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角色扮演

2024-06-12

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角色扮演(共13篇)(共13篇)

1.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角色扮演 篇一

从两性差异看当代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与发展

摘要:在女性主义的理论中,男性两性差异包括生理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产生了男女两性不同的角色定位。但是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差异与其说是由生理决定的,毋宁说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两方面看,中国女性解放事业虽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这种丰硕成果下仍掩盖着许多性别分工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女性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道路,但这条漫长的道路也充满了希望。

关键字:女性主义 生理性别 社会性别 中国女性现实处境 女性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似乎获得了和男性同等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机会,并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前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女性问题也仍是公众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女性主义的界定

谈到女性话题,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女性主义这个术语,那么到底什么是女性主义呢?女性主义这一术语来自英文单词“feminism”,最初译为女权主义,之后随着中国妇女研究的发展,又把“feminism”一词译为女性主义。《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对“feminism”一词是这样界定的:“女权/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包括男女平等的信念及一种社会变革的意识形态,旨在消除对妇女及其它受压迫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可见,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问题始终是女性主义的核心话题。人的社会性是通过男性和女性两大主体的互动形成的,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是相对与男性来说的,男女的两性差异曾使女性沦为以男性为主体的他者和第二性的地位。那么,要重新确立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就要从男女两性的差异入手。

二、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话题可谓由来已久,在女性主义研究领域中,男女两性的差异包括生理性别(sex)上的差异和社会性别(gender)差异。

(一)两性的生理性别差异

一个婴儿从一出生就会因为他的生理特征而被确定为男孩或者女孩,这就是生理性别,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这样人类就与自然界其他种类的动物一样,分为雌性两性,即男性和女性。因为女性主要负担生育的责任,所以在身体结构上出现了很多不同于男性的特征。比如男性一般比较高大,体格健壮,相反的女性通常比男性矮,体重较轻,骨骼较为纤细,骨盆较大,以适应怀孕和分娩的需要;男性一般毛发较重,肌肉富有力量,而女性毛发较少,肌肉力量小,体型也比男性更丰满。

从生理性别可以看出,男女之间的本质区别是生理特征的不同,但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生理差别被无限的放大了。因为没有生育的负担,男人一直充当社会的主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地位,而女性却以“贤妻良母”的角色被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失去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将女性限定在家庭领域中,剥夺了女性从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权利和机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儿有泪不轻弹”等传统思想导致了男孩女孩从一出生就要被家庭、社会塑造成约定俗成的“男人”和“女人”,这中后天形成的性格、行为等差异就是社会性别的差异。如果说生理性别是人类进化客观所造成的话,那么社会性别则是人类社会的主观意识的体现。

(二)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盖儿•鲁宾在1975年发表的《妇女交易:“性/政治经济学”笔记》中就提出了性/社会性别制度的概念。“性/社会性别制度是社会将生物的性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品的一整套组织,这些转变了的性需求在这套组织中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两性的差异已经不只是生物特征在其作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对女性的定位大多来源于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性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理特征,而且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

在孩童时代,男孩就被告知要有男子汉气概和阳刚之气,要勇于挑战,要成为命运的主宰;相反,女孩则始终被提醒要具有女性气质和阴柔之美,要温顺、服从。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稳定的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就意识到了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问题,她说:“男女之间的差异是他们的环境不同的结果。”在这本书中,波伏娃还提到了社会在女性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她说:“女人是逐渐形成的。从生理、心理或是经济因素,没有任何的既定的命运可以决定人类中的女性在社会中所表现的形象。决定这种处于男人和阉人中间的、有着所谓女性气质的人种的是整个文明体系。”④

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差异与其说是由生理决定的,毋宁说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人的性别意识以及男女性在性格、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是在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是社会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看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与发展

(一)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决定要辩证的看两性差异

1、过去强调“男女平等”的局限性

自五四运动是中国就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建国后男女平等更是作为法律条文被列入宪法当中。但是早期强调的男女平等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之处。男女平等过于强调男女的同等、均等,把男性和女性都放在相同的要求和标准之下,而这个标准实际就是男权社会的标准。女性若要享受到男性的社会特权就必须用男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甚至要成为男人。为了能像男人一样不受牵累的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许多女性甚至选择了独身。这个时候,女性因能够闯入男性的社会而获得强烈的解放感、自由感和满足,像男人一样甚至成了女性主义者也认同的女性解放目标。

这种“男女平等”的思想其实忽视了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忽视了女性生育的重担和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表面看起来的平等也掩盖了真正的不平等。

2、真正的男女平等要实现性别公正

生理差异决定男女平等不能忽视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和生育要求。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需要来自男性群体的帮助;在职业分配中,不应强迫女性从事高空、矿山、水下作业等重体力或不利于女性生理健康的工作。这是由男女的身体机能决定的不可改变的事实。同时也要考虑到女性在语言、情感、交际等方面的优势,让女性在教育等行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从社会性别上看,不应对女性角色定位进行一成不变的设定,将女性限定在家庭内部而认为只有男性才能更好的涉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应改变传统的女性就应该怎样或不应怎样,男性就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性别角色期待。

从某种程度上讲,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是个体差异的群体化表现。既然每个个体都应该被给与平等的机会,都有权利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的选择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那么男女两性也应该具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选择的机会,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与意愿选择自己在家庭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角色和地位,并能做到相互帮助和补充。这样做才是性别公正的表现,也就是说“男人能干的,女人不一定都能干;女人能干的,男人不一定都能干;男人干得好的,女人不一定能干好;女人能干好的,男人不一定能干好。男女不仅仅是有别,更为重要的是互补和男女两性的各尽所能。”⑤

(二)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

1、妇女解放的丰硕成果下仍掩盖这许多性别歧视

早在1950年,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权益就收到宪法的保护,此外在劳动法、婚姻法等多项法律中都规定了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益。女性的就业率也大幅度上升,在教育等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为女性的解放和妇女地位的提高提供了空前的契机。可以说,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中国妇女在许多方面已经获得解放。但是这种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却掩盖了仍然存在的大量的性别不公正的现象。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的总体差距仍然存在,妇女在家庭、教育、工作、晋升等诸多方面仍然受到许多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首先,从意识形态上看,“女主内,男主外”,“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男人的能力比女人强”“男人就要在外打拼,养家糊口”,“女人就要在家生儿育女,做个贤妻良母”等传统两性观依然盛行不衰。尤其是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思想严重影响了女孩的受教育问题。

其次,从社会分工上看,尽管女性参与就业的比例很高,但是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的就业率要远远低于男性的就业率。女性因怀孕生子的生理因素在求职就业中收到歧视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很多用人单位甚至在招聘中明确规定“男性优先”“未婚”等条件。即使那些为事业奋斗的职业女性在职业晋升中也会受到“玻璃天花板效应”的阻碍,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

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女性往往被要求承担比男性更多的家务劳动。即使是与男性一样有着固定工作的女性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也要多于男性,大部分城市女性承担双重负担:一方面从事全职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完成大部分家务劳动。

现代女性在工作上被要求:要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她们又必须履行传统观念所要求的:做一个“照顾丈夫的好妻子”“关心孩子的好母亲”“孝顺公婆的好儿媳”,除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意外,她们还要精打细算的处理好整个家庭的里外关系。也就是说现代女性需要很好地兼顾社会和家庭。这种双重要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女性在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矛盾冲突。

(三)怎样实现女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

女性发展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决定了中国女性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女性能够拥有与男性同等的自由而公正的参与社会的机会呢?

