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pest分析

2024-06-15

公司pest分析(精选10篇)

1.公司pest分析 篇一

快递行业的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

我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快递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去年国家制订了十一五规划,这个规划通过全国人大通过了之后,是决定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的文件。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级的大纲上,第一次提出推广快递服务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广快递服务和多层领域。

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为快递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体制上的保障2005年国务院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的决议,邮政部门做了很多的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6年初挂牌,政企分开迈出了关键一步。邮政部门的改革受到整个社会和快递业的欢迎和肯定,政企分开开始打破邮政的垄断地位。

但是,2002年2月4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贯彻信息产业部等部门有关进出境信件寄递委托管理文件的通知》(以下称“64号文件”),强调国际货代企业必须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方可经营进出境信函的寄送业务。该通知的核心内容被业界概括为“四不准”,即不准做涉及县及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的文件、信件业务;不准做写有公民个人名址的业务;不准做500克以下的业务;不准做资费低于邮政特快专递资费标准的业务。这个规定成为非邮政快递企业头上的紧箍咒,严重阻碍了非邮政快递企业(包括民营、国有、外资快递企业等)做大做强。

(二)、经济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家与国家间的快递活动也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作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经济大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增多,带动了中国的快递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而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着,中国将是全球快递业增长最快的地区。这说明中国国内的快递业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这为国内快递企业经营中国国际快递业务提供了商机。

(三)、技术环境 快递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快递企业必须 建立了ERP操作平台,客户可通过互联网

登录企业网站,利用ERP查询货物运行和签收相关信息,并在网上通过先进的GPS,查询

车辆在全国的具体位置,实现了无论货物在何处,客户都能了如指掌。

(四)、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国内的快递市场基本被中国邮政快递垄断,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很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这已经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人们期望能尽快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有更多优秀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快递服务。这为其他优秀快递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民营企业中,一批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已经茁壮成长,但为数尚少。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则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互信度和协调性较差,以地区性快递业务为主。在国际快递市场上,虽然中国邮政EMS控制了一小部分国际快递市场,但民营快递企业以间接方式将国际快件转入DHL、FedEx、TNT和UPS四大网络,对外进行销售,实际上仍依赖四大网络的渠道。

2.公司pest分析 篇二

关键词: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环境分析

在我国产业结构全面进入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提高稀土产业生产水平、逐步实现稀土产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稀土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吕春成[1]指出,一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本质在于实现该产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郑健壮、徐寅杰[2]运用“纵向产业结构”和“横向产业结构”模型,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企业学习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产品开发和替代、企业合作关系建设等横向转型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及价值链建设等纵向升级的相关路径。王小雨、王锋正[3]从技术驱动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政府驱动机制、利润驱动机制以及企业家创新精神驱动机制等5个方面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

近几年,国内专家、学者对稀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且从不同视角切入,运用产业、企业发展的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多学科、多维度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许多不同观点。对我国稀土产业现阶段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技术能力水平以及国际市场供需等宏观环境因素,综合、全面地分析各环境要素对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限制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面。

1 我国稀土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矿产品、冶炼加工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研发到推广应用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北方轻稀土和南方重稀土两大生产体系。但是在产业发展水平上,仍处于“挖土卖原料”的低级阶段。稀土矿源被超强度开采,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在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新材料发展和终端应用产品开发方面,不仅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距,就是国内各地区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在高技术领域中高端产品开发缺乏后备技术,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稀土应用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在大部分都被外国所控制和垄断。产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拥有知识产权和新型稀土材料及器件生产加工技术较少,稀土新材料及其器件研发滞后,与市场直接对接的终端应用产品较少,产业链亟待进一步延伸。产业布局不合理,结构矛盾突出,项目监管不力,分组分离产业持续扩张,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虽然企业众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不多,而且行业自律性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2 我国稀土产业的 PEST 分析

我国稀土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外部环境是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PEST分析是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2. 1 政策环境分析

自2009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对稀土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 见表1) ,在稀土资源、规范市场运作秩序、控制稀土产品出口量和维持稀土产品高价格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其调控的效果日渐凸显。

注: 资料来源于 《稀土信息》

2013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承诺到2020年,基本解决资源枯竭城市的遗留问题,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完成转型任务。2013年12月,国务院合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明确稀土矿山开发项目和冶炼分离项目由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稀土深加工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等规定。国家对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保护上升到政策层面上,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稀土产业的重视,更加可以说明,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牵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命脉。

2. 2 经济环境分析

价格走势直观的反映了供给状况———价格下滑,表示供给过剩,市场需求低迷,此时需要刺激消费或者减少供给才能保持经济稳定; 价格上升,表示供给不足,此时需要加大产品的生产量来满足过剩的需求。稀土出口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大小。因此,稀土价格与出口状况,可以直观的反应稀土经济的走向。

2. 2. 1 稀土价格走势分析

据中国稀土网数据显示: 2013年,我国稀土行业利润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受稀土价格下降的影响。2013年,由于一些稀土产品高耗能、高污染和国外需求不旺盛,导致产品售价和利润整体有所下降。2014年初,国内大部分稀土厂家恢复生产和报价,库存压力较小,价格开始升温 ( 见图1 - 4) 。

从图1 - 4中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稀土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整体呈走低态势,2013年末 - 2014年初,价格才逐渐趋于平稳,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稀土消耗动力不足,导致市场需求减弱。另外,自2010年起,我国为保护稀土资源和环境,加大了对稀土产业的调整力度。该调整虽然使2011年稀土价格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2012年以后,稀土价格开始走低,2013年延续了2012年的走低状态。从稀土上游的冶炼分离企业,到下游的终端用户企业整体呈疲软状态,再加上国内外经济低迷的冲击,部分稀土原材料价格与2011年相比,下降70% 左右。

2. 2. 2 稀土出口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通过提高出口关税和减少出口配额来争取稀土价格的定价权,从而保护和整合国内稀土资源 ( 见图5) 。与2011年相比,2012 - 2013年,我国对镨、钇金属以及氧化镨新征收25% 的出口关税; 对镧、镨、钕、镝、铽、钇的其他化合物新征收25% 的出口关税; 对钕铁硼速凝永磁片新征收20% 的出口关税。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稀土冶炼产品出口总量为14 749. 9t ( REO) ,同比减少39. 7% 。稀土产业平均出口单价也有明显下降。全球经济惨淡、国外各稀土大国重启稀土资源,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国际稀土需求下降。除此之外,稀土走私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稀土走私从成品走私逐步转向原矿走私,并且以南方离子型稀土产品为主。在我国,这些原矿产品储量非常稀少并且具有战略意义,大量非法出口,对我国环境和资源都将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注: 数据来源于 《稀土信息》

