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合同法复习资料

2024-08-17

自考合同法复习资料(精选4篇)

1.自考合同法复习资料 篇一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单选题

1、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2、我们把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称为(分析单位)

3、社会研究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4、普查又称为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

5、同组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

6、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抽样)

7、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细致调查的研究方式是(个案调查)

8、社会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实践)

9、在科学研究中,理论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

10、方便抽样又称为(偶遇抽样)11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称为(雪球抽样)

12、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概念化)

13、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信度)

14、根据比较标准与测量结果之间是否在时间上有延迟,可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15、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是(表面效度)

16、结构式访谈法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法)

17、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可以把访谈分为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

18、应用最广泛的间接访谈法是(电话访谈)

19、小组访谈法,也称为(集体座谈法)20、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1、无结构式访谈的特点是(弹性大)

22、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

23、把一组数据按照其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中位数)

24、根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普通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

25、从填答方式上看,问卷的基本类型有访问式和(自填式)

26、理论建构的目标是(形成理论假设)

27、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指(提问技术)

28、以下不属于概率抽样的是(配额抽样)

29、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是(稳定性信度)30、研究者对别人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的再分析称为(二手资料分析)

31、为了输入计算机并方便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资料就需要转换为数字信息,即需要给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转换为相应的数字,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编码)

32、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称为(同期群研究)

33、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被称为(趋势研究)

34、下列不属于纵向研究的是(横剖研究)

35、从层次上看,社会理论可分为宏观社会

理论、中观社会理论和(微观社会理论)

36、抽样方法大体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37、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立意抽样)

38、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的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39、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接近的是(定量测量)40、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的量表是(语义差异量表)

41、以下关于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效度是信度的必要条件)

42、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研究的需要)

43、问卷设计初稿的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卡片法,另一种是(框图法)

44、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提问技术)

45、访谈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结束访谈)

46、日常生活中人们感知周围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途径是(观察)

47、人类学家偏爱并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实地观察)

48、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参与观察)

49、下列实验属于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的是(霍桑实验)

50、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研究范例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51、内容分析的一个研究范例是(“消费广告中的他人导向”)

52、资料整理应遵循的三条原则是系统化、统计汇总和(条理化)

53、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资料整理形式是(统计表)

54、有5个家庭,人数分别为8人、5人、3人、3人、1人,这5个家庭平均人口数为(4人)55、7个男同学的操行评分分别为优、优、优、良、良、中、差,则中位数是(良)

56、某村青年文化程度分别为文盲6人,识字11人,小学30人,初中20人,高中20人,则该村青年文化程度的众数是(小学文化程)

57、社会科学领域最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

58、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59、根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研究报告可分为(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60、根据作用和功能的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描述性研究报告和解释性研究报告)61、根据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普通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

62、参考文献的格式为(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3、(编码)是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64、社会研究的成果通常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表现的。

65、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图示法)。

66、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67、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68、罗森伯格量表是按照(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具体的量表。

69、所谓(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70、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1同组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同期群研究称(队列研究).2题目的来源(社会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3社会理论的来源(社会的实践)

4(理论的模型)是人们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5理论建构的目标(形成理论假设)

6研究中,研究者从规模中选出一部分研究对象,这选取过程就是(抽样)

7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即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称(抽样比率)

8雪球抽样也称网络抽样,特别适用来对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休进行抽样)9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10(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11测量中,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的指标这过程称(操作化)

12罗森伯格量表是按照(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具体的量表.13无结构式访谈的特点(弹性大)

14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始终应该对双方的交谈实施有效的控制,所谓(访谈控制)15观察内容性质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16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级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某些因素.17(霍桑实验)是比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18迪尔凯姆(自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范例。

19(编码)是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

20(研究报告)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2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研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2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2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内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4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2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26所谓(研究设计)指研究都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27(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28所谓(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29所谓(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30(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此又常称为(随机抽样)31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

32(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33把一组数据按照其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最中间位置那个数是(中位数)。34社会研究的成果通常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表现的。3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36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图示法)。

37在抽样的专业化表述中,么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称为元素,全体研究对象称为总体,样本则代表一组元素。38再测信度又称稳定信度

39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

40抽样方法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41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方法论)42理论的基本形态(理论命题,理论模型)43效标效度又是称(准则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能够精确表示被测要领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44从填答方式上看,问卷的基本类型(自填式,访问式)45在电话进行访部,一般访问时间为(15分钟)46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47 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48(复合分组表)是总体按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49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0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的范围,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其研究方法更接近于自然科学。51从研究的性质和社会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社会研究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52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就此留下的各种痕迹观察和记录,收集用来反映和推断词类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资料的方法。

多选题

1、社会研究的特征主要有(①②③④)①目的性②经验性③理论性④社会性

2、社会研究的目的有(①②③)

①探索未知事物②验证不确定的知识③扩展已有的知识④穷尽客观事物

3、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有(①②③④)①客观性原则②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③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④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4、社会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研究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③④)

①强化社会研究中的主观性意义②避免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影响③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④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

5、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①②③④)①经验性②理论性③规范性④多样性

6、从性质上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分为(①②)

①理论性研究②应用性研究③探索性研究④描述性研究

7、从研究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以分为(②③④)

①经验性研究②探索性研究③描述性研究④解释性研究

8、按照调查中选取被调查者的人数及其占总体中的比例,以及选取被调查者和实施调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调查活动分为(①②③)

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个案调查④社会调查

9、普查的主要特点有(1234)

①结论正确②调查项目少③工作量大④准确性和精确性

10、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可以大致地将选题方式分为(①②③)

①研究者选题②实际工作部门定题③学术界选题④理论选题

11、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1234)①社会研究的主体②社会研究的对象③社会研究的内容④社会研究的方法.12、社会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②③④)

①调查研究②实验研究③文献研究④实地研究

13、社会理论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①来自于社会实践②具有抽象性特点③具有概括性特点④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14、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②③④)①基本观点②概念③变量④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15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常用的有(①②③)① 构图示法②坐标图示法③公式法④树

状结构法

16、测量的层次主要有(1234)

①定类测量②定序测量③定距测量④定比测量

17、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研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18、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9、在电话进行访时,一般访问时间为(15分钟)

20、常用的几种信度:(A再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

21、普查的主要特点(A:结论确定, B资料精确C,调查项目少,D工作量大)。

1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A社会研究的主体B社会研究的对象C,社会研究的内容,D社会研究的方法.2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价值中产与价值关联,C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D,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3现代社会研究的特征”A经验性B,理论性,C规范性,D多样性,4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A社会生活状况研究B,社会总是研究C,社会政策研究,D社会影响评估

5普查的主要特点A:结论确定, B资料精确C,调查项目少,D工作量大.6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的原则:A,经验归纳原则,B演绎推理原则,C假设_检验原则D,统计性归纳原则,E抽样_推论原则.7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A确立主题,B组织材料,C确定提纲D,撰写成文.8计算机汇总步骤:A编码B,登录C,录入D,程序编制.9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A变量结构图示法,B坐标图示法C,公式法.10探索性研究包括:A实地考察,B请教专家,C查阅资料。

11应用性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A,人口管理,劳动变业,城市建设,B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C社会治安,文化教育,D社会保障,公共卫生。12属直接观察:A,实验试观察和实地观察,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3常用的几钟信度:A再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

14离中量数的计算方法。A,异众比率,B四分位差,C标准差。

简答题

1、社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探索未知事物;验证不确定的知识;扩展已有的知识。

2、社会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是什么?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4、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首先,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要求,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的要求;其次,问卷的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的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最后,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其中的各种问题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出并给出回答的选项。

5、在访谈中怎样进行提问控制?

恰当的提问方式,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控制跑题,对问题的追问,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6、问卷调查的优点有哪些?

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7、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简单的说就是事实求实的原则,指社会研究应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价值中立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价值关联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强调从严格的程度保证工作质量; 4)遵从法律和社会规范:社会研究本身是一向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

8、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有哪些? 一是经验归纳原则;二是社会研究中的演绎推理原则;三是社会研究中的假设-检验原则;四是社会研究中的统计性原则;五是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

9、进行分层抽样,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一是怎样进行分层,或者说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二是怎样确定样本比例。三是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

10、测量过程的步骤有哪些?

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或者说对测量对象形成概念化认识,这就是“概念化”过程;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11、访谈法有哪些有点和缺点?

优点:信息量大;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控制性强;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缺点: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成本较高;访谈通常时间长;隐蔽性差;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12、访谈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熟悉调查内容;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准备工具。

13、访谈员遵守的普适性、一般性的调查守则主要有哪些?