1、从家庭生活方面来说

男性和女性对家庭有同等的责任和义务,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应摆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改变女性把过多精力投注于家庭和社会参与边缘化的现状。这需要男女两性同时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在女性大规模参与社会,走进公共领域的同时,男性也应该适当的退回到家庭中,分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和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正如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口号一样:“分一半家务给男性,分一半权利给女性。"而作为女性也要提高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认可,大胆的参与社会竞争,追求事业的成功,更加全面地走向社会。

2、从社会文化制度来看

“男尊女卑”的封建父权制文化从方方面面压制了女性的发展。虽然落后的封建制度已经废除了上百年了,但是父权制的文化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男孩可以传宗接代”“女孩早晚是别人家的人”等各种传统思想依然深入人心。因此,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和性别公正就需要把这些落后的传统性别观念从人们心中彻底清除,并建立新的较为先进的性别文化。这种新的性别文化应该以尊重男女平等为基础,给予男女两性平等的机会、权利和责任。使得每个个体,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实现充分独立和自由。

纵观中国女性的解放道路,中国女性解放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显著成就,但当代女性发展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也不可忽视。女性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道路,但这条漫长的道路也充满了希望。

参考文献

[1]谭兢嫦、信春鹰主编:《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5年。

[2]Gayle Rubin,/The Traffic in Women:Notes on the-Political Economy.of Sex0,引自5Modern Feminisms6,ed.by Maggie Hum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2,pp.257-258.[3]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西北出版社2009年。[4]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西北出版社2009年。

[5]《性别公正——女性主义研究的现代理念》杨丹 学术论坛 2008年第九期。

2.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角色扮演 篇二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 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就是大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的锤炼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成熟的合格成员, 即社会人的过程。

(一) 大学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目前, 大学生“三观”发展还没有完全达到社会赋予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规范要求。大学生“三观”意识薄弱, 甚至某些学生的发展还停留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水平上, 没有对自身角色重新进行定位。而大学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因此, 要做一个负责人的大学生, 在大学时期就要牢固地树立“三观”。

(二) 大学时期是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关键时期

大学时期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的积累是完成社会化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和珍惜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 认真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 完成大学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 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作为未来新生力量, 享有接受高等知识教育的权利, 享有丰富便利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 就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

(三) 大学时期是锻炼人际交往、发展友谊的良好时期

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习与其他人相处之道, 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在大学时期, 人际交往趋向于单纯的师生、同学、朋友关系, 是一种极易友好相处的近乎没有竞争的关系。所以, 在大学时期容易结交到真朋友, 或是发生真感情。这一时期所交往的朋友会影响大学时期的生活方式、性格爱好乃至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当代大学生的角色扮演现状

(一) 大学生的角色意识

大学生的角色意识是在非理性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而作为一个群体, 他们的角色意识是多样化的, 关于大学生角色意识的认知和转变, 借鲁迅先生的四部文集名来趣解:大一——呐喊,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一的新生带着憧憬和理想, 兴奋地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 充满激情。大二——伤逝, 知道自己不知道。经过大一的激情和狂躁, 经历了梦想和现实的碰撞, 逃过课, 旷过操, 失过恋打过架也喝醉过, 开始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大三——彷徨, 不知道自己知道。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技能, 想去创业没有资金不够坚定, 想去进修身边学习阻碍又太多。大四——朝花夕拾, 知道自己知道。经历了坎坷和探索, 终于知道自己是谁, 有多大能力。大学生活给了自己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找到了自己的角色的同时, 大学生活也要结束了。

(二) 当代大学生角色意识不清的表现

各类高校在新生入学伊始, 都要进行各种入学教育, 发放学生守则, 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 仍有些大学生偏离轨道, 没有扮演好自身角色, 即出现了角色错位。这些角色错位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中心型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私、唯我独尊的本位主义使他们不喜欢受到纪律的约束, 以自我为中心, 过分强调“自我”, 集体主义和公德意识淡漠, 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将自我凌驾于一切之上, 经常陶醉在自我的未来幻想之中。

2、主次不清型

所谓的“主次不清”, 就是角色多样化与主要角色的冲突。对当代大学生而言, “学生”是其主要角色, 但这不意味着只有一个角色。不管扮演什么, 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和要求, 都需要大学生恰如其分地把每个角色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

3、“不知转换”型

大学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系统, 所谓的“不知转换”, 就是当所处的环境和场合变换时, 应不断调节调适, 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 而并非不知变通, 墨守一种固定不变的角色, 那样势必会陷入角色固守所带来的尴尬和不安中。

4、“圣贤书至上”型

据调查, 从各大高校、社会所反馈的信息得出:“大学生全面发展名不副实”, “不少大学毕业生是不合格的劳动者”。而对人际关系、人际规范则表现出难以应对的淡漠状态。

5、随波逐流型

有的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 忘记或模糊了自我的正确定位并对此感到不安与失落。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失去了角色的自我认知感和生命存在感, 烦劳、苦闷、绝望等情绪不断潜滋暗长起来。以上偏差严重影响了角色的成功扮演, 针对大学生社会角色的失调现象, 各方面应给予积极和适当的调适。

三、大学生角色调适的途径探析

(一) 学生自己的个人调适

个人调适是大学生角色调适的重要因素。它对校园主体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每一个人产生支配作用, 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接受教育, 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1、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定位。

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 使自己已形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得到强化, 通过自我教育明辨是非, 唤醒主题意识, 加强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在行为过程中确定最佳目标, 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不断完善自我

2、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素质。

在校期间做好扎实的知识储备, 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体系;同时掌握基本的技能与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开拓能力, 努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认识水平, 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与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紧密联合起来。

3、加强道德修养, 遵纪守法。

提高受挫能力, 增强自信心, 更好地适应和掌控大学生活, 为快速适应更为复杂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 需要来自学生家庭的帮助

家庭调适是大学生角色调适的必要因素。在家庭生活中, 父母应及时沟通、宽容和教导孩子, 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并积极与学校教师保持适当的联系。同时, 其角色扮演的好坏也影响和熏陶着孩子的言行举止, 避免角色误导、角色失调现象的发生。当产生问题时, 健康、科学和理智的处理。

(三) 学校调适

学校调适也是大学生角色调适的主要因素。学校在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也是最主要的调适主体。应该加强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强化大学生角色意识教育。

1、通过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要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 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通过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各方面的能力的组合。较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优秀人才的体现, 通过学风建设活动, 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增进同学间的团结, 养成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 在能力与思想境界上得到双重锻炼和提升。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

通过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应对压力和调控自我的方法,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增强大学生抵抗心理危机的能力, 提高其角色扮演水平。

4、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实际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 使大学生有机会在社会中扮演真实的角色, 使他们深刻地领悟社会对角色的规范和要求,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更有针对性地自觉按照角色的要求, 努力缩小自己和角色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 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活动, 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

总之,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有着许多的不足, 大学生角色扮演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也许在前行的道路上会走弯路, 但他们会不断前进, 因为他们是社会的生力军, 是国家的未来。

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本文以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说明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机构及大学生角色的定位、角色偏差和如何调适等问题, 对于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所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化,角色意识,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杨楠, 浅谈大学生角色意识的养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2) 。

[2]杨鑫、姜浩、徐雁红, 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与人生价值实现[N], 前沿, 2009 (9) 。

[3]李丹, 曹敏, 浅谈大学生的角色定位[Z], 西华师范大学:李丹, 曹敏, 2011。

3.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角色扮演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角色认知;角色转换

引言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所谓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及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及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认知是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身份、权利与义务的认识;而角色转换是指人们伴随着身份角色和社会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换。任何一个人只有在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角色后,才可能适当地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可能在必要时,准确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可以说,角色认知是角色转换的前提。

一 、高校学生生活现状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大学校园里依然有部分学生忙碌地穿梭于图书馆与自习教室、实验室,或是积极地投身于各项实践活动。然而,却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无所事事,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他们或沉迷于网络游戏、玄幻小说,或专注于谈情说爱,热衷各类兼职,诸如此类,大学时光逐日荒废,等到毕业时才惊觉自己毫无知识或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即使能够就业,在工作之初亦存在种种不适与窘境。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种种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特定时期的特定角色,以及该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他们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而履行新的权利和义务。

