这一章共涉及到四个考点内容,(一)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二)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三)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四)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针对这些考点,我制作了一些复习课件。

首先,根据中考考点要求,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回家先熟悉这四个考点的主要内容,做到脱口而出,然后我布置每位学生寻找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在上课中踊跃发言。为了增强课堂效果,我把课堂内容与相关练习相互结合起来,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掌握了知识,达到了教学效果。

在课件的设计中,我参考了近几年来江西省中考信息研讨的研究成果,尽量做到完整、全面,让学生从复习课中了解一些在以前课堂中所没有学到的知识,增添历史复习课的兴趣,另外,所选的练习也与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题目一致,让学生揣测出题者的用意,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在设计中,我注意到历史知识与图文的结合,目的在于学会从图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了一点能力,但这远远不够,还需努力,再努力。

11.大一中国古代史 篇十一

本刊讯 2009年1月16日,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陈祖武、科研局副局长王正,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以及来自全国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卜宪群主持。

会上,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宣布了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并颁发了聘书。刘青副主任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等角度,阐述了开展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邬江讲解了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楼劲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名词规范化研究情况,包括名词的初选工作、选词范例的制定、词条撰写和英译等。与会专家就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史时创造的名词术语的收录、交叉学科名词术语的收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陈祖武主任希望专家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这项工作,为建立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王正副局长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准确把握名词审定工作的要求,本着严谨、认真、务实、科学的态度广泛开展交流讨论,确保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名词审定工作。

12.中国古代白陶 篇十二

白陶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先民就开始制造和使用白陶器[1];到殷商时期,白陶发展到顶峰;随后由于印纹硬陶、原始瓷及青铜器的出现而逐渐衰微。白陶主要出土自大型遗址的高规格墓葬或者史前大型祭祀场所中,多数为礼制意义的酒器或者祭祀用的礼器,很少为生活用器。因此,研究白陶对于了解史前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白陶起源、传播及发展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白陶的考古发掘状况、源及流传播研究、白陶科技研究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中国古代白陶考古发掘状况

白陶是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且具有悠久的历史的一类陶器。据目前考古资料说明,目前我国发掘的最早白陶是于2005年出土自湖南沅水中游的高庙文化最早一期遗存中(遗址南区第24层)精美的白陶罐片,考古学家从器物类型及热释光鉴定判断其年代上限大致在距今7800年左右[2]。稍晚于高庙文化白陶有1990年在岳阳坟山堡遗址第3B层出土的距今约7600年左右的白陶[3,4]、2006年揭示的距今约6900年深圳咸头岭遗址白陶[5]、以及马家浜文化早期距今约6900年的浙江罗家角遗址白陶[6]。这些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白陶。此外出土地点所属文化遗存年代较上述诸遗址晚,距今6000年左右的遗存还有:曲江石峡第一期文化(距今约5500~6000年)[7]、陕西汉中盆地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龙岗寺遗址(距今约6300~6800年)[8,9]、黄鳝嘴文化的鄂东黄梅塞墩遗址(距今约5500~5800年)[10]、山东大汶口(距今约4500~6300年)[11]、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4500年)[12]及河南二里头遗址(距今大约3500~3800年)[13]等。这些遗址出土白陶的共同特点是:胎为泥质或夹砂(胎内夹有大小不等的沙粒、石英细末),器表施以纹饰,出土时都为残片,很少见整器。图1为我国出土白陶的典型遗址分布图,可见在我国南北方地区都有白陶出土;且从白陶出土地点所处年代可以初步得出白陶首先是在湖南地区制造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南方白陶远远早于北方白陶,且南方白陶在湖南洞庭湖区出土频率最高,出土遗址较为密集。除上述高庙文化遗址和坟山堡遗址外,在汤家岗文化、堆子岭文化等新石器时代诸文化遗址都有白陶出土。充分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我国湖南地区白陶制作已相当发达。

2 白陶源流

根据白陶出土现状可知,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白陶出土,且南方白陶明显早于北方白陶。那么南方白陶与北方白陶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从出土白陶的纹饰及器型等方面推测白陶起源和传播脉络。目前对白陶源流有以下两种观点。

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贺刚先生根据湖南地区及邻近省份出土白陶的纹饰推测,高庙遗址下部地层为代表的高庙文化及其中心分布区的沅水流域是华南白陶的最初发源地,白陶的制作技术往北顺沅水而下通过洞庭湖区向东传播到长江下游,同时越过长江传播到陕西南部,向南则溯沅水穿越了五岭山系,传播到黔东和广西桂江流域,在经西江水系传播到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其辐射状传播达数千里之遥[14]。

山东大学栾丰实先生认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汤家岗文化和大溪文化相比,海岱地区的白陶产生的时代并不早,目前确知者最早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偏早阶段(距今约4000~500年),到龙山文化末期已十分稀少。进入岳石文化之后,白陶似乎在海岱地区消失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海岱地区的白陶似乎没有关系,应是各自发展的结果。而在海岱地区白陶首先出现于汶泗流域,并且极有可能最先是由大汶口地区发明出来的,然后扩展到泗水流域以外的地区。如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豫北冀中南地区[15]。谷飞[12]提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典型白陶器物—白陶在河南的二里头、殷墟、南洼等遗址都有出土。这都为中原白陶来源于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3 海岱白陶、中原白陶及南方白陶