外观与举止得体;熟悉调查的问卷;严格遵守问卷的要求提问;如实记录被访者的回答;认真保管和及时上交调查资料;依法行事和遵守伦理规范。

14、小组访谈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明确访谈的主题。小组访谈的主题要简明和集中;准备调查纲目。小组访谈前,调查者应认真考虑会议的具体内容,拟出详细的调查纲目,并按照调查纲目指导访谈; 确定访谈规模。小组访谈参加者的人数规模应当适宜,多以5到7人为宜;

物色访谈对象。正确物色访谈对象,是做好小组访谈的基础。

15、观察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1、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2、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不在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缺点:

1、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是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

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

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便其表现与没有观察者在场时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16、实验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1、可检验因果关系;

2、较为经济;

3、易于重复;

4、控制能力较强。

缺点:

1、人为干涉;

2、样本选取的缺陷;

3、实验人员的影响;

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17、实验法的特点有哪些?人为设定观察情景、直接建立研究结论、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18、社会研究: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19、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

20、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1、理论检验: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去论证社会研究中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

22、抽样: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从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选取过程就是抽样。

23、方便抽样:又称为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24、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

25、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26、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在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7、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对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的方法。

28、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认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29、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30、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1、研究报告:是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

32、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

33、横向研究——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

因果关系的研究

34、研究方式——是指社会研究中采用各种具体的研究形式,包括研究的程序及每个步骤上具体的操作方式

35、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就此留下的各种痕迹观察和记录收集用来反映和推断词类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资料的方法。

36、文献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的优点3适于作纵研究和趋势研究4费用较低。缺点: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37、资料审核的原则:真实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38、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研究题目的阶段,研究设计的阶段,收集资料的阶段,整理分析资料的阶段,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的阶段.39、研究者选题:研究者选题,实际工作部门选题,学术界选题

40、社会研究的内容:明确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41、测量过程::首先要把测量对象形成一定的概念,第二步是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作变成测量的变量.另一项工作是相伴而行的,这就是测量质量并进行评估.42、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43、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来源之一,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社会理论可以为析资料提供解释.44、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首先,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要求,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的要求,其次,问卷的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的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最后,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其中的各种问题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出并给出回答的选项.45、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满足研究需要原则,考虑被调查者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46、高质量问卷标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47、在访谈中怎样进行提问控制:恰当的提问方式,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控制跑题,对问题的追问,合适的发问与插话.48、观察法的特征:在观察之前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通过观察获取资料.需要系统的观察设计,有系统的完成记灵.观察过程避免主观和偏见.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49、观察方案的内容:观察的目的和意义,观察方式,观察的对象和内容,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的方式,观察的时间和地点.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50、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刺激有足够的强并容易操控,实验程序必须可重复的,实验程度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51、统计分析的必要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精确的形式化语言,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预测.探索未来的重要方法,统计分析处理调查研究资料的必要工具.52、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准备阶段;设计问卷初稿;试用问卷初稿;修改、确定问卷并印刷。

53、访谈的准备:熟悉调查内容;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准备工具。

54、观察实施的内容:进入观察现场;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或参加到观察对象的生活当中;进行观察或测量并记录观察资料。

55、资料审核的原则:真实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56、资料整理的原则:条理化、系统化、统计汇总。

57、研究报告的类型。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作用和功能不同);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研究的性质不同);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内容所涉及的范围)

论述题

1、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优点__首先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随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要求,其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标准精确分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最后,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缺点:首先由于定量方法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它在每个个案好坏里获得的数据往往较少,并且是比较表面的,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其次,由于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往往有众多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因此,很难客观,准确地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2、选题的标准

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一般标准.选题的客观标准,符合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要:所谓”重要性” 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所谓”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

选题的主观标准:是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

自身的条件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的标准。首先,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要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其次,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还受其学术兴趣的引导

3、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1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2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3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5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缺点:1问卷调查通常预设.2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的.3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一假定恰恰是个存在缺陷的假定.4问卷调查事实上还假定调查对象对于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景的影响,或者认为可以对此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控制.5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6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提示经验世界的规律性,这是很多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重要原因.4、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1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不在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缺点:1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是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便其表现与没有观察者在场时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5、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可检验因果关系2较为经济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较强

缺点:1人为干涉2样本选取的缺陷3实验人没的影响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6、文献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的优点3适于作纵研究和趋势研究4费用较低。缺点: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7、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简单的说就是事实求实的原则,指社会研究应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价值中立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价值关联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社会研究问题的价

值判断的影响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强调从严格的程度保证工作质量4)遵从法律和社会规范:社会研究本身是一向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

8、理论在社会研究的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社会理论是社会会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研究课题来自社会实践跟社会理论发展。2)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其目的为了修改加深和改善理论体系,促进理论发展。其来源于理论发展。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一方面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和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4)社会研究理论可以为分析方法资料提供解释。各个变量之间的机关关系是否化表现显示世界中社会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则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加以解释

9、访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信息量大;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控制性强;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缺点:开放式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成本较高;访谈时间通常时间长;隐蔽性差;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10、小组访谈法的优缺点:优点:了解情况快、效率高;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集合起来。缺点:易受被访者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密性差;比较费时。

11、试论述影响观察效度的因素和提高观察效度的措施。

影响观察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二是观察内容的选择和操作化的方式;“观察者偏见”;“被观察者效应”;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提高观察效度的措施:

一、在观察的准备阶段注意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和收集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

二、针对研究需要,选择确定观察的内容,观察的内容要尽量明确和具体,确实能够反映研究的范畴;

三、虽然在观察和处理资料过程中不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存偏见,但承认存在观察偏见的可能性就为减少或消除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四、在不违反科学研究伦理规范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匿名的方式,在不被知觉的情况下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

五、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减少惯性思维定势和注意力分散的影响。

12、试论述定量方法的优缺点.优点:首先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随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要求;其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标准精确分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最后,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缺点:首先由于定量方法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它在每个个案好坏里获得的数据往往较少,并且是比较表面的,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其次,由于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往往有众多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因此,很难客观、准确地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

13、论述定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定性方法能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本质的突出优点;定性研究具有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定性方法所获得的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中推论到总体;其研究成果很难以数学的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在规模相似的情况下,定性研究往往要比定量研究耗费更长的时间;定性研究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不易动员大量的人员参与调查工作,难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社会研究行动;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更难以应用于当代社会中经常需要的大规模的、快速的社会研究。

14、试论述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满足研究需要原则。问卷本身只是研究工具,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应是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有利于获得必要的研究信息;第二、考虑被调查者原则。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否真正能够满足研究需要,还受到问卷适用性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看问卷设计是否考虑到了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保持卷面的简洁明快;第三、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进行手工分析还是计算机分析;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还是复杂的统计分析;第四、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是指问卷设计者应该根据使用问卷的具体方式来调整问卷内容的设计和编排。

15、论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理论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问题是许多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许多社会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修改、加深和完善理论体系,进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再次,社会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最后,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需要理论来加以解释和分析。

16、试论述小组访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1)了解情况快,效率高;(2)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获得更多的信息;(3)小组访谈法有利于把调查者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缺点:(1)易受被访者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2)保密性差;(3)比较费时。

17、论述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和提高观察信度的措施。

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第一,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第二,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第三,环境的变化;第四,人的变化。提高观察信度的措施: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观察的内容,尽量减少由于观察内容不明确所造成的观察内容的随意性;其次,必须对观察的类别进行严格的定义,减少因类别定义不严格所造成的分类的随意性;最后,必须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人在时间中的变化,尽量减少环境和时间对观察资料准确性的影响。

18、试论述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1、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

2、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

3、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息;

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

5、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缺点:

1、问卷调查通常预设;

2、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的;

3、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一假定恰恰是个存在缺陷的假定;4问卷调查事实上还假定调查对象对于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景的影响,或者认为可以对此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控制;

5、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6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提示经验世界的规律性,这是很多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重要原因。

重点理论知识

1社会研究___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2理论性研究___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

3应用性研究___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4普查___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琢个进行的调查.5个案调查___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6定性研究___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7定量研究,___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

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8横向研究____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9纵向研究_____指是在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各和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社会现象在当时的资料,将这些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10概念___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11理论模型___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求特征及其关系的现现.12理论建构___研究者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过程.13配额抽样___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的总休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面抽样.14雪球抽样,___也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15分层抽样____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同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16信度____使用权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17效度____测量工具能够没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18结构式访谈法____也叫标准化访谈法,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的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19研究报告___用文字和图表形成将社会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20置信度___对置信区间进行推论时总体的实际参数值真正处于置信区间中的概率度,也即这种推论的可靠性程度.21文献研究___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22假设_检验方法_____是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23:结构式访谈:也叫标准化访谈,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24:观察法:就是研究都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的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资料的一种方法。25:社会理论:就是在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

2.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篇二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1、什么叫刑事诉讼法?

答: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刑事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有哪些? 第一: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第二: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第四: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第五:保证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第六: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追诉。

第七: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3、什么叫证据?它有何特征?

答: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具有客观性、相关性、法律性特征。

4、证据的种类? 第一:物证、书证。第二:证人证言。第三:被害人陈述。

第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第五:鉴定结论。第六:勘验、检查笔录。第七:视听资料。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5、什么叫举证责任?

答: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谁负有提出证据以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义务。

6、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强制措施有:(1)拘传(2)取保候审(3)监视居住(4)逮捕(5)拘留

7、拘传是指公、检、法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拘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8、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机关根据需要或有关人员的申请,责令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9、什么叫提起公诉?提起公诉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以公诉人的身份将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提请人民法院审理的诉讼活动。提起公诉应具备: 第一: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第二:证据确实、充分。

第三: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的特征?

第一: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机关,而不是人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

第二:行政诉讼是为了解决行政争议,而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第三:行政机关的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第四:行政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出,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

第五:行政诉讼必须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

2、什么叫行政诉法?行政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

答:行政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行政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任务有:

第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第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三: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3、行政诉讼法的其本原则?

第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第二:合法性原则。

第三: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

第四:不适用调解原则。

第五:行政损害赔偿原则。

4、行政诉讼确定人民法院管辖权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便于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进行诉讼。

第二:便于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执行。

第三:有利于行政案件得到公正的裁决。

5、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因行政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程序中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

6、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第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

第二:有明确被告。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证据。

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1、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

3、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和保障与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原则。

第二:辩论原则。

第三:调解原则。

第四:处分原则。

第五:检察监督原则。

第六:社会支持起诉原则.4、诉讼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通过审判以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5、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以自已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

6、原告是指因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以自已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的人。

7、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控为侵害其民事权益或者与其发生民事权益的争议,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

8、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在民事诉中,依法律的规定,或人民法院的指定,或经当事人委托授权,以当事人的名义代为进行诉讼活动,行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人。

9、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司法行为。

10、执行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拒绝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它应当履行的法律文书中所确定的义务的当事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程序。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11、企业法人破产清偿的顺序:

第一: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第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第三:破产债权。

12、执行的中止情形有哪些?