二 、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之一:中学生到大学生

从中学时代迈入大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跨越,由此也必然给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变化。首先,从思想方面,告别了高考这一明确目标,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完全松懈。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许多学生不明白自己到底有何目标,因而无所事事。其次,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时代亦有着天壤之别,不再是以应试为目标,重在技能的培养知识的积累;不再面临家长与老师的时刻监督,重在自身的自觉、自主学习。再次,在日常生活方面,他们面临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需要能够独立安排好时间,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处理生活琐事。

以上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广大新生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适时地从中学时代的未成年角色转换为大学时代的成年人角色,要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当然,这个转换绝不是一蹉而就的,但学生至少要有这种意识,从一个备受家庭庇护的孩子过渡到遵章守纪、自主自觉而独立的公民。

角色转换之二: 大学生到社会职业人

经过三到四年的学习,每年都有大批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首先,从择业来看,很多学生的择业过程往往并不顺利。究其原因:第一,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领域或性质,如此盲目必然给就业带来难度。第二,大学期间并未认真学习,自身有限的知识或技能储备,当然会给就业择业增加难度。第三,有些学生有着相对清晰的职业目标,亦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但对工作环境或薪资待遇等的期望或要求过高,没有能够适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导致用人单位望而却步,人为地提高了自身就业难度。

其次,从人际关系来看,大学时代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对简单,然而职场的人际关系却复杂微妙。最后,从日常生活来看,大学时学生们基本住寝室集体生活,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而毕业后多数学生需要自己解决住宿吃饭等问题。

由此,毕业生们应适时地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清新环境对自身在心理、工作能力、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新要求,顺利由在校学生转换为社会职业人。

三、 角色转换的路径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无论是由高中时代的未成年人角色转换为大学时的准成年人角色,或是由大学时代的学生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社会职业人角色,这两次转换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科学自我评估

如前所述,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并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的目标,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领域也毫无概念。另一方面,在毕业选择职业的时候,既不能准确评价自身的能力,也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性格、兴趣、物质需求、心理需求等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必然会影响到其决策是否正确。

因此,学生们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和学习。高校辅导为其提供了正确的方式方法,但学生自身科学的自我评价、定位以及对外部就业环境的了解更为重要。有了清晰的学业、职业规划,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大学时光。

(二)加强角色学习,强化职业角色意识,运用角色规范

所谓角色学习,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时期扮演的特定角色、以及该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义务、态度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综合学习与掌握,从而使自身达到他人或社会对该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再从在校大学生到初入社会的职业人,学生的角色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加强角色学习,增进角色认知,才能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最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首先,自觉地进行角色学习。目前各院校在学生入学之初组织有相关的专业教育,详细介绍了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主要就业领域;学生即将毕业之际也安排了就业讲座,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要求。学生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相关信息,领悟社会或岗位对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交礼仪、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的期望,从而努力缩小自身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其次,积极参与角色训练。在角色学习后,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尽快进入角色,体验角色,适应角色。就目前的条件而言,各专业的安排的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培训、沙盘模拟等形式都是具有角色训练意义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从而增进角色认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而且还能够丰富他们社会阅历,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职业人的角色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自觉运用角色规范。无论是前期的角色学习或是角色训练,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第一,在学习方面,无论是大学期间抑或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要不断学习,可能仍有他人的引导和帮助,但在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方面与中学时代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探索一条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自主学习方式。第二,在生活方面,要增强独立自立意识,妥善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第三,在人际关系方面,要用成人或未来社会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团队精神、懂人际礼仪、具备较强的沟通技能。最后,在日常行为方面,应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吃苦耐劳,在校学习期间,部分学生动辄会因一些琐事请假缺课,不妨试着从一名在岗工作人员的角度想想,随意请假及其影响和后果。

四、结语

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再从大学时代到走向社会,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或是从“在校大学生”到“在岗人员”头衔的外在改变,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方式、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独立意识等方面的内在改变。这是一个长久渐变的过程,既需要高校的适当引导,家人朋友的鼓励,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从角色认知到角色转换,在校期间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将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毕业之际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性格以及就业市场的要求就业择业;毕业后在新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角色,不断完善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素娟,张水心.探析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与适应[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6.

4.大学生家庭角色体验实践报告 篇四

学院: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13级5班 作者:苏顺生 学号:201300150151

摘 要:人生在世,对我们最无私的莫过于我们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劳会使我们更加感念父母对我们的种种付出,种种牺牲,让我们感念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因此,与父母交换角色,体验父母的辛勤付出十分必要。

关键字: 家庭;父母;交换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而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呵护中长大的他们似乎是很少能了解到父母养育儿女的辛酸苦楚,也很少能明白父母血汗钱的来之不易,更加难以明白父母维系一个家庭要付出多少的心思。因此,我决定以家庭角色互换为主题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在将我的想法及目的告诉父母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我在家中开始啦为期一周的家庭角色互换活动。前三天,我在家中体验母亲的角色,期间要跟随妈妈做饭,洗衣,买菜,管理家庭的经济账目。其后三天跟随父亲下地干农活,接待来客,以及对家里的器具修修补补。最后一天听取爸妈对我的一些建议及评价。

开始的第一天,可能是自己还保留有三分的热情,所以一上午都跟在妈妈的后面,非常积极的帮着妈妈做这做那,妈妈看起来也很高兴,可是到下午,我明显开始不耐烦,因为妈妈走老走去做的几乎总是同一件事,非常的枯燥,非常的乏味。看着我的样子,妈妈不禁劝我放弃。根着妈妈做的第一件事是洗衣服。我本以为自己很会洗衣服,但是当我把手放到冰冷的洗衣水中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彻底错啦。大冬天把手放到冷水中,不用一会功夫手就冻僵,根本不能动,更别说是洗衣服啦。我曾问妈妈为什么不加一点热水,后来才知道那样对衣服不好。第二件事是做饭,做饭时的油烟让我睁不开眼,让我不住的咳嗽,站在旁边被火烤的脸生痛。不经过这一番体验,哪里知道这美味可口的饭菜后面竟是隐藏着如此的辛劳,换句话说,饭菜可口之处并不是厨艺的高低,而是烧菜时付出的辛劳。人人都知道青春无价,但又有谁知道母亲的青春都已经被这些油烟夺走呢?跟随妈妈做的第三件事是买菜,不去不知道,原来卖菜有这么多的门道,简简单单的就在买一个韭菜时,品质差不多的东西竟然三个人给出三个完全不同的价格,这可谓是“货比三家”,妈妈告诉我,小贩可能会看我年纪不大故意的抬高价格,买的时候多走走转转问问,比较一下东西的质量跟价格,别花冤枉钱。回到家后,妈妈提醒我说,每次买完东西回来看看自己剩多少钱,算算自己花了多少钱,要知道钱“花掉不心痛,丢掉心痛”。

跟着妈妈这三天,我真心的感觉到这些生活琐事后隐藏的大学问。好男儿 “齐家”中“齐家”是否包含这些学问?