海岱地区和洞庭湖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白陶的两个集中分布区。这两个地区白陶是各自发展的结果;而中原白陶的产生是与海岱地区文化交流的结果。下面就海岱、中原及南方地区白陶做简单的介绍。

3.1 海岱地区白陶

海岱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两个白陶集中分布区之一[15],该地区出土白陶的典型遗址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4500~63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海岱地区白陶始见于大汶口文化中期,晚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该文化白陶主要见于大、中型遗址,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如1959年在泰安大汶口遗址中晚期墓出土了大量的白陶器,这些白陶具有礼器的性质[10]。大汶口文化白陶分泥质和夹砂两大类,质地细腻、坚硬,色泽为纯白或淡粉红色。出土的白陶器型较为规整,泥质白陶主要有有豆、壶、罐、杯、盏等;夹砂白陶有、鼎[12]。

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是大汶口文化的继承者。龙山文化继承了大汶口文化白陶制作工艺,在原料选择、烧制工艺等方面较大汶口文化有较大进步。在龙山文化诸多遗址,如城子崖遗址、潍坊姚官庄遗址、徐州高皇庙遗址等都有白陶出土。这些遗址出土的白陶器型主要以为主,少数遗址有杯、碗、豆。可见龙山文化较大汶口文化器型明显减少[12]。

大汶口文化白陶以手制为主,晚期出现轮制;而龙山文化则普遍采用轮制。

3.2 中原地区白陶

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白陶以文化交流的形式流传到中原地区的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夏、商时期中原地区先民接受大汶口、龙山白陶制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烧出了本土文化的白陶制品,其中在器型、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

中原地区的白陶以河南地区最为典型,且出土白陶最为丰富。河南地区出土白陶典型遗址有: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朝)、安阳殷墟遗址[16](商)、南洼遗址[17](二里头文化类型)等。

中原地区白陶以手制为主,除了有大汶口文化典型器型之外,还有、、爵、、壶、卣、觯、豆、尊等。从器型可以初步判定中原地区白陶主要以酒器为主,且这些器物都出土自大型墓葬及祭祀场所,可以判定白陶器主要为祭祀用的礼器,很少为生活用器。在纹饰方面有附加堆纹,绳纹、刻划的人字纹,有些细白陶壶等器身出现仿青铜礼器的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蝉纹、云纹、变形云雷纹等[12]。

3.3 南方地区白陶

我国南方地区白陶主要集中于湖南的洞庭湖区,且年代远远早于海岱及中原地区白陶。我国白陶首先是在湖南的高庙地区制造出来,然后被汤家岗(汤家岗文化代表性白陶敛口圈足盘及内折沿圈足盘等器物在高庙文化中都有出现)和大溪文化所继承,最后传播到陕西、湖北、广东、广西及港澳等地。因此,湖南白陶是南方白陶的典型代表。湖南地区出土白陶的主要文化有高庙文化[2,14,18],汤家岗文化[19]及堆子岭文化[20]。

3.3.1 高庙文化

我国白陶最早出现于湖南地区高庙文化。高庙文化年代上限距约7800~6800年左右。该文化遗存有高庙遗址、辰溪征溪口、辰溪松溪口、辰溪沛溪口、坎大地遗址、怀化压祖山、中方县螺壳坪遗址、麻阳县高垅遗址等[18],这些遗址基本都沿沅水分布。

高庙文化白陶胎骨致密坚硬,主要有盘、罐、簋三种器型,器表经过打磨、滚压、刻画、戳印、按压、剔刻、添彩、彩绘等工序,获得精美的几何形纹、动植物纹、星象纹、祭祀题材等装饰图案。高庙白陶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器,而是作为神灵信仰和祭祀活动用的祭器[2,14,18]。

3.3.2 汤家岗文化

汤家岗文化继承了高庙文化白陶制作工艺。该文化距今约6800年~6300年,包含的遗存有安乡县汤家岗遗址和划城岗遗址、澧县丁家岗遗址和城头山遗址、南县新湖遗址、华容县刘卜台遗址等[19]。这些遗址都沿洞庭湖附近澧水分布。

汤家岗文化白陶制作精致,纹饰多变、新颖。盘为该文化主要白陶器形,此外还有少量碗、罐、豆等。该文化白陶纹饰有:绳纹、刻画纹、篦点纹、印捺或模印纹、扉棱状附加堆纹及少量八角星图案等[20]。

3.3.3 堆子岭文化

堆子岭文化所处的历史年代上至汤家岗文化早期(6800年左右),下至大溪文化(距今约6400~5300年)延长时间较长。由于堆子岭文化与洞庭湖区文化发展不同步,受周围多种文化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作用的结果。该文化包括湘潭堆子岭、磨山、附山园、独岭坳等遗址,其中以湖南湘潭县堆子岭遗址最为典型,因此,它们一起被确认为堆子岭文化[20]。这些文化遗址都沿湘江分布。