第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的。

第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

第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

第四:作为一方当事人或者其它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担人。

第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它情形。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13、人民法院执行的终结有哪些?

第一:申请人撤消申请。

第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消。

第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

第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

第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力。

第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它情形。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国际法

1、什么叫国际法?它有何特征?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答: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其特征有:

第一:国际法所调整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二: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法律,而不是由一个超国家的权力强加于国家的法律。

第三: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不是依*集中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而主要*国家本身。

第四: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2、构成一个国家的四个要素:

第一:有定居的居民。

第二:有确定的领土。

第三:有一定的政权组织。

第四:具有主权。

3、国家的基本权利:

第一:独立权。

第二:平等权。

第三:管辖权。

第四:自保权。

4、什么叫国家承认?

答:国家承认是指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存国家以一定方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5、什么叫国家责任?国家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答:国家责任是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侵害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国家责任的形式主要有:

第一:限制主权。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第二:赔偿。

第三:道歉。

第四:对国际罪行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国际审判。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四章

国际私法

1、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有:

第一:国际立法。

第二:国际条约。

第三:国际惯例

2、什么叫冲突规范?

答: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它是在调整或处理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的民事关系或民事争议时,指定应适用其中哪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则。所以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

3、什么叫反致和转致?

答:反致是指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确定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但乙国法的冲突规范却规定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的情况。

转致是指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而依乙国的冲突规范,则应适用丙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了丙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的情况。

4、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故意制造另一个连结点,以避开依有关冲突规范指定本应适用的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并取得自己所希望的准据法的适用,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关系的成立或确认的脱法行为。

3.自考应用写作复习资料 篇三

应用文不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而是一类文章的统称。应用文的特点是: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简明性。而实用性是应用文最根本的特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有三个方面:

(一)能正确,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能把握全局,合理结构文章

(三)熟悉主要应用文种的写法

作者应当熟悉的一是各行各业通用的公文、二是和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常用应用文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6 行政公文的特点有:权威性;规范性;工具性。签发人:是法文机关批准发出文件的领导人。明确主送机关是为了明确办事的责任。印章是机关权力的凭证,公文除会议纪要外,所有的公文都要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印章要端正的盖在正文的有下角成文日期上方,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重要的下发文件,也要抄送上级机关。命令一般是省级以上的机构,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嘉奖,或对影响恶劣的犯错误人员进行惩处,决定适用范很广,常见的类型有四种;决策型,部署工作型;处理个案型;知照型。13 决定的特点: 性质重要;政策性强;带强制性。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公告的特点;

公开性;重要性;限制性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通告的特点;公开性;事务性,约束性公告与通告的异同:

公告与通告都具有公开性,知晓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区别主要有;

(一)知晓范围有差别;

(二)重要程度有差别;

(三)使用权限有差别通知是想特定受文对象通报、传达有关事项,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文件。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通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通报是一种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下行公文。

22通报的三种类型:

(一)表彰先进型;

(二)批评错误型;

(三)传达事项型;通报的特点:

(一)知照性

(二)指导性。知照性是通报的基础,指导性是通报的目的。两者缺一不可。议案与提案略有不同。提案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由代表用书面形式向会议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议案是一种特殊公文,只限于人民代表大会或它的常务委会开会期间使用,它的效能局限于会议期间。报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文件。类型可以分为两类:

(一)综合报告;

(二)专项报告;主要特点:重陈述。有主见

26报告者的意见在报告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它有助于上级了解下级,也有助于上级考虑问题、做出决策。

报告的写作要点:报告因所承担任务不同在写法上也有差异,比如汇报工作、反映情

况的报告,陈述部分所占比例应比较大,儿提意见或建议的报告,议论相对就会多一些。报告在说明是不必详尽分析,只要把观点说明确,把主要理由点出来就行了。请示与报告的不同:请示一般在事前,而报告时在事后;请示侧重说明理由与要求,报告侧重陈述情况与意见;请示要求上级答复而报告一般不需要答复。批复的特点:针对性,权威性一般事务性的或只涉及局部的请示,可以用函答复,而比较重要或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的事情,才用批复函的特点:适用面广。适用性强。它虽是以平行为主,但也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不像其他大部分公文。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及一定事项的文件。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机关撰写,也可以在最后署名,也可以不署名。

计划是把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的一种事务文书。

计划的特点:预定性,目标性,实践性,科学性。预定性是计划的主要特点。设想是对某项工作未来发展做出初步构想的计划。

总结的特点:回顾性,自身性,平实性,综合性,总结以简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后,将调查的材料和结论写成书面报告的一种事务文。他的特点是:调查性,社会性,材料性,平实性,调查报告的种类:

(一)情况调查报告

(二)经验调查报告,(三)问题调查报告,(四)研究性的调查报告。

搞好调查,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综述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情报、知识、情况等作综合概述的一种事务文书。

综述的写作基本技巧:1 内容概括法,2归纳概括法,3汇集概括法,4纵缩综合法,是按时间顺序将许多延续性信息进行综合,有条不紊的概述出来。5 对比法,6 纵横法

简报是机关、单位、社团等广泛使用的内部刊物。简报的特点:简单短小,内部交流。简报的内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简报无需申请办理刊号,不公开发行,内部交流。

(二)主要是机关内部信息交流,或与本机关或本单位有密切相关的外部信息。

(三)简报的读者主要是本机关、本单位、上级或明确的兄弟单位,读者群比较狭小。

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过程中由专门记录人员把会议情况和会议内容如实笔录而形成的书

面材料。

会议纪要的种类:详细记录;摘要记录,重点记录。特点:原始性,客观性,规范性,39 章程是一个组织、团体、企业等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章或办事规则的一种规章文。章程的特点:格式统一性,内容规定性,程序合法性,效力约束性。

章程的正文,全用条文表达。写作方法有两种:章条款式,条款式

启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需要向公众说明某事或希望公众协助办理某

事时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

启事的特点是:告启性,简明性,42 海报是主办单位向公众报道举行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一种事务文。

条据的特点:凭证性,一文一事,简洁明快。

简绍信是机关、团体简绍本单位人员到另一单位、团体联系工作时使用的信函文书。种

类有两种:一种是书信式简绍信,另一种是铅印式简绍信。

证明信的特点:格式信函化,作用凭证性,46 邀请信是邀请客人出席比较隆重的庆典、较重要的会议以及喜庆、宴会等活动时发送的一种信函文书。

邀请信的种类分为请柬与邀请函两种。

感谢信是单位或个人为感谢对方而写得信。特点是:感激性,表扬性,事实性,49

慰问信是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向对方表示慰问的书信。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表达愿望,向机关、团体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信函文书。倡议书是公开提倡某种做法,倡导某项活动,鼓动别人响应的一种信函文书。建议书是个人或部门为开展工作,完成任务而提出具体建设性意见时使用的信函文书。53 建议书是具有建设性的特点。

涉外书信式由信头、信启、称谓、正文、结束套语、署名构成。

信纸的右上角写发信人的单位名称,通信地址和写信日期,中国人署时是年月日,英

国人是日月年,美国人月日年。左上方位置是写收信人的地址、单位名称、姓名、职衔或职务,外国人写地址是由大到小的,中国人是由小到大。凡提行处都顶格,以提高打印的速度。

信封的写法是:发信人姓名、地址,位于信封左上角

收信人姓名、地址、位于信封右下角

邮寄方式或类别,位于邮票下方

经济预测报告的特点:预测性,或然性,陈述性,时效性,预测性不仅是经济预测报

告的特征,而是经济报告的价值所在。

经济合同分析报告是对经济活动开展分析,做出客观评价,找出规律性,分析成败的原因,提出建议措施,为科学指导和组织经济活动提供分析依据而写的书面报告。59 种类按部门分有工业部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农业…..商业…,按目的分,有经验性经济报告活动分析报告,问题….成本核算分析报告,销售统计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生产成果质量分析报告。

6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特点: 分析性,客观性,分析性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最主要的特点。分析是整篇经济合同分析报告的主体,应详写。

61仲裁申请书的含义:是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关提出解决经济实体权利争议的文书。

起诉状的含义:是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在诉讼活动中,依照法律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文书。

63起诉状书引起诉讼活动的起点,是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受理案件的凭据,是被告人应诉答辩的依据。

答辩人,是指原告在起诉状中指定的被告或上诉人在上诉状中指定的被上诉人

申诉状的含义:是诉讼当时人对已生效的裁决、判决、调解书,认为有错误,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予以复查纠正而写的司法文书。

66委托书是诉讼当事人委托他人办理诉讼司法文书。

67商品说明书的特点:科学性,说明性,简明性,写作的要点是很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以简单、明晓、完整为原则。

说明书的种类有:有册子式说明书,传单式商品说明书,包装式商品说明书。

关于召开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广东省写作学会、四川省写作学会、海南省写作学会、为了加强横向联系,交流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经协商,决定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题:关于写作学科理论框架的建设问题。

二、时间:2011年12月26日报到,27日开会,31日闭会。

三、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北大附中(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桂庙路口32号首层。可乘223

好线公交车到达)。

四、人员:三省学校推选代表20名。

五、费用:报到时缴纳。住宿费每天30元,伙食费每人每天30元,会务费每人100元。

六、要求:1.每位代表须带论文50份:2.与会者请与12月10号前,将回条发到我校王

老师收(邮政518052,电话0755-86003535)以便安排住宿。

广东省写作学会(章)

四川省写作学会(章)

海南省写作学会(章)

关于深圳大学购买计算机经费的请示

校领导:

将于2011年12月26日举行的深圳市大学生数学知识竞赛由我校承办,鉴于我校目前计算机严重缺少,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需要添置一批计算机,希望校领导能拨给专用经费。经核算,共需要150部,需用经费55668元,请审批。

深圳大学教务处(章)二零壹贰年十二月一日

关于深圳大学购买计算机计经费的批复

深圳大学教务处:

《关于关于深圳大学购买计算机计经费》文收悉。经研究,同意拨款55668元经费。此复。

校长室(章)

二零壹贰年十二月一日

关于商借教室的函

荔香中学:

我司为贯彻员工制度,拟对全全体在职员工进行不脱产培训。因培训人员较多,场地不够,所以想向你校借用科室。时间是今年7月一个月的所有双休日,每天上午8时至下午6时:课室数目是8间。每次上完课,我司会派人打扫卫生:消耗的水电费等费用,我司将如数支付。这次培训,关系到提高我司员工的素质,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是否同意,请研究后及时答复我们。

此致

敬礼!