之后是跟着爸爸干农活,冬天能干的活不多,最多的是去地里刨白菜,因为怕白菜会烂掉,或是会是水而变得不新鲜,所以农村都是把白菜埋在地下,吃的时候再挖出来。冬天地上结冰,要从地下挖出东西来谈何容易。我跟父亲两个人忙活半天,累的满头大汗,才刨出来不过是五六棵白菜。现在想想尽管当时还不是严冬酷暑,但是父亲自己挖出来这么大一个菜窖,是要费多少的气力,父亲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啊。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父亲,可能唯一的就是“坚强”。逢近年关,家里的来客很多,走走去去的,都需要父亲这个一家之主来接待。席间我跟随着父亲招待来客,我观察着他们的谈笑举止,发现其实真正的成熟和谦虚应该是近义词。长辈们之间的举止是那么的自然,他们从不会故意的宣扬自己,也不会去贬低别人。他们总会对听到的事情做出一些比较客观,公正的个人分析,尽管有时候会掺杂一些个人看法。其实,跟长辈们一起聊天时真正吸引我的是长辈们见识的广博以及他们对事情认识的深刻成度,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阅历吧。接下来,我跟爸爸一起修理我们家的小推车,家里的小推车因为长期的风吹日晒,已经锈迹斑斑,车胎也已经瘪啦。父亲年轻时曾经在机械厂当过工人,修一个独轮车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可是我看到那些油污时却有些打退堂鼓。拆卸,补胎,打气,除锈,涂漆,组装。一系列的工作做完,一辆破旧的小推车竟然又能够继续他的使命。妈妈说的好“日子就是这样过的”。也许这就是“破家值万贯”的真实写照。父子俩满手油污,相顾无言。

最后一天老实巴交的爸妈没有过多的对我进行评价,只是再次告诫我好好学习罢啦。

一周的体验使我明白为人父母,承担起一个家庭并不容易。对于爸妈来说,家就是“天”无论任何时候,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家的利益,为了我们的家庭,父母愿意放弃他们珍贵的青春,不顾他们珍贵的健康。只要家人尤其是他们的儿子能够顺顺利利的,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在这一周里,爸妈教会了我节约,有些东西看似不能用,就像我家的小推车,但是或许修一下还是可以用的。教会了我谦虚,无论是和谁交谈,故意的抬高自己或贬低别人都是无礼的,对待事情客观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好,其他的无需多言。教会了我做事情三思而后行,就想买韭菜一样,多了解一些信息,多想想利弊,而后再作出决定。这样会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5.大学生受骗的逆向角色转换研究 篇五

在诈骗案中,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客观上存在一个角色转换的普遍规律,这一转换呈现正向转换和逆向转换两种状态.大学生因其固有的心理特征,一旦受骗后,易朝着逆向转换.文章分析了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角色转换和受骗后客观存在着逆向转换的`心理特征,提出了预防大学生受骗后角色逆向转换的对策.

作 者:郝桂艳 HAO Gui-yan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大学生   加害人   被害人   角色  

6.浅谈大学生干部如何尽快转变角色 篇六

为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的整体队伍素质,在新时期消防部队发展以来,消防部队招收了不少地方大学入伍的干部充实到基层中队工作。本人为2011级地方入警大学生,在经过为期长达一年的艰苦培训后,我们满怀抱负走进基层中队的营区,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经过将近20天的适应和学习,我发现现实与想象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之前培训期间,我们也到基层锻炼过,但如今的身份、观点以及职责都有着很大的转变,许多客观问题渐渐凸显。如:

一对业务不熟悉,工作较为被动,工作压力大。

二对于中队日常管理及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如何带兵的问题比较陌生,而且额待解决。

三专业“不对口”,特长得不到发挥。

作为一名刚走上基层工作岗位的入警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部队缺乏了解,工作、生活存在种种困惑和疑难,这是我们目前要面对也必须面对的现实。怎样才能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自我努力的同时也向中队主官进行了请教,指导员同志对我的困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反复思考总结,我们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入警大学生都是怀着满腔热血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部队,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然而真正到了部队,到了基层,却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我们消防工作的特殊性,于是难免会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这样工作上就会陷入被动;再者,到了基层单位以后,由于专业不对口,有一种“门外汉”的感觉,感觉到自己的才能无施展之地,产生了消极怠工的思想,得过且过。因此对我们刚分到基层的入警大学生来说,一定要端正入伍动机,树立“扎根基层,献身消防”的坚定信念,甘于吃苦,勇于奉献,从思想上树立爱岗敬业。

二是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不要只注重客观条件,而不讲主观条件。不要问组织为我提供了什么,而要问我为单位做了什么,要讲奉献而不应讲索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其次,要处理好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的任务。同事之间相处,要谦虚谨慎,不懂之处,多向他们请教。古人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学多问总是有好处的。面对新的环境,也许会感觉到孤独,感到无助。这时,我们应该走到同事中间去加强与他们的交流,而不是固步自封。

三是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高超的管理水平以及部队凝聚力、士气、技能和勇敢精神,是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平时的军队管理能力是保证战时提高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中队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加强培养管理的基本功,树立新形势下的科学管理观念,提高部队管理效能。首先,我们必须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加深与战士的感情,和战士打成一片;其次,要有知人之明,用人之能,容人之度,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从严、从

细、从实,坚持依法带兵,以德带兵,以情带兵;再次,注重用知识带兵,发挥自身优点,带动战士的学习热情。最后,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在战士中的威信。

第四是发挥自身特长及优势去建设中队。我们入警大学生的思想

活跃,知识面比较丰富,这些是加强开展警营文化建设的最好资本。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挥自身特长,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多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中队警营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干部树立以队为家的思想,把建设中队当作建设自己家一样尽心尽力,把中队全体官兵当做是自己的兄弟一样去相处。

与此同时,我们自身对基层工作生活的认知也存在一些误区,在自身上有以下几点问题明显突出:

一思想上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大。

二工作上急于被领导和同志们认可,导致急功近利的现象产生。

三带兵上身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普遍较差,组训能力弱。这些都是些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忽视的自身问题,他会影响到我们适应基层生活的进度,甚至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呢?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之前一年我们完成了从一名地方大学生

向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现在需要我们尽快完成向一名合格警官的角色转变。从一名在校大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换中,最重要的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牢固树立军人意识,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知识面广、文化水平高的优势,将科学理论应用到工作

实践相结合,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努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要找准定位。与部队生长干部相比, 我们地方大学生入警干

部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时间较长, 文化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 但实践经验不足;思想活跃, 理解、接受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较强, 但吃苦精神差;思想品德好, 但大多数出了校门就到了营门,社会经验差, 人际交往能力很弱。地方大学生入警干部要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学历高并不等于能力强,要彻底抛弃大学生的架子,谦虚谨慎,虚心学习,既要将自己放在大的社会环境和相应条件下认识自己的能力、作用、责任、地位等,也要将自己放在小的环境下,放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从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作用、地位、责任,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会对入警大学生构建理想的自我、正确地发展自我和处理人际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我们地方大学生入警干部要摆正自身的位置,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要多向各级领导学习, 多向部队生长干部学习,多向老兵学习。要与部队生长干部互相理解, 互相包容, 取长补短,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是要制定目标,建立自信。我们对于自己文化层次高,知识面

广的优势不能得意忘形,对于自己涉世不深,实践经验少的劣势要有一个充分清醒的认识,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给自己制定一个远期目标和近期阶段性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来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四是要脚踏实地的干实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部队是强调集体的地方,地方大学生到了部队,要切忌个人主义。在生活上,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我们许多人来部队的时候,都带着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事实上,一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等着我们去干,我们能干的,就是身边的小事情,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是小事,但足以体现一个人的作风和素质,能把小事干得有条不紊、干净利索,就是能力的体现。要知道,小事情都干不好,领导是不会把大事情交给我们做的。

7.大学生创业角色扮演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一、大学生创业与角色期望的差距

大学生创业角色期望是指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符合其身份的期望。从当前来看,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与角色期望尚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期望大学生创业的规模、比例得到扩大和提高,而实际上在校或毕业大学生创业比例偏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随后经历9所高校试点、全面推进等阶段,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尽管政策不断深入推进,但却存在国家、高校政策支持多、对大学生创业期望高,而大学生创业冷的实际情况。根据2014年3月麦可思对毕业半年后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共26.8万人的样本调研发现,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的比例以及2011届1.6%的比例略高[2]。自主创业比例虽有上升趋势,但与699万的2013届毕业生数量相比,比例依然偏低。

二是在创业质量上,从《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来看,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期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看出,国家期望更多的是激发大学生依托专业和创新能力开展机会型创业。而目前大学生创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高科技创业少,没有显现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优势。麦可思调研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是教育业(15%)、零售商业(13.3%)[2],偏向生存型创业。另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分布不均,创业人员以文科类专业为主[3]。