2. 3 社会环境分析

影响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稀土在国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因此,要研究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环境,就要从国际稀土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分析。

2. 3. 1 国际稀土市场的需求状况

2013年,国际稀土需求量约为10. 7万t,而世界稀土的产量约11万t,国际稀土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2013年,世界稀土消费结构如图6所示。

注: 资料来源于美国地质勘察局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绿色汽车以及新能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对稀土产品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全球稀土需求有望以7%的年增长速度增长,2015年全球稀土需求量将达到18万t[5]。

万吨/年

资料来源: 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

2. 3. 2 国际稀土市场的供应状况

由于近几年来国际稀土价格大幅度上升,各主要消费国对稀土资源开发的政策和市场战略进行了调整,从而导致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格局产生了变化。

2010年,日本分别与蒙古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签订了稀土共同开发协议和合作开发稀土矿产资源。其相关政策也做了相应调整,以便能更好地与国外稀土厂商合作,以保证稀土的供应量。2011年11月,日本与美国签署了联合声明,将共同开发稀土替代品。同年,在日本公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对稀土资源的替代技术进行了立项,在2013年正式启用循环利用设施,用来回收稀土。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也是中国稀土产品的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美国开始在境内开发稀土资源,以确保对美国相关产业需求的长期供应。2011年,国际稀土价格暴涨,芒廷帕斯矿山恢复生产。2012年底,其产量达到约15万吨,到2013年底产量接近25万t[6]。

此外,其他稀土资源大国也加大了对稀土的开发力度,如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计划联合投资5亿美元成立合资企业开采稀土,马来西亚于2012年着手建立全球最大的稀土冶炼厂。

随着全球主要稀土生产国供应能力的提升以及稀土冶炼技术的推广和发展,2013年,全球稀土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

2. 4 技术环境分析

稀土产业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稀土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体,以生产、研究开发相结合,短期与长远市场需求相结合,追求高效率、高效益和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及竞争淘汰的市场机制,创造稀土产业技术发展的环境。

我国稀土产业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针对包头稀土资源和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展开的。经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工业试验、工厂化及逐步完善阶段,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已经解决了包头轻稀土矿以及江西、四川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采矿、选矿和冶炼分离的整套产业技术问题。

稀土产业化技术虽然相对比较成熟且拥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我国稀土生产过程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自动化水平不高,生产过程尚未优化以及自动闭环控制尚未使用,致使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产品质量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工艺流程还未封闭,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在科技投入方面,国家只针对科研项目投入相应的经费,对人员培养及其他费用方面投入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时,在管理投入上,有些项目是按注册资金的方式注入资金,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以此方式注入,很难进行行业评估,操作流程也很复杂,办理时间长,这直接导致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制约了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

科技投入强度和高素质人才数量偏低,造成了产品成本中资源成本较高,而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与产业层次较低、加工链较短以及稀土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排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虽然现在稀土科研等方面的成果很多,高精尖技术项目的数量也很可观,但有些项目脱离生产实践,无法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也很难得到提高。

3 我国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应对策

3. 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依照《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发布符合产业准入标准的企业名单,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计划进行开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从我国稀土产业的特点出发,根据市场以及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资金链,通过实施关、停、并、转以及退出补偿等措施重新组建,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实现稀土产业的最优化配置。同时,促进稀土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

3. 2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要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要提高国家对稀土的应用水平,从根源上抓稀土的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方面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实施相应的产权战略,掌握稀土技术的核心专利、稀土的应用市场、市场对稀土产品的要求标准,抢占技术的制高点,突破外商对稀土产品的技术限制,建立我国的高科技稀土产业链,实现稀土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

3. 3 完善环保法规和标准

建立相应的监管名录,提高稀土开采和冶炼企业的环境准入门槛,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稀土企业强制关停,对外公布这些企业的名单。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及监管等法律法规,提高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标准和监管力度,加快执行稀土矿山的环境治理工作和生态修复机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矿山修复治理顺利进行以及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全部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在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下,实现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3. 4 强化出口管理

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从而进一步完善稀土出口政策。根据中国稀土资源的特点以及产品的类型和结构,完善和修订稀土产品的相关税则,对稀土产品进行合理归类,提高稀土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关税税率,以进一步确保控制对稀土关键元素的出口。另外,在减少配额的同时,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走私,真正实现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为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4 结语

3.公司pest分析 篇三

一、乡村旅游发展因素的分析方法(SWOT-PEST分析)

本人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国内外条件进行了专题思考与讨论,同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SWOT-PEST矩阵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SWOT-PEST矩阵分析表

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环境综合分析的技术。SWOT是英文的缩写组合,SW是指行业内部的优势或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是指行业或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面临机会与威胁,但这些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从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二、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1.劣势与威胁

(1)经营观念落后,产品缺乏创新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们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缺乏了解,这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土旅游”、“落后旅游”,他们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土得掉渣的旅游,越是土得掉渣越是乡村性的,到处充满牛粪鸡屎臭味的地方就越具有乡村特色,错误的将农村的“土”、“落后”与“自然生态旅游”、“返璞归真”旅游等同起来;另一种情况就是误以为乡村旅游就是普通的观光旅游,因而大兴土木,甚至抛弃原有的乡村特长,建立城市般的广场,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背离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与本质。

乡村旅游旅游的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开发层次集中于以观光农业为主的观光旅游阶段,乡村特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游客的旅游活动除了采摘,大部分停留在吃农家饭、喝茶、聊天、搓麻将等活动上,乡村旅游目的地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地“茶馆”,这样的产品开发层次与结构难以满足游客深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2)市场需求有限、行业竞争激烈

任何一项产品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流向市场,而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的乡村旅游可分为城郊型和景郊型两种类型。城郊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临近的大中城市居民为市场;景郊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临近景区游客为潜在市场,而其他方向的游客则比较少;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乡村旅游开始于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节,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尚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国外;再有,我国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都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差,因此这些因素制约了国际需求的增长,从总体上看,乡村旅游的现实需求有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对“混泥土”的倦怠,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等理念的推动下,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为迎合这种潮流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热,大中城市的周围随之布满了众多雷同小异的乡村旅游景点,这加剧了乡村旅游业的竞争。