4.自考合同法复习资料 篇四

绪论

1.媒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构成媒体的基本要素有3个: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媒介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符号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是构成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2.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散性。

3.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印刷媒体的诞生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互动媒体指的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动,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互动媒体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高度综合;充分交互。电子媒体分为广播类与影视类。4.媒介的基本功能:

(1)个体功能。传播媒介有的是仅供个人通讯使用的(书信、电话、手机),更是指媒介在使用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施拉姆解释:个体功能也叫内性功能或社会成员自身功能,指的是个人的社会化功能和个人的个性化功能。

(2)(3)组织功能。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指导功能存在于一切传播活动之中。

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从现代媒体与政府关系而言,大众媒介及其传播活动,可以帮助政府收集情报,解释情报;传播政策,执行政策;宣传法律,传递规范;稳定社会秩序;协调社会行为。经济功能:经济变革的“扩大器”;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媒介自身的产业功能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经济属性。文化功能被看做是“文化工具”。

5.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是相互相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作为统一整体,三类功能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功能的互动与支持;而某些功能的过量释放,又会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挤压与侵略。

6.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流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媒体与传播对象产生双向互动的关系。

7.媒介生态: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波兹曼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块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环境因素。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8.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9.媒介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为抽象而概括。媒体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信息,较为具体。

第一章

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

1、口语产生前古代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最早的书写信息传播媒介,是发现于15000千年前左右绘制的洞穴壁画。

2、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汪汪理论(模仿说);呸呸理论(情景说);嘿呵理论(劳动说)。

3、口语媒介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媒介。

4、文字的产生: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

5、手抄新闻媒体:《罗马公报》是报纸的雏形。中国在唐开元年存在的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在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的手抄新闻成为现代报纸的前身。

6、早期文字媒介普及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提高书写效率和降低纸张成本。

7、中国是印刷书籍的发源地,唐明时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书籍。

8、印刷书籍的特点:是传播一个社会最重要思想的媒介;信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保存信息最便利和最持久的途径;书籍内容越来越大众化;书籍与其他媒介之间的交叉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引起关注;书籍传播具有个人化特征,内容越来越化分化,重视个人的体验。

9、早期报纸的先驱是信件而不是书籍,关注的是传送与国际贸易和商业有关的时事新闻。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的德国。早期报刊史上规律:在强大中央政府,受管制的报刊发展缓慢;在中央权威削弱,报刊迅速成长。

10、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中,杂志是最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媒介。

11、电影发明与三个重要的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一是放映术的发明,二是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三是摄影术的发明。卢米埃尔兄弟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

现代媒体总论

12、唱片产生的特点: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受控制程度低;高度国际化;青年受众成为主体;市场细分化。

13、第一台大规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14、英国和法国等国家为了迅速地传递信息,就建立了以旗语为基础的远距离视觉传播系统。而罗纳尔兹发明电报系统被拒绝。詹姆斯.贝尼格的认为引发了“控制危机”。为了维持与云距离控制相联系的问题,激发了“控制革命”。这一革命导致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电报的产生,正是控制革命中的重要一环。

萨缪尔.摩尔斯拍出了第一条电报。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缆传递声音。雷进纳德.费森登主持和组织的人类历史还是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大卫.萨诺夫第一个收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开办了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提供世界上最早的定期电视服务。

15、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模式是以中心向边缘扩散式的单向模式为主,反馈不及时。而互联网、手机等互动媒体则以点对点的传播作为特点,互动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多媒体化。所谓多媒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3)媒介功能融合。多媒体带来了各种媒体间界线的模糊化,新媒体可以成为旧媒体内容的载体,媒体之间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4)媒体资源丰富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

16、罗杰.菲德勒认为,媒介形态变化的定义及其六原则: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媒介形态变化遵循6条原则: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形态变化原则;增殖原则;生存法则;机遇和需要法则;延时使用。

17、麦奎尔提出,媒介形态变化中的四要素:一是技术;二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三是人类的某种活动、功能或需要;四是人,尤其是形成集团、阶级或势力的人。

1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形态的变化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是持此观点的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著名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他提出“媒介即信息”,重要的不是信息内容,而是运载信息的媒介形式。

19、除了麦奎尔提出的重要因素,还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媒介的发展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技术的产生受到多种社会条件的影响。

20、布莱恩.温斯顿提出了媒介创新及扩散模型。基础科学的发展是媒介技术进步的温泉。

第二章

报纸

报纸是与广播电视媒体并行于世、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印刷媒体,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传播媒体。

1、国外报纸发展简史:《罗马公报》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份官方的报纸”。世界近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度的背景下产生的。“手抄新闻”成为近代报纸的雏形。(与第一章节中的稍有出入)每周定期报纸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最早的定期报纸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8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2、近代报纸发展的六个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纸;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无产阶级报纸产生与发展;过渡时期的报业;现代报业。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垄断组织形式:传统的报团、跨媒介经营的传播集团、联合或混合企业所属的媒介子公司、与大银行大企业连通的连锁董事、跨国媒介集团。

3、中国报纸发展简史: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邸报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布的官报。所谓邸,是地方当局在京都设立的办事机构。一般认为邸报最晚产生于唐朝开元年间。到了宋代,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要求和愿望的小报。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报刊是京报。中国近代报刊不是在具有久远办报传统的国土上产生的,而是有外国人“引人”。1873年创刊于汉口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近代报刊。王韬1874年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所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是我国最早的政论报纸。1925年6月4日,中国共

现代媒体总论

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创办。

4、世界报业的格局类型:资本主义报业、社会主义报业和发展中国家报业。

资本主义报业以英、美德、法、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流和代表,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报纸产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加深,超级报团不断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强调报业为国家发展服务。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报纸消费国。中国报业即已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级党级党报为核心。

5、报纸的传播特点:

(1)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

(2)非线性媒介给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报纸的传播方式与广播电视的最大区别在于报纸是非线性传播。

(3)报纸的可保存性强。报纸的可以保存性使得读者反复阅读和相互传阅成为可能。经过传阅,报纸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扩大。(4)长于深度传播信息。

6、报纸的传播劣势:时效性相对较差;读者范围的局限性较强;感染力相对较弱。

7、实行编采分离的报社,常见的做法是实施责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与指挥体制。传统的采编分离模式是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采访部和编辑部。

8、报纸的四种基本业务内容:

(1)采访。新闻采访有着较强的时效限制。采访采用的方式具体有:面访、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通过电话或网络采访等。记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二是要建立个人新闻网络渠道;三是采访前要有调查以及提问的准备,包括查阅所有能得到的相关资料、访问有关人士及拟出详细的采访提纲,列出所有想问的问题。

(2)写作。西方报纸上的新闻文体在传统上笼统地分为消息和特稿两种。中国报纸上的新闻通常分为三类,即消息、通讯和特稿。在新闻写作结构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倒金字塔结构”。“华尔街日报体”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非倒金字塔结构”。

(3)编辑。编辑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统筹决策、整体把关、产品“再创作”。编辑的决策分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决策,一般由总编辑承担;二是战术决策,战术决策必须根据编辑方针制定。编辑承担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制定编辑方针;二是策划报道;三是组织处理稿件;四是将稿件落实到版面上。

(4)组版。版面是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的组版是通过版面编排实现的。从编排的角度看,这种一定大小纸张所提供的空间可以变现一定的编排思想。现代报纸的幅面大小基本有两种:一种对开,一种是四开。

(5)评论。新闻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论说性文体。报纸评论的主要作用有: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这种社会功能的实现,也主要依靠评论这种形式。目前我国报纸上的评论可分为五类: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是评论中的“轻武器”、“短兵器”;编者按;署名评论。

9、简述编采分离改革的利弊:其优点是报纸质量有了可靠的体制上的保障,编辑工作前移,释放了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编采人员的智慧在互动中呈现整合优势,并且限制了有偿新闻。新模式的缺点是对最终产品的整体质量监督还显不足,产品的总体质量的管理构建还需加强。

10、报纸印刷的质量要求:易读性;真实性;美观性。我国报纸印刷技术实现了从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的改造。

11、报纸发行,是指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它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完成报纸由传播者向读者的流通,以使报纸实现其价值和功能。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报刊发行采取的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后一些报刊尝试自办发行。也有媒体采用“委托发行”。

第三章

广播

1、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是ECO;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刘瀚;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后,又出现了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1928年,国民党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是XKM,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台;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试验广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2、广电总局把2003年确立为“广播发展年”,广播专业化朝着细分受众市场、确立目标听众、强化频道定位的方向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广播存