三是从创业的时间期望来看,国家、高校期望有更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或大学刚毕业时就开展创业活动。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选择毕业这一时点就创业的比例不高。中国社会科学院针对12所高校1678名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显示,毕业就在行动上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极少,只有1%的毕业生开始创业或准备创业,而重点本科高校毕业生只有0.1%选择自主创业[4]。他们认为毕业离校后马上创业并不是明智选择。部分研究者还认为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的重点不应放在应届毕业生身上,而应针对已经积攒了一些工作经验和资金,并对相应行业特点有一些了解的毕业生。

二、大学生创业角色认知模糊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缺少系统有效的、符合创业真实情境的创业培训,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重结果导向、轻行为导向的绩效观念,使大学生普遍对创业的角色认知缺乏明确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创业目的、创业方向、创业政策、创业自我效能的模糊认识上。

(一)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不够明确,规划不足

大学生把创业作为人生理想的较少。针对参加第八届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决赛的4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研显示,尽管有58.9%的学生认为“创业的人生,才是辉煌的”,但是“以创业作为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例却降至40.6%。入围省级创业计划竞赛决赛的作品一般都是特等奖或一等奖,其中特等奖作品还被推荐参加全国创业计划竞赛,这些参赛学生从校赛到省赛,一般都要经过半年左右的创业思考和实践,并完成一份非常详尽的商业计划,但他们中却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以创业作为理想的现象值得深思。

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还了解到,一部分大学生创业是本着锻炼自己的目的,没有长远打算,准备做做看看;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赚快钱,当调研“如果你拥有一项专利,并创办公司,您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时,有53%学生选择“转让专利和公司,赚一大笔钱”,而选择“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比例较低,为16.8%。

(二)大学生在创业的方向选择上有冷静思考,但缺乏践行的方向感

针对全国30所高校2827名大学生开展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调研显示,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最多的前四位分别为“商品流运/代理行业”(36.6%)、“服务业”(30.8%)、“高科技(IT、生物等)行业(19.3%)”和“房地产等高投入行业”(5.9%),表现出在创业方向选择上有清晰的认识,但是从大学期间从事的经济活动上看,与所选择的创业领域相关的实践却存在缺位。调研表明,大学期间从事的经济活动最多的为家教、代课(40.2%)、促销(29.4%)、餐厅钟点工(13.5%),这些经济活动参与便利,对大学生简单易行,但这些经济活动内容缺乏挑战性,不利于大学生管理能力和创业技能的锻炼。

另外,大学生普遍缺乏成果转化意识,随着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日益普及,学生中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但由于缺少与需求对接的市场化选题、对创业有关行业信息关注不足等,造成很多大学生创新成果应用性差,可进行孵化开展创业的成果十分有限。

(三)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认知模糊

大学生对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创业扶持政策以及具体的优惠措施了解不多。一方面因为缺乏政府直接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大范围的政策宣讲和通用培训;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方面,更偏向于就业政策的介绍和宣讲,而对于创业优惠政策往往是一带而过,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同时,对于最新出台的创业政策,各个省份、高校的落实执行情况也不够及时。

(四)从自我效能感来看,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信心不足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能够成功的扮演创业者角色和完成创业核心任务的信念强度[5]。自我效能感作为衡量自身完成创业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从全国30所高校2827名大学生的调研来看,大学生面对自己的创业前景显得信心不足。有42.6%的大学生感到“有压力”,32.8%的大学生感到“迷茫”,5.2%的大学生感觉有“赌博感”,三项所占比例合计为80.6%,而对自己创业前景“自信”的比例仅为16.7%。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不高的情况,发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创业特质、内驱力、价值、标准、社会动机等创业鉴别性胜任力培养不足,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有待提高。

三、大学生创业的角色冲突

在社会现实中,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6]。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角色冲突,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效果。

(一)学业与创业者角色的冲突

此种冲突集中表现在大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与创业实践所需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冲突,这一角色冲突常常令大学生对创业理想的追求茫然失措、左右为难,甚至顾此失彼。

大学学业生涯是人的生命周期中的特定阶段,存在明确的起点与目标。一年级可以视为学业发展定位准备期,是适应生活、学习基础课程,二、三年级是发展定位期和执行期,阶段任务分别是设计学业整体目标以及具体实施发展目标,而四年级是冲刺转型期,即为职业目标做准备[7]。深入分析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可能开展创业训练或实践的时间应在大学三、四年级,而二年级应为创业的设计或准备阶段。当二年级学生普遍存在考证、兼职、担任学生干部、创业训练等诸多选择,就会出现选择性危机。

目前大学生创业包括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两种类型,机会型创业是开展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创业活动,这一创业类型往往是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虽然也面临着初创的创业项目事务性工作繁琐等情况,但与学业冲突较小。机会型创业是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期望和未来主流方向,但目前大学生更多开展的还是以满足生计为主的生存型创业。当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生存型创业锻炼或实践时,势必与专业学习发生明显冲突,影响学业,其开展创业的机会成本较大。

(二)子女角色与创业失败的冲突

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父母普遍希望子女安稳的找到一份工作或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期望子女逐步稳定发展,同时又望子成龙,对代际间的向上流动充满期待。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金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养儿防老也是父母对于子女的角色期望。而创业活动充满着不确定性,存在着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团队存续风险、法律风险、经济波动风险等,加之社会尚缺乏宽容创业失败的氛围、保障创业失败的政策措施等,因此大学生如果创业失败,势必加重个人、家庭的负担,子女角色与创业者角色就会产生明显冲突。

四、强化大学生创业角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生创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创业锻炼或实践过程中,因心理压力大、角色冲突等较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创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十分重要。

从目前来看,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帮扶中,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实践中心,提供创业辅导等,但专门开展的心理帮助缺乏。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减压活动、心理行为训练来帮助创业大学生端正心态,排解不良情绪。目前很多高校都建有心理咨询室,可以将心理咨询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定期专门面向创业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倾听创业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心路历程、心灵感悟,为他们排忧解难,减掉思想包袱,增强他们创业的自信心。针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压力大、困难较多的情况,可开展音乐疗法、心理宣泄等心理减压活动,减轻负面情绪,充盈青春正能量。另外,面向大学生创业小组、团队或模拟公司、初创企业,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创业大学生对“团队”“奉献”“风险承担”等创业成功要素的认知体验,提高创业大学生的组织、协调、领导团队的能力,增强初创公司核心成员的集体凝聚力。

(二)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训练

公益创业又叫社会创业,是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并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公益创业的训练更适合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因为在校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积极性高,可以引导学生将公益活动项目转化为公益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公益创业初始投入少,且对大学生而言,能够锻炼他们发现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训练可以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加强公益创业的教学。公益创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于2006年被引入中国,湖南大学较早开展了公益创业教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部分高校在公共管理专业开设了课程。目前,随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升格为包含大学生创业赛、公益创业赛、创业实践挑战赛三项主体赛事的“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正越来越被高校和广大学生所熟知,但公益创业教学却缺乏或系统化不足。因此,应加强公益创业教学,大力培养师资,面向学生讲授公益创业包含的公益性、实践性、创业性特征等,传授学生公益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现社会问题。公益创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发现社会问题、实践并解决社会问题,而这一过程需要大学生通过社会观察或实践、了解社会来实现。如2014年“创青春”公益创业赛金奖项目“五彩石计划”,就是重庆大学学生在2014年暑期深入山区社会实践而策划开展的。这些大学生以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开展五彩方格计划,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作业批改,通过文字发现孩子们隐藏的心理问题。

三是用主流价值观引导青年,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和公益精神。如北京邮电大学的“高校正能量联盟”,在实践中与17个省份71所高校的118支团队建立联系,通过网络平台搭建,为高校公益团队提供各项服务及指导。高校志愿服务类、公益类社团还可以积极参与政府的公共服务购买,尝试志愿服务项目向公共服务项目再向公益创业项目的转化。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协同孵化平台