(3)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运行但也需要政府法律法规的宏观约束,在我国就连一部基本的旅游大法都没有就更谈不上有关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法律,而且各地方政府也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行规范、约束,这就导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盲目、自发、低层次的发展状态。在法律缺失的管理环境下经营者的非常规经营行为如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等行为却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惩处,游客的权益也得不到法律的保障,这些状况反过来又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2.机遇与优势

(1)加入WTO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无疑,加入WTO也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中国的入世承诺的兑现,从2003年起外商可在中国投资景区,景区(点)也可以对外资实行转让经营、出租经营、委托经营,外资介入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经营,他们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营销渠道和网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这样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引进外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和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立足于更高的发展水平。

(2)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贫穷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消除贫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绝对贫困人口由1979年的2.5亿下降到6500万,但这6500万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为了全面促进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国家政府对农村发展给予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的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扶贫不仅符合国家的扶贫总体思路,而且拓宽了扶贫的工作思路。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号文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为乡村旅游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更好的经济平台和资源优势,同时,乡村旅游也将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3)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截至2002年底,我国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仍然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0.91%。我国纬度跨幅大,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广泛分布着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民,我古哦农民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上下五千年世世代代的努力,培育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农业特色的各种非物质和物质型的乡村景观资源;同时,乡村旅游资源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季节、气候的不同变化也赋予了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景观和风貌特征,使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呈现出丰富多样性特点,这种变化能更好地满足游客追求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4)旅游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

乡村旅游以农民为经营主体,游客在乡村进行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体验即全部旅游的基本活动—吃、住、游、购、娱等环节都是在农村旅游区发生,因而消费水平低。同时,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依托于附近大城市的居民,所以路途较近,交通费用少,而在其他大众性旅游活动中交通费用高达40%~60%,乡村旅游降低了游客的货币成本和体力成本,增加了游客的可支付力。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1.融入体验,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延伸价值

“体验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于1999年4月在其专著《体验经济》一书中首次提出来。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时代后,人们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种新的价值源泉。体验就是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体验要求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服务产品,游客花钱购买的是一种经历,其核心就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再回到出发点的这一过程的体验。乡村旅游经营者要以旅游服务为舞台,设计更多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参与进来,通过经历与体验,让游客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与娱乐,并让这种美好体验伴随着游客长久存在。

2.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而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第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督促并组织他们学习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规范他们的服务操作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使他们具备能够承担乡村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第二,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地培训。鉴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当地农民或村干部,因此应组织他们学习旅游规划、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课程;定期组织他们讨论分析旅游市场形势,促使他们了解旅游发展动态;组织参观开发经营成功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吸取经验,经营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可否可持续发展。

3.丰富产品结构,吸引客源

任何产品开发的目的都是为了进入市场,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当然,只有符合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才会有持续的市场生命力,乡村旅游产品也不例外,游客的消费需求是千差万别并不断变化的,因此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在采取无差异市场营销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专题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并适当采取差异性营销策略,开发特定市场,使特色产品与特定市场结合,如:第一,青少年学生市场。旅游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种作用已日益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重视,因而青少年学生的修学旅游将成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股潮流与生力军。城市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从未去过乡村,对农村以及农业生产规律缺乏了解,以至于犯“花生是树上结的,板栗是地里长的”此类常识性错误,并且在金钱物质富裕的条件下不少城市学生沾染了浪费、怕吃苦的劣习,而乡村则是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与特性的天然课堂;农民的辛勤劳作、勤劳朴实也是对城市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现实素材。依托乡村附近的各类学校进行教育、学习性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将具有巨大的潜力。第二,银发市场。按国际标准,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7%时,这样的社会即将成为“老龄化社会”。截止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这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人厌倦了都市车水马龙式的纷扰与嘈杂,对乡村的“山美、水美、人美、田园风光美”的恬静的乡村生活独有情钟,同时他们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购买力,因此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与银发族的养老、度假、休闲旅游相结合。大众产品与专题产品相结合的产品结构,无差异性营销与差异性营销相结合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客源,延长逗留时间,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秋玲:世博会与浦东商业新一轮发展战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1(2):38~42

[2]石强钟林生向宝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

[4]刘建平伍先福: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6,(4):7

[5]共和国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EB/OL].http://www.cnnc.info

[6] http://www.chinanews.con.cn/sh/news/2006~11~10

4.电子商务PEST分析 篇四

政治:近年来,我国制定出台了一些涉及网络安全和因特网管理的法规,但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统一指导框架和专门立法还存在空缺,对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等合法性也缺乏必要的法律条文和科学解释。新《合同法》虽然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用,却没有解决数字签名问题。这些都增加了网上交易的风险。此外,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提出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文件内容,至今还没有纳入我国的法律体系。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保障,出现问题后的责任认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

经济: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电子化程度都不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支付与结算要求,各大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银行间跨行业务的互联。同时,信用卡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各家银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了自己的CA认证中心,但至今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全国性的CA认证中心,这就容易导致交叉认证、重复认证和资源浪费。另外,网上支付效率低下,银行确认支付时间长、收费高、限制多,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需要实行银行对用户、银行对银行的电子货币流动。

社会: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不完善;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其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 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全国性货物配送系统,服务水平、服务规模尚待与国际接轨。

技术:现在的技术可以支撑电子商务的网络系统正常工作;保证数据完整、保密;交易的文件不可否认等。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很多企业缺乏合理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监督和审计机制,这造成了电子商务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还有待极大提高。

二 国家给予电子商务的支持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2重点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3深化普及电子商务应用

4建设重点工程和采取积极保障措施

三 代表地区发展

珠三角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拥有先进的电子商务企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良好的电子商务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市场份额高,重点行业发展迅速

5.中国化妆品行业PEST分析 篇五

一、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法律文件及其配套文件主要包括《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企业规范)、《化妆品卫生规范》(产品卫生标准,包括标准检验方法)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下称《规定》和《指南》),明确规定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被禁止用于化妆品名称,不得误导、欺骗消费者,化妆品的命名从此有了更明确的指引。《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化妆品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国家角度来说,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推进化妆品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反对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冲击,促进化妆品行业可持续发展。从企业角度来说,制定成本控制策略、定价策略、竞争战略、并购重组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战略等一系列相关的战略来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经济因素分析: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法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出口国。化妆品市场增长已经从西半球转移到南美、东欧、亚洲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全球经济危机依然存在,但是化妆品和香水工业依然表现良好,其年均增长率达5 %。目前,国内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约有5000余家,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到化妆品企业的90%,市场份额部到20%,规模比较大的也只有家化、隆力奇、雅倩等少数几家。高档化妆品市场仍然被外资品牌,如:欧莱雅、资生堂等占领。