现代媒体总论

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专业频道同质化、千台一面的问题;二是各专业频率各自为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三是广播电台开放性不足,缺乏竞合发展意识。

3、传播符号是指能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声音符号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语言、音乐、音响。其中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

4、广播语言的“三性”和“三化”:“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三化”——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5、广播的传播特点:

(1)从传播符号上比较,广播的优势是:比报纸多了声音,电视少了画面。广播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且传播迅速快捷,播出费用低。其劣势是声音稍纵即逝,传播价值被最小化。无法传递丰富的视觉信息。

(2)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上比较,广播的优势是:比报纸多了覆盖,比网络少了空间。广播收听方便,不受听众文化程度的限制,比其他媒体更适合于大众传播。劣势是声音版面容量有限,容易造成听众流失。

(3)从传播内容上比较,广播比电视多了想象,比报纸少了深度。广播的声音符号具有很强的塑造形象的功能,可以充分激发听众的想象力。(4)从传播形式上比较,广播比网络多了真实,少了选择。

6、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对受众选择大众传播媒介做出的公式是:

选择概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即报偿的保证与选择概率成正比,费力的程度与选择概率成反比。

7、广播媒体的运营机制:

(1)商业型广播电台。商业型广播电台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完全由个人独资或集股,或由私营企业兴办。这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传播体制,以广告收益为主要经济来源。这一模式最早建立在美国。

(2)国有型广播电台。广播事业属于国家或全民所有,其事业、运营经费部分或全部由国家拨款,国家对广电事业实行全面控制。这是以社会效益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传播体制。中国即是此种类型。

(3)公共事业型广播电台。公共型广播事业是一种为社会所有的独立的公共事业,它们一般与政府有一定关系,但是并不隶属于政府机构,不受政府控制。

8、节目制作是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第一个环节,从节目制作整体而言,包括前期的定位、选题、策划以及采录、编辑、播出等等;从节目的生产流程看,节目制作包括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9、广播采访主要是声音的采集,声音的采集可以分为现场录音和演播室录音两种。录音主要分成三个步骤:试音、正式录音和节目制作。

10、广播编辑系统根据流程和记录方式可以分为线性编辑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前者基于模拟技术,后者基于数字技术。目前广播电台大多同时使用这两种编辑方式。线性编辑是传统的编辑方式,整个制作过程是一个线性播放、录制的过程。非线性编辑是使用数字存储对数字音频进行编辑的后期制作。

11、广播节目的播出方式及节目来源有三种:直播,包括演播室直播和现场直播两种;录播;转播。

12、卫星广播;是在卫星上装设一定功率的转发器,把从地面送来的声音或电视广播信号收转后向预定地区播送的方式。

13、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是主要的软载体,节目位于形式的最高层次。节目下面包括栏目、体裁、样式等。

14、广播节目系统的类别:

节目系统是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中的一套节目或几套节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组成的整体,是各个节目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组合优化形成的一个节目运行系统。广播节目系统常见的划分方式是:

(1)按时间关系,划分为顺时性系统、历时性系统、共时性系统。(2)按节目表现形态,划分为:一般型、综合型、专题型、对象型。(3)按节目内容性质,划分为: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服务类。(4)按结构形式,划分为:个体节目、板块节目。

15、广播节目系统的构建步骤:广播节目系统的构建要综合考虑社会需要和媒介条件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其步骤是:

(1)定位,构建节目系统首先要从定位开始,由频道定位到栏目定位再到节目定位。频道定位包括4个具体要素——定位性质、定位区域、定位对象、定位内容。

现代媒体总论

(2)策划。(3)整合协调。

(4)选择形象节目代言人。一个节目的形象代言人就是节目主持人。(5)节目推广。

16、广播节目系统的构建原则:一是坚持以新闻广播节目为中心的原则;二是坚持节目本位原则;三是有利于开发拓展黄金时段的原则;四是坚持节目系统开放性原则。

第四章

电视 1、1925年,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台雏形,被誉为“电视之父”。1952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产生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电视台。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1963年,德国发明PAL制式,这种制式被中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等国及地区采用。世界上第一个播出整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是日本的NHK。

2、电视在中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1)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6年)。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是我国的第二座和第三座电视台。

(2)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6年)。1972年,我国做出使用PAL制作为彩色电视暂行标准的规定。

(3)复苏发展阶段(1977—1992年)。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4)全面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3、电视媒体的功能特性(媒介特性):诉诸直观感觉;提供大众娱乐;参与政治生活;发挥经济作用;创造视听文化。

4、电视传播符号的种类及作用:电视是集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为一体的传播工具。电视传播符号主要有图像符号、声音符号、文字符号,图像符号是电视表现的第一位语言。画面与声音是电视符号的两个基本要素。各种符号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从而拓展和深化信息传播的容量和空间,用适当的信息量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5、电视传播的优势及劣势:电视传播相对于报纸和广播,其主要优势有:表现力强,最具现场感;纪实性强,带来真实感;交流性强,激发参与感。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具有人际交流色彩的媒介。其传播劣势主要有:电视是线性传播,自身传播方式具有局限性,使其内容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电视的直观性太强使想象空间小,思考余地不大;电视负面作用更加深刻、直接。

6、电视体制的三种类型: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电视体制有三种:

(1)私营商业制。私营商业制是以广播电视业的私人占有和商业化经营为基本特征,以公司方式运作,经济上靠市场驱动,主要是提供娱乐节目和煽情新闻来吸引受众,美国以及拉美各国和菲律宾就是此种电视类型。

(2)公共服务制。公共服务制以英国、德国为代表,尤其以英国的BBC为楷模。公共服务制介于完全的商业化和完全的政府控制之间,按照公共事业进行组织,属于半官方机构。它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加强调媒介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媒介应该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其节目注重公共事务性和文化教育性。

(3)公有国营制。公有国营制主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存在,即广播电视事业由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强调广播电视是民主国家的宣传工具。节目内容偏重于政治宣传、思想教育。

7、电视台的主要部门有:节目部,节目部一般由编导、编辑、记者等人员组成;新闻部,一般下设采访组、编辑组、制作组、播音组等;社会教育部;文艺部;广告经济部;制作部;办公室;总编室;人事部门。

8、电视台专业人员设置:制片人,制片人具体可分为执行制片人、制片人、现场制片人等;导演;电视节目主持人;摄像师;节目制作技术人员。其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人员主要有——技术指导、音响工程师、音乐编辑、灯光设计师、美术设计师、舞台监督。

9、电视节目的分类:

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的播出形式,按照内容、功能来分,可以分为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知识类等;按照节目形态分,分为一般型、专题型、对象型;按照播出方式,可以分为现场直播和演播室录播。一般而言,电视节目按照其内容功能,主分以下四种:(1)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主要有三类: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评论性新闻节目。

现代媒体总论

(2)电视文艺类节目。主要包括电视文学节目、电视戏剧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综合文艺节目。(3)电视社教类节目。按教育形式分为:教学节目和讲座、专栏性节目。(4)电视服务类节目。

10、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形式: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 EFP—电子现场(或外景)制作方式;ESP—电子演奏室(或内景)制作方式。ENG的制作方式是电视节目基本制作方式,普遍应用于新闻、专题、文艺、电视剧等节目制作中。

11、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选题、拟定稿本、制作计划,并进行布置和排演。选题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和核心。

(2)拍摄阶段。不同类型的节目,对拍摄有不同的要求。新闻性节目要求拍到最真实、最原生态的画面;纪录片拍摄中应尽量避免摄像机对事件的干预;电视剧的拍摄则应注重对场面的艺术化处理,使画面更富有戏剧性。

(3)后期制作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画面编辑、声音混配、各种特技合成、上字幕和节目的审定。

第五章

网络媒体

1、Internet: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名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的信息资源网。它通过专门的通信界面和规程,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组成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其上存放着大量的信息,供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查询和使用。最初的Internet雏形是一个内部网络,是成立于1969年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算机局的ARPANet(通常称为ARPA网)当CSNet创建之际,网络新闻的概念被提出并创立。

2、中国互联网的引入和发展:Internet在中国是由学术网络发展而来的,1990年,钱天白教授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1994年,中国科技网NCFC首次开通可以全功能访问国际互联网的专线,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成并正式开通,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Internet用户已由科技教育界转向全民。

3、网络媒体的界定:网络媒体又称“新媒体”、“数字媒体”、“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等作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1987年,美国硅谷的《圣向塞信使报》首先将报纸内容搬上了国际互联网,开网上大众传播之先河(世界上第一份电子报纸)。1998年5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

4、万维网站:万维是WWW的中文译名,也被称为全球信息网,是一种全球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从新闻传播角度看,在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万维网站主要有三类:一是传统新闻媒体网站,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通讯社所建立的网站;二是没有传统新闻媒体为“母体”的以发布新闻为主的网站,包括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络通讯社等;三是如雅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或综合性网站的新闻频道。5、1972年,一位美国公司的职员雷·汤姆森发明了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自电话发明以来最方便快捷、无远弗届的工具。

6、互联网电子公告:广义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指互联网上以电子公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新闻组、网络聊天室、留言版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功能。狭义的互联网电子公告则专指电子公布牌。人们在电子公告牌系统中很容易形成对某一问题的集中讨论,故又被称为“计算机讨论小组。”

7、新闻组的7大类:与计算机有关的主题;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主题;与娱乐有着的主题;与社会文化有关的问题;网络新闻系统本身;杂类,即比较离奇的话题;与各种讨论性话题有关的主题。