大学生通过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活动,研发和创造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创业成果,但成果转化为创业企业的相对较少。许多国家测算,依靠科技成果创办企业的成活率一般不超过30%,而经过孵化和培育,成活率一般都高达80%以上,显示了孵化对于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可以积极探索在创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平台,来促进学生创业成果的孵化,推进机会型创业。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高校选拔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及成果转化意识不强的问题。以制度和激励措施引导大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设置学分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项科技赛事或创业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化选题,学校广泛调研企业技术难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立创新创业项目选题指南,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价值。

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培训孵化平台。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协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于入园项目,在场地、资金、税收方面给予特殊待遇。同时,积极探索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风险投资家、企业家等,担任培训讲师和项目导师,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孵化通用培训,指导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另外,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的政策保障平台建设。由政府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健全大学生创业的失业保障体系等,来发挥政策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如武汉市政府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鼓励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创新性提出创业时间可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每年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给予不低于30万元的资助,这些都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发挥辅导员在创业辅导中的作用

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联系最为紧密,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对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创新创业需求较为了解,可以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角色认知提供帮助。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也对中、高级职称的辅导员在学生创业辅导工作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探索并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根据辅导员职责,把辅导员工作的基础课模块和专项课模块与创业教育贯通,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辅导中的作用。

在基础指导课模块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单元,此单元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五个子课程,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中级职称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要求为基础,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成才观,开展辅导员创业辅导的基础指导课教学。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流思想教育内容与创业教育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创业社会动机,提升大学生创业鉴别性胜任力。

通过辅导员专项课模块,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级职称辅导员的要求为基础,即总结凝练实际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律,为学生开展基本的创业指导。通过客观全面的为学生分析创业环境、政策、行业前景,使大学生对创业拥有全面的认识,树立创业的信心,为开展创业储备更多的知识。辅导员课程化对于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从2009年开始探索该项工作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工作成果在国内多所高校进行了推广。

(五)运用新媒体营造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

新媒体因其具有互动性、开放性、超时空性、个性化等特征,迎合了当前90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深受大学生喜爱。可以利用新媒体与大学生的密切联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创业的角色认知。受制于传统媒体传播的效果,大学生对政策知晓度不高,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往往喜欢快捷、短小、具有较强可读性的信息,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发布最新出台的创业政策,这样既扩大了宣传力度,也可通过查看评论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相关措施。

可以运用电子团刊、手机报等媒体,图文并茂地编辑“一张图了解创业政策”“你创业会有哪些优惠”,来迎合90后大学生的口味,这样才能加深他们对创业政策和信息的认知。可以拍摄创业微电影和举办微电影大赛,诠释创业内涵,树立创业榜样,大学生通过观看微电影,可以看到创业的不易以及创业榜样永不服输的精神,来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也使媒体和社会人士认识到只有不断经历失败、挫折才能最终走向创业成功,形成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同时,还可以引导大学生依托新媒体开展创业活动。如今在大学校园里求学的是清一色的“90后”年轻人,被称作网络原住民一代,他们与网络生存和创业无缝对接。如2014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就有很多向移动互联网进发。移动互联智能皮肤检测,能够即时找到最适合用户的护肤品和护肤方案。“恋爱笔记——情侣专属私密社交APP”项目,满足了情侣之间的浓情蜜意,情侣对私密空间有强烈需求,下载APP就能拥有私密空间,可以记录恋爱点滴、进行对话互动、添加私密相册、与其他情侣交流互动[8]。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开展创业,会越来越引领创业潮流。

摘要: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同其角色期望在规模、质量、时间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学生在创业认知上存在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践行方向感、对政策认知模糊等问题,同时学业与创业者角色的冲突、子女角色与创业失败的冲突也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效果。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创业角色的对策,即加强创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来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开展公益创业训练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设创新创业成果协同孵化平台来促进成果转化,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来发挥创业辅导的作用,运用新媒体工具来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角色扮演,角色冲突,角色期望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启动[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5/30/content_2690829.htm

[2]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0

[3]徐小洲.大学生创业技能发展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5

[4]李培林,陈光金等.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3

[5]韩力争.我能创业吗——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22

[6]王恩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8

[7]周志强.生命周期视域下的本科生学业生涯阶段演进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103-106

8.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角色扮演 篇八

【关键词】教师角色 演变历程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53-02

教师角色的变革,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社会的转型多元性和文化性,需要教师继续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对教师角色进行转换和提升。在分析教师角色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当代教师角色的发展趋势。

一、教师角色的演变历程

1.巫师即教师

在原始时期,人类尚未开化,对自然界和社会认识不足,人类的生存要依附于自然界,因此对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产生了盲目的崇拜,如鬼神崇拜、图腾崇拜等。在原始社会时期,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巫医的占卜活动,原始社会的占卜经常被称为“术学之术”,那时的巫师即术师。由此可见,巫师和术师可以称作是教师形象的本源。他们在给人占卜的同时,也把这种占卜方式及技巧传授给他人。这样就产生了最原始的教学活动,也就出现了教师的雏形,即人类社会教师的最初历史。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落后,这时教师的教学房事仅仅是口头传授,教学内容也只是生产经验、一些历史知识、有关氏族谱系典故、文化知识和医药知识。可以这样说,这里的巫师,可以称之为“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教师的前身。

2.职事官即教师

文字记载的“师”最初是指军事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师,二千五百人为师。”“师,众也,众则必有主者,师之言帅也。”[1]从里可以看出,“师”字本义最初与教育无关,“师”是朝廷的主要官员,主要负责管理国家的军事事务,统领军队,帮助君主南征北战,讨伐四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的职责开始发生了变化,并且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从商代的“瞽宗”这个职务开始说起。《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而作乐为瞽宗。”[2]瞽宗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由此可见,这时的乐师,在担任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开始兼任教育的责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乐师就成了兼职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师”的职责范围有所扩大。

西周时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乡学教育。随着西周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那么兼管教育的“师”的职责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驭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学校的教师都是由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官任教的人逐渐多起来,因而教师便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由于“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便逐渐把“教”和“師”合起来,成为“教师”。

3.拥有知识者即教师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专职教师出现,表明“师”这一群体的进一步分化,这说明,教师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教师逐渐成为知识的传授者,知识就是力量,工业化的社会大生产需要劳动者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为了满足社会的分工要求,学校分成了各种形式,用来专门化培养各种各样的社会劳动者。社会化的大生产扩大了教育的规模,使教育得到了普及。各个国家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教师需求量猛增,因此专门经过训练的人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再是兼职人员了。这时,教师已成为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固定职业。

4.教师即专业化的教师工作者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以后,西方很多国家提出了教师是“社会专业工作者”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然而,教师“社会职业的专业化”不同于现代社会上所流行的“专业”和一般“职业”。有学者这样认为,专业化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为社会提供不可缺少的服务;具有专业服务的权利;接受长时间的训练和入职服务;具有一系列专门的“圈内知识”;有专业自主权;有对职业成员约束力的社团组织;确立一套职业守则;获得社会和当事人的信任;享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和报酬;不断接受在职培训和从事科研活动。上述标准规定了教师必须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享有自主权的教育家。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职业成为专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师角色从巫师到职事官,从职事官到拥有知识者即教师,再由拥有知识者即教师到专业化的教师工作者的演变历程说明了教师角色一直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从知识不完备到知识完备,从兼职到专职,这也充分说明了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角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各种教育问题层出不穷,那么教师角色又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二、教师角色的发展趋势

社会在迅速的发展,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技巧以及如何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未来的教师发展的趋势就是教师要成为多方面的能手。

1.教师要成为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以及学习的伙伴

传统教育模式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演”的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记忆和存储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将课堂延伸到了网络所能涉及的各个角落。教师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教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教给学生如何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同一主题提出不同问题,大家分头获取信息,找出答案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和谐了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自身也受到了启示,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库,提高了教学素质。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

2.心理健康的指导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代言人,扮演的角色是“教育教学管理者”,以传播知识信息为中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期望的合格公民。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与竞争的加剧,在我国,年青一代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心理冲突和困惑,而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更为严重,他们在情感的发展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在学习生活中的苦学、厌学、逃学乃至休学,他们在人格的发展中出现的心灵扭曲以及不敢与人交往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教师这个育人的角色又增添了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成为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与指导者,这里并不是要求教师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咨询和治疗,而是要求教师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并将这种意识融入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减少对学习和考试的过度紧张,满足其心理需要,最终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3.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