在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化妆品及美容行业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了2011年全球化妆及美容化学品市场需求将超过1900亿美元,年均增速为5%。由于世界经济持续走强,用于化妆及美容品的化学活性剂需求稳步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更快,因为发达国家市场已基本趋于成熟。在中国,化妆品正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产品更新换代快,竞争及市场压力不断加大,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是否存在健康威胁越来越重视,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化妆品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全面升级的挑战,因此企业要想在此过程中生存及发展,必须对战略做相应的调整及改变。

三、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人类生生不息,爱清洁,爱健康和爱美丽的人类天性永不改变。人类社会在度过了几千年使用原始初级化妆品的历史后,一二百年前在自然科学和欧洲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同时,化妆品工业也因得到了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而逐渐完善了自身的学科——化妆品学,因而也就有了化妆品学的建立和化妆品工业在现代意义上的发展,跨入了有科学技术理论指导下的第二阶段;以后由化学萃取的进展和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参入,化妆品的发展迅速进入第三代和第四代。每一代的发展都是由科技发展推动的,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更加光辉灿烂的纳米时代的到来,都将在化妆品行业留下其深深的烙印,带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四、技术因素分析:

目前市场上解决好多皮肤方面的问题的方法通常都是用化学药物,其含有的化学有毒元素如硫酸、硫酸亚铁、汞、甲醇等,有毒残留直接导致人体皮肤的损坏,副作用较大,当然它们也有抑制的手法,但其效果不理想,一般都只能限时在24小时内,治标不能治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打造好的产品,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科技创新。

在现代的化妆品行业中,天然、植物、安全无疑将会是美容化妆品技术革新的总体趋势和潮流。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我们可感知的新技术主要有4个方面: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太空工程技术和天然植物萃取技术。

新技术之一:生物工程技术。以生物高科技为特征的生物原料已成为美容化妆品业中更新换代的重要技术。

新技术之二:纳米技术。1纳米(n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50μm)的5万分之一。如果运用纳米技术把化妆品的原料粉碎到纳米级,它能极大地增加皮肤的吸收率和皮肤对原料的利用率。

新技术之三:太空工程技术。太空具有微重力、无菌、高洁净、强辐射、全真空的特点,它是人类研制、开发新原料最理想的场所,它可以研制出高质量的原料,达到高产出、高效率的效果。

新技术之四:天然植物萃取技术。通过应用天然植物萃取提纯技术的原料配制化妆品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是防止不良反应的最理想途径。

可采用的新原料也有如下4种:

新原料之一:基因原料。基因原料是当前基因技术和基因研究中最具潜力,同时也是最成熟的应用领域。

新原料之二:海洋原料。海洋中有机物是陆地上有机物的2倍,因之海洋中有无穷无尽的活性物质。

新原料之三:绿色原料。是指远离化学原料,既有良好效果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原料。

新原料之四:微生物原料。如果从无比庞大的微生物中提取有效的化妆品原料来源将十分丰富。

6.华侨大学的PEST分析修改版 篇六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下面我们用PEST分析模型对华侨大学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P)

支持和帮助海外华侨子女学习汉语,传承中华文化,既是为侨服务、涵养侨务资源的需要,更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实行华文教育是实现中华文化传播,呼唤华侨爱国之情的有效途径,最近几年国家对华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大学实行华文教育,而华文教育是华侨大学的主要优势,华大是对海外华侨展示中国的最好窗口,这对于华大的发展是最好的政治优势。

1984年10月04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办好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报告》,报告指出

一、两校要面向海外和港澳地区,积极扩大学生来源。两校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华侨、港澳、台湾和外籍华人青年。

二、两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海外具有吸引力,必须大胆进行改革。两校应与国内其他大学有所不同,在专业设置上,要从适应港、澳、台和国外就业的需要出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三、扩大两校的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除学校规模、总体规划、经费总额和人员编制总数由我办归口管理外,其他方面尽可能地由学校自主解决。

四、对两校工作的管理分工两校的发展规划、人员编制等,由学校提出,报我侨办协商商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确定。2009年1月23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表《关于华侨子女回国接受教育相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通知指出华侨子女在其国内监护人户口所在地就读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应当视同当地居民子女办理入学手续,依法享受免缴学费和杂费的权利。接收华侨子女的学校,要制订措施,积极做好华侨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关心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设立针对华侨子女的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这位华侨子女提供了极大的优惠条件,有利于华侨大学面向海外招生,华大可以抓住机遇,扩大在世界华侨心目中的影响力。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务院侨办发出的通知,2013年秋天,我国将对已录取到国内普通高校学习的海外华侨学生,执行与国内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我国长期实行的华侨学生与国内学生学费“双轨”即将合拢。

学费比以往至少节省1/2

按照新的收费标准,华侨学生的学费将大幅下降。在华侨大学,就读本科的每名华侨学生原来年均学费约为8800元,按照新的收费标准,每人每年可节省一半左右。除向下调整学费,国家还将对华侨学生增加奖(助)学金投入。这将会增加华侨大学对海外华侨子女的吸引力,有利于扩大华大在海外的招生规模,对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的政策措施在给华大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华大过于重视对外的华文教育,但是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在中国国内大学中的整体排名靠后,华大的教育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二)经济环境分析(E)

2010年7月5日,国务院侨办与泉州市举行签约仪式,继续共同建设华侨大学,这是国务院侨办与泉州市签署的第四轮共建协议。根据第四轮协议,国侨办将继续按照中央直属重点建设高校的标准对华侨大学注入经费,并逐年有较大增长;泉州市将在今后5年内每年安排1200万元支持华侨大学办学,并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校地合作等方面有更多新的举措。

2011年1月26日,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与厦门市市长刘赐贵签署共建华侨大学协议,促进双方携手共建华侨大学。根据协议,今后五年内,国侨办每年安排4000万元人民币专项经费,厦门市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签署新一轮共建华侨大学协议,今后五年,国务院侨办每年安排8000万元人民币、福建每年统筹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华侨大学建设发展。自1996年起,国务院侨办携手福建共建华侨大学,迄今签订三轮共建协议,分别从资金、政策给予华侨大学大力支持。本轮是第四轮共建,共建时间为2011-2015年,国务院侨办与福建均加大对华侨大学的支持力度。