8、约翰·帕维里克的对网上新闻传播内容三个阶段的划分:一是拷贝借鉴阶段,通常将母报内容搬上网络版;二是用户化阶段,力求在信息内容和形态上办出特色;三是网络原创阶段,融入网络的多种服务功能,有实力的网站则向门户网站迈进。

9、国内传统媒体上网基本形成三种模式:电子版、网络版、综合性网站。就整体而言,我国网上媒体正逐渐由拷贝借鉴阶段向用户化阶段过渡。

10、网络基本逻辑拓朴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树型、环型、星型、网状和混合型。传统媒体是中央控制式网络结构,其中,报刊和无线广播电视都是星型的传播拓朴结构,有线电视是树型的传播拓朴结构。网络媒介是环型分布式的传播拓式结构。星形结构的信息传播网络有如下特点:中心节点是传播网络中信息的惟一来源;信息是单向流动的;信息是批量复制的;网络内各终端节点之间是孤立的;终端节点只与中心节点发生关系,网络易于扩展。树型结构的信息传播网络有如下特点:根部节点是传播网络中信息的惟一来源;信息是单向流动的;信息通过放大器和分支器批量复制;网络内各终端节点之间是孤立的;通过放大器与分支器,从任意节点可以生成新的树枝,网络易于扩展。

11、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及劣势:

现代媒体总论

新兴的网络媒体几乎同时具备了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可以组织深度报道;图像、图表、声音和视频可以使报道生动形象;信息随时更新;不受版面、时段与频率的限制,可以发布无限量的信息;易于保存,更可提供全文检索。

网络媒体的不利因素:传播主体须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连接网络的成本高,且接收不太方便;容量有限,音频、特别是视频新闻还远不能达到电视传播的成熟与流畅境界。

12、网络媒体的特性:(补充网络媒体的优势)容量大;速度快;超地域;超链接;可检索。

13、网络媒体新闻网站的分类:

(1)个人网站。个人网站是指个人,大多是一些因特网爱好者,在网上设立的站点。创办于1995年的“德拉吉报告”以率先发布克林顿丑闻而闻名天下,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个人网站。

(2)政府网站。指政府上网,通过网络实施某些政府职能的网站。政府上网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3)门户网站与垂直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指网络大门、停泊站或入口,像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等内容广泛而全面,覆盖各行各业的传统网站。垂直门户网站,则专注于某一领域如娱乐、财经、体育等,力求成为关心某一领域内容的用户上网的第一站。

(4)中国新闻网站。中国网络媒体传播体系的三个梯级是: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新闻网站为核心、商业网站新闻发布为补充、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为延伸的、三个梯形层次的、完整的网络新闻媒体布局和体系。八大重点新闻网站是: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央视国际网站、中青网、中国经济网。

14、中国互联网管理的16字方针: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

第六章 其他媒体

1、杂志的传播特点:可读性强;传播质量高;使用价值大。

2、杂志社内部的组织架构传统上分成四大部分:编辑、广告经营、发行和生产。在独立经营的情况下,发行人对杂志能不能赢利负最终责任。杂志的业务流程包括:制定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处理稿件;处理图片;形象设计。其中,杂志挑选图片的注意事项包括:图文相符;注意图片的构图和艺术表现力;选用图片要适合特定的用途。杂志的形象设计有三个要求:一是要和杂志的定位以及内容相符合;二是形象设计还要尽量有特点;三是形象设计要充分考虑为读者着想。

3、电影以影片为具体产品形式,通常划分为纪录片、科教片、故事片、美术片四大片种。电影自1895年12月18日诞生后,其发展历程包括:一是无声电影;二是有声电影;三是彩色电影,1935年美国拍摄的《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四是数字电影,70年代末的《星球大战》标志世界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方式。

4、电影媒介的传播特点:画面传播,一看即懂;视听兼容,立体感受;形象生动,优美感人。电影传播的缺点是:不便重复,影响逻辑思维,易造成负面效果。

5、有线电视的定义及传播特点:

有线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的一种区域性电视方式。有线电视的兴起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天线有线电视阶段、电缆电视阶段、光纤双向传播有线电视阶段和卫星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传播特点:节目容量大,便于分众化传播的实现;节目质量高;具有双向传播的可能;可提供多种服务;可成为普通公众上网的工具之一。

6、卫星电视带来的问题:1984年,国产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序幕。1992年起,我国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对外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带来的问题主要有:最直接、最明显的问题是本国传播业如何与外来电视相适应;卫星电视的跨国传播问题;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信息单向传播问题更趋严重和明显;卫星电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7、广播经历了由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从数字音频广播再到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发展。数辽广播成为21世纪广播发展的方向性技术。

8、数字音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20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在欧洲,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率先使用数字音频广播方式进行播出。其优势在于:数字音频广播的音质纯正,杂音少,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容量大;可以提供新闻、广播节目表、交通路况、股市信息等附加信息;具有资料存储功能。

9、数字多媒体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将数字化的音频信号以各种数据业务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编码、调制、发送、传递和接收的技术。数字多媒体广播可以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PAD(声音伴随数据)业务,播出广播节目的同时显示动态标识;NPD(非声音伴随数据)业务,播出广

现代媒体总论

播节目的同时显示随时更新的其他新闻、天气预报、广告等滚动字幕;公共信息业务,包括电子地图、实时交通信息、金融信息、期货等;移动电视,播出实时电视节目。

10、数字广播的积极影响:一是打破当前单一声音广播的业务播式,为受众提供多媒体信息;二是电台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灵活调整不同频率的传输码率,根据节目内容的差异设定不同的音质效果;三是使广播电台的有偿服务成为可能;四是电台记者、编辑在节目采制过程中可以调动多媒体手段。

11、数字电视的定义及优势: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受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其特点和优势有: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扰干扰能力强;频道数量将成数倍增加,传送更多的频道和节目;可开展多功能业务。

12、交互电视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交互电视是家庭电视与交互式技术的融合,它使观众能以新的方式观看和利用电视节目内容。作为数字时代新型的电视表现形式,交互电视有基于网络和电视机顶盒两种形式。交互电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增强型电视,观众可以与节目互动或交互式服务,观众可以看到自己希望的节目,并且提供个人银行等服务项目;二是个性化电视,增加了观众的选择权。交互电视的应用主要有:电子节目单;增加电视;VOD和PPV功能;电视商务;交互节目;直销/广告。

13、网络广播的定义及特点:网络广播主要是指以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网络广播具有如下特点:“异步”性;“窄播”化;“互动”性。

14、网络广播有直播和点播两种主要播放形式。网上广播电台的节目播出在声音的处理上大体是两种形态:一是在线广播,二是录播。制约网络广播发展的主要因素:互联网的传输带宽和用户市场。

15、图文电视:是指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器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图文电视最早出现于英国。

16、“第五媒体”:随着手机功能的扩展,已由最初单一的双向语音通信工具,变成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传递各类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工具,手机的个人化传媒工具的特性越来越明显。手机短信息还为新闻传播带来新途径,即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

第七章 媒介组织

1、媒介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媒介组织,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媒介组织的特点有:(1)媒介组织的性质特征——事业性与企业性的双重定位。(2)媒介组织的内部构成特点——采编与经营互动。(3)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媒介组织的资源特征——优势互补。其优势是,一是它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二是它拥有庞大的数以亿计的受众;三是从市场的角度看,读者群、听众群和电视观众,是接受广告宣传和消费信息指导的自然对象;四是媒介产业已形成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2、媒介组织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确定新闻媒介的基本目标,明确内部组织和领导机制,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编辑方针和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

3、我国报业管理体制的三大阶段: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新闻事业体系迅速发展壮大的阶段,形成的是总编辑负责制。

(2)第二阶段(新时期拨乱反正至90年代中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复苏及产业媒介、行业媒介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首先在广东形成的是以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为代表的体制。

(3)第三阶段(90年代日期至今)是我国报业集团出现之后的阶段媒介。目前,媒介正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媒介集团的新体制及相关的内部运行机制。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的好处有:一是有利于社长集中精力抓大事;二是有利于“两个轮子一起转”,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媒介经济的发展。

4、我国共有四级电视台,分别是国家电视台;市级所属电视台;县级电视台以及企业自办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经营管理的四大要素是: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网、受众和广告客户。

5、媒介组织的内部管理:

(1)媒介组织的编务管理,目的在于使编务活动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高效、有序、顺畅、协调地运行。

现代媒体总论

(2)媒介组织的人事管理。总原则是:量才录用,人尽其才,实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3)组织的财务管理。

(4)组织的物资、技术设备管理。(5)媒介组织的生产管理。

6、媒介组织经营的必要性:首先,新闻媒介的经营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新闻媒介只有通过组织经营才能合理使用国家为其投入的建设资金,对社会有所贡献;第三,加强媒介组织的经营管理是新闻媒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7、媒介组织经营的基本规律:报纸通过低廉售价获得尽可能多的读者;以尽可能多的读者量获取尽可能多的广告额;再以远远高于广告成本的巨大广告收入来弥补报纸发行损失并获得较大的报纸价值补偿。这就是报纸盈利的核心规律,也是媒介组织经营的基本规律。媒介经营的基本规律,其理论依据基于两个观点,一是“传播网络论”,二是“双重出售论”。传播网络论认为,从媒介经营与市场的关系考察,办报面对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需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报纸所拥有的读者数量,即发行量;二是报纸的声誉和影响力。双重出售论认为,媒体一方面向受众出售其新闻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其广告版面或节目时间。

9、媒介组织经营的主要内容:广告经营;发行经营;印刷经营;节目经营;多种经营。其中,当前报社印刷厂的经营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一是单纯的生产型;二是单一的经营型;三是生产经营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

10、一份报纸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发行和广告经营。任何一个报纸媒体的经营核心实际就是其“盈利模式”的确立。而“盈利模式”的确立又取决于科学的“定位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开发核心竞争力有多种渠道,对于报纸而言,首先应考虑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定义企业的核心能力。

11、媒介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从新闻机构自身来看,作为社会组织,它需要公众的合作与支持,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也需要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在公共关系中,媒介组织所担任的角色可以说是一兼三任。在一般情况下,媒介组织是社会组织或企业的主要工作对象之一,是他们面对的需要协调的媒介关系,即公共关系的客体。同时,由于媒介组织本身又是大众传播的基本沟通渠道,所以它在社会组织或企业与公众之间处于中介地位,起到传递、交流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媒介产业的各种媒介组织,它们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应当使用公共关系,在其面对公众和社会环境中发挥公共关系的平衡、协调和和谐作用。

12、媒介组织的公共关系特点:

(1)以广大受众为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并确定自己服务的工作范围,定期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公众各方面的变化。(2)通过社会交往,加强与公众的双向沟通。

(3)新闻机构要保持广泛的信息来源,既要靠编辑、记者的辛勤劳动,还要靠广大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4)保证精神产品的质量,这是新闻机构努力的目标。

13、媒介组织如何开展公共关系?