知识总量的急剧扩张与知识周期缩短,使人类的学习时间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个人的一生,使学习的场所由学校转移到了由社会、企业、家庭、社区等构成的全社会,学习成为了人们维持生计和创造新生活的手段。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应该整合起来,从而有利于终生学习的理论和回归教育的需要”。[3]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推动者,理应成为热爱学习的典范,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4]

“研究者”型教师观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轫于北美大陆,然后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改革日益频繁、日益广泛、日漸深刻,使得广大教师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课程、教育手段及方法。教师不仅要在知识结构上不断更新,还要在情感和意志上不断调适。迈克富兰的观点:“我们所处得现实是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不断出现和不断扩大,毫不夸张地说,对待变革是后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点。”[5]按迈克富兰的观点:“善于对待变革,就像正常工作的一部分那样,并非与最新的政策有关,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到处都有变革,社会的自我更新是必然的趋势;教育必须造就出具有批判思维的人和解决问题的个种。”[5]

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于科研,教育要创新,就必须进行教科研工作。如果一个教师只埋头于教学,不做科研,那么知识就难以更新,就捕捉抓不到教学的新信息,也无法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总结。因此,教师要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以及育人规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样逐渐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6]

4.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网络时代以及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教师不仅仅要扮演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且还要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与学生一起,共创美好的未来生活。正如叶澜所说:“……更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7]

首先,教师要具有面向未来的意识。面向未来的意识,就是广大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活动同未来联系起来,并具有努力为未来工作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了解未来社会。要根据对未来时代发展前景的预测,使学生不仅能够科学地预见未来,适应未来,而且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大胆构想未来,创造未来。教师成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最为重要的是要具备预见能力,能对未来社会进行预测,在事件刚刚出现某种端倪时,就能预见到它的未来发展。作为在知识、经验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学生的教师应具有预见能力,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去预见不确定的未来。从能力拓展方面看,作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教师要不断自我发展与完善,更要具备拓展自己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首先教师应成为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才能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参考文献

1 崔枢华、何宗慧.标点注音说文解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赵中建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398

4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袁一安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 〔加〕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

9.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篇九

摘要: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政府方面 社会方面 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从国际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呈低速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但增长后劲不足,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虽仍较快,但下行压力加大,加上大国的宏观政策有可能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弱势难以改变,美国量宽政策退出预期增强加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变数,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多发。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工作岗位和机会的减少。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

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还有很多应届大学生均缺乏实践能力,对于整个企业的战略来说,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不会给公司马上带来业绩或许还要赔上老员工的辅导,便拖了整个公司的后腿。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毕业生应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白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大学生要转变就

业观念。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积极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为工作打下基础。

4.高校方面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 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 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1302班

10.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 篇十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11.走近当代大学生 篇十一

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状况

当80末、90后开始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高校和社会对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存在着种种质疑,各种评价不一。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笔者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大学生中开展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们普遍关心党的建设、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也存在受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对一些问题认识模糊的现象,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仍然是学生比较缺乏的。就业问题依然是让学生感到压力的首要方面。

一、基本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1、坚信党的领导,关心党的建设、社会的发展和民计民生,体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政治头脑。

调查表明,学生均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开放性问题中,有学生谈到最高兴的事是加入党组织或接受党组织的培养,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对党的追求和热爱。“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自由”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

从对国计民生的关心程度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以及拉萨“3.14” 、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等。调查表明大学生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主要表现在对十七大以来党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的关注。

2、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把握基本的道德标准。

从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支出看,约1/2的学生处于300—500元之间,约1/4的学生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约1/4的学生月消费在500元以上,少数学生月消费超过1000元。而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依次是餐饮、生活用品、网络通讯、学习、娱乐、交通、其它。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是正常的,消费观念是健康的,奢侈浪费、攀比是极少数现象。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诚信受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贫困的经历也是人生财富”。

90%以上的学生反对擅自动用他人物品、发布不良信息、对浪费现象视而不见、考试作弊等现象。80%以上的学生反对抄袭、上课迟到、上课时做与课程无关的事、长时间上网聊天游戏等,大部分学生反对不按时交纳学费。

3、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自我发展的要求强烈,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对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在被调查学生中,专业同兴趣相统一的约占到85%,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感觉一般、较满意、满意的占70%,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较好。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希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希望通过课堂学习、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学生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的能力依次为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学生们希望专业教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更多地指导社会实践,同时学生认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加社会实践。

4、对校园软环境比较满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比较理性。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的评优、评奖、经济资助工作的透明度、民主性、公正性基本给予肯定,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评选出的优秀学生能发挥榜样作用。

学生对本校教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的满意程度均在80%以上;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基本满意度也在80%以上。

80%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会通过正常渠道向有关领导、老师或部门反映问题,说明学生遇到问题懂得首先做理性的思考,然后采取理智的做法。

二、学生思想上反映出的一些突出问题

1、就业压力仍然是困扰学生的首要问题

调查显示,在“您在大学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的问题选项中,“就业和自身前途问题”占61.33%,比排在第二位的“学习和科研问题”高出40个百分点,而被调查的学生中毕业班的比例仅占25%,说明就业压力对低年级学生也产生着较大影响。

在“您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前途”问题,选择“说不清”、 “信心不足”、“没有信心”的占到63.33%,近一半的学生希望政府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国家号召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态度“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占72%,在“您是否愿意毕业后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问题中,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占42%,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说明大学生就业观念在转变。

另外,51.33%的被调查学生希望专业教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提供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也表明学生对就业的重视程度。

2、学生对艰苦奋斗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在认识和行动上存在较大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约3/4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在“不愿意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原因”调查中,不到一半是因为“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好,待遇低,环境差”。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的收获中,更多的是“增长才干”、“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同时“接受教育”、“砥砺品格”、“奉献社会”相对来说所占比例低了很多。

对毕业后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态度,支持国家号召的占72%,愿意响应号召的占42%,两者相差30的百分点也说明学生在思想认识和付诸行动上存在的差距。

3、忧患意识淡薄

在“您认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问题上,学生对“腐败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等关注度较高,而对“民族分裂活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突发性事件”、“邪教组织活动”关注度不高。

三、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力争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针对学生就业压力大,对就业指导的需要日益提高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就业进行服务和指导的能力和水平。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更多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力争全员参与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全过程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思想。

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理所应当的要承担起这项任务。200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来,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还需继续深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主阵地,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砥砺精神和品质。

3、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局势,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命运相结合。

调查显示,学生对国内外安全局势特别是国家安全关心程度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进一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国防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明确自身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

12.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角色扮演 篇十二

一、追求自由乐观的美国动画角色精神设计

作为美国最具实力, 且可以说是动画片带头人的迪斯尼公司来说, 承载着全球娱乐的品牌, 但是骨子里却充满了美国人的特征。我们可以从早期迪斯尼的动画片角色米老鼠及当代美国很多动画影片如《狮子王》《虫虫特工队》等角色中看到美国人的性格。

在迪斯尼的价值体系当中强烈地体现出美国人的价值观, 他们强调个性并且遵守职业道德, 自立并保持乐观的精神态度, 通过动画影片中对角色性格的设计而改善整个社会。从迪斯尼的很多动画片角色中我们都能看到在强调这一点, 像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 他们尽职尽责地保护白雪公主,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勇往直前, 不惧艰险。一心保护白雪公主, 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也能够乐观向上, 每天快乐地生活。虽然迪斯尼的动画影片没有露骨地强调人物的个性及社会状态, 但是迪斯尼的故事和角色性格的设计已经起到了主导美国的意识。