国务院侨办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华侨大学的发展规划。“十五”、“十一五”期间,分别制定了华侨大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认可,并得到国家8亿多元的基建投资。现在华侨大学已形成了泉州、厦门两个校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除了国务院侨办、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每年对华侨大学的资金扶持和资助外,海外华侨、学校校友等慈善人士也纷纷为华大捐款,支持华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自1963年收到第一笔华侨捐赠起,截至2010年校庆前夕华侨大学共接受华侨捐赠117项,捐资总额达2.6亿元人民币。其中侨捐建筑59项,奖教奖学金43项,其他侨捐项目15项。

2004年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动工建设,该校校董热情支持,纷纷捐款捐物:郑年锦先生捐资100万美元兴建图书馆;陈进强副董事长支持其妻子妻妹合捐600万人民币兴建国际会议中心;杜祖贻校董捐资110万人民币和收藏的价值约200万人民币的珍贵文物兴建文物馆等等。

2010年华侨大学50周年校庆期间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热心捐资,一共获得捐资近1亿元,华侨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郑年锦、林广场、陈捷中和华侨大学董事柯伯诚先生捐资1000万元以上。

2012年12月1日,华侨大学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建泉州举行,华大校董们慷慨捐资,捐赠5410万元人民币以及1500万元港币,用于华侨大学各项事业和设施建设。

2013年10月23日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与校友魏腾雄签订捐赠协议,后者将向母校捐资一千万元人民币,用于兴建华侨大学体育馆。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校友和学校董事的捐助,为华侨大学奠定了宏观的经济基础。在华侨大学的微观经济方面(学费等花费方面)华大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就我们11级学生而言,我们每年的学费为4100元,四人公寓住宿费为1500元/年,这个费用在全国的大学当中很有竞争优势,而对于海外华侨回国接受教育,费用也很优惠。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华侨大学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是不同宗教文化的聚集地,宗教信仰自由不受约束。泉州市一座生活节奏较慢、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底泉州被评为东南亚文化之都。泉州人以闽南语为主要语言,普通话为第二语言,闽南语晦涩难懂,外地人到泉州根本无法理解闽南语的意思。泉州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拼搏精神和文化,爱拼才会赢是对泉州人的最好的描述,因为这种拼搏的精神,泉州孕育了一大批顶级的世界富商。

下面将华侨大学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进行分析,“一校两生并存”是华侨大学的特征,目前,有来自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六百九十五名境外学生活跃在华大校园。不同政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的学生在同一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使华大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特色,散发着多姿多彩的诱人魅力。

在华大校园,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境外生文化活动,譬如境外生文化艺术节、境外服饰展、境外生圣诞晚会,马来西亚文化节等等,文化的融合、心灵的沟通使所有华大学生和谐相处,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穿上各自的传统服饰,跳起民间舞蹈,烹调各地的特色小吃,凑成一桌“联合国”宴,既精彩纷呈又其乐融融;每年的中外师生迎新年晚会,都成为多元文化交流和展示的舞台。

篮球文化是华侨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活跃在场上的境外生队员外,充满异域风情的拉丁操、菲律宾顶杯舞、竹竿舞、印尼风情舞、爱尔兰彩虹舞、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等中场表演,成为中国大学生篮球赛场上的亮丽风景,华侨大学赛区因此被称为最富激情与梦想的赛区。

多元文化的交融是华侨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则是该校文化建设的主导。根植于华侨文化的华大校园文化,正是传承了艰苦奋争、团结互助、爱国守法、对异域文化宽容的优秀民族精神。

(四)技术环境分析(T)

7.公司pest分析 篇七

(注:数据来源:黑龙江省金融办。)

一、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1、设立情况

自2007 年首批试点以来,我国村镇银行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2 年末,全国共有村镇银行800 家,分布于全国的31 个省、直辖市中;黑龙江省共有村镇银行22 家,占全国村镇银行总数的2.56%。黑龙江省22 家村镇银行共分布于8 个地区,哈尔滨10 家,齐齐哈尔和绥化各3 家,双鸭山2 家,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和黑河地区各1 家。具体机构名称和分布见表1。

注册资本方面,数额最高和最低的都仅有一家,分别为500万元和1 亿元。大部分银行的注册资本在5000 万元以下,占比73%。而省外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在5000 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部分达到1—2 亿元,最高的达5 亿元。与省外村镇银行相比,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普遍偏低。

2、存贷情况

图1 表示出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从2008 年12 月到2012 年12 月间每6 个月的存贷款情况。从存款方面来看,2008 年以来,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存款业务呈稳步增长的态势,截至2012 年12 月,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41.7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5 亿元,增长了53.31%。虽然其存款规模不断扩大,但所占存款市场份额仍然较小,以2012 年末为例,它的存款仅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额16326.6 亿元的0.26%,表明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仍然不足,吸储能力有待提高。

(注: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

黑龙江省各村镇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为农户和企业开展的短期、中长期贷款,且贷款业务增速较快,截至2012 年12 月贷款额达23.3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9 亿元增长了10.4 亿元,增幅达80.6%。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贷款主要针对农业发放,其次是私营企业及个人,再次为乡镇企业。其中,农、林、牧、渔业的贷款占比82%,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占比6%。可见,村镇银行在信贷支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P政治(Politics),E经济(Economic),S社会(Society),T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通过对这四个因素扫描分析,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的环境的影响之下。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来说,这些宏观环境因素有些起到推动作用,有些则产生阻碍。

1、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政治法律环境

政策的扶持是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自村镇银行诞生以来,为了支持其稳步发展,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

(1)财税政策。包括补贴、奖励、优惠及减免费用等。如中央财政对发放贷款符合规定条件的村镇银行给予2%的补贴;2%的奖励用于对涉农贷款量增大的县域机构以及免征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利息营业税等。

(2)金融政策。规定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低4—5 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将涉农贷款占其各项贷款比例不低于70%的村镇银行作为支农再贷款的试点对象,并且支农再贷款的范围由发放农户贷款扩大到其他涉农贷款。

(3)培育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支持主发起行以符合规模化、批量化的方式组建村镇银行等。2009 年黑龙江省政府发文明确规定大力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及设立村镇银行,到2015 年,力争每个县至少组建一家村镇银行。