媒介组织自身开展公共关系,是一种反方向的公关行为。因为媒介组织本来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社会组织或企业公关的对象;现在媒介组织则成了公关主体,把社会或企业作为公关客体之一对待。

(1)媒介组织的内部公关。内部公关的对象是在该媒介组织内从事各种工作的广大员工。内部公关的方法包括:一是编辑出版内部刊物,二是举办有意义的公关活动。

(2)媒介组织的外部公关。外部公关是公关部门开展工作的“主战场”。媒介组织的外部公众大体上可分为:媒介的受众;广告客户;与媒介组织有直接或间接业务往来的社会组织或企业个人;媒介组织的主管部门和经常接触的上级部门及有关人员;其他媒介组织。

(3)媒介组织的传播与沟通。在公关活动中,媒介组织不能把自己作为传播的主渠道,而应当借助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积极开辟更多的传播渠道。原因有二:一是媒介组织如果把自己作为宣传对象的话,会被看做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我标榜,与媒介组织向来提倡的“社会公器”或“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不符;二是如果媒介组织大肆宣传本组织的业绩、成就,很容易失去社会的公信力。

具体说来,媒介组织在整体公关策划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做法进行沟通:举办大型的公关活动;开展媒介产品展销活动;与供应商、代销商、主要广告客户的联谊活动;与有影响、有社会地位的各界人士保持经常的接触;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协调解决媒介组织与公众之间发生的纠纷和争端;策划和参与与媒介业务有关的活动。

(4)媒介组织公关中的无形资产。媒介可运用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进行媒体定位和产品与组织形象的设计,使无形资产在市场营销中得到

现代媒体总论

实际应用。

(5)媒介组织的危机公关。媒介组织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包括:公关人员首先要勇于面对不利的环境,冷静从容;公关人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做到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处理重大危机事件,组织应成立处理小组,通盘考虑和策划解决方案;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及时分析矛盾,采取恰当方案。

第八章

媒体规范

1、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对当权者或者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包括媒介的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

(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包括: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新闻出版不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英国诗人弥尔顿出版的《论出版自由》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工业

(2)社会责任理论。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社会责任理论,它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点责任和义务。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包括以下原则: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众性;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众性等专业标准;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味的传播活动。

(3)民主参与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自主参与。其主要观点有: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情权;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3、社会主义传播制度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传播制度之一。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形成经历了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时期。

4、前苏联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段服务;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与需求;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

5、我国的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

(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职能。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6、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府保持同一轨道;媒介的自由应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

7、媒介内部规范理论——“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卢因提出的。传播进行取舍选择的标准是根据三个基本前提进行的:一是附加性前提;二是补偿性前提;三是排除性前提。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所体现的,主要是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8、报纸期刊的管理:报纸的创办和登记,审批制是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不能收取任何费用;报纸必须有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项独特制度;对报纸的日常监督管理,包括对报纸方向宗旨的管理,规定报纸不得改变既定的宗旨;禁止非法出版。

9、广播电视管理:目前规范广播电视活动最高位阶的主要法律文件是国务院公布的行政法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特点: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管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广播电台、电视台是上下级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不仅从事行政管理,而且具有多种领导功能。

现代媒体总论

10、互联网媒体的管理:涉及互联网新闻传播的行政管理规范包括:适用于现行法律;许可条件和程序,新闻传播业实行审批制,互联网新闻传播业务也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服务提供者对违法内容的责任——首先,服务提供者对自己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法有害的内容,当然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其次,服务提供者如果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违法有害内容,应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第三,服务提供者链接其他网站的内容应符合法规规定,如链接境外新闻网站必须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提供链接淫秽站点服务按传播淫秽物品论处。

11、我国新闻法规的三个层次: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12、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的差异性:功能不同;制定程度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稳定程度不同。

12、新闻事业的职业道德原则:

新闻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法则和道德标准。它体现的是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和行为准则。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其内涵体现在:首先,新闻工作者要在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新闻工作者要及时、全面地向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以及了解世界所需要的各种新闻和信息;三是新闻工作者要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四是新闻工作者要坚决支持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正常思想和行为;五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和思想宣传。

(2)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实际和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和依据。这既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和业务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和道德要求。要做到:首先,要做到尊重事实;其次,要做到服从真理;第三,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重在唯实。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对新闻事业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它既是一项政治原则,也是一项道德原则。

13、新闻工作者应加强的道德修养: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勤奋敬业;尊重群众,尊重同行;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14、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推进而不断推进的事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特别是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实行市场运作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自身放松要求,致使一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频频出现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群众对此不满,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当前,影响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的“五大害”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虚假广告。

当前,需要运用新闻道德评价体系,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新闻道德评价是指人们针对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优劣所作出的判断和评议的活动。新闻道德评价是对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实行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新闻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有:受众调查;新闻评议会;内部自查、自评。

第九章 媒体与受众

1、受众的概念及主要特点: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受众按其规律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最大规模的受众;二是对特定传媒或特定的信息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三是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即是有效受众。受众的主要特点是: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无组织性;同质性。

2、大众媒介对受众影响的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早期的乐观主义者认为,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3、“电视人”理论和“容器人”理论。“电视人”理论认为,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人,在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的大多数中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容器人”观点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保持一定距离成为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电视人”和“容器人”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媒介依存症的几个特点:满足与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行为和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现代媒体总论4、4种受众观理论: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其内容包括“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和“选择性接触假说”。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人们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为止所持的政治倾向。

“选择性接触假说”:人们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2)作为媒介市场的受众观。

内容包括把受众看做是市场或消费者的观点。其认识是:大众传播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各传媒机构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而竞争的对象是消费者。“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反映了传播媒介活动的某些特性,如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受众即市场”的观点的局限性有:这种观点容易把传播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这种观点容易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传播媒介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位置上;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解决问题。在受众看来,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且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是拥有传播权利的主体。(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

受众的基本权利包括: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传媒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其影响涉及:反论权;意见广告;多频道有线电视领域。

(4)“使用满足”理论下的受众观。

卡兹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要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满足”模式。“使用满足”模式的基本含义是:

1)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3)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既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4)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5)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使用满足”理论的局限性是: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过于浓重;它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它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5、报刊读者的社会特征:年龄上以中青年人群为主;性别上男性读者稍高于女性读者;城市人群读报发生率较高;报纸读者学历构成较高;职业构成以白领阶层为主;报纸读者规模较大。读者读报动机有的属于经常性的动机,有的属于临时性动机。

6、广播听众的主要特点:广播听众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广播伴随收听行为明显,收听时间不断增加;广播受众收听习惯稳定;广播听众不“躲避”广告,遇到广告较少换台。广播受众的收听动机包括:竞争心理需求;获得新知的需求;自我评价需求。

7、电视观众的主要特征:观众的广泛性;电视观众更少受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的制约;电视观众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收看;电视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受到教益;儿童与电视已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8、电视观众的动机:主人的心理;强烈的参与心理;渴求信息和知识的心理;消遣娱乐心理;选择性心理。

9、受众对电视使用特点的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10、网民的特征分析:性别比例趋向平衡;网民的年龄分布趋于平衡;未婚者与已婚者比例平衡;网民的文化程度出现变化,网络趋于大众化;网民的经济收入出现变化,互联网越来越趋于大众化;网民职业与行业分布的比例趋向平衡。

11、网民普遍使用网络的心理:好奇心理;求真心理;亲和心理;参与性心理;务实心理;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从众心理。

第十章

媒体传播效果

1、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开始出现在美国,它的兴起有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二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三是社会科学研究工具

现代媒体总论的进步。

2、“魔弹论”:一种观点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威力巨大,大众传播可以无条件地改变大众态度和行为,被许多人称为“魔弹论”。

2、有效效果论:克拉帕提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其核心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并不是产生效果的充分和必要原因,要受到诸多中介因素的影响;如果产生效果,那是众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大众传播最大的效果不是改变,而是强化受众原有的态度。该观点称为“有效效果理论”。

3、说服研究及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流研究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得出了大众传播效果有限的结论。霍夫兰研究发现,大众传播虽然在传递事实性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态度和意见方面的效果却不明显。不是大众传播在影响受众,而是受众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在使用大众传播,这类观点称为使用与满足理论。

4、耶鲁计划:以霍夫兰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学习模型——其实质是一个刺激——反应模型。霍夫兰认为,在新态度的学习过程中,有三个变量十分重要:注意、理解和接受。耶鲁项目把说服传播研究分成了三个部分: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