二、爱冒险和崇拜英雄主义、伸张正义的价值观设计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从《虫虫特工队》《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动画影片的成功,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因素是反映出了美国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动画影片中角色的性格好动、实干、爱冒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这点吸引了美国人的眼球。美国人崇拜英雄式人物并且希望自己就是动画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正是美国人的价值观体现。

观看影片的人们欣赏角色的一举一动, 从内心的深处是在欣赏自己而已, 或者是想象自己就是影片中的主角, 就好像照镜子一样, 总是希望看到完美的自己, 不一样的自己。现代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较上个世纪的人比起来,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包括价值取向和思想感情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地球上的人疯狂地创造财富, 疯狂地消耗财富。电视的出现、影院的出现、后期的光盘, 还有就是生活节奏的加快, 娱乐项目的众多性, 在这些条件的簇拥下, 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这也说明美国人的性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开始关心社会问题, 美国的动画影片也不单单表现人们英雄主义的精神, 更多的还关心社会中棘手的问题。比如《玩具总动员》中角色之间的自恋、嫉妒、合作、竞争等问题正是现代人每天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更加现实的角色性格设计是《超人总动员》中的超人先生, 超人队伍被迫解散后, 超人先生每天开着非常破旧的, 甚至都装不下超人先生庞大身躯的小汽车, 在拥挤的车水马龙中缓慢地行驶, 到达工作单位后窝在非常窄小的写字间隔间里办公, 几乎每天都要忍受猥琐上司的刁难和训斥, 每天还要面对好多的投诉者没完没了的唠叨, 或者气愤的投诉, 超人先生只能用普通人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时候只能忍受别人对他的投诉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在《超人总动员》的影片中角色性格的设计正是描写了一部分人现状, 这也是一部描写一个真正的家庭所经历的种种故事, 起起落落。角色表现的性格特点是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工作的期待、对工作的担忧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这不正是当代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尴尬、困难和待解决的问题吗?

动画影片中的角色设计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美国动画影片中的角色性格设计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 大踏步地变化着,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美国人特有的自由、乐观的精神, 和崇拜英雄主义、伸张正义的价值观, 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 反而更突出了它的优越性。现代美国动画角色的性格设计中将当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很好地融入其中, 使得美国动画在长足的发展历程中经久不衰, 保持着先进的思想和优越性, 使得制作出的影片备受观众欢迎。

参考文献

[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 2000.[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 2000.

[2]樊五勇编著.迪斯尼传奇.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版.[2]樊五勇编著.迪斯尼传奇.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版.

13.当代大学生诚信论文 篇十三

当代大学生诚信论文

摘要:大先生诚信教育在引领当代大先生思想方面的正能量,真正将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目前一些大先生存在诚信认识缺乏的负面影响停止了剖析,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先生;诚信教育;中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关于团体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今各个高校正于先生诚信认识的培育都非常注重,缘由就是在大先生中呈现了一些不诚信的景象,表现方式次要有考试作弊、不按时出借或歹意拖欠助学存款、论文剽窃、找任务时简历造假、随意毁约等行爲。

一、当代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的影响

其真实日常生活中关于大先生诚信的话题不绝于耳。关于当代大先生停止诚信教育十分有必要,由于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或不到位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1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对先生自己的影响

诚信是大先生片面开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局部。诚信成绩在先生中比拟普遍,很多同窗关于诚信二字不以爲然,以为诚信二字有关痛痒,哪怕是本人不讲诚信也不会影响到本人的学业和生活。久而久之下去,诚信认识缺乏不只会让先生关于考试作弊、论文剽窃、不按时出借助学存款等负面案例习以爲常,更会影响到先生在当前失业以及生活当中,不只仅触及到做事而且还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爲人处世等。

1.2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对学校的影响

在高校中考试作弊、学术作假、歹意拖欠学费和助学存款等时有发作,这种景象的面前正是先生诚信认识缺乏的表现。若对该景象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那必将会影响到学校学风乃至校风的树立。大学肉体的中心是以育人爲第一要旨,以片面人才教育爲大学使命。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不只仅会影响到学校育人的质量,更会影响到学校久远的开展。

1.3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对社会的影响

作爲大先生,终究是要走向社会。同时又作爲国度培育的初级知识分子,假如都抱着投机取巧、不讲诚信的想法,那麼关于整个社会的提高、良好习尚的行成会形成宏大的不良影响。总书记曾说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议了将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在走向社会时肯定会对社会带来十分消极的不良影响,使故弄玄虚、秉公作弊蔚然成风。

二、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的途径

在当代大先生中诚信认识缺乏普遍存在的状况下,展开诚信教育变得尤爲重要。高校辅导员要成爲先生安康生长的知心冤家和人生导师,践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也对我们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应战。该如何卓有成效的展开诚信教育成爲我们辅导员不得不思索的一个重要成绩。

2.1充沛发扬先生的自我教育功用

积极引导当代大先生要充沛发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效劳的职能,我们辅导员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展开诚信教育可以充沛发扬先生自我教育的功用,由先生本人组织筹划展开以诚信爲主题的活动,比方有关诚信的征文、争辩赛、话剧扮演等等,既可以锤炼先生的创新思想与组织才能,又可以使先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停止诚信教育。

2.2应用网络平台展开诚信教育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辅导员在日常任务中要合理应用网络平台,应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载体展开诚信教育。大先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应该从网络时代的特点与大先生的实践需求动身,教员该当经过与先生的互动理解先生的需求。先生经过参与教学的管理理解教员管理的不易及本身需求服从的标准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1可以充沛发起先生向我们引荐比拟好的诚信素材,这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停止推送,使大家在网络化时代遭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

2.3展开诚信教育要贯串一直

诚信教育要从先生退学时就深化细致的停止,但不只仅局限于大一重生,而是贯串于大学的各个年级。诚信教育是每个大先生在大学中的?课,因而我们在任务中除了在重生退学时停止诚信教育之外,不能无视其他年级先生的诚信教育。在大一到大三阶段都要强调诚信考试,大四毕业阶段要强调学术诚信、失业诚信和按时出借助学存款等。

2.4学校要与家长行成教育合力

对大先生展开诚信教育是当今社会都在关注的成绩,家长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念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历来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但是这一作用正在弱化。这就需求我们在任务中要将先生家长归入到对大先生停止诚信教育的队伍中来。一方面能使学校和家长之间有更多的联络,便于家长理解先生在学校当中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能使学校和家长行成教育合力,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共同对先生停止诚信教育。

三、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的意义

总书记曾说过当代大先生是心爱、可信、可贵、可爲的,他强调广阔青年应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位,增强品德涵养、注重品德理论,擅长明辨是非、擅长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效劳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关于先生、学校、社会等都有深远影响。

(1)展开诚信教育是协助大先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想举措。大学时期是先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是当下社会关于大先生行成正确价值观的的要求。就像是扣扣子一样,假如第一颗扣错了,即便上面扣的再美丽,也是白费无功的。我们要做引导先生系好扣子的引路人,让先生从一开端就走在正确的路途上。

(2)展开诚信教育是高校培育片面开展人才的必定要求。陈寅恪先生提到,大学培育的人才要具有自在之人格,独立之思想。要到达这样的目的,诚信认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更是当代高校培育片面开展人才的必定要求。当代大先生唯有以诚信爲基石才干在将来的生长成才路途上走得更远。

(3)展开诚信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实真实在的举动,而不是喊口号、走过场、搞方式。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正是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立合格接班人的正确途径。

(4)展开诚信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内在要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晋文公退避三舍、商鞅一诺千金都是传播千古的诚信模范。随着时代的开展和社会变迁,诚信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弱化,反而在我们当今社会中显得尤爲重要。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就是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大先生诚信教育是一项临时的任务,这不只仅需求先生自己要认识到增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家长乃至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营建一种讲诚信、守信誉的良好气氛。这样才干真正将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并充沛发扬当代大先生在思想引领方面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晨,夏从亚.网络环境下的大先生诚信教育研讨[J].实际前沿,2015(1)

上一篇:坐井观天评课稿readdata下一篇: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