尽管政府的扶持政策从财税、金融、组建等方面给予了村镇银行一定的支持,但由于享受优惠政策的限制条件多、政策适用范围小,优惠效应不明显。同时,一些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小,使得村镇银行所享受的政策并不优惠。另外,已出台的村镇银行相关文件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现存的法律之于村镇银行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村镇银行的持续发展缺乏法律的规范和促进。

2、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经济环境

(1)农业大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业均非常发达。尤其在粮食生产方面,黑龙江省享有“中华大粮仓”的美誉,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且2012 年全年粮食总产量5761.5 万吨,同比增长3.4%,进一步巩固了“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的位置。农业大省这巨大市场对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是村镇银行长期发展的基础,为村镇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资源支撑。

(2)两大平原建设。在“两大平原”改革试验方案正式获得批准后,黑龙江省农委工作会议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总体方案》(讨论稿)提出:深入推进村镇银行创新发展,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普遍推广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融资担保方式,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试点,给予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奖励、补贴、风险补偿、股权投资、注册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改革试验的工作开展,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光明。

尽管农业大省与两大平原建设的经济环境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来自于其他极具优势的农村金融机构(如邮储银行、农信社)的竞争,使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3、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社会环境

(1)“三农”资金供需失衡。资金需求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向着更好的方向转变。因此,需要资金的人增多了,同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贷款周期加长,并且用途更广。

金融供给不足。自2004 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域金融网点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减少,从2004年的13.4 万个,减少到2012 年的6.8 万个,下降幅度为49.2%,其中农业银行网点下降52.1%,农村信用社网点数下降38.2%,邮政储蓄银行网点数下降21.3%,使得农村资金的供给更加短缺。

“三农”资金的供求失衡正是催生村镇银行的前提条件。而农村地区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既是村镇银行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赖以发展的商机。

(2)发起行成为有力后盾。村镇银行的经营优劣会直接对发起行产生影响,因此,发起行为了村镇银行更好的发展,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支持:指导村镇银行制定发展战略;承担开业费用;帮助培训工作人员;传授经验,拓展发展空间等等,为村镇银行的发展保驾护航。

尽管村镇银行在社会环境因素方面具备了资金需求和发起行大力支持的基础,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所在地点偏僻、工作环境较差,很难得到专业人才的青睐,人力资源匮乏;同时,由于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社会认可度低,致使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和开展业务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4、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技术环境

(1)来自发起行的技术支持。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为了满足其业务开办的基本条件,提供了诸如IT系统建设、汇兑结算等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供其无偿使用。并且发起行还向村镇银行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援助,为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夯实了技术根基。以哈尔滨银行为例,其小额信贷技术比较成熟,哈尔滨银行将成功经验传授给村镇银行,使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发起行的技术支持,使村镇银行的发展起点更高。

(2)农村信息化建设。2013 年8 月1 日,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推动了农村宽带进入乡村的进程。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努力建设和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目前,黑龙江省完成了省、市、县、乡四级网络体系的农业信息网建设,使1015 个乡镇节点处于其网络覆盖之下。农村信息服务站已建成2174 个,60.6%的乡镇及行政村已接通宽带业务。对于扎根于农村的村镇银行运营来说,黑龙江省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力量和关键支撑。

尽管村镇银行的发展拥有发起行的技术援助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的良好技术环境,但是由于实力不足,对于很多村镇银行而言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不能接入或只能间接接入;银联银行卡系统进入困难,使得村镇银行的日常经营受到限制,客观上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对村镇银行发展的PEST分析发现,外部环境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来说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因此,为了推动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其外部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村镇银行的参考标准。在历年调整中,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最低也只略低于其他金融机构1 个百分点,相对较高。因此,降低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便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将有利于村镇银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村镇银行目前所纳25%的企业所得税过高,应该对村镇银行实行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相同的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提高其盈利和资本积累能力,促进其持续发展。另外,对于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在其运营初期应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

(3)适当降低费用标准。人民银行应适当降低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费用,同时,中国银联应降低村镇银行的入会费,使村镇银行提高其为客户带来方便、快捷服务的能力,提升竞争力。

(4)加大地方政府政策支持。首先,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从官方角度帮助其提高社会认知度。其次,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制定,可以参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指导意见,因为该意见的出台,在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该意见包括优化村镇银行的组建程序,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村镇银行的开办费补助;特定贷款的税收减免;重要人才的补贴补助等。

2、增强有效监管

(1)细化监管职责。首先,强化对村镇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股东的监管,他们是保持村镇银行正常运行的核心。其次,综合评价村镇银行的风险,提出差别监管和分类指导意见,以加强对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再次,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经营方向监管,防止其市场定位偏离政策初衷。

(2)完善监管机制。首先,当地监管机构要做到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并重。其次,对于现场监管要配备合格人员,明确监管流程,使现场检查工作有效进行并完成。再次,明确村镇银行的退出流程。监管部门应详细规定村镇银行退出的情形、方式、步骤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等。

(3)创新监管方式。当地监管机构应创新监管方式,对村镇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建立小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的综合监管平台。设计适应村镇银行运行机制特征的监管框架,在监管过程中,注意监管措施应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同时,采用差别化监管方式、监管内容和监管技术手段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村镇银行是必要的。

3、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1)制定《村镇银行法》。村镇银行的法律地位、产权关系、法人治理结构及管理体制,需要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村镇银行才能依法经营及维护自身权利。

(2)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村镇银行如有存款保险这把保护伞,将能减轻公众对其资金安全和收益的担忧,提高村镇银行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增强其对潜在客户的吸引能力,同时提升村镇银行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8.公司pest分析 篇八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PEST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快速路,民办高校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民办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我们要正确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先进性作用。因此,开展好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是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

1 PEST模型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PEST分析是利用环境扫描分析总体环境中的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与科技(Technological)等四种因素的一种模型。本文基于PEST模型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视角分析当前影响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各种客观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应对策略。绝大多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有声有色,也存在着跨党支部交流少、形式单一枯燥、缺乏热情、经费不足、党员分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广泛存在导致了基层党支部整体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增强。

2 PEST模型分析

2.1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政治法律环境要有各类政治利益集团、政党性质、政策制度等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章》的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就明确规定党的基层党组织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来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党性等。