5、研究者们认为,传播者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将对传播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传播者身上与说服相关的特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权威性;二是信赖性。权威的专业知识和诚实可信的人格是传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6、“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的传播效果随着时间逐渐回升的现象又称为“休眠效果”。信源可信性主要影响受众对所传播结论的接受动机。7“恐惧诉求”:关于说服性传播的内容效果研究分成两个领域:激发性诉求;说服性论据的组织。激发性诉求主要研究了恐惧诉求,研究发现,恐惧诉求能增加人们对传播者所建议采取的行为的服从程度。在说服中,轻度的恐惧诉求是最有效的。说明性论据的组织研究了论据的组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典型问题:是否应该明示结论;是否正反两方面的论据都提示给对象。研究发现,智力水平越高,两面提示的效果越明显;智力水平越低,一面提示的效果越明显。

8、受众的研究内容:一是受众的智力水平对说明效果的影响;二是群体归属的影响;三是受众个性因素对可说服性的影响;四是对象是否主动参与;五是传播效果的持久性。霍夫兰认为,可说服性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智力水平和“动机因素”。研究发现,主动参与比被动参与更能有效地改变意见。

9、适合于扩散的创新的特点:相对便利性;兼容性;易用性;可靠性;可感知性。

10、创新扩散中接受者的类型:早期接受者;早期采用者;大多数人;晚期接受者。

11、意见领袖及其特点: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们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们施加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其影响表现在:首先,意见领袖的权威并不来自于正式的授权,他们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同一阶层,而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其次,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经常是水平流动;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意见领袖根据其影响力,可以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罗杰斯将大众传播流分为两类,一类叫信息流,它可以不经过人际网络直接到达个人;另一类叫影响流,一般会经过意见领袖的过滤到达其他社会成员。

12、信息的扩散除了受到传播内容、社会网络的影响,还受到信息接近性和冗余度(重复度)的影响。如果想要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传播内容,就需要大量冗余的信息。同时,信息流总是从儿童流向成人。

13、知沟假说产生的原因: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这一假说也称为“知识沟假说,”是新闻扩散的长期影响。其表现在: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将比文化程度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吸收该话题的知识;在特定时间里,较之未大量宣传的话题,在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上,所获知识与教育程度有关。

造成知沟假说的原因:

(1)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与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相比,前者一般文化程度较高,因而在信息处理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2)现有的知识量存在差异;

(3)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可能有更多的社会联系;(4)选择性接触、接受和记忆的机制也可以发挥作用;(5)大众媒介系统自身的本性就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服务。

14、有信息的扩散中,存在一种特殊信息的扩散,虽然它主要在人际网络中传播,但其产生与大众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是流言传播。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流言的产生决定于两个条件,其公式是:

现代媒体总论

流言传播的机会=个人的关注程度X事件证据的模糊性。

15、对民意现象用现代的思路进行系统研究,开始于李普曼。李普曼出版了《民意》《舆论学》《公众舆论》等经典之作。李普曼证明,大众传播营造的拟态环境根本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他认为,产生民意的“社会现实”在很多方面与“外部现实”存在差异。一方面在来源上受到检查和保密的阻挠,另一方面又受到自然界和社会的障碍。就公众而言,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个体心理的影响。大众媒介从本质上讲,进行的是一种“环境重构”工作。

16、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1)假说的中心思想,是议程设置的第一层。媒介议程由三个因素决定:大众媒介的把关人、具有影响性的媒体以及特定的新闻事件。议程设置第一层成功地证明了媒介可以影响我们想什么。

(2)媒介影响我们怎么想,这是议程设置的第二层,由麦库姆斯在1995年提出。甘耐姆把媒体的框架分为四个维度:新闻涉及的话题;外在表现;认知上的属性;感情属性。

17、沉默螺旋的五个假设:

(1)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个人产生孤独感;(2)个人经常恐惧孤独;

(3)对孤独的恐惧感使得个人不断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4)估计的结果影响了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

(5)这个假设与上述四个假定均有联系。综合起来考虑,上述四个假设形成、巩固和改变民意。

18、纽曼的沉默螺旋理论的观点:

(1)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2)大众传播所营造的“意见环境”常常被当作多数人的意见来看待,从而会对民意产生巨大的影响。

纽曼认为,传播媒介对人们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产生“共鸣效果”);二是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

19、中坚分子: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传播学效果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理论。但该理论存在不足,即按照这一假设,处于劣势地位的意见就没有机会成为优势意见,但是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都是以少数人的意见逐渐被多数人接受为前提的。这部分中坚分子成为新思潮和新思想的传入者,是民意发生转折的关键因素。在引入了中坚分子这个概念后,沉默螺旋理论才比较圆满地解释了民意如休会发生逆转。

20、格鲁尼戈把公众分为四种类型:管闲事的公众;漠然的公众;单一问题的公众;热门问题公众。

第十一章

媒体运用

1、公众构成:媒体公众;员工公众;成员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投资公众;消费者公众;国际公众;特殊公众。其中,与大众传播媒体直接相关的就是媒体公众。

2、大众传播受众的差异主要有三种看法: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

3、受众流失的原因:一是选择机会增加,受众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二是媒体数量增多,受众选择增多,造成每个媒体在全体受众中所占比例有所降低。

4、在受众细分与媒体细分的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缺乏广告支持条件下的媒体细分,媒体的策略要么是以数量取胜,要么是以质量取胜;第二处情况是具有广告支持条件下的媒体细分。

5、两种媒体聚合:纵向聚合和横向聚合。促使媒体聚合的两个因素:一是媒体的增多、观众的流失和制作成本的增大,使得必须进行跨媒体运作才能收回成本;二是媒体技术的发展。纵向聚合指的是拥有从产品生产、分配,到最后销售的整个媒体生产过程的不同公司的聚合。横向聚合指的是同一媒介的不同媒体以及不同媒介的媒体之间的聚合。

6、建立良好媒体关系的原则:

(1)开诚布公。与媒体打交道的时候,最佳的政策是诚实。

(2)及时主动地提供服务。平时要经常与媒体联系,了解新闻报道的重点和动向,经常地向媒体提供共具有新闻价值的有关信息。

现代媒体总论

(3)尊重新闻媒体的工作方式与价值观。(4)适度原则。

(5)平等对待各种新闻媒体。

7、与媒体沟通的具体方法:(1)邀请媒体从业人员参观访问;

(2)安排专人同新闻界联系,提供动态信息;(3)召开新闻发布会。

8、整合营销传播(IMC):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对与某个产品相关的,能导致顾客购买行为或维持其顾客忠诚度的所有信息源进行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的目标是改变消费者头脑中对商品的感知。要改变消费者的感知,具体做法就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寻找他们与商品信息的所有接触点,抓住机会进行信息沟通。整合营销传播与传播营销传播在理念上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信息的双向传播问题,而不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单向地向消费者传播信息。

9、整合营销传播的层次:单个顾客,进行一对一传播;特殊市场;细分市场;整个市场。

10、整合营销公关的概念:整合营销公关指的是计划、执行和评价下述程序的过程,这一程序的目的是通过具有可信度的媒体,传播公司及其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兴趣有关的信息及印象,促进消费者购买,使得消费者满意。公关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品牌知晓,二是建立品牌可信度。

11、公关传播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作用(公关与其他媒体运用的配合):

(1)与广告配合展开宣传。公关活动与广告活动配合展开宣传,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2)配合促销计划的宣传。公关宣传常常通过引起媒体兴趣和报道,使促销活动荡不安引起更多消费者的注意,让促销起到更好的效果。(3)建立与顾客之间的个人关系,影响意见领袖。消费者一旦把品牌视为朋友,就会创造一种很和谐的气氛,会自然地接受该品牌的产品、广告及促销。在决策影响方面,意见领袖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能影响这些在人际网络中非常活跃的人士,就会给营销带来巨大的成功。(4)传播新产品的优点。利用新闻报道传播新产品的特点与新发现的功能是公关活动最常采用的方式。(5)展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12、危机管理的定义及分类:危机管理,是为了防止或改变对公司或组织造成冲击的重大事件而进行的战略战术的准备与应用。按照其所涉及的领域及人员划分,可以分为政治危机、商业危机、卫生危机、文化危机等。政治危机可分为政府危机和国家危机。商业危机可分为经营危机、产品危机、服务危机。

13、危机的特点:不确定性;全新性。

13、在政治危机中,大众媒体此时的信息守望功能与解释联系功能成为其四大功能(其余两个是文化传承与娱乐功能)中最重要的两个。危机事件的扩散有以下规律:新闻越重要,其扩散速度越快;事件越重要,受众差异导致的信息扩散不平衡就越小。

14、大众传播在危机信息传播中的三个特殊效果:一是恐惧传染效果;二是团结效果;三是媒体和公众愿意接受信息审查。

15、政治危机中处理媒体关系的原则:迅速、公开、诚实;适当的过度反应,当公众恐慌带来的危机大于真正危机的时候,政府可以采用过度反应的策略以缓和公众恐慌;果断坚决地传递信息;了解新闻界的需要和节奏;让媒体可以接触到领导层;对新闻发布进行管理;正确对待负面报道。

16、商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1)公司内部原因。包括管理缺乏规范;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市场营销行为失策或实施不当;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处理不当。(2)公司外部原因。包括自然环境突变;企业恶性竞争;政策体制不利;科技负面影响;社会公众的误解;公众的自我保护;新媒介的迅速传播。

17、商业危机管理中的媒体策略:通过媒体进行审判;对媒体提出反驳或诉讼;认错或补偿。

18、商业危机中的处理媒体关系的沟通原则:

上一篇:《初识Internet》教学反思下一篇:科协入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