堆子岭白陶器型主要有盘、罐、豆、碗等,表面为素面或者有篦点纹、刻画纹、绳纹、划纹、填圈点纹、双线划纹、戳点纹、镂孔等,素面者居多[20]。

3.4 南北方白陶比较

由于海岱地区白陶与中原地区白陶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因此将这两个地区白陶统称为北方白陶,而将洞庭湖区的白陶统称为南方白陶。下面从白陶出土地点、器型、纹饰、原料等方面就南北方白陶做简要的对比。

从出土情况上看,南北方白陶都主要出土自大型墓葬或大型祭祀场所。因此可以看出,在古代白陶并非普通的生活用器。北方白陶主要用于祭祀用的酒器及盛器,而南方地区白陶也用于祭祀但很少见酒器[15]。南北方白陶都随着青铜礼器的出现而逐渐消失,由此可以看出在青铜器出现之前古代先民对白陶的偏爱。

从器物类型上看,南方白陶未发现海岱白陶及中原白陶的典型器物—白陶[15]。从纹饰上看,太阳纹、八角星纹、凤鸟纹及兽面獠牙纹应该为南方白陶特有的装饰[14]。这些装饰对于我国先民早期宗教信仰研究有重要意义。

从制作工艺看,南北方白陶前期多为手制,发展后期出现泥条盘筑及轮制工艺[15,20]。

从白陶原料上看,北方白陶以高岭土为原料,而洞庭湖区的南方地区则以高岭土或者高镁质粘土为原料[15]。

4 白陶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关白陶出土报道相对较多,而对于白陶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的殷墟、南洼、二里头等遗址出土白陶。对于以湖南地区为代表的南方白陶的科学研究是空白。因此,对白陶进行科学、系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申斌[21]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方法等多种现代物理化学检测技术对殷墟出土的殷代白陶进行测试,得出殷墟白陶的原料产自彭城;并对穆斯堡尔谱图拟合计算出殷墟白陶是在900℃左右的还原气氛中烧成。

韩国和[22]等人采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了二里头文化时期河南登封南洼出土白陶样品及南洼附近粘土。将中子活化所得的每个样品中21中元素含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和散布分析,得出南洼白陶原料可能是就地取材。

李保平,刘莉[23]等人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白陶的产地进行初步探索,用高精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试比较了二里头与南洼两遗址出土的共24块白陶片的40余种微量元素含量。由于同一产地陶瓷产品的锶同位素87Rb/86Sr与87Sr/86Sr的比值多数为确定的线性关系。用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试了其锶同位素含量,并以唐代巩县黄冶窑生产的唐三彩与白瓷胎作为参照。这些陶瓷的化学特点显示南洼出土的白陶可能为当地生产。二里头遗址出土白陶有一些可能是南洼所产,但也有许多很可能并非南洼产品,而是另有产地。

张福康[24]总结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术中提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白陶以铝含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而大溪文化及罗家角遗址出土白陶从化学组成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铝质,采用瓷土类原料制成;另一类为高镁质,采用辉石、角闪石或绿泥石的风化产物为原料制成。其中第二类白陶数量相对较少。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在制陶原料选择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也说明制陶原料的多样性。

5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在白陶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取样较单一,代表性不足。白陶研究一般以某个或某几个相邻遗址出土白陶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较小且深度不够。这样就使某些遗址的外来陶器找不到源头。因此,今后研究应该扩大白陶取样范围,加强典型遗址白陶取样及对比研究,以便找出遗址与遗址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2)研究手段较为单一。应该从样品、原料化学组成、烧成温度、物理性能、显微结构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研究,才能为研究白陶起源、传播及发展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3)加强南方白陶的科学研究。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南方白陶早于北方白陶,而对于南方白陶的科学研究目前是空白。加强南方地区白陶科学研究,对于整体把握白陶的起源、传播及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6 结论

综上所述,湖南地区及海岱地区是我国古代白陶的两大发源地。南方白陶远远早于海岱白陶;而中原白陶是与海岱地区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交流的产物。南方白陶与海岱、中原白陶在器物类型及纹饰方面明显没有联系。在青铜器出现以前两地白陶并非普通生活用器,而是作为祭祀用器,北方主要为祭祀用的酒器,而南方主要用于祭祀用的礼器,由此可见古代先民对白陶的偏爱。从制作原料上看,北方白陶主要以高岭土为原料,而南方白陶以高岭土及高镁质粘土为原料。

虽然白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被我国先民制造出来,但是目前对于白陶的科技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考古学家对于白陶的起源、传播及发展已有所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但这些研究仅限于从白陶的纹饰和器型方面着手。用科技手段研究白陶的起源传播及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白陶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有助于探索中国白陶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规律,对揭示古代白陶的科技内涵及促进中国古代陶瓷科技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白陶是我国史前制陶工艺杰出代表,它的工艺成就可以与北方的彩陶和山东黑陶相媲美。虽然我国有大量史前白陶出土,但是对于白陶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局限于中原地区白陶。本文就白陶的考古发掘状况、白陶源流与传播研究、白陶的科学研究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上一篇:文化创新的途径心得体会下一篇:箱包打样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