(2)基层建设。《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好地维护了民办高校的和谐稳定,这些规定都从组织设置、基本职责、班子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2.2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经济环境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形式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经济形势。目前我国经济总体形势运行稳中有进,经济形势变化促进了党的基层党组织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方法的改变。

(2)增加投入。许多地区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内关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党员培训、组织活动、基层困难党员帮扶关怀等的投入,增加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2.3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cultural Factors)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有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口因素、文化传统等,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根植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热土,掌握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有利于树立基层党员的“三观”和提升基层党员的政治觉悟。

(2)社会因素。各类负面社会思潮冲击了基层党员的思想信念,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了基层党员强化了对自身需求的关注,等等。

2.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主要指当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技术变迁、技术转移、技术商业化速度、技术突破、国家支持力度等都会对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不外乎以下二点:

(1)通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手机短信、QQ群、微信群、微博等信息互通方式对基层党组织生活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党员网站。很多基层党支部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对基层党员开展教育、集中管理、开展组织生活等,基层党员通过网站关注自己的热点和建言献策,逐步参与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

3 应对策略

民办高校要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就要抓住民办高校特点,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对策。

(1)强化指导。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必须明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联系基层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才能提高实效性。

(2)跟紧时代。民办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网站、微信、移动电话、微博等信息交流渠道,探索多样化、交互式、现代化和立体化的交流平台,注入新气息和活力。

(3)把握细节。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把握好组织生活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强化组织生活的针对性,重视并解决组织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实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涵,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4 结束语

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和民办高校全体党员积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休戚相关,它是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并直接影响着基层党员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民办高校只有根据其自身特点,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新渠道、新形式和新载体,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才能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推动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PEST分析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8057.htm?fr=aladdin,2014-03-11/2014-08-30.

作者简介

李源泉(1976-),男,安徽省和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9.公司pest分析 篇九

(一)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从20世纪末到现在,政府对通信行业一直实行适度、有序的竞争政策,在法制建设、互联互通、资费政策的执行、电信的普遍服务机制、网间结算政策的制定和尽快出台等方面,为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依据。

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通信产业的发展,充分鼓励竞争,另一方面加大了宏观监控力度,主要通过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正当竞争;确定互联互通规则,保证平等接入和信息流动的畅通安全;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调配和监督使用,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和用户权益保障制度,监督管理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方面,逐渐加大了力度。特别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以国办发75号文件和信部政453号文件,加大对运营商监管的执行力度和监管范围,涉及代理商、资费、合作伙伴、服务、业务流程、技术和设备标准、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方面,使运营商的经营行为相对比较规范。

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运营商后进入者的发展,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实行不对称管制,对中国移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一中国联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促进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成长。

2.经济环境

在中国移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无形的市场经济规律作用逐渐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买方市场和开放经济己经形成,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二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三是社会用于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带给企业和人们的好处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确认,因此,各家企业用于电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而我国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降低了投资和融资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长期的低利率,这也促使了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也连年大幅增长。在经济环境方面,对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和转型会造成影响的主要有:①中国市场开放力度加大;②社会消费能力增强;③社会文化环境的逐步形成,手机文化、短信文化、互联网文化等;④技术环境复杂多变,多种技术和标准共存。3.社会环境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人们逐步接受和认识了“信息社会”的概念,“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在信息社会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人们对于信息消费的态度和习惯悄然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的反映,客观上也对电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我国人口众多,电话普及率相对发达国家还很低的实际,为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电信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通信的需求量迅速扩大,需求内容也更加广泛,具有个性化、人情化的电信增值业务普遍受到欢迎,如移动数据业务、电子商务、宽带互联网业务等。消费者的通信需求带动了通信产业向服务业、娱乐业等多个行业的渗透,信息时代特有的“信息文化”正在逐步形成。4.技术环境

在中国移动持续快速发展的几年时间内,通信技术的演变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通信网与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呈现“三网融合”的趋势,以宽带、分组交换为主要特征的IP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逐渐取代电路交换,对传统话音业务的分流作用十分明显;IPTV,Wi-MAX,SKYPE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通信产品的多元化。过去几年,在通信技术发展领域,发生了以下显著变化: 下一代网络(NGN)技术概念的提出。在计算机网络看来,下一代网络是以高带宽以及IM为基础的NGI(下一代互联网);在传输网络看来,下一代网络是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以及GFP(通用帧协议)为基础的智能光网络;在移动通信网络看来,下一代网络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在电话网看来,下一代网络是指以分组交换和软交换为基础的电话网络;在电信网络层以下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来看,下一代网络在网络层以下将以分组交换为基础构建。

总体来说,广义上的下一代网络是指以软交换为代表、能够为公众大规模灵活提供视讯、话音、数据等多种通信业务,以分组交换为业务统一承载平台,传输层适应数据业务特征及带宽需求,与通信运营商相关,可运营、维护、管理的通信网络。NGN是因特网、移动通信网络、固定电话通信网络的融合,是IP网络和光网络的融合,是可以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是业务驱动的网络,是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的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基于分组的网络。NGN技术包含了电信网络各个层面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软交换、MPLS,E-NUM等技术。经过几年发展,基于语音的软交换技术相对较成熟,己经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应用,其优势己经有所体现。NGN在标准上已有很大进展,厂商已推出相应产品,国内外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试验。但是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目前NGN从信令系统到体系结构都还需要逐步完善和成熟,AP工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之中。所以NGN的标准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NGN标准研究以及试验仍然是当前业界战略性趋势。

对通信行业发展前景影响巨大的还有工Pv6技术及工Pv6相关标准的制定,智能光网络(ASON)技术,城域网技术,宽带接入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以及视讯技术的发展等。

(二)五力模型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

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目前电信市场上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由于管制政策上仍然存在不对称,以及相关运营商的违规和恶性竞争,使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处在非常激烈的阶段。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一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经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重组,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大部分通信的主要业务,中国的通信行业,尤其是3G业务,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另一方面,入世后发达国家的电信通讯公司也将陆续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电信业的潜在进入者。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因此也将成为中国移动发展的一个潜在的有力的竞争对手。以上这些,将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3.替代品的威胁

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手段,移动通信业务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完善的替代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未来诸如网络通信等通讯手段,可能成为潜在的替代品,对现行的移动通信技术构成威胁。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由于中国政府的管制政策和中国特定的市场现状,供应商只能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公司选择,所以这种相对集中的买家格局决定了中国移动的主导地位,卖方侃价空间非常有限。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通信业务的逐步渗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消费者如今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有了初步的侃价能力,并且在逐步提高。

(三)SWOT分析

1.优势

(1)随着3G业务的扩大,中国移动的发展向各个经济领域渗透,各项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使移动用户逐渐摆脱了电话用户的单一角色,带给最终用户的是全新体验,带给整个移动通信业的则是产业格局的重新塑造。

(2)中国移动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产品体系,面向集团客户/行业客户较早的推出了完备的集团标准化产品和行业应用,并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使得移动公司在市场已占有一定份额,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

(3)中国移动的基础设施,即网络系统性能良好,不管是移动网络覆盖率还是其质量,都遥遥领先于本行业的其他企业,并且还在不断完善,使得移动公司更加具有竞争力。(4)另外,优质的客户服务业使得移动公司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好评,良好的口碑让移动公司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慌不乱,为公司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更为公司推广其3G业务铸造了良好的平台。

2.劣势

(1)中国移动的技术相对落后,与联通的WCDMA技术相比,移动的2G网络面临巨大的挑战。

(2)作为老牌的国有企业,中国移动的管理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不符合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2.机遇

(1)目前,移动电话的人口普及率还较低,仍然面临着高速增长的、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用户需求。从1997年开始,中国移动通信通信用户的增长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特别是在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表现的最为突出,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超过固定电话的用户增长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来自移动通信业务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影响正在强有力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通信业务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2)世界范围内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即将形成,并在未来十年内迅速发展,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支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建设;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再有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转移过程中,对中国移动运营商和制造厂商来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3)3G的商业应用同时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统计已经达到1.92亿人,比去年增长了62%。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3G业务不仅在通讯产业是大力推广的一年,更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也逐渐融入。虽然,当前3G虽然与国外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相对于我国当下的国情来说,确是最好的切入发展的大好时机。

3.威胁

(1)通讯技术上的威胁。3G时代,移动的通讯TD-CDMA技术是完全自主研发的,相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技术优势并不明显。T与联通的WCDMA和电信EVDO相比,TD最大的困难就是成熟度不够,系统产品和手机都不够成熟。

(2)3G网络不稳定,技术不成熟。TD网络的同频干扰问题是影响网络质量的最大问题,而这类问题就连国际厂家也完全没有经验,只能中国移动自己逐渐积累经验将问题解决。(3)其他两大运营商高端机型的威胁。比如联通版的IPHONE。在3G时代,移动通讯的服务应该更注重服务的品质而非对象的数量。中国移动缺少类似IPHONE这样的高端明星终端,在高端用户市场上面临不小的威胁。

(4)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没有一个品牌可以保证自己永远立于第一的位置。虽然移动在过去一家独大,但由于3G时代的来临,面临的竞争环境也不同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壮大,很难保证消费者对移动的品牌忠诚度始终如一。

(5)竞争机制的完善使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即中国电信、连通、网通等竞争对手将日益强大。且政府不会允许行业垄断过度,移动作为目前中国通信领域最为强大的巨头,随着不断的发展壮大,将有可能面临被拆分的威胁。

1.P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2.E经济环境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3.S社会文化环境

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4.T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10.公司pest分析 篇十

一、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和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 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碳金融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发展。碳金融兴起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 其最终目标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稳定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而此后《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进一步推动了碳金融的在全球的各个国家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居首, 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使中国积极加入到低碳经济、低碳金融的发展中来。

二、碳金融的PEST分析

PEST分析又称“宏观环境分析”, 包括政治和法律、经济、社会和文化、技术四个层面。碳金融的PEST分析, 是指运用政治和法律、经济、社会和文化、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 从宏观层面入手, 分析目前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势与劣势。

1.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势

(1) 政治和法律层面。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 我国政府当局深刻认识到温室气体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民健康的危害, 一直积极开展低碳经济项目, 自2008年起就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鼓励企业开展低碳项目的政策举措, 央行也大力支持各大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此外, 我国政治环境稳定, 宏观调控良好, 进一步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经济层面。近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 GDP增长迅速, 为发展碳金融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此外, 近年来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交易额度不断攀升、参与主体日益增加、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碳基金发展迅速, 发展潜力之大可想而知。

(3) 社会和文化层面。我国自古以来就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环保节能等绿色发展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碳金融作为绿色经济的一部分,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与认可。不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展低碳节能环保项目而且公民在环保节能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绿色消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碳金融在我国必然会得到长足发展。

(4) 技术层面。新世纪,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而且日益平民化、普遍化, 在为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产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的同时又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的参与到碳金融交易中去, 碳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碳金融产品创新不断。由此可见, 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碳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劣势

(1) 政治和法律层面。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节能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但对于碳金融的发展, 我国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系统的、完整的并与碳金融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相关辅助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也都较差, 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激励政策也不足。法律保障以及政策的缺失, 必然会导致各项政策实施力度不到位, 阻碍碳金融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2) 经济层面。受我国原有资源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尽管我国也在加快经济转型, 但由于经济主体对旧制度的过分依赖, 使得经济模式转变举步维艰, 未来低碳经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 社会和文化层面。由于我国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 一方面国内企业及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运作模式、社会效益等各方面都缺乏深刻认识, 碳资源交易意识欠缺, 忽视了碳金融交易中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怠于开发碳金融产品, 导致碳金融产品品目单一, 缺乏特色;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碳金融参与主体日益增加, 但相比国外仍然较少, 且缺乏专业的碳金融中介机构, 服务体系很不完善。

(4) 技术层面。目前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行业标准尚未明确, 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碳金融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 旧工艺很快就会被新工艺所淘汰, 即使企业采用的是当前最前沿的技术, 也免不了受到技术革新的压力, 为了跟上技术的发展, 企业成本必然增加, 这将大大限制企业对低碳项目的开发, 进而影响碳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结语

总体来说, 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我国有强大的经济根基, 只要我国能够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加快建立系统、完整、健全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制定统一的碳交易规则, 深入研究碳金融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和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 加强中介机构的以及碳金融人才的培育, 积极借鉴国外经验, 就能改善目前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摆脱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低端位置, 使我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金玥.发展碳金融的意义、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上海市经济管理工部学院学报, 2013 (1) .

[2]徐洪志.基于SWOT分析下的我国碳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3) .

[3]陈笑映.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战略研究[J].金融视线, 2014 (1) .

上一篇:姐姐的新窝优秀作文下一篇:试论理论创新的思